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十篇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十篇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1:45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指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定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将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相关教育理论体系规定,小学语文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尊重主体原则、面向全体原则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对症下药,并以学生为出发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厌倦、焦虑心理。他们年龄较小,好动,在长时间的固定阅读模式过程中思想往往会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文章进行仔细分析,并对密集的文字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文章主旨无法把握,出错率较高。第二,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较弱。另外,由于课堂上封建、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语文阅读文章质量差等也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都会对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不明确、两者结合程度不紧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对课本研究不够透彻等等。小学生属于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如果不能合理满足心理发展的需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能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会使小学生错过渗透的最佳时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材上的文章来实现的,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本课的主题,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以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翠鸟》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生物都能平等对待。在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翠鸟的外貌特征,可利用ppt来展示翠鸟的外部轮廓,让学生在读完课本后,通过绘画自行填满空余的部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翠鸟的了解度,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动物写作需要掌握的顺序与技巧。

(二)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融入课后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翠鸟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以及懂得了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就以《翠鸟》学习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在具体观察后对自己喜欢的外貌进行外貌描写,或是进行简单绘画。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护。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突显语文教学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专研课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

四、小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必须结合小学阅读的教学现状,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赵之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1.

[2]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2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上的因素和自身的因素,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心理特征,如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想象力丰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及老一辈的溺爱,心理素质较差,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厌学、忧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再加上离婚率过高,让孩子的精神上也大受打击,更会出现偏激的现象。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懂得文明守纪,懂得礼貌待人,为此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让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得到发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二者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因此,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不是有没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而是在教学中能否自觉地将培养语文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一句话,没有人文素养培育的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课程。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由一个个板块组合而成,而一个个板块当中又有着不同类别的内容,真可谓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大多数文章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名俗、对情感的理解,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2.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情感教育从内容上来看,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笔者以为道德感尤为重要,能让其知道何为民族的自豪感,何为社会集体的荣誉感,何为国际主义情感??例如,笔者在讲解《长城》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长城的语句,让其体会到长城的美丽壮观。接着又让学生找出想象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这万里长城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感,那是由美、丑现象所激起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笔者在教学中也加以教育。如在教学课文《九寨沟》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课件的演示,体会到九寨沟的神奇而美丽,让学生从美好的事物中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3.通过教材中的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现在的教材内容广泛,不但选入了大量优美的优秀篇章,更塑造了很多榜样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的品格的同时,也让其把这些形象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情感得到陶冶,笔者在课堂上加以渗透。例如课文《一只贝》,通过讲解这只贝的外表丑陋,体会它的可怜;再逐步升华,体会它用自己的血和肉默默地研制出一颗珍珠,体会它的可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更让他们在心里埋下一个这样的想法:只有内在的修养才是真正的美。让他们不但受到了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更让他们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4.让学生永远保持一份阳光的心境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普遍溺爱,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生怕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这样的教育下,当孩子遇到一点点的困难,遇到一点点的打击,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退缩的真是举不胜举。更有甚者,步入极端的事例也举不胜举。为了让他们有耐挫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在教学中,笔者都会让他们以遇到挫折不气馁、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主人公为榜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如在学习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艰难的抉择》等文章时,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分析

1.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新课标要求,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对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求,通过拼音认读生字并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中年级(三、四年级)的学生课标要求,运用拼音识字,学习使用字典,流利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索要传达给读者的含义,交流文章的思想感情,敢于提出自己不解的地方;高年级(五、六年级)的同学会有较高一点的要求,结合生活经验多角度去理解所阅读的文章,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并可以将文章中积极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2.小学阶段阅读的教学方法(1)讲读法。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比较全面的解释了讲读法。所谓讲读法就是,教师讲学生读现相结合,是一种最为传统的方式但同时也是教师们应用最多的讲课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即以老师为主体,剥夺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不适应现阶段新课标的要求。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条理清晰,但是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将讲读法进行改进,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2)讨论法。此方法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组成几个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想法,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但是老师应该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讨论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表演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去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心情,理解文章的大意体会其深刻含义,再生动的表演出来。这种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文章的印象,结合实际去学习文章中的积极思想。表演法是学生们较为喜欢的教学方式,相对比于其他这种方法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3.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的分析通过加强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事物和人的认知能力,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正视缺点并加以改正。同时,发扬自身优点。在小学高段应该学会确立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分享意识要有团队精神,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个人以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

1.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从源头开始,在普通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项,并将其摆在较为重要的地位,重新制定符合各个年级不同水平的小学生。这就需要学校的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商讨,经过试验教学之后确定下来具体的计划。2.强化语文教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联系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最基本的语文教材中加强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或者文章,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挖掘课本中的积极因素,以教材为基础一点一滴的渗透心理教育。3.使用“乐学-体验-领悟”的教育方式在朗读中体验,学会关爱,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同学们阅读大量的经典范文,在心理上体验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领悟文章的精髓,从而达到较好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4.组织学习小组可以组成学习小队,多举办阅读交流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5.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生互动创立情景,朗读比赛,辩论会,话剧表演等都是新型的教学手法,都是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同时也便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提高师生互动,让学生及时的反应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乐于和老师分享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这种融合式的教学的进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时期的心理教育更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去是可行且有效的。我们应该积极的推广这种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赵之英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郑母小学

参考文献:

[1]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131-02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人格等心理健康教育。而学生正是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借助语言的魅力,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教育,进而渗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健全人格的发展,品性的塑造。因此,本文将分析该如何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课堂趣味性

学任何东西都需要以兴趣为前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那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塑造人格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师就必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有将学生的兴趣提高并发掘,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锻炼个人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将课堂多元化,营造有趣、开放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有趣性,让学生在兴趣主导下,学习语文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心理健康教育。

二、寻找渗透点,以小见大

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来讲授哲理,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人格魅力和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就要注重寻找渗透点,以小见大,让学生通过小的故事来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之后教师就应该通过这些哲理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落花生》时可以提醒学生不能以貌取人,要重视内涵;讲授《最后一课》时,提醒学生要培养爱国、坚强的品质。教师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

三、开展活动,渗透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应该只在,课堂的学习中还应该体现在日常教育中去,所以就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热萆杓埔恍腥さ幕疃,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的活动,让学生再现故事内容。像在学习课文《陶罐与铁罐》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与铁罐的角色,再现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设计的活动中理解陶罐谦虚的品质与铁罐的骄傲自满,进而理解做人要谦虚低调,不能骄傲自大的哲理。这样教师记在活动中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可谓是一举数得。

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的内容是灵活多样、不断改变的,在教学时就要注重这个特点,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提高课堂效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可以以此为例。在阅读课《自己去吧》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小鸭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学会游泳的?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的人生态度。

五、寻找语文活动课和作文课中的关键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语文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作文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寻找语文活动课以及作文课中的心健因素。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信、积极的心理素质,多选取一些典型的作文题目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就比如可以选择《假如我是……》《难忘的一件事》等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时畅想自己的未来,思考身边的事和物,明确善恶观、是非观。同样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的心理,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素质全面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体会,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充分利用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甚至相互割离开来。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会思维活跃,身心放松,乐于学习,积极提问,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学习接收知识效率比较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较明显。反之,就会极大地抑制、禁锢学生的思维,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必然遭受极大的挫伤和打击,这样其学习质量与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发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等,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使其人格与情感受到不断的陶冶和熏染。总之,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地把握与分析研究,并尽量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比较乐意参加各种角色表演活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由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

第二课堂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续与补充,而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必须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进而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学习锻炼的机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需要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知识活动、读书活动、征文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磨练他们的人格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的目的和效果。此外,我们还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网络,着力形成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不断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阅读;心理健康;实践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切入点,精准找到结合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学生的心理教育契机,采用多种教育实践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一、积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用教师优质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语文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应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为基础,优秀的教师其优雅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对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具有启蒙作用。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其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应该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秀的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排除学习障碍,消除消极情绪,培育健康阳光的心理环境,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

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客观的面对自己所处的地位,肩负的重任,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品的同时,更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民主和激励的方式指导和施教,将教学的知识点贯穿于整个课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对文章的感悟理解,以激励的态度引导学生,鼓舞人心的表扬,耐心真诚的倾听,认真接受学生的表达和建议,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想说就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感觉有成就感,学有所乐、学有所思,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细细体味,以书中的英雄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意志,养成沉着冷静、自信乐观、勇敢坚定等优秀的心理品质。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合理的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能力,达到在阅读中悟理,在评价中审美,正确看待自己,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见解,这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开展学生互相评价,同学的评价是满足学生“归属需求”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心理素质;

(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及优秀人物的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有心地善良的农民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可采取读中感悟的方法,设计说话练习,抓住描写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使学生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向英雄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勇敢坚定等心理品质,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胸怀更加宽广,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结合事例,恰当评价,避免空洞的说教。如《半截蜡烛中》一文主要体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组织学生对人物的行为评论,体会人物的爱国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阅读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语文是文化之根,是人们交往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历史传承的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大量典范精美的作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体验。具体的有直取,有些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很明显,可以直接利用,如《一定要争气》一文,童第周成功后的语言,直接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挖掘,有此教材所包含的心理信息比较隐蔽,须深入分析,细心寻找,挖掘积极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复杂的人物性格,典型的细节描写,回味无穷的结尾等;拓展,有些教材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太明显,既不能直取,挖掘又不太合适,可以从中拓展,找出言与彼指之间的结合点。如《落花生》一文,字面上写的是花生,实际折射的是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生信念。

五、注重行为实践,巩固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行为实践是思想的体现,阅读中体会的精神品质,只有通过在生活中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通过实践可以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同时加强了自控能力,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去调节去实践,发现自身的缺点,感受和谐的关系在与人交往的有利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课后的延伸,让学生把阅读中所得付诸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互动性强,开放多样的课堂优势,将语文学科的人文工具性,载体性发挥到淋漓,巧妙地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和孩子有效互动,也是实施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试想:整天板着脸一副盛气凌人样子的教师,怎能有效的实施心理教育?那些稚嫩的小心灵怎么能将遇到的挫折敞开心扉的倾诉给老师?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有效交流,掌握其心理动态,结合课堂教学,适宜的将教学任务和人格培养集合起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建设中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7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选用适当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感觉自主、自由,体会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得到成长、健康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时,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与学生交流都是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例如识字教学,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总会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的语言、一个轻轻的抚摸,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肯定自己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教师要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点,让他们拥有自信。在没有笑脸的老师面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奥平等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我们的批评变成关心和爱护。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健康的心理影响。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一年级《司马光》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为什么司马光没有慌,而其他小朋友都慌了?”再角色扮演课本剧。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不慌张的司马光,有的扮演慌张的小朋友,有的扮演掉进缸的孩子,学生通过不同的扮演体验当时每个人的不同心态,同时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多思考,从容不迫。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起遇困难多考、不慌张的意识,养成多谋善断的意志品格,在生活中有助于他们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捕捉课堂中的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当教材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如我在一次语文教学活动中,我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看哪一列火车开的最快。前两列开的很顺,可是最后一列一个学生答错了,火车停了,这时其他同学都开始责备他,还有嘲笑声,这个同学默默的低下了头。于是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教育:一是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嘲笑别人,二是我们都是一个团体,要互相帮助,而不是责备他人。三是答错问题不要紧,只要善于思考都是好孩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总之,教学中的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样在语文实践中,也藏着许许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8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它是人性科学的代表,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要渗透在各方各面。通常需要教师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大量教学因素。小学语文主要以歌颂祖国、歌颂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品质文章为主。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中国的历史故事多数都在歌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看到这些精神,并且感受领悟到这些精神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树立一种卓越的品质,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二、营造和谐氛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能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让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的环境里学习,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乐于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就成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树立好榜样,好的师风可以感召熏陶学生,提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带领他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情景,例如“春天来了,同学们会发现大自然的变化吗?有细心的小朋友把春天画在了纸上,你们想看吗?”(然后展示出春天的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现,教师的做法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他们会迫切地跟着老师一起去探究教材。这也强调了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情景的创设,学生不再拘泥于古板的教育模式,不敢说、不敢做,怕惩罚,他们可以完全把自己的想法积极地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而给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多彩的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9

一、强化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阅读文本、汉字等的知识,来感悟一定的人生哲理、思想道德,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增强自身的体验、感悟而获取知识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搭建一定的教学环境,来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产生,进而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如:在识字教学中,笔者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找朋友”的环境,即:让学生根据拼音去找相对应的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去找相对应的拼音。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拼音的学生去找拿汉字的学生,并读一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与思维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识字内容。

二、巧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延伸教学知识范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整合、优化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强度和力度。教师也可趁势延伸教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语文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如: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其想不到的情景,“桥”的相关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课文,你能找出爷爷带兰兰看的第一座潜水桥和这些图片上的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觉得这样建筑潜水桥有什么好处呢?请分析、总结潜水桥的特点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他们讨论桥用玻璃砖造的时候,就其结实程度,有的学生开展了丰富的想象力,说“这个玻璃砖必须特别的结实,如果不结实的话,有大的鱼撞过来就会把桥撞倒的……”这样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技能。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知识相融合,塑造学生的品质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内心渴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如:实践证明:激励教学有助于塑造学生自信的性格。我们知道: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学习中,学生具备了自信能力,就会努力克服困难,深入探究。小学生是塑造性格、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知识相融合,促使学生健康、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感,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此环节,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鼓励,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自由的发挥自我,倡导其个性特征的张扬,确保激励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如: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篇10

一、假设实践人人参“战”

在教《田忌赛马》之前,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田忌的三匹马与齐王的三匹马。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马的不同色彩与大小,以表示马的强弱。

金老师根据组合原理标出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出场顺序为=3×2=6(种),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得出赛马的六种出场顺序。

田忌的马(上排)齐威王的马(下排)

比较后得出,只有孙膑排的顺序能收到两胜一负的最佳效果。学生从中知道,孙膑是经过仔细观察(“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深思熟虑,反复比较后,才选定这个出场顺序的。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金老师上完《田忌赛马》这课后,又出示一个新问题:后来,齐、魏两国发生战争。那一年,田忌趁魏军外功赵国,而率兵攻魏。魏军闻讯后立即兵分三路回救。其中,左路最强,中路次之,右路最弱。田忌运用赛马经验,打算把自己的军队按战斗力强弱分上、中、下三等,分别去对付魏军的三路人马。田忌去请教孙膑。“假如你是孙膑,你该怎样答复?”经过反复讨论,有个组长谈了最理想的作战方案:“假如我们组的同学是孙膑,该这样回答:‘这是打仗,不是赛马。赛马争个输赢就算了,打仗就不同,最为重要的是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因此必须有绝对的把握。要用中军和下军去牵制对方的左军和中军,而调遣最强的上军去歼灭对方最弱的右军(见方案①),待得手后,再同下军配合,共歼灭对方的中军(见方案②),然后三军汇合,构成绝对优势,去歼灭魏方精锐的左军(见方案③)。’”

三、回归整体深化认识

接着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田忌赛马”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因排列次序的不同会引起根本变化(量变引起质变)。“齐魏之战”说明了凡是不能生搬硬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最优的决策方法。

运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表》[1]评析:河亭小学金老师在教《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时,运用创造教育原理,创设情境,激疑引趣,启迪思维,是一个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范例。因为:

从教学目标看:主副目标明确,遵循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的原则,这课第二学时的教学主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副目标自觉、有意识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和思维力。金老师整节课有机、适度、灵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前布置活动性作业――创造性地制作学具,利用“旧”知识(田忌赛马经验)解决“新”课题(齐魏之战战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

从教学内容看:“假设实践人人参‘战’;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回归整体,深化认识”三个教学片段。教师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分量适当,难易适当,由浅入深,自成系统;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组合原理、运筹学等有关知识和技能。

从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看:教师了解小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了解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这些背景原则,创设了两种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方法恰当;教师指导有方,指导恰当,教师讲授时间少,以学生活动为主。

从教学过程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论是个人、小组,还是全班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浓厚,主体地位突出;教师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学生,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心理气氛活泼、和谐;分组讨论“齐魏之战”,学生畅所欲言,到了一定时间,请某个组长谈了最理想的作战方案,及时调控并反馈,时间安排得当,节奏适中。

从教学效果看:教师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田忌赛马”、“齐魏之战”两种教学情境,可谓是“假设实践学生人人参‘战’”;学生参与活动的投入程度高,学生仔细观察(“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等),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齐魏之战”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总量与时间适宜;学生既掌握本课的知识、技能,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提高观察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效果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