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服务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0:11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1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网络;优化措施

在移动网络中,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提升网络优化效果,增强移动网络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特征,全面优化其工作体系,提升网络优化效率,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云计算特征分析

相关人员在应用云计算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云计算的特点,提升自身工作质量。具体特征为以下几点:第一,统计、存储功能性特征。在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开发期间,云计算技术受到广泛应用与重视,由于云计算的核心为互联网,因此,在网络结构发展期间,可以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储存,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移动运营商可以使用云计算储存与统计等方式,减轻网络中断负载压力,在网络用户使用终端系统的时候,可以提升云计算的使用效率,满足用户对信息数据的需求,加快数据获取速度。第二,虚拟性特征。在应用云计算的过程中,由于其与网络虚拟技术相互联系,因此,具有较为良好的虚拟性特征。云计算虚拟特征,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设施服务器中,形成虚拟化的运行体系,提升网络系统的运行质量。移动网络优化人员在应用虚拟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云计算技术的使用特征与要求,建立专门的网络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云计算服务工作,逐渐提升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第三,计算能力强大特征。在移动网络优化期间,操作人员使用云计算,可以提升计算能力,与普通的计算机相较,云计算的计算效率可以高出100%左右。因此,在移动网络优化期间,可以利用云计算开展计算活动,除了可以提升网络运行效率之外,还能丰富其应用功能。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云计算,可以丰富起储存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此类方式的性价比较高,客户只需要较少的成本,就可以享受高质量服务,逐渐提升服务快捷性,增强其工作效果。另外,移动网络中云计算服务费用较低,可以为客户提供良好的资源,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与可靠性。第四,资料储存安全性较高。云计算的储存功能较为强大,在实际运行期间,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储存,通过移动设施对资料进行存储,提升其工作质量。一些移动网络用户会担心系统的安全性,但是,云计算系统的运行质量较高,安全性较强,可以防止客户的信息数据泄露,提升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移动网络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对资源安全性进行控制,除了可以为用户利益提供服务之外,还能增强移动网络的优化效果,减少资料储存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提升移动网络服务质量[1]。

2云计算在移动网络优化中应用重要性分析

在传统的移动网络中,工作人员要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就要针对各个运营商区域等情况,开展划分数据汇总等工作,导致网络优化难度增加,无法提升网络系统的运行质量。同时,传统移动网络优化方式,无法提升数据信息获取的准确性,难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甚至会影响整个移动网络的运行质量。然而,在应用云计算方式之后,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各个区域的通信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在统一规划处理的情况下,减少中间繁琐的处理环节,提升数据信息分析效率,增强数据准确性,提升自身服务质量,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由此可见,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云计算方式的应用较为重要,相关人员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逐渐提升移动网络的优化性,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2]。

3云计算在移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措施

在移动网络优化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应用云计算方式,对移动网络环境与用户终端设施进行处理,开发数据储存系统与云端系统,对系统中的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在网络优化期间,需要科学应用云计算为客户提供服务,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引导用户在获得认证者之后,进入到云端服务系统中,除了可以增强功能之外,还能促进移动通信网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1)优化移动网络通信模式。相关人员需要利用云计算服务方式,对移动通信网络模式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应用云计算方式,对传统的移动网络通信模式进行改革,制定统一管理模式,对各个区域的运营商进行统一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3]。其次,移动网络管理人员需要改革传统的续费方式,科学应用云计算开展相关工作,如图1所示,为移动网络用户续费流程图,在用户续费期间,可以利用云计算方式对用户的凭证等进行分析,在存放之后,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调剂存放,使得移动网络模式的应用质量有所提升。最后,在移动网络系统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形式,逐渐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4]。(2)节省管理工作资金,提升服务水平。移动网络管理人员在应用云计算方式期间,所建立的网络优化系统,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导致其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在前期设计与投入期间,需要科学应用云计算方式,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在降低前期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全面分析运营商的日后效益。同时,管理人员需要科学整合系统资源,增强其工作效果,减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另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应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服务水平.(3)提高移动网络优化水平。由于云计算中涵括较多资源,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征,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为了提升移动网络优化水平,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分析云计算中的数据信息,选择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数据信息,建立完善的云计算模型,然后对各类政策与信息等进行分析,在提升云计算数据信息质量之后,提高移动网络优化水平[6]。(4)减少维护费用。在应用云计算方式对移动网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计算机等设施进行维修,为了减少维修费用,需要对计算机模型进行更新处理,除了会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之外,还能提升计算机维护效率,增强设施维护效果。同时,需要科学设计计算机设施的更新模式,节约人工费用与设施维护费用,提高其工作质量。由此可见,在移动网络优化期间,相关人员在应用云计算方式期间,需要利用先进的方式减少后期维护费用,提升移动运营商的经济效益。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2

具体到企业,许多Cio都认为未来几年,通过部署云计算基础架构来实现私有云是改善公司it环境的主要途径。但不少企业在云计算基础架构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建设思路和指导方针,盲目跟随市场潮流,结果往往陷入技术的误区,导致项目的建设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为此,iDC启动了“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建设指南”项目,力图提出中国企业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路线图,为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企业和组织提供建议,使最终用户少走弯路,能够快速、成功地部署云平台。

iDc中国企业级系统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周震刚认为,云计算的实施不是简单的软硬件集成项目,而是一种企业it战略的改变。企业用户应着重考虑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业务和组织架构等各方面,需要把云计算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上进行统筹。他建议企业用户在实施云计算项目之前需要谨慎评估,并与有经验的it咨询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对云计算项目进行整体的规划,考虑云计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将未来的运营纳入到整体规划中。

iDC针对企业用户的调研显示,在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各类企业中,公共云服务提供商更关注如何通过云计算形成新的可持续盈利的业务模式,支撑和促进业务发展;私有云用户则更关注如何通过云计算提高it系统使用效率,优化it架构,实现it部门的服务模式转型,使其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化为业务支撑中心。周震刚说:“企业用户在考虑如何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之前,首先应明确建设云计算的目的,一定要避免为了云计算而云计算。”

iDC根据多年研究和广泛调研为中国企业实施云计算项目设计了一个路线图,包括准备(完成数据集中、资源整合和系统架构)、实施(实现虚拟化和资源池化)、深化(完成管理和资源的自动化)以及应用(包括开发api/应用移植和开发)这四个阶段。而路线图中有几个要点需要企业特别给予关注。

首先,在云计算平台的系统设计和架构阶段方面,企业应重点考虑几个因素: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行业特征选择系统架构,选择具有充分扩展性和高效能的硬件平台,从技术和业务两个方面保证云计算平台与现有平台的连续性。在Google和awS等知名的公共云计算案例中,很多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云计算平台。这是由于互联网行业普遍具有自身技术实力雄厚、it资产生命周期短、核心业务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等特点。某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to也认为x86是最理想的云计算系统架构:“我们运营云计算服务的,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使用x86服务器构建分布式结构可以让硬件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分布式结构还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但周震刚指出,分布式计算或其他计算模式并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互联网行业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分布式计算,而其它行业本身的特性未必与互联网类似,用户应考虑自身的行业特征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云计算架构。总之,对于大型企业的云计算平台,其对整体架构和硬件平台的选择是和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平台上运行的工作负载息息相关的,系统设计中应考虑一致性和兼容性,如果在系统迁移中要求对现有应用重新编写,那么风险评估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有些企业认为自己已经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分成了若干虚拟机,并在不同的虚拟机上运行不同的应用,这便完成了云计算架构的部署。周震刚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虽然企业级虚拟化平台的创建是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仅将物理服务器分成虚拟机并不是完整的云计算实施过程,企业级虚拟化还要考虑更多方面。例如,从安全与稳定性角度来看,由于虚拟化所具有的整合特性,在其基础上可能会运行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核心应用,企业在使用中考虑其底层的软硬件承载平台是否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等特点;而从灵活性角度来看,先进的虚拟化软件应该可以做到对硬件资源的更细粒度调用,对底层硬件资源可以进行增加和减少操作从而实现真正的灵活控制与按需使用。灵活性的另一个体现方面则是应用可以在不影响业务的前提条件下在不同物理主机间进行迁移,达到平衡不同物理服务器负载,并使业务可以运行在更合适的环境中。

此外,在虚拟化重新定义了资源以后,还需进一步对这些虚拟资源进行管理,动态的调控这些资源为应用服务,这也是云计算必不可少的特征。目前部分用户已经实现了对其部分基础架构硬件资源的虚拟化,其面临的是在更大范围(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与更高层次上对虚拟化平台进行管理,打造资源池。这就需要在虚拟化层以上实现模版管理、动态、负载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iDC认为,企业需要一种实施周期短,使用门槛低的入门级云平台,来迅速的满足其对虚拟化、资源池创建管理、自动化管理的迫切需求,之后再实现一个可以平滑升级的“高级云套装”,来满足自身个性化的需求。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3

在通信领域所涉及的实际案例中,涉及商业方法的申请往往不是单纯的以商业方法为主题,而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施的商业方法,其中包含许多技术特征,例如通过对商业方法的技术性处理,采用沉降法,将商业方法方案的非技术特征部分下沉,使技术的部分显露出来,从而达到用专利保护商业方法的目的。因此,对判断此类申请是否属于商业方法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对商业方法中的有关货币交易的案例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剖析判断涉及货币交易的申请是否属于商业方法的把握尺度。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多方之间进行安全交易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计算机设备执行,包括:

(1)从第二计算机设备接收一个证书;

(2)从所述第二计算机设备接收一个承诺书;

(3)使用所述证书验证所述承诺书;

(4)从所述第二计算机设备接收一个具有货币特征和类型特征的安全交易令牌;

(5)使用在所述承诺书内的信息验证所述安全交易令牌。

其中,所述安全交易令牌符合payword规范;所述承诺书至少包括链信息;所述链信息包括数据:{链iD,链值,链类型,根部值},所述链iD是每个交易方的链的唯一iD;所述链值是每个安全交易令牌payword表示的值;所述链类型是指如何对待相关链值的指令,至少包括请求、同意、拒绝和确认四个典型类型/指令;所述根部值是在所述安全交易令牌payword链里的第一个payword。

说明书中对该方案的举例:为了启动一个使用安全交易方式涉及$x价值的采购请求,商家发出一个交易令牌,其包括请求链的一个或多个payword单元,表示$x价值。例如,在商家的系统内有3个请求链:一个$0.1链,其中每个单元表示$0.1;一个$1.0链,其中每个单元表示$1.0;一个$10.0链,其中每个单元表示$10.0。为了请求一个价值$23.5的新采购,商家将采购订单连同请求交易令牌一起发送给经纪人,包括a+5个$0.1请求链的payword单元、b+3个$1.0请求链的payword单元、以及c+2个$10.0请求链的payword单元的组合,即(a+5个$0.1)+(b+3个$1.0)+(c+2个$10.0),其中“a”、“b”和“c”分别是在各个链里最后使用的payword单元的指标。一旦收到采购订单,经纪人验证请求令牌(即来自请求链的payword单元的组合,从商家提供的承诺书,请求链的信息已为经纪人所知),如果请求令牌没有问题的话,将采购订单连同请求交易令牌一起发送给产品供应商,请求交易令牌包括一个它自己的适当总价值(有或者没有加价或降价)的请求payword单元。

案例1用于电子商务交易,所用的“安全交易令牌”具有货币特征。申请人声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既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又能确保计算机的计算量处于合理水平。其中使用了公共密钥验证和payword小额电子支付协议组合而成的验证技术。本案判断的难点在于权利要求1中包含了众多的技术特征,那么这些众多的技术特征是否构成技术手段呢?

观点一: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多方之间进行安全交易的方法,实现散列技术和公钥基础结构技术的结合使用,能够解决“确保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并提高效率”的技术问题,进而构成技术手段并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因此属于《专利法》第2条第2款规定的专利保护客体。

观点二:权利要求1采用了公知技术手段,但是没有解决技术问题,没有获得技术效果。利用公共密钥pKi验证和payword小额电子支付协议相结合组成的验证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属于公知的技术手段;且使用上述两个协议相结合的验证方法,已经能够解决申请人声称的“既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又能确保计算机的计算量处于合理水平”的问题。从说明书中实施例可以看出,该申请中所述的安全交易令牌,实际上是通过交易金额作为交易方们商讨交易定价所用的工具,其内容是一种商业需要,是由交易方设定的,属于人为定义的商业手段。由此可以判断包括了多个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1的方案并没有解决技术问题也没有产生相应的技术效果,因此其方案不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方案。

对于此案,通过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具有大量使用公共密钥pKi验证和payword小额电子支付协议相结合而成的验证方法来进行商业交易的内容,由此认定该申请所声称的技术问题客观上已经解决;在此基础上,分析案例1的整体方案,其虽然具有众多的技术特征,但却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特征,均不能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手段。观点二考虑到了现有技术对整体方案的影响,是相对合理的判断思路,也即该权利要求不符合专利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

【案例二】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云币的层次式云端计算系统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基于云币的可信赖“端”节点激励机制,通过采用命名为云币的虚拟货币来刺激节点积极地提供服务,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当端节点首次加入云端计算环境时须在系统管理员处注册,由系统管理员以奖励方式分配给该节点少量云币并存储于云核心层或云内层节点上的节点账户内,作为节点在系统中活动的启动资金;

(2)当节点愿意接受某一次服务请求,并按约定成功完成了任务则将获得约定数量的云币,并存入节点账户内;如果失败将相应的扣除比约定获取的数量要少的云币作为惩罚;

(3)在云端计算环境可能存在着两种服务,一种是免费服务,节点在获取服务时需要出示其所拥有的云币数量,以此作为获取服务的优先级设置依据;另一种是付费服务,节点在获取服务时需要支付相应数量的云币。

拥有云币数量越多的节点享受免费服务的时候可获得优先服务,系统管理员在某一段时间内接收到来自多个用户不同类型服务的请求时,按照节点拥有云币数量将节点编入m个优先级队列,对于队列i中的请求,则以其发出服务请求的先后次序即先来先服务策略来排队。

设定相应的衰减因子μ,0

当节点希望获取需付费的服务时,需要支付相应数量的云币时,通过由系统管理员统一管理的账户进行转付即可,采用下述方法来实现云端计算环境中的分布式支付行为;当节点在系统管理员进行注册时,系统管理员将给节点颁发一张支付证书Certificate,内容如下所示:式中Sign是对证书内容用系统管理员的私钥进行签名,SKadmin是系统管理员的私钥,iD是节点的用户标识,pK是其公钥;Fund是该节点的帐户资金,获得支付证书的节点即拥有创建云币的权利,administrator是指系统管理员。

节点首先任选一个随机数rn,对其进行多次散列运算:

是对随机数rn进行散列运算,由此构成序列链,是该链的根;即为支付的云币面额,如果i=5,表示做5次hash运算,即为5个云币单位;利用散列函数的单向性特征使得反向运算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当节点a因为获取了节点B的服务而必须支付云币时,其将r0和支付对,其中,签名后发送给B,这就成为一次支付行为,支付的云币CCaB内容如下:式中SKa是节点a的私钥,Certificatea是节点a的证书,iDB是节点B的用户标识;Sn是本次支付序列号,序列号使得节点B不能伪造节点a支付给他的电子货币。

分析与讨论

案例2的权利要求1要求包含一种基于云币的层次式云端计算系统激励方法,其中涉及一种虚拟货币“云币”;说明书中声称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云端计算系统中端节点因加入和退出云端计算环境的动态随机性引起的诸如行为不可靠、服务质量难保证”。通过分析,确定该权利要求中包含的技术特征有:“支付证书”、“私钥签名”、“散列函数”等。

观点一:是技术方案

理由:权利要求1中采用了“支付证书”、“私钥签名”和“散列函数”,这些技术不但实现了云币使用者身份的确认、云币的制造以及支付行为的实施,是本方案的重要构件,而且对云端计算系统的性能和结构带来了改进。在这些技术的联合保障下,云端计算系统中云外层的端节点才能积极、稳定、诚实地提供自身的资源以完成分配的任务,让端节点能够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并促使系统达到不断优化的目标。

观点二:不是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的方案实质上是采用了人类社会中“按劳计酬”的思想,通过采用命名为基于云币的虚拟货币来刺激节点积极地提供服务,促使端节点稳定、诚实地提供自身的资源以完成分配的任务,从而让云外层的端节点能够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显然,“按劳计酬”属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普遍准则,利用的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则,而非自然规律、自然力。为了实现“按劳计酬”的激励手段,权利要求1的方案借助了现有技术中的“支付证书”、“私钥签名”、“散列函数”,这些特征属于技术特征,但是这些技术特征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且这些技术特征仅仅是为了帮助实现利用虚拟云币按劳计酬的激励手段,并未对云端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结构带来改进。权利要求1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是通过激励规则来保证用户行为的稳定,属于组织管理的问题,而非技术问题;采用的手段,基于“按劳计酬”的思想设置一种激励规则,并非受自然规律约束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效果是用户行为的稳定,属于有效激励后的管理效果,并非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

笔者认为,尽管案例2中加入了许多技术特征,如“支付证书”、“私钥签名”、“散列函数”等,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这些技术特征均是在具体实现中涉及支付操作时为了保障支付安全所公知的手段,并未对云端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结构带来改进,方案整体上是利用人类社会中“按劳取酬”机制激励端节点持续提供服务,因此并未采用技术手段。对于其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现有技术中端节点不能被黏着在云计算系统中提供稳定的服务,该问题是由于端节点没有意愿持续提供服务而非某种技术性的原因所导致,不是技术问题;所达到的效果是使端节点稳定、诚实地提供自身资源以完成分配的任务,也不是技术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观点二更加合理,即该权利要求不符合专利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

三、思考与分析

以上是以通信领域中涉及的具有交易货币特征且属于商业方法的案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对于此类具有交易货币特征的案件,其共同点在于:(1)应用于商业领域上,具体到通信领域,其涉及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具体领域;(2)其中包含的部分技术特征具有货币特性,且该货币特性均不是技术特征;(3)权利要求中均包含通信领域中的技术特征,且均与人为制定的规则紧密结合,并且二者不容易被剥离。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判定,首先,由于申请人也知晓纯商业方法是不被保护的,其往往在撰写申请文件时声称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判断,是不能仅从说明书文字记载的部分来认定的;同时,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判断是不能脱离技术方案的其他两个要素,即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对于技术手段,由于此类申请中包括技术特征,要对该技术特征是否能够构成技术手段进行判断,需要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若对相关技术不熟悉,可对其涉及的技术特征进行检索,根据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公知特征来判断,由此进一步明确解决了哪些问题和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见,对于此类案件,应当依据《专利法》第2条第2款的判断标准进行把握,从整体上进行三要素的分析,单纯地从其解决的问题和效果出发去判断是很难准确有效的判断出方案是否具有技术性的。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4

【关键词】云计算电信应用

近几年云计算以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技术热点,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动着其技术和产品的普及。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那么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呢?著名it咨询机构Gartner对云计算的定义为“云计算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庞大且可伸缩的it能力集合起来作为服务提供给多个客户的技术”。

云计算的架构,可分为管理和服务两部分:管理方面,主要以云的管理层为主,它的功能是确保整个云计算中心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能够被有效管理,负责资源管理、任务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服务方面,主要提供用户基于云的各类服务,可分为三个模式:一是iaaS,这层的作用是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二是paaS,这层作用是将一个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三是SaaS,这层的针对性更强,它的作用是将应用软件封装成服务,以基于web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电信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日益复杂和庞大,而电信网的建设及维护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其衍生暴露出许多问题:

1、基础设施使用率低、建设成本高、能耗大;

2、维护复杂、效率低;

3、业务平台多采用烟囱式独立建设,复用效率低;

4、对业务支撑力度差;

5、分散式pC管理,维护成本高、缺乏数据安全保护。

根据传统电信行业的现状,结合云计算的特点,云在电信行业领域的应用发展思路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构筑云平台,奠定开展iDC业务的基础;

2、内部业务云,优化云系统、改善云服务,如:VDi、业务整合;

3、以iaaS为切入点,匹配市场企业多样化需求,积累运营经验,如:弹性主机;

4、以SaaS为赢利点,丰富个人与企业业务,增强用户粘性,如:云存储、个人移动桌面;

5、以专业服务为价值点,咨询顾问、云建设与维护等体系化云服务,如:私有云部署、代建代维;

6、以持续创新为致胜点,iCt创新,发挥差异化优势,持续创新,如:一站式iCt。

云计算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带宽)虚拟化和共享整合,以提供更高的复用率,通过对计算、存储、带宽三者之前再分配以服务模式提供给客户,而电信运营商主要核心竞争力在于带宽和运营经验,所以云计算在电信行业进行应用时,根据业务特点产生可产生以下应用模式:

1.云计算模式:针对计算密集型业务,采用带宽换计算;

2.云网络模式:针对视频等高带宽型业务,采用计算存储换带宽;

3.云聚合模式:针对事务或流程密集型业务,采用中心带宽换边缘带宽。

电信网络主要分为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网管网,这些网络都有自已的侧重点,不同网络的云化能力是不同的:

1、对于业务网,天生就具备“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云特性,并且业务类产品处于电信网络的边缘,云化不会导致全网的振荡。所以,业务类产品不仅在业务特征上有云化的驱动力,在网络架构上也是最适宜率先云化的系统设备。

2、对于核心网,由于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并且随着imS的引入,核心网设备出现功能细化、网元种类多、网络扁平化的特征,这导致在发生网络故障时,故障的定位具备很高的复杂性。如果在云计算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引入云平台,将加剧核心网的复杂性,导致故障定位的难度加大。因此网络设备的云化,应该在云计算技术较为成熟时再加以考虑。

3、对于基站等接入设备,虽然业界已经出现“基站云”等概念,但是由于天生具备地域分散、容量小等“非云”特征,云化的业务驱动力不足。接入设备的云化,应当是最后考虑的设备。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5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管理;挑战与机遇;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而图书馆是我国储存知识的重要地方,它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特别是近年来使用了同云计算相关的网络技术以后,图书馆的网络化加速提升,但是云计算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方便的同时,也让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要对图书馆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特征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处理的发展,但是云计算却是来自实践的产物,而不是这些理论发展出来的东西。它与aSp、web服务、中间件技术、Soa以及SaaS等一样,都是随着潜在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完善的结合,逐渐形成的使用形态。[1]云计算的特征就是把it资源当做服务来供应,其中包括了运行环境和编程、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应用程序、协作工具平台、网络通信设施等。云计算可以提供低成本、简单容易操作、按照需要支付的方式,具备方便、安全、无限可能和数据共享等特点,使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由pC桌面系统为中心转变成以网络为中心,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大企业甚至是小企业,都可以使用云计算带来的超强能力,开展公司的业务。

按照云计算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提供动态数据的云计算形式、提供资源的云计算形式和提供软件平台的云计算形式。其中,提供资源的云计算形式包括了网络设施、储存空间和宽带等形式,把资源虚拟化、网络化,从而用服务的形式来供应,这也是云计算的基本能力。而提供动态数据的云计算形式包括了对半结构化数据、原始数据和处理过的结构化数据等都进行组织、分享、挖掘、管理、搜索、转换等服务,这种方式把资源、领域知识组织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一起提供。[2]

按照云计算的应用特征可以分为:实用计算、平台服务、商业服务平台、软件服务、管理服务提供商以及互联网等7种形式。

二、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机遇

1、为图书馆管理节省了开支

图书馆的数据库系统、设备更新和硬件的维护都是要花费大量的开支。但是,云计算使用之后,图书馆不再受硬件水平的限制,它可以节约图书馆的能源消耗和节省使用面积,所以图书馆可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来放置更多的纸质书刊等,使图书馆内的资源达到更多的储存效果。比如不需要购买储存设备来储存数字资源、不需要担心服务器崩溃的情况,图书馆只需要充分的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从服务商那里获得最适合的运算能力,维护数据库的运转,所以,云计算的运用降低了图书馆的开支,增强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能,实现全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享。

2、改变着图书馆的管理方式

图书馆的管理分为资源管理、读者管理和行政管理。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图书馆采用由馆长管理的部门责任制度。图书馆一般设立读者服务与咨询、阅览、流通、信息服务和资源建设等部门,一般是由馆长把工作分配给各部门的主任,由主任再分配到本部人员,按照倒班的模式和行政班的模式开展信息服务与资源建设或是给读者提供服务。但是在运用云计算模式下,图书馆可以租赁云计算服务商的软件和服务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就代表了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要使用虚拟管理模式。

3、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一般是通过借书、还书或者是阅览图书的服务类型。而现代的图书馆可以使用ip控制及时和局域网控制技术来对读者提供远程传输或是在线阅览等服务。尤其是针对大学图书馆来说,读者较集中,图书馆可以通过无线、有线等网络推送等方式向教师和学生读者提供图书馆已经购买的书籍资源,还有些学校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服务,使图书馆的资源深度和广度不断的扩大。但是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读者获取资源的方式不断的变化,图书馆服务的手段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三、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

信息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木马、病毒和黑客等都在威胁着图书馆数据库和网络安全。所以,虽然云计算服务商有安全保证,图书馆也有杀毒软件和网络维护人员,但是安全问题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因为云计算给图书馆带来了安全问题,所以在传输资源时要注意资源配置问题。为了保障图书馆资源安全和正常运营,图书馆不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都传输到云计算中,而是要做必要的、常规的数据备份,那么即使是云计算服务平台出现问题,也不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营运,还可以继续为读者提供服务。

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形成,知识产权问题也随之产生。云计算服务商和图书馆签订协议之后,图书馆就会把所有的资源交给云计算服务商来管理,以方便读者在云储存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图书馆希望管理自己上传的资源,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而云计算服务商总是会在资源提供者不知道的状况下就对资源进行整合、挖掘,侵犯了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因此,图书馆和云计算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来进行规范,适应当下的新形势需要。

四、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应对策略

1、转变图书馆服务制度和管理模式

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流程、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图书馆应该改变原来的服务制度和管理模式,强化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功能。一方面,云计算时代会解放大批的图书管理人员,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服务上来,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协助读者打造个人的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方便读者阅读和搜集资料。

2、健全云计算环境下的法律建设

健全的法律保障是云计算环境下保护图书馆的数据安全和防止知识产权的保证。政府应该在理解云计算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违反法律犯罪的特征,一方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云计算环境的利益保护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要完善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条例。

3、强化云计算实际案例探讨

我国关于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案例,要数谷歌图书api和亚马逊api等等,图书馆管理相关人员要对这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判定这些案例的劣势和优势,不断的创新和改善,寻找适于自身发展的图书馆管理方式。

五、结语

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开支。但是在云计算环境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应该从实际案例中获取经验,不断的创新出完善的管理模式,加快图书馆管理与云计算相结合的步伐,真正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促进图书馆管理的不断完善、进步。

【参考文献】

[1]牛鲁玉.浅议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0)10-12.

[2]韩兆宏.也谈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J].图书馆学刊,2014(12)24-25.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6

关键词:云计算;可信加密;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2009年4月,niSt专家给出了一个云计算定义草案: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快速获取和释放。虽然云计算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其外延和内涵还存在争议,但从不同的描述中,依然可以得出:云计算本质是定制和交付服务的超级计算。

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和潜力,一些知名的it企业相继推出自己的云服务。例如:iBm的“兰云”,microsoft的azure、amazon的eC2/S3/SQS等等,而且一些新的应用还在不断的推出。但在这云应用繁荣的背后,隐藏大量以风险。以前的风险依然存在,在新的环境中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新出现的风险表现在:

由于云计算的复杂性,用户的动态性,固有的虚拟性,不充分的透明性以及对数据控制权的丧失,如何确保云计算环境中不同主体之间相互鉴别、信任和各个主体间通信机密性和完整性,计算的可用性和机密性,使云计算环境可以适用不同性质安全要求,稳定运行;如何确保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的一致性,该其他安全技术提供权限管理的依据,变得比以前的计算模式更加紧迫,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可信云是可信技术在云计算中的扩展,相关技术即可信云安全技术。本文对可信云环境中三种关键的安全技术即:可信密码学、做了一些研究。可信密码学技术是对由可信根生成的可信点集矩阵进行基于拓扑群分形变换操作。可信密码学的密钥和算法都是随机可信的生物特征信息,因此密钥和算法凭都具有可验证性。并提出一种新颖的云安全框架。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可信密码学,第三部分是可信云安全架构。第四部分是总结。

1可信密码学技术

可信密码学是以运行者自身的特征信息为信任根做可信变换计算的可信云安全技术。客户端和云计算中心之间隐蔽通信、“零知识”应答挑战以及加密/解密存储都需要对该信任根做加密/解密计算和模式识别认证。其预处理如下:(1)获取生物特征信息作为可信信息源,并将可信信息转换成可信点集矩阵G。生物信息可以是指纹、人脸、语音等等。指纹、人脸和语音等数据本身是二维以上的矩阵。但是一个文本文件,从语义角度看往往是一维的,因此需要扩展维数,进行二维以上的矩阵编码。例如可以增加位置参数,使任何字节与位置相关,从而把一个文本文件按照语义词语的位置,编码成二维点集矩阵。(2)可信点集矩阵G进行包括子集划分在内的各种初始化操作。(3)以密钥k为变换复杂度参数,对可信点集矩阵进行分形变换运算。如点集拓扑群单位环运算或单位环变换运算;单位点集拓扑群分形变幻环运算;点集拓扑群分形变幻环运算或者K单位点集分形变换环计算等。加密/解密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点集拓扑群分形变换计算,因此具有定义域和值域严格一致性的特征。同时产生的密钥生物信息特征值即具有保护该信息不被猜获的隐秘性,同时又可用于身份识别。以私钥k对可信点集矩阵进行变换运算,值为w=Gk=k*G,其中*是变换运算符,w是变换运算的结果。(4)将变换后的点集串行编码为字符串,将Gk串行编码为字符串“Gk”。获取并由私钥变换而得解密公钥。即w以及G。

非对称加密过程就是:

使用私钥j对G和w进行变换得到:Gj=j*G和wj=j*w。

加密明文m,得到密文C。C=wj+m。

发送密文C和公钥Gj。

非对称解密过程即:e=C-K*Gj=C-Gkj

k*Gj=Gkj=wj

e=C-Gkj=wJ+m-Gjk=m

这里,k和j是私钥,G和w是公钥;运算符*是点集拓扑群分形变换运算符;值为w=Gk=k*G,是对公钥G进行私钥K的分形变换运算。

对称加密/解密。如果是对称的加密/解密算法,可以假设密钥就是“Gk”。

加密计算:C=mGk。

解密计算:e=CGk=mGkGk=m

可信密码学的优势包括以下:可信密码学算法和密钥都包含可信的生物特征信息,因此密钥和算法都可以凭可信特征信息验证。可信密码学的运算是基于点集拓扑群分形变换环运算操作,包括自组织数、分形数、混沌数的计算。在可信密码学中,随机运算基于用户可信信息特征作为随机信任根;因而能够同时做到隐蔽随机信任根又可公开可信认证该随机信任根,这是第三个优势。

2可信云安全云技术组成架构

可信云安全技术的基础设施架构,按其功能可分为物理逻辑层、驱动管理层、系统应用层三层。

2.1物理逻辑层

可信识别的物理逻辑层,即可信云用户端用于识别的计算机配置,包括采集人脸、语音、指纹、签字、基因等生物信息特征的相关传感器,甚至键盘、鼠标等也可作为人的行为信息传感器,因为每个人使用键盘、鼠标的习惯不同,采集该信息同样可以识别使用人。指纹识别器、麦克风、摄像头等传感器都是一些常用的配置,一切都是现存的,只要对物理对象进行类型定义和语义描述,计算机就能按要求实现可信模式识别技术。

可信密码学技术的物理层。即可信云数据中心、端互动通信的标准配置,包括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标准通信配置和可信云用户端的标准通信配置。对可信云通信的安全通道进行类型定义和语义描述,计算机就可以按照软件功能实现可信密码学技术。

可信融合验证的物理层描述。就是可信云、端互动认证的标准配置。包括可信云、端pKi服务器的标准物理配置。只要按照可信云、端互动认证的物理逻辑进行类型定义和语音描述。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可信融合验证技术。

2.2可信云的安全技术的驱动管理层。

驱动管理层包括可信识别、可信密码学和可信验证部分三部分。它一方面隔离物理逻辑的复杂性,对上层透明;计算机结合相关功能定义,管理、调度系统中的设备实现可信功能(如传感器的可信采集)。

2.3可信云安全的系统应用层。系统应用层是管理以及调度传感器实现可信采集和识别认证功能的软件接口。应用层接口包括:可信模式识别技术,可信密码学技术、可信验证技术等接口。

3结论

云计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者巨大的安全挑战,这些挑战即来自传统的威胁,也来自云计算自身的特点,即虚拟化和用户对数据和过程不透明带来的不安全感。本文对云计算的一些关键安全技术作了一些探讨。可信加密技术/解密技术是以可信特征信息为信任跟,利用拓扑集群的变换对可信特征信息进行处理,使得这种技术保密性高、极难伪造,其密码和加密算法都具有可验证性。这些可信云安全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随之而来的应用的展开。一定可以缓解客户对云计算的忧虑,催进云计算这种新的计算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weichaowang,ZhiweiLi,Rodneyowens.SecureandeffcientaccesstooutsourcedData.CCSw'09:proceedingsofthe2009aCmworkshoponCloudcomputingsecurity,pages55-65.november2009.

[2]CloudSecurityalliance.Securityguidanceforcriticalareasoffocusincloudcomputing.http:///,april2009.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7

关键词:云计算;漏洞

中图分类号:tp393.07

云计算如今被用到各行各业,主要是由于云计算的以下的几个特点:灵活性、很好的应用界面、节省资源、设备和位置的独立性、虚拟化、多租户、可靠性。以上这些特性使得云计算的发展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然而与之共同存在的是云计算的安全的问题。

在信息化的时代,一些新闻和科技出版物里都在提醒着我们关于在云计算环境里存在着安全的风险和威胁,如:通过网络以交互模式和按需而获得的云服务,云计算安全被认为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大的障碍。然而,与计算机安全相比,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很难形成实际上的安全评估,因为每一个所提出来的安全的问题并不是特别针对于云计算安全的。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云计算安全,必须分析如今的云计算是如何影响已经建立好的计算机安全问题。

1计算机漏洞的定义和特征

计算机漏洞其实就是系统的一些脆弱点,计算机的漏洞的种类可以根据相对应的资产的级别来分。在硬件方面主要是一些物理上的扰乱而产生的漏洞,如:由于对湿度的敏感度而造成的漏洞,由于对灰尘的铭感度而造成的漏洞,由于存储器没有收到保护而造成的漏洞。在软件方面主要是由于不充分的测试而造成的漏洞和由于缺少审计工作而造成的漏洞。在网络方面主要是:由于未受保护的通信线路而造成的漏洞,由于不安全的网络架构而造成的漏洞。在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而造成的漏洞。在地点方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漏洞,由于不稳定的电源而造成的漏洞。在组织方面主要是:由于缺乏定期的审计而造成的漏洞,由于在制定计划的时候缺乏连贯性和长远性而造成的漏洞,由于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而造成的漏洞。

2云计算的基本特征

云计算的基本特征。(1)按需自助服务。用户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下向服务提供者定制和管理服务(例如:可以把weB门户管理界面来作为接口),同时,服务以及相关资源均可以在提供商那一段自动地配置和解除配置;(2)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云服务器可以通过标准的机制和协议来接入互联网;(3)资源池。被用来提供云服务的计算资源可以通过一个同态化的基础设施来实现,其中这个同台化的基础设施是可以服务用户之间共享的;(4)快速的弹性。资源可以弹性地快速地被放大和缩小;(5)测量服务。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情况正在不断被测量,同时这个系统将会支持资源的优化使用和使用情况的上报以及支付的商业模式。

除此之外,云计算还可以应用云计算的云托管平台,这样用户不再拥有各自的基础资源,开发者可以在此托管平台上的展示应用和一些资源信息,从整体来讲,云计算的云端就像是电网一样,客户端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这个“电网”中来获取资源。

3云计算环境下的漏洞

3.1重要的云计算特征的漏洞。正如上文所述,niSt提出了五种云计算的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资源池,快速弹性,和测量服务。以下例子将会在以上五种例子中存在:(1)未授权的访问界面管理。在按需自助服务当中,系统需要一个可以让用户自主接入的管理接口,所以未授权而进入管理接口的漏洞即是云计算的漏洞;(2)互联网协议的漏洞。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一定会用到互联网协议的,因为大多数的用户都是通过互联网接入的,而通常情况下,互联网是不可以信任的;(3)数据恢复的漏洞。云计算里的资源池和快速弹性意味着分配给一个用户的资源将会在随后的时间里重新分配给其他不同的用户,而这意味着,对于上个用户的内存或者是存储器将有可能被下一个云所要给的用户给恢复了,从而造成用户的信息的不安全性;(4)计量和计费的逃脱。云计算里的计量服务指的是:在云计算中,一些抽象的服务(如存储,计算处理,用户账户的激活)将会用在一定范围内的测量能力上。而计量数据是用来更好地优化服务的传递和计费,而这方面的漏洞就是针对于计费数据的逃脱。在以上niSt的定义中,可以更好的理解云计算环境中所存在的漏洞。

3.2云计算环境下漏洞的特征。云计算环境下的漏洞主要是关于集中管理方面的,而这些漏洞的产生主要是云计算定的背景和特定的架构,下面介绍几个关机云计算环境下的漏洞的例子。

3.2.1会话劫持漏洞。会话劫持就是利用现有用户的一些权限来访问不是自己权限能够访问的资源,这个原理是由于系统为了用户的访问的方便,会在cookie里保存一定量的用户信息以供用户下次或者下一个连接能够和很方便地访问,然后当用户下线之后,系统没有来得及删除cookie里的信息或者没有机制来删除这些信息,从而给下一个登录系统的用户使用了这些“便利”。不光如此,有些攻击者也会偶然的发现被攻击者,他会通过一些钓鱼网站来骗取用户的重要信息从而来达到攻击的目的。

3.2.2虚拟机的逃逸。虚拟机的逃逸其实就是云环境内部的漏洞,它的存在是由于主机(也就是云的控制系统)没有控制好被控制机器(也就是主机所产生的虚拟机)的一些权限,从而使得在被控虚拟机中也可以执行一些操作或者是代码来让主机运行,这些代码或者是操作都是通过接口来实现(这些接口主要是weB应用接口等),从此可以看出主机的在权限管理方面没有彻底的测试和使用排除法来看看程序运行的情况来很好地限制权限,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个漏洞来对同一个服务器内的用户进行攻击。

3.2.3不安全的加密系统。攻击者通过把原始的加密算法扭曲,在普通物理机器上,用户在操作系统中执行一系列的加密操作时,都需要一串随机数,而这串随机数的产生一般都是由某个物理机上特定的鼠标及键盘和其他硬件的操作来得到的,但是在云计算的虚拟环境中则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虚拟机所产生的随机数将会依据实体的主机,从而给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带来不安全性。

3.2.4数据的保护性和可携带性。在云计算中数据保护是相当重要的,这个漏洞主要是云计算用户在和云计算提供商解约时而发生的用户信息泄露,由于在云计算环境中,云计算用户既然有和云计算提供商发生签约的情况,则就会存在着云计算用户和云计算提供商的解约的情况,当云计算提供商解约后,不会太关心用户的信息,或许会把这些信息转让给其他的商业机构,这样就在无形中给用户带来安全的危险。而解决这些漏洞主要还要建设适当的互联网的法律来限制运营商的行为和用户的知情权。本课题是以武威市政务云平台安全关键技术验证与攻防平台项目为背景,主要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漏洞。由于云计算环境中存在很多的安全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这是因为云计算系统根据互联网上所提的建议而给自己的系统打了补丁或者是做了安全的设置,然而不能很好的使得系统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薄明霞.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究.信息网络安全[J],2011(08):79-81.

[2]陈尚义.浅谈云计算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J],2009(10):20-22.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8

由互联网公司所引发的云计算热潮,实际上并没有回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问题,导致了云计算炒作成分较多且难以在企业落地。笔者认为,企业云计算是有别于互联网云的。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其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企业云的落地与成功的真正核心在于企业的管理创新、it治理,本质上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何谓云计算

云计算这个全球关注度最高的it词汇,业界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和阐述,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述依然令人们不知所措,更是让企业管理者和企业it人,一头雾水。而笔者基于多年对云计算的研究和实践,从企业视角以不同维度对云计算进行阐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云计算的“一二三四五”,让人们能够很容易、清晰地理解云计算。

笔者在所著的第一本云计算书中所给出的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动态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之为‘云’。”

那么,如何进一步理解这个定义呢,它对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云计算是“一”个全新的服务交付模式,由“二”层结构组成,提供“三”种服务形式,有“四”种部署配置模式,具有“五”大特征,其实质可以总结为“六”个字。

云计算的“一”。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服务交付模式,不仅仅从技术层面是一个企业计算,更重要的是一种商业模式。对企业意味着一个集成的系统、平台;企业一体化管控、一体化运营的概念,而重点强调企业集成、系统、平台、协同、服务的概念和内涵。

“二”是指云计算可分为技术和服务两个层面,分别由云计算平台和云应用服务两个体系组成。前者主要承担的是实现it资源的整合并动态易扩展地提供给应用开发者,后者则是将云计算提供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封装为各种应用提供给最终用户。

“三”是从提供服务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服务交付模式。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以开发平台作为服务(paaS),以及以软件应用作为服务(SaaS)。

“四”是指云计算四种部署配置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社区云也可以称为行业云,即以行业为中心,将供应链上的所有产业群围绕云共享服务,展开商业活动。

“五”是指云计算应具备五大特征,虚拟化的资源池,基于网络的访问,按需自助式服务,快速、弹性,使用成本可计量等。

企业云计算的内涵

在云计算发展过程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对其在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要点逐步明确、清晰,并积累了如下观点。

首先,企业云平台的核心要素是“聚合”。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的聚合、服务的价值提升、集团化概念下服务关联对价值的倍增效应。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通过跨企业的协同,将在一个集团企业内外或专业领域的最佳应用通过云平台有效地汇聚在一起,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企业对专业功能/应用随需使用。

第二,云平台的价值还体现在“一站式”服务。集团企业云的发展和壮大通常依赖于一套完整的行业环境、业务服务链条以及集团内企业所形成的价值网络。这样,在云服务平台上,客户、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

第三,paaS不仅仅限于基础开发平台和中间件,对于一个集团企业而言,其包含基础专业服务的功能平台,例如可以将主数据相关功能以标准服务的方式在paaS中提供,而将应用功能以插件的方式与paaS集成。

第四,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企业云计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是Soa的连续。

云计算是Soa由基础服务化向虚拟化演进的关键技术支撑,云计算除了具有典型的Soa服务所有特点外,在服务的虚拟化和可扩展性上又有新的要求。在技术上,企业云计算必须将虚拟化技术与Soa架构结合起来的以虚拟化为核心的it资源集中管理,降低it运营成本。Soa架构的paaS平台,支持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的整合,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和消除信息孤岛,并实现企业内各业务单元的个性化业务的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

最后,可以把云计算的实质概括为“六”个字,即智慧、资源和模式。

对企业Cio来讲,要关注如何利用云计算的智慧、Cio智慧把企业的it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服务模式,交付给企业员工、客户以及供应商使用。对企业Ceo来讲,要关注如何把企业的资源通过企业的智慧、云计算的智慧与Ceo的智慧整合起来,基于云计算平台来形成一种商业模式,交付给企业及客户、供应商,提供服务。

科学进行云演进

云计算以其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以及高度聚合的特征,帮助企业可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业务发展对it带来的诉求,促使企业重新思考it建设以及其经济价值。那么,如何通过云计算改善企业it应用的速度和敏捷性,提供跨边界的it服务,并确保it应用的整合性和安全性,进而推动企业业务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使企业快速进入市场?这是企业it人和云服务厂商设计、实施企业云计算的目的、意义所在,也是对云计算有效落地的一个挑战。为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企业向云演进的策略和路径。

通过上述阐述,可以认识到企业云代表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业务模式的变革以及技术的创新。为此,要有以下的策略考虑: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企业云计算的技术发展;了解成熟和能够落地的技术和服务商;基于业务需求,规划构想集团企业云的概念;开展云计算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架构方法;从集团管控、业务协同、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业务需求考虑;商业组件化——逐步构建集团内商业组件,商业组件可以重复交替地建立一系列职能程序和服务模块。商业组件化、标准化、服务化,最终通过统一界面封装后提供服务;企业云计算从一体化数据中管理开始向云演进。对集团企业内it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标准化、虚拟化、自动化、云化。

最后,可以总结出企业向云演进或云计算落地的三要素:一是支持云计算的it治理、企业管理和企业架构方法;二是Soa架构的paaS平台,支持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的整合,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和消除信息孤岛,并实现企业内各业务单元的个性化业务的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三是it资源整合的动态易扩展数据中心的动态资源池建设,实现it资源集中管理,服务的提供能力。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9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图书馆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息量日益增长的巨大压力。云计算是一种具备处理规模化、管理集中化、功能开放化、存储海量化和客户端轻量化等特点的新型服务计算模型,可将传统图书馆整合成地域广阔、容量巨大的分布式网络图书馆,每个图书馆可利用现有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信息全部或部分上传至云空间,由云数据中心来统一组织、调度这些海量数据,真正实现海量资源在同一种标准模式下的互补链接,使得整合后的信息更加有序,服务更加个性化、更加方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对图书采购、流通借阅等进行管理,包括图书采购系统、流通借阅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则是利用云计算服务思想开发的以服务为主的管理系统。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型。它将各种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的、地域分布广阔的计算机群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系统实现自动管理,不需要人参与。这使得服务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具体细节而花费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从而有利于业务创新并降低成本。由此可见,需要尽快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2云计算原理及特点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云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用户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这就好比是从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云计算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水、电、煤气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之所以称这种计算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像天空中的云飘忽不定,你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云计算可分为数据、用户和服务三大中心,并具备5个基本特征。[1]以数据为中心是解决海量数据的管理、获取、存储和搜索的问题,并使数据变得越来越结构化、智能化。以人(用户)为中心是数据集中化之后的必然结果,即让数据(服务)围绕着个人,而非相反。在过去的计算模式中,人与机器进行相互“交流”时总处于被动的位置,我们不只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还须明白“如何去做”。而如今,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意图,便可以把剩下的工作交给云终端。以服务为中心主要是建立以广告和搜索为新的业务模式的服务,展现了软件企业应用户需求而变的一种努力。这里的服务可以是网游、ip电视,也可以是用户提出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务。

3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每个图书馆都有一套管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在馆内设置一个信息部门负责管理。该系统独立运行,一般不与其他馆的信息共享。如果需要共享,需要有特定的软件专门处理,比如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按功能分为五大功能:①基本信息管理:包括系统参数设置、图书入馆、图书报损、读者管理、用户信息管理;②图书订购管理:包括图书订购推荐、图书订购;③图书借阅及查询:包括借书管理、还书管理、罚款管理、挂失恢复管理、借阅查看续借、预约管理、馆藏信息查询、借阅信息查询、目录检索和分类导航、读书指引和新书通报、用户历史信息查看等;④馆员管理:包括馆员的岗位、出勤和业绩等;⑤用户及权限管理:包括人员管理、权限管理等。[2]4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在云计算架构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首先,要应用底层硬件的算法技术,实现硬件的集群;其次,要应用虚拟计算服务技术,保证图书馆共享服务和应用的托管;最后,要建立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多种实用的应用服务,包括开展图书编目、图书管理、借阅管理等具体服务。同时,用户利用图书馆云计算平台可实现检索文献、动态跟踪、论文写作与存储、博客、RSS以及其他在线协同办公等服务。下面分别讨论建设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涉及的问题。

4•1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

云计算不仅能改变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技术,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3]随着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云计算正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其中包括图书馆有关职能部门的变化。在云环境中,所有的软件系统、硬件环境及其相关维护工作一般由云服务提供商完成,现有的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在云环境下可能不用设置,或者仅保留少量人员从事简单的网络维护之类的工作。采编部的职能也将进一步淡化,编目数据已经在云里了,所有这些数据是由一些联合编目中心根据出版商的在版编目数据直接转换装载而成的,同时出版商和几个大型编目中心也直接对这些“数据云”进行操作。图书馆登录到资源发行商的系统,采订成功后,相应的数据就直接进入指定的馆藏系统。如果是数字资源,许可证管理也会同步到位。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可能被撤销,或仅保留少量人员做质量控制之类的工作,或者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做采编工作。[4]

4•2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所用的硬件与软件系统

考虑到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涉及到海量数目、海量电子书、杂志等,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检索,云计算平台应该包括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等云基础装备硬件。建设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最基本的软件是云操作系统、服务器与云端的通信软件等。这些都是由云提供商解决。然而建设云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可以在用户的监督下进行,所以应考虑以下因数:①采用适合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开发高质量软件的主要技术因素之一,采用好的开发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云计算软件开发方法正在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法提出,因此现阶段还需要采用面向对象、基于组件和面向服务的3种方法配合使用,探索实施开发云图书管理软件工程。②采用适合的云计算技术平台。不同的云计算提供商都以自己不同方式应用、发展着云计算。[5]amazon的弹性计算云eC2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应用典范;Google公司的appengine跨越多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来虚拟化应用程序,正是这些技术才使得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一起形成“云”,组成强大的数据中心。图书馆管理系统涉及海量的数字图书、图书目录、借阅信息等信息数据,需要选用具有强大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特别涉及到数字图书馆更要慎重考虑。③采用合适的开发语言。一旦选定云计算平台,它支持的开发语言就基本确定。例如,Googleappengine支持的编程语言是python和Java。但是为了有效地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应当尽可以考虑以下因素:①便于扩展。可以按需求扩展支持提高性能、可用性和可维护性;②可移植,可移植是指支持多种web平台和浏览器使用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比如应该支持windows环境下的ie和UniX下的netscap以及手机浏览器;③尽可能采用高级语言。高级语言可读性好,便于编码和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可维护性。#p#分页标题#e#

4•3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性应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网络层应综合采用防火墙、Vpn等多种手段构建立体安全防护网络。数据安全是指数据保护和数据隔离,应采用多副本、备份以及远程容灾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同时基于虚拟技术实现不同客户之间数据的安全隔离。云图书馆管理系统也应该可以智能分析和内容过滤。

4•4云端要求

云计算的云端是客户,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客户有馆员、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和需要查询的社会人员。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可将大量的数字资源信息存放在云中心,可以供客户随时随地查询、访问与利用。云计算改善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用户体验:首先,云存储极大提高资源查全率,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能将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和一站式的检索界面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数字信息;其次,云计算提供各种访问接口,能保存用户访问信息,按照用户要求将需要的信息直接推送给用户,实现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无缝接入;最后,云图书馆提供了用户交互服务,拉近了用户与图书馆的距离。

4•5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的特征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有着显着的公共特性,即弹性收缩、快速部署、资源抽象和按用量收费等,这些特性也使得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服务:①弹性伸缩。云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访问用户的多少,增减相应的it资源(包括CpU、存储、带宽和中间件应用等),使得it资源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变化的需要。②快速部署。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足以适应各个开发和部署阶段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应用程序。提供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部署资源,最终用户也可按需选择。③资源抽象。最终用户不知道云上的应用运行的具体物理资源位置,同时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支持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虚拟的“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须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置。就像云是由水滴组成的,云中的每个水滴都一模一样,可以随意组合成各种形态大小各异的云。同样,云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资源抽象特性(通常会采用相应的虚拟化技术)来实现云的灵活性和应用广泛支持性。④按用量收费。即付即用(pay-as-you-go)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存储和网络宽带技术中(计费单位为字节)。虚拟化程度的不同导致了计算能力的差异,例如,Google的appengine按照增加或减少负载来达到其可伸缩性,而其用户按照使用CpU的周期来付费;亚马逊的awS则是按照用户所占用的虚拟机节点的时间来付费(以小时为单位),根据用户指定的策略,系统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进行快速扩张或缩减,从而保证用户只使用他所需要的资源,达到为用户省钱的目的。建设云图书馆管理系统时,要建立图书馆联盟,并制定统一的标准,[6]注意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考虑系统可替代性问题。[7]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人们在云计算生活环境中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篇10

关键词:云计算;GiS软件工程;设计分析;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tn9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7?0133?02

DesignandanalysisofGiSsoftwareengineeringincloudcomputingenvironment

JiaYingwei

(Shaanxipolytechnicinstitute,Xianyang712000,China)

abstract:theimplicationandtechnicalcharacteristicsofthecloudcomputingtechnologyareintroducedinsystematic.thedevelopmentmeans,mechanism,structureandmanagementmodeofGiSsoftwareengineeringarediscussedemphatically,andtherelateditemsneededtobenoticedinthedevelopmentofGiSsoftwareengineeringareindicateddefinitely.itprovidesthevalid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GiSsoftwareengineeringbasedontheabove?mentionedintroduction.Duetothecontinuouspromotionofcloudcomputingtechnology,whichishelpfultodevelopGiSsoftwaretechnologyroundly,anditsrelateddataneededtobeprocessedareincreasedgradually.exploringthecharacteristicsofsoftwareengineeringandrelatedmanagementmodelhasimportantvaluetodeveloptheoperationpatternofe?commerceinChina.

Keywords:cloudcomputing;GiSsoftwareengineering;designandanalysis;dataprocessing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逐渐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普及,使得云计算技术也日臻成熟,以往以windows与英特尔为平台的互联网运营已无法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需相满足[1]。但是,云计算技术数据处理能力极为强大,该技术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1云计算技术的含义及特征

1.1云计算技术的含义

云计算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该技术可分割复杂数据为若干子程序,通过云计算服务器加以分析,并向用户数据处理系统反馈结果。云计算技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极为强大,能够将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提供给用户,有利于节约用户精力与时间。就狭义视角而言,云计算是基于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交付及模式,该技术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数据资源[2]。

1.2云计算的特征

(1)较高虚拟化程度

利用网络实现功能虚拟化,不管用户在何处,都可利用互联网终端应用相关服务。所有服务信息都源于云计算,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就可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服务[3]。

(2)可靠性强

云计算技术存在多种保护措施,比方说互换计算节点、数据容错功能等,而且还有专业技术人员实时维护数据库,确保储存信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不会影响到用户。

(3)规模庞大

云计算服务器规模极为庞大,相关资料显示,谷歌公司就有100多万台云计算服务器,搜狐公司则拥有40万台以上的云计算服务器。

(4)通用性良好

该技术具有极为广泛的推广范围,可满足不同服务要求,而且多用户可享受同一云的服务,将更多便利提供给用户。

(5)成本较低

云计算的管理形式为集中自动化,容错功能为接点构成模式,所以云计算运营管理成本比较低,且通用性优良,可将更为廉价、方便的服务提供给用户,用户不需要为获得更多资源而投入过多财力与精力。

2GiS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2.1GiS工程的含义

所谓GiS软件工程,就是自定义定位、原理及技术落实至开发和维护软件的综合活动过程。该工程主要包括GiS设计规划、功能评价以及组织落实等工作,同时还包括需求控制、质量监控以及风险控制等技术,以此产生GiS质量监管与数据信息管理机制。

2.2GiS工程特点

2.2.1GiS工程系统复杂程度高

GiS工程文档具有较高质量与数量要求,其所交付文档包括系统用户指南、设计手册、功能检测报告、软件说明书以及空间分析报告等,以上文档内容非常繁琐、庞杂,同时又具有较高质量要求。从微观上看,软件具有较高复杂程度,因为GiS工程中含有很多信息,而且具有极为复杂的内部功能结构[4]。所以,工程结构管理与程度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具有较大理论研究难度。而且GiS软件工程本身是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具有复杂的空间理论,很难被理解与掌握。

2.2.2特殊的数据处理要求

GiS软件工程严格要求数据质量,若数据有问题出现,则极易导致系统功能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出现功能性故障。而且数据具有时效性,该软件内部具有较快数据信息更新速度,由此才可与互联网信息发展需求相满足,若数据过于陈旧,就很难满足当前人们生活与工作之需,所以,GiS软件工程必须时时进行信息采集。

3云计算环境下的GiS软件工程设计

3.1GiS软件工程结构模式

发展云计算技术将更多便利提供给GiS软件工程,因为云计算技术数据存储量极为庞大,通用性好,而且具有较高可靠性,以上技术性优势有利于优化GiS软件工程结构模式。就本质而言,GiS软件工程在云计算环境下会对云端构件加以充分运用,而以往GiS构件无法与其相比。云计算技术所提供的地图检索服务与数据信息能够将更多服务提供给GiS软件,以满足用户之需。

3.2GiS软件工程组织模式

以往GiS软件工程具有串行模式的生命周期,然而,由于云计算技术不断推动,逐渐改变了GiS软件生命周期,使其逐渐呈现螺旋模型。研发GiS软件工程的特点为阶段性与开放性,各软件开发阶段都必须做好相关工作,为后续阶段打下良好基础[5]。为解决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GiS构架时,可对相关成功经验予以吸收借鉴,可以选择比较完善、健全的代码与构件,由此对组织模式更新速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3维护及管理GiS软件工程

云计算环境下的GiS软件工程便捷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大。在研发产品期间,其实也在维护与管理GiS软件,转变了以往后维护、先开发的工作模式。通常GiS软件研发初期仅完成基础性部署工作,而云计算技术产生后,能够有效降低软件工程耦合率,保证所有构建都可以实现单独或者联动管理,比如,服务端、客户端以及管理端等都可优化软件管理模式。

4GiS软件工程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实际应用

云计算本身数据管理能力比较强,有助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为研发GiS软件工程节约大量研发资金。然而,在研发GiS软件工程初期,需要软件服务商投入足够的软件与硬件设施,该笔投入资金量也比较大,因此,如果可以改进以往设备,并将其应用在软件研发中,那么就可以节约大量资金投入。此外,在开发GiS软件时,应该选择具有较高品质的应用软件,还要组件云计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解决GiS开发中的冲突与矛盾,并对云计算技术进行有效管理。

5结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环境下的GiS软件工程发展条件非常充足,而且与以往相比,在组织模式、工程机制建设、维护及管理等领域都得到很大进步,为进一步发展GiS软件工程,需要对云端数据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以此获取更多GiS发展所需资源。

参考文献

[1]孙茜茜,陆南.基于android与mobileGiS的新生报到服务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3,36(20):79?83.

[2]郭超,迟春晖,侯建强.基于虚拟仪器和GiS的电磁辐射监测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20):187?190.

[3]周艳萍,张淑娟.云计算技术的GiS软件工程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4,3(1):207?208.

[4]周鹏,尹菲.基于云计算技术的GiS软件工程模式[J].测绘通报,2010,7(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