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培训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7:13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职工培训管理;验证码;在线报名;在线考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06.027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06-0057-02

1开发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很多大中型企业都会为员工组织各种培训课程,有的甚至有具体的课时要求。传统的培训流程一般先由人事部门下发培训通知到各部门,员工填写报名表,人事部门汇总并安排课程和考试。这样的形式往往是一级一级地下发通知,再一级一级地上交报名表,以及组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不便于汇总和分析员工培训情况和考试成绩。为此,我们开发了企业网上培训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灵活方便的内部培训、学习交流和培训管理的平台。人事部门可以利用此系统培训通知、培训课程信息、管理职工培训档案,企业员工可以浏览培训通知和培训课程情况,并根据要求报名参加指定课程的培训。培训课程结束后,职工可以参加课程的考试,还可以对课程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2系统设计

2.1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为了便于企业职工能灵活方便地使用本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系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以internet为基础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该模式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系统结构简单,容易维护。

本系统在主流的操作系统平台下,采用aSp.net开发技术,在VisualStudio2008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和SQLServer2005数据库进行开发。系统通过web服务器,职工、人事部门员工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各自的工作。该系统主要实现了信息、在线报名、信息审核、在线培训、在线考试、人事部门以及职工个人的培训总结,以及相应的信息管理与维护。

2.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企业培训管理的一般业务流程的考察和了解,企业网上培训的流程设计如下:

首先由人事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课程的组织和管理、培训教师的组织和管理、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网上培训通知和培训课程的信息;然后企业员工在网上浏览培训课程的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网上报名;人事部门的员工在进行课程报名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并一些相关的上课通知、进行课程题库的编辑和整理等工作,最后进行诸如培训考试、总结等。根据流程,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

企业培训系统分为前台操作和后台管理两大部分。后台管理模块主要供人事部门使用,包括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员工管理、试题管理、报名管理、通知管理、培训档案管理等。课程管理是人事部门员工增加培训课程信息、修改培训课程信息等。教师管理是增加教师信息、修改教师信息等。员工管理是增加和修改员工信息。试题管理是增加和维护培训课程的题库。报名管理是人事部门汇总和审核员工的报名信息。通知管理是增加和修改通知信息。档案管理是查询和汇总员工培训课程的考试信息以及已经通过的培训内容的信息。

前台操作模块主要供企业员工使用,包括查看通知、查看课程、在线报名、在线考试、过往检索和填写反馈意见等。查看通知是企业员工可以浏览和搜索人事部门的通知。查看课程是可以浏览和搜索培训课程的信息。在线报名是员工可以报名参加某培训课程。过往检索是员工可以搜素和浏览已经通过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成绩信息。在线考试是员工在结束培训课程以后,进行该课程的考核。

2.3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创建8张数据表,分别为管理员表、教师表、培训课程表、课程详情表、员工信息表、报名表、试题表、通知表。每张表的具体字段和功能如下。

(1)管理员表:用来存储人事部门的员工信息,包括职工号、密码、姓名、性别、职务、电话、职称、任职地、工龄、身份证号等字段。

(2)教师表:用来存储培训教师的信息,包括临时工号、姓名、性别、密码、职称、电话、身份证号、专长、专业等字段。

(3)培训课程表:用来存储培训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培训日期、培训人员、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教材、辅助材料等字段。

(4)课程详情表:用来存储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等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等。

(5)员工信息表:用来存储员工的信息,包括工号、性别、密码、工龄、任职地、部门、电话、职务、职称等。

(6)报名表:用来存储员工报名的情况,包括工号、课程编号、报名时间、是否通过、审核日期、培训成绩、考试时间等。

(7)试题表:用来存储课程的考题,包括题目编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题类型、考题内容、参考答案、分值等。

(8)通知表:用来存储有关培训课程的通知和新闻。包括编号、主标题、副标题、发表时间、摘要、内容等。

3主要功能的实现

3.1用户权限的设置

对于没有登录的用户,可以浏览培训的课程信息和培训通知信息。要想报名参加课程就必须利用职工号和系统预设的密码进行登录。登录以后,用户可以修改个人的相关信息和密码,可以报名参加培训课程和参加考试,维护报名信息等。人事部门负责相关培训的系统管理人员采用专门的页面登录系统,进行员工管理、课程管理、通知管理、报名管理等工作。由于系统的用户都是企业内部职工,所以系统直接将用户的用户名设置为职工号或者临时职工号,而不需要注册。

系统在每一个只有登录后才能使用的页面中都增加了验证,代码为:

if(Session["username"]==""||Session["username"]==null)

Response.write("<script>alert('请先登录,再报名');window.close();</script>");

为了防止有人恶意进行登录,系统在所有的登录页面都采用了验证码技术。系统中的验证码是随机产生的4位数字组成的一副图片,图片里加上了一些干扰像素。用户在登录时,必须输入与图片中数字相同的验证码才能进行登录,然后连接数据库检查用户输入的职工号和密码是否正确。

3.2前台操作部分

前台操作部分主要有查看课程、查看通知、查看已通过的培训、报名培训某课程、参加考试、发表留言等模块。其中报名培训某课程和参加考试模块有一定难度,在此进行介绍。

在线报名模块中,只有员工用职工号和密码成功登录以后,才能报名。只要是没有获得批准的课程,员工还可以选择退报。在员工进行培训报名时,注意不能重复报名,也就是同一名员工对于同一个课程只能报名一次。实现上主要是通过连接数据库,并用员工的职工号和所有选择的课程进行报名数据表的查询,如果查询结果不为空则表示已经报过此课程了,否则表示没有报过此课程。防止重复报名的代码如下:

oleDbConnectionmyCon=newoleDbConnection(conn);

myCon.open();

stringsql="select*from报名where用户姓名='"+Session["username"].toString()+"'and课程名称='"+Request.QueryString["km"].toString()+"'";

oleDbCommandmyCmd=newoleDbCommand(sql,myCon);

oleDbDataReaderdr=myCmd.executeReader();

if(dr.Read())

{myCon.Close();

Response.write("<script>alert('您已经报过此课程了!');window.close();</script>");

在确认了员工没有参加过此课程的培训以后,就可以报名了。报名培训某课程的实现就是向报名表中插入一行新数据,职工号字段为登录时放入Session的值,课程号为用户选择的课程编号,报名时间为系统当前时间,是否审核字段为“未审核”。员工可以在“查看报名”的模块中,查看已经报名的课程,也可以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具体情况,如课程上课时间、地点等。

员工只能参加已经报名并且允许考试的课程的考试。进入考试后,系统会自动从题库中抽取该课程的试题并形成试卷。员工答完题,点击交卷按钮之后,系统能够根据标准答案自动进行成绩判定,并将成绩显示给用户。

3.3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部分包括员工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报名管理、通知管理、试题管理、档案管理等。其中员工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通知管理、试题管理分别对员工的基本信息、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的信息、通知信息、试题信息进行增加和修改等维护工作,在程序实现上较为简单,主要是应用了对数据库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查询等操作。

报名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报名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批准报名,并进行报名汇总。人事部门员工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对报名的员工信息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批准报名。在程序的实现上,主要是通过Update语句修改报名表中相应行的“是否”审核字段,如果批准,则该字段设为“批准”,否则设为“未批准”。另外,为了方便生成课程的名册,系统能自动将当前已经被批准的人员进行汇总,并可以转换到excel表中,方便进行排版和打印。档案管理模块是对员工参加的培训情况进行查询和汇总,系统设定多种查询方式,可以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多种类型的汇总和打印。

4总结

基于web的职工培训管理系统可以使得职工报名、培训和考试更方便,而且可以使得人事部门非常便捷地管理职工的培训档案,从而简化了培训流程,提高了培训数据采集与统计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立.信息系统集成实用技术――aSp.netC#可视化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董爽,于丽娟.基于B/S模式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83-84.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系统移动应用培训管理培训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移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传统培训管理方式在便捷性、实施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作为重要的辅助培训与管理手段,信息化移动终端的应用发展给培训业务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的支撑,使构建集培训资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档案管理为一体的培训平台变为可能。

二、供电企业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一)培训资源集约化管理程度不够高

培训资源缺少统一管理与存储平台,而且不同资源的管理部门不一样,导致在各培训班申请资源时,容易出现资源重复占用、资源的预订情况不清晰、会议室的服务员安排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却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培训教室的授课记录无法有效统计等问题。

(二)培训计划跟踪与反馈实效性比较差

目前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都是由人工按月和承办部门进行拆分,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数据的准确性也不高,同时实际培训与计划会存在差异,结果导致一方面不能实时了解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对应增补的培训也无法实时反馈。

(三)学员培训报名流程不够规范

培训通知中规定了各单位培训学员的报名名额,为了完成报名任务,各单位组织报名工作随意性比较大,实际参与培训的学员与报名的学员不一致现象随处可见,导致后续班主任在组织报到、安排住宿、考勤等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如果存在顶替别人参与培训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培训结束后统计参培人员名单与实际名单不一致,从而容易滋生培训专业户,达不到培训效果。

(四)培训实施过程操作效率比较低

目前公司在培训组织实施环节、培训一级评估环节、培训学员报到、签到环节、培训指南及课程安排等,仍然是通过电话、纸质等人工方式进行操作,没有有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手机终端等技术手段,导致人工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等问题。

(五)培训资料存储便捷性不够突出

目前公司在培训过程中所涉及到培训过程资料和培训教学资料,都是采用纸质化存储方式,与计算机存储方式相比,纸质存储的成本更高、时间更久、占用空间更大、获取更困难。

(六)培训数据结果应用价值不够明显

在公司层面,无法实时监控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不能查看各培训班的实施情况,无法建立各培训项目的项目档案等;在部门层面,无法了解参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报到、考勤、结果等情况,无法建立每个学员的培训档案等;在培训中心层面,无法统计培训资料使用情况,无法实施监控计划执行情况,无法实时统计班主任承办培训项目数量,无法实时统计讲师的授课课时等。

三、供电企业培训信息化移动终端应用设计

(一)培训系统应用设计

1.总体业务流程设计(流程图见图1)

2.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系统统一建立培训资源库,制定培训年度计划,并将其分解为月度培训计划,根据月度培训计划指导并组织培训过程实施。培训过程实施分为培训计划、培训开班、学员报名、培训实施四个阶段。具体培训系统功能架如图2:

3.系统功能模块内容设计

(1)资源管理

包括教室资源、会议室资源、机房资源、实训室资源、教师资源、客房资源及餐饮资源。

一是资源库的创建,根据类型统一存储各类资源,形成资源库,可以通过检索条件快速查找资源。二是资源库的更新,包括资源名称的更新、资源详细信息的更新、资源状态的更新等。三是资源状态查询,根据时间可以实时查询的资源的占用、空闲状态,可以定位资源被占用的培训班信息。

(2)计划管理

包括年度计划管理、月度计划分解、计划监控、年度计划按月汇总、年度计划按实施部门汇总。

一是年度计划管理,年度计划的新增、调整、删除、批量导入导出。二是月度计划分解,根据年度计划里培训时间将计划分解到各个月份,形成月度计划表。三是计划监控,根据培训班的实施情况,实时监控计划的执行进度。四是年度计划按月汇总,系统自动根据月度计划分解表,形成本年各月份培训计划的汇总表。五是年度计划按实施部门汇总,系统自动根据计划中培训项目的承办部门,形成本年各实施部门承办的培训项目汇总表。

(3)开班管理

包括开班基本信息维护、课程维护、名额维护、二级评估报告维护、客房预订维护及其他信息维护。

一是开班筹备,从计划中选择需要培训的项目,系统自动带出项目的基本信息;班组

确认信息的正确性,同时完成培训班的其他信息填写。二是课程信息维护,包括课程名称、培训内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学时、讲师、培训地点。三是各单位参与培训的名额分配,班主任根据培训项目主办部门要求,设置好各单位参与培训的学员数量。四是二级评估模板维护,班主任根据考核要求,设置学员需要评分的考核项目及各项目权重,如平时成绩、课程成绩。五是餐饮信息,系统根据培训班学员数量及餐厅同时容纳人员数量,错开学员就餐时间。六是客房信息,设置培训期间各学员需要的客房床位数量。七是开班监控,管理者对培训班的开班筹备进行监控,了解开班进度及开班详细信息。

(4)学员报名

包括学员的注册、在线报名、汇总、班主任报名审核及报到提醒。

一是学员注册,从eRp中获取人员信息维护到系统中,员工通过工号或身份证完成信息的确认及报名等工作。二是在线报名,学员登录到系统中,选择可以报名的培训班,点击报名完成报名工作。三是培训汇总,可线下收集培训学员的信息,统一导入到系统中提交至培训班班主任;也可以让学员线上报名,培训专责统一汇总至培训班班主任。四是班主任报名归档,班主任根据开班筹备时的人员分配情况,监控各单位的人员报名提交情况,督促在时间节点前完成报名工作,并自动完成报名归档工作。五是报到提醒,班主任完成报名归档后,系统自动给学员推送报到提醒信息,信息中包括报到时间、地点、课程安排、培训班联系人、电话等。六是报名监控,管理者对各单位培训报名情况进行监控。

(5)培训实施

包括学员报到、学员考勤、学员评估、二级评估、费用结算、资料归档等内容。

一是学员报到,学员在指定的报到地点,通过手机app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完成报到工作,报到时系统会自动定位报到时间和报到地点。二是学员考勤,班主任首先需要设置整个培训期间的考勤地点和时间,学员通过扫描培训地点的二维码方式,完成考勤工作。三是学员评估,学员在班主任启动评估后,可以在手机app端或电脑pc端完成一级评估工作,系统根据所有学员的评估结果自动生成本培训班的评估报告。四是二级评估,班主任根据二级评估模板设置的考核项目,完成学员培训结束后各考核项目分数的录入。五是费用结算,班主任将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按费用清单录入到系统中。六是资料归档,资料主要分为过程资料和教学资料,有些资料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系统自动生成,如报到表、考勤表、课程表、学员评估表等,不能系统自动生成的资料班主任通过附件上传的方式完成。七是实施监控,管理者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学员报到监控、学员考勤监控、学员评估监控、费用结算监控及培训资料的监控

(6)档案及统计报表

根据系统培训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具有辅助决策价值的统计报表或档案。

(二)移动app应用设计

1.移动业务架构设计

借助微信及移动app功能构建员工培训实施平台,实现培训前准备、培训执行、在线或下载课件、在线测评、资料推送、结果统计与反馈等系统化闭环培训;围绕着所学课件,展开互动交流,实现群体性培训与学习。

具体的培训实施移动应用流程图如。

2、app功能模块内容设计

(1)培训前准备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培训微信群,学员通过公众号查找或二维码扫描加入微信群。其中包括消息功能、推动app安装说明功能;

搭建移动app学习平台。学员通过微信群下载app,并用手机号注册登录后,接受平台推送的培训相关信息及学习资料。其中包括推送资料功能、在线学习功能、下载课件功能等。

(2)培训执行

搭建学员在线报名、考勤、测评、评估平台。实现微信或移动app线上报名、考勤、培训结果检验以及对授课老师评估等。

(3)互动交流

充分利用微信和移动app平台的功能,比如学员内部交流、获得专家辅导等,沟通更加便捷、及时,有效提升了沟通效率,提高了学习效果。

(4)培训结果反馈

培训结束后,将培训期间所有的培训资料、课堂表现、测评结果等收集整理,并推送至移动app平台,实现培训信息的协同与应用。包括在线统计与反馈功能、指标管理功能等。

实现了培训管理的标准化、移动化、集约化管理,为学员提供便捷服务,为承办部门提高培训管理效率,降低培训管理费用;保障主办部门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三)培训管理过程标准化

通过培训管理信息化移动应用的建设,对培训管理整个业务过程进行了梳理、角色划分职责进行了界定,从而使培训管理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基本信息、角色分配、流程监控、培训资料实现标准化。

(四)学员自助培训移动化

支持手持终端设备,通过app、扫二维码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在线或离线培训报到、二维码定位、考勤、培训评估、培训跟踪等;通过移动培训平台记录员工培训情况和给管理者提供查询统计员工培训情况。

(五)培训资源管理集约化

实现教室、机房、实训室、后勤、师资、客房等培训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使培训组织者能够清晰了解培训资源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培训资料,达到培训资源利用最大化。培训资源使用情况排名见表1。

(六)培训档案存储自动化

培训结束后所形成的学员培训档案、培训项目档案、教师培训档案等资料将会自动归档存储,从而保证培训档案的安全存储与快速更新,构建完整的培训档案库,为学员进一步移动培训与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七)培训数据展现图形化

针对培训实施过程所产生的数据结果进行自动分析,形成直观的图形展示界面(见图4)。为培训管理部门提供全视角的培训数据实时查看、跟踪与分析功能,并为公司高层决策支持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本文以培训信息化移动应用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给出了培训信息化移动应用在电力行业的业务架构,分别对应学员的报名、互动、交流以及管理者对学员和学习资源的管理。通过引入更高效的信息化移佑τ闷教ǎ为学员和培训管理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培训开班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实施管理、培训数据管控等管理功能,提高了整体培训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培训信息与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该研究对各位同类从业者或相关公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管理暂行办法[Z].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3

1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财政部干教中心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的要求。按照财政部干教中心的部署,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财会人员的信息管理是个大问题———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涉及到部、省、市、县四级财政部门,主要是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组织培训,采取集中面授,每个村除了村会计,还有村干部、机构的会计或其他人员参加培训(全国有60余万人),所以人数多而且比较分散,不便于管理。如果仍延用过去的纸介质报名方式,各县在培训结束后再进行统计和汇总,这样,给省、市上报时速度慢、困难大,而上级主管部门也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报名数据以及培训的进展情况。那么,这些信息如何来管理呢?我们通过反复的调研和讨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专门用于管理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信息的软件,即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管理系统。该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在线报名,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培训的进展情况及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信息,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信息化平台。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加强了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全面掌控,使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信息达到了网络管理、资源共享、方便实用的效果。

2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管理系统的流程

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管理系统的流程图,见图1。无论是管理员还是操作员,首次进入管理系统时,要进行注册。注册时,要真实地填写自己的一些信息(用户名、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是要设置密码,有了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登录管理系统。所有的管理员和操作员都要注册,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和上级管理员,经授权后才可登录。登录后,就可以进行其他的操作和查询数据等。根据管理的需要,系统有超级管理员、省级管理员、市级管理员和县级操作员。超级管理员的权限是根据有关省级管理员的请求,审核省级管理员,根据需要进行授权、管理、查询、修改有关信息;省级管理员的权限是根据部级授权,可以进行本省范围内有关信息的查询、修改和删除,对本省各市级管理员进行审核并授权。他们的权限各不相同,是分级进行管理的。由于权限的不同,所操作的范围也不相同,例如:市级管理员只能查询到本市范围内的学员名单,只能对本市的学员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和管理,不能越级。学员基本信息和相关信息的录入,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一步,录入的信息对以后系统生成的各种数据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培训单位在进行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时,应一次性录入参加培训学员的个人信息及相关信息,即学员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籍贯、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e-mail、职务、职称、从事会计工作年限、从业资格证书及号码)、培训信息(包括培训机构、培训次数等)、培训内容和培训的起止时间等。录入后,管理系统要进行报名信息的验证,验证通过就可以上传照片。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再次培训时,不必再次录入信息。学员照片的采集,可以利用摄像头实时采集到报名人员的照片。另外,本系统有身份证读卡器的接口,可以进入“身份证阅读器设置”的网页对话框,来设置端口和照片的保存路径,从而利用身份证扫描技术把报名人员身份证上的照片等相关信息直接录入系统。这样,既节省了操作人员录入的时间,又提高了学员信息的录入效率。还可以选择“本地相片”,将预先存在电脑里的电子相片上传到管理系统。到此为止,学员的信息录入结束并存入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系统使用了功能强大的SQLserver2005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和处理数据。

3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3.1学员基本信息的录入

培训单位在组织农村财会人员进行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时,有“在线录入”或者“单机录入”两种录入模式,将参加培训学员的个人信息进行录入。“在线录入”,即在拥有计算机且网络开通的情况下,进入“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管理系统”后,选择“在线报名”模块,按照“在线报名”界面要求的内容进行录入。所有文字信息录入后,再采集学员的照片。“单机录入”是考虑到有些地方上网不方便或者没有接入互联网,不能够直接在网上进行报名。就需要使用这个模式,它是实施在线录入操作的辅助功能。在采用这个模式时,首先需要从培训管理系统的“报名导入”模块中下载单机版报名系统的安装程序,然后将此程序安装到所要使用的计算机上就可以进行离线录入了。该模式通过单机版录入学员的基本信息,通过视频设备现场拍照,生成上报文件。生成上报文件后仍需上网,进入到培训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批量导入数据,报名数据自动校验。如果报名信息重复,会以红色高亮显示有异常的报名记录;如果通过校验,照片则通过机器码转换批量上报,之后还原成图像格式,这样就把单机录入的报名信息导入到系统中了。导入数据时,屏幕会显示总共导入了多少条记录以及出错的记录,便于操作员核实和查找。在录入学员信息时,是可以选择哪些项目为必填项的,在系统的“必填项自定义”中进行设置。如果选择“是”,则为必填项;如果选择“否”,则为选填项。系统设定了几个必须填写的项目,如姓名、身份证号等。

3.2培训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通过系统的查询功能,学校可以了解到每个参加培训人员的详细情况。使用本系统,既可以对全国的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又可以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信息进行管理。在组织农村财会人员参加培训时,将学员的基本信息、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录入到系统中,经过考试后,录入考试的成绩,培训管理系统会自动生成学员的培训档案。这样,总校、省校、市分校以及县级培训单位根据不同的授权,可以对所管辖区域的培训情况进行查询、打印学习证、打印报名表等。培训管理系统提供了后台管理,设有权限的分级控制,这样便于管理人员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分级管理、层层监管。在系统管理中有:

(1)管理员列表。管理员列表是分别查看全国、省、市、县管理员和操作员的信息。通过管理员列表,可对下级管理员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并确认下级管理员是否有效。

(2)地区列表。地区列表是查看培训单位情况。其中,单位编号是遵循GB2260—2007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编制。省、市级可对下一级培训管理机构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的操作,并且具有决定是否“停止”和“开始”上报学员信息的功能。

(3)培训机构列表。培训机构列表用于查看各市、县培训机构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修改和删除培训机构列表(一般一个县暂定只能有一个培训机构)。

(4)报名表。报名表是参加培训的农村财会人员情况的汇总,可以根据需要对省、市、县的学员进行查询、修改。省级培训机构可以对全省各市和县的学员名单进行查询和修改。市级培训机构可以对本市各县的学员名单进行查询和修改。学员在进入系统后,输入本人的报名序号和姓名,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详细信息和考试成绩。

(5)合格证管理。学员在学习结束后,参加考试,考试成绩要录入系统,管理员在系统中预先设置好了合格分数线。合格分数线各省视情况自行设定。成绩录入后,合格的学员就可以打印合格证;不合格的则无法打印。

3.3培训信息的统计、汇总和分析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提升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重庆市綦江区以建设“重庆市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为契机,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突破口,借力“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坚持把提升工程纳入全员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提升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綦江区中小学教师共计7550人,其中学前教育183人,小学教师3327人,初中教师有2534人,高中教师有1506人。农村小学教师有25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有2027人,占初中教师的80%;农村高中教师的人数为386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25.6%。全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总人数为497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5.9%。30岁以下教师1302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17.2%;36~50岁的教师4899人,占教师总数的64.9%。2014年,在国培计划(2014)――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混合培训中,綦江区按照市教委、国培办要求,统一部署、强化管理,以“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为主题,把国培计划和区级培训规划结合、提升工程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活动实施与队伍建设相结合、研修成果与专业成长相结合,共组织46所学校、2605名教师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全区远程培训上线率、学习率、合格率全部100%;线下集中研修共有1350名教师参训,培训机构全部认定为合格。区教委为提高培训实效,对参训学员集中组织统一考试,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和考试成绩,评出线上远程研修优秀学员339人,线下集中研修优秀学员159人。

二、提升工程实施的具体作法

1.建立工程推进机制。綦江区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区教委成立了以教委主任为组长、分管教师培训的教委副主任为副组长,区基教科、区教师进修校、区教科所、区技装中心的有关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区教委把提升工程成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提升工程的实施。

2.切实搞好培训需求调研。2014年4月12日至20日、7月2日至4日,在面上调研的基础上,分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所学校、2个学区、1个教研单位和1个培训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情况: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考核机制。收集到的主要意见归纳起来有:希望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渴望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培训动漫制作,教会教师运用各种常用软件;采用“菜单式”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培训内容;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深入基层推广信息技术的使用,解决一线教师疑难等。

3.分批整校推进实施。綦江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共106所,区教委经过研究后决定分三批完成全区7550名教师提升工程的学习。2014年11月18日,第一批选择46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所有学科全部教师参加提升工程80学时的线上远程研修学习,在参加线上研修的2605人中遴选1350人参加线下5天的集中研修学习。

4.集中培训分段进行。由于线下集中研修时间紧、任务重、工学矛盾特别突出,綦江区采取2天区集中培训、2天校本研修实践、1天作品评比交流表彰的模式,打造优秀作品,即“2+2+1”模式。区集中的2天采取先大班后小班的模式进行培训,大班采取的是由信息技术专家作“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小班的时候每个班级由班主任、坊主和教研员组成3人团队,进行分班破冰活动、部署线下研修任务、分组讨论、展示作业及教学设计,打磨作品、小组展示、选定作品方向。校本研修的2天,要求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修改、打磨、完善并提交作品。最后1天研讨交流、分享展示、完善成果、评比表彰。

5.建立分类激励机制。具体做法是与綦江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相结合,通过线下研修、作品打磨,每校推荐线上参训人数10%的优秀作品提交到区里,区里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占30%,每个积30分,二等奖占30%,每个积20分,三等奖占40%,每个积10分。根据学校参训人数获奖的平均积分和工作坊内学员获奖积分的人平分进行排名,评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一等奖8所、二等奖12所、三等奖8所和对坊主、教研员考核定等。

6.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綦江区教委每周一通报上周各个工作坊和学校教师参加线上研修的情况,促进学校和工作坊的坊主督促学员参加学习。通报的量标主要有参训率、学习率、每个学校教师参训成绩的人平分排名、工作坊内学员参训成绩的人平分的排名、全区2600名教师到每期通报统计截止时间成绩排名等。区教委共进行了六次通报,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校长、坊主和教研员督促教师参加线上学习的主动性。

7.高度重视成果物化。培训过程中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积极围绕打磨优秀作品,汇总提炼物化成果的思路开展工作。对各种提升工程的文件、通知、方案,线上研修的成绩表、线下集中培训研修手册、考勤册、线下研修小组交流研讨记录表、成果打磨登记表等、考核结果、学校总结、优秀作品等,分类组卷,建立提升工程的专卷,有利于对提升工程实施的总结和提炼。

三、提升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

1.获得学校领导理解,有效克服了工学矛盾。本批培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又面临期末复习考试,工学矛盾突出,但由于区教委把此项工作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校长是学校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培训前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动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提升工程实施后,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校校长的充分理解,使得很多学校的校长主动地为教师想办法、想措施,鼓励教师圆满完成提升工程的培训。

2.采用混合培训模式,取得丰硕培训成果。由于本次培训采用的是混合培训模式,课程资源丰富,教师感觉很实用,加之又采用了任务驱动培训,完全颠覆了教师过去对远程培训的认识。培训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的典型案例。通过培训,增强了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征集出来的优秀作品有270件,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97人,三等奖148人。

3.赢得各校大力支持,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工程的实施,在学校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每周看学情通报,对本校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

4.打造了一批指导专家队伍,为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綦江区以项目制的形式,按照一定比例结构,整合区内外教师培训、教研、高校和培训机构以及一线名师组成的60名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专家团队。这个团队具有较强的提升工程实施教学研修和培训能力,承担对綦江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策划、指导、管理、交流和监测,将极大地推动綦江区下阶段提升工程的开展。

5.任务驱动,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注重在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后,让参训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参训者对问题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培训最后,参训教师还参加了区教委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提升工程培训考试。

6.顶层设计、行政推动是关键。由于提升工程的实施时间紧,工学矛盾特别突出。因此,顶层设计上,坚持分批整校全学科推进,有利于学校配合开展培训;行政推动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行政主导、分校组织、项目推进;方案设计上,坚持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有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根本。以行政推动为主的提升工程的培训,体现了较强的“刚性”色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网络平台设计和选择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选择一家网络平台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优质资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手段实现教师自主学习、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基础。中国教师研修网课程和功能的设计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参训教师和学校的要求,学校以及参训教师强烈要求延长网上学习的资源延迟关闭的时间,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5

由于农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考虑到其接受能力,因此每次信息技术培训设计的内容不宜过多,一定要从实用出发,把可学可不学的内容全部去掉,以加强培训针对性。如我市暑期组织了教师全员培训,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操作等多个方面,许多教师由于首次培训,初次接受,根本无法全部消化,以致在培训效果上大打折扣。总结上述教训后,在进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培训时,我把培训内容大胆地进行压缩,只要求教师能够下载、保存、演示教学资源就行,对一体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可以在运用资源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自己摸索学习再加上专家现场指导来进行。

二、小班化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技术培训,因其以操作为主,实践性强,若大班培训,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应以小班为主。如我今年参加了两次部级培训班,每次培训都有近二百人参加,因为人数多,所以课堂上动手实践机会几乎没有,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培训人数应适当,最好采用小班化培训,例如我市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培训就采用小班培训,每班不超过二十人,便于逐个指导。实践证明小班化培训,效果明显,如深山区教学点的教师学完后都能操作一体机应用优质项目资源进行教学。

三、培训形式应多样化

培训形式上宜采用集中培训、网络交流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如集中培训,我所在的电教站负责培训三十余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再由这三十余名骨干教师培训相应单位全体信息技术教师或学科骨干教师,三级培训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培训全部采用小班形式,每场培训不超过30人,效果良好。

1.网络交流

具体可采用博客或QQ群等形式,便于交流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我们建立了沙河市教师信息技术交流群、教师博客圈、沙河市教师课件制作群等网络交流平台,有不少好的经验和新的技术在这里得到交流和推广。尤其是伴随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2015年前将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促使我们更加重视网络培训。

2.现场指导

我们把培训地点选择在教学点,方便了培训教师与参与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并进行现场指导。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面对全市几千名农村教师的持续培训,工作任务繁重,具体指导每个教师实属不易,为此,我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一些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分别指导自己的学校的教师,既可以做到以点带面,以先进促落后,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又能收到边用边学、以用促学的功效。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能够及时求教,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四、完善考核方法,及时评价培训效果

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评价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评价的目的是诊断问题,改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认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在能力的形成,必须确立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过程性评价,主要表现在重视考查培训教师的出勤率、参与度,以及作业等内容,并予以客观科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采用自评、他评、组内评价、全班投票以及培训者和管理者评价等多元评价手段,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培训效果。(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五、总结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教育培训档案;知识管理;数字化;构建

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不仅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员工在职期间接受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为本单位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实际依据,还能成为才人培养的一座潜在的巨大宝库。在当今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浪潮引领下,科研单位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令其重新升级“锻造”,便能激发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为集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营养,积累知识财富,哺育科研单位整体人才队伍,成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一、导入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单位永恒的主题,而知识的存量、积累是科研单位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和创新的核心原动力。知识管理即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享、整合、利用、更新等过程将知识不断的反馈到知识系统中,形成持续积累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本。科研单位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整合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直接表达的知识,如设计方案、装置图表、技术规格书、模型、程序、公式等)并挖掘出隐性知识(非直接表达或难以明确表述的存在于人的思维大脑中的知识,如经验、心得、感悟、洞察力等),同时以开放、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使员工个人与单位集体的知识都得到有效利用和积极发展,最终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知识系统循环上升的目的,推动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使其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知识的沉淀、共享和学习是知识管理的基石,是组成“知识之轮”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则可为“知识之轮”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档案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档案三大类:员工培训档案是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培训项目记录性材料,包含员工姓名、部门、培训时间、地点、名称、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等相关信息;培训管理档案是指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文件,如年度培训计划、建议书、评估报告、师资档案、培训证书、培训机构档案等;培训知识档案则是科研单位不断积累完善的知识数据档案,例如培训书籍、讲义、ppt、录像、DVD等各类信息数据。对应知识管理,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过程即是对知识的获取、沉淀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单位内部建设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即可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员工通过该系统共享、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即实现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分享。此外,经过知识主体(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收集、整理和再加工,还能深度挖掘出隐性的教育培训知识(例如以总结、交流等形式获取主讲人和参培人员的个体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本单位整体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员工在利用共享培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后,经过工作实践又可将原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发展并再次反馈系统平台,使教育培训知识系统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数字化构建系统平台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力量。科研单位可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分析知识需求为前提,以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在本单位内最大分享和利用、创造出最大价值为目的,构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单位和个人获得更好的知识收益。以科研单位a为例,经过前期对员工教育知识需求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科研单位a将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划分为了“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库”“在线培训”三大模块:(一)“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下设员工培训登记、培训记录查询、培训证书库、师资档案库、历年培训计划、培训评估报告、个人培训记录等专栏,主要涵盖了员工培训档案与培训管理档案的内容。其中,师资档案库面向全体员工开放(录入了内外部讲师个人基本信息及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便有学习需求的员工了解相关师资力量;个人培训记录专栏向员工个人开放,员工可全面掌握个人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其余专栏则面向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在员工培训登记专栏内以培训项目为单位录入本部门员工培训信息,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培训教材、证书和签到表扫描件,经部门领导审核后生成《人员培训记录表》(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参训员工姓名、记录人、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信息);同时系统将各培训项目信息整合后自动生成以员工“个人”为单位的《员工培训记录总表》,不仅可以实时反映本单位教育培训的全面最新信息,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如汇总员工个人、科室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培训学时,或分析各类培训的比例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情况比较……这些数据是培训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来年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二)“培训资源库”模块。培训资源库是教育培训平台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按教育培训种类规划为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环保培训、资质培训、信息系统培训等专栏,同时按组织级别分为外部培训、院内培训、所内培训、科室培训、专业组培训,还根据科研单位a的实际需求增加了特色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专区。培训资源库配备搜索功能,员工可按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内容、组织部门、载体类型等关键词进行综合查询。库内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普通文档类教材,也有ppt、视频等新媒体类资源,其来源途径除靠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主动搜集还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分享。例如,人力资源部门邀请某外单位专家来所开展专题讲座,经讲师允许,其授课ppt以及教学现场的录像视频作为本单位教育培训资源由组织部门上传至培训资源库(属性为外部培训、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围绕该教学资源点,参加现场培训的许多员工自发上传了个人的听课笔记以及课后的教学问答交流记录、心得体验。又如,某项目组人员在该项目完成节点后进行内部工作小结和交流,梳理了项目总体进展,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总结了应对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既包含了显性的知识点(项目工作进程、问题、解决方案、成效等),又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点(技术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会议记录人员经过挖掘、整理、加工将其转化成新的教育培训知识上传系统,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此外,普通员工还能针对工作中遇上的某项技术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工作经验交流专区中发起在线讨论,与其他共同关注此话题的员工展开深入探讨。(三)“在线培训”模块。此模块为培训组织部门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新型培训方式。某些面向全体员工的宣贯类、职能管理类的培训,往往因为人员众多又比较分散难以一次性集中组织,而在线培训可以灵活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科研单位a按计划在内部召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即在此模块下新建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流程(附注培训性质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宣传视频、ppt等培训材料上传系统。该流程通过审批后由平台及时推送至全体员工个人,员工点击流程在线浏览安全教育材料按要求完成全部自学,系统即自动记录员工在线学习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记录,同时向组织部门实时反馈本次培训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情况,向未及时完成培训的员工个人发送培训提醒。

三、科学管理,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

(一)制度和组织保障。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离不开科学管理与必要的制度、组织保障。科研单位应结合实际工作建立一整套知识管理制度或具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细则,设立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管理负责人、各级管理员、联络员、审核员岗位并明确其具体职责,规范教育培训知识的产生、收集、积累途径、具备的要素和内容、审核、评定以及具体使用等。同时,教育培训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也需要有力保障,一方面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运行监控、数据库备份、防火墙布置、病毒查杀等系统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由特定管理人员收集各方使用反馈意见,根据实践和具体情况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二)有效的激励主观能动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石,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集体知识的增值。员工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态度在科研单位教育培训系统的知识积累与利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本单位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活动,科研单位在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外,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一系列知识共享奖励举措,例如建立员工知识贡献积分奖励制度:凡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中分享个人知识经验的员工均可获得初始分值,再根据该知识经验的共享反馈情况及评定结果累积分值,科研单位对年度内积分排名靠前或对集体有突出知识贡献的员工进行评优奖励,还可将知识共享积分纳入年度员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数字化构建教育培训档案,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既能使传统的教育培训档案实现高效的动态化实时管理,又能充分挖掘科研单位内外部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集体内部分享、再创造,实现科研单位知识财富的持续积累,使教育培训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论文参考】

[1]刘璇,张朋柱.知识管理在科研网络及企业中的应用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7

一、农民培训工作情况

今年,截止6月底,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其中,在县委党校集中培训20期,在镇、村就近集中培训26期,按照项目要求,每期培训3—4天,已总培训10380人,占总任务100%(不含市组织的创业培训500人)。其中培训阳光工程培训2000人,占任务的100%;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880人,占任务的100%;对参加农业专业技术和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发放物化技术补贴人均50—150元,开展技术指导4次以上,按照任务要求已完成现场指导100%;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项目已对100名技术指导员开展集中培训5天,对1400个示范户和辐射户培训指导4—6次,按照任务要求已完成100%,同时发放叶面肥示范户每人50袋、辐射户每人20袋。已累计支出资金近430余万元,已申请财政下拨到各培训基地补助资金435.76万元,应补资金全部到位,不含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一般在乡镇。

二、农民培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农委成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葛月光主任任组长,农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工会主席、党组成员徐华具体分管并兼任办公室主任。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同时明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组织项目申报,组织招标确定培训基地并签订合同,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培训工作,对培训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开展项目检查、督导、验收,对培训基地进行考核,总结汇报有关数据、材料,每月组织召开例会等。培训基地的主要职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上报;签订并履行合同;选聘培训教师并保持相对稳定;公开遴选受训学员;规范培训和指导;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建立培训台账;填报各类报表;总结上报典型材料,留存培训过程文字记录及影像资料;提交实施情况总结和验收申请报告;按规定要求使用培训补助资金,建立资金使用明细账。

(二)公开招标,确定培训基地。通过招标公告,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确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广校、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县农机事业发展中心、县菜蓝子工作办公室、县水产管理站、县三义高级职业中学、县范集中学成教部、县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单位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县农广校、县高级职业中学、县农机成人中专学校等3个单位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县农广校为农民科技示范项目培训基地;庄周职高为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市农委招标认定)。

(三)加强制度建设。除建立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台账制度、公示制度、管培分离制度、月报告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以外。重点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提前1-2天向办公室报告,并提供开班计划等有关材料。办公室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检查农民参训情况,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等。凡开班不上报者,其培训情况不予认可。二是百分之百电话回访制度。培训基地对已培训的学员必须进行100%电话回访,回访情况登记表每季度末上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和电话回访情况登记表进行再回访。同时,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参训学员联络畅通,政策知晓,满意度增强,支持度提高。培训基地电话回访情况登记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和具办人签字盖单位公章后,于每季度末上报县农委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三是例会调度制度。每月20日为全县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例会日,原则上各培训基地分管领导和举办人参加,遇节假日不后延。主要议程为调度工作、交流意见、审核台账等上报资料,部署下步工作。没有特殊情况,20日上午9点按时开会,迟到者罚款100元,无辜缺席者罚款200元,并限时补会。

(四)强化培训质量。每期开班,都必须上报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指南,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授课教师、培训内容、作息时间。虽然培训时间较短,但却按照长训班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办班。每人发教材2-3本,水笔一支,笔记一本,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实行开班动员,结业总结,并检查学员笔记,进行全员考试。对参训学员登记造册,印发学员证,学员本人凭证进班,定位入座。坚持点名制、缺席补课或取消制,保障学时。坚持奖惩制,每期培训班都评出10%左右的优秀学员,由县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对不守信用,无故缺席2次的学员,取消学习资格,并列入农委“黑名单”,两年内不安排其培训,不向其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了培训质量。为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六个结合”。一是本地老师与省级专家授课相结合;二是严肃教学与快乐学习相结合。每期都利用1-2个小时,采取有奖答题式、师生互动式、讨论交流式,有时利用晚上穿插少量的文娱活动,引导学员学习,帮助学员消化领会,使学员在放松了身心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现场观摩相结合。如,依托3月22日在党校开幕的皖北()第六届农资产品展交会这个平台,组织学员现场观摩、鉴别,进一步学习农药、化肥、种子方面的知识,增强识假辨劣能力。再如农机大户培训,每期都要安排半天,选择待建场地,现场展示、操作;四是口头讲解与物化激励相结合。如对参训的农资从业人员,每人免费发给电子磅秤一台,寓意要秤足数量、秤出质量、要秤出良心、公平交易、秤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每人发了一台喷雾器;对农机大户每人发了一套维修工具等;五是集中大班培训与分散小班培训相形结合。对于学员分散范围广的专业,则在党校集中培训,每期培训都在300人以上。对于学员相对集中的专业则到乡进村就近培训,每期50-100人,同时利用村镇广播,现场直播,扩大了培训效果,如农机学校等。六是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教师包保到片,指导到人,通过进村入户、电话、短信等形式开展培训指导。已向受训学员发送农技短信3条,2万人次。

(五)加大宣传力度。一是会议宣传,县召开了启动会、再动员会宣传培训政策、培训要求;二是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农业信息网公开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培训补助、培训基地、培训时间、监督电话等信息;三是印发县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0万份、印发《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简报》9期;四是开班典礼上第一堂课,宣传政策,在培训现场悬挂会标、宣传横幅、制作宣传图板等。五是上报工作情况、典型经验并在农业网站、报纸等媒体上发表总计27篇。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8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48)

【摘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学习策略的含义与分类,学习策略培训的意义,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并提出了培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学习策略培训;信息处理策略

学习策略是考察一个学生是否会学习的一个标志。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终生学习、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尤其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才能够更好的将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因此,信息化环境下,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学习策略的含义与分类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布鲁纳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但时至今日,学习策略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本文赞同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不同的专家对学习策略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如加涅(Gagne,1985)把学习策略分为选择性注意策略、编码策略、记忆策略、检索策略和思考策略;麦克卡(mackeachie,1990)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基于此我们把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分为:认知型策略(发现策略、组织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和自主学习策略)、情感型策略(合作策略、焦虑控制策略和激励策略)和动作技能型策略(交流策略、信息处理策略、研究策略)。同时,信息处理策略又包括信息搜素、评价、等策略等。

2 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意义

2.1 帮助学生改善学习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粉笔教具教学,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2.2 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作为大学生,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再加上大量自主时间,使得其接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更为宽广。因此,要使得大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更有效的应用学习策略,必先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3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方法

目前,信息化的终端越来越多,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使自己具备学习策略意识。当然,要使得大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更有效的应用学习策略,教师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必不可少。

3.1 开展调研,因材施教

我们通过对大学里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应用上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尤其体现在认知型策略;在情感型策略方面,男生运用不如女生;而在动作技能型策略的运用方面,女生不如男生,如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索、评价、等方面,男生明显的优于女生。

这说明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策略培训。同时,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时,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分析学习者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及其所处的信息化环境等因素。同时,学习策略内容的选取应结合具体的学科进行,因此教师应时刻具备学习策略教育理念,将培训设计到日常教学设计中。

3.2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单一的能力问题,很大部分取决于学生学习策略的选取。学生学习策略意识可以来源于观察他人,从社会中学习,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学习,可以从自己经验中总结。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大学生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他们的学习或者通过教师引导在多媒体教室,或者自己通过网络,大部分学习时间比较自主,没有教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若想使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最直接。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内容、分类,合理运用自主学习策略、合作策略以及信息处理等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意识,磨刀不误砍柴工,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

3.3 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培养模式

专门的学习策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获得系统的方法,可以取得“磨刀不误砍材功”之效。常见的学习策略培训模式有讲授式、观察模仿式、探究式、合作学习式、同伴介入式以及综合式。

教师可以通过大班教学的讲授式,集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系统培训。之后,根据不同的学科,教师可以将学习策略的培训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以各个学科为依托来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针对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

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如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的课程,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式,将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通过分小组合作,发挥群体力量进行解决。在这种方式下轻松愉快的学习,学生们会发现,同学之间不是学习的竞争者,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使得学习变得更加快乐和丰富多彩。

3.4 及时进行学习策略培训的反思、评价与总结

学习策略培训之后,应让学生反思:学习策略运用的有效性以及关键环节,促进学习策略迁移。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对学习策略培训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评价与总结学习策略的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使外部指导转变成内部需要。

4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4.1 按部就班,不可操之过急

学习策略有很多种,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策略的培养不可能短时间立马学会并见效,教师应该按照步骤,进行调研、示范、运用、反思、评价、总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自动,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2 系统培训时间不可过长,重在应用

学生对枯燥理论知识总有腻烦心理,所以在培训中应简单系统学习之后,重在实际运用中进行学习。只有经历反复实践,才能够使学生尽快将学习策略内化成学习能力,终生受益。

4.3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

在进行学习策略培训之前,教师要先接受培训,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策略培训内容的选取,以及将培训更好的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5 结束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得学生乐学、会学,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这应该是信息化时代对每一位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当然,学习策略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当做好学习策略的传授者、引导者和督促者,这是我们教师需长期坚持和担负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姜燕,吴素红.论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J].考试周刊,2011(70).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管理;培训基地;教学经验

为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充分展示社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作用,本单位作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的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利用本单位的医务人员为主对社区同行进行授课,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探索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培训班为期4天,有来自天津、吉林、福建、江西、武汉、宁夏、北京7个省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共41人参加了培训。

二、课程设计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而社区是高血压患者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务人员肩负着高血压防控的重任,因此,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备课,课程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规范流程与案例分析、继发性高血压的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妊娠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高血压健康管理全科团队服务;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安排了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辨识、治疗高血压中成药合理使用、高血压耳穴治疗、社区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实践与探讨;为了发挥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聘请外单位专家讲授了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等内容。

三、师资安排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体现“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理念,突出社区实践经验交流的特点,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广泛发动本中心医务人员申报,经过三轮试讲和筛选,最终确定师资人选。本次培训班共安排12名师资进行授课,其中9名讲师为在社区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社区全科医生,另外3名是社区卫生管理专家和三级医院专家。

四、授课形式

本次培训班采取了分组讨论、集中示教、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让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充分交流互动。在培训中以问题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强化知识和技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使学员在快乐中学习。为了加强各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学员分为6个小组,设立小组长,以积分形式评选优秀小组,促进学员积极参加答题和互动等活动。培训班上学员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最终评出2个优秀小组。为方便联系建立了培训班QQ群,促进经验分享、互相提高。

五、培训效果

1.学员的培训效果。培训班共41人参加培训并考试,培训前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5分,平均分83.65分。通过4天的学习,学员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100分,平均分为91.17分。培训后成绩大幅度提升(具体数据见表1、表2)。2.学员对师资及课程的评价。本次培训班在课程总体满意度、师资总体满意度、个人仪表、普通话、表达能力、亲和力、互动交流、主题明确、内容完整、课件设计、内容实用、疑问解决、再次听课等11个方面设计了调查表,在每堂课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并提交,12次课的平均评分结果见表3。总体结果显示,学员对课程和师资的评价都较高,均在9.6分以上,在普通话、表达能力、互动交流、课件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师资总体满意度。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1.加强对学员层次和需求的了解。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为具有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经验丰富,他们对于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的适宜技术关注度高,应多增加这方面的内容。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既往的学习工作背景的差异,每个学员的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所以对于讲师来说,要做到各个层面均能顾及,紧紧围绕高血压管理规范开展培训,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升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讲师的授课技巧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讲师都是首次对外单位的同行授课,讲课经验有限,尽管讲师们都做了3次以上的师资试讲,反复修改课件,查阅相关资料,仍然不能完全掌控所讲的内容。因此,讲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加强授课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回答学员的提问、培训时间的掌控、授课技巧以及课堂氛围的调节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多次的培训和演练来提升。3.及时总结培训经验。通过培训班的实施,增强了社区全科医生对外授课的信心和技巧,激发了全科医生参与教学培训工作的热情,为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刚开展社区培训的基地,还需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培训中的问题和经验,有针对性加强课程设计和培训技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培训基地的平台,在继续教育对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社区医务人员互教互学、充分交流,加深对知识和技能对掌握,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使受训者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郭惠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各类培训实施体会[J].中国水电医学,2008(1):52-53

[2]杜静,朱继红,李红.关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4(8):1-3

[3]秦怀金,陈博文编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4]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通信培训个人总结篇10

和单位关于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精神,发展山

区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梅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0年9月到2010年8月组织开展为期一

年的“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通过培训全市广大农民学电脑并实现会电脑、用电脑,提高我市的山区信息建设工

作水平,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帮助农民创业致富作出应有贡献,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按照市信息化建设项工作和市山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加强农民电脑知识以及信息化等技能培训,在全市

掀起百万农民学电脑的高潮,达到让农民熟悉信息化知识,增长信息化技能,掌握信息化技巧,助力实现创业致富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梅州。

二、活动组织方式

(一)主办单位: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承办单位:梅州市信息产业局。

(三)协办单位:中国电信梅州分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梅州分公司。

三、活动时间

2010年9月至2010年8月。

四、活动经费来源

活动各项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局统筹安排,活动所需有关费用由市电信、移动二家通信运营部门负责承担。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阶段是前期工作和全面启动阶段,时间安排为2010年9月底前,开展活动第一部

分内容(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等)和第二部分内容(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

二阶段是活动主体实施阶段,从2010年10月开始至2010年6月,开展第三部分“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内容;第

三阶段是总结提升阶段,从2010年7月至8月,开展第四部分内容,即总结前段工作,并保持做好活动的延续工作。

(一)活动第一部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第一阶段范围)。

1、制作统一的宣传标语、横幅、彩带等,加于张贴、悬挂、配戴。在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属下的指定培训网点和我市

山区信息化各县、镇、村级信息服务网点、农村新网桥工程信息点等悬挂统一的宣传标语。

2、做好在报刊、媒体等平面、立体式宣传。积极在梅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各县级电视台等进行百万农民学电脑

活动宣传。

3、在政府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等加强网上宣传。市政府公众网和各县(市、区)政府公众网、各专业性网站(如梅

州市山区信息网)等显要位置上放置“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字样宣传广告。

4、充分发挥各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业务优势加强宣传造势。利用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相关业务加强面向农

村、农民用户的宣传和服务。

(二)活动第二部分: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一阶段范围)。

(三)活动第三部分:开展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第二阶段范围)。

1、全面铺开帮助农民学电脑活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效果明显的电脑培训、学习活动。将电脑等信息化科普知识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对农民群众进行电脑知识的

扫盲式培训、辅导以及相关服务。

2、借助农村远程党教系统的作用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远程党教系统布及村委一级的大网络,开展电脑知识有线

实时讲课或录播,及时提供网上点播资料方便农民学习。

3、发挥山区信息化服务站、点开展培训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山区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了9个市、县级山区信息化培训中心、80多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随着第五批山区信息

化项目的实施,今年将再建35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36个村级服务点,要充分利用这些培训场地、服务站点为农民学

习电脑知识提供有效载体,定期、定点,不定时向农民开放设施、提供辅导,切实把农民学电脑活动做到实处。

4、利用农村新网桥工程网点,加强培训工作。由信息产业局组织、移动公司出资、电信公司等协助建设的农村新网

桥工程已在全市村一级普开,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000多个网点(主要在村委、农业大户、农村供销合作店等)

,这些网点都配备了电脑(含宽带互联网)或农村信息机,能大大方便就近农户等的使用和学习。

5、利用通信运营部门网点开展培训服务。一是要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服务营业厅提供培训,挑选一批有设备、

有人员、有空间的镇级服务厅,包装成为电脑培训点,提供电脑培训服务。二是借此渠道代办点合作:要求全市有

关通信运营公司的渠道代办点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开放电脑给该区域内的农户学习和使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参

与辅导。三是结合“走近通信部门”活动,邀请农民走进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工作空间,体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带

来的实惠。

6、开展网上培训。在政府公众网、有关部门网站上必须提供方便农民学电脑的有关视频资料、有声教材、文字资料

等。

7、加强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流动型宣传和培训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到县

、下乡、进村进行宣传、展示并提供服务。服务车辆挂“百万农民学电脑”横幅,并备有技术人员随时为农民群众

讲解电脑使用知识。

8、提供多样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协助单位可以想方设法提供电脑知识学习互动环节,如一些有奖问答等,把

农民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参与进来,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做到知识培训。

(四)活动第四部分:活动总结提升(第三阶段范围)。

1、以各县(市、区)为范围,各信息化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对活动进行总结、自评。

2、以有关通信运营部门为对象,各自开展活动总结、自评。

3、由市信息产业局统一组织召开活动总结大会,通报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

六、活动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协调。成立活动工作小组,将各工作落实到位。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成立百万农民学电脑活

动工作小组,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人员加入成员名单,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二)细化方案,积极承办。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和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认真细化活动方案,落实具

体的培训任务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种信息化服务网点、充分调动起镇、村级信息服务点工作积极性,积

极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定期向市信息产业局的信息报送工作。

(三)统筹安排,共同实施。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将统筹安排各相关工作,如制

作多媒体学习课件,普通话和客家话版有声学习课件等;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活动的具体组

织、协调、实施等任务,各镇级、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必须切实行动起来,形成市、县、镇、村多级联动,充分配合

、积极支持,切实把全市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实施好。此次活动得到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各县

(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与本级通信运营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效果。

附:宣传标语

农民免费学电脑,网上寻找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