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5:00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1

对贵州省几所地方高师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不重视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并重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还必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目前该课程大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大多数课程都是媒体素材的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仪器的使用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学生只能观看老师演示,不能动手操作,这对学生掌握此类实践操作相关的技术应用是十分不利的。

2.教学设计与方法陈旧。调查发现在几所贵州地方师范类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是以“教”为中心,明显不适于创新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尤其是作为一名教这门课的老师,首先应该给学生做个示范,从教学理念及方法上让学生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陈旧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讲这门课的老师都不使用,他们从心理上就不重视这门课。

3.教材的选用不够规范。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种类很多,但是没有一本国家规定的权威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有多种版本,截止本文写作之前,笔者搜集到相关的教材多达300多本,从中可见这类教材种类的繁多,但是内容相差无几。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对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需求,在对贵州几所地方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教材不够规范,不能满足地方师范类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4.实验室配套设施缺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涉及大量的操作性实验教学内容,但近年来高校扩招,在校生激增,使得教学设备不足,实验设施缺乏,这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训练机会,好多时候动手操作被授课老师的几页ppt所取代,讲一下操作要领就结束了。或者应做的实验、就换成了有关多媒体软件的学习与实践。在教育技术课程中应做的教育媒体实验如:摄录像、非线性编辑、录音、投影仪等媒体实验,因条件限制或重视程度不够,几乎都没有开设实验。

5.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文理兼容,同时教育技术学专业专职教师专业构成也是文理皆有,因而导致从事这门公共课的教师专业构成比较复杂,有学教育学的,有学计算机的。这些教师在本专业所从事的教学往往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某个方而,有的从事理论研究,有的从事媒体技术(硬件),有的从事媒体开发,等等。这样势必会造成同一个教师授课时不同知识点力量会有强弱,无法在每一个模块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6.教学评价体系需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由于大都采用理论教学,主要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因此在教学评价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方式。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方式应用最多的是“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考点为书上的理论内容,因此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之前熟记相关理论就能过关。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理论内容的考核,这与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初衷不相符,忽视了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几所地方师范院校的走访调研,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并促进地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凋整。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新课程体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信息化教育意识,在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同专业的学生还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学科的不同,内容的选择还要有学科专业的特性,要与他们的学科相结合。

2.教材选用合理。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紧随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其特点是不断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用到教育中来。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内容结构也必须不断调整和充实。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运用,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对某些不重要的内容要适当删减,或合并在一起进行原则性叙述,以突出重点,使原有课程的复杂结构得到相应的简化。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材。

3.教学方法更新。分阶段教学,模块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师由于所学专业的影响,擅长的知识领域有所不同。比如,专业偏重于技术应用的老师,理论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就可以专门讲解应用模块,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上《教学设计》的专业课,对现代教育技术中这一部分了解比较透彻,掌握的相关案例也比较多,可以专门请专业教师对此部分进行讲解,如此以来,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加。

4.注重实践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掌握教育技术关键点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当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要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教育技术的空间、时间以及自由学习的环境。此外,教师授课内容应围绕具体、优秀典型的案例展开,并且与他们的学科相结合,让他们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所起的作用。

5.教学评价完善。教育技术评价是对能力的考核,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要突破单一化,实现多元化,在考核内容上要突破水平化,实现能力化。采用“课程成绩=理论考试50%+综合实验考核50%”,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又要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建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6.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及时将前沿的思想及技术引入课堂。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教育技术,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重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研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2

关键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1.1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

随着我国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高校中的各种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大多数高校中的硬件不断升级,多媒体教室逐渐扩建,同时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得到不断充实,这是高校中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情况。而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不同专业学科相匹配的软件教学资源却出现了量少且窄的发展窘境。高校很少组织购买和制作相关的优秀教学软件,教师由于受到个人购买力和研发能力的限制,也很少在教学软件上下工夫。软件是硬件设施的基础,如果不具备相关的软件,那么硬件也就很难得到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的限制。某些高校在引入硬件设备时,不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带有典型的盲目性。此外引入硬件设备后,缺乏应有的管理维护,重应用,轻维护,管理很不规范,以致于设备出现了很多的故障,严重影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2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讲授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重难点问题可以讲解得更加清晰,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一大优势。但是很多的教师将主要的心思花费在多媒体技术处理、硬件使用与课件开发中,造成了他们忽视了教学设计、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学等方面,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高校教师对于教育规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问题,教学设计中没有将相关的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1.3缺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

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淡化了学生利用语言符号和抽象概念进行思维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其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过分专注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人格示范作用,影响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1.4教学资源建设滞后

我国当前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与教学课程紧密联系的课程缺失严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对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认识不足,对教学资源建设模式缺乏深入的探讨。相关的教学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且一些教学资源也未得到充分的使用。高校的素材库建设、课件制作等存在着低水平建设的现象,同时教师在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造成了学生对于相关的课程失去兴趣。

1.5现代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这对现代教育技术来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不仅来自技术和资源,而且也包括专业人员的素质。高校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应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育技术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要适时吸纳专业人员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队伍中来,增强队伍发展的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获得更好的发展。

2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应对措施

2.1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高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兼顾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第一,继续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并不断更新设备。硬件的设施主要包括演示型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与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学校还要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相关的装备,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设施。第二,在软件的建设方面。抓紧开发相关产品,由学校的主管部门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统一的规划,结合教育教学的改革,组建由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师、教学媒体专家和教育软件开发公司等组成的小组,由这些人共同开发设计相关的教育教学课件。也可以与同行学校之间展开合作,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积极鼓励教师采用新技术,并向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财政支持。在软件的建设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采用下载、购买相关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多元化。第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日常维护,建立以设备和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规章适度,确保正常使用。

2.2积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设

在高校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建设,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着手:第一,加强职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工作。目前高校当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还存在很多的误解和不清晰之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但欲速则不达,短时间之内很难达到效果,可以找到相关的重点内容讲解,比如侧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络基础与多媒体教学等,并将这些内容与教学设计、教育理念实现统一,实现技术与理论、实践的完美结合。第二,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高校中的教师由于年龄段不同,其所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差异的特点,因此就要根据教师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差异,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2.3准确定位,加强师生互动

现代的大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采取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不要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和音视频上,而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年龄,因材施教,有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超越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还要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善于设计环环相扣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将多媒体辅助教室运用到教学中,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发挥多媒体教室应有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课堂上下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告知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

2.4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力度

高校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高校应该首先对教学资源系统加强构建,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资源的质量。在学校的网络建设中要积极建设丰富的教学素材库,为广大的教师提供课件制作的素材。并将相关的优质课程置于网络上,供学生时时学习,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学习。与其他的高校合作进行或根据地域特点形成区域性高校联合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优质资源的互补。

2.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理想。其次,高校要积极做好引进高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的计划,不断引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潮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对于这些技术人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以稳定教育技术队伍,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为一个推广、研究教育技术的人才建设聚集地。

3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全面审视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等。未来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第一,高校将会更加重视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校会逐渐改变教育技术的观念,鼓励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则可以对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以便于教师更加方便、有效地组织教学。第二,合理建设教学资源与环境。未来的高校将会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与管理,设计一系列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并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完善升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将针对不同的系统完善相应的应用指导与评价标准,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不断完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未来高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将会愈来愈重视。这一评价体系的重点是以学生素质目标的达成作为评价标准,以单项素质的评价与综合素质的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思路来设计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技术的实施与发展。第四,不断规范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术研究,实现知识的创新。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将会营造向上的学术氛围,加快知识的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自身的知识构建,避免无意义的研究,实现知识的传承。第五,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随着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会改变人们的传统学习方式。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将消除时空的距离,实现自主自由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晓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

[2]陶茂芹,周常宁.多校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体系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3]姚宏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3

一、新媒体技术下的现代音乐发展与价值分析

(一)新媒体技术与现代音乐教育的渊源

新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新媒体本身就是一项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新媒体相对于电视和广播以及报纸等媒体具有时代性,以无线网络和手机客户端以及微信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现代新媒体技术具有社交传播和信息获取与分享的特点,新媒体技术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各行各业,现代新媒体技术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使得教育教学管理发生重要的变革,现代音乐教育与新媒体技术具有重要的联系,这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是密不可分的。

(二)新媒体技术在现代音乐教育过程中应用价值分析

现代新媒体技术是现代音乐教育进行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重要革新,新媒体技术更新了现代音乐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计算机课件演示教师讲演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以慕课和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为主的教学改革将现代音乐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现代新媒体技术更新了音乐教育观念,与此同时也对现代音乐教师的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现代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视频编辑技术,新媒体技术在现代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媒体技术下的现代音乐教育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

(一)新媒体技术在现代音乐教育表现形式

现代音乐教育中教师利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进行与学生的互动,这是新媒体技术的社交特点的体现,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环境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通过微信和社交软件进行和互动,学生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对这些进行提前的学习和在线互动,有效的提升了现代音乐教育的效率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技术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各类新媒体手段和社交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掌握是现代音乐教育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重点,新媒体技术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制作不是一个老师可以完成,需要组建起综合实力强的音乐教育新媒体技术团队,整合现代音乐教育的优势资源,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三、新媒体技术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一)新媒体技术为引领,侧重音乐素养培养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创新的应用是现代学生音乐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很多高校教师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采取网络媒体在手机客户端和社交媒体上有关音乐信息以及作品,通过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目前大多学生都是通过手机媒体和其他媒体形式进行流行音乐的,有些高校音乐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媒体上开设网络音乐教室,通过视频编辑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将音乐音频和视频进行编辑,形成生动的影像表现形式,这样的网络音乐教室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感兴趣,同时里面的内容还是本身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具有重要帮助,现代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观看视频从众找寻自身缺乏的知识点和不足,以便于更好的学习同时网络上还可以很好的同音乐教师进行互动沟通,学生可以很好的通过智能手机登陆手机客户端进行音乐素养的学习和交流,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音乐素养培养的目的,这是传统的媒体和教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强调互动沟通,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将知识点和知识信息进行传播和分享,让学生通过各类手段获取信息并可以在课下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慕课和微课以及翻转课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音乐教育是现代音乐教育管理的创新,慕课系统的在线课程以音乐教育门类进行教育,内容从初级到高级,学生可以有效的根据自身学习状况选择,有效的解决课堂上的知识获取的不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微课形式的碎片化记忆和知识点,对于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具有重要帮助,现代微课也已经成为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形式;翻转课堂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内化,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和通过社交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有效的将知识和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内化,这些新媒体技术在音乐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使得音乐教育形式更为生动。

四、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对高校音乐教学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和教师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进行音乐的创作和在线学习欣赏互动以及课堂和线下的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带给现代音乐教育巨大的变革,为现代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拓出新的局面。

作者:兰岚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参考文献:

[1]郭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形态[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生物教学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探究性学习,提倡学习主动性。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任务,仅仅依靠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完全胜任。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图像和动画等为一体,化抽象为直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生物教学健康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将多种信息有效整合在一起,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感官接受信息的输入,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authorware和方正奥思等。此外,还有一些图片处理和动画制作的软件,如photoshop、mp3压缩软件、Flash和3Dmax等。

1、现代教育技术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大量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将资料以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这是通过书本、挂图和模型等有限手段的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2、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地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及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难以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法理解透彻。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因其抽象的细胞分裂过程往往成为学生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利用挂图作为这一内容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挂图只能呈现细胞分裂的静态过程,无法表现出细胞分裂连续的动态变化,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Flash动画则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细胞分裂的认知和理解。

4、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但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有些探究实验并不能在课堂上完成,而这些实验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又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一矛盾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得以解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视频、实验录像等)示范实验探究的基因原理和操作过程等,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标志重捕法的讲解,可观看野外科学工作者利用该方法进行大型动物的数量调查的视频,从而使这一方法更直观、科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学情相统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过多的素材和情境带来的长时间刺激,会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变得不明确,使学生身心疲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度,否则将事与愿违。

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归根到底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素材的选取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种群的特征》一节中讲授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时,可以选取江西省婺源县荷包红鲤种群密度的估算作为素材,既能结合江西省本土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又能紧密切合教学内容,引领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目标。

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在各个环节上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新奇,例如在讲《群落的演替》时,结合课本中的问题探讨利用多媒体展示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时的视频影像资料,吸引学生注意,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图片、动画和表格等形式呈现。例如在讲《基因的表达》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转录和翻译的动态过程,并利用表格比较二者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代替板书

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板书的书写,甚至没有板书,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板书是教师以精练的文字和图表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行为,教师正确运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传授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取代实验探究过程

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重视实验探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一些原本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探究,可通过多媒体视频和实验录像等方式展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探究教学上的缺陷。然而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等同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一味追求大容量

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一味追求大容量、快节奏,否则将导致课堂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消化。因此,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多媒体素材严格挑选,适度控制课堂容量和教学节奏,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实施。此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刺激,加入大量声音、图像等信息,看似使学生拓展了视野,实则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只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生物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国芬.高中生物教育中的现代生物技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7).

[2]王鹏.高中生物学科在新课改下的探究性学习[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2).

[3]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3(8).

[4]李丽.浅谈现代化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8).

[5]武焕弟.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3).

[6]张丽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09.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5

中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论文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定义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②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1994年的定义:“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aeCt04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权威学者南国农先生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手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组合,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媒传教学法);以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因此我们应从体系的角度去研究高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凸显优势。

2.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从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无论是教学信息化还是教育信息化都离不开以云计算、多媒体以及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2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多使用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互联网等在内的现代教学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一些晦涩难懂、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只能通过教学模型、道具以及板书等方式向学生展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理论宏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3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效率。现代大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板书,利用多媒体课件容量更大、方式多样、更吸引学生等特点,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2.4开拓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联网等方式,将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书本上,更是呈现在网络上,打破了教室的框架,让教学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接收到教学信息。同时作为最新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兴起的慕课、微课教学模式利用交互网络技术,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新思路,不再是教师课堂上“拼命地讲”,学生“被动地学”,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课下学习微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检验学生课下学习的成果。这种新技术可以说是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新变革,颠覆了传统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3江苏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应用现状

3.1.1现代教育技术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江苏省是一个科教大省,现代教育技术一直深受重视。江苏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全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等赛项,从竞赛的角度督促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加强。全省还举办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参与培训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各高职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学校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媒体数量,完善配套设施,引进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例增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少学校将教师参加相关竞赛取得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甚至是职称评定。这也侧面推动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自我要求。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调研,受调研学院8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有一部分专业还将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发信息化课程,实现教学、反馈全网化;少数老师能够结合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设计。

3.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操作型应用技术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能够使课堂效率更高;通过三维动画、ppt展示等方式能够使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更易懂;通过微课等教学改革能够使复杂的教学知识更碎片化,接受程度更高。

3.2存在问题分析

3.2.1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认知度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受访的绝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够,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以及网络的应用,并未从完整体系的角度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多数还停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应用角度,尚未关注到现代教育技术潜件(教学设计)的应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应该是教学设计。另外,由于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考核挂钩,因此容易出现教师被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性不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等问题。

3.2.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还存在较大差异

①地区差异。

目前江苏共85所高职院校,苏南等地区的职业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和方法都略高于苏北地区的部分职业院校。

②年龄差异。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较大,但是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应用比例偏低,而且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学课件的使用。

③水平差异。

高职院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不一致。有的教师仅会制作简易版的ppt课件,也有的教师能够用Flash等更高级的软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

3.2.3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过大,更新速度慢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ppt等多媒体课件,但是有不少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点点鼠标,将课件内容读出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性较大,甚至出现了没有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该代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还有的教师制作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之后就“高枕无忧”了,每一轮教学都使用完全一致的课件,并不对课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改,使得课件的知识点陈旧、老化,甚至是过时的内容。

3.2.4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合理规划

有的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还停留在喊喊口号,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也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结构规划,没有设立独立部门开展此项工作,仅仅将此项工作放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但这些部门有的工作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了解,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部分学校由于建设经费限制,无法实现全网覆盖,也没有购买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设备,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不佳。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竞赛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

4基于“三维四层”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议

4.1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三维”应用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包括物化形态的现代媒体技术,智能形态的现代媒传技术以及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应用体系:维度一,以教育技术潜件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手册》一书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潜件的概念,提出教育技术潜件是指理论构想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是教育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认为潜件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最容易忽略的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以潜件设计为出发点,结合高职教育以及岗位需求,设计出与课程、岗位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系统地设计新型媒传教学方法,并将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出来。维度二,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开拓新型媒传教学法。媒传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利用这些媒体进行学的方法。常用的媒传教学法有:播放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成绩考查法、训练教学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出现,一种新型的媒传教学法也随之出现——微型教学法。国际上风靡全球的慕课(mooC)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将学生体验、师生互动完整地结合起来。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更适合高职教学,微课是将完整的知识点碎片化、微小化,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微课能够通过反转课堂的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维度三,以现代媒体技术多样化为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在当前,可以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对这些信息技术的选择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需要加以选择。既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还要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下,积极使用视频、音像技术,如微课、慕课等。同时学校在对老师的日常考核中也不能仅仅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倾斜,而应该鼓励老师采用多样化现代媒体技术,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实现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四层”有机结合

信息化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和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又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保障,这二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学信息化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从网络、资源、应用、人才的4个层次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①从网络的角度:

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为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网络校园”,互联网全覆盖,实现课堂无界化。同时积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配套设施,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条件。

②从资源的角度: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高职院校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开发教育软件资源,建立专业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微课化。

③从应用的角度:

一方面应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潜件建设,这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关系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应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以及高职学生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这一教育模式;第三,应进一步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第四适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研与实践,并将其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

④从人才的角度: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组织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054―04

引言

在我国师范教育中,为学生开设教育技术方面的公共必修课程已有好多年了。从80年代初的师范生选修课程发展到90年代的公共课程,再发展到21世纪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日益丰盈,地位不断提升。[1]2004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其目的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自觉性;加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使中小学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加强技术对教育的服务与支持。课程地位的提升这就对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行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通常把技术内容与理论基础分开表述,技术内容依据技术的分类组织,理论内容则是现代教育技术各种理论基础的罗列。这种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重复感、拼凑感,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了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如何组织、呈

现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内容作深入的思考。

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尴尬

1理论内容与教育学、心理学的重复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中,通常把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阐述为学与教的理论、传播理论、媒体理论和系统理论。学与教的理论包括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介绍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是必要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相当熟悉这一部分内容,因为他们已经先修学习过心理学与教育学。用学生的话总结,,这一部分的内容很“教育心理学”。那么这部分的内容究竟还有无必要?如果把这一部分的内容从教材中删除,必然损害体系的完整性。如果不删除的话,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呈现这些理论?

2技术内容与信息技术的重叠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应用类课程,其技术性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何克抗教授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2],这里的技术手段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体系中信息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实践体系基本上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特别是powerpoint在部分教材中占有很大篇幅。以至于学生以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学习信息技术,甚至就是学习powerpoint。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内容上的重叠,导致学生认知上的错觉,以为教育技术就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已经学习过了,现代教育技术当然也就引不起相应的重视。这种认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危害不可谓不小。

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认识上的误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学内容体系的组织与呈现。首先,教学内容的组织基本上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课程内容的微缩版,从理论到技术面面俱到,而且各部分相互独立,不成体系,给人的感觉就是“教育”与各种“技术”的拼盘,缺少一种揉合各部分的“骨架”;其次,教学内容的技术部分,为技术而讲技术,这就很容易把教育技术组织成信息技术或媒体技术,理论部分为理论而说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很“教育心理学”也就顺理成章了,也就是说缺少贯穿始终的“魂”。

二技术为骨:技术内容的组织框架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目的

张剑平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提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3]在《关于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程的思考》一文中将课程目标定位在培养师范学生有关学习环境、教学策略与技能、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信息应用的基本能力上。[4]上述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应用必然是其核心所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应用目的决定了各种教育“技术”在课程内容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组织也应该以技术作为撑起课程的“骨架”。

2现代教育技术的技术构成

为了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技术构成,本文统计了2005年到2009年出版的50本教材,在统计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传统媒体技术、视听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教学评价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又分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资源两个子模块。

各技术模块所出现的频次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3技术内容组织框架

(1)依据技术分类组织

在笔者所统计的教材中,技术内容基本上是按物化形态的技术加智能形态的技术的形式组织。这种技术内容的组织形式,其依据都是技术的分类,其优点是现代教育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模块一目了然。但是伴之而来的缺点也很明显,这种组织形式给人以堆积感、离散感,而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对教育技术一种理解的必然体现――教育技术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依据教学过程组织

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把教育技术解释成“教学中的技术”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的话,那么就会得到另一种组织技术内容的思路:根据教学过程组织、集成各种技术。我们可以把种技术分配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把技术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即以教学过程为主线整合各种技术。通常我们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5],那么我们可以依此划分各种技术,把上文中统计的技术模块分配到教学的相应阶段,如图1所示。

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教学环境的创设。本文中教学设计指的是微观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完善的备课”技术。为了实现教学设计设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准备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创设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准备包括传统视听媒体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资源的创建、选择和获取。现行的很多教材详细的阐述了视听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的构造和原理,这些内容笔者认为不适合出现在公共课教材中,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但是对公共课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就有一定的难度。在创设和选择教学环境时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要求,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应用目标是什么,是辅助教师教还是辅助学生学。

教学实施阶段主要涉及媒体与环境的教学应用。这一部分应该是体现课程特色的关键部分,但是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教材对这部分内容都作简化处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可以帮助教师在制作媒体资源及创设环境时,却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使用它们。当专任教师无法独自完成时,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可以给予帮助。但是,在教学中使用媒体资源与环境时,教育技术人员很难介入到教学过程中给予帮助。这部分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充分掌握媒体与环境的教学使用方法。这样,即使资源和环境再丰富,功能再强大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反而使教师忙于应付这些资源与环境。当教师疲于应付技术环境的时候,技术甚至就会成为教学的累赘、障碍。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可能不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关注的焦点,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学前的准备和教学后的评价。但是,对公共课的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内容才更是他们更所需要的。例如,媒体的制作和选择可能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特长,但是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媒体出示的最佳时机呢?我们可能感觉这是教师的事情,但这正是公共课学生所需要的,这也是专业课学生与公共课学生的区别。

教学评价阶段主要的内容是教学评价的技术。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不仅仅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还应包括案例评价、量规评价、档案袋评价等评价的方法。

三理论为魂: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以技术为骨架,并不意味着重技术轻理论,如果直接把课堂搬到机房,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变成了以培养学生使用各种硬件设备的使用为主,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解成信息技术课,那么也是有失偏颇的。技术的运用应该以理论为指导,理论是技术运用的灵魂。

1如何凸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其内容必然要与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信息技术等这些学科的内容存在重叠。如何才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以区别于其它学科呢?在上文中笔者提到按教学过程组织技术模块,这只是一种内容组织结构上的变化,是形式上的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彰显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黄济先生在《教育哲学》一书的总序中指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出现,使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在某些问题上的重复出现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阐发而已”。[6]其实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这样,关键在于能否论述问题时有别于其它学科。

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融合

为凸显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笔者的意见是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视角阐述技术之应用。我们要从系统的视角、传播的视角、教育心理的视角、媒体的视角考察技术的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应以单独的形式出现,而应与技术融为一体,成为指导技术应用的灵魂。理论与技术的融合不仅能消除理论教学的说教感,而且能突出现代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融合我们可以理解为理论的“技术表达”,即理论体现在技术中。在强调技术的同时,各种教育“技术”以理论的载体的形式表达着媒体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正是凭借此种“技术表达”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

提到现代教育技术很多人想到的是幻灯、投影、无线广播、电影或电视、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或因特网等媒体设备及其操作,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的标签。因此,进入教育领域的媒体要体现出区别于一般媒体的特征,就需要融合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媒体的设计、选择与应用要遵循,更要体现出媒体理论的指导,以实现媒体理论的“技术表达”。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从媒体的视角审视媒体,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各种媒体、教材的使用,更重要是的是信息的传播过程“即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经由各种渠道(媒体),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7]。各种教学媒体要置于教学传播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媒体要与其它教学要素联合起来,形成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内容的传递,从而实现传播理论的“技术表达”。

通常我们通常认为系统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展开全部教育实践的。系统方法不仅仅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也是其它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重要指导理论。教育是一个大系统,教学是系统,教学资源也是系统,教学环境更是系统。因此,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中我们应该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研究它们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之间及与整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求得最优的方案,以实现系统理论的“技术表达”。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媒体手段和科学方法,应用目标是为了促进和优化学与教的过程,从而实现对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学与教的原理自然也就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上文的讨论中,笔者提出依据教学过程组织技术内容,教学过程本身就体现着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依据贯穿教学过程的教学和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评价,实现学与教的理论的“技术表达”。

四小结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其特征,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是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媒体技术,也不是这些内容的拼合呢,笔者的意见是依据教学过程组织技术内容,把理论内容体现在具体的技术中,形成理论的“技术表达”。

参考文献

[1]张琪,陈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7):43-45.

[2]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4.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eB/oL].

[4]李芒,赵小杰.关于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技术》公共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3):38-42.

[5]柳斌.课堂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494.

[6]奈尔•诺丁斯.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7]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

Sketchedwithtechnologyandinducedbytheory:DiscussontheorganizationofmoderneducationaltechnologyinstructionalContent

LiUChun-zhi1ZHanGwei-min2

(1.Collegeofeducation,LinyiUniversity,Linyi,Shandong276005,China;2.Departmentofeducationaltechnology,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95-01

如今的课堂已经今非昔比,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正逐渐占领课堂,取代粉笔黑板并巧妙呈现给学生一节节精彩的课堂。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在传递信息加强师生互动方面具有传统教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广大教师努力的目标之一,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多媒体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科的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给课堂增加活力。如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活和会话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参与会话练习,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时空情境

好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受时代和年龄限制,学生对所学内容会较难理解和运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给学生提供理想的时空情境,给课堂带来新鲜的感受,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过去的视频,还可以用软件制作一些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短片,如此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好地展示了教学内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动态情境

动态的动画或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分解,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层次展示,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如物理、化学课堂中的各种动态演示实验,如果学校条件不足以开展分组实验,教师则可以用多媒体予以展示,效果也是不错的。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每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都需要重点强调并花费较多时间去落实巩固,但效果却不一定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可以多次重复展示提醒,最好用醒目的颜色,加大增粗的字体,这样在具体学习时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明确了重点难点,还要想办法突破。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也要选取不同的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传统教学难以企及的良好效果。如可以对有些内容反复演示强化,把有些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化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练习巩固

对刚学会的重点难点知识要及时巩固练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目,题目最好是课本和配套练习册以外的新题目,能够反复强化练习,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如此可以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知识空间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教材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层面的要求,大多局限于粗略的知识框架,而要让学生深入掌握并合理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则需要教师补充完善更多的内容。有经验的教师懂得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把原本单一的教材内容转化为丰富的知识海洋。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知识体系

课本里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它们前后都有密切的联系。要想真正学好一门课,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知识体系单靠自己的总结和教师的讲解板书是远远不够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很轻松地把各学科的知识点做成结构图呈现在课堂上,而且课件容量大,可以反复展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知识拓展

素质教育要求新时期的人才除了懂得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掌握好多课本以外的生活生存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补充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深化教材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8

【论文摘要】作为职前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高师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实施策略。

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高等师范院校是职前教师的培养基地,在校师范生是职前教师的主要来源,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向师范生传授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实用于教学需要的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公共课程,因此在高师院校开设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所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现状

在各种媒体大量涌入课堂教学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基本技能。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主要依托公共课来完成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很多高师院校对其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教师结构复杂,教材版本较多、内容陈旧,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多而广,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理论实践并重,二者课时分配比例不明确,甚至课时设置不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不强等因素,使师范生不能真正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更不能自觉应用教育技术于教学中,形成恶性循环。

二、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性质认识不一

首先,片面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忽视对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理解和掌握。把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直观教具或只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工具。没有把它放到教育层面、媒体技术层面和教学系统层面的高度、因此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的设置过于宽泛。有的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员信息素养和现代化教学能力;有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教与学的基础理论,具备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课程目标定位必然会造成对课程性质认识的不统一,是注重理论还是注重实践呢?理论和实践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分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争议。

2.师资队伍不足、专业配置不合理

很多高师院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公共课的开设时间安排相对集中,且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导致从事这门公共课的师资不足,专业构成也比较复杂,有学教育学的,有学计算机的,甚至有其它相关专业的教师,存在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缺陷,这样势必会造成同一个教师授课时不同知识点力量会有强弱,无法在每一个模块都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对于师资的要求是复合型的人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合二为一,仅凭教师自己去领悟,或自己去学习教育理论,无疑是艰难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3.教材对自身的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它面向的是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因此,教材应有别于教育技术专业课教材,内容不要过于专业和精深。首先,教材的内容安排不合理,没有做到详略得当;其次,教材的编写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由于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大纲)和要求,各院校都是自编大纲,自定教材,使得有的教材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技术性太强。教材内容的选择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了解教材使用对象的现实情况如何,真正需要什么。再次,教材内容陈旧,近十多年来,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地更新,公共课的教学已经从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方向转变。还有,实验课没有统一的大纲,实验设备、材料匮乏,开设课时不足。最后,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

4.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由于学生众多、师资有限,大多数是采用集体授课,以讲义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有些教师教育技术观念落后,一方面大谈提高教学效果的理论;另一方面自己并没有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中很少使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手段先进方法单调落后,把过去的“人灌”变成“电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结果是教师难教,学生厌学。

5.实践条件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技能,需要开设足够的实验课时来使学生掌握。但近年来学校扩招,在校生大量增加,实验设施缺乏,这大大减少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机会,而配套实验课程的缺失,大大降低了课程的质量。同时课程的开设也没有严格按《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来实施,该课程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性实验教学内容,甚至出现动手操作被授课老师的几页ppt所取代,讲述一下操作要领就结束了。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中小学后,面对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束手无策,还只能依靠粉笔黑板进行教学。

6.评价机制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教与学过程及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反映了教育技术课程价值取向,对师生的教与学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目前很多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平时成绩+期末笔试”的形式,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导致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另一种方式是检验学生的操作水平,考试只在计算机上完成,如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一个课件作品的制作,这样师范生会把该门课程理解为信息技术课、多媒体课,完全曲解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以上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探索课程的目标定位,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方法及评价手段,最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策略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

许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时为每周2~3节,课时相对较少,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依据课时少的特点,应将课程的教学目标缩小,定位得更加具体,可依据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进行定位,使学生在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学习教学设计,掌握计算机多媒体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形成教学应用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的构建是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遵循适当弱化、以够用为主,突出应用特色,以能力、技能培养为主,重点内容深入,次要内容精简和学科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原则,以教学目标为准绳构建教学内容。

2.突破传统思维,改革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强调实用性等特点,实践教学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多,在教学中应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切记“大而全”,应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使用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技能,信息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的能力等六个方面的知识能力。

可尝试通过构建教学环境,开放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之一,可充分依托学校和地方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开放型的实验条件,也可利用blog、moodle等平台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注重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丰富评价方式

丰富评价手段,采用传统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考核评估,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其次为了强化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更好量化学生这些能力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媒体操作、课件制作、教案设计等方式考核,重点应放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资源的获取及与专业课程的整合能力等方面。

也可尝试应用传统的学习评价与网络学习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随时登陆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学生的电子档案,通过课堂、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考试、在线测验等定量评价与课堂项目学习成果汇报、学习心得及课后访谈、问卷调查、moodle网上投票、教学能力评价等定性评价相结合,准确、科学的对学习者做出评价。

4.创设有利于课程开设的环境氛围

很多师范院校缺乏相应的措施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完整开设,应从各方面入手,如增加硬件投入;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建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在学习平台开辟教育技术讨论专区,让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或通过qq、msn等工具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倡导协作学习;精选一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提供示范;强化教育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等。

5.重视教材建设,规范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提高其教育技术素养,因此教材建设必须以此理念作为先导,构建不断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全新体系结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体系应以《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参照,注意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根据师范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设置。目前全国范围内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版本很多,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使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组织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教学人员进行编写。教师教学中应以《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大纲内容为标准,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学生学习需求等做出不同的偏重。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是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发现问题,勇于改革尝试并付诸教学实践,使我们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一个合格的、具备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2陈一民.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推广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但是,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工作者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更新观念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较为单一,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状况,使得教学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都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通过传统的“教”向“学”转变,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建立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模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教育转变不仅仅是因为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最重要的是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所以对于语文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知识以及技术,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将其合理地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校,不应只关注现代教育设备,更主要的是更新人们的观念,否则就会降低资源设备的利用率,他们仍然会采用传统的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实现教学现代化。

二、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负责听,学生只负责讲,针对这一教学模式,必须着手改进,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合理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创建教学情景,并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这一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若只是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学生很难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以及作者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佩之情,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牺牲,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能够有更深的感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而且学生也更愿意探究课文。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动态图片转换,同时还可以实现视频的快慢转换。所以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将图画、视频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将一些枯燥、抽象的内容转换为更直观的图画以及视频,这样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将重难点知识简单化、生动化以及形象化,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从不同的方面对知识进行了解,进而能够学好小学语文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白鹅》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想象白鹅是什么样的?它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白鹅的形象和生活习惯吗?”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白鹅的形象,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深刻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而且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样学生在观察多媒体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研究重点。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创新,就应引入现代教育手段,改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创设教学情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还应加强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忆江南》,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诗中的景色,同时还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聆听诗文朗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朗诵,之后展开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是更新观念,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同时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篇10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过程问题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社会各领域与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亦是如此,现代教育技术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彰显着它特有的魅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媒体和手段用于教育,而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正带来教育理念、方式、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是教学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己成为各国教育领域改革中的热门话题。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将多媒体技术融人数学课堂,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2)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想效果。这时利用多媒体就能弥补这些缺陷,能够更容易帮助教师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学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这几年教育技术的应用,多数教师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先进的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还有不足之处,有些教师在使用时还有许多误解,没有真正发挥出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许多工作要我们去不断完善。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等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笔者的所见,将教育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7)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匾乏是先进教育技术普及应用的最大障碍;

(2)更新教师观念的关键是“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用”贵在于“精”;

(4)在技术的应用中要突出数学元素,避免非数学元素对学生的干扰,两者之间不能本末倒置;

(5)要继续发挥传统教学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点;

(6)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更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环境。

四、针对教育技术学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改革,观念先导。一堂好课是以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邀请专家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讲座;开展教育技术在职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研究;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的差异,促使教师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说一定要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必备条件,应该全面评价,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评课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条件,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一定作用,但负面效应也应重视。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检查作用,发挥行政效能,比如规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学期课时数,每人撰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体会。并建立开展相互研讨的机制等等,以这些措施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