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4:24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1

保险毕业论文

保险毕业论文

财产保险是一种社会的经济补偿制度。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是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大量的剩余产品可保。如果社会产品只能维持人类最低限度的生活,人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就谈不到财产保险。二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即有险可保。如房屋被大火焚毁,船舶遇风浪沉没,汽车行驶中发生碰撞、倾复,地震、洪水等破坏性灾害使亿万财富在顷刻之间损毁殆尽等。尽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防灾消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但灾害事故是无法绝对避免的。这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经济生活的稳定,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会不断增加新的危险因素。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生产过程不间断地持续进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的安全以及一旦受损及时得到恢复弥补,也就产生了对财产保险的需要。财产保险通过社会经济互助方式,用分散缴纳保险费的办法来建立保险基金,专门用来补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及社会生活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失,从经济上解决人们对财产在遭受意外损失后的补偿问题,从而起到保障生产和安定生活的作用。

财产保险的职能和作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职能是事物本质的体现,而作用是职能履行过程中的具体效果。财产保险具有积聚资金组织补偿、防灾防损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就是用分散危险、分摊损失的方法,建立集中的保险基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简言之,即筹集保险基金,组织经济补偿。筹集保险基金和组织经济补偿是财产保险内在机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单言筹集资金的职能,则储蓄也有此职能,单言经济补偿职能,则财政、民政也有此职能。财产保险的特色是用建立保险基金的办法来组织经济补偿的,筹集保险基金是经济补偿的手段和条件。没有保险基金的筹集,就无法进行经济补偿,而经济补偿是财产保险的目的和效果,两者相依相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正体现了财产保险的本质

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既然是筹集保险基金,组织经济补偿。那么,在补偿损失这点上,社会主义财产保险和酱主义财产保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从经济补偿这一基点所引伸出来的财产保险的作用,则因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等不同而有所差别。1982年2月11日国务院国发(1982)27号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情况和今后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积极开展保险业务,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补偿制度,对于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减少社会财富损失,都是有利的……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财产保险的作用。社会主义生产是有计划指导、按比例协调发展的,各部门、各经济单位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遭灾,不仅会造成局部的生产停顿,而且会造成连锁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部门的生产,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顺利完成。通过财产保险对损失的及时补偿,能保证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领域的正常运转,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我国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无论国营、集体还是个体经济,生产和经营都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由于灾害事故的客观存在,一旦遭受损失,不但生产经营不能及时恢复,而且对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金的上缴,银行信贷资金的偿还,职工工资奖金的发放,经济合同的履生等都会带来影响。通过财产保险,以支出较少的保险费而求得较大的经济保障,能使企业的经济核算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通过财产保险,保险公司可以经常研究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总结和研究损失发生的原因,协助投保单位搞好防灾防损,消除发生事故的隐患,从而减少损失,预防和尽可能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通过财产保险,不断积累雄厚的保险基金,在未作偿付款之前可将其提供给国家用于信贷、用于投资,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通过办理涉外财产保险,还能为国家创造外汇资金来源,与国际保险市场建立联系,分散危险、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2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

第一,资金来源广泛。在一般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保险费,但是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财产保险公司的项目不断增多,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财产保险公司资金来源更加广泛。第二,资产分布比较集中。财产保险公司按照集中管理的原则管理资金,各个分布保险费用的支付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来实现,为总公司资金的集中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第三,财务会计负债数据信息不准确。财产保险公司的基本属性是负债公司,收取的保险费用也是负债资金,因而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风险。

二、动态财务分析下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的风险度量

(一)基本原理

在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中常见的风险度量指标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险价值VaR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却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函数,而tCe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方式是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当前,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常用的指标包含Shap指标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RaRoC)能够弥补Shap指标应用风险,是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规避的一个重要标准。RaRoC的取值范围在正无穷和负无穷之间,在负无穷和0之间的时候是,说明财产保险公司为了获取定期收益承担了较多的风险,且RaRoC的大小和财产公司所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在RaRoC取值范围在0到正无穷之间的时候,RaRoC的大小和保险公司所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

(二)实证分析

(1)数据选择。选取2016年到2017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有关数据作为基本样本,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的总体赔付率、非机动车辆的赔付率根据有关数据信息计算分析得到。在排除多种因素之后,实证过程直接使用投资收益率来进行更深入的划分,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卡方分布、指数分布等分布函数作为备选分布函数,采取科学的检验方法来判定备选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

(2)度量结果。首先,根据相关关系和Copula函数参数值,应用专业的仿真技术得到1000个随机数。其次,在得到10000个权益资本eC值。最后,对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数值进行升序。在经过数值的平均计算之后得到保险公司的RaRoC始终小于0,充分正经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的收益承担了较高的财务风险。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根据财产保险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公司所在的内外部环境,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积极寻找应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社会适应力。结合时展需要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财务人员的个性特点和需要来为其安排适合的岗位,发挥人员在财务风险规避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打造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打造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个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制定科学的财务报表,从而透过财务工作从多个角度体现保险公司的财务发展情况。

(三)增强财产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

财产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得到充足资金的支持,资金是公司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因而,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信用贷款、政府拨款等方式来筹集发展资金,缓解自身发展压力。另外,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客观实际来调配资金,不能出现为了扩大经营而采取降低条件的签单行为。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树立自己良好的信誉形象,积极寻找长期合作的伙伴,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成效。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3

【关键词】财产保险;市场分析;改进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保险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财产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新形势下,财产保险市场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立足于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财产保险市场的改进对策,是完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的重要措施。

一、财产保险的概述

财产保险是保险基本类型之一,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相关利益为保险对象,以对投保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化经济补偿行为。狭义的财产保险主要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把收取的保险费建立集中的保险基金,当投保人在经济遭受损失或财产受到威胁时,保险人采用分散危险、分摊损失的方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用保险基金对投保人进行经济补偿的一种合约行为。财产保险主要包括财产损失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内容。

财产保险是通过各保险公司进行社会化的经营方式,在客观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不同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财产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经济补偿制度,能够从经济上解决人们对财产在遭受意外损失后的补偿问题,充分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力的维护了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同时,也能够提高全社会的防灾防损意识,有效的控制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将危害性降低到最小化。

二、财产保险的市场特征

财产保险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财产保险发展迅速,在保险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财产保险市场具有如下特征:

1.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保险密度和深度进展较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财产保险认识的提高,财产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率较快,明显快于同时期GDp平均增长速度。从保险密度和深度来看,增长幅度巨大,对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日益增大。财产保险已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产保险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市场集中度逐渐下降

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使财产保险业的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由原先只有人保财险一家到现在的几十家,由原先的国有独资资保险公司到现在的合资、外资保险公司并行存在,市场主体明显增多。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外资财产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新增了许多财险公司,这都导致了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人保、太平洋和平安三家财产保险公司占据了市场的大块份额,处于主体地位。

3.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创新不足,主要由机动车辆保险拉动市场

人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曾经超过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并一路处于领先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寿保险通过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型寿险,占据了当前市场的部分份额。与之相比,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创新不足、财产保险市场业务险种不够丰富、市场发展过分依靠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等诸多不良现象。当前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扩增了机动车辆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了财产保险市场。同时,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实施,机动车险保费在财险业务中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

4.财产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财产保险的发展,完善的财险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财产保险业已由原来的单纯的保险公司,发展到以保险公司为主,保险中介公司、保险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和兼业公司为辅的完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同时,大量专业财产保险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及大型企业的自保组织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财产保险市场体系。

三、财产保险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保险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在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

1.财产保险市场结构不合理

外国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基本包括机动车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其他保险。但是深入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各险种,可以发现机动车辆和第三者责任险占据首位,其次是企业财产保险。从产品种类增加方面,当前财产保险的产品不能满足经济迅速发展对财产保险市场的需求,财产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在财产保险产品方面,销路畅销的好产品较少,重复性产品较多,个性化的责任险和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空间较大。

2.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作为财产保险业发展的核心,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力不足成为最大的问题。这种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弊端主要是由于中介机构的规模小、投入少、业务单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提高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财产保险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3.财产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

由于财产保险的发展,财产保险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造成了各保险公司间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保险公司通过降低保费、调节费率等手段吸引投保人,这种不合理的竞争手段必然引起各保险公司间的恶性竞争,影响了财产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4.财产保险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随着财产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保险业的认识业不断提高,但是财产保险业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地域覆盖率低、财险险种单一、骗保现象时有发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产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财产保险市场的改进对策

1.改善财产保险市场结构

财产保险市场结构严重失衡,主要依靠机动车辆保险市场拉动保险市场。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向人寿保险在新型寿险方面的积极创新精神学习,努力在险种业务和产品层次方面不断进行突破,深层次的挖掘具有巨大潜力的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市场,科学研究财产保险的创新产品,不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切实需求,从而实现财产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双赢的局面。

2.丰富财产保险市场主体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财产保险公司仅以股份制和国有独资两种形式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应当积极加强法律建设,建立和完善相互保险和自保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相互保险公司、自保公司、保险合作社等多种方式丰富财产保险市场主体形式,促进财产保险的发展,逐步形成以股份制为主,相互保险、国有独资保险、保险合作社和自保公司为补充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

3.完善财产保险产品体系

财产保险要想不断发展就需要保险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完善产品体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财产保险业认识的提高,人们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就需要财产保险公司改变产品类型,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人们对财产保险的需要。对货运险、家财险、车险等传统保险产品要进一步的开发,对农业保险等新型产品也要重视,不断完善财产保险的产品体系,提高财产保险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财产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4.努力实现产品和服务竞争

当前市场竞争主要包括价格竞争和产品服务竞争两种方式,其中低价浸透战略只能获得短期竞争优势,属于短期行为。如果要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实现产品和服务竞争才是硬道理。当前财产保险市场上决定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主要因素是高质量的服务以及高效率的理赔。随着交强险的全面对外开放,财产保险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压力。中资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有效地抵制住外资公司侵占市场份额,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提高服务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保险市场的开放性和主体性不断增强,开发难度也日益增加。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财产保险公司只有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财产保险市场,才能充分发挥财产保险应有的职能作用,实现财产保险持续稳定发展,在财产保险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4

关键词:安徽财产保险;需求因素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保险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宏观角度而言,财产保险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从微观角度而言,有助于企业及时恢复经营、稳定收入;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安定人们生活;提高企业和个人信用。自1980年恢复保险经营以来,安徽省财产保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从1990年的3.0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6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96%,高于同时期安徽省GDp增长速度;2007年安徽省财产保险密度为77.47元,财产保险深度为0.70%。但是,和东部沿海各省比较,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安徽省财产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多大的相关性?如何加快发展安徽财产保险业?因而,对安徽省财产保险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和分析影响财产需求的重要因素,对于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一)收入(财富)水平。一方面保险产品常常被认为是奢侈品,这意味着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保险需求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基本消费后的剩余得以增加,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现实购买力;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人们的财富积累,而风险规避程度一般被假定为财富的递减函数,这意味着随着财富的增加,对于同一保险计划,投保人愿意支出的最高保费和最优的保险金额是递减的,而最优的免赔额是递增的。更一般地说,随着财富的增加,投保人将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综上所述,收入在一定的水平下,财产保险的保费支出与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财产保险的保费支出可能将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由于财险是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标的,与社会总收入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选择安徽省生产总值表示该地区收入水平,并假设财产保险的保费支出随着该地区GDp的增加而增加。

(二)固定资产投资。财产保险承保的标的是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责任和信用。因此,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企业财产保险、建筑安装工程等险种提供了投保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使得全社会的物质财产也增加,亦使可能遭受风险损害的标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财产保险的需求。考虑到如果直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变量,有可能会和地区生产总值产生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文拟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长速度替代之,并假设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与财产保险的需求呈正相关。

(三)财产保险产品的价格。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需求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其需求量和价格也密切相关。其他条件不变,保险价格即费率越高,保险需求者的需求量越少。但是,在财产保险需求因素的研究中,因为缺失合适的价格数据,保险价格很少作为自变量出现。赵桂芹(2006)采用全部产险保费与赔付款额之比,来定义财产保险价格,并假定财产保险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关系,但是被证明,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如此定义的“保险价格”并非实际保险价格的一个好的变量。另外,考虑财产保险价格在区域范围内采用一价制,本文在模型中未采用产险价格作为解释变量。

(四)保险意识。需求是有意愿并有能力购买商品的数量。消费者是否有保险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保险意识和保险观念。但是,保险意识作为一种主观产物,很难用数量来衡量。一些文献用受教育程度作为保险意识的替代变量,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一般更能感知风险,表现得更为风险厌恶,从而更愿意通过保险转嫁风险。Hammond,Houstonandmelander(1967),FerberandLee(1980),BrowneandKim(1993),Gandolfiandminers(1996)等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保险需求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参考赵桂芹(2006)选取教育经费支出为变量代替保险意识,并假设其与保险需求呈正相关关系。

(五)经济补偿功能。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当前,即便保险产品衍生出许多其他功能,但是人们仍然认为经济补偿是财产保险的最重要功能。经济补偿功能的实现有助于财产保险需求的扩大。本文拟用前期赔款额为变量来衡量经济补偿功能与当期财产保险需求的关系,并假定前期赔款额与财产保险需求呈正相关关

系。

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和研究方法。本文所选取数据均来自相应各期的《安徽省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0~2007年,共18组样本,符合实证分析的要求。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教育经费支出和前期赔款额为解释变量,选取安徽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被解释量来衡量财产保险需求。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所有数据处理使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5.0。

具体模型如下:

lnpRet=?茁0+?茁1lnGDpt+?茁2lninVt+?茁3lneDUt+?茁4CLat-1+ut

其中,pRet表示t年省内产险的保费收入,GDpt表示t年省内生产总值,inVt表示t年省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速,eDUt表示t年教育经费支出,CLat-1表示t年前一年的赔付额。

(二)实证结果。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财产保险需求回归模型的各个参数。详细的回归结果见表1、表2。(表1、表2)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的效果很好,修正的拟合优度达到0.985168,F统计量为283.2877,给定1%显著水平,F0.01(4,13)=5.21,这说明模型总体有显著意义。?茁1、?茁2的t统计量分别为6.483331、3.713747,而给定显著水平0.01,t临界值为3.01,因此解释变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显著。?茁3、?茁4的t统计量分别为1.954617、1.790017,而给定显著水平0.1,t临界值为1.77,所以解释变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显著。综上所述,本文所选择的四个变量都能通过统计检验。D.w.统计量为1.098014,给定显著水平0.05,D.w.的上下限为0.82、1.87,显然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obs*R-squared为17.72094,小于x0.052(14)=23.685,所以该模型中也不存在异方差。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安徽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省内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弹性为1.1112,即省内生产总值增长1%,财险保费收入增长1.11%。该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不仅还处于收入(财富)水平促进财险需求阶段,而且经济发展是安徽省财险需求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切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是安徽省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与安徽省财险保费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其弹性为0.44,这与前文假设相符。实证研究说明,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于安徽省财产保险需求有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越多,财产保险承保的标的就越多,所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安徽省财产保险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财险保费收入与教育经费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弹性为0.34,这与我们假设相符。教育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徽人民总体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一般对风险的感知更为敏感,他们更愿意且更懂得通过投保来转嫁风险,进而他们的保险消费行为会更加理性和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费规模,扩大了保险需求。此外,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一般收入水平较高,从这方面看,教育经费支出增加也会增加财产保险需求。

(四)前期赔付与当期保险需求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我们的预期完全一致。实证结果表明:其弹性为0.44,即前期赔付增加1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即增加0.44个百分点。保险赔付是保险补偿功能的重要体现,其实现的程度会促进保险需求的增加。可以说,经济补偿功能的实现是安徽财产保险实现飞跃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补偿是现代保险的三大重要功能之一,人们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转嫁风险,希望在出险后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如果投保人投保的财产保险能够很好地履行经济补偿功能,便能推动财产保险需求进一步增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要推动安徽省财产保险快速发展,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把安徽省经济发展好,因为归根结底经济发展是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二,牢牢抓住这一轮基础建设投资的大好机遇,积极开展工程保险、责任保险等相关险种,既保障安徽省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推动自身发展。应该说,这是安徽省财产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良机;第三,要认识到保险意识对财产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宣传保险理念,开展保险知识教育,将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推动财产保险发展;第四,保险公司要诚实守信,改善和维护保险的声誉,杜绝“拒赔”、“惜赔”现象,提高理赔工作质量,履行财产保险经济补偿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是推动安徽省财产保险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重视以理赔工作为代表的服务质量,从而推动安徽省财产保险的发展。

(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绪瑾主编.保险学(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赵桂芹.非寿险需求、经济发展与损失可能性:来自1997-2003年31个省(市)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6.3.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5

【关键词】财产保险;市场分析;改进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保险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财产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新形势下,财产保险市场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立足于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财产保险市场的改进对策,是完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的重要措施。

一、财产保险的概述

财产保险是保险基本类型之一,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相关利益为保险对象,以对投保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化经济补偿行为。狭义的财产保险主要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把收取的保险费建立集中的保险基金,当投保人在经济遭受损失或财产受到威胁时,保险人采用分散危险、分摊损失的方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用保险基金对投保人进行经济补偿的一种合约行为。财产保险主要包括财产损失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内容。

财产保险是通过各保险公司进行社会化的经营方式,在客观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不同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财产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经济补偿制度,能够从经济上解决人们对财产在遭受意外损失后的补偿问题,充分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力的维护了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同时,也能够提高全社会的防灾防损意识,有效的控制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将危害性降低到最小化。

二、财产保险的市场特征

财产保险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财产保险发展迅速,在保险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财产保险市场具有如下特征:

1.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保险密度和深度进展较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财产保险认识的提高,财产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率较快,明显快于同时期GDp平均增长速度。从保险密度和深度来看,增长幅度巨大,对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日益增大。财产保险已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产保险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市场集中度逐渐下降

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使财产保险业的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由原先只有人保财险一家到现在的几十家,由原先的国有独资资保险公司到现在的合资、外资保险公司并行存在,市场主体明显增多。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外资财产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新增了许多财险公司,这都导致了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人保、太平洋和平安三家财产保险公司占据了市场的大块份额,处于主体地位。

3.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创新不足,主要由机动车辆保险拉动市场

人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曾经超过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并一路处于领先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寿保险通过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型寿险,占据了当前市场的部分份额。与之相比,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创新不足、财产保险市场业务险种不够丰富、市场发展过分依靠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等诸多不良现象。当前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扩增了机动车辆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了财产保险市场。同时,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实施,机动车险保费在财险业务中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

4.财产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财产保险的发展,完善的财险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财产保险业已由原来的单纯的保险公司,发展到以保险公司为主,保险中介公司、保险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和兼业公司为辅的完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同时,大量专业财产保险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及大型企业的自保组织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财产保险市场体系。

三、财产保险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保险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在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

1.财产保险市场结构不合理

外国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基本包括机动车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其他保险。但是深入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各险种,可以发现机动车辆和第三者责任险占据首位,其次是企业财产保险。从产品种类增加方面,当前财产保险的产品不能满足经济迅速发展对财产保险市场的需求,财产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在财产保险产品方面,销路畅销的好产品较少,重复性产品较多,个性化的责任险和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空间较大。

2.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作为财产保险业发展的核心,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力不足成为最大的问题。这种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弊端主要是由于中介机构的规模小、投入少、业务单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提高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财产保险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3.财产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

由于财产保险的发展,财产保险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造成了各保险公司间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保险公司通过降低保费、调节费率等手段吸引投保人,这种不合理的竞争手段必然引起各保险公司间的恶性竞争,影响了财产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4.财产保险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随着财产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保险业的认识业不断提高,但是财产保险业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地域覆盖率低、财险险种单一、骗保现象时有发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产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四、财产保险市场的改进对策

1.改善财产保险市场结构

财产保险市场结构严重失衡,主要依靠机动车辆保险市场拉动保险市场。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向人寿保险在新型寿险方面的积极创新精神学习,努力在险种业务和产品层次方面不断进行突破,深层次的挖掘具有巨大潜力的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市场,科学研究财产保险的创新产品,不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切实需求,从而实现财产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双赢的局面。

2.丰富财产保险市场主体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财产保险公司仅以股份制和国有独资两种形式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应当积极加强法律建设,建立和完善相互保险和自保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财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相互保险公司、自保公司、保险合作社等多种方式丰富财产保险市场主体形式,促进财产保险的发展,逐步形成以股份制为主,相互保险、国有独资保险、保险合作社和自保公司为补充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

3.完善财产保险产品体系

财产保险要想不断发展就需要保险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完善产品体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财产保险业认识的提高,人们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就需要财产保险公司改变产品类型,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人们对财产保险的需要。对货运险、家财险、车险等传统保险产品要进一步的开发,对农业保险等新型产品也要重视,不断完善财产保险的产品体系,提高财产保险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财产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4.努力实现产品和服务竞争

当前市场竞争主要包括价格竞争和产品服务竞争两种方式,其中低价浸透战略只能获得短期竞争优势,属于短期行为。如果要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实现产品和服务竞争才是硬道理。当前财产保险市场上决定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主要因素是高质量的服务以及高效率的理赔。随着交强险的全面对外开放,财产保险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压力。中资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有效地抵制住外资公司侵占市场份额,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提高服务质量。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6

要点之一:家庭财产并非全都可以投保

对于很多人来说,认为只要是自己的家庭财产,保险公司就会给予投保。其实,并非如此。我国关于保险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在投保家庭财产保险时应仔细阅读合同中的保险责任,有些家庭财产不能投保。”因此说,投保家财险的人们,在投保家财险时,一定不要因自己在认识上的一些错误,而使自己白花了冤枉钱。那保险公司的家财险究竟能保哪些家庭财产呢?经过笔者了解,家财险保障的范围一般涵盖以下物件:房屋本身、房屋的装修、房屋的附属物及家用电器、家具等,而对于像字画古玩、珠宝玉器、金银玛瑙等比较贵重的物品,往往保险公司是不会进行保险保障提供的,也就是保险公司不接受这类贵重物品的投保。

要点之二:家庭财产按需要投保最实惠

有些投保家财险的人认为,对于自己能投保的家庭财产,投的越多则会越好,一旦自己的家财出现意外,就会获得保险公司更多的财产保险赔偿。其实,人们的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国关于保险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家财险作为财产保险的一个险种,遵循补偿性原则,对于超额重复投保的部分,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因此说,投保人在投保家财险时不要一厢情愿,自以为是以自己的思维去投保家财险,否则自己就会得不偿失。那如何才能做到不超额投保和重复投保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投保人在投保家财险时应事先到保险公司向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询问和咨询,提前了解自己如果该投保家财险,多少为超投,哪些则为重复投保等相关知识,如此,就会让投保家财险的投保人做到“按需投保”,从而有效避免了投保人因“多保”带来的资金浪费。

要点之三:标的变化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一些投保家财险的人认为,只要自己投保了家财险,即使自己的有些财产发生了变化,那终究还是自己的财产,保险公司一样会给自己承担财产保险的。其实,投保人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国关于保险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对于家财险,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投保人必须得到保险公司的审核同意,签发批单或对原保单进行批注后才产生法律效力。”鉴于此,建议家财险投保人一旦自己投保的家庭财产出现变更后,一定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及时到保险公司进行保单财产保障内容的相关变更,由原来的投保家财险时的投保标的重新换为现在的新标的,否则,新的标的一旦出现了意外,自己即使前期投保花了钱,也起不到保险保障的作用,自己就等于白白花钱投了保;当然,对于投保人如果原来的投保标的出现了意外或是发生了自然灾害,给投保人的经济形成了损失,投保人不能怠慢,应该马上通知保险公司,向保险公司进行报案,并积极要求保险公司相关人员及时到自己的门上进行查核定损。投保人如此做,就会使自己的家财险真正发挥作用,让自己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要点之四:投保后“保财”安全仍然有义务

有一些投保人在投保家财险后,他们认为,现在自己家庭财产的安全已经托付给了保险公司,自己可以说没有什么担忧了。其实,这些投保人的认识也是不完全正确的。我国关于保险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财产保险合同规定,投保人有维护财产安全的义务。”因此说,如果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或是出现了意外,对于投保人而言,他们对所投保的家庭财产不能不管不顾,而是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开展有效的施救,这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保险有关法律法规中赋予投保人的一种义务,只有投保人在经过努力后把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保险公司在对投保人进行相关的理赔时,争议才会同样降到最低。当然,对于投保人在有效施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理赔的时候是会对投保人给予单独的补偿的。此外还值得投保人注意的是,在投保人投保家财险后,对于自己所投保的那些物品的原始发票必须放好,做到妥善的保管。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7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银行保险;产品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3-0091-03中图分类号:F840.4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物流金融是现代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服务。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成本高的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提供该项金融服务。以开展该业务较早的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2年至今物流金融业务量年增长率超过50%,累计投放信贷资金数千亿元。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功能

物流金融涉及客户、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为物流交易双方提供物流功能服务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以下简称物流企业),这三方对物流金融都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对客户而言,物流金融可以解决传统担保不足、货物大量占用资金的问题,实现以货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对银行而言,物流金融可以扩大贷款规模,开展各类融资和结算业务;对物流企业而言,除了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外,还可与银行合作开展金融业务、提供资产的评估、监管和处理等增值服务,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效益。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发展物流金融能给客户、银行和物流企业带来三方共赢的效果,但也面临风险。银行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的提供商,其赢利来源就是提供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的同时能够管理自身风险。有效分析和控制风险是物流金融成功开展的关键。

1.银行面临的风险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具体而言,物流金融中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信用风险:融资的真实性、客户的诚信和还款能力等;

(2)市场风险:政策制度、经济环境的改变引起质押财产价格波动,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3)法律风险:合同条款及质押财产的所有权、合法性争议等;

(4)安全风险:质押财产在监管过程中的变质、损坏或灭失等。

2.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1)运营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行及客户供应商的接触往来,物流环节众多,风险无处不在;

(2)管理风险:物流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和诚信不高,安全管理水平较弱等;

(3)技术风险:物流企业缺乏信息管理技术、价值评估技术等。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其目的是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损失控制和风险转移是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

物流金融的损失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1.对客户及其融资背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调查,严格控制融资用途,体现封闭性、自偿性;

2.规范签订质押合同、质押监管协议,选择合格的质押监管人和质押财产存放环境,对质押财产进行定期的现场核库;

3.选择交易标准化、流动性较好的货物作为质押财产,并根据市场情况和评估结果设定质押率以控制融资上限。根据质押财产金额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当质押金额不足时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或降低授信额度。

物流金融的风险转移方法主要包括合同和保险。合同可以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参与者;保险可以通过固定的财务支出将不确定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二、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从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情况看,质押是物流金融产生风险的重要环节。根据银行(质权人,下同)和物流企业(质押监管人,下同)面临的不同风险状况,可以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以转移风险。

(一)银行的质押财产风险

我国《物权法》规定,“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百一十五条);“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第一百七十四条)。

我国《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一百一十七条)。

综上所述,银行对质押财产负有保管义务,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须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法律虽然规定在不可抗力情形下,银行对质押财产损失免责,但这种损失导致的质押担保金额不足,对银行贷款安全直接带来风险。也就是说,根据法律以及质押合同的规定,银行对无论是保管不善或是不可抗力造成的银行质押财产损失都具有明显的可保利益。开发专门的银行质押财产保险产品可以较好地满足这种风险保障需求。

(二)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责任风险

我国《合同法》规定,“保管人应当按照约定对入库仓储物进行验收。保管人验收时发现入库仓储物与约定不符合的,应当及时通知存货人。保管人验收后,发生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百八十四条);“储存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百九十四条)。

根据质押监管协议,银行将质押资产委托给物流企业保管,并在协议中约定其他质押监管业务如财产价值评估等。由此,物流企业根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承担质押监管风险和责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银行质押财产险发生保险事故,银行作为被保险人可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对由于质押监管原因造成的保险损失,保险人依法取得被保险人的代位权向物流企业追偿。也就是说,银行或客户投保银行质押财产险并不能免除物流企业的责任。对于这种基于法律和合同产生的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投保责任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

三、物流金融相关保险的产品和营销创新

如上所述,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保险产品,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设计开发该领域的相关保险并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一)银行质押财产险新产品设计思路

我国现有的普通财产险在投保主体、保险财产范围、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费缴纳等诸多环节都无法满足质押财产风险保障需求,以下提出新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

1.投保人与被保险人

本保险可由银行对质押财产进行投保并支付保险费用,作为被保险人享有保险保障。保险费作为银行质押业务费用之一,最终由申请质押的客户(出质人,下同)承担;也可根据我国目前银行业务收费的一般原则,在质押合同中要求客户进行投保并承担保险费,将银行作为被保险人或保险赔偿金优先受益人。上述两种方式均符合可保利益原则。

在后者的操作中,银行不作为投保人(保险合同当事人)而仅作为被保险人或保险赔偿金优先受益人(保险合同关系人)时,是否能同时作为保险人的兼业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操作。

2.保险财产与保险责任范围

我国现行的普通财产保险包括财产基本险、综合险和一切险。现行财产险的承保财产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控制质押财产承保风险;从保险责任看,现行财产险有的过窄、有的过宽,无法准确覆盖质押财产风险。

本保险可以针对质押财产类型,在提供各种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等常见意外事故保障的基础上,重点承保由于盗窃、抢劫、破坏等恶意行为造成的质押财产损失;并可扩展承保因保险事故造成质押财产损失后,引起质押担保金额不足而导致的银行贷款财产损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普通财产保险不同,由于质押财产由物流企业负责监管,本保险应当承保由于物流企业的监管过失(但不包括恶意和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失。此外,如保险合同以银行作为投保人,应当将客户及其代表或员工的恶意行为(包括法人行为和非法人行为)、物流企业的员工的恶意行为(非法人行为)也作为保险责任,而仅将物流企业及其代表的恶意行为(法人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如保险合同以客户作为投保人,则应在此基础上,增加客户及其代表的恶意行为(法人行为)作为除外责任。也就是说,除投保人的恶意和重大过失行为之外,第三人的恶意行为应当作为本保险的责任范围,以充分保障质押财产的风险。

当然,对于承保的恶意行为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后,依法取得代位权向第三人追偿。这种追偿对减少保险人赔偿损失的影响,可以在保险收费标准厘定上予以适当考虑。

3.保险金额与保险期限

本保险应规定以质押财产的市场重置价值作为保险价值。未按保险价值作为质押财产保险金额足额投保的(如按质押融资金额投保),保险赔偿将按照相应比例承担责任。

保险期限内,质押财产的保险金额可根据银行的许可进行调整,保险费做相应增减。

保险期限应与质押合同规定的质押生效日及到期日相一致,以确保银行的合法权益。未经银行同意,本保险不能提前到期或退保。

4.保险收费标准与保险费缴纳

本保险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质押财产类型、质押监管的环境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保险费实行按保险期限一次性收费,不允许拖延付款或分期付款,避免导致合同失效的情形。

(二)质押监管责任险新产品设计思路

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保障质押监管责任风险的保险产品,以下提出该新产品的设计思路:

1.投保人与被保险人

物流企业为本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并享有保险保障。保险费作为物流企业向银行收取的监管费用之一,由申请质押的客户承担。

2.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

物流企业由于过失(但不包括故意)行为造成银行的财产损失,根据法律和质押监管协议的约定应由物流企业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

本保险可以根据质押监管协议约定的质押监管业务范围,在保管责任基础上对其他业务和责任进行扩展承保。

非物流企业的原因、非保险损失、保险合同规定的免赔额等,不在保险赔偿范围之内。

3.赔偿限额与保险期限

保险合同赔偿限额根据质押财产金额确定,并作为计算保险费的依据。

保险期限根据质押监管协议期限确定,采用期内发生式,即对发生在保险期限内的事故承担赔偿责任。为避免保险合同期限过长,可约定保险合同标准期限为一年,超过一年的另外收取保险费。

4.保险收费标准与保险费

本保险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质押监管业务范围、质押财产类型、质押监管的环境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并实行按保险期限一次性收费,不允许拖延付款或分期付款,避免导致合同失效的情形。

(三)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险的应用推广

作为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险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物流金融开展过程中,银行与客户签订货物质押合同时,应将办理银行质押财产险的有关条款纳入其中;银行与物流企业签订质押监管协议时,应将办理质押监管责任险的有关条款纳入其中。通过在质押合同和质押监管协议中对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赔偿限额)、保险期限、保险费等各项保险要素进行明确约定,确保上述险种得以有效应用和推广,防范物流金融的风险,积极支持物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露.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树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胡浩.银行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郝演苏.财产保险[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5]许飞琼.责任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6]许谨良.保险产品创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8

一、认识财产保险重要意义

保险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是保障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帮助企业灾后恢复生产的有力措施。自然灾害防不胜防,企业在做好防灾防损、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通过支付少量的保险费,购买财产保险,可以减少灾害风险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财产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工作,努力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

二、明确财产保险参保险种

财产保险经营范围主要为:①货物运输保险;②机动车辆保险;③财产保险;④信用保证保险;⑤农业林业保险;⑥医疗责任保险;⑦学生、幼儿意外险;⑧校园责任保险;⑨计划生育爱心保险;⑩农村小额贷款意外保险、团体意外保险、个人意外保险等等。

为方便客户办理保险业务,人保财险渝水支公司在渝水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设立了保险工作窗口,实行一条龙服务。有意投保的企业可以统一到渝水区行政服务中心保险工作窗口办理,窗口电话为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9

关键词:银行保险,银行贷款,抵押财产,产品创新

一、银行贷款抵押财产保险概述

(一)抵押贷款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中,贷款业务是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和利润来源,也是银行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拓展其他业务的有效杠杆。

银行贷款按担保条件划分,可以分为信用贷款、保证贷款、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等。抵押贷款是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它既能保障银行的贷款债权,又不影响抵押后的财产继续使用和生产经营,是一种较易为借贷双方所接受的贷款方式。据统计,抵押贷款占我国上市银行各类贷款余额的比重普遍超过20%。

(二)抵押财产风险管理与保险

贷款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内容,贷款资产的质量和安全,对银行的经营成败意义重大。与其他贷款方式相比,抵押贷款应重点做好对抵押财产的风险管理。

在抵押贷款办理前,银行须对借款人提供的抵押财产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和权属的确定性;从抵押财产的流动性和价值稳定性考虑,银行接受抵押的财产一般包括借款人拥有的房屋、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为确保贷款债权能得以实现,抵押财产须在价值评估基础上合理设定抵押率,并妥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贷款发放后,抵押财产由借款人负责保管,并应保持完好和价值稳定。我国《担保法》规定,“抵押物价值减少时,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恢复抵押物的价值,或者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即将实施的《物权法》规定,“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可见,对抵押财产进行保险,使抵押财产的价值不因特殊事故的发生而遭受损失,是银行对抵押贷款实行贷后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三)抵押财产保险开展情况

目前抵押财产保险业务开展较为普遍。在银行抵押贷款合同中通常都有涉及保险的相关条文,对如何办理该项业务进行约定。

国家工商管理局颁布的《抵押贷款合同参考文本》规定,“抵押物由甲方(借款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乙方(贷款银行)为保险受益人,并将保险单交乙方保管,保险费由甲方承担。投保的抵押物由于不可抗力遭受损失,乙方有权从保险公司的赔偿金中收回抵押人应当偿还的贷款本息”。

《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借款人需在合同签订前办理房屋保险或委托贷款人代办有关保险手续。抵押期内,保险单由贷款人保管”;“抵押期内,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符合规定的保险单,由借款人自行向保险公司投保;有的由银行代为办理。对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已投保财产保险并包含抵押财产的,银行通常要求对该保险单进行批改,将银行作为抵押财产部分的保险单第一受益人。

二、银行贷款抵押财产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保险产品无法充分保障抵押财产的可保风险

首先,银行对抵押财产一般只要求办理保险,但对投保险种没有具体要求。保险公司根据银行或客户的要求,通常提供与抵押财产类型相符的普通财产保险产品(见表1)。由于现有财产保险并非专为抵押财产而设计,对特殊的抵押财产如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面临的特殊风险缺乏专门的保障。如果以现有的保险产品进行组合,虽然能够基本覆盖这些可保风险,但也会不合理增加借款人的保险费成本支出。

其次,保险条款中有除外责任的规定。有的除外责任基于保险原理将不可保风险予以除外,即所谓“绝对除外”,例如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有的除外责任则是基于投保人的保险需求或保险人的承保能力等因素考虑而设计,即所谓“相对除外”,通常可以在主险以外附加投保或协商投保,如“地震、海啸”除外责任。有些“相对除外”的除外责任不利于抵押财产获得充分的保险保障。

此外,如果借款人以前没有办理任何财产保险,在向银行借款时出于节省成本考虑,通常会选择保障范围较小、费率较低的险种。例如财产基本险,使得抵押财产发生事故后无法获得充分的保险补偿(见表2)。

(二)现行操作中保险金额确定方式无法充分保障抵押财产的风险价值

虽然银行贷款合同普遍对保险有专门的规定,但对抵押财产投保的保险金额约定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没有明确要求,而较为常见的是规定不得低于合同贷款金额。由于贷款金额一般根据抵押财产的评估值设定抵押率后确定(见表3),与抵押财产价值之间存有明显差异,无法充分保障抵押财产发生保险事故后获得足额补偿。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并在合同中载明,也可以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按照上述规定,抵押财产保险金额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例如按照贷款合同的要求以贷款金额作为保险金额。但如果保险金额低于抵押财产的保险价值,则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将按照保险金额(贷款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即所谓“不足额保险赔偿”。

要确保“足额保险赔偿”的关键是根据保险价值确定保险金额。而保险价值的确定需要根据财产保险合同的约定,或在合同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现有财产保险产品通常对投保财产的保险价值进行约定,如财产基本险和财产综合险条款规定,“固定资产的保险价值是出险时的重置价值”。也就是说,抵押固定资产的保险金额只有在不低于其出险时的重置价值时,才能获得按重置价值基础计算的“足额保险赔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抵押财产在银行贷款前所进行的价值评估,通常以市场价值确定,与保险合同中常用的重置价值概念并不一致。另外,抵押房产的价值评估一般包括土地价值。而土地因其属性并不属于财产保险的风险保障范围。如果该抵押房产按包含土地价值在内的评估价值确定抵押率和贷款金额,并按贷款金额确定保险金额,则产生保险标的(不包括土地)和保险金额(包括土地)之间的矛盾,容易发生保险理赔争议。

此外,按贷款金额投保也容易使投保人产生在部分偿还贷款后减少相应保险金额的要求,进一步影响抵押财产得到充分的保险保障。

对保险理赔后受损保险财产的保险金额恢复,现有财产保险条款通常采取由投保人自行决定的开放性约定,也不利于充分保障抵押财产风险。

(三)现行保险投保与理赔操作方式与抵押贷款业务没有充分融合,引发诸多争议

一是抵押财产保险到底应由谁投保并交纳保险费。如前所述,我国法律规定了抵押期间如果抵押财产价值减少,银行有权要求借款人恢复价值,或对减少价值部分提供担保。银行据此要求借款人办理抵押财产保险或提供担保可以理解为银行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借款人因此而支出的费用是借款的必要成本。当然,在理论上存在另一种操作办法是银行付费投保,并将保险费作为业务成本统一纳入向借款人收取的贷款费用。法律对此并未禁止,但现实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

业务办理中应重点改进的问题是对期限较长的抵押贷款一次性收取全部保险费,以及银行要求借款人在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由于银行通常由此取得保险收入,使得借款人容易认为银行和保险公司采取不公平的方式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包括不合理的保险费支出和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的保险合同。此外,在借款人提前清偿贷款并要求终止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须退还保险单剩余期间的保险费,而之前由于向该业务的银行一次性支付了手续费通常难以索回,保险公司承担了不合理的财务损失。

二是抵押财产保险赔偿由谁受益。现行保脸合同一般约定,借款人为被保险人,而银行为保险单的第一受益人,且保险单正本一般由银行保管。这导致了保险索赔和赔偿金领取程序不甚清晰。

《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可见,现行财产保险合同中约定银行为第一受益人以及保管保险单正本的做法并不妥当。如果借款人为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时,应由其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索赔。而银行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获得的保险补偿、优先受偿或提存的权益,应当在保险单中具体约定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约定为第一受益人。当然,法律并未禁止银行作为抵押财产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三、银行贷款抵押财产保险的改进

综上所述,随着贷款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一方面需要投人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争取优质客户和项目,另一方面又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资产质量。作为借贷双方都较易接受的抵押贷款,近年来占各类银行贷款的比重日趋增加,抵押财产的类型也不断丰富。抵押财产保险作为一种无法替代的风险管理工具,存在着巨大的现实市场需求。

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专业属性差异、以及在沟通和合作上缺乏有效的机制,抵押贷款财产保险这项看似普通的银行保险业务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的发挥,也影响了保险业务的发展。系统性的改进现有产品及操作方式,成为该领域银行保险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产品体系建设

在银行贷款业务领域,可以构建与各类银行抵押贷款相匹配的抵押财产保险产品系列,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抵押财产保险(适用于企业建筑物和机器设备)、抵押工程保险、抵押船舶保险、抵押机动车辆保险、个人投资经营贷款抵押财产保险、个人抵押房屋(适用于住房和商业用房)保险等。其优点在于:一是可以与银行贷款业务整合营销,银行和保险产品都能根据客户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各个抵押财产保险产品还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改进,设计新的产品组合,充分体现客户导向,满足客户需求,产生银保双赢。二是可以采取灵活变化的定价策略。针对各种抵押财产风险情况以及竞争环境,形成价格细分市场,合理运用价格屏蔽手段,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三是提升保险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品牌形象,在系列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与银行业务操作相融合的营销、承保、理赔、服务等完整实务体系,实现银行保险业务操作的无缝联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二)保险产品的具体改进

在保险责任设计上,可以根据各类抵押财产的风险特点设计梯度保险保障产品,以便根据客户风险状况和购买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营销。如以列明承保风险为基础,将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以及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作为保险责任的基本保障型产品;以列明除外风险为基础的全面保障型产品。同时改进现有财产保险条款中对保险财产范围、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中不适应抵押财产保险特点的相关条文,并充分考虑条款表述的通俗化,尽量减少营销过程中的障碍。

在保险金额确定方式的设计上,应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以抵押财产出险时的实际价值或重置价值为保险价值,并以此作为投保时确定保险金额的依据。对包含土地价值在内的抵押财产,应约定剔除在保险财产范围和保险金额之外。在投保实务操作中应明确告知按贷款金额投保的后果。对出险后减少的保险金额,在合同中约定自动恢复。

在保险期限设计上,应在保险合同中约定按贷款合同期限确定,或自约定的投保日起,至贷款合同到期日止。贷款合同提前终止或延期的,保险合同期限应凭相关证明材料,根据投保人的通知予以相应终止或扩展。

在保险合同关系安排上,宜以借款人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确保银行权益,可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被保险人同意,本保险单项下发生的索赔及赔偿,保险人应及时通知本保险单载明的抵押权人。抵押权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就保险赔偿金优先受偿,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经抵押权人同意,保险人可以将保险赔偿金直接支付给被保险人”。银行不应要求保管保险单正本,但可以要求投保人提供保险单副本。如今后该项业务发展为贷款银行投保本保险并交纳保险费,则被保险人宜约定为银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抵押财产在银行贷款前所进行的价值评估,通常以市场价值确定,与保险合同中常用的重置价值概念并不一致。另外,抵押房产的价值评估一般包括土地价值。而土地因其属性并不属于财产保险的风险保障范围。如果该抵押房产按包含土地价值在内的评估价值确定抵押率和贷款金额,并按贷款金额确定保险金额,则产生保险标的(不包括土地)和保险金额(包括土地)之间的矛盾,容易发生保险理赔争议。

此外,按贷款金额投保也容易使投保人产生在部分偿还贷款后减少相应保险金额的要求,进一步影响抵押财产得到充分的保险保障。

对保险理赔后受损保险财产的保险金额恢复,现有财产保险条款通常采取由投保人自行决定的开放性约定,也不利于充分保障抵押财产风险。

(三)现行保险投保与理赔操作方式与抵押贷款业务没有充分融合,引发诸多争议

一是抵押财产保险到底应由谁投保并交纳保险费。如前所述,我国法律规定了抵押期间如果抵押财产价值减少,银行有权要求借款人恢复价值,或对减少价值部分提供担保。银行据此要求借款人办理抵押财产保险或提供担保可以理解为银行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借款人因此而支出的费用是借款的必要成本。当然,在理论上存在另一种操作办法是银行付费投保,并将保险费作为业务成本统一纳入向借款人收取的贷款费用。法律对此并未禁止,但现实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

业务办理中应重点改进的问题是对期限较长的抵押贷款一次性收取全部保险费,以及银行要求借款人在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由于银行通常由此取得保险收入,使得借款人容易认为银行和保险公司采取不公平的方式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包括不合理的保险费支出和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的保险合同。此外,在借款人提前清偿贷款并要求终止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须退还保险单剩余期间的保险费,而之前由于向该业务的银行一次性支付了手续费通常难以索回,保险公司承担了不合理的财务损失。

二是抵押财产保险赔偿由谁受益。现行保脸合同一般约定,借款人为被保险人,而银行为保险单的第一受益人,且保险单正本一般由银行保管。这导致了保险索赔和赔偿金领取程序不甚清晰。

《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可见,现行财产保险合同中约定银行为第一受益人以及保管保险单正本的做法并不妥当。如果借款人为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时,应由其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索赔。而银行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获得的保险补偿、优先受偿或提存的权益,应当在保险单中具体约定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约定为第一受益人。当然,法律并未禁止银行作为抵押财产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三、银行贷款抵押财产保险的改进

综上所述,随着贷款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一方面需要投人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争取优质客户和项目,另一方面又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资产质量。作为借贷双方都较易接受的抵押贷款,近年来占各类银行贷款的比重日趋增加,抵押财产的类型也不断丰富。抵押财产保险作为一种无法替代的风险管理工具,存在着巨大的现实市场需求。

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专业属性差异、以及在沟通和合作上缺乏有效的机制,抵押贷款财产保险这项看似普通的银行保险业务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的发挥,也影响了保险业务的发展。系统性的改进现有产品及操作方式,成为该领域银行保险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产品体系建设

在银行贷款业务领域,可以构建与各类银行抵押贷款相匹配的抵押财产保险产品系列,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抵押财产保险(适用于企业建筑物和机器设备)、抵押工程保险、抵押船舶保险、抵押机动车辆保险、个人投资经营贷款抵押财产保险、个人抵押房屋(适用于住房和商业用房)保险等。其优点在于:一是可以与银行贷款业务整合营销,银行和保险产品都能根据客户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各个抵押财产保险产品还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改进,设计新的产品组合,充分体现客户导向,满足客户需求,产生银保双赢。二是可以采取灵活变化的定价策略。针对各种抵押财产风险情况以及竞争环境,形成价格细分市场,合理运用价格屏蔽手段,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三是提升保险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品牌形象,在系列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与银行业务操作相融合的营销、承保、理赔、服务等完整实务体系,实现银行保险业务操作的无缝联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二)保险产品的具体改进

在保险责任设计上,可以根据各类抵押财产的风险特点设计梯度保险保障产品,以便根据客户风险状况和购买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营销。如以列明承保风险为基础,将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以及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作为保险责任的基本保障型产品;以列明除外风险为基础的全面保障型产品。同时改进现有财产保险条款中对保险财产范围、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中不适应抵押财产保险特点的相关条文,并充分考虑条款表述的通俗化,尽量减少营销过程中的障碍。

在保险金额确定方式的设计上,应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以抵押财产出险时的实际价值或重置价值为保险价值,并以此作为投保时确定保险金额的依据。对包含土地价值在内的抵押财产,应约定剔除在保险财产范围和保险金额之外。在投保实务操作中应明确告知按贷款金额投保的后果。对出险后减少的保险金额,在合同中约定自动恢复。

在保险期限设计上,应在保险合同中约定按贷款合同期限确定,或自约定的投保日起,至贷款合同到期日止。贷款合同提前终止或延期的,保险合同期限应凭相关证明材料,根据投保人的通知予以相应终止或扩展。

在保险合同关系安排上,宜以借款人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确保银行权益,可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被保险人同意,本保险单项下发生的索赔及赔偿,保险人应及时通知本保险单载明的抵押权人。抵押权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就保险赔偿金优先受偿,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经抵押权人同意,保险人可以将保险赔偿金直接支付给被保险人”。银行不应要求保管保险单正本,但可以要求投保人提供保险单副本。如今后该项业务发展为贷款银行投保本保险并交纳保险费,则被保险人宜约定为银行。

在保险费交纳方式上,对保险期限超过一年的,应提供分期付款方式;如投保人愿意一次性交纳全部保险费的,应予以费率优惠。对因贷款合同提前终止或延期的,应提供相应退还或增收保险费的计算方法。

(三)银行对该项业务操作及管理的改进

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合理规定抵押财产保险的操作事项,并在贷前和贷后加强管理,是该项保险业务规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事实上,要实现本保险的产品和营销创新,首先应当改进现有抵押贷款合同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操作。这也是该业务创新过程容易遇到的困难,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取得银行各个部门的充分支持,并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使之能为客户接受。

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对各类抵押贷款业务实施财产保险的必要性;法律合规部门应对现行抵押贷款合同文本进行完善,对抵押财产保险投保的保险产品以及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险索赔及赔偿受益进行原则性规定,并明确保险投保、批改、解除等操作方式;银行贷款业务部门应严格执行贷款审批程序,协助借款人妥善办理该项保险;银行授信执行部门应认真审核和保存保险单证资料,发生保险事故时,应积极和保险公司沟通,确保银行的合同权益。

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改进的是抵押财产的价值评估。银行应根据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要求在评估报告中提供财产实际价值或重置价值,作为保险金额确定的依据。对包含土地在内的房产,应对建筑物本体和土地价值分别列示。

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共同开发保险业务计算机操作系统。尝试在银行端实现投保和交费功能。对单一危险单位风险较小且风险分散的业务,可以尝试开发标准化保险单,由银行代为签发,简化保险手续。

财产保险的作用篇10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

保险公司作为专业化从事风险聚集、风险分散和控制的经济组织,依据大数法则经营风险,在一定意义上风险是保险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同时作为一个金融企业,保险公司因其业务特性具备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其中2014年新华人寿、平安集团、太平保险高达93%。外来资金规模远超自有资金,直接表现为保险公司高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实际财务受益与预期受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即财务风险。从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巴林银行倒闭”,到日本的互助生命保险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再至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中破产倒闭或寻求政府破产保护的aiG、inG、大和生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精确剖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据此制定具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日益成为保险实务界的研究热点。

一、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剖析

(一)经营成本控制不力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行业的全面复苏,业务规模及经营主体增速显著。截至2013年,我国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率达11.2%,位列全球排名第四位,保险公司由2004年的68家增至174家。行业的飞速发展伴随的是市场竞争的异常激烈,处于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中,经营主体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通常会在手续费、渠道维护、销售促销等环节违规操作,直接增加公司经营成本。以产险公司的财务分析框架图(图1)可以看出,在投资收益不理想的环境下,综合成本率是决定财险公司业务盈利能力的最核心的财务指标。因此,经营成本的管控不力,直接制约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削弱对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投资收益亟待提高

2013年保险业在险资运用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包括多元化投资渠道、优化资产结构,共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收益率5.04%,同比增长48.7%,属于近年来的较好水平。但纵观2008-2013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平均水平,仍低于寿险产品5.5%的精算假设(图2)。

由图1可知,投资收益作为净利润的组成部分,其状况优劣直接改变公司财务风险水平。首先,保险行业作为国家“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通过管控风险为社会经济提供保障和支持,因此为确保险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的协调,监管机构对险资的投资领域及比例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保障保险行业经营稳定性的同时制约了险资的投资收益率;其次,国内资本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及监管漏洞,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多采取谨慎态度,导致投资收益和结构不能有效支持负债。保险业属于负债型金融企业,险资尤其寿险公司具备长期性的、稳定性的特点,对于资产和期限的匹配性要求较高,多用于中长期投资。而我国的保险公司不论来源和期限长短,资金多用于短期投资上,直接制约了险资的投资收益率,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再次,保险行业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及保险公司的金融综合化发展趋势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及财务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而保险行业处于整体人才匮乏阶段,加剧了公司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近年来保险行业呈现膨胀式发展,保险公司规模快速扩增,不可避免的凸显诸多问题,存在于承保、核保、查勘、理赔等多个环节,且目前财务大集中的管理模式被行业普遍采纳,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及监督制度不完善,如预算管理的流于形式、资本金提取不足、责任准备金提存不实、单证管理存在漏洞等,削弱公司经营者对财务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控能力,助长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保险金融化、集团化作为保险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目前已形成一批保险金融集团(表3)。保险金融化在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的同时切实加剧了保险公司财务的管控难度,综合化经营增加了风险在各集团内部机构中传导的可能性,并体现于财务报表中,造成额外的财务损失,诱发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业务类型\&旗下主要控股或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业务\&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小额消费信贷\&银行业务\&平安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投资业务\&平安资产管理、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期货、平安大华\&中国人保\&保险业务\&人保产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险、中国人保(香港)、中盛国际保险、中人经纪、中元经纪\&投资业务\&人保资产管理、人保投资、人保资本、华闻控股\&中国人寿\&保险业务\&人寿养老保险、人寿财产保险、人寿保险\&银行业务\&广发银行、民生银行\&投资业务\&中信证券、中诚信托、人寿资产管理\&中国太保\&保险业务\&太保寿险、太保产险、太保养老保险、太保香港、太平洋安泰\&投资业务\&太平洋资产管理\&]

(四)巨灾风险防范缺失

我国地处全球二大灾害带,受全球地质构造、气候等影响,属于地震、暴雨等巨灾风险多发地带,且人口密集,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损失巨大。然而我国巨灾保险基金制度不完善、再保险市场起步晚且规模小、巨灾风险证券化能力不足,导致保险行业遭遇灾难性事故时力不从心,2008年我国雪灾共造成经济损失约1516亿元,保险公司实际赔付金额为50―60亿元,只有约5%的经济损失获得了保险赔付,而2005年美国因“卡特里娜”飓风致损约1000亿美元,保险公司最终赔付金额占损失金额的30%以上。巨灾风险应对能力确实不仅无法体现保险行业经济补偿及社会管理的职能,更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造成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突发巨灾风险,防范巨灾风险引发财务风险,是我国保险业应着重关注的研究点。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内部各类风险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组织结构以及顺畅的运行机制,才能构建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一)深化改革经营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价格战来争夺市场只能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要改变保险公司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控制经营成本,唯有提高风险意识、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整合公司及市场有效资源加以利用,密切关注市场导向,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真正做到产品差异化创新和渠道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保险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同质化严重是其显著特征,要将业绩的增长点及避免财务风险放在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和低成本的营销渠道上,具体表现为产品和营销渠道的创新,推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保险和金融服务。深化改革经营体系,转变经营思维,才能在业务领域占领绝对优势的同时具备健康持续发展发展的特质,从而有效规避经营不善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内控机制

通过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统一财务预算指标计算口径、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财务计划;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动性进行全面跟踪监控,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加强日常财务审核及授权工作,严格通过符合流程的授权书来明确相应事宜的开展与可用资金的额度,明确管理各层级的控制权限,提高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效率;严把单证及原始凭证管理,所有有价单证由总公司统一生产及配置,并采取严密的防伪措施,不定期抽检,定期盘查存货,确保有价单证的各环节数量核对无误,并对人采取内外呼应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评价与监控机制等措施,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系统,推行财务人员日志管理,系统考核,以期从制度、考核等方面防止各类风险的产生和扩大。从根本上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管控。

(三)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伴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险资在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已逐渐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投资主体以及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至2014年年中,保险业总资产规模达9.4万亿元,资金投资运用余额为8.6万亿元。长期以来,针对保险资金的运用领域和比例,保监会及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条文(表4)进行不断探索改革,最新颁布的保险“新国十条”专门提出要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险资运用领域,提高险资投资收益率,发挥险资的独特优势,为实体经济的蓬勃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表4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条文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0〕9号\&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监发〔2010〕79号\&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保监发〔2010〕79号\&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保监发〔2012〕58号\&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2〕59号\&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2〕60号\&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2〕61号\&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保监发〔2012〕9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监发〔2014〕13号\&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意见\&国发〔2014〕29号\&]

一系列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出台,在合理有效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投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保险公司应通过建立健全公司的风险管控体系,做好复合型人才储备工作,充实资本金,全面提升公司自身风险防范、抵御及承受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切实有效降低公司运营财务风险。

(四)增强巨灾风险应对能力

巨灾风险的突发性及损失巨大的特征决定了应对其所引致的财务风险不仅要决策者政策上重视,更要经营者战略上突出。一方面需要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将保费收入按照适当的比例逐年滚存,应对突发巨灾风险,并推进巨灾风险证券化,通过巨灾债券、期货、期权、互换等方式,力争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风险的分散;另一方面经一步规范再保险业务,作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和良好的制度保证,再保险也对规范保险公司的各种业务行为、控制内部财务风险有帮助。因此要将再保险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同时加大人才和资金投入,和高校合作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契合我国保险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多元化战略规划,从根本上改善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

参考文献:

[1]龚宁霞.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浅谈[J].财会天地,2012

[2]杜应生.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4

[3]余依娜.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4]杨业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隐患及对策探讨[J].管理纵横,2012

[5]朱美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缺陷的治理策略[J].现代商业,2014

[6]汤倩颖.浅析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J].企业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