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6:13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1

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随着中医药临床的不断发展,中药不良反应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日见增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据统计,目前中药注射剂约有120余种,占中药制剂的比例不足3%http://,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却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0%[2],尤其是中药注射剂致变态反应的现象屡有报道[3~5],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见,医院中药学只围着药品转的被动服务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如何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中药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为此,笔者就目前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基层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及任务

1.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中药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运用传统的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方法、手段和研究成果,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从而阐明中药生产、储存、供应、制剂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及如何使中药在体内发挥最大效用,以确保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的学科[6]。

1.2中药临床药师的任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应该包括: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对医生、护士进行中药学指导,开展合理用药教育,宣传用药知识,指导患者安全使用中药;进行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搜集药物信息,向医、护、患提供药物咨询服务;建立患者用药档案(药历),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研究院内制剂,指导其使用,监测其不良反应,改进、推广其使用。李庆生[7]提出临床中药学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提高用药安全”。实践证明,临床药师的工作除了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品使用的不良反应外,还能降低医疗费用[8]。

2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

2.1中药临床药师业务水平难以适应合理用药的要求近年来,医疗工作迫切需要药学部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和建立中药临床药师制。目前医院老一辈中药药师长期在医院工作,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基础和丰富的药物知识,但由于知识老化,加上长期在药房里,掌握临床药学的新理论、现代知识和方法又有一定的难度,深入临床解决临床合理用药中的系列问题难以胜任。中青年中药师虽然知识较新,但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是以化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一些药学教育机构是开展了临床药学的课程,但由于学时的限制,临床医学的课程几乎没有,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知识匮乏。这种教育计划培养出来的中药师,谈不上参与和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另外,中药临床药师数量上难以形成队伍自成体系,工作面还不能覆盖所有临床科室,只能选择到重点科室,这一状况很难适应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但随着中药临床药师的数量增加、素质的提高,学有专长、精通某专科医药知识的中药临床药师将逐步形成[9]。

2.2药师与临床沟通不够深入临床参与和指导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任务,临床药师只有在深入临床的实践中确实解决了问题,才能树立自己的形象。目前,基层中医院药师尚未解决“下临床”的问题。下临床难,能够在临床第一线坚持则更难,有些已经下到病房的临床药师,由于准备不充分,自身条件不具备,药学部门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长期坚持。

2.3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基层医院的领导受传统观念限制,对临床药学工作认识有片面性,把临床药学错误地等同一般药剂工作。另外临床药学是非赢利性质的服务性工作,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不愿花成本投入,忽视了临床药学存在的价值与意义[10]。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是举步维艰,中药师在医院难有作为,除了药师自身的问题外,医院领导对中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4临床药学相关试验研究的资金投入不足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还需要有一定的样品制备检测分析等设备和必需的办公设施,对此,大多数基层中医院缺乏资金投入。目前,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仅仅局限在处方、病历分析,找出不合理的用药,收集与分析不良反应来指导护士在药品的请领、使用、保管以及中药的安全使用等方面。

3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策略思考

3.1发挥中医药特点,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由于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点,因此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须依据中医药理论,发挥其特点,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中药无论单味还是复方均组分复杂,能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指标极少,故笔者认为,中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应围绕处方合理、对证下药、依方炮制、中药剂量与煎服法、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临床用药咨询、不良反应监测及中药安全性宣传等方面进行,并应以临床用药咨询、处方用药调查分析为切入点,在可能情况下可配合临床,就中医内科某一系统某几个病证同时分别设计提出a、b、c等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以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11]。

3.2提高临床中药师的业务水平目前医疗机构中有大量中医药学专门人才,可以从中挑选有工作经验和资质的中药师或中医师,进行临床中药师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入院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涉及药政法规、职业道德等;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诊断基础,常规诊疗方法和技术;西医基本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西医临床诊断、常规生化检查结果以及心电图、b超、x光片等影像学报告的初步阅读、分析和应用;药物知识和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了解所培训专业各类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与最佳用药选择,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与药物治疗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评价能力,具有病历撰写能力等;沟通与交流技能培训,了解患者和医护人员在药物信息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就临床用药中的实际或潜在的用药问题及时向有关医护人员提出警示,解决方案;医学心理学;药学文献检索;实验室技能培训;医疗文书有关内容等[12]。

3.3加强临床中药师的临床实践临床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渐培养锻炼而形成的。加强临床实践,有利于养成临床中药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临床中药师工作最重要的舞台也是“临床”,工作对象是患者,临床中药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训练自己围绕患者抓住主要矛盾灵活运用知识做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参与查房、会诊、访问患者、用药指导、进行药学监护和患者用药教育,在实践中强化知识,培养与患者沟通协调能力,成为专职化的临床中药师。

3.4更新观念,转变工作重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应当要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临床药学工作的目的。工作重点应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主体”转变为“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从“操作型”转变为“技术服务型”,发挥其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对医师、护士、患者用药安全的指导、咨询和监督作用。为此,除了药师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整个医疗服务大环境的改变,更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在政策和制度上落实临床药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待遇,把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13]。

转贴于http://

3.5收集中药信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临床中药师应参与建立情报资料室,不仅要收集本院或本地区中药用药资料,还要收集国内外各种药学专业图书、杂志及临床用药与药物评价、国内外有关药品信息的网站特别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网站等方面的资料,重点收集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涉及到中药安全性方面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为正确使用中药提供咨询服务。

4结语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2

>>浅析传统逻辑中推理类型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教学建议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建议农村体育教师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浅析通信监理的现状及其建议浅谈当前农机推广的现状及其改革建议浅议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现状及其建议园林地被植物的引种现状及其建议维吾尔医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民间借贷现状及其建议马钱子及其制剂的药动学研究现状新疆维吾尔药成药研究进展材料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几点建议蒙药炮制的现状及其规范化的建议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建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建议科协系统培训教育及其工作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建议现今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其建议中职专业教材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浅谈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建议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现状及其建议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69号)[eB/oL].(20110622)[2016127]..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标准[S].1987.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材标准.上册[S].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S].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S].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药材标准[S].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6]中国药典.一部[S].2015.

[17]石峰,杨伟俊,于睿,等.田旋花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42.

[18]杨伟俊,阿不都沙拉木,陈燕,等,刺山柑果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33.

[19]温方方,郑立明,李晓静,等.维药骆驼蓬草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71.

[20]韩会靖,杨伟俊,何江,等,维吾尔药洋菝葜质量标准初步研究[J].中药材,2013,36(7):1084.

[21]地力努尔・吐尔逊江,史玉柱,杨巧丽,等,维医传统牛奶浸渍炮制工艺对马钱子镇痛作用及毒性的影响[J].中药材,2015,38(2):267.

[22]魏梅梅.余甘子维吾尔医炮制工艺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23]艾尔肯・满苏尔,乌丽亚提・艾达尔白克,热孜万・吾买尔热合曼・巴克里.探维吾尔医药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8):72.

[24]斯拉甫・艾白,玉苏甫・买提努尔,吐尔洪・艾买尔,等.维吾尔医优势病种规范化诊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6):28.

[25]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维吾尔医常见病诊疗指南t/ZGmZYYXH0010072015[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6]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维吾尔医常见病疗效评价标准t/ZGmZYYXH0080142015[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7]杨伟俊,徐芳,顾政一,等.维吾尔药材资源库及鉴定技术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成果,2012(21):63.

[28]何江,徐芳,陈燕,等,维吾尔药材黄皮柳花与其混淆品黄花柳花的鉴别研究[J].中药材,2010,8(22):1997.

[29]徐芳,何江,陈燕,等,维药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研究[J].中药材,2010,33(2):205.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3

>>推动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简述亳州中医药文化发展探析山东省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中医药发展纲要背景下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文化营销与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中医药教育影响述评山东省编办、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工作实录(八)东城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及策略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浅析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中医药规划出炉政策护航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状态分析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4]董君.山东省创意产业发展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韩娜.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2015,(8):49-50.

[6]张文珍.创意山东建设的实践价值与思路对策[J].理论学习,2012,(10):30-34.

[7]中国产业信息.201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数据深度分析[eB/oL].(2014-02-19)[2016-5-13].

[8]2014年全国中成药产量情况.[eB/oL].(2015-03-18)[2016-5-13]..

[10]山东加快发挥技术改造对中药产业转型升级.[eB/oL].(2015-01-29)[2016-5-13].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4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学服务;国际

1药学服务概述

药学服务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末提出,公众普遍接是在20世纪80年代[2]。1990年美国Hepler和Strand两位学者给出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的定义:即以达到特定治疗目标为目的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而提供的一种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药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保障患者获得满意的药物治疗结果,并在保障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2强化医院药学服务转型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生产、经营的大多数药品以处方药的形式销售使用,80%是通过医院药学部门销售给患者[3]。医院是开具药品处方的重要单位,因此医院药学服务是医院医疗服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推进、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医院药学人员的职责已发生明显变化;医院药学服务模式面临巨大转变,现代药学服务模式与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具有明显差异,但我国大部分医院目前仍使用传统药学服务模式[4]。因此,探究医院药学服务转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以及药学部门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国外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3.1加拿大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加拿大医院的医疗小组由医师、护师及药师组成,负责患者的药物治疗[5],药师、医师、护师与患者共同预防、解决药物相关问题,以提升治疗效果。药师负责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修改方案、药学信息支持、保证疗效同时降低药品费用、监测药物疗效、报告不良反应、为重症患者提供出院用药管理服务等,同时药师还参与制订医院药品目录、临床指南与药品政策,确保药物使用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3.2美国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美国作为临床药学的发源地,是当前药学服务发展较为完善、模式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目前在美国,平均每百张床配备各类药学专业人员达17.37人[6],病区由医师、护师与临床药师共同管理。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为查房、查看患者病历及其血药浓度和检验报告等,并根据这些结果制订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医师及护师提供药学支持;临床药师还负责病区医嘱审核,以确保药物使用经济合理;负责编写药讯,收集和提供药品情报及信息[7]。

3.3英国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英国医院内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内容与美国相似,但英国的临床药师相比美国处方权更为广泛,除药学查房、参与临床用药品规范制订、医嘱审核和出院用药教育外,还可建议患者要求医师更改处方。在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经专业授权的药师可调整患者用药剂量,还可为患者开具特定疾病的常用药物[8]。

3.4日本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日本医院药学服务已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药学服务系统,其服务内容除包括调剂、药品储存管理、无菌注射剂制备、制剂外,还在调剂如糖尿病、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一些与生活饮食习惯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时,需要负责患者用药教育。药学咨询是针对门诊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的,药师在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基础上,需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并设计合理剂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师为住院患者提供药学监护、药物信息支持以及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并为社区药师提供患者的用药信息。日本医院药学也对研发中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管理。药师参与医疗团队如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临终关怀团队等,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9]。

3.5澳大利亚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澳大利亚的公立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医院药师中50%药师为临床药师,与其他国家临床药师相似,其主要的工作为查房、参与治疗方案设计、药学咨询与药学监护、门诊药学服务、其他药学专科服务(肿瘤等)、无菌注射剂配制与处方点评等。药师若发现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合理,可建议修改,若医师拒绝修改,药师有权拒绝配药[10]。3.6国外医院药学服务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各国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药师普遍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参与度较高,人员配备较充足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包括电子信息系统及相关检测仪器、国家政策支持度较高,其中英国药师具有部分处方权、公众包括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师的认可度较高、付费体系等较完善,既能够确保医师、药师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保障患者的经济利益。

4国内医院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药学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已初步建立药学服务内容的基本结构体系。目前,我国医院药学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药品采购、储存及调剂等传统药学服务内容,并增加了药物咨询、不良反应上报等内容;2)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会诊及病例分析,查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等结果并制订相应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信息咨询;3)将临床药物治疗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分析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等方法解决,为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4.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我国药学服务人员数量相对匮乏、且专业水平偏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2005年,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启动临床药师岗位培训项目,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速专科专职临床药学服务人才培养。自2006年首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成立以来,截止2018年7月,在我国已有200余所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共17所,临床药师培训已扩展至包括通科在内的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等15个专业[11]。但培养的符合临床药师资格人员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4.2医疗付费体系缺陷

美国实行按病种付费,医保系统按照患者所缴纳的医疗保险额度和疾病种类为患者缴纳医疗费用,医师与药师根据患者治疗费用额度制订治疗方案,总费用固定,在确保治疗效果情况下,尽可能地选用疗效好且价格低的药品。国外学者针对药学服务研究发现,在临床药师参与的药学服务团队中,临床药师查阅病历,参与查房,建议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12],并且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程度和频率越高,患者病死率越低,所导致的卫生资源浪费现象也可以得到一定缓解[13]。我国个人医疗保险报销基本上由国家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承担大部分,个人承担小部分,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所开具的诊疗项目及药物治疗方案没有额度限制,这就导致了“过度医疗”现象的存在,甚至出现了部分医疗机构与患者联合“骗保”的不法行为。自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后,药剂科成为医疗机构的“消耗性”科室,即非但没有盈利,还需要医疗机构投入额外的人员经费维持,这也是造成医疗机构药学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

4.3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未出台《药师法》《药事服务法》等与药师职责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而规范性文件及行政规章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药师的责任与权利不明确,加上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药学服务工作无法切实贴近临床为患者服务。

4.4基础设施与社会意识阻碍

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的电子信息系统不能够支持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临床的工作需求;大部分药学服务团队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相关检验的仪器设备等,建设水平不能支撑更高层次的药学服务水准。在我国,药学服务的概念是全新的、陌生的,公众对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并不了解,药学服务缺乏发展的土壤根基。其次医院领导层、医师、护师、患者在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中存在持有不配合态度的情况。自国家大力发展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了许多有关合理用药的数据统计工作,需要由临床药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增加,加上人员的不足,造成了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偏离药学服务宗旨。

5加强我国医院药学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5.1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一方面从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及对临床药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两方面加快对临床药师的培养,使专业技术符合标准的药学人才进入社会从事医院药学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药师进入临床工作中,真正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5.2完善医疗付费体系

推行按病种付费制度及分级诊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医疗机构增设药师服务费,在确保药学服务为医疗机构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优化、最经济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体现药学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地位。

5.3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国家应尽快设立《药师法》《药事服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制定药师的工作职责与规程,使药师高度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5

[关键词]医药物流;现状;布局;信息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R18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226-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1],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2]。得益于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我国医药物流业近年来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如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国药控股上海物流中心、九州通集团北京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减少药品配送的中间环节成了药品招标政策导向,建立大型医药物流对于药品配送企业获得药品生产企业配送权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有些医药商业企业为抢占市场,盲目圈地上马医药物流项目,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且无相关配套措施和人才,导致所谓物流中心建成后只是大型仓库,背离了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方向,延误了发展时机。因此,医药企业认清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趋势,根据发展趋势构建适合自身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就十分迫切和必要。

1我国医药物流现状

1.1医药物流概念

医药物流,是依托于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基础之上的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送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3]。常见方式包括医药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的自办物流,与专业物流企业的联办物流,或完全外包的第三方物流。

1.2医药物流的现状

1.2.1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特征

我国医药批发企业长期处于数量大、规模小、投资小、配送成本高、利润薄、竞争激烈的状态。目前,我国共有78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其中80%属于中小型企业,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4]。同一地区配送企业多,如福建省药品集中采购(第七、八批)取得龙岩地区配送资质的本地医药配送企业就有18家,由于药品无法统一配送,配送企业普遍存在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偏远乡村药品配送难的问题。我国专业医药物流始于2002年,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大多由医药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投资组建,亦呈现出规模小,投资分散,竞争激烈的行业特征[5]。

1.2.2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来,由于国家支持,全国掀起建设大型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全国利用国债贴息资金已建成11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6]。2009年1月17日,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中标企业可以自行配送,也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医药经营企业进行配送,如果本地区尚无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医药经营企业,可以委托其他大型医药经营企业配送。”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表示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为今后主要任务之一。

1.2.3影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医药流通企业多、小、散、乱,流通渠道复杂;(2)医药物流管理水平落后;(3)医药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缺失;(4)医药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5)医药物流人才短缺[7]。

2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2.1合理布局,发展大型医药物流企业

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可以从生产企业大规模直接购进药品,具有采购价格低廉的优势;二是专业的储存配送措施以及广泛的下游分销配送网络,具有配送安全及时的优势;三是其供应管理一体化,具有能根据销售情况迅速优化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库存,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的优势;四是可以及时向生产企业提供销售信息,便于生产企业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盲目性,具有与生产企业互利合作的优势。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势必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形成医药物流企业高度集约化的布局。如美国发展医药物流较早,现如今全国仅有50家药品批发商,最大的3家批发商占有全美药品批发市场90%的市场份额[8]。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尚处于发展阶段,应避免重复建设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需从政策层面对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建设进行合理战略布局。另外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应采取组合方式或者加盟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的方式,迅速做大做强,以便在今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2.2重视医药和物流复合型人才吸收和培养

我国目前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屈指可数。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之多.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学校仅有40多所,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9]。吴海侠对广东一些医药物流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医药物流人才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的占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10]。

物流业的竞争不仅是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的竞争,更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由于医药物流企业横跨医药和物流管理两大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并精通物流领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屈指可数,势必成为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争夺的对象。

医药物流企业除了在招聘中重视招收医药物流专业毕业生以外,也应开始开展在职培训。如针对高级医药物流人才,重视对其物流整体规划意识、物流合作意识等的培养;对中层医药物流管理人员,应注重医药商品质量意识、物流成本意识、物流效率意识等培养;对基层物流操作人员,应重视医药商品质量意识、物流协作意识和物流效率意识等的培养[10]。

2.3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

2005年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国食药监市[2005]160号)中指出:允许有实力并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配送。意见的意味着专业物流服务商今后可以在医药行业大力拓展自己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客户。同时医药企业也可以把自己比较弱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主要精力放在本企业的核心业务[11]。中小型医药企业要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趋势下生存和发展,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也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2.4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

医药物流信息化是医药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生产、经营和承运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物资的流通过程巾所产生的文本、图像数据、声音、语音、视频等所有数字化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在符合GSp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医疗物资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如今可视化技术在医药物流开始得到重视,其基本趋势是物流信息全程可视化,以及物流可视数据的挖掘和利用[12]。

美国医药业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较我国早近20年[13]。美国医药企业普遍应用eRp、meS、LimS、tmS、wmS、CRm等计算机系统进行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医药供应链的融合,促进了医药企业间的信息交换。

实行医药物流信息化后,医药物流企业的效率将得以成倍增加,并减少了差错率。以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江苏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为例,其日配送药品近300万元,整个物流中心却只有60多名员工。而其差错率降到了万分之五以内,远低于传统药品物流中心3%的差错率。数据显示,和传统的物流企业相比,现代药品物流中心的库存周转天数从原来的40天下降到了26天,存储成本能够降低20%,库存总量平均降低4.5%。南京安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说,原先药品物流成本占到了销售额的4%左右,构建现代药品物流中心之后,物流成本能够降低到销售额的0.7%到0.8%。

2.5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逐渐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客户服务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以客户为中心”已开始成为大型医药物流的发展理念之一。华晓医药物流董事长、南京医药执行副总裁滕学武则认为,在“行销快批”成为医药物流企业共同的经营模式后,医药物流企业如果能提供增值服务,就可“锁定”客户。增值服务,包括为下游客户提供质量管理指导,整合供应链资源,通过物流平台和生产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进行oem生产、订单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下游客户等。

客户关系管理的出现正适应了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它不但可以充分把握和了解客户的分类、嗜好,而且还能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利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产品或服务通过适当的渠道提供给适当的客户目标,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避免主要客户流失,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2009.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

[3]孟令全,周莹,宗东升.我国医药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6):384-385.

[4]宋友华.现代医药物流建设与药品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6(6):102―105.

[5]ChinapharmaceuticalLogisticsindustryReport[R].ResearchinChina,2008.

[6]杨奎,胡天佑.我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2-3):45.

[7]夏旭东,宋丽丽,张泽书.试论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设[J].药业论坛,2008,17(12):15-16.

[8]Followthepill:UnderstandingtheU.S.Commercialpharma.ceuticalSupplyChain[R]march2005.

[9]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1):60―62.

[10]吴海侠.试论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J].药业论坛,2007,16(2):21.

[11]陈玉文、孟令全.医药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7:60―65.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6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对中药炮制优势、继承、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水平和发展保障等方面,阐述中药炮制研究现状和方法,并结合炮制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提出研究思路。结果与结论中药炮制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应注重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注重中医药基本理论对炮制研究的指导和规范炮制工艺及建立饮片质量标准等重点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中药炮制;发展现状;研究思路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andtheresearchstrategyofthestudyof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1.methodsthedevelopmentoftheadvantages,theinheritance,thepersonneltraining,thedevelopmentlevelandthedevelopmentsecurityabout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wereanalyzedandsummarized.thestatusquoandthecurrentmethodsforthestudyof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wereexpoundedanditsdevelopmentstrategywasputforwardinviewoftheroleandimportanceoftheprocessingstudy.ResultsandConclusiontodevelopthestudyon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itisessentialtostrengthenliteratureresearchandsummarizingofexperiencesaswellasthecombinationofproduction,scientificandresearch,enhanceprofessionaltraining,attachgreatimportancetotheguiding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onthestudyin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andstrengthenstudyonthekeyissuesincludingtheprocessingtechnologyofChineseherbalmedicineandthequalitycontrolofdecoctionpieces.

[Keywords]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researchstrategy

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何促进中医药学的良性发展,是中医药学者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药炮制作为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之一,是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1]。因此,结合中药炮制的内涵及其意义,对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对于实现中药炮制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是很有必要的。

1中药炮制及其重要意义

1.1中药炮制的内涵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1.2中药炮制的重要意义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商品形式,中药材不可直接入药,必须经过炮制成中药饮片以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显著区别之一[2]。中药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3]。中药材经过一定炮制方法处理后,其中的化学成分、性味、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中药制剂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4]。

2中药炮制发展现状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独有的中药制药技术,历史悠久,包含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及丰富的经验技艺,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制药技术[5]。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技术专一,既有传统的理论基础,又有现代研究的实验依据,其发展优势明显。然而,中药炮制亦存在继承无力、人才不足、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不够等问题,中药炮制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1中药炮制发展优势方面中药炮制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经验,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文化,炮制经验、炮制文化在提升为中医用药理论之后再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形成了现阶段的炮制学科。与此同时,简单的炮制加工也逐步发展形成了目前的饮片产业[6]。中药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是最值得加以继承保护的文化遗产。

2.2中药炮制继承方面中药炮制目前存在“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严重问题。目前,国内中药炮制教学科研发展相对缓慢[7]。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中药炮制学教学的改革步伐已显滞后,现行教学模式和内容已显露出与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等实际状况相脱节的问题[8]。“规范化”的现代中医教育模式培养出的现代中医师使得中医临床“现代”用药方法趋于“常规化”,“一方一法”和“前店后厂、中医大夫坐堂”的传统模式已不复存在,许多特殊而又可产生特效的传统炮制技术逐渐被遗忘。现存为数不多的身怀绝技的炮制“老药工”对于自己经过长期工作总结出来的炮制方法秘而不宣,传统的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局面。陈庆生[9]等调查发现:现在一些老药工相继退休,由于继承工作做得不够完善,他们丰富的炮制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一些优秀的传统炮制技术失传。

2.3中药炮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和其他行业相比,中药炮制从事人员为数不多,人才缺乏。相关调查[9]显示:由于炮制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烟熏火燎,是项又累又脏的工作,专业人员不愿从事该工作。目前从事炮制工作的大部分是招的家属子女,他们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培训,不懂炮制理论和技术。同时又因待遇、社会观念等方面因素,工作人员思想消极、工作敷衍、责任心不强。近年来,由于对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把中药加工炮制仅仅看做是简单的劳动,没有注重专业人员的配置和业务培训,加上一些技术精湛的老药工相继退休,业务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影响了炮制的质量提高[4]。从事中药炮制的工作人员,精通炮制技术的很少,许多中药炮制品,在临床应用中正逐渐名存实亡[10]。据调查[4],饮片生产单位的炮制人员中80%为高中和中专学历。身怀绝技的老药工多为某些合资企业高薪聘请,人才损失严重。

2.4中药炮制发展水平方面由于受历史条件、认知能力及科学水平的限制,对中药炮制的机制、内容、工艺法等的研究不系统、不统一,没有标准。在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将中医药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范畴,众多学者对文献、实验、工艺及质量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11]。然而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由于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代化生产以及现代化管理相对滞后,中药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疗效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5]。仅质量控制方面,目前中药加工炮制没有统一的规范,炮制质量要求无统一标准,所用辅料亦缺乏量化标准[12]。刘振启[13]认为,药房管理不规范造成饮片质量不高,当前中药饮片现状仍然堪忧。黄瑾[14]认为,由于不严格执行炮制规范,炮制品不符合要求,影响治疗效果。因缺乏质量指标与标准、基础研究相对滞后[15]、质量标准不统一、生产不规范、经营混乱、贮藏保管不善、监督不严[16]等因素,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乏力。朱忠荣[17]等对中药炮制在基层的实施概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加强中药炮制的研究、定标、立法呼声不小,但几年来中药炮制景况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地、市、县以下的中药炮制,更令业内人员担忧。另外,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不规范、中药饮片市场流通混乱[18-20]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郭垒[21]归纳认为:因净制粗糙、炮制方法不当、炮制工艺不统一、辅料应用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整体不高。自1996年以来,中药行业主管部门对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强了宏观管理。随着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市场流通渠道的加强、医院药房进货渠道的规范,中药饮片的生产和销售有了很大的好转。然而,中药饮片行业整体上以小企业为主,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竞争激烈,中药炮制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一般[4]。

2.5中药炮制事业发展保障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中药炮制工艺的发展很不平衡,多数存在加工工艺粗糙、简单,定性多于定量,地域特色等,令炮制的质量无法监控,目前,《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各省市也有自己本省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即使一省之内,同一种药材也有多种炮制方法[12],炮制工艺规范化和质量评价标准问题突出,中药炮制事业发展缓慢。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给予中药饮片产业很大的支持,在科技发展、行业规范化、生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开发、“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等对中药饮片予以有力的支持,对85种饮片、30种单味中药配方颗粒、10种经方配方颗粒进行立项支持,开展示范性规范化研究,并支持了炮制原理和炮制辅料的研究[22]。国家“十五”攻关期间,国家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对100余种中药的常用饮片进行其炮制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初步科研成果,逐步提高了中药炮制学科的学术水平[4]。

3中药炮制研究

思路鉴于中药炮制的优势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进行梳理,进而掌握并运用正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良性发展。

3.1继承与创新并重,注重文献研究,加强对中药传统炮制经验的研究中药炮制应重视文献研究[11,23-24],并继承创新。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25]。中药炮制的经验丰富,文献浩繁,研究历史文献,并加以整理、分析与研究,熟悉中药炮制的演变、发展和意图,可以为现代研究提供宝贵的借鉴,避免走弯路和极端。而对中药炮制进行研究,要充分掌握当今中药炮制加工的现状。因此在注重文献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传统经验的中药炮制进行系统研究,以经验为基础而加以包括现化和临床疗效等的研究,真正做到另外,还要加强对外文文献的查阅和调研,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提出问题,确定相应的思路,不断发展炮制这一传统学科。

3.2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炮制研究所谓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2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7]。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中药的复方配伍更能体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因此,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炮制的理化实验研究,重视在复方中研究单味中药的炮制作用,结合方剂学进行研究,保证临床用药要求。重视炮制机理研究,包括药物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研究和重视复方中药物炮制机理的研究等[12,24,28]。特别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炮制机理研究,开展有毒中药的毒性和药效研究,探讨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从而解释使用某种炮制方法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并且在研究中要结合植物分类学的知识,用科属种的理念类推炮制机理的相似性。比如天南星科中药可以借鉴半夏、白矾制的炮制机制,大戟科中药可以借鉴甘遂醋制的炮制机制。

3.3规范炮制工艺、建立饮片质量标准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饮片生产机械进行比较,优化实验室的工艺参数,到饮片生产企业进行中试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生产工艺,逐步统一饮片加工条件,使现有炮制工艺逐步做到规范化。另外,按照一定的炮制方法确立统一的质量标准。重视中药的整体效应和多个化学成分在药效上的协同作用,继承传统的饮片质量标准及鉴别方法,在确定炮制工艺的基础上,从采收加工-净制-净制前软化-切制-炮制工艺-包装材料-中试生产等各个环节做到质量可控,形成一套有饮片特色的现代科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1]。

3.4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针对继承无力、人才不足等问题,应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学科建设[29]。中药炮制对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要求很高,不但对炮制技术要熟悉,而且对药理、生物技术的手段,医学的知识也要能灵活运用,应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除在人事上将专业人员充实到炮制岗位上外,还要对现有人员进行有计划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做好老药工经验、技术继承工作,认真学习相关药事管理与法规,提高法制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同时联系其他方向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保证炮制品的质量,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

3.5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炮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生产,服务企业。科学研究中,炮制科研人员应根据饮片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协助企业生产人员按照各地区的炮制规范和该企业的习惯规范化饮片生产工艺,并根据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改进生产工艺;生产企业的传统评价方法要与中药现代质量分析相结合,制订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国民经济的增长力,建立新型的炮制科研技术平台,即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炮制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4展望

中药炮制学作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并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相关学者充分认识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积极采取正确的研究思路,中药炮制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炮制研究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王绚,蔡宝昌.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12-14.

2蔡宝昌,龚千锋.中药炮制学专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龚千锋.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高文远.中药饮片现代研究与运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周巧云.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医学信息,2010,10:3033-3034.

6肖永庆,张村,李丽.中药炮制学科发展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253.

7高慧.论提升《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医学教育,2009,38(10):132-133.

8李松涛,车勇,马丽红,等.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现状浅析.齐鲁药事.2008,27(7):438.

9陈庆生,樊景棠.中药炮制现状和对策.时珍国医国药,1998,9(6):535.

10贾占成.中药炮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2):2277.

11姚洪武,刘岩.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中国药房,2008,19::2394-2396.

12符玲,张楠,龚千锋.浅谈中药炮制发展思路与方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55-1456.

13刘振启.当前中药饮片现状仍然堪忧.首都医药,2008,(1):23.

14黄瑾.中药炮制规范化,不断提高炮制品质量.海峡药学,2007,19(1):111.

15陈吉炎,陈黎,安志斌,等.中药饮片质控乏力的原因与对策.中药材,2003,26(1):43

16郭爱枝,王吉惠.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及思考.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1):695.

17朱忠荣,张艳萍,刘云华.中药炮制在基层的实施概况与思考.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37.

18任玉珍.中药饮片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0):14-16.

19乐军,张小平.中药炮制品的现状与思考.黑龙江中医药。2004,(4):51.

20朱兴述,付泽华.浅谈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87-3788.

21郭垒.中药炮制现状及应对措施.中医中药.2007,4(31):81-82.

22孙丽英.中药饮片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12):7.

23耿炤.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3):54.

24孟姝,邢尚.现代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科技信息,2008,36:54.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

26张廷模.中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7张登本.中医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8刘元.浅谈中药炮制发展思路与方法.甘肃中医,2010,23(5):57-58.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7

关键词:医院药学;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

在医院药学的视角下研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不仅可以规范当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而且还可以引起医院从业人员对医院药学的重视,特别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动医院药学及其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抗生素类药物与止痛类药物一样都是医院使用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药物。在医院药学的视角下审视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既可以促进医院管理中合理用药目的的实现,又可以以详实的数据为医院药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结论。因此,结合自己多年的药房工作的实践,参考其他人的相关论述,在医院药学的视角下,对当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作出如下的分析和阐释。

1医院药学及思考

众所周知,医院药学是以研究医院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仅与医院的临床工作密切相关,而且也直接与患者的治疗密切相关。在医院具体的工作中,医院药学不仅负责药物的供应和使用指导,而且还参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药物的有效治疗为工作职责。这门科学的实际工作包括医院药物的管理、使用药品的调剂、调配和相关药品的制剂,以及药物研究、药品的质检、药品详细信息的管理,特别是药品科研与教学、药学人才的培养与药学职业道德的建设等对医院工作的影响更为明显。

医院药学虽然是医科学校里的一门普通学科,但它在医院的工作实践中却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如何把学校的理论应用到医院工作的实践,如何在医院的具体工作中丰富和完善医院药学的理论,都是我们医院药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2医院药学视角下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应用医院药学的理论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是我们把学校的医院药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而这种研究的结论,又是丰富和发展医院药学理论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本次的研究既是理论联系的过程,又是实践检验、丰富医院药学理论的过程。

2.1药事管理下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医院的药事管理主要是根据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相关药学管理法规、规定以及本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本院所的用药行为。在这种规范工作中,既会涉及到医院药学的各科室,又会涉及到医院用药的各个环节。这样的规范目的是为了使医院的用药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医院在药物使用中的合理化。

从这个角度审视当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我们医院和上级主管的行政部门不仅要为当前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而且还要把这个标准严格应用于用药实践。例如制定《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指导原则》这样的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中,不仅要严格控制这类药品的使用对象,而且还要控制这类药品的使用剂量,以及这类药品的治疗原则。如果能够严格地在实践中执行这样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减少药品的浪费现象,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别是还可以把药物的副作用减至最低程度。

2.2调剂工作视角下的抗生素类药品的使用现状医院的调剂工作颇为重要,它不像有些想像的那样简单至极。调剂工作是医院药学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药师既要根据医师的处方或者各科室的药物领取单,及时并准确地调配和发送相关药品,而且还要在调配中细心地审核医师的处方,严格地监督检查药品,特别是还要负责把药物使用标准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并在此基础上监督临床使用情况。

例如抗生素类药物的头孢菌素类的使用。由于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效果较好,在临床用药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而这种广泛的使用又促使其不断地向前发展,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已发展到了第四代。然而,每一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与上代药物有所不同。因此,在药物的调剂过程中,药师不仅要向有必要明白药物使用情况的取药者和用药者说明这类药物的基本构成,而且还要告诉其这类药物的基本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特别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药师一定要注意医师的处方用量,一定要注意医师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其他药物的配合使用情况。

在调剂工作中,药师还必须根据某一类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标准调剂药品。这里的标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的含义是针对某种病症,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这也就是说不是某一类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治疗所有的病菌,也不是费用最高的药物能够治疗所有的病菌。而是某一种类的抗生素类药物只能治疗某一种类的细菌所引起的病症。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第二层含义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一定针对患者的病情,使用恰当的剂量。虽然说某一种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治疗某一类病菌引起的疾病,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按照病情的实际,服用适当的剂量。超量服用,虽然能够治疗疾病,但它也会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点尤其重要。

3药物检验视角下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

药物检验是医院药学最重要的医疗实践作用之一。在医院具体的工作中,医院药学的从业者根据相关的制度对医院用药进行必要的检验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药物检验一方面可以保证医院用药的药物质量,防止假药、劣质药物进行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医院的用药安全,保证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8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疗效评定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32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并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及社区人口所占比例大,随着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及老龄化步伐加快,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多[1]。长期西药降压治疗,副作用及并发症多,对高血压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的躯体、心理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药为我国及世界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在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确切[2-3],已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的认可。但目前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对这一病证也未制定出统一疗效评定标准,各种研究结果重复性差,难以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对社区老年高血压进行科学、系统、客观、规范的中医疗效评定愈发重要。

1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疗效评定基础

1.1挖掘中医理论精髓是前提高血压病归属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了“肝风”“诸风掉咬,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论述;朱丹溪提出了“无痰不眩,无火不晕”;张景岳则强调“无虚不作眩”;王清任提出“瘀血头痛”之说。综合各家之说,“风、火、痰、虚、瘀”是“眩晕”的主要病因,这为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奠定了理论依据。虽然高血压病机涉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近年来“阴阳平衡失调”学说占了主导地位[4]。归结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劳逸过度、饮食不节、素体禀赋不足或体质偏盛、偏衰等,最终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痰火内生,气血瘀阻而发病。中医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四诊合参为手段,在诊疗疾病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独特体系,挖掘并创新中医理论精髓是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基础。

1.2中医临床疗效是保证中医历史悠久,简便易行,某些中医理念大家已耳熟能详,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及预防保健运动更在大众中遍地开花,说明中医治病保健在我国有良好的民众基础,加上副作用少,安全可靠,人们易于接受。这些口碑为社区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奠定了基础[5]。祖国医学承载了几千年中国人民的健康,当今依然屹立于世界,主要靠的就是其临床疗效佳,副作用少等特殊优势。对顽固性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加用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更好、有效地降压、降糖,而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衰症状[6-7]。此外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中医药逐渐走出了一条与现代医学相融合的诊疗模式――“病证结合”,这种诊疗模式已被国内纵多专家认可[8-9],在实践中被证明临床疗效最好。这些成果为社区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提供了借鉴。

1.3中医证候评定渐趋标准化、规范化是条件目前中医证候评定标准尚未统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走向社区,但通过诸多专家不懈努力,高血压中医证候评定标准正得到广泛关注,并渐趋标准化、规范化。张朝曦[10]将高血压证候分为肝阳上亢、热毒亢盛、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肝血不足、中气不足、肾阳不足等7型。王严冬等[11]对不同区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临床证型有肝火亢盛、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火上扰等。归结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类型,主要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瘀阻络、痰湿雍盛、阴阳两虚等证型。证候趋于标准化是社区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

2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疗效评定方法

2.1中医证候评定方法中医证候能更透彻的揭示疾病本质,能较好的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活动等。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评定标准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对临床诊疗最重要的评定方法。刘福明等对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按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火允盛型>痰湿雍盛型>阴虚阳尤型>阴阳两虚型[12]。侯丕华等[13]通过观察全国七省市1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症候特点,证型及分级规律,结果表明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朱灵妍等[14]对近20年间国内高血压病相关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证候类型常见的有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瘀血阻窍等,老年高血压阴阳两虚证的比例明显上升,高血压病机以本虚标实多见,近年来血瘀等实性证候因素在高血压证候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2.2中医辨证施护评定方法大量研究发现,高血压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质量,健康宣教尤为重要[15-16]。社区辨证施护主要有健康宣教,中医食疗,情志护理,运动疗法,针灸推拿等,而疗效的评定则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上,研究表明,运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显著优势[17]。辨证施护蕴涵着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理念,属于一种综合的干预措施,但本质上是一种个体化治疗方案,真正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2.3有效性评定方法

2.3.1降压作用许多中草药均有降压作用[18-19],如野,夏枯草、钩藤、石决明等镇肝熄风、平肝潜阳药;黄芪、熟地黄、杜仲等益气养血药;丹参、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半夏、天麻、茯苓、泽泻等化痰利尿药。其机制可能为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释放细胞内钙因子及调节血管活性物质(no、noS、et)等方式,进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的聚集,缓解动脉的痉挛,改善微循环等从而达到降压作用[20]。但中药单用降压一直不是研究重点,其在快速降压及高血压危症抢救等方面不如西医快速有效。中医药强调的是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更能持久、平稳的降压,降低药物对靶器官的毒害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平稳降压效果优于单用西药,对伴随的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且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21-22]。同时中医药平稳持久降压,副作用小等极大缓解了患者压力及焦虑情绪,这无疑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长期持久降压。另一方面,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疗效好、价格低廉、简便操作、群众基础性好,这无疑有助于为社区、基层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开展防治工作。

2.3.2临床症状改善中医整体观及辨证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突出的是“治人”而不是简单的“治病”,因此中医从起源开始就非常注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方案。研究表明,中医在改善高血压患者急躁易怒、眩晕、健忘、夜尿频、腰酸、耳鸣、气短乏力、盗汗、膝软、口干口苦、失眠、口唇紫暗、面赤、心悸、胸闷、头重如裹、五心烦热、头痛、目赤等临床症状上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较明显,并且无不良事件的发生[23-25]。临床症状的改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临床疗效,并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3.3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过去仅侧重疾病防治措施(如发病率、生存率、病死率、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等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提倡全面考虑疾病对患者精神、心理、生活、情绪、工作能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体现了从“治病”到“治人”的转变。因此对中医药疗效评价不仅在降压水平,减轻靶器官损害等客观指标,同时也应加入现代临床疗效方法―生活质量评判指标。SF-36量表是一个已被普遍认可的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王悦等[26]应用SF-36量表测评复方羚角降压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在生理功能、社会职能、躯体感觉、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等六个维度均有显著改善。梁玲等[27]采用杜氏量表全面评价对调平康(由丹参、玄参、车前子、淫羊蕾组成)对高血压患者生理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失调、焦虑、压抑、强迫状况、工作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影响,结果表明中药调平康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既解除了患者忧虑、紧张的情绪,也提高了患者治疗积极性,这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一大优势,也是现代医学所追寻的治疗目标。

2.4.安全性评定药物安全性永远摆在首要位置,中医药虽在众多疾病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药起效慢、成分不明,加之近年来临床发生的多起与中药注射剂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导致部分医生和患者开始对中药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但这些报道都是个案,甚至是片面的认识,缺乏循证学依据,比起西药报道的不良反应则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安全、有效地推广中医药在社区基层的发展就必须做到:注重中药配伍禁忌,规范技术操作,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等[28],逐步形成安全性评定体系。

虽然中医药有效性评定方法多,但各个评定系统研究权重不同,也各有利弊,宏观性和普遍性都受到较大质疑。因此需要对各种评定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信度和效度的严格检验,最终确定一种科学、客观、规范、经济、简便且易于统计的中医药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疗效评定体系。

3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疗效评定面临的问题

社区老年高血压中医疗效评定由于受历史、文化、经济及临床研究设计差异的影响,其疗效评定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3.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是科学、客观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前提之一,但目前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候尚未完全统一,病因病机研究尚未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文献报道的证型多为经验自拟,结果欠集中,缺少多中心、随机、大样本的对照研究,造成研究结果可靠性低,重复性差,影响了社区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的推广。因此在诊治老年高血压过程中,应该借助现代循证学方法,归纳总结证候构成和演变规律,逐渐明确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最终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

3.2疗效评判混乱目前中医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判指标还难以达到量化和客观化,也缺乏规范性操作等,这些均造成了中医临床疗效评判体系的混乱。造成即便中医药治疗有效,也可能得出不利于中医药的结论,也就是说疗效评定既可以验证中医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也有可能从根本上否定中医。因此客观、科学、统一的疗效判定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关乎中医药能否得到世界的认可。

3.3中医与现代医学不同思维模式冲突中医与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现代医学临床科研设计方案较严谨,需多中心、随机、大样本、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而中医理论自身的模糊性及中医药疗效的相对滞后性,因此中医研究偏重个体化评价,造成结果难以统计分析,重复性差。这些矛盾与冲突给社区老年高血压的辨证治疗造成了一定阻碍,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融合。此外中药剂型与西药比较,在携带及服用上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都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颈瓶。

4结语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以造福全人类,因此必须面向社区、基层的广大群众。中医关注“以人为本”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这无疑是发展中医、弘扬中医的一大机遇。但中医药想更好的走向基层,服务更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就必须规范化、客观化中医证候及疗效评定标准。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借鉴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现代科研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医特色、适合中医自身发展的中医临床疗效评定体系,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促进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杰,李浩.对老年高血压前期的若干思考[J].北京中医药,2009,28(11):858-861.

[2]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847.

[3]郭东锋,霍敏俐.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6(11):125-126.

[4]邓旭光.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J].中医杂志,2001,42(4):197-199.

[5]鄢凤仙.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遵医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5,27(1):23.

[6]王守富,李五江,卢吉锋.中医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97-1199.

[7]李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84-86.

[8]王阶,熊兴江,张兰凤.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3):297.

[9]杨晓忱,熊兴江,王阶.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4,39(2):157-161.

[10]张朝曦.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114-115.

[11]王严冬,刘志龙,刘培中,等.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新中医,2009,41(6):23-25.

[12]刘福明,陈晓虎,沈乐,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10):33-34.

[13]侯丕华,陈改玲,谷万里,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5):536-540.

[14]朱灵妍,姚成增,韩栋,等.近20年高血压病相关中医证特征研究的文献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88-790.

[15]李学敏.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2,4(中旬刊):7-9.

[16]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家庭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101-103.

[17]奉新英,曾岚,赵兰芳,等.社区中医护理对39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7):11-13.

[18]梁勇.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89-91.

[19]索建兰,丘建荣.抗高血压中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4(2):21-27.

[20]王灿,张跃文,贾佼佼.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2):62-63.

[21]郭东锋,霍敏俐.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25-126.

[22]张孟仁.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劣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6):7-9.

[23]贾真.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8):1914.

[24]鞠建庆,李运伦,沈真真,等.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060-1063.

[25]林艮秋.滋阴平肝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23-24.

[26]王悦,张融碧,何炳荣.中西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2):86-58.

[27]梁玲,朱汀,孙寒静.调平康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01,33(4):31-32.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9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方法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7.7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03-04

pharmacoeconomicsanditsevolution

wUweidong*,FenGSha,QiFangjia,LUJianlong,DoUGuanshen,YinGXiaohua**

(CenterforpharmacoeconomicResearchandevaluation,SchoolofpublicHeal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summarizetheevolutionofpharmacoeconomicsinrecentyears.methods:theconception,theoriginanddevelopmentandtheevolutionofmethodologyofpharmacoeconomicsanditsrelatedmodelanddevelopmenttendencywereintroduced.Results&Conclusion:Chinashouldlearnfromforeignexperience,vigorouslytrainprofessionalsrelatedtopharmacoeconomicsandestablishandimproveourownresearchsystemofpharmacoeconomicssincethecontentsandmethodsforpharmacoeconomicsresearchhavebeenconstantlydeveloping.

KeYwoRDSpharmacoeconomics;methodology;model

自药物经济学产生以来,其理论和评价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各国都在致力于将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应用到临床用药选择、医保药品目录制定、新药研发与定价以及药品相关政策中,以期推动医患双方的合理用药和医药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过,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正式引入药物经济学相关知识,且迄今对药物经济学的相关评价仍较少。本文对近年来药物经济学及其演变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药物经济学概述

概念

药物经济学是20世纪60-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门现代应用经济学,它集合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评价成果与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综合分析、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效果/效用[1]。药物经济学的发展也与各国为应对医疗费用的不断高涨,希冀采取更为高效、公平的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息息相关。

基本内容

药物经济学主要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应用卫生经济学和流行病学等方法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效益等内容,并将这些评价结果应用到药物治疗的经济学评价中,其核心是对同种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疗效/效果进行鉴定与测算、衡量与对比。药物经济学评价也用于为政府出台某项药品政策提供证据,以及评价有关药品政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改善药品政策。药物经济学评价常用于基本药物和医保药品目录的制定与调整以及新药的评价与定价等政策中。

评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源自卫生经济学,成本和结果是其评价的两大要素[2]。根据结果指标的不同,评价方法可分为如下4种:成本-效益法、最小成本法、成本-效果法和成本-效用法。每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如成本-效益法适用于一些宏观分析和决策,能对单个决策或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但前提是要将结果指标全部转化为货币值予于衡量,这在某些方案中难度很大;成本-效果法的结果指标在临床上较易获得,适用于不同治疗方案的平行比较,不足之处是未包括患者满意度等内容;成本-效用法也适用于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且其结果指标考虑了临床效果与个人效用(满意度)两个方面,但对生命调整质量年等效用指标的测算方法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纵观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发展历史,这些方法都是为了应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挑战而衍生出来的。

评价意义

2012年我国的卫生总费用约为2.9万亿元,人均2135.80元,较2011年增长近18%。过去10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为GDp增长速度的1.8~2.5倍。卫生总费用的绝大部分为医药费用,而药品费用则是医药费用的最主要部分,45%~50%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均耗费在药品方面。我国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费用不仅是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也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不合理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因此,药品政策就成了我国新医改中的焦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高度重视,认为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能是解决药品费用高涨、提高药品花费效率的重要手段: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2010年修订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可替代性药品的治疗费用差异较大,可以以对照药品价格为基础,参考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进行调整”;最新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中也都指出,要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指导进行目录的遴选[1]。

上述政策表明,我国将以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促进合理配置医药卫生资源、控制卫生总费用上涨等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众多的国际经验已经证实了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临床用药、医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新药研发、合理用药、药政管理以及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和基本药物目录制定中的有益作用[3]。

药物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药物经济学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公共医疗领域的保健费用持续上涨,导致政府财政和社保机构不堪重负。为控制费用和提高效率,美国国会于1979年责令其下属的技术机构对包括药品费用在内的公共医疗费用进行成本测算分析并提出卫生资源配置、药物评价以及选择与购买的建议。1987年,Drummond等提出并修订了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4],形成10条得到众多经济学家普遍认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为药物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石。上述10条标准分别为对照选择、药品与疗效关系、纳入重要的成本和效果、成本和效果指标可测量、成本和效果能解释评价的问题、结果可信度、成本和效果的贴现、增量分析、敏感度分析以及是否涵盖使用者关注问题。1986年“pharmacoeconomics(药物经济学)”一词在文献中首次出现;1989年《pharmacoeconomics》杂志创刊;1991年《pharmacoeconomics》专著出版[4]。自此,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

内涵演变

药物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①初级阶段。指药物经济学发展之初,体现为医院医师和药师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揭示药物消费情况,从各种诊疗方案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以降低患者的药费负担并推动将药物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置于同等地位,进而促进医院和患者的合理用药。这一阶段的特征为,医院和医师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主要评价者和推动者、药品的使用原则中增加了经济性以及与临床结合紧密。②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药物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内涵及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开始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来遴选基本药物以及确定何种药物更适合进入医保目录,为医药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药物的经济属性得到重视,医药公司用其指导新药研发、帮助新药定价,从根本上推动了药物创新。这一阶段的特征为,政府成为药物经济学发展的助力、药物经济学与公共决策联系紧密、药品的准入与定价已考虑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以及新药研发开始重视药物的经济性。

方法演变

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主要从卫生经济学发展而来[4],以成本-效益法为方法学起点,从基本的成本和结果测算分析开始,逐渐形成了其评价和分析方法,包括最初的成本-效益法以及发展产生的成本-效果法、最小成本法和成本-效用法,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结合数学模型如决策树模型、马可夫模型、蒙特卡罗模型等的应用,不断完善着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体系。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学发展

成本-效益法

成本-效益法是将所有投入、产出均转化为货币指标后再对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政府就应用成本-效益法来分析经济投资活动,最早的案例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府对其水域资源开发工程的合理性评估,而后该方法逐渐延伸用于其他项目的评估。1966年Rice发表了《estimatingtheCostofillness(疾病成本的估算)》一文,标志着成本-效益法正式应用于药物经济学领域[5]。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前提假设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各种医药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应用,基本思想则在于把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都用货币值来表示,适用于单个或者多个方案的比较评价。成本-效益法后来逐步得到完善,形成了以净现值法和效益成本比率法为主的方法学框架,而且效益的分类以及各种成本的确定与测算亦更细化,夯实了成本-效益法的评价方法体系。当然,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用货币值来衡量药物的治疗效果难度较大,有些治疗效果还涉及到伦理学/道德问题。

成本-效果法

20世纪初期,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应用成本-效果法进行河流和港口工程的选择,由此成为该法的最早实践者。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墨西哥等国也开始应用成本-效果法进行政府决策。1980年Shoenbaum提出,该法应与临床药理试验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医疗决策,从而拉开了成本-效果法正式应用于药物经济学的序幕[6]。成本-效果法直接使用治疗方案实施后的临床效果指标与成本的货币值进行比较,以成本效果比的形式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成本-效果法后已逐渐形成以平均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为主体的方法框架,并在不断探讨临床效果指标的分类,以促进指标选择的科学性。成本-效果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以单个效果指标进行评价不够全面[7],而且其只能在同种疾病的不同方案之间作药物经济学评价。

最小成本法

最小成本法可以看作是成本-效益法和成本-效果法的衍生特例,是基于这两种方法的成本最小方案的选取。有些时候如在比较同类药物时,被比较的两个治疗方案的效益或效果可能相差无几,此时可只比较方案的成本[8],即成本最小的方案是最理想的方案,从而使问题简单化。可以说,最小成本法是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发展的产物,体现了其方法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然,最小成本法也有局限性,如不易验证不同方案获得的结果等价等。

成本-效用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成本-效用法成为药物经济学的评价热点并日益受到卫生部门的关注[9],这与药品研发越来越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有更高的卫生服务需求有关。与之前三种方法不同的是,成本-效用法不仅分析以货币值为表现形式的成本,还分析与患者满意度相关的成本,效用则通过“质量调整生命年”这一指标来体现,充分考虑了患者心理的主观感受,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评价者还不断考量效用的评价方法,发展了标准博弈法和时间权衡法等评价方法,方便受众理解成本效用比的概念。成本效用分析的结果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符合卫生和药学保健的需要[10]。但因效用测算比较困难,该法的应用成本和难度均有所增加。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常用模型

决策树模型

决策树模型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博弈论,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是现较为人熟悉的决策分析模型之一,适用于对短期治疗结果的评价[11]。决策树模型利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不同治疗效果和成本来构建决策树(图1),具体由药物治疗方案的决策点(图1中的“”)和状态点(图1中的“”)构成。每一个状态点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的概率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成本,而后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总体的结果和成本。决策树模型是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复杂决策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以不同方案产生的不同结果的概率和成本为依据[12],用图形表示各方案的状态、治疗结果、结果概率及效用等要素,整个决策分析过程直观、条理清晰。

马可夫模型

马可夫模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见于拟合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发展有各种不同的阶段和状态,不同状态之间又有转换概率(如糖尿病患儿会突发并发症),而特定干预措施可影响患者在不同状态上的分布并影响各状态间的转换概率[13]。由于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这种状态与概率在特定情况下是随机的不确定性事件,这就是马可夫模型能应用于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依据,也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基本原因。在应用马可夫模型时,首先需要结合评价目的将疾病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状态,并将所有发生的事件模拟成状态间相关转换过程,同时确定具体的时间周期(特定状态的停留时间),而后再根据不同状态概率和时间周期计算各状态的资源消耗和健康结果[14]。马可夫模型最适用于状态明确、无重复性事件和转换简单的疾病(如较少出现病情反复的急性疾病)治疗分析。相比之下,决策树模型采用平均时间、平均概率、平均成本等作为计算的关键信息,要求同一状态下观察对象的齐同性较好、维持时间较为均衡和不确定性事件较少。但在很多慢性疾病的治疗中,特定状态下的维持时间和特定事件出现的早晚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更适合采用马可夫模型。

结语

国际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成立了国家层面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大力培养药物经济学专业人才,药物经济学评价也更趋向于标准化、可操作化和本土化。其中,标准化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可操作化有利于推动理论与实际结合,促进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本土化则有利于各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制定,为各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国应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医药卫生事业的特点,引导国内知名医药院校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同时加快药物经济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多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和交流,继续完善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建立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并不断予于完善。

参考文献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课题组.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11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1(3):6-48.

胡晋红,杨樟卫.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现状分析和探讨[J].儿科药学,1999,5(3):4-7.

张敬法,刘镜军.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意义和对策[J].齐鲁药事,2004,23(10):13-15.

张秋云,莫少雄,杨道威,等.药物经济学发展年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7(1):34-43.

蒯丽萍,张钧.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3):187-190.

蒯丽萍,张钧.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4):251-255.

顾海,李洪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应用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2004,15(11):674-676.

程显枝,吴玉波.运用规范合理的方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房,2013,24(18):1635-1637.

蒯丽萍,张钧.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用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5):316-320.

徐端正.药物经济学及其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139-142.

曹燕.决策分析模型在药物经济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7,18(8):561-564.

沈小庆,王珏,盛炳义,等.决策分析法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4,38(9):709-711.

SonnenbergFa,BeckJR.markovmodelsinmedicaldecisionmaking:apracticalguide[J].medDecismaking,1993,13(4):322-338.

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篇10

关键词济南药膳市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紧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收入的增涨使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药膳”一词涌入人们的生活,它在解决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上将发挥卓越“功效”。因此课题小组对济南药膳的发展状况做了简单调查,通过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并修改调查问卷。

1调查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济南市中心及周边随机调查的200名群众,男女比例1:1。而关于信任问题,30%喜欢有执照的中医坐诊,20%有专业部门监督,24%的人认为安全无害重要,有26%的人更偏于亲眼见到制作的材料。但被问及是否愿意尝试药膳时,有80%的人很愿意尝试,只有5%的人不敢尝试,条件允许的话50%以上的人都选择经常去吃药膳。说明多数人对药膳还是很有兴趣的,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

2结论

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加工制作,具有提供人体营养,保持人体健康,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的膳食品。由调查发现,药膳在济南的市场并不广泛。但是调查显示,市民对药膳的需求又使得它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大部分市民都认可它的价值只是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机会。要解决好药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且不断进步,才能够打开市场,发挥药膳作用。

3分析原因

3.1群众认知

群众对药膳的认知由此可见济南市民对药膳的了解甚少。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药膳是处于亚健康或者慢性疾病的人才会吃。其实不然,健康人也可以通过食用,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济南市民对药膳的认知程度不够,使得药膳难以推广。

3.2药膳制作

药膳餐饮行业制作出的药膳不专业,味道更是不理想,这样的环境人们根本吃不到专业的药膳,也就得不到预想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使得人们对药膳失去了信心。

3.3药膳价格

物以稀为贵,济南的药膳稀少,价格昂贵,而且做法糙杂,色不纯味不美,效果不显著,因而市民觉得药膳是一种价格高的奢侈品,对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都不会去吃药膳。而广大工薪阶层又是市民群众的主力军,多数人能接受的价格都在一百元以下或者一百到两百之间。群众接受不了的价格,药膳就不会有好的市场。

3.4养生观念

“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告诫医生在病人的初期应该先以食物来调理,因为药食同源,很多的中药都属于食物。而药膳就是一种调理初期病情的最佳选择,可是通常很少会有人选择在得病初期或者之前选择药膳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进展。

3.5政府监管

药膳市场并不规范,只是有少数酒店餐厅兼营药膳,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大。药膳虽然是一种膳食,中药无毒的观念也被广大人群公认,但是中药中的配伍禁忌也是需要注意的。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药膳监督管理机构,更没有一部关于药膳的科学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质量标准和监督管理的条例和法规。

4济南药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人们面邻着找工作和维持业绩的巨大压力,身体状况已经不能被自己所掌握。“身体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等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适合的方法,药膳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养生防病方法。早在2007年时,国家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问题,把中医药推向国际化。国家的各项政策都显示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近几年中医事业又处于起步上升期。而且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愿意接受并尝试药膳。被调查者认为药膳在济南很有发展前景,这都为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指导老师:王晓妍)

基金项目: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a2014067。

参考文献

[1]周宜,刘樊.中医药膳养生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a].中国长沙世界中联第二届药膳养生国际学术大会・理论研究论文集[C].2011:19-21.

[2]鲁明源.中医药膳学科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3]陈明之.中国药膳保健食品现状及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