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6:21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工程训练教学;实践;创新

1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社会需求、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企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工程训练教学是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的工程实践基地。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工程训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们成为工程师应具备的基础和基本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训练。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卓越计划”的重要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工程训练教学为成就卓越,夯实基础。

2“卓越计划”的内涵

2.1“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

2.2“卓越计划”具有的三个特点

(1)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2)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卓越计划”中的“卓越”的含义

(1)创新能力和领袖素质;

(2)综合素质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3)工程师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培养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

(5)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工程训练教学在“卓越计划”中应起的作用

3.1工程训练教学的目标

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工程训练教学的内涵

工程训练教学是典型的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进行创新实践教育的基地。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一个直接参与的实践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对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进行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体现为:

(1)基本的技术技能训练;

(2)先进的技术技能训练;

(3)综合素质的训练,包括思想作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程素质、心理素质、企业管理等。

3.2工程训练教学在“卓越计划”中的作用

3.2.1为学生提供工程氛围,实现“工程回归”,培养“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工程素质

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工程素质是未来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指在解决工程问题是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工程素质的培养需要工程环境的熏陶,并且结合工程实践操作。工程教育的核心特征就在于其实践性。目前的教育制度决定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高考进入大学的,接触的是同学、教师,与社会脱轨,进入大学以后,接触的还是同学、老师,更加脱离了工程实践。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应该承担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任务。

在当今各高校实践性教学学时短,而校外寻找实践基地又很困难的情况下,有效地途径之一就是校内的工程训练教学实践环节。工程训练教学作为高等工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训练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工程教育由课程教学转向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全面工程素质教育的极好课堂。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提高学生们的工程素质。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沙尔福大学的齐斯霍姆教授说得非常贴切:“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工程师亦然,只有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

齐斯霍姆教授强调了工程师的培养要有一个可以进行工业实践的教学环境,在教室和用粉笔写、或者用多媒体课件的教育方法是不够的。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模拟的工业环境。或称之为模拟工厂。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工工程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环节不能代替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干,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3.2.2只有具有工程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工程训练教学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中要求高校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人才培养的竞争焦点不仅体现在设备的先进性上。这是因为无论多先进的设备,只要投入资金就可以从市场上购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训练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就是说不仅要有较高的学位层次,才能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而且,根据工程训练的特点,还要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在实践教学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成为适应工程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决非易事。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前身是苏州大学实验总厂,许多教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具有工程师的技术职务,同时又有教师资格证。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2.3工程训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通过工程训练教学,学生在工业实践的环境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种工艺训练、各种制造工程的参与,不但能够了解工业生产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入门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工程训练教学,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实现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为将来从事工程师工作打下基础。工程训练的目标是“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以后,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洞察能力。创新不是空穴来风,需要一定的基础训练。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学生创新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改革原有的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经过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后,增加了创新设计及制作的项目训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分若干小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最后,自己动手,多工种的配合,制作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品。面对学生的作品,老师发出感慨:学生们潜力无穷啊!学生们完成了创新设计的项目训练后,面对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建立了自信,相信自己也能创造,他们的创新欲望得到激发和培养。实践证明,开展这样的创新制作是成功的,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做。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习惯。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

3.2.4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多元式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中讲到,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也就是“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工程训练中心走校企共成长之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将校企合作逐步引向深入。通过校企合作: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学生也可到企业实训乃至“带薪实习”,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中要求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到企业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校企合作,可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可聘请企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4)聘请企业家到学校授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5)企业可借助学校的教师进行新项目的开发。

目前,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与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海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越海公司”有了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意向,准备成立“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越海金属板料成型技术研发基地”,在产品开发、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达成共赢。为了使基地能顺利运营,“越海公司”赠送我校部分设备及相关模具,并为该基地提供初步研发启动资金。

该基地投入实际运营,将会对企业开发新品提供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我校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实践,成为应用型人才带薪实习基地。

3.2.5有利于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也就是说,除了具有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在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勇气、耐心、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工程训练教学的项目,同学们都没有经历过,但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劳心又劳力。尤其是同学们在进行创新设计及制作的过程中,此项目有一定的难度。一开始同学们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经过小组同学之间的思考、沟通、推敲、合作,最终完成了创新设计。在这过程中,同学们的心智得到了锻炼,相比以前、更加自信、坚强。敢于尝试、敢于争先、敢于承担。这样,才能培养出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

3.2.6作为开放式的校极创新实践平台

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是综合素质更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工程训练中心成立创新实验室,配有专职的教师,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成立以来,协助学院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指导和配合学生参加全国、江苏省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机器人大赛、低碳小车、大学生国家实验创新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能力得到体现。经过这样的训练,跨出校园的已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具有了一定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卓越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结束语

“卓越计划”预期实施10年,到2020年,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关键因素是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匮乏。为此,我们必须:

4.1面向世界,放眼国际

美国将“加强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引领世界创新”的理念提升到国家的高度。奥巴马总统提出让“有数学才能的大学生毕业进入工程领域,另一些人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日本政府很早就确立了教育兴国、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发展计划中把发展工程教育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以确保日本的竞争优势。印度在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4.2超越“专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高校的“卓越计划”培养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为成为“卓越工程师”打好基础,培养后备人才。“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应超越专业知识点,而在于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于综合素质更高。

4.3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创新始于问题,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工程训练教学是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工程训练教学应以“卓越计划”为契机,与时俱进,练好内功,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大胆实践,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实行产学结合,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在高校的“卓越计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政.傅水根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J].金工研究,2000,12.

[2]“真刀真枪”培养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07月09日,1.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2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造型)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设计、应用)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评述)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综合、探索)

三、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3、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4、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5、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

6、通过拓印、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了解不同的效果。

7、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

2、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

3、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4、利用各种材料,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等,采用撕、刻、卷曲、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制作。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在相关的音乐情境中,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2、以调查、汇报的方

经典哦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3、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中外面具艺术,了解它们的象征和寓意。

4、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5、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美术作业美化教室。

2、根据童话故事或某一情境设计、制作简易木偶、乐器等作品并表演。

3、采用拼贴、简易沙盘等方式设计、制作现在或未来的学校、村庄、公园的地图或模型。

4、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并能作出评价。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课题

教学重难点

经典哦1

2

春天的花

绘画的技能和技巧培养

2

2

树叶图案

掌握图案设计的三大要素

3

2

花朵图案

抓住自然物象的主要特征

4

2

蝴蝶图案

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5

2

用复写纸画图案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态度

6

2

美丽的花边

掌握花边图案的描绘技能

7

2

千变万化的线

掌握线形的长、短、粗、细、疏、密

8

2

高大的楼群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9

1

我心中的少年宫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

9

1

画座宝塔高又高

描绘出塔的外形特征

10

2

泥塑宝塔

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10

2

纸塑动物

培养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11

2

运动着的人

初步掌握人体运动的规律

12

2

布贴风景

学习布贴技艺

13

2

动物挂画

培养对动物造型的概括、夸张能力

14

2

有趣的漫画头像

头部轮廓和面部表情的描绘

15

2

自画漫画像

对脸形、五官、表情进行夸张变化

16

2

漫画欣赏(一)

懂得漫画的艺术特色

17

2

漫画欣赏(二)

懂得漫画的艺术特色

18

2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谢骐(1966-),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湖南湘潭411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培训时间培训部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实施

负责人考核

方式备注

11人力资源部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人力资源部主管考试

22生产车间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部门经理&企业导师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12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学生学号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产品工艺与设备企业生产与管理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时间:20年月—20年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12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12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4

1、进度控制

1.1 单项工程进度控制

在工程开工之后,监理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进行专业分析,建立工程分项的月、旬进度控制图表,以便对分项施工的月、旬进度进行监控。其图表宜采用能直观的反映工程实际进度的形式,如形象进度图等,可随时掌握各专业分项施工的实际进度与计划间的差距。当出现差距时应及时向承包人发出进度缓慢信号,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提供资料,供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果承包人实际施工进度确实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完工日期,应要求承包人尽快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1.2 采用进度表控制工程进度

进度表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人每月按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和现金流动情况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的报表,这种报表应由下列两项资料组成:一是工程现金流动计划图,应附上已付款项曲线;二是工程实施计划条形图,应附上已完成工程条形图。承包人提供上述进度表,由监理工程师进行详细审查,向业主报告。当月进度报表反映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失去平衡时,监理工程师应对这种不平衡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现场记录和各分项所控制的进度以及实际完成的工程和工程支付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如果监理工程师根据评价的结果,认为工程或其工程的任何部分进度过慢与进度计划不相符合时,应立即通知承包人并要求承包人采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必要措施加快进度,以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

1.3 采用网络计划控制工程进度

用网络法制定施工计划和控制工程进度,可以使工序安排紧凑,便于抓往关健,保证施工机械、人力、财力、时间均获得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承包人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采用网络法确定本工程关键线路是相当重要的。监理工程师除要求承包人制定网络计划外,监理机构内部也要求监理人员随时用网络计划检查工程进度。

采用网络计划检查工程进度的方法是在每项工程完成时,在网络图上以不同颜色数字记下实际的施工时间,以便与计划对照和检查。检查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关键线路上某项工程的施工时间比计划增加,这种情况会使整个工期延长,必须要求承包人对以后的关键线路上的工程采取加快施工进度或增加施工力量、缩短施工时间的有效措施,以弥补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使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平衡。第二,关键线路上某项工程的实施时间比计划缩短,这种情况对缩短工期有利,此时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整个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和工程本身的需要并与业主协商,以确定本工程有无必要提前完成,并将决定意见通知承包人,不论何种情况都应要求承包人重新修定以后的网络计划,并检查关键线路有无变化,作好修定后进度计划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计划的实现。第三,非关键线路上某项工程的施工时间比计划增加,一般情况均有调整的余地,对整个网络计划不会有影响。但是,如果超出了非关键线路所计划的时间,而且没有调整的余地,就要检查是否会影响关键线路,甚至使非关键线路改变成为关键线路。如遇这种情况就应要求承包人采取相应的措施,缩短非关键线路某些项目的施工时间,以保证关键线路的完工仍能满足计划的要求。第四,非关键线路上某项工程的施工时间比计划缩短,整个网络计划将不受影响。但应提醒承包人从非关键线路的工程项目中抽调施工力量加强关键线路上工程项目的施工,以达到缩短整个工期的目的。

1.4 采用工程曲线控制工程进度

分项工程进度控制通常是在分项工程计划的条形图上画出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开工日期、施工持续时间和竣工日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观,但就整个工程而言,不能反映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情况。采用工程曲线法进行工程进度的控制则比较全面。工程曲线是以横轴为工期(或以计划工期为100%,各阶段工期按百分率计),竖轴为完成工程量累计数(以百分率计)所绘制的曲线。把计划的工程进度曲线与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曲线绘在同一图上,并进行对比分析,当发现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差距时,监理工程师可通知承包人采取措施,调整计划,以确保按期完成工程。

2、进度计划调整

项目执行中承包人机械和人力的变化、技术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特别恶劣的天气,或者业主的主观因素改变等,都将给计划的实现带来障碍,因此在项目执行中应根据工程实际完成的进度,随时对计划按下述方法进行调整或修定。

2.1 关键线路的调整

当关键线路上的某项工程的施工时间比计划增加时(这意味着整个工期将延长),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修定调整计划或制定新的计划,但由于这种调整十分困难,因此,应使承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在非关键线路上,看是否非关键线路上的工程有提前量,但是并不能把这种提前量付与关键线路,而只能把非关键线路上的机械、人员调整到关键线路的某项工程上(机械应与工程配套、专业必须与之相符)以改变关键线路的时间。如果非关键线路上的某项或多项工程尽管有提前量,甚至有大的提前量,但调整下来的人员、机械无能力去完成关键线路上的工程,承包人也就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满足计划进度。为了满足关键线路的工程按计划完成,承包人则需延长工作时间,或者重新增加新的机械和人员。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承包人主观想延长时间、增加机械和人员,也往往会由于施工工序的衔接、工艺流程、工程安排顺序、工作场地及作业面的大小等问题而使承包人无法达到愿望,从而给计划的调整带来困难。因此,对于计划的调整,监理工程师最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注意关键线路上的工程有无可能受到影响,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了解工程进度的有关信息、个别情况,除要求承包人在实施计划中执行周报、月报外,必要时还要有旬报或由监理工程师召开碰头会,以便及时解决计划进度受阻的有关问题。一般情况下,计划应每隔2~3个月要求承包人调整一次。

2.2 非关键线路的调整

当在非关键线路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时,需局部调整计划,也可延长一定时间,但不能使这种延长影响到关键线路的施工。

3、进度控制的程序

3.1 审批承包人的工程总进度计划

国际通行的FiDiC合同条件第14条规定,承包人从接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在合同要求的时间内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格式和细节符合合同要求的工程总进度计划,以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如果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承包人还应以书面形式提交一份有关承包人为完成工程而建议采用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的总说明,即一般工程中所说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备监理工程师审查。监理工程师接到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进度计划之后,应对进度计划进行认真审核,检查承包人制定的工程进度计划是否合理,有无可能实现,是否适合工程的实际条件和现场情况,避免以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工程进度计划来指导施工。

3.2 要求承包人编制年度、月进度计划

对于一个工程来说,仅用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控制进度是不够的,尤其当工程项目比较大时,还需要编制年度和月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是年进度计划实现的保证,而年进度计划的实现,又影响着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3.3 要求承包人编制单项工程进度计划

某些重点单项工程施工工期常常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总工期的长短,因此在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求单独编制重点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应服从工程总进度计划,并且与其它单项工程按照一定的组织关系统一起来,否则,只要有一个单项工程没有按计划完成,就会影响到进度控制总目标的按期完成。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工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6-68-02

0引言

由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内容,它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各类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1]。该项目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共有194所院校入选教育部试点高校。南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于2009年设立试验班,开始摸索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培养模式,并于2011年成为全国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本文力求较为客观地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我校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着力于培养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能力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2]。学生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而对于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没有要求。

“卓越计划”侧重于创新型、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系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接受从事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的基本方法,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标准、法律、法规和规范,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软件项目分析、设计、构造和组织实施等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3]。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了卓越计划通用培养标准和软件工程行业标准,该要求具体、详细,更贴近行业需求。

2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实施的局限性

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地方高校都碰到了一些问题,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程类专业更不例外。

⑴软件企业资源严重缺乏。长期以来,高校工程类人才培养与社会存在脱节,远离工程教育实际。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区别于传统培养方式的独具特色的重要环节。卓越计划就是要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而与企业密切合作实施“3+1”的培养模式即成为工程化教育的关键之一[4-6]。但是,地方高校限于区域地理环境、企业类型和规模,可利用的企业资源较少。软件企业作为上个世纪末在国内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地域性分布失衡情况相比传统工程类专业更加显著。国内的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沿海地区或大型城市,而在中部地区或者二线城市,软件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可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软件企业少之又少。另外,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追求经济利益,由于缺少配套政策,这些企业基本不会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导致可开展“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企业资源严重缺乏。

⑵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企业师资欠缺。首先,高校师资主要来源是高校培养的高学历人才,教师的工程化软件开发经历较少。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主要作用,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学生实践和进行工程化教学改革等均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这是约束教师提高工程教育能力的关键点。其次,双语教学能力不足,英语可以说是软件产业的第一语言,“卓越计划”也要求“面向世界”,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外语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再有,中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不足,近年来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一味追求科研硬指标,忽视教学软指标,使得中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提高不重视,教学方式方法掌握不够,教学实践经验缺乏。最后,对于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的选聘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方案,企业师资队伍还远远没有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的重要补充。师资队伍工程教育能力的缺乏将严重滞缓“卓越计划”的发展。

⑶完整的工程化过程还未实际在生产中形成。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在国际化、标准化方面仍然大大落后于先进国家。尽管软件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国内的软件行业规模不是很大,有些软件企业在软件制作上,也只是采用了关键设计原则和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与大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比较还有一定差距。这导致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较为单一,比如,只参与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环节,这样对完整的工程化生产过程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完全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基本不可能。

⑷企业学习过程的监控不到位。在企业学习阶段,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现场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但由于企业培养机制和配套措施不完善,企业监督的实施并不到位,无法很好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如实践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人身安全问题、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等。

以上几点是地方高校在实施软件工程“卓越计划”的过程中所要面临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将现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工程化”转变,培养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是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研究重点和目标。

3结合自身特色培养软件卓越工程师

围绕软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地方高校应研究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合理地实施校企合作,形成地方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软件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结合地方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学校优势专业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一方面关注地方软件行业的发展,积极与地方企业沟通实施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优势专业,寻找跨学科、跨平台的合作机会,在优势专业领域中寻求软件研发的工程实践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因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而带来的校企合作资源缺乏的劣势。我校地处中南地区的二线城市,刚刚落户的中兴通讯已跟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也积极联系了周边城市可合作的相关企业,目前一共建立了六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除此之外,我们积极利用我校的“核特色,医品牌”,已逐步确定了核行业软件和医学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方向,与特色专业的结合,发挥品牌专业优势,这不仅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打开了另一个通道,同时也为科研带来了新的契机。

⑵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不拘一格地将研究院所和企业有工程专业经验的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聘任为教师,建设好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形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在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院已先后输送五名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参与软件项目的研发,并在授课过程中邀请有项目经验的老师开设专题讲座,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另外,还特聘了某外企高层管理人员为特邀讲师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⑶将规范的软件工程过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形成以工程过程为主干,以理论内容为基石,以实践活动为根本教学模式。我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实施2+1+0.5+0.5的课程体系,大量增加实践环节,教学采用螺旋式的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为驱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团队为单位建立“虚拟企业”,按照工程过程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依循“重基础,精方向,强工程”的基本原则,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自身特色,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软件工程类专业教学诸多成果,通过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围绕案例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及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在一定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之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保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目前,我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已成功培养了三届共90名毕业生,每届就业率均达到百分之百(含考研),而且用人单位对卓越班毕业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的许多毕业生在进入单位后的短短数月便在工程过程、团队合作等方面体现出的明显优势,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先于一些名校毕业生提前得到晋升的机会。

4结束语

“卓越计划”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效。我校依循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培养要求,借鉴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克服地方高校实施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局限性,摸索出了依靠自有优势的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策略。我们要抓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个契机,继续深入各个层面积极研究探讨实施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具体工作,使得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真正受益,为学生进入社会并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3:77-79

[2]罗代忠,罗万成,李瑞.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4:4-6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10.4:21-29

[4]王汉成,姜乐军.论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实施“卓越计划”的启

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4-16

[5]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将“卓越计划”列入2010年教育部重点工作,这是我国开始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参与“卓越计划”,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卓越计划”全国第二批试点高校。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卓越计划”,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学生生源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鼓励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两种方式选拔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一是在高考招生计划中单列“卓越工程师”班招生,根据学生的志愿和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二是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遴选数理基础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了解“卓越计划”后,自主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后,才能人选试点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采用单独编班的方式,每届招收2个班,每个班30人。试点班学生数量坚持控制规模、适度流动、严进严出的原则。对试点班学生因材施教,通过警示手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培养,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试点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出现学籍警示、考试违规、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并造成恶劣影响、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等情况时,将被取消试点资格,转入非试点的相应专业继续学习。对学生在试点专业学习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学分,我们将根据所修课程在非试点专业的相关性和要求,通过课程学分替代予以解决。

2.师资队伍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制订各类奖励政策,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试点班的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优先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对没有工程经历或工程经历较少的专职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派遣其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这样,教师得以更新工程知识,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试点班的专业兼职教师,他们既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承担企业课程或实践项目的主讲或指导工作,还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3.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1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依据上述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环节。

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程序设计基础与问题描述、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工作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将为学生学习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及交叉运用,顺利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试点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被分为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基础实践环节包括综合性实验、企业认知实训和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软件开发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到企业学习和现场实践,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在项目中承担研究、设计和管理等角色,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对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我们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3.2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选用了部级重点实验室、部级精品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并计划联系其他院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一起参与编写并出版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教材。现已出版《aRmDS-5使用指南》《Flash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离散数学》等,计划明年出版《Unity3D虚拟现实设计》《openGL3D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等。教材建设全面覆盖专业课,主要涉及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两个方向。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尽量选用企业产品开发实例,采用任务驱动型编写模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介绍。

3.3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目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新方法,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探索性实验、课外科技制作、教师组织研讨课等。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实验室授课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通过边学边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3.4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从以试卷考试为主,改为以评价工程设计或综合项目开发为主的考核方式,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逐步向运用能力转变。考核的重点包括问题的准确表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设计能力、项目的最终设计成果等。学生通过答辩展示项目成果获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4.政策保障

“卓越计划”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4.1学生管理

试点班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为每个班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一名班主任,每五名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试点班实行双导师制,即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原则上从一年级开始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教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对具体科学研究项目、工程实践项目等提供指导。从三年级开始,学院为每个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工作。由企业导师和学业导师共同确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选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4.2教学管理

1)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基础实践环节要求一人一题,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并参加答辩,评审组对此进行评价。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按组完成,每组5-10人,由教师指导,组内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工程项目。考核方式采用小组内的项目经理打分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

2)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

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重点负责企业实习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保证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吉祥腾达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由校企双方组成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构建了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与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3)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和检查。

试点班学生80%以上的毕业设计题目为结合本专业的、主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项目,题目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毕业设计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为4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即学生一进入企业学习就可进行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检查和论文答辩。

4.3学籍管理

对试点班的学生按校内学习阶段和校外学习阶段建立学籍管理机制,校内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措施基本不变,学校负责学生档案的建立、资格认定、成绩登记、学位评定、证书发放等工作。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由学校联合企业兼职档案员建立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考评和登录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后,由企业将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成绩等转至学校。校内和企业学籍档案一起构成学生大学期间的完整学籍档案。

4.4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加大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应尽快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制定有效的人事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和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具体有以下措施。

1)加大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的引进力度。

学院主动与it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联系,希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能将他们的最新技术一并带入学院。学院将根据相关政策在工资、绩效、住房补助、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高级工程师良好待遇。另外,设立“企业教师”岗位,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并指导工程实践、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等。

2)建立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的激励机制。

激励政策包括教师挂职或顶岗工作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工作量考核,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教师往返企业的差旅费以及必要的岗位工资。

3)制定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

学校制定政策,在重视学术水平高的纵向项目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实际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实施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进行业绩考核、职称晋升时,横向项目享受与纵向项目同样的待遇。

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学校将最终以他们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研究、知识产权、专利发明、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为满足“卓越计划”要求和晋升职称的主要考核与评价指标,不再仅仅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

4.5经费投入

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要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

为促进参与“卓越计划”专业的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试点专业按省教育厅资助经费的1:1配套下拨资助经费,即每个专业每年可获得教育厅20万拨款和学校20万配套资金,共计4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开支。学校还为每个专业的试点班按每个班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及相关管理工作开支。学校适当提高了承担试点班教学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按普通班的1.5倍核算教学工作量。学校的师资培训经费向试点班专职教师倾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政策也向试点班倾斜,同时学生实习费用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2000元,以补充在企业实习的费用支出。

5.结语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检测调整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一、项目进度管理含义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进度计划,并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实现,即工程项目的工期能按计划完成。

二、设计工作结构分解

工作结构分解是计划编制的基础。在项目策划阶段,设计经理组织设计组(或专业负责人),配合控制组(或计划工程师)进行设计工作结构(wBS)分解,确定工作活动清单。wBS分解的基本顺序是:项目、装置、分区(包括主项和系统)、分专业、分工作包、分工作项,即逐级向下分解为第一级至第六级。wBS第一级代码要按照公司综合计划和业主的要求,先确定整个项目的划分。wBS第二级代码,即装置码。wBS第三级代码,即分区码。wBS第四级代码,即专业分解,要按照公司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分解。wBS五级代码,即工作包码。wBS第六级代码,即工作项代码,要明确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等过程性任务,细到某一张图纸。wBS代码应按照项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设计项目的wBS代码最多只到六级。(附:图1典型项目的wBS划分层级)

三、各专业人力分布计划与分析

项目开始阶段,计划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进行各专业文件目录及文件数量估算,然后按人工时估算方法与定额估算出人工时数。根据进度计划,各专业负责人对每项活动使用人力情况按月分解(对一般活动如专业负责人未分解,计划工程师暂按均匀分布工时处理),最后汇总得出人力使用计划。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计划工程师可根据每个专业人员的填报工时汇总得出项目实耗工时,计算项目赢得工时,进行人工时使用情况的分析。

四、项目进度编制

1.编制原则。在设计开始阶段,计划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设计经理)编制项目一级计划。在设计经理的指导下,编制项目二级计划。计划工程师协助项目内部各部门按照项目二级计划的要求,编制项目三级计划;计划工程师配合专业负责人编制项目四级计划。计划工程师要全面统筹安排各工作包或工作项,确立关键线路。尽量不要违反各专业的一般工作逻辑,确保计划的协调性。首先要确保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计划时间点的互相承接,其次要确保分级计划体系中四个层次计划的上下一致性,形成计划内容由上而下、由浅入深计划分层结构。随着项目的发展,项目进度计划要不断实现由粗到细的完善过程。项目计划工作的编制要体现各项工作的标准计划模式,即尽可能地使用各专业的典型计划模板,不要随意编制各种应急性计划。在使用典型计划模板的同时,要及时反应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完善公司标准计划库,实现计划工作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2.项目第一级计划。一级计划是项目级,是供决策层和管理层使用的计划,它以进度研究为目标,不进行经济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项目的总体时间框架。根据业主要求和总体统筹,一般包含如下时间点:a.合同生效;b.工艺包开始/完成;c.基础工程设计完成;d.详细设计开始;e.长周期设备询价订货;f.施工;g.开车。

3.项目第二级计划。二级计划是以装置、分区或分单元为对象的综合计划,是承上启下的中间计划,一方面是对项目一级计划的补充,另一方面又对项目三级计划的编制具有指导作用。

4.项目第三级计划。三级计划分为专业或单项详细级,包含的内容是最丰富的,达到工作包深度,一般有各分区下的各专业互提条件进度计划、订货资料提交时间、主要文件/图纸出版进度计划、制造厂资料返回等主要主控点。项目第三级计划要满足进度检测的需要,并能从项目第四级计划中的具体检测数据中进行直接汇总。

如XX项目的基础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如下:

图2XX项目的基础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

详细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如下:

图3XX项目的详细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

5.项目第四级计划。四级计划是作业层使用的计划,深度达到作业项内容,该层计划表示出各专业每周甚至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同时还包括进展记录。

五、项目进度检测

1.检测基准。设计开始阶段设计组专业负责人提供分项文件数量估算和估计的图纸目录等资料,以便控制组建立进度检测基准。计划工程师根据各层级、各工作项的权重分配,建立整个项目的检测系统,形成进展检测表。

2.检测报告。专业负责人每月应对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专业互提设计条件的交付及设计图纸的完成情况,按照检测表中规定的状态检测点进行评价,确定进展百分比并填于检测表中。最后由计划工程师汇总,综合得出各装置以及项目总体的进展百分比,形成进度检测报告。设计组专业负责任人对不能开展工作的窝工时间或本专业人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及时通报控制组或设计经理进行协调解决;控制组负责各专业互提条件、请购单、询价文件和制造厂资料等设计条件的跟踪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计划偏差或设计窝工的相关问题。

例如XX项目的专业级进展检测表如下:

图4XX项目的进展检测表

六、项目进度调整

1.进度分析和预测。在进度控制工作中,计划工程师配合设计组分析整个项目的执行情况,预测项目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即分析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目标计划的差异,预测项目发展的趋势。没有分析和预测的进度控制,只能是实际情况的统计。通过分析和预测,避免不可控制情况的发生,全面推动各种工作朝目标计划方向发展。

2.进度调整的原则。设计计划的主要控制点一般是不可变更的,计划工程师协助设计经理定期检查主要控制点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按期完成的设计主要控制点,由计划工程师组织查明原因,作出书面报告,必要时申请调整设计计划,由项目经理批准。目标计划的调整和修改,要经过业主的批准后方可执行。如果进展偏差值为正数,说明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如果进展偏差值为0,说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完全一致;如果进展偏差值为负数,并且小于或等于-5%,一般定义为进度略有滞后;进展偏差值在-5%~-10%,定义为进度滞后;进展偏差值大于或等于-10%,定义为进度严重滞后。

七、项目进展报告

1.进展报告的种类。从时间上分为年报、季报、月报、周报;从内容上分为项目内部报告、报给业主的报告、报给上级的报告。

2.进展报告的编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项目的一个报告周期内,设计组专业负责人将本专业的主要完成情况和下步预计进行的工作以及存在问题以报告形式提交控制组。计划工程师通过汇总、分析,并提出有关进度问题的处理意见,形成项目进展报告,报项目经理。经项目经理签字后,项目控制报告有关进度部分要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上。对于报告中提出的一般进度问题,计划工程师需找专业负责人分别落实解决;对于重大进度问题,控制经理或项目经理亲自协调解决,并报公司职能管理部门。

八、综述

最后,关于进度管理的一些探讨:

1.人力配合。进度计划的落实与保证,是全体项目人员的职责。在进度计划的制定时,充分听取、采纳每个方面的建议;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每个项目人员都应该有清晰的项目进度意识,主动关注进度目标、积极协作,从而保证项目目标实现。

2.工作标准化。为了工程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管理基础等方面达到标准化、系统化和数量化的目标,项目组各个成员应力求做到工作主动、动态纠偏和定量管理,不断完善工作程序,不断积累基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05-02

一、概述

中国工程教育的规模宏大,但工程教育质量并不高,大量的工科生从未到过工业第一线,他们重视理论,轻视设计,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不强[1-3]。这样的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无法在实际的产业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由于缺乏创新型人才,企业缺乏核心创新能力;企业开发的产品大多模仿国外的同类产品,很少超越;核心部件和装备要靠进口,核心技术也要靠引进。为了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创立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改革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加速创新型科技人才产出势在必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由此应运而生。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0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计划列入2010―2012年重大项目之列[4]。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它以育人为本,培养具有卓越工程潜质的创新型人才[5]。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我国从教育规模大国到工程教育强国的进程[6]。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对象可以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出来的是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工程师。2010到2014年间,全日制工科本科院校的20%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7,8]。作为工科院校的湖北工业大学也参与其中。

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及一定的其他通识类基础知识,如法律知识等;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类、专业类及通识类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系统并能进行系统维护;具有较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能力[9,10]。

三、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对于像湖北工业大学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已经开始实施。如何实施好卓越计划是每一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要思考的问题。湖北工业大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湖北工业大学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优势与特色,根据自身拥有的研究平台,选择适当的专业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卓越工程师。

首先树立三个面向即“面向工程界,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教育理念。以专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相关专业技术为主线。

其次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在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一方面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强化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第三,整合和重构课程体系。在保证基础理论不减少的基础上,减少理论课课时数比重,加大实践课比重,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前,能让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为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好基础。加强创新能力训练,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学生要花较长时间在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尽量与企业实践挂钩。

第四,建设高水平的校企联合教师队伍。一方面,选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卓越工程计划的老师;对老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审应该从工程项目、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替代片面追求发表的论文和理论研究进行考核,把教师引导到工程实践中来;同时有计划地选送高校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聘请企业里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

另外,学校为卓越计划提供专项资金,和基础设施保障,促进卓越计划的顺利进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到国外企业实习。对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也大力支持。

四、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

湖北工业大学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做出自己的特色。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了自己的实践。

湖北工业大学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像工业发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园、创业实践基地等校企联合新技术实验室和生产实习基地,具备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和条件。学校还开展冬令营研习,探索校企协同创新、联合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密切与国外大学的关系,如,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聘请世界著名科学家到学校讲学。学校创建的创业实践基地被誉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积极参与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该竞赛为研究生进行理论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创建了很好的平台。

学校对“卓越计划”专业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通过自愿报名,选拔的方式组建了实验班、创新班等,施行卓越工程师计划。这些班级采用个性化培养,施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实验环节,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实验学时和学分数相对其他班级都大大增加。学生参加各种校外和校内实习实训,综合创新设计,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采用科研课题进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实验室;积极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强化自主学习。对实验班施行的企业培养方案目前施行的有专业实习2周。到了企业,企业导师介绍行业发展趋势、设计方法。毕业设计17周,力争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选择实际问题或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内容来完成。邀请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专家为学生做学术报告,介绍前沿技术。同时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学校一方面对试点班级进行课程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方案改革,另一方面采取多种途径实施,如博士服务团服务企业等途径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培养的力度。开展多种促进创新文化培育的活动,如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创新实践活动等,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活动中。2013年学校通过努力获批79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此外积极争取校外的实习基地,建立了如黄金山工业园综合实习实训基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小结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为企业输送创新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得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为核心。应用型本科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应树立三个面向的教育理念;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整合和重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校企联合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提高毕业生的国际合作及竞争能力。湖北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这半年以来,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2]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3]常继峰,潘睿.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142-144.

[4]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5]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4-5.

[6]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7]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等.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13-19.

[8]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40-142.

[9]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71-74.

[10]叶树江,吴彪,李丹等.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4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产业经济结构持续不断地转型、调整和升级,我国对于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实际需求日益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尤为突出和迫切。因而,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工程技术类人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国内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到2008年止,在全国的普通本科学校中,工科专业的在校生大约770多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35.9%。然而,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1)当今的工程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学科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但是在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及工程实际训练方面仍然存在明显欠缺。(2)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因而与工程企业严重脱离。(3)自身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多数授课教师缺乏工程具体实践经验,使工程教育的教学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4)工程教学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相对落后,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简单和单一。等等诸多问题突出。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产生背景和特点

2010年6月,我国国家教育部在“211”、“985”高校――天津大学召开了主题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卓越工程师”计划正式启动会。该项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即为全面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和实践,全面提升中国工程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水平,大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先进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现代化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后,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考核及测评,我国教育部与此同时批准了我国第一批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覆盖全国的61所高校。我国目前开设有工科专业的本科院校达1003所,“卓越工程师”计划预计自2010年计划实施10年的时间。截止2015年,计划能够参与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高等学校预计达到约200所,占开设工科专业的高等普通本科院校数量的20%左右,预计能够参与本项计划的大学生数量约10万人/年,占工科专业本科生数量的10%左右。其中全日制工科硕士生约7万人/年,占全日制工科硕士数量的大约50%。具体来讲,“卓越计划”的培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着重对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工程创新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2)强调产学研的合作,使企业和行业深度参与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整个过程。(3)明确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的高度战略要求以及服务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三、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的内容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快速推进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层次。

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体指导思想是:应当树立面向全球、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工程的崭新高等教育理念,以经济和社会的需要为导向,以工程理念为指导,通过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对课程体系重新统一、系统的构建,着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以及工程实际与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行业特色的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的选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选择专业,应重点选择那些传统产业以及国家新型战略产业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并且要结合当前学校的特色以及优势。

3.“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一般可以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以及学校内部培养标准等三个层次。通常来讲,通用标准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全国层面的部级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一般是以通用标准为行动指导,具体到本行业(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应具备的各种要求;学校内部培养标准一般是在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各个学校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本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用以体现本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4.“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采用企业和各个高校联合进行培养的模式,其培养过程一般包括在校的理论学校和到工程企业学习两个阶段。本科生的学生工程实践时间的实践累计不能低于一年。人才培养方案应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制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学生培养目标和各专业培养标准,具体到该计划的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的重新设计,工程实践课程的系统安排,提供工程实践活动的行业(企业),安排工程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条件,对指导实践活动教师的配备,等等一系列条件做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

5.“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应具备在工程企业工作的工作经历,确保在本科生阶段有不低于六门的专业课程由具备“双师型”的教师任教。

四、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学研合作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保障。国内应通过政府引导和激励,鼓励各个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包括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人才执行过程的参与等,使“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各工科高等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特点,针对不同企业Σ煌“卓越工程师”人才的不同需求,建立起多层次、多目标的培养模式,以适应企业和学校的不同需求。

3.建立有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评估机制。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是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有效保障,通过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实践环节效果的评估机制,可以准确、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从而促进“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的保障。

4.创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和改革“卓越工程师”人才新模式,对其他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他们的不足,不断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企业的符合性,使“卓越工程师”人才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郭香敏,刘宇.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职业技术,2011,(09):125.

[2]李旭伟,闫涛,孙海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高校实践教育改革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2014,(06):25.

[3]曹然彬,任志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向构建――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践行“卓越计划”为例[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03):1-4.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

0引言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大举措。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

“卓越计划”有着如下特点:

1)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培养;

2)必须执行相应的社会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全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卓越计划”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文认为行业企业的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四个方面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本文将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定位、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等方面,探索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路径。

1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培养目标

在社会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是各式各样、不断变化的,因此参与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学校的类型、学校的行业背景进行专业领域的选择。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由参与高校的多样性和工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来决定的,卓越计划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高校的服务面向。分为面向全国的,面向服务区域经济为主的,还有面向所在省、市、自治区为主的,也有主要服务所在地级市的。

2)高校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所以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为博士、硕士和本科三个层次。

3)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的行业背景。参与高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上应该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学校都有其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所以应该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工程人才的培养规格,在满足市场对各类工程人才需求的情况下,重点培养本校最具特色、优势的人才,而不求面面俱到。

参与的高校应该遵循工程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原则、办学层次原则、自身优势原则和未来需求的原则,准确地找到适合本校的“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定位,最终体现在该校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上,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打下夯实基础。

2培养方案制定

培养方案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施方案,它对所要完成的课程和各教学环节进行了具体安排。依据教育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及各专业的行业标准,制定能体现出学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标准。按照“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与企业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可以分为校内部分和企业部分,也可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标,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2.1全面发展、突出特色

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学校标准必须正确处理共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的关系。在满足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和目标定位,体现学校的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

2.2注重实践、创新方法

课程内容要强调面向工程,重实践、重应用,增加工程实践教学学时。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原则上占总学分1/3以上。

专业课程注重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引导教学等方式,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工程教育面向实际的思想,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增长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结合社会实际需求,通过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问题,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锻炼工程综合能力。

2.3方案完整、逻辑清晰

试点专业要根据学校标准重点做好课程体系设置,明确每门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做好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做好校内课程学习与企业课程学习的有机衔接,保证培养方案的整体性。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导,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体,以“培养目标―学校标准―知识能力―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整合―标准实现矩阵”为主线,科学设置校内学习及企业学习阶段的课程体系。

2.4人才培养国际化

国际化是“卓越计划”的一项重点任务,它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所以在制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时,要注意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国际化、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创建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针对国外建设项目需求达到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3培养方案的实施

“卓越计划”的特点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选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如何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以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的。

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构成参与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经费保障、管理保障、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

3.1经费保障

“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要求参与高校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研究、教学条件、教学组织、考评奖励等费用。

3.2管理保障

“卓越计划”重点强调的是加强实践教学和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参与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明确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科学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

构建校企共同管理限额的教学管理机制。企业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之一,承担着至少一年甚至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任务,他们应该直接参与到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制定的过程中,重点是负责企业阶段培养方案的制定、管理和实施,确保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要成立校企双方组成的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工作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构建高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和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卓越计划”试点学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职责。试点学院要做好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教学任务落实、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考核评价、信息反馈,特别是企业学习安排及安全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与国际交流中心协作,做好国外教师、工程专家来校讲学,国外学生来校访学的安排工作;学校与协议企业的相关部门合作,落实好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授课教师安排和考核管理等工作。

3.3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的实施取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卓越计划”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行业企业工程师拥有的基本专业素质。所以对“卓越计划”的教师要求可以分为教师基本要求和工程能力要求两部分。教师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研究能力、学术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及管理能力五个方面。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的不断完善,高素质的工程人才越来越受到行业的欢迎,所以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社会要求同步。培养卓越工程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对认真规划、逐步实施和不断积累,从而使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30-36.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02):47-55.

[3]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01-14.

[4]王煊,杨增科.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28-29.

[5]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