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治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9:39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1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自中央政法委就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行动员、部署,我院组织全体干警学习和领会,对这五个概念的内涵及其支撑起的博大精深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消化吸收,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检察工作。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的精确概括。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也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更是国家走向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因此,检察机关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依法独立办案,提高检察工作为大局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深化规范执法行为活动,扎实推进检察改革,创新检察工作机制,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几乎同时,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并强调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法治浙江”的总体要求多次提到了“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在“法治浙江”建设中大有作为,也必须牢固首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

???9月22日,中央政法委就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时,罗干强调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检察机关也要实现“理念指导实践”这一“第二次飞跃”,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强化法律监督,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

我院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版权所有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解决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能力。

组织安排。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们把提高认识放在首位,坚持领导带头,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具体教育工作中,我们紧密联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保先教育,紧密联系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紧密联系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密联系执法活动的实际,在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促进公正执法、推进政法工作的改革创新、广泛开展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上一步一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对照检查。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们实事求是地搞好对照检查,通过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认真查摆在思想认识和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深挖思想根源。我们澄清了几种错误的执法观:一是有罪推定,重打击、轻保护,办案过程中注重收集有罪证据和罪重证据,忽视收集无罪和罪轻证据;二是重实体,轻程序,认为只要案件性质搞准、基本证据扎实,程序上不到位关系不大;三是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使监督制约机制失去了应有的防错、纠错功能。我们还要结合实际工作找差距,从依法办案、职权法定意识上找差距,杜绝超越管辖权办案、超时限办案等违法行为;从执法为民意识上找差距,关注人民群众、关注困难群体,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人权保障意识上找差距,杜绝随意采取强制措施、不文明办案,切实保护人权;从服务大局意识上找差距,在依法的前提下考虑大局,正确运用刑事政策,结合各方面的要求把案件办好;从党的领导的观念上找差距,主动地接受领导、主动地争取领导。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2

关键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感信任感

当前的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相互交织,空前复杂,易于激化,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针对当前一些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新特点的形势,研究如何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的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解

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治理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

二、综合治理的内容

1.就组织领导来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落实中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要在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对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部署,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办理常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务等。

2.就治理的方法、手段、环节和措施来说,公安司法部门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及时查处取缔“六害”活动,防止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侵入,严格各项治安管理,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果,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消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违法犯罪的消极现象。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造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3.就综合治理的工作路线来说,要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正如1991年3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指出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要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治保调解组织,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关心和参加治安工作。

4.就综合治理的目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治理,达到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得到明显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强化四个环节

1.打击

所谓打击,是指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罅和减少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有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违法犯罪分子就人陷于孤立的境地,就会成为过街老鼠。

2.防范

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范畴,它具有特定意义,是指治安防范。所谓治安防范,顾名思义是指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的防范活动。是指国家、集体、单位、群众财体和人民群众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和行为进行主动防范的活动。通过这种防范活动,达到减少犯罪,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

防范环节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六大环节之一,是治本的环节之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防范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的积极措施。

(2)防范是一项治本的措施。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不仅要治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治本,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教育环节应是最根本的治本措施,防范对于教育来说仍是一项治标的措施而不是治本的措施。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宏观上看,防范是治本的措施之一。

3.管理

加强管理的重点是社会治安管理。

(1)加强户口管理。户口管理是户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户口管理规定对住户和人口进行的管理活动。户口管理是管理的中心,人口的管理是户口管理的核心,对人的管理亦是治安管理的重点。加强了户口管理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服务国家建设。

(2)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对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管理,如车站、码头、渡口、民用航空站等;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加强公共娱乐、体育、游览场所的管理,如影剧院、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馆、公园、餐厅、茶座、酒吧、夜总会的管理;加强对商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的管理。

(3)加强特业管理。特业管理主要指的是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的管理。加强了对特业的管理,有利于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特业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当经营,有利于推进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落实。

(4)加强对危险物品管理。对易燃易爆易杀任命易毒害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是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这些物品往往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凶器、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这些危险物品本身也有社会的能量。管理不好,就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巨大危害。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3

社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着眼现实,立足长远”的原则,以警务进社区为突破口,以强化综合治理网络为依托,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集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从而使社区呈现出社会稳定,文明祥和,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在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工作到位

这半年里,为了使社区内综治工作能真正做到实处,也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调委会、中心户长、居民门店联防政度等六项制度。并分别与各驻地单位.中心户长.联防组长签订了和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目前全区组建有治委会一个,调委会一个,中心户长15名,护校队三个,治安巡逻队五支,门店联防点20个,居民联防点327户,安全小区2个,单位内部联防12个。其次,我们利用社区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条,组织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巡逻员上门宣讲13次,观看普法宣传电教片及文艺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1000余份。通过我们多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宣传,为居民营造出浓厚的综治氛围,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加强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到位

根据社区综治工作管理机制的特点和治安现状,我们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了门店联防、居民联防和单位联防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包建治安小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切实实把社区的综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每月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与会人员都要汇报所包区域的综治工作,以便社区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动态,发现不良势头,立即进行预防控制。为了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把环卫工人、联防组长、中心户长确立为信息员和巡逻员,组成了社区巡逻队2个,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三次的值班巡逻,并做详细的巡逻记录。同时,我们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安全小区。公路上:从城隍庙沟大桥(包括城隍庙沟)到信用联社巷道划分为永信安全小区,由信用联社负责;从联社巷到新华书店家属楼划分为军工安全小区,由县中队负责;公路下:从城隍庙沟大桥到工商局家属院划分为城建安全小区,由规划办负责;从工商局巷到西区家属楼划分为散居户安全小区,由xxx社区负责。经过社区干部、民警及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加强重点整治、工作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使创建“安全社区”真正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上下联动,全面结合,重点整治的工作方法,落实专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特别是对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制定了帮教计划和措施,有专人进行帮教,并定期回访。目前进展良好。

四.落实技防措施,防范措施到位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4

田乐村20__年综治工作计划20__年,田乐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和中发[20__]镇文件精神,在深入持久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巩固“严打”整治成果,建立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发展,确保社会安定稳定。一、全面实行领导责任制。要继续按照上级综治委的要求,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层层签定综治,创安各种责任书,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定量考核和评比奖惩制度,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二、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重点整治,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清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把严管、严防、严治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和治本的作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三、加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抓好治保会、调委会、护村队等保安力量和群众性自防自治组织的建设。着力推进居民住宅区治安防范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巩固综治联系户工作,扩大综治联系户工作覆盖面,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四、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深入排查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及时掌握社会动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定期召开分析会,加强督促检查,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防止重大治安问题或的发生。五、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站有关暂住人员登记、办证、查验等各项基础工作,推动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出租私房,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落脚点、活动场所的管理,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六、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健全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完善定期排查和回访制度,落实帮教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七、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按照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大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场所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及外来人法律意识。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5

内容提要:本文作者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现行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在保证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和实践执行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等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以科学发展观和“大司法”观念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以科学发展观设计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并设计出《社会文明进步法》方案作为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改革的一套模式,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推广《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的要求。本文作者的创新思路,可作为劳教立法的一个新思路供劳教立法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其他国家发展进程的教训,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现阶段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新理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笔者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中,深刻领会到科学发展观对指导和推进我们劳动教养工作,实现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创新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此谈一点个人学习体会,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从科学发展观看现行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一)从以人为本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保证公民权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劳教工作创建40多年来,虽然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保证公民权利方面确实不够。

1、劳动教养对象的随意性

某些公安机关的少数执法人员缺乏尊重公民基本人权的意识,随意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在执法中,将一些不能及时侦破的疑难、复杂案件和共同犯罪中主、从犯抓捕时间不一致的犯罪嫌疑人,先暂时报送劳动教养,由劳教所“代行关押”,以期解决羁押期与案件侦破时间的矛盾,从而造成“以教代刑”现象的发生,结果是把一些不够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送进了劳教所。①

2、决定劳动教养缺乏严肃的法律程序、法律监督

劳动教养制度名义上是由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行使劳动教养决定权,实际上由公安机关内的法制机构独家行使处罚权,可以不经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少数执法人员利用劳教这一手段随意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劳动教养决定作出后,被处罚人往往无处申诉和辩解,《行政诉讼法》施行后,被处罚人不服劳动教养决定,虽可以向法院,但不停止执行,严重侵犯了公民人身权利。②

3、执行手段与监狱罪犯十分相似

长期以来,劳教场所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一直沿袭狱政的管理模式,没有从两者的性质上加以区分,都是奉行“收得下,关得住,跑不了”的思想,重视严格管理,忽略区别对待。除了在同等条件下,奖惩有所区别外,其他方面的处遇均差别不大,对劳教人员在所区范围内的人身自由权限制很大,重视管理的处罚性,忽略管理的教育性。有人就说劳教所是“二劳改”。

(二)从协调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冲突1、与《宪法》的冲突

《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劳动教养制度规定的是属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点与《宪法》精神有冲突。

2、与《行政处罚法》的冲突

1996年10月1日实施的《行政处罚法》第九、十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只能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依据的《决定》、《规定》、《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及规章,不属于法律,这样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与《行政处罚法》存在法律冲突。

3、与《立法法》的冲突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立法法》第八条、条九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决定》、《规定》作为行政法规,制定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就与《立法法》第八、九条规定有冲突。

(三)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劳教工作创建40多年来,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改造了一大批违法犯罪人员。在阶段,劳动教养制度几乎被废除,失去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近几年,劳教场所围绕提高教育矫治这个中心,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转化了一大批、吸毒等类型劳教人员。但是在劳教人员解教后,社会帮教衔接工作脱节,社区环境恶劣,缺乏可持续教育改造的环境,教育改造效果降低。衡量教育改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劳教人员解教释放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高低,根据1996年对山东、云南、广东、浙江等省区7个劳教场所的调查,多进宫劳教人员占劳教人员总数的平均比例为34.89%③。据近期吸毒型劳教人员复吸及其它违法行为的调查,重新违法率高达85%以上。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有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衡量劳动教养的成绩不仅仅是收容了多少违法人员,更应该是教育矫治了多少违法人员,使他们不再重新违法犯罪,要全面地看劳动教养对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发生起到的作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相互协调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必须要进行重大的改革,重新制定一部系统的、完善的、合理的新型法律制度以适应社会新的形势。在去年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四川代表团的段维义、湖北代表团的郭生练等127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劳动教养立法》和《关于制定相关法律,改革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他们认为,我国劳动教养方面的法规混乱,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涉及劳动教养的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期限和管理方式等问题。需要改革劳教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的要求。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法制建设全面系统化的观念,扩大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涉及范围,放宽视野,确定立法目标;把以人为本和以宪为纲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证实立法依据,夯实立法基础;以协调互补和系统层次论的观念,争取“三分天下”的格局,高屋建瓴,明确法律地位;以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全面审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扩大立法范围,确定立法目标

劳教立法问题是我国法制化进程中必遇的问题,劳教立法是我们党依法治国,我们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去年12月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报告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时,专门谈到了劳动教养立法问题。报告指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1957年批准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建立的,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预防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教养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建议,以规范行政强制教育措施,笔者认为劳教立法问题不能就单一的劳教问题进行立法,应扩大劳教立法问题的波及面,全面地看待劳教立法的范围,应将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多种措施一并纳入其中,如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求助(收容遣送)、工读教育、社会帮教等教育矫正措施;涉及到公民权利保护的孤儿院、养老院、精神病院等保护措施;对乞丐、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的救济性管理措施;还有保护公民健康的强制医疗措施,如“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治疗等等,也就是将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统一归类到司法处分中,以国家司法权的身份管理社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即“大司法”观念。消除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弥补在法律构架上存在的明显漏洞。同时要有超前意识,不要等出了“孙志刚事件”才修改收容遣送措施,出了“非典”才发现社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太落后,使得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滞后于社会发展,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回顾历史,劳动教养以及其他几种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行政措施的打击对象虽经几次变动,但其根本目的没有变,那就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因此我们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点上,扩大现有劳教立法问题的讨论范围,我们以前讨论的劳教立法问题实质只是社会文明进步立法下的一个分课题。同时考虑将我们执政党的意识上升为国家意志,即把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措施法律化,因此劳教立法问题的目标应是创立一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法性质的法律。根据我们当前情况建立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的目标应是对那些严重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或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和保护性文明救济,将其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同时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人员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所以本人认为劳动教养立法后应作为一部独立的部门法,可定名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暂定名称)。在这部法律中还应包括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和执行性质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

(二)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夯实立法基础

根据我国现实状况,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法律体系,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在所有法律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我国国家机关、党派、企事业单位、其它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社会文明进步法》就从社会文明教育和社会文明保护两重角度看寻找未来劳教制度立法的依据。一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权利、公民享有健康权利和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的角度来看,对于那处于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无法生活的公民来说,他们有权利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政府应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应向公民提供社会保护救济,其实我们政府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只不过没有将其法律化,如公安部门的工读学校、收容救助(收容遣送站),民政部门的孤儿院、养老院,医疗部门的精神病院。二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义务、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虽有生活保障,但长期畸形消耗社会资源的,长期制造社会矛盾的,破坏社会文明进步的公民,政府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公民采取教育性文明矫治措施,如司法部门的劳教所,公安部门的强制戒毒所、看守所,民政部门办理的自愿戒毒所。

根据《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设计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创立的目的是要取消《刑法》与《行政处罚法》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或非行政措施,包括所有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机关或党政机关,如目前政府部门的精神文明办公室、610办公室、禁毒办、扫黄打非办公室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法律化的执法机构,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的道路。所以《社会文明进步法》是以《宪法》为立法依据的法律层次的法律制度。

(三)协调互补,层次分明,争取“三分天下”,明确法律地位文明救济措施和文明医疗措施都是以人为本的保护性措施,因而文明救济措施保护期以15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文明医疗措施保护期以30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虽然对人身自由作出了限制,但这些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最根本的人权,即生存权和生命权,同时也是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权和身体健康权,所以有必要将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纳入“大司法”处分中,对其人身自由作出一定的限制。

(四)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实现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

某些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权问题,特别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指责,主要还集中在劳动教养审批程序上。现行的劳动教养决定权,由公安部门一家行使处罚权,无须经过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与《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精神相违背,所以今后的《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必须司法化。在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中将适用范围应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扩大至全体公民。对于批审程序应按“人民法院依法享有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享有法律监督权”的原则将现公安机关一家说了算,改为由公安机关立案、侦察,人民检察院提讼,人民法院审判的司法程序。根据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必须对《社会文明进步法》判罚的条款、期限具体化。制定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

执行模式,以有利于被矫治和保护对象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为宗旨。要制定执行性质的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主要是执行一些保护公民权利的救济和医疗措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社会文明教育法》主要执行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和矫治等强制措施。

《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设立,从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到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再到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组成一套完整的司法处分制度,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根本基石。

三、以科学发展观设计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确定之后,制定怎样的设计方案呢?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方案也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对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作出一套全面、协调、相对稳定的方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理论的推敲,笔者设计的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方案如下:

(一)《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

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要明确:法律名称、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期限、具体条款等基本内容。

1、法律名称:我们制定这一部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所以以《社会文明进步法》这一名称较妥当。相应地程序性的诉讼法叫《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叫《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

2、适用范围: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中国公民。(不包括特别行政区和居住国外的中国公民,居住中国的外国公民)

3、适用对象:对那些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违法行为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简称文明矫治)。

对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保护性文明救济(简称文明救济)。

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中国公民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简称文明医疗)。文明救济措施保护以15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

文明医疗措施保护以30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

5、具体条款:需要结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措施的适用情况,将具体行为综合分析,逐条逐款地明列出来,形式内容与现有的《刑法》类似,有些方面可参照《刑法》的制定。

具体条款的制定还可根据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一些有苗头的、局部地区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如办假证问题。

(二)《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性诉讼部分

基于程序司法化和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社会文明进步法》要制定程序性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其适用程序模式应为:由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或公民提出申请或举报,公安部门负责调查取证,人民检察院负责与监督,人民法院负责审判裁决,文明矫治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文明保护由民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1、申请: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和公民。

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部门或公民有权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对违反《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行为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或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

2、侦察:公安部门。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负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享有调查取证和侦察的权利。在办理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时,由公安机关负责案件事实的调查,并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报申请人民检察院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是较为妥当的。具体程序可以设计为: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对举报的案件进行调取证,认为违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应当写出《文明矫治意见书》、《文明救济意见书》、《文明医疗意见书》,连同案件有关卷宗移送基层人民检察院。

3、:检察院。

检察院负责审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审核,对认为行为人应处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批裁定)。

4、审判:法院。

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请裁定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负责审判裁决。决定是否执行教育性文明矫治、保护性文明救济和保护性文明医疗。

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由人民法院由基层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具体审理程序的设计,应当兼顾公正与效率。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的意见。在作出裁判时,除当事人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个人、家庭情况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社会危险性。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的确定,应当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确定封闭执行期限和开放执行期限。

5、执行:司法、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

文明矫治由司法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救济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医疗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6、监督与评估: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进行监督,目的是保证公正地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具体监督活动表现为:审查公安机关拟移送人民法院进行裁判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对公安机关的不当决定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第一审未生效裁判,认为有错误的,按照上诉审提出抗诉;对人民法院已生效裁判认为存在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受理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申诉;监督对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人员的管理,审查延长或缩短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所外就医、清理和提前开放是否合法等。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效果还要进行评估,客观地评价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社会效果,保证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实现的社会效益最大化,避免某些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追求本单位、本部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执行性实施部分

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和《文明进步诉讼法》审判结果的执行分为: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手段,基于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文明矫治应由司法部执行;文明救济应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文明医疗应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为确保这三种措施的有效执行,要制定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来保证执行。根据性质的不同,确定执行方式和限制人身自由方面的要求。

1、《文明教育矫治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司法行政机关(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机关)。具体文明矫治措施由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的矫治机构(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所和戒毒所)负责实施。在《文明教育矫治法》中,确立与文明矫治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封闭式和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隔绝的封闭式文明矫治所和与社会环境相一致的开放式文明矫治所,封闭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封闭执行期的执行,开放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开放执行期的执行。保障其与外界联络的权利,与其亲友会见的权利。对于执行期间的行为矫治、教育培训、所外执行、延期或减期、所外就医、提前开放等问题。目前已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的《违法行为矫治法》和我们所说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2、《文明文明救济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具体文明救济措施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救助机构(类同于现有的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收容救助站、工读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救济法》中,确立与文明保护救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救济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救济期间的监护权代管、义务劳动、教育学习、医疗、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3、《文明文明医疗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具体文明医疗措施由卫生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医疗机构(类同于现有的“非典”收容医院、艾滋病医院、精神病院、自愿戒毒所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医疗法》中,确立与文明医疗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医疗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有医疗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医疗期间的监护权代管、医疗、学习、娱乐、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四、以科学发展观推广《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基本的要求是发展,首先是发展,如果没有发展,就更谈不上科学。其次是科学,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发展。随着《宪法》、《刑法》、《刑事诉讼》的修订与完善,《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实施,劳动教养法律制度重新立法问题目前已经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实践是检验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唯一标准。《社会文明进步法》设计得是否完善?是否科学?只有付诸于实践,让实践来证明。《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是一场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所有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管理行为司法化的过程,是依法行政的根本措施。《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模式,我们不妨借鉴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采取设立特别行政市区(如同设立经济特区)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推广(如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进行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建立特区模式,等特区模式逐步完善后,再进行大范围试行,如部分开放省市区试行,在实践的摸索中前进,等试点省市区的模式成熟后,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从特别行政市区----特别行政省区----全国的推广模式可以使因《社会文明进步法》实施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坚持科学实验的思想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根本途径。几种观点理论的争辩不如设计几套试点方案在实践中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如果不敢实践,不敢付诸实践行动,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使设计得再完善、再科学、再完美无缺,也就是空纸一张,毫无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基本要求。实对于我们现有劳动教养制度不合理的地方,甚至违反《宪法》的地方,应该客观对待,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更正,改过,绝不能将错就错,一错再错。更不能将我们的缺点说成是我们的特色,不讲实际。

坚持全民参与的理念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基本动力。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涉及到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权利和义务的调整,涉及到全体公民的人身自由。因而与此可能发生权益相关的部分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中来,全体法制工作者、国家机关和党的领导们更应责无旁贷地参与到这部法律制度的制定中。

笔者在此仅发表一点个人看法,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注释:②参见刘智峰主编《走向司法公正——司法腐败纪实》,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61页。

③参见《多进宫劳动教养人员的现状与法律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3期,第19页。

④参见李忠信主编:《公安执法焦点透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06页。

参考文献:

①参见姜金芳《劳动教养立法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6年第4期,第14页

②参见夏宗素、张劲松主编:《劳动教养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89-90页。④参见夏宗素、高莹《路漫漫其修远兮――劳动教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3期,第7页。⑥参见王发强《谈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第32页。

⑦参见云山城著:《劳动教养研究》,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05页。

⑧参见李忠信主编:《公安执法焦点透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06页

⑨参见胡月红《劳动教养审批制度改革设想》,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6期,第25页。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6

安定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全面完成地税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和保证。为全面抓好全系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今年以来,局党委进一步提高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一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人事政工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会治安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根据《xx市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xx地税局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把综治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领导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同时,建立健全了检查监督和考核评比制度,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评先创优直接挂钩,从而调动了全局上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为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今年以来,在工作措施上,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通过以会代训、办培训班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了维护治安的自觉性,增强了参与意识,在全系统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同时,积极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并结合地税部门实际,开展了以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为重点的税收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四月份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我们通过组织纳税人参与税法宣传、制作税法宣传电影幻灯片、在全市公交车上张贴税收宣传标语等到形式,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税收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普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税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强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全局上下层层建立健全了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夜间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并坚持定期考核。如在值班工作中,我们规定,节假日和晚间值班,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禁出现空岗、缺岗现象。对工作日的早、中、晚间值班,值班人员可相应延迟或提前1小时上、下班吃饭,以便于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前返回值班岗位,确保一天24小时值班到位。同时,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投入,确保维护社会治安所需的经费落实和基础设施齐全,使要害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各单位还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搞调研,及时组织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局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经常就社会治安工作下发文件,今年以来,共制定下发了3个关于加强安全工作方面的文件,并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就车辆安全使用管理、安全保卫、人身安全等工作进行强调,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出问题。

三是积极参与依法治理和重点治理活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落实,积极参与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的统一行动,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本单位倾向性犯罪的打击和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特别是对群众案件的查处工作,坚持做到认真受理、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人,确保让人满意、放心。今年以来,共处理群众来人、来信举报涉税案件xx余起,全部进行了查处,及时化解了各种不安定因素。结合全国开展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整顿地方税收秩序专项治理活动,集中时间和力量,严厉打击各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先后对行政事业单位、农村村委会、企业欠税、集贸市场及个体税收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检查各类纳税户xxx户,查补入库税款及罚款xxxx万元。对长期拖欠应缴税款的业户,加大执法力度,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今年以来,先后对xx户长期拖欠税款的业户进行了集中清缴,共强制执行xx户,查封扣押房产、汽车等各类抵押物品价值xxx万元,累计清理欠税xxx多万元,对两名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个体业户依法实施了治安拘留,有力地打击了偷、逃、抗、欠税行为,既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又有力地保证了应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7

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题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重要指示,集中整治农村治安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建设。5月13日,广安市邻水县九龙镇发生一起1名留守学生被2名未成年人持刀拦路抢劫杀害的恶性案件,并于14日至15日引发了数百人聚集镇政府的。邻水“5.13”案件及由此引发的,引起中央、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总书记、总理、罗干、同志,省委书记杜青林和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怀臣都先后作出了重要批示。5月29日,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集中整治农村治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6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集中整治农村治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会议。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区委决定,从6月初开始,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区集中开展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切实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区政法部门干警和各乡镇、村社干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要求,也是全区社会治安客观形势的需要,更是保护民安、构建和谐金口河的一次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感。近年来,全区农村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斗争,加强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大力加强乡镇、村、社、院户“四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综合治理措施在农村的落实,有效维护了全区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全区农村一些地方的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等案件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治安防控措施不落实,农村治保会、调解和治安巡逻队等社会治安防范队伍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区政法部门、区级有关单位一定要立足大局,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金口河”的高度,从保民安、促民和、以民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集中开展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安排,狠抓措施落实,务求整治实效

根据区委的要求,这次集中行动,要以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为突破口,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维护民安、提升农村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着眼点,达到“一防止、三减少、三遏制、四增强”的目标:“一防止”,即防止因刑事案件、治安问题引发。“三减少”,即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减少;侵害留守学生、老人、妇女的违法犯罪明显减少;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明显减少。“三遏制”,即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吸毒贩毒、、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杀人、抢劫、、诈骗和黑恶势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四增强”,即农村社会管理和治安防范增强;农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各乡镇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的实施方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坚持因地制宜,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什么犯罪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什么地方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什么地方,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改变农村一些地方治安混乱的现状,务求整治实效,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开展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打黑除恶、开展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和平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公安分局在平安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要切实担负起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的主要责任,发挥主力军作用。区政法各部门和教育、交通、农业、林业、文化、工商、民政、团委、妇联等综治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履行部门整治责任。为切实加强全区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先平任组长,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碧洪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整治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结合“联帮扶”工作,围绕集中整治行动、打黑除恶和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制定宣传方案,印发宣传资料,要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高密度、全方位开展宣传;要深入乡镇、村、组,宣传到千家万户,排查到户到人。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管理、帮教、调解等各方面的工作。要开通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线索,对提供重要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的有功人员,要按照本辖区治安信息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三)落实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排查。区公安分局要抓紧制定全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方案要明确工作时段,落实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突出整治重点。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将从政法各部门和综治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对我区农村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要以乡镇为主体,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健全群众工作网络,搞好各类矛盾纠纷、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在详细分类排查的基础上搞好大调解。抓住整治契机,健全乡镇、村(社)矛盾纠纷联动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做到机构、人员、工作三落实。整合各方力量,把群众、乡镇职能部门工作结合起来;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实现联动联调。司法行政部门要大力实施“律师进千村奉献工程”等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医患纠纷、邻里纠纷、环境污染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加强和改进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各种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落实“重大专案攻坚”和“挂牌督办”措施。

(四)强力督促整治,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区公安分局对排查出的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建立排查整治工作台帐,并向社会公开作出限期整治承诺。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把整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实行基层平安建设包干治理,全力整治,限期改变面貌;对一些治安长期混乱、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重点督促整治,实行上下联手,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联合攻坚,坚决改变治安混乱的局面。区公安分局要根据排查情况,确定我区挂牌整治的重点地区。区综治委要广泛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参与,联动联治。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乡镇,具体指导、帮助联系乡镇开展农村治安重点整治工作。

(五)严格考核,确保整治实效。各乡镇、综治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工作组,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乡镇、区级各部门开展重点整治的实效进行检查,并纳入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考核。凡整治不力、治安问题突出、群众对治安问题反映强烈、安全感不强的,综治工作一律不得评为先进,集中整治不得结束。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未列入重点整治,或因整治措施不力,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

三、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平安建设实效

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把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行动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整治黄赌毒、队伍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平安村社”、“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平安乡镇”等基层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平安建设实效。

(一)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能力。区政法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履行职能,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杀人、爆炸等多发性犯罪,以及侵害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要将集中整治工作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并安排,一并部署,深入摸排黑恶势力线索,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具有黑恶势力性质的涉黑组织,决不让其形成气候。区委政法委要加强协调,确保区政法各部门认识统一,形成合力,做到快捕、快结、快诉、快判,提高整治效果。

(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及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区公安分局要坚持每月对治安形势进行分析、研判,认真研究把握当前刑事犯罪的总体发展态势和具体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特别是要加强对苗头性治安隐患的排查和分析,对一些新型犯罪、新的犯罪动向和治安问题,要及时敏锐发现,研究对策措施,抓早抓小、露头就治,决不能任其发展,危害一方安宁,甚至危及社会稳定。要结合本辖区治安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及时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

(三)加强社会管理,落实社会重点人群教育管理措施。区公安分局、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要深入调查,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留守学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底数,建档立卡,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川委厅[*]22号),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落实帮扶、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法制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区司法、公安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措施,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区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场镇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场所的管理,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增强防控能力。要建立健全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区公安分局要大力实施“三大警务”战略,整合警力资源,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没有设派出所的乡镇,年内要建立警务室;要大力推进“警校共育”,维护农村校园治安秩序。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和党员干部、民兵的作用,形成“乡乡有组织,村村有队伍,户户有人看”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切实加强集贸市场、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车站等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治安防范,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认真做好农村公共安全教育,积极预防火灾、食物中毒、电力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等事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要逐步将社会保险、保安服务、治安承包、科技防范引进农村治安防范,推动农村治安防范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强边际协作防范,形成共防、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8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我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契机,按照“巩固、完善、规范、提高”的要求,不断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综治各项措施,确保有效维护社会管理稳定,为保障我县加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全年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黄、赌、毒问题,无安全事故,无闹事事件,无群体性上访,继续保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实行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依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县政法委关于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及时把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到位,实行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学习,强化宣传。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等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道德观念,使全体党员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有效预防和减少不法行为,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3、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进一步落实物防、技防措施,做到有章可循,依规办理,半年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一次。在此基础上,细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二级单位。

4、落实措施,群防群治。重点落实好防火、防盗,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做好办公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全年无事故。值班人员认真履行日常值班职责,逢法定假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经常对本单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化解。

5、强化督办,狠抓落实。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排查不稳定因素并及时处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倾向,制定改进措施,督促整改落实;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需要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对相关单位和股室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措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层层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形成维护局内部安全稳定的合力。局属各二级单位负责人要把抓发展与保稳定统一起来,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履行好保平安的领导责任。

(二)狠抓宣传教育,强化思想认识。社会管理问题不仅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全局形象,关系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大局。局属各二级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综治文化建设,教育好干部职工在思想上重视综治安全,不能麻痹大意,。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9

今年以来,全市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综治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平安pp”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政法综治工作思路,以“农村平安”建设为重点,创新载体,强化措施,密切协作,在严打整治、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和新居民服务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成效明显。一是创新体制,新居民服务管理走在全省前列。针对近几年来新居民服务管理上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突破体制瓶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协调、督查和指导为主职的新居民事务局,并在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及规上企业成立了新居民事务所和工作站,按500:1要求组建了新居民协管员队伍,完善了新居民服务管理网络,健全了新居民服务管理机制,推出了新居民权益待遇保障措施,举办了“迎奥运”新居民运动会和“迎中秋”新居民联欢会,增强了新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新居民与本地居民的和谐共处,得到了省和嘉兴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成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二是突出重点,综治基础建设不断深入。继续以镇、街道综治中心和村、社区、企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调整充实了镇、村两级综治干部队伍,明确镇、街道党委副书记为镇、街道综治办主任;修订综治考核细则,建立健全了基层综治工作责任体系;开展领导督查和明查暗访,推进了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了综治基层基础。三是分工协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坚持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各司其责和“抓早、抓小、抓苗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要求,多次组织开展以劳资纠纷为重点的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不断完善矛盾纠纷预测预警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同时,按照领导挂帅,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矛盾不解、人员不散、工作不止的要求,及时调解了一批有难度、有影响的矛盾纠纷,查处了一批欠薪逃逸分子,促进了我市社会的稳定。四是整合资源,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专群结合,加大民间人力物力整合,不断扩展专业巡防网,拓展民间义务巡防网和治安技防网,形成了三网并举的治安防控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专业巡防队员554人,义务巡防队166支2066人,路面电子监控点109处,推进了治安防控,挤压了犯罪空间。同时,充分发挥综治优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强化高危人员教育管理,严密治安复杂场所控制,减少了犯罪现象。五是重打严治,打击整治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了“治理三车被盗问题”专项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和“打黑除恶”、打击“偷盗三线”、禁赌等专项行动,继续深化与__功斗争,重点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赌涉毒犯罪、抢劫抢夺犯罪、入室盗窃等多发财犯罪以及__功等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始终保持了对敌对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1─10月,全市发生各类刑事案件3640起,与去年同比下降4.5%,其中七类严重刑事案件11起,与去年同比下降8.3%,“二抢”案件67起,与去年同比下降18.3%,违法犯罪打击处理数与去年同比上升0.1%,社会治安在犯罪诱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平稳,我市的刑事发案已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分不开,与各综治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认真履职分不开,与广大政法综治干部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分不开。在此,我代表市综治委,向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战斗在综治工作第一线的基层政法综治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居安思危,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必须清醒看到,我市当前仍处在__功等组织渗透加剧,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犯罪诱因增多,刑事犯罪多发时期。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大量矛盾纠纷尚未化解,大量的治安问题尚未解决,大量的刑事案件尚未破获,特别是影响较大的“4.1”杀人案尚未告破,违法犯罪分子气焰依然嚣张,治安防控能力仍较薄弱,维护我市社会治安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为此,我们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治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综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研究工作措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闯出一条新形势下pp综治工作新路子,推进我市综治工作新发展。

下面,我结合市综治委近一阶段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平安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社会和谐不和谐,人民群众感受最深、最直接的就是社会治安状况。所以,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的平稳,对于建设“平安pp”、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我们从事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每个同志,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提高做好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握和谐社会对综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深入调研,抓住重点,身体力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承担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关系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是各级党委、政府重大政治责任。各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任期目标之一,定期研究,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市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职责,积极支持和参与当地的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本部门、本系统内部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法制宣传教育,严密内部防范措施,落实下属单位综治工作指导和监督责任,真正做到从各自职能出发,各司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承担起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全面加强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平安pp”三连冠

确保“平安pp”三连冠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市各镇、街道和全体综治成员单位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这一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督促,全力推进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应当肯定,在全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公安政法干警的辛勤努力,我市今年的打击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效,许多工作在嘉兴全市名列前茅;但是,就当前我市的治安形势而言,刑事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还未能有效遏制,刑事发案还在高位运行,群众安全感受到影响。为此,要确保我市当前治安平稳好转,就必须在打击上下功夫。一是公安部门要广辟情报线索,强化侦查措施,落实破案责任,加大对杀人、绑架、纵火、抢劫、抢夺、涉黑涉恶涉毒等严重、暴力刑事案件和多发性、系列性偷盗案件的侦查,破获一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抓获一批负案逃犯。特别是尚未破获的“4.1”杀人案,要继续组织精兵强将,领导挂牌,深化侦查措施,力争年内攻克。政法各家要密切配合,对疑难或有争议案件,要及时通气,加强研究,确保案件质量和打击质量。要继续加强对“__功”等组织活动的防范措施和“__功”人员违法犯罪案件的侦查,深化与“__功”等组织的斗争。二是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综治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公安、工商、宣传、文体、广电、建设、经贸、电讯等部门要密切协作,运用综合治理手段,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偷盗三车”、“偷盗三线”和等问题。三是以公安力量为主,动员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和企业综治干部参与,组织开展系列性治安清查统一行动,围剿各类违法犯罪分子,营造严打声势。

二是灵通情报信息,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现在起离元旦、春节不到二三个月了,这个时候是矛盾纠纷多发时期,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社情动态,按照信息在前的要求,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认真研判,及时全面掌握各种潜在的矛盾纠纷信息,提高预测预警能力。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最近下发的关于《打造无欠薪城市实施意见》,切实加强企业劳资纠纷的排查和监管,对未按月结算工资或拖欠工资突出的企业,劳动部门要会同当地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及时结算、兑付工资,对已无力兑付职工工资的企业,劳动、公安、工商、法院、税务等职能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劳资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及时介入,全力做好职工工资追偿和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对欠薪逃逸的企业主,公安部门要全力追缉,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惩处。要按照领导包案、部门配合、责任到人的要求和坚持原则、方法灵活的工作方式继续加强手中矛盾纠纷个案的调处,着力化解一批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减少一批久访不息的户。要继续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不断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从源头上减轻压力。要立足应对各种大规模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性、,认真研究工作措施,完善处置预案,切实提高突发性、处置能力,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发挥综治优势,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驾驭治安局势能力的关键是建立一张严密的治安防控网。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综合各种手段措施,实行群防群治、群防群控。一是加强防范宣传,综治、公安部门要针对当前犯罪分子作案特点,编写印发群众易记易懂易做的防范实务小册,借助新闻媒体,开辟防范宣传栏目,增强群众主动防范理念,提高防范技能,减少因群众疏忽留给犯罪分子作案空间。二是拓宽筹措渠道,加强专业治安巡防队经费保障,不断改善巡防装备和队员待遇,稳定壮大巡防队伍。同时要加强巡防队员教育培训,增强巡防责任和发现、识别违法犯罪能力,改进巡防方式,切实提高巡防成效。三是公安部门认真组织,综治各成员单位带头参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健全巡防奖励机制,着力完善以村、社区治安巡防组织为主体的治安巡防网。四是整合民间财力物力,加大技防投入,拓展城区路面、社区特别是开放式社区和企业内部电子监控面,提高科技防范含量。五是认真贯彻《浙江省

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卫工作条例》,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落实治安责任制,加强内部治安防范措施,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自身治安防范能力。四是抓实基层基础,推进“平安pp”长效建设。平安建设的文秘站:重点在基层。要按照深化“平安pp”建设的要求,扎实抓好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一是针对最近对基层综治工作暗访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加强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研究完善综治中心工作机制,发挥综治工作中心的辐射功能,深入开展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综治(站)规范化建设,重点要在村、社区和企业综治室(站)工作网络、工作措施、机制完善、硬件保障、工作成效等方面下功夫,查漏补缺、加大措施,切实提高基层综治工作规范化水平,力争村、社区和企业综治室(站)规范化率和“综治进企业”覆盖面都在95%以上,不断推进和深化综治中心建设和“综治进企业”工作,真正实现综治工作网络延伸,工作前移,效益提升,确保综治中心建设和“综治进企业”这两项我市综治亮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深化新居民服务管理。今年,市委、市政府在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专门成立了新居民事务局,在各镇、街道和村、社区下设了新居民事务所、新居民工作站,配备了522名新居民协管员。下一步新居民事务局要认真研究稳定协管员队伍、提高队员业务素质的工作措施;研究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考核机制;抓紧新居民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实现新居民信息共享;强化出租房整治,加大对新居民服务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切实发挥新居民事务局强化部门职能作用;承担新居民服务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职、密切配合,按照市民化服务管理要求,研究落实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早日在新居民住宿条件、就业服务、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子女就学、法律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有大的改善,促进新居民工作生活的和谐。三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和工作者队伍建设,营造关心、帮助矫正对象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和犯罪预防工作,深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做好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加大农村学校保安力量投入,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青少年违法犯罪、危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三、深入研究综治责任考评机制建设,全力提升综治合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综合,优势在合力。做好综治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各部门特别是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加强督查、督办、考核和责任追究,才能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今年新修订通过的《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是我省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它对于落实综治工作责任、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增强综治工作意识,明确综治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增强综治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市综治办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参谋作用,严格依照《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规定,加强综治各成员单位间的组织协调和工作督查,加强对基层综治工作检查指导,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规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法治社会治理措施篇10

各分局、所、市局各直属单位: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市工商系统内创建“平安单位”,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将市局决定在全市工商系统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工作实施方案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襄办发[2004]23号《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的实施意见》、河办[2004]33号《关于开展创建“平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指导,以在工商系统内部“发案少,秩序好,系统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加强系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打造“平安**”作出贡献。二、创建标准1、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层层签订内部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保障。2、内部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和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充分发挥作用,制度健全完善,严格执行。3、内部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落实,值班、巡逻和重点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对刑释解散人员的安置帮教措施落实,转化率达到100%,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暂住人口严格管理,不出现违法犯罪问题;法制教育经常化,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形成风尚,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主动参与社区平安创建和治安联防活动,努力在社区年度综合治理考评中创一类单位。5、内部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做到无邪教组织活动,无群体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严重刑事案件和入室盗窃等重大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干部、职工违法犯罪率低于总人口的千分之一,内部刑事案件低于本单位前三年的平均数。6、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狠抓“执法零风险”防范到位工作。三、工作步骤创建“平安单位”活动,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阶段(2004年4月—6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和阵地,并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的重大部署,使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任务要求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动员全市工商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创建“平安单位”活动。2、实施创建阶段(2004年7月—2006年7月):依照创建标准,采取得力措施,逐项落实创建任务,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三)申请验收阶段(2006年8月—2006年9月):在认真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襄樊市局提出验收申请,力争2006年年底通过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审查、公示,并最终获得“平安单位”的命名。四、创建措施1、高度重视创建系统“平安单位”工作,以此为龙头,全方位地开展基层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作为保稳定、保平安的政治任务,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认真制定创建规划和方案,狠抓落实。实行层层负责,下级保上级,主要领导负总责机制,层层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创建工作扎实有效。2、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全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全面落实,务求实效。提高内保人员素质,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充分调动系统干部职工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3、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单位”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全年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检查考核和奖惩兑现。五、组织领导1、市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张士斌同志为组长,副局长杨小静、黎建明、陆志刚、纪检组长付波同志为副组长,办公室、人教科、法规科、监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市局号召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参与协同有关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打造“平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