首页范文大全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十篇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十篇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7:29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景观;应用型人才;改革;综合素质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2.4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5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3结语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2

关键词: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

1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

1.1关于美好乡村景观、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美好乡村景观区别于乡村景观,景观组成上应是侧重于乡村聚落形态空间以及与乡村聚落形态空间毗邻的生态山水格局、历史人文形态、农业生产景观在物质形态空间的整合;景观内涵上表现为集历史见证性、村庄特色、标志性风貌与品质于一身,展现生态之美和人文魅力的乡村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

故,美好乡村景观是构成乡村形态和风貌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使乡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与形象要素。关于美好乡村景观的设计,强调不仅注重乡村的自然生态、地理特征,还应体现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遵循审美性、地域特质性及历史文化传承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美好乡村景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与乡村的空间、肌理关系。

1.2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

在笔者看来,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在思想方法、整体目标的设定及价值取向上,与城市设计存在内在的空间关联。蕴含文化传统、历史肌理空间特征的美好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设计中关注的特质性所在,它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城市设计这一手段更好地得以维护和落实。

(1)思想方法上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注重乡村自然地理特征,体现乡村景观历史文化的设计,强调在遵循审美性、地域特质性及历史文化继承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场地内的美好乡村景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与乡村的空间、肌理关系。

城市设计是基于乡村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和现状相关问题把握基础上的乡村景观文化、艺术、审美的表达,它注重从村落意象关系的分析入手,把握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的特质性,从战略上来确立城市设计的基本命题,并以此指导空间形态设计。

(2)价值取向与整体目标上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美好乡村景观历史文化内涵的表达和文化艺术审美品质的提升,价值取向是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城市设计的整体目标与核心价值在于美好乡村形象特色的体现与美好乡村景观特质空间的生成与发展,强调乡村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传承。由此看来,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在整体目标与价值取向上存在内在的空间契合。

2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的基本观点

(1)美好乡村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基于美好乡村形象特色体现与美好乡村景观特质空间生成与发展下的城市设计问题。应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握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的特质性的同时,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2)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其空间生成的特质是基于美好乡村景观历史信息的可读性。设计应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把握“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与“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的审视需要以敏锐的认知力,对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寻找它们的形态结构、该结构形成原因以及与地域特征的关系;而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不只是复古与怀旧,也不是对历史肌理空间地简单复制,而是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时展品质的关系。

(3)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应从战略与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展开:

1、战略层面上,基于乡村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整体意象感知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美好乡村景观空间特质的比较、筛选和提炼,进而确立具有功能、文化、艺术、审美的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

2、空间设计层面上,应在传承与发展乡村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整体乡村景观品质的命题指引下,首先把握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而对美好乡村景观空间进行空间构筑,梳理历史见证性场所空间与文化传承意义的文脉延续空间的内在有机关联,确立设计的具体内容;最后是具体形态空间设计,在具体形态空间设计中,应重点把握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于一体的美好乡村景观功能与形态空间的塑造。

3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技术路线

4案例分析――安徽东至元甲山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

4.1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

4.1.1元甲山基本概况

元甲山村地处安徽省东至县泥溪镇,与江西彭泽浩山乡毗邻,坐落在皖赣交界新岭梅山脚下,村庄已有千年历史,三面环山,流水绕村,一万多亩生态天然林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源于该村千年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又考虑到美好乡村建设的现代品质性需求,项目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把握元甲山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的同时,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4.1.2村落意境感知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元甲山庄地处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三面环山,四面环水,自古有“峰峦叠翠、曲水环流”的美誉。一万多亩原始生态天然林,终年潺潺流水,四季鸟语花香,山庄有:“玉兰迎春、曲水环流;明山烟雨、双峰晚秀;新岭松涛、龟鲤争流;古杏似桅、虎啸群山”等自然景观。由此构成了山水聚落的优美生态景色。

(2)地域历史、文化意境感知

地域历史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它以有形的或无形的方式融入到乡村的各个部分,是乡村特色打造的源泉。元甲山地域历史文化包含独具特色的“船型”村落形态、饱经沧桑的历史遗存、风格古朴的传统民居,加之深厚的耕读文化、徽州文化,它们作为元甲山村庄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反映出乡村的地域文化内涵。

4.2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的确立

基于对元甲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历史文化意境的感知,结合对乡村历史肌理的分析与美好乡村景观要素的审视与提取,将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确立为:营建集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旅游文化与时代精神风貌的,独具文化特质与文化传媒形象品牌的当代中国美好乡村景观的城市设计。设计从解决村庄建设的现状主要问题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入手,通过对美好乡村景观特质要素的挖掘与提取、历史见证性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和文化传承意义乡村建筑景观的建构,将城市设计与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互为整合,以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4.3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设计

4.3.1整体景观空间构筑――山水田园意象的强化

源于对村落水系历史与时代品质、村落原真性体现等目标的把握,以及生产、生活水域在村落营建的历史发展中融入元甲山村民的情致――船与帆的村落历史形态空间的思考,整体景观空间建构应重点突出环村水系生态、田园、自然的品质,对部分节点空间,加强水口、水圳场所空间的构筑,努力建构“山水村落”的生态田园环境意象。

4.3.2特质形态空间设计

(1)历史见证性景观场所空间的营建

1、自然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百年玉兰场所空间

百年玉兰位于村东公园,也是东侧进入元甲山的第一界面,从现状来看,作为第一界面,相对来说缺乏标识性;村东公园内树木种植散乱,村口的百年玉兰处于其他树木的包围之中,位置并不凸显。

基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保留村口生态公园,在空间上凸显百年玉兰,并结合百年玉兰营造元甲山村口门景标志性场所空间。村口门景的打造是以元甲山历史文化内涵与历史建筑形象特质的特色形象建构为目标,运用元甲山传统民居建筑房屋内部结构与外部山墙形态的形式组合凸显“村”的意象;青条石肌理的踏步高台和百年玉兰隐喻“船态”、“桅杆”,从而突显元甲山村落“村在船上”的地域历史特质性。

2、人文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王家花厅场所空间

源于王家花厅作为元甲山历史遗存建筑文化艺术的见证性空间,设计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周边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凸显花厅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整体空间环境的文化、艺术和审美。

①空间形态物化

24天井的花屋建筑群,如今只剩一方残垣断壁,保留那方残垣断壁,既体现出花厅的历史性、可读性,又展现其真实性。利用构架对墙体做加固性处理,同时以残垣断壁为背景,在其周边新建亭廊。通过亭与廊的结合、亭廊与水景的结合营造场所空间,并力求“残垣、断壁、亭、廊”的历史空间品质与整体空间外部环境的整合性与协调性。

②场所空间景观环境营造

亭廊与水景的结合,形成庭院空间,同时两处圆雕的点缀,一人经商回家,一处女人带孩在家,使整个空间灵活有度,体现出徽商荣归与徽州民居的古韵风采。

(2)文化传承意义的文脉延续景观空间设计

元甲山的民居建筑设计整体风格在采用现代化功能布局、新形式、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传承了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形态上沿用了当地双坡屋顶与人字形山墙以及折线式马头墙的组合;雨棚形式以元甲山民居建筑山墙元素为母题;整体建筑色彩上传承了元甲山传统民居建筑的白色涂面搭配青砖墙面的立面色彩肌理;住宅主房与附属房的组合以及附属房之间的组合形式,亦是沿用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方式。

乡村民居建筑设计,是对地域性建筑肌理的传承与发展。设计从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提取元素,并加以总结、概括和提炼,从中引申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村民住宅。建筑形式方面,广大村民喜欢“现代化加乡土味”的建筑,即用现代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质的建筑,因为现代化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乡土化”则可激起村民们对大自然,对他们所熟悉的当地环境、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亲切感。

5结语

探讨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保护美好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文化特色,改善目前杂乱无章的美好乡村景观现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致力于美好乡村整体环境的文化、艺术、审美,这也是笔者行文的意义所在。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研究仅仅是漫长路途的一站,寄希望抛砖引玉,以期美好乡村景观设计问题的更多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俞莉莉,郝日明;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金陵科技学院院报;2008(24)

【2】吴益芳;乡村景观文化表现手法初探;青海农林科技;2010(3)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农村生态环境;2001(17)

【4】吴强;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城市规划;2007(5)

【5】吴强;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2005(4)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3

关键字: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原则;方法

1保障性住房景观现状

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已建成了一批标杆式的保障性住房,如杭州的彭埠家园、紫薇公寓,深圳的西子湾等,但是在建设资金的限制下,一些早期建成的保障性住房景观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

1.1空间布局不合理

首先,在规划景观布局之初,由于没有参照建筑日照分析、风向分析等科学数据,造成以高层建筑为主的保障房景观环境缺乏日照充足的活动空间。其次,场地空间没有细化,无合理的老人休闲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且由于空间界定的不明确,造成活动空间面积被大量侵占,如被用作停车、晾晒、堆砌杂物等功能。

1.2景观设施过少

考虑到节约造价等因素,保障性住房小区中的景观设施过少,特别是坐凳、亭、廊等基本的景观休憩设施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市民户外空间活动的需求。

1.3交通组织混乱

由于保障房大部分采用地面停车形式,所以交通组织不合理就会造成人车混行,特别是对于老人与儿童的活动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停车组织无序,停车场的界定不明确,无灌木或者地形做分隔,形成噪声和尾气的污染。

1.4绿化率低

由于造价的限制,保障性住房中绿化率低,基本无大乔木遮荫,中层灌木也较少,因此缺乏适宜的软质空间围合,活动空间利用率不高;且植物养护情况不佳,观赏性不强。

2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实用性原则

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决定了它的景观设计必须以住户最根本的实用需求为设计的第一主旨。所以,切实了解保障性住房居民的根本需求,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形成相应的功能空间,满足住户的需求是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

2.2经济性原则

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力量参与,这就决定了在进行景观设计方案之初,必须要明确造价的预算,在方案之初以至最后的施工阶段都要秉承经济性的原则,尽可能地控制造价,通过设计和工程的相关手法来解决由造价所带来的矛盾。

2.3文化性原则

虽然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景观以实用、适用为主要特点,但赋予其相应的文化主题,营造一种归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2.4可持续发展原则

新型保障房建设提出“绿色、环保、低碳”的概念,强调在有限成本下提高住房品质,具有时代特色。履行国家“四节一环保”产业政策的要求,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发,可持续景观的设计,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模式。

3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的方法

3.1合理布局功能空间

要实现保障性住房的实用性原则,关键在于能提供给住户最需要的户外空间。因此,首先必须从分析保障性住房人群的需求出发,找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其次,需要借助一些科学数据分析的手段来实现真正的合理布局。

3.1.1分析保障性住房人群需求。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多是拆迁户与低收入家庭。从居住者的生理需求层面上来看,景观的空间功能必须要满足基本的户外活动需求,包括老人休闲健身、儿童趣味活动、青少年户外运动等要求;同时通过造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阳光、空气、绿植等基本生态要素的生理需求。

从居住者的心理层面上来看,保障房住区的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外,更需要为这些弱势群体营造一种家园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安全感。这些都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来实现。如:设计强化家园归属感的主题文化景观,为住户营造良好的邻里沟通的组团环境,营造安全有序的户外交通网络。

3.1.2科学数据分析。运用天正建筑日照分析软件、sketchup等进行日照分析,将老人和儿童活动场地布置在光照充足的空间。依据不同日照条件配置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种类,降低养护成本。运用pHoeniCS软件进行风向分析,在夏季主导风向上设计景观廊道,利于通风降温;在冬季主导风迎风面上种植高大常绿乔木,阻挡冷风,为冬日户外活动营造更适宜的环境。通过日照分析与风向分析,设计合理的景观和功能空间布局。

3.2合理控制造价

目前国内各地保障房成本依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投入程度、保障房类型差别都会有不同。这里说的“控制”是在保证基本的安居要求前提下,秉承“重点空间重点打造”的原则,通过景观设计的相关手法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消耗,在成本与效果两者之间平衡的一种态度,具体方法有:

3.2.1控制构筑物的数量。这些构筑物包括亭子、廊架、景墙、花坛、坐凳、活动设施等景观小品。在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构筑物的出现,如处理地形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将坡度放缓,运用植物造景处理高差。另一方面,针对居住区主入口、主要节点做重点空间的打造,可适当多放置一些休憩设施满足居民活动的需求。

3.2.2控制硬地铺装的面积。在规划布局时主要在入口处及中心节点和老人、儿童活动空间设硬地铺装,其它宅间景观设计简化,以绿植为主。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4

本项目以“生态、海洋、低碳、环保、和谐”为指导思想,景观与环保建议方案密切结合土建工程,采用“公路建筑学”理伦体系规划全线景观,将公路景观作为一个建筑艺术品进行研究。从环保角度提出“低碳、生态、和谐、自然”的建议,采用国外先进生态环保理念与污水减排理念,做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同时尊重珠海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在景观设计中用艺术的手法予以表现,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及道路结构形式反映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珠海机场高速公路海天相依、山水相拥,与岭南建筑艺术交相辉映,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融海洋、生态、低碳、环保、和谐于一体,汲海洋文化、绿色生态文化、金色果园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之精华,成为国内外著名公路建设的绿色生态教育基地。

2基于公路建筑学的珠海机场高速公路分区环境设计

2.1带状的公路建筑空间带状的公路建筑空间是公路建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相对于建筑单体的内部空间而言,公路建筑群总体上是一个带状的外部空间;相对于公路占地以外的自然界而言,公路建筑群又似一个“相对封闭”的带状空间(如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或“半封闭半开敞”的带状空间。在研究公路建筑群时,我们将公路建筑群视为带状的外部空间,以一个公路行为人来审视公路建筑群的空间特性。1)带状公路空间环境背景。对拟新建的公路而言,公路线位两侧的空间环境背景由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背景所决定。这些环境背景包括农田、林带、民居、厂矿、鱼塘等,也有公路穿越或平行城乡、管道、铁路、公路、河流及其他设施时的桥梁、街道、管道、铁路、公路、河流等。珠海机场高速公路全线桥梁和隧道较多,路基段较短,路线途径三灶工业园区、小林镇工业园区、新青工业园区等,沿线野生植被较多,甘蔗林、香蕉林较多,周围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2)带状公路建筑空间的心理序列。空间序列体现出空间之间的一种关系。公路是有特定的几何线条和空间节点共同组成的空间序列,注重建筑群或景观随时间和地点、时间和空间这些维度而变化。这种空间序列与心理及视觉空间序列存在相同的一面,也存在许多差异。不同道路空间序列的形式之间,其心理及视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带状公路建筑空间的心理序列有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1)两段式。公路起点至终点,终点达到心理的高潮。中间没有立交、平交等节点,这类公路比较少见,多为较短的低等级公路、农村公路或林间公路、厂矿公路。空间形式基本不变,空间没有断面宽度变化,平面有曲线或纵面有起伏,有时存在填挖形成的空间封闭、半封闭或两侧绿化形成的半封闭或半开敞。(2)三段式。在公路起点与终点之间存在立交、平交等节点,空间断面宽度基本不变化,仅在节点段存在变化,之后又保持原状,平面有曲线或纵面有起伏。这类公路多为低等级公路。(3)多段式。在公路起点与终点之间存在多个立交、平交、服务区、收费站等节点,也存在大量的交通工程设施(如标志、标识),一方面起到引导心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个节点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兴奋,尤其有些与旅游景观相关的节点,有些可以让人有所知、有所感的节点或标志性建筑(如服务区建筑、跨线桥、雕塑),之间存在多次可以掀起高潮的环节。

2.2公路建筑小区根据全线建筑群特点,结合珠海机场高速公路项目自然环境特点和难点,遵循上一节100km/h的设计速度对应的5~8km公路建筑小区的长度推荐值,基于“生态、海洋、低碳、环保、和谐”思想,将珠海机场高速公路划分为以下五个公路建筑小区,此种分区划分方式既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又表达了珠海地区低碳、环保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分区景观表现手法:采用“形、势、境、细”的设计手段,运用乡土植物、景观石、色彩变化等方法塑造沿线景观。景观方案表现形式:按照行车速度和区域特征划分不同的小区长度,细化设计小区景观。采用各种设计方法,突出沿线景观,各小区沿线公路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心理与景观、文化角度各阶段的主题分别如下。(1)起点~YK7+000:瀚海明珠此段山水相间,路线途径老机场旧路、机场西互通、眼浪山一号、二号隧道。提出以“瀚海明珠”为主题,突出海洋文化,寓意为承瀚海之辽阔,赛明珠之璀璨。(2)YK7+000~K12+600:红树林景观特色带此段跨越大门河,路线主要途径三灶互通、红树林风景区等。此段建设红树林景观特色带,借景于公路景色之中,突出红树林湿地风光。(3)K12+600~K22+510:香蕉林景观特色带此段跨越鸡啼门河道,路线主要途径红旗互通、鸡啼门特大桥、香蕉林等。此段建设香蕉林景观特色带,突出岭南果园风光。(4)K22+510~ZK26+000:生态鱼塘特色景观带此段有大片渔塘,路线主要途径乾务互通等。此段建设生态鱼塘特色景观带,同时可在附近开发建设渔村旅游餐饮行业,将生态鱼塘特色景观带与地方旅游开发相结合,既成为本项目道路建设的一个亮点,又极大地促进的地区经济的发展。(5)ZK26+000~终点:生态荔枝园特色景观带此段有大片荔枝园,路线主要途径金台互通、锅盖栋隧道1号、2号等。此段建设生态荔枝园特色景观带,同时可在附近开发建设荔枝生态基地,吸引机场过往游客驻足停留、品尝佳果;将生态荔枝园景观特色带与地方荔枝生态基地相结合,打造岭南第一荔枝园,成为本条路建设的又一亮点。

3研究提出的分区景观建设方案

2010年至2011年项目组多次进场调研,并基于分区设计思路提出景观建设方案,也多次与建设方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多次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对于路侧和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形成以下分区景观建设方案。

3.1路侧景观珠海机场高速公路全长约30公里,以高架桥和隧道为主,4个穿山隧道总长度达22公里。公路全线的桥梁隧道占线路总长的70%以上,比山城重庆高速公路的桥隧比还高。因此路基段绿化较少,研究根据沿线环境情况,选取典型路段进行设计研究,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地貌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突出地域景观。路侧绿化景观工程设计亮点:路侧景观划分5个不同主题段落,根据不同段落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景观设计,重点对分离式路段等典型段落进行了景观改善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独具特色。1)典型路段一景观建议方案(ZK3+970~ZK4+070)(1)原方案分析ZK3+970~ZK4+070路基为填方路段,连接机场西路高架桥和眼浪山一号隧道。路线左侧周围地势较为平坦,主要种植荔枝;路线左侧有一采石场,影响景观视觉效果。原方案中ZK4+000~ZK4+058段采用填方补衬拱植草防护、ZK4+015~ZK4+030采用撒草籽间种灌木防护、ZK4+058~ZK4+070采用液压喷播植灌草。原设计方案不能遮挡路线左侧不良景观,整体景观效果欠佳;由于此路基段位于眼浪山一号隧道洞口,原设计方案不能有效遮挡眩光,易造成安全隐患。(2)建议方案设计与分析建议此路段以“果香”为主题,路线填方路基左侧边坡ZK4+015~ZK4+030段采用本合同段清理苗木中的大乔木进行遮挡,如樟树、榕树、竹等。右侧边坡ZK3+970~ZK4+070段采用芒果、荔枝、桂圆、木瓜等苗木进行自然式栽植。建议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绿化,突出了岭南独特的田园风光,既快速美化了坡面、降低绿化工程的造价,又遮挡了不良景观,有效控制眩光,取得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2)典型路段二景观建议方案(ZK6+190~ZK6+287、YK6+155~YK6+230)(1)原方案分析ZK6+190~ZK6+287、YK6+155~YK6+230为挖方路段,连接龙塘村1号大桥和龙塘村2号大桥。四周生态环境较好,植被茂密,主要种植松树。原方案中ZK6+190~ZK6+287、YK6+155~YK6+230段,路肩外侧最远距挖方边界约16m,均采用挖方整平植草,缺乏过渡处理,造成视觉景观不和谐。(2)建议方案建议ZK6+190~ZK6+287、YK6+155~YK6+230取消路侧护栏,挖方整平路段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自然式栽植,利用不同植物高度逐渐过渡与占地界外部自然相接。主要采用植物有:松、棕榈、蒲葵、猪屎豆、山毛豆、狗牙根、百喜草、画眉草、葱兰等。(3)类似路段沿线挖方整平植草、填方整平植草、浅挖地填路段均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绿化,使路侧环境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3)典型路段三景观建议方案(K9+680)(1)原方案分析K9+680段为路基与大门河高架桥连接处,原方案采用10号浆砌片石护坡,景观效果较差。(2)建议方案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将浆砌片石护坡改为正六边形骨架防护,并在上面撒播草、灌种籽,适当添加花灌木草籽。适合的主要植物有:高羊茅、紫羊茅、木豆、山毛豆、猪屎豆、刺槐、马尾松、盐肤木、万寿菊、波斯菊、鸡冠花等,从而增强景观效果和水土保持效果。(3)类似路段沿线桥头锥坡段均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绿化,尽可能恢复自然生态环,塑造良好的景观效果。4)典型路段四景观建议方案(K22+279~K22+300)(1)原方案分析K22+279~K22+300为半填半挖路段,距路线左侧70米有石狗水库,四周有散落分布的小型鱼塘,主要分布植物有松、荔枝。原方案边坡仅植草,景观效果较差。(2)建议方案注重边坡绿化所采用的乡土植物尽量与背景相融合,建议采用“荔枝”进行自然式栽植的方法,既能与背景荔枝园巧妙融合,突出岭南田园风光,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绿化成本。(3)类似路段由于本项目桥隧比较大,除去互通立交边坡外,主线路基段较少,本方案设计方法适用于全线路基边坡绿化。

3.2中央分隔带景观中央分隔带景观工程景观设计亮点:利用乡土植物树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塑造地域风情浓厚的景观;其中K2+300~K2+864段、K9+400~K9+680段,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与海洋文化相结合,景观设计独具匠心。(1)原方案分析K0+000~K2+300为机场西路利用路段,中央分隔带已经绿化。本项目中央分隔带宽度设计为2m,实际绿化范围是1.6m。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型,种草绿化,植物防眩。中央分隔带缘石为C20混凝土预制块,中图2桥头锥坡绿化示意图央分隔带纵向碎石渗沟深度为35cm,纵坡同路线纵坡并不小于0.5%。原方案未确定植物种类、冠幅、半径、间距,缺乏景观效果且不能有效遮挡植物眩光。(2)建议方案中央隔离带绿化起着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由于中央隔离带土薄、土地条件差。因此,防眩树钟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抗逆性强、耐干旱、抗病虫害、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灌木,乔木花灌木多层次进行搭配,显示不同地段风情。本项目从K2+300机场西互通开始新建道路中央分隔带设计,采用不同植物搭配,平滑、自然地引导司乘人员视线延伸,遮挡对向车辆产生的眩光。方案一:选用矮杆大红花、尖叶杜英、海桐球、葱兰。本方案适合于整体路基段中央分隔带设计,注重景观与防眩功能效果,强调景观层次与色彩搭配,达到舒缓司乘人员紧张情绪、美化环境、降低噪声的良好效果。本方案采用尖叶杜英(胸径3~5cm)株距3m,矮杆大红花(冠幅60cm)株距1m;沿线两侧海桐球(冠幅60cm)间距1m,撒播葱兰草种160cm。适合路段:K2+300~K2+864方案二:选用红绒球、桧柏、大叶紫薇、葱兰。本方案适合于整体路基段中央分隔带设计,注重视线引导作用,采用大叶紫薇、桧柏和红绒球混合搭配,平滑、自然地引导司乘人员视线延伸,遮挡对向车辆产生的眩光,避免产生视觉错乱。本方案设计规格为:大叶紫薇(胸径3cm)株距2m、桧柏(苗高1.6m)株距100cm、红绒球(冠幅60cm)株距100cm。

适合路段:K9+400~K9+670方案三:选用勒杜鹃、垂榕柱、葱兰。本方案适合整体式路基段中央分隔带设计,注重视线引导和防眩效果,以垂榕株为基调树种,沿线两侧各栽植勒杜鹃(冠幅60cm)间距100cm,并撒播葱兰,添加景观美感。垂榕柱(苗高160~200cm)设计高度将采用“渐变”手法,从1.6m渐变到1.8m,株距1.5m,其设计结果大大增强夜间防眩效果,基本消除夜间眩光安全隐患。适合路段:K11+050~K12+560方案四:选用蒲葵、软叶刺葵、葱兰。本方案适合整体式路基段中央分隔带设计,注重景观和防眩功能效果,强调景观层次和色彩搭配,达到舒缓司乘人员紧张情绪、美化环境、降低噪音的良好,充分展现亚热风情和独特的岭南文化。本方案采用软叶刺葵和蒲葵自然式组团栽植。蒲葵(苗高1~3m)株距1~5m;软叶刺葵(苗高2~4m)株距1~5m;撒播葱兰,宽度为160cm。适合路段:K22+270~K22+500

4结语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5

我国城市公共户挡的系统功能

公共户挡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的项配套,立足于城市化进程提出了

系列新的研究课题。户挡也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地日益扩大而越来越广泛地深入、根植于城市空间与环境当中。可以说,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公共户挡可以有效阻隔施工作业环境、限定和划分不同工作区域;同时也可以配合城市道路与公共环境建设,加强公共设施与景观空间的联动,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改善建设施工时内部作业空间对外部视觉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能够实现围挡功能和周边环境市容的共通。

公共户挡作为一项必要的城市公共设施,它在起到基本的隔离、维护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实现城市景观功能的作用。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将户挡与公共环境加以联系,既提升了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也对于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及其文化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公共户挡在起到基本的围护、隔离作用的同时,更发展成为物多用,既满足了实用功能与景观功能兼得,也实现了围挡设计的多元概念,并能够适时结合施工项目、空间环境等创造各类景观设计主题,从而提升城市市容环境的视觉效能。

公共户挡设施的景观功能研究

目前,我国公共户挡在结合城市环境与景观建设的衔接方面做得还比较欠缺,相关设计视角也较为单一,为此我们探讨如何拓展城市户挡的实际功能,对目前的公共设施现状进行分析,更好地梳理与总结在城市户挡的基础功能之上提升景观可及性与适宜性的策略,并由此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这是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在施工同时添加和配置适宜性的景观环境,这也为公共户挡实现景观化功能提供了细化的操作方法。

1.植入适宜性的景观

植入适宜性景观就是利用景观装置与施工护栏、围挡等配置结合,通过积极的设计手法,藉此将维护、分隔空间的围挡设施转换为具有视觉美感的景观设施装置。这种植入方式既不会破坏原有功能设施的基本格局,又可以整合公共空间环境,通过景观渗透让各个功能组件融为体。由此我们着手利用合理的景观设施来减少和避免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诸多视觉不利影响,缓和现有的施工矛盾,实现户外公共围挡设施功能的延展与附加。

植入适宜性景观要求我们在进行围挡设计分划的同时也要联结起各个区域的景观关联性,营造具有功能设施与视觉审美兼得的市容环境,比如通过加载绿化、配置设施、结合装置等各种形式,塑造具有各类主题性的的景观联结,并且利用合理的空间造型、公共标识、以及市容景象等,从形式到内涵共同演绎和传达公共空间的环境感知,提升城市文明,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

可见,具有景观功能的户挡打破了传统的公共围挡设施的基本格局,成为具有视觉化调节功能的城市有机表皮,由此也开启了具有多元功篚的城市户外设施创作,实现空间设施与视觉景观的整体改造,完善美化城市的综合性目标。

2.完善户挡与市容景观的互助协调

在城市公共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相应的基本组件和配套,比如建筑围挡、路障标志、绿化植被、户外设施等,它们就像是城市图象的最小单位一样,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城市景观。户挡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个组件,遵循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构成的要求而不断衍生变化,在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其反映城市的风格特色,体现城市的发展程度,并与市容环境协调一致,既传递着城市的文化信息,又能够影响城市景观的风格面貌。

在实践中,围挡的功能是对道路、建筑等进行维护阻隔,根据其具体作用又分为公共围挡、私密围挡、功能围挡等。其实质功能不仅起到阻隔、阻拦,还能够示意、引导户外环境与城市景观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在完善其系统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城市市容文化来进行定位设计,比如我们把围挡的造型与刻画、色彩、符号意义等结合运用,并融人城市地域文化与周边环境特点等,形成合理、通脉的公共景象联结。我们也由此可以依据市容环境的不同表征来完善围挡设施,进而引导与环境的交互,主要做法有:围护栏、护柱、绿篱、路墩、标识、花坛等,也可以结合围护的施工项目塑造视觉性的宣启景墙等。

因此,对于我国现阶段城市户挡的设计应该考虑一个城市市容的整体风貌,无论是外部造型还是材料应用等方面都力求要从科学、环保、美观等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底蕴及文化表征,不断完善公共户挡和市容景观之间的相互协调。

实现公共户挡景观功能的协同性意义

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地加快,多元化的围挡设施在功能提升方面越来越完善,在城市进程与市容景观的互助协调之下也日趋成熟,其明确的隔离功能实现了对公共空间规划的约束和维护,清晰划分出市建施工与公共环境,减少了空间混乱的存在,也建立起行之有效且适用广泛的城市景观过渡。

本文通过针对城市公共户挡的功能介绍与分析具体解析了城市户挡在城市环境与景观协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效能的围挡设施不仅可以对施工污染进行区隔,实施可持续的绿色围挡理念;也能够提高市容环境的空间利用率,完善和补足公共空间的感观体验。由此在我国城市公共户挡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户挡本身的可靠性、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意识到户挡作为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部分,其所处公共环境所决定的基本特质,进而提高其使用功能,加强与周边环境的兼容,体现我国公共户挡以人为本的发展态势,实现使用功能与景观功能的协同意义,创造一个令人倍感舒畅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应加强探讨如何拓展城市户挡的系统功能,总结在城市户挡的基础功能之上提升景观可及性与适宜性的策略,将市容建设与围挡设施做有效结合,在施工同时添加和配置适宜性的景观环境,这为公共户挡实现景观化功能提供了细化的操作方法,也成为我国公共户挡绿色设计理念存在的意义与可视化检验。

(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6

关键词:庭院;景观设计;改造;久寺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06003

1引言

顾野王编排的字书《玉篇》中提到:“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庭院是一种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建筑附属场地,在平面布局、景观元素及设计手法的运用中灵活多变。庭院将自然要素引入到人工建筑环境中,满足人们休憩、交往、观赏等多方面的需求,对庭院景观的研究和应用应得到相当的重视。庭院由实体要素、虚体要素、围合要素这三种基本要素构成。实体要素包含植物、水体、铺装、雕塑等组成庭院的一切实物;虚体要素主要是指庭院的空间,一般是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界面,时间轴上的第四维空间,而且还有人处于空间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精神世界;围合要素,即围合庭院的建筑及构造物[1]。庭院的景观设计应该综合考虑这三种要素创造一个使人愉悦的空间。就日本庭院而言,它所具有的东方禅意特征的景观风格,起源于中国文化,在模仿中国山水庭院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了诗情画意,从而走向枯寂境界,形成了被人们所熟知的“枯山水”庭院[2]。

2日本久寺庭院简介

日本久寺是佛教日莲宗的一座寺庙,以287级石阶和樱桃树而闻名。文政七年(1824年),明治八年(1875年)曾全部烧毁,其后重建。于昭和六十年(1985年),大本堂(大殿)落成。久寺庭院总面积约891m2,由自然式水体从中分割庭院,水体驳岸用石头堆砌,院内植被丰富。庭院整体格局体现了日本庭院的明净、空无。对日本久寺庭院的现代景观改造设计,最大限度利用其现有基本地形、植被、水体等现状条件,根据设计理念,提炼出贯穿全园的设计元素――线条。通过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造手法,让同一个庭院展现出别样的现代景观风貌。

3庭院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及理念

3.1设计原则

(1)以生态为本,遵循自然规律。在设计中较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植物、铺装等就地取材,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景观进行再创造,使其更能融入环境,展现出景观元素最本我的景观价值。

(2)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活动及心理活动。了解对该庭院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考虑建成后人们的使用情况。另外,对场所进行客观分析,了解场地的性质,预先体会不同使用者在环境中产生的体验及感受。

(3)以文化为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于庭院景观设计中,能更深度地传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以及文化内涵,使得庭院不会显得空洞无趣。

3.2设计理念

把自然界不可或缺的环境因子――光、土壤、空气、水这四种元素,分别以线条排列的方式沟通衔接各区域,营造一个安静、简约的庭院环境(图1)。

3.2.1善良的阳光

太阳光线的照射使我们的眼睛能看到事物的形态,并且我们所观察到的景象能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在拓展设计中利用光影对比来体现光这种环境因子在庭院造景中所发挥的作用。

3.2.2诚实的土地

地球表面的土地不仅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同时也具有景观功能,不同的地形地貌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在拓展设计中就利用高地错落、层次分明的矮墙来体现地形地貌的起伏多变。

3.2.3自由的风

李峤的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3]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能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在拓展设计中通过物体随风摇动以及听觉效果来表现风这一元素。

3.2.4宽容的水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水的不同状态能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拓展设计中就利用水的不同形态来给庭院增加灵动与生机。

4庭院景观改造要素

对古典庭院的现代景观改造设计是在保留原有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对原有庭院精华加以提炼,去繁从简,用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元素重构庭院,归根结底就是对庭院实体要素,即,地形、水体、植被、铺装等要素的改造以及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塑造一个具有现代感及美感的庭院空间。

4.1地形改造

地形直接影响着其他景观要素以及环境外部形态。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地形的起伏变化来支配其他要素在空间上的布局。

庭院地形四周较高,由缓坡过渡到中间低洼的水体部分,起伏变化不大,地面相对平坦,局部有缓坡、小土丘。该地形能给人一种稳定、平静舒适的心理感受,是提供人休憩的理想场所。然而,该庭院过于平坦的地形会使视线不受阻拦,自身不能形成私密空间,这就需要对地形进行竖直面的填充处理,使地形产生相对的起伏变化,既能阻拦视线,保证庭院私密性,又能在视野圈里形成视觉焦点,增强庭院的观赏性。此外,在设计中可以借助岩石等自然元素来改善环境中较为生硬之处。

4.2植物景观改造

不同的场所需要不同的设计效果,在设计中就要明确设计目的和空间的性质,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来满足不同需求。该庭院植被丰富,生长良好,自然气息浓郁,景观效果较好,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对植物景观可做如下改造。

(1)以乔木、灌木及地被这三种不同高度的植物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搭配来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此外,景观改造设计中要考虑植物与建筑物、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园林小品之间的高度关系。

(2)不同树形、不同密实度的植物合理搭配。在植物景观改造中应考虑植物的形态错落有致,疏密相间。

(3)注意色彩搭配及季节交替呈现的植物形态的变化。在整个庭院以常绿树为景观基调的背景下,用落叶树从中点缀,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4)通过植物景观改造形成不同的视觉空间。在视野开阔的中央景观区域,利用低矮灌木及地被组成的开敞空间,使得庭院中的核心景观不受遮挡视线通透;庭院边界需要与外界阻挡隔离,用较高的植物在边缘带状种植,形成半开敞空间,用植物阻挡外界视线,庭院内部保证视线通透;对庭院中私密性较强的部分,用大中小型各类植物填充竖直面空间,形成完全封闭的空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

4.3水体改造

水具有许多的自然特性,能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呈现不同的状态,具有很强的可塑性[5]。庭院中对水体的处理运用以下设计手法。

(1)通过隔景的手法使水面形成大小、形状等对比,丰富水面景观;利用亲水平台把人的行为活动延伸到水面空间,使之更具趣味性。

(2)通过地形处理使水体产生动静对比。静水能通过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使水面更具装饰性;流动的小溪与水生植物、山石相结合,展现自然的韵味;引入间歇式喷泉及旱地喷泉的技术处理手段,在增添景观趣味性的同时使水体得以循环。

(3)根据波涛的设计理念利用条石对水体驳岸进行不同的高差处理,在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4.4铺装改造

根据庭院空间使用性质的不同,在对地面铺装进行改造时就要选择适合的铺地材料;注重铺地材料的外观效果、尺度、色彩、质感等,尽量避免与环境中的其他要素相矛盾[6]。

为体现生态性原则,庭院中的铺装主要由三种材质构成。第一种是在庭院中使用面积最大的青石板,通过不同拼贴方式组成铺装图案;第二种主要是用作庭院造景的条石,既能成为铺装材质的一部分,也能形成多变的景观效果,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第三种主要是用在水池、绿地周边的砾石,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易与景观融为一体。另外,硬质铺地与草坪等绿化应该有机结合,相互穿插,既能使地面景观丰富生动,又能避免硬质铺装带来的弊端。

5庭院现代景观改造设计方案介绍

在现代景观改造设计方案中,分别以阳光、空气、土壤和水来形成四个不同的景观分区,再结合建筑物出入口来组织庭院空间,整个设计中通过线条的不同排列方式来组织空间。四个环境因子对应四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别为亲水休闲区、植物景观观赏区、安静休息区及劳作体验区(图2)。

5.1亲水休闲区

该区域体现了水元素在庭院的重要性,是整个庭院的核心景观,由亲水平台、镜面水体和水岸钢琴三部分构成。

亲水平台把中央水体分成三个大小不同的水面,打破原先单调的水面;每块水域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使每块水域自成景观,平台的布局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设计手法,用统一的设计元素――线条,对平面进行切割或是堆加来丰富平台景观。另外平台上布置休闲桌椅,在周边种植观赏性强的草花来营造清新舒适的公共亲水活动休闲空间。

镜面的水体扩展了视觉空间,借花草、置石、天光云影等景观元素的倒影来丰富水体,此外,镜面的水体能给人平稳舒适感,给庭院增添生机与活力。

水岸钢琴区域主要运用水平排列的条石这一元素重复出现来形成序列空间,使之富有韵律感。另外,为了使整个庭院在统一中求变化,条石在水平面长短不一地排列,在竖直面上模拟波涛,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使庭院空间活泼且富有变化(图3、图4)。

5.2植物观赏区

该区域主要展现风的魅力,种植观叶观花植物来提升景观观赏价值,另外,在风的作用下产生听觉上的享受。角落的趣味性旱喷,增加空气湿度,增添环境的趣味性。观赏草的合理利用也能给庭院增添自然的野趣。

5.3安静休息区

通过光影变化体现光的景观价值,用百叶形式的木制屏风来围合空间,从而达到“光移景异”不断变化的效果,周围配置芳香植物,使人精神放松,身心舒畅,给人自由舒适的畅想休息空间。

5.4劳作体验区

用夯实的土墙形成“田埂”,在平面及立面上用折线的形式分割空间。土墙上可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种植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使其在色彩、质地上有明显对比,展现土地不同的岩层的面貌,另外,有了使用者的亲身参与,也能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作乐趣,使庭院更加贴近生活。

6结语

庭院景观设计的范围虽然较小,但其所应具备的功能也不能忽视。在对古典庭院的现代景观改造设计中,前提是了解场所的性质、形态,积极利用空间,根据设计理念提炼出一个或多个的设计元素,运用不同的平面及立面的布局方式来组织空间。比如设计元素的重复出现形成的序列空间能使庭院风格协调统一;或是改变设计元素的形态、大小、色彩、质地等来形成不同对比形式,使庭院更加生动有趣。归根结底,对古典庭院的现代景观改造设计能把原有的布局打破,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重构庭院,使庭院既能保留原有的韵味,又给人呈现不同的可能性。相同的庭院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格局。这个未知的改造过程就是庭院这一微尺度景观再创作的魅力及价值所在。参考文献:

[1]徐苏海.庭院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2]王琛.日本庭院景观风格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7.

[3]唐莉英.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意境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4]王宏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7

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是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的基础课,建筑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自古与园林环境联系紧密,因此,该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建筑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对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题目等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关键词:

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建筑自古以来就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园林与建筑是并行发展的,上自帝王的宫殿与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与私园,建筑与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都是统一考虑的,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蕴含着先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缮与保护方向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园林景观尤其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但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只有建筑学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学生如何在短短的课时内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和要素设计传统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设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教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中小规模的古典园林设计。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准确地将调研、分析语言转化为图面语言,二是如何将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用传统园林的要素表达出来,三是如何在满足现代园林空间功能的同时体现传统园林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首先讲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要素与方法、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其次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两个作业,第一个是场地调研,第二个是具体设计,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园林设计及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希望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现场调研和设计构思很好地转化为设计语言,并且能够将现代园林空间功能与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相结合,扩大建筑设计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式和流程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各12个课时。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与意境营造、构思要点。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个课时,以三或四人一组进行调研,讲解对场地的理解和感悟,随后由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4个课时,个人对场地进行深入构思并绘制平面草图,以调研现状为基础,深入绘制平面草图;第三阶段4个课时,深化草图,完成设计图纸。

二、实践课程题目设计

(一)题目设定

设计题目对场地、面积及设计背景进行限定,设计成果统一为a3大小的装订文本。设计基地主要选择南阳市白河的小岛——月亮岛,四周临水,要求学生在基地内部自行选择1~2hm2的用地设计汉代背景的古典园林。该处是南阳市公园用地,既要满足现代公园的空间功能需求,又要体现园林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设计成果要求

总体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该基址使之形成一处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园林式休闲空间,运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组织建筑、绿化、道路、山水元素,创造美景宜人的游赏环境,营造独具匠心的园林意境。设计成果要求包括总平面图(比例自定)、设计分析图、总体剖面图、整体鸟瞰图、局部透视图若干及各项设计说明。

三、教学成果分析

(一)学生加深了对调研分析语言与设计语言的转化能力的理解

对于场地的调研分析是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场地设计构思的关键。对于场地的现状、历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学生能够从场地的背景出发进行园林空间布局。比如,一个学生的场地调研从现状要素的分析出发,确定场地的出入口以及场地的基本空间结构,从而确定场地的构思和基本布局。

(二)学生加强了对现代景观的空间功能与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转换能力的理解

学生设计的场地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学生在设计中要体现现代公园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体现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综合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质空间的拓展到意境空间的联想升华,这些设计手法看似传统,实则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现代设计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传统园林的设计要素表达现代园林的空间功能。

(三)学生对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关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园林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与当时的诗词书画相互影响。诗文题咏与某些景象相结合,被组织到景象之中,点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阐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许多学生用题词或者景点题名来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阁、正凝堂、致远斋、经畲书屋、珠箔舫等。

(四)学生加深了对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种类丰富,排列多样,看似表现出自由随意的风格,但实际上古典园林空间逻辑清晰,体现出有序的空间脉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设计加深对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模型感知、剖面表现等体会所设计的园林空间布局和竖向空间表现,同时进一步通过细部空间的设计和表现,学生掌握了园林空间从大到小的转化和设计,进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的运用和相互组织的方式。

四、结语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现状场地条件,对于场地内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准,在设计中暴露出对该课程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等。结合课程中的具体问题,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作者:赵瑞王婷婷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8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themodernlandscapedesigntrends

YangYingyaoLiuBin

theBaodingcitybotanicalgardenmanagementoffice,HebeiBaoding071000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developmenttrendofmodernlandscapedesign,landscapedesignonmanagementconceptandthedevelopmenttrend.thelandscapewillnotstayonthesurfaceofthebeautifulform,butintheviewpointofecologicalvalueandtheecologicalaestheticsleadingtoform,functionandideologicalcontentofthehigherlevelofunity.thearticlealsotalkedabouttrendofdevelopment:startingfromthefunctional,people-oriented;suitone's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landscapeandalsocanproduct"mix";landscapesoft;"phase"layout,borrowedsceneryappreciation;controlforce,executiveforceinbothhands.

Keywords:modernlandscape;landscapedesign;

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追求自然为主体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要以生态为核心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场地为基础

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作为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具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还要具备对景观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景观变化机理的洞察能力。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理解场地,努力把场地含有的各种信息都收集、归纳并联系起来,将场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中。同时,他应该能够预见场地整治的变化方向,始终明确场地的改变过程。实际上,与发现一样,风景园林师的眼光本身就是设计过程。此外,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起初认为有问题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两块场地之间的转换之处,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往往从场地的周边环境整治着手,而不是马上进入场地本身的整治。遗憾的是,中国风景园林师已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方式,总是从场地本身的整治出发,在场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将各种低劣的景物放在场地。

5、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

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如果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应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6、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简约为手法

简约的设计手法就是要求用简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拖泥带水的表达方式。

简约应该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简约手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场地的认真研究,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现最主要的景观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所谓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简约的方法去整治空间,正如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并没有一无是处的空间,它同样在演变,同样拥有某种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方面。中国风景园林师更应注重简约的设计风格,不要轻易地去改变空间,而应充分认识并展示空间的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小区的重要考量。因此,城市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1、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保护好居住环境,避免破坏整体的和谐

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绿色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对居住环境的破坏。使用的材料、栽培的植物、观赏台廊的铺设等,既要注意环保节能,又不能对周围整体的和谐环境造成破坏,防止出现新修建的景观破坏原有的环境。

1.3科学合理的绿化配置

景观设计团队要利用取证的方式,分析住宅小区园林场地基本情况,包括土壤类型、排水方式、树冠、植物多样性以及一些其它因素。深入分析气候变化所显现的不同生态格局,提出对应变化频繁的生态系统的新景观拼接。环境叠加的过程帮助现场不同的景观类型选择最佳条件。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相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

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

2.1轻视空间和功能的多样性

设计师往往太过看重形式,着重研究住宅环境的风格、形式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忽略建筑本身的功能。只为追求有力的视觉刺激,看重形式美,忘了营建舒适有亲和力的活动空间,没能从功能方面考虑其空间的合理开放及隐蔽,出现过于单调、空旷的小空间。没有达到居民环境规划同时适应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的人开展活动的需要。

2.2没有体现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

自草坪风盛起,住宅区的绿化大多是疏林草地,完全忽略了乔木、灌木等改善生态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造成居住环境绿化区单一的绿化结构和低下的生态效率,另外也造成了昂贵的草坪保养费。

2.3缺乏人性化设计

设计者没有充分调查居民意愿,没有与居民进行良性沟通。很多安全性、舒适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如:预防水灾、火灾等灾害;设置盲道、绿色通道;消除噪音等。设计不贴近人群,缺乏亲和力。

3、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策略

3.1顺应空间层次设计园林景观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园林景观的功能性主要就是通过不同层次来实现的,必须要避免促销和满足客户需要的珍贵树木而导致整个园林功能性的下降。无论是楼顶还是楼与楼之间的绿化,各个绿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必须要保障其各有特色,能够形成不同的主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般小区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功能和作用建设一些小花园,进而能够促进居民能够亲近绿色和自然,并且享受绿化所带来的诸多益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园林在小区完成建设之后的几年时间内逐渐的树木死掉,仅剩下茂盛的野草,是园林设计本身的一种严重的损失。另外,园林的功能性作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园林也不能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明艳的绿色,更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园林景观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3.2营造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自然意境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人性化、积极向上、新颖而不浮躁、美观而又实用、简单而满足需求、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园林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3.3整体规划,合理划分功能空间

在前期的设计分析^程中,要注意做好园林设计的统筹规划,相关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是设计规划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要注意园林设计和周围环境的统筹问题。既有多元化的设计,与此同时也注意园林的合理布局与搭配,在此基础上来促进相互间的和谐沟通,所以景观的设计既要注重美观,也要注意安全性、舒适性。除此之外,景观的设计要以居家为主题,营造和谐的家的氛围,设计上最好符合主流文化审美的特点,注重大方得体,景观性与舒适度之间最大程度的统一。文化的体现方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点,在设计休闲空间之前,了解这片地区的区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要做到有特色,应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入手,把握该片区历史渊源和传统积淀,从文化体现着手设计空间表现。区域功能的和谐方面,休闲空间设计首先要注重平面空间的表现力。平面空间是休闲场所的基础性工程。其次,休闲空间设计除了要在平面上进行思维设计,还要在空中与平面进行伸展性空间思考。休闲空间的分区主要可以分为空地休闲区、绿地植被区、水池假山区、音乐喷泉区、小品雕塑区、回廊座椅区、健身娱乐区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这一分区只是理论上或设计思考中的分区,在布局设计和实际施工中,各个分区是融合在一起的,以共同构成城市公共休闲场所的小环境。

综上所述,景观住宅区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领域之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住户的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认知与审美需求等,建造多维景观生态空间。综上所述,理想的住宅景观设计应加强系统化设计,优化开发建设模式,完善法规政策,通过换位思考将艺术融于生活。

【参考文献】: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篇10

关键词:现代;人性化;生态;人文

1居住区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1.1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之需求为出发点

实用性: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实际需求,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亲切性:满足人们亲水亲绿亲子的强烈意愿,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舒适性:营造疏密结合开放自如的景观空间,以达到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及开放视野的目的。

1.2立足未来,可持续发展

环保性:强调低碳景观,减少耗能硬质景观元素,加强软景设计元素比例。比如植物造景,景石造景,地形造景等设计手法的运用。生态性: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现代人们工作之余的最大心愿,我们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把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

1.3人文景观

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符号,通过我们的景观小品加以体现,使得我们的景观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1.4经济景观

充分自然地形和自然景观条件,节约用地,保留原有古树珍惜树种等,树种的本地化。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景观。

2居住区景观设计之硬景篇

2.1空间布局与立意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2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人文景观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2.3装修材料的选择

①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②复合材料的使用;③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④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⑤重视色彩的表现;⑥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2.4点线面相结合

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3居住区景观设计之软景篇

3.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植物品种的选择必须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外来引进品种为辅。根据造景与功能的需要,配置合理经济的苗木品种,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前提下,体现地方特色。

3.2植物的多样式与季相的变化

植物的品种必须多样式,一方面是景观效果生态绿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防止大面积病虫害的要求。注意植物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常绿与落叶,观花、观叶、观果等),合理巧妙的搭配。

3.3层次性

乔、灌、花、草、藤等相结合,营造出多层次立体的植物造景空间效果。提倡垂直绿化,水景绿化。种植藤本植物,攀岩植物与花架景墙等硬景搭配,人工湖种植水生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等目的。

4居住区景观设计之水电篇

景观水电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实际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整体景观效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的设计师不太重视水电部分的设计,我们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水电设计是给整个景观设计加分升级的。如灯光效果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及切实感受的,各种各样的水景的供水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水景效果等等。

5总结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随着科技技术的突发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环保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低碳、自然、简约、创新式景观设计将会是主流的设计的理念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