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十篇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十篇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1:00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

直线和圆位置关系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拓展阅读: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效率;途径

初三是学生冲刺中考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是中考的重要测试科目之一,所占分值比较大。因此,如何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的效率逐渐成为众多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的教学,避免笼统式的教学,这样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遗漏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一、将初中数学知识系统化

初中数学知识在各个学期的学习中,都是比较分散点。而将所有数学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清重难点。所谓系统化,就是围绕某个中心知识点,进行扩展,并逐渐将更加详细的数学知识添补进去,从而形成脉络清晰、逻辑分明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复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如教师如果围绕无理数这个中心知识点,扩展知识。那么教师在复习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构建一个大体的网络知识图。将与其有关的数学知识点,概括进去。如不能完全开方的数、有特定结构、特定意义的数等等,这样完整将所有知识概括出来,就会很容易的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并且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顺着知识脉络联想到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更重要的是,知识网络图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查漏补缺,将一些自己平常疏忽掉的知识点,重新重视起来,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二、充分把握中考命题规律

总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中考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大体是比较规律的。哪些知识适合选择题,哪些知识适合填空题,哪些知识适合计算题,这些教师都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只有这样,教师在开展总复习时,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在翻阅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之后,会发现之数学试卷的考点大体是固定的,虽然题目形式不同的,但其核心考点是比较有规律的。如对于实数、实数的倒数和相反数、根、科学记数法等等一些知识点的概念、算法基本都是以填空和选择为主。而代数式元素、圆及其它图形、二次函数这些主要是出现在解答题中。通过掌握基本的中考出题规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展开专项训练,或者是专题讲解,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当教师开展几何图形讲解之时,就可以总结出各种计算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很快解答出来。总之,中考的命题规律是教师开展数学总复习的主要指导方向,既能让教师抓住重难点,又能让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把握住数学知识的变化规律

数学虽然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大,但是同时,数学又是一门规律性比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习技巧。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总复习时,应该充分挖掘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并让学生掌握这些数据规律,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联系,方便学生能够根据某个知识点,找寻规律的解题方法。如对于函数来说,其知识相关性可以表示为生活变量―函数定义―抽象函数―函数模型―函数图像―图像性质―知识应用。这样教师在讲解有关函数知识点,以及函数解题思路时,就可以针对上述方面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学生在遇到有关其中某个知识内容,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教师曾经讲到的一系列有关函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其次,教师应该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过有关不等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后,在遇到相似的题型,就应该懂得利用之前的数学思想,解题思路,展开思维,发现解题方法。总之,学会举一反三,掌握数学知识变化规律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最佳途径。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思想包括对应、数形结合、分类、类比等。数学思想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并且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如对应思想主要应用在代数式求值得问题当中。实践证明: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所决定的,字母的不同取值可得不同的计算结果。另外,有序实数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也是对应关系,教师在讲解这类题型时,能够注意培养学生的函数概念和创造性思路。又如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数学计算题的重要方法。在近几年的数学考试卷中,分值比较大的解答题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为主,而这两个重要知识点又离不开图形。所以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将量与形结合起来,分析、解决一系列数学难题的发散思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说:“数与形本是相倚依,怎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实用性强且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总复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总之,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达到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三总复习阶段,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并教会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初三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龚程颖.探讨如何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效率[J].学理论,2014.15:243-244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实践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会大幅度下降,许多小学数学成绩很不错的学生有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因此我对新生入学后的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搞好六、七年级课程的衔接。

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教材、同学、教师、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进入初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初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负数、绝对值、数轴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教材的变化

首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量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开始抽象,研究变量、字母的内容增多,不仅注重主要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

(三)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量少简单,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老师对重难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小学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一些实践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和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学生讲明小学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四是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选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另一方面,比较小学、初中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初中知识的链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衔接工作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绝对值、数轴,对七年级新生来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死记硬套,这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小学初中良好衔接

重视运用情感,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我在初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更是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高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完善,证明实施这些措施后成效明显。我知道这些不足挂齿,只想抛砖引玉,赐教于大方!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4

一、搞好初高中的数学知识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首先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由于初中实行了义务教育,而高中没有实行义务教育,所以初高中数学无论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差异性,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而高中数学知识面广,难度大,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推广和引伸。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字母、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虽然近几年初高中数学内容都经过了调整,难度都有所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数学难度降幅较大,这不但没能缩小初高中数学难度的差距,反而增大了其差距。特别是在初中有的为了应付中考而导致有些内容浅讲或不讲。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因式分解中分组分解与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及其运用,这些在初中要求较低,而在高中这也没有列入教材,但在平时又需要经常运用它们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较高,而高中由于高考的原因,难度不但不敢降,反而有时增加了难度,所以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弄清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对初中要求较低,而高中相应知识要求较高的、熟练运用的,要在高一上学期对初中相应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提升,对高一学生能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只有这样做好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才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高中学习中,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要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差,所学知识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灌输方式,考试所用方法及思想都是经教师大量反复讲解和训练导致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公式和结论机械运用,没有通过自己认真理解、总结。而高中数学由于其知识面广、深、难,要想通过象初中那样反复讲解和大量训练来掌握方法和知识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要加强自学,通过大量阅读来理解、总结、归纳,提升自己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将高中数学知识多、深变难度为少、浅、易,所以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题型也在不断发生多样化,近年来还出现了应用型、探索型和开放型。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三、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公式、概念、结论习惯于死记硬背。而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对概念、公式、结论进行记忆外,更多地是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能自主钻研,消化知识;重视逻辑推理,对知识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所以进入高中后要做好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阅读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要认真研读,要边读边思考,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概念、公式要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2.加强学生听课的指导,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初中学生听课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灌输方式,学生思考、消化时间少,理解能力差,所以进入高中后要改变学生上课听课方法,在上课时除了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外,还要做好笔记,认真听同学发言,勤思考,理清各知识点的联系和公式、定理应用的条件和范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知识在心中了然而不茫然。

3.加强学生课后及时归纳、复习的指导。初中学生一般在课后都不善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一般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进入高中后,要让他们养成一种课后及时归纳、复习的学习方法,让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的活动教学需要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直接获得数学经验和数学实践能力。活动教学不单单弥补了数学实践能力的不足,也对数学实践环节进行了加强,使学生的特长、个性可以全方面的发展,整体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它倡导的是参与、思考的学习类型,可以把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索、自主、交流全面的体现出来。下面先讲一讲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标准,需要将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数学和生活间的联系,通过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开展,还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数学视野,扩宽数学知识面,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活动教学,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可以保持积极的状态,学生们都会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数学成绩被认为不好的同学也会发出很大的热情,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让数学活动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方法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活动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可见真理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生活观察力。而现在的教材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数学活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认识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大量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数学公式、概念、数量关系等知识进行联系,善于开发摄取学生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通过这些生活事例进行教学。

2.通过课堂讨论进行活动教学。课堂讨论作为活动教学的重点环节,需要学生对学习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加工处理、讨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水平、科学素质和思维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的体系盘根错节,知识点互相渗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活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互动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共同探索。现代教委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解放。对老师来说,课堂讨论意味着脱离了向学生简单的传授数学知识,转向启发学生的分析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数学课本知识让学生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不迷信课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怀疑。还要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讨论的问题上,避免对课本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不足,这样的数学学习效果不会很好。所以既要注意课堂讨论的独立性,也要注意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两者不可偏一而废。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理解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吸收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讨论探究中,要做到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处在指导者的地位。还要注意整个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不能偏离内容核心,以免出现脱离主题,违背课本主旨的情况。

3.通过总结评价保证活动教学成果。总结评价作为活动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数学活动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重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观念,比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它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有决定性的导向地位。由于数学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的研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过程产生的想法和结论也会产生不同,所以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学生活动学习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活动教学成果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数学课程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有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老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数学问题。活动评价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评价分析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总结评价教学方法的总目标就是检查教与学,对探究性学习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描述和确定。中学数学老师在总结评价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探究性学习过程要根据数学课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二是对课堂时间的管理,探究性学习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

三、总结

在目前的情况下,初中数学的活动教学需要根据国家教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的去思考、探索初中数学知识殿堂,通过课堂讨论的说和做,老师课堂合理的点评教育,使初中数学活动教学满足了学生最大限度的个体差异,完成了初中数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活动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乾君.初中数学活动课设计策略的分析[J]

[2]张法信,贾广海,李汉福.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6

【摘要】对于数学我们可以将其规划为: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的概念。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大致可以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类。作为重点学科之一,初中数学更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所在,所谓“基础打不好,根基学不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初中数学的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本文将针对如何学习好初中数学展开讨论,通过讲述积累知识、合理规划和主动复习等方式方法,提供给广大学生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规律;总结

一、概念

“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的概念”可以称之为数学。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划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大类。我们小学、初中和高中时期所进行的是初等数学学习,步入大学时期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时便是高等数学。伴随着高考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也越来越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初中数学学习是打好数学基础步入更高学府的关键所在。而很多同学都会和家长老师反应在学习数学时,感觉比较吃力,很多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原因就是初中数学相对于浅薄的小学数学来说,难度相对提升幅度较大,知识点和难点也更多一些,所以要想学好初中数学,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关键。

二、学习方法

1.积累知识,运用规律

其实数学学习并不困难,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很轻松的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要掌握正确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有时我们在做题中遇到难题时,我们会去问老师答疑,老师看过题目之后,就会知道这道题应该用某些方法去做,好像并不用经过太长时间思考,便可以立即解答出来。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出题人也是按照规律来进行提出问题的。因此,只要能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好规律所在,在发现问题时也就会迎刃而解。用最少的“东西”去证明最多的事物,那些最少的“东西”就是最精华的基础知识,正如建造大厦混凝土架构一样。而基础知识都在课本之中,因此如何利用好课本,总结吸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是前人研究并且总结出的精华,因此我们要接受消化并且读懂他们,有些时候甚至需要死记硬背。其次,重视课堂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养成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将课本内的一些重要概念、公式、难点等记在笔记上,并且经常温习。每天在做习题之前,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预先预习,养成习惯。尤其是做练习题遇到困难时,作业中往往不会出现课本中的例题类型,因为课本中的例题一般都是最基础的类型题,有时不能完全做到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进行落实,日子长了就会造成损失和遗漏知识的后果。每做完一个类型的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不一定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开更多的习题。知识和规律运用的多了,便灵活了。熟悉并贯穿知识,就能找到规律的基础,总结知识经验。

2.合理规划,调整状态

初中的学习节奏也是很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够迅速的学好数学,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详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在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认真听讲,做好课上学习记录,对于不懂或者不是很透彻的问题和知识点,要及时通过同学或者老师进行学习并做好课后复习。在回家后和复习的时间中,要合理利用分配好,确保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及时调整状态。

在课余时间,要精心挑选课外学习资料,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不论自己老师的水平有多高,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善于使用课外读物,积累更多的知识。从练习册中获取其他的学习和做题方法来充实自己。当然,不能选择知识点太偏的学习资料,倘若可以独立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老师的局限性,定会事半功倍。

3.主动复习,善于总结

在学习中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老师会给学生做总结,做得很详细、深刻和完整。而初中生,学习的知识会更深入,更丰富,所以步入初中我们更要给自己做好总结,该干些什么,准备做些什么,老师并不会一一具体指明,不会给你做太多的总结,而是讲到哪就考到哪,节奏比较紧迫,学生复习的时间也较为紧张,因此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要加强。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高主动性,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并且完成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善于反思自己做过的题,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类型题一般都会为做题者留下一条路,通过规律,可以找到它。把它作为一条基础路,然后去寻找一条更广阔的新路,要懂得随机应变。

要善于做好总结,因为题目会做了,但也不一定完全做得准确,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对此我们做出总结,比如一看到求值域,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定义域,就会减少犯错的概率。学习的同时,总结出自己的规律并铭记于心。规律是需要靠自己总结出来的,就算别人给你总结好了,你也应该再总结一次,这样它才会成为你自己的经验。我们的数学就建立在许许多多总结出的规律之上。熟悉它,掌握它,拓展它。通过做题和复习,重点总结出,这道题目内容中蕴含的类型以及使用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科学联系的网络系统。

三、结论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有心理压力和顾虑。任何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的,是一个慢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要记住一点,这个过程是我们能否学好数学的重点过程。除了本文中所提的学习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自己优质的学习兴趣,掌握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并很好的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雷俊鞭.浅谈数学学习方法.学园,2009.10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高一新生;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泛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是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①被动学习.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

②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应当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释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不但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因此,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各个概念知识严谨而枯燥,所以,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时,其“点、线、面、体”之间是一种动感的关系,各个知识点都非常抽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动态的再现过程。因此,通过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知识点时,由于其概念知识较为抽象难懂,所以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像,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演示,形象生动地揭示数形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与形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将数形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演示函数图像的形成以及图形的变换过程,以动画仿真、过程演示的方式将数形关系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主动思考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内容时,其教学难点主要是“双曲线的形成和对双曲线无限逼近两坐标轴的理解”。因此,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则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赋予自变量多个不同的数值,画出相应的双曲线。同时,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特性,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术验证数学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老师可使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构建出动态的数学模型或数学图表。这样能够直观地将几何关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学生深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强化学生的空间认知,从根本上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时,老师则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几何画板”来画出任意的等腰三角形以及底边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与高线,测量各条线的长度;其次,再通过拖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让学生观察每一条线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各个点的位置变化,让三角形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和高线重合;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归纳,从而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个数学知识的认知与发现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学生将规律与性质合理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交互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

问题

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互环境。这样计算机设备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演示工具,而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实现丰富和拓展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提出假设并予以验证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引导学生在解决“顺次联结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围成一个中点四边形,则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试证明你的结论”的问题时,老师则可以采取下列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指导学生画图,并使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任意四边形和它的中点四边形;其次,采用探究的方法,任意拖动四边形的某一个顶点,观察顶点的变化所导致的四边形形状的变化;再次,进行猜想,即重点四边形的形状是由原四边形的哪种性质所决定的;最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组织学生采取上述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然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需要老师不断进行尝试,积极探索,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顺利

推进。

参考文献: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9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是全新的,还面临着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过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一开始也的确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难度增加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这样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的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总结得全面,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应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我们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还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以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初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0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