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管理考核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5:31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1

【关键词】医院管理;质量保证,卫生保健;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519(2015)23-3682-02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特别是当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仍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可以说医疗核心制度是医师进行诊疗活动的最基本的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石[2],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好与坏,也会间接影响医院的美誉度和品牌效应。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推进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环节控制的全过程监督,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作者认为以核心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树立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理念

1.1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

医院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常存在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部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术前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问题,导致医院经常发生医疗纠纷,整体医疗质量堪忧的情况。为此,在医院层面应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将核心制度印制成册下发,做到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与医疗密切相关的核心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定期邀请院外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法律人士来院就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促进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素养的提高,增强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把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落实到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程依法行医的良好习惯。

1.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考核

“三基三严”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院可采取医务人员个人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相结合、三基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全员集中培训考核与重点人员分层分批次考核相结合等方法,让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科室还可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科内业务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加强临床技能操作的现场演练。医疗核心制度可同步嵌入到“三基三严”训练中一并考核,在此基础上核心制度考核还可采用“时时提、天天学、周周问、月月讲”的方法,促进医务人员在掌握临床基础的同时熟练掌握核心制度。相关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与医务人员个人积分考核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实行奖优惩劣。

1.3加强纠纷案例分析,强化核心制度执行力

医疗纠纷的根源在于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严,人员素质不高。医院在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的基础上,应强化制度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针对医疗纠纷,应强化案例分析,通过流程回溯、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查找纠纷问题根源,发现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整改落实。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对医疗纠纷要持公开透明的态度,不掩、不捂、不盖,每例医疗纠纷涉及的科室都要参与根本原因分析,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医疗过程各环节严格按核心制度规范来执行落实,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

2建立医疗核心制度执行量化考评体系

2.1科学制订核心制度考核标准

[3]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医院全面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全面监控、加强沟通、整改到位等措施贯穿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是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4]。在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及院内规章制度,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提炼,将每个节点按照实际工作中落实的难易程度及在整个核心制度中所占权重加以量化,并以百分制形式制定出每一项医疗核心制度不同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还可根据医疗实际情况的不同,适时地进行调整。通过核心制度考核评分,实现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实时监管。

2.2将核心制度纳入医院综合考评体系

医疗核心制度是维系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制度,医院应把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与医院综合奖惩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制定奖惩细则。实行月度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督查结果与月度医疗质量考核相结合,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有较大缺陷的进行扣罚;同时医疗核心制度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核心制度督查结果同步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按绩效考核指标予以奖惩。核心制度的督查结果还可与个人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自觉性。依托考评体系中的奖惩杠杆,医院逐步引导临床科室加强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管理,真正做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2.3健全核心制度落实监管体系

在医疗质量控制理论和实践中,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环节控制和过程监督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5]。医院可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门和临床科室质控小组3个层面组建医疗核心制度监管小组,形成三级管理构架,同时把全院各临床科室按网格划分,形成若干个网格,监管团队的成员可根据网格进行责任分工,按层级对接,分片监管,以防止督查有偏差。监管小组应有计划的制定核心制度督查进度表,确定每个网格每月督查1~2项核心制度,网格之间督查内容相互交叉,做到每个网格督查全覆盖、核心制度内容无遗漏。

2.4注重核心制度抽查的重要性

要了解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效果,在定期督查的基础上抽查更能反映出医务人员核心制度落实的实际情况。医院的医务部门、质量监管部门应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对重点科室(如iCU)、重点人员(如新进人员)等进行抽查,对科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检查。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早会,了解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和执行情况。通过抽查发现问题,加以整改,避免因医务人员思想懈怠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

3持续推进核心制度落实信息化建设

3.1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掌握和调控医院运行的网络中枢,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系统、临床管理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及其他辅助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完整、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医院管理、运行指标、临床应用等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准确的生成相关统计报表进行自动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加强核心制度监管,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环境[6]。完善的信息系统既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又能给监管带来更多便捷,有利于工作的快速跟进和推动。

3.2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质量监控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医疗核心制度是否落实,在病历中能够得到体现。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可实现病历质量网络实时监控,根据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关键环节设定控制规则,如可实时对围术期各项制度、危急及时处理及规范记录、有创操作、高风险诊疗项目操作知情告知及规范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质控反馈渠道[7]。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可及时发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有效降低了病历质控的人力要求,提高病历质控的普及率、效率和公平性。

4加强临床资格准入和医疗技术准入的监督把关

严格控制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没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不能独立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技术准入,按照医疗机构相应级别开展适宜的项目,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对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需进行严格的效果评价和临床实践,确保实际运用中切实体现出技术或项目价值,服务好患者安全。面对医院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繁重的医疗工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往往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从而忽略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8]。医疗核心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避免或杜绝医疗差错与事故的重要制度,也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应长期坚持,持续抓好。只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每一个诊疗行为上,医疗质量才有根本保障,医院才能够屹立于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服务市场中。对于医院的发展,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二者应共同推进,互促发展。医疗质量无止境,核心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切实抓好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两个要点,处理好二者关系,医院的质量发展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通畅、长远。

参考文献

[1]曹德林,仇永贵,王丽.我院引入pDCa循环监管医师交接班制度的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34-35.

[2]王凤玲,邢沫,,等.建立医疗核心制度督导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41-42.

[3]周宗庆,雷慧菁,洪小燕,等.核心制度量化考评体系对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标的干预[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5):373-374.

[4]谭天林,欧兵玺,廖世川,等.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25--27.

[5]叶承莉,任家顺,张沁宏,等.实时质量考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9):918-920.

[6]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8):597-599.

[7]魏威,何革,邵征洋,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6):42-44.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2

关键词:绩效考核;医院管理;作用;建议

1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现状

1.1绩效考核设置不合理

医院在不断推行绩效考核的准则当中,各个医院所设立的标准都是不同的,与此同时,很多医院在设置绩效考核的标准时并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导致制定出来的绩效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给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1.2绩效考核制度跟不上时代

随着我国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不定时的会出台一些有关医院的专项政策,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细则的制定时,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适应大时代背景,结合当前的政策来制定绩效考核细则,并进行及时的更新、调整,从当前医院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在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时,细则都较为死板、管理观念停滞不前,导致绩效考核的实际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从某种方面来说更是制约了医院提升整体管理质量的水平。

1.3绩效考核操作不合理

在目前很多的综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当中,还存在着特别多不合理的地方,在绩效的考核操作以及流程当中,以至于多数医院的绩效管理存在着目标混乱、考核指标不规范的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的绩效管理仅仅局限于财务、医疗指标等方面,还没有同医院其他的管理工作进行结合在一起。例如,绩效管理还没有同薪酬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对于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作用。同时很多医院都存在着利润最大化,即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的错误性观念,并没有将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无法达成以绩效考核的内涵质量为目标,在医院当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的目的,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无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挖掘医院每位员工的潜力

医院在管理过程当中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不是为了达到控制医院每一位员工的目的,而是对医院员工进行激励的一种表现形式,充分激发医院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潜力。通过绩效考核制度,也能让医院里的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着那些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能够帮助医院每位员工将工作目标同医院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为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2.2提升医院医疗安全以及质量

医疗安全以及医疗质量一直都是医院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医院在管理过程中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并且使得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加入到医疗服务当中,提升医院的技术潜力,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完善医院的医疗水平,使医院的发展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2.3增进医院文化的建设工作

通过在医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制度为导向,不断加强医院每一位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行为,为医院创造一个更好的服务氛围,实现绩效考核以及医院文化同价值观念的结合,促进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起了巨大的作用。

2.4提升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有利于打破目前医院当中成本模糊的局面,通过对针对性的岗位进行个性化考核,才能实现医院进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才能引导医院全体员工树立起良好的成本观念,才能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成本管理活动,才能够尽量降低医疗成本的浪费,才能实现绩效在医院管理中的真正作用,对医院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5有助规范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卫生一直都属于一个特殊性极强的行业,始终担负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的重要责任。同时,对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行为都同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提升对于医院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程度,不仅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医院构建良好的对外形象产生积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医患纠纷。通过在医院施行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医院医护人员的行为,将他们被动的服务意识转化为主动服务意识,完善医疗管理服务,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实现医院的服务目标,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3在医院管理中施行绩效考核制度的策略

3.1将医院实际情况同绩效考核相结合

在现实当中,根据医院的级别以及综合、专科等等有着多种类型的医院,而这些医院在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各个医院在实施绩效管理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进行变动,最终建立一整套符合医院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绩效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顾全各种各样的因素,从而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其实际作用。

3.2设置激励机制时要考虑以人为本

绩效考核制度作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它的涉及范围、涉及目标更加广泛,因此医院在管理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更加仔细的考虑,制度更加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方案,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绩效考核细则的制定时,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医院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激励制度,刺激全体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针对不同科室以及职工个人的工作业绩设立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奖励,而对于某些业绩相对较差的员工,也要设立一定的惩罚制度,从而激发其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医院全体员工服务意识以及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

3.3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

想要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将绩效管理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就必须明确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考核虽然在整个绩效管理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绩效考核的真正核心是考核指标的量化,一定明确考核指标的量化,才能保证在医院管理中绩效考核发挥真正的作用。绩效管理对于医院许多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管理体系,很多人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于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绩效管理的真正内涵定义是很模糊的,因此想要让绩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让全体医院工作人员更为明确绩效管理的内涵,并充分认识到他们从绩效管理过程中能得到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有一个好的环境基础,树立起全体员工的管理出绩效而非考核出绩效的意识。

3.4加强绩效沟通反馈,促进持续改进

沟通反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绩效管理的过程,通过职工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绩效考核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反馈,才能帮助医院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改进。提供奖惩标准并不是医院实行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员工在工作中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帮助医院全体员工以及各个科室提升绩效,最终扩大到整个医院的绩效提升。因此,想要真正为绩效管理提供保障,就必须保证持续的绩效沟通。

3.5实施立体考核,促进医院、患者及医保共赢

在构建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时,应该将医院的非营利性以及社会公益性特点考虑进去,注重提升医院在整个社会中产生的效益,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病人对就医期间的满意程度,以及医院员工学习与成长的程度,才能保证医院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还可以结合医保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和病人就医的回访等对医院进行考评,才能对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医院在进行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实现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医院的目的,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服务水平,才能保障向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推动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纽云.基于卓越绩效准则的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张旭毅.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分析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6.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3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运营成本控制绩效考核体系

一、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的关系

(一)绩效管理是强化运营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随着卫生医疗机构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推进,医院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激烈。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医院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多为政府定价,不能随意调控,所以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才能获取更多利润,提升医院经济效益。而在医院运营管理中,各项医疗成本费用支出的增减变动幅度均与绩效管理有着密切关系,为此医院必须通过强化绩效管理,提高全体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二)运营成本控制是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大部分医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财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使得成本核算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不仅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而且也难以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为了建设节约型医院,医院必须在经济管理中充分考虑成本、质量、绩效三项因素,将医疗服务质量作为经济管理的前提,将运营成本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将提高绩效作为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为此,医院应将绩效管理贯穿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中,明确全体职工在降低成本中的责任,通过考察绩效指标的实现情况,来掌握成本控制效果,并找寻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从而为医院管理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不断提升医院绩效管理水平。

二、医院运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为了强化医院运营成本控制,合理降低药品和耗材的成本费用,医院应当构建起运营绩效考核体系,实现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的有机结合。医院运营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一)实施工作量指标考核

工作量指标考核具体是指对医院所有的临床及医疗科室都进行工作量的考核,其中临床的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门诊量、手术量以及住院人数等等,而各医疗科室的重点考核指标为检查人次。医院为对了能够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应当在绩效管理中实施工作量指标考核,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奖罚分明的原则,对工作量指标全部完成的科室应给予重奖,对未完成工作量指标的科室,则应给予形式上的处罚,并将考核的奖惩与科室绩效相挂钩。同时,还应将业务收入指标的考核予以取消,通过各种经济激励机制的制定,调动各个业务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收治患者,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此外,工作量指标考核还应当加大对异常低价处方的监控力度,避免临床科室以此为手段虚增门诊量的情况发生。

(二)药品比例控制考核

药品费用是医院的主要运营成本之一,通过制定实施药品比例控制考核,能够有效降低药品费用,从而使医院的运营成本得到控制。在该项考核指标的制定中,可对政府在药品控制方面的政策加以合理利用,并将各个科室的指标区分开,如可对用药不合理情况较为突出的科室制定较高的考核指标。该指标考核力度的大小与医院从药品中获利的多少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药品超标科室的处罚力度越大,则可以使此类科室产生出畏惧的心理,尤其是当处罚超过医药回扣时,它的作用更加明显。国家在医院药品比例控制方面有很多硬性的条文规定,因此,医院可依据这些硬性规定编制相应的考核指标,并结合只罚不奖的原则,对各科室进行药品比例控制考核工作。

(三)均次费用指标考核

为了对人均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确保药品比例控制指标的实现,医院可采取均次费用指标的考核。可以月为单位,由门诊直接对人均门诊费用进行考核,由于一些专科每月门诊的人数较少,如神经外科等,所以可对其实行季度或年度考核;对于手术室则可以单次手术费用作为考核标准。因医院每个月住院病人的均次费用具有波动变化的特点,特别是住院病人较少的科室,故此对此类科室的考核可按照扣除手术费用后每床日均费用作为考核标准,这样能够防止波动性问题对考核的影响,而且还能缓和手术科室与手术室间费用空间的矛盾冲突,考核指标也更容易推行。此外,在该项考核工作中,应当遵循只罚不奖的原则。

(四)收入结构指标考核

通过药品比例控制指标和均次费用指标的考核,能够达到对医院药品费用和均次费用进行控制的目的,由此虽然可以使病患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同时也会导致医院各项业务的总体收入降低,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医院职工福利待遇的提升。为了既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又能提高医院的总体收入,可对收入结构指标进行考核,即对扣除药品、各种医疗耗材及输血等效益较低的收入后,其余收入占医院业务总收入的比例指标进行考核。由此不但能够调动起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项目研发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加医院的有效收入。在该项考核中,应遵循只奖不罚的原则,有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加强医保定额管理

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对医保费用的控制采取的都是按人头付费的定额控制模式,医疗保险的出现,在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内部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目前,很多医院都存在医保结算亏损的情况,如果对定额控制的过严,会阻碍医院的发展,若是控制的过松,便会导致医保结算亏损。由于医保定额控制归属于政府政策性指令的范畴,为保证医院稳定、持续发展,应当放宽对医保定额的控制,允许医保结算时,有一定的亏损,但最大比例不得超过业务总收入的1%。同时医院还应当加大对医保定额的管理力度,依托地方政府出台的医保政策,对医保定额进行灵活使用,并采取如下措施:对医保定额在4倍以内的进行严格考核;对超过医保定额4倍的实行审核批准制度;对于超出4倍且不合理的医保定额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处罚。

三、保障医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实施的措施

(一)成立绩效监测和成本管理部门

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贯穿于医院运营的全过程当中,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通过绩效监测计划的合理制定,有助于绩效数据收集、管理等工作的开展。由于绩效监测需要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具体定义,并且还要确保指标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医院应当成立专用负责绩效监测和成本管理的部门,由该部门全权负责绩效监测的有关工作,以此来确保数据信息的及时获得。此外,在开展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时,还应就绩效数据的分析、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制定计划。

(二)增强全员成本核算意识

医院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利用绩效管理落实到各个部门,在通过对各部门绩效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找出问题,制定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部门绩效,实现医院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鉴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使全员树立起所有的开支均为本科室医疗成本的观念,如福利、设备折旧、公务费、材料费、维修费等等。采取全成本核算方式,对医院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减少各项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根本上提升绩效管理水平,这对于医院总体运营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健全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绩效管理作用得以发挥的有效保障,所以医院应当对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在所有的激励手段当中,薪酬无疑是关键,因此医院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强度、工作的风险等级、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医院做出的贡献等方面,对各个岗位的薪酬等级进行合理划分。同时,还要结合职工的激励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如优秀医生国内外进修、职位提升等等,借此来增强激励的作用,让医院全体职工都能在激励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绩效管理与成本管理是医院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医院应当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构建起完善的运营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对收入费用指标的全面监控,调动起全院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为医院管理层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仲良.现代医院绩效管理的研究――以a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3(10):94-96

[2]周华艳.中小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以民营S医院为例[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4):67-69

[3]蔡志明,陈春涛,王光明.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基于对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的述评[J].中国医院,2012(5):84-86

[4]黄燕.绩效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7):125-126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4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法措施

1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建设,保障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仅依靠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是不够的。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建议医院应建立经济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相应职责,即:领导组组长、领导组、经济管理办公室。领导组组长应由院长担任,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对经济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领导组成员中应包括院级领导、财务审计部门、采购部门、纪检监察、总务后勤、设备管理、医护管理部门等。其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导经济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经济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认真执行,对医院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优化、改进各项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办公室一般应设在财务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负责组织实施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内部控制等各项经济管理具体工作。

2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氛围

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医院管理干部及职工熟知程度如何,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成败。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一般包括: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绩效分配制度、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管理规定、资金支付流程管理规定、财务报销规定、各项费用控制规定等,涵盖了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实际,一要梳理优化各项经济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二要补充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对重大经济活动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三要将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手册,印发至相关科室及全院管理干部,以供学习执行;四要明确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室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管理权责,进而使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3公立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管理的方法措施

3.1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编制每年的财务收支预算及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对按照程序上报批复的预算及时进行指标分解、具体落实各科室部门的预算管理任务,下达科室二级预算管理指标;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医院各项收支和物资采购,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超出预算的各项收支,严格管控并按规范程序办理各项预算的追加、调整;每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汇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管理层面,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应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的应用,应将各科室预算执行的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约束。

3.2医院财务收支管理

医院应明确各项收支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科室及部门私自截留收入不入账;进一步规范资金支付和大额现金发放管理;通过加强内涵管理,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作为具体负责医院收支管理的部门,应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医院的各项收支活动真实、合法、完整。其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根据省市医疗收费制定的公立医院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医院医疗收费体系,依法组织各项医疗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确保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票据专管员,加强各类财务票据的购买、使用、核销的登记管理工作;会同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各项医疗应收款项的催收回笼工作;完善退费管理制度,加强退费审核;建立健全医院各项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各项支出事项。医院费用结算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办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费用收取及入出院手续工作;完善病人各项费用结算资料;建立患者费用复核制度,减少收费差错;收费员每天必须出具日报表并及时上交财务审核,严禁截留挪用,强化对收费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医疗欠费病人的管理,减少坏账。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部门及医保管理部门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应用及单病种付费管理,加强病人次均费用控制;进一步优化医院业务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及耗材比例。医院人事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定员定岗管理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在保证医院各项经济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员数量,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3.3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

医院应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成本管理机构和岗位;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成本专题会议;强化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引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成本控制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进保安、保洁、洗涤、食堂、停车等后勤服务社会化。医院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流程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在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核算;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医院医务护理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科室成本意识;在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高质耗材使用,减少卫生材料消耗,控制药品费用。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提供后勤社会化签约服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控制能源消耗,推动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基建采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工程、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应按规定要求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范房屋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报批;加强负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控制医院建设标准和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出库、调拨、处置等环节管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货币资金核查;及时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严格执行负债审批制度。医院采购管理部门在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存货库存定额,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库存物资盘点、效期的管理,对高值耗材实行条形码追溯。医院基建及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基建项目的管理、议事决策与审核机制,健全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及超过一定金额以上的零星维修项目应按规定办理决算审计。

3.5医院采购业务及合同管理

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和需求编制每年的物资设备采购计划;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相关规定,落实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制度和备案交易制度,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必须按规定执行,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医院应严格按照院部物资采购流程规定进行采购;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纪检及审计部门对采购过程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应组织法律、技术、财务专家参与谈判。医院财务部门在汇总相关部门专项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院物资设备采购专项预算并按规定报上级部门批准;医院采购管理部门采购药品耗材必须在省医药采购平台上运行,禁止平台外交易;应遵循政府采购规定及院部采购物资流程进行各项物资的采购;进一步完善各项物资的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审批等环节管理;对计划外的采购业务,应严格按程序办理追加预算后方可按程序进行。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所有合同业务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各科室签订的合同均应由院办进行统计、分类、归档,实行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医院审计部门重大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应进行专项审计。

3.6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建设

医院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实际,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科学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和设立专项绩效考核资金,建立规范诊疗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医院人事财务部门要结合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和专项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要重点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风险程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方案挂钩。

4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5

【关键词】医院;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

人力资源主要是一类包含于人体内部的生产能力,它表现于劳动者的个体身上,以劳动的具体质量以及数量所展示的资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起到了生产性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实际生产当中的基本要到,人力资源所蕴含的资源创造性和其他资源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人力资源是被管理以及被开发的对象。同时,人力资源也是自我管理的主体,在具体的组织中人力资源具有较大的影响。就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它主要指的是在人力与物力互相配合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科学的指导与培训让物力与人力两者之间实现极佳的比例配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思想、行为以及心理进行协调与引导,让人的基本潜能得到极致的发挥,让其在具体的事物表现中展现得更加出色。

二、绩效考核的基本含义

绩效考核主要指的是企业或单位为了达到相应的生产经营目标所展开的一种制度标准,其主要的形式是对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加以监测,以此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业绩。绩效考核基本包含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考核、工作潜力考核、工作能力考核以及业绩考核等,绩效考核让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管理目标,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促使企业可以较快地达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在医院中,绩效考核指的是运用医院内的相关标准与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合理、科学的测评,以此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薪酬奖励,从而实现医院内部人才的保留。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绩效考核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绩效考核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医院达到相应的发展目标。通过相应的绩效考核条例以及管理措施来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这能有效保证医院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平稳快速地发展。同时,绩效考核的目的还在于确保医院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在医院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类非常有力的管理工具,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首先要从工作人员的个人管理来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其次必须从组织单位的方向出发,为了对组织单位的发展方向进行维持,并能过绩效考核的基本方式来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并保证医护人员与医院单位的利益。

三、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现状

1.忽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在有些医院中,医护人员对于绩效考核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只认为绩效考核是一个简单的考核过程,这将致使医院绩效考核的整体质量不达标,透明度以及民主化受到了相应的质疑。此外,医院的考核管理人员也缺乏较长远的眼光,他们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较为简单的程序。因此,他们未从长远的角度来对医护人员进行确切的评价,往往只流于形式关注医护人员一段时间的表现。由于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忽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所以使得绩效考核并未发挥其具体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意义。

2.不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我国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法规法律并不健全,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漏洞,有些观念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会出现脱节现象,这种情况使得在我国医院管理中,人力资源无法发挥其根本作用。在我国一些医院的管理当中,绩效考核的基本标准还比较模糊,考核的主要内容也比较片面,而考核的方式非常单一,其基本程序不具备相应的合理科学性。不完善的制度无法将工作人员的真实水映出来,一部分医院医护人员的具体绩效不能得到公正的审核,这也导致了医护人员的薪酬将不会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积极性,最终造成人才流失。

四、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措施

1.增强医护人员对于绩效考核的基本认识

医院医护人员由于缺乏对于绩效考核的基本认识,使得他们对绩效考核不重视,为此,绩效考核在医院中不能得到顺利的实施,从而失去了相应的实施价值。为了将医护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认识提升上来,医院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基本作用,增强绩效考核的落实情况,并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同时,还要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绩效考核的认识,让他们懂得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当中的基本意义与作用,最终达到考核的主要目的。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还要正确地认识绩效考核对于医院以及个人的重要性,将绩效考核具体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以此来提高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医院创建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医院的绩效考核是激励医护人员的主要方式,它能对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可是,不完善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会导致医护人员缺乏配合的积极性,并让医院的绩效考核无法获得相应的应用价值。创建完善的考核制度,首先要将绩效指标进行细致化以及具体化的处理,将定性与宣的双重指标结合起来。同时,绩效目标必须要达到合理的基本目标,这能让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对医护人员进行评价,让加薪升职能够有据可循。此外,创建合理科学化的考核内容,避免简单、单一的考核形式。合理科学的考核内容能够将医护人员的业绩贡献以及工作水平展现出来,并促进医护人员提高以及改善自身的工作水平。

3.对医院绩效考核的基本管理体系加以完善

在医院的绩效考核中,合理科学的考核制度是展开绩效考核的主要保障。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能够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以及公平,保证考核制度实施到位,以此来实现医院的良性竞争。在对医院绩效考核的基本管理体系加以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引进相应的专业管理人才,通过专业化的管理能够创建具体的制度,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同时,还要增强管理的监督机制,在医院中通过相关执行部门以及医院领导的共同监督,可以有效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并激发医护人员对于绩效考核的积极性。完善的考核管理体系能让最终的考核结果得到有效反馈,这对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4.对医院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化分类

一套完整且适合于医院办理特色的考核评估体系能有效推动医院完成考核评估管理,所以,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选择相应的量化指标,考核的基本标准根据行政管理以信临床医技的不同进行细分,将责任要素、技术要素以及管理要素共同纳入至考核要素中来。首先是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需要与医院行政管理的相关职业化要求相结合,即职业序列化、管理意识现代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等内容,施展对医院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估、职业道德考评。其次而对于医院临床医技各科室的医护人员,需要统计门诊数、收治的患者数、床位利用率、药品比例、医疗纠纷、带教状况等相关考核要素。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在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也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人力资源也逐渐引起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医院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高效的绩效考核则是实现医院组织顺利开展的保障。可是,就目前情况下看,大多数医院对于绩效考核仅权流于形式,这不能将预期的效果实现到位。所以,本文根据医院中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秋霞.试论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

[2]彭嘉.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Swot分析和发展策略[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11:1344-1346.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成本核算

管理会计作为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分支,是医院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如何发挥管理会计作为单位价值创造力重要工具的作用,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创新医院经营管理新思路,充分应用管理会计助力财务职能的转变,全面推进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现医院财务人员由账房先生向决策参谋的角色提升,是医院发展的时代要求。管理会计通过对医院经营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调节控制、事后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对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全面有效的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是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实现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职能的根本保障。探讨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解决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障碍,是医院经营者特别是财务管理者应当关注的现实问题。

1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路径

1.1开展全面财务预算并积极拓展预算范围

医院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各年度预算目标分解、落实来实现。传统的医院财务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平衡预算,只对预算年度财务收支总额进行预算编制,不仅缺乏主要工作量预算的编制,并且忽视了医疗收入结构及患者均次费用、本期结余的预算编制,导致了预算范围的狭窄与质量缺失,医院预算收入目标、利润目标的实现缺乏载体。因此应积极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拓展医院预算范围,通过医疗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降低医疗成本,以病人均次费用的控制为手段降低病人经济负担,主要依靠病人数量增加拉动医疗收入增长为目的,综合考量医院自身现状及未来影响因素,运用预测分析法,测算医院预算年度工作总量和医疗收入总量、医疗收入结构、病人均次费用目标。以此为依据,运用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测算并确定医院的目标成本和利润,从而科学制定出医院预算年度各项财务指标体系,发挥管理会计的规划和决策职能,使医院的经营活动避免盲目性,增强医院预算的前瞻性与可执行性。

1.2实施科室绩效考核

结合各科室的具体情况,分解医院全面预算财务指标,确定各责任单位的本、量、利任务。以科室绩效考核财务纬度绩效考核关键指标(Kpi指标)为主体构建各科室年度工作目标体系,实施过程管理,控制责任主体的收支行为,实现管理会计控制与调节科室经济收支金额及医疗收入结构的职能。

1.2.1建立科室绩效考核财务纬度Kpi指标体系

根据医院近年来医疗收入及工作量科室分布权重,各科室医疗收入、工作量环比增幅及各月份分布权重,将医院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制定各科室考核年度医疗收入总额Kpi指标、医疗收入各月份Kpi指标,门诊量、住院人数年度和月份Kpi指标;结合本年度本地区GDp预测增幅,充分考虑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诸因素制定各科室每门诊人次、每住院人均费用病人负担Kpi指标;依据医院治疗手术收入、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增幅预算,药品、材料收入比例降幅预算,分别制定各科室医疗收入结构Kpi;依据各科室考核年度医疗收入总额、月份医疗收入Kpi指标,结合各科室以前年度收支、结余比例,综合应用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确定科室“盈亏临界点,测算并确定各科室成本、本期结余年度和月份Kpi指标。

1.2.2临床科室Kpi与医院预算指标的验证为保障

医院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制定出各临床科室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后,要进行认真的汇总验证。对于汇总后完不成医院年度预算的绩效考核指标,要进行反复修正,直至汇总结果完成或略优于医院年度预算指标。

1.2.3进行严格的周期性绩效考核

财务纬度的月份考核结果与内部流程、患者、学习与成长纬度考核结果汇总,直接应用于科室人员绩效、奖励性工资的发放。科室绩效年度考核结果应用于年终奖的发放、科室评优,也为科主任工作考核、科室人员晋职、晋升提供量化依据。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使预算执行力大大加强,保障了医院预算总体目标的实现。

1.3规范拓展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范围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院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成本核算工作,但是各医院在成本归集范围、数据精细化程度、成本核算工作范围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的规范完善的医院院科两级成本核算数据,是开展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1.3.1规范医院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工作,夯实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由于同一医院在不同时期成本核算工作的目的或侧重点发生变化,引起收入支出归集的范围、分摊方法与归集口径不断变动。对于同一家医院而言成本核算资料缺乏不同经营时期的可比性;各医院之间成本核算的管理目的与侧重点更是大相径庭,核算方法的采用、收支归集口径与分摊方法更是千差万别,各医院之间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相互的可比性。因此,统一成本核算方法,保持收支数据归集范围、分摊比例与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规范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建立医院、科室两级成本核算报表体系,是增加成本信息可比性,开展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1.3.2进行科室成本目标分解、核算、考核分析

将医院年度预算收入、成本、结余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科室成本考核指标,明确责任,以绩效考核实现定期考核。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成本考核资料分析科室成本水平及构成变化情况,重点研究分析科室可控成本的变动情况、科室收入结构的增减变化,着重研究科室药品、卫生材料费用的增减变化,系统分析成本变动趋势和原因,通过不断优化科室医疗收入结构、转变收入增长方式,实现降低成本的管理目的。

1.3.3开展病种、床日、诊次、诊疗项目、手术成本核算工作

依照医改政策,将不断提高按病种付费的比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公立医院将普遍取消药品加成,由此减少的医院利润将主要通过提高劳务类价格给予补偿。因此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开展病种由、床日、诊次、诊疗项目、手术成本核算工作,不仅是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化与拓展,并且为政府物价部门制定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提供成本数据支持,对于医改目标的实现,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4开展医院经营财务专题分析

①进行医院筹资规模、资金结构和资金成本的财务分析。合理确定医院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将负债资金比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控制医院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②进行医院资本性支出投资可行性分析。综合运用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对医院建设工程、医疗设备可供选择的各种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并实施最优投资方案;③制定各类存货库存定额,采购经济进货批量。医院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库存物资是开展医疗工作的物资保障,不合理的库存积压将占用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从而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应依据各类存货供应期周期与日均需要量计算科学的库存定额,进而以合理的经济进货批量(单次采购量)制定采购计划,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

2.1认识决策保障:要取得单位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与支持

传统观念上医院管理会计并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性工作,目前我国医院主要领导绝大部分出身于医生,由于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与观念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普遍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还停留在凭借主观判断的经验管理,缺乏先进管理理论指导。因而,不仅医院财务管理者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要进行更新,使他们对管理会计的职能与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积极支持在本单位全面系统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只有各级管理层将管理会计视为一项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经常性工作,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才有了充分的认识与决策保障。

2.2组织保障:建立医院管理会计工作机构

2.2.1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职能部门

在医院组织框架中,建立与财务会计部门并行的独立管理会计职能科室,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医院发展战略,负责医院年度预算指标的编审与制定;分解制定各科室财务纬度Kpi指标,实施周期性的全院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业绩评价与分析,执行考核结果的激励与奖惩;分析、控制、调整Kpi指标的执行差异;负责医院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医院会计报表、经营财务专题分析,定期提交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专题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负责科室兼职经济核算员的业务培训等。

2.2.2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并无主次之分,只是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信息质量直接决定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管理会计充分发挥了价值创造的职能,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两个财务职能部门之间应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共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由“报账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

2.2.3建立分级管理的责任会计制度

在医院设置管理会计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在各责任科室设置兼职经济核算员,负责本科室的成本核算、科室绩效考核指标的考核评价及绩效工资的奖惩分配工作,并直接对医院管理会计负责人和本科室主任负责,从而在医院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控制网络,为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人员保障:培养一支业务复合型的管理会计队伍

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其业务素质是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立与职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根本保障。应持续更新他们的管理理念与专业知识,深刻体会国家卫生经济政策的内涵,培养一支掌握现代医院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诸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医院科学管理的要求。

2.4信息化保障: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会计工作中的充分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由于管理会计的开展较晚并且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与财务会计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很不充分,这严重限制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不断推进,设计和编制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等软件,是有效发挥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信息化保障。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实施医院管理会计的构建路径,建立完善有效的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职能,是我国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应对日益紧张的竞争压力与生存挑战的内在需求。随着ppp模式的逐步推行,必将引起医疗资本市场的深刻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一时代背景,为医院管理会计职能发挥提供了丰富的沃土。

[参考文献]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7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缺陷定额管理;三级妇幼保健院;效果

为巩固本院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成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本院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采取质量缺陷定额管理的方法,缺陷定额为5%。经过近2年的实施,医院整体工作质量有了大范围的提高,全员重质量、重服务、重效益意识也大大增强,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同步发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1.1组织领导为保证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相继召开了院长办公会、科主任护士长中层干部动员大会等会议,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考核方案后,以文件形式印发到全院各科室学习落实。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全员参与,上下一心,考核部门严肃认真。

1.1.1医院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委员会下设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职责。

1.1.2成立相应的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分12个考核小组,每月对全院的基础质量、专业质量、服务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基础质量考核包括:①劳动纪律考核小组;②通用指标考核小组。服务质量考核服务对象满意度考核组。专业质量考核包括:①病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质量控制、药学)考核小组;②门诊医技质量考核小组;③护理管理考核小组;④感染控制考核小组;⑤行政职能科室专业质量考核小组;⑥社区考核小组;⑦保健管理小组;⑧医疗保险质量考核小组;⑨教学科研考核小组。

1.2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

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2.1采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的方法进行管理。依据总目标进行分解,责任到科室,科室到人,层层分解。逐步形成全院上下“人人有责任,工作有目标”的管理体系。

2.2采用pDCa管理循环法进行工作:①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依据质量管理缺陷和检查反馈的缺陷,定期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跟踪质量整改检查。对检查出来的内容及时反馈给相应职能部门,限期制定整改措施,同时采用以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责任书的形式进行持续改进。②各科室或部门要依据考核小组检查的问题和反馈的缺陷,结合科室实际及时找出科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1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分析影响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质量因素,采取措施,限期整改。③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向院长汇报1次质量检查通报,并在网上下发,逐步形成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3质量考核的方法

3.1缺陷按百分制计入科室进行同类科室相对质量评价。执行定额缺陷的考核同时按每0.1分1.0元的金额直接扣当事人。无法确定责任人的全额计入科室共同承担,科内按分配系数同比例承担。考核以日常考核为主,以月末考核为辅。

3.2质量考评时间各质量考核小组每月底26日前将小组本月质量考核结果汇总表交考核组组长审核签字后报至精管办,经考核领导小组对考核结果分析审批后,在全院进行公示。把公示结果报送财务科,核算员负责汇总,以此为依据进行绩效核算。

3.3缺陷定额管理办法将医院质量以月度为主,其中科研考核执行年度考核。月度考评结果与当月科室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4考核评价指标

包括:劳动纪律、工作规范;医疗,护理,院感,行管,后勤,教学,科研;服务满意度。

5结果

5.114个考核小组对全院70个临床职能科室进行了考核,运行17个月共完成缺陷定额分共扣分19465分,平均每月扣考核分1145分,考核缺陷完成率114%,顺利完成了考核任务。

5.2实施前后全院护理质量的比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相比较,各护理质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相比较各医疗质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4医院感染率、漏报率发生情况比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1年来,按住院病历的10%的抽样监测,抽样监测的方法及科室每年均相同,结果医院感染率逐年提高、漏报率逐年下降,实施前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3.55%,漏报率7.58%;实施后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2.64%,漏报率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5实施前后全院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职能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4>0.05);门诊、住院、社区、后勤、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讨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是以医院为整体,通过全员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方法持续的改进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质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1]。通过对全员、全过程、全部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建立一种质量管理和可持续质量改进的体系,是现代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专科建设、人才竞争的需要[2]。本院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采取质量缺陷定额管理的方法,达到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目的。

6.1成效通过全面质量考核,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6.1.1巩固了三甲成果,质量意识提高。

6.1.2减少了医疗缺陷,安全得到提高。

6.1.3核心制度得到了落实加强。

6.1.4加强了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建立科室质控组织及职责,每周进行科室内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有解决和整改的措施,并以此作为科室二次绩效分配的依据。

6.1.5加强了职工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执行力。

6.1.6服务意识提升,满意度明显提高。

6.2存在主要问题在考核的认知上需要进一步的统一;个别考核组有平衡考核分数的思想;考核标准有待细化和完善,考核的力度有待提高。对“缺陷”考核的再跟进需要进一步加强。

6.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体会①统一认识、顶住压力;②全员参与、全方位考核;③每月有重点、高压线管理;④关口前移,不搞下不为例;⑤重视执行力。

参考文献

[1]葛长青,宁荣丽,刘志敏.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探讨.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12(8):56-58.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8

一、自查情况

(一)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

机构改革前,原医疗保险管理局与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审核结算工作集中统一办理。机构改革后,原医疗保险管理局更名为医疗保障事务中心承担全县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经办工作,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被撤销。

机构改革后,及时对相关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建立有内控监督考核制度。

(二)基金财务管理方面

1.建立了《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医疗保险风险分析报告制度》、《医疗保险基金专用票据和印章管理制度》等制度。医疗保险基金实行预算制度,于每年10月份编制次年预算方案,医疗保险基金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我县共开设了两个收入专户、两个支出专户分别存放城乡、职工医保收入基金和待遇支出基金,开设一个财政专户存放医疗救助基金。每月收支业务完成后,财务需与业务、财政、银行、税务进行对账,保障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每月账务处理完成后按照基金财务档案管理要求对财务档案进行整理归档。

2.票据、印章、密钥管理情况:基金股负责票据领发手续,建立票据登记簿,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票据使用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财务印章实行分设管理: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印鉴由会计保管;出纳印鉴章由出纳自行保管。密钥由密钥持有本人保管。

3.因医疗保险现实行州级统筹,我县基金账户暂存的基金为每季度待支付的基金,因此利息按照活期利率执行。

4.会同县卫健局、县纪委、县工质食药监局等部门联合检查了县域内各定点医药机构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要求各医疗机构按要求公开基金支出情况,医保基金收支运行情况每季度在局公示栏进行公示。

(三)费用审核方面

1.对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的费用及时清算,清算时一个经办人一个复核人基本达到两级审核制度。

2.病人交到窗口上的所有资料先由收资料的人员查看资料是否完整,完整后分类交由初审人员,外伤住院2万以上(包含2万)的交外伤调查组逐一调查后,无第三方责任人或其他不予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交初审人员审核;县外住院大金额2万以上(包含2万)的逐一和医院电话核实一致后交初审人员审核;县外住院未达到2万的直接交初审人员审核。以上所有材料经初审人员审核签字后交复核人员复核签字。

3.县外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报销7个工作日完成,生育保险待遇报销15个工作日完成,外伤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报销30个工作日完成。

4.在清算定点医疗机构时,通过智能监控信息发现有违规申报费用经审核查实不予支付。

5.县域内完全达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

(四)结算支付方面

1.支付流程:财务收到业务股室提供的结算单和票据后,首先确认结算单信息与票据是否一致,各项签字是否完善,确认后由出纳在网银上录入支付,会计复核完成支付。

2.支付时限: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每月支付一次,中心结算费用不超过20个工作日。

(五)待遇稽核方面

1.严格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稽核业务规范》、《关于当前加强医保协议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制定了年度稽核方案,规范医疗保险待遇稽核业务行为,依法依规开展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2.按照稽核准备、稽核实施、稽核处理、材料归档等程序规范开展待遇稽核。

(六)年终考核方面

1.坚持日常监督考核,并将日常考核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分依据之一,有效规范医药机构日常医疗服务行为,激励医药机构加强自我管理;

2.通过对各医药机构2019年度考核情况,各医药机构均能较好履行医疗服务协议,为参保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全额返还了各医药机构的保证金。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当前的人员结构受编制影响,无法保证机构高效运转,建议统一县级医疗保障机构设置,为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是原医保办职工都参加了整建制划转考试,但未解决参公身份,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中,不利于内部和谐,对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希望上级协调解决原医保办工作人员的参公事宜。

三是医疗保障局成立后,职能更多,对于新的职能操作还不熟练,需要加大对医疗保障业务的培训。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9

1数据为根本,确定医院战略决策

随着北京市医保数据库、医保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2013年起北京市医保中心逐步完善了总额预付管理的考评机制。从仅对医疗总费用考核过渡到对定点医疗机构人次人头比、拒付比例、次均费用、药占比、病案上传率及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年终考评。2015年总额额度核算方式再次改变,将以往的结余额全部留用改为按分段计算累加(结余额在本院2014年指标额5%以内的部分全部纳入结余核增额,5%~10%以内的部分按50%纳入结余核增额,10%以上的部分不纳入结余核增额)。医疗保险改革重点已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1]。北京市医保中心总额预付管理方式的细化促使医院应加强自身应对能力才能确保总额预付基金的合理充分利用,避免总额基金的核减,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链,是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是危机问题应对的根本,及时调整的依据。我院对下达的总额基金进行测算,结合自身数据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核减系数、结余核增额,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整费用结构,鼓励科室先进技术的申报开展,扶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合理分配,确保总额费用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医保数据源的及时获取,充分分析,了解潜在问题,医院决策层及时采取了有效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效率,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2深度挖掘数据,建立统计分析体系

医保管理数据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医保的管理方向。通过完善数据管理,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保管理水平。

2.1数据挖掘

数据作为医保管理的切入点,是指标分析、指标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收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我院医保数据主要来源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互动关系[2]HiS系统数据主要为临床医疗活动中采集的未经处理的基础信息,繁杂且分散;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中的数据为医疗保险持卡实时结算中统计的数据,相对HiS数据已完成部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虽使用方便但在特定查询中无法提供详细清单。医疗保险端数据促使医院端数据的规范与整合,医院数据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系统获取医疗信息的源头和费用结算的必要平台。基于两种数据关系,如何在不相互开放数据库的情况下将两项数据有效结合,消除信息孤岛的形成,实现院端与医保中心数据共享与数据资源交换,一直是我院医保数据信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医保办通过政策解读,将政策导向结合临床需求,提出信息数据的关联方式。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HiS开发商、北京市医保系统开发商改造数据接口,将需要匹配的数据,可通过“对接”方式完成医院与医保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这一方法深度挖掘了院内数据,促使数据的使用做到点面结合,即不仅可获取某一特定点的详细数据,也可获取运行中的整体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2.2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方案制定的依据。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系统中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集中、萃取和提炼,提取有效数据信息,经过计算、归类、综合分析形成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因此只有进行分析后的数据才拥有价值,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才能运用于管理工作中。

2.2.1拒付费用数据分析。在拒付费用管理中采取对数据点、面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对北京市医保中心反馈的拒付数据进行逐条筛查,通过软件调取当日就诊的HiS数据。根据HiS数据分析出现该笔拒付原因,原因明确后确定责任单位或个人,如为医生操作不当,则将该笔费用进行落实,若为系统错误或政策培训缺失,则向相关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完成阶段数据分析。第二步汇总各科室拒付费用、拒付人次及科室发生的总费用与总人次,通过拒付费用比(科室拒付费用/科室总费用)、拒付人次比(科室拒付人次/科室总人次)、拒付费用构成比(科室拒付费用/全院总拒付费用)、拒付人次构成比(科室拒付人次/全院总拒付人次)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综合评判分析,根据数据横向比较确定主要拒付问题科室。除此以外,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纵向分类汇总,根据各拒付原因的数据占比,明确全院或科室的主要拒付问题。抓住问题科室、主要拒付原因,完成面分析也就是综合分析才能对下一步管理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2.2.2次均费用数据分析。次均费用分析分为全院次均费用数据分析及科室次均费用分析。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的反馈数据,对全院次均费用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计算同比、环比数据的的变化率,同时横向与同级同类医院比较了解兄弟医院指标运行情况,通过对整体数据分析提出医院下一步管理方向。在管理方式确定后,由HiS数据及医疗保险上传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确定每个科室的次均费用完成情况,分析次均费用的结构,对于科室异常的数据变化,及时测算结构动向,比较多项关联数据指标,确定涨幅所在,分析数据涨幅可能原因,及时与科室沟通,给予恰当的调整或引导。

3建立合理的医保指标考核体系

将数据信息运用于实际医保管理中,把提炼、整理清晰的数据应用于医院指标制定以及绩效考核方式的制定,以数据为基础,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1遵从客观数据,结合科室特色,确定次均费用指标

我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作为北京市首批4家试点医院之一,合理测算科室数据制定管理指标是试点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总额费用下达后,医保办以2010年7月12月各科室医保费用数据为基数,结合医保费用增长趋势和医保基金支付增幅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科室权重数据分别测算出应下达的科室次均费用、自费比例等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科室意见,尊重历史,考虑病种、环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并加强定向激励,测算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按照“公平求实、分科下达、保证特色、促进发展”原则,根据测算出的数据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控。

3.2多层次数据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2012年起我院逐步实现全院岗位管理绩效分配,医保指标作为全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3]。医保办以数据为切入点,以次均费用、拒付费用为基本考核指标,以科学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考核体系,同时本着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目标,变更绩效考核理念,采取精细化管理,通过医保指标数据和医疗指标数据联动考核方式,将医疗考核数据中的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作为联动指标,纳入医保考核管理。为了进一步体现不同科室间工作性质及费用结构比例不同的客观差别,实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指标制定按照多项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科室对全院贡献值、科研教学影响力等个性化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力争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合理的指标制定与考核,2012年-2014年我院总额运行平稳,次均费用无显著增长,费用结构得到调整。详见表1。

3.3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完成多部门协同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医院各部门间信息数据的汇总及整理,使数据共享,一方面保证了各科室间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数据的反复采集,减少资源无形中浪费,同时加强了管理科室间的联系,为多部门联合管理提供基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既往依靠医保部门单独管理医保费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考核方式和管理要求,需要医务处、门诊办公室、物价办公室等多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相互制约指标,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3.3.1共享拒付数据,多维度有效管理。医保办将收到的拒付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数据共享,门诊办、药剂科、物价办等相关部门通过共享信息对拒付费用进行确认与再核实。并根据各部门的管理方向,即药剂科从药品安全、门诊办从医政管理、物价办从合理收费等不同角度分别入手,多维度进行拒付费用管理,使我院拒付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篇10

要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可引入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管理模式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阐述了二级医院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政策宣教、医保定额精益管理、信息化立体网监管控制、医疗保险管理成效与考核评价体系、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与稽核、创新医疗保险环节控制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措施,将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提升到新的管理和服务高地。

【关键词】

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环节控制

精益管理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丰田生产管理,是一种注重改善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先进管理理念[1]。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日益增长,各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加大了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存在很大的挑战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医院将通过以改进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重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加强环节控制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对于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综合管理水平,改善医疗保险服务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地处新疆边疆民族地区,坐落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型医院,是医保、新农合以及商业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也是乌鲁木齐市120急救的院前急救站。近10年来,该院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强大医疗资源,坚持公益性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常见病、多发病和老年病诊治为基础,承担基本医疗职能,开展特色优质医疗服务,在医院运营中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让来院看病就医的患者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二级医院的医疗收费待遇。面对当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督导,部分大型三级医院已经开展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工作模式,这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医疗经济运行和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带来了正效应。为进一步促进该院医疗保险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医院在推进医疗保险精益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该院实施医疗保险工作成效为目标,基于医院医保定额科学、合理分配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为抓手,不断探索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

1具体做法

1.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教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的政策性很强,工作涉及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医务人员对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是向医保患者提供医疗保险优质服务的基础。该院引入精益管理理念,通过在全院范围内对内科片区、外科片区、医技片区、护理片区和窗口收费人员组织开展医疗保险政策解读、精益管理模式和医疗服务协议专题培训,设立政策宣传栏、汇编医疗保险政策应知应会手册、在医院内外网站内设置医疗保险政策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参保人员普及和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和制度。

1.2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目标为核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是实施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首要原则,减少患者就医流程是节约患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是落实精益服务目标的必然要求。医院按照精益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3],医院通过改造门诊各诊室,将相关科室集中于同一区域,减少流程环节,推行挂号与收费窗口一体化、各类报告单集中在门诊大厅自助打印、设立导诊咨询台与专科分诊台等多项措施,整合窗口功能[4]。

1.3建立医疗保险精益管理考核制度和环节监控体系

1.3.1医疗保险政策的正确落实是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重要内涵精益管理能否在医院成功推行,取决于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精益管理方案制定完毕后,医疗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医保办”)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解读方案内容,现场答疑解惑。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医务人员正确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严格落实医院医疗保险规章制度。因此,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1.3.2以医疗保险制度和考核体系为抓手,建立全方位环节监控体系强化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追踪,建立常态化考核体系和监控机制,这是做好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力抓手。医院千分质量考核中,对医疗保险服务进行全方位环节监控,加强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对每次检查中发现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存在争议的问题要经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专家小组讨论决定,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改进。若临床科室医保医师给医保患者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导致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拒付的,需依据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追究相应的临床科室和责任医师,并进行经济处罚。

1.3.3通过推广临床路径减少过度医疗及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等12个省市部分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5]。医院将临床路径这个新型的现代化模式作为规范医疗管理化一个重要抓手,对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保费用、保障医疗质量起到了核心作用,临床路径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付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实施临床路径,推行临床路径探索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能够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减轻患者负担[6]。

1.4医保定额的精益管理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持续增高,如何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是医、政、保三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该院为合理完成医保各项指标要求,防止医保超定额基金分摊甚至不能回收事件的发生,自2014年年初开始,医院将各社保部门在医疗服务协议中拨付给医院全年医保统筹额度总额拆分,按照前3年各临床科室实际发生的医疗指标为参考值取均数作为核定值进行二次分配,将总额拆分到各临床科室,给各临床科室核定收治出院患者人次、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和材料比例,定期对各科室的完成情况督导,制定并实施奖惩方案。2013年该院市医保结余医保定额2319484.53元(2013年市医保住院总定额为29790690元,2013年该院实际使用市医保住院定额27471205.47元,导致医保住院定额结余2319484.53元)。为了更好地用足、用好社保局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该院引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与环节控制模式,经过信息化医疗保险系统环节控制和督导,2014年该院市医保超定额4692400.74元(2014年市医保住院定额为29790690元,2014年该院发生市医保住院定额34483090.70元)。通过自身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该院2014年初实行了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年初将各类社保部门分配给医院的定额进行拆分,分配到每个科每个月需完成的具体医保份额,在医院和各科室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协议中体现每个临床科室收治各类医保患者的人次上限和下限,即控制好收治人次的左右区间,同时将全院的均费分4个档次核定每个临床科室的次均住院费用,内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6%,外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4%,外系各科室材料比例不超过20%,医保办按季度对各科室的上述业务指标进行平衡,以确保各临床科室收治的医保患者发生的医保基金既不结余也不超出核定的区间。

2创新医院医疗保险环节控制

2.1调整医院医疗保险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当前“先结算,后稽核”的管理模式依然是主流,这种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个弊端:一是阻碍了稽核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缺乏实地稽核,医、保、患3方沟通存在不足;三是只注重事后罚款的控制办法对于医院的监督作用有限,不能够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7]。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医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1实地事前、事中监管,尽量减少事后滞后管控由医保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险监督小组,每周定时到各科室监督管理,分别从有无挂床住院、空床住院、分解住院、冒名顶替住院,有无违规使用医保限定性药品,有无患者身份识别表等医保协议中规定的相关内容着手,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相关内容的医保医师即时培训,解读医疗保险政策。

2.1.2建立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医保办工作人员每周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对自己的布点科室进行稽核,通过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主要针对是否合理使用限药、是否在病程记录中将所做的检查具体描述等,将违规的具体情况记录登记,对稽查出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及时反馈、立即落实、督导整改,同时下科给违规医保医师讲解医保政策。一手抓实地监管,一手抓信息化监管,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覆盖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能更好的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基金拒付的发生,确保医院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2.2推行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开展医疗保险落实控制医院设立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主要负责临床科室主任行政工作的安排、处理,侧重在临床科室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为更好地提高“行政秘书”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知晓度,每周安排一次医保办与行政秘书的“医疗保险政策讨论会”,讨论医保政策新动态及临床医保医师遇到的医疗保险政策疑难问题。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医保办和行政秘书共同协作,能更好地为各科室杜绝医保限定性用药的违规使用、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严格落实医疗保险政策,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拒付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

2.3以合理反馈为桥梁,形成有效协作机制医院建立了医疗保险数据监测和上报机制,将数据分析结果定期向院领导、临床科室、相关管理部门在院内自动化办公,网上反馈,形成院内沟通与合作机制。医保办与各临床科室根据费用情况及科室特点有效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节管理目标和方向[8]。

3促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对策

3.1调整职工工作观念医院医疗保险精益化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的推行,需要职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医院对医务人员实施常态化每季度三技考核,让其具备多技能、互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等,不断学习业务本领来适应医院改革的新要求[9]。调整每位医务人员的思维,将其日常工作和医疗保险考核标准,医保定额管理,与能够推动医疗工作效能提升的指标联系在一起,并将上述考核指标纳入医院绩效核算和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医院内在活力,坚持“多劳多得,优劳有得”的奖励机制,调整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观念。

3.2强化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医院通过医保定额拆分的方式二次分配到各临床科室,确保各类社保经办机构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既不结余,也不超出医保定额合理区间范围内的核定比例。医保工作通过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一方面严格督导并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每月医院核定的内科体系的药品比例以及外科体系的材料、药品比例;另一方面将全院平均住院日和床位使用率核定在某个科学化、本土化的范围内,加快床位周转,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

3.3全程稽核住院医疗费用每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药品费、手术费、其他费等组成,医疗费用的增长就是其中某一项或是某几项过度增长的结果。医院医疗保险专职稽核人员采取分级、分层、包片的方式通过信息化质控和追踪,时时监管每位医保医师的医嘱和运行病历,重点稽查规范用药、合理检查、合理化验、合理治疗等医疗全过程,对过度医疗行为,严格按千分质量考核进行处罚。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违反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制度者从严处理,临床科室因违规产生的医疗保险基金由责任医保医师全部承担。只有将每个稽查环节控制工作到位,才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用到刀刃上。

3.4在不同医院之间建立医疗保险政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部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和业务人员参加本地区举办的医保研讨会、医疗保险沙龙或培训班的形式创造工作和学习的交流平台,通过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成效。另外也可以通过本地区的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各类培训学术会议,促进不同医院,多个专业出身的医院医保管理和业务经办人员的交流与协作,相互取经,将学到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创新方法、工作机制带回各自的医疗保险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做好所在医院的医疗保险工作。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各自医保工作中的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使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迈向规范化和精细化。

3.5建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定期例会制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这一季度全院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情况,医疗数据汇总通报,医疗保险指标分析,医疗保险稽核中存在的问题汇总,持续改进措施,由该管理委员会决定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的目标。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推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沃麦克,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6-38.

[2]吕键,祖洁琛.最新国际医疗质量过程管理的精益医疗服务方式[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24-27.

[3]易学明,胡新勇,杨国斌,等.以信息化平台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16-618.

[4]陈琳,袁波,杨国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精益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9):842-844.

[5]李洪涛.我国临床路径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展望[J].中国医院,2013,17(7):38-39.

[6]李伟杨,孙铁,于晶,等.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推进措施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31-32.

[7]彭玲,王昌明,陶秀萍,等.医院医保拒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3,17(10):64-66.

[8]魏俊丽,赵冠宏.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北京市某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实践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