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9:56

生态恢复案例篇1

【案例分析人】秦鹏;鄢德奎

【案例类型】评价类

【案例名称】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诉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矿业百限责任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

【主要违法行为】违规试生产直排废水

【污染类型】水体污染

【违法企业所属行业】采矿业

关键词跨省环境公益诉讼;诉讼基金;责任承担方式

【案例概要】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百限责任公司违规试生产直排废水,导致重庆巫山千丈岩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于2014年11月13日就此案向重厌市万州区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前此粲正在审理过程中。

【案例启示】本集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修复簪法律事实认定问题,因相关制度规定付之阙如而面临审理裁判困境。基于此,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需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专项诉讼基金设立和责任承担方式的精细化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2014年11月13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受理了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诉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这是一起案情错综复杂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重庆市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国首例跨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案件背景:一起跨省界重大环境水污染责任事件

2014年8月13日上午,重庆市巫山县环保局接到巫山县庙宇镇报告,巫山县庙宇镇千丈岩水库提取的居民用水颜色异常。经重庆市巫山县环保局工作人员现场排查和检测认定,千丈岩水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污染源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硫铁矿选矿厂。该厂违规试生产,并将硫铁矿洗选废浆水直排在一处自然形成的洼地内。由于事前未对该洼地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而此地为喀什特地貌,导致废浆水渗漏地下,经暗河水系流入千丈岩水库,造成水体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乙基钠黄药、二号起泡剂和大量尾渣。千丈岩饮用水水源危及巫山县庙宇镇、铜鼓镇、红椿土家族乡和奉节县长安乡4个乡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涉及10160户、51400人和1.8万亩农田。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的规定,此次千丈岩水库污染属跨省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发生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对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千丈岩水库环境事件作出了环境损害评估报告。报告认定:第一,本次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质为乙基纳黄药,排放量58.14千克。生产原料乙基磺原酸钠、2号油可能的使用量最大值分别为63.5千克和47千克。第二,环境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50.94万元,但该报告未对土壤、地下水等污染后果及修复费用作出评估。

案件焦点:原告诉讼请求中的法律事实认定

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千丈岩水库污染一案向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被告(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停止侵害,不再生产或者生产绝不能再次污染水库。对今后可能出现污染的地下溶洞水体和污染水库风险重新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评结论,作出被告是否应当搬迁的裁判。第二,恢复原状,依法承担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急处理污染事件、应急供水以及恢复千丈岩水库原有水质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和间接产生的费用共计1900万元。第三,赔礼道歉,在全国性平面媒体上向公众道歉。第四,承担本案诉讼费及其他相关费用。本案原告诉讼请求中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恢复等法律事实认定问题,需逐一厘清以便于正确适用法律。具体言之,案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被告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的环评手续合法性分析

被告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于2011年5月通过并取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发改委选矿厂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环保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以及发改局项目核准批复等手续,资质齐全。同时,磺厂坪硫铁矿选矿厂与千丈岩水库直线距离2.67公里,超出了千丈岩水库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换言之,单就此硫铁矿选矿厂对千丈岩水库的影响而言,其选址并未违背法律规定,但由于该项目所在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环评报告制作时需估算其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造成地下水体污染所应采取的精细化应对措施,环评审批部门应严格把关,不能因所影响的水体区域不属于本行政区范围而不进行审查。

对于本案而言,原告起诉的对象是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起典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该公司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的环评手续审批是否合法,与本案审理无直接关联,即使环评手续合法也不会免除被告因违规试生产违法排污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的责任承担。原告诉求中,对于该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地下溶洞水体污染和水库污染风险重新进行环评,超出了法院的裁判范围。对于原告的该项诉求本可通过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解决,但目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缺位致使环评手续的合法审查只能依赖相关部门的自觉。

生态恢复范围、费用等损失的确定思路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追求的审判目标是恢复生态环境的状态和功能,法官适用恢复原状责任时首先需考虑恢复原状的可能性与成本问题。确定生态恢复范围及相关费用,既是原告诉讼请求的依据,又是法官判决恢复原状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具体到本案,原告诉请法院判令被告恢复原状,承担共计1900万元直接和间接费用。此次千丈岩水库环境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50.94万元,而土壤、地下水等污染修复费用的确定是本案判令恢复原状的焦点和难点。由于《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方法》(第Ⅱ版)颁布后,《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1版)废止,便无法比照泰州环境公益诉讼判决的做法,直接以虚拟治理成本为基数,按照一定的倍数计算污染修复费用。对于《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方法》(第Ⅱ版)所规定的生态损害评估方法,无论是替代等值分析方法还是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都需专业的鉴定机构预测受损资源在损害发生到恢复原状这段时间内每年受损资源和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大小。

尽管如此,但法官确定环境生态恢复原状责任承担的范围及费用的思路却是有章可循的。首先,考虑遭受损害的生态环境能否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式恢复原状,如不能恢复原状,则法官可依据相应的损失,判令被告异地修复。其次,根据“恢复原状”判决的履行方式不同,确定差异化的恢复原状费用与范围。恢复原状基础费用主要包括:环境修复费用和监督修复费用。对于被告委托其他机构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和其他机构代履行修复方案这两种情形,恢复原状的附加费用还要相应涵盖环境修复方案的制定费用和委托代履行费用。最后,灵活确定被告承担恢复原状费用的支付方式,即基于违法者偿债能力的考虑,判定是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缴纳恢复原状费用,还是通过发展环保产业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抵扣部分费用。

赔礼道歉可否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责任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直接受害者是环境本身而非任何一个个体,似乎无适用赔礼道歉的可能。而作为一项民事责任,赔礼道歉在性质上是属于恢复原状而非赔偿损失的一种非财产责任,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存在丰富了民事责任体系。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公益性、补救恢复性和惩罚性的考量,可以突破性地适用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赔礼道歉的意义在于要求环境侵害者就自己侵害环境的行为向社会公开道歉,既具有轻微的惩罚性又能对其他潜在的环境违法者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具体到本案,原告诉请法院判令“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可以适用于其他环境公益诉讼。同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了赔礼道歉的责任承担方式,为赔礼道歉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突破性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启示和建议: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亟待跨越的三个门槛

任何一种制度的运行并不因现有法律规定而通畅无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制度运行的困境,循序渐进地修正以确保法律正义的实现,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尽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已步人快车道,但通过重庆受理的国内首例跨省界环境公益诉讼案的分析发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运行所面临的障碍仍需相应的举措予以完善,以进一步优化环境治理模式。

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除了民事纠纷还应包括行政纠纷,但现有立法并未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予以明确规定。现实中,负有环境保护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既有违法的“积极”作为,如违法做出环境行政决策、许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也有违法的“消极”不作为,如怠于履行环境行政管理职责,导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无论作为与否,只要违法,行政机关行为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是违法企业无法企及的。本案中相关部门通过被告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的警示意义值得深思。

面对当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缺失的问题,首先应明确新《环保法》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目的,以此准确明晰立法的适用范围,借助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进行规范,从而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其次通过立法解释对《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中“法律规定的机关”进行界定,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最后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内增设一项内容,即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违法作为和不作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形。

设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

对于本案而言,如果原告胜诉,法院将支持原告诉请的1900万元修复费用,那么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规定环境修复资金和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应专款专用,即不能由原告直接领取,以防止出现挪作他用的情形。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曾提出了“探索设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的主张。目前,无锡、昆明、贵阳等地采取的是将环境公益诉讼被告支付的环境修复资金和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缴入财政专户或基金的方式进行管理使用,以保障环境损害赔偿金专门用于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海南省设立的省级环境公益基金,由省财政拨款支付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相关诉讼费用。另外中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启动首个民间“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以支持环保社会组织进行环境公益诉讼。

当前对于尚未设立专项基金或专户的地方政府部门,既可选择对民间设立的相关公益诉讼支持基金给予鼓励和政策上的扶持;也可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垫支立案前环保社会组织委托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费用,以解决诉讼启动阶段的资金困扰。对于官方设立的专项基金的主要来源包括:环境公益诉讼被告支付的环境修复资金和服务功能损失等费用;财政拨款;人民法院判决无特定受益人的环境损害赔偿金。专项基金主要用途为:环保组织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包括调查取证费、评估鉴定费等;环境修复费用。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的设立既可解决公益诉讼诉讼成本高的难题,又可化解环境公益诉讼利益归属的争端。

适用环境公益诉讼责任承担方式的精细化设计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规定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六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该解释并未对这六种环境公益诉讼责任承担的适用性做出周详的规定。如若没有明确界定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将导致司法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具体言之,上述六种责任承担方式的具体适用应设计如下。

一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责任适用。对于“停止侵害”的适用,首先应明确环境侵害的标准,社会对环境污染容忍限度可作为环境侵害标准之一,环境侵害超出了社会的环境污染容忍限度,应责令停止该环境侵害行为。对于“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的责任适用,借鉴美国的做法,可在判决中引入禁止令,根据危害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种情形,即永久性禁止令、附条件禁止令和替代性禁止令。永久性禁止令一般适用于环境危害行为无改正可能的情形,责令环境侵害者停止其危害行为;附条件禁止令一般适用于行为人实施的环境危害行为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手段实现环境因子达标的情形;替代性禁止令是针对一些无法避免但必须进行的环境侵害行为,责令通过环境税或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方式替代适用责令停止侵害行为。

二是恢复原状。依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败诉的原告所需承担的调查取证、专家咨询、检验、鉴定等必要费用,可以由人民法院从之前其他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中判定被告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中酌情予以支付。可见,该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提及的判定被告支付环境修复费用等款项,相对于环境修复成本是有结余的,故这些用于恢复原状的款项是惩罚性的。同时适用“恢复原状”这一责任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被告首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生态环境修复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未发生时,受影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状态;二是出现部分或全部无法原地原样恢复情形的,可以准许采用替代性修复方式。

三是赔偿损失。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利益的主要用途是生态恢复,赔偿损失作为责任承担方式的一种,只是为了填补“恢复原状”责任方式在无法适用时的空白。因此适用“赔偿损失”这一责任方式时,需考虑“恢复原状”责任方式适用的可能性。如若在法院判决前相关部门已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原状,此时无适用“恢复原状”责任的可能,便只能适用“赔偿损失”责任。为了警示被告所应承担的环境治理责任,法院可以在此种情况下判令一定的惩罚性损害赔偿。

生态恢复案例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58

1引言

高速公路虽然具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优点,但是公路的建设、使用与维护过程会干扰周边区域生态系统,例如路基施工直接损害地表植被或间接干扰植物正常生长、车辆行驶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或造成动物交通事故、无防护的路堤边坡在雨季产生大量泥沙使得水土流失、以及公路带周边自然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尤其当路域涉及特殊地貌气候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地带时,若不采取预防与补救措施,不仅会对路域生态系统造成永久破坏,而且也会危害到高速公路运营。生态恢复是解决高速公路路域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生态恢复研究对于提升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和使用效率均有重要意义。

2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

路域生态恢复是依据恢复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耦合一定的生物代谢、理化技术及工程措施,来调整路域生态系统的内部组成、能量平衡与信息传递等,以遏制生态退化过程,并强化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最终使路域生态系统恢复至历史甚至更佳的服务功能,路域生态系统范围一般划定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宽的线性区域。路域生态恢复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展示出良好前景,已成为公路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目前研究较多的集中在路域的绿化设计、边坡防护、景观恢复等方面[1]。

国外关于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起步早且成果多,其中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发展出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建立起成熟的法律规范与管理制度。例如日本的公路建设已全面采用植物防护,取得多项植被恢复专利技术,路堤边坡的绿化技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恢复技术向自动化与智能化与方向发展。美国的环境治理方式以植物恢复及自然转移为主,结合物理和化学恢复技术,同时致力于研发经济和绿色的原位修复技术。

国内对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已有报道主要关注植被护坡措施,缺乏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与演替过程的系统研究,选择先锋植物时没有考虑路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适应性与共生性。在路域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分析与保护方案设计方面,缺少具体应用案例。生态恢复研究工作缺乏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动态视角,在生态恢复后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评估方面尚存在空白。国内生态恢复技术在设备化、多元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常见技术措施有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和水土保持及净化三类[2]。

3.1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路域生态恢复的首要措施,是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植被恢复为适应性物种进入和新群落生成提供前提条件,保障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生态价值与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恢复。植被恢复措施包括土壤改性、植物选择和植被种植3个方面。

土壤改性是路域植被恢复的物质基础,其理化特征直接影响植被的选择与种植。土壤的理化特征主要包括土壤密度、粘度、颗粒大小、通气透水性等物理性质,以及pH、化学元素(n、p、K为主)含量等化学性质。对于板结或过粘土壤,可适量添加粗细砂并进行翻耕。对于酸碱性土地,可采用熟石灰、草木灰等改良酸性土壤;采用碱性石膏、有机酸或钠离子交换剂等改良碱性土壤,将土壤pH调节至5.0~7.0以便于植物生长。土壤改性也与拟采用的整体生态恢复工程方案密切相关。例如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土壤改性与植物栽种两个工序,避免了传统方法先改良土壤再栽种的问题,大大提高植被恢复效率。其中喷播基质提供制备生长的土壤条件,可由土壤改良剂、保水剂、粘合剂或高分子聚合物等复合而成。

植物群落恢复过程一般遵循以下顺序:先锋植物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因此植物选择也涉及以上四种植物。先锋植物通常选择当地存在的生命力强、耐贫瘠的草本植物,以禾草类和豆科类植物为首选。草本群落的选择也应优先考虑当地的禾本科与豆科草本的搭配,并且兼顾深根与浅根植物、一年生与多年生植物的配置。灌木群落目前常见的有紫穗槐、沙棘和荆条等。乔木群落的选择原则需要兼顾生态、经济与美观作用,常见的有松、柏、槐、柳、杉等。

植被种植包含种植密度设计、植被配置与植被养护。种植密度设计采用大行距内密植的方法,既可以得到密集植被,又能够保证植物所需资源充足。植被配置一般分为行状与群状,行状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植物生长均衡、便于管理;群状特点则是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后期需要人工间伐。植被养护主要是指为植被持续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包括灌溉、施肥、松土、修剪和防病虫害等内容。

3.2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应贯彻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以公路设计阶段的保护措施为主,以公路施工与运营阶段的管理教育方法为辅。遵循“最大程度保护和恢复,最小程度破坏”的原则。

在设计阶段,公路设计方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尽量绕过野生动物栖息地与迁徙路径。例如大广高速黄河大桥工程花费1年时间调研优化路线,显著减小对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通过绕线11公里,避开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设置动物通道也是设计阶段的主要保护手段。不同地域的野生动物种类与习性,动物通道的类型、尺寸、位置、维护,以及警示标志等配套设施建设都是公路设计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例如明哈高速公路结合当地动物的活动规律,以水源作为动物通道位置依据,并借鉴青藏铁路经营确定动物通道尺寸与类型。

在施工阶段,公路建设方应该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动物保护与救助培训教育,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约束员工行为,明确岗位责任,尽量减小施工人员、设备与污染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干扰。在运营阶段,公路管理方则应该建立野生动物交通事故救助机制,针对驾驶员及周边居民开展野生动物识别与自然资源保护教育,在野生动物繁殖期或栖息地限制车流车速等。

3.3水土保持及净化

高速公路路域的水土流失与污染主要是由降雨径流造成。雨水径流会冲刷走边坡土壤,产生大量泥沙,并侵蚀路域良田;雨水中还富含悬浮物与有机污染物,造成周边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与污染程度主要受到区域降水特征、地形地貌、路面与路域维护方式、车流量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采用工程控制措施以实现水土保持与净化目的,常见工程技术有生态护坡、稳定塘与人工湿地等。

生态护坡是指恢复生态功能的自然边坡,或是具备水透性的人造护坡。恢复机理主要是提供生物栖息地和增加水体溶解氧,以保持周边生物的多样性和缓冲带的连续性。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既要保证公路路面与边坡的安全稳定,又要固定土壤砂石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还要具备生态景观功能。按照使用结构材料的不同,生态护坡可分自然型、半自然型和人工型三类。自然型生态护坡采用植被、干砌石或原木等柔性材料;半自然型生态护坡则在柔性材料基础之上加入混凝土、钢筋或高分子进行增强增韧,以提高坡面稳定性,如联合石笼网、生态袋和废旧轮胎,并在废旧轮胎腔体内种植香根草;人工型生态护坡使用生态混凝土、土壤固化剂、框格砌块等材料作地基,再铺设地表土种植草木,生态混凝土有利于藻类和微生物附着生长,具有改善水质和景观作用。

稳定塘是利用人造或天然池塘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来处理引入污水。作用机理主要是污染物的稀释、混凝、沉淀等物理修复;以及池塘中植物、藻类、微生物的生物修复。该技术建造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方便、节省能耗、处理量大,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污水。按照充氧情况及微生物类型划分稳定塘。稳定塘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技术改进与工艺组合,来改善塘内供氧环境、微生物浓度与底部淤泥状况,例如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较高的高效藻类塘;由底部污泥降解区和上部生物膜填料区构成的复合厌氧塘;采取底部分散进水且塘底铺设过滤基质层的生物滤池等。

人工湿地主要是在一定地形下建造的,由人造填料(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理是水生植物对污水中p、n等营养元素的富集吸收;透水性人造基质的过滤、吸附、混凝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分解。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好、建造成本低、操作运行少等优点。

4结语

生态恢复是治理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生态恢复应综合技术可行性、经济适用性与安全可靠性,结合环境工程、生态评估、材料改性和生物培育等多种学科,实施过程考虑恢复潜力评估、恢复方案确定、恢复过程监控与恢复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以实现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目的。

参考文献:

生态恢复案例篇3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90-01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暴力撞击所致,患者通常表现为膝盖肿胀及疼痛等临床症状,且部分合并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在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1]。研究显示,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对患者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且操作简单,患者恢复速度快[2]。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为进一步研究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71岁,平均(391±53)岁;车祸致伤19例,高空坠落7例,暴力撞击4例;合并韧带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5例;左侧骨折13例,右侧14例,双侧3例;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18例;骨折分型:Ⅳ型7例,Ⅴ型10例,Ⅵ型13例。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1~73岁,平均(384±49)岁;车祸致伤18例,高空坠落8例,暴力撞击4例;合并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5例;左侧骨折12例,右侧15例,双侧3例;开放性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19例;骨折分型:Ⅳ型6例,Ⅴ型10例,Ⅵ型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前作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开胫骨平台,清除坏死软组织,作常规骨折复位,采用螺丝及钢板固定,后逐层关闭切口,作缝合处理;观察组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治疗。在C臂透视机指导下作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处理,对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作修补操作,对骨缺损患者,则植入人工骨,取螺钉固定,后钻入外固定钉。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支架,本组采用半环式固定架13例,单臂外固定架1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月拆除外固定支架,并指导其作功能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定期接受复查,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状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的骨折及骨性愈合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参照mzaur评分标准[3]评估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优:mzaur评分>90分,膝关节无肿痛感,步态基本正常;良:mzaur评分85~89分,膝关节肿胀大部分均消除,步态取向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达750%;可:mzaur评分65-84分,膝关节肿胀部分消除,步行有痛感,步态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00%;差:mzaur评分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由表1可知,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12例,良14例,可3例,整体恢复优良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22骨折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131±21)周,(48±13)月,均短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都由高能损伤所致,部分患者伴随半月板及膝关节韧带损伤,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按骨折原因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两种。胫骨平台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若未及时给予治疗,可能导致膝关节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目前临床上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闭合复位的方式,但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案主要通过切开骨折部位,清除坏死及损伤软组织,置入内固定器械,对膝关节附近软组织创伤大,可能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且手术切口大,缝合困难,术后切口感染、皮肤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同时复位稳定性差,患者较易出现骨折移位[5]。另有研究发现,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整体疗效佳,对人体膝关节损伤小,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6]。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在确保骨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护了膝关节附近软组织,降低了组织创伤,且复位稳定,固定牢固,患者可在骨折复位后开展功能恢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骨折愈合时间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案,其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宗超,蒋燕,杨家福,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505-508.

[2]丁帆,陶圣祥,阿米特,等.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n动脉损伤[J].解剖与临床,2013,18(6):478-481.

[3]邹翰林,刘岩,郭永飞,等.组合式外固定架在伴有开放伤的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评价[J].创伤外科杂志,2013,16(6):516-519.

[4]王洪刚,顾立强,朱庆棠,等.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分期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1):951-955.

[5]杨德福,张功林,章鸣,等.混合式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伤,2009,22(3):219-220.

生态恢复案例篇4

[关键词]前牙;正畸;修复;美容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3-0377-03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牙齿形态、咬合功能和面容的协调关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牙列间隙对美观和发音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前牙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常因各种原因导致缺损缺失,不仅影响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更有损其容貌美观及身心健康。针对此类病例,笔者采用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与口腔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既可恢复患者颜面部的美观,又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在临床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8例(男25例,女43例),年龄18~43岁,平均27.9岁。其中前牙深覆牙合患者23例,前牙间隙患者15例,前牙反牙合患者12例,前牙缺损、缺失伴内倾者18例。

1.2治疗方法:按照患者口腔不同的健康情况,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取研究模型同时拍摄X线的全景片,根据测量和分析,制订出正畸和修复的综合性治疗的最优方案。正畸前先行清洁口腔,综合治疗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等有关疾病,拆除不良修复体,并检查牙槽骨及颞颌关节,排除其他病变以及有无骨缺损的情况存在。对于前牙区个别牙先天缺失伴散在间隙和牙列缺损伴余留牙向缺隙倾斜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技术集中间隙、倾斜牙正轴复位、恢复缺牙区近远中距离后,再行义齿修复治疗。对于安氏Ⅱ类2分类闭锁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解除前牙的闭锁状态,恢复牙齿正常的轴倾度和修复的空间,再行修复;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伴深覆牙合、深覆盖影响美观者,下颌采用固定矫治技术解除深覆牙合,上颌采用改向固定烤瓷修复改善深覆盖,治疗后上前牙平均内收5.0mm,下颌Spee氏曲线平均降低1.5~2.0mm,获得满意的效果。外伤冠折余留牙体组织

2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后,不仅恢复了牙列的完整性,患者的牙列高度和牙体解剖形态也获得了较好的恢复,异常的牙合平面和牙合曲线得以矫正,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有效改善了美观及咀嚼功能。随访1~5年,前牙覆牙合、覆盖及磨牙关系稳定,无颞下颌关节症状,修复体无崩瓷、松动和脱落;基牙无松动、牙根无断裂,基牙龈缘无充血水肿,无松动。

3讨论

前牙缺损、缺失及牙间隙引起的美观问题在多数人眼里比后牙的功能性问题更加重视。无论是在微笑、交谈还是在息止颌位状态下,前牙显露量较大,因此针对前牙美学修复的研究成为口腔医学探求的目标[2-3]。然而,在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仅单纯按常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使勉强修复,也难以达对患者功能和美观的双重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治疗计划时,需针对患者的口腔条件,制定出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前牙先天缺失伴散在间隙或余留牙向缺隙倾斜移位的患者,因间隙大小不等、中线偏移、余留牙向缺隙倾斜移位,造成缺隙修复空间不足,给临床的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此类病例,笔者采用正畸治疗集中牙间隙、调整中线利用正畸的后倾曲,使冠根直立,竖直倾斜邻牙,利用固定正畸稳定3个月后,为前牙美容修复创造合适的生理条件,从而有利于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根据集中地间隙再行烤瓷牙修复,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颜面部的和谐美的目的。

前牙缺失伴深覆牙合、深覆盖的闭锁牙合患者,由于下前牙紧咬在上腭粘膜处,修复空间严重不足,给义齿制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是临床修复工作中常见的难题。应用固定矫治技术打开咬合,下颌利用摇椅弓打开咬合,使下颌Spee氏曲线整平排齐后,上颌也利用直丝弓的唇倾作用或利用摇椅弓将上颌前牙唇倾打开咬合恢复上前牙的唇倾度,从而恢复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即可降低修复难度,提高修复效果。

对于上颌前突伴深覆牙合、深覆盖影响美观者,下颌采用固定矫治,即利用摇椅弓整平下颌,解除深覆牙合,上颌采用改向固定烤瓷修复术改善深覆盖,即局麻下磨除上前牙唇侧过量的牙体组织,使烤瓷冠的唇倾度减小,美观性增强,则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既满足了患者对牙齿功能、形态、美观诸方面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颌牙在口腔的自然健康状态,获得了单一治疗技术所不能得到的治疗效果。针对改向后的牙齿所承受的压力方向改变情况,笔者通过与正常生理状态的牙齿作连冠固定修复,从而达到控制改向牙齿所承受的侧向压力,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前牙常因外伤导致冠根联合折断,对于余留牙体组织高度

针对前牙列重度磨耗,而后牙列磨耗较轻的牙合重建病例,正畸助萌术与前牙烤瓷固定修复术的联合应用,可减少牙体组织的损伤,具有费用低、临床操作简单、椅旁操作时间短等优点。有研究认为,正畸助萌的过程没有骨阻力,不涉及骨质吸收,只要正畸治疗应用合适的力值和适宜的牙齿移动速率,拉长的正畸力使牙齿连同牙槽骨一起拉入牙弓,这样骨附着牙龈的高度在正畸完成移动后相同于开始治疗的水平。由于牙列重度磨耗是逐渐由生理牙合演变为病理牙合的过程,要从病理恢复到生理情况,同样也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在正畸助萌的同时同步戴用治疗性牙合垫,可以使颞下颌关节、咬合、咀嚼三者之间逐步协调。

本组68例患者经美容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形态正常,左右基本对称美观,上下前牙中线与面中线协调一致,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外形恢复自然美观,符合生理要求。随访1~5年,修复体稳固,基牙无松动,牙周组织健康;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稳定。因此,美容修复联合正畸治疗有利于患者前牙功能的恢复,美容效果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tsatalaSK,tsalikisL,KaklamanoseG,etal.orthodonticandperiodontalconsiderationsinmanagingteethexhibitingsignificantdelayineruption[J].worldJorthod,2004,5:224-229.

[2]VanderGeldp,oosterveldp,VanHeckG,etal.Smileattractiveness.Self-perceptionandinfluenceonpersonality[J].angleorthod,2007,77(5):759-765.

[3]Sacksteinm.Displayofmandibularandmaxillaryanteriorteethduringsmilingandspeech:ageandsexcorrelations[J].intJprosthodont,2008,21(2):149-151.

生态恢复案例篇5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当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的方针,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和方法,普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第八条对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

第九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如实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矿山地质环境的相关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密。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本省实际,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上一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二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项目。

第三章保护

第十三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

第十四条探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勘查设计施工,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已建和在建的矿山企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采矿权人应当编制,并报原采矿许可机关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现状;

(二)开采矿产资源对矿山地质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保障措施;

(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开采,避免崩塌、滑坡、地裂,防止或者控制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

第二十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影响,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系破坏。

第二十一条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具有科研和利用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以及文物古迹,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四章治理

第二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矿山被批准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

第二十三条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

保证金缴存、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进行勘查、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勘查、设计后方可施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由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采矿权人不具备治理恢复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五条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不得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不得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采矿权人或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单位应当每年将治理情况报告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应当达到下列主要标准:

(一)整治被破坏或者废弃的土地,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水产养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状态;

(二)整修露天采矿的边坡、断面并实施绿化,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安全隐患;

(三)采取封闭、充填或者人工放顶等措施,使地下井、巷等采空区达到安全状态;

(四)处置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地表水水质得到恢复。

对具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旅游区或者矿山公园。

第二十八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由采矿权人向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验收未达到治理恢复标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治理仍达不到标准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重新治理,治理费用从保证金中列支。保证金不足支付治理恢复费用的,由采矿权人补足。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实施前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由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人可以依法享受投资收益,但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前款规定的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其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治理恢复能力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后,由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因采矿而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治理后可用于耕种的,经验收确认后,可以依法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第三十一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从废石(矸石)、尾矿中回收矿产品的,可以依法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向社会公告。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单位提供服务。

第三十四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职责时,可以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

第三十六条开采矿产资源发生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采矿权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七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行为或采矿权人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的行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第十条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

(二)未依法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

(三)未依法组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的;

(四)违反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探矿权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治理措施,治理费用由探矿权人承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未进行回填、封闭的;

(二)对形成的危岩、危坡未采取治理措施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而未编制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扩大开采规模,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或者编制的方案未经批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未按期治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拒不治理或者拒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勘查、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查费、设计费、监理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施工单位处工程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止相应业务,降低相应资质等级;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应资质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相应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二)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工程质量的;

生态恢复案例篇6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其病情严重、发病迅速,目前已导致很多的患者深受其害[1],尽快对患者实施手术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手段[2]。而手术过后,术后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护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与身心状态。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它要求护理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使病人能到达到一种生理和心理最愉悦的状态。为探索护理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的最佳方案,评价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疗效价值,本次实验特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120例,按照在围术期是否采取了舒适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120例,按照在围术期是否采取了舒适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即术后接受舒适护理方式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岁至62岁,平均年龄为44.5岁;对照组,即术后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4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发病时间等并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60例患者均在重症胰腺炎手术过后接受舒适护理方式,该方式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关注患者的身心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包括:?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舒适、营造温馨氛围,使患者身心舒适;?给患者换药、打针、测血压、量体温、灌肠等常规护理,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术后病情恢复情况,热情、不耐其烦地关心照顾患者,使其身体早日康复;?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常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开展医学常识教育工作。

对照组60例患者均在重症胰腺炎手术过后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该方式重在使患者疾病得到医治,身体早日康复,包括给患者换药、打针、测血压、量体温、灌肠等常规护理,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术后病情恢复情况等,不作心理健康、医学知识等教育。

1.3评价指标

1.3.1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按身体恢复情况可分为三种程度:优秀、良好、差。优秀:手术后经过护理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且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良好:手术后经过护理患者的各项指标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有轻微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一般:手术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未恢复或有加重现象,有很多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优异率=(优秀+良好)/总人数*100%

1.3.2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所有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是否专业、服务是否到位等方面内容。问卷共设四个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2.1术后身体恢复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明显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所有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两组间差异显著,p

3讨论

生态恢复案例篇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8(a)-0121-04

applicationeffectsofrehabilitationfilesoflanguagetraininginpatientswithaphasiaafterstrokeiniCU

LiUYanSHenJingDonGHuiminYUanGuanxingtanHuawei

DepartmentofneurologyiCU,Renmi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Hubeiprovince,wuhan4300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theestablishmentofrehabilitationtrainingfilesontherecoveryoflanguagefunctionalofpatientswithaphasiaafterstrokeiniCU.methods67casesofaphasiapatientsfromFebruary2010tomay2013intheDepartmentofneurologyiCUofRenmi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32cases)andobservationgroup(35cases).Routingnursingwasprovidedtothepatientsofthecontrolgroup,whilelanguagerehabilitationtrainingrecordswereestablishedinthepatientsoftheobservationgroupinaddition.alsonurseconcernofthepatient'saphasiaconditionandplanoflanguagerehabilitationtrainingwereofferedtoobservationgroup.Languagefunctionofpatientsfrombothofthetwogroupswereassessedbeforeand4weeksaftertreatment.Results①thedegreeofaphasiaanddepressioninthecontrolgroupbeforeandaftertreatment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t=1.80,2.93;allp>0.05);thedegreeofaphasiaanddepressionintheobservationgroupbeforeandaftertreatment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t=5.97,6.57;allp<0.05).②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aftertreatmentwas94.20%,thecontrolgroupwas68.75%,and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5.779,p<0.05).ConclusiontheestablishmentoflanguagerehabilitationtrainingcanmonitoraphasiaconditionofpatientsafterstrokeiniCU,andimprovethepsychologicalstatusandfunctionoflanguagefunctioneffectively.

[Keywords]early;aphasia;Languagetraining;Rehabilitationtrainingfiles;nursingintervention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认知功能,也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脑卒中后失语是脑血管意外后的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显示,21%~38%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1]。失语患者由于出现交流障碍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为25%~80%[2],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环境的特殊性,因无家属陪伴,患者更易紧张、焦虑,不利于恢复。因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iCU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实施整体化系统管理,观察患者失语状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均大于45岁,平均(57.5±3.3)岁;完全性失语11例,运动性失语32例,感觉性失语24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6例;所有患者均以汉语为第一母语。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患者发病期间均有语言障碍,神志清楚;②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发病前均能正常进行语言交流;③经简易智力量表(mmSe)进行测试,排除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患者;④失语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phasiabatteryinChinese,aBC)[3]进行检测,以确定为哪一种类型的失语患者;⑤患者住院时间均在4周以上。选取于我院神内Ⅱ科iCU的失语患者32例为对照组,在神内Ⅰ科iCU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失语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进行各种药物治疗,如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清除自由基、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严格卧床2~3周,恢复期给予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治疗;脑梗死患者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促进脑细胞代谢、营养脑神经等治疗。避免探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刺激,加强沟通,给予心理护理,恢复期由言语治疗师进行语言功能训练[4]。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管理,护理人员以aBC失语量表评估患者,一旦确定为失语,立即建立语言康复训练管理档案。

1.3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制订失语康复训练计划

管理档案标明患者入院时间、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Ct或mRi结果、文化程度、失语类型及严重程度、治疗过程及训练内容、治疗后效果及掌握情况、责任护士及备注。其中,训练的内容是根据患者失语类型及程度来选定,如运动型失语的患者以语音训练为主,首先让患者经常做一些张口、伸舌、鼓腮、龇牙、抿嘴、撅嘴等面部肌肉运动,以便能更好地恢复语言功能,教会患者语言表达技能,根据患者表达程度定为四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从学习汉语拼音发音“a、o、e…,b、p、m…”学起;第二阶段学习读数,简单的字;第三阶段学习常用的生活用语,如“吃(饭)”“喝水”“尿”“饿”“家人”“苹果”等简单词;第四阶段鼓励患者表达自己需要,采用主谓宾的形式,同时复述耳熟能详的诗歌,读书读报,制作卡片让患者指出想表达的意思及要求等,患者由单音的训练逐步进行字、词、句子及阅读的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第一阶段针对于病床周围用物及环境识物复述训练,指着各种用物进行命名及说明,反复强烈刺激;第二阶段手势训练,责任护士用语言并配合手势进行训练,如拿杯子喝水动作,教患者说喝水,反复说直到患者能较清楚地说“喝水”,再进行下一词训练;第三阶段反复训练其听语如听音乐、广播、听他人读报,同时进行指字、指图、指物等与患者较熟悉的手势刺激患者的听觉和思维,以增加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完全性失语其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严重障碍,语言训练重点是患者对听和对字的理解的训练,以非语言交流为主,让患者看字学认字,看图识物,辅以发音训练,训练患者的表达能力。此类训练过程中易出现词不达意、对牛弹琴,因此训练时不宜过急。责任护士每天负责与患者交流沟通,每次语言康复训练20~30min,每天2~3次,同时记录每日的训练内容,对掌握的情况进行说明,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第2天学习训练内容的安排,决定是否进行下一个训练内容。每天早上责任护士在护士晨会交班上进行汇报失语患者状况,科内所有护士会观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一起参与患者的语言训练,如在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翻身、擦洗、大小便、喂食、输液、注射等基础护理及治疗时,主动询问患者姓名、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失语的类型和程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练习,使患者随时处于一个语言训练的良好环境中。

1.4效果评价

以aBC失语量表和SaDQ-H抑郁量表为评定工具,两者均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aBC失语量表从听理解、谈话、复述、阅读、命名、书写及相关认知功能检查等7个方面来测试患者,以便区分患者失语的类型及判断失语严重程度。如根据其7个方面若干个项目得分分为轻、中、重度;得分超过项目总得分的75%者为轻度失语,50%~75%者为中度失语,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失语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观察组失语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程度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无明显变化,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3,p>0.05);观察组失语程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比较(例)

2.3两组SCL-90清单评分的临床疗效评定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SCL-90得分减分率临床疗效评定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9,p<0.05)。见表3。

表3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效果比较[n(%)]

3讨论

对于卒中后语言障碍的康复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理论方法运用于实践研究[7-9],语言康复训练可刺激受抑制的神经通路,使脑部生物电活性能力增强,脑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快,激发大脑皮层的潜在能力,同时加快大脑皮层细胞的代偿活动,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相反未经系统治疗及护理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刺激,大脑皮层细胞活动较弱,其语言理解表达的能力恢复较差[10]。由于监护室环境相对封闭,患者与家属隔离,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快,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失语患者,其恐惧、悲观心理更严重。为避免患者抑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为失语患者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对监护室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进行系统化程序管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失语类型及失语的严重程度,制订康复训练内容。每个训练阶段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第2天检查前1d训练结果,以提问形式给出,让患者口头回答,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第2天学习训练内容的强度,避免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康复训练的开展。从康复训练档案记录的患者训练内容掌握情况,可以动态观察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效果,便于责任护士对训练内容侧重点的掌握。同时护士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由科室专门的语言治疗师全程参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

生态恢复案例篇8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全面整改落实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查组反馈意见,进一步加强托木尔峰部级自然保护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新国土资函〔2018〕125号)及《阿克苏地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阿地环督改〔2018〕4号),阿克苏地区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结合整改任务及工作职能,研究细化了整改方案。具体细化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作为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党的提出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共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整改责任,细化整改措施,逐一整改落实,严肃执纪问责,构建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矿山地质环境和综合治理水平,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境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阿克苏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严守整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落实“一岗双责”,层层明确分工,压实整改责任,传导工作压力,严格督促检查,切实推动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问题导向,注重实效。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彻底地做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精准“对表”、“对标”“对账”,分解任务,建立台帐,明确整改目标、整改要求、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不遗不漏、措施严格到位、结果高质高效。

(三)举一反三,综合治理。向环保督察学方法,提升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的能力,认真分析易发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挖成因、对症下药,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建立健全解决问题、防患未然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统筹兼顾,协同推进。把督察整改工作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强化执纪问责、转变工作作风、创新运行机制、完善兵地环境共治体系等结合起来,加强统筹协调,以督察整改推动工作,以工作成果检验整改成效。

三、托木尔峰部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新疆托木尔峰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温宿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79°50′~80°54′,北纬41°40′~42°04′,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105km,南北宽28km,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按功能区划分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保护区内有探矿权10个,其中实验区10个,目前均已清理退出;保护区内有采矿权4个均分布在实验区,现已关闭退出,正在进行治理恢复。

四、保护区治理恢复工作总体要求

对保护区内的14个矿业权全部关闭退出,做好矿业权稳妥有序退出保护区工作,并确保新设矿业权不再进入保护区。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和生态问题,在前期恢复治理的基础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规定,结合退出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一矿一方案”的原则,立即开展治理和恢复工作。

五、保护区治理恢复工作完成时限

(一)2018年6月底前,摸清自然保护区内受破坏区域位置、面积等,全面掌握已开展的治理恢复工作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已完成此阶段工作。

(二)2018年9月底前,完成有治理责任主体的治理项目的治理恢复,逾期不治理的,由县(市)组织实施治理,并按有关规定依法向相关责任人追缴相应的治理费用。

(三)对无治理责任主体的,由县(市)自行组织实施治理,2019年底前完成环境治理恢复工作。

六、保护区治理恢复工作步骤和措施

(一)制定恢复治理方案

由相关企业上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国土部门负责审核并监督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按照“一矿一方案”的原则,依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恢复方案编制规范》技术规范编制恢复治理方案,由国土部门组织环保、审计、保护区管理机构等相关部门专家对恢复治理方案进行审查,方案确定后实施治理和恢复工作。

(二)实施矿山恢复治理

1.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恢复”的原则,督促告知保护区内4家矿山企业,按照恢复治理工作“一矿一方案”的标准和要求,于2018年9月底前,完成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履行应承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自行拆除、清理矿山设备和生活区设施,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2.对未开展恢复治理工作或未在规定时限完成恢复治理工作达到验收标准的矿山企业,由地区国土资源局向上级发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会同财政部门,通知银行将其已缴存的保证金及孳生利息划入温宿县财政非税收入归集户,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由温宿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治理恢复,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三)恢复治理措施要求

1.为保证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开展治理恢复。

2.国土部门要督促退出矿山责任人切实履行好恢复治理主体责任;安监部门要加强对退出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安全监管,坚决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3.工程施工单位要搜集每个矿山恢复治理前后的影像视频资料,做到“一矿一档”,并作为工程验收的必备资料之一。

4.对未按照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未按期完成地面生产和生活设施拆除并撤出保护区的矿山企业,其地面设施由温宿县人民政府负责。

(四)恢复治理监督和验收

1.地区、县两级国土部门要抽调专人具体负责协调组织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对工程量进行核定签证。

  2.完成保护区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矿山,采矿权人要及时提交申请验收报告,由地区国土资源局组织温宿县人民政府和环保、财政、审计、保护区管理机构等部门专家,严格按照《退出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方案》进行验收。

七、所需资金概算

相关企业负责筹措相应的资金,用于退出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具体工程所需资金数额待专业技术部门现场调查后,提交工程预算,最终以审计确定价为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完成后,经主管部门批准退还保证金。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温宿县人民政府、地直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保护区退出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对标《关于甘肃祁连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察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和自治区对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的处理通报,切实将保护区退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确保如期完成。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此次保护区退出矿山治理恢复工作顺利开展,成立阿克苏地区国土资源系统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领导小组,组长由地区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马水担任,副组长由地区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勇、高杰担任。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责,加强协调沟通,加快推进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报地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三)强化执法监督。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动态巡查工作方针,每月组织常态化巡查巡护。注重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国土资源局、环保、安监、法院、检察院、公安、纪检监察和保护区管理机构等部门联合、联动、联防、联打机制,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生态恢复案例篇9

论文摘要:环境伦理的发展和地球环境的恶化,为环境刑事违法的惩治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诉求。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与制度设计对于以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平衡与和谐关系为目的的环境刑事违法的惩治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在恢复性司法与环境刑事违法惩治的理论互恰基础上,探讨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与制度建构具有理论可能性和现实迫切性。

环境保护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环境伦理的发展和地球环境的恶化,为环境侵害的刑事法惩治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诉求。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与制度设计对于以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平衡与和谐关系为目的的环境刑事违法的惩治具有借鉴意义。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被移植的客体在环境刑事违法这一特定土壤中的适用,对在互动中实现二者的发展尤其是完成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过程具有强劲的促进作用。

一、恢复性司法的缘起与本土化

恢复性司法在20世纪70年代肇始于北美国家。随后,其明显的社会控制效果为欧美国家乃至国际犯罪学界所推崇。2002年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的决议草案中对恢复性司法的定义是:采用恢复性程序并寻求实现恢复性结果的任何方案。恢复性程序是“一个特定侵害的相关各方聚集在一起以积极态度处理和解决该侵害现时所致后果及其对未来影响的过程”①。恢复性结果是指通过补偿以及社区服务等方式确定行为人的责任实现以后,行为人不再进入普通意义上的刑事诉讼程序,以便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恢复性司法作为以修复原有社会秩序为目的的犯罪矫治实践或计划,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1)确认并采取措施弥补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的损害。(2)吸纳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参与其中。(3)改变应对行为时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传统关系[1](p130-136)。恢复性司法把刑事违法看作是个人对个人的侵害,刑事违法的受害方是被伤害的个人。行为人不是因为对国家负有“债务”所以必须接受国家强加的刑罚,而是因为对被害人负有债务所以需要通过修复刑事违法造成的社会关系而给予清偿。恢复性司法是对刑事违法行为作出的系统性、多元化的反应与对策,着重于治疗、平复刑事违法行为给被害人以及社会带来的伤害和破坏。恢复性司法的最终目标是弥合刑事违法造成的社会关系的意外断裂,通过适当的赔偿和其他方式使被害人得到救济,实现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并使行为人融入社区的和谐秩序中②,从而促使行为人通过有意义的方式对其行为负责。

随着对刑罚本质的反思和对正义理念的重构,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恢复性司法是对多方主体的尊重和对多元文化的宽容,以国家权力为主导实现着各方主体利益的平衡和以文化民主为表征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恢复性司法通过对刑事司法案件的分流,尊重并践行着刑法的谦抑性品格,追求并实现着司法资源的高效配置。恢复性司法在平衡行为人、被害人和社区利益,克服报应性司法以及传统司法模式的弊端,协调国家法律和民间情理的关系[2](p137-143)[3](p83-91)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作为舶来品的恢复性司法本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世界各国既有司法实践都不约而同、无可奈何地反映了一种把惩罚变成和解的理论[4](p312)。同时,恢复性司法制度与中国本土资源的契合和重构也是有条件的——司法资源条件、制度配套条件、文化传统条件、社会现实条件等。因此,恢复性司法在当下中国的法治环境下应当而且只能作限制性引进。限制性引进既表现为制度适用范围上的区别性,也表现为设计过程中的渐进性。就前者而言,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制度,其适用范围的划定是依据当前中国法治量体裁衣以实现被移植资源优化的空间保障。就后者而言,则要求在引进恢复性司法理念与制度的过程中,恢复性司法应成为正式刑事司法体制的补充,而非体外之物或者体制内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明确的是,恢复性司法在作为公法的刑事司法体制中的补充地位,也为清晰划定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要求和标准。恢复性司法的制度与实践通过具体刑事侵害惩治中的理性构建实现,而恢复性司法的修复性特征与环境刑事违法的特质为环境刑事违法的恢复性司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中的必要性。

二、环境刑事违法客体的特殊性

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在本质意义上彰显着对环境侵害的刑事法评价基准,影响着传统环境侵害刑事司法模式的转变与完善。环境刑事违法客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恢复性司法在此类刑事违法的预防、惩治以及被其破坏的社会关系等修复方面的适用。关于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有公共安全说、环境权说、环境保护制度说、多重客体说等多种学说[5](p25-28)[6](p57-61)[7](p116-124)[8](p203)。上述学说都是围绕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是法益抑或是制度以及具体表现为何种法益与何种制度而进行的。对于法益与制度之争,京特?雅各布斯认为,“利益永远仅仅相对的是法益,仅仅处于与另一个人的确定行为的联系之中,这种利益在此已经高度精神化为规范”[9](p96-107),因而认为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是利益高度精神化而形成的规范,即制度。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法益并不孤立于规范。规范性是法益存在的一个内在制约因素或者说条件,法益是具有规范性的法益,但是规范并不能表述法益的全部内涵,二者可能存在实然与应然的时空错位。因此,刑法所保护的、为刑事违法所侵害的是法益而非规范;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是法益而不是作为规范的制度。

环境刑事违法具有明显的行政从属性,表现在实体方面是依据

环境刑法条文规定,其可罚性的依赖性,取决于环境行政法或相关法律法规[10](p179-180)。环境刑事违法的行政从属性,表现在程序方面是环境刑事司法权对环境行政权的示弱。在英国,环境保护的行政权很强大,行政机关被赋予极大的环境保护权力,刑事司法权处于次要地位。在美国,环境执行已经非常强势[11](p916-937),在新的联邦系统中,环境保护署(epa)确认并调查环境侵害。当环境保护署意图在美国法院系统对侵害者作有罪追诉,它会将案子委托司法部(DoJ)[12](p125)。环境刑事违法以行政违法性为前提,其侵害的客体是行政法所保护的对象,即作为基本人权已经为宪法确定下来的环境权。鉴于环境刑事违法的行政从属性和宪法的基本法性质,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应当是环境权。环境权是一种与多种基本人权或与社会经济性法律权利有关联的新型权利[13](p146-153),是一种集体权力。环境权为刑法规范所保护形成环境法益。环境刑事违法是作为环境权主体的行为人违反刑事法的规定、滥用权利而实施的严重侵害他人、社会、国家甚至全人类的环境法益的行为。环境法益作为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难以为我国刑法分则各章所保护的同类客体所包含,环境法益的特殊性要求我国刑法体系中环境刑事违法的地位更加独立。

三、恢复性司法与环境刑事违法惩治的理论互恰

在欧美国家恢复性司法最主要适用于青少年刑事违法和一些轻罪案件。随着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的传播,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恢复性司法制度的适用范围也由最初的轻伤害案件扩展到盗窃、抢劫、重伤害以及过失刑事违法等案件,并特别适用于未成年人刑事违法、在校大学生刑事违法等案件中[14](p142)。有学者认为,我国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应包括自诉案件以及公诉案件中的轻微刑事案件[15](p32-37)。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环境刑事违法不属于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中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范畴,因而不应纳入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

然而,恢复性司法对刑事违法本质的界定与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之间具有互恰性。恢复性司法把刑事违法侵犯的客体视为一种复合客体,认为刑事违法既是对国家法秩序的侵犯,也是对社区中的个人的侵害;刑事违法不仅仅是对政府权威的侵犯,更是对被害人和社会甚至行为人自己的侵害。这与作为环境刑事违法客体的环境法益的特殊性一致。环境刑事违法实质上是通过侵害受害人的人身权以及公私财产权,最终侵害、破坏了整个社区甚至社会的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发展。环境法益作为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具有复合性,不仅表现为该行为侵害了不特定个人的人身与公私财产安全,而且表现为对国家、社会甚至人类整体生活环境的破坏。适用恢复性司法处理环境刑事违法问题有利于通过多元化的解决途径、手段、角度实现多方主体矛盾的化解,并最终实现整体和谐。因此,我们必须看到恢复性司法的相关价值理念对于环境刑事违法的预防、控制与惩治都有重大意义:

(一)恢复性正义与生态伦理的契合性

传统的刑事司法范式主张被害人与加害者之间的对抗关系,强调施加严厉的刑罚以威慑或预防未来的刑事违法。作为恢复性司法基本原则的恢复性正义,强调问题的解决,关注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如何消除刑事违法造成的影响。恢复性正义的任务是重建加害人、被害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它追求全面的利益平衡,关注的是如何从被害人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弥补刑事违法所带来的各种损失,包括被害人的损失及社会的损失。恢复性正义具有前瞻性,是从道德、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方面认识刑事违法,能够缓和以人为中心形成之社会实体的内部紧张关系。

生态伦理是惩治环境刑事违法的理论基石。关于生态伦理的学说主要争论点在于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对立上。然而,不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都最终落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环境刑事违法必须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对已经遭到刑事违法行为破坏的环境关系进行修复的基础上。单纯的刑罚报应仅仅简单化地处理了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或者说关注不够。总之,生态伦理作为环境刑事违法的理论基础要求充分发挥恢复性正义的作用,通过行为人与被害人等主体之间的和解、协商等形式,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恢复性补偿与惩治环境刑事违法的目的具有吻合性

恢复性补偿是由行为人补偿被害人因其刑事违法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可以返还财产原物或是返还价值相当的替代物,或者直接为被害人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或是以任何对方同意的方式进行。恢复性补偿把被害人权益的恢复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这样既恢复了被害人、社区因刑事违法所受的物质损失,修补了被害人因刑事违法而形成的心理创伤,同时有利于行为人人格和社会角色的复归。恢复性补偿与惩治环境刑事违法目的具有吻合性。

环境刑事违法通常表现为海洋污染、大气污染、污染转嫁等形式,其主体通常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单位或自然人。环境刑事违法作为一种公害违犯,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大于单纯的事后惩治行为人。处罚对社会关系所造成破坏的环境刑事违法行为,最有效的措施是督促行为人采取措施排除危害或者阻止危害的发生,单纯地对行为人施加刑罚处罚不利于和谐环境关系的恢复。惩治环境刑事违法的目的不在于报应或威慑,而在于通过对行为人的治疗和矫正以实现对法益的修复和防卫。

四、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与制度建构

(一)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

恢复性司法对刑事违法本质的界定与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之间具有互恰性,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但是由于恢复性司法自身的特点,其在环境刑事违法中的适用应受到限制,应正确划定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环境刑法立法思想多侧重于结果本位主义或者规范本位主义。结果本位主义要求以违反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并且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情节严重、数量较大等结果作为环境刑事违法的构成要件,持结果无价值的立场,是道义责任论。例如我国刑法第338条规定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第339条规定之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规范本位主义针对单纯违反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而予以刑事惩罚的行为,此种形态一般仅限于行为存在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结果的可能,如果行为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则以结果加重处罚。例如我国刑法第346条规定之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以及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基于结果本位主义而规定之环境刑事违法的具体罪名案件,已经造成了严重结果,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难以通过恢复性司法实现恢复性正义。此类案件应排除出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对于依据规范本位主义立场规定之环境刑事违法行为,在司法实践的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三种情形:(1)造成了严重后果;(2)造成一定后果但不严重;(3)尚未造成任何后果。对于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此类刑事违法,违背了恢复性司法适用范围的“轻微性”要件,不能适用恢复性司法予以解决。尚未造成任何后果的此类案件,如果适用恢复性司法,则会面临被害人缺失或者被害人不特定的境况,无法实现恢复性司法对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强调,并通过当事人各方的参与使得行为人从道德、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认识刑事违法,最终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综上,恢复性司法可以适用于造成一定后果但后果尚不严重的规范主义之环境刑事违法的情形。这既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环境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环境权的最终实现。

(二)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建构

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建构要充分尊重环境刑事违法的特质,努力寻找恢复性司法对环境刑事违法惩治的积极意义和可能性贡献,将恢复性司法的效用发挥到极致。在恢复性司法实现方式的和解、协商和多方参与中,必须确定和解、协商和参与的主体。一般来说,行为人的确定是启动刑事诉讼的前提,因而对于一般刑事案件,行为人的确定无需探讨。对于被害人的确定,由于刑事违法性质的差异而不同。环境刑事违法的客体是环境法益,决定了环境刑事违法被害人的确定具有特殊性:(1)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规范主义环境刑事违法的被害人,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是不特定的。例如刑法第339条规定之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该刑事违法行为的被害人是可以确定的;刑法第341条规定之非法捕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该刑事违法行为的被害人是不明确的。对于后者,恢复性司法适用过程中被害人的确定,可以通过把受到刑事违法影响的地域视为一个社区,并经由特定的程序确定该社区参与恢复性司法的代表作为被害人一方的方式。(2)恢复性司法是通过受害人和罪犯及酌情包括受刑事违法影响的任何其他个人或社会成员的参与实现的。恢复性司法的参与者中受刑事违法影响的人不仅包括被害人,还可以包括受刑事违法影响的任何其他个人或社会成员的参与实现。这体现在环境刑事违法的惩治中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环境法律关系本身具有空间存在的宽广性和侵害主体的规模性,因此被害人的确定应该摆脱传统观点的束缚,对于受到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主体加以重视。

恢复性司法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和解(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协商(由被害人、行为人及其他人参加)、多方参与(由被害人、行为人及多方参与),以及具有潜在“恢复性”功能的给被害人以补偿和由行为人提供社区义务劳动等五种方式[1](p130-136)。其中,协商和给被害人以补偿应是恢复性司法在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的主要形式。较之于“和解”,“协商”的主体范围较宽,不仅包括被害人与行为人,而且还包括受刑事违法影响的任何其他个人或社会成员等。受刑事违法影响的任何其他个人或社会成员参加进来,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刑事违法行为的影响和侵害。这恰恰可以解决环境刑事违法空间存在的宽广性和侵害主体的规模性带来的主体的不特定性问题。协商活动的进行同样也有一个协调者,他的作用就是通知各方参加具体协商活动并确保每个拟参与者都能够参与。较之于“协商”,“多方参与”的主体范围更加宽泛,允许社会上任何对本案有兴趣的人参与进来。“多方参与”不符合我国现阶段限制性地引进恢复性司法的需要,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现实司法资源、配套体制所允许的可能性。给被害人以“补偿”是由行为人补偿被害人因其刑事违法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这种补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金钱、返还财产原物或是返还价值相当的替代物,或是直接为被害人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或是以任何对方同意的方式进行补偿,才有可能使环境关系尽快恢复到刑事违法前的状态。通过恢复性补偿,加强了行为人刑事违法的成本,同时使得被害人获得经济补偿,为被害人在环境刑事违法预警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经济上的动力,最终有利于预防环境刑事违法。

总之,环境刑事违法的惩治是环境保护绿色进程中最具强制性的力量,对环境刑事违法的司法追究是决定环境保护有效与否的关键。然而,一味通过诉讼中的对抗追求严刑峻罚并不是刑事法的目的。恢复性司法的修复性特征与环境刑事违法的特质为环境刑事违法的恢复性司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中的必要性。因此,应立足于环境法益作为环境刑事违法客体的特殊性,在环境刑事违法惩治中对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进行构建,以实现对环境的周全保护。

参考文献:

[1]丹尼尔?w?凡奈思.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孙国祥.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彭海青.论恢复性司法[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3).

[4]Luna,e.punishmenttheory,holism,andtheproceduralconceptionofrestorativejustice[J].UtahLawReview,205,2003.

[5]吴志良,李永生.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J].中国环境科学,1998,(1).

[6]刘红.环境权应为环境犯罪客体之提倡[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5).

[7]陈明华,王启占.海峡两岸环境犯罪之比较[J].法律科学,2000,(1).

[8]付立忠.环境刑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9]京特?雅各布斯.刑法保护什么:法益还是规范效力[J].王世洲译.比较法研究,2004,(1).

[10]郑昆山.环境刑法之理论基础[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11]Strock,J.environmentalcriminalenforcementprioritiesforthe1990s[J].GeorgewashingtonLawReview,1991,59(4).

[12]Situ,Y.,D.emmons.environmentalCrime:theCriminalJusticeSystem’sRoleinprotectingtheenvironment[m].London:Sagepublications,inc,2000.

[13]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周长军,高建明.恢复性司法理论对中国刑诉改革的可能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5]宋英辉,许身健.恢复性司法之思考[J].现代法学,2004,(6).[ZK)][KH*2D]

注释:

①[ZK(#]转引自许春金:《修复式正义的理论与实践——参与式刑事司法》,载《刑事法学之理想与探索——甘添贵教授六秩祝寿论文集》,台湾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②JoywundersitzandSueHetzel.FamilyConferencingforYoungoffenders:theSouthaustralianexperience.inFamilyGroupConferences:perspectivesonpolicy&practice,editedbyJoeHudson,p113-114.

onRecoverableJudicatureinthepunishment

ofenvironmentalCriminalinfraction

HoUYan-fang

(LawSchool,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生态恢复案例篇10

[关键词]门诊;前臂骨折;Swot分析;手法复位;健康教育;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4(b)-0163-04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andanalysistheapplicationofhealtheducationaftermanualreductionforforearmfractureinoutpatientdepartmentanditsnursingsatisfaction.methodsFromoctober2015tooctober2016,theclinicaldataof136patientswithforearmfracturewhohadreceivedtreatmentattheaffiliatedHospitalof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wereanalyzed.afteroutpatientmanualreduction,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68cases)andobservationgroup(68cases)accordingtothedifferentnursingoptionsaftertheoperation.thepatientsweregiventoroutinenursinginthecontrolgroup,andthepatientsweregiventoSwotanalysisinhealtheducationcombinedwithroutinenursingintheobservationgroup.thepsychologicalstate,rateofcomplications,forearmfunctionandnursingsatisfactionin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nursing,thepsychologicalstateofthetwogroupshadimproved,andthepsychologicalstateof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1).therateofcomplicationsof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andForearmfunc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1).thenursingsatisfac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1).ConclusionSwotanalysishasbettereffectinhealtheducationaftermanualreductionofforearmfractureinoutpatients,whichcanimprovethenegativemoodsandnursingsatisfactionofthepatients,reduc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ndboosttheirforearmfunction.therefore,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outpatient;Forearmfracture;Swotanalysis;manualreduction;Healtheducation;Satisfaction

前臂骨折儆诹俅渤<骨折,其中小夹板固定治疗为此类骨折常用方式,具疗效满意和费用低等特点,且通过手法复位手术后无需住院,但考虑手术具有较大创伤,常累及患者神经系统,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不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临床需结合有效护理措施[1-3]。临床骨折治疗目的不仅要恢复患肢正常外观,而且需恢复骨折正常功能,以减少患者功能障碍,促进预后生活质量提高;近年来,伴随骨折治疗方式不断更新,较多骨科医师强化骨折固定强度,忽视手术后功能锻炼,增加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风险,需强化临床医师和患者重视度,并依据患者实际状况(性格、手教育程度等)于手术后尽早实施康复锻炼,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恢复患者关节功能[4-6]。本文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前臂骨折136例患者采取门诊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后应用不同护理方案效果予以分析,旨在寻求临床理想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36例前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门诊手法复位手术治疗,且按照复位手术后选择的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68例。对照组中看,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42.25±2.08)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5例,跌伤18例,交通事故伤45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42.24±2.07)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6例,跌伤18例,交通事故伤4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检查确诊为尺骨或者桡骨骨折,均行手法复位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均为新鲜骨折。排除标准: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和存在患肢开放型损伤;肾肝功能严重不全与存在精神障碍;手术禁忌证。

1.3研究方案

对所有患者均行门诊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包括外固定(小夹板)和患肢手术复位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性护理方案,包括护理人员需确保病房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提醒患者注意休息,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预防炎症地加重;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执行,充分利用按摩、热敷等方式,且为患者制订合理饮食计划。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Swot法进行健康教育,其中Swot法包括优势(strengths):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好、性格乐观、营养条件好、年轻;劣势(weaknesses):心理负担较重、营养条件差、年龄大;机会(opportunities):受教育程度高、有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经济条件好、具相关康复知识;威胁(threats):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经济条件差,不具备相关康复知识。采用Swot法进行健康教育包括:①护理人员对受教育程度低和不具备相关康复知识患者利用简单通俗语言向其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包括积极配合重要性、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年龄大者反复指导,且发放健康手册。②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其内心思想动态,予以心理安慰,及时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复诊时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对过于谨慎而拒绝功能锻炼者重点讲解锻炼重要性,耐心解释合理锻炼不会出现骨折端移位现象,消除顾虑,且依据患者社会支持性系统取得家属、朋友等关心。③护理人员对于营养条件差、年龄大者于遵循治疗原则前提下尽量满足其饮食需求,采取多样化饮食,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及易消化食物,依据骨折恢复不同时期指导饮食及康复训练,逐步锻炼患者掌指、肘肩和腕关节,对前臂强化旋转练习,加强抗组训练,且护理时间为1周。

1.4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及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缺血痉挛、肢体坏死、关节脱位)、前臂功能[5-8]。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判患者心理状态,≥53分提示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采用专用骨科运动功能测量尺(山东威高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别测量腕尺偏角(尺骨纵轴线的垂线与腕关节最远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腕桡偏角(是指桡骨纵轴线的垂线与腕关节最远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腕关节屈曲角(腕关节屈曲最大位置时与前臂远端的夹角)、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后最大位置时旋转的角度)、前臂旋前角(前臂旋前最大位置时旋转的角度)。

评价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自制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量表,满分100分,≥80表示为满意,60~79分表示较为满意,≤59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较为满意数+满意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均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同期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前臂功能状况比较

观察组腕尺偏角、腕桡偏角、腕关节屈曲角和前臂旋后角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4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98.53%(67/68)高于对照组67.65%(46/6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3.076,p<0.01)。

3讨论

前臂由桡、尺二骨构成,其中桡骨是腕关节重要组成部分,尺骨是肘关节重要组成部分,且此二骨由桡尺关节与骨间膜相连,骨间膜为强韧纤维组织,其松紧程度伴随前臂旋转发生变化,且前臂神经主要包括前臂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等,各神经间支配相应区域[9-10]。考虑前臂具复杂生理解剖结构,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时需一次性成功,以减少多次复位对患者机体神经、血管造成的损伤,加之门诊流动性较大,患者依从性低,需强化患者正确疾病观念和康复概念,并不断完善手术后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11-13]。

考虑患者存在环境、地域、性格、文化等差异,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实施相应措施,本研究中Swot分析实质是对患者自身外部、内部条件加以概括和C合,对患者优劣势与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从而为手术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保障,克服存在的劣势,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把握机遇,强化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观察组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内心情感动态加以了解,有利于知晓患者内心压力和顾虑,从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保持热情的护理态度,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抚慰,且对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予以及时疏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负性心理改善[14-16]。护理人员对较为谨慎患者耐心解释,告知进行合理锻炼不会造成骨折端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能够消除患者顾虑,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针对文化水平不高、无康复相关知识等存在威胁的患者借助通俗易懂语言耐心向患者介绍骨折知识,能够克服患者受教育程度等局限性,提高疾病认知度,减少不必要担忧,并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强化临床效果,使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提高;于健康教育中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和向其发放健康手册,有利于提高患者意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7-18]。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告之积极配合的重要性与康复训练方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目的性,不H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而且有利于取得理想康复效果,增加患者腕尺偏、腕关节屈曲及前臂旋前度,促进患者前臂功能恢复;针对年龄较大者,护理人员反复进行指导,可克服因患者自身劣势而降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赢得患者朋友、家属等支持,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关心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无助感,提高治疗信心和康复锻炼决心,且针对年龄大和营养条件差者于不违背治疗原则基础上实施多样化饮食,对患者饮食需求尽量满足,可均衡营养;强化患者康复锻炼,逐步练习掌指和加强前臂旋转训练等,有利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提高满意度和促进患者前臂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19-20]。

通过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及前臂功能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前臂功能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等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陆娜[21]文献报道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不同的是文献中仅涉及临床疗效,本研究还对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更具全面性。提示:Swot分析应用于门诊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手术后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且可促进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观察组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Swot分析应用于门诊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手术后健康教育效果佳,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加速患者康复。关于Swot分析应用于门诊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手术后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基于受本研究样本例数、外部环境、时间等因素制约,有待增加样本量、促进外部环境优化、延长研究时间等予以验证补充,且做合理改善。

总结上文,临床将Swot分析应用于门诊前臂骨折手法复位手术后健康教育可取得显著效果,较之术后常规性护理满意,属于一种安全可靠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降低术后缺血痉挛、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有利于恢复患者前臂功能,促进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提高,加速患者康复,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林伟茹,高雪伟.应用弹力绷带减轻前臂闭合性骨折患者肿胀程度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16-1218.

[2]刘萍,王鹏飞,付亚辉,等.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199-4203.

[3]ColarisJ,Reijmanm,allemaJH,etal.Single-boneintra?鄄medullaryfixationofunstableboth-bonediaphysealforearmfracturesinchildrenleadstoincreasedre-disp?鄄lacement:amulticentre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arc?鄄hivesorthopaedictraumaSurgery,2013,133(8):1079-1087.

[4]ShahmB,FerracaneJL,KruzicJJ.R-curvebehaviorandmicromechanismsoffractureinresinbaseddentalrestorativecomposites[J].JmechBehavBiomedmater,2009,2(5):502-511.

[5]FeehanL,Frasert.earlycontrolledmobilizationusingdart-throwingmotionwithatwistfortheconservativemanagementofanintra-articulardistalradiusfractureandscapholunateligamentinjury:acasereport[J].JHandther,2016,29(2):191-198.

[6]曾丽.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674-1676.

[7]马蓝,莫凤莲,邓带欢,等.心理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26-127.

[8]金卓.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46-1448.

[9]HenryB,Zhaom,ShangY,etal.Hybriddiffuseopticaltech?鄄niquesforcontinuoushemodynamicmeasurementingas?鄄trocnemiusduringplantarflexionexercise[J].JBiomedopt,2015,20(12):125006.

[10]施娣,刘鸿,刘雷,等.前臂皮神经与浅静脉解剖学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12):3132-3134.

[11]picellia,LobbaD,midiria,etal.Botulinumtoxininjectionintotheforearmmusclesforwristandfingersspasticoveractivityinadultswithchronicstroke: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comparingthreeinjectiontechniques[J].ClinicalRehabilitation,2014,28(3):232-242.

[12]abrahamsenB,JorgensennR,Schwarzp,etal.epidem?鄄iologyofforearmfracturesinadultsinDenmark:nationalage-andgender-specificincidencerates,ratioofforearmtohipfractures,andextentofsurgicalfracturerepairininpatientsandoutpatients[J].osteoporosisinternational,2015,26(1):67-76.

[13]英飞,徐晓庆.康复训练护理在促进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4):81-83.

[14]孙芬,傅翠梅,朱达惠,等.基于KaBp模式的心理护理对外伤性骨折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30-131.

[15]张明霞,卢星星,何丽,等.延伸护理干预对骨折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160-163.

[16]李艳容.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08-509.

[17]彭婷,黄婧琼,陈邦菊,等.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意义[J].西部医学,2015,27(8):1245-1247.

[18]孙宝莲.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20.

[19]吴丽梅,陈红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9-92.

[20]金蕾,梁静娟,朱雯君.疼痛控制护理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功能锻炼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26):2583-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