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十篇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十篇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6:56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科学技术的持续革命,使得整个社会都在以飞快的速度迈向科技化,科学技术对人类整个生活的影响日益紧密,机电领域当然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怀抱,一枝独秀。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社会的相关行业,就笔者知道的就有很多煤矿都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如今应用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又是怎样,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纵观接近20年的发展成效,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机械、电工以及计算机等多种器械、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将其综合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中。具体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综合运用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传感测控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多种技术和设备,功能众多,应用范围广,显著的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其次,应用各种软件,尤其是编程技术,不仅应用效率高,而且检查和维修非常方便;再者,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设备自带监督和控制功能,对于提高运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使用性能,显著的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应用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钢铁企业、煤矿机械以及数控机床等,具体表现为: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运用

现阶段,大量智能化、数字化的工业机器人,逐渐的取代传统的人工流水线作业模式,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够解放了大量的人力,同时还显著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水平和质量。此外,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优化、升级和换代中的应用,能够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的向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机械化方向发展。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将仪器仪表、显示装置、通讯装置、工控系统以及微机系统联合起来,在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以及精度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优势具体表现为:其一,其在高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其二,计算机控制中心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对钢铁企业各个单元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由计算机控制中心通过网络通信系统对各单元进行动态的控制;其三,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显著的提高信息数据通信传输效率和质量;其四,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为实现钢铁企业的一体化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显著的提高矿井运输和安全监管效率,并且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重量轻、体积小、功能众多、操作方便等优点,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目前数控机床逐渐的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数控机床中,能够推动数控机床向模块化、总线式方向发展,显著的提高数控机床的制造效率和操作精度。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逐渐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和传统机械生产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绿色环保趋势

在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价值,降低资源的浪费,显著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的推广和进一步深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在利用,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2微型化趋势

现阶段,不仅宏观经济逐渐的向微观经济发展,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机械行业,也逐渐的想微机械方向发展,尤其是纳米技术、微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想微型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材料消耗少、重量轻、能耗低以及体积小,不仅在工业机电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刑侦、医疗以及生物技术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3智能化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代替人的大多数功能,而且部分功能比人类自身更加强大,并且智能机器人可以升级、改造,将生理学、管理学、自然科学、运筹学等知识编入智能机器人芯片,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智能机器的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能够显著的提高机电一体化运行和工作效率。

3.4网络化趋势

互联网已经覆盖全球,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和深入应用,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模式,在推动机电一体化向方格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束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还比较少,所发挥的效力也比较有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众多的技术支撑。为了更快地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工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8):23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

[3]梁俊彦,李玉翔,林树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25):53-54.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2

关键词:机电液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

电子技术发比较迅速,还有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中应用的先进技术就是电液控制技术,而且液压传动技术也应用在工程机械中,让工程机械也实现了智能化和机器人化,这样在工程生产期间能有效节约能源,将工作效率给提高上来,并能对操纵性能进行改善,安全性也有了较高的保证。在工程机械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了工业机器人,这是工程机械向着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工程机械技术创新突破的结果,让工业生产又有了新的血液,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其他技术不能比拟的。

1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概述

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发展步伐也是非常迅速的,这让机械产品逐渐向着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带领机械生产向着新技术时代迈进。在工程机械中,液压传动系统占据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在工程机械中所采用的也就是机械和液压,还有电子器件融合为一体的科技产物,这也是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在电子信息技术下创新出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提高上来,并且能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传统技术相比能省下两层到三层的能源用量,并且能实现远距离操纵或者是无人操纵,节省了人力劳动,还能对系统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并能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这项技术中,主要有四个技术内容,第一个是整机电子控制,现在有很多控制系统的核心都是微机器,这对整机繁杂的结构进行了简化,让其更加简单,更容易操作,还有较高的可靠性。第二个是发动机电子控制,工程机械的整个动力源就是发动机,在环保标准有着更高要求和标准的背景下,环保型电喷发动机应用的比较广,这样能节省很多能源,对发动机也能实现柔性控制,完全达到了环保标准。第三个是行走系统电子控制,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工程机械的行走灵活性给提高了很多,让工程机械的实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第四个是工作装置电子控制,这项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摊铺机自动找平,还有拌和站自动称量等一些控制作业,让其性能都得以发挥,并提高其利用价值。

2机电液一体化应用在工业机器人中的概况

2.1应用概况

在工业物流自动化装置中,工业机器人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新技术革命中也是重要一个标志。要是追溯工业机器人原型的话,就要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来说起,最初只是为了核技术的实际发展而开发出了机械手,在此后的几年中,美国将通用重复操作机器人这一方案提了出来,利用五年的时间将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给制造了出来,但是碍于技术上的不成熟和诸多历史原因,让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速度过于缓慢。直到七十年代,焊接机器人和喷漆机器人被研制出来,并应用在工业生产中,这时候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发展,工业机器人也能都配备视觉和触觉,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工业上已经普遍应用机器人,从统计数据来看,1980年的时候全世界的工业生产中大概有2万台机器人被应用,等到了1985年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万台机器人被应用,一直到现在,各国都在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上比较重视。

2.2我国发展概况

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在“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方针的指导下,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了工业机器人与应用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开发了点焊、弧焊、喷漆、装配、搬运、自动导引车在内的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并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电等制造业得到成功的应用,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将机器人技术向其它领域扩展,在9种工程机械上应用机器人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取得了有经济效益的成果。我们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机器人技术及自动化装备的良好条件。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我们研制出具有国际90年代水平的精密型装配和实用型装配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及自动导引车(aGV)等一系列产品,并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同时自主实施了100多项机器人应用工程,如汽车车身自动焊接线,汽车后桥弧焊线,汽车发动机装配线,嘉陵、金城、三水、新大洲摩托车焊接线,机器人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以及小型电器和精密机芯自动装配线等多项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虽然说,我国工程机械开始运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时间并不晚。如20世纪70年代初,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与塘沽盐场合作研制了我国第一台3m水深无线电遥控水陆两用推土机。该机采用全液压、无线电操纵装置。经过长期运行考核,其主要技术性能接近当时先进国家同类产品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相继开发了以电子监控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另外,工程机械智能化系统也在有关院所进行研发。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起步较晚,投入少,再加上国外高技术发展迅猛,我们在创新意识、体制与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之处,因此在总体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形成机器人产业。再如,七、八十年代国外开始从事工程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研发工作时,国内正在进行机械式控制向机械-液压控制的转变。目前总体技术仅相当于国外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我国与工业发达国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尚不能生产高精密、高速与高效的制造装备,国际上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在我国企业工业生产中应用的相当少。受引进技术水平的限制,至今关键技术仍大大落后工业发达国家。

结束语

我国在工业机械上发展比较迅速,工业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上我国还不占据较大优势,这是我国要高度重视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工业机器人中,让我国工业水平提高了很大一截,这项技术在未来也将是工业机械生产的重中之重,它将带领我国经济水平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张旺强.智能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

[2]王敏.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发展趋势;技术

目前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了诸多领域,如电子科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以及机床自动控制方面。机电工程融合了多种技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逐渐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该重视机电工程的发展。

1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机电工程行业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在加大力度研究机电工程,甚至一些学校也专门开设了机电工程研究相关的专业,为我国的机电工程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机电工程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我国的机电工程,再设计和分析以及集成方面,已经逐渐完善,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并且许多高校开始开设机电工程科目,开始对机电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在机电工程的发展中,逐渐融入了不同的技术,如机械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通信技术等,这使得机电工程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且逐渐向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对于机电工程的发展,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机电发展的过程中开始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光纤技术等,为机电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2目前机电工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的问题等待解决。其中人才是机电工程发展的主体,但是目前机电工程方面的人才普遍缺乏。虽然我国注重在机电工程方面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机电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且发展比较迅速,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机电工程的发展。除此之外,现在机电工程的发展逐渐融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例如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意味着机电工程人员要全面的掌握各种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电工程人才的学习量,但是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总得来说,目前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缺乏专业的人才,同时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措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

2.2行业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机电工程逐渐走进了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不同的技术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向着多元化以及精细化的方面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一些特殊的行业新兴发展起来,他们往往对机电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机电工程针对这些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确保新兴行业对于机电工程的要求。针对行业的局限性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打破传统,对机电工程进行创新型的研究,以确保机电工程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要求,真正实现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管理。

3机电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科研部门经过精心的研究,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微型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他们的尺寸逐渐向着微米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微型化的发展,使得工作的过程中不在进行控制部件和机械元件的区分,就能够实现一些元件的融合。特别是一些传感器和执行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集成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缩小了机电一体化的体积。但是目前我国的机电微型化的发展仍然不够完善,有待于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先进的技术。

3.2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互联网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和网络相连接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远程监控技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远程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并且在机电工程的实施应用方面,逐渐引用了远程控制技术,这为我国技术发展开展了新的景象。其中在机电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确保机电工程产品的可靠性,让用户放心购买。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机电工程产品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因此机电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走的更加的持久。

3.3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已经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比较的多,并且其开发和研制的工作比较的复杂,缺乏相应的标准要求,因此新时代的机电工程一体化开始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制定相应的一体化标准要求,明确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目标,这样不仅能够加快机电工程开发新的产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生产规模。众所周知,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将逐渐向着微电子技术以及软件工程技术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机电工程在机电一体化的过程中,有着精确的标准。因此,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制订严格的标准要求,才能够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

3.4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据调查统计,机电工程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智能化也是机电工程今后发展的核心目标。其中主要因为,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各项技术都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要融合多种技术,因此机电工程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工程智能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自动实施换算,二是自动决策机制。与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现在的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对于人工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利益。现在我国市场上就出现了各种智能化的机电工程产品,如智能机器人。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机电工程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总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工程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发展,它将融入到各行各业,与各种先进的技术共同使用。针对机电工程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重视现在机电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正确的分析机电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红.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朱华瑾.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2014.

[3]路明宇.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4]李健.王建东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内容;发展;应用

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具有自身体系飞速发展的新型学科,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容也不断更新。其基本特征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接口技术等群体技术,优化配置各功能单元,在保证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上实现其特定功能和价值,使整个系统成为最优化的系统技术工程,从此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含义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紧密集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一门先进技术。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①结构组成、②动力组成、③运动组成、④感知组成、⑤职能组成等五大要素有机结合组成。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五大组成要素的内部及相互之间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容主要有:①机械技术。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③系统技术。④接口技术。⑤自动控制技术。⑥传感检测技术。⑦伺服传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机械理论与工艺都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智能化发展。自动化就是设计时已按需要输入特定功能的程序,使用时只需要人们起动后就能定时或行程中自动感应信号就能自动完成整个加工或生产程序。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智能化发展。智能化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人性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有完善的功能,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也要协调,让人们在使用中感到更简单、更方便、更自然、更接近人们的生活习惯。所以类产品人性化是必然发展方向。

2.4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数字化发展。微控制器和接口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产品数字化奠定了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也为数字化设计、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环保性、高可靠性、通用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对话界面。

2.5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网络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必须朝网络化方向发展。网络技术的兴起普及和飞速发展,促使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兴起实现。

2.6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系统化发展。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有RS232、RS485、DCS人格化。

2.7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绿色化发展。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乱开乱伐资源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带来了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

2.8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自源化发展。自源化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许多场合没有电源就无法使用电能,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2.9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微型化发展。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器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和系统。它们具有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2.10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模块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具有远大前途的工作。研制有集减速单元、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有视觉、有图像处理、有识别能一体化控制单元、有测距功能的机电一体控制单元等。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数控车床、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无处不在,其最典型的主要有:

3.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用电器自动控制、高智能机器人、机械手等,这些都将按人们的意愿完成人们想要做的事和人们不能到达要完成的工作。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自动化控制水平有很大提高,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

3.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人才为条件,以信息技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高新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模式的全新机械制造业,其基本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全球化、环保协调化的绿色制造。

3.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CimS)。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②现场总线技术(FBt)。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③交流传动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因交流传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中将以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到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④开放式控制系统技术。“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统一标准设计的系统,就能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资源共享。⑤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数控机床问世: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50个年头。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99年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2.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设计、制造、包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于工业: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汽车制造业开发一种modulardigitalcontroller(modicon)取代继电控制盘。modicon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商业生产的plc.70年代是plc崛起,并首先在汽车工业获得大量应用。80年代是它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及微处理器技术。90年代又开始了plc的第三个发展时期。90年代后期进入了第四阶段。其特征是:在保留plc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高速串口;采用各种相关的国际工业标准和一系列的事实上的标准;从而使plc和dcs这些原来处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系统,正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建立同一硬件平台,运用同一个操作系统、同一个编程系统,执行不同的dcs和plc功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5.系统化: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一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结束语:

当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G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67-01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述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具体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以及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从而将机械装置与电子技术结合起来的系统总称。“机电一体化”不是技术的简单组合与拼凑,而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有机融合成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我国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向“机电一体化”迈进,对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机电一体化在当前已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独特的一套体系,在机械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还将被赋予新的发展内容。从整体上看,机电一体化包含了技术与产品两个方面,它是许多技术的有机融合,它与机械电气化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走向了机械电气化,但是说到底还是属于传统机械的范畴,其主要的功能依然是代替与放大的体力。而机电一体化中的微电子装置除了具备机械电气化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些新型的功能,像能够实现自动监测、自动调节以及自动控制等。从某种程度上讲,由机电一体化所生产的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而且更多涉及人的感官与大脑,具备智能化的特征。

二、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1、数控机床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数控机床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其构造、功能,还是其操作精度都体现了机电一体化带来的显著效果。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上的引进,能够使得数控机床的性能更加多样化,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一次装夹、多过程控制,而且能够同时完成很多项任务,同时搬运更多的物料,使得整个机械控制全部集成起来。数控机床软件的模块化,将有助于机械行业实现数控编程,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的机械化水平。

2、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工业机器人对其作业的环境与对象还不是完全适应,在作业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某一示教重复做某一动作。第二阶段中,工业机器人对作业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此阶段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元件有了进步,在作业中能够简单的获取一些作业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后,通过反馈信息控制动作方式,这一阶段的机器人已具备了较低的智能。第三阶段的工业机器人则完全向智能化机器人方向迈进,它不仅具有人的一些思维,能在作业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判断与决策,而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行动上也表现的相对独立。

3、计算机集成与制造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与制造系统(CimS)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当前已十分普遍,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各分散的系统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实现全程的动态监视。实践证明,计算机集成与制造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突破传统时代中各生产部门隔绝的状态,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各生产环节系统化,规范化,更有利于生产作业的开展。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由产品研发、实验设计以及生产经营等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各个环节的生产要素也将得到优化配置,各要素的潜力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

进入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它的发展与应用对机电一体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将网络技术引入机械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有助于机械行业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所涉及的产品种类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网络远程技术、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网络在机电行业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目前看来,局域网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使电器网络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很多家庭会利用家庭网络而将家中的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集成系统,使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2、智能化

智能化也称信息系统化,是未来几十年机械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的最主要区别。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以及网络监测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必将朝着更智能的方向迈进,所生产的机电产品也将具有更多的智能,能够具有简单的判断力与决策能力,在一些生产劳动中能够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减轻人类的负担。工业机器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例子,它的出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的思维能力,具备人的意识,从而使得工业行业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3、模块化

模块化是机电一体化将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与生产厂家的繁多,使得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成为一项复杂、艰巨的过程。要想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我们就应该利用标准的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并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开发与规模的扩大必须有各项制度做依据,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在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质量。机电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必然会对机电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无论是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还是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模块化的发展方向必将给机电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四、结语

我国当前正处于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传统的机械设计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了,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而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融合的结晶,为我国振兴机电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信息系统工程,2012-10-20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7

1课程设计

1.1开设课程及其分类

安徽科技学院的机械设计专业除开设大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体育等公共课外,还开设了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控制系统和金属切削机床等专业课。

从大学生就业角度,专业课可分为如下几个方向:一是机械设计类,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二是机械制造类,包括工程材料学、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基础;三是电工类,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四是电子类,包括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控制系统。

1.2各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2.1机械设计类课程。一是工程图学。工程图学是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学科。在工程技术界中由于“形”信息的重要性,工程技术人员均把工程图学作为其基本素质及基本技能之一来看待。如一位工作了多年的大学毕业生所说的:在工厂企业中如果不懂“图”,就等于人没有了空气和水。二是工程力学。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可直接用于工程实际。三是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方向的核心技术课程。

1.2.2机械制造类课程。一是工程材料学。工程材料学的任务是从机械工程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了解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及制定零件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二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机床概论课程是主要讲授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和使用的基本知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能够根据工艺要求并结合工厂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机床的类型和规格;能分析机床常见故障,确定机床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三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主要研究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即研究零件从选择材料、毛坯制造、一直加工至成品的综合性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并为以后从事涉及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加工工艺基础。

1.2.3电工和电子类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使非电类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具备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已深刻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进入企业实习,希望得到锻炼,从而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笔者认为,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黄金阶段,而获取实践经验是其工作后的任务。大学阶段,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大好时机,失不再来。在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再不会有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非常重要。

2.1主要就业方向及本科阶段学习计划

机械设计专业的本科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为机械设计类或机械制造类。机械设计方向需要熟练掌握画法几何、工程制图、电脑辅助设计软件、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课程。机械制造方向需要熟练掌握工程材料学、机械加工、机床等知识。

2.2拓展就业面

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如果对电工电子类工作比较感兴趣,也可以选择涉及电工电子的机械类行业,但一般不宜选择以电工电子为主的行业,毕竟机械类学生开设的电工电子类课程较少,且主要以理解为主。本科生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期望,把主要精力用于该方向专业课的学习,以系统熟练掌握该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3-4]。

3参考文献

[1]韩继英,胡芬芬,张涛.农林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80-8181.

[2]赵艳霞.加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2):225.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模拟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单片机系统原理》、《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半导体物理学》、《电路分析原理》、《DSp技术及应用》、《光纤传感技术》、《高频电子线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嵌入式、汽车电子、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真空电子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新能源;

3计算机软件;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工程师、专利人、光学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工程师;

2专利人;

3光学工程师;

4测试工程师;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9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高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091-01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还把人类的发展推向了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影响最为深刻。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的各个部分各个角落,更确切的来说就是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对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那么,既然电子计算机在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如此广泛的作用,那么电子计算机到底有什么样的应用呢,它的应用技术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呢,在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如何呢,它的发展趋势又是这么样的呢?今天本文就是带着这些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

1技术界定

据专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年的研究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科学下一门多方位的二级学科。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科学主要研究计算机用于各领域所涉及的带共性原理、方式、方法和技术,其中科学计算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的处理和管理是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核心。其所能处理的数据是多方面的,即,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各类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所经常接触到的。但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所要处理的信息比较多元化,所以,我们在应用计算机处理多元化信息时,就必须运用一系列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对多元化信息的采集、收集、管理、建立计算机内部应用系统,并对其进行处理与整合,再以我们人类能够理解的表现形式显示处理。

2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现状

从电子计算机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研究的方向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技术,智能模拟技术等,这些技术一般都是为了能够方便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或者是能够给我们的生产生活起到辅助作用为中心进行研究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研究的方向。

1)我们先来说一说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我们知道,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所发明出来的,所以,计算机刚开始并不适用于我们中文信息处理。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确立了一套以中文为主的信息处理系统。所谓的中文信息处理就是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与我们中文相关的问题、原理、方法的技术,其技术所研究的具体内容有汉字输入法、汉字识别法、汉语拼音合成、汉字信息检索、汉字排版等系统技术,并且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我国在汉字输入技术、汉字输出技术、汉字字型技术、中西文兼容技术、汉字激光照排、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信息系统等方面技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并且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可以说我国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这一块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2)就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所指的就是借助计算机产生现实生活中真实物体及人类想象出的物体图形的综合性技术。我国在对电子计算机图形处理近二十年的研究后,这项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其的一些内容如造型技术、彩色生成和处理技术、真实感图形技术、动画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3)就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促进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具体含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增强、修复、合并、分割、对比、新建等处理的技术。我国在经过20多年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后,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在二维处理系统向三维处理系统的发展等。而这项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文字与图表识别、通信中的图象传输、航空和卫星遥感图象的加工处理、生物医学图象的分析和重建、军事目标的侦察与制导、公安部门的指纹、笔迹或人像处理与识别、历史文档的修复与管理、机器人视觉、电视制作、工业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过程控制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方面。

4)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技术,它的整体概念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将我们经常接触的和想象的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等一些数据进行逻辑连接,并对他们进行有机整合的技术。它主要研究的内容为多媒体应用软件、视频音频的剪切、压缩和编码、多媒体数据连接、多媒体通信等。这项技术的发明与使用可以说是继我们人类的纸张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话的发明、广播电视的发明后我们人类信息处理上的又一次飞跃。他的发明与使用,提高了人类与电子计算机的友善程度,方便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了信息传媒内容等。

3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服务的对象必将更加广泛,基本可以覆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未来,电子计算机应用处理系统必将发展成多维的。各种形式的事务处理、信息分析和服务需求将主导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在当今时代,电子计算机正在和互联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在未来发展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必将发展成为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时代,其发展的系统与应用技术必将和网络技术密不可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会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变化着,所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也会进一步过大其应用领域的内容,最终推动社会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孙海法,李丽淑.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方向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就业能力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improvingthe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in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o-constructpracticaltrainingbases

Chenwei,FanJun,XiaXianming

theCityVocationalCollegeofJiangsu,nanjing,210036,China

abstract: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o-constructedpracticaltrainingbasescangivefullplaytothefunctionofthepracticaltrainingbase,andpromotetheimprovementof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itcanpromotetheprofessionalconstructionandcurriculumreform.itcanwellsolvetheproblemthatcollegelockofpracticaltrainingequipment.itcanrealizezerodistancedockinginthetalentstrainingandthedemandoftheenterprises.itcancultivatestudents'employmentcompetitionability.

Keywords: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o-construction;practicaltrainingbasesoutside;employmentability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了许多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关键,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2)解决学校实训设备的不足。

(3)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4)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与专业建设关系很大,也与学生所学课程和掌握的技能有关。因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知识保证。

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可共同探讨专业课程的开发,制定与企业需求和特点相适合的课程培养目标[3];在企业参与下,可构建适合企业、社会发展的各种课程模块,形成围绕职业能力设计的模块课程体系;可不断听取企业人士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改进具体专业课程的结构,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能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操作技能提升为切入点,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我校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订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其具体的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社会需要,我校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为3个方向,即数控设备方向、工业控制方向、数控技术方向。这3个方向,除了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不同外,其余的公共基础平台课模块、专业群通用技术平台课模块和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都是相同的,体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共性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性。

现在,许多机电产品都采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因此我校采纳了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的建议,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开设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的课程。该课程的教材系与西门子合作开发,为我校的精品课程。另外,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开设了机电控制实训课程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

对于数控设备方向,考虑到变频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很普遍,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西门子(北京)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数控设备伺服与变频应用的课程。

对于工业控制方向,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康尼机电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基于LoGo!的变频控制技术、组态技术应用、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课程。

对于数控技术方向,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和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UG造型与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以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训等课程。

所有课程的制订与实施都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成果,这些课程很好地满足了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学校实训设备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也将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物质保证。

仍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面向信息产品制造业、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和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设备调试与维护、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技能,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购买齐全的数控加工设备和生产线控制设备能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但投资过于巨大,且日常维护费用很高,设备利用率低,对于一般的学校而言很难实现。因此,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或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校中厂”,利用企业带入的设备进行实习实训,或将学生直接送到企业学习锻炼,建立“厂中校”,利用企业的设备提高学生的技能,或帮助企业宣传产品,获得企业的设备赞助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能够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我校引进了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中厂”,引进设备价值一百多万元。我校数控机床及应用技术、UG造型与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等课程均在“校中厂”进行,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进行了实训,技能提高得很快。

我校还在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中,建立了“厂中校”。该企业资产达2亿元,其中机床设备总值1亿元以上,可满足学生所有机床实训的要求。我校学生的数控机床安装、数控机床诊断与维护课程的实训均在“厂中校”进行,所有学生都获得了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颁发的证书。

我校与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SiaS)合作,在校内建立了数控技术实训室、机电控制及pLC实训室、工业控制及mpS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和液压气动实训室共6个实训室,西门子公司捐赠设备价值近二百万元[4]。

可以说,我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学院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可以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真实的平台,让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掌握生产的工艺与流程,掌握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方法,掌握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如此便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对接,既使企业能源源不断地直接从学校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直接保证。

我校已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相关实训基地现已初具规模。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到这些企业中顶岗实习实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技术人员(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很快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此外,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还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让企业能有更多的时间考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预选优秀人才,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零距离对接[3]。同时实习的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能够节省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能得到缓解,由此可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

4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上。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实践保证。

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所选专业及其专业方向上,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上,还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娴熟的工作能力上。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率。

4.1满足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紧扣市场经济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江苏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与之相关的企业有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和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等。我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即瞄准这一市场而设,其专业方向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设置的。

我校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数控设备方向;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工业控制方向;与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数控技术方向。这3个方向,基本适应了江苏相关市场的需求。

同时,这些专业方向也满足了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学生在这3个共建实训基地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练就基本的实践技能。

4.2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我校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际锻炼。对于学生来说,这样一种工作经历,既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培养了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社会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我校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在基地中建立了“宁庆班”,选择20名学生进入“宁庆班”学习、工作、锻炼,为期一学期。公司提供8个技术岗位对“宁庆班”全体学员进行轮岗培训,全权负责相关的学业考核,为考核合格者发放培训结业证书。通过一学期的实训,每位学员都在8个技术岗位上进行了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学生能独立进行数控系统的接线、调试工作,有的学生参加了出口数控机床的整机安装、调试工作。

我校与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选派了7名学员参加顶岗实习,所实训的岗位是机床组装(根据机床大小分为720系列和850系列)、部件组装、电气装配、业技课。这些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积累了工作经验,可以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我校与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选派5名学员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训期间,学生完成了数控实训台的布线、安装和调试,完成了自动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到相关企业对数控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等。所有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验。

4.3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能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训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受聘人员的工作能力。如果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将会提高自身的录用率。

在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宁庆班”接受过培训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训锻炼,具备了相当的工作能力,基本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安装和调试、学会了数控系统的编程,其中不少学生直接被该公司录用。其他学生也被相关的企业录用。

而在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工作能力普遍获得了提高。有的学生掌握了720和850系列机床的线轨、螺杠的安装和校准,机床工作台的水平度测量,磨床的基本使用(打磨垫片),3轴精度(机床各轴垂直度)的认知,机床零点设置;有的学生学会了轴承的安装,轴承盖的切削,气动装置(用于自动换刀、自动门等)的组装,水槽、油压部件的安装以及各类小部件的安装;有的学生学会了电气柜电气部件的布局、电气的连接,能正确美观地接出两类系统的线路,能正确安装各类电器部件;还有的学生已了解了机床的基本信息(工作台大小、最大刀具直径、最大刀具重量等)、机床配件(切削运输机、水槽等)的认知、电气部件的认知和部分部件的基本信息(性能、厂家等)。目前,这些学生已全部被该企业录用,并已独立承担工作。

在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中,选派的顶岗实习学生参与了半高站台门导轨的设计,获得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学生被该公司录用,并被破例安排在设计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能力强,在毕业后的3年内,绝大多数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担任了部门经理的职务,有的当上了部门的主管,还有的在外资企业当上了经理助理兼翻译。

5结束语

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验,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试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3):76-79.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