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现象的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4:56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1

——人学理论体系初探

——生命自然矛盾及其演化

生命的本质是世界科学之谜。生命本质的奥秘,使人类感到激动,使人类感到困惑。

物质具有物理和化学两种存在状态,物质化学存在具有生命和自然两种存在形式。生命和自然是物质化学存在的两种不同性质形式与状态。物质化学存在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根本性质分别决定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

人们已知生命的本质是人类尚未认识的世界之谜,但未认识到与此并存的自然的本质同样是尚未认识的科学空白。而且在自然发生史上,先有自然,后有生命,即先有自然本质问题,后有生命本质问题。人类只有先认识了自然本质,然后才能认识生命本质。人类只要未认识自然,就不能真正认识生命。人类认识了生命,又能在更高的水平上认识自然。

以前的研究者仅就生命本身研究生命。只有从生命和自然的联系性入手,从它们产生的共同化学机制入手,从物质化学存在的低级形式——自然入手,探索物质化学存在的高级形式——生命,才能揭开生命和自然这两大奥秘。

本文从化学的角度论证自然的本质是自我否定性,生命的本质是自我完善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生命自然矛盾学说,建立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以生命自然本质理论和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解释生命自然现象和生命自然关系,把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建立一个新的人学理论体系,建立一种大统一理论框架,试图描述新的完整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基本图景。

物质化学存在决定生命和自然的本质,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分别决定生命和自然的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决定生命自然矛盾,决定生命自然关系,决定生命本质的特殊的高级形式——人的本质,决定生命自然关系的特殊的高级形式——人与自然关系和受其制约的人与人关系。物质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本质,通过其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形式——人的对象性活动创造产生了人的存在。人的存在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是人的本质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实现的过程,是人的现实实现的过程,是人的自由实现的过程,是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过程,是人自我产生、自我完成、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世界是物质的大前提下,生命是什么,自然是什么,生命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是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原始出发点。所以,认识物质的化学存在,认识生命自然本质,认识生命自然矛盾,认识生命自然关系,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活动,认识人与自然矛盾和人与人矛盾,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宇宙论和人学意义。这将使人们完成由物理决定论、机械决定论、严格决定论即自然单因素决定论向化学决定论、有机决定论即生命自然双因素决定论,由物理宇宙论即自然宇宙论向化学宇宙论即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的转变,将形成生命自然统一的物质世界图景。这将是人类认识的一次突破,一次革命。

一、生命自然本质

生命运动和自然运动同样遵循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规律,即不违反自然界规律,生命现象可以还原为物理现象,化学现象,那么,物理运动规律和化学运动规律能不能解释说明生命的本质呢?生命和自然是物质化学存在的两种不同性质形式与状态,是化学现象,低级运动形式的物理运动规律似乎无法解释生命和自然的本质,那么,高级运动形式的化学运动规律是不是可以解释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呢?即是不是在统一的化学运动中生命和自然表现出不同的化学运动性质呢?是不是存在着人们尚未认识的既对立却又内在统一的生命界化学运动和自然界化学运动两种不同性质的化学运动规律可以分别解释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呢?生命和自然难道是不可通约的二元世界吗?

物质统一性决定了生命和自然的统一性。物质世界不存在超自然、超化学、超物质的原因。化学运动规律可以解释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可以统一生命和自然现象。问题仅仅是:自然界化学运动是低级化学运动形式,生命界化学运动是高级化学运动形式。生命界化学运动同时又是对其与自然界化学运动两者对立的超越。

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分别是生命界和自然界的根本运动性质(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它分别描述生命和自然是如何产生、运动、变化、转化和存在的,它将能分别统摄和解释一切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

生命和自然是在人们尚未认识的生命界化学运动和自然界化学运动中分别生成、运动、变化、转化、存在的两种不同化学物质。生命界化学运动具有同化异化特殊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和有机物化学生成物质;自然界化学运动具有非同化异化一般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和无机物化学生成物质。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和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分别决定和构成了生命界物质和自然界物质的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即分别构成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自我完善性和自我否定性构成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化学运动即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的性质是自我否定性。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即物质转化的变化,是物质世界最根本性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否定原参加化学反应物质存在形式,而肯定所生成物质存在形式的过程。在自然界非同化异化一般形态化学运动中,一种物质自身存在形式被分解了,化合了,被自身破坏了,自我否定了,转变为别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转化为异己存在形式;这种新的物质自身存在形式又被分解,化合,被自我否定,又转变为另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转化为异己存在形式。自然界化学运动具有自我否定性化学作用,自我否定性化学作用使物质不断从自身存在形式转化为异己存在形式,转化为它的异己物质。在延续不断的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中,自然界物质具有异己存在形式,它不具有自我存在形式。自然界化学运动是物质自身存在形式被自我否定性化学作用转化为异己存在形式的过程,即自然界化学运动具有自我否定性性质。

生命界化学运动即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运动的性质是自我完善性。哲学意义上的生命界物质在生物学上叫原生质,它由有机物及次要成分某些无机物组成。生命界化学运动是以原生质同化异化矛盾特殊形态进行的。同化作用是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过程,最终表现为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的合成,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是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的分解,并释放能量。在同化异化矛盾运动中,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互相依存,互为对方存在的必要条件。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是自我产生、自我完成、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即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具有自主性。在同化异化化学运动中,蛋白质在同一时间里不断分解着,又不断合成着,始终以蛋白质自身存在形式存在着,即在连续的同化异化化学运动中,生命具有蛋白质自我存在形式。在同化异化化学运动中,蛋白质自身存在形式被分解了,自身破坏了,自我否定了,又被合成着,完善者,以新的高级完善的自我存在形式肯定着,超越着;这一高级完善形式又被否定,又被更高级、更完善的自我存在形式所肯定,所超越,所代替。蛋白质否定了它的自身存在形式,又在更高的水平上,在更完善的意义上进行着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过程循序递进,以至无穷。自我否定性经过否定之否定的扬弃,产生了飞跃,质变为它的对立形式、高级形式和超越形式——自我完善性。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具有自我完善性化学作用,自我完善性化学作用使原生质不断从自身存在形式转化为自我存在形式。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是原生质自身存在形式被自我完善性化学作用转化为自我存在形式的过程,即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具有自我完善性性质。

物质世界存在着生命界化学运动和自然界化学运动两种根本化学运动形式。在不考虑原生质次要成分无机物的情况时,在自然状态下,一切原生质即有机物都是在同化异化化学变化中产生的,一切同化异化化学变化都是由有机物进行的,任何不是处于分解状态的有机物的一切化学变化都是连续不断的同化异化化学变化的一个环节,都属于同化异化化学变化。由此推论,生命界一切化学变化都是由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变化构成的,一切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变化都属于生命界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界物质都是由有机物即原生质构成的,一切有机物即原生质都属于生命界物质。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变化构成了生命界化学变化的唯一形态,而其所生成的有机物即原生质则构成了生命界物质的唯一形态;反之,一切非同化异化化学变化则构成了自然界化学变化的唯一形态,而其所生成的无机物则构成了自然界物质的唯一形态。物质世界一切化学变化,都分为具有截然不同的化学运动形态、化学运动性质和化学生成物质的生命界化学运动和自然界化学运动这两种根本化学运动形式,由此,统一的物质世界被截然划分为相对对立的生命界和自然界两大部分。所以,原生质同化异化化学变化构成了生命界化学运动,所生成的具有自我存在形式的有机物即原生质构成了生命界物质;非同化异化化学变化构成了自然界化学运动,所生成的具有异己存在形式的无机物构成了自然界物质。

生命界化学运动和自然界化学运动的性质,分别决定了这两种化学运动所生成特定物质的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即分别决定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任何物质,都是在化学变化、化学运动中生成、存在、转化的特定化学物质,任何特定的物质存在,都首先是特定的化学存在。化学变化、化学转化是特定物质最根本性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特定物质最根本性的运动,化学存在是特定物质最根本性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特定根本化学运动性质,决定了物质特定根本运动性质,物质特定根本化学存在性质,决定了物质特定根本存在性质。在化学特殊意义上,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生成、存在、变化、转化。物质是如何化学运动的,那么,它就是如何化学存在的。物质特定根本化学运动性质,决定物质特定根本化学存在性质。从特殊上升为一般,在物质一般意义上,同理,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物质,在运动中产生、存在、变化、转化。物质是如何运动的,那么,它就是如何存在的。物质特定根本运动性质即物质特定根本运动规律,决定了物质特定根本存在性质。由此推论,物质特定根本化学运动性质,决定了物质特定根本化学存在性质,即同时决定了物质特定根本运动规律和物质特定根本存在性质,即决定了特定物质的本质。生命界物质和自然界物质,分别在自我完善性性质的生命界化学运动和自我否定性性质的自然界化学运动中生成、运动、存在、变化、转化、发展着,分别按照自我完善性和自我否定性根本规律运动和存在着,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和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分别构成了生命界物质和自然界物质的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即分别构成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所以,生命的本质是自我完善性,自然的本质是自我否定性。自我完善性和自我否定性构成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区别。

自我完善性具有自身规定性。自我完善性表现为蛋白质,表现为生命任何时间的完善性数值都比以前时间的完善性数值大。自我完善性在自身绝对增长即绝对自我增长中得到实现。自我完善性的绝对自我增长是其自身存在的先决条件。自我完善性性质本身规定了其具有绝对自我增长性,绝对自我增长性是自我完善性自身规定性。从自我完善性及自身规定性即绝对自我增长性可以推论其它自身规定性,即正方向性、不可逆性、不可中断性、自主性、自我加速性、自我复制性、自我修复性、无限自我展开性、无限自我发展性、无限自我产生性、无限自我完成性、无限自我满足性、无限自我实现性、无限自我创造性、无限自我丰富性。因为自我完善性本身即是目的①,所以,所谓目的性,即符合自我完善性目的。自我完善性众多自身规定性是自我完善性无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它的否定,就是对自我完善性本身的否定。自我完善性是高度抽象的哲学新概念。

生命本质和自然本质决定了物质世界存在着生命作用和自然作用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化学作用形式。非同化异化一般形态的自我否定性性质的自然界化学运动产生了具有异己存在形式的无机的自然界物质。自然界化学运动的自我否定性化学作用构成了自然作用。自然作用使自然界物质产生异己存在形式。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自然作用和异己存在形式是自然界物质的三个根本特性,是同一事物的三个不同方面。同化异化特殊形态的自我完善性性质的生命界化学运动产生了具有自我存在形式的有机的生命界物质。生命界化学运动的自我完善性化学作用构成了生命作用。生命作用使生命界物质产生并保持自我存在形式。同化异化化学运动、生命作用和自我存在形式是生命界物质的三个根本特性,是同一事物的三个不同方面。蛋白质体现了生命界物质的这三个根本特性,所以,它是生命的体现者,是生命的物质承当物。物质作用主要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种基本形式,而化学作用又具有生命作用和自然作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生命作用、自然作用即化学作用与物理作用一样,都是物质作用的形式之一,都是一种物质力量。

二、生命自然关系及其不同的物质存在意义

生命和自然的本质既对立又统一,由此产生了生命自然矛盾,由此决定了生命自然关系,由此决定了生命和自然的不同物质存在意义。

物质运动转化为物质结构和物质存在形式,不同性质的物质运动转化为不同性质的物质结构和物质存在形式。生命自我完善性运动转化为自我组织性结构即自组织性结构和生命物质存在形式,而自然自我否定性运动则转化为非组织性结构和自然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自我完善性运动凝固、沉淀于自组织性结构中,转化为不矛盾的、逻辑的、稳定的关系,即和谐性关系。和谐性是自组织性的本质特性。对和谐性的否定,就是对自组织性的否定,对自我完善性的否定。

和谐性表现为自组织性结构具有必然的、不可分离的紧密性联系。自组织性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运动着,变化着,并作为一个整体对内部变化和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同时,紧密性联系表现为自组织性结构内部的联系性水平比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性水平高,即自组织性结构具有整体性。整体性是紧密性联系的必然表现。

和谐性表现为自组织性结构的自我调节性作用。生命运动的自主性决定了生命运动的和谐性是自我产生、自我完成、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自组织性结构不断自我调节,使生命运动和谐地进行下去。生命在自我调节性运动中实现和谐性运动。自组织性结构是一个自我调节性物质系统。

和谐性直接表现为自组织性结构的有序性。有序性使以蛋白质分子为代表的自组织性结构具有了特定顺序性,使复杂的生命运动具有了秩序性、节律性。

和谐性、紧密联系性、自我调节性、有序性即协同性、指向性、合理性,而非随机的自组织性结构产生了目的。所谓目的性即符合自我完善性目的。

自组织性结构具有和谐性关系、紧密性联系、自我调节性作用、有序性结构、目的五种机能,即自组织性具有和谐性、紧密联系性、自我调节性、有序性、目的性五种特性。自组织性是自我完善性自身规定性之一,是自我完善性无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是性质根本对立的,所以,自我完善性运动产生自组织性结构和生命物质存在形式,而自我否定性运动则产生非组织性结构和自然物质存在形式。但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在否定原参加化学反应物质存在形式的同时,又是对所生成物质存在形式的肯定,而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又是通过自我否定性化学作用实现其自我完善性化学作用的,所以,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又具有同一性。自我否定性是简单否定的可逆的间断过程,自我完善性是否定之否定的不可逆的不可间断过程,自我完善性是自我否定性的否定之否定,是对自我否定性的革命性超越。自我否定性是自我完善性不完全的、不完备的、不完善的、非超越的、非本质的低级形式,自我完善性是自我否定性完全的、完备的、完善的、超越的、本质的高级形式。自我否定性在不完全的、不完备的、不完善的、非超越的、非本质的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我完善性,两者又是统一的。自我完善性本身构成了狭义自我完善性,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构成了广义自我完善性。同理,自组织性与非组织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非组织性是自组织性的低级形式,自组织性是非组织性的高级形式,自组织性与非组织性构成了广义组织性。广义自我完善性、广义组织性即广义和谐性、广义紧密联系性、广义自我调节性、广义有序性、广义目的性是物质属性之一,具有普遍性意义。同理,自然是物质的低级存在形式,生命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两者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物质统一性必然决定了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的统一性,自组织性与非组织性的统一性,和谐性与非和谐性的统一性,决定了生命物质存在形式与自然物质存在形式的统一性。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构成了生命自然矛盾。

生命界物质运动规律是自我完善性的,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是自我否定性的;生命界物质结构是自组织性的,自然界物质结构是非组织性的;生命界物质关系是和谐性的,自然界物质关系是非和谐性的;生命界物质具有自我存在形式,自然界物质具有异己存在形式;生命界物质运动是否定之否定的、不可逆的、不可中断的、绝对自我增长的绝对自我发展过程,自然界物质运动是简单否定的、可逆的、间断的过程;生命界物质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自然界物质是物质的低级存在形式。物质的自我满足性在生命界表现为它的高级形式自我存在形式,自我完善性,自主性,生命需要自我满足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在生命界表现为它的完备形式自组织性即和谐性,有序性,自我调节性,目的性;物质的发展性在生命界表现为绝对自我增长的自我进化性,自我进步性;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在生命界表现为不可分离的紧密性联系。在自然界,自我否定性规律使物质运动互相干扰、抵触、冲突、对立,使物质存在形式生成着、发展着,又分解着、转变着、破坏着、否定着、退步着,使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被“离散”了、“阻断”了、“掩盖”了。物质的自我满足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物质的否定之否定性,物质的发展性,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物质存在的辩证法意义,在物质存在的低级形式——自然物质存在形式中以不完全的、不完备的、不完善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不能得到本质意义上的实现,而在物质存在的高级形式——生命物质存在形式中以完全的、完备的、完善的、现实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得到本质意义上的实现,并随着生命世界的发展,不断在更高的水平上得到实现。生命与自然的本质不同使其具有了不同的物质存在意义。

物质统一性和生命自然统一性决定了生命世界不存在超物质、超化学、超自然的原因。生命的化学存在性质是自我完善性,化学存在形式是有机物,化学存在状态是自我存在形式;自然的化学存在性质是自我否定性,化学存在形式是无机物,化学存在状态是异己存在形式。生命和自然是在两种不同化学运动中分别生成、存在、变化和转化的两种不同化学物质体系,是物质化学存在所表现出来的两种高低不同的性质形式与状态,由此决定和构成了物质存在的两种高低不同的性质形式与状态。不能到物质、物质存在和物质化学存在之外去寻找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同时,自我完善性是自我否定性的对立形式、高级形式、超越形式,它与自我否定性相比,具有绝对自我增长性、自主性、自组织性、目的手段统一性等众多自身规定性。这又有助于我们认识生命不同于自然的人们现在还无法解释的神奇性质,神奇现象。

三、生命自然矛盾及其演化

生命本质和自然本质决定了生命自然矛盾的性质,生命作用和自然作用的大小决定了生命自然矛盾的状态。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生命作用力图把自然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自然作用则力图把生命自我否定性化、非组织化、非和谐化;生命作用力图统治、支配、压迫自然作用,自然作用则力图统治、支配、压迫生命作用。生命作用在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革命性、建设性、和谐性、有序性、正义性力量出现的,自然作用在更大程序上是作为一种破坏性、非和谐性、无序、暴虐、邪恶、可怕的力量出现的。自我完善性的绝对自我增长使生命本身、生命自然矛盾和自然不断依次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使整个物质世界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生命自然矛盾运动是生命作用与自然作用互相斗争、互相抗衡、彼此消长的过程,是生命自我完善性运动和自然自我否定性运动的动态平衡。

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生命作用与自然作用的不同力量对比。决定了不同的生命自然矛盾状态,相继演化产生三个不同的生命自然矛盾构图。

(一)生命自然矛盾第一构图

从自然界进化出它的化学对立物和化学超越物——生命,从此开始了生命自然矛盾及其演化过程。在生命诞生之初,生物自我完善性水平极其低下,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相对具有极高的数值,而生命作用异常微弱,自然作用异常强大,自然作用绝对大于生命作用,自然作用绝对统治、支配了生命作用。这样,自然自我否定性规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统治支配了动物行为和生物关系。这表现为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同类相残,弱肉强食,表现为动物的兽性。生命本质即自我完善性规律在生物体内得到实现,而在动物行为和生物关系中仅仅得到很少的部分有限的实现,即不能得到完全的实现。

在自然作用统治生命作用的情况下,自然与生命的对立,自然对生命的压迫,产生了自然与生命的非和谐性关系。自然非和谐性通过自然生命非和谐性关系否定、破坏着生命相对和谐性,表现为生命非和谐性,即表现为生物体、动物行为和生物关系非和谐性。这表现为生物的疾病、自然伤害、生物伤害、非自然死亡、种群灭绝,甚至物种灭绝。生命自主性、自组织性特别是自我调节性,决定了生命在感应自然运动的基础上,自我调节自身运动,通过具有方向性、目的性的自身自我完善性变异主动适应自然变化,使生命与自然保持不矛盾的和谐的关系,即生命自然和谐性关系,从而使占统治支配地位的自然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非和谐性不直接否定、破坏生命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和谐性,以实现生命和谐性的目的。这样,生物界成为自然界的附庸和组成部分,生物界被称为“生命自然界”,自然界和生命自然界被统称为“大自然”。这样,产生了生命自然矛盾第一构图:“自然——生命自然界”。生命被自然同化了,生命自然矛盾在自然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一次原始大统一。

(二)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

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自我提高,产生了具有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的迄今为止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人。

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这个高度自我完善性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人的对象性活动。

在生物界,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绝对高于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自然作用绝对大于生命作用。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着,生命作用不断增加着,自我否定性和自然作用在比值上相对减小着,生命作用对自然作用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大,自然作用对生命作用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小。这样,当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一旦超过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临界点,即生命作用一旦超过自然作用临界点,这时,生命自我完善性转化为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高级形态,而超过自然作用的生命作用部分进化为人的本质力量高级形态,产生了具有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和高度自组织性结构、高度自组织性机能的新物质——人的大脑,同时,动物的运动机能进化为人的活动高级形态,即动物进化为人。

一定的物质运动,产生一定的物质结构,一定的物质结构,又产生一定的物质机能。高度自我完善性运动,产生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结构和高度自组织性机能。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结构和高度自组织性机能使动物自我否定性的行为转化为人的自组织性活动,从而使与人相对立的自然界组织化,即和谐化、紧密联系化、自我调节化、有序化、目的化了。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结构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和人的本质力量的物质载体。从动物到人,首先是物质本体的变化,即人的大脑高度自组织性结构的产生,然后是物质机能的变化,即人的大脑高度自组织性机能及这种机能所支配的人的自组织性活动的产生。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产生了人的自组织性活动,从而把自然界组织化了,即人的本质对象化了。人的本质通过人的组织性、对象性活动,体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体现在人的活动当中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和人的本质力量把自然界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即人化,赋予非组织性的自然界外在组织性特性,产生人统治、支配的人化自然,产生了人的对象性存在。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创造、改造和变革的自然,是人类统治、支配和征服的自然,人化自然绝对值的大小和其外在组织性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统治程度。

在生命自然矛盾中,人的绝对自我提高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高于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人的本质力量在质量上绝对大于自然作用,由此决定了人是生命自然矛盾的主体,这个主体把自然当作对象,由此决定了人的主体性,即决定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活动的主体性,人是主体性存在物,由此决定了人的对象性,即决定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活动的对象性,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只有主体性存在的人,才能是对象性存在的人;主体性存在的人,必然是对象性存在的人;主体性存在水平越高,对象性存在水平就越高。同理,只有主体性活动的人,才能是对象性活动的人;主体性活动的人,必然是对象性活动的人;主体性活动水平越高,对象性活动水平就越高。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越高,人的本质力量水平越高,人的活动水平越高,人的主体性活动即自主性活动水平和对象性活动水平越高,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就越高。

物质统一性,生命本质与自然本质的统一性,人的本质与自然本质的统一性,是人和人的活动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和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和对象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既对立又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完全的、完备的、完善的、超越的、本质的、高级的形式,后者是前者的不完全的、不完备的、不完善的、非超越的、非本质的、低级的形式,前者具有绝对自我增长性、自主性、自组织性、目的手段统一性等自身规定性,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高于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人的本质力量在质量上绝对大于自然作用,这是人和人的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人和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和对象性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规定了人和人的活动相对于自然而言的单向性、指向性的主体性和对象性的本质内容。若生命与自然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则人和人的活动的对象性以至主体性没有存在的可能,人的活动以至人本身没有存在的可能;若生命与自然只有统一没有对立,则人和人的活动的对象性以至主体性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人的活动以至人本身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生命与自然的统一性,生命与自然的对立性,生命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可能有人和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和对象性,都不可能有人和人的活动。主体性和对象性,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无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动物进化为人的第一个直接变化就是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高于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人的生命作用绝对大于自然作用,这同时意味着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高于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人的生命作用绝对大于动物生命作用,它们共同体现为人的大脑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和高度自组织性水平的产生,体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产生,体现为人的组织性、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的产生。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产生了人的本质力量,产生了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结构和高度自组织性机能,由此产生了组织性、主体性、对象性的人的活动,以及这个活动的创造物——人、人化自然、人化人与人关系、人化物质信息,产生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需要、人的世界。所以说,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构成了人的本质,而人的活动,构成了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形式。

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大脑,人的组织性、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及其它们的创造物——人化自然、人化人与人关系、人化物质信息、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需要、人的世界的产生,标志着人的诞生,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开始形成,标志着生命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开始了生命与自然的对立、对抗关系,标志着由自然统治生命向生命统治自然转化的开始,是人类从自然对生命的统治及受其制约的人对人的统治中解放的起点。这样,生命自然矛盾第一构图:“自然——生命自然界”演化为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

2.人的活动

人的本质与动物生命本质的差别,即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与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的差别,决定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决定了人的本质力量与动物生命作用的根本区别,决定了人的活动与动物行为的根本区别。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的自我绝对提高,产生了迄今为止物质世界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并绝对自我提高的物质——人的大脑。人的大脑绝对自我提高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永远高于与人的大脑相对的人的生命有机体自我完善性水平,生物自我完善性水平,人化世界外在组织性水平和自然界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即绝对高于与人的大脑相对的外部世界自我完善性和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人的本质力量在质量上绝对大于自然作用,所以,人能够按照自身即人的大脑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高度自组织性水平内在尺度改造世界,创造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即人化的对象世界。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低于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其生命作用绝对小于自然作用,所以,动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自我否定性规律支配,不足以使外部世界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动物关系反而被自然自我否定性化、非组织化、非和谐化,所以,动物只能带给环境自我否定性为主的变化,消极地适应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于自然环境中,被环境同化。人的活动与动物行为具有本质的区别。

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决定了人的活动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这种主体的对象性活动的实质是使对象世界组织化。人的活动使非组织性和相对非组织性的对象世界组织化的能力,构成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并绝对自我提高的物质。人的物质存在、人的化学存在、人的生命存在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使人的大脑不断创造进化产生迄今为止物质世界尚未存在的更高水平的自我完善性和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自组织性形态,并使人的大脑支配的活动不断在更高的水平上,创造并赋予了人化自然乃至整个对象世界本来不具有的外在组织性特性,所以,人的活动具有创造性特性。人的活动是组织性、主体性、对象性、能动性、创造性、社会性活动。组织性是人的活动的本质特性。组织性外化体现为人的活动改造世界、变革世界的实践性。人的活动的组织性、主体性、对象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②特性无非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所具有特性的反映。

认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特殊形式,所以,认识活动具有特殊的活动对象、活动机制和活动特性。

认识活动的对象是什么?认识活动的直接对象是物质信息。

信息是什么?信息是物质广义组织性自身状态的内容和形式,是物质存在性状的全部内容,即物质运动、物质结构、物质机能、物质形态、物质存在形式、物质存在方式所呈现性状的全部内容。信息具有广义自我完善性和广义组织性性质,由此决定了信息在物质存在中具有相对自由独立意义和相对能动意义。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自我加速性决定了物质广义组织性水平越高,其单位物质信息量越大。信息是物质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属性。

认识活动的机制是什么?在人类活动过程中,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机能把物质实体组织化了,构成了实践活动,把物质信息组织化了,则构成了认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是用自组织性方法改变世界,两者都统一于物质存在的广义组织性结构,都统一于物质存在的广义组织性属性。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共同实质都是组织化、对象化活动。物质具有绝对相对、无限有限、一般个别、普遍特殊、抽象具体两重性、对立统一性和由相对性特性向绝对性本质特性超越的发展性。物质发展、生命进化、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产生了具有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和高度自组织性特性的人的大脑。信息具有绝对相对两重性和广义组织性性质。但人的大脑的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水平绝对高于外部世界物质信息的绝对性本质特性水平,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水平绝对高于外部世界物质信息的广义组织性水平,所以,相对于人的大脑的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来说,认识对象——物质信息具有相对相对性特性,而相对于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来说,认识对象——生命界物质信息具有相对非组织性性质,自然界物质信息具有绝对非组织性性质。相对相对性特性、广义组织性性质和绝对与相对非组织性性质使物质信息表现出本质现象、非本质现象及假像杂然纷呈的特征。物质信息的相对相对性特性和绝对与相对非组织性性质,使人的感官感觉到的外部世界原始物质信息是相对性的,非组织性即非和谐性、非紧密联系性、非自我调节性、非有序性、非目的性的。人的感官只能反映物质具体性、特殊性、个别性、有限性、相对性、非组织性、非本质性存在,只能反映物质互相矛盾的信息和现象。人的大脑的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和高度自组织性机能把零乱无序、互相矛盾、互相抵触、相对性存在的非组织性物质信息予以“组织性处理”,赋予其绝对性本质特性和外在组织性特性,使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原来就具有的绝对性、无限性、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组织性本质特性,使人能够认识物质世界本质的、内在的、普遍性的联系,使人形成物质世界完整和谐统一的图像,形成“物质一般”的抽象概念。人的大脑的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水平和高度自组织性水平越高,其赋予物质信息的绝对性本质特性水平和外在组织性水平就越高,使物质信息的绝对性、组织性本质特性实现的水平就越高,人的认识水平就越高。物质由相对性特性向绝对性本质特性自我超越,即物质的发展性,构成了人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根本动力。而人的大脑的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和高度自组织性机能,则构成了这种飞跃的具体机理。人的大脑的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和高度自组织性机能使物质信息实现绝对性、无限性、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组织性本质特性的能力,构成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水平的抽象思维能力构成了人类理性。只有人类理性才能认识物质绝对性、无限性、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组织性存在,才能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

认识活动的特性是什么?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识是物质的人对物质的反思。人能认识物质是因为人本身是物质,人的认识结构必然是物质本身的原始结构,人的认识机能必然是物质本身的原始机能。认识主体包括认识器官——人、人的大脑与物质客体同样是一种物质存在,同样具有广义组织性结构与广义组织性机能,生命自我完善性与自然自我否定性具有统一性,由此构成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物质基础。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自我提高,一方面使自我完善性水平表现为绝对至上性,另一方面,又使任何既定的自我完善性水平都表现为绝对相对性。物质绝对相对矛盾及两重性,生命自然矛盾即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的本源对立,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至上性和绝对相对性矛盾本身,认识主体人的高度绝对性本质特性与认识对象物质信息相对相对性特性的本源对立,认识主体人的高度自组织性与认识对象物质信息绝对与相对非组织性的本源对立,认识主体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相对性与个体差异,构成了人类认识错误和人类认识相对真理性的根源。人类认识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并绝对自我提高的物质,它绝对高于与它相对的外部世界自我完善性和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所以,人能够认识自在的和自为的即人自己创造的世界,世界是可知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至上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在本质上是至上的。人类认识在本质意义上,在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至上性意义上,具有绝对真理性。自我完善性水平具有绝对至上性和绝对相对性两重性,所以,人类认识具有绝对真理性与相对真理性两重性,是两者的统一。绝对真理性和相对真理性是人类认识的两个不同方面。无论是绝对真理,还是相对真理,都不能脱离对方存在,即不能以纯粹的、独立的形态出现。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机理是什么?一定水平的人的大脑的自组织性结构和自组织性机能,产生一定水平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人们对自在物质客体的认识,形成“一次性组织化”认识,而对被这个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所组织化了的自为物质的认识形成“二次性组织化”认识。二次性组织化认识水平比一次性组织化认识水平高。且实践活动水平越高,即赋予物质实体的外在组织性水平越高,则二次性组织化认识水平也越高。二次性组织化认识,构成了实践活动对认识活动动力作用的机理。同时,提高了的二次性组织化认识,一方面向外直接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水平提高,使物质实体的外在组织性水平提高,使人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二次性组织化认识,一方面向内通过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相互作用,通过二次性组织化认识活动的产物——外在组织性的知识、理论、理论体系的外在能动作用,使人的大脑的自组织性机能水平并最终使自组织性结构水平提高,使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水平提高,也使人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二次性组织化认识,使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形成互相促进的罗旋式上升发展。认识活动指导实践活动,使物质组织化;组织化的物质实体、物质信息又通过认识活动的反馈作用,使人的大脑组织化,通过人的需要自我满足,使人组织化。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不可分离,人类认识实质上是二次性组织化认识。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使实践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使二次性组织化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实践活动是认识活动的动力,认识活动对实践活动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活动的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的进步。

人类活动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哲学是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本体论是对物质本身的高度抽象认识,说明物质是什么。本体论是方法论、认识认的物质客体,方法论、认识论是对物质客体存在性状、属性、功能、作用、形式、方式,如绝对相对两重性和对立统一性、自我满足性、运动、结构、机能、形态、存在形式、存在方式、变化、转化、发展、普遍联系、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广义自我完善性、广义组织性、生命自然矛盾等的描述、解释、说明,说明物质是怎样存在的。本体论是第一性的,方法论、认识论是第二性的。物质是什么,决定了物质是怎样存在的;物质是什么,是怎样存在的,物质的人就只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认识和改变物质世界。物质具有广义组织性结构,人的大脑的自组织性结构和自组织性机能通过人的活动把物质客体(包括物质实体和物质信息)组织化了,即自组织性的人把广义组织性的物质组织化了。一定水平的本体论,产生一定水平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本体论水平的提高,使方法论和认识论水平提高,同时,方法论、认识论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本体论水平的提高。所以,系统科学,一般系统论,介于科学方法论和哲学方法论之间的系统方法论的出现,即方法论的进步,又呼唤着新的物质观的产生。这样,新的深化的物质观即广义组织性结构构成了新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物质客体。广义组织性结构构成了本体论概念,广义组织性机能则构成了方法论和认识论概念。组织性一身而二任,本体论与方法论、认识论巳经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达到了统一。物质本体存在的广义组织性属性、人的大脑的高度自组织性属性直接构成了自组织性方法论和自组织性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理论来源,即自组织性——和谐性、紧密联系性、自我调节性、有序性、目的性构成了自组织性方法论和自组织性认识论理论。

3.人的本质的实现

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自然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非和谐性通过自然对人的统治、支配、压迫,自然与人的对立、非和谐,表现为人对人的统治、支配、压迫,人与人的对立、非和谐。人对人的统治、支配、压迫,人与人的对立、非和谐是自然对人的统治、支配、压迫,自然与人的对立、非和谐的反映,是自然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结果,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是自然自我否定性本性的曲折反映,另一方面,在次要的意义上,也是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相对性即相对低下的结果。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活动在把自然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性的同时,把原来被自然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非和谐性支配的人与自然关系并从而使人与人关系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了。人只有支配了自然,才能支配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我完善性目的统治、支配了自然,人类就在这个程度上,也只能在这个程度上按照自我完善性目的支配人与自然关系,并在这个程度上把自己从自然对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人类就在这个程度上,也只能在这个程度上按照自我完善性目的支配人与人关系,并在这个程度上把自己从人对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就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生命自然矛盾决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的实现,只有在人的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所创造的自我完善性世界、自组织性世界、人化世界才是可能与现实的。人的存在过程,即人的活动过程,即人的本质对象化过程,即人的本质实现的过程,即人的自由实现的过程。人的本质的实现,即人的本质对象化,即人的自由。自由即人的本质的实现,自由是人的本质规定。

动物的本质是动物生命自我完善性。自我完善性在动物生物体内的实现,在动物关系中如亲子关系、配偶关系、种群内部关系、物种间关系(如共生关系)等的很少的部分有限的实现,及在自然界的极其有限的实现如筑巢,构成了动物生命本质实现的内容。生物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低于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其生命作用绝对小于自然作用,所以,动物的生命本质不能得到完全的实现。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并绝对高于自然自我否定性绝对值水平,不断增长的人的本质力量在质量上绝对大于自然作用,所以,人的本质具有完全实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构成了人的抽象本质、一般本质、普遍性本质、共同本质、类本质、内在本质。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规定了人的本质的对象性,规定了人的活动的对象性。人的抽象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本质通过对象性活动在人的生物体、自然界、人与人关系和物质信息中的实现,构成了人的本质实现的内容。人的本质的实现,构成了人的抽象本质的具体的、外在的、感性的现实形态。人的本质是生命本质的本质实现。

在人的本质在自然界、人与人关系和物质信息中实现即人的本质实现的三个基本途径中,人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维持其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同时,人只有征服了自然界,才能征服人与人关系;人的本质只有在自然界得到实现,才能在人与人关系中得到实现。人只有进行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实践活动,才能产生二次性组织化认识,为人类认识提供根本动力,人的本质才能在物质信息中最终得到实现。所以,人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的活动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高度自组织性水平,人的本质力量水平,人的组织性、主体性、对象性活动水平,首先直接体现为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水平即人类生产力水平。人的进化,人的本质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使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组织性、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力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人的本质实现的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人的物质存在、人的化学存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大脑结构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人化人与人关系即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生产方式、使经济基础、使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人化物质信息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人的自由、人的需要实现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使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不断提高,而自然自我否定性对其的统治、支配水平则不断相应降低,从而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人、人的本质、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创造着对象化的人、人化自然、人化人与人关系和人化物质信息及它们的共同构成物——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即创造着人和人的世界。人、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人、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展开为人和人的世界。

在人的本质在自然界、人与人关系和物质信息中实现的三个基本途径中,自我否定性的自然界、非生命界、物质存在的低级形式、客体世界、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无法现实地、感性地表现出主体生命世界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自身丰富性。人只有在征服自然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属人的人与人关系。所以,在人的本质在人的生物体内实现,即人的本质实现的最低层次的基础上,人的本质在自然界的实现,构成了人的本质实现的高级层次,在此基础上,人的本质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实现,则构成了人的本质实现的最高层次。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活动,即把物质信息组织化的活动,则融入把自然界和人与人关系组织化活动等其它人的活动中。人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我完善性目的征服了自然,就在相同程度上按照相同目的征服了人与人关系,自我完善性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实现是其在自然界实现的天然尺度。人的活动所创造的属人的人与人关系中,既体现着人的本质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实现,又体现着其在自然界的实现,体现着既定的、现实的生命自然矛盾,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体现着现实的人的一切特性,体现着人的本质的现实形态,凝结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高度自组织性及人的活动的无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人与人关系,人的社会关系隐藏着作为人的人的一切秘密,具体体现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最高表现形态和全部丰富性,高度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实现水平,人的本质的实现具体、集中、现实、感性地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

人的本质无非是物质的人、化学的人、生命的人、感性的人的根本抽象性质,是人的物质秉赋。人是人的本质的物质承当物。离开了人,没有人的本质。没有没有人的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本质时,分别谈到了类本质、人的自由、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等。类本质即物质的、感性的、现实的人的抽象本质、一般本质、普遍性本质、共同本质、内在本质,即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的产物,是人的本质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形式;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和人的自由是人的本质和人的活动的产物。所以,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及其自我满足、人的自由,是人的本质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外在的、感性的不同表现形态之一。人的活动,是物质的人的自我完善性性质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是物质的人与物质的人的自我完善性关系,人的需要是物质的人的自我完善性需要,人的自由是物质的人的自我完善性现实,自我完善性世界。这种活动、这种关系、这种需要、这种自由是由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本质,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的人派生出来的。

人性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未受自然自我否定性支配影响的一种本真状态,理想状态,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本质的无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的本质和其自身规定性——绝对自我增长性、正方向性、不可逆性,决定了人性是人的生命本性,人性本善,人性恶、阶级性是自然自我否定性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结果,同时,在次要意义上,是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相对性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和自然自我否定性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消亡,人性恶,阶级性也将消亡。在本质意义上,在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至上意义上,在理想世界里,人性至善至美。人性只有在人的本质完全实现以后,才能完全实现,只有在高度自我完善性理想世界才能完全实现。

人的物质存在、人的化学存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和生命自然矛盾运动,决定了人、人的本质、人性是历史变化、历史发展的过程,决定了人的活动、人的本质的实现,人性的实现、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人的世界也是一个历史变化、历史发展的过程,即决定了人是历史性的人。所谓绝对的、抽象的、固定的、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和人性是对自我完善性自身规定性,即自我增长的绝对性、正方向性、不可逆性的曲折反映

4.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由几个不同层次构成:(1)人的物质存在;(2)人的物理存在;(3)人的化学存在;(4)人的生命存在;(5)人的社会存在;(6)人的本质存在。

人首先是一个物质的人,无论是人的物理存在、人的化学存在、人的生命存在,还是人的社会存在、人的本质存在,其本体都是人的物质存在。自我完善性化学存在构成了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社会存在即人和人的活动及他们所创造的一切,即人和人的世界,即人的现实存在。人的本质存在即人的本质完全实现的存在,即人的自由存在。

人的存在是人的活动创造对象性世界的过程,是人的本质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在生命自然矛盾中实现的过程,是人自我创造人的物质存在,人的化学存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社会存在、人的本质存在的过程,是人自我创造人和人的世界的过程,是人自我创造、自我完成,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

作为生命的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与自然的本源对立,决定了人的本质是在与自然本质的对立中实现的,决定了人的存在是由人的本质和自然本质两者共同决定的。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人的本质与自然本质即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决定着人的物质存在状态,人的物理存在状态,人的化学存在状态,人的生命存在状态,人的大脑结构状态,人的组织性、主体性、对象性活动状态,人的本质实现状态,人化自然、人化人与人关系、人化物质信息存在状态,人的社会存在状态,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人的自由存在状态,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状态,决定了人和人的世界存在状态,即决定了人的存在状态。同时,人的物质存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大脑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结构,人的本质,人的活动,能动地改变着生命自然矛盾,改变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创造着新的人和人的世界,创造着新的人的存在。生命自然矛盾即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决定着人的存在,物质的人、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又能动地改变着生命自然矛盾,改变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创造着新的人的存在。人的存在是人的本质的实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产物,归根结底,是人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④。物质的人的本质通过人的活动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的实现即体现为现实的人。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人和人的世界,所创造的人的存在即体现为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是由互相对立的生命和自然双因素决定的人。而生命和自然的对立统一于实践,统一于人的活动,统一于人的本质,最终统一于人的物质存在,统一于现实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从事实际活动、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是由人的自我完善性和自然自我否定性双因素决定的人,是抽象性存在与感性存在统一的人。感性的、具有生命的人绝对地、历史地、现实地存在于既定的生命自然矛盾之中。现实的人即具有既定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的人,处于既定的自然自我否定性水平的人,具有既定的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现实力量对比的人,即具有既定自我完善性水平的人的大脑、人的身体、人的组织性、主体性与对象性活动、人化自然、人化人与人关系、人化物质信息及他们的共同构成物——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即具有既定的人和人的世界的人。既定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和自然自我否定性表现为既定的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表现为既定的人和人的世界。人和人的世界既代表着人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统治程度,又代表着自然作用对人的统治程度,是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互相斗争,互相抗衡的产物,是两者的现实力量对比,是两者的动态平衡。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自我提高和人的活动水平提高,使这个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而这个力量对比的变化则产生人和人的世界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显著形式是生产革命和社会革命。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生命自然矛盾,即人与自然矛盾及被这个矛盾所决定的人与人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是生命自然矛盾即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表现形式,社会表现形式。

在生命自然矛盾中,现实的人由既定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和自然自我否定性这两种性质相反、互相对立的作用力所决定。既定的生命自然矛盾既体现着既定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又体现着既定的自然自我否定性水平,它具体表现为既定的人和人的世界。既定的人和人的世界对人的制约支配,即既定的生命自然矛盾对人的制约支配,即自然自我否定性及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相对性对人的制约支配。现实的人即既定的人、物质的人、化学的人、生命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具有既定人的世界的人,即与自然处于一种既定的、物质的、化学的、感性的、实践的、现实的、历史的、发展的关系中的人,即存在于既定的生命自然矛盾即既定的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现实力量对比之中的人。不存在超物质、超化学、超自然、超历史、超现实的人。

5.人的社会

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通过人的活动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实现,产生了人的社会。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只有在人与人关系中实现,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身才能实现。只有在人与人关系中,才能进行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活动。在人与人关系中进行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高度自组织性活动,即社会自组织性活动,产生了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结构即社会自组织性结构,社会自组织性结构产生社会自组织性机能。人的社会是由社会自组织性的人、社会自组织性活动、社会自组织性结构与社会自组织性机能所构成的人与人关系结构体。人的社会的实质是人的活动创造并凝结在人与人关系中的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及创造并凝结在人化自然与人化物质信息中的外在组织性。

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产生了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即社会关系。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本质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实现,必然产生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必然表现形式之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活动,把人与人的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的自然关系,改造为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的社会关系。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提高到这种程度,只有实现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只有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人的这种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活动才能作为社会活动而存在,而人的活动只有作为社会活动,才能作为活动而存在——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特性——这样,人才能作为人而存在。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人的存在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是人的自组织性活动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否实现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能否实现人的社会关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准之一。人的关系是自我完善性为主的属人的关系,生命关系;动物的关系是自我否定性为主的自然关系,非生命关系,对动物来说是异己的关系,是对动物生命本质、生命本性否定的关系。动物自我否定性关系是对动物关系的否定。在某种程度上,人的关系是人建立的,动物的关系不是动物建立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⑤

所谓社会性,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即社会自组织性;所谓社会活动,即在人与人关系中进行的自组织性活动,即社会自组织性活动;所谓社会关系,即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即社会自组织性关系;所谓社会化,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化,即社会自组织化;所谓社会化水平,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化水平,即社会自组织化水平;所谓社会结构,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结构(同时包括社会的主体——人的自组织性结构、人化自然和人化物质信息的外在组织性结构),即社会自组织性结构;所谓社会机能,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机能,即社会自组织性机能,即社会和谐性机能、社会紧密联系性机能、社会自我调节性机能、社会有序性机能、社会目的性机能。

人化自然——工具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因为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具有不可中断性,所以,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中,高度自组织性的人与非组织性的自然由于在广义组织性水平上的天壤差距,无法直接发生对象性关系,只能通过具有外在组织性特性的人化自然这个物质中介发生对象性关系。这个物质中介首先表现为工具。高度自我完善性的人自我创造、自我制造了专门执行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功能的人化自然,即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专门物质中介物——特异化的人化自然——工具。所以,制造工具这种特异性对象性活动构成了使用工具这种一般性对象性活动即人之所以为人的先决条件。人的大脑自组织性水平越高,人的活动自组织性水平就越高,人制造的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特异化的人化自然——工具的外在组织性水平就越高,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水平就越高,从而使自然界物质在更高的水平上被组织化,使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水平就越高,使人与人关系自组织性实现的水平就越高,使人的活动自组织性可能实现的水平也越高。同样,由于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具有不可中断性,所以,人类工具的外在组织性水平表现出由低到高的连续系列。任何新的高级外在组织性水平的工具都是由低一层次外在组织性水平的工具生产出来的。用锤子、钳子生产不出电子计算机,但没有锤子、钳子也生产不出电子计算机。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具有无限多样性。任何既定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都是特异性的。这样,任何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工具都是特异性的。工具具有特异性,从工具(包括杀人的工具——武器)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可见一斑。人类生产和使用工具的水平,代表了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水平,代表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历史,特别是物质生产发展史,也是工具发展史。

社会的要素是什么?人化自然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同时,人类只有支配了自然,才能支配人与人关系;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支配了自然,就在多大程度上支配人与人关系。所以,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水平越高,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水平就越高,人对自然的支配水平就越高,人对人与人关系的支配水平就越高,人与人关系自组织性实现的水平就越高,人的活动自组织性可能实现的水平就越高。没有人化自然,人就不能进行支配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人与人关系自组织性即人的社会性及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活动——自组织性就不能实现,人就会成为生物意义上的生命存在物,人就会沦落到生命自然界。所以,人的创造物——人化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⑥,是人的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的社会由自组织性的人(包括高度自组织性的人的大脑、自组织性的人的身体、自组织性的人的活动和自组织性的人与人关系)、外在组织性的人化自然和外在组织性的人化物质信息三大要素所构成。

自我调节性机能的意义是什么?在自组织性机能当中,自我调节性机能是革命性因素,其它四种机能是相对静止性因素。自我调节性机能具体表现为自组织性结构(广义自组织性结构)即系统在系统内部和系统与外界环境两种质和量上显著不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一个系统的自我调节性机能越强,且这种机能是和谐性的、紧密联系性的、有序性的、目的性的,那么,它的自组织性机能(广义组织性机能)即系统机能就越强,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能力就越强,它向和谐有序方向进化的能力就越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机理就在于自我调节性机能和作用。根据紧密联系性特性,系统内部自我调节性水平要高于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自我调节性水平。所以,为了维持这种水平差,在这两种作用的界线处出现了系统的边界。这种系统边界表现为细胞膜(包括膜上可开关的孔,可以有选择的控制物质进出)、动植物的皮组织(包括皮上可开关的孔)、房屋的墙壁(包括墙上可开关的门窗)、国家边境线(包括其上可“开关”的海关)、社会组织吸收和排斥其成员时特有的制度、章程、纪律、手续、仪式、礼仪、服饰、暗语等。系统自组织性水平(广义组织性水平)即系统水平越高,系统内部自我调节性水平和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自我调节性水平差越大,其边界机能越强,越严密。一个系统的自然边界就是其内部自我调节性作用所达到的边界。如果一个系统的内部自我调节性作用可以覆盖几个具有独立内部自我调节性作用的系统,那么,后者就是前者的子系统。

6.人的需要

自我完善性是无限自我产生、无限自我完成、无限自我满足、无限自我实现的,它本身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是动力机,又是工作机,是两者的完美自然统一。所以,生命主体自我产生了生命自我完善性需要即生命需要,同时,自我产生、自我创造了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和对象物。同理,自我完善性本身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以,自我完善性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和对象物必然也只能是自我完善性和它的某种性质属性本身。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越高,生命需要水平、生命需要自我满足手段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生命需要自我满足对象物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生命需要自我实现的水平也越高。

植物低下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与自然界物质的自我否定性水平差距即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差距小,所以,植物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和对象物仅仅表现为生命原始机能即同化异化机能和具有广义自我完善性性质的自然界物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利用阳光和无机物直接合成有机物并同时分解有机物,来满足低下的生命需要。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动物生命需要水平不断提高,它与自然界物质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差距绝对扩大,自然界物质不能满足动物的生命需要。动物自我产生、自我创造了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新的高级手段——运动机能。动物通过摄食运动及求偶运动,利用自我完善性性质的生命自然界物质——动植物有机体来满足新的高级的生命需要。生命进化为人,生命需要进化为新的高级层次——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需要即人的需要,同时,人即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我产生、自我创造了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新的高级手段——人的活动。生命自然界物质及自然界物质自我完善性与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巳不能满足具有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的人的需要。人类通过自身活动,把对象世界不断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用人化世界,用自己活动即赋予了外在组织性特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如人化的自然——制造的车床、房屋,人化的生命自然界——种植的农作物,畜牧养植的动物,人化、社会化的人自身——人的大脑、身体、活动、人与人关系和情感,人化的物质信息——哲学、科学、艺术、伦理、宗教等来自我满足无限增长的人的需要。

生命进化,动物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由植物的生命同化异化原始机能进化为运动机能,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由植物的自然界物质进化为生命自然界物质;而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由动物的运动机能进化为人的活动,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由动物的生命自然界物质及自然界物质进化为整个人化的对象世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人的主体性、人的对象世界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需要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水平即人的活动的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水平也不断提高,由此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无限提高的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人的需要水平、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和人的需要自我实现水平的矛盾在人类活动中得到统一。人类的历史是人的需要在人的活动中无限自我产生、自我增长、自我展开、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丰富、自我完成、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历史。人的活动既是自我产生、自我创造、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人的需要的过程,也是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过程,即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人的本质的过程,即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人的存在的过程。

7.人的异化

在生命自然矛盾中,生命要把自然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即生命化,自然要把生命自我否定性化、非组织化、非和谐化,即自然化,生命和自然都要把对方异化为对立方面的一部分。生命自然化即生命的异化,自然生命化即自然的异化。在生命自然矛盾中,生命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种对立着的相互作用力,性质相反,大小相等。对立方面的存在,对立作用的存在,是异化作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异化作用开始于生命即人对自然统治作用的开始,结束于生命即人对自然统治作用的最终实现。当自然对生命居绝对统治地位即生命自然矛盾第一构图,或人对自然居绝对统治地位即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⑦,生命与自然的对立作用趋于零,这时,是终极化了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就不会存在了。

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一构图:“自然——生命自然界”中,自然作用绝对统治了生命作用,生命完全异化为自然的一部分,生命与自然的对立作用接近于零,生命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即自然的异化接近于零,同样,自然对生命的异化作用即生命的异化也接近于零。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中,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产生,人与自然对立的出现,人的本质力量把部分自然异化为人的一部分,即把非组织性的自然异化为具有外在组织性的人化自然,成为在某种程度上与人和谐,与人不矛盾的自然,自然作用也在相同程度上把人异化为自然的一部分,产生了自然化的人,即产生了人的异化。

自然作用把自我完善性的人异化为自我否定性的人。人的异化在把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异化的同时,把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形式——人的活动异化了,使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即自主性水平和对象水平降低了,把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活动的展开物——生产力、人化自然、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国家、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异化了,即人、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人的活动的结果都被异化了,人和人的世界都被异化了。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使自组织性的人异化为非组织性的人,使和谐统一的人异化为非和谐性的人,对立性的人。

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中,高度自组织性的人与非组织性的自然通过具有外在组织性的物质中介——人化自然发生关系。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化自然对抗着自然,自然作用也通过人化自然对抗着人。人化自然一方面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者,作为在有限意义上与人和谐的自然,作为人的方面的一部人,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代表着人的本质力量压迫着自然,支配着自然,统治着自然,是与自然对立、对抗的;另一方面,人化自然作为整个自然的一部分,代表着自然作用压迫着人,支配着人,统治着人,是与人对立、对抗的。人化自然既代表着人对抗着自然,又代表着自然对抗着人,即人化自然具有双向作用性。人化自然对人的压迫、支配,使体现在人化自然上的人的本质力量变为人的异己力量,人的本质力量,人创造的人化自然反过来压迫着人,对抗着人,使人异化了。同时,人化自然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它的外在组织性水平比人的高度自组织性水平低,这样,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把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疏远化”了,“外在化”了,人与人的关系异化、降低为人与物的关系,甚至异化、降低为物与物的关系,如金钱关系,财产关系。无生命的人化自然,以及人化物质信息,人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如资本、社会意识——其背后实质上是自然界物质,开始统治人,支配人,敌视人。

在原始社会,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的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非常微小,其水平极其低下,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在数量上极端不平衡,自然在最严重的意义上直接统治着人,人类仅仅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所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人与人的对立作用也可以忽略不计;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可以忽略不计;人与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的,人与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和谐的。因为原始社会自我完善性水平相对极其低下,所以这种和谐仅限于原始群、氏族和部落内部⑧。原始社会是原始和谐社会。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的不断增长,其水平不断提高,人化自然以超过维持最低限度人类生存并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的形式出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对立作用越来越大,人对自然和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越来越大,自然把和谐统一的人类社会异化为互相对立的两个阶级。这样,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由于自然作用对人的本质力量在数量上处于压倒地位,自然严重统治着人。自然作用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平衡,造成了互相对立的两个阶级力量的不平衡,使人类阶级社会分化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出现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产生了。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的低下,决定了人的自主性活动水平和对象性活动水平的低下,决定了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低下。自然对人的严重统治、支配、压迫,使人对人的统治、支配、压迫采取了最严重的形式——人身占有,产生了没有人身权利,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奴隶。

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的本质力量在数量上小于自然作用时,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绝对值越大,人的本质力量绝对值越大,人的主体性活动和对象性活动绝对值越大,人的主体性存在和对象性存在绝对值越大,人类生产力绝对值越大,人化自然绝对值越大,人对自然的统治程度就越大,自然对人的统治程度就越小,人对人的统治程度就越小,而人与自然的对立作用就越大,人与人的对立作用就越大,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就越大,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越大。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的增加,人对自然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大,自然对人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小,人对人的统治也采取了相对轻微的形式——人身依附,产生了在法律上不平等的人——农奴、农民。这样,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随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趋向平衡,自然对人和人对人的统治减轻,被统治阶级地位提高,人的主体性存在和对象性存在水平提高,自然与人和人与人的对立则趋向严重,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也趋向严重。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人身占有到人身依附,是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一次飞跃,是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的一次有限意义的解放,是人类向自由迈出的巨大的一步。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绝对自我增长,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增长,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水平的空前提高,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的巨大增加,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对自然的统治程度增加,自然对人的统治程度减小,人对人的统治也采取了更为轻微的形式,产生了在法律上自由平等的人——自由劳动者,雇佣劳动者。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人身依附到人身自由,是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又一次飞跃,是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的又一次有限意义的解放,是人类向自由迈出的又一巨大的一步。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在数量上势均力敌,而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则分庭抗礼,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危机和人与人的对立——阶级对立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尖锐形式,自然的异化(即环境危机、人为物种灭绝)和人的异化登峰造极。人化自然的双向作用性使巨大数值的人化自然对人与人关系的支配和疏远化、外在化作用达到了物统治人的不堪忍受的程度。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活动及它们的产物即人创造的一切——生产力、人化自然、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国家、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即人和人的世界都成了人的异己力量,压迫人,对抗人。

资本主义社会这架庞大的经济机器疯狂地运转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以惊人的加速度增加着,自然作用在比值上迅速减小着。当人的本质力量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超过了自然作用,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得到革命性提高时,生命自然矛盾发生了革命性的转折——使由自然统治人转变为人统治自然,使由人对人的统治和人与人的对立转变为人与人的和谐,使人类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就是完成这一转变。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力量统治了自然,支配了自然,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相比居优势地位,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人对自然的统治作用取代着自然对人的统治作用和人对人的统治作用,取代着人与自然的对立作用和人与人的对立作用,取代着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和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使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人与人的对立、人对自然的异化和自然对人的异化盛极而衰,迅速失去存在意义,并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急剧增长而急剧消亡。人对自然的统治是人对自然本质实现了的异化,是终极化了的异化,即人把对立物——自然同化了,所以,也是异化的消亡。

在社会主义社会,自然对人类社会异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阶级不复存在,人与人根本利益的一致取代了人与人根本利益的对立,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仅仅以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分工、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残余形式存在着。人类社会实现了初步意义的和谐、自由。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人对人的统治和人与人的对立到人与人的和谐,是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是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的一次革命性意义的解放,是人类向自由迈出的革命性的一步,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次根本性转折。

(三)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

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本质力量水平、人的组织性、主体性与对象性活动水平、人类生产力水平和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人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统治作用越来越大,而自然作用对人的统治作用越来越小,人类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按照自我完善性目的支配着人、人的活动、生产力、人化自然、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和人的需要,支配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而自我否定性规律对其的支配程度越来越小,这样,使人类不断进步。当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组织性、主体性与对象性活动、人的主体性存在与对象性存在、人类生产力、人化自然、人化人与人关系和人化物质信息在绝对值和水平上都增长为极大值,人的本质力量绝对统治、支配了自然,人类把活动所达到的自然空间都全部并高度组织化了,自在的自然远离了人,其对人的影响即自然作用对人的统治作用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时,自然对人的统治,自然与人的对立、非和谐不复存在了,人对人的统治、人与人的对立、非和谐也不复存在了,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和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不复存在了。人在支配自然的同时,支配了人类社会本身;人与自然取得了和谐,人与人也取得了和谐;人在自然界取得了自由,人在社会也取得了自由;人成为自然的主人,同时也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人由对立性的人变为和谐性的人。这时,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中彻底解放出来,人类解放事业完成了她的最后使命。人的本质在人的生物体、自然界、人与人关系和物质信息中得到完全的、高度的实现,人性也得到完全的、高度的实现,人作为本质的人、和谐的人、无限多样性的人、个性的人、自由的人而存在着。人的本质只有在生命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中才能实现,而人性只有在人的本质完全实现以后才能完全实现。这样,人化自然成为人的附庸,成为人的组成部分。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演化为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人——高度人化自然”。自然被生命同化了,生命自然矛盾在生命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二次高度大统一。高度自我完善性世界、高度自组织性世界、高度和谐性世界、高度自我调节性世界、高度无限多样性世界、高度个性世界、高度自由世界、高度人性世界、人类大同世界、人类理想世界、共产主义世界来到了。

四、生命进化生殖死亡

生命是在同化异化特殊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的生命界化学运动中,按照自我完善性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生成、运动、变化、转化、存在的,具有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和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以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为代表的有机物化学物质系统。

自然是在非同化异化一般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的自然界化学运动中,按照自我否定性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生成、运动、变化、转化、存在的,具有非组织性结构、非组织性机能和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无机物化学物质。

物质世界一切化学变化,都分为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的生命界化学运动和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的自然界化学运动两种根本化学运动形式;一切物质存在形式,都分为生命界化学运动的生成物质即具有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有机的生命界物质和自然界化学运动的生成物质即具有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无机的自然界物质两种根本存在形式。任何物质——包括某些无机物(水和某些无机盐)——只要一进入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就以生命界物质的面目出现;任何物质——包括有机物——只要未进入或脱离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就会表现或转化为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和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就会表现或最终转化为自然界物质。被冷冻的动植物尸体,动植物有机体转化的石油、煤,人工合成的塑料,巳脱离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并巳转变为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或不能进入或根本不具有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所以,虽然是有机物,但不具有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虽然化学分解缓慢,或暂时停止分解,但最终将分解为无机物,所以,它们不具有生命形态。从动植物身上分离出一块碎片,在由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向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转化完成之前,具有生命性质,一旦转变为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有机物将分解为无机物,生命就转化为自然。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与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是衡量生命与自然的根本标准。根据生命定义和自然定义,可以衡量和解释具体物质是生命形态还是自然形态。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达尔文进化论用外界原因、外在关系——自然对生物变异的选择作用即生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物间的生存竞争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学说是外因论,它未能说明生物进化和生物变异的动力、机理、内在原因。所以,自然选择学说不能为生物进化机制作出理论上的完全说明,它不能构成生物进化论的坚实理论基础。

生物进化动力是由生命本质即生命本身性质、生命自身原因决定的。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生命自然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使生物绝对自我进化。生命绝对自我完善,绝对自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的绝对自我完善。生命自我完善性运动是生物进化的过程。自我完善性暨自身规定性——绝对自我增长性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命自我完善性本质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因,并使生物进化表现出一种正方向性、不可逆性、不可中断性、自我加速性。不能到生命之外去寻找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进化是生物依据生命本质,依据生命自主性、自组织性本性通过变异主动适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的绝对自我完善,绝对自我发展的过程,是生命自然矛盾运动的过程,是对立着的生命与自然交互作用的过程。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形式,适应作用是生物进化的表现形式,自然选择作用是适应作用的表现形式,是生物进化和变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自然对生命的外在影响。生命本质决定生物进化和生物变异,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及自然作用产生适应作用,即生命主动适应自然,而适应自然与不适应自然的结果一起表现为自然选择作用,即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适应作用及自然作用产生自然选择作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与适应作用是生命自主的过程,而自然选择作用是自然被动的过程。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与适应作用是第一性的,而自然选择作用是第二性的,自然选择作用是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适应作用与自然作用的派生作用。

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生命本质与自然本质、生命作用与自然作用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两者的力量对比和彼此消长规定了生物进化的动力、内容、形式、方向、路线和速度。生物进化动力是生命自我完善性本质;其内容是生物在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和自组织性形态上的绝对自我完善;其形式是生物变异;其方向是正方向性;其路线,由于生命自我完善性统一性和生命作用与自然作用的不同力量对比及这个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表现为统一多路线性和波动曲线性,即呈树系状;其速度是自我加速性。

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自我提高和不可中断性,必然由最低层次自我完善性水平向最高层次自我完善性水平进化,产生自最低层次水平至最高层次水平自我完善性水平层次结构连续体。这样,依次进化出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系统水平、神经系统水平、中枢神经系统水平等不同层次水平的自我完善性,最后,进化产生了迄今为止物质世界自我完善性层次水平最高并绝对自我提高的物质——人的大脑。所以,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提高和人的进化,主要表现为最高自我完善性层次水平,即人的大脑高度自我完善性层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人的大脑高度自组织性结构、机能和形态水平的提高,这又表现为人的自组织性活动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外部世界在前所未有的更高水平上组织化。人的大脑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的生长点,人的大脑也必然呈现为自较高层次水平至最高层次水平自我完善性水平连续层次结构。所以,人的进化主要表现为人的大脑的进化,最主要表现为大脑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进化,而人的非大脑的生物体的生理进化在人的进化和生存中已退居次要地位。

物质绝对存在,绝对运动,绝对变化,绝对转化,绝对转变。物质统一性必然表现为生命自然统一性,表现为生命自然绝对互相转化性。自我否定性是自我完善性不完全的、不完备的、不完善的形式,自我完善性本身包含自我否定性因素。所以,生命必然由自我完善性转化为它的对立面——自我否定性,使生命走向死亡。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中断,是对生命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的直接否定。自我完善性自身规定性即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自我复制性决定了生命具有生殖机能。生命通过特有的生殖机能,使自我完善性及其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在子代身上得到实现。在生殖过程中,生命通过蛋白质分子结构自组织性的特定代表核酸把自身自组织性信息遗传给子代,使生命自我完善性和自组织性既有水平连续地、不可逆地发展下去。所谓“遗传信息”,即“遗传组织信息”。核酸是蛋白质分子结构自组织性的特定代表,所以,它必然和只能与蛋白质分子一样,本身也是一种大分子有机物。在原生质大分子中,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承当物,而核酸仅仅是蛋白质分子结构自组织性的特定代表。蛋白质存在是生命过程本身,而核酸仅仅对生命过程起调控作用。有蛋白质可能有生命,无蛋白质则必然无生命。生殖机能是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自我复制性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自我完善性特殊的、无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自我完善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形式特有的和必须具备的机能。是否具有生殖机能,是区分生命和自然的根本标准之一。

因为生命是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提高的过程,而死亡是对生命的否定,所以,死亡是生命的逆过程,所以,死亡是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降低的过程;因为生命是不可逆、不可中断的过程,所以,死亡也是不可逆、不可中断的过程;所以,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只有一次。不可中断性决定了在没有外源更高水平生命自我完善性作用或压倒性、毁灭性自然自我否定性作用时,无论是生命还是死亡,都不能使自我完善性水平跳跃式提高或下降。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逆性、不可中断性以及死亡必然性,从理论上解释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只有一次即生命不可死而复生等经验事实。长生不老、灵魂不死、精神不灭和死而复活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中和神话里,它是对自我完善性及其不可中断性的曲折反映。

生命是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提高的过程,它表现为人的发育和生长过程,表现为人由受精卵、胚胎、婴儿发育生长进入青春期,达到人的生理水平的巅峰状态。尔后,生命中自我否定性因素逐渐增强,自我完善性因素逐渐减弱,前者逐渐逼近后者,人的发育阶段结束,人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停止,人的生理水平开始下降,人开始走向衰老和死亡。

死亡是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降低的过程,即死亡具有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下降过程性。它表现为自我完善性由最高水平逐次连续下降为零并直至为负,即表现为自我否定性水平的过程。人的死亡首先表现为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物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机能丧失和死亡,然后依次表现为神经系统、系统、器官、组织机能的丧失,最后表现为自我完善性水平最低物质即有机体普通细胞机能丧失和死亡并分解为无机物。死亡的前奏阶段即前死亡阶段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机能的丧失,而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并未死亡分解。前死亡阶段是可逆的,是生命与死亡的过渡阶段和形式,如“植物人”。当人的最高自我完善性水平一旦降低,即人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一旦大量死亡,人的死亡绝对过程就不可逆转。所以,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死亡是人的死亡的根本依据。

人是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的生命形式,所以,人的死亡最典型地表现了死亡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下降过程性。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物质——人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一旦大量死亡,人就立即地、绝对地、不可逆地进入死亡过程。低等生物——植物、低等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自组织性水平低下,它未进化、分化出明显高低不同层次的自我完善性水平,即生物体各个不同部分自我完善性水平差距非常小,所以,当生物体任何一部分被毁坏,不能使生物整体自我完善性水平明显下降,即不能或不能立即使生物死亡。而有些最低等生物被毁坏分解为几个部分,甚至成为碎沫,但由于各个部分自我完善性水平相等,其自我完善性水平并没有下降,所以,每个部分都能作为独立的生命存在。低等生物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死亡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下降过程性。

五、生命自然矛盾的宇宙论意义

宇宙即总的物质存在,所有的物质存在,无限的物质存在。它包括无限多样的物质运动形式、物质结构形式、物质机能形式、物质形态和物质存在形式,包括无限多样的物质变化形式和物质转化形式;在时间上,既包括无限的过去,包括现在,也包括无限的未来;在空间上,既包括无限大的宇观世界,包括宏观世界,也包括无限小的微观世界;它既包括物理运动形式,又包括化学运动形式,既包括自然物质存在形式,也包括生命物质存在形式。宇宙论即物质存在的总过程,总状态,总规律。所以,宇宙论首先是一种哲学宇宙论,宇宙论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性的,高度普遍性的。

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物质不但运动着变化着,而且还在此基础上生成、转化、发展、联系着。化学转化是生成新物质的根本变化,是比机械位移基础上的物理运动,物理变化更重要的变化。化学意义上的自然即与生命相对意义上的自然、生命、具有生命的人、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与对象性、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基础上的人的存在、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人的世界,乃至方法论、认识论、宇宙论,都是化学世界的现象,都是一种广义化学存在。它们的意义是由化学存在决定的,物理世界对此无能为力。宇宙是人认识、实践的宇宙,是我们的宇宙;宇宙论是人认识的宇宙论,是从事活动的人的宇宙论,是包括人在内的宇宙论。所以,化学存在比物理存在在物质的生成、转化、发展、联系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方法论、认识论和宇宙论意义,即化学宇宙论与物理宇宙论相比,对于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自由,人的世界,对于方法论和认识论,具有更大的意义。在化学存在、化学运动、化学演化基础上产生的生命自然本质理论、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更加广阔的认识世界的视角,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更加强有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工具。物质化学存在决定生命和自然的本质,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分别决定生命和自然的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决定生命自然矛盾,决定生命自然关系,决定生命本质的特殊的高级生命形式——人的本质,决定了人的本质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形式——人的活动,决定生命自然关系的特殊的高级形式——人与自然关系和受其制约的人与人关系。所以,认识物质的化学存在,认识生命自然本质,认识生命自然矛盾,认识生命自然关系,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活动,认识人与自然矛盾和人与人矛盾,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宇宙论和人学意义。这将使人们完成由物理决定论、机械决定论、严格决定论即自然单因素决定论向化学决定论、有机决定论即生命自然双因素决定论,由机械方法论向有机方法论即自组织性方法论,由物理宇宙论、机械宇宙论、自然宇宙论向化学宇宙论、有机宇宙论、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的转变,将形成生命自然统一的物质世界图景。这将是人类认识的一次突破,一次革命。

物质具有生命和自然两种存在形式。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分别决定了生命界物质和自然界物质的生成、运动、变化、转化、发展和存在,分别决定了其存在性质形式与状态,即分别决定了其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能够分别统摄和解释一切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在生命自然本质基础上产生的生命自然矛盾,是物质世界基本矛盾之一。生命自然矛盾及其演化即生命运动与自然运动的合力构成了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即物质世界统一的,交互作用的,而非二元的发展史,决定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新的完整的基本图景。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是我们的世界生成、运动、变易、发展、联系的基本宇宙法则,根本理论框架。生命自然矛盾演化过程,即宇宙大化过程。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宇宙论。

只有认识物质,才能认识自然,只有认识自然,才能认识生命,只有认识生命,才能认识人。即要想认识人,必须认识生命,要想认识生命,必须认识自然,要想认识自然,必须认识物质。而认识是人的认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世界的认识。认识了人,又能在更高的水平上认识生命、自然和物质。在物质自然生命人认识链中,生命和自然的本质,是尚未解决的问题。认识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问题,将有助于其它问题的解决,其它问题认识上的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命和自然本质空白造成的。只有认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才能认识生命自然关系,才能认识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及其产物——人和人的世界,才能认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即主客体关系,如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需要关系、审美关系等等关系,才能建立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框架,建立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建立生命自然即物质世界统一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和宇宙论。要想深入地、更好地认识客体世界,必须认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必须认识生命自然关系,必须认识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必须认识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认识意义世界的承当者,即必须认识人本身。

物质具有生命和自然两种存在形式。在世界是物质的大前提下,生命是什么,自然是什么,生命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是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原始出发点。揭开了生命和自然的奥秘,并在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框架下,将有助于我们从新认识生命生殖死亡机理、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和对象性、人的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人的本质的实现、人的需要、人的异化、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性、伦理、道德及三者的关系、性善论与性恶性的关系、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理性的本质、美的本质、宗教的本质、生物进化动力、社会历史发展动力、人类生产力内在发展动力、人类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动力、自然界规律与生物界规律的关系、生物界规律与人类社会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关系、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关系、整体论与还原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等生命界和自然界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将深化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将是人类认识的一次突破,将改变我们认识中的物质世界的基本图景。生命自然矛盾理论具有普遍的宇宙论意义。

世界是决定论的吗?在自然界规律之外有没有与之相左、与之抗衡的东西?如果没有,那么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个严格决定论的、机械决定论的、没有生命、没有人、敌视人的世界,而非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只有统一,没有对立,没有矛盾的世界。如果在其之外,有与之对立的、不可调和、不可统一的规律,那么,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个分裂的、二元的世界。这是一个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的世界。在自然界之外有一个生命世界、人的世界与之对立、抗衡。在生命自然矛盾框架内,自我否定性与自我完善性既对立又统一,前者产生后者,后者具有绝对自我增长性和自组织性,后者又是前者的高级形式。这样,产生了生命与自然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产生了有机决定论的极其丰富的内容,产生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

从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框架看问题,机械决定论是自然单因素决定论,而有机决定论是生命自然双因素决定论。生命和自然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

六、生命自然矛盾的东西方文化意义

生命自然本质、生命自然关系、生命自然矛盾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对它的不同体认,产生了人类文化的两大根本形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生命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东方文化倾向于认同生命,认同生命与自然的统一;西方文化倾向于认同自然,认同生命与自然的对立。这一差异是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它决定了东西方文化的其它差异,决定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风貌,产生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分野。

东方文化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生命自我完善性,认同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的统一性,即认同广义自我完善性,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倾向。天既是形而下的气,又是形而上的理;既是自然之天,又是超越于自然、生命和人之上的道、天理。这种统摄主宰包容万物万理的天,既是物质的,是一种宇宙本体,又是精神的,是广义自我完善性的义理之天,是一种绝对性、普遍性、统一性、超越性的宇宙本原,宇宙精神。

天理统摄万物万理,万物万理内在地统一于天理精神之中。天理即广义自我完善性本身就是一个超越性、统一性概念。一个人在心里认识了形而上的宇宙本原、宇宙精神——天理,即实现了超越。中国人走的是一条内在生命自我超越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对生命、对生命自然统一、对广义自我完善性的认识,是一种生命哲学、生命文化、统一性文化、综合性文化、伦理性文化。中国生命文化表现出统一性(大一统)、不可中断性(连绵性)、生命伦理性(宗法血缘性)、内在生命自我超越性(内敛性)的特点。

西方文化认同自然自我否定性,认同自我否定性与自我完善性的对立性,产生了天人之分、天人对立、主客二分、主客对立的思想倾向,是一种自然哲学,自然文化。自然、自我否定性是生命、人之外的物质低级存在形式,低级存在性质,不是一种统一性文化,而是对立性文化,差别性文化,分析性文化。对自我否定性的认同,认为人性是恶的,产生了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是一种罪感文化。对立性的个体的人只有在物质活动中认识、改造、征服外在对立的客观自然才能生存,才能实现与外在自然世界的统一⑨。西方文化走的是一条外在自然超越之路。

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中,社会调节作用有生命社会调节和自然社会调节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调节力量。社会调节形式主要表现为:“生命-人-人性-伦理-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道德-政治-法律-恶-暴力-阶级斗争-革命-战争-自然”。其中,离生命越近,生命社会调节作用越大,调节作用内在性越强,强制性越弱,破坏性越小,调节作用越温和;离自然越近,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越大,调节作用外在性越强,强制性越强,破坏性越大,调节作用越强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所以,它主要表现为生命伦理内在自我非强制性温和社会调节作用;西方文化是一种自然文化,所以,它主要表现为自然法律外在强制性强烈社会调节作用。

经济即人把自然乃至整个对象世界人化从而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能力、过程与结果。经济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然后才表现为人与人关系,而且在整个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中,这种人与人关系是由人与自然关系决定的。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了道德、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经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具体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现实力量对比的改变即经济、经济基础的改变,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相应改变。西方自然法律社会调节,实质是“经济-道德-政治-法律-恶-暴力-阶级斗争-革命-战争”调节,即强烈的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注重经济发展,注重物质利益,注重物质财富增值,注重外在社会约束,注重法律,注重自然科学,注重阶级对立,注重暴力革命,孕育出工业文明,政党政治,世界大战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内在自我非强制性社会调节是温和的非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重视生命价值,重视伦理价值,重视内在社会约束,重视个人道德自觉,重视和谐稳定,轻视经济发展,轻视物质利益,即所谓的重义轻利,具有强烈深沉的生命意识和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实质上是生命意识)。

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强大,在宗法制(代表生命伦理社会调节)和等级制(代表自然社会调节)的基础上产生了集哲学(生命哲学)、伦理(生命伦理)、美学、经济、政治(伦理化了的政治)、法律(伦理化了的法律)于一身的礼教。中国传统社会是礼、礼制、礼教社会。中国社会、中国学术思想、中国文化精神的共同特征是礼、礼制、礼教。礼、礼制、礼教覆盖、渗透着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所有方面。礼、礼制、礼教的实质是生命文化、生命伦理、生命伦理社会调节。生命文化、生命伦理、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产生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独有的、普遍的社会现实——礼、礼制、礼教。礼、礼制、礼教是形而上的、形式化的,同时又是具体化的生命伦理的现实表现形式,是抽象与具体、本质与形式的统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生命文化、生命伦理、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是中国文化基因的最直接、最集中、最鲜明、最独特的表现形式,礼、礼制、礼教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所有秘密。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和生命伦理文化异常发达,而自然法律社会调节作用弱小,法学不发达,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生命社会调节作用表现为以伦理调节为代表的生命伦理社会调节。西方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相对弱小,伦理文化相对不发达,而自然法律社会调节作用强大,有发达的法哲学,完备繁复的法律和组织严密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机构,法学文化异常发达,所以,西方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表现为以法律调节为代表的自然法律社会调节。在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不但调节着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而且还有力地调节着社会关系和国家政治生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宗法血缘生命伦理关系的直接放大,政治伦理化了,而法律注重生命伦理关系,主要调节人与人关系,带有浓重的伦理色彩,即所谓的天理国法人情,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伦理化了。与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适成鲜明对照,西方社会伦理表现为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主要呈现为自然伦理,经济伦理,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生命伦理自然化了,而法律强制调节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不但调节着人与人关系(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而且还有力地调节着人与自然关系,即西方社会法律注重人的经济关系,财产关系。

中国生命伦理调节社会有意识或无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极度强化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同时极度排斥自然社会调节作用,无视其存在,但自然社会调节作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地、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生命伦理非经济社会调节方式使人对自然的统治作用小,使自然对人和人对人的统治作用大,使人的活动的对象性水平低,从而使人的活动的自主性水平低,使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由此产生了贯穿传统社会始终的自然社会调节形式——专制统治,产生了生命伦理与专制如此对立又如此奇妙的结合,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观念,即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强制性专制调节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非强制性非自然法律社会调节及生产力低下的代偿。专制强,则法律弱;反之,法律强,则专制弱。那么,每当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为单因素调节作用,作为温和的非强制性调节作用发挥到极限,必然走向衰微,它对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的排斥、抑制作用减小,而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由弱变强,使社会趋向无序,混乱,或以及自然作用异常强大,即所谓的天灾人祸,这种生命非经济-政治-革命社会调节方式的有限性无法维持社会机体存在,无法维持人的基本生存,也无法使社会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时,则自然外在社会调节作用取生命伦理内在社会调节作用而代之,产生了每隔一定历史时期的不绝于史的大规模的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战争和改朝换代,即所谓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长时期束缚、压抑自然社会调节作用所聚积起来的能量,长时期专制统治、压迫所聚积起来的反抗能量,象火山一样急促地、剧烈地、非常态地爆发了。这种急骤的、外在的自然社会调节作用以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以社会机体的破坏为代价。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对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的束缚、压抑作用越大,专制统治、压迫作用越大,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爆发越强烈,越急促,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越大,社会机体的破坏越大。而当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即农民起义荡涤了社会累积起来的非组织性因素,动乱的社会恢复了常态,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也恢复了常态,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又退出了历史的前台,历史又回到了起点,直到下一次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爆发为止。在这种治乱历史循环中,中国人自觉地,执着地坚守生命伦理单因素社会调节作用,坚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痴心不改,九死而不悔。这种非常态的、间断的、强制性的自然社会调节方式与常态的、连续的、非强制性的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方式互为补充,各有其存在价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方式与自然社会调节方式互相渗透,互为表里。王朝建立之初,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强大,纲常名教完备,政治修明,忠臣大行其道;王朝后期,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压倒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奸臣当道,纲纪废弛,社会失范,天下大乱。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与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具有内在对立性,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排斥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表现为所谓的忠奸不两立。当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与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势均力敌,以及由前一种调节作用向后一种调节作用转折时,忠奸斗争最激烈,达到表面化、尖锐化的程度,往往表现为生死斗争。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转化为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而自然社会调节作用中强制性最小,调节作用最温和的法律调节作用自身——伦理化了的法律——是如此软弱,只能由强制性最大,破坏性最大,调节作用最强烈的战争来充当社会的清道夫,王朝只能在内部战争即内部王权战争与农民起义或外部战争或它们的夹击中走向覆亡。

中国生命伦理调节传统社会非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表现为不发达的私有制,即表现为发达的小私有制,表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表现为停滞不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表现为发达的农业文明即非工业文明,而阶级对立、阶级对抗往往表现为改朝换代,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产生了延续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国生命伦理调节传统社会是一个暴力征服欲、扩张欲小的社会,一个缺少英雄史诗的社会,在未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情况下,未能产生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西方社会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表现为发达的、彻底的大私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阶级对立、阶级对抗表现为剧烈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革命。西方社会暴力征服欲、扩张欲强,盛行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出现了震撼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伟大的革命。

西方文化即自然文化是外在自然超越文化,外向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征服自然,强调主体实践,崇尚人的自由,最终产生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社会实践学说,是偏重于自然的生命自然双因素社会调节文化,是经济-政治-革命的强烈调节方式,所以,它表现为一种强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即生命文化,是内在生命自我超越文化,内敛文化,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最终产生了王阳明的心学,是生命单因素社会调节文化,是非经济-政治-革命的温和调节方式,所以,它表现为一种弱势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治乱循环、长期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封建社会是王朝更替、治乱循环的历史。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颇有规律性的现象,即大致地、粗略地以三百年为周期进行着王朝的更替。中国封建社会是王朝建立-崩溃-再建立-再崩溃的循环过程。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大致三百年为周期的王朝更替、治乱循环,在这一独有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中国封建社会是生命伦理社会调节社会。在与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的对立过程中,在人为排斥自然社会调节机制的情况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机制自身的生命只有大致三百年。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的寿命终结了,赖以存在的这个王朝的寿命也就终结了。而生命自我完善性不可中断性、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机制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又会重新建立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机制,这样,一个新的王朝又开始了,又开始了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机制和王朝的循环,这也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伦理属于生命社会调节范畴。道德是在伦理和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跨越并联接生命伦理和自然两个范畴,但它相对于伦理而言,更多地属于自然社会调节范畴。伦理是由生命单因素决定的,道德是由生命和自然双因素决定的。在人性、伦理、道德三个因素中,人性最稳定,变化性最小,伦理相对稳定,变化性相对小,而道德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随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现实力量对比、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最不稳定,变化性最大。道德是人性、伦理的现实表现形式,社会表现形式。伦理与道德具有相同性,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它们又具有明显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不断变化,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变化,使社会调节作用不断变化,使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与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的关系也不断变化。在原始社会,当饥饿威胁群体生存时,吃掉老人和妇女是被当时的伦理接受的⑩,即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入侵、支配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而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在法律上废除死刑才是可能与现实的,即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入侵、支配自然社会调节作用。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自我提高,人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大,自然作用对人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小,以伦理为代表的生命社会调节作用越来越大,以法律为代表的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越来越小,而自然社会调节的强制形式战争、革命、阶级斗争、暴力、恶、法律终将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差别越来越小,伦理与道德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两者趋向融合。那将是一个高度和谐自由、高度人性的社会。但人类必然经过自然法律社会调节为主的自然历史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再次进入生命伦理社会调节的理想的社会历史阶段。抛开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别,总的说来,人类历史是由生命伦理调节原始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再向生命伦理调节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而后一个过渡,是由自然历史阶段向社会历史阶段过渡的历史过程,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本质实现的过程,是人性实现的过程,从而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人性复归”的过程。

西方社会己经历史地完成了由生命伦理调节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的过渡。中国传统社会在近代在外来文化的强力影响下,开始了由生命伦理调节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由生命单因素调节社会向生命自然双因素调节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缓慢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由于中国生命文化的过于发达,历经一个半世纪,至今未能最后完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观念更新加速,中国加快了社会转型的步伐。中国高度发达的生命文化决定了其由血亲复仇式的、宗法血缘式的生命伦理调节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过渡,并将最终过渡为高度人性的、世界大同式的生命伦理调节社会。中国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丰厚文化遗产必将重新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传统中国社会是生命文化、生命哲学、生命伦理社会调节,西方社会是自然文化、自然哲学、自然法律社会调节,因此产生了两者在社会性质、社会形态和发展道路上的巨大差异。生命伦理社会调节和自然法律社会调节是两种并列的、平行的、特殊的社会调节机制,它们都是一般人类社会调节机制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生命自然矛盾即生命自然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两种社会调节机制的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两者一方面既是统一的,即平行的,同时独立发挥作用的,不可互相取代的——生命与自然的平行性,产生了两种社会调节机制的平行性——但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调节机制向生命社会调节机制无限超越、无限逼近的过程,两者另一方面又是对立的,两种社会调节机制互相排斥、冲突,同时也决定了社会决定论的极其丰富的内涵,决定了中西方社会的如此不同的历史风貌。

东方文化是没有对立的统一,西方文化是还未实现统一的对立。东西方文化既是对立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又是互补的,谁也取代不了谁。只能走深层次创造性融合统一之路。

生命自然矛盾学说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发展主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为东西方文化的深层次创造性融合统一,为把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自然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把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学、哲学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内,即创立一种大统一理论框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非和谐性、无序性、可逆性是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和谐性、有序性、不可逆性不完全的、不完备的、不完善的、非超越的、非本质的、低级的形式。发展、进化是由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向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由自然向生命绝对超越的过程,由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非和谐性、无序性、可逆性,向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和谐性、有序性、不可逆性绝对超越的过程。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是生命之源,是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和谐性、有序性、不可逆性之源。物质世界在本质上是自我完善性的,是自组织性的,是和谐性的,是自我调节性的,是有序性的,是目的性的,是自我满足性的,是普遍联系性的,是无限多样性的,是不可逆性的,是发展性的,是革命性的,是超越性的,是有规律性的,是统一性的,物质世界在本质上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略)

注释

①自我完善性自身规定性——自组织性五种特性之一为目的性,所以说,自我完善性本身即是目的。见第二章关于自组织性及其特性目的性的论述。

②人的活动的社会性特性见本节第5小节:“人的社会”。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9-3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5页。

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5页。

⑦见本章第(三)节:“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

⑧参见杨金海《人的存在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8页。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2

关键词:生命质量;慢性病;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87-01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据统计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5%,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的1/3将是老年人。这也就是说,我国未来将面临人口机构和素质的重大改变,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是目前导致死亡和伤残的最主要原因,老龄化和慢性病疾病负担必烈的增加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1],以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调查。研究对象的选取标准:(1)年龄40岁以上;(2)本地的农村户籍;(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排除标准:(1)由于严重疾病或精神疾患等造成的自知力缺乏;(2)行动不便,无法参与现场调查研究。点差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四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

2结果

本次共统计5344例研究对象,年龄范围40~89岁,女性占68.7%,75.2%的研究对象为在婚状态,未上过学、小学/初中文化和高中及以上文化者分别占17.8%、70.3%、11.9%,人均年收入中位数为6260.6元。吸烟率、饮酒率分别为25.5%和16.1%,65.2%的研究对象处于超重、肥胖状态,超过2/3(68.0%)的研究对象有规律的锻炼习惯。研究对象的慢性病率为73.1%,患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61.5%、冠心病36.2%、糖尿病14.8%和脑卒7.4%。

3生命质量情况

eQ-5D生命质量状况的报告率[2]为99.4%,约1/4(24.8%)的研究对象在至少一个健康维度上存在生命质量问题。慢性病患者发生健康状态不良的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脑卒1.46[95%Ci(1.15,1.85)]、糖尿病1.27[95%(1.05,1.53)]、高血压1.25[95%Ci(1.05,1.53)]和冠心病1.12[95%Ci(0.96,1.32)]。男性脑卒患者[oR=1.90,95%(1.32,2.73)]、女性糖尿病患者[oR=1.30,95%Ci(1.04,1.63)]更容易发生健康状态不良。

4讨论

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的结果提示慢性病患病情况、血压控制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为代表的四种常见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低于未患慢性病者,不同的慢性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脑卒是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存活者多伴有抑郁、语言障碍和行动不便,严重者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给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这与以往的相似研究有差异,可能在于本次研究对象来自农村社区,在农村社区男性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其劳作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脑卒中患病会影响到该人群的劳作能力,进而会对其个人的生命质量、精神状态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本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中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健康状态不良,可能由于中老年女性绝经后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升高,容易继发骨质疏松及相关骨折,且更年期常出现难以控制的血糖波动、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的冠心病等糖尿病相关问题,从而导致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3]。

通过对农村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脑卒和糖尿病分别是影响该地区男性和女性生命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制定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群健康生命质量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慢性病患病情况,慢性病的防治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党勇,李卫平.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多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8.7(11).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3

关键词:实践;马克思哲学;感性活动;人的生成;人的存在;人的解放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7-0041-03

马克思哲学以实践,即人的感性活动为立足点与出发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存在及关系,从而超越了费尔巴哈乃至整个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找到了一条通向现实的人的道路,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理解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正如葛兰西所言,这种革命性“不仅在于它超越了先前的哲学,而且也在于它开辟了一条新路,从头到脚地更新了整个设想哲学本身的方式”。[1]马克思哲学正是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揭蔽、澄明了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世界的生成过程,敞显出人的存在的丰富性。

一、感性活动——人的生成之基础

马克思哲学对人的理解是在感性活动这个存在论基础上进行的,作为人生成之基础的感性实践活动,不仅是理解感性世界的出发点,更是理解人的问题的立足点。马克思哲学之所以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去理解人,关键就在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对于人生成为人具有重要的存在论意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54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感性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2]68既然人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之存在的重要基础,那么,对于人的理解就不能简单地从概念、范畴出发,而是应从人存在之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因为人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这种生产本身就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2]73马克思批判了传统哲学从观念出发去理解人的思想,在理解人的逻辑起点上,从“抽象的意识”转向“现实的个人”,确立了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人出发去理解人的观点。而且“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不过当然是处于既有的历史条件和关系范围之内的自己,而不是玄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2]119即现实的个人是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感性活动的个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73的结论。可以看出,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感性活动不仅扬弃了黑格尔哲学绝对观念的精神劳作,也扬弃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直观活动,开启了一条以人类自身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去理解人的全新视域,即一条通向现实的人、敞显人存在丰富性的道路。

哲学史的发展表明,“理解人的难点主要不在于把人认识(规定)为什么,而在于怎样去认识(规定)人。”[3]马克思把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生成之基础,实质上就是从人自身的生存活动去把握人的本质,而人的生存活动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4]57由此可见,马克思哲学立足于人自身生命活动的性质,揭示出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对象性的活动。正是人自身的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感性实践活动,才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深层根据,才使人的存在真正地“在”起来;正是人自身的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才构成了人生活于现实世界的基础,证成了人的生成之根。

二、感性活动——人的存在的澄明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4

关键词:生命意志;悲观主义;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人生哲学基本情感色调是悲观主义。在他的视野中,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的世界是无穷的痛苦与无尽的磨难。

一、悲观主义的理论思路

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活力、欲求,而欲求是无止境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因此,人生在其本质上就是痛苦。世界包括人生在内就其本质而言是意志,而人不仅是作为具体的欲求与需要的生命意志存在,而且还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1]。意志是百折不挠的生命力、自发的活力,是一切欲求、需要的根源。欲求、需要得不到满足即是匮乏,匮乏就是痛苦。而人的记忆、理智又加剧了这种痛苦。因为,人不仅当下直接承受痛苦,且由于记忆将以往的痛苦储存在记忆中,随时由于偶然可能而被唤回意识中。“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因此随着认识到愈益明确,意识愈加强,痛苦也就增加,这是一个正比例。到了人,这种痛苦也达到了最高的程度,并且,一个人的智力愈高,认识愈明确,就愈痛苦,具有天才的人则最痛苦。”[1]这样,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人的记忆、理智又加深了痛苦的感受,因此人从来就是痛苦的。www.133229.com

但是如果欲望能得到满足,却又发现这种满足只是暂时的,而暂时的欲望满足之后又会带来新的欲望,引发新的痛苦。如此,欲望是无穷的,痛苦也是无止境的。满足之前,人已经备受各种痛苦纠缠不休;满足之后,除了回到痛苦不会再有别的东西,只是改变了痛苦的形式而已。痛苦的原初形式是缺陷、匮乏,如果不以这种原初形态出现,也会穿上“无聊”、“空虚”那令人生厌的马甲而来,这时可怕的空虚、无聊就会袭向人生。

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与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1]“人生就是在痛苦的匮乏状态下力求去掉匮乏可又不能去掉的悲惨存在”[1]。

二、康德世界二分的影响

叔本华自己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中提到他的人生哲学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他继承了康德世界二分法,提出了生命意志作为世界本质,把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与人生问题直接连接起来。生命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限制了理性作用的范围,而生命意志是无止境的欲求,这样就使他的人生哲学滑向了悲观主义色调之中。

康德将世界划分为物自体与表象世界,认为我们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表象世界,物自体世界是我们的认识能力所不及的。叔本华哲学以此为基础,从主体出发认为世界是表象与意志,提出两个著名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与“世界是我的意志”。但与康德所不同的是,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可以认识的。以往哲学认为世界是大宇宙,我是小宇宙,而叔本华认为世界是大我,我是小我。于是对世界的表象、本质的认识都可以回到人自身去体认。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1]因此,不可知的“物自体”就是意志,一切行为都是意志的表象。表象并不是世界、人生的真正含义,而只是在时空中服从充足理由律的必然体现。这就为他寻求理解人生与世界根本机制的学说作了准备,且为他的人生哲学走向悲观主义奠定了基础。

首先,生命意志束缚了理性与行为。叔本华认为表象世界是必然性的领域,在表象世界中,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理性。理性只能局限在表象范围之内,不能透过表象认识世界的本质。在他看来,理性只是生命意志的工具,它的功能是满足人的欲求,满足个体及种族在生理上的需要,使个体能传宗接代,种族得以繁衍。在这里,非理性的生命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必然抑制了理性的无上地位。为了保证生命意志的本质地位,他还将生命意志支配下的行动理解为不自由。因为理性、动机作用中所产生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由严格的必然性而引起的。所以人们尽管有许多预定计划、思考,可是他们的行径由于受必然性的支配,他必须从有生之初到生命的末日始终扮演自己不愿担任的角色,同样地也必须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悲剧剧情演出直到剧终。

其次,生命意志肯定无止境的欲求。叔本华认为,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是自由的,它支配着包括身体在内的一切的表象世界。表象世界是纷纭复杂的,但从其本质来说是单一的,整个表象世界是同一个生命意志。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体现在人身上,使人越自觉,就越是痛苦,因恐惧而奋力挣扎。这是因为生命意志肯定欲求。它没有目的,没有理由,没有满足,没有根据,是一个无尽追求的过程。即使有暂时的满足,也只会使后面的欲求更大,人的本质在此时就滑向了痛苦。

三、印度佛教哲学的影响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还受《奥义书》、《吠陀》等印度佛教哲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人生是痛苦,痛苦的根源是欲求,解决之道是禁欲。

1.人生是痛苦

人生根本上是痛苦的,这是由生命意志的自由性决定的。叔本华的生命意志直接受到了印度经典《奥义书》的影响,书中把宇宙万物的本质看做是灵魂,称“那就是你”,只是叔本华用“意志”一词来替换,表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不可遏止的冲动。而人生根本上就是这种冲动造成的痛苦或不满足。所谓幸福只是痛苦一时的减少或这痛苦状态的暂时被遮蔽。“一切满足或人们一般所谓幸福,在原有意义上和本质上都只是消极的,无论如何决不是积极的”,幸福“永远是一个愿望的满足。因为满足,亦即缺陷”,“缺陷即痛苦”[1]。同时,佛教认为贯穿于人生生、老、病、死的过程,只是一个“苦”字。《中阿含经》把人的一生概括为“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五阴盛。佛教这种人生“苦海”的看法与叔本华对人生痛苦的理解是一致的。叔本华认为,“人生在整个根性上便已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形态繁多的痛苦,是一个一贯不幸的状态。”[1]这样,他们都认定人生本身是痛苦,人生过程也是痛苦的。

2.痛苦的原因是无明的欲求

佛教讲“苦、集、灭、道”四谛,而其中的集(缘)谛是苦的一个原因。集谛在佛教中是“渴”,是贪取、欲求。这欲求的核心,就是从无明生起的虚妄我见。因此,“集”是没有意愿的个人性、自明性,对人生世界的根本状态缺少理解,是由摩耶之幕造成的,即掩饰本体真相的帘幕遮住了世界的幻想。在“摩耶之幕”的幻化中,只看到特殊的、分立的、极不相同的表象。这个认识与叔本华的意志是人生痛苦原因的说法极其相似。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欲求,而痛苦的原因是无止境的欲求。人们只能看到生命意志体现在世界上的表象,于是“紧紧抓住生活中那些狂欢和享受不放,却不知道他正是由于意愿的这一活动在抓住着,紧紧拥抱着在生活上他见而生畏的一切痛苦和折磨。”[1]而看不到这一切都出自“唯一的一个生命意愿”[1]。

3.解决之道是禁欲

既然人生的本质是痛苦、无聊,引起痛苦的根源是欲求,归宿是死亡,那么个体认清自我与世界的本质,认识生命意志内在的矛盾及其本质上的虚无,认识到利己主义和自我欲求都是生命意志的体现。于是在个体的心理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生命意志的厌恶,需要通过以禁欲、苦行等行动来不断否定生命意志。佛教提出了“戒”、“定”、“慧”的“三学”修行准则作为解决的方式,通过“三学”清除人间的贪欲,这实质上就是禁欲的方式。而叔本华认为禁欲可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自愿放弃性欲。因为性欲是生命意志最强烈的表现。性欲的满足,生命的繁衍,实际上是延长了个体的痛苦。放弃性欲等于拒绝这种痛苦的传承。二是心甘情愿体验痛苦。正是由于个体经验痛苦及其折磨乃至绝望之后,个体才能转向内心去认识表象与意志,进而抑制或灭绝它。最后一种是死亡。和清心寡欲相伴的安宁,是寂静中极乐。“随着意志的取消,意志的整个现象也取消了;末了,这些现象的普遍形式时间和空间,最后的基本形式或主体和客体也都取消了。没有意愿,没有表象,没有世界。”[1]剩下的既无意志也无表象,只有那个“无”了[1]。综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生命意志到欲求,从欲望到痛苦、虚无构成了主导线。这种悲观色调深受康德世界二分和印度佛教哲学的影响。其哲学对社会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回顾西方哲学史,却不能忽视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特别是非理性主义流派的影响。

参考文献: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5

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的严格检验证明:气功、中医等易经文化是科学的。那么易经科学在哪里呢?几千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这个深奥的问题。这是由于易经科学是唯象科学,她通过综合自然现象、靠抽象思维的方法、用抽象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事物的抽象看法。易经科学对事物的了解途径,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对事物的叙述方式和科学用语都和现代科学截然不同,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完全没有现代科学那种直观、形象、明确、公式化的内容。所以学易向来都是靠悟道的方法和精神才能掌握的,学易经靠悟、学中医靠悟、学气功更要靠悟。悟法是学易的主要方法和最高方法,这叫心易,在气功叫心法。没有悟性就悟不出所以然来,技艺就不能精进,也就不能登堂入室,更不能进入神化的极致境界。所以学易是很难的事,认同难,入门难,进步难,精进更难,很难修成得道高人,就是修易的行家里手。易学不象现代科学有很详细具体明确的、公式化的内容,只要肯用功钻研学习就能精通技艺,成为该行业的专家学者。所以很多人对易学是望而生畏的,加上易学的神秘的传奇色彩,人们对易学是既崇拜又不敢涉入。

易学是以阴阳理论(阴阳学说)为其理论基础的科学体系,这是易学区别于其他学问的根本特征或标志。易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易学知识包括了全部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凡中华传统文化无不打上阴阳论的烙印,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都属于易学体系的范畴。易学有易理和易术两大部分的内容,易术是易理的实际具体应用,也是检验易理的真理性的过程和根本途径。那么,构筑易学大厦的阴阳理论的科学本质、物理含义是什么呢?下面就从这一问题谈起。

大约在五千年前,我国的远古先人们利用悟道的方法,创立了伟大灿烂的易学文明。在之后的几千年内,易学不断得到充实、发展、完善、壮大。同时,由于易学的抽象特点,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使易学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波折磨难,尤其是在西方科学(现学)诞生之后,东方科学(易学)更加走向了没落衰微。近些年情况略有好转,易学著作大量面市,易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人们研究易学从来是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进行的,放在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的领域,从来没有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角度开展工作,从事自然科学的人是不会或者耻于涉足这些“迷信、封建、反科学、伪科学的东西”的。他们宁愿对客观实在的易学现象视而不见,而不愿去接受这些客观事实,不愿努力去揭开这些客观现象的本质奥秘。

易经科学又名易学、易经、易,是关于易这种物质的学问,是由周易、中医、气功、武功、炼丹、风水、算命、看相、姓名、解梦、易卜(奇门、六壬、斗数、时课、梅花易、纳甲易、测字、占卜)、宗教、符咒、文史、兵法、术数、法术、星占、巫术、诸子百家等多门易学学科组成的庞大的科学体系,在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中大多有所介绍。易学的知识、著作、代表人物在历代史书古籍文献里都有记载。相传学了易学就能够无所不知,就能够知道天上、地下、人间三界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事物(就是所有时空的一切事物),都变成了洞晓天机的活神仙。

易学是经过数千年漫长而广泛的易学应用社会实践活动严格检验证明的,是实用有效的科学真理。易学知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人们提高自我都是很有用的。事实表明:中医能诊治疾病、气功能全面养生、武功能健体强身提高抵抗环境的能力、风水能影响命运(身心健康和思想行为)、算命看相能了解命运把握人生动态从而趋吉避凶、易卜能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些都是有大量的实例证明的,其科学真理性是不容质疑的。易学(尤其是易卜)做不到百分百准确,问题不在于易学的理论和技术本身,而在于用易的人学艺不精或用心不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只有认真学习认真应用才可能成功,对于易学尤其如此,因为易学是关于时空的学问,时空变迁不再,往往很难重复实验同一件事(这是同现学对象根本不同的),讲究的是“心诚则灵且必灵,心不诚则不灵且必不灵”。

我们要用唯物论的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易学现象。易学至今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不能在神圣的科学殿堂里占有一席之位,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易学不是科学的东西。大量的事实证明,只靠用易实例证明易学的科学真理性是远远不够的,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只有把易学的道理讲明白了,人们才有可能广泛地去认识她接受她,学习她应用她,让她为人类服务。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从物理学角度阐明了易学的科学本质和物理学原理,掀开了蒙在易学头上的神秘面纱,揭开了易学的千年奥秘,为弘扬易学文化扫清了理论障碍,对易学的传播、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现代人用观测实验的科研方法发现和认识了各种实物创立了现代科学,几千年前的中华古人则是利用悟道这种特殊的科研方法发现和认识了易这种物质创立了易学体系,易学是中华古人利用悟道的科研方法创立的科学体系。。什么是悟道?悟道就是应用气功修炼的方法开发出来的生命潜能(特异功能、经络穴位功能)的应用,是经络穴位功能的开发和应用,是一种利用经络穴位去感知宇宙中六气(易)信息的方法。不同的是,思想是常人平常的思维活动,感悟(灵感、顿悟、悟性)是常人进入气功态后才能突然出现的生命潜能,而且往往是一瞬即失不可复寻的,而悟道是练气功有大成就的得道高人必然具备的生命功能的应用,是随心所欲就能出现的生命功能。有些人具有平常人所没有的特异功能,他们有的可以利用心灵感应交流信息,有的可以预感到未来事物的发生,有的可以知道过去的事情……通过气功修炼,可以进入无我的入定状态,这个时候就能够感知到宇宙间的各种气信息─—六气信息,在《镜花缘》一书里对气功入定现象有精彩的描述。当练气功有大的成就后,就是得道高人、神仙,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感应到六气信息。

中华古人利用悟道的方法感知六气信息,并以六气阐述一切,形成了易学。易学的理论很杂,内容涉及到所有时空的一切事物,但是其基础理论就是精气神、经络穴位、阴阳五行三大理论体系,分别阐明了气的来源演化、现象分布、运动作用规律及其性能应用等问题。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明白这些理论名词的意思,即其所代表的物理学含义和科学本质。

炁学(炁体科学)将宇宙物质(哲学物质、广义物质)分为炁粒、炁流、炁体共三类炁体物质(三炁),炁粒为实物,炁流和炁体为虚物,炁体为静止的虚物,炁流为流动的虚物,就是能量、能、力。三炁的关系就象冰雪、流水、静水这三类水物质的关系一样。实物是质点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质的物质,构成了实物世界,形成了实物现象(物理化学现象、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现象),经常又叫做物体、实体、物质、物,其实是狭义物质。实物有固液气体三种物态(包括等离子态和中子态),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二类。实物都是由量子(核子和电子)构成的,量子原子分子物体(固液气体、生物和非生物)。虚物是没有质点的物质,是非质点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质的物质,命名为炁体,英文名字为jies,简称为炁,规定炁读jì以区别于易学的炁字(音义同气)。虚物构成了虚物世界,形成了虚物现象,例如:易学现象(中医、气功、武功、风水、易卜、精气神、经络穴位、阴阳五行、金丹)、生命现象(特异功能、灵魂、心灵感应、生物能、智能、返老还童)、哲学现象(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等社会现象,以及意识、哲学物质、矛盾、运动)、自然现象(场能、能量、时间、空间)。虚物炁体是存在于真空里的物质─—太空是纯净炁体的海洋(纯炁海),大气是受到气体分子和尘埃物质污染了的脏炁海,在物体中除了量子之外都是炁体(电磁场物质)─—易学把虚物叫做虚、无、无有、气、风水,就是经络穴位里的物质,把虚物占据的空间叫做经络穴位、风水宝地。将实物炁粒研磨到质点(粒子)消失时就变成了没有质点的虚物炁体。由此推知,炁体凝聚成炁粒,炁粒还原为炁体。炁体生成炁粒的具体过程是:炁体炁子量子原子分子物体。从量子到物体在现学里已经揭示了,这里主要讲炁子。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任何炁粒都在产生炁流─—引力能和斥力能(辐射能),在易学里叫做阴阳二气。易学指出:精生气。能量的本质为炁流,是炁粒吞吐炁体引起的炁体流动现象。炁子是特殊形态的炁流,是电场和磁场(阴阳二气,引力能和斥力能)的对冲状态物,易学里叫做冲气、太极、一,现学里叫做电磁场、化学健、结合能、内能。炁子是组成实物的主要物质─—除了量子(核子和电子)之外都是炁子。炁子形成了非生物的经络,炁体形成了生物的经络穴位。经络是炁流的通道,是联系一切事物的纽带。炁流总是在经络中流动的,是宇宙的动力源泉,在生物体内称为生物能。三炁物质不停地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形成了永动不息的物质世界,形成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

易学就是关于易(气)这种物质的学问。易学以气阐述一切,形成了精气神、经络穴位、阴阳五行三大理论,分别阐述了气的来源、现象、分布情况、阴阳五行性能和运动作用关系及其应用等问题。易学将物质分为精、气、神三物,分别对应于炁学的炁粒、炁流、炁体三炁物质。精气神三物的关系就象冰雪、流水、静水这三类水物质的关系一样,风水(虚物)和淡水有十分相似的现象。精就是实物,神和气为虚物,神为静止的虚物,气为流动的虚物。精又名有、形、象、器,气又名五行气、五行、五气、行气、炁、风、火,就是水木火土金这五种物质,神又名道、易、元气、真气、正气、内气,神气又合称为六气。易学指出:宇宙里共有六气,就是元气和五行气。对于气的起源,易学的精气神理论指出:“气生精,精生气,精生神。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无生有,有归无。万物生于无有。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生万物: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事万物”,这些理论又叫做六道轮回理论,是关于六道物质(道、一、二、三、万物、行气,即炁体、炁子、量子、原子、分子、能量)的学问,其实就是炁学的三炁演化规律的学问:炁体(道、易)炁子(一、太极、冲气)量子(二、两仪)原子(三、八卦)分子(万物,六十四卦),四象为离子物质(例如:na+、Cl-、nH4+、oH-)。易学以气为手段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进行了气学分类,形成了易学。易学以阴阳二气阐述一切的科学方法论,同现学以引力和斥力(吸引与排斥、收缩与膨胀、矛盾)阐述一切的科学方法论在科学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

上面已经讲了精气神理论和经络穴位理论的科学本质,下面讲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本质。

能量物质和能量的本质。人们根据能量现象已经认识到能量是一种物质,但是对能量这种物质和能量的本质还不清楚,能量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能量物质和我们所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呢?现学指出:“能量是守恒的,是无生无灭的,只可能相互转化”,但是易学并不这样认为,易学认为能量和其他物质一样是有生有灭的。易学的这种观点是完全符合辩证法哲学原理的:“一切具体的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当然能量也不例外。易学指出:“精生气,气生精”,气就是炁流、能量、能、力。炁粒还原成炁体就不能生炁流了,炁流变成炁体也就不再是炁流了,这就象冰、水和水流的关系一样。我们已经知道,任何炁粒都在产生炁流,都在产生引力能和斥力能(辐射能),都在产生阴阳二气。能量的本质为炁流,是炁粒吞吐炁体使炁体流动的现象。炁粒为什么能够永不停息地生产炁流呢?从奇点理论可以知道,炁体是能级无限大的物质,当炁体变成炁粒时,炁粒的能级是一定的,由质能公式e=mc2确定,其余能级(还是无限大的)使炁粒吞吐炁体形成炁流,换句话说,炁粒是以炁体作为能源,能永久地产生炁流能量的物质。这就涉及到一个永动机问题。按照现学理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产生能量就必须消耗能源,就必须补给能源。事实上永动现象到处都是,永动不是主观的或者超现实的东西。例如哲学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永远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理学指出:“整个自然界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所组成,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电这种物质也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根本不会有静止不动的电。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量子产生恒定的电场和磁场。原子中的电子在不停地绕原子核运动”,可见,永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实在的自然现象和科学事实,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物质永动的动力源泉是什么?还没有揭开物质永动的奥秘而已。现在揭示物质永动的科学原理如下:炁粒是以炁体为能源生产炁流的物质。宇宙里除了量子炁粒以外其余的都是虚物炁体(包括炁流和炁子),炁体以自由态(炁体和炁流)存在于太空、大气、经络穴位中,以结合态(量子和炁子)存在于实物物体中,因此炁粒实际是浸泡在炁体这个能源海里运动的。炁体这个能源无处不在,无须携带,也不会用完,故炁粒能永远生产炁流,能永动不止。炁体是唯一的理想能源,炁粒是永动机的雏形,永动机是完全可以制造出来的。

时空物质和时空的本质。时间、空间、意识、社会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根据哲学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根本没有非物质的或超物质的东西存在,因此我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现象,但是还不知道这些现象的本质。形成这些现象的物质就是炁体。易学揭示了时空的本质。易学的本质为气学,是关于气的学问,是以气阐述一切的学问。易学以气为手段对宇宙间的各种事物进行了气学分类,形成了精气神、经络穴位、阴阳五行三大理论,分别阐明了气的来源、分布、演化、现象、性能和运动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等问题。其中,阴阳五行理论由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六个理论组成,揭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性本质问题。

何谓阴阳?炁学揭示了阴阳律的本质,阴阳理论就是关于引力和斥力的力学理论。研究揭示,阴阳是能流(力)的方向(引力和斥力)的易学术语,阴阳符号叫做爻,是代表引力和斥力的易学专用符号,阴阳理论是关于能流的方向的变化规律的学问。阴阳理论(阴阳律)就是哲学里讲的矛盾律(对立统一规律)。哲学已经揭示了矛盾律的普遍性、科学性、真理性。我们知道,任何质点物质都在进行吞吐炁体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结果是引起炁体的流动形成炁流,炁流就是能量、能流。这是能量的起源,是物质永动的动力源泉。质点吞吐炁体的能力和产生能流的性质(阴阳),和质点功率(内因)及外界条件(外因)二者紧密相关。换句话说,阴阳理论就是关于引力和斥力的力学理论。精生气,气的方向和大小为引力能和斥力能,用阴阳和五行表示。气流向精体为阴气为引力能,反之为阳气为斥力能(辐射能),用阴阳符号(爻,阴爻、阳爻-)表示。如图示:

何谓五行?现代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世界间有且只有场能、波动能、热能、光能、射线能共五类能量现象(形式)。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了这一点,易学里说,万事万物都“不超乎五行之外”。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五气,分别是炁体的稳流、面流、紊流、线流、粒流这五类炁流形态,反映了炁流强度的大小,其特例为场能(电场、磁场、引力场)、波能(声波、超声波、电磁波)、热能、光能、射线能(量子流)这五类能量现象,其能级为(Hz):声波?~105,电磁波105~1012,光1012~1016,射线1016~?,热能在热性光部分(红外光和热性可见光)。五行之水俗称风水、水气,就是场能物质。根据易学相对性原理,五行分类同样适用于实物(固、液、气体)界,此时的五行之水又指淡水及其水溶液。淡水和风水有类同的行为特征和功能,有相当吻合的类比性。风水就是空气中除了气体分子和尘埃之外的物质,即最近发现的非质点物质、能量物质炁体(在这里炁读jì不读qì)。易学指出:“水润下,木曲直,火炎上,土稼穑,金从革。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反映了炁流的基本特征:场能水气象水润物一样湿润下去,波能木气既弯曲向旁边展开又向前面传播出去,热能火气是炎热者冲向前,光能土气能使作物生长(光合作用),射线能金气为量子流,是束缚成团的气物质,它能产生场能,光能具有其余四行能量的性能。这些都是已被现学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五行理论就是五行能流相互作用规律的学问。在这方面,现学的研究是很不够的。那么,在科技水平几乎为零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是怎样认识五行能量及其作用规律的呢?他们所用的科研方法就是悟道,也就是气功修炼开发出来的特异功能(经络功能、第六感官功能)。

易学以阴阳五行(力的方向大小、引力斥力)这对能量范畴为手段,对天(日、月、星、辰诸天体)、人(生物)、地(地球,非生物)三界(三才)物质进行了能量学分类,并研究其能量作用规律,于是产生了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四大易理。其中,干支、甲子、八卦分别是对空间、时间、质点物质的分类,相应理论就是关于其能流相互作用规律的学问。

天干、地支是天地二气(日月星辰和地球产生之气─—引力能和斥力能)的干扰、支配作用,反映了天地二气的来源和阴阳五行性能,是对空间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天干是“来自天体的能流的干扰作用”之意,天干符号代表了天体能流的性质(方向大小,阴阳五行),天干理论反映了天体能流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和规律。天干作用如太阳的光热、太阳风、太阳引力等能量作用、月亮引力作用(引起潮汐和月经现象)、群星引起的年候差异等,天干引起疾病的问题在中医里有深刻的认识和论述。地支是“来自地球的能流的支配作用”之意,地支符号代表了地球的能流性质(方向大小,阴阳五行),地支理论反映了地球能流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和规律。地支作用如地球引力、地理、气候、环境、地磁、地热等辐射。我们知道空气质量对生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地气作用的结果。天干作用是间接的,地支作用是直接的,地支比天干作用力大得多,故易学上多用地支少用天干。

甲子是时间的代表符号,叫甲子历、干支历,是对时间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年、月、日、时四柱分别代表了太阳、地球、月球、地上某点(物)在银河系内的宇宙空间位置(日轨、地轨、月轨、物轨),反映了银河系内星辰、日、月、地四天体产生之气(星气、日气、月气、地气)的运动作用规律,反映了天干地支二股能流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和所产生的总体效应。

可见,干支和甲子理论揭示了时空的物质性本质(气)和统一性原理(干支结合成甲子,时间反映了空间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时空的运动作用规律和时空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作用规律(阴阳五行理论),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性这一哲学原理的物理学本质(经络是联系一切事物的纽带,气是联系一切事物的动力物质)。易学时空是物质的时空,具有能量性质,很显然比现学时空观(牛顿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更加接近时空真理。易学的时间概念是全息的,它反映了时间、空间、能流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所以甲子历的时间功能是其他计时技术不具备的,重要的是,甲子历是没有误差的最科学的计时系统,而其他计时方法是有误差的。甲子计时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从中可以知道很多信息。甲子时间信息在中医上广泛应用,子午流注法、点穴术都有应用。这就是易学的高明之处。永远不会有误差,是最精确最科学的计时系统。干支历记录了地球在星系天体中的相对位置,反映了天体对地球的影响效应,它含有三才要素(时间、地点和地星关系),是全息计时系统。甲子历年的起点是春分(1月4日),月的起点是当月的节气起点(在每月的4~9号之间),日的起点是子时(夜里11点钟,也就是地球正背太阳的时候。以中午太阳最高时刻为午时,相对的子时为日和时的起点),时的起点是单数点(如1、3、5、7、9点钟)。年柱反映的是星气变化规律,其实主要就是太阳系内其他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因为在银河系内的其他星球天体的位置是比较稳定的,它们产生的阴阳五行之气也是比较稳定的,其变化规律由三元(上元、中元、下元)甲子理论揭示。干支历以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五行星(木火土金水五星)和太阳共六星连成一线的时刻为太阳钟的起点,计为上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以后每60年为一元,上、中、下三元共180年为一周期。如图示:

现代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能稳定存在,可以用容器装起来的质点物质是分子离子物质,也就是固、液、气体等实物。双原子分子是能稳定存在的最小的物质形态,单原子是不能单独稳定存在的,否则会变成离子和量子,原子只有变成离子才能单独存在,量子只能以射线形式存在。根据炁学理论,原子是由阴阳量子和层间的电磁场物质结构而成的,用易学物质结构理论表述为,原子三才质点是由阴阳两仪质点和太极物质构成的。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原子构成分子万物(固、液、气体实物)的情况,如图三所示。

实物质点是三才物质,是组子。八卦是对组子性能(阴阳五行)的划分。组子是由阴子、阳子、炁子共三类基子物质组成的,例如:阴阳量子构成原子,阴阳原子构成分子,阴阳分子构成物体,在结构体内是电磁场(炁子)物质。每一子都在产生阴阳二气(引力能和斥力能),都有阴阳二态(外界条件会引起三才阴阳性质发生变化),三子共有八类组子,用阴阳符号(爻)表示即为八卦符号,其命名为八卦卦名,此即八卦万物类象的来源和物理意义。很显然,八卦代表了所有组子的阴阳五行性能(合力的方向和大小),所有实物都可以用八卦进行分类。八卦的三爻是构成事物的三大要素的代号,这是八卦三爻的物理意义。三大要素构成了一件完整的事物,所以八卦携带了相应事物的所有信息,反映了事物的性质、功能等完整的内容,参见《八卦万物类象》,这是易经卜技术的信息来源之一。可见八卦是全息信息库。

八卦产生之气叫做卦气,卦气使组子两两相互作用,共有六十四种作用关系,这就是六十四卦,代表了所有八卦质点之间的两两作用关系。八卦理论是关于八卦质点的阴阳五行性能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问,就是八卦力学理论。上下卦位反映了两卦质点之间力的相对大小关系。这就是六十四卦的来源和物理学含义。《周易》经文(理论)就是关于八卦的性能及其应用的学问。八卦代表了质点的时间、空间和能流性质(阴阳五行)三才信息,是全息信息体系。八卦分类理论和化学的原子分类理论是一致的:三爻对原子的三层结构(核子、电子、炁子),八卦对八族元素,六爻对六个稳定周期(第七周期都是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六十四卦对六十四类元素性质(六十三类稳定元素性质,放射性元素为一类性质,第八副族同周期三个元素同一性质)。八卦重迭成六十四卦,原子结合成分子万物。

可见,易学是以一(力、气)概万、包罗万象的学问,只用力学原理(引力和斥力)去阐述所有事物关系和现象,这一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是一致的,后者只用矛盾这一哲学范畴去阐述所有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现象。这两种方法论远隔几千年竟不谋而合,这是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合点,只是易学的方法论更为科学,易理和易术合二为一,这是现学所没有的功能。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和八卦理论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理论,是宇宙六大全息信息库。它全面概括了宇宙事物的所有关系,把天时、地利和人和三类因素都包含全尽了。学过周易预测术的同志就能够充分体会到以上易经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炁体作为预测媒介的实在性,它可以预测任何事物。易经科学只用了37个信息元(8个卦,10个天干,12个地支,阴阳2,五行5,共37个),就把宇宙间所有事物表达清楚了,这是多么伟大渊博的思想啊!面对古人创立的易经科学及其所包含的精深智慧真是让我们惭愧啊!神奇的中医、神奇的气功、神奇的易卜术无不显示易学的巨大威力。今天,炁体的发现必将把易学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形成炁学,使科学如虎添翼,促进科学的进步,必将彻底改变人类的面貌。

易学是能量科学,是关于能量问题的学问,它从能量观点认识物质世界。易学把能量叫做气、炁、阴阳五行。由于气只有六类(元气和五行气合称为六气),六气都是能够用人的感官感知的,尤其是可以用第六感官经络穴位感知,而经络穴位功能可以用气功修炼的方法开发出来。因此古人能够用悟道这一特殊的科研方法完成了能量学的研究工作,并加以广泛应用,而无须借助任何仪器设备。根据能量的运动作用规律,我们就可以了解能量运动作用的具体过程和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易学具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鬼神。前知五千年,后知五千年”的无所不知的占卜功能的科学原理。但是很显然,由于易学没有深入研究实物精体,因此对精体的认识是很不够具体的,也就无法加以生产和应用,造成了科技不能够发达的状态,这是易学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易学从根本上无法创造物质文明。

生命物质和意识的本质。易学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在于经络元气,而不在于肉身,元气决定了生命的生老病死和一切生命活动。生物是完全不同于非生物的特殊实物,非生物形成了自然现象,而生物是形成生命现象(社会、意识、思想、特异功能、心灵感应、智力、生命力、灵魂、生物能等现象)的主体。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性能和现象,因此一定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构成细胞,细胞构成生物,在分子之间和细胞之间还有气物质,就是虚物炁体,就是经络穴位物质。具体地说,生物是由固态的骨肉发甲、液态的体液(津血)、气态的呼吸消化道、炁态的经络穴位共四个系统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固液气三态构成生物的肉身系统,炁态经络构成生物的意识系统(生物能系统、生命的动力系统)。经络穴位是由炁体构成的物质系统,经络物质就是意识物质、灵魂物质、生命物质、生物能物质。其中,经络是决定生命的生老病死和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系统,是生命的动力系统、生物能系统;经络物质气是形成一切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物质。生命的本质在于经络而不在于肉体,死人和活人的唯一区别是死人没有经络没有元气,在肉体方面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易学指出:“经络主行气血”,经络管道由体液占据时叫做血脉,由元气占据时叫做气脉,行气在气血二脉内流动,形成了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易学说:“心物一元。心藏神”,心(意识、精神、思想)物质就是一元物质─—经络元气、神。中医把脉就是根据经络中的六气运动变化产生的生命现象─—脉象进行诊治病患的学问。意识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但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意识就是一种物质,并没有把意识当作物质看待,例如哲学说:“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意识现象。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外。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定是物质的,意识物质就是经络穴位物质─—炁体。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6

一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源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一致,内隐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当代人对这种不和谐的深深忧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抗,即人类拼命地掠夺和奴役自然界,大自然也对人类每一次胜利都进行疯狂的报复。生态危机作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标志正在诅咒着人类,威胁着人类的在世生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从而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解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正在承受的生态危机苦难,成为时代的呼唤和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味着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意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善,甚至是一种最高的善;相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由于其隐喻或象征着毁灭,所以它是一种恶,甚至是一种大恶。扬善去恶是人类价值追求的目的之一,因而解除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价值指向。消除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键是确认产生这种不和谐的根本性原因,以便能够为人类找到拯救生态危机的正确道路。尽管对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原因人们有种种猜测和分析,其中也不乏精辟的见解和论道,但笔者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的断裂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本源性原因,正是在人性方面人与自然发生本质的对立,才在实践行为方面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的后果。

在人类早期观念中,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价值关系意义上的紧张和分裂,无论是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还是古希腊的哲学自然观,都以各种不同的理解或解释方式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之中,人之为人的人性与自然世界之为自然世界的本性在古人那里总是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古希腊人的“小宇宙”与“大宇宙”和谐一致的主张,都表达着人与自然本质同一的看法。古人的这种人与自然一体的人性见识,导致了“万物与我齐一”和“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与自然宇宙保持和谐一致,千万不要僭越最伟大灵魂为人类安排的这一必然秩序的行为规范。然而,古人的这种存在维度和意义维度却被现代人所遗忘,西方近生的启蒙运动彻底颠覆了古代人的有机论自然观,自然世界由此变成了一台既没有灵魂、也没有生气,完全由力学支配,进行机械运动的机器。自然概念的含义也由古希腊的“生长”、“涌现”、事物发生的“内在根据”,变为了现代的自然界和自然事物的总和。自然世界从一个活的有机体沦落成为死一般的物质世界,人由此也就从自然宇宙中分裂出来,成为与自然世界对立的存在。笛卡尔首开先河,将人与自然界区分为两个各自独立且平行存在的实体,他们之间互不依赖,互不决定,互不派生。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广延,心灵的根本属性是思维。斯宾诺莎反对笛卡儿的二元对立说,主张在自然宇宙中只存在一个实体,那就是上帝,而心灵和物质仅仅是上帝这一实体的两个属性;两个属性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联系,它们互不产生、互不限制。结果斯宾诺莎在建立实体一元论的同时,又在事实上造成了一种属性二元论。斯宾诺莎以后,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人也力图克服机械论自然观的缺陷,消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但他们却走向了与古希腊哲人相反的道路,把人看作是自然价值的显现根源。如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和“自然向人生成”;黑格尔则把自然世界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属于“主—奴关系”,即人是主人,自然是奴隶。经过现代形而上学的努力,人从自然宇宙中彻底脱落出来并成为与其对立的存在,人与自然从此分别归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自然存在物属于仅具有广延特征的物质世界和客体世界,人类则属于能够思维的心灵世界和主体世界,“目的王国”和“自然王国”之间从此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

现代人不再像古人那样,以自然宇宙为背景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同一性,而是将人与自然的对立、不同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志。这意味着,启蒙之后人从本质方面与自然发生了彻底的断裂,或者说从人的本质方面与自然世界划清了界限。人不再是自然世界之中的存在,而是收缩到以自身为参照系统并仅仅向自身认同的独立存在。如仅仅向自身的认识能力认同,从而认为人是理性存在物;仅仅向自己的类特征认同,从而认为人是一个社会存在物。启蒙运动将人从自然宇宙一体中独立出来,似乎解放了人类,争取了人的尊严,但事实证明,近现代人的这种自我启蒙和自我解放在给人类带来自由和享乐的同时,也对人自身和自然环境制造了灾难性后果。首先,近现代人解构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同一性,从而造成了人类自我的迷失,使人类无法准确确认自己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误把对自然界的宣战、掠夺和奴役视为人之为人的象征。其次,人不再向自然认同,而成为仅仅向自身认同的存在物,这势必导致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强势运行。如现代人类完全扭曲了生物进化的意义,把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理性,以及生物进化最为辉煌的一幕——人类的诞生,理解为人优越于自然界和自然物的固有资本。人拥有理性,自在地就具有绝对价值,自在地就是目的,所有自然存在物仅仅是服务于人之目的的工具,成为现代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引发人类对自然的促逼和宰制,并直接造成人与自然的现实不和谐。所以,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发生断裂是人与自然最根本和最深刻的分裂和对立,这种断裂直接规定了人类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并为人类占有自然和统治自然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合理而正当的理由。作为人与自然现实不和谐标志的生态危机,正是这种本质断裂的直接逻辑后果。

二人与自然的本质同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根据

当我们确认了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是人与自然分裂和对立的深层原因之后,隐含在这一分析中的一个逻辑推断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即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应该是保证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根本性原因。也就是说,人只有在本质方面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才能确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尽管古人提出了人与自然在本质上同一的思想,但这仅仅是一种天才的猜测,其中还不乏泛神论糟粕,以及人屈从于自然的自卑心态。真正科学而合理地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是人与自然现实和谐的基础,进而是人类社会和谐基础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的“权力意志”和话语霸权,遮蔽了其思想的灵光,造成现代人对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的同一性产生了遗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并以此作为历史的逻辑起点和分析社会和谐与不和谐的人性论基础。马克思对人的这一规定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至今人们还很少论及其中表达的深邃思想。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包含着两种规定性:一方面他必须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为对象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p.106);另一方面人也必然是其他自然存在物表现它的生命本质的对象,“假定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这样的存在物首先将是一个惟一的存在物,在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物存在,它孤零零地独自存在着。因为,只要有对象存在于我之外,只要我不是独自存在着,那么我就是和在我之外存在的对象不同的他物、另一个现实,也就是说,我是它的对象”[1](p.106)。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像所有自然生命一样,在以它物为对象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同时,又作为表现其他自然物生命本质的对象而在世生存。正如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同时植物也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力的对象一样。人类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并不是以某一种或某一类自然存在物为对象,而是以所有自然存在物或整个自然界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同样,人类在作为表现它物生命本质的对象时,也不是表现某一自然物的生命本质,而是表现整个自然界的生命本质。人以自然为中介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自然也以人为中介表现它的生命本质:人与自然是互为中介、互为对象的。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但人又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为存在的存在物,是超越自然而然本性的存在物。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像动植物那样直接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也不是直接成为其他生命表现它自己本质的对象,而是以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实现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本质;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通过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人类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给自然界,使自然界成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同时也把自然界的本质内化为自我意识,受到自然界的本质的规定。“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活动。它所以只创造或设定对象,因为它是被对象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1](p.105)这就是说,人化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化,客体被主体化的同时主体也被客体化。由于人是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主体,人被自然所设定也是通过人领悟自然并对自身设定实现的,所以人与自然互相“设定”也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自由活动。人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意味着自然界是人的自然界,人在自然世界之中;人被对象所设定,意味着人“本来就是自然界”,本来就是表现自然界本质的对象,即自然世界也在人之中,人在自然世界之中,自然世界在人之中,这表明人与自然界在本质方面是一体的,是内在一致的。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和作为表现自然界本质的对象,是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不可分割的两个规定性,割裂了这两个规定性也就割裂了人的本质存在,使人成为“非存在物”。马克思在确立了人与自然本质一致这一人性论观念之后,就用这一观念来审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这种一体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了异化,在此基础上又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现象。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过程中发生了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人同劳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本质的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某种意义上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异化。没有自然界,就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和劳动产品,劳动本身也就不能存在,人也就不能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相异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和人的对象性本质的丧失:自然界不再是人的自然界,而变成了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即“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人也不再表现自然界的本质,而成为自然界的占有者和掠夺者,“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1](p.85)。人与自然发生本质断裂,人类在加工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就与自然处于严重的对抗状态。用恩格斯的话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p.158)人与自然的严重对抗导致人类对自然物的疯狂剥夺,这使人类社会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更为惨烈。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根本性的关系,正是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和异化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异化,以及社会的不公正和社会的不和谐。因为人们为了占有由人与自然关系生化出来的物品和财富,才造成了人与人的分裂和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人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即人与自然界的异化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和社会的不和谐。“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1](p.59)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不公正,也是人类社会最不和谐的表现。因此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解放必须首先消解作为社会不和谐根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与对立,实现人与自然界的本质性的统一,在否定之否定的层面上向合乎人性的人复归。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p.81)马克思在这里表明,扬弃私有财产也就是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即扬弃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向合乎人是对象性的人这一合乎人性的人复归。这种复归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马克思在这里用“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再次表达了人与自然一体的思想,并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依据。“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p.83)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最和谐的社会,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通过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生成的人性是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内在根据,也是社会和谐不和谐的基础。当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发生断裂,人类社会就处于不和谐状态之中,扬弃这种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使人获得解放,进而产生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三人与自然的两种和谐关系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人与自然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和谐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一致关系,另一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一致关系。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关系,即在人类的自我观念中包含自然界的本质规定性,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是通过人向自然生成为人而显现出来。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存在物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界协同发展,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营造出一个美丽、完整、稳定的现实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性意义上的和谐,它存在于人的本质之中;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是现实性的和谐,它表现在人类加工改造自然界的现实活动之中。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关系是;内在和谐是外在和谐的根据,外在和谐是内在和谐的表现。人只有首先达成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才能创造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笔者前面所说的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这就使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我们必须首先对人性与自然的关系做出形而上学的和谐建构。人与自然达成了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7

一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源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一致,内隐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当代人对这种不和谐的深深忧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抗,即人类拼命地掠夺和奴役自然界,大自然也对人类每一次胜利都进行疯狂的报复。生态危机作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标志正在诅咒着人类,威胁着人类的在世生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从而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解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正在承受的生态危机苦难,成为时代的呼唤和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味着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意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善,甚至是一种最高的善;相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由于其隐喻或象征着毁灭,所以它是一种恶,甚至是一种大恶。扬善去恶是人类价值追求的目的之一,因而解除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价值指向。消除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键是确认产生这种不和谐的根本性原因,以便能够为人类找到拯救生态危机的正确道路。尽管对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原因人们有种种猜测和分析,其中也不乏精辟的见解和论道,但笔者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的断裂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本源性原因,正是在人性方面人与自然发生本质的对立,才在实践行为方面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的后果。

在人类早期观念中,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价值关系意义上的紧张和分裂,无论是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还是古希腊的哲学自然观,都以各种不同的理解或解释方式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之中,人之为人的人性与自然世界之为自然世界的本性在古人那里总是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古希腊人的“小宇宙”与“大宇宙”和谐一致的主张,都表达着人与自然本质同一的看法。古人的这种人与自然一体的人性见识,导致了“万物与我齐一”和“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与自然宇宙保持和谐一致,千万不要僭越最伟大灵魂为人类安排的这一必然秩序的行为规范。然而,古人的这种存在维度和意义维度却被现代人所遗忘,西方近生的启蒙运动彻底颠覆了古代人的有机论自然观,自然世界由此变成了一台既没有灵魂、也没有生气,完全由力学支配,进行机械运动的机器。自然概念的含义也由古希腊的“生长”、“涌现”、事物发生的“内在根据”,变为了现代的自然界和自然事物的总和。自然世界从一个活的有机体沦落成为死一般的物质世界,人由此也就从自然宇宙中分裂出来,成为与自然世界对立的存在。笛卡尔首开先河,将人与自然界区分为两个各自独立且平行存在的实体,他们之间互不依赖,互不决定,互不派生。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广延,心灵的根本属性是思维。斯宾诺莎反对笛卡儿的二元对立说,主张在自然宇宙中只存在一个实体,那就是上帝,而心灵和物质仅仅是上帝这一实体的两个属性;两个属性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联系,它们互不产生、互不限制。结果斯宾诺莎在建立实体一元论的同时,又在事实上造成了一种属性二元论。斯宾诺莎以后,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人也力图克服机械论自然观的缺陷,消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但他们却走向了与古希腊哲人相反的道路,把人看作是自然价值的显现根源。如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和“自然向人生成”;黑格尔则把自然世界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属于“主—奴关系”,即人是主人,自然是奴隶。经过现代形而上学的努力,人从自然宇宙中彻底脱落出来并成为与其对立的存在,人与自然从此分别归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自然存在物属于仅具有广延特征的物质世界和客体世界,人类则属于能够思维的心灵世界和主体世界,“目的王国”和“自然王国”之间从此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

现代人不再像古人那样,以自然宇宙为背景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同一性,而是将人与自然的对立、不同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志。这意味着,启蒙之后人从本质方面与自然发生了彻底的断裂,或者说从人的本质方面与自然世界划清了界限。人不再是自然世界之中的存在,而是收缩到以自身为参照系统并仅仅向自身认同的独立存在。如仅仅向自身的认识能力认同,从而认为人是理性存在物;仅仅向自己的类特征认同,从而认为人是一个社会存在物。启蒙运动将人从自然宇宙一体中独立出来,似乎解放了人类,争取了人的尊严,但事实证明,近现代人的这种自我启蒙和自我解放在给人类带来自由和享乐的同时,也对人自身和自然环境制造了灾难性后果。首先,近现代人解构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同一性,从而造成了人类自我的迷失,使人类无法准确确认自己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误把对自然界的宣战、掠夺和奴役视为人之为人的象征。其次,人不再向自然认同,而成为仅仅向自身认同的存在物,这势必导致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强势运行。如现代人类完全扭曲了生物进化的意义,把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理性,以及生物进化最为辉煌的一幕——人类的诞生,理解为人优越于自然界和自然物的固有资本。人拥有理性,自在地就具有绝对价值,自在地就是目的,所有自然存在物仅仅是服务于人之目的的工具,成为现代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引发人类对自然的促逼和宰制,并直接造成人与自然的现实不和谐。所以,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发生断裂是人与自然最根本和最深刻的分裂和对立,这种断裂直接规定了人类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并为人类占有自然和统治自然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合理而正当的理由。作为人与自然现实不和谐标志的生态危机,正是这种本质断裂的直接逻辑后果。

二人与自然的本质同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根据

当我们确认了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是人与自然分裂和对立的深层原因之后,隐含在这一分析中的一个逻辑推断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即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应该是保证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根本性原因。也就是说,人只有在本质方面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才能确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尽管古人提出了人与自然在本质上同一的思想,但这仅仅是一种天才的猜测,其中还不乏泛神论糟粕,以及人屈从于自然的自卑心态。真正科学而合理地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是人与自然现实和谐的基础,进而是人类社会和谐基础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的“权力意志”和话语霸权,遮蔽了其思想的灵光,造成现代人对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的同一性产生了遗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并以此作为历史的逻辑起点和分析社会和谐与不和谐的人性论基础。马克思对人的这一规定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至今人们还很少论及其中表达的深邃思想。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包含着两种规定性:一方面他必须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为对象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p.106);另一方面人也必然是其他自然存在物表现它的生命本质的对象,“假定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这样的存在物首先将是一个惟一的存在物,在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物存在,它孤零零地独自存在着。因为,只要有对象存在于我之外,只要我不是独自存在着,那么我就是和在我之外存在的对象不同的他物、另一个现实,也就是说,我是它的对象”[1](p.106)。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像所有自然生命一样,在以它物为对象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同时,又作为表现其他自然物生命本质的对象而在世生存。正如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同时植物也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力的对象一样。人类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并不是以某一种或某一类自然存在物为对象,而是以所有自然存在物或整个自然界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同样,人类在作为表现它物生命本质的对象时,也不是表现某一自然物的生命本质,而是表现整个自然界的生命本质。人以自然为中介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自然也以人为中介表现它的生命本质:人与自然是互为中介、互为对象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但人又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为存在的存在物,是超越自然而然本性的存在物。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像动植物那样直接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也不是直接成为其他生命表现它自己本质的对象,而是以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实现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本质;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通过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人类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给自然界,使自然界成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同时也把自然界的本质内化为自我意识,受到自然界的本质的规定。“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活动。它所以只创造或设定对象,因为它是被对象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1](p.105)这就是说,人化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化,客体被主体化的同时主体也被客体化。由于人是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主体,人被自然所设定也是通过人领悟自然并对自身设定实现的,所以人与自然互相“设定”也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自由活动。人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意味着自然界是人的自然界,人在自然世界之中;人被对象所设定,意味着人“本来就是自然界”,本来就是表现自然界本质的对象,即自然世界也在人之中,人在自然世界之中,自然世界在人之中,这表明人与自然界在本质方面是一体的,是内在一致的。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和作为表现自然界本质的对象,是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不可分割的两个规定性,割裂了这两个规定性也就割裂了人的本质存在,使人成为“非存在物”。马克思在确立了人与自然本质一致这一人性论观念之后,就用这一观念来审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这种一体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了异化,在此基础上又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现象。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过程中发生了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人同劳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本质的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某种意义上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异化。没有自然界,就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和劳动产品,劳动本身也就不能存在,人也就不能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相异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和人的对象性本质的丧失:自然界不再是人的自然界,而变成了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即“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人也不再表现自然界的本质,而成为自然界的占有者和掠夺者,“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1](p.85)。人与自然发生本质断裂,人类在加工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就与自然处于严重的对抗状态。用恩格斯的话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p.158)人与自然的严重对抗导致人类对自然物的疯狂剥夺,这使人类社会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更为惨烈。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根本性的关系,正是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和异化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异化,以及社会的不公正和社会的不和谐。因为人们为了占有由人与自然关系生化出来的物品和财富,才造成了人与人的分裂和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人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即人与自然界的异化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和社会的不和谐。“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1](p.59)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不公正,也是人类社会最不和谐的表现。因此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解放必须首先消解作为社会不和谐根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与对立,实现人与自然界的本质性的统一,在否定之否定的层面上向合乎人性的人复归。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p.81)马克思在这里表明,扬弃私有财产也就是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即扬弃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向合乎人是对象性的人这一合乎人性的人复归。这种复归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马克思在这里用“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再次表达了人与自然一体的思想,并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依据。“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p.83)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最和谐的社会,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通过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生成的人性是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内在根据,也是社会和谐不和谐的基础。当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发生断裂,人类社会就处于不和谐状态之中,扬弃这种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使人获得解放,进而产生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三人与自然的两种和谐关系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人与自然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和谐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一致关系,另一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一致关系。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关系,即在人类的自我观念中包含自然界的本质规定性,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是通过人向自然生成为人而显现出来。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存在物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界协同发展,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营造出一个美丽、完整、稳定的现实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性意义上的和谐,它存在于人的本质之中;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是现实性的和谐,它表现在人类加工改造自然界的现实活动之中。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关系是;内在和谐是外在和谐的根据,外在和谐是内在和谐的表现。人只有首先达成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才能创造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笔者前面所说的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这就使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我们必须首先对人性与自然的关系做出形而上学的和谐建构。人与自然达成了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8

杨德志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中学高级

以不同的历史范式为中心线索,把孤立、分散的考点知识构建成为纵横相连的内在逻辑紧密的网络知识体系,是加深对考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重要环节,是备考复习的深化,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概念就是建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范式,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它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的联系抽象概括,有时空性、概括性、形象性、理论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下面不妨就以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历史主体认识的层次性(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及历史意义的评价)和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为视角进行构建知识体系例举:

一、借“点时段”历史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点时段历史概念是指对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本质的形象的高度抽象概括,既能揭示历史事实的质的规定性,又能反映历史事实发生的过程与范围。如果我们从微观出发,借助运用、分析和综合概括和抽象等逻辑方法,理解分析这类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构建出合符历史发展逻辑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对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过程、性质、结果、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全面把握与理解,真正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达到进一步深化对史实的确认。在高考历史考点知识中像点时段历史概念很多,如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十月革命、巴黎公社、马歇尔计划、三面红旗、乒乓球外交等,可以说举不胜举,不妨就以对“光荣革命”历史概念的理解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例:

通过以这样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直观的简约的英国光荣革命历史知识体系,是对光荣革命历史概念解释与理解的“透”和“全”的准确反映,客观上实现了对光荣革命历史事件的过程全貌的再认和再现,正确评价了光荣革命在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浮躁,心平气和才能走得更远。

二、借“短时段”历史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短时段历史概念是指对发生在某几年范围里的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的高度抽象概括,特质着重突出史事在人类历史纵横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高考历史考点中这样的历史概念不少,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长征、三大改造、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如果能够对这样的历史概念进行多角度的准确的历史诠释与理解,构建出历史发展进程清晰的知识体系,用宏观的眼光,把史事放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就会加深对史事本质的理解,掌握正确看待历史事实的辩证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和素养。以辛亥革命历史概念为例:

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形成辛亥革命知识体系,能够从微观与宏观的二个角度,再现这场革命历史的原貌,体验革命的艰辛,感悟革命的价值,从纵的历史角度讲,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是中国近代化一座重要里程碑,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横向角度看,是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工业文明扩展影响的产物,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部分。

三、借“中时段”历史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中时段历史概念是指对发生在某十几年里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宏观的、特殊的质和量规定性角度出发,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等纳辩证思维方法,进行阶段历史理论抽象概括,突出整个历史事实在历史纵向发展前后迥异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这类考点不少,往往是高考的二级考点内容。如:洋务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冷战、两极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欧共体等。如果能够对这些历史概念以前后阶段发生的历史事实阶段特征作为参照物,构建出纵横相连的知识体系,再现出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从质到量的规定性上、从宏观与微观上进行全面地比较、理解与分析,归纳出本历史阶段在人类历史发展整个进程中本质不同的特殊的阶段特征,使由具体到抽象、表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历史认识过程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概念为例:

通过思维导图形式构建这样考点知识体系,能够对其认识实现从部分到整体、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揭示了“新”的内涵内容,它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表现为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政治特征抽象理论概括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

四、借“长时段”历史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长时段历史概念是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发生在半个世纪以上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联系的高度综合概括,特别能够从纵向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规律即历史法则,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象及其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具有重复性、预见性、层次性、不确定性或开放性等特点。这样考点有:郡县制、三省六部制、军机处、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产阶级代议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如果让学生能够对这些高考考点历史事实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再认和再现、解释与理解、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归纳,构建出纵向的历史发展趋势清晰的知识体系,透过这些历史表象探讨其深层因果联系,揭示历史发展中普遍性、统一性、必然性的长时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资鉴现实、预示未来。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历史概念为例:

通过这样知识建构图形成直观的历史概念知识体系,再现了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与交往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扩展的基本历史事实,纵横因果联系紧密,彼此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发展,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整体化、全球化,是人类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你才能在行动上充分地展现自己。

如果在心里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你就会按照最优秀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五、借“主题”历史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主题历史概念是指从某一历史主题出发,对发生在几个世纪以上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联系的宏观理论概括,特别能够从整个人类历史角度来评价其历史意义(是指当今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这类考点知识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小农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人文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如果以这些历史主题概念内涵为线索,构建知识体系,围绕主题,收集有关历史事实,借助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具体到抽象的历史辩证逻辑的方法,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来评价这些具体历史事实,揭示其对现实时代产生的影响,只有借助过去才能充分理解现实,只有借助现实才能理解过去,“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让历史为现实时展服务。以现代化历史概念为例:

模式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9

【关键词】珍爱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素质教育

正文: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素质教育后,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完善,素质教育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并且取得成效,素质教育深入人心。

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人,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没了生命,就没了教育的对象;没有好的身体,自身素质的提高会变成雾里看花。所以我认为珍爱生命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应当在素质教育中全面展开。只要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就会有无穷尽的生命力,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体现。只要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将会是事半功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素质教育的开展将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为此我认为做好学生珍爱生命教育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现在的校园内外,学生存在一些奇怪现象:轻生、自残、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这些现象是学校安全隐患的滋生体,安全问题也因此而时有发生,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反应,安全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也为此想了许多方法:就学生安全问题采取很多措施,在上课、吃、行、住等方面也做了周密的安排,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可是工作做了,效果却不尽人意,特别是留守儿童远离父母,隔代教育,老人精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学生的行为怪异。第一线的教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在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很难教育,问题少年为数不少,安全隐患难以控制,各种安全措施治标而治不了本。

为此,本人认为现在的教育当改变一下切入点和方式:从珍爱生命教育入手,联系安全教育内容,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从上到下落实珍爱生命教育。从学生步入校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将珍爱生命的内容编写成教科书,安排课时上课,并且每个学期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进行考核,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从本质上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内容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结合我国古代精神文化精髓,进行对生命的认识教育

让学生对生命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生命与父母的关系,知道自己的生命来自父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它不仅仅是自己的,更属于所有关心、呵护、爱着他的人。融中国古代孝道于珍爱生命教育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有长大了该怎么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的思想,理解尊老爱幼的意义。我认为长期为学生灌输这些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会有良性的影响。

2、结合现实现象,教育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例证阐述生命的脆弱,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不能像落叶那样重获生机,是不能周而复始的,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珍爱生命重要性,培养学生不仅要为自己坚强地活,更应该为爱他的人努力地活着。让学生明白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地成长是一种责任,那是对自己、对爱自己的人负责。明白当一个人不爱惜自己时,将会束缚了多少人的快乐,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同时,将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通问题、自然灾害问题、人祸问题与珍爱生命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道德贯穿于珍爱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借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杜绝危害生命健康的因素:在这里主要指学生抽烟、喝酒和打架斗殴的现象

一些在校学生喜欢抽烟,校外学习喝酒,不仅是中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已经出现个别现象。抽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烟瘾。而是好奇而导致,是社会的影响。如果从小就对学生进行抽烟、喝酒与生命健康关系的教育,让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抽烟与喝酒对自己健康的危害,我相信抽烟、喝酒现象在校园内将得到控制。

打架斗殴是青少年常犯的事,学校、社会都为此而伤神。我认为控制这种行为也可以通过珍爱生命教育来完成:在教育中融合古代德育知识,让学生知道打架斗殴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及对家人和社会的危害,知道打架斗殴有可能失去生命,不是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遏制青少年暴力思想的形成。

4、将珍爱生命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

生命现象的本质篇10

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通过人的活动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实现,产生了人的社会。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只有在人与人关系中实现,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身才能实现。只有在人与人关系中,才能进行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活动。在人与人关系中进行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高度自组织性活动,即社会自组织性活动,产生了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结构即社会自组织性结构,社会自组织性结构产生社会自组织性机能。人的社会是由社会自组织性的人、社会自组织性活动、社会自组织性结构与社会自组织性机能所构成的人与人关系结构体。人的社会的实质是人的活动创造并凝结在人与人关系中的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及创造并凝结在人化自然与人化物质信息中的外在组织性。

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产生了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即社会关系。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本质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实现,必然产生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必然表现形式之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活动,把人与人的自我否定性、非组织性的自然关系,改造为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的社会关系。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提高到这种程度,只有实现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只有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人的这种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活动才能作为社会活动而存在,而人的活动只有作为社会活动,才能作为活动而存在——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特性——这样,人才能作为人而存在。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人的存在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是人的自组织性活动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否实现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能否实现人的社会关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准之一。人的关系是自我完善性为主的属人的关系,生命关系;动物的关系是自我否定性为主的自然关系,非生命关系,对动物来说是异己的关系,是对动物生命本质、生命本性否定的关系。动物自我否定性关系是对动物关系的否定。在某种程度上,人的关系是人建立的,动物的关系不是动物建立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①]

所谓社会性,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即社会自组织性;所谓社会活动,即在人与人关系中进行的自组织性活动,即社会自组织性活动;所谓社会关系,即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即社会自组织性关系;所谓社会化,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化,即社会自组织化;所谓社会化水平,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化水平,即社会自组织化水平;所谓社会结构,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结构(同时包括社会的主体——人的自组织性结构、人化自然和人化物质信息的外在组织性结构),即社会自组织性结构;所谓社会机能,即人与人关系的自组织性机能,即社会自组织性机能,即社会和谐性机能、社会紧密联系性机能、社会自我调节性机能、社会有序性机能、社会目的性机能。

人化自然——工具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因为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具有不可中断性,所以,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中,高度自组织性的人与非组织性的自然由于在广义组织性水平上的天壤差距,无法直接发生对象性关系,只能通过具有外在组织性特性的人化自然这个物质中介发生对象性关系。这个物质中介首先表现为工具。高度自我完善性的人自我创造、自我制造了专门执行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功能的人化自然,即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专门物质中介物——特异化的人化自然——工具。所以,制造工具这种特异性对象性活动构成了使用工具这种一般性对象性活动即人之所以为人的先决条件。人的大脑自组织性水平越高,人的活动自组织性水平就越高,人制造的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特异化的人化自然——工具的外在组织性水平就越高,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水平就越高,从而使自然界物质在更高的水平上被组织化,使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水平就越高,使人与人关系自组织性实现的水平就越高,使人的活动自组织性可能实现的水平也越高。同样,由于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具有不可中断性,所以,人类工具的外在组织性水平表现出由低到高的连续系列。任何新的高级外在组织性水平的工具都是由低一层次外在组织性水平的工具生产出来的。用锤子、钳子生产不出电子计算机,但没有锤子、钳子也生产不出电子计算机。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具有无限多样性。任何既定的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都是特异性的。这样,任何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工具都是特异性的。工具具有特异性,从工具(包括杀人的工具——武器)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可见一斑。人类生产和使用工具的水平,代表了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水平,代表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历史,特别是物质生产发展史,也是工具发展史。

社会的要素是什么?人化自然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物质中介物。同时,人类只有支配了自然,才能支配人与人关系;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支配了自然,就在多大程度上支配人与人关系。所以,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水平越高,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水平就越高,人对自然的支配水平就越高,人对人与人关系的支配水平就越高,人与人关系自组织性实现的水平就越高,人的活动自组织性可能实现的水平就越高。没有人化自然,人就不能进行支配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人与人关系自组织性即人的社会性及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活动——自组织性就不能实现,人就会成为生物意义上的生命存在物,人就会沦落到生命自然界。所以,人的创造物——人化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的社会由自组织性的人(包括高度自组织性的人的大脑、自组织性的人的身体、自组织性的人的活动和自组织性的人与人关系)、外在组织性的人化自然和外在组织性的人化物质信息三大要素所构成。

自我调节性机能的意义是什么?在自组织性机能当中,自我调节性机能是革命性因素,其它四种机能是相对静止性因素。自我调节性机能具体表现为自组织性结构(广义自组织性结构)即系统在系统内部和系统与外界环境两种质和量上显著不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一个系统的自我调节性机能越强,且这种机能是和谐性的、紧密联系性的、有序性的、目的性的,那么,它的自组织性机能(广义组织性机能)即系统机能就越强,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能力就越强,它向和谐有序方向进化的能力就越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机理就在于自我调节性机能和作用。根据紧密联系性特性,系统内部自我调节性水平要高于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自我调节性水平。所以,为了维持这种水平差,在这两种作用的界线处出现了系统的边界。这种系统边界表现为细胞膜(可以有选择的控制物质进出)、动植物的皮组织(包括皮上可开关的孔)、房屋的墙壁(包括墙上可开关的门窗)、国家边境线(包括其上可“开关”的海关)、社会组织吸收和排斥其成员时特有的制度、章程、纪律、手续、仪式、礼仪、服饰、暗语等。系统自组织性水平(广义组织性水平)即系统水平越高,系统内部自我调节性水平和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自我调节性水平差越大,其边界机能越强,越严密。一个系统的自然边界就是其内部自我调节性作用所达到的边界。如果一个系统的内部自我调节性作用可以覆盖几个具有独立内部自我调节性作用的系统,那么,后者就是前者的子系统。

人的社会活动,产生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产生社会机能。人的社会活动的改变,使社会结构和社会机能改变,使社会自我调节性机能改变。而社会机能,尤其是社会自我调节性机能的改变,又反过来使人的社会活动,使社会结构及社会机能改变。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使人的社会活动的自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使社会结构和社会机能的自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使社会自我调节性机能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结构和社会机能的自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由此推动着社会发展。

6·人的需要

自我完善性是无限自我产生、无限自我完成、无限自我满足、无限自我实现的,它本身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是动力机,又是工作机,是两者的完美自然统一。所以,生命主体自我产生了生命自我完善性需要即生命需要,同时,自我产生、自我创造了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和对象物。同理,自我完善性本身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以,自我完善性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和对象物必然也只能是自我完善性和它的某种性质属性本身。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越高,生命需要水平、生命需要自我满足手段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生命需要自我满足对象物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生命需要自我实现的水平也越高。

植物低下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与自然界物质的自我否定性水平差距即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差距小,所以,植物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和对象物仅仅表现为生命原始机能即同化异化机能和具有广义自我完善性性质的自然界物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利用阳光和无机物直接合成有机物并同时分解有机物,来满足低下的生命需要。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动物生命需要水平不断提高,它与自然界物质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差距绝对扩大,自然界物质不能满足动物的生命需要。动物自我产生、自我创造了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新的高级手段——运动机能。动物通过觅食运动及求偶运动,利用自我完善性性质的生命自然界物质——动植物有机体来满足新的高级的生命需要。生命进化为人,生命需要进化为新的高级层次——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需要即人的需要,同时,人即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自我产生、自我创造了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新的高级手段——人的活动。生命自然界物质及自然界物质自我完善性与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巳不能满足具有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的人的需要。人类通过自身活动,把对象世界不断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用人化世界,用自己活动即赋予了外在组织性特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如人化的自然——制造的车床、房屋,人化的生命自然界——种植的农作物,畜牧养植的动物,人化、社会化的人自身——人的大脑、身体、活动、人与人关系和情感,人化的物质信息——哲学、科学、艺术、伦理、宗教等来自我满足无限增长的人的需要。

生命进化,动物生命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由植物的生命同化异化原始机能进化为运动机能,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由植物的自然界物质进化为生命自然界物质;而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由动物的运动机能进化为人的活动,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由动物的生命自然界物质及自然界物质进化为整个人化的对象世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人的主体性、人的对象世界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需要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手段水平即人的活动的自我完善性、自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水平也不断提高,由此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无限提高的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人的需要水平、人的需要自我满足的对象物的广义自我完善性水平和人的需要自我实现水平的矛盾在人类活动中得到统一。人类的历史是人的需要在人的活动中无限自我产生、自我增长、自我展开、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丰富、自我完成、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历史。人的活动既是自我产生、自我创造、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人的需要的过程,也是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过程,即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人的本质的过程,即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人的存在的过程。

7·人的异化

在生命自然矛盾中,生命要把自然自我完善性化、组织化、和谐化,即生命化,自然要把生命自我否定性化、非组织化、非和谐化,即自然化,生命和自然都要把对方异化为对立方面的一部分。生命自然化即生命的异化,自然生命化即自然的异化。在生命自然矛盾中,生命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种对立着的相互作用力,性质相反,大小相等。对立方面的存在,对立作用的存在,是异化作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异化作用开始于生命即人对自然统治作用的开始,结束于生命即人对自然统治作用的最终实现。当自然对生命居绝对统治地位即生命自然矛盾第一构图,或人对自然居绝对统治地位即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②],生命与自然的对立作用趋于零,这时,是终极化了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就不会存在了。

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一构图:“自然——生命自然界”中,自然作用绝对统治了生命作用,生命完全异化为自然的一部分,生命与自然的对立作用接近于零,生命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即自然的异化接近于零,同样,自然对生命的异化作用即生命的异化也接近于零。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中,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产生,人与自然对立的出现,人的本质力量把部分自然异化为人的一部分,即把非组织性的自然异化为具有外在组织性的人化自然,成为在某种程度上与人和谐,与人不矛盾的自然,自然作用也在相同程度上把人异化为自然的一部分,产生了自然化的人,即产生了人的异化。

自然作用把自我完善性的人异化为自我否定性的人。人的异化在把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异化的同时,把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形式——人的活动异化了,使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即自主性水平和对象水平降低了,把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活动的展开物——生产力、人化自然、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国家、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异化了,即人、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人的活动的结果都被异化了,人和人的世界都被异化了。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使自组织性的人异化为非组织性的人,使和谐统一的人异化为非和谐性的人,对立性的人。

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中,高度自组织性的人与非组织性的自然通过具有外在组织性的物质中介——人化自然发生关系。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化自然对抗着自然,自然作用也通过人化自然对抗着人。人化自然一方面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者,作为在有限意义上与人和谐的自然,作为人的方面的一部人,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代表着人的本质力量压迫着自然,支配着自然,统治着自然,是与自然对立、对抗的;另一方面,人化自然作为整个自然的一部分,代表着自然作用压迫着人,支配着人,统治着人,是与人对立、对抗的。人化自然既代表着人对抗着自然,又代表着自然对抗着人,即人化自然具有双向作用性。人化自然对人的压迫、支配,使体现在人化自然上的人的本质力量变为人的异己力量,人的本质力量,人创造的人化自然反过来压迫着人,对抗着人,使人异化了。同时,人化自然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它的外在组织性水平比人的高度自组织性水平低,这样,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把人与人自组织性关系“疏远化”了,“外在化”了,人与人的关系异化、降低为人与物的关系,甚至异化、降低为物与物的关系,如金钱关系,财产关系。无生命的人化自然,以及人化物质信息,人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如资本、社会意识——其背后实质上是自然界物质,开始统治人,支配人,敌视人。

在原始社会,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的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非常微小,其水平极其低下,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在数量上极端不平衡,自然在最严重的意义上直接统治着人,人类仅仅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所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人与人的对立作用也可以忽略不计;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可以忽略不计;人与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的,人与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和谐的(这种和谐“仅限于氏族或部落内部”[③])。原始社会是原始和谐社会。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的不断增长,其水平不断提高,人化自然以超过维持最低限度人类生存并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的形式出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对立作用越来越大,人对自然和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越来越大,自然把和谐统一的人类社会异化为互相对立的两个阶级。这样,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由于自然作用对人的本质力量在数量上处于压倒地位,自然严重统治着人。自然作用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平衡,造成了互相对立的两个阶级力量的不平衡,使人类阶级社会分化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出现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产生了。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的低下,决定了人的自主性活动水平和对象性活动水平的低下,决定了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低下。自然对人的严重统治、支配、压迫,使人对人的统治、支配、压迫采取了最严重的形式——人身占有,产生了没有人身权利,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奴隶。

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的本质力量在数量上小于自然作用时,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绝对值越大,人的本质力量绝对值越大,人的主体性活动和对象性活动绝对值越大,人的主体性存在和对象性存在绝对值越大,人类生产力绝对值越大,人化自然绝对值越大,人对自然的统治程度就越大,自然对人的统治程度就越小,人对人的统治程度就越小,而人与自然的对立作用就越大,人与人的对立作用就越大,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就越大,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越大。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的增加,人对自然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大,自然对人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小,人对人的统治也采取了相对轻微的形式——人身依附,产生了在法律上不平等的人——农奴、农民。这样,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随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趋向平衡,自然对人和人对人的统治减轻,被统治阶级地位提高,人的主体性存在和对象性存在水平提高,自然与人和人与人的对立则趋向严重,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也趋向严重。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人身占有到人身依附,是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一次飞跃,是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的一次有限意义的解放,是人类向自由迈出的巨大的一步。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的绝对自我增长,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增长,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水平的空前提高,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的巨大增加,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对自然的统治程度增加,自然对人的统治程度减小,人对人的统治也采取了更为轻微的形式,产生了在法律上自由平等的人——自由劳动者,雇佣劳动者。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人身依附到人身自由,是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又一次飞跃,是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的又一次有限意义的解放,是人类向自由迈出的又一巨大的一步。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在数量上势均力敌,而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则分庭抗礼,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危机和人与人的对立——阶级对立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尖锐形式,自然的异化(即环境危机、人为物种灭绝)和人的异化登峰造极。人化自然的双向作用性使巨大数值的人化自然对人与人关系的支配和疏远化、外在化作用达到了物统治人的不堪忍受的程度。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活动及它们的产物即人创造的一切——生产力、人化自然、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国家、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即人和人的世界都成了人的异己力量,压迫人,对抗人。

资本主义社会这架庞大的经济机器疯狂地运转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活动与对象性活动、人类生产力和人化自然绝对值以惊人的加速度增加着,自然作用在比值上迅速减小着。当人的本质力量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超过了自然作用,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得到革命性提高时,生命自然矛盾发生了革命性的转折——使由自然统治人转变为人统治自然,使由人对人的统治和人与人的对立转变为人与人的和谐,使人类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就是完成这一转变。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力量统治了自然,支配了自然,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相比居优势地位,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人对自然的统治作用取代着自然对人的统治作用和人对人的统治作用,取代着人与自然的对立作用和人与人的对立作用,取代着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和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使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人与人的对立、人对自然的异化和自然对人的异化盛极而衰,迅速失去存在意义,并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急剧增长而急剧消亡。人对自然的统治是人对自然本质实现了的异化,是终极化了的异化,即人把对立物——自然同化了,所以,也是异化的消亡。

在社会主义社会,自然对人类社会异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阶级不复存在,人与人根本利益的一致取代了人与人根本利益的对立,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仅仅以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分工、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残余形式存在着。人类社会实现了初步意义的和谐、自由。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人对人的统治和人与人的对立到人与人的和谐,是人的主体性存在水平和对象性存在水平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是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的一次革命性意义的解放,是人类向自由迈出的革命性的一步,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次根本性转折。

(三)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

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本质力量水平、人的组织性、主体性与对象性活动水平、人类生产力水平和人化自然的外在组织性水平不断提高,人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统治作用越来越大,而自然作用对人的统治作用越来越小,人类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按照自我完善性目的支配着人、人的活动、生产力、人化自然、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和人的需要,支配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而自我否定性规律对其的支配程度越来越小,这样,使人类不断进步。当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组织性、主体性与对象性活动、人的主体性存在与对象性存在、人类生产力、人化自然、人化人与人关系和人化物质信息在绝对值和水平上都增长为极大值,人的本质力量绝对统治、支配了自然,人类把活动所达到的自然空间都全部并高度组织化了,自在的自然远离了人,其对人的影响即自然作用对人的统治作用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时,自然对人的统治,自然与人的对立、非和谐不复存在了,人对人的统治、人与人的对立、非和谐也不复存在了,人对自然的异化作用和自然对人的异化作用也不复存在了。人在支配自然的同时,支配了人类社会本身;人与自然取得了和谐,人与人也取得了和谐;人在自然界取得了自由,人在社会也取得了自由;人成为自然的主人,同时也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人由对立性的人变为和谐性的人。这时,人类从自然对人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中彻底解放出来,人类解放事业完成了她的最后使命。人的本质在人的生物体、自然界、人与人关系和物质信息中得到完全的、高度的实现,人性也得到完全的、高度的实现,人作为本质的人、和谐的人、无限多样性的人、个性的人、自由的人而存在着。人的本质只有在生命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中才能实现,而人性只有在人的本质完全实现以后才能完全实现。这样,人化自然成为人的附庸,成为人的组成部分。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人——人化自然——自然”演化为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人——高度人化自然”。自然被生命同化了,生命自然矛盾在生命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二次高度大统一。高度自我完善性世界、高度自组织性世界、高度和谐性世界、高度自我调节性世界、高度无限多样性世界、高度个性世界、高度自由世界、高度人性世界、人类大同世界、人类理想世界、共产主义世界来到了。

四、生命进化生殖死亡

生命是在同化异化特殊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的生命界化学运动中,按照自我完善性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生成、运动、变化、转化、存在的,具有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和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以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为代表的有机物化学物质系统。

自然是在非同化异化一般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的自然界化学运动中,按照自我否定性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生成、运动、变化、转化、存在的,具有非组织性结构、非组织性机能和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无机物化学物质。

物质世界一切化学变化,都分为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的生命界化学运动和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的、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的自然界化学运动两种根本化学运动形式;一切物质存在形式,都分为生命界化学运动的生成物质即具有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有机的生命界物质和自然界化学运动的生成物质即具有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的无机的自然界物质两种根本存在形式。任何物质——包括某些无机物(水和某些无机盐)——只要一进入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就以生命界物质的面目出现;任何物质——包括有机物——只要未进入或脱离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就会表现或转化为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和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就会表现或最终转化为自然界物质。被冷冻的动植物尸体,动植物有机体转化的石油、煤,人工合成的塑料,巳脱离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并巳转变为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或不能进入或根本不具有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所以,虽然是有机物,但不具有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虽然化学分解缓慢,或暂时停止分解,但最终将分解为无机物,所以,它们不具有生命形态。从动植物身上分离出一块碎片,在由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向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转化完成之前,具有生命性质,一旦转变为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有机物将分解为无机物,生命就转化为自然。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完善性化学运动性质,自我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与非同化异化化学运动形态,自我否定性化学运动性质,异己存在形式化学存在状态,是衡量生命与自然的根本标准。根据生命定义和自然定义,可以衡量和解释具体物质是生命形态还是自然形态。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达尔文进化论用外界原因、外在关系——自然对生物变异的选择作用即生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物间的生存竞争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学说是外因论,它未能说明生物进化和生物变异的动力、机理、内在原因。所以,自然选择学说不能为生物进化机制作出理论上的完全说明,它不能构成生物进化论的坚实理论基础。

生物进化动力是由生命本质即生命本身性质、生命自身原因决定的。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生命自然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使生物绝对自我进化。生命绝对自我完善,绝对自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的绝对自我完善。生命自我完善性运动是生物进化的过程。自我完善性暨自身规定性——绝对自我增长性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命自我完善性本质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因,并使生物进化表现出一种正方向性、不可逆性、不可中断性、自我加速性。不能到生命之外去寻找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进化是生物依据生命本质,依据生命自主性、自组织性本性通过变异主动适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的绝对自我完善,绝对自我发展的过程,是生命自然矛盾运动的过程,是对立着的生命与自然交互作用的过程。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形式,适应作用是生物进化的表现形式,自然选择作用是适应作用的表现形式,是生物进化和变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自然对生命的外在影响。生命本质决定生物进化和生物变异,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及自然作用产生适应作用,即生命主动适应自然,而适应自然与不适应自然的结果一起表现为自然选择作用,即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适应作用及自然作用产生自然选择作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与适应作用是生命自主的过程,而自然选择作用是自然被动的过程。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与适应作用是第一性的,而自然选择作用是第二性的,自然选择作用是生命本质、生物进化、生物变异、适应作用与自然作用的派生作用。

生命自我完善性运动产生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结构产生自组织性机能,自组织性结构和自组织性机能又产生自组织性形态。自组织性机能当中的自我调节性机能使自组织性结构的不同部分分别执行不同的特定自组织性机能,从而使其分化为新的不同的特异性的更高水平的自组织性结构及自组织性机能、自组织性形态。同理,这一特异性的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与自组织性形态又产生新的特异性的更高水平的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与自组织性形态,即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自组织形态具有互相促进作用。生命自组织性结构和自组织性机能产生了具体的自组织性形态,如千变万化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等。自然自我否定性运动产生非组织性结构,非组织性结构又产生非组织性机能,非组织性结构和非组织性机能又产生具体的非组织性形态,如岩石、沙漠、土壤、河流、海洋等。物质统一性,自我完善性和自我否定性的统一性,决定了自组织性结构与非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与非组织性机能、自组织性形态与非组织性形态的统一性。自组织性结构与非组织性结构构成了广义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与非组织性机能构成了广义组织性机能,自组织性形态与非组织性形态构成了广义组织性形态。

在生命自然矛盾运动中,生命本质与自然本质、生命作用与自然作用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两者的力量对比和彼此消长规定了生物进化的动力、内容、形式、方向、路线和速度。生物进化动力是生命自我完善性本质;其内容是生物在自组织性结构、自组织性机能和自组织性形态上的绝对自我完善;其形式是生物变异;其方向是正方向性;其路线,由于生命自我完善性统一性和生命作用与自然作用的不同力量对比及这个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表现为统一多路线性和波动曲线性,即呈树系状;其速度是自我加速性。

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自我提高和不可中断性,必然由最低层次自我完善性水平向最高层次自我完善性水平进化,产生自最低层次水平至最高层次水平自我完善性水平层次结构连续体。这样,依次进化出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系统水平、神经系统水平、中枢神经系统水平等不同层次水平的自我完善性,最后,进化产生了迄今为止物质世界自我完善性层次水平最高并绝对自我提高的物质——人的大脑。所以,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提高和人的进化,主要表现为最高自我完善性层次水平,即人的大脑高度自我完善性层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人的大脑高度自组织性结构、机能和形态水平的提高,这又表现为人的自组织性活动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外部世界在前所未有的更高水平上组织化。人的大脑是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的生长点,人的大脑也必然呈现为自较高层次水平至最高层次水平自我完善性水平连续层次结构。所以,人的进化主要表现为人的大脑的进化,最主要表现为大脑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进化,而人的非大脑的生物体的生理进化在人的进化和生存中已退居次要地位。

物质绝对存在,绝对运动,绝对变化,绝对转化,绝对转变。物质统一性必然表现为生命自然统一性,表现为生命自然绝对互相转化性。自我否定性是自我完善性不完全的、不完备的、不完善的形式,自我完善性本身包含自我否定性因素。所以,生命必然由自我完善性转化为它的对立面——自我否定性,使生命走向死亡。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中断,是对生命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的直接否定。自我完善性自身规定性即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自我复制性决定了生命具有生殖机能。生命通过特有的生殖机能,使自我完善性及其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在子代身上得到实现。在生殖过程中,生命通过蛋白质分子结构自组织性的特定代表核酸把自身自组织性信息遗传给子代,使生命自我完善性和自组织性既有水平连续地、不可逆地发展下去。所谓“遗传信息”,即“遗传组织信息”。核酸是蛋白质分子结构自组织性的特定代表,所以,它必然和只能与蛋白质分子一样,本身也是一种大分子有机物。在原生质大分子中,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承当物,而核酸仅仅是蛋白质分子结构自组织性的特定代表。蛋白质存在是生命过程本身,而核酸仅仅对生命过程起调控作用。有蛋白质可能有生命,无蛋白质则必然无生命。生殖机能是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中断性、不可逆性、自我复制性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自我完善性特殊的、无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自我完善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形式特有的和必须具备的机能。是否具有生殖机能,是区分生命和自然的根本标准之一。

因为生命是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提高的过程,而死亡是对生命的否定,所以,死亡是生命的逆过程,所以,死亡是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降低的过程;因为生命是不可逆、不可中断的过程,所以,死亡也是不可逆、不可中断的过程;所以,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只有一次。不可中断性决定了在没有外源更高水平生命自我完善性作用或压倒性、毁灭性自然自我否定性作用时,无论是生命还是死亡,都不能使自我完善性水平跳跃式提高或下降,即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不具有“无级调速性”。自我完善性绝对自我增长性、不可逆性、不可中断性以及死亡必然性,从理论上解释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只有一次即生命不可死而复生等经验事实。长生不老、灵魂不死、精神不灭和死而复活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中和神话里,它是对自我完善性及其不可中断性的曲折反映。

生命是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提高的过程,它表现为人的发育和生长过程,表现为人由受精卵、胚胎、婴儿发育生长进入青春期,达到人的生理水平的巅峰状态。尔后,生命中自我否定性因素逐渐增强,自我完善性因素逐渐减弱,前者逐渐逼近后者,人的发育阶段结束,人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停止,人的生理水平开始下降,人开始走向衰老和死亡。

死亡是生命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降低的过程,即死亡具有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下降过程性。它表现为自我完善性由最高水平逐次连续下降为零并直至为负,即表现为自我否定性水平的过程。人的死亡首先表现为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物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机能丧失和死亡,然后依次表现为神经系统、系统、器官、组织机能的丧失,最后表现为自我完善性水平最低物质即有机体普通细胞机能丧失和死亡并分解为无机物。死亡的前奏阶段即前死亡阶段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机能的丧失,而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并未死亡分解。前死亡阶段是可逆的,是生命与死亡的过渡阶段和形式,如“植物人”。当人的最高自我完善性水平一旦降低,即人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一旦大量死亡,人的死亡绝对过程就不可逆转。所以,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死亡是人的死亡的根本依据。

人是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的生命形式,所以,人的死亡最典型地表现了死亡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下降过程性。自我完善性水平最高物质——人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一旦大量死亡,人就立即地、绝对地、不可逆地进入死亡过程。低等生物——植物、低等动物自我完善性水平、自组织性水平低下,它未进化、分化出明显高低不同层次的自我完善性水平,即生物体各个不同部分自我完善性水平差距非常小,所以,当生物体任何一部分被毁坏,不能使生物整体自我完善性水平明显下降,即不能或不能立即使生物死亡。而有些最低等生物被毁坏分解为几个部分,甚至成为碎沫,但由于各个部分自我完善性水平相等,其自我完善性水平并没有下降,所以,每个部分都能作为独立的生命存在。低等生物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死亡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下降过程性。

五、生命自然矛盾的宇宙论意义

宇宙即总的物质存在,所有的物质存在,无限的物质存在。它包括无限多样的物质运动形式、物质结构形式、物质机能形式、物质形态和物质存在形式,包括无限多样的物质变化形式和物质转化形式;在时间上,既包括无限的过去,包括现在,也包括无限的未来;在空间上,既包括无限大的宇观世界,包括宏观世界,也包括无限小的微观世界;它既包括物理运动形式,又包括化学运动形式,既包括自然物质存在形式,也包括生命物质存在形式。宇宙论即物质存在的总过程,总状态,总规律。所以,宇宙论首先是一种哲学宇宙论,宇宙论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性的,高度普遍性的。

物理学描述由宇观天体世界、宏观日常生活世界、微观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世界([④])的物理运动、物理演变构成的物理世界、物理存在,描述以物理世界、物理存在、物理运动、物理演变为基础的物理宇宙论,寻求物理世界的统一。生命自然本质理论和生命自然矛盾学说描述了由物质化学运动、化学演变构成的化学世界、化学存在,描述以化学世界、化学存在、化学运动、化学演变为基础的化学宇宙论,寻求化学世界的统一。

物质具有物理和化学两种存在状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首先是从物理存在开始的。物理存在可以直观地认识物质的结构、运动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自然科学首先成熟的是力学([⑤])。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物质的机械运动构成了人类认识的一般知识背景,支撑着人类认识的大厦,构成了人的世界观的基础。人们首先建立了机械论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和宇宙论,即建立了物理宇宙论。物理科学的每一次革命,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认识中的世界图景。

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物质不但运动着变化着,而且还在此基础上生成、转化、发展、联系着。化学转化是生成新物质的根本变化,是比机械位移基础上的物理运动,物理变化更重要的变化。化学意义上的自然即与生命相对意义上的自然、生命、具有生命的人、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与对象性、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基础上的人的存在、人的意识、人的现实、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文化、人的需要、人的世界,乃至方法论、认识论、宇宙论,都是化学世界的现象,都是一种广义化学存在。它们的意义是由化学存在决定的,物理世界对此无能为力。宇宙是人认识、实践的宇宙,是我们的宇宙;宇宙论是人认识的宇宙论,是从事活动的人的宇宙论,是包括人在内的宇宙论。所以,化学存在比物理存在在物质的生成、转化、发展、联系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方法论、认识论和宇宙论意义,即化学宇宙论与物理宇宙论相比,对于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自由,人的世界,对于方法论和认识论,具有更大的意义。在化学存在、化学运动、化学演化基础上产生的生命自然本质理论、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更加广阔的认识世界的视角,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更加强有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工具。物质化学存在决定生命和自然的本质,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分别决定生命和自然的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决定生命自然矛盾,决定生命自然关系,决定生命本质的特殊的高级生命形式——人的本质,决定了人的本质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形式——人的活动,决定生命自然关系的特殊的高级形式——人与自然关系和受其制约的人与人关系。所以,认识物质的化学存在,认识生命自然本质,认识生命自然矛盾,认识生命自然关系,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活动,认识人与自然矛盾和人与人矛盾,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宇宙论和人学意义。这将使人们完成由物理决定论、机械决定论、严格决定论即自然单因素决定论向化学决定论、有机决定论即生命自然双因素决定论,由机械方法论向有机方法论即自组织性方法论,由物理宇宙论、机械宇宙论、自然宇宙论向化学宇宙论、有机宇宙论、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的转变,将形成生命自然统一的物质世界图景。这将是人类认识的一次突破,一次革命。

物质具有生命和自然两种存在形式。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分别决定了生命界物质和自然界物质的生成、运动、变化、转化、发展和存在,分别决定了其存在性质形式与状态,即分别决定了其根本运动规律和根本存在性质,能够分别统摄和解释一切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在生命自然本质基础上产生的生命自然矛盾,是物质世界基本矛盾之一。生命自然矛盾及其演化即生命运动与自然运动的合力构成了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即物质世界统一的,交互作用的,而非二元的发展史,决定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新的完整的基本图景。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是我们的世界生成、运动、变易、发展、联系的基本宇宙法则,根本理论框架。生命自然矛盾演化过程,即宇宙大化过程。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宇宙论。

只有认识物质,才能认识自然,只有认识自然,才能认识生命,只有认识生命,才能认识人。即要想认识人,必须认识生命,要想认识生命,必须认识自然,要想认识自然,必须认识物质。而认识是人的认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世界的认识。认识了人,又能在更高的水平上认识生命、自然和物质。在物质自然生命人认识链中,生命和自然的本质,是尚未解决的问题。认识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问题,将有助于其它问题的解决,其它问题认识上的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命和自然本质空白造成的。只有认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才能认识生命自然关系,才能认识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及其产物——人和人的世界,才能认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即主客体关系,如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需要关系、审美关系等等关系,才能建立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框架,建立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建立生命自然即物质世界统一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和宇宙论。要想深入地、更好地认识客体世界,必须认识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必须认识生命自然关系,必须认识生命自然矛盾宇宙论,必须认识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认识意义世界的承当者,即必须认识人本身。

在世界是物质的大前提下,生命是什么,自然是什么,生命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是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原始出发点。揭开了生命和自然的奥秘,并在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框架下,将有助于我们从新认识生命生殖死亡机理、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和对象性、人的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人的本质的实现、人的需要、人的异化、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性、伦理、道德及三者的关系、性善论与性恶性的关系、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理性的本质、美的本质、宗教的本质、生物进化动力、社会历史发展动力、人类生产力内在发展动力、人类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动力、自然界规律与生物界规律的关系、生物界规律与人类社会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关系、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关系、整体论与还原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等生命界和自然界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将深化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将是人类认识的一次突破,将改变我们认识中的物质世界的基本图景。生命自然矛盾理论具有普遍的宇宙论意义。

世界是决定论的吗?在自然界规律之外有没有与之相左、与之抗衡的东西?如果没有,那么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个严格决定论的、机械决定论的、没有生命、没有人、敌视人的世界,而非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只有统一,没有对立,没有矛盾的世界。如果在其之外,有与之对立的、不可调和、不可统一的规律,那么,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个分裂的、二元的世界。这是一个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的世界。在自然界之外有一个生命世界、人的世界与之对立、抗衡。在生命自然矛盾框架内,自我否定性与自我完善性既对立又统一,前者产生后者,后者具有绝对自我增长性和自组织性,后者又是前者的高级形式。这样,产生了生命与自然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产生了有机决定论的极其丰富的内容,产生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

从生命自然矛盾理论框架看问题,机械决定论是自然单因素决定论,而有机决定论是生命自然双因素决定论。生命和自然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

生命自然本质、生命自然关系、生命自然矛盾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对它的不同体认,产生了人类文化的两大根本形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生命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东方文化倾向于认同生命,认同生命与自然的统一;西方文化倾向于认同自然,认同生命与自然的对立。这一差异是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它决定了东西方文化的其它差异,决定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风貌,产生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分野。

东方文化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生命自我完善性,认同自我完善性与自我否定性的统一性,即认同广义自我完善性,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倾向。天既是形而下的气,又是形而上的理;既是自然之天,又是超越于自然、生命和人之上的道、天理。这种统摄主宰包容万物万理的天,既是物质的,是一种宇宙本体,又是精神的,是广义自我完善性的义理之天,是一种绝对性、普遍性、统一性、超越性的宇宙本原,宇宙精神。

天理统摄万物万理,万物万理内在地统一于天理精神之中。天理即广义自我完善性本身就是一个超越性、统一性概念。一个人在心里认识了形而上的宇宙本原、宇宙精神——天理,即实现了超越。中国人走的是一条内在生命自我超越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对生命、对生命自然统一、对广义自我完善性的认识,是一种生命哲学、生命文化、统一性文化、综合性文化、伦理性文化。中国生命文化表现出统一性(大一统)、不可中断性(连绵性)、生命伦理性(宗法血缘性)、内在生命自我超越性(内敛性)的特点。

西方文化认同自然自我否定性,认同自我否定性与自我完善性的对立性,产生了天人之分、天人对立、主客二分、主客对立的思想倾向,是一种自然哲学,自然文化。自然、自我否定性是生命、人之外的物质低级存在形式,低级存在性质,不是一种统一性文化,而是对立性文化,差别性文化,分析性文化。对自我否定性的认同,认为人性是恶的,产生了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是一种罪感文化。对立性的个体的人只有在物质活动中认识、改造、征服外在对立的客观自然才能生存,才能实现与外在自然世界的统一([⑥])。西方文化走的是一条外在自然超越之路。

在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中,社会调节作用有生命社会调节和自然社会调节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调节力量。社会调节形式主要表现为:“生命—人—人性—伦理—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道德—政治—法律—恶—暴力—阶级斗争—革命—战争—自然”。其中,离生命越近,生命社会调节作用越大,调节作用内在性越强,强制性越弱,破坏性越小,调节作用越温和;离自然越近,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越大,调节作用外在性越强,强制性越强,破坏性越大,调节作用越强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所以,它主要表现为生命伦理内在自我非强制性温和社会调节作用;西方文化是一种自然文化,所以,它主要表现为自然法律外在强制性强烈社会调节作用。

经济即人把自然乃至整个对象世界人化从而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能力、过程与结果。经济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其次表现为人与人关系,而且在整个生命自然矛盾第二构图中,这种人与人关系是由人与自然关系决定的。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了道德、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经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具体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现实力量对比的改变即经济、经济基础的改变,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相应改变。西方自然法律社会调节,实质是“经济—道德—政治—法律—恶—暴力—阶级斗争—革命—战争”调节,即强烈的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注重经济发展,注重物质利益,注重物质财富增值,注重外在社会约束,注重法律,注重自然科学,注重阶级对立,注重暴力革命,孕育出工业文明,政党政治,世界大战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内在自我非强制性社会调节是温和的非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重视生命价值,重视伦理价值,重视内在社会约束,重视个人道德自觉,重视和谐稳定,轻视经济发展,轻视物质利益,即所谓的重义轻利,具有强烈深沉的生命意识和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实质上是生命意识)。

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强大,在宗法制和等级制的基础上产生了集哲学、伦理、美学、经济、政治、法律于一身的礼教([⑦]),生命伦理文化异常发达,而自然法律社会调节作用弱小,法学不发达,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生命社会调节作用表现为以伦理调节为代表的生命伦理社会调节。西方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相对弱小,伦理文化相对不发达,而自然法律社会调节作用强大,有发达的法哲学,完备繁复的法律和组织严密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机构,法学文化异常发达,所以,西方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表现为以法律调节为代表的自然法律社会调节。在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不但调节着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而且还有力地调节着社会关系和国家政治生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宗法血缘生命伦理关系的直接放大,政治伦理化([⑧])了,而法律注重生命伦理关系,主要调节人与人关系,带有浓重的伦理色彩,即所谓的天理国法人情,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伦理化([⑨])了。与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适成鲜明对照,西方社会伦理表现为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主要呈现为自然伦理,经济伦理,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生命伦理自然化了,而法律强制调节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不但调节着人与人关系(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而且还有力地调节着人与自然关系,即西方社会法律注重人的经济关系,财产关系。

中国生命伦理调节社会有意识或无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极度强化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同时极度排斥自然社会调节作用,无视其存在,但自然社会调节作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地、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生命伦理非经济社会调节方式使人对自然的统治作用小,使自然对人和人对人的统治作用大,使人的活动的对象性水平低,从而使人的活动的自主性水平低,使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由此产生了贯穿传统社会始终的自然社会调节形式——专制统治,产生了生命伦理与专制如此对立又如此奇妙的结合,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观念,即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强制性专制调节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非强制性非自然法律社会调节及生产力低下的代偿。专制强,则法律弱;反之,法律强,则专制弱。那么,每当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为单因素调节作用,作为温和的非强制性调节作用发挥到极限,必然走向衰微,它对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的排斥、抑制作用减小,而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由弱变强,使社会趋向无序,混乱,或以及自然作用异常强大,即所谓的天灾人祸,这种生命非经济—政治—革命社会调节方式的有限性无法维持社会机体存在,无法维持人的基本生存,也无法使社会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时,则自然外在社会调节作用取生命伦理内在社会调节作用而代之,产生了每隔一定历史时期的不绝于史的大规模的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战争和改朝换代,即所谓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长时期束缚、压抑自然社会调节作用所聚积起来的能量,长时期专制统治、压迫所聚积起来的反抗能量,象火山一样急促地、剧烈地、非常态地爆发了。这种急骤的、外在的自然社会调节作用以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以社会机体的破坏为代价。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对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的束缚、压抑作用越大,专制统治、压迫作用越大,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爆发越强烈,越急促,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越大,社会机体的破坏越大。而当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即农民起义荡涤了社会累积起来的非组织性因素,动乱的社会恢复了常态,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也恢复了常态,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又退出了历史的前台,历史又回到了起点,直到下一次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爆发为止。在这种治乱历史循环中,中国人自觉地,执着地坚守生命伦理单因素社会调节作用,坚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痴心不改,九死而不悔。这种非常态的、间断的、强制性的自然社会调节方式与常态的、连续的、非强制性的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方式互为补充,各有其存在价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社会调节方式与自然社会调节方式互相渗透,互为表里。王朝建立之初,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强大,纲常名教完备,政治修明,忠臣大行其道;王朝后期,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压倒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奸臣当道,纲纪废弛,社会失范,天下大乱。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与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具有内在对立性,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排斥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表现为所谓的忠奸不两立。当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与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势均力敌,以及由前一种调节作用向后一种调节作用转折时,忠奸斗争最激烈,达到表面化、尖锐化的程度,往往表现为生死斗争。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转化为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而自然社会调节作用中强制性最小,调节作用最温和的法律调节作用自身是如此软弱,只能由强制性最大,破坏性最大,调节作用最强烈的战争来充当社会的清道夫,王朝只能在内部战争即内部王权战争与农民起义或外部战争或它们的夹击中走向覆亡。

中国生命伦理调节传统社会非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表现为不发达的私有制,即表现为发达的小私有制,表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表现为停滞不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表现为发达的农业文明即非工业文明,而阶级对立、阶级对抗往往表现为改朝换代,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产生了延续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国生命伦理调节传统社会是一个暴力征服欲、扩张欲小的社会,一个缺少英雄史诗的社会,在未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情况下,未能产生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西方社会经济—政治—革命调节方式,表现为发达的、彻底的大私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阶级对立、阶级对抗表现为剧烈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革命。西方社会暴力征服欲、扩张欲强,盛行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出现了震撼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伟大的革命。

西方文化即自然文化是外在自然超越文化,外向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征服自然,强调主体实践,崇尚人的自由,最终产生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社会实践学说,是偏重于自然的生命自然双因素社会调节文化,是经济—政治—革命的强烈调节方式,所以,它表现为一种强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即生命文化,是内在生命自我超越文化,内敛文化,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最终产生了王阳明的心学,是生命单因素社会调节文化,是非经济—政治—革命的温和调节方式,所以,它表现为一种弱势文化。

伦理属于生命社会调节范畴。道德是在伦理和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跨越并联接生命伦理和自然两个范畴,但它相对于伦理而言,更多地属于自然社会调节范畴。伦理是由生命单因素决定的,道德是由生命和自然双因素决定的。在人性、伦理、道德三个因素中,人性最稳定,变化性最小,伦理相对稳定,变化性相对小,而道德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随着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现实力量对比、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最不稳定,变化性最大。道德是人性、伦理的现实表现形式,社会表现形式。伦理与道德具有相同性,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它们又具有明显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的自我完善性水平绝对自我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作用的现实力量对比不断变化,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变化,使社会调节作用不断变化,使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与自然社会调节作用的关系也不断变化。在原始社会,当饥饿威胁群体生存时,吃掉老人和妇女是被当时的伦理接受的([⑩]),即自然社会调节作用入侵、支配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而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在法律上废除死刑才是可能与现实的,即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作用入侵、支配自然社会调节作用。

随着人的高度自我完善性水平的绝对自我提高,人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大,自然作用对人的统治程度越来越小,以伦理为代表的生命社会调节作用越来越大,以法律为代表的自然社会调节作用越来越小,而自然社会调节的强制形式战争、革命、阶级斗争、暴力、恶、法律终将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差别越来越小,伦理与道德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两者趋向融合。那将是一个高度和谐自由、高度人性的社会。但人类必然经过自然法律社会调节为主的自然历史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再次进入生命伦理社会调节的理想的社会历史阶段。抛开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别,总的说来,人类历史是由生命伦理调节原始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再向生命伦理调节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而后一个过渡,是由自然历史阶段向社会历史阶段过渡的历史过程,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史过程。

西方社会己经历史地完成了由生命伦理调节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的过渡。中国传统社会在近代在外来文化的强力影响下,开始了由生命伦理调节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由生命单因素调节社会向生命自然双因素调节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缓慢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由于中国生命文化的过于发达,历经一个半世纪,至今未能最后完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观念更新加速,中国加快了社会转型的步伐。中国高度发达的生命文化决定了其由血亲复仇式的、宗法血缘式的生命伦理调节社会向自然法律调节社会过渡,并将最终过渡为高度人性的、世界大同式的生命伦理调节社会。中国生命伦理社会调节丰厚文化遗产必将重新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东方文化是没有对立的统一,西方文化是还未实现统一的对立。东西方文化既是对立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又是互补的,谁也取代不了谁。只能走深层次创造性融合统一之路。

生命自然矛盾学说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发展主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为东西方文化的深层次创造性融合统一,为把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自然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把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学、哲学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内,即创立一种大统一理论框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转贴于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5页。

[②]见本章第(三)节:“生命自然矛盾第三构图”。

[③]参见杨金海《人的存在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8页。

[④]关于“宇观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见《自然杂志》编辑部编着《当代科学之门》(学林出版社,1982年),第24页页下注。

[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4页。

[⑥]

[⑦]

[⑧]

[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