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9:15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主动维护

引言

近年来面对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以及技术变革的加速,许多企业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管理方法,这些做法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对现有设备管理体系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了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管理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有效的把握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油气勘探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于设备管理,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初期维护维修系统(CmmS)到最近兴起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的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1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1.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

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1.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面,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使用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2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可靠性是一门研究技术装备和系统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能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保证所需的工作寿命和零故障率的方法。可靠性是设备系统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性能。不可靠的设备显然不能有效工作,因为无论是由于个别零部件的损伤,或是技术性能降到允许水平以下而造成设备故障,都会带来经济的损失,甚至严重的后果。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由于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势必提高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工作状态,进而估计设备在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从而避免设备意外停止作业或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事故。

3设备状态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趋势

设备状态自动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各项参数,与设备生产正常运行参数相对比,分析设备运行的状况,对设备故障作出早期预测、分析诊断与排除,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了解和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否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破坏,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后果极为严重。采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就可以事先发现故障隐患,避免经济损失和事故的发生。

4从定期检查向主动维护转变的趋势

设备的主动维护管理是现代设备科学管理发展的方向,为减少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防止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滞、人员的以外伤害,通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整体主动维护和保养。通过这种方式的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正常运转,这是保证生产按预定计划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主动维护的发展是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主动维护需要的大量信息是由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通过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得到关于设备或生产系统的各种参数,由管理人员、专家系统对各种参数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设备的主动维护。

5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

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随着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传统的维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维修体制。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可以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使用单位备品配件的储存及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

6结束语

以上设备管理的新趋势是和当前社会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相适应的,这些新趋势带来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现代设备管理的几个发展趋势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现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作为管理人员准确把握设备管理发展趋势,正确使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技术手段,对于提高自身的管理实力与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2

1当前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我国的七大水系水质均遭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太湖、滇池水质,检测呈现为劣V类;其次是海河,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等水质遭到轻度污染。综合我国的水环境,可以为分以下几点:①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遭到污染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严重;②最主要的污染为重金属污染;③湖库水中氮、磷等浓度高,负荷大,甚至出现异常现象;④新型、复合型污染物源日趋扩大;⑤水资源超过开发限制,工业用水极度浪费。全球的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上述情况也均有显现,不过发达国家都对水污染给予了有效的治理。目前,国际上对于水污染,采取了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我国也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水质监测系统。美国开发了Streeterphelps等模型体系和水质模型,以便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描述。我国对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还在进一步进行中,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距离,不过我国所构建的湖库等水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突破性进展。

2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日趋城市化,更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逐步受到污染。我国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是因农药、重金属所至,矿区、石油以及固体废弃为主要污染来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的土壤污染呈局部扩散至区域、从城市扩散到农村、单一发展到复合的多种交叉污染特征。土壤的浸染日趋严峻,已经不只是净土洁食的问题困扰,而是已经发展到土壤的侵蚀、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土壤污染,不过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状况了解并不完全,缺少一个系统的掌握。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等国家为了开展土壤污染的相关调查以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建立了一个专属的基金。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修复技术手段,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国对于重金属砷、铜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于石油污物进行了大量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不过总体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大气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大气污染属于国际性的问题,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会对整个地球造成危害。对于大气环境的保护主要在于酸雨、臭氧、雾霾、重金属等问题的研究,大部分的污染因素是不合理的排放工业废气、废物,使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国内外先后研发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模式系统来解雇大气污染问题,国际上在外街观测、物理模拟等方面取都有多项研究成果,以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尖端的研究课题。最早对大气污染进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并研究出对浸染深度的定量预报。对于室内空气污染,国际上采用的手段一般为物理化学吸附、臭氧净化等技术。此外,国内外也发展了多种净化新方法,不过总体来说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4生物保护形势和研究

地球上的生物频临灭绝,日趋严峻,尤其是热带森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关注。在我国,生态的恶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局部生态问题有所缓解,而区域的破坏却逐渐加深;原本出现的生态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单一的问题虽然开始被控制,可系统性问题又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多种生物频临绝灭、湿地不断减少、生态灾害多现等。此外,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干旱地区进一步增加和土地沙漠化;沿海水平面会出现再次上升;草原、冰川等可能会加快减少,甚至消失。许多国家对生物多样性开始关注,我国最先完成了多项报告以及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5结语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我国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由此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近几年,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受污染的耕地约占我国耕地总量的 8. 3%.土壤污染会直接导致土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破坏土壤的正常功能,最终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和减产,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高达 1 200 万 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1-2].土壤中污染物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等过程进入人体,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健康损害。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土壤的污染防治已成为环保工作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文献计量学是对各种类型文献的数量、品质、结构和运用上的研究与分析,是研究学科结构、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最有效的理论方法之一[3].近年来,土壤修复领域发文量持续增长,但从文献计量角度研究其发展动态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便科研工作者准确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了解该领域的整体情况,把握未来的研究方向。

 

2. 2 土壤修复文献的年度分布

 

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土壤修复文献的年度分布见图 2.

 

根据文献计量学理论,对某一学科、某一专题的论文按发表年代进行统计分析可从时间概念上了解该项研究的发展情况[4].国外土壤污染研究是在经历土壤镉污染造成的“骨痛病”等环境事件后,于 20世纪 60-70 年代才步入正轨。与发达国家相比,当时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不突出,相关研究很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逐渐显现。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背景值调查和环境容量研究等工作。20 世纪 90 年代,土壤环境问题逐渐加剧,199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耕地污染较重,有 1 000 万 hm2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引起了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并从此成为热点方向。从图 2 可看出: 国内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5-1999 年,年度文献量很少,始终在个位数徘徊。2000 年则是污染土壤修复探讨与研究的转折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迅速升温,年发文量直线增长,直到 2011 年,文献量达到了631 篇。随后 2 年的年度文献量基本保持了 600 篇左右的稳定态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几年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加剧,相关报道频频爆出,国家投入大量治理资金进行该领域的研究。

 

以下内容设计文献范围不再包含专利,而包含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期刊文章,共 3 367 篇。

 

2. 3 主要作者

 

土壤修复研究具有一个庞大的作者群体,涉及作者 6 012 名( 包含所有合著者) ,其中发文 20 篇及以上的作者 8 名,10 篇及以上的有 10 名,5 篇及以上的有 29 名,发文仅 1 篇的作者 4 424 名。平均合作度1. 79,即平均每篇文章有约 1. 8 名作者合作完成。

 

一般来说,某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就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中发文量最多作者所发论文量( nmax) 与发文量最少作者所发论文量( nmin) 之间有如下关系[5]:nmin= 0. 749 × ( nmax)1 /2( 1)利用式( 1) 计算得出,本领域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应为 nmin= 5. 7 篇,因此可以判定发表 6 篇及以上的作者方可成为本领域的核心作者。从检索结果可知,核心作者共 129 名,占作者总人数的 2. 15%,他们对本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作者发文占总篇数的 35. 7%,低于理论值 50%,这提示核心作者还需继续提高发文量[6].

 

2. 4 主要研究机构

 

研究和分析文献作者所在的机构或单位,可揭示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而且有助于从侧面了解本领域研究人员的分布情况。

 

将研究机构中的二级机构归于一级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归于中国科学院。著录发文机构共 1 067 家。发文 100 篇及以上的机构 3 家,50 篇及以上的机构 10 家,10 篇及以上的机构 94 家,它们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在 94 家研究机构中,高等院校 81 家、科研机构 10 家,其发文量分别为2 063 篇和 571 篇。高等院校不仅所占比例大,而且发文量多,在土壤修复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仅1 篇的机构693 家,占机构总数的64. 9%.发文量排在前 10 名的机构见表 2,中国科学院居首位。

 

2. 6 主要期刊在检索范围内,刊发本领域论文的期刊共 541种。刊发论文量50 篇以上的期刊共3 种,共发文249篇,占期刊发文总数的 13. 4%.限于篇幅,仅列出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较高的 10 种主要期刊,如表 3 所示。影响因子常用来评估同一研究领域不同期刊的相对重要程度[6,8] ,但有时未必尽然。在这 10 种期刊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其前身《农业环境保护》

 

2. 7 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是揭示论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方式,是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利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可以从成果数量的角度反映出该研究的热点和弱项[10].

 

近几年,出现了可进行此项分析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同时也开始利用高频词汇归纳研究热点[11].在3 367篇文献中,共出现关键词 6 156 个,篇均关键词1. 83 个; 关键词出现 16 519 个次,平均每个关键词出现 2. 68 次。关键词平均频次等于关键词频次除以关键词的个数,此值越高,说明关键词的分布越集中。

 

出现频次排在前 50 位的关键词见表 4.在污染物种类中,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污染。含有金属的关键词有“金属矿山”、“重金属积累”、“重金属富集”等,共出现 894 次。在金属污染中,含有镉或 Cd 的关键词有“农田镉污染”、“有机态( Cd) ”等,共出现 314 次; 含有铅或 pb的关键词共出现 234 次; 含有铬或 Cr 的关键词共出现 146 次; 含有铜或 Cu 的关键词共出现 141 次; 含有锌或 Zn 的关键词共出现 103 次; 含有砷或 as 的关键词共出现 75 次,这说明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较多。含有有机污染、多环芳烃、石油、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paHs 等、氯酚、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关键词共出现 597 次。含有农药的关键词共出现69 次。( 注: 带引号的名词为精确匹配,不带引号的名词为模糊匹配,下同)在修复方式上,含有植物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574 次,含有原位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34 次,含有微生物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1 次,含有电修复或电动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1 次,含有化学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30 次,含有物理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 次,含有异位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2 次,含有淋溶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1 次。这说明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较多,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淋溶修复较少; 在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方面,以原位修复研究较多。

 

土壤修复关键词随年份的分布见表 5.有关土壤修复技术方面的关键词随年份的分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技术在某一年的热门程度。从表 5 可看出: 关于植物修复的关键词最多,且随年份的增加呈波动中增长的趋势。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对土壤无扰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12],因此相关的研究也较多。

 

有关微生物修复的关键词从 2004 年起,开始出现,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近 2 年略有下降) .一般说来,实验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因修复条件较为理想化,干扰因素极少,其修复效果很好。近年来,微生物研究发展较快,给生物修复技术带来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发表的相关的文章也逐年增多。

 

土壤电动修复是一项新兴绿色原位修复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后处理方便、二次污染少等一系列优点,正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由表 5 可知: 近年来关键词“电( 动) 修复”不断出现,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是该技术又存在许多不足,如该技术不适用于渗透性较高、传导性较差的土壤; 实验过程中金属电极易腐蚀,修复完成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较大改变等,诸多不足限制了电( 动) 修复土壤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虽然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发表文章仍然不是很多。

 

关键词“化学修复”从 2000 年到现在不断出现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国内学者一直在关注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但是因为化学修复会破坏土壤性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不是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物理修复”在2003,2011,2012,2013 年分别出现过几次。

 

关键词“淋溶修复”只在 2009 年出现过 1 次,说明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和淋溶修复的相关研究很少,相关学者对此的关注度不高。土壤修复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种形式。原位修复是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由表 5 可看出: 关键词“原位修复”出现的频率比“异位修复”的高得多。原位修复可以对污染物就地处置,使之得以降解和解毒,不需要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操作维护起来比较简单,还可以对深层次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也会日益增多。

 

3 结 论

 

本文检索了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与重庆维普数据库,共得到有效题录 3 911 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1999 年以前论文数量增长较慢,年度文献量很少,始终在个位数徘徊。 2000 年以后呈急剧增长态势,从 2000 年的 19 篇增加到 2011 年的 631 篇,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关注,该领域具有一个庞大的作者群体,涉及作者 6012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领发文量、影响因子位居首位,《安徽农业科学》刊发 89 篇,位居第二。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居首位。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现代设备设备管理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现代设备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物质的基础,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实现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也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来源。所以,加强企业设备的管理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的有力保证,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取得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设备的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企业的基本生产力,实现企业发展的经营手段。利用好现代设备,可以使有效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使企业增强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代设备管理工作发展概述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大致发展为四个阶段:

1、事后维修

一次技术革命后,机器设备在工厂广泛得到使用,很多机器由于构造简单,所以,操作机器的工人也兼职机器维修工作。二次技术革命之后企业大多掌握了足够了生产管理经验,对设备的修理还是以事后修理的方式,如果设备损坏或者零件出现破损,可以进行临时的赶制加工,对设备进行维修。还没有对设备进行档案的管理,对机器的操作也缺少规范的操作技术文件,很多生产设备都处于开停反复的情况[1]。

2、预防维修

随着近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机器设备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机器设备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很多机器设备的生产由原本的单件生产转变为流程的批量式生产,这就导致很多机器设备在事后的维修过程中占用大量时间,产生过高的维修成本,使工厂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很多工厂都是流水线式生产,一旦生产中的流程某个设备或环节出现故障就会使生产中断,由此,已经开始了预防维修,尽量在检修过程中及时发现机器设备的问题,及早解决,防止影响正常的生产[2]。

3、生产维修

预防维修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过剩维修、不足维修等,都使生产受到影响,由此产生了生产维修。生产维修就是在机器设备日常保养之外的维修方式,不同机器设备,采用不同维修方式,可以使机器设备维修效率大大提高,使维修以更灵活的方式,表现在生产过程中[3]。

4、多种维修模式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对现代机器设备提出综生综合管理的观点,使设备管理技术进入新阶段。英国、日本、美国先后提出了新的设备管理思想,管理方法。

二、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

信息化的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作为基础的管理,通过对管理流程的重组,使管理的技术与信息的技术实现融合,全面实现现代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以信息管理为出发点,使用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网络技术的配合,开展社会信息及信息服务业务的设备管理工作。而现代设备管理信息化,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是对现代设备全面信息管理的表现,一般表现为三方面,即:现代化设备投资评价信息化管理、现代设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信息化评价、现代设备使用信息化[4]。见图1所示

图1:现代设备管理流程

2、网络化、市场化

现代设备管理网络化、市场化是在设备维修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全面生产模式转变为新型的规模型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由于现代设备的构成越来越复杂,所包含的技术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由设备损坏或故障导致的维修费用也越来越大。现代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需要更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才能完成,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工厂正常的使用。

面对新的发展形式,传统维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实际需要了。建立网络化、市场化的维修模式,才是符合现代设备维修的发展趋势。而市场化及网络化的维修模式可以使现代机器设备得到更快的维修,使机器设备维修由于配件的问题,影响正常维修的情况不再发生,既可以使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强,也有效降低了工厂资金的占有率[5]。

3、自动化

现代设备发展是朝着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的,并且随着机器设备构成的复杂化,机器设备对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机器设备使用的可靠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靠性作为技术装备与质量指标研究的科学,一定要实现最小时间与资金的投入,实现工作中的零故障。可靠性可以使机器设备进行更准确的科学预测,通过最佳工作状态的选择,确保工作要求的实现,而可靠性的研究参数,也要通过机器设备在使用中变化,对设备工作的状态与行为进行预测。有根据的测定设备在某种条件下实现最可靠的工作状态,防止设备发生意外、设备停止工作及设备出现故障造成的重大生产损失及事故。可靠性是机器设备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需要一直保持的工作质量指标及工作性能。机器设备工作的参数通过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化,对工作状态的预测,估计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4、定期维修转向预知维修

现代设备已由传统的定期维修转变为预知维修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变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使设备维修成本有效降低,还能防上在生产中设备发生的意外及损伤。

一般情况下,要做好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中的设备维修与保养。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以预知维修的方式,进行机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可以有效降低工厂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机器设备维持在最佳的生产工作状态,使工厂生产完成预订的计划,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力的保障。

现代企业设备预知维修和设备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技术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预知维修中,需要提供大量的资料与信息,而所有的信息都需要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来及时提供与辅助,保持对机器设备及时的监测状态,使机器设备与生产中产生的一系列参数,例如:温度、压力及噪声等,可以及时的进行参数输出,而专家对参数可以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整理,对设备可以进行预知的工作状态评价,开展预知维修工作[6]。如图2所示

图2:现代设备维修与保养计划

5、现代设备管理趋势的研究

现代设备管理的趋势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现代设备管理的需要,设备管理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而现代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现代设备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现代设备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观念的更新,掌握现代设备管理的趋势,才能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维修与服务,使企业生产可以更安全可靠的运行,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我国现代化设备的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设备管理要以质量化和标准化进行设备的管理,管理过程不仅重视设备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更要注重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是否使用客户满意,设备管理部门有效提高设备服务质量,使服务管理的成本降低。现代设备管理的各个发展趋势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互补配合,才能促进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使企业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龙江.设备管理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石化.2012,(5):52-53.

[2]李庆华.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发展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5(9).

[3]梁喜文.对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小企业,2012,5(1).

[4].用科技手段开拓核电站设备管理新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12,7(4):112-113.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反射性房地产市场市场预期主流偏向杭州

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瞩目,成为上至政府调控、下到百姓民生的重要话题。杭州房产市场近年来经历了2009年优惠政策下的高位运行、2010年密集调控政策下高位震荡、2011年“双限”政策下的缩量与杀跌、2012年复苏回暖到“涨价潮”引致成交低迷。十后的房地产市场,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但我们不应只是关注市场变化本身,而要基于多个视角去探讨市场反馈机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市场。

一反射性理论

在国内,尤其是在许多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再是单纯依靠供需关系确定价格的消费品市场。投资者和消费者在参与市场时,是以预期价格作为决策依据的。参与者凭借自己对市场的感知和解读做出决策,大多数人的决策形成主流偏向,主流偏向对市场产生影响,而市场的变化往往又改变了人们对市场的感知。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和市场环境间这种双向反馈回路,符合乔治·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又称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认为买卖的决策依据在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未来的价格却又受制于当前的决策。其实人们预期所根据的,往往是现有的信息——即我们以过去已经发生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我们对未来预期的依据。

二房地产市场的反射性

1.市场反射性与房价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的条件。决定房价的因素除了基本的供求关系外,还有政策和信息等因素,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价。弱势群体对于市场难以全面正确地认识。强势群体的预期言论,经过媒体宣传,势必左右弱势群体的感知和认识,并进一步强化这种预期。消费者很难正确认识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无法对未来的走势合理判断,容易产生同向预期。现实中,消费者不得不面对不对称的信息。强势群体通过舆论,引导主流偏向。由于房地产市场反射性,价格自我加强的趋势在发展的途中,可能会因为偏向的动摇而发生修正,但只要这个修正没有足够强到以使自我加强的循环被打破,经受住了考验的趋势会加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从而使后来的发展更加有力度。根据住在杭州网提供的各月份交易信息,杭州房地产市场自2007年至2010年,在各种经济环境影响、政策调控下,成交量呈波动态势,但交易均价总体上涨,趋势较好地拟合了指数函数(见图1)。说明此期间成交量受经济环境、政策调控和市场供给合力影响较大,而交易价格却不受限于市场环境与供需关系。从反射性理论分析,杭州房地产市场的主流偏向为房产价格上涨,价格自我加强趋势经受住多次修正的考验后,参与者对主流偏向的信心日益膨胀,“房价会涨”,作为一种预期,一种信念,参与者偏向与交易价格相互强化,最终导致价格远远偏离基本面。

一旦由于政府调控等外界干扰使得主流偏向反转,价格自我加强趋势打破,预期价格下降,市场投资者为规避市场风险会放慢投资脚步,市场消费者为寻求底价契机而持观望态度,使得整个市场低迷。例如,2011年1月“国八条”出台,首次释放通过调控平抑价格的信号,拉开全国严格控制房地产的序幕,杭州房地产市场自年初部分新盘“低开”,到年中“降价”频现,年尾互相“杀跌”,杭州房价调整之惨烈。政府调控不松懈,房地产商为了回笼资金使出降价策略,消费者透过各种媒体了解到政府调控的坚决和房地产商的降价动向,对房价预期有了变动,使得市场参与者都对房价预期产生反转,主流偏向逆转。与2010年限制政策引致商品房交易量高价位动荡不同的是,2011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在主流偏向逆转中持续低迷,只有一月份成交量超过3000套(参见图2)。

2.市场的反射性与房地产泡沫

市场反射性使得房地产市场在没有得到有效修正的情况下,不断重复自我加强的趋势,房价持续上涨,直到偏离市场基础价格,大大超过了居民承受能力,就会引发房地产泡沫。

很多国内外学者就我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认为市场只是过热还没有太多的泡沫,而有的学者认为已经产生了许多泡沫,继续下去迟早会破裂。通常认为,房地产泡沫的判定可以参照以下指标: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如相当于经济增长率的2倍时,就有产生泡沫的危险;一般当空置率达到10%时,就是房地产业过热的预兆;国际认可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取值范围为4~6,若计算出的房价收入比高于这一范围,则认为其房价偏高,房地产可能存在泡沫,高出越多则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泡沫也就越大。泡沫产生,市场价格偏离很远,一旦不合理被逐渐发现,市场在一段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理由维护价格合理性,之后由于恐惧的作用强于贪婪,反转的价格趋势、急转直下的基本面和崩溃的主流偏见常常引起比上升时更剧烈的价格运动。房地产泡沫导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失衡,一旦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危机、生产和消费危机,甚至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3.反射性房地产市场周期

根据反射理论,只有对主流偏向进行成功修正,打破自我加强循环,市场才会开始收缩并反向强化,这是构成索罗斯盛衰循环模型的理论基础。把房地产市场行情放置于一定的时间尺度中来观察,由于反射性的自我强化,房地产市场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着一个又一个反均衡的临界点之后反向运动,重复着自身的盛衰循环。

基于索罗斯盛衰循环模型,薛川(2009年)对房地产市场的盛衰做出了一般性描述——假设从房地产市场处于近似均衡状态开始,市场中还没有形成公认的主流偏向,基本趋势还没有完全被发现,然后逐步进入以下各阶段:一是主流偏向逐渐形成,基本局势逐步被辨认出来,房价开始形成趋势变化;二是房价变化不断考验主流偏向,反射力处于不确定状态,房价演变方向进入测试期;三是主流偏向和基本趋势仍维持不变,度过测试期,反射力量强化;四是偏离达到极限,预期的过度现象充分展示,市场监管者出台抑制性政策,极点出现;五是房价过度脱离基本趋势,再无法支撑夸大预期,主流偏向分化,价格剧烈波动;六是基本趋势开始回头,主流偏向认清现状,并发生逆转,房价原变化动力突然消失而猛烈反方向回弹;七是基本趋势反转,强化了主流偏向,价格逆向趋势加速,形成所谓市场崩溃;八是最后,逆转主流偏向出现另一个过度,价格和基本趋势之间反向背离,行情终归逐渐趋稳,形成新的近似均衡状态。新一轮的盛衰循环将重新展开。

三杭州房地产市场分析

基于反射性理论,根据住在杭州网、透明售房网及杭州统计调查信息网的公布信息,可以统计分析出杭州房地产市场的三个特征。

1.主流偏向出现逆转

2012年初,温总理提出“加强房地产调控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市场参与者对市场预期延续2011年,继续持悲观态度。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测2012年商品房平均价格同比下降5.3%左右;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财经中国2011年会”上,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高达69.9%的人认为,2012年国内房价是下行趋势,11.7%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房价会大幅下跌。

除了专家的下行预测,媒体更多关注于杭州房价降多少才合理,房地产降价成了关注话题。《楼市》杂志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中,近80%的受访者表示2012房地产降价应该在10%以上,其中约70.1%的人认为2012年上半年房价会跌。而2012年杭州房地产市场从低迷走向“拼跌”,二月开始出现了大面积降价,以价换量的局面全面铺开(参见图3),反应开发商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杭州市信息中心对杭州“十二五”期间主城区商品房均价做出预测,认为房价相比2011年的21529元/m2,2012年下降到16882元/m2,

2.房价偏离基本面,泡沫仍在

根据《杭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7011.8亿元,经济增长率13.42%;房地产开发投资1302.27亿元,增长率36.1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2.7倍。空置率方面,近来国家电网撇清自己与住房空置率的关系,统计部门表示没有相关统计,而根据合创地产机构统计显示,2012年起至未来的两三年间,杭州主城区总体预计住宅供应量约为1670万/m2,若按杭州主城区2011年度住宅成交量13088套测算,这些供给存量需十年才能消化完毕,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去化时间,商品房库存量非常充裕。房价收入比方面,2011年杭州市区人均居住面积33.7/m2,主城区新房均价21040元//m2,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34065元,计算得房价收入比为20.815,大大超出国际认可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取值范围(4~6);按照杭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假定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维持2011年10%的增长,即使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1302.27亿元,主城区新房均价达到预测16882元//m2,房价收入比为16.551,仍旧大大超出合理水平。通过分析,杭州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2.7倍,房价收入比远远超出国际认可合理范围,可以得出结论,杭州房价偏离基本面,市场出现泡沫,即便近期商品房价格下降,泡沫依旧有较大空间。

2015年会平滑过渡至17347元/m2,实现“软着陆”。杭州房地产市场一年来出现了主流偏向逆转。

3.市场处于周期的第四阶段,面临挑战

根据薛川对房地产市场周期的一般性描述,杭州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第四阶段——偏离达到极限,预期的过度现象充分展示,市场监管者出台抑制性政策,极点出现。

杭州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趋势有三种可能:一是抑制修正只是间歇影响,市场预期慢慢回复夸大上升,房价仍旧继续上涨,直至价格飙升到极限,无法继续支撑夸大的预期,极点出现——市场参与者认清现状,主流偏向发生逆转,变为房价下跌,在市场参与者恐惧心理和市场反射性作用下,房价猛跌,市场崩溃。二是通过偏向的动摇修正,打破价格循环,长期维持稳定,达到新的均衡状态。三是基本趋势反转后,不断强化逆转主流偏向,价格逆向趋势加速,形成所谓市场崩溃。

四结论

杭州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出现主流偏向逆转,市场价格出现下滑趋势,但交易价格仍远远偏离基本面,房价收入比大大超出国际认可,市场泡沫存在。目前,杭州房地产市场处于周期的第四阶段,处于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反射性理论考虑,政府想要稳住房地产市场,避免市场反弹,或者面临崩溃的危机,如何引导市场主流偏向,把握市场预期,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焦点。

参考文献

[1]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高倚云、刘伟、赵小川.30部必读的投资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况欢、李惠敏、曾盛敏.反身性理论与股市价格运动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9)

[4]刘友平、张丽娟.杭州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的冷思考[J].中国房地产市场,2005(4)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6

状态维修是必要的设备管理和检修方式,不仅能快速检查出设备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相关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操作性。因此在未来发展中,状态维修将会是现代电气事业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对我国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与实现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电气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发展实现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电气设备领域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和提升。状态维修是现代电气设备维修的主要发展方向,对提升设备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将对我国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与实现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1状态维修含义

状态维修是根据状态监测以及诊断来获取设备的相应信息数据,然后以此作为基础进行设备分析,观察其是否能正常的进行运行和工作。对于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检查出来并进行相应的排除和维修。状态维修一般以可预测性的相关维修为基础,通过系统分析能对当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分析,从而制定出一套安全有效的维修策略。当前阶段我国的实际应用当中大多数应用的都是RCm技术。通过对设备当中的故障分析和排除,能深入了解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和故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者直接淘汰。

2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技术支持

2.1复杂大系统可靠性评价

复杂大系统可靠性评价是RCm当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可靠性评估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可靠性结构以及实验信息等,通过统计方式和手段来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整体的评估和判断。在可靠性评估当中,对于复杂大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一直以来都是难点所在。这是因为费用和组织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不能进行大量的实验检测,从而导致评估过程十分的复杂。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对单元进行Bayes可靠性评估;

(2)有单元可靠性作为系统可靠性的基本信息;

(3)在检验前对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

但这种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的综合性过程会导致最终的评估结果受到影响,因此后来就出现了将信息化融合到复杂大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发展趋势,这是为了为复杂大系统可靠性评估提供更加可靠的方法。

2.2先进的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是进行预测性维修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当前行业中所研究的重点。故障的诊断技术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发现更多的有益信息,这些是进行数据处理和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在电气设备的维修和诊断中应用先进传感技术,不仅能解决传统传感器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信息收集处理技术

由于状态监测所选用的传感器通常来说都是非侵入性的,不会给监测设备造成影响。不同的设备很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信息以及不同的信号处理方式,同时信号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其他的信号干扰,所以传感器所测量的数据,究竟是要用模拟传感器还是数字传输方式等来进行传输,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4避免信号干扰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实际检测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相应的设备和措施来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但始终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干扰信号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当前不仅要重视起数字信息和硬件等方面的加强,更加应当重视起对于避免干扰的相关技术研究。通过有效的措施要能更好的排除各种信号干扰,同时还需要将当中的几个相对比较强的信号从中挑选出来。

2.5寿命估计

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估计是对电气设备更新的基本依据和条件,当前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来通过概率知识进行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估计计算。一般来说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而发电机的寿命服从于指数分布。当前阶段又出现了CiGieⅡ方法来对设备的老化进行评估,从而得出设备的有效使用年限。

3设备的实际维修方法讨论

状态维修在当前有着定期维修方式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近年来有人提出要对所有的设备都采取状态维修方式。下面将对设备维修的具体方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3.1以状态维修代替定期维修的可能性

电气设备的种类和实际的使用价值都是有所不同的,无论是从结构还是功能上来讲当中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同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由于受到的电、热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最终的消耗规律也不尽相同。其次,设备在电力系统当中所产生的应用价值以及所处的地位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是需要定期更换的替换件,有的重要设备则需要长时间的使用。因此在对于不同的部件和设备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也有所不同。所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完全的利用状态维修方式来代替定期维修方式是不可取的,需要将二者之间共同协调使用,进而达到最佳的维护效果。只有将两种方式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起到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促使电气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

3.2维修方式的确定

不同设备的维修方式是不同的,应当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结构和运行环境以及问题的具体所在等来确定相应的技术。例如对发电机等这样的设备进行维修,需要对其进行状态监测,并对其故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讨论,然后采取针对性的状态维修方法。而对于特定的设备或者其他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维修之前,需要根据其结构和环境等进行分析然后判断其问题所在,从而找到有效的方式进行维修。在设备当中有一些是消耗件,例如橡胶绝缘垫,这一类的零件只需要定时的进行更换即可,不需要进行维修。只有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才能找到最佳的维修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状态维修在当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维修方式,能有效的减少定期维修中所浪费的时间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而使电力系统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状态维修技术仍然属于不成熟、不定型的技术,所以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避免做重复劳动。对于电气设备,要选用最合理的维修方式,提升相应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殷,陈旭华.于状态的维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06):54-59.

[2]陈波.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技术要求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1(06):66-69.

[3]杨建卫.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理论依据及其保障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31-35.

[4]张宝贵.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技术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11(10):45-56.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生态系统胁迫人类活动胁迫指数主成分分析方法

生态系统胁迫是指各种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作用,是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和生态问题变化的原因和外在驱动因素,虽然近年来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有所加强,但各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胁迫仍然存在,而且这种胁迫性具有迅速、直接、作用强、持久等特点。

本文选取了宁夏2005年、2010年、2014年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以人口密度、单位国土面积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密度等为评价指标)、开发建设活动强度(以建设用地强度、水利开发强度、交通网络密度、水资源利用强度为评价指标)、农业活动强度(以化肥施用强度、农用地开发强度为评价指标)、污染物排放强度(以污水排放强度、So2排放强度、CoD排放强度)四大类14个指标,建立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宁夏人类活动多因子胁迫的生态系统时空强度及变化特征。

一、研究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宁夏地处东经104°17’―109°39’、北纬35°14’-39°14’,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南北距离456公里,东西距离250公里,总面积5.19万平方公里。宁夏处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包围,形成典型的沙漠绿洲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梯状下降,全境由北向南分别为贺兰山山地,银川平原、灵盐台地、卫宁平原、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山地六个地貌区,山地和丘陵占全区面积53.8%,平原占26.8%。

宁夏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气候宜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相对较少,以旱灾危害最为严重。宁夏自然植被以草原植被为主体,草原面积占全区面积近50%,耕地次之,林灌草沙多样分布,林地主要分布于六盘山、罗山、贺兰山等山区。农业生产资源优势明显,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灌溉耕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社会经济概况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黄河中上游,海拔1090米―2900米,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首府银川市,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4年末,宁夏总人口661.54万人,其中回族236.14万人,占总人口的35.7%;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16.99亿元,第二产业为1341.24亿元,第三产业为1193.8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8亿元。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遥感数据采用分辨率为30m的2005年和2010年tm影像及解译数据、2014年采用资源三号10米分辨率多光谱数据及解译数据、宁夏各市统计年鉴(2005年、2010年、2014年)、宁夏环境统计数据及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二)研究方法

将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卫星影像数据进行辐射纠正与几何纠正,利用arcGiS10对影像进行判读,解译得到宁夏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然后切割出各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可以获取建设用地强度、农用地开发强度等数据,结合统计数据计算各市县人口密度、单位国土面积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密度、水利开发强度、交通网络密度、水资源利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单位面积污水排放强度、So2排放强度、CoD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SpSS20软件将某一年各地区某一指标原始值为一列,录入各地区以上14项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设置需要提取的主成分数目,得到各个变量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和主成分中各变量的得分系数,计算各年度人类胁迫综合指数。评估各单元、不同时段人类活动胁迫的相对大小,确定人类综合胁迫指数。通过分析人类活动胁迫因子、胁迫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人类活动胁迫因子分析

通过对2005年、2010年、2014年人口密度(X1)、GDp密度(X2)、第一产业增加值密度(X3)、第二产业增加值密度(X4)、第三产业增加值密度(X5)、建设用地强度(X6)、水利开发强度(X7)、交通网络密度(X8)、水资源利用强度(X9)、化肥施用强度(X10)、农用地开发强度(X11)、污水排放强度(X12)、CoD排放强度(13)、So2排放强度(X14)等14个胁迫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得出宁夏各市(县)2005年、2010年、2014年胁迫因子值,见表1。

从结果可以看出,2005年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最大的因子是污水排放强度,其次分别为建设用地强度、人口密度,胁迫较小的因子为水利开发强度和农用地开发强度;2010年胁迫最大的因子为建设用地强度,其次为污水排放强度和人口密度,胁迫较小的是水利开发强度和农用地开发强度;2014年胁迫最大的因子为污水排放强度,其次为建设用地强度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密度,胁迫较小的是水利开发强度和农用地开发强度。从胁迫因子可以看出,人口的集聚导致人口密度、污水排放和开发建设活动等因子胁迫的增强,成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影响较大的胁迫因子;而水利开发和农用地开发强度等因子对生态系统的胁迫轻微。

(二)人类活动胁迫区域分析

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数见表2。总体来看,人类活动胁迫综合影响较大的地区在宁夏北部的银川平原,这里城市化率较高,人口集聚,工业相对发达,开发强度大;而中、南部地区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的盐池、同心、泾源、海原、彭阳等县人类活动胁迫综合影响较小。

2005年、2010年、2014年宁夏各市(县)受人类活动胁迫综合影响最大的是银川市,三个时段的Hpi为1.17、1.18、1.21,排序均为1,对生态系统胁迫有加重的趋势;其次是利通区,三个时段的Hpi为1.11、1.17、1.19,排序均为2,对生态系统胁迫明显加重;其他受人类活动胁迫综合影响较大的有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和青铜峡市等沿黄城市,这些城市共同的特点是污水排放量较大,人口集聚,建设用地强度大。受人类活动胁迫综合影响最小的地区是盐池县、同心县和泾源县。

2005年―2010年宁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综合影响加重趋势最明显的地区是中卫市中宁县,Hpi由2005年的-0.42上升到-0.26,全区排名上升了两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综合影响减轻趋势最明显的地区是海原县,全区排名下降了两位。2010年―2014年宁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综合影响趋于平稳,加重趋势明显的地区是银川市、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和石嘴山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综合影响减轻趋势的有泾源县、彭阳县、同心县等。

四、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人类活动胁迫分析,制定以下对策措施。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宁夏生态环境脆弱,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对不同区域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对划为禁止开发区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进行有效保护,划为限制开发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恢复生态环境质量、加强以自然修复为主的生态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对划为限制开发区的农产品主产区要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发挥农用地的生态功能;对于重点开发区也要协调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建立各具特点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不同级别、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开发界限,划定禁止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建设活动的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禁止随意侵占的基本农田、基本林地、基本草地,落实用途管制,划定城镇规划区的控制边界,严控城乡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保证为农业留下更多农田,为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的管理、监督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方面,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系列化激励政策。特别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控、资源保护节约、灾害防治的监测、预报、预警的能力建设和提高资金投入、科技投入、人才投入的支撑体系建设。

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的投入水平应高于GDp增长率和一般省区的投入水平,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管理、督查、执法制度和队伍,独立行使环境管理、监督、执法职能。

同时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关心、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媒体共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

(三)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对水环境采取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区域内河流、湖泊和排水沟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整治城市黑臭水体;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适用技术,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提升监管水平。

进一步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和流域协作机制;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严格考核问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五、结束语

(一)宁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最大的因子在2005年和2010年是污水排放强度、建设用地强度、人口密度,2014年是污水排放强度、建设用地强度和第二产业增加值;胁迫较小的因子均为水利开发强度和农用地开发强度。说明城市开发建设和人口的集聚对生态系统胁迫较大。

(二)从多因子生态系统胁迫的时空强度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胁迫严重的地区集中在银川市、吴忠市、永宁县、贺兰县和青铜峡市等沿黄城市,这些城市的特点是人口集聚、城市化水平高、污水排放量大,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较高。而中、南部地区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的盐池、同心、泾源、海原、彭阳等县人类活动胁迫综合影响较小。

(三)宁夏生态胁迫综合影响变化特征为:总体上生态胁迫综合影响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5年―2010年,这五年是宁夏房地产开发强度较大也是宁夏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生态胁迫明显上升,2010年―2014年趋于平稳,上升趋势明显的以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为首;而盐池县、彭阳县和泾源县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生态胁迫综合影响逐渐减轻。

(四)通过生态治理和污染防治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轻生态胁迫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8

关键字:民用和工业建筑施工材料的革新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房屋,一般称为厂房。工业建筑具有对生产工艺要求高、所需空间庞大、厂房宽度较大、构造相对简单的特点;民用建筑则是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因为其所提供的功能多样,用途广大,民用建筑比工业建筑在构造上要复杂得多。

一、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

1、新材料钢纤维砼的应用

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无法忽略人类对建筑的原始需求,即居住性和生产适用性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建筑的美感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了,建筑的艺术美感一方面来源于设计的创新,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建筑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钢纤维砼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相对于普通的砼而言,钢纤维砼是一种混合物,它是将适量的钢纤维掺入普通砼拌合而成,钢纤维砼一方面能增强砼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能改善砼构件的防裂能力、耐久度、抗剪性以及增加其延性特性。在混凝土施工中,改善构件的抗冲击能力是材料选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而钢纤维砼的应用,又恰恰弥补了混凝土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个重大的革新,是建筑施工技术的重大发展。

2、新型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防水混凝土结构

对于民用和工业建筑而言,建筑本身的居住性要求防水这一功能必须得到最大的保障,在以往传统的混凝土防水材料中,沥青防水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但是,随着建筑科技的推陈出新、产品材料的升级换代。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防水混凝土是依据其本身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来达到防水的效果,适当程度上还需要兼有承受重压、围护建筑、抗渗、耐冻融和抗侵蚀的能力。在混凝土结构中,整体式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倍受青睐的。因为,与一般的卷材防水层相比较而言,防水混凝土在建筑实践中确实达到了建筑业的大力肯定。在材料来源方面,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来源众多;在实际的建筑工艺操作方面,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易操作性因而也改善了劳动施工条件;在施工工期方面,防水混凝土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造价;同时,这种材料在施工检修工程方面也易于操作。这些优点促使防水混凝土在建筑施工,尤其是工业建筑施工中经常被采用。

2.2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发展

在建筑业的发展史上,传统的沥青材料已经不是唯一的防水宠儿。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均可占用空间也随之大大缩小,为了获得更大更舒适的居住环境,高层建筑施工成为必然。为了适应高层建筑对工艺的要求,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大量被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在其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一种以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为施工原则的装饰性施工技艺。因为其简单的施工操作即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建筑的使用期,缩短工期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便于维修。这样的施工技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疑对建筑施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出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密封膏等高效弹性防水作业。这说明防水施工技艺正朝着冷作业方向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也随之提高。相对于传统的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是指以高强度水泥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多种优良产品。在这一领域中,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砂浆便是成功的例子。目前也已经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为例,在建筑施工的实践过程中,其强大的渗透性和持久的防水性能使其拥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和超越的自我修复功能。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其整体防水性能强其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能力从而起到对钢筋的保护作用,这个有点使其超过其他的任何材料,这一点,尤其是对工业建筑是相当有优势的;另一方面,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是环保无毒的。它具有施工简单、不产生危害气体、对复杂混凝土基面适应性好的特点。不管在如何复杂的环境下,如溢洪道、水池、地铁隧道、地下室等水位经常波动、变化或者经常受到机械震动的环境下,水泥基渗透型非结晶防水材料的这些优越性能更加突出,从而也打破了一般防水材料在建筑施工中无法超越的困难局面。

二、现代民用和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任何一种活动而言,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该活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规范下,现代建筑技术也无一例外的遵循了这一原则。同时,在这一原则下,民用和建筑施工技术也因此呈现出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现代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剖析这一技术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9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汽车也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这也就促使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当前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技术却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维修需求,严重限制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出发,针对各种阻碍汽车维修技术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对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汽车维修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现状问题;改善措施;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产业。随着现代汽车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趋向科技尖端。不求革新,没有先进的汽车维修技术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汽车维修需求的。到目前为止,许多汽车维修单位、工厂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缺乏专业的人才,现代汽车维修设备也严重不足,这一系列诟病导致汽车维修技术始终停滞不前,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困难。

一、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维修市场广大,发展迅速。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汽车的维修诊断设备不足

汽车行业可谓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汽车的诊断和维修大不同于从前。各个车型具有不同的电子控制技术,这就使得汽车故障的诊断变得困难,汽车维修变得复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汽车维修部门、工厂缺乏现代的汽车维修诊断设备,仍以传统的方式对汽车故障进行诊断,导致目前的汽车维修技术不能满足现代多功能汽车的需求。

2、现代汽车的维修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汽车零部件复杂,涉及机电、热能等多方面的专业领域。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的维修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和现代汽车维修的各种专业技能。但就目前而言,许多维修人员根本就看不懂用英文撰写的汽车维修资料,甚至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只是通过学徒的形式进入汽车维修行业,简单的懂得基本的汽车养护知识,而对于现代汽车的维修技术根本就束手无策。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维修人才的缺乏,致使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严重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3、现代汽车的维修技术资料不齐全

目前流入中国的汽车的产地和种类各异,汽车的电路设置和电子装配不尽相同,只是靠以往的经验对各种型号和不同产地的汽车进行诊断维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获得相应的汽车网维修技术资料。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对于汽车维修技术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根本就不重视,导致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资料的中文版本,无论是书籍还是光盘都比较少。使维修人员经常遇到技术难题而又无法及时解决的现象成了家常便饭。

二、汽车维修技术现状问题的解决措施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解决问题,针对上述影响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各种因素,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

1、引进先进的汽车维修诊断设备

针对不同的车型应该引进先进的汽车维修诊断设备,方便故障的诊断和汽车的维修。例如:电脑扫描仪、otC诊断系统等等不但方便汽车故障的诊断、查修,还能对汽车数据参数做到准确、迅速的读取和输出。汽车维修单位、部门应该加大对汽车维修诊断设备的投入,以适应现代汽车的发展要求。

2、加大对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

汽车维修行业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要加大对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网络培训或者聘请行业专家对员工进行现代汽车维修设备、维修技术的使用培训。同时,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法,通过专门的院校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较高技能水平的专业人员,以加强对现代维修技术的实训练习,缓解汽车维修行业的尴尬现状。

3、加强对汽车的维修技术资料的整理收集

汽车维修资料是现代汽车维修的重要参考。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汽车维修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对国外先进的维修书籍多多翻译,并使维修光盘不断汉化,形成一套完整齐全的汽车维修资料,以方便维修人员的查阅和参看,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维修能力。

三、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维修设备趋向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逐渐被运用在汽车上。以前汽车变速需要靠人工手控,现在通过新型结构、装备,电控、液控就可以实现汽车变速。随着这些汽车新型新型装备的增添,各种现代化的汽车诊断维修设备将应运而生,维修技术也会逐渐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这必将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整体水平。

2、维修过程趋向专家化

以前通过肉眼观察、声音辨析、手感触摸对汽车故障进行维修的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汽车维修的现代化需求。经验式的维修方式不能准确的确定汽车的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现代化汽车的维修需要多多通过先进设备的诊断确定汽车故障,并由技术水平较高的专门维修人员运用新技术对汽车进行专家化的维修。

3、维修管理趋向电脑一体化

电脑的迅速发展简化了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工作,对汽车维修尽享电脑一体化管理是未来汽车维修的一大趋势。通过电脑对数据输入输出,使客户档案的建立变得便捷可靠,提高了汽车维修的效率。汽车维修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能够对汽车的状况建档管理,进行动态分析与动态检测,确保工作的真实性和长期性。

结束语:

汽车的飞速发展要求汽车维修技术不断进步,不断趋向现代化。但就目前而言,诊断设备落后、维修人员素养不高、维修技术资料不齐全等现象严重的阻碍了维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相关的单位、部门不断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促使整个汽车行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晋海峰.基于Soa架构机动车治安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

生态修复发展趋势篇10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2]董淳.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