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7:47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1

摘要:国际化医药市场环境对我国的传统民族医药产业--中药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在国际化医药市场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应该加强对中医药产业中不足及优势的分析。本文从中药的特色入手,对中药现代化的主旋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创新;中药;现代化

前言:在我国,中药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扁鹊、华佗等神医用中药救人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与中药在我国的流传和发展不同,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非华人社会的人们习惯利用西药治疗自身疾病,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中药,并对中药的药效及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此,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应加强对各类阻碍问题的解决。

1特色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与西药在理论体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本质角度来讲,中药的特色性特点是其能够在医疗领域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基本原因。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对疾病认知的不断变化,人们的诊疗需求逐渐从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化成集机体保健、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以及后期康复与一体的多维度模式。就西药而言,人们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各种化学合成物的分析[1]。从西药研究成效来看,整个研究过程周期较长,所得合成西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且所需难度及成本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中药的优势较为明显。为满足人们的保健、养生需求,可以加强对中药的分析和研究。从目前我国的中药应用现状来看,中药已经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疑难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中药的药效是基于各类中药成分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的,因此患者服用中药后基本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或抗药性,其疗效较为显著。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应对西药冲击的主要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中药的特色,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开展中药的开发及实践,进而扩大中药在医疗健康市场中的占有率。

2规范

从中药的发展历史来看,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在这种背景中,国人对中药的接受及认可已经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而对于西方国家的民众而言,他们更加相信各种科学技术。在文化差异的鸿沟之下,部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无法准确揭示中药药效的产生机理和药性。这种现象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面对人们对中药现代化普及发展安全性的要求,现有的科学技术及中药研究工作难以得出各种复方天然药物的准确安全性数据及药性数据。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的普及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过分重视其从中药推广中获得的经济利润,并未对中药研发及产品生产等方面制定完善、标准的制度规范。为了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目的的实现,应该加强对中药作用机理、成药研制药性分析说明等质量标准及理论体系的规范。在提升其规范水平的同时,促进西方国家对中药的接纳和应用。

3创新

医疗健康保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决定着中医药产业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中药的发展需要将创新作为基本原则,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对自身进行调节,进而提升中药产业发展与市场变化要求之间的契合性水平。

从我国目前的中药发展现状来看,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就创新层面而言,该领域发展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在中药上的药材资源储备优势和丰富的应用经验为中药的创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后续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入完善中药研发系统。除了已经取得良好应用成效的疾病类型之外,中药现代化创新发展应该将西药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种作为主要目标[2]。结合人们在用药方法、剂型等方面的偏好,研发出药效极佳、方便安全的创新型中药产品,在扩大中药应用范畴的同时,促进中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我国这一传统医药产业的惊人魅力。

4发展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多以自给自足模式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传统的独立发展模式转化为多元化发展模式。这种变化对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目前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少数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中药成品之外,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受西药挤占、产品出口发展速度较慢为主。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内部原因。中医药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为从开放性的医疗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为客户提供质量不合格的中成药产品。这种发展方式虽然为企业带来了短期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讲,这种变化严重危害了我国中成药产品的药效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对外声誉。此外,干扰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内部原因包含各类中成药产品的包装问题。以中药在保健市场中的竞争为例,相关企业并不重视中药产品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其在产品外包装方面与西药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良性发展目的,应该加强对中药产品质量及产品包装的监管和优化。这一发展目标要求中医药企业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认知: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立持续为市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在这种发展观念的引导下,中医药企业需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控制中成药产品的质量,并参照其他优秀企业的西药产品包装,自主完成中成药产品的包装优化设计,促进中药产品优势的有立发挥。

第二,外部因素:出口秩序因素。在国际化医药市场中,中药出口制度规定尚不完善,在实际的出口过程中,西药以其丰富的出口经验对中药产品的出口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面对这种情况,为优化我国中药的出口发展现状,应在完善中药药性、安全性分析体系的同时,结合当前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优化中药出口制度的优化策略,为中药现代化出口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我国近十余年的中药发展现状来看,2000年,我国中药年出口额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的比例约为5%。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这一比重发生了显著增加。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中药年出口额占比约为20%左右。这一数据表明:中药在际医药主流市场中的认可程度发生了显著提升。但与西药的占比状况相比,中药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后续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药应该在坚持自身治疗药物角色的同时,扩大自身在治疗及保健领域的占比。

结论: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传统民族产业之一。在竞争性的国际医药市场环境中,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利用不断完善的药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满足人们对中药药效信息的需求。同时,还应该提升中药产品生产、研发等环节的规范性水平,利用创新技术获得西药难治愈疾病的中药产品,以实现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良性发展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Doi]10.13939/ki.zgsc.2015.11.084

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已成为当前医药市场的重要营销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医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医药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相关信息的传播,促进和达成医药类商品的交易。通过互联网进行药品信息的和获取、在线药品批发业务、互联网药品广告和招商、医药行业信息的传播、医疗机构网上集中采购招标、网上药品零售等行为,均是医药电子商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和发展,让广大医药企业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生存下去,构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电子商务模式必不可少。笔者就广东省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

1广东省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1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规模日益增大

医药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行业里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吸引了无数的传统医药企业及电商巨头的关注,由此衍生出许多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和医药健康网站,并使得他们积极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有益探索。广东省是医药大省,医药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医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电子商务业务的医药企业数量在不断增长,截至2013年8月,广东省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有30家,其中提供医药B2B服务的就有10家。

1.2政府重视医药电子商务发展

广东省政府越来越重视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开发医药电子商务网络系统,为医药企业开发电子商务建立信息通道。同时根据广东省医药特色制定许多发展规划,如《广东省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里面涉及了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中长期规划。又如为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药品流通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药品流通体系,规范行业秩序,广东省经信委制定了《广东省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实现药品流通行业区域均衡发展,创新药品流通方式,促进批零一体化、零售药店多样化及连锁化经营。

2广东省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壁垒

电子商务医药平台准入门槛高,政策不稳定,这是医药企业做电商目前的最大障碍。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两证的企业才能开展网络售药。但对于只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并未指明是否需要同时具备双证才能售药,让京东商城、天猫等这些第三方交易平台有机可乘,同时使医药企业打入电子商务市场阻力增加。

2.2信息化对接困难

目前,广东省医药行业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以第二、三终端为主要市场的传统医药流通公司,以九州通、商康网为代表,其实质是其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另一种是针对医院的大型医药流通模式的信息化。这两种发展趋势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信息化程度没有一体化,信息化对接困难。医药企业本身信息化程度比较弱,加上各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造成信息链接不通畅。

2.3投入风险大

以做信息平台为代表的医药企业,增长速度随着医药行业政策环境的变化而放缓只有部分传统中小微医药企业拥有合适的土壤。而第二代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则进入提供网络采购交易的阶段,面对如何打通信息链,实现供应链融资,解决物流配送等问题仍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难点。所以,即使整个电子商务的氛围越来越好,消费市场越来越成熟,但没有实体管道所积累起来的产品、供应商、药店终端资源,医药企业尝试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风险仍然会很大。

2.4物流配送不配套

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有产品采购、供应商、零售终端的资源优势,但也有突破地域性业务能力的物流配送、结算等隐忧。物流是实现商品交易重要环节,医药商品如果不进入物流配送体系,就不能进入市场,完成交易。目前广东省内只有九洲通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性三级医药物流配送体系,但又因为每次交易均相互独立、“一对一”地进行,造成交易次数多、交易成本高,而且不利于专业化的医药物流体系的建立。

3广东省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3.1建立和完善医药电子商务的管理制度

电子商务带来了全新的商务规则,管理制度的缺失及不完善,必将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它的网上交易除了要适应一般的电子商务管理规定外,还需要专门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建设中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全局出发,逐步以行政立法、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的方式将网上医药商务作为一种企业经营内容加以阐述和界定。另外,尽快对医药电子商务网站的管理办法及登记、认证和管理条例作出明确的立法。

3.2加强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建设

医药电子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技术应用、互联网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等),以及商业信用、网上支付、认证、标准、物流配送、税收、相关法律制定与修改等环境与制度建设,需要强调市场环境支撑以及完善的制度建设,为此,政府应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着眼点或切入点,就是促进市场环境建设。

3.3加强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物流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医药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需要打通其企业内部信息壁垒和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和业务壁垒,实现企业内部和合作企业间信息通畅、业务协同,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提高企业业务处理效率,增强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控制能力。

3.4培育和完善第三方物流

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配套,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呼唤专业的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指由货物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医药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需方(医院)及供方(药厂),还将直接影响到广大患者的利益。所以,政府必须对医药市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管理、正确引导和适度监督,使物流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靳宁新,张征.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及问题[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5):337.

[2]曹玉玲.浅谈医药电子商务[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7):438.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医疗改革;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发展

一、医疗改革下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现状

1.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行业改革的“活跃期”

2009年4月6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此番新医疗改革使得医药流通行业重新洗牌,竞争压力日趋激烈;2015年7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已于2015年5月1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举不仅对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双重把控,更是对整个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标准进行了规范。

2.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繁多,行业集中度不高

此次新医疗改革方案规范了整个医药卫生行业,但归属其中的医药流通企业却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根据智研咨询的《2016-2022年中国药品流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508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4981家,下辖门店204895家,零售单体药店243162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48057家,连锁化率为45.7%,较2014年上升6.3pCts。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25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8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6%,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7%,与上年基本持平;净利润率1.4%。

此种现状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针对这一行业现状,我国在“十二五”计划中就已经明确鼓励药品流通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医药流通资源的配置效率。新医疗改革的出台,会对整个行业进行整合,这是有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但同时也会导致中小型企业数量锐减。

3.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不高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低,也就表示了整个行业的企业呈小而多的分布。企业数目多,竞争也就激烈,利润率自然提不上来。据统计,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率在6.7%左右,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率要超过7%,换言之,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被挤占,使原本就不高的利润率更加捉襟见肘。

二、医疗改革下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瓶颈

1.配套政策改革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

2009年1月17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正式实施。其中对我国的药品采购机制进行了规范。在新的药品采购制度中,医药流通企业被取消投标资格,由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对话”药品终端消费者。这一举措可以大大规范我国医药流通秩序,减少药价虚高的现象,让利给消费者。但这无形中也侵占了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根据政策调整自身发展模式,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2.医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小冲击。在医药流通领域,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家的“互联网+”计划中不断涌现和发展。这一新兴销售形式简化了药品的产业链,突破了原有的药品销售体系,但也o了医药流通企业不小的冲击。

3.物流环节成本过高挤压利润空间

对于我国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来说,复杂的物流环节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我国的药品流通从制造商到终端消费者通常要经历6个环节左右。如此繁复的药品周转在增加药品流通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特别是对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来说,无法做到大型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效率,只能靠价格战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无疑会挤压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整个行业形成规模效益。

三、医疗改革下我国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建议

1.适应新政策,提高竞争力

新医疗改革方案的实施,不仅会给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以竞争压力,更会带来改革红利。其中,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本次医疗改革要求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型企业为避免被淘汰,应该详细解读政策细则,准确定位自身市场价值及优势、劣势,不断的寻求差异化经营,从而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2.创新经营模式,加速企业拓展

在医疗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进行整体的改革转型。其一,应尽快转变固有经营理念,转变销售策略。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可以考虑“身靠大树好乘凉”――成为大型企业的终端,学型企业优势科技的同时,根植于末端市场,稳固自身根基不断壮大实力。其二,如果自身根基较稳,可以趁此机会实现重组和并购,通过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其三,可以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从固有的销售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开拓电子商务平台,抓住科技机遇,实现市场占领先机,加速企业的规模拓展。

3.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优势

与大型龙头企业相比,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细致、专注和用心。中小型企业的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借助新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的“东风”,将大型企业无暇顾及的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市场收入囊中,化被动竞争为主动扩大市场利润,提升企业规模。农村和城镇市场的医药流通行业现状呈多、小、散的特点,但好在整个市场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只要用大城市固有的管理整合经验去规划,想率先拿下市场份额并不难。同时,成本费用率低也会使资金风险大大降低,适合成为中小型企业转型的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4

1.国内医药流通制度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仅“九五”以来,我国医药流通规模扩大了2.53倍,销售额年均增长14.1%。2002年,医药流通企业17万多家,其中批发企业13262个,零售药店16万余个(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已超过500家,连锁门店逾3万家),从业人员53.5万人,医药产品销售总额2034亿元。资产总额1004亿元,利润总额9.4亿元。较好地保障了全国医疗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及时有效供应。我国医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流通领域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已影响到了整个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员陈文玲博士指出:药价虚高的实质是制度安排,是由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出现问题及历史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叠加而造成的: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不够清晰,导致药品流通改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药品交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销售的主渠道,80%以上的药品在医疗机构销售。多数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总收入50%左右,个别医院达70一80%。王淑静指出,药价虚高最终是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流通过程中各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尤其是流通的前端环节中,注册、审批、核价监督不严,为药价的过高定价种下了祸根。而颜少君和樊瑞莉从药品的特殊性指出: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上忽视了药品的特殊性,把药品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在打破药品三级批发加零售的流通模式后,药品流通市场尚没有形成新流通方式,从而导致了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药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他们认为,我国药品市场缺乏现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充分认识药品的特殊性是合理设计药品现代流通新体系的前提。

2.国外药品流通制度改革现状

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疾病谱悄然变化正在积极拉动全球医药流通市场。根据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10,688亿美元,2010 年到201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受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新兴医药市场医疗可及性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到2020 年,全球医药支出预计达到14,000-14,300 亿美元。从全球来看,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药品流通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美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20 世纪初,美国开始出现连锁经营模式药店且发展迅速。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企业之间、连锁药店与独立药店之间开始大规模的兼并活动,形成了多家跨地区的全国性医药连锁企业。目前,美国连锁药店具有规模大、分店多、分布广等特点,在美国医药零售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 年,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均超过4,000 家,最大的连锁药店公司CVS 已拥有超过9,000 家门店,销售额1,533 亿美元。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沃尔格林等为代表的美国连锁药店很早采取“药店加便利店、前端加后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以打造“健康美丽产品专卖店”为经营主旨,其经营品类扩展至与健康、美丽相关的产品。

 (2)日本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日本连锁药店的发展源自1955 年,大多是从车站前的药店、药局发展而来。为顺应消费者对健康、美丽和低价的追求,日本现代连锁药店经营品类已涵盖了医药品、健康食品和化妆品,日本的医药零售业已从疾病产业转向健康产业。

过去,为了适应以疾病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日本医药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构成中,医药品占据70%左右的份额。随着医疗重心从治疗向预防转变以及日本国民的自我预防意识增强,日本医药零售业开始不断涉足健康产业领域,并在药店经营机能性食品、营养辅助食品等产品。到2015 年,在日本零售药店的商品类别销售构成中,医药品仅占据32.1%的份额,化妆品占据21.2%的份额,日用品、食品等其他产品占据46.7%的份额。

   综上所述,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连锁药店,其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药店+便利店”等模式的特点值得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借鉴,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向“做大做强,差异化经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本课题拟突破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本课题拟通过研究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改革以及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了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概况,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现状对其进行弊端分析,以医保、医疗、医药内在关系紧密相连为基础,通过加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优化药品流通渠道等措施,从而进一步优化深圳市的药品流通制度。

二、学术价值

1、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发展快速阶段,我国医药流通制度中药品流通秩序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对于造成我国药品流通机制不合理,从而导致药价虚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的医药流通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建立以三医联动为核心“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三项改革应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推进、良性互动的关系。在进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和医保改革,降低医疗机构成本,强化医疗保险监督作用。构建优质医药流通渠道,在药品流通及管理方面,只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一个具有活力的、欣欣向荣的药品流通机制将在我国逐步形成。

2、现实意义

尽管深圳市了解决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仍然存在药价虚高,假冒伪劣药品充斥,本文根据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的发展状况,加上通过实证搜集调查等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在知网上查阅大量的书面资料和相关的理论方法,分析总结了其他学者关于医药流通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SCp范式医药制造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仿制药多,产品创新性差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研究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医药制造业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建议。

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医药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市场规模:15年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5,5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2)利润水平:2016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4%,1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2.6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5.3%;整体上,1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达28.1%,销售利润率达10.1%(3)终端市场: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3万亿元,10年至15年复合增长率15.41%。

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达到7116个,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10%,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年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为0.236万亿元,增长15.5%。整体上说,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维持“一降一升”趋势,即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利润规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鼋峁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反映产业集中状况,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绝对集中度(CRn)对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销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业,n表示行业中所有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以及相关企业年报计算2011年到2015年5年医药制造业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数据:

按照贝恩法可知,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CR4

(2)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根据日本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的分类标准,规模市场比重的公式为:(S为总产量,n为行业内企业数。)2015年我国共有7116家医药制造业,d=1/7116=0.014%

(二)市场行为

(1)定价策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属于竞争激烈产业,横向合谋不易产生。但是,目前医药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药品渠道不畅通等使企业选择高定价高让利的营销手段,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产生产销纵向合谋的定价机制。

(2)广告行为:医药制造企业的广告投放一直较多,近年来始终保持整体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亿元,药品广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长8.5%。由于受众对电视媒体信赖度最高,因此企业多选择此类渠道。而医药电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时性等原因尚未发展良好,因此投放较少。但是医药电商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几年来搜索、导航和联盟网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扩张能力。处于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利润、满足经营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来的政策改革,医药制造企业并购整合不断展开,2015年上半年,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企业并购案就高达47起。

(三)市场绩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净利润(万亿元)和资产报酬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来,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呈增加态势。15年的净利润是06年的7.81倍,资产报酬率较平缓,但相较于06-10年有较大增长,表明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处于总体上升趋势,绩效不断改善。

(2)偿付能力: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偿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间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意味行业财务杠杆逐渐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逐年减小。同时,行业产权比率呈现下降的态势,资产结构趋向合理化,长期负债能力不断改善。

四、建议

(1)鼓励企业间并购: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完善、技术先进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其他规模小、竞争力弱和有互补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利于进行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等壁垒,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增加市场占有率。

(2)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革:我国医药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引进国际技术加以更新改进,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创新性产品。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荆何夜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低,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之中,造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局面;而行业退出壁垒高,众多亏损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导致资产流动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正确调整进出壁垒,改善市场竞争坏境。

(4)发挥我国医药潜在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医药企业需要加快中药研究,提高中药产品技术与品质控制,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

五、结语

医药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朝阳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伴随医疗体系改革,医改政策出台并稳健落地,我国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动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此外,医药电商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莹.基于SCp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09.

[3]张洁.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在最近的20几年时间内,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作为代表的生物科技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企业界及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专家指出21世纪将成为生命科学的时代[1]。在生物工程研究及应用领域最活跃并且发展速度最快的就属生物制药,制药技术已经获得了生物科技领域中60%以上的研究成果,现如今总销售额远远超出10亿美元的生物产品大部分都出自于生物医药。因而,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21世纪的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难题

1.1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较低自1985年左右开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迅猛发展,目前处于"厚积薄发"的时期。对药物的创新研制[2],不断可以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更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所以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各项资金的支持下,渐渐的从模仿制造变为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但是现阶段的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依旧较低,我国具有相应的基因工程技术而进行药物生产的企业仅为整个生物制药企业的1/3左右。

1.2缺少健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制度科技成果的转化决定了其对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贡献度。但是,目前的生物医药研究的资金相对短缺,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宽广等原因,导致我国现阶段的生物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率依旧较低。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缺少技术转让的制度。针对产业科研来讲,唯有将科研院所研发所得到的成果迅速的被企业及市场营销推广,才可能实现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

1.3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短缺各生物医药企业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情况,大多是机械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短缺严重,同时资金运转、项目运作、市场拓展人才也比较紧缺,特别短缺的是从事生物医药评估、合作及市场运作的专门型人才,现阶段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人员是一些中专或是大专生,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加入,来推进生物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方案

2.1以市场为主导来展开生物医药技术的开发研制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大部分是由我国各级科研机构完成的,研究人员自主选择研究目标,并没有顾及到技术的市场可接受性。这种科研制度知识我国的科研工作比较盲目,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及服务于企业的要求等。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浪费了我国的科研资源。

因此,强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本着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展开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状况的调研活动,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指出重点发展的领域及产品种类。所制定出来的战略不仅应该符合国计民生的需求,同时要顺应市场的认可并以市场为主导。这样,我国的各级科研部门就可以依据这个战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工作,所研发出来的医学成果也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市场的发展需求,更容易得到企业及风险资本的接受。

2.2加大生物医药的人才培养培养及储备专业化人才是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生物医药人才的储备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方案,培养并引入具备一定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及营销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各类高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的优点,创建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对能够掌握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及前言、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医药特色的生物科技应用型高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3建立科学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优良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及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标准。我国在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标准时要考虑产业的上升能力[3],进而着重的引导生物产业朝着快又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的研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点,建立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医药行业标准。

2.4通过政府开展的采购措施来降低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风险①应该把一些治疗症状广泛、疗效显著、安全性能较高并且价位较低的生物科技药物加入到目录,来开辟出生物医药产业的早期市场,将大量的资金引入到这个领域来,来缓解科研中的资金压力,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突破性的进展,重点是使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个优良的产业链,进而将整个产业带入良性的循环的轨道。②目前将生物科技药品加入医保目录还有很大的难度,解决产业化资金问题还要找到更好的办法。比如,利用企业内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来发展资金的初始积累,来达到企业的盈利,进而为生物医药科研提供充足的资金,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有可能成为现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发展方式中最可行的一种方式。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就可以进行灵活的创新,或者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或者买断技术进行产业化发展;或者企业内部完成一部分研发,实现企业创新技术主体的创新模式。总之,利用多种模式的建立及下游推进上游的模式来帮助企业完成内部产业链的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资金支持的良性发展的局势。

参考文献:

[1]丁锡申.中国基因工程产业化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与国际的差距和发展战略[J].生物工程进展,2011(19).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7

abstract:inthispaper,shrinkingfromthepharmaceuticalmarketinthecurrentsituation,theanalysisshouldbestrengthenedatthegrass-rootsimplemen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关键词:中医药市场基层

Keywords:Chinesemedicine;market;grassroots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09-0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从总体情况看,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基本上都收录了几十年来甚或几百年来中医师们惯用的中成药。但是,笔者在多年从事中医药工作中发现,虽然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中均收载了,但许多药在市场上难见其“形”。如:济生肾气丸、二妙丸等,此些类药要么厂家已经不生产,要么极个别厂家在少量生产,当然市场终端―基层医院、基层药店销售也更成问题。这也成了中医药市场日益萎缩的表现。

由于市场化原因,各地医院的中医规模较小,中医师也少,当然开出的中药处方更少,相对西药的处方量无可比拟。虽然在部分医院中药销售也能占到相当比例,但也有滥用之疑,其中尤以心血管科室使用相对较多。心血管科室大量使用中药现代制剂,但均是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使用,没有确确实实的在中医辨证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导致只能缓急不能治病、解标不能治本、轻病拖重、重病拖死的后果。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中药的疗效;而基层小医院更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能用则用,血栓通、血塞通、香丹注射液等可用至4、5只以上或几种同时使用,无关乎对疾病的好坏。中药长此以往这样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滥用的结果必将引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也会使中医药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由于基层百姓习惯大病到医院,小病到药店,但是自身受中医知识欠普及化原因,到药店买药又受到药店提供的药品品种、自身认识以及药店人员推销等多方原因,都会导致选择药品也大多选择西药。药店销售以抗生素类处方药销售最为特点,抗生素类药品凭处方销售这一政策实际名存实亡。大多百姓在购药时受医学常识水平影响,搞不清楚抗生素和消炎药区别,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药店工作人员也迎合顾客,有疼痛就需消炎,消炎必用抗生素,使得抗生素这一类药就能够往往超过所有中药的销售水平;也有不少药店甚至把中药撤柜,基本不予销售。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曾就当前中医药形势在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上呼吁“传统的中成药由于利润较薄,挣不到钱,目前有近500种传统中成药已无药厂生产了。最终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丢失了中医治病的武器”。而造成此现状的是现行国家医疗体制整体趋利化的发展,中医被边缘化的结果。当前,看病贵看病难是我国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要照顾好公众健康,只有让中医药、民族药担当起应有的作用,才能改变现状。传统医药由于采用天然原料和非对抗性的治疗,毒副作用小,并且价格低廉,在大众的自我保健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要让中医药为民有所利益,必须针对当前医药市场畸形发展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严格控制滥用中药,消除西医式的运用给中医药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西医师开出中药处方,尤其现代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处方也要加以适度控制、考核;甚或可实施中西医分离制度,西医只允许开出西药,中医只允许开中药处方。避免全科医生全而太全,中西医都有权力开出中西药,加之受利益驱动,致使药品滥开的弊端。

加强对种植、生产(尤其专门生产中药)、批发和零售中药企业的培植保护。提供优惠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让企业有利可图,有生存空间;

加大基层中医师的培训,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零售药店要有中药和中药师,加强药剂师济世救人的医德培养;同时加强大众的中医药文化引导,拓宽百姓的疾病认识层面,让中医药文化在民间真正落地生根。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8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3)

[摘要]随着市场上新药的不断涌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旨在探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现状和其出现的原因,并就其原因提出几点建议,供医疗机构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024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该是市场上没有的品种[1]。而随着市场上新药品种的逐渐增多,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局面呈现萎靡的状态,其包装、说明书不规范,原辅料使用不合要求,相应的市场越来越小等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相关人员着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高度重视中药制剂的未来发展,积极提倡新药研发的角度来解决当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困境。

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

1.1包装简单,说明书不规范

由于中药制剂价格低廉,很多医疗机构制剂室采用手工包装的方法,经常见到无严密封口的现象[2]。药液与外界无良好隔绝,影响药效并造成制剂的污染与浪费。很多中药制剂说明书并未具体列出成分与用法用量,偶见“酌情”“适量”等模棱两可的字眼,或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对妊娠、忌口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说明,这无疑对患者合理用药产生疑惑。

1.2原辅料使用不规范

大多数的制剂室原辅料达几十种,原辅料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制剂的生产成本[3]。因此有些医疗机构采购价格低廉的不符合Gp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原辅料以节省生产成本。有的原辅料为大包装,拆封后短时间内不能用完,这无疑增加了原辅料污染的机会[4],也给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增添了安全隐患。

1.3数量减少,市场变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售药品的品种逐渐增多,许多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被市售药品所替代,此外,在《药品管理法》实施以后,监管部门对制剂品种以及生产条件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5],经过2000年和2005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两次换证后,很多制剂品种均放弃了换证,合格的制剂数量急剧减少;在市场方面,医疗制剂目前没有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所以有些患者宁愿使用价格稍高些的药品也不愿意使用医疗机构制剂,这也使得医疗机构制剂失去了一部分市场。

2医疗机构制剂室存在的问题

2.1硬件设施不到位

一些小型的医疗机构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一些老旧设备仍在超期服役,给生产方面带来了安全隐患,老旧的设备也无法适应现代实验室的要求,药品质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虽然购进了一些先进设备,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困难。有些制剂室与医疗机构的规模不成比例,房屋面积狭小,仓储设施简陋,硬件设施与Gpp有一定差距,设备布局有待更新,人流物流分开均难达标,数量也不能达到要求。

2.2监管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药管理的规范化和先进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制作和质检虽然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但相对于Gmp的标准,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此外,医疗机构计算机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完善,一些控制环境不健全,某些药品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特殊药品的管理还存在缺陷。

2.3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由于制剂室规模萎缩,岗位编制一再削减,发展趋势受限等原因,一批高层次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选择了其他岗位,造成制剂室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科研水平提升很缓慢,难以进行高水准的前瞻性研究。

3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困难的原因

3.1制剂室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了解不透彻

多数制剂室员工忙于日常工作的琐碎事务,加之一些医疗机构的定期轮岗制度,造成制剂室人员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了解和学习《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多数的员工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日的任务,学着前辈们循规蹈矩地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对基本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因而中药制剂在说明书、包装、原辅料应用等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3.2单位领导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重视

“重医轻药”这种现象在医疗机构并不少见,因为在领导的眼里,中药制剂是麻烦多于成果,付出多于收获。此外,制剂工作想要实现突破式、爆发式的进展,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这一点就决定了中药制剂工作投入时间长,见效缓慢。

3.3新药研发审批过程复杂,创新资金不充足

中药制剂从在实验室研发开始,到非临床试验和临床试验以及最后的审批,过程复杂,手续烦琐,周期很长,需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此外,中药制剂用料多为经过加工的中药饮片,价格较高,其销售方向只有医疗机构本身,无法构成大规模生产,造成其生产成本略高,加之其零售价格是在批发价格上加5%,因此中药制剂的利润极低。

4改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困境的建议

4.1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医疗机构应多聘请专家教授开展关于《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讲座,以提高员工的法律和质量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上级监管部门也可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座谈,一方面是督促与监督各医疗机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升医药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改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层面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4.2高度重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

医疗机构领导对中药制剂的重视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要从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高度出发,同时也需考虑其社会和经济的效益,要让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走出“社会正效益、经济负效益”的怪圈。

4.3积极倡导新药研发

医疗机构制剂室可在传统古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新药。

5结论

在医药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新药研发速度的加快,还是各种政策的逐步更新,无疑不是给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有压力就有动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以及生存的空间,怎样发展怎样改良就关乎了它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药品管理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2001.

[2]陈丽婷,郝秀娟,王建国.浅谈医院制剂现状及发展方向[J].海峡药学,2013(12).

[3]刘显治,莫云.我院制剂的现状及未来作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13).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医药产业;发展过程;成长轨迹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52-03

引言

描述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常常采用对一国该产业若干年来的发展数据加以观察的纵向研究方法。但这有两个不足:(1)所采用的足够长的历史数据无法得到,无法描述一个产业长期的成长发展过程,尤其是医药产业。(2)即使能够得到某个国家较长时期内的历史数据,一个国家的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也未必能典型地代表大多数国家医药产业所应遵守的规律。因此,产业成长发展的过程通常不适于采用纵向数据进行描述,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横向研究方法,即截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复数国家同一时点医药产业发展的截面数据,来拟合该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成长轨迹[1]。

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经验表明,截面数据的结果反映了经济结构的长期调整趋势;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20世纪50年代跨国截面模型与历史增长模型间存在相似性;系统分析理论中的遍历性原理,则从统计理论上对横截面比较分析的可行性给予支持,借鉴该理论,如果产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对一个国家某产业充分长的时间发展轨迹研究与对足够多国家该产业的横向截面比较研究结论是可以互相借鉴的[2]。

医药产品由于其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特殊作用,很多国家都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在大多数国家,由政府控制医药行业准入,因此,各国医药产业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较一般消费品行业要小[3]。此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显示,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原动力,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医药产品市场需求的最基本决定因素。因此,医药产业与多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4]。

一、医药产业成长与经济发展

1.医药市场销售与GDp总量

根据《世界医药通鉴》(2000―2003年,上海数图医药科技公司编制)相关数据,本文选择世界35个国家或地区2002年的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数据,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分别研究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医药市场销售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美国和日本的总量数据数值很大,为了得到更好的拟合效果,分析中将这两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剔除。eXCeL表格软件分析的观测性结果如图1所示,医药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呈近似线性关系,可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假定GDp以外的其他因素为随机干扰项,以医药市场销售额(用Y表示)为被解释变量,GDp为解释变量,建立医药市场规模随GDp变动的回归方程,描述医药产业发展状况。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5]:

用方程表示:Y=1.981+0.010X

用方程表示:Y=1.981+0.010X

分析结果表明,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8。其中,R2为0.918,调整后的R2为0.916,方程较好地解释了变量之间的关系。t值较大,方程通过了显著水平1%的t检验,具有统计意义。

根据回归方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GDp每增加1000亿美元,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增加10亿美元。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体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趋势,变量之间正相关表明,医药产业是一个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医药产业将以一个接近直线斜率的比率进行扩张[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与其经济增量之间的比例明显小于样本国家中的总体水平,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占GDp总量的0.493%,远低于1%的样本平均水平,中国的医药市场远未得到应有的发展[7]。

2.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指标是相对指标,它较敏感反映了各种因素影响。为尽可能减弱短期波动性影响,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对医药消费的滞后影响,下面分别选择2002―2003年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2000―2003年GDp平均增长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参见表2)。

根据上述数据,分别计算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GDp平均增长率,其中,阿根廷和埃及两个国家的数据异常,将其剔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趋势图显示,医药市场的增长明显高于GDp经济增长。大多数样本都显示出这样的特征。其中,阿根廷由于2000―2002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医药市场销售大幅度下降。埃及镑在2001和200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贬值,使得其对美元的汇率一度下跌了40%,因此用美元衡量的埃及医药市场表现为大幅度负增长(参见图2)。

医药产业关系到人们防病治病,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基本上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医药产业是一个兼具防御性和成长性的行业[9]。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和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在国家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反之亦然。医药产业受经济经济波动影响较小而表现出的稳定增长特征与产业增长总体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征同时并存[10]。

二、医药产业的成长轨迹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特定产业由于经济增长、社会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技术上为新的产业技术所代替等原因,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特征主要通过市场中厂商数量的变化、产业增长速度变化、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11]。

人均GDp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5个国家人均GDp数据的顺序排列形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序列变量。医药市场增长率可以作为一国或地区医药产业增长速度的替代变量,因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特征可以用来描述一定时期内医药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轨迹[1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医药产业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当人均GDp低于2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500美元~5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上,科技的开始腾飞和广泛应用,加之人们健康意识和理念开始普遍确立,医药产业又将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13]。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医药产品作为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产品,具有很低的价格弹性和较小的波动性特征,同时,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保健基础差、疾病防治手段有限,人们观念陈旧落后,人口普遍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些因素都会刺激医药保健方面的需求,推动医药产业高速增长[14]。

但是,人均GDp处于2500美元~5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的结论可能会令人费解。其中可能有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所至,但是其间的一些必然方面也是值得深究的。

经济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人们的基本保障得到较好满足以后,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开始迅速上升,从而促进医药产业高速增长。但是,具体样本分析发现,部分国家如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2年人均GDp达到31313美元,其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很低,1990―2000年,当美国以年均12.2%的增幅增长时,日本的年增长仅为1.3%。可见医药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不同,经济发展对其影响比其它市场要小得多。

高增长性是全球医药产业概貌的主线,因此,医药产业进入了世界众多国家的政府、资本家和实业界人士的战略视野。从产业成长的过程看,医药产业与经济发展在总量上存在长期稳定趋势,从而决定了医药产业是一个随经济发展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数据研究并未发现医药产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医药产业总体上以明显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增长的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以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形成的近似时间序列与医药产业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医药产业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特征:当人均GDp低于2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500美元~5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医药产业又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曾昭宁.公平与效率[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2][美]霍利斯・B.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王松宝,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陈波,王浣尘.中国药业:竞争特点、市场状况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2,(5):260.

[4]罗伯特・w.福格尔.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中国未来卫生服务需求的预测[J].中国经济问题,2001,(6):1-4.

[5]余建英,等.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FengJianhu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llenged[J].BeijingReview,2003-02-20,Vol.46issue8:2-24.

[7]n.a.ChinaSpeedsUpindustrializationofmoder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n].Xinhua(China),2001-03-16.

[8]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桑卫国.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近况[J].齐鲁药事,2005,(1):17-22.

[10]n.a.ChinesepatentmedicineSeizesLargermarketShare[n].Xinhua(China),2001-10-26.

[11]Bardouniotise,Huddlestonw,CeriH,olsonme.Characterizationofbiofilmgrowthandbiocidesusceptibilitytestingofmycobac

teriumphleiusingthemBeCassaysystem[J].FemSmicrobiologyLetters[FemSmicrobiolLett],2001Sep25,Vol.203(2):263-269.

[12]袁松范,杜蕾.当今世界医药跨国公司发展的轨迹[J].上海医药,1998,(6):11-12.

中医药市场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普洛康裕资料室实际方案经济学原理多方面

1.药品价格虚高现象

1.1芦笋片的价格虚高原因

芦笋片是一种出厂价为15.5元盒,批发价为30元盒左右,用于癌症治疗辅助药物,却在湘雅二医院以213元的高价卖给了病人。其售价减去成本后,利润竟达出厂价的近13倍!更有甚者,湖北物价局将该药品定在136元盒,是其出厂价的8.8倍!该现象表明,价格的提高与药品的流通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我国物价局面临人员不足、信息繁多、审核艰难等诸多困境。基于此,我国频繁出现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仿佛就不足为奇。但原因真的只有这些吗?

这是根据研究所描绘的药品流程图,很具有代表性。它比较全面的反应了药品流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领域。如果每个领域将新进药品的价格提升15%-20%,那么药品价格就会很高。同时,回扣部分,贿赂部分等也会导致药品价格的上升。这便是中国药品流通的现状,是我们需要面对并解决的主要现状。

1.3针对芦笋片事件提出的“固本清源”措施

近些年,有人提出“固本清源”的方案,即在完善医保制度下减少药品的流通环节,使药品最终的价格不会太高。我国以药养医的现状使得该方案不尽人意。而且,它在减少医院利润的同时也会减少医药制药业的利润。完善医保因此也会将更多的医药费用转移给国家承担。这项举措是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的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触到了本质,但需要修改与调整。它的困难实施是因为药品的价格虚高还有其它因素,在此应当引起重视。

2.对药品生产到药品销售的过程分析

2.1药品生产流程与出厂价格形成机制

药物生产时,企业必须将种种费用加入到药品中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药品出厂价格不高。价格提升的比例与药品的成本成负相关,但提价绝对额却与药品本身的成本成正相关。考虑到药品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的成本与风险等因素时,药品的出厂价格一般均在合理的范围。

2.2销售策略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药品所经销售环节越多,其最终的价格就会越高。这个结论是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因素。此外,药品高价还与药企的销售策略有关。在中国药科大学接触的药物知识中,有些药物根本没有利润可转,处于亏本的情形。但也有些药物的利润很多,无法找到该类药品价格的合理性。其实,药企的销售是一个销售组合。并非每种药都是有利可图。药企将药品销售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减少亏本药物的销售(含社会因素的影响),维持平利药物的销售,增加高利药物的销售。药企的运行,需要利润以使医药制造企业成长。在这种销售组合下,药企能正常的发展医药的生产与销售市场,确保药企本身的利润,从而使药企得以深化。由此,这类药品高价是一种正常现象。

3.对现有状况的建议

3.1从“销售模式”与“市场原理”改革药品流通现状,用合理提高

代替虚高。

我国医药流通现状的任何改革,都不能违背医药经济市场的基本运行原理。药企需要资金与发展。但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有限,药企通过销售获得的资金就很有限。这是我国医药市场上的矛盾。中国现有4800余家医药制造企业,这表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对医药市场的改革,不应当以限制价格为主,而应当根据实际,从根本上规范药品流通环节的数目,使同一环节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参与者的增多而降低,而不至于使减少的环节上的人员失业或出现动荡。增加物价局的专业人员,完善物价的审查体制,使不合理的药品高价现象杜绝。同时,国家应根据实际,对不同的地区给予不同程度的医保改善,将一部分资金从百姓转移到政府,用于协调药企发展与市场的正常运行。

3.2药品价格问题的补充

在发展的进程中,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药品专利到期、价格压力、监管压力、接近成熟期的新产品数量减少、人口结构变化、药品疗效不理想……如何继续保持发展,已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据调查,有六大因素被全球药企高管们反复提及,这六大因素依次是:新药不断减少的趋势、在高要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产品的价值、应对全球监管机构的压力、对客户重新定义及应对医疗健康体系支付者不断上升的地位和话语权、专利问题的挑战、行业声誉的损害。针对于此,医药企业的整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药企本身的创新、营销竞争力也会在这样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这是药企必须面对的市场发展模式。

由此,针对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我们既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同时又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如何直接的去降低药品的价格,而应考虑到政策实施后会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根据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结合,从中找到行而有效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我国药品虚高的特殊处境。

我们的研究与数据来源均有限,所提出的建议仅建立在我们所获得的信息上。针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①《发展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韩纪江、胡星主编(2006年2月第2次印刷)

②《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2008年3月第7次印刷)

③《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2007年9月第3次印刷)

④《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杨公朴、夏大慰、龚仰军主编(2008年7月第1次印刷)

⑤《投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任淮秀主编(2007年6月第三次印刷)

⑥《高级研究方法》东卡莱罗纳大学出版.梁慧刚、薛雅炯主编(2010年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