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6:07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1

关键词:移动支付;协议;安全性

前言:近年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支付方式不同,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具有便捷、灵活等特点,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其中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移动支付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支付形式,同样会受到病毒、黑客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移动支付协议安全性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一、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指由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及金融机构共同推出,建立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基础之上的一种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在移动支付业务形式下,企业与用户能够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进行商品交易,有效提高了买卖双方的灵活性。然而,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状况并不好,由于移动支付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缺少丰富的经验,安全性、技术平台等不够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可持续发展[1]。

现阶段,移动支付遭遇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交易者身份被冒用、个人信息泄露及交易者否认交易等方面。相关规定针对移动支付已经提出了安全要求,如交易双方身份的认证、资料信息保密等,而移动支付协议作为连接交易双方的重要桥梁,仍存在一些不足,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支付安全性,加强对协议安全性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二、基于Set协议,移动支付协议安全性设计分析

(一)Set协议概念及构成

Set协议是针对B2C,并建立在信用卡支付模式基础上设计的一种电子支付模型,以此来确保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信用卡购物安全。其具有交易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触性等特点,在解决用户、商家及银行之间的矛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Set协议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网络环境方面,网路构架是由wap网关、移动终端及wap源服务器三部分构成。网络将wtLS协议作为传输层安全协议,确保网关与移动终端有效连接,并在有线环境中选择SSL协议,确保网关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wap移动终端内存逐渐增加、且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Set协议对传统电子钱包进行优化和调整,将主要功能划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电子钱包服务器,另一个是电子钱包客户端,客户端与移动终端整合到一起,能够承担对大部分交易的有效处理,促使改进后的Set协议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其次,模型的构建,将电子钱包安装于wap终端,买方通过终端服务器与卖家进行协议,实现二者有效沟通和交流,并达成协议。

最后,移动支付交易流程,买方选择商品点击支付――卖方自动生成订单信息,与钱包服务器连接――服务器向钱包客户端发出指令,验证并发送交易信息――卖方收到购买请求,向支付网关授权――支付网关反馈信息给卖方――卖方发送货物――买卖双方建立连接渠道,通过支付客户端支付成功[2]。

(二)Set协议局限性

在具体应用中,虽然,该协议能够解决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安全连接等问题,但是,该协议自身流程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业务信息方面,当终端用户发出支付敏感信息时,极有可能出现未经用户同意被篡改情况;不可否认性,买卖双方否认发出或者接收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纠纷责任判断;除此之外,传统协议难以确保卖方是否会发货,更无法判断卖方发送货物是卖方所购买的商品。综上所述,针对协议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该协议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

(三)改进方案

为了促使Set协议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从商品质量与残留数据两方面入手:针对前者来看,将商品质量检测引入到协议当中,能够将买方购买的商品交到相关机构,对商品质量进行有效检测,检测通过后,将商品提供给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责任纠纷问题,还能够保证买卖双方利益,减少双方之间的矛盾,提高移动支付质量和效率。针对后者而言,由于引入商品质量检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交易复杂性,为此,需要对该协议消息报文进行相应调整,将质量检测信息以报告形式传送至数据库当中,并合理确定报告内容:双方交易信息、商品名称、保质期及生存周期等。

(四)改进方案安全性分析

通过对改进后的方案安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该协议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首先,协议信息传输过程中,支付终端能够对敏感信息(如支付账号、密码等)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开放网络环境下,敏感信息机密性;其次,改进协议所采取的Hash算法能够进行数字摘要,有效保障了数据完整性;最后,信息传输后,买卖双方需要在数字证书进行验证,卖方需要对订单、款项等进行核对,并通过钱包服务器发送指令,代替卖方签字确认[3]。

结论:根据上文是所述,协议作为移动支付的核心,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电子商务未来发展。因此,要明确认识到Set协议的重要性,将其引入到移动支付中,建立和谐买卖关系,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Set协议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邢育红,卜凡金,李大兴.基于串空间模型的电子商务协议的形式化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8(03):259-261.

[2]胡萍,安捷.移动自组织网络安全性研究与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05):12-14.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2

[关键词]移动支付椭圆曲线

一、引言

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无线互联网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目前国内有四亿多手机用户,手机上网用户四千万,新型手机在短短的二、三年间基本上具备了上网的功能,可以看到在今后的几年里用手机、pda等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和从事商务活动将成为一种潮流。通过手机、pda等终端发展电子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但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用户群体乃至行业厂商的普遍忧虑和不满,这种忧虑和不满来源于对移动终端本身的不信任性和网络自身存在的不安全性。因此消费者急需一种“可信移动终端平台”来实现各种商务活动,既可以认证终端用户的身份,也可以进行安全移动电子支付和交易。本文就解决安全的移动支付问题给出论述。

二、安全移动支付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及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崭新的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安全、低廉等优点,将会有巨大的商业前景,会引领移动电子商务和无线金融的发展。

由于移动支付手段具有多样性,相应要求实现高安全保障,wap提供了一套开发、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或是银行卡系统,发送有关交易数据或是接收账单信息。

据悉,迄今为止,韩国和日本还是唯一两个推出了商业mpp服务的国家。不过bwcs预测,到2010年时,日本将成为最大的mmp服务市场,交易额将达到几乎难以置信的930亿美元之巨。同时,一直落后于日、韩两国的美国会很快成为另一个大规模市场,它的mpp交易总额会达到670亿美元。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最早是2002年9月在深圳推出的,合作方是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中国工行深圳分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工行深圳市分行与百事可乐(深圳)、家乐福(中国)等多家企业签订了《移动支付协议》。此举标志着深圳率先推出具有商用价值的支付业务。

三、构建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思想

其实,“可信移动终端及安全平台”已开始在电子政务、证券和工商等行业运用,但是产品的安全性能不高,且主要核心安全技术依赖于国外,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因此,开发既能适应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的,又能研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简便和高效的移动支付系统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将直接影响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快速发展,也是对移动安全支付领域的一个新挑战。应这种市场的需求,研发一个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是必要的。构建一个简便、高效和可靠的新型安全移动支付系统,在充值过程中,用户利用安全终端设备通过wtls协议和无线网关设备与internet连接,进行基于用户银行帐户的移动终端充值处理。在支付过程中,用户利用安全移动终端的射频卡与商家提供的支付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利用终端内的非接触卡完成移动支付。目前移动安全支付系统主要基于rsa算法,而新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需要将加密强度比rsa高八倍的ecc(椭圆曲线)应用于安全支付系统,即在同样安全性的条件下,ecc的密钥长度会更短,能有效降低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度。根据ieeep1363标准选取适合ecc的安全椭圆曲线,提高加密强度,消除rsa密钥长度不断增加给移动支付设备性能带来的影响。将更高加密强度的ecc应用于wtls协议,能有效的提高无线安全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降低网络带宽占用率。根据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具体特点对wtls协议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能抵抗像“选择明文攻击”和“中间截获攻击”等常见攻击,并且通过引入ecc能有效的提高其运行效率。构建基于ecc的数字证书与身份id相结合的wpki体系,为参加安全移动支付的交易各方提供身份验证和信息加/解密服务,既提高了网上身份认证的效率,又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构建这样一个安全移动支付系统也可以将ecc应用于移动电子支付终端的智能卡中,由于在同样安全的条件下,ecc的密钥长度会更短,能降低存储空间和运算复杂度。使基于ic卡的安全支付系统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使我国的智能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并成为企业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四、总结及对各行业的推动作用

国内移动用户在不断的增加,而移动商务却发展缓慢。调查显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是影响移动商务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另外,目前的移动支付系统操作复杂,功能单一,进行移动商务交易的实体各方难以确认对方身份,支付系统效率低及系统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因此,构建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是解决移动商务发展缓慢的关键所在。

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研究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通信设备、移动支付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移动支付系统设备、安全认证服务系统和银行金融服务设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提高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易操作性和高效性才能消除用户对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的顾虑,才能吸引更多的移动用户采用移动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进而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3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消费者权益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68-01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这一时尚、便捷、智能的支付方式,给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其存在的移动支付风险也不容小觑。2013年5月发现一款名为“支付鬼手”的手机木马,该木马伪装成淘宝,意图盗窃用户账号和密码。据分析,该木马会将淘宝账号、密码以及支付密码通过短信暗中发送至目标手机,同时诱导用户安装木马子包,劫持用户收到的包含验证码在内的所有短信,一旦掌握了这些数据,用户支付宝内的财产将盗号者被洗劫一空。“支付鬼手”事件,再次为移动支付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资金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敲响了警钟,值得深入探讨。

一、移动支付安全现状

1.信息安全方面

2014年3月11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4年第一期中国移动支付安全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截获支付及购物类恶意程序2962个。其中假冒类木马为最常见的移动支付恶意程序,占总比约74%。如今手机用户最担心的并不是手机被盗而是手机木马,而移动支付木马更是被称为手机界的第三只手,有着神出鬼没、偷天换日的功夫,手机钱包不知不觉被洗劫一空。除了恶意程序的攻击外,手机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也是造成移动支付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此前360曾手机安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市场主流品牌的手机均普遍存在安全漏洞。并且,70%的漏洞由厂商定制开发产生,难以修复。而正由于手机存在这类漏洞,才使得恶意程序能够轻易入侵网民手机,威胁网民移动支付安全。

2.资金安全方面

“微信红包”成为移动支付代表者,其背后无不是大型互联网通讯公司的操控支持,而互联网通讯公司在行使支付或借贷中介职能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巨额的沉淀资金。在消费信息化、支付虚拟化、经营国际化的趋势下,移动支付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监管政策、法律法规却没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除了第三方支付之外,许多移动支付行为并未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移动支付涉及的平台、客户等多方面,没有有效的监管规划,必定无法有效协调移动支付与传统金融、移动支付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必然导致移动支付的混乱发展。如移动支付所沉淀资金的安全性仅仅依靠没有流动性管理、风险防控的互联网通讯公司的内部控制,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存在一定隐患。

3.信誉安全方面

对支持移动支付业务的银行来说,除了提供一个可靠的服务平台之外,还需要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能否持续的提供安全、及时的服务,服务质量的优劣也将影响到相关机构的信誉口碑,如果客户访问其资金或进行移动支付操作时候遭遇严重通讯故障,必然会导致客户对手机移动支付的不信任,引发信誉风险。现行移动支付政策还不完善,市场管理相对混乱,使得消费者难以对移动支付消费权益进行有效保障,严重影响移动支付发展。

二、对移动支付安全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1.加强消费者安全意识教育,保护个人信息

由于移动支付的基础是借助于移动设备及通讯网络,而这些软硬件的各个环节很有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技术漏洞,同时,移动支付在实现用户便捷的基础上必然导致交易的非面对面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恶意软件、系统漏洞盗取用户个人交易信息。因此,涉及移动支付的相关机构,在向用户推荐移动支付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加大交易系统的安全措施开发,及时进行系统安全性运维,对发现的技术漏洞及时打补丁,全方位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在用户交易时适时进行风险提示,引导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支付习惯,将移动支付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2.延伸移动支付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保护资金安全

建议移动支付运营商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切实维护客户利益,向用户明确行使移动支付或借贷中介职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巨额沉淀资金去向,合理规划使用沉淀资金,进行沉淀资金的安全性风险防控,确保用户的知情权。

3.构建移动支付金融监管标准,健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处于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阶段,业务内涵与外延依旧模糊,形式多样,各种业务对社会与个人所造成的风险亦不同。针对不同的风险,监管方式、力度也应区别。除了第三方支付之外,其余的移动支付行为也应该纳入监管之中,对同一性质的支付行为应该使用同一监管标准。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制定能够有效管理移动支付的监管法规。所有的移动支付行为,应该依据相关的法规标准,在金融监管的框架内,开展金融创新,拓展业务范围。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4

【关键词】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潜在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下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环境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银行和电商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合作和竞争开移动支付领域新的发展,手机支付的时代正在到来。

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下,将自身业务和移动支付相融合,从而推动了支付产业的变革发展。企业在广告营销推广方面,既可以研发与业务相关的app应用,并且在应用上进行业务的推广和结算,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业务,而微信的朋友圈、账号主体及微店等也为企业的营销提供了载体,这些都推进了企业线上及线下业务的发展。

由于手机方便携带和网络的普及,在基础的网络应用方面用户规模有所增加;商务交易类的通过网络订餐、网络预定旅游等行业迅速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理财类app,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交易,网络理财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行业同网络的结合,对于一些公共业务通过网络即可完成,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这些都使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但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移动端并不能像pC设备安装移动数字证书或U盾等硬件设备,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成为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移动支付安全现状及潜在风险

随着用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不嘣龃螅涉及到的领域日益广泛,支付环境变得复杂,主要表现为手机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自身携带病毒软件应用的升级,和自动保存账号和密码的手机丢失等意外事故;随着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越来越依赖,用户因其的便利性而防范意识降低,一些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了解,这些都对移动支付安全构成威胁。

从我国移动支付的总体情况来看,手机网民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防范意识较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即使移动支付没有完善的防控系统,拥有巨大市场规模的移动支付总体平稳,而且在互联网支付安全系统日益成熟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安全面临的风险可控,随着安全问题的暴露,与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个人都会加大对防控风险的投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管理水平。正是移动支付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推动着移动支付走向健康发展。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对移动支付模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在多样化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扩张将受到限制,潜在安全风险成为人们是否选择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这些潜在风险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手机内的风险、消费者自身问题和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

首先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设备手机,手机的运行需要手机系统和软件的支撑,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往往有各个厂商完成,不同的手机厂商会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设计对系统进行不同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一些识别度低的盗版支付软件和恶意程序,经过用户下载安装窃取手机所有者的用户名和密码获取资金,这些恶意程序的假冒对象主要为淘宝类购物软件、与微信相关的应用、网银客户端和金融证券类软件等与手机所有者资金息息相关的各类软件程序。随着二维码“扫一扫”应用的普及,扫描二维码成为许多用户的日常习惯,而二维码的扫描工具并不能识别网址是否含有恶意病毒或者钓鱼网站,因此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不断增加。手机所隐藏的各种漏洞和恶意程序一旦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资金所有者将面临重大损失,因此安装移动支付安全软件尤为重要。

从消费者层面出发,移动支付相较于互联网支付主要特点使程序简单易操作,从而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在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机主一般都默认支付软件的自动保存功能和获取位置信息、读取短信功能,使付款更加方便,相关操作更简单,而账号密码的自动保存后一旦作为支付终端的手机丢失被不法分子捡到将会造成支付账户的损失。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保护机制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因此在移动支付中发生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反应受到垃圾短信或者欺诈短信,而类似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有力证据,法律并不能完全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但是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例如在微信红包的推广下,支付安全习惯使一些用户对与和红包类似的链接不加思索就进入,但是链接中可能含有病毒或者是商户信息的推广。因此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积极的移动支付习惯和增强自身的支付风险防控观念,从而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移动支付文化。

在移动支付下的产业链更加复杂,包括各大银行、运营商、软件开发商、手机生产商和有业务往来的支付企业,移动支付安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厂商之间为了开拓业务和争夺利益存在恶性竞争,各类主体之间权责分担不明确,业务模式混乱,产业链各方主体支付标准各异,限制了移动支付行业的规模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交易场景日益丰富且门槛较低,一些具有腐败性质的微信红包、购物卡等灰色交易时有发生,行贿受贿行为在这些场景的隐蔽下更加便利。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支付创新,金融服务商和第三方支付厂商等机构推出具有不同理财模式的app,人们通过可以直接及时的对投入的资金进行管理配置,但是各类理财模式的规范性不同,导致各类理财app的风险也不同,而大众并不能明确分辨各类理财软件的风险,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对金融活动的开展也更加重要。对于这些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产业链各方的跨部门合作,通过开放共享将移动支付行业推进到新的水平。支付产业链上的运营、安全软件开发厂商和第三方支付厂商应同金融机构间开展安全合作,统一安全标准和支付标准,形成规范的协调机制,共同提升自身应对意外支付风险和防控风险的能力。随着移动支付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法律部门和监管机构也应该明确相关细则,规范监管职权,防范移动支付潜在风险的发生,推动互联网金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帅青红,王坤.我国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风险与风险监管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04).

[2]李二亮.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给予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2).

[3]李长城.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03).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5

随着网络环境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银行和电商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合作和竞争开移动支付领域新的发展,手机支付的时代正在到来。

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下,将自身业务和移动支付相融合,从而推动了支付产业的变革发展。企业在广告营销推广方面,既可以研发与业务相关的app应用,并且在应用上进行业务的推广和结算,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业务,而微信的朋友圈、账号主体及微店等也为企业的营销提供了载体,这些都推进了企业线上及线下业务的发展。

由于手机方便携带和网络的普及,在基础的网络应用方面用户规模有所增加;商务交易类的通过网络订餐、网络预定旅游等行业迅速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理财类app,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交易,网络理财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行业同网络的结合,对于一些公共业务通过网络即可完成,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这些都使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但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移动端并不能像pC设备安装移动数字证书或U盾等硬件设备,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成为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移动支付安全现状及潜在风险

随着用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不?嘣龃螅?涉及到的领域日益广泛,支付环境变得复杂,主要表现为手机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自身携带病毒软件应用的升级,和自动保存账号和密码的手机丢失等意外事故;随着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越来越依赖,用户因其的便利性而防范意识降低,一些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了解,这些都对移动支付安全构成威胁。

从我国移动支付的总体情况来看,手机网民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防范意识较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即使移动支付没有完善的防控系统,拥有巨大市场规模的移动支付总体平稳,而且在互联网支付安全系统日益成熟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安全面临的风险可控,随着安全问题的暴露,与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个人都会加大对防控风险的投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管理水平。正是移动支付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推动着移动支付走向健康发展。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对移动支付模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在多样化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扩张将受到限制,潜在安全风险成为人们是否选择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这些潜在风险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手机内的风险、消费者自身问题和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

首先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设备手机,手机的运行需要手机系统和软件的支撑,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往往有各个厂商完成,不同的手机厂商会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设计对系统进行不同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一些识别度低的盗版支付软件和恶意程序,经过用户下载安装窃取手机所有者的用户名和密码获取资金,这些恶意程序的假冒对象主要为淘宝类购物软件、与微信相关的应用、网银客户端和金融证券类软件等与手机所有者资金息息相关的各类软件程序。随着二维码“扫一扫”应用的普及,扫描二维码成为许多用户的日常习惯,而二维码的扫描工具并不能识别网址是否含有恶意病毒或者钓鱼网站,因此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不断增加。手机所隐藏的各种漏洞和恶意程序一旦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资金所有者将面临重大损失,因此安装移动支付安全软件尤为重要。

从消费者层面出发,移动支付相较于互联网支付主要特点使程序简单易操作,从而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在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机主一般都默认支付软件的自动保存功能和获取位置信息、读取短信功能,使付款更加方便,相关操作更简单,而账号密码的自动保存后一旦作为支付终端的手机丢失被不法分子捡到将会造成支付账户的损失。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保护机制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因此在移动支付中发生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反应受到垃圾短信或者欺诈短信,而类似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有力证据,法律并不能完全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但是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例如在微信红包的推广下,支付安全习惯使一些用户对与和红包类似的链接不加思索就进入,但是链接中可能含有病毒或者是商户信息的推广。因此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积极的移动支付习惯和增强自身的支付风险防控观念,从而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移动支付文化。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6

【关键词】智能穿戴通信设备;安卓;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安卓开发技术介绍

(一)安卓操作系统

安卓系统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Linux平台的移动操作系统,具有开源的特点。安卓系统的代码完全开放,开发者很容易进行程序的开发,使得安卓的应用软件迅速丰富。并且,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可以不受移动运营商的限制,方便的接入网络;其硬件的选择也更为丰富,使用安卓系统的不同手机之间不会发生兼容性问题。

(二)安卓总体架构

安卓操作系统的架构分为核心层、系统运行库、应用程序框架和应用程序层四个部分。

核心层即为操作系统层,负责网络、安全、电源、驱动和内存的管理,底层架构为Linux何香凝,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系统运行库是核心层调用应用程序的地方,通过C语言和标准库来实现,与其它操作平台相比,安卓系统运行库的执行方式更为高效,手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运行速度,这也为适应现在不断更新优化的手机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程序应用框架式应用程序分类分组的记过,可以为程序开发者提高便利;应用程序层是移动设备和用户交流的界面,是所有应用程序的集合。

(三)安卓程序界面构造

界面的构造是安卓应用程序设计的关键,良好美观的界面设计可以增加应用程序的操作性,使其更受用户的欢迎。安卓应用程序界面的构造主要通过Ui框架和空间库的结合来实现,从而实现应用程序的各种功能。安卓平台的应用程序框架与塞班相比,运行效率不是很高,但是控件的操作室非常精准的,使得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清晰和准确。

二、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客户端的支付系统需要满足客户特定的支付需求,应该具备一些基础的特性和功能。首先,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用户注册的功能,兵对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安全的保护,并且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具有自动登录和信息验证等功能;移动支付系统最重要的是具有移动支付功能,可以通过数据流量完成支付,并确保整个支付过程的安全和便捷;其次,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账户管理功能,使用户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的账号;最后,移动支付系统还应提供密码修改等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为满足以上功能,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环境搭建、界面设计、实现类设计和数据关系设计环节。

(一)移动支付系统的环境搭建

安卓平台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是基于java语言,利用java编写安卓的应用程序时,首先要下载安装JDK软件,搭建安卓应用程序编写的平台;其次要建立iDe和aDt插件,这是完成应用程序编写任务的工具;最后,运行安卓虚拟设备,便可以进行程序的编写工作。

(二)移动支付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移动支付系统的用户界面要清晰明确,可以使用户清楚该应用程序的性质和功能。其图标设计应以直观的支付标志为宜;图标的大小要符合手机设备屏幕大小特点,并兼顾其它图标的大小;其次,移动支付系统的图标应该具有放大和缩小的特点,方便用户的使用;编写者要确保支付系统图标的清晰和易于辨别,不能给用户造成误解。

(三)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类设计

用户打开移动支付系统后,根据个人信息完成登录,如果登录信息无法与账户信息匹配,用户将无法获得登录权限;如果用户登录信息与账户信息匹配,便可以获得登录权限打开移动支付系统的界面,连接移动支付系统,完成支付业务。支付成功后移动客户端获得支付状态回执,从而改动账户状态,提示用户。为了完成以上操作,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多种实现类;idexpage类实现用户活动的继承,方便用户的控制,为用户提供明确的菜单提示;mainUi类实现支付应用程序的界面逻辑,开发者通过该类控制界面外观;orderinfoUi类实现用户订单的管理,在用户正确登录并正确完成支付操作后,通过该类实现移动设备和支付系统的连接盒完成支付操作;passmodify类可以让用户实现信息和密码的更改和保存,保障支付系统账户的安全;paymentUi类用于用户支付的具体流程,当用户启动支付程序后,该类可以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支付系统的数据连接,完成支付操作,同时可以完成程序更新和维护的任务。

(四)移动支付系统的数据关系设计

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还应处理系统的数据关系。其中包括数据类型的分类,数据的用途以及具体数值的确定,保证移动支付系统可以顺利完成支付任务。

三、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

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编写完成以后,需要在安卓平台上进行测试,才可以投入使用,测试的平台可以是安卓手机,也可以是电脑上虚拟的安卓平台。

(一)测试环境与配置

在进行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时,测试平台满足一定的环境要求,以保证软件运行的流畅性。如果是在电脑的虚拟平台上进行测试,该电脑的CpU、内存、硬盘空间和操作系统都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并且虚拟安卓平台应与软件的相匹配。

(二)测试需求功能

软件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需求功能的测试,如登录识别模块,管理功能模块,支付功能模块,Ui设计模块和性能测试等。测试重点是各模块运行的正确性与流畅性。

(三)测试流程的设计

在进行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时,要遵循正确的测试流程。首先要正确设置电脑环境,安装安卓虚拟平台以及相关插件,使其处于一个程序待安装的状态;然后,导入编写好的应用程序,并正确启动;然后进入正式的测试环节,多次打开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各个功能,依次测试其准确性和流畅度。并且要保证测试的全面,尽量发现程序中的不足与缺陷,以不断改正。必要时,可以利用的测试软件对应用程序的性能进行测试;最后,要仔细完成测试报告,为以后的改进提供具体的数据。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7

关键词:移动支付;nFC;安全漏洞;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nFC的近场移动支付安全问题探究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2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支付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技术日新月异。但是,任何新支付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要建立在资金安全基础之上。因此,支付技术中的安全问题是其发展中需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基于此种想法,本文简要研究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新一代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nFC移动支付安全、稳定地发展。

一、移动支付现状

移动支付是交易双方利用移动设备实现交易的支付活动。现在社会上许多行业都应用移动支付,例如银行转账、买卖外汇、网上购物、、超市购物、公交付费、饭店付款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中国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有以支付宝、微信钱包为代表的“扫码派”;以银联、手机厂商、运营商为代表的nFC“闪付派”。由于近两年“扫码派”加大宣传和市场推广的力度,尤其通过减免费用和打折付费等手段,吸引了很多用户参与到移动支付的活动中来,大大普及了移动支付的应用,“扫码派”的应用广泛度远远超过了“闪付派”。根据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以72.9%的份额居首,微信钱包以17.4%位居第二,两者占据着移动支付市场90%的份额,成为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两大巨头。但是,“闪付派”以nFC技术为基础,技术上有很大优势,只要用户拥有nFC手机,就可以在支持nFC的poS终端上刷手机完成支付,不需要输入密码,支付过程比“扫码派”便捷得多、安全得多。2016年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多家手机生产商宣布增加生产具备nFC功能的手机,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公司也积极参与基于nFC的移动支付项目,譬如,中国移动计划2016年nFC客户达到1,000万,在100个城市推广nFC公交应用,在100个学校和企业推广nFC应用。为调动合作伙伴的参与热情,中国移动还推出了“nFC手机出厂与nFC-USim卡打包配套每户提供15元”的补贴政策。

虽说移动支付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正熟悉这种移动支付服务,因为其操作简单、交易迅速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最近,美国一位银行家预言,5年内现金将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社会主流的支付方式。随着国内外手机巨头的加入,中国三大移动公司的积极推动,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逐渐成为移动支付的主流方式。

二、nFC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分析

nFC是由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演变而来,是由飞利浦半导体、诺基亚和SonY等公司共同研发的短距离高频无线电技术。nFC技术具有传输距离短、较快的连接速度和更好的安全性。nFC技术中集成了多种功能,分别是非接触式智能卡功能、点对点的信息传输功能以及非接触式读卡器的功能。其在13.56mHz频率的有效通信距离为10cm之内,只要与nFC技术兼容的设备就可以互相连接。根据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模式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nFC移动支付体系架构,分别是主动模式、被动模式和双向模式。主动模式中,通信发起者与命令接受者之间是相互对等的,发起者在发起对目标设备的通信的同时会产生一个RF射频场,若目标接收设备准备应答,则其也需要在应答的同时产生RF射频场从而实现对目标设备的应答;而在被动模式中,则不需要目标设备提供射频场进行应答,目标设备主要通过利用负载调制技术完成对命令发起者的应答。nFC技术其短距离的信息传输增加了可靠性,但是通过特定的天线,标签的信息有可能被窃听。nFC技术除了在硬件和信息窃听外,还存在着信息复制,信息恶意破坏,受到中间攻击的问题。下面对nFC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一)窃听。nFC移动支付是无线通信接口,2个设备建立通信之后,因为标签内部的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加密,一般信息在链路层通讯时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加密,这使得信息在该层传输时被窃听的可能性增加,从而造成信息的泄露。攻击者通过天线能够接收到传输的信号,但nFC移动支付所建立的通信距离很小,一般小于10cm,因此对于攻击者而言,理想状态下对主动设备进行窃听距离为10m以内,对被动设备进行窃听则在1m以内,这是nFC移动支付主要的安全问题,而想要彻底解决窃听问题,则要建立安全的信道来通信。

(二)篡改数据。数据篡改主要有数据破坏、数据插入以及数据修改三种形式。(1)数据破坏:数据破坏就是攻击者对nFC移动支付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破坏。攻击者主要利用nFC的接口,在数据破坏之后,数据接收者就不能够完整地接收到相关数据发出者发出的数据信息,最终导致无法理解数据。攻击者只要在特定时间传输同样频率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破坏,数据破坏的主要威胁是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而不是数据的泄露;(2)数据修改:数据修改之后接受者就不能接收到与传输者传输的相同数据,从而导致信息错误,增加数据、减少数据、改变数据都是数据的修改范畴,但是nFC移动设备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射频场的检测,因此此种供给方式能够被检测出来,也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防范;(3)数据插入:在2个nFC移动支付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攻击者插入数据的篡改方式就称为数据插入。插入数据可能导致数据应答的延迟,插入数据要求在原始o备回答前完成,如果满足不了这个条件,那么插入数据就变成了数据破坏的供给形式,这种篡改数据的形式也能够被检测到。

(三)中间人攻击。中间人通过第三方会话使nFC移动数据发出设备和nFC移动数据接收设备之间数据交换出现问题。这种中间人攻击有着特定的要求,中间人需要屏蔽真实的发出移动设备和接收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但nFC是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讯方式,如果中间人发出屏蔽或干扰,出现假冒数据的攻击,一定会检测出来,因此此项攻击也不容易实现。

三、nFC移动支付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nFC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技术手段和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方法着重从信息系统的技术环节入手,通过类似加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等一系列成熟的技术方法消除安全威胁;而应用管理则关注nFC移动终端用户在无线支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与人员、管理相关的事项。

(一)安全模块中的保障机制。采用访问控制机制,如个人识别码的错误尝试次数和数字认证的生命周期管理;相关密钥的备份恢复机制,避免丢失密钥或密钥失效后加密数据无法被正常处理;严禁机密数据以明文形式被存储和传输;所有交易记录都必须附加时间戳,以避免数据重放攻击;系统硬件需进行完整性检测以避免运行时故障;严禁下载没有进行签名、无法验证来源方的软件并运行。

(二)基带处理器的安全机制。建立身份登记制度,确保手机应用的真实性、完整性;防止个人识别码在输入时被截获;严格划分不同的安全域;与安全模块的相互认证。基带处理器是通用手机的重要部件,主要负责数据的收发和GSm、GpRS及UmtS等无线通信信号的处理,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接口和人机界面以及与Sim卡的通信。具有nFC功能的手机要求基带处理器能够提供访问nFC控制器的api以及与Se交互的api。基带处理器为nFC相关应用提供了运行环境,有些应用可能在没有用户干预的情况下就运行,有些应用代码有签名而有些代码则没有签名。因此,不同的代码其可信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在手机的不同安全域中运行。

(三)nFC芯片的安全机制。用户必须能够对nFC模块功能自主开关,以防止nFC芯片的内容被随意读取。nFC标签在生成时会被烧入一个iD序列,该序列是唯一不可复制的,通过非对称算法由该iD序列可得到一个密文,该密文被存储在标签的数据区,因此nFC设备在进行数据通信的时候,通过对该密文的对比匹配,判断标签的真伪,实现nFC技术的安全通信。

(四)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安全防护。目前,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都需要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才能安装各种应用程序。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相关安全功能及应用软件的安全使用模式;在移动端操作系统安装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工具和防火墙,对智能手机安全软件检测的威胁应给予充分重视。

(五)培养用户的安全意识。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宣传和培训,尤其是安全问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现在用户用的移动支付终端主要是具有nFC功能的手机,相应的宣传和培训应该包括正确的使用nFC智能手机、能够识别潜在威胁并应对、掌握预防自己nFC手机失窃及损坏的正确方法、正确使用pin码以及手机密码的正确设置。

(六)建立信用体系。nFC移动支付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而虚拟性是网络的重要特征,因此信用制度的建立更加重要。前我国nFC移动支付的信用体系建立十分落后,这对于移动交易支付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当积极建立个人及相关企业的信用数据库,完善第三方Ca认证体系,以此提升人们的信用意识,确保nFC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先会,陈丹.基于nFC的移动支付安全解决方案研究与应用[J].数据通信,2014.5.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8

1.1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来的。基于对我国移动商务的应用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来说,可以将移动商务定义为通过连接公共和专用网络,使用移动终端来实现各种活动,包括经营、管理、交易、娱乐等。概括地说,移动电子商务是指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掌上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进行的商务活动。与传统通过电脑(台式pC、笔记本电脑)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相比,拥有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增加了移动性和终端的多样性,无线系统允许用户访问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任何地方的服务,通过对话交谈和文本文件直接沟通。由于移动电子电话手持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其将比个人计算机具有更广泛的用户基础。移动电子商务具有移动性、个性化和方便性等特点。

1.2移动电子商务提供的服务

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善组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但真正推动市场发展的却是多样的服务。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1)银行业务。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在网上安全地进行个人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因特网银行体系。用户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核查账目、支付账单、进行转账以及接收付款通知等。

(2)交易。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即时性,因此非常适合股票交易等应用。移动设备可用于接收实时财务新闻和信息,也可确认订单并安全地在线管理股票交易。

(3)订票。通过因特网预订机票、车票或入场券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主要业务,其规模还在继续扩大。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户能在票价优惠或航班取消时立即得到通知,还可随时支付票款或在旅行途中临时更改航班或车次。借助移动设备,用户可以浏览电影剪辑、阅读评论,然后订购邻近电影院的电影票。

(4)购物。借助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能够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网上购物,如订购鲜花、礼物、食品或快餐等。传统购物也可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得到改进,例如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电子钱包等具有安全支付功能的移动设备,在商店里或自动售货机上购物。

(5)娱乐。移动电子商务将带来一系列娱乐服务。用户不仅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收听音乐,还可以订购、下载特定的曲目,而且可以在网上与朋友们玩交互式游戏,还可以参加快速、安全的等活动。

(6)无线医疗。这种服务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形下,向专业医务人员提供关键的医疗信息。医疗产业十分适合移动电子商务的开展。在紧急情况下,救护车可以作为治疗的场所,而借助无线技术,救护车可以在行驶中同医疗中心和病人家属建立快速、实时的数据交换,这对每一秒钟都很宝贵的紧急情况来说至关重要。无线医疗使病人、医生、保险公司都可以获益,也会愿意为这项服务付费。

(7)移动应用服务。一些行业需要经常派遣工程师或工人到现场作业。在这些行业中,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将有开展业务的巨大空间。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结合定位服务技术、短消息服务、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以及呼叫中心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过去,现场工作人员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需要回到总部等待下一项任务。现在,现场工作人员直接用他们的手持通信设备接受工作任务,并根据所在的位置、交通的状况以及任务的紧急程度,自动安排各项工作,使用户得到更加满意的服务。

2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2.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安全性是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移动电子商务虽然诞生于电子商务,但是其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特性决定了它存在和普通电子商务不同的安全性。在探讨移动安全的特性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移动终端本身的安全性。只有当移动电子商务赖以依存的移动终端安全了,才可能进一步谈其它的移动安全问题。如今用于上网的移动终端主要有手提电脑、手机、pDa等等,保障这些设备本身的安全以及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遵循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是移动电子商务安全保障的一个前提。当设备安全的前提得以保证后,我们就需要保证移动电子商务在应用中的安全。

(2)完善的支付模式是影响移动电子商务的首要因素。这里所讲到的支付模式实际上就是针对手机支付方式,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理财或交易,这就是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但是。由于手机支付本身存在瓶颈在加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手机支付模式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所以手机支付将会继续困扰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整个电子商务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务实的、赢利的阶段,但是涉及到在实施和操作的层面,还遇到支付、信用认证等实际问题。电子商务对其他行业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流通业,流通业面临着提高效率的问题而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长期过程;由此可见,影响手机支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电信业和金融业的融合问题、以运营商为主的代收货款模式问题以及诚信问题等。

当然移动电子商务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移动通信的技术限制;移动业务经营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2移动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移动的特性,可通过Vpn来解决移动上网中的安全问题。Vpn——虚拟专用网就是在公用的internet网络上通过隧道协议建立起安全的私有网络。它可以满足以下三个安全的需要:①认证,确认信息源;②信息保密性,传输的信息是加密的;③数据完整性,确认数据没有被篡改。只有当我们达到了这三点要求,才有可能保证移动电子商务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

(2)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模式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支付模式应该走中国特色之路。其实,小额支付和微支付是一种十分典型的移动电子商务。因为手机支付适合渴了买瓶饮料、100元电影票等这些小支付,而这种模式银行又不太愿意去做。

运营商做电子商务已经是跨行业经营,而这是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因为信息化中的电子作为支付手段必然渗透到各个领域,而其中对普通消费者有利的模式是以运营商为主体的小额支付。当然,这需要银行对运营商的支付做一定的监管,比如要求每天进行电子汇兑、电子结账等,假如这些核对弄清楚的话,不会有太大问题。手机支付应该作为一个突破口,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去协调。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9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支付安全防范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也常被称为手机支付,它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作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在移动支付中,经常使用到移动终端是手机、pDa、移动pC等。简单来说移动支付就是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互相融合,为用户提供各类金融业务。

二、移动支付的现状

近年来,网上支付呈普及化发展趋势,同时线下支付场景日趋多元化,移动网上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实物钱包,成为人们日常消费支付的常用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加1.12亿,增长率达到36.8%。其中,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8倍,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0%提升至57.7%。而在2016年05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2015年移动支付用户调查报告》中也提到在2015年,有33.6%的用户每天都在使用移动支付,其中36.5%的用户一周使用2~3次移动支付,有10.3%的用户每周使用1次移动支付,三者合计为80.4%,高于2014年的71.3%。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排名顺序如下:手机下载客户端支付的占比为65.9%;手机网页支付(通过手机访问购物网站,选择适合的支付方式完成交易)的用户占比为32.9%;通过短信回复进行支付的方式,占比为27.8%;通过扫二维码进行支付的占比为24.8%;在终端设备上(例如poS机、手机刷卡器等)刷手机(即nFC近场支付)的占比约为16%。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移动支付尤其是采用手机进行支付已逐渐成为常态。

目前,比较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有: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nFC移动支付、指纹支付,除此以外还有更为前沿的如声波支付、刷脸支付、光子支付等等。相较于传统支付模式,移动支付操作便捷简单,其共赢的商业的模式,对于商户、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本身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移动支付的多种功能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加人性化的消费体验,如支付宝的亲密付、微信的aa收款等功能,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只带手机出门”正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购物、订票、超市付款、餐厅消费甚至缴纳水电费,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掏出手机而不是钱包。但是随着移动支付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我们经常会听到“支付宝被盗刷”、“二维码中毒”等问题,这足以看出移动支付已成为恶意程序攻击的新目标。

根据腾讯2016年1月18日的《移动支付网络黑色产业链研究报告》中显示,每天大约有60多万人次链接了存在安全风险的wifi,每年被支付类病毒感染的用户高达2505多万,平均每天就有81000多人遭受到支付类病毒的侵害,这些庞大的数据不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提出了质疑:移动支付能不能做到“便捷”与“安全”两全?那么如何安全的使用移动支付?

(一)不断完善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

针对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可以看出在移动支付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因而造成移动支付领域存在着混乱。所以必须加强移动支付领域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监督。首先在现有电子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法》,并对此法律进行详细的界定和明确的法律解释。其次由于在移动支付环节中所参与主体很多,有政府部门、银行、电信运营商、消费者、商户等,他们之间的业务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在进行立法的过程中,应明确这些部门、相关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明确责任承担。

(二)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各种信息混杂,其中也会存在钓鱼网站、中奖信息、欺诈短信等使消费者轻信上当的信息。所以在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中,除了要求运营商不断规范自身的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时刻警惕,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另外在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交易前,一定要对对商户的信息进行仔细的确认,通过多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商户的经营信息、交易情况,再做出是否进行移动支付交易的判断。同事在移动支付交易过程中,消费者要对自己的一系列的涉及交易的各类信息加强保护,比如交易密码、支付密码、验证码等,防止被他人窃取,而且尽量选择安全的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操作。加强消费者的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不断提高消费者防范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要不断的提醒消费者加强对移动支付终端所涉及安全风险的提示,同时加强消费者日常的基本的防范知识,如安装杀毒软件并切不定期的进行杀毒,购买安全的手机终端产品等,从多方面保护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中的利益。

在未来的支付系统中移动支付会继续保持井喷式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带领下,最终助推移动支付业务布局的日趋庞大。

参考文献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篇10

据某权威机构的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较2010年增长26.4%;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2011年之所以被称为“新元年”,离不开3G网络的日益完善和移动终端的日益平民化。

另外一方面,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进入了“爆发之年”,主要是因为2010年5月美国Square公司宣布推出一项新的"移动支付"业务,仅1年时间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迅速的风靡美国,而Square的爆发不仅仅影响了远程支付,同时还带动了近场支付的兴起。

2012年的时候,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在爆发中“爆发”,随着Square模式引入中国以及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越来越多,而2013年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将会处于一个黄金阶段。

被竞相模仿的鼻祖Square模式

作为移动刷卡支付鼻祖的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公司利用Square提供的移动刷卡器,配合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刷卡支付。Square目前每年处理价值40亿美元的支付额。2011年超过100万个商家使用移动支付平台接受信用卡支付,占美国所有支持信用卡支付商家中的八分之一。Square模式的成功让一些大牌电子支付平台公司看到了机会。

2012年3月,paypal推出移动终端付费解决方案paypalHere,这也意味着paypal开始与Square展开正面交锋。paypal目前拥有800万用户,每天处理的移动支付金额是1000万美元;这和Square在去年11月份公布的日均处理1100万美元的移动支付金额数目相当。不过目前来看,无论是用户基数上还是移动支付的方式上,paypal相比Square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介于Square模式的成功,国内的移动支付热潮引起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虽然没有推出自己的刷卡器,但是庞大的平台能够吸引一些移动支付技术公司,利用互助互利的关系来占领移动支付领域。目前国内已经有像拉卡拉、乐刷、钱方、盛付通mini刷、刷宝、盒子支付、快刷等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Square模式并不容易复制,拉卡拉作为较早推出刷卡器的公司,以199元的价格销售刷卡器,这和Square免费发放根本没法相比。尽管拉卡拉是一个在支付领域比较成熟的公司,但涉足移动支付领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nFC移动支付蓄势待发

nFC技术可以说很早就已经存在,移动支付功能是nFC手机中最有前景的一项功能,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展开了具体的实施项目。JuniperResearch研究公司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全球通过nFC手机支付的交易额将于2017年突破180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7倍之多。其中北美、西欧、远东及中国等主要市场的贡献将占该市场价值总量的90%。

在2004年,全世界第一款nFC产品-诺基亚3220nFC外壳诞生,虽然只是外壳并没有嵌入到手机芯片中,但是诺基亚已经开始试水移动支付了。随后又推出了第一款内置nFC技术的手机-诺基亚6131nFC。从那时起nFC技术就开始依托终端来实现。目前来看包括三星、HtC、索尼等众多手机厂家都选择加入其中。例如现在大家熟知的三星GaLaXYSiii、HtConeX、诺基亚920等都已经搭载了据有nFC功能的相关模块,nFC技术无疑已是主流。

现在移动设备已经在逐步的将nFC功能嵌入其中,大量的含有nFC功能的移动设备虽然出现,但相应的应用服务还是没有跟上。Google推出Googlewallet支持nFC,微软wp8中的tap+Send也支持nFC,就连苹果的passbook都有可能支持nFC技术。听起来nFC好像有众多豪门的支持,但其实也存在着有设备无服务的困境。另外nFC移动支付的缓慢发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业链的碎片化现象,比如Googlewallet只支持masterCard卡或Google预付卡,ViSa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并不愿意和Google进行合作,从而导致Googlewallet并不全面,失去了ViSa的用户。

对于nFC来说,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是目前最为影响其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应用为商家打开支付大门

在智能手机上使用app应用支付是伴随着以iphone为代表的只能手机而出现,这主要得益于iphone开启的app使用习惯。比如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来对商品完成支付,尽管这看起来不比常用的现金或者信用卡支付明显方便,但是与手机的结合,使得整个购物流程更加的移动化、智能化,而不仅仅是支付形式的便利。现在,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崛起,移动应用app也呈现出爆发式发展。仅苹果的ioS平台,app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65万。人们在使用移动设备的同时已经不能缺少app应用的使用。苹果passbook将优惠券和二维码进行整合也预示着应用支付将会越来越普遍。

相关链接

碎片化严重安全性欠佳

很多技术厂商都试图将支付过程简单化,同时还要让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移动支付实际覆盖了一系列的产品和机制,整个价值链也牵涉到包括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生产商、各大商家、终端用户等多方的利益。移动支付无法将pC端上的电子支付轻松复制,更不能够将国外的移动支付模式复制到中国。

在美国信用卡没有密码的情况下能将风险欺诈率控制到0.2%,而在中国这是不可行的,即使信用卡设有密码仍不能满足用户网购的安全性。在市场上效仿Square模式的移动支付,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用户需要在商家提供的支付终端上输入消费密码,而根本无法知道商家是否在该终端上装有窃取密码的应用程序,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