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十篇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十篇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2:54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1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专业设计师巧妙利用平面视觉元素符号,例如:文字、图画和色彩,作为传播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设计。主要功能为传播和推广。但是如何将数字媒体艺术有效地运用到这一专业课程中来,是学界研究者孜孜不倦以求解决的学术难题,陈绘与王廷信编写的《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一书终于为学界带来了答案。该书在数字时代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进行剖析,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对设计效果影响、设计术语、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视觉传达的平面呈现方式、空间展现方式和图像显现方式,回溯往昔,展望视觉传达设计的时代前景:如影随形的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人性化、本土化、时代化和特色化以及创新性,期冀对视觉传达设计建构一个广阔清晰的轮廓,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实践操作与作品创作提供卓有成效的理论探讨依据。

该书关于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问题给予读者清晰明了的答案,对有疑惑的读者起到释疑解惑、点拨迷津的作用。这也正是其他书无法比拟之处:第一,该书准确论述了伴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运而生的全新理念:社会化媒介整合、设计大众化、设计创新化、技术支配化和方式多样化。第二,该书并不是堂而皇之的理论建树,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体讲述了数字传媒艺术在视觉传达艺术课程中的运用方法,这些方法为师生所喜闻乐见,能够实现对传统课堂的反转,符合素质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前瞻而不乏真知灼见的观点使得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学术视野达到了同行望尘莫及的水平,走在了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和新高度。

正是陈绘与王廷信编著的《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一书,将数字传媒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使得此书的科研价值和教育改革以及教学指导意义达到同类书籍无法比肩的高度。本书在学界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影响。国内视觉传达教育拥有20年历史,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再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名称更迭不休,但是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却并未与时俱进地反映出信息社会对设计形态变革的诉求。该书刚好体现出这一要求,通过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来实现视觉的多元化,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成为有效地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的平台。并且提出与其他领域交叉相连,如何形成一个与其他媒介联结并协同创新的设计新领域。作者以设计理念和思维变革及传播途径的创新为重点,将视觉传达设计引领向一个多元素与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设计方向来进行发展,从而有效构建完整的、富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刚好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从“技巧型”向“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陈绘与王廷信在书中提出建构全新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并以此为结构框架,并延伸开设摄影、摄像、影视语言、影视特效、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交互设计、多媒体动画设计等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在现代数字环境下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适应视觉媒介发展的创新能力,从而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综合性学科,高度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内涵理念,将此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来,符合数字时代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批判思维和全球眼光,并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更好地让传统文化走出去。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陈绘与王廷信编著的《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一书强调,必须以精准的专业培养方向构建具有特色的学科,加速课程体系建设步伐;创新课程内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此外,《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一书吸收了人文、自然、社会和艺术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促进了设计艺术学与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为视觉传达设计研究领域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学术造诣,该书的科研参考作用不容小觑,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值得一看。

(明媚/汉口学院讲师)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2

版式设计中的视觉走向

版式设计是为了满足信息传播的需要,对信息元素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对信息传播的载体进行加工,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使其鲜明、生动、高效地实现信息传达的一种艺术设计,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实用功能,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视觉走向的形成是由人类的视觉特性所决定的。因为人眼晶体结构的生理构造只能产生一个焦点,而不能同时把视线停留在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地方,所以人们在阅读一种信息时,视觉总有一种自然的流动习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再看什么。视觉走向往往会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方向感,它无形中形成一种脉络,似乎有一条线、一股气贯穿其中,使整个版面的运动趋势有一个主旋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平面上,上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下半部则让人稳定和压抑。同样,平面的左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右半部让人稳定和压抑。所以平面的视觉影响力上方强于下方,左侧强于右侧。这样平面的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视觉走向和最佳视域,组织好自然流畅的视觉流程,直接影响到传播者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所以在版式的编辑设计中,视觉走向是一个要点,版式设计是一种创造,要立足信息的传达,符合人们较为普遍的视觉思维习惯,做到视觉走向自然、合理、畅快。

视觉元素对视觉走向的影响

视觉元素及其构成关系是艺术学领域里的重要研究对象,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构成设计中的基本语言,能满足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的需要,源于设计中的直觉和深思熟虑。

作为视觉元素,点是最简洁的图形,版式设计中首先要注意点与整个版面的关系,即点的大小、比例。点同其他视觉元素相比,比较容易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考虑点的大小、比例与版面的联系,是为了获得视觉上的平衡与愉悦,视觉走向上的合理舒服;组织、经营点与版面上其他视觉元素的关系,则可以构造版面的和谐美感。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线可以是文字构成的或是其他图形构成的,可以说是单个字(或图形)流动而成,它们一气呵成,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好的文字编排造成形式及意义上的融合,产生大气磅礴的艺术感。作为视觉元素,线在设计中的影响力大于点,它要求在视觉上占有更大的空间。线的视觉语言的表达基于它们所具有的使点变成线的力量特征的多少及其关系的组织。通过对这一元素的研究,发现所有的线型都有可能造成两种情形,即单个的力的运用和两种力的运用(包括单个力和复合力的交替运用,或多个复合力的同时作用),这两种情形赋予线的视觉元素构成形式的张力和方向。它们在版式设计中可以自由地串联各种视觉动感、静感、视错觉等,以形成不同形式的视觉走向和艺术手法。

面是线的发展延续,也可以说是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构成,是最富于变化的视觉元素,它包容了点和线。在设计中它既有对组成视觉元素――面的要求,也有整体版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版式设计中对面视觉元素的研究要以结构为基础,艺术、科学地对结构探讨、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形式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时间的必然联系。在结构基础上,承载的色彩、肌理、面的形状、边缘造型等就可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地表达出版面所传达的信息。

图形与视觉走向

现代设计中,不同造型的图形形态具有特定的性质、寓意。它们的寓意的表达和图形形态的审美意义对版式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艺术设计中,图形形态指的是画面中直接、具体的视觉对象。它们具有紧张、密度高、前进的感觉,并有使图形突出出来的性质。居于画面中央部位或居于水平、垂直方向的视觉图形,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和艺术表现力。书籍装帧中往往利用这一点,能简洁、明快、概括地传达书籍所包含的信息。这类图形中,图形的边缘形态对图形艺术的语言表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边缘光滑的图形具有稳定性、内聚力,图形体现的内在张力相对较小,当然,这种光边的图形视觉冲击力的大小,还要考虑图形形态的具体形状,如圆形与三角形的张力和性质特点就完全不一样。参差不齐的边缘视觉冲击力大,感性成分大,随意性强,突出个性;柔和的边缘,视觉上产生朦胧的美。

开放的视觉形态较少有凝聚力,视觉中心不易把握、控制,但有较强的放射性和视觉张力,图形视觉语言的传达需要很大的空间。相对而言,封闭图形形态呈现较强的向心力,视觉上易于辨认。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头脑中容易成像,版式设计中,这种方法以人们的直觉经验为根基,审美标准受人们民族文化、欣赏习惯、政治环境、文化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寻找一个好的图形,有助于设计作品信息的表达和与受众情感的沟通。

视觉走向对信息传达的影响

文字的不同编排形式,图形、图片的不同摆放方式,以及对信息载体不同的选用都会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适合不同信息的传播。我们分析了版式设计中视觉走向的形式,以及视觉元素对视觉走向的影响,我们需要灵活地把握事物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事物的品性,选择合适的视觉元素,运用不同形式的视觉走向,做出符合人们视觉习惯又充满创意的设计作品,精彩、艺术地将事物的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引导世界发展的潮流,引导时尚元素的创新,既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又美化我们的生活。

美的事物总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达到信息传达的预期效果。版式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重要环节;视觉走向是信息能否准确、流畅传达的决定因素。透过不同的版式设计风格,我们能够看到所传达的信息是严肃还是通俗,是学术交流还是生活随笔;看到整个版面的个性色彩是内向还是外向,文章内容是深沉还是欢快;多样的视觉走向使作品更具个性、风格、时代感。版式设计讲究“美感”,每一个线条的曲折粗细是否得当,色彩运用是否调和,插图内涵是否深厚等,都会影响读者的情绪和兴趣。好的版式往往先声夺人,在人们犹豫不决时,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选择。所以,版式设计要充分借助无声的语言去艺术地表现内容,抓住读者的视线,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美感。版面设计的效果要达到既新颖、美观、大方、雅俗共赏,又与自身定位相结合,视觉是人的主要审美感官。古今中外,人们对它在审美中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一言以蔽之,我们要抓住视觉元素的活跃个性,开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版式设计的新特征,使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视觉走向符合并引导现代人的心理与视觉欣赏方式,使信息传达准确、流畅、形象、鲜明,更具现代艺术美感。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图像;图像表达

1建筑图像便于人们观看建筑方案的形象,并对其形成判断

建筑图像本身作为应用技术与设计艺术的结合物,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研究课题。有研究者正致力于建筑工程方面的图像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在保证信息传递完整和准确的前提下,让建筑设计、工程投标及施工等过程更顺畅,让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都能对建筑图像形成直观和准确地判断。

1.1图像表达和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

广义上,图像就是所有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它包括:纸介质上的、底片或照片上的、电视、投影仪或计算机屏幕上的。国际图像艺术推广机构对图像处理流程的阐述是:图像处理是对图像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使其满足视觉、心理以及其他要求的技术。图像处理是信号处理在图像域上的一个应用。大多数的图像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因而图像处理很多情况下指数字图像处理。

1.2建筑工程图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据和重要的技术资料。

建筑工程图是以投影原理为基础,按国家规定的制图标准,把已经建成或尚未建成的建筑工程的形状、大小等准确地表达在平面上的图样,并同时标明工程所用的材料以及生产、安装等的要求。它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据和重要的技术资料。建筑工程图包括方案设计图、各类施工图和工程竣工图。由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任务要求不同,各类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深度和方式也有差别。方案设计图主要是为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和供有关领导部门审批服务;施工图是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的依据;竣工图是工程完工后按实际建造情况绘制的图样,作为技术档案保存起来,以便于需要的时候随时查阅。

2建筑设计领域图像表达形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最近几年,未来主义的建筑设计大师们在建筑视觉方面的影响表现得异常耀眼,无论是库哈斯设计的中国央视新大楼、安德鲁斯主笔的中国国家大剧院、还是扎哈・哈迪德“操刀”的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等,都充分展示了设计师们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突破,并创造出一些全新的建筑图像表达形式。从他们的设计图像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建筑空间的非物质属性和对文化符号的构筑。

2.1以“图像”和“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系统构筑了我们新的视觉生态环境

以视觉为中心的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符号传播系统发起挑战。图像化造型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这种造型和符号所追求的是引发受众的深层次对文化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库哈斯伦等人执教的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在现代世界新的文化形态作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型方面有着很好的尝试。

因此,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中,文化的表现与传播形式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现代传播科技构筑了全新的文化传播系统,以“图像”和“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系统构筑了我们新的视觉生态环境。

2.2当前建筑工程领域在图像表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国家出台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法规制度。这些制度通过对各类建筑施工图等图纸进行审查等形式,来保证建筑设计过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查合格才能准许施工,能有效保障建筑建成后的使用不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康、环保,以及其他公共利益等造成损失。

除施工图外,建筑图还有其他多种形式,手绘建筑表现图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绘建筑表现图是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及室内装饰等设计行业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图像表现方式。它的目的主要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客观上也是设计师与客户进行项目沟通的桥梁。因此手绘建筑表现图既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借助图像传达设计思维的语言,正因为如此,其在现今设计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建筑图像表达方面主要体现在:其一,无论是设计和施工方,还是客户方,存在着刻意压缩前期推敲设计方案,不求图像表达的准确和美观问题,过于追求建设工期的现象,其中一些建筑施工图在绘制过程中由于欠考虑或赶工期等原因存在一些问题,给设计方、施工方,乃至使用方等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其二,红火的建筑行业也形成了投标环节激烈竞争的局面,部分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建筑图像很“炫”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深究建筑图像的准确性等问题。

2.3建筑工程行业亟须建立一套图像表现规范,视觉形象统一的模式

在中国,建筑工程图图像表现研究的应用领域,还未形成具体模式,同类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过去,建筑设计的过程就被看成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建筑图像对于建筑师而言就好比战士的宝剑一样重要。那个时候建筑图像主要是通过草图表现出来的。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推进,科技发展的浪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在计算机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建筑师逐渐地关注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图像表达的培养。

建筑工程等行业亟须建立一套图像表现规范,视觉形象统一的模式。使过于专业化的工程图,通过技术与视觉艺术化处理,在保证信息传递完整和准确的前提下,让建筑设计、投标及施工等过程交流更顺畅,让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都能对工程图形成直观和准确的判断。

3建筑工程图像表达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建筑设计中,方案图、透视图以及施工图等的绘制是整个设计过程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些阶段,设计者和图像绘制着密切配合,将头脑中创意构思出的建筑形象逐步由抽象到具象,模糊到清晰,并在位置、尺寸形状上落实出来。这些绘制建筑图的阶段,应该调动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在空间组织上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满足使用方的功能使用要求;在建筑形象上要配合功能定位,既落落大方,又独具美感,牢牢把握住建筑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3.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建筑设计图纸,是建筑工程图像表达研究的保障

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依组织实施的流程分别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三个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方案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筑方案的宏观定性;初步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是各专业对方案的宏观定性;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施工图设计的主要阶段,是各专业对(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工程实施的具体量化。

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的规范针对建筑施工的表达主要分两个部分,即文字部分和图形部分。文字部分包括:封面与目录、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施工用料表、门窗表、节能及日照计算书;图形部分包括有: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详图等。

无论所设计的什么类型的建筑,无论建筑规模大小,均严格按照以上规定组织建筑设计图纸制作,并开展图纸的图像表达制作。这是进行建筑工程图像表达研究的规范性保障。

3.2充分汲取国内外建筑图像表达研究的最新成果,跨学科进行研究是建筑工程图像表达研究的主要思路

通过前文对国内外建筑图像表达方面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对具有典型性和类比型的图像进行试读;对繁杂、复样的表达形式与手法进行概括;对不同应用领域、不同面向的图像,从媒介形式与材料技法的角度进行阐述与分析。以上方式可以采用文献归纳法、图像分析法、综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充分利用当代艺术、现代建筑理论、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工程制图等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和互融研究成果,来论述建筑工程投标领域图像表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综合研究的方法避免线性研究的局限。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图像交互技术,借鉴现当代实验建筑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进行一系列建筑工程图像设计实践,尝试建立基本的实验模式。

3.3确定研究范围,重点及创新点

对建筑图像的表达研究,首先必须力求准确定义建筑图像的表达形式,站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把建筑设计、投标及施工等环节中各种复杂的、综合的图像视觉关系,通过直观且相对规范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起到指导工程实践的作用。研究者宜直接参与到建筑设计工程实践中,跟踪和调研研究成果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研究内容。

(1)研究范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部分:其一,建筑图像运用于非构件性符号。它在建筑空间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信息载体,发挥着所含信息的传播作用,是以一个单独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其二,建筑图像作为功能性构件。它与空间的其他部分共同组成了整体,以此种形式传达空间中所包含的信息。其三,建筑图像运用于建筑结构形态。将图形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应用于建筑结构形态,使建筑结构具备了图形的因素。

(2)研究的重点。其一,充分调研行业及企业,了解评审专家、设计师、施工人员等对建筑图像表达的看法,总结和归纳建筑设计、投标及施工等对图像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二,对国内外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的建筑设计图,在色彩渲染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其三,借助设计学科基本理论,分析建筑设计方案图的图像表现在视觉形象构成、图形结构要素等方面的基本模式;其四,相关建筑设计工程投标的标书文件对建筑图像中涉及的材料视觉、触觉等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形成研究成果。

(3)研究方式及创新。研究中,可以充分利用当代艺术、现代建筑理论、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工程制图等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和互融研究成果,来论述建筑工程投标领域图像表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综合研究的方法避免线性研究的局限。

并且,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图像交互技术,借鉴现当代实验建筑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进行一系列建筑工程图像设计实践,尝试建立基本的实验模式。

突出应用领域的创新是课题研究的根本课题,重点解决应用层面的几个问题,如工程投标图集过于枯燥,图像不够美观的问题,使建筑工程图的图像表现更加直观;解决工程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间沟通不顺畅的问题,使建筑工程图的图像表现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李顺.图像处理技术在建筑视图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朱建国.论土建工程图表达能力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3(06).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4

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形成一个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设计等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1]。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跨学科、复合型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一现行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千余家高校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分布在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美术院校、职业学院及民办学院里,其中大部分院校都成立了视觉传达设计系(或教研室)。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扩招和现行的本科考试制度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不少考生是因为文化不行才开始学绘画考艺术院校。二是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应于时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目前相当一部分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二维平面设计和单向信息传达阶段,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存在明显缺陷。三是重封闭式课程或课题教学,轻开放式社会实践。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生教学资源匮乏,大部分院校只解决了必不可少的计算机问题,专业的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四是师资结构单一。大部分教师都是学平面设计出身,教育背景单一,忽视各学科以及各团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五是现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制约因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高校相继对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例如构建基于“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但培养平台相对局限,学校教育与科研、企业脱节现象严重。高校普遍缺乏大型的交叉学科的项目组,即使有也没有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培养平台尚未形成。

二协同创新为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指导思想和培养体系

协同创新思想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创新研究领域出现的协同学理论以及90年代以来出现的创新网络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创新集群及创新环境理论[2]。协同创新指在创新系统内对创新各个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在系统内无障碍流动。它不仅强调创新,还强调创新活动中的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同沟通能力,旨在通过团队合作相互启发实现集体创新[3]。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师生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4]。

当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培养缺乏跨界意识和协同创新,导致本科生创新精神不足,实践能力较弱,协同沟通能力较差,就业领域单一等问题。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必须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促进跨学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体系。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以协同创新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搭建包含多学科交叉课堂培养、多层次设计创新竞赛、多方向专业教师指导、多平台研发合作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5]。

1多学科交叉课程培养体系

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调整专业布局,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课堂培养体系。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为四大板块,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设计基础及专业设计,并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增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市场营销、设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设计心理学、文案写作、材料学、信息图表设计、Ui设计、交互设计、可持续设计等课程,并在课程中强调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市场调查和信息的搜集。改变长期以来注重平面设计和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做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

2多层次设计创新竞赛体系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进一步推广项目教学、课题教学、假期课堂、参与设计竞赛等强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构建部级、省部级、校级等多层次设计创新竞赛体系。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申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参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权威竞赛项目,例如“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金牍奖大赛”“靳埭强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之星”“中南之星”等比赛。通过参与多层次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展示能力等综合素质。

3多学科专业教师指导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方面大力整合师资,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加强院与系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数字媒体技术系、动画系、工业设计系、工商管理学院互派老师上课。一方面大力实施导师制,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主动承担导师任务,以导师为带头人成立项目团队,通过科研项目带动教学研究,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教学思想融于专业的科学研究之中,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同时引进国内外业界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通过专业课、工作坊或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眼界,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多平台研发合作实践体系

一方面依托校内实验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知识整合、设计创新和项目管理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与各级政府、高校、企业及国外高校开展密切的“产学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学校和企业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紧密对接,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条件。如将部分学生直接输送到企业基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和论文都来源于企业实际课题,论文的写作要求围绕设计展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实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指导制。

例如广东工业大学与越秀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广东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院(越秀区创意产业研究院),地点设在艺术设计学院所在的校区。广东工业大学和东莞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在东莞松山湖投资共建成立的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目前已为400余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新产品开发500余项,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十佳设计机构”“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广东工业大学与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了广东华南设计创新院,是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的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资源,整合国内、国际优质资源,面向广东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培养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平台。该平台集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应用、设计产品展示、设计人才培训与技术交流于一体,是强大的设计创意产业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6]。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均可进入以上三个平台进行毕业设计、实习或工作,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围绕具体项目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在联合研发平台中培养出跨界人才。

总之,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对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高校对于视觉传达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进行清晰明确的定位,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跨学科、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科学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研这一创新平台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使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协同创新的设计实践中来,提升科研转化能力,有助于培养更多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设计服务和智力支持,最终促进国家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洁.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J].装饰,2002(33):4.

[2]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81.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5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大学定位系统与校园文化、建筑和景观特征相联系,从而为高校指导系统的亲和力语言提供了一种形式。许多高校将校园定位系统设计环境和校园文化相协调,给更多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它也反映了校园的生动形象,也提高了游客对大学形象的信任。空间环境和校园文化理念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分析了大学指导系统设计与校园空间建筑风格、大学文化背景和校园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其次,分析了这些连接的原因,以及系统设计的特点和设计语言的变化。

在大学指导系统设计研究中,我们应该寻找新的视角、新的理论工具和观点。在高校指导系统设计的影响下,探讨了人性化设计,分析了语言符号与导向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校园文化与公共引导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对公共引导系统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高校校园相关内容的视觉引导系统,包括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导向系统的内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校园人性化设计元素的视觉引导系统分析中,挖掘校园视觉引导系统中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在实际的大学校园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根据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指导,许多大学校园公共艺术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的最重要的。同时,它也反映了校园的生动形象,也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大学形象的信任。空间环境和校园文化理念密切相关。分析了公共识别引导系统设计与校园空间建筑风格、文化背景和校园历史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联系的产生原因,以及公共艺术身份体系设计的特点和设计语言的变化。

二、高校视觉导向公共艺术标识的论述

例如,功能不强,系统的缺乏,反映了学校的文化特点,缺乏美感,单调,和不规范。因此,研究高校视觉导向的公共艺术识别系统的设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内容上,本文基于高校公共艺术视觉引导标志系统在国内外的实例对比分析和基本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各种大学公共艺术的视觉引导标志系统设计特点、设计原则和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在高校公共艺术视觉指导符号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培养优势和规避弱势,不仅学习了以往的设计,而且在高校中建立了初步的公共艺术视觉引导系统设计的优势。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创新的结合,总结了结合功能,艺术,文化,系统的设计原则,本文通过对视觉元素和表单元素的分析,并总结了定位、颜色、文本、图形、采光、指导指导造型,指导材料的设计原则和指导过程中,公共艺术的视觉引导标志系统设计为高校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分析现代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高校公共艺术视觉引导系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技术和技术创新提出了设计原则。希望为今后视觉导向的公共艺术识别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对高等院校、校园、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进一步论证,强调可行性和行为标准和标准综合设计的视觉认同。实践价值。

三、校园视觉导向系统人性化研究

在人与视觉导向引系统的互动过程中,可以体现人、信息、行为和环境的四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大学校园导向系统设计的特点,应该考虑自己的特点,例如,在街头设计时考虑使用视觉识别系统模型,各专业学院设?其形状和校园文化,新路标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倍感亲切。学校的性质和特点更容易传达,不仅能感受到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能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阅读到通信的引导系统,空间特征。颜色会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和心理联想。校园定位系统的设计使校园环境信息的结构和清晰性。设计者也一定要赋予了教师和学生的象征活力和焦虑,同时加深了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结构上的理解更加突出。

教学功能是指高校校园视觉引导系统的视觉传达功能,它可以通过抽象符号图来表达其解释性和解释性。指示功能需求导向符号准确传达指令,因此,符号设计必须是标准化、简化,包括图形符号建模、颜色、符号识别等要素的使用,以加强指导,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它的指导信息。经验可以是幽默的,也可以是温柔的,这样人们在找到这个过程后仍然可以回忆起这些经历,这是理想的水平。充分调动人员、信息、行为和环境,创造一种情感体验,为传递环境信息提供一个持久的记忆指导系统。交互设计的出现扩大了空间信息传输的通道。在社会传播的过程中,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视觉引导系统与人沟通、定位,如果有良好的互动设计感,就能快速有效地引导观众的位置、深度和持久的形象。

四、校园公共标识视觉形象导向设计中的特色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6

视觉营销理论通常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或其它文科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之一,而艺术设计学科对于这门理论则鲜有开设。视觉营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早期常被运用于服饰行业终端卖场,而现在则越来越被其他行业所重视,并将其作为一种很重要促销手段运用在品牌的终端卖场。这种营销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陈列与展示并配合销售终端的品牌广告促销活动,在视觉上对目标销售群体形成吸引力,并实现互动与交流,以传达商品的相关信息和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在如今的激烈市场的竞争中,视觉营销逐渐成为品牌推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视觉营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正是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领域,下面我们将分析视觉营销与艺术设计各专业之间的联系,以阐述这门理论的开设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

二、视觉营销理论与艺术设计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两位美国的识别管理学专家西蒙森和施密特在对品牌塑造与识别进行新的研究时侯,提出了对于企业如何利用视觉传达设计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指导性理论。他们提出消费群体的某些知觉是直接的,而其他知觉则会受到认知支配,企业或品牌的感官体验式营销手段能够为商品品牌的识别与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了这种效果产生于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即商品造型设计、品牌的传播和展示空间设计。这一理论科学地表述了视觉形象设计对于创造优势品牌所起到的作用。因而,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视觉营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西蒙森和施密特两位学者所研究的品牌形象塑造和视觉识别的新方法,对于研究视觉营销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视觉营销手段是在市场营销理论和消费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将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运用于终端促销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和卖场展示空间设计领域,以此对目标消费者形成视觉上的吸引力,在心理层面产生购买欲,进而达到商家销售商品的目的。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其理论上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则它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艺术设计领域的几个重要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是视觉营销的实现方式,是视觉营销手段的核心层面的内容。因此,营销学中的视觉营销理论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7

关键词:长沙;地铁;引导与识别;设计

地铁是现代化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产物,高效而便捷。地铁环境引导与识别系统扮演着疏导、指示、规范的角色,多方面配合协调地铁的正常运营。目前,我省正处在精神文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阶段,对长沙市地铁交通环境引导与识别系统进行设计探索,有利于改善省会城市标识设计现状,也能跟上长沙城区总体规划的发展步伐,美化城市。

1长沙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现状及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成了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虽然在视觉传达和环境设计等领域对相关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的研究比英美国家晚了许多,但如何创造跨越国界的地铁标识符号,以及从材质、位置、外观、文化、艺术等因素入手设计出能规范社会区域合理运行的标识是设计师一直关心的问题。

目前,长沙的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已进入运营阶段,地铁的引导与识别系统有了初步建设。截至笔者发稿时,长沙地铁的指示性和警示性引导与识别系统能在流动交通环境内满足乘客乘车的基本需求,帮助乘客基本完成车站寻找、列车信息查询、购票、检票、乘车、车站服务设施寻找、出站线路寻找、车站周边信息查询等活动。同时,设备区的引导与识别系统、无障碍引导与识别系统、安全疏散引导与识别系统、服务性公共信息引导与识别系统以及行为引导与识别系统虽有建设但有待规范与完善。例如,可以增加“安全出口”或“紧急出口”的绿色标识在地铁顶棚处悬挂或者紧贴地面展示,完善地铁紧急事件中的安全系统,也应当统一服务性公共信息。例如,公安民警提示、紧急按钮、洗手间、问询、扶梯、电梯、电话、信息、存包、站务受理等,还可以增加“靠右站立”、“录像监控中”等限制和约束引导人们行为与识别的系统提示。此外,长沙地铁2号线刚投入正式运营,用来达到企业赢利目的的商业配套的引导与识别设计还不多。

鉴于与国内外优秀地铁设计的差距,我们需要重视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的规范统一和创新,向国内外先进的地铁设计学习。例如,学习伦敦地铁的完善和舒适,学习巴黎地铁的秩序与高效,学习莫斯科地铁的装饰与构思,学习东京地铁的功能与视觉,学习南京地铁的造型与科技,学习上海地铁的简洁与现代,学习香港地铁的色彩与经验。

2长沙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的策略探讨

2.1依据信息传播的功能与特点开展设计

人类视觉认知有自己的特点,常常主动接受信息,包括信息提示牌、线路图、指示符号类的视觉传播信息和其他听觉传播信息。首先,从视觉信息的传播角度安排好信息密集区的信息传播秩序与层次。同一位置的广告和设施设置不能干扰过多,不能影响重要导向信息的传达。其次,在人们接收信息传达的关键点上落实系统信息设计。例如,在地铁空间中易发生识别或引导障碍的关键点设置信息,因地制宜,使墙面、天花、地面、立柱、空间形态等信息传播的载体充分发挥作用。再次,还原信息传播系统的易理解性,包括地铁信息传递的互逆性和识别系统的国际性。乘客进站与出站的行为互逆,其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要周全。为方便外国人够理解地铁信息系统所传播的信息,必要时可考虑选择两种以上的语言或使用图示表达。此外,重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多元化。语言传播要清晰简洁、准确适时;充分利用电视显示系统,线路查询系统,语言播报系统;有效利用摄影、影视导向,pop导向以及多媒体动态影像系统等各种载体传达信息。

2.2依据视觉传达的要素和方法探讨设计

地铁交通引导与识别系统能迅速引导与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让地铁运营井然有序,即属于公共交通引导与识别系统也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1)注重地铁引导与识别图示设计的简洁。1933年,英国设计家亨利・贝克(Henryc.Beck)设计的伦敦地铁线路系统奠定了现代交通引导与识别版面设计的基础。该地铁拥有简化直观的线路指示,在图示上变革,把站点和线路简化成圆圈和直线,使乘客一目了然。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运用中,尽量用具象图形并且不滥用错用图形,因为在地铁空间这样的环境中各个层次的乘客都有,而抽象图形要求信息收受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所以抽象图形不适合大面积使用。

(2)加强地铁引导与识别字体的规范与创新。设计能否有效传达信息,字体的选择很关键。为确保视觉传达内容的瞬间识别与准确判断,首先,要保证引导与识别字体的规范。伦敦地铁的字体设计师爱德华・琼斯顿创造的“铁路体”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正式公共场所应用的无装饰线字体,清晰、明确、规范统一,后来设计师们依次开发出适合留出大面积空白且笔画宽窄不同的新字体,它们在现代反光材料的衬托下作为标牌在夜间更易识别。在我国,仿宋体字和老宋体字在远观或高速阅读的情况下,与同样大小的黑体字相比,笔画过细易产生错觉而不占优势。因此,在注重对字体本身结构的研究、选择和改造之外,设计者也要认真研究不同字体在黑字白底和白底黑字两种情况下人们阅读时的反应时间以及人们阅读的适宜距离。此外,还要合理考虑字体黑白使用所带来的视觉感受。通常,深色图白色字比白色图深色字更具扩张感,传达信息时字体比例要严格设计。采用灯光照明时,引导与识别字体中明度和鲜艳度高的字体透光性比较强。这些方法都可以成为长沙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的依据和改良点。例如,长沙地铁橘子洲青莲站点关于廉政主题的黑白广告宣传字体的大小和视觉感受就有待改观。

(3)重视地铁线路主体色彩以及线网色彩的模块化设计。目前,长沙地铁的指示性与引导标识以黑色和蓝色为主,依据《长沙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识系统设计规范及应用导则》中的设计方法,将来地铁线路增多后,市民可以凭标识中的颜色快速辨识线路。在导向标识上,12条地铁将分别由12种主体颜色来表示。地铁线网图中将会有鲜明的线路色彩,但要遵循冷暖色穿插的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避免出现色彩繁杂、含义混淆等情况。

2.3运用心理学的影响改良设计

(1)利用环境心理、设计心理、知觉心理指导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地铁交通环境引导与识别系统的设计是以“人”与“环境”为研究内容的,我们了解心理学有助于正确分析该系统设计。其中,环境心理学强调和关注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与反应;设计心理学关注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和心理反应,也关注如何使设计才能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在设计领域中,视觉知觉是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共同的研究方向。通常人们的短期记忆有限,必须借助信息巩固记忆,而视觉知觉起到了支撑作用。例如,在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中采用约定成俗的符号加深人们的认知度,这既是视觉印象的积累也反映出知觉恒常性在设计中的作(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用。

(2)重视行为心理对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的影响。地下空间封闭有限,环境的可识别性差,缺少参照物时,人们更易失去方向感。如何让乘客在人流近乎跑动的瞬间,有效地充分注意引导与识别系统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是设计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重视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感受。首先,认真考虑引导与识别系统和空间的尺度比例关系,把握好主次、节奏,通过诸如空间分割,景点分配,标志导语等安排观众动线。如果引导与识别系统流向、流动性不好,会增加人们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其次,充分利用墙面、天花、地面等动态空间引导与识别,强调造型、色彩、灯光照明等方面的变化给人们的行为暗示。例如,长沙地铁橘子洲青莲站点利用墙面的质感、色彩、肌理、图案变化等传达政务和文化信息比较有特色,既体现了文化特点,又增加了人们的空间心理趣味感。此外,还可以多播放一些广告、影视和音乐,打破地下空间消沉感,克服没有光照以及温湿度的差异情况下人产生的不良生理反应和感觉。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8

关键词:河南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42-01

河南省高师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前身为平面设计专业,2000前河南省各个师范院校的设计专业还基本都是大专文凭,1999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设计专业在高师院校中最早设立本科学历,走过13个年头,现今的河南省各地市的老牌师范院校,例如安阳师院、信阳师院、漯河师院、原驻马店师专等等学校的设计专业都升为本科专业,10年前的各个高师院校的美术系下设专业基本是美术学(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当时的设计专业还是以平面设计教学和环境艺术教学为主的统称,学科没有细分化,10年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化的到来,设计专业的分科教学越来越精细化,产品设计、展示设计、CG插画等等都专业细分化,传统的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印刷设计等等都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单独存在,虽然视觉传达、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等有着设计学共有的共性问题,但是作为产业集群化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这也要求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设置不简单的像以前一样紧紧注重设计技法和软件的使用,现今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如何达到优化配置,是有待研究的内容,大致分以下内容分析阐述。

一:任何的课程设置改革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分析河南省产业集群化程度和有待发展的空间范围,对河南这样老牌的农业大省,在大多数城市的“三线城市“的地位下,分析河南省内设计方向人才所需的主要方向,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专业需求价值。对河南省高师院校美术院系设计专业本科化以来的课程做以简单叙述,分析早期课程设置中的优点和缺点,对现今的课程设置改革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河南省高师院校美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问题进行大量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河南省高师美术专业的课程结构作为例证进比较分析,以解决视觉传达专业各个方向的不同侧重问题点。比较分析近似专业,例如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等专业的课程设置里的共同课程,分析共同课程中在各个专业教学中的侧重问题分析,以达到课程教学的优化效益。提出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独特性问题。

二:2005年3月,教育部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知道方案》,2009年8月,又研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两个文件充分反应了教育部加大力度改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教学的明确思路和积极愿望。同时纵观近十年的教育部相关政策规划,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办好美术非师范专业的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落后,近几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对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的细分化、专业化、素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也在设计学各个专业分科中做了统一的课程设置要求,视觉传达专业作为河南省高师院校美术院系的老牌的学科,专业的发展更是有待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其社会适应性强,所需要的课堂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要随着学科发展和社会的契合,真正做到学生的学有所用。借鉴分析国内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的趋势,提出对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国家优秀师范类高校的美术专业课程结构为借鉴,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美术专业发展比较好的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例,趋其优势所在融入符合河南省省情的高师美术院系的课程教学中。同时,为研究提供诸多研究方法和改革经验的支持。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9

【关键词】图形符号视知觉信息传达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建立在视知觉的基础上,研究艺术首先要研究人的视知觉结构。”图形符号的传达意义一直致力于视知觉沟通传播效应的研究,这种即时的传播效应凝结了感性与理性的精华,在传播中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受众视知觉思维,使其感受设计的意义和主旨。

一、图形符号的视觉思维

阿恩海姆对于图形符号的视觉思维提出一个观点:“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这个观点反映出思维对于视觉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从视知觉及其同艺术、审美的关系这个角度分析,可以认为视觉并不是孤立的活动,任何时候都同思维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

首先,从视觉过程中最基本的“看”的过程分析它所包含的意义。爱德华·维斯顿是美国先锋艺术家,他的作品《青椒》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就是在看的凝视过程中发现潜在的真实,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超出主题的意味与多义,把观者带出了单纯视觉之外的意识思考中。对于观者而言,可能看到的是否是青椒、人体、背部、树干、耳朵、头等物体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观看的同时,视觉思维进行了自我判断。可以从这种现象中获知一个现象:与视觉同时发生的这种思维判断能力是观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理解事物的一种手段。在观看中调动个人经验去解读和判断的过程与结果,是一种视觉思维认知的提炼。但是,视觉思维的感知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视觉经验和文化心理感受,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多角度的延展思维和全方位的理解力共同刺激才能得以实现。一般来说,“看”是以直接的方式睁开双眼观察一切,“看见”是结果的感知,看的延伸。而视觉思维则是指在正常视觉对客观物象在心智上的反应过程,即观看与判断的同时发生。视觉思维作为一种基本媒介,具体来说对于判断过程不只是理性的判断思考结果,更是视觉在接触到图形的一瞬间没有经过特殊加工所产生的感性知觉判断。这种判断是视觉沟通与思维方式的中介,人类通过这个中介去用眼睛捕捉到的客观世界的轨迹来产生意象思维,最终实现客观实在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为了实现预期的传达目的,在图形符号的应用中,通常会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的有效介入来调动受众的视觉思维活力。图形符号的形象化是为了把人们视觉思维的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全部引入单纯的视觉经验之中,让创造性的表现意念和意象的认知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究活动。对于设计师来说,图形符号的形象化创意过程也意味着视觉观察过程中视觉思维的进一步升华。创意的过程除了需要丰富的视觉想象空间,还需要自由且有意识地处理思维中的感觉经验,即从无形到有形、混乱中的秩序感的再创造,也就是将所要表达的目的、观念和意图再次转换为受众的视觉思维样式。在本田HonDa摩托车系列海报中,有4个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画面配合这样的广告语:“你的浴室在告诉你,该去拜访瀑布了;你的卧室在告诉你,该去一游高山了;你的地毯在告诉你,该去踏足空无一人的沙滩了;你的床在告诉你,该去河流中游泳了。”其中图形素材都源自生活中平常之物,但是当再次还原在人们面前时,已经赋予其新的含义。这种主客观的创造旨在传达一种完美的视觉形式和强烈的心理冲击,使视觉思维更加朝着预期的发展目标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的智慧,充分发挥受众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来解读图形符号的传达意义。

由此可见,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受众,图形符号的视觉思维探究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柏拉图曾经说过:“人的眼睛是内在一把燃烧的火,将喷出的火花投射到视觉对象当中,眼前的玫瑰才能产生玫瑰般的生命。生命需要主动探寻,视觉也需要主动出击。”

二、图形符号的视知觉沟通和信息的传达

图形设计大师鲁巴林认为:“图形设计师的天职是利用图像投射信息,在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图形符号的优势,通过有效的视知觉沟通,可以跨越地域、民族的界限以及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来完成信息传达。”这种视觉的沟通的实质是在寻找与现实世界的意义能够产生同构意义的图形形式符号,在理解图形符号时来进一步获得现实世界的意义。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视觉活动而言,都必须依靠人类的视觉阐释能力与事物形象安排逻辑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传达者和接受者来说,二者的的视觉对话必须借助于图形符号来实现,视觉沟通则依赖于双方的视觉思维来完成最终信息传达。

(一)视觉图形语言之维

20世纪以来,整个西方的学术领域不同程度地经历过一种语言学的转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人类有一种语言的天赋,确切地说是一种构造语言的天赋,不只局限于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而且还具有构建不同符号与不同概念相符合的系统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便是对视觉语言驾驭掌控的天赋。所谓视觉语言是指在造型艺术领域,可以传达信息、情感和理念的形象及色彩所构成的视觉样式。例如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最根本的特性都是首先着眼于视觉语言的把握,把视觉语言视为最普遍的指示系统或语义符号。这种最典型的语义符号就是图形语言,它更明确地追求了视觉的及时效应,透过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去界定设计意图和理念,最终促成图形符号与受众之间的视觉沟通对话,从而实现视觉的图形语言之维。

实际上,视觉图形语言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方面,都与一般的语言有不同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在传达信息方面几乎是异曲同工的。人类最初语言的产生是源于传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需求,语言便保留了三种特征:即情感表达、信息指示及二者的融合。首先语言之中包含着思想与情感,才有了准确指示和完整的叙述。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的语言体系运用了复杂的文法、固定的语法和普遍认同的语汇进行链接编排,最终实现双向和多向的沟通。作为构建视觉传达目的的形式依据,视觉图形语言可以说是艺术的母语,在人类长期的使用中,这些特征与人类的丰富经验结合在一起去更好地诠释表现视觉图形语言的精准和顺畅。在视觉图形语言与受众的视觉交流过程中,视觉的短暂停留而产生的记忆能够有效地促进在瞬间信息传达过程中的情感认知。例如,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海报设计中,对主体图形符号创意的处理采用了书籍与德国国旗的结合,明确地传达出学术研究的所在地信息,而在书籍中开启的大门又表现了德国学术交流渠道的畅通性,欢迎各国人民来进行学术交流的开放策略,最终实现与受众之间的视觉沟通,从而完成视觉图形语言之维。

因此,通过图形符号的这种暂留性和记忆性揭示视觉语言的特殊性有助于加强深入图形语言的视觉形式意义和内在机制的调节,从而为图形符号的视觉语言之维传播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系统参照的价值标准。

(二)图形符号的视觉沟通和信息的传达

古往今来,视觉一直作为影响人类接收信息和心智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电子资讯所带来的全面图形化时代,图形符号的信息传达更加依赖于有效的视觉沟通。作为20世纪末一个特殊文化研究视角,视觉沟通和大众传媒制造的“读图时代”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就图形符号的视觉特征而言,视觉意义总是最为直接地物化于人可感知的具体媒介上,让图形符号成为一种从感性把握并由此深入的特殊对象。在设计活动中,图形符号语意表达正是一系列的视觉特征,通过视觉样式、视觉效应,最终完成视觉沟通,从而感受体验到图形符号意义的存在形式。视觉效应的沟通本质上是一种双向调节和适应的机制:一方面,设计师必须通过对受众目标的准确分析,才能发挥视觉语言的视觉形象构建功能;另一方面,观者需要发挥积极的视觉阐述能力,产生脑海中的视觉意义并排除视觉干扰。因此,图形符号要做到积极视觉沟通,就必须合理地依靠人类的视觉阐释能力与图形符号的适时表现力。

在众多的符号语言当中,图形符号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不仅仅在于其独有的象征意义,还包括在视觉沟通中的信息传达具有独特的广泛性。对于传达者和接受者来说,视觉沟通依赖于双方的视觉思维来完成与图形符号的互动,这种能力称之为“对视觉经验及视觉信息具有教育性了解”的能力。例如:对于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一个视觉观察力和感受力较弱的人很难感受到白云形状之间的视觉张力、白蓝交融的视觉效应和阳光投射云层产生万丈光芒的象征意义;而具有良好视觉修养的人面对外界的视觉信息却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视觉加工,最终通过有效的视觉沟通来主动探寻图形符号的意义,也就是从文化的象征意义来看待图形符号的形象,并赋予其文化内涵。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象征含义不仅存在于图形符号当中,还存在画面的结构关系中,观者在二者相互依存的作用下来体验视觉文化带来的心理的感受。例如,沃尔沃汽车广告设计的图形符号表达采用核桃的坚硬外壳来象征沃尔沃的车身的坚固品质,即使外在受损,内部依然完好,因为车是给人驾驶的,无论做任何事情,保障安全都是沃尔沃始终推崇的企业宗旨,“关爱生命,享受生活”更是注重安全的品牌理念和品牌灵魂。

由此可见,图形符号的视觉沟通打破了概念化、程式化形式,而是在感知与思考的交互作用中试图传达一种视觉合理化的形式组合,以最完美的形式产生最佳的视觉沟通效应。因此,研究图形符号视觉沟通的意义在于检测图形符号传达的视觉效率,进而推进并完善图形符号信息传达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图形要素最基本的视觉单位的系统研究,就可以对整个视觉媒介进行重新思考和观察,从而进一步获得一种确切的语言形态并创造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传达设计信息。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图形创意知觉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B035)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查尔斯·科斯特尼克,戴维·D·罗伯茨.视觉语言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篇10

[关键词]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现状;展望

1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所感知的外部信息83%来自视觉。优秀企业无不重视商品视觉呈现效果,以满足挑剔的消费者的检视。因此,传统商业中视觉营销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然而,电商网店与实体店在视觉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浏览网页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实体店可供选择的视觉元素多样,而网站视觉元素有限。这些无疑都给网店的视觉营销带来挑战。另外,网店视觉营销研究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概念上的模糊、理论上的虚缺、研究方法上的单一等。鉴于此,本文旨在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已有国内外网店视觉营销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借此厘清网店视觉营销的相关论述,把握网店视觉营销理论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网店视觉营销研究工作,以推进视觉营销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有效应用。

2理论研究现状

2.1关于网店视觉营销的概念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学者关注到网络空间视觉营销的重要性,并对基于电商平台的网店视觉营销进行了定义:杨银辉(2009)认为:“网店视觉营销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色彩、图像、文字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潜在顾客的关注,由此增加产品和店铺的吸引力,从而达到营销制胜的效果。”[1]戎姝霖(2011)指出:“网络视觉营销是在虚拟的互联网购物平台所见商品的视觉摆设,它是现实生活中视觉营销的拓展。”[2]

2.2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结论

网店视觉营销研究采用的主要是SoR模型。即anism.Response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刺激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刺激将引起机体的心理情绪反应,并最终导致行为的产生。

YongJianwang&michaelS.minor(2011)[3]等将该理论模型应用到在线视觉营销中,认为网站或者网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线消费意向等,受到网页中图片、导购标示、颜色、商品促销,广告的位置诸因素的影响。而thijsBroekhuizen&eelkoK.R.e.Huizingh(2009)利用该模型实证研究线上消费体验与线下实体店的不同,认为在线消费者对购物网站商品的评价与线下实体店获得的购物体验直接相关[4],这也意味着实体店的视觉印象会延伸影响到线上商品。

付媛(2012)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S.o.R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网店背景色和背景音乐如何影响在线消费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研究显示,快节奏音乐和暖色调会促使在线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愉悦度和被唤醒度,这将引致在线消费者更强的购物意愿。背景色及背景音乐的选择是销售类网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调节消费者的情绪,增加其购物意愿。设计良好的销售类网站可以通过顾客感知的网店环境吸引和保留顾客。[5]

3应用研究现状

视觉营销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表现为打造更有吸引力的电子商务平台。

3.1网店视觉营销

YoungHa,wi.SukKwon&SharronJ.Lennon(2007)通过对比47家美国和45家韩国的服装零售网站发现:线下实体店中的视觉营销元素已经被应用到线上,而专属于线上网络视觉营销的元素却并不一定用于线下视觉营销中。为此,他们专门将网店视觉营销按照购物环境、产品展示方式、搜寻路径进行分类,勾勒出网络视觉营销的结构及视觉元素编码。[6]

CarlosFlavia'nBlancol,RaquelGurreaSarasal&Carlosoru'sSanclementel(2010)认为传达产品信息给消费者最高效的方式不是全图片式也非全文本式,而是产品图片结合文本的方式,如此最能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和记忆;而消费者对网站的熟悉程度,获取产品信息路径的复杂程度都会影响到网络消费者的视觉评价,这给企业网站设计及其产品展示提供了依据。[7]即只有穿插着图片和有限文字的网页才能强化在线消费者对网站商品的视觉印象。

中国学者a雁(2004)提出web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Vi)的理念,认为应将Vi理念与web网站设计相结合,充分应用Vi设计原则来具体指导web网站的设计工作,以利于在internet上展示企业形象、网站形象和宣传广告的作用。web领域的Vi设计与企业Ci设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和技术规范。好的Vi设计包含标志、标准色彩处理、页面模板设计几个方面。[8]刘喜咏(2011)将视觉营销策略应用到网店装修中,他认为由于网络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随时离开网店,网店的转换成本低,因此为了提升网络消费者在网店停留的时间,应按照视觉营销的思路装修店铺,使店铺具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客户的关注,唤起客户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以达到营销制胜的效果。[9]

3.2移动互联网设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使用者越来越多,李昶(2012)提出,鉴于移动终端显示屏尺度限制,移动端互联网信息的视觉设计应该秉持极简主义,保持视觉元素的一致性,更多地应用电影化设计和动画,减少滚动和一屏多任务。并用微信在语音功能设计上的操作便捷性助推其成功给予佐证。[10]

4研究评论与展望

4.1研究评论

4.1.1关于网店视觉营销的概念

目前对视觉营销的定义没有统一认识,对网店视觉营销的定义更是莫衷一是。把视觉元素作为营销工具加以探讨的思路反馈出,视觉营销没有脱离“视觉冲击”,“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获取经济利益”的功利主义导向;而网店视觉营销为实体店营销的延伸的定位法,也没有区分出线下与线上的差异,没有把握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方式,其视觉信息的传递与实体店截然不同的特点。这反馈出在对网店视觉营销界定的时候,需要首先界定出网店与实体店的不同,网络消费者与实体店消费者的不同,网店视觉模式视觉元素与实体店不同等。

4.1.2关于理论框架

S.o.R模式为研究网店视觉营销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心理学刺激反馈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视觉营销的立论基础,因为视觉营销本身就是依赖各类视觉元素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的反馈促成情绪变化来预期消费者行为的。但是,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模式与线下截然不同,影响在线消费者视觉感知的要素不仅有网页版式、图片、颜色、文字、进入路径等,还有消费者的感知能力、偏好、价值观、审美品位等,这些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系统地揭示这些复杂关系,必须运用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艺术、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交叉分析。目前基于心理学的SoR模型不足以全面地揭示网店视觉营销的规律,还需要更多学科知识和理论模型的支持。

4.1.3关于应用策略

在互联网众多的商家中,绝大多数还处在粗放式的视觉营销中,有的将商品图片简单处理后就在网点中,有的虽然花了重金请专业摄影制作商品图片网店装修等,但效果差强人意。这些不重视视觉营销或者错误应用视觉元素进行营销的案例都值得从应用策略层面上进行深刻剖析,找出问题所在。而那些重视视觉营销,并在业内取得成绩的企业网站视觉营销手法应该得到总结推广。

4.2研究展望

4.2.1网店视觉营销理论展望

目前除了SoR理论模型之外,也可以依托已有的一些成熟的理论模型,构建网店视觉营销理论体系,如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价值链理论、消费心理学理论等来阐释网络消费者视觉行为及其规律,通过了解掌握网络顾客的视觉模式和消费心理,帮助在线商家更好地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及服务。呈现足够的商品信息,消除在线商品信息不对称,展示商品与众不同的气质等都可能成为网络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提示出网店可以通过统一协调的视觉模式打造品牌,传递价值。这一理论可以作为网站视觉营销中的“传达―影响―说服”的感知链理论立论基础,通过心理学实验或实证的方式加以检验。

4.2.2网店视觉营销应用展望

互联网扩大了企业与公众的沟通范围,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方式与途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卖主和买主的关系,而是变成一种互动交流更加密切的社区关系。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消费者对产品的实时反馈数据,同时,网络技术可使企业采集追踪消费者的网上行为,积累起海量的营销数据,使企业有更多进行定量分析的机会。不断开发的网络新应用,诸如移动网络应用等,使得企业可以以一种实时更新的、富有创意的方式与顾客互动沟通,进一步拓展了顾客消费体验和品牌体验的机会。

5总结

当前,我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觉营销应用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的策略还是借鉴传统视觉营销模式,没有深入到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与网络消费者的认知特点与行为模式,开发精细化的网店视觉营销模块。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积累了海量可予以利用的大数据,如果开发出基于网络平台的视觉营销模式,视觉营销应该有更加多样化更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应用。鉴于此,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

第一,开展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根据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消费者视觉感知有一个整体性的前提,网店视觉营销对消费者价值感知,价值评价、价值形成,在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认同,以及推动产品开发、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应该是今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点。

第二,深化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模式研究。虽然基于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与消费决策相关性是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的普遍起点,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未来的深入探讨。如消费者视觉感知的整体性与视觉冲击力的区别所在,与视觉营销基本要素的互动关系,最佳视觉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理论构建;影响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因素较多,未来网站VmD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定量方法,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考察有不同因变量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解释各因素在提升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产品价值上的影响程度和协同程度。

第三,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未来还需要加强网店视觉营销的创新性研究,尤其是利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消费者视觉模式构建以及精准视觉营销策略等几乎还是空白,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亟须填补。

参考文献:

[1]杨银辉.用视觉营销打造网店引力“磁场”[J].北方经济,2009(15):76.

[2]戎姝霖.网络视觉营销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J].人民论坛,2011(7):157.

[3]YongJianwang,michaelS.minor&Jiewei.aestheticsandtheonlineshoppingenvironment:Understandingconsumerresponses[J].JournalofRetailing,2011:46.58.

[4]thijsBroekhuizen&eelkoK.R.e.Huizingh.onlinepurchasedeterminants:istheireffectmoderatedbydirectexperience?[J].managementResearchnews,2009,5(32):440.457.

[5]付媛.在线消费者购买意愿与网店环境氛围关系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11):34.38.

[6]YoungHa,wi.SukKwon&SharronJ.Lennon.onlinevisualmerchandising(VmD)ofapparelwebsites[J].JournalofFashionmarketingandmanagement,2007,4(11):477.493.

[7]CarlosFlavia'nBlancol,RaquelGurreaSarasal&Carlosoru'sSanclementel.effectsofvisualandtextualinformationinonlineproductpresentations:lookingforthebestcombinationinwebsitedesign[J].european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s,2010(19):668.686.

[8]a雁.Vi理念与web网站视觉效果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9):73.

[9]刘喜咏.视觉营销在网店装修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