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十篇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十篇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3:24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1

摘要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改革关键问题

随着2011年体育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深入之际,一线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与困惑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就会产生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影响到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我就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倾向、困惑、矛盾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健康教育化,这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流行倾向之一

当前在“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诸如“健康教育—学生体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树立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之类的观点在改革的浪潮中非常流行,大有占据住主流之势,这事实上反映了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倾向,称之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倾向。这种倾向的主要观点主要是:学生体质下降已是我事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健康,忽视了健康教育,事实表明了过去课程教学的错误和偏差。因此,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把健康教育的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朝着健康教育的方向发展或走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之路才是改革的希望所在。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甚至有些学校不设这门课程。虽然,当前的学校课程改革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目前的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中却没有明确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课,而是将原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分散、渗透到以新更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的各门课程当中。尽管新课改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没有明确主张以体育课去替代健康教育课。但在实践中,体育与健康课实质上已经替代原有的健康教育课。体育课程的更名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健康教育课已经被合并到体育与健康课当中。这样的主张和行为结果就是导致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消亡,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造成与增进健康的改革初衷背驰而道。对此,人们必须给予高度的警惕和关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体育课程的本质与健康教育的协调与统一,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评价内容过多、形式复杂和操作难度大,这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最难把握与操作之一

学习评价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已受到大家的质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多方面、全方位的评价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但评价内容过多、形式复杂和操作难度大,也造成了教师工作强度的加大,某些评价内容可操作性繁琐和较差,还有个别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明显不合理、不科学人的身材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有人天生就属于偏瘦体型,再加上有的孩子在身高的快速增高期,体重往往落后于身高的增长,但这并不表明孩子不健康,可见,对孩子进行健康评价时扣除很多分数显然不合理。特别是对学生“情意表现”的评价操作难度大,以前的中小学集权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没有评价“情意表现”的经验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大有一种难以应付的感觉。因此,一线体育教师必须很好的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方向,同时,把握好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工作。

三、运动技术与健康和体育与健康之间关系,这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困惑于矛盾之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地阐述和说明体育学科的三个本质属性之一就是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为目的。换句话说,不具备这一项基本属性,体育课程就不能成立。但据当前体育于健康教学中对运动技术与健康学习关系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的体育课程教学就是如何认识与对待运动技术和健康教学的问题,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这种观点认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本质就是技术与健康是冲突和矛盾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的体育课程教学应该比以前的体育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运动技术教学。这种观点认为:运动技术学习与增进健康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后学校体育也把“健康第一”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同时,体育课程名称在初中和高中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于是就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于体育+健康。只要我们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深刻领会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的深刻含义,就认识到决不能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为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不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并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唯一指导思想,而是通过学校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只能说是提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疗养员;难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范畴也在拓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意识也在不断的完善。疗养员的健康教育是疗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疗养院护士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使疗养员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始终把为疗养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引导疗养员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作为护士的重要职责,但在对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往往因疗养员不理解、不按教育内容做,或因护理人员保健知识缺乏,教育力度不够而导致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现将老年疗养员健康教育中的难点及对策总结如下。

1开展老年疗养员健康教育的难点

1.1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护士观念陈旧,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深,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尤其是近几年来,部分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的改变,对护理事业不安心,要求转业、改行的年轻护士有所增加。

1.2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缺乏知识面窄,求学精神不足,安于现状,有些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要领理解不深,认为健康教育即是卫生宣教,事实上,卫生宣教只是从主观愿望上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而健康教育还应包括指导、示范、协助等。

1.3疗养院对外开放增加床位后带来护理工作量的增长在疗养院的医疗指标中,收治军地疗养员疗养人数的多少以及对外有偿服务量是反映疗养院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综合指标之一。疗养院改革取得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军地疗养员和对外有偿服务为主的医疗效率指标的变化和医疗工作量的增长。在医疗工作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护理工作量增长,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1.4涉及病种多、教育范畴广老年疗养员多为慢性病,涉及的病种较多,且常集多种疾病于一身,而疗养院的分科又是按级别区分,并非按病种。因此,在为他们进行健康指导时,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加了健康教育的难度,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接受能力不同来我院疗养的疗养员多为军内离、退休老干部,存在着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甚至地方方言等多方面的差异,接受健康教育的意愿和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尽相同,给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6疗养时间短暂,外游次数多来我院疗养的老干部来自全国各地,疗养时间多为半个月至一个月,疗养周期短,且院里经常组织每批老干部外游,更加减少了留住科里的时间,给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评价带来了困难。

1.7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在以往的疗养护理工作中,采取的是普遍教育,多限于听讲课或看录像、出板报的形式,教育内容陈式化,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未能针对每个人作出正确的教育需求评估,教育对象缺乏接受健康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

2对策

2.1转变观念,强化培训观念的转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可采取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现代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短期培训、运用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与方法,促使护士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尽快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2.2加强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多系统、多学科的专业学习和业余自学的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加深对整体护理内涵的理解和认识[1]。

2.3应用整体护理观指导健康教育教育程序应由五个步骤组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针对疗养员的学习需要来制订计划实施宣教。最后以疗养员的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来评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将在健康教育程序中得到贯彻。责任护士根据疗养员入院资料评估,找出疗养员存在的健康问题,有的放矢地针对疗养员个体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护理部不定期下科室对开展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护士长每周抽查一个疗养员健康教育内容是否达到需求,及时总结讲评,以督促护士做好每个疗养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质量控制中。

2.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口头教育与书面教育相结合。口头教育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口头教育时,护士要掌握好交谈的技巧,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鼓励疗养员主动提问。同时编制一套包括各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和疗养员健康教育指南,手册内容应系统全面,阐述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护理、预防等基础知识,把深奥的医学、护理理论通俗化,配以插图、漫画等,便于疗养员随时了解和学习。

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选择疗养员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集体教育的内容,指派专人备课,在集体上课的宣教过程中可配合幻灯、录像等。对个别疗养员关心的特殊健康问题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进行教育。

护士教育与疗养员相互教育相结合。疗养员中不乏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教授,或对某种慢性疾病有丰富经验的患者,在疾病治疗及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了解治疗疾病新疗法、新进展,是难得的健康教育人才,组织他们在疗养员中开展健康教育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医护人员自身理论知识的更新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

2.5调动疗养员的积极性,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整体护理模式下新型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与患者应是指导、参与、合作的关系,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应让疗养员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我护理。

2.6边实施边评价,不断完善教育计划针对疗养员疗养时间短的特点,健康教育计划采用边实施边评价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计划。

总之,在实施健康教育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强化护理人员对疗养员健康教育的意识,采取灵活多变、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玲.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士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1,18(14):31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学体育教学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调查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心理承受能力弱

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

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三)缺少意志、毅力

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四)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

有的中学生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环(情绪反应强烈)、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体育锻炼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锻炼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四)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相互传达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言语、行为等方式而实现的沟通过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等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练习和比赛,使他们之间产生亲切感。在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他们不用言语,只需一个手势。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交流心声,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由此可见,体育运动能使人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融洽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人心情舒畅、振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从事青少年体育运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因而,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的融洽程度,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体育教师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只有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自身心理健康,具备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懂得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师生成为朋友,课堂成为乐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环境。让学生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4

[关键词]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科学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这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科学教师只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认为这个教育只须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来完成。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学校教育是以学科教学为依托和支撑的,课堂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通过学科教学才能得以全面落实。本文对心理健康的涵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科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即一个人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有健康的个性,能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而必须是一种生理上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完好状态。”这一定义揭示了健康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1)生理方面――无躯体生理性疾病;(2)心理方面――无心理性疾病;(3)社会适应方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些要素中,(2)、(3)均属心理健康范畴。健康的体魄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的基础,而健康的心理则是搞好学习,做好工作,适应环境所需的精神力量。心理学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仅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人所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心理素质好,则可以充分发挥人体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反之就会使潜能受到压抑。

由此,我联想到近来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厌学或缺乏自信。这表明,当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或者说,现代社会呼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科学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教学中来完成,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二、科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就科学教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而是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紧密相结合的,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潜移默化地进行的。

1.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

备课前,要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作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勇气,唤起全体学生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决心。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在练习讲评中,要表扬学生的独创性解法,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在考试讲评中,要注意表扬及时、批评恰当等等。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介绍科学史,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不畏险阻、前仆后继的史实,使之受到百折不挠、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教育。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环境关系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意识。提倡学生互改作业,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对他人负责的精神。

2.科学实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的科学勇气、活跃创新的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在学生实验中,由于实验动机一致,同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如能取长补短、操作协调,定能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相反,如果组内各人都孤僻、自卑、胆怯,或各人都爱表现自己而轻视对方,实验小组人际关系不和谐,就难以取得好的实验结果。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后面一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另外,教师的积极态度是学生在学校建立积极生活体验的前提,而这种积极的生活历程,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做实验时,即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也难免会失败,若是失败了,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直至成功,所以完成实验的过程,其实也是磨练学生意志的过程,这种不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是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实践表明,凡是受到教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容易获得教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而经常受到教师冷遇和训斥的学生,则不仅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影响学习效果。对其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更多地关心和信任学生。例如在挑选科学课代表时,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往往有许多学生报名),然后有意从中挑选单科成绩较差的学生作为课代表。由此向全班同学传递一种信息,这就是教师相信所有同学都能学好。由于课代表跟任课教师接触较多,就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关心、爱护和信任,学习进步往往较快。而他的成功又为本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学生会普遍认为:他能学好,我为什么不能呢?对那些经过努力后,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重新修订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热情鼓励,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对那些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意给他们制造一些困难,如让他们参与一些探索性实验,提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来解答,使他们经历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扬帆向前。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5

关键词:体育进步学校体育重视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64-01

学校体育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古老的周代,学校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含有德育、智育、体育的意思,这时学校体育教育便在我国出现。所谓射和御是指身体的训练和军事的技巧,礼和乐中的所包含的舞蹈也含了锻炼身体的内容。到了汉朝学校教育内容以“六经”为主,体育也就是那时候的军事技能和身体的训练不再受到重视。又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影响中国深远的科举制度,更促使学子们只重视读书写字忽略体育的现象出现。两宋与满清的教育,更进一步的主张静坐思考与学习,甚至连儿童们所玩的游戏都受到限制。封建统治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愚民理论,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教育形式,只有智育和德育却无体育。在这其间,仅有少数教育家私人办的学校中重视体力劳动和锻炼身体。因此也有极少数的文人学士拥有骑马射箭、踢球、打马球、武术等技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清末,一九零一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到一九零三年才仿照西方办起了学校,在所教授的课程中开设了体操课,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经政务院颁布,指明学校卫生与体育工作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司。体育卫生处也在有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设立,以此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同一年,又采用了新的更先进的体育教学教材和大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更是被国家不断重视,成为了建设强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本文分析了如何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效率的方法。

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有效的作用,通过兴趣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化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积极与主动地来进行探究学习。不过在现在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新教材的理论性还是相当突出的,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学习起来的时候总是有些许枯燥和乏味,因此从事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借助其画面生动、图像鲜明、动静结合、灵活多变、超越时空等优势,在视觉、听觉上赋予学生强烈的感染和刺激,积极为他们创设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我国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不断无穷的魅力和丰富的色彩,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2发挥多媒体优势,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动作技术十分强、动作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在理解和模仿上都比较困难,甚至相差甚远。在我国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技术动作,例如跨越式跳高中的起跳和过杆与落地等一系列动作,蹲踞式跳远中的助跑和起跳与腾空和落地等动作,足球中的传球与射门等动作,游泳中的漂浮与踩水等动作。这些动作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看明白完,因此,也就在大脑中构建起来一个完整和连贯的动作表象也变得十分困难。在我们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里,单靠凭教师的示和范表演是很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难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有十分明显的成果。假如发挥好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便能够缩短学生们由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最终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反客为主”

我们要尊重学生们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不断的引导中让学生们“反客为主”,这成为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体育与健康课堂的主人,教授体育与健康的教师在他的课堂的教学上便必须尊重学生们的人格和尊重学生们的意愿,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时间,使合作、自助、探究的学习和训练时间统统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训练和学习中去。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里体育教师还要要善于创设出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初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十分有利于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与训练中主动地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开展调查、收集材料、小组讨论、品味人生、人物访谈、辩论比赛、感悟名言等数种活动,在不断地合作与探究里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真真正正的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角,最终有效地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可以增加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这以特色为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提高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使学生们受到浓郁的熏陶感染,给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体育教师务必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多媒体技术成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真正助手。

参考文献:

[1]聂祯祥.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J].2011(06).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6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98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心理健康程度对其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与同学和老师相处的更加融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良的社会习气,高中生在面对繁重学习任务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如果学校老师能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们,就会避免很多灾难的发生。有些学校老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深入地探究高中生的心理活动,片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站在高中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以高中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是高中心理教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原因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不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就难以凸显高中生的主体地位,难以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片面,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不通过研究性学习就难以发现并解决,因此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高中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中生的一门课程来进行,并且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来上课,甚至还组织期末考试来评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高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以一门课程或者还要考试的方式来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免有点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含义了。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主观世界影响的,而其他文化课一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传授和探索,把这两者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容易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习心理健康的好坏。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科化的发展趋势,不能真正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促进作用,且还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的主体探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以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展开,这些教育方式都是由教师事先设置好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很好奇,对这些教育形式充满了热情,也愿意主动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也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教育效果。可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对这些教育方式感到麻木甚至是厌烦,因为高中生这个时候的思维能力已经趋向成熟,对这些表面化的教育已不再感兴趣,这势必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中生还是比较想和同龄人沟通的,他们在一起有共同的讨论话题。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参加的主体,而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教师事先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不能按照意愿去学一些心理知R。教师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一样的,用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肯定是不行的,这样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输上,没有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起不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措施

(一)科学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过于模板化,致使心理知识的传输存在很多偶然性,不能引起高中生的足够重视,很多教育内容也是根据教材提炼的,教师讲授的心理知识停留在表面上,高中生不易领会到一些客观理论的含义,从而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分析方法对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如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文献检索等科学方法对相关心理健康有关的资源进行研究,教师向学生介绍每一种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意义和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有关资料,在研究案例的时候鼓励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二)定期举办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如果教师一直依赖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起到有效的效果,他们喜欢参加一些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通过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出来。要注意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活动设置的情景或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性的分析,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多么重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从自身找问题所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三)合理运用主题探索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探索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确定下来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的探索和讨论中,教师可以事先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确定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谈到自己心里的感受,再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健康教育动画课件情境教学课后反馈

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像一座架在幼儿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导教学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在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很多教师头疼于幼儿年纪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学质量难以明显提高等问题。在幼儿健康教育工作中采取多媒体技术,能有效转变当前健康教育工作困境,提高教学效率。

1.动态画面,激发趣味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应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上难讲、不好讲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示出来,激发幼儿的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3―6岁的幼儿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有限,教师采用信息量大的“灌输式”教育,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无益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秋天已经来临,教会幼儿预防感冒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教师和以往一样,将感冒的症状、预防感冒的方法一一和幼儿讲,恐怕没听一会儿幼儿就一头雾水了。教师可以将本次课所要讲解的知识制作为课件,上课时,教师先为幼儿播放一段《喷嚏》(可在教学网站上搜索)的动画,让幼儿观看小猪生病的故事。接着教师提问:孩子们,动画里面的小猪怎么了?它是怎么感冒的?感冒有哪些症状呢?幼儿根据所观看的动画,很快就能回答:感冒的小猪在打喷嚏,还会流鼻涕、咳嗽、发烧,都是因为它贪玩造成的。教师结合幼儿所回答的内容,适当进行总结,再引导幼儿根据平时经验,想一想要怎样预防感冒?这样,一节有关感冒知识的健康课程就轻松完成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喜欢生动有趣的动画,色彩鲜明的图像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能为幼儿学习知识增添趣味,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对于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情景再现,拓宽视野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补充和完善健康教育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有一部分内容无法很好地传达给幼儿。例如在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知识时,教师仅靠语言描述很难让幼儿理解麻疹、风疹、结核病、流脑、腮腺炎、水痘、疫苗接种等症状,一味讲解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巧妙解决。

以“火灾知识”讲解课程为例,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为幼儿模仿这些危险度极高的意外事故。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再现火灾发生时的情况,让幼儿明白火灾无情,树立幼儿远离火源、爱护生命的意识。教师可在火灾情景再现之后,在课件上为幼儿展示预防火灾的正确方式,让幼儿知道火灾来临时应该如何做,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呼吸道传染病”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图片,让幼儿深刻地认识麻疹、风疹、结核病等疾病的可怕,了解预防疾病的正确方式。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导幼儿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一些教材上不好讲、难以用语言陈述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再现,将静态灌输变为图文并茂的动画传播,使幼儿身临其境,妥善解决教学矛盾。

3.追踪动态,及时反馈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师追踪幼儿动态,完善教学过程提供了巨大便利。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延伸教学空间与时间,及时了解幼儿课后健康情况,有效地做出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组,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将家长邀请进群聊。备课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班级幼儿近期心理、身体健康现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备课内容的针对性。

课后,教师可将本次课所布置的作业发到群聊中,请家长协助教师监督幼儿认真完成作业。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与教师在群聊中沟通,方便学校与家长之间交流。这样的沟通方式在以前不可能实现,但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却如同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幼儿健康教育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导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对于突出教学重难点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幼儿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变成听、说、看全面训练的生动局面。现代社会教育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如何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整合全新教学方式,解除传统教学弊端,仍旧需要众位教学工作者持续探讨。

参考文献: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8

体育与健康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抓好升学率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家长也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情况,学校和家庭都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这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过去的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与集体主义精神等,对心理健康这个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多,缺乏经验方法。

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强调心理健康的问题呢?因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健康的心理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认识自我,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能完善自我、克服困难。体育与健康教学应充分利体育教学的教育性、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等,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即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不言而喻,学校体育教育也必须贯彻这个服务宗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求有健康的心理。整个社会的运行节奏急剧加快,与此同时,各种消极的腐朽的事物也充分暴露。学生早恋、逃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很难设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哪能立足当今社会,哪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现在有一些人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在心理上严重失衡,他们什么都看不惯,处处不顺心,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委曲,满腹牢骚,郁郁寡欢,有的人跌入悲观厌世的泥坑不能自拔,有的人甚至成了精神病患者,如此种种举不胜数。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伦理上都处于完全安宁的状态。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9

1体育课开展现状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经访谈了解到,目前中小学基本上都开设体育课,但开设状况都不尽如人意,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亦证实了这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占调查样本41.65%的中学存在挪用或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初中高中差异不大说明当前中学挪用或挤占体育课的现象较为严重。虽然体育课被挪用和挤占现象严重,但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较好,有占调查样本的80.56%的学生选择喜欢体育课。高中情况优于初中,分别为82.87%和78.67%,表明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较为积极。对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所作的调查结果表明,“上课太累”、“上课没意思”是目前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初高中存在明显差异,初中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中排前两位的分别是“上课没意思”和“上课太累”,分别占调查样本的45.97%和33.05%;高中生则为“上课没意思”和“上课太累”,分别为60.93%和26.68%。而“怕耽误学习”和“不喜欢体育老师”分别成为第三和第四位原因就“学校体育课活动量情况”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近49.32%的中学生选择了“一般”,选择“不太累”的占13.85%,选择“一点都不累”的占11.68%,总体为74.85%,其中,高中高于初中(见表4)。由调查结果来看,体育课活动量偏低。科学研究表明,体质的增强,必须使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而体育课活动量偏低,练习密度不够,很难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由访谈得知,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一是初中体育课教学多以初中升高中体育考试内容为主进行授课,导致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重智轻体思想观念严重,体育课形同虚设,逐渐被“空壳化”;三是“上课太累”和“怕耽误学习”成为在校青少年不喜欢体育课的前三位原因,一方面印证了我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欠佳的现状,同时亦反映了当前我市乃至我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问题。

2健康教育课实施现状

健康教育则是指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学校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身心健康,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文明素质和生活水平等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除体育课之外,健康教育课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由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中学提供的健康教育知识占前4位的是卫生安全、疾病预防、禁毒拒烟和青春期发育,分别占调查总样本的43.88%、39.33%、34.80%和32.27%,其中,初高中存在一定差异,初中占前四位的分别是卫生安全、疾病预防、禁毒拒烟和科学营养,分别为48.91%、45.64%、38.51和35.72%;而高中为卫生安全、疾病预防、青春期发育和禁毒拒烟,分别为37.86%、31.77%、30.87%和30.35%。调查结果同关于“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体质健康知识”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出入。由关于“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体质健康知识”的一项内容的调查结果来看,占前三位的是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卫生以及科学锻炼,分别占调查总样本的63.74%、53.46%和52.67%。初高中相比,仅在健康生活方式一项存在一定差异,即高中生希望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为67.5%,高出初中近7个百分点,这与不同学段学生对体质健康知识的认知和需求程度紧密相关。

由“学校开展体质健康教育途径情况”一项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课成为目前开展体质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次是宣传栏/网络,而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的仅占第三位,初高中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2)由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得知,虽然体育课成为开展体质健康教育课的普遍形式使得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几乎为100%,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合二为一之后,所选用的教材主要以体育内容为主,健康教育课不能作为独立的课程出现,因此其附属地位难以保证其足够的教学时数,在基本教学时数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其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二是健康教育课教师往往以体育教师代替,而体育教师并不具备从事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另外,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与其它工作量已经相当大,亦无力承担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因此,也就难以保证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一项关于“平常获得体质健康知识的途径情况”的调查结果亦对此进行了有力证明。调查结果显示,从老师那里获得体质健康知识的占所有选项排序的第四位,而选择“电视”、“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的分别占到第一、第二位和第三位。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课并没有成为中学生获得体质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印证了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人们对健康教育课作为课程的意识还很薄弱。另一方面,说明当前中学生自主学习体质健康知识的能力较强。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

对大学生正确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符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和措施。

一、集中力量,全校人员都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全体大学生,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要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与资源,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明确,体系要完整。不仅要全员参与,而且要互相协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一个群体性教育,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员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启明灯。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聚焦学校内部力量。

高职院校的校党委和行政一定要担负起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与义务。要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工作队伍和一支兼职工作队伍,两支队伍互相结合,协同工作,齐抓共管,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落实到环节,环节要落实到个人。

高职教职员工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引路人,全体教师在教育事业中不能只传授科技知识,一定要做好育人工作。广大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缺陷,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育人规律,合理、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学校内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必须通过广大学生干部实施工作,学生干部不仅是受教育对象,而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助力量。学校要通过心理协会等社团组织,建立健全的学生组织力量,同时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和宿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员,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校外力量协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每个学生的起点,家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家庭残缺不全或者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都会使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阴影,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家校联合是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一定要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地跟每个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密切联系,互通学生在家庭、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强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与整体思路。通过社会媒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项教育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本地和异地教育资源,力争做到资源共享,借助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参与到校内的教育工作中。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利用社会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或者医院进行治疗。

二、把握学生成长历程,实施全程化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全时段进行。

从每个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的全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时段内,这项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实施,制订学生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每学年和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计划必须精细化,要精细到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一样,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入学、学业到毕业就业,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以筛查、干预、跟踪、控制等多种方法全面开展工作。

筛查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针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并根据合格标准和检测工具发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干预,要邀请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资格的工作人员,对筛查出来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和诊断。跟踪,是对有心理障碍的进行心理疏导后及时跟踪和观察教育效果。控制,是将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移到医院和精神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并通知家长监护。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系统化

1.认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原则。

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普及教育和个案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不能疏忽个别同学的针对性教育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书本教育与活动教育必须相结合,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工作,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他们的意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积极性。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首先,必须在校内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并提高教师的心理知识传授能力,课程体系要分选修课和必须课,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所有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都要结合专业特色和专业工作,对心理的特殊要求进行心理辅导。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和各种活动,尽可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在校内也要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吸取营养,调整心理状态。最后,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到专业,聘请校内和校外具有专业咨询资格的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认清目前高职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心理问题。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交际困难是一个主要心理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或者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更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会独立生活。

2.高职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往往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有的甚至染上网瘾,通宵达旦,沉溺网络。

3.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学生感到填报专业过于盲目或者对自身判断不足,后来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专业,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有些学生感到课程负担过重,专业课程难懂、难学、不好掌握,精神过度紧张;部分学生对将来的专升本或者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感到心理有压力。

参考文献:

[1]高淑芳.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07(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