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十篇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十篇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2:19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肩周炎 康复锻炼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妇女。且以右侧肩发病较多。肩周炎是一种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目前的该疾病的首选方法是非手术治疗。而推拿疗法又是其中较好的治疗手段。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康复护理在推拿治疗肩周炎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护理工作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推拿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1临床资料

选取肩周炎患者4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4岁,平均年龄45.8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5个月,平均9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上举及后伸活动功能受限。

2治疗方法

笔者认为肩周炎的治疗方法除施以按摩、理疗及药物外敷外,自我锻炼至关重要。只要坚持正确有效的锻炼方法,就能达到临床治愈目的。为此笔者在护理工作中总结了“一旋、二摸、三爬”的锻炼方法,并将之运用于临床上,现介绍如下:

2.1旋肩动作嘱患者自然站立,双手下垂,由前向后、自下而上旋肩,再由后向前、自下而上旋肩。动作的速度和幅度逐渐由小到大,以自身能忍受为度。

2.2摸肩拉手嘱患者坐位或站立,患侧的手自健侧手的手背开始逐渐向上摸,尽量去摸健侧的肩胛骨及肩后,当感到疼痛难忍时,坚持10秒钟再放下。然后在身体后面用健侧手拉住患侧手。并逐渐向健侧手的上方拉动做适当次数。或者患侧手单独放于身体后面,手心手背交替,自臀部尽量往上摸背感到吃力时坚持10秒钟再放下,做适当次数。

2.3爬墙动作嘱患者面对墙壁站位。双手五指贴墙往上爬,身体尽量靠近墙,手尽可能往上爬。做适当次数。

3疗效标准

治愈:肩关节活动正常,手臂前屈、内收、平搭对侧肩关节,后伸、内旋,手至对侧肩胛骨,外展上举180°,疼痛消失;好转:肩关节疼痛较前减轻,前屈、内收、后伸、内旋活动范围明显增大者;无效:经治疗肩关节前屈、内收、后伸、内旋及疼痛无明显改善者。

4结果

在推拿后配合康复锻炼.经过30天的临床观察,痊愈17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86%。

5讨论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肩周炎;关节松动术;电脑中频;功能锻炼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sofinitiativefunctionalexercisetogetherwithjointmobilizationandphysicaltherapyonscapulohumeralperiarthritis.methods127casesofscapulohumeralperiarthrit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n=65)andcontrolgroup(n=62).theobservationgroupwasreceived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treatmentincludingironing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oulderjointmobilization,computerintermediatefrequencyandinitiativefunctionalexercise.thecontrolgroupwasreceivedironing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mputerintermediatefrequencyandfunctionalexercisefollowingdoctor'sorders.Resultsafter3coursesof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8.46%intheobservationgroup,85.48%inthecontrolgroup,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χ2=7.367,p

【Keywords】Scapulohumeralperiarthritis;Jointmobilization;Computerintermediatefrequency;Functionalexercise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即粘连性肩周炎[1]。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以往常用理疗加常规体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疼痛制约了患者的主动运动,故疗效不理想。我们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65例肩周炎,取得满意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选择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5例,男27例,女38例;年龄48~62岁,平均(50±4.18)岁;病程2~9年,平均(4±0.79)年;左肩27例,右肩36例,双肩2例。对照组62例,男22例,女40例;年龄49~65岁,平均(50±3.85)岁;病程3~10年,平均(5±1.10)年;左肩23例,右肩36例,双肩3例。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年龄及病程大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005年肩关节周围炎诊治指南中所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各种问卷和调查量表的评估和调查。排除标准:颈椎病、肩部骨性病变及内脏疾病所致的肩痛。

1.2方法

1.2.1观察组方法

1.2.1.1中药熨烫将中药生川乌、生草乌、白芥子、制乳香、制没药、独活、桂枝、白芷、天南星、白花蛇等煮沸

30min后放入纱布垫(8层纱布,长30cm,宽20cm制作的布垫),蒸煮数分钟后停火保温备用。操作:患肩,将中药垫敷于患处或疼痛部位,治疗时间为30min/次,

1次/d,10d为一个疗程。

1.2.1.2关节松动术[2]患者取卧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后,通过盂肱关节进行分离、长轴牵引、挤压、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等手法做肩关节的附属运动,再做肩关节的生理运动。疼痛明显采用Ⅰ、Ⅱ级手法,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时采用Ⅲ~Ⅳ级手法。各种手法由弱至强各做10次,10~20s/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2.1.3电脑中频治疗采用双电极并置于肩峰内后侧区和肩胛骨背侧区。治疗时间20min/次,1次/d,10d为一个疗程。

1.2.1.4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宜在患者无痛或疼痛较轻情况下进行徒手或利用各种肩关节锻炼器材行肩外展、屈曲、后伸、绕环等运动,如肩关节回旋训练器练习、棍棒练习、拉滑轮、体后拉手、划圈练习、爬墙练习等。上述运动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逐渐增大难度和强度,10~20min/次,1~2次/d,10d为一个疗程。

1.2.2对照组方法只做中药熨烫和电脑中频治疗,并根据医嘱自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3疗效标准每组患者均经3个疗程治疗,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执行。痊愈:症状消失,肩关节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及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2]。

2结果(表1)

全部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痊愈21例(占32.31%),而对照组痊愈10例(占16.1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

3讨论

肩周炎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3],是中老年多发病,故又称“五十肩”,主要临床特征为肩痛和功能障碍[4],其病理改变为关节囊挛缩或关节外肌腱粘连,本症的治疗原则是消炎镇痛、解除粘连、恢复功能[5]。

肩关节松解术是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手段之一,它是根据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在关节面旋以微小活动,从而引起关节较大幅度的活动。其主要作用[6]是刺激关节的力学感受器,抑制疼痛感受器,减少脑干和脊髓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缓解疼痛。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或关节内纤维软骨无血管区的营养,预防因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所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延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活动,松解粘连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可根据肩关节不同的功能障碍,运用不同的手法来治疗。

中药热敷配合电脑中频可松弛僵直的关节,缓解肌肉及其结缔组织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炎症和粘连的吸收,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7]。解除粘连是关键,功能锻炼是痊愈的有力保证。功能锻炼起到了保持肩部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已松弛的组织再度粘连,促进肌张力的恢复,减少了肩周炎的复发。

从表1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来看,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不仅提高了总有效率,而且还提高了痊愈率。这说明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雷龙鸣.手法医学在肩周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述评[J].按摩与导引,2008,24(5):43-45.

[2]燕铁斌.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17.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8-860.

[4]黄延寿.疼痛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39.

[5]李香云,刘密群,张石飞.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78.

[6]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9-80.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

肩周炎;腹针;运动疗法;功能恢复

observationsontheeffectofabdomenacupunctureandsporttherapyonshoulderjointinflammation

CaoChun-mei,LiXing-hua,HUanGLi-hua,etal.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medicine,nanXiongHospitalofChinesemedicine,GuangDong512400

【abstract】objectiveobservationsontheeffectofabdomenacupunctureandsporttherapyonshoulderjointinflammation.itisacurativeeffectthatimprovestheshoulderjointfunctionobstacleparticularly.methodsonehundredpatientsweredividedanto3groups,thetreatmentngroupof50casesbyabdomenacupunctureandsporttherapy,thecontrolgroupno1of25casesbyabdomenacupuncturementhod,thecontrolgroupno2of25casesbyofsporttherapymenthod.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ecurativeeffect,efficacy-neededtimeanddegreeofimprovementintreatmentgroupweresignificantlysuperiortothoseincontrolgroup(p

【Keywords】

Shoulderjointinflammation;abdomenacupuncture;Sportfunctioncomeback;Recoveryoffuntion

作者单位:512400广东省南雄市中医院康复科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退变等原因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祖国医学中属“痹症”范畴,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多发于50岁左右,女多于男,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近年笔者采用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年至2011年6月在南雄市中医院康复科治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疗标准[1],诊断标准:①肩部疼痛以活动时和夜间尤甚,肩部有压痛。②功能障碍:肩关节上举、外展、内旋、后伸等活动受限。③伴有不同程度粘连。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X线诊断,排除肩关节骨折、脱位、结核、化脓性炎症、肿瘤及颈椎病等病变及90岁以上高龄患者。

对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①对照1组,②治疗组,③对照2组),治疗组50例用腹针结合运动疗法组,对照1组25例用单纯腹针治疗、对照2组25例单纯运动疗法治疗。

治疗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50±2.3)岁;病程最短2d,最长2.5年,左肩患病20例,右肩患病26例,双肩患病4例。对照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2±2.16)岁,病程最短3d,最长4年10个月,左肩患病22例,右肩患病25例,双肩患病3例。两组患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用腹针治疗,主穴中脘、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辨证加减: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选用直径为0.25mm的不锈钢毫针,采用三部进针法,进针后停留3~5min侯气,3~5min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以行气,再隔5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进行催气,留针30min。

②运动疗法:留针期间术者帮助患者做患肢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活动度以出现明显疼痛为准,每个方向5~6遍。出针后利用爬梯、滑轮、肩关节回旋器等器械做主动运动训练,双臂交替轮流做肩关节的前屈与后伸,外展与内收,外旋与内旋,俯身画圈法和爬墙活动体后拉手等动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训练10~15min/次。

对照1组:采用单纯腹针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对照2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以上腹针、运动疗法1次/d,10次为一疗程,休息2~3d后再针一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

1.3评估标准

1.3.1采用高岸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仅取疼痛和肩关节活动范围2个项目进行评价。疼痛主要根据患者自觉疼痛程度和是否影响活动评分,最高分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和外旋5个方位评分,采用半计量法,以利于统计分析。

1.3.2临床疗效评定采用定性法,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前屈>150°,外展>120°,后伸>45°,内外旋>60°;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前屈120°~150°,外展90°~120°,后伸35°~45°;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根据资料性质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1组有效率比较,χ2=5.09,p

2.2治疗组与对照1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积分比较p

2.3随访100例患者中完成1年随访共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年内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6.67%表明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典型病例

患者女,56岁,于2010年3月23日就诊,主诉:“双侧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6个月”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双侧肩关节疼痛,以夜间为甚,曾口服西药止痛无明显效果,查体:双侧肩关节无红肿,右肩前屈75°,外展45°,外旋10°,内旋20°,后伸15°,左肩前屈90°,外展60°,外旋15°,内旋25°,后伸25°右侧肱二头肌长头,喙突处,小圆肌,冈下肌压痛阳性,肩关节X线摄片未见异常,诊为双侧肩周炎。采用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经1个疗程治疗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明显好转,左侧肩关节疼痛消失,2个疗程后病愈,随访1年未复发。

4讨论

4.1肩周炎多因感受风寒湿邪后所致筋脉失养,经气痹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痛则筋脉拘而不用,或外伤劳损致肩部软组织损伤,致使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粘连,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2~4]。

4.2治疗组运用腹针对肩周炎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腹针疗法根据薄氏腹部全息的特点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调控系统,该系统对人体其他经络系统具有调节控制的作用,因此腹针治疗脏腑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分布最广,经气感传途径最短,故能治疗肩周炎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腹针取中脘调整机体的稳态;取商曲改善肩颈部血液循环,滑肉门在腹部全息图上对应肩关节,用三角刺加强滑利肩关节作用并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留针期间术者帮助患者做患肢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疼痛得到行之有效的缓解,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5~10]。

4.3为增加肩活动范围,腹针后采用运动疗法可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防止已分离开的粘连组织再度粘连,巩固改善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11-13]。坚持进行运动疗法,将多种有效治疗叠加,对病情恢复快慢起重要作用。通过表1可以看出,腹针加运动疗法,在短期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腹针或单纯运动疗法;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功能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本法疗程缩短,治愈率提高,给患者的治疗加强信心,能够早日得到康复,因此腹针加运动疗法,在肩周炎的临床治疗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因此笔者认为腹针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是治疗肩周炎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薄智云.腹针疗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何秀生.物理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92例.中华理疗杂志,1994,5(1):17.

[4]孙娟.运动疗法早期介入综合治疗肩周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8,2(2):73-75.

[5]刘份,周晓星.微波、针刺与运动疗法给合治疗肩周炎.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61.

[6]徐宏刚.肩保健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58.

[7]闪剑.腹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63例报告.甘肃中医,2003,16(12):22-23.

[8]王小兵,汪燕.运动疗法改善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74-256.

[9]胡亚明,叶立汉.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34.

[10]陆永辉,王志红.腹针治疗肩凝症顽固性疼痛32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4,36(12):38-39.

[11]陈福初,黄瑾莹.腹针治疗痛症的体会.首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关节松动术体外冲击波疗效观察

0前言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方法有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局部注射治疗,关节松动术、针灸推拿等,其中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僵硬、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的一种有效实用的手法,其针对性强、见效快。而近年来,体外冲击波逐渐被运用到骨关节及软组织疾病领域,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比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将惠及众多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0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其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45~62岁,平均病程3.98?.84月。

1.2治疗方法

(1)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均给予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连续3周中频电疗+中药热奄包、射频电疗。中频电疗+中药包疗法主要是将两电极片置于中药包中间,再置于患者肩部疼痛点的位置,治疗时的输出强度主要以患者的难受强度为宜,每次治疗20min,每天1次。射频电疗即是将超短波电极片对置于患者肩部前后,治疗剂量为微热量或温热量,每日一次,每次治疗15min。

(2)关节松动术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给予增加关节松动术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给患者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的情况按maitland手法分级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法治疗,对早期疼痛为主的患者采用i~ii级手法;若患者病程较长,以关节活动障碍为主则宜采用iii~iV级手法。治疗时,患者采取坐位,仰卧位或健侧卧位,根据患者不同方向的活动障碍,分别应用分离牵引、外展向足侧滑动、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向头侧滑动、侧方滑动、后前向滑动、外展摆动、水平内收摆动等手法进行治疗。操作时手法要柔软且要有节律,尽量是患者感到舒适,避免手法过重造成损伤。每天1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3周。体外冲击波疗法即采用英国产的BtL-5000Swtpower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患者采用坐位或健侧卧位,使患侧前臂稍外展,并充分暴露患侧肩部,选取3~4个痛点为治疗点,将局部清洁干净后涂上医用耦合剂,将冲击波对准患者痛点进行冲击,输出的能量密度为0.18~0.25mJ/mm2,治疗频率为60次/min,冲击强度及手柄压力以患者耐受度为宜,每周1次,每次冲击15min,共做3次治疗。注意冲击点应避开重要的血管及神经。

1.3评价指标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分别给予两项评定。(1)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给予患者进行Rom和aDL评定。其中Rom占40分,主要包括后伸、前屈、外展、内收四种活动方向,每种活动最高10分;aDL占20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和手的位置两部分。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的患者说明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u定法)给于患者进行疼痛评定,“0”为无痛,“10”为最痛,分值越高的患者,说明疼痛程度越重。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治疗前后对患者病情评定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北曜疾睿?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的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86?.48和6.88?.52,在治疗后再次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3?.18和4.78?.14,t检验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

2.2两组患者肩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肩功能评分分别为17.52?.01和16.24?.67,在治疗后再次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52.45?.96和40.17?.03,t检验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肩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p

3讨论

关节松动术为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技能之一,关节松动术在用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治疗中,其主要是利用杠杆原理给肩关节被动辅助运动使肱骨头在肩盂关节内做微小的滑动、滚动、旋转,从而使肩关节及周围的韧带、关节囊、肌肉及肌腱等软组织受到力的牵拉,起到松解肩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粘连并缓解痉挛的作用。治疗过程采用的松动手法中,长轴、分离牵引主要起缓解疼痛的作用,而向不同方向的滑动可增加肩关节不同方向的活动范围,如外展向足侧滑动可以增加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水平内收摆动可以增加肩关节水平内收的活动度等等。由此可见,关节松动术在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

体外冲击波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能量不是通过热能的形式传递,而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的机械效应转化为生物学效应的形式传递。冲击波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当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组织时,可促进人体局部的组织释放p物质,并抑制人体感受器高频脉冲的发出,从而使疼痛信号的产生受到了抑制同时也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了止痛的治疗作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上的显著疗效可能是冲击波的多种作用综合的效果。冲击波作用于患者肩关节时,它携带着能量在肩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不同密度的组织之间传导,使各组织之间形成能量梯度并产生扭拉力,使肩关节的软组织直接受到牵拉,从而分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解除僵硬及挛缩。当作用于患者肩关节时,使得肩关节周围组织中的大量的微小的气泡急剧膨胀起来,这就有利于松解患者肩关节粘连的软组织,并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加速了患者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从而改善肩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无菌性炎症的反应,这是利用率冲击波的空化效应。过度的刺激并损坏人体疼痛感受器,从而抑制疼痛信号的发生及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进而达到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这两种治疗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因其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安全有效,并能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肩周炎关节松动术

近年来,我们对肩周炎患者进行关节松动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62例肩周炎患者,均符合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方法:两组常规药物、理疗、针灸、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术(采用澳大利亚maiFLanD手法):取仰卧位,采取以下步骤:①分离牵引:肩外展50度并内旋,术者一手拖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另一手置于肱骨内侧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约10秒,然后放松,重复3~5次。②长轴牵引:上肢外展,术者一手置于腋下,另一手握住肱骨远端向足的方向持续牵引约10秒,然后放松,重复3~5次。③前后向滑动:上肢休息位,术者一手将肱骨远端内侧托起,另一手将肱骨向后推动。

统计学分析: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及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X>/sup>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结果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见表1。

讨论

关节松动手法根据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在关节面施以微小活动,从而引起骨关节较大幅度的活动。其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机制[2]主要为:①缓解疼痛:通过肩关节的力学感受器抑制痛觉感受器,减少脑干和脊髓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②促进关节液流动:通过活动关节加快关节内滑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或关节内纤维软骨无血管区的营养;③松解组织粘连,松动手法可以延长关节周围活动较广的软组织,如关节囊、松动粘连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治疗过程中应先行推拿治疗,使肩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施行关节松动手法和加强疗效。关节松动手法操作轻柔,患者基本没有疼痛感,容易接受,再配合理疗、针灸、推拿疗法取长补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对肩周炎患者在理疗、针灸、推拿疗法基础上给予关节松动手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加速肩周炎的治愈、缩短其病程,降低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南登昆.康复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1.

2周宁,邵彬,陈勇.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单盲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537.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肩周炎功能障碍常针灸关节松动穴肩前穴肩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肩周炎功能障碍者41例,男15例,32~60岁11例,61岁以上4例;女26例,34~60岁18例,61岁以上8例;病程1~3年,轻体力及脑力劳动31例(76%),较重体力劳动者10例。

方法:①针灸通痹止痛,选天宗、肩前、后、肩井、肩、天宗随症加减,虚补实泻,火罐或灸。②麦特兰德松动手法松动肩痹阻肩关节。用2~4级,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治疗前测量1次,治疗后再测量1次,对照正常肩的屈、伸、收、旋进行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肩的各方位运动范围达80%以上为显效(治愈),达到60%以上为有效,达40%以下为无效。

结果

结果见表1。

例:患者,女,52岁,白领职业,右肩疼痛1年余。服用止痛剂、颈椎牵引、局部封闭治疗、按摩等,时轻时重,近期离岗休闲,疼痛明显加重,伴右肩冰冷,且生活不能自理,做饭、吃饭、穿衣、入厕都有困难,精神差,脉细弦紧,舌淡胖,苔薄白,心肺无异常。右肩局部无红肿,肩后见封闭针点,压痛明显。坐位进行自动测评,右肩活动范围见治疗前后测评表。诊断:冻结肩。治疗:温经散寒止痛。针灸处方;百会、风池,颈透肩(耳)交感(耳)肩,肩前、后穿甲针(天井、清冷渊、消乐),肩井,肩,曲池。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得气1次,起针后疼痛明显减轻。1次治疗后,抬肩160°,梳理头发;后伸50°,屈肘90°,前臂在后背上移20cm。

讨论

冻结肩病程长,各种疗法有其重点,两种疗法结合应用,能各取其长,相得益彰。单纯采用关节松动术疗效不准,原因有两点:①治疗过程过于直接,患者还没有适应这种环境,心理的适应性不足;②局部肌群紧张,没有得到良好的安抚,在痉挛状况下难以配合达到相应的松解程度,给术者造成事倍功半之憾。联合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检查发现,患侧上肢外展时,肩耸起、肩胛骨随肱骨联动、肩周围软组织痉挛,有的肌肉萎缩明显。早期疼痛表现为肱二头肌腱鞘炎、肩胛胸壁炎、肩峰下滑囊炎。随着病情的发展,渗出、纤维化、粘连,结果形成关节内外的广泛粘连。早期的因痛掣动和粘连,形成恶性循环。大多数病例可自愈,或在不经意间牵拉后痊愈,有相当数

量的病例长期留有轻度功能障碍[1]。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英译名为粘连性关节囊炎。依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形象的。为“凝肩”、“冻结肩”,又依其好发年龄称为“五十龄肩”,病因尚不明了,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加之肩的三轴运动,其自身相对稳定性差,反复多次的细微损伤,修复和疼痛而致的保护性掣动而发病。经过精心治疗,相信这个疾病是可以治愈的[2]。

参考文献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肩周炎鉴别诊断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4.3;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1-0025-06

thedifferentialdiagnosisandrehabilitationtherapyofshoulderperiarthritis

Gaotianhao1*,BaiYulong1,2**

(1.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Hua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40,China;2.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northBrunchofHua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1901,China)

aBStRaCtShoulderperiarthritisisakindofchronicjointdiseaseanditsincidencehasbeenincreasedyearbyyear.withthestandardizationoftheclinicalmedicineandthedevelopmentofthemedicalimagingtechnology,shoulderperiarthritiscanbesubdividedintoseveralspecificshoulderdiseasesformoreaccurateandmoreindividualizeddiagnosis.wesummarize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shoulderdiseasesandrehabilitationtherapyinthispaper.

KeYwoRDSshoulderperiarthritis;differentialdiagnosis;rehabilitationtherapy

肩p节是人体最复杂却又极其灵活的多关节复合体,包括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其中盂肱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肩周肌肉、韧带、关节囊以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肩关节正常活动所必须的灵活与稳定这两者间不确定的关系是肩关节在过肩活动或运动时可能发生损伤的潜在原因。

在上肢活动时,肩关节是一个有调和链接功能的综合系统。这个概念与Brinan等[1]1-21所描述的肩关节和上肢是一个运动链相类似。这个肩关节复合体的正常运作是由同侧上半身支持的,包括枕部、颈椎、胸椎、相关神经和软组织。因此,正常肩关节功能也包括同侧上半身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其中任一部分的异常都可能引起肩关节整体的运动力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肩关节损伤和炎症。

肩周炎既往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是存在于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可自愈。

随着临床和影像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肩周炎涉及的肩关节疾病较广泛,为方便疾病的精准诊断及其后续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已将肩周炎细分为数种更加具体的肩关节疾病,包括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和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等,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肩关节的生物力学。本文就这些肩关节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等作一概要介绍。

1肩关节疾病

1.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2]是在肩的上举和外展活动中,由于肩峰的解剖结构或肩关节动力学原因,肩峰下组织受到撞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任何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缩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这种撞击大多发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锁关节下面。反复的撞击可导致滑囊和肌腱损伤、退变,甚至造成肌腱断裂。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常有肩前方慢性钝痛,在上举或外展活动时症状加重,患臂出现上举60°~120°疼痛弧,且因疼痛或肌腱断裂导致肌力减弱。常用的检查方法为撞击试验:检查者用手向下压迫患者患侧肩胛骨,并使其患臂上举,如因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而出现疼痛,即为试验结果阳性。X线检查可见肱骨大结节骨赘形成、钩状肩峰、肩峰下面致密变或有骨赘形成、肩锁关节退变、肩峰―肱骨头间距缩小等现象。

mRi和B超检查可清楚显示肩周软组织,有利于明确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关节镜检查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其能直观地观察到肩峰撞击的原因(如明确肌腱断裂的范围、大小和形态),对冈上肌腱关节面侧的部分断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也有诊断价值,还能观察滑囊病变、冈上肌腱滑囊面的断裂和周围骨赘的形态,并在检查的同时解决问题。不过,因其为有创检查,不用作首选检查方法。

1.2肩袖损伤

肩袖由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上端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所构成,它们经过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与肩关节囊紧密相连,并形成一近似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这些肌腱的运动控制着肩关节的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更重要的是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3]是造成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在所有肩痛患者中,被确诊为肩袖损伤的病例占17%~41%,其中90%的肩袖损伤为慢性损伤,多因肩关节肌肉力量薄弱引起。肩袖损伤中有85%是冈上肌损伤。大多数肩袖损伤患者的痛点位于肩关节前外侧,当肩关节前屈和外展时疼痛加剧。少数外伤患者常自觉有撕裂声响、局部肿胀并有皮下出血,伤后局部疼痛始于肩峰处,后向三角肌止点放散,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患者不能主动外展肩关节。此外,如是冈下肌小圆肌损伤,则肩关节外旋困难;如是肩胛下肌损伤,则肩关节内旋困难。

体检可见肩袖损伤患者的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肩袖裂口经过肩峰下时还可出现弹响。肩袖部分撕裂、特别是冈上肌腱撕裂患者在肩关节外展时会出现60°~120°疼痛弧;完全撕裂者,肩关节外展明显受限。肩袖损伤患者也常伴有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异常。疼痛弧、冈上肌试验、上臂下垂试验、肩峰撞击试验和撞击注射试验等可帮助明确诊断。

mRi和肌骨超声检查能明确肩袖损伤的部位及其程度等,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当然,肩袖损伤诊断的金标准仍是关节镜检查,通过其能直观地了解肩袖局部损伤的情况,诊治一体,目前已成为多数小中性(

1.3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在肱骨结节间沟与横韧带形成的骨纤维管道中通过。该肌腱在肩关节后伸、内收和内旋时滑向上方,在前屈、外展和外旋时滑向下方。当上肢在外展位屈肘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容易损伤,长期摩擦或过度活动亦可引起腱鞘充血、水肿和增厚,造成慢性炎症,使该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受到影响,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被称为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后者也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因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与盂肱关节腔相连,所以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均可引起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此病若不及时治疗,还可累及其他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并引起相应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患者的肩关节前部疼痛可向上臂前外侧放射,并在肩部活动后加重,而休息后好转[4]。在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早期时,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尚不会明显受限,但外展、后伸和旋转时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限,肱骨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体检中可见肱二头肌抗阻试验结果(Yergason征)为阳性,即在抗阻力情况下,屈肘和前臂旋后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周围出现剧烈疼痛。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患者的肩部后前位X线片上常无明显异常。疑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时,应常规摄肱骨结节间沟切线位X线片。部分患者的X线片上可见结节间沟变窄、变浅和沟底或沟缘骨赘形成;肩关节mRi检查可见长头腱鞘的慢性炎性改变。

1.4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又被称为三角肌下滑囊,是人体全身最大的滑囊之一,位于肩峰、喙肩韧带和三角肌深面筋膜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肩峰下滑囊炎是因肩部的急、慢性损伤和炎症刺激肩峰下滑囊,从而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主要症状[5],其中疼痛会逐渐加重,尤其是在外展和外旋时(会挤压滑囊)。疼痛一般位于肩部深处,涉及三角肌的止点等部位,亦可向肩胛部、颈部和手部等处放射。肩关节、肩峰下和大结节等处有压痛点,且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动。当肩峰下滑囊积液较多时,整个肩关节和三角肌部均有压痛。为减轻疼痛,患者常需使肩关节处于内收和内旋位,以减轻对滑囊的挤压。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肩关节的可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肩峰下滑囊炎患者还常伴有其他肩关节疾病,如冈上肌腱炎、肩袖损伤等。

对肩峰下滑囊炎患者,X线片上可发现冈上肌上的钙盐沉着,肩关节mRi检查可见三角肌下方的积液较多。

1.5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被称为冻结肩,是由于肩关节退变、慢性损伤、肩部制动、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受其他肩部疾病长期累及等原因引起盂肱关节僵硬所致,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常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症状,且主、被动活动度均明显减小,尤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时最为明显[6]。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常可在1年内自愈,但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多不能恢复到最佳,mRi检查可见关节囊增厚。

1.6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7]是由于患者反复进行上肢外展上举活动而使冈上肌腱反复受撞击损伤、加之随年龄增大发生的冈上肌退行性改变并伴钙盐沉积所形成的一种钙化性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早期疼痛不明显,X线片上可见冈上肌腱上有高密度影,后期因钙化逐渐被吸收变稀和突破肌腱组织而累及滑囊内神经末梢,可出现剧烈疼痛,这是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开始被吸收的表现之一。

2药物治疗

上述6种较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过去均被称为肩周炎,但它们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预后却不完全相同,治疗策略上也有所不同。以下以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为主,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肩关节疾病的治疗药物及其效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肩关节周围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诊断后使用能加快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特别是对单纯性粘连性关节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局部封闭治疗是把局部和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注入疼痛的部位,以达到抗炎、镇痛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8]。关节腔内注射皮|激素能促使炎症消退、疼痛缓解,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可持续近3个月[9-10]。也有在超声波定位下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以将药物更精准地注入炎症或损伤部位的研究报告[11]。Hsu等[12]的研究显示,在对肩关节封闭治疗后立即进行关节牵伸训练的效果较单行关节牵伸训练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除对关节腔注射的封闭治疗外,Lee等[13]对冻结肩治疗的研究还显示,对肩关节腔进行高渗盐水高压灌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

3康复治疗

3.1物理因子治疗

对肩袖损伤,使用小剂量超声波治疗可通过机械效应减轻肩部肿胀、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物质交换、提高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机械效应可使脊髓反射幅度和神经组织生物电活性降低,从而产生镇痛作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膜两侧钾、钙等离子的分布,改变神经电活动,加速组织修复过程,缓解疼痛。使用较大剂量的超声波治疗还可溶解钙的微结晶,防止钙化的再发生。有关研究显示,在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时,使用超声波和冲击波治疗均有促进钙沉淀物吸收和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作用[14-15]。

使用中小剂量的微波治疗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放松肌肉、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加速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产生镇痛作用[16],对急性期肩痛患者有较好的效果。有研究显示,使用微波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伴疼痛患者的效果与对肩峰下注射的封闭治疗效果相当[17]。此外,对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可用434mHz的微波局部治疗,以促进组织对钙沉积物的吸收、加快肩袖损伤的恢复[18]。微波治疗的优点在于方便、无创、简单且镇痛效果明显,除禁用于有金属植入物、心律不齐、严重心脏病和肿瘤等患者外,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近来,体外冲击波被较多地用于骨不连、网球肘等伤病的治疗,其中也包括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冲击波治疗仪发出的震波可穿过体液和组织到达病灶,但因进入人体后接触的媒介不同,其在不同组织的界面会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其中,拉应力可帮助组织间松解,促进血微循环;压应力可促使细胞弹性变形,改善细胞携氧能力。此外,由于体外刺激较强,可对局部神经末梢产生超强刺激,降低神经敏感性、减慢神经传导,从而缓解疼痛,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效果基本与手术治疗相当[19]。有研究显示,使用冲击波治疗钙化性肩袖损伤患者效果显著[20-21],有效率高达87.9%[22]。冲击波治疗具有无创和镇痛效果显著的特点,对钙化性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此外,在运动训练前可先进行理疗(使用中频、超声波治疗等),以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放松肌肉,为后续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打下基础;运动训练后可给予冷敷镇痛,此有助于减少局部充血和渗出、控制炎症,为第2天的功能训练做好准备。

电磁场治疗也能有效改善肩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症状[23]。

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能放松肌肉、缓解疼痛[24-25];红外线治疗能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低强度激光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26];中频电治疗能促进局部血循环,有镇痛效果[27]。这些技术均已广泛用于肩关节疾病的治疗,本文不予详述。

我们在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时,常先选用2~3种物理因子治疗,在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疼痛的情况下再配合运动和关节松动训练,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2肌内效贴治疗

肌内效贴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其材质具有伸缩性,可促进皮下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水肿,协助三角肌收缩,放松肩袖肌,保护软组织,缓解疼痛,促进损伤恢复,并可在康复期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目标肌肌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复训练[28]。thelen等[29]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加用肌内效贴治疗可迅速改善肩痛患者肩关节无痛下的主动外展范围。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动态关节活动配合肌内效贴辅助治疗能更好地促进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30]。总之,肌内效贴治疗能帮助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3.3运动训练

肩关节疾病的种类较多,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运动训练特点也不同,难以在本文中一一详细介绍。但这些疾病患者的肩关节大多存在力学结构的改变,且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最典型、最严重的是肩袖撕裂。因此,下面仅以肩袖撕裂为代表,就对其患者的关节松动和运动训练作一简要介绍。

在对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手法和运动训练是常用且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肩袖损伤的根本原因是肩袖肌和三角肌等肩周肌肉力量相对较薄弱、活动时无法维持正常的肩关节生物机械学特性而引起的肩袖肌腱损伤,故对肩周肌肉肌力和协调性进行训练、重建力学平衡是运动训练的重中之重。当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控制疼痛及预防再损伤同样也非常重要。

肩关节疾病康复治疗的手法和运动训练包括主、被动关节活动以及关节牵伸挤压、肌力、耐力和肌肉协调训练等。患者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下进行肩关节各个轴向的主、被动活动,且以外展、外旋为重点。

escamilla等[31]将肩袖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急性期、中间期、力量训练期和回归期,并提出了每期康复治疗的目标、任务和进阶要求,形成了一个明确的、规范的治疗流程,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当肩关节力量训练到“瓶颈”时,可另辟蹊径,先稳定核心肌如前锯肌、竖脊肌等的肌力,从而给上肢肌力训练提供更好的平台,帮助增强肩周肌力[1]399-416。

除在康复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师一对一的康复治疗外,Bennell等[32]还提出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在家自我进行康复训练,其预后与在院康复治疗无显著差异。

对单纯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者可在使用小剂量止痛或物后进行较重程度的关节松解,以直接松解肩关节周围普遍粘连的胶原w维,松动关节,改善功能,促进痊愈[33-34]。不过,该训练可能造成组织结构损伤,临床上应慎用。

3.4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肩关节疾病主要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增加局部代谢和止痛为目的,配合理疗和运动训练,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韩振翔等[35]的研究显示,针刺(艾灸)治疗结合积极的功能训练对肩周炎患者有较好的效果。曾湘玲等[36]的研究也显示,对痛点针刺配合足三里的艾灸治疗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

3.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较大的肩袖损伤和肩袖完全撕裂患者,他们经非手术综合治疗4~6周仍不能恢复肩关节基本的外展活动时就需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分为开放手术、关节镜下手术和超声波定位下的穿刺灌洗吸引术。对肩袖撕裂50mm的肩袖撕裂患者,开放手术的效果于关节镜下手术。3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冈上肌腱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是手术治疗的指征。

术后的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Düzgün等[38]的研究显示,早期(术后3周)与推迟(术后6周)康复介入在患者肩袖功能的恢复方面无显著差异。但Kluczynski等[39]的荟萃分析却发现,术后6周再进行康复训练的肩袖再撕裂风险显著更低。因此,肩袖术后主动训练的介入时间应在6周后。

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除需注意介入时机外,每阶段的康复任务也不同。Killian等[40]指出,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与前述的功能训练类似,区别在于术后的早期训练应更保守,以被动训练为主、主动训练为辅,从而更安全地完成肩袖肌功能的恢复。

4结语

对肩关节疾病患者,需明确肩关节损伤或炎症部位及其严重程度,然后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理疗和功能训练。对巨大的肩袖撕裂和经4周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肩痛伴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仍需给予积极、规范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tovinBJ,GreenfieldBH.evaluationandtreatmentoftheshoulder:anintegrationoftheguidetophysicaltherapistpractice[m].philadelphia:F.a.DavisCompany,2001.

[2]李仙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4):13-14.

[3]王培信,曾波,李泽龙,等.肩袖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2):147-149.

[4]赵国东,武震.肩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24):10-11.

[5]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4-16.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4-835.

[7]王叶红,郭丽苹,王卫明.超声诊断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3,32(27):180-181.

[8]SconfienzaLm,ViganòS,martiniC,etal.Double-needleultrasound-guidedpercutaneoustreatmentofrotatorcuffcalcifictendinitis:tips&tricks[J].SkeletalRadiol,2013,42(1):19-24.

[9]GialanellaB,promettip.effectsofcorticosteroidsinjectioninrotatorcufftears[J].painmed,2011,12(10):1559-1565.

[10]GialanellaB,Bertolinellim.Corticosteroidsinjectioninrotatorcufftearsinelderlypatient:painoutcomeprediction[J].GeriatrGerontolint,2013,13(4):993-1001.

[11]ekebergom,Bautz-Holtere,tveit?eK,etal.Subacromialultrasoundguidedorsystemicsteroidinjectionforrotatorcuffdisease:randomiseddoubleblindstudy[J/oL].BmJ,2009,338:a3112[2016-05-17].http:///content/338/bmj.a3112.long.

[12]HsuwC,wangtL,LinYJ,etal.additionoflidocaineinjectionimmediatelybeforephysiotherapyforfrozenshoulde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oL].pLoSone,2015,10(2):e0118217[2016-05-17].http:///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18217.

[13]LeeJH,KimSB,LeeKw,etal.effectofhypertonicsalineinintra-articularhydraulicdistensionforadhesivecapsulitis[J].pmR,2015,7(7):721-726.

[14]SaboeiroGR.Sonographyinthetreatmentofcalcifictendinitisoftherotatorcuff[J].JUltrasoundmed,2012,31(10):1513-1518.

[15]KachewarSG,KulkarniDS.Calcifictendinitisoftherotatorcuff:areview[J].JClinDiagnRes,2013,7(7):1482-1485.

[16]DiCesarea,Giombinia,DragoniS,etal.Calcifictendinopathyoftherotatorcuff.Conservativemanagementwith434mhzlocalmicrowavediathermy(hyperthermia):acasestudy[J].DisabilRehabil,2008,30(20-22):1578-1583.

[17]Rabinia,piazziniDB,BertoliniC,etal.effectsoflocalmicrowavediathermyonshoulderpainandfunctioninpatientswithrotatorcufftendinopathyincomparisontosubacromialcorticosteroidinjections:asingle-blindrandomizedtrial[J].JorthopSportsphysther,2012,42(4):363-370.

[18]SongCw.effectoflocalhyperthermiaonbloodflowandmicroenvironment:areview[J].CancerRes,1984,44(10Suppl):4721s-4730s.

[19]HsuCJ,wangDY,tsengKF,etal.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forcalcifyingtendinitisoftheshoulder[J].JShoulderelbowSurg,2008,17(1):55-59.

[20]HuisstedeBm,GebremariamL,vanderSandeR,etal.evidenceforeffectivenessofextracorporalShock-wavetherapy(eSwt)totreatcalcificandnon-calcificrotatorcufftendinosis―asystematicreview[J].manther,2011,16(5):419-433.

[21]CosentinoR,DeStefanoR,Selvie,etal.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forchroniccalcifictendinitisoftheshoulder:singleblindstudy[J].annRheumDis,2003,62(3):248-250.

[22]panpJ,ChouCL,ChiouHJ,etal.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forchroniccalcifictendinitisoftheshoulders:afunctionalandsonographicstudy[J].archphysmedRehabil,2003,84(7):988-993.

[23]Rigatom,Battistie,Fortunatom.Comparisonbetweentheanalgesicandtherapeuticeffectsofamusicallymodulatedelectromagneticfield(tammeF)andthoseofa100Hzelectromagneticfield:blindexperimentonpatientssufferingfromcervicalspondylosisorshoulderperiarthritis[J].Jmedengtechnol,2002,26(6):253-258.

[24]eyigorC,eyigorS,KivilcimKorkmazo.areintra-articularcorticosteroidinjectionsbetterthanconventionaltenSintreatmentofrotatorcufftendinitisintheshortrun?arandomizedstudy[J].eurJphysRehabilmed,2010,46(3):315-324.

[25]eslamianF,ShakouriSK,Ghojazadehm,etal.effectsoflow-levellasertherapyincombinationwithphysiotherapyinthemanagementofrotatorcufftendinitis[J].LasersmedSci,2012,27(5):951-958.

[26]⑾光.低强度激光疗法在骨骼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36-138.

[27]what’stheusualtreatmentforrotatorcuffinjuries―andwhatgenerallycausesthem?[J].DukemedHealthnews,2013,19(8):8.

[28]DjordjevicoC,VukicevicD,KatunacL,etal.mobilizationwithmovementandkinesiotapingcomparedwithasupervisedexerciseprogramforpainfulshoulder:resultsofaclinicaltrial[J].Jmanipulativephysiolther,2012,35(6):454-463.

[29]thelenmD,DauberJa,StonemanpD.theclinicalefficacyofkinesiotapeforshoulderpain:arandomized,doubleblinded,clinicaltrial[J].JorthopSportsphysther,2008,38(7):389-395.

[30]王小清.肩袖损伤的早期综合治疗[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1):1200-1201.

[31]escamillaRF,HookstR,wilkKe.optimalmanagementofshoulderimpingementsyndrome[J/oL].openaccessJSportsmed,2014,5:13-24[2016-05-11].https:///optimal-management-of-shoulderimpingement-syndrome-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oaJSm.

[32]BennellK,weee,CoburnS,etal.efficacyofstandardisedmanualtherapyandhomeexerciseprogrammeforchronicrotatorcuffdisease: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trial[J/oL].BmJ,2010,340:c2756[2016-05-11].http://bmj.com/content/340/bmj.c2756.long.

[33]杨德军,胡荣君,樊顺克,等.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推扳治疗和麻醉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4):90-91.

[34]Kl?Z,FilizmB,?akrt,etal.additionofsuprascapularnerveblocktoaphysicaltherapyprogramproducesanextrabenefittoadhesivecapsuliti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mJphysmedRehabil,2015,94(10Suppl1):912-920.

[35]韩振翔,祁丽丽,褚立希,等.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方案的优选[J].中国针灸,2014,34(11):1067-1072.

[36]曾湘玲,雷龙鸣,林正,等.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5):326-328.

[37]KukkonenJ,Kaukot,Virolainenp,etal.theeffectoftearsizeonthetreatmentoutcomeofoperativelytreatedrotatorcufftears[J].KneeSurgSportstraumatolarthrosc,2015,23(2):567-572.

[38]Düzgüni,Baltac?G,turgute,etal.effectsofslowandacceleratedrehabilitationprotocolsonrangeofmotionafterarthroscopicrotatorcuffrepair[J].actaorthoptraumatolturc,2014,48(6):642-648.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8

【关键字】肩关节镜;微创清理;钙化性冈上肌腱炎;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8-02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是指钙质沉积在冈上肌腱内引起炎症,造成肩关节疼痛以及活动不便[1]。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是导致肩部疼痛和肩部僵直的常见原因,年龄集中于40-50岁,与长期从事轻微劳动密切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轻度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可以通过采用药物治疗、理疗或封闭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较严重或严重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保守治疗方式已不能取得实质性治疗效果,通常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治疗方式有超声引导下治疗[2]、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等,本研究便是探讨观察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24例,均就诊于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其中女性16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44.5±8)岁。患者中右侧患病14例,左侧患病10例。所用患者中,病程均在6-2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为(14.5±4.6)个月。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期均不同程度的接受过药物治疗、理疗或封闭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效果甚微,疼痛症状未得到缓解或复发。经过对比研究,24例患者中各方面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将患者全身麻醉,侧卧位或沙滩椅位固定。建立肩关节镜后侧入路和外侧入路[3],以便插入关节镜。当置入肩峰下间隙时,使用生理盐水对工作腔隙进行灌注,同时使用射频等离子刀和刨削刀清理炎性滑囊以及应经增生充血的滑膜组织,从而形成肩袖表面软组织腔隙。透过肌腱膜可探见黄白色斑块,并且局部软组织充血呈现草莓斑。经操作孔用探钩沿肌腱走行方向开放斑块表面包膜,使团块状、石灰样钙化沉积物随即溢出[4]。如果冈上肌腱表面正常,便可将1枚腰穿针自外侧插入,接着在关节镜监视下向冈上肌腱内可能的病灶部位多处刺入,注意深度不可过大,以防进入关节腔内,直到有白色钙化物渗漏进入肩峰下间隙,整个过程中结合使用探钩、刮匙、刨刀、射频汽化消融以及灌注抽吸,从而逐一将钙化性病灶彻底清除,并行肩峰下滑囊清理[5]。手术若出现肩袖撕裂的宽度超过1cm,必须进行缝合。

1.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可服用一定非甾体抗炎药物来减轻术后炎症以及疼痛;引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可进行全方位的主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

1.4疼痛评分严格按照VaS疼痛和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记录每位患者的疼痛评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a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x±s)表示。数据之间进行t检验,若p

2结果

3讨论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发病率较高,约为2.7%-28.0%,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曾经多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闭合穿刺即抽吸治疗、局部冷敷治疗、捣碎法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局部可的松激素封闭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慢性或者严重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传统保守治疗以收效甚微,复发率高,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成了治疗最佳方式。该技术现已非常成熟,具有以下优势:①微创操作,创伤小,对周围组织尤其是三角肌止点的破坏很小,②通过镜下直视探查和手术能将病灶彻底清理,③术后便能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恢复快而好[6]。

本研究发现,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经过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后VaS疼痛明显下降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上升,患者疼痛明显得到了改善,经过X线检查发现冈上肌腱内钙化性病灶均已基本清除,提示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良好。同时,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其他异样,后期跟踪进一步得知不良反应很少,而且复发率很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良好,适合于临床治疗钙化性刚上肌腱炎。

参考文献:

[1]魏均强,蔡,刘玉杰,等.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关节外微创清理和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7):501-503.

[2]李海峰,刘玉杰,李众利.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关节镜下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3):286-288.

[3]SpiveyJL,Carrelltm.Severepainintheshoulderwithnohistoryoftrauma.Calcifictendinitis[J].Jaapa,2009,22:59-60.

[4]FarrS,SeveldaF,maderp,etal.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incalcifyingtendinitisoftheshoulder[J].KneeSurgSportstraumatolarthrosc,2011(12):2085-2089.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肩周炎;中药三伏贴;针炙;应用前景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肩凝症"、"冻结肩",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腿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50岁左右。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且反复发作、渐进加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其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影响生活质量。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空调房内停留的时间、用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外出、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肩周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呈低龄化现象,成为人们亚健康的杀手之一。

1肩周炎治疗现状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有封闭疗法、针炙疗法、小针刀疗法、手法治疗以及上述疗法综合疗法等。封闭疗法是目前西医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徐亮[1]采用局部封闭注射结合功能锻炼治疗205例患者,治愈190例(95.38%),有效15例(4.62%),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治愈病例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针灸疗法是目前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通过辨证于局部压痛点取穴针刺以达到疏通经络,缓急止痛之效。向贵武[2]选取13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中药结合针灸疗法,对照组65例,采用西药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8.47%;对照组治愈34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7.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小针刀治疗就是用针刀切开部分张力增高的筋膜或韧带,使内部压力得以释放,建立起正常组织代谢环境,使病变消除。张友芝[3]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疗法,治疗组予以小针刀治疗,治疗1次/w,4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疼痛积分为(2.57±0.50),治疗后为(1.85±0.36);对照组治疗前疼痛积分为(2.53±0.51),治疗后为(1.95±0.52),疼痛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手法治疗以关节松动术和推拿按摩为主要方法。朱峰峰等[4]运用热敷散配合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结果治愈68例,占64.2%;显效15例,占14.1%;有效19例,占17.9%;无效4例,占3.8%,总有效率96.2%。

综合疗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配合应用。刘学军等[5]将肩周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应用艾灸、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将鲜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再将艾炷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换炷施灸,灸完所规定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每穴灸3~5壮;对照组50例,运用传统的推拿结合中频、短波等治疗,10d为1个疗程,1次/d,每疗程后间隔1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8%。

2中药三伏贴

三伏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关于中药三伏贴防治肩周炎的报道不多[6],在呼吸系统疾病、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高峰等[7]选取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对照组100例,缓解期仅给予一般治疗,包括戒烟、适当运动锻炼等;观察组2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外止咳贴"进行三伏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p

3中药三伏贴治疗肩周炎前景和意义

肩周炎是一种自愈性、慢性疾病,对于广大患者来说,由于不危及生命,症状较轻时通过日常活动常常可以缓解或痊愈,加上经济状况、就医条件等影响,常常是治疗不及时或不治疗,一些患者经过数月甚至1~2年才能痊愈,一些患者则因为疼痛至肩部使活动或锻炼不充分,造成局部粘连,虽然后期肩关节疼痛消失但肩关节活动受限,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在症状较轻或未发作前防治意义重大,可以减轻痛苦,减少费用,安全可靠。

夏季三伏天阳气隆盛,汗孔开放,膝理疏松,宜于药物渗透吸收而充分发挥药效,体内的阴寒之邪最易驱除,是充实人体阳气、祛除阴寒内积的最佳时机。运用中药三伏贴配合针炙防治肩炎,可以克服单用中药三伏贴或针炙治疗方法的不足。

中药三伏贴配合针炙疗法经济实惠,操作简便,既有疗效满意结果,又可以在医院、社区中心推广使用,把"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诊模式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中医的"简、便、验、廉"的优势,对于不方便到医院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可行的。中药三伏贴配合针炙防治肩周炎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亮.局部封闭注射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6):110.

[2]向贵武.中药结合针灸疗法治疗130例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65-66.

[3]张友芝.小针刀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2):142-143.

[4]朱峰峰,刘继华.热敷散配合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0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2):43-44.

[5]刘学军,宋尚红.艾灸、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7(4):40-41.

[6]朱现民,陈煦."冬病夏治"内外合治肩关节周围炎[J].黑龙江中医药,2011,(6):50-51.

[7]高峰,吴蔚,王彬.穴位贴敷疗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9):645-646.

[8]许洪平,刘成铎,华文山,等.中药贴敷法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部炎症吸收的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12.

[9]王海峰,李素云,王明航,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观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209-1211.

[10]郝重耀,张天生,靳聪妮,等.三伏贴治疗肺系疾病280例[J].光明中医,2012,27(4):765-766.

[11]袁静,赵欣记,任珊.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56-57.

[12]王伟,孙占玲,徐晓.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1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2):92.

[13]许洪平,刘成铎,华文山,等.中药贴敷法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部炎症吸收的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12.

[14]蔡建新,陈建华,陈华,等.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485-487.

[15]王海峰,李素云,王明航,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观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209-1211.

[16]郝重耀,张天生,靳聪妮,等.三伏贴治疗肺系疾病280例[J].光明中医,2012,27(4):765-766.

[17]朱现民,陈煦."冬病夏治"内外合治肩关节周围炎[J].黑龙江中医药,2011,(1):50-51.

[18]高宏伟,李古强,潘巍.苍龟探穴法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32:57.

[19]李宏云,陈世益,翟伟韬,等.冻结肩患者关节囊组织中tGF-β和mmps表达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1:1363-1366.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10

1.1一般资料。肩周炎患者70例,男33例,女37例;年龄39~70(平均56.5±6.8)岁;病程15天~10年;均有肩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关节正、侧位X光片无异常,依据肩活动范围分为轻、中、重型。轻型:肩部活动范围轻度受限,肩上举≥120°,外展≥70°,后伸≥40°;中型:肩部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前伸上举80°~120°,外展20°~70°,后伸20°~40°;重型:肩部活动严重受限,疼痛剧烈,前伸上举≤80°,外展≤20°,后伸≤20°。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观察组采用超短波治疗,长方形电极28cm×18cm,患肩对置,间隙4~5cm,微热量~温热量,每次15~20min,1日1次,10次1疗程。超短波治疗后,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医疗体育锻炼:①手指“爬墙”:面对墙壁,患侧手指向上摸高,当摸到最大耐受高度时,停留20~30秒,反复练习。②利用定滑轮装置对患肩的被动牵伸:双手上下拉动吊环,做患肩上下平举运动。③下垂摆动练习:在躯体前屈位下,使患臂自然下垂,肢体作前后、内外、环臂摆动练习。④用健肢带动患臂的各轴位练习:双手握住体操棍,以健肢带动患肢做前上、侧上运动,每次15~30min,由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方法、剂量同观察组。

1.3疗效标准及统计学分析。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或前举外展提高30°,后伸提高5°,内外旋提高10°;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功能活动稍有改善或前举外展提高10°,后伸提高5°;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9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χ2=19.1,p

3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周软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粘连、滑膜增厚等导致的肩部疼痛或功能障碍[1]。许多病人常可不治而愈,但因病程较长,疼痛重,并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故应积极治疗与康复训练,使关节功能尽快完全恢复。物理治疗法是治疗肩周炎最普遍的方法,临床应用表明,在肩周炎的早期及时应用物理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还能延缓病变的发展或缩短病程;在中晚期应用,尤其在运动治疗之前先用局部热疗,可明显提高运动治疗的疗效[2]。本文用超短波配合体育疗法治疗肩周炎,取得较好的效果,超短波能有效改善患肩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具有解痉镇痛,消除炎症,分解粘连的作用。而医疗体育则利用肩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对关节结构的牵伸作用,以达到松解粘连,改善或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的目的[3]。同时治疗前我们还将本病发展病程告知病人,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以提高运动治疗的效果。应该注意的是,体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运动量,避免因过度运动造成的损伤。

参考文献

1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96-116

2赵竣,张立生.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