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8:16

少子化的概念篇1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各类教材中较复杂的一类。他除了具有一般教学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所以化学概念教学汇总要注意研究和适应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争取的形成概念,学会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体会。

一、在概念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思维虽然是抽象思维逻辑上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性的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活动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以生动直观为基础进行教学是各类型化学教材突出的共同特点,对于化学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在各种直观手段中化学实验具有更好的生动性和鲜明性。例如院子概念的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很难出血化学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我们可以增做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颜色、状态、并且提出以下问题:1)氧化汞受热后繁盛了什么变化?变化后生成了几种物质?2)氧化汞是有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在加热的过程中,氧化汞分子是否发生了分解?3)分解成跟小的微粒是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吧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层层深入,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二、辨析概念、沟通关系、对比异同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思维的品质又叫智慧的品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维的广泛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和辩证性;思维的独立性和辩证性;思维的逻辑性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全部对象。酸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电离是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化合物。再揭示其外延时我们可用电离通式:酸=H++酸根阴离子来表示。凡是符合这一通式的物质都是酸,从而可以得出:酸电离生成氢离子的个数与酸根所带的电荷数相等。也与学习酸和盐的的概念作了铺垫。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理解了概念。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也往往从这两个方面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来理解了概念。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要认真地分析概念,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化学基本概念不是孤立的,与其他区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感念教学中进行分析、有道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概念之后往往对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加以区别,沟通联系。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

3、使用领域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习惯上说组成),如: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原子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习惯上说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

4、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当然如果列表区别就更直观、鲜明。事实也证明化学中许多概念,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与原子;元素与原子;吸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等通过比较,辨析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就会辩证的理清了这些概念,也理清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当学生对于中学化学每一个阶段学习之后,特别是高中化学结束之后,化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注意每一个概念的前后衔接以及各类概念的相互联系,更好的运用学生已有的只是和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介意建立和强化新旧知识和技能见得关系,从而巩固和加深已有的概念,建立新的感念,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意在概念应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概念既是巩固、加深概念的手段,有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应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做习题,布置习题时要有目的,适量精选,由浅显简单入手,最后到复杂的综合练习。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对习题涉及的的概念进行回忆复习,辨别和相互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概念,而且可以强化概念的辨析能力。对概念的综合运用,老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外出带有规律的东西,达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以利于神话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例如在学完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后,可以设置下列习题:

1.什么叫固体的溶解度?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C时,把硝酸钾31.6克溶于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克?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从2题中去除饱和溶液50克,则20C的溶解质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少子化的概念篇2

【关键词】《伤寒论》;六经;内涵

《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被后世称为六经,其含义颇为广泛,并非单纯的经络脏腑所能包容,它是由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古今研讨六经实质,说法三十余种。三阴三阳理论的形成,若自《内经》或自仲景为始,进行断代研究。今所谓三阴三阳,亦即仲景之三阴阳,其形成经过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完善期三个阶段,要弄清《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则必须对此三个时期的三阴三阳理论进行综合研究。

1萌芽期

仲景将医经系统和方药系统完整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因此,除医书而外先秦诸子理论也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书中亦不乏《易》,《老》,河洛之学的思想。阴阳理论的产生,滥觞于《易经》,广布于诸子,如《易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列子天瑞》中说:“天地之道非阴非阳”,《荀子天论》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等,都涉及到阴阳这个矛盾对立的哲学概念,早期的太少承阳说,虽然能够较为具体地分析时间和空间,较为清楚地说明事物对立面之间的转化过程,体现量变和质变的道理,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立双方的矛盾运动,其各方面都存在着偏盛偏衰的情况,事物的转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大多是从渐变始,至突变终的。故尔阴阳的少老之间,有一中间过程,从少到老,经历着初生、壮盛、衰老的三个阶段,如此才能全面透映变更的现象[1]。《易经》八卦之中,是老阴生阳,老阳生阴,坤卦下一阳生震,二阳生兑,三阳即乾,由阴至阳,形成少、壮、老三阳;而乾卦下一阴生巽,二阴生艮,三阴即乾,由阳至阴,形成少、壮、老三阴,体现了阴阳之间在时、空、量上的转化过程。八卦相荡,六十卦由是而生,赅尽了事物变化的模式,将每一卦一分为二,初三、五为阳位,二、四、六为阴位,三阴三阳显示了事物运动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采用了一分为二,三分为六的方法,暗寓《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物”的含三为一思想。这里太、少阴阳的理论,已发展成为三阴三阳理论的雏形,而且包含了位(上、中、下),时(初、中、末),量(少、壮、老)等概念,这就是三阴三阳的萌芽时期,它是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哲学概念而被应用的,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医家三阴三阳理论的高矢。

2发展期

《内经》的成书,是中医学由神权医向哲学医的过渡,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使中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内经》和《难经》的作者,将三阴三阳理论移植到医学中来,做为说理工具,保证了原有的认识论概念,将《易经》中宏观宇宙,重共性,多思辨的认识论思想继承过来,并赋予其相对微观的人体形质,使三阴三阳理论,在《易经》哲学概念的基础上,注入了形"的内容,将一个崭新的三阴三阳理论,纳入医学理论的分野中来。《内经》对于《易经》中的知常达变,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推此及彼,究果求因,静意视义等认识论方法有所发挥和完善,并将其运用于对疾病的认识中。如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愿闻阴阳之三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多少即是量的概念,把阴阳分而为三,加强了《易经》中三阴三阳“少、壮、老”的量的概念。而在《难经七难》中,将三阴三阳与时日结合,提出了三阴三阳旺时说,不仅反映了阴阳量的概念,而且又包含了三阴阳与时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医家对三阴阳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六节脏象论》、《太阴阳明论》等篇幅中,将三阴三阳与脏腑、经络相结合,又赋予了三阴三阳以脏腑、经络、脉象、病证等概念。《素问热论》外感热病的三阴三阳理论,以感邪发病时日,与脏腑经络、三阴三阳结合起来,既运用了原有的时、空、量概念,又与人体的脏腑形质结合,且指出了热病的传变顺序、隐含病热恒动思想,是医学运用和发展三阴三阳理论的典范。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提出了三阴三阳气化的概念,其六气客主加临等的描述,仅是把三阴三阳理论与自然气候相联系,尚未升华到与人体功能相结合的高度。这个时期是医家移植和发展三阴三阳理论时期,它也是祖国医学神权医与哲学医的划时代的标志。

3完善期

仲景嵬集东汉以前诸子的三阴三阳理论和医学的三阴三阳理论,继承了其认识中的时空概念及与人体结合的思想体系,并结合自己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使三阴三阳理论更加完善起来,仲景之三阴三阳学说,除具有认识论思想,脏腑形质等概念外,又赋予了功能的概念,这个功能概念,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六经六气的标本从化,一是脏腑、经络物质基础之间的相互转化。前者反映了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整体观念,是三阴三阳理论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来认识人体六经系统,有着辨证思想和唯物论观点,是对原始的三阴三阳理论中哲学思想的发展和运用。三阴三阳和六气两者标本之间,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仍然是一个渐变至突变的过程,六气和阴阳各有着初生、壮盛、衰弱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正常与否,是六经生理和病理的疆界,标本从化的气化失常,产生了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六经病。后者则反映了人体内部的整体观念,气血津液之间在脏腑功能作用下的相互转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把上述两种气化的功能赋予了三阴三阳理论[2]。如三阳重在气津之间的互化,太阳病不化气,出现在经证中就是卫外不固而见恶寒表证,责之于卫气的不畅;出现在腑证中,就是水液的停蓄,责之于津不化气,故治疗则用汗、利,要则调理气津的互化。阳明病气不化津而成燥热,津不化气而成湿热,故治疗生津撤热,或利湿清热;少阳病气津运化失调,故有渴、小便不利等证,故治疗以解郁调气,疏利三焦为主。可见仲景不言气化而不离气化,将功能的概念赋予三阴三阳理论。气化是三阴三阳的气化,三阴三阳又是脏腑经络,时空量的概念,故可认为,这一时期的三阴三阳理论是集认识论概念,脏腑经络概念,气化功能概念于一体的一种系统理论,它是三阴三阳理论至臻于完善的时期。

综上所述,三阴三阳理论,从《易经》的萌芽到《内经》、《难经》的移植发展,又到仲景《伤寒论》的补充完善,其形成经过了不同时期,包含了认识思想中的时、空、量概念,以及脏腑经络形质概念和气化功能概念,是一个多种概念集合起来的复杂概念。因此探讨仲景的三阴三阳理论,就必须从上述几个时期去追踪其内涵,才能得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这也是研究古医籍溯本求源,返朴归真所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少子化的概念篇3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概念原理学习的核心价值。

概念教学不要仅仅把概念作为一个枯燥的定义去背,也不要只是挖掘它的浅层意义如找出关键词理解它的外延和内涵就够了,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它的核心价值。

例如在溶解度这个概念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应用,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溶解度的核心价值:不要把溶解度仅仅看作一个数值,而是要把溶解度看做一个质量比例关系。这个定义其实里面揭示的是关系,而且揭示的关系都可以用变量和变量的公式去表达。比如说溶质比溶剂,真实溶液的我们叫m质/m剂=S/100,在特定的温度下,如果我们把溶解性的定义用这样的一个式子表达的时候,大家看它的功能完全不一样了,大家看这是一个比值,特定溶液的它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其实它是可以赋值为任何一份真实溶液的,溶液这份真实溶液只要比例符合S/100,但是完全可以不是36g,也不是100g,这样学生学习溶解度时才能把抽象概念转变成具体概念,从而回到真实的溶液中来。学习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判断它是不是饱和溶液,只要你告诉我这份溶液溶质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我就能看它是不是等于S/100,如果等于S/100我就知道它是饱和溶液,如果不等于那它就不是饱和溶液,那我才能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我要看是溶质少了,可以改变溶液质量,或者我改变溶剂质量,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这种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出来,就像刚才设计探究活动教学根据这样的本体知识的思路去设计可能他就会让学生学到的东西就更多。

二、教师应习惯于概念教学的长线培养。

鲁教版中的概念渗透是穿插在课本中的,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载体,不断深入,从而给学生一个完整理解概念的过程,所以在平时的概念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做到概念的长线逐渐渗透。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这个概念时,我们不难发现它贯穿于教材始末,从了解生活中化学变化现象来认识化学变化这个概念,从实质、物质组成、结构等方面深化理解化学变化,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定量研究认识化学变化,人为控制化学变化方向、速率等条件来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这些充分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的不断变化才表现出了各种性质。物质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多种多样的性质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多样性是由变化实现的,化学变化可以改造或消除物质,物质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的发生是有条件的,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变化的方向及反应程度,所以通过控制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变化的发生,使得化学变化为人类所用。整个化学变化的角度,如化学变化的实质、变化的结果、变化的条件、变化的可控性、可用性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些基本认识就叫做化学变化观,终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慢慢形成这种变化观。

三、智慧教学,使化学概念生动化。

看一本《三国演义》,总觉得读着晦涩难懂,没多大兴趣,可是人家易中天老师讲起来却让听者听得有滋有味,关键就是智慧的魅力。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同样也应力求使知识传授得生动、有趣味,这样才可以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化学式概念中,我们知道它很抽象,如何化枯燥为动力呢?我把它设计成了一段相声:化学式是分子的名片,从H2o这张名片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甲:名片是好东西,见面递上一张名片,看过名片,姓甚名谁,头衔名分,一目了然。

乙:可不是嘛,名片能增加认识、方便交流。

甲:说来新鲜,分子也有名片。

乙:头一回听说,上面印了什么?

甲:分子的名片倒是简单,只是一个符号。

乙:哦?你不妨举个例子?

甲:就说这水分子吧,名片上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H2o”。

乙:这不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吗?转贴于

甲:可不是嘛!嘿,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符号,里面的道道深着哪!

乙:说来听听?

甲:“H2o”这个符号表示一个水分子。

乙:就这么简单?我以为有多高深哪!

甲:别急,还有更细的说道。你看,这里有元素符号“H”,你知道的,在元素符号中“H”代表氢原子,“o”代表氧原子;再看,H右下角有个数字“2”,表示氢原子有2个;o右下角没有数字是说氧原子个数是1,嫌麻烦没有写。这就是说,H2o还表示一个水分子由此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就好像看到你这张脸,就知道上面保准有一个嘴巴、一个鼻子外加两只眼睛。

乙:别瞎比划了。快说你的,这符号还能“深”到哪里去?

甲:前面你也知道,水是由无数相同的水分子构成的,假如你喝水呛着了,那是水分子集体迷了路,一块冲进了气管里!

乙:是啊,水分子集合起来,还能冲开长江大堤呢!还是说这符号吧。

甲:这不明摆着吗,既然水是由同样的水分子构成的,“H2o”这个符号既然能表示一个水分子,难道就不能代表水吗?

乙:当然,当然。还有吗?

甲:追根寻底,无数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了无数的水分子,又是这无数的水分子构成了浩瀚无比的大海大洋。氢原子的集合我们给它们什么称呼来着?氧原子的集合呢?

乙:这还用问,不是氢元素、氧元素嘛!

甲:这不得了,这个符号还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乙:说得有理。

甲:不光这些,等你学到后边,你还会知道这符号神通更大,连分子质量大小、物质元素之间的孰轻孰重都能表示出来呢!

乙:看把你能的!

少子化的概念篇4

关键词:概念图;物质的量教学;知识迁移能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1-002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传统“物质的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理论的一个知识点,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该单元教材是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量的浓度”、“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为主线编写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具体问题有:

1.1概念的内涵混淆不清

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混淆不清,对应的单位也搞不清。如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为mol・L-1,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L・mol-1;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1;相对原子质量的指原子的质量与0.012kgC-12的1/12的比值,没有单位。但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1.2外延把握不准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量粒子的集体。是计量原子、分子、电子、中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一种基本物理量。但初学者往往会把宏观物质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如1摩尔大米,5摩尔大肥猪等错误概念;22.4L・mol-1是特指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只能应用于气体。学生常认为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为22.4L,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3在概念之间无法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阿伏加德罗常数指的是1mol任何粒子的微粒数,符号为na。即指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近似值为6.02×1023。不能把相对原子的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相联系。

1.4在问题解决中不能调用相关概念

在有关方程式和一些基本计算中,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既方便又快捷。许多高一学生尽管对有关物质的量的公式早已滚瓜烂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能正确应用相应的公式和原理来解题。例如,先把物质的量转化为质量,再换算成物质的量或气体的体积的同学也大有人在。

在物质的量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的要求提高,在能力上要求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跃。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学生很难将化学中的概念、事实、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他们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往往是彼此孤立的、零散的,不易形成较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实现意义学习。

2概念图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优势

心理学表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1]。物质的量的概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它更处于核心的地位。概念图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概念间知识联系、加强概念间理解的教学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理解化学概念和现象的整体性知识框架。可以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概念图在支持物质的量的教学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形象性:概念图能够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形式,表现物质的量理论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各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整体性:物质的量的教学是抽象的,对高一的初学者来说是易混淆、难理解的。利用概念图能将该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相关的概念。

(3)综合性:“物质的量”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高,经常有很多学生面对综合性问题束手无策,即使经过大量训练,效果仍然不理想。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成绩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概念图作为围绕主要概念来组织综合信息的工具,进行知识拓展,有独特的优点。

(4)层次性:概念图可以通过确定物质的量与其他各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区分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形成概念的层级次序,建立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各概念的理解。

(5)经济性:由于在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因此,人们必须具备表征知识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方式,以适应这一系统结构的有限性需求。

3概念图的制作步骤和教学分析

以限定型概念图制作为例,概念图的制作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

选定某一知识领域后,找出该主题的关键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概念,并一一列出。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

第二步,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层和分支。

把所有的概念写在活动卡片上,移动卡片讨论概念可能的连接,按照概念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工作平台上排列卡片,初步拟定概念图分布。

第三步,建立相关概念的连接。

把每一对相关的概念用短线连接,并在连线上用适当的连接词标明两者的关系。这样,同一领域及不同领域中的知识通过某一相关概念相连接,再经过修改后各概念及其关系就清晰可见,所绘的概念图就基本确定了。此外,还可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事例写在节点旁。

第四步,反思完善概念图。

对各人绘制的概念图初稿分组进行讨论及补充,构建小组图;然后全班再讨论,综合成一个概念图。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和拓宽,所以要对概念图不断修改和完善,使概念图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有力工具。

以“物质的聚集状态”作为教学案例。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致。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情况的微观和宏观性质的比较以及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很自然能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

对全班学生教学前后制作的概念图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由上表可以看出:

(1)从节点情况看,学生在教学前制作的概念图中的正确节点(即概念),大多数都列出了三种聚集状态的微粒特征、宏观性质、以及影响体积的因素等,同时,还将影响体积的三种因素列了出来。还有一些同学列出了固体和液体相对应的例子,说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图的制作要点。由于教材的内容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自学,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

统计表明,对影响不同聚集状态的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的节点,尤其是气体摩尔体积这一节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缺失,甚至出现了错误,其中能举出正确例子的同学很少。说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自学后的掌握情况不好,对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没有完全理解,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公式的应用是教学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从教学前概念图中的命题来看,大多数学生能从物质的微粒特征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以及宏观性质的形状和能否被压缩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合适的连接词连接,构成正确的命题。正确命题数目的差异主要在影响气体的气体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的公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分析一些学生的错误命题,发现在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节点上出现了错误连接。由此可以看出,少数同学在自学过程中没有理解这三种影响因素对不同聚集状态物质体积的影响。

本案例让学生自学、展开讨论,并分析其他同学制作的概念图,学生就易发现自己制作的概念图中的层级结构是否合理;节点和命题是否正确的;所举例子是否正确,还有哪些知识没有理解。教学后学生制作的概念图的正确节点和命题明显增多。主要增加了影响气体体积的外界条件―温度和压强,而且能举出正确的例子。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同学不同程度地标出了三种不同聚集状态影响体积的关系,还有约18.6%的学生标出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这些都是创新性命题。这说明一方面教师的概念图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在尝试着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有少数学生未能从这方面作出出尝试,原因可能是学生在画概念图时也许更关注的是不同层交或同一层次内部节点和节点之间的命题,而对于交叉层次间存在的命题缺乏思考;还有可能是学生缺乏将概念体系进行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4研究结论

(1)在学习中使用概念图的学生,所识记的概念数量多,知识点数量大,知识面明显拓宽,使学生既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深刻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又扩大知识的外延,将概念内涵与外延及分散的概念组成了有机的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把握更为准确和深刻。

(2)采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提取更为有效,提取的途径增多,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对知识产生积极、有效的迁移,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3)概念图使师生的思路更开阔和清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活跃地参与学习;教师的教案更加灵活而篇幅大大减少;学生的笔记更加简明、清晰,更利于学习。

总之,概念图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教学意义,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广洲.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美)John.Best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袁维新.概念图:一种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2003(4).

[4]王磊.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蔡其勇.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研究[J].重庆教育学报学院,2004(5).

[6]张英锋,张永安.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J].学科教育,2004(11).

[7]吴中英.品味“物质的量”教学[J].化学教育,2004(8).

[8]胡喜丽.中学化学中引入概念图策略的实验研究.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5.

[9]张冬梅.中学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估中的概念图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张军.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

少子化的概念篇5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少子化的概念篇6

四川省中江县广福中学618100

【摘要】针对化学概念教学的主要问题,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和化学概念的学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问题,从教学层面突出强调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准确理解概念、原理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且比较抽象,是初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些概念和原理是否准确理解、是否熟练掌握对学好初中化学关系很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且对概念、原理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是考试易失分的知识之一。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具体做法。

1.通过化学实验来感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原理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及其所产生变化的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若要形成一定概念,便要在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下,抓住化学概念的关键部分,使学生充分在思维深处形成概念意识,而不只是通过讲述性教学,简单地将书本概念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不会在所学概念的基础上做好化学习题。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概念时,除了做教材中的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手撕碎一张纸和点燃一张纸的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过程中纸由大变小了,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在纸燃烧的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在这一变化中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有了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让学生从这两个对比实验验中感性认识并形成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所以,在化学概念教学上,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在课堂上,做好相应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前提下,启发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层次思考,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并在实验课当中鼓励学生勤于动手进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形成了相应的化学概念。

2.注重化学概念中遣词用语的精确性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概念的字、词使用十分严密,不能根据自身想象随意增加或减少字词,否则会引起整个概念的变化,比如”酸”这个概念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其中的关键是”全部”,必须进行强调,并可以根据自身经验,举出像KHS04等电离时也会产生其他物离子的物质,所以KHS0d不属于酸,这样便从正面和侧面都加深了对于”酸”这个概念的理解。

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所以有些化学概念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无法理解其内部含义,对于这类化学概念,教师要在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的前提下,对概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解剖。如”分子”的概念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个概念虽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其内涵十分深刻,教师需要根据概念,对其进行解剖一是它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只有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二是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微粒,三是分子作为一种微观粒子,它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对于化学概念,为了提高学生了解的准确性,需要首先分析其字词,并通过以上分析,更好地注意到化学概念字、词在使用方面的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念的理解。

3.加强联系和对比,理解和记忆概念原理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

例如,辨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辨析”元素”与”原子”,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从正反两方面剖析概念原理,避免混淆

在概念原理教学中,在讲授某些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需要运用较多的例子。举反例或分析概念的逆命题是否成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划分类别的界限中,正例和反例都是不可缺少的,正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从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研究的特征,而反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辨别差异,适当运用反例,可帮助学生排除概念学习中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接着提出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语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每个基本概念时,教师都应进行认真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

5.加强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巩固并应用化学概念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适当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概念原理的目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概念原理,教师要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讲评,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会应用化学概念原理,从而真正理解、掌握。为使学生运用知识达到触类旁遁的效果,这类习题可以自行编制,但应循序渐进,适当设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又能巩固化学概念。

例如,学完”溶解度”概念后,可以设计如下针对性练习.

下列有关Kn03的溶解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少子化的概念篇7

关键词:化学概念质量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搞好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之一。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剖析词语含义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化学概念,对其中的关键词语要认真剖析。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再如对于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虽然此概念字数不多,但含义深刻,至少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三是分子是一种微观粒子。若不讲清这三层含义就显得抽象、不透彻。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把握内涵和外延,化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具有特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再如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个概念局限于原子,钠原子和钠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掌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一类原子”两个关键要素,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然后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第二,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这就掌握了“元素”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少子化的概念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现在我国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那些传统的基本概念,几乎每个章节都有,但化学概念才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理解概念教学对于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相对较差,所以,老师们要在教学的课堂中,要讲清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的基础,就是化学中的概念。加强初中化学基本的概念教学,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指导物质及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原理、定律、规律等。在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推敲的,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呢?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从试验中引出概念,分析关键字词

在化学课中,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老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从中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推理,这样便可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

比如,在研究化学概念以及物理概念的时候,除了课本上镁燃烧和加热碳酸铜这两个小实验外,老师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的有趣小实验,比如把纸张撕碎和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老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在整个试验中,哪些化学反应有变化,哪些化学反应没变化?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中的不同,然后指出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从两个实验中引出了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学结,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们领会到初中化学概念中的含义,老师不仅仅要在论述概念时注意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发现在用词上不妥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比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们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在讲到“单质”和“化合物”两个不同的概念时,老师们一定要强调出“纯净物”这三个关键字。因为原理上,“单质”以及各种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纯净物,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成分来判定到底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不然的话,学生很容在此产生误区,比如会把金刚石、石墨等混合物之误解成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理解成是化合物。

在通过实验引导出化学概念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实验,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实验室进行制氧气的试验中,一定要把老师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结合起来。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一个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将实验做一个对比,经过前后对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老师们在做完实验之后,要加入引入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这次实验,知道什么叫做催化剂。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催化剂的作用。

二、要在引导中找出概念,并对概念作出解析,加深对概念的影响

在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有些概念含义较深,内容又相对复杂,这必须要求老师们对概念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对概念有种新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溶解度”这章的教学中,不仅定义的句子特别长,而且还涉及到了很多知识点,学生们经常不容易被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把溶解度的定义解析成四句话,这样的效果就将大不一样。首先,要强调溶解度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第二,指出溶解的质量为100毫克;第三,在溶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最后,要强调出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后,所溶解出来的溶解克数是多少。这四种限制构成了整个溶解度的定义,少一不可。

三、要让学生们从内涵以及外延方面了解到化学课的概念

化学课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化学课有自身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它拥有自己的内涵以及外延,因此,化学概念根据不同的定义,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含义,这就要求老师更好的剖析化学概念。比如,在“元素”这章节中,定义中提到“凡是具有相同负电荷数的原子都统称为元素”。可是,钠原子以及钠离子所带的电荷就不相同,可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相同电荷数”以及“一类原子”作出分开解释,让学生们明白“质子数”才是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在之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们明白元素是一种宏观概念,它只论种类,不看个数,而且,这些“一类原子”指的是相同的中心原子以及带电原子。因此,只有通过更加深层的分析,从基础上真正了解到化学的内涵和性质,才可以了解到化学概念,并且利用这些化学概念指引学生习题。与此同时,还要深化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见形相近,但意思却大不一样的化学概念,因此要找出区别加以练习,要形成化学概念的体系,这才是加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最好途径。

四、要经常进行化学实验,用实验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化学则是反应物质基本特征的思维方式。概念的形成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化学概念中最关键的部分,要让学生们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把书上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们也不会用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老师们也要做好课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们不断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鼓励他们踊跃思考,形成化学概念,从根本上达到理解化学概念教学的目的。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老师在化学教学上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化学中的字、词都是极为严密和准确的,不可以将其分割开来。更不能添字,减字,不然的话解释出来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比如,“酸”这个字,在化学定义中是指“电离生成阳离子全属于氢离子化合物”,这句话中的“全部”必须加以强调,并且老师还要举例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加强对“酸”的概念理解。

除此之外,随着现在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老师们可以制作化学概念教学的各种课件,比如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老师可以在荧幕上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等各种模型,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少子化的概念篇9

1.代数法

在教材中许多化学概念主要从定理的角度来反映其实质内涵的。但这些概念和它们相关的一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如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定律和化学反应速率等概念,这些概念,如仅从文字上理解是很难容易混淆的,若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把这些概念与常见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那么概念的涵义一目了然了。例如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内容是:在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微粒数比等于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它们的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推导。但如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在一定条件下的任意气体V1V2=n1n2=n1n2只要把代数式的多种符号与定义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对应比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了。如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转化为代数式: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再如,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可转化为代数式: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时间(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时间)。

2.剖析法

定义一个化学概念,必须有几个充分体现概念实质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概念的轮廓,也是概念的精髓。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概念进行剖析,让它们从概念中“凸”出来,抓住重点,特点钻研,然后综合处理,学生就不难理解或不易遗忘。如剖析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时,便可突出几个核心要素:①条件-标准状况;②对象-任何气体;③单位-摩尔;④结论-体积约22、4升。把它们串联起来即是“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了。同时它们在这个概念上是缺一不可的,否则,这个概念就不成立。如燃烧热是在101kp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可突出以下几点:①101kp,②完全燃烧、③稳定的氧化物、1mol物质,④放出的热量④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理解化学概念时,对其中要素一定要抓得准,方能容易牢固地理解。

3.集中法

对一些有关的联的化学概念,按其相关的具体情况将它们集中一起进行定义、分析,既可以避免它们之间相互混淆,扰乱人们的思维,又较分散地容易记忆,容易理解。如: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一系列知识概念,可以集中概括为一句话:“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对于强弱间关系的判断,可以集中概括为几个字,“易失难得”。如电解池反应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阳极流出,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则相反。这样学习,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便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4.诠释法

在概念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体会,要讲清一个概念,关键在于突破其中几个重要的字或词上面。如“酚”的概念中,重点词就是“直接”二字。更如“离子方程式”的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或)分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可看出,“实际参加反应”是重点,我们要透过这个重点可看出,在离子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很多的,但是并非所有的离子在反应在反应前后都发生了变化,而事实上,只有部分离子参与反应,并发生了相应变化,这些离子便是需要书写在方程式内的离子符号了,诠释中,基本上理解了离子反应的实质。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概念中句式结构的理解,将语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应用于化学教学,让学生把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

5.反差法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遇到一些意义完全对立,但彼此之间存在相应关系,互为依托关系的概念。如:极性键与分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饱和烃与不饱和烃,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溶解与结晶,液化与汽化升华与凝华,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学反应,低分子化合物与高分子化合物,原电池和电解池等。如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物质有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由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放热反应是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生成物时放出热量。吸热反应是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对立发差,在教学中我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发差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很容易由一个概念联想到与其对应的另一个概念。

少子化的概念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18—0085—01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讲解概念要字句清楚,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而这恰恰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的。

一、化学“前概念”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之前,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前概念”。学生的前化学概念有一些与化学概念相一致,而有一些则不一致,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前化学概念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初中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已有了哪些化学前概念了呢?

1.关于气体的认识。学生普遍对氧气支持燃烧这一概念有较好的认识,知道如果缺少氧气的话正在燃烧的物质会熄灭。学生知道氧气能溶于水,并且部分学生知道凉开水中氧气的含量大大降低,所以不能用凉开水养金鱼。

2.关于溶解和溶液的认识。虽然学生并没有学习“溶解度”的概念,但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食盐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水中。部分学生认为长期放置的食盐水中会有食盐沉降出来,聚集在烧杯底部。有学生认为杯子下层的糖水比上层的糖水甜,少数学生认为杯子上层的糖水比下层的糖水甜,这说明学生对溶液的均一性还缺乏认识。

3.关于燃烧的认识。学生认为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一个质量减少的过程,燃烧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一定比燃烧前可燃物的质量小;认为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现象与蜡烛的发光放热现象一样,都是燃烧,这说明他们对燃烧现象只是一种简单的表面认识,并不理解燃烧的本质。

可见,化学“前概念”和化学概念会有很大的区别。

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1.通过合作与讨论引发认知冲突。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与他人(同学或老师)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发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不同,且比自己的观点更适于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观点提出怀疑,产生认知冲突和求知心理,此时,学生较易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观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比单独学习时多得多,且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克服错误观念,超越自己的已有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了解。

2.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推导、引出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好多概念的讲述都是借助实验来说明的。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推理,引出、形成概念。比如“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转化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形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好例子。

3.理解化学概念。记住化学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常识判断,但化学概念的学习靠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都认为只要背出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背过了不会灵活使用,等于没有掌握。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课内讲解概念时,应进行认真剖析,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并去剖析这些关键的字词,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它,使学生透彻理解所讲的概念,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就应特别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些重要词语的含义。

三、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