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十篇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十篇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6:37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1

[关键词]数据结构案例教学法线性表树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1]。该课程的原理和算法比较抽象,难以根据实际问题自行设计数据结构及其算法,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对该门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事先精心策划和准备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案例,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将知识融入案例之中,重视实践,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

案例的设计

在案例教学方法中,案例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精心选择案例。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选用难易适当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案例应具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特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3)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点。

本文作者使用耿国华的《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1]教材,根据书中章节安排设计案例如表1。

表1案例设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1)分析案例。在开始讲解某种数据结构时,教师应首先给出案例问题及要求,然后引导学生首先分析出问题中的数据结构,然后确定存储结构,并说明该类数据结构的特征以及操作特点。(2)讨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要结合本节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且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3)评价总结。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予以评价、总结。在评价时,应注意以正面鼓励为主,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将案例的解决方案展示给学生,并进一步让学生课后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法与案例中的解决方法,各有何长处与不足?”

2.在“图”结构中的应用。案例描述:实现高速公路查询系统基本功能,任意城市之间都有可能通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双向的。具体要求有:(1)设计某国各个城市,城市个数不超过200个;(2)为用户提供城市信息的查询;(3)为用户提供任意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的查询:两个城市之间是否通有高速公路?如果有,有哪些通路?哪条公路是最节省时间的?(4)如果要走访多个城市,如何设计路线最节省时间?

案例分析:(1)首先抽象出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问题的描述,本案例中要处理的数据对象是城市及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由于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的任意性,也就是任意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有关系。可引出数据结构——图。(2)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如何存储各城市及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信息?可引出图的存储结构,有邻接矩阵、邻接表等。并给出各种存储结构在C语言中的类型定义。(3)算法设计。确定本案例存储结构,如采用邻接矩阵存储。按照案例中要求完成的问题(1)可引出创建图的操作和问题。(2)可因此掌握图的各种遍历方法和问题。(3)可引出求图中任意结点之间路径的问题及最短路径的问题。(4)可引出求图的最小生成树的问题。

总结与扩展:由教师总结各组同学的讨论结果。如题目中描述的图是无向的带权图,即无向网。总结了无向网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操作的实现后,教师可再扩展出其他形式的图,如有向网,可假定高速公路是有方向的,便可引出对有向网的操作,如求有向网的关键路径问题。

总结

在案例和问题的驱动下,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产生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该课程的内容。经课堂实践证明,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引入到计算机类其他软件类的课程中。

参考文献:

[1]耿国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宗瑜.案例教学法与《数据结构》教学改革[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30-31.

[3]刘娅,孙锦霞.《数据结构》案例教学的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0):128-130.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2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导学案教学模式走入数学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知识理论有效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已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路标。本文通过探析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尽管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但是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导学案的设置分为准备学习、知识学习和习题巩固三个部分,在三个教学环节中,一旦课时内容较为复杂,理解公式逻辑和数学思维的要求就会升高,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和教学方向,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提高导学案教学模式利用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设置导学案典型数学案例,增强辅助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中的典型案例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考试中的重点,更是高中数学课本内容的精华所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导学案的着力点定位于典型案例。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大典型数学案例的设置篇幅,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数学知识,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思维,从而了解考试重点和知识精髓。例如:在进行“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中,可以比较函数y=(x-1)2与函数y=|x-1|-1的图象,(如图1和图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函数图象进行观察讨论,进而得到结论:函数y=(x-1)2与函数y=|x-1|-1的图像在x≥1时,y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x≤1时,y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这两个函数在定义域上不是增函数。利用这种典型函数案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增函数知识,且学生通过图象总结规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

二、对导学案进行梯度式设置,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置导学案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将导学案混乱无序的内容,以梯度的形式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帮助学生奠定了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又有助于帮助高层次学生发掘自身潜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即:低层次学生应该牢固掌握公式,并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中层次学生要在低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利用公式解决较为综合性的三角函数问题;高层次学生则要在中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推导公式,并能灵活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三角函数问题。

三、在导学案中细化公式定理,优化学生逻辑思维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模式时,不仅要抓好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做好总结与反思,因此,教师必须在细化数学公式定理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数学方法和解题思路。为此,教师首先要将知识整理作为导学案的重点,将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细化整理和总结分析,为学生整理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习题,进而在讲解数学重点和难点时,将其对应地落实在数学问题中,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根据实际情设置辅导资料,集体式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置是以材料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该集思广益,从课本延伸至课本外,以学生为中心,编写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导学案内容。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备课小组,从教研组的智慧结晶中,明确备课内容,进而根据其内容确定教学大纲。针对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教师可以根据各个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以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活用课本内容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而言之,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孙利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3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案例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目前国外案例教学法运用比较成功的是哈佛商学院,从而使得案例教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另外,由于海外学者对案例教学法的介绍与推广,国内的案例教学发展也非常迅速,如法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的多门课程已经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且得到广泛运用与推广,同时部分高等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对案例教学法教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并没有形成气候,致使案例教学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难。再者,就财经院校的特点而言,高等数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对财经院校学生来说,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它还要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教师经常对学生强调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和运算的技巧性,往往忽视基本思想的阐述及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会感到抽象难懂,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数学的基本思想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到数学改革的重点上来,高等数学才能变“枯燥”为“有趣”,变“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应用”。如果教师在授课中能够举出一些典型案例应用于处理各种生活、经济和管理等实际问题。一定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授课效果的有效方法。

2 案例教学的实施

与传统教学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教学的两个“主角”,并且二者是互动的,它既强调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即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引入来进一步阐述、分析有关理论,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作能力。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精选出来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而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正确分析,积极讨论和课后的经验总结与评价则是案例教学的重点。只有完成好这三个阶段的工作,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

(1)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布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实验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一方面,所选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使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另一方面,既要清楚案例教学解决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所表现的能力。教师应尽早布置教学案例,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分析案例,查阅相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 明确给定条件,找出主要问题及所选用的数学软件,最后形成一个简要的分析提纲,以备小组和班级讨论用。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4

高等数学在高校课程中教学难度比较大,该门课程有着较大的综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只进行理论教学,而应该结合案例进行现实性的案例分析,通过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案例中,才能真正对这些高等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精细化以及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现在的高等数学教学任务重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技能性的数学人才,教学的核心在于塑造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其中在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对于数学的具体实践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具有开创性的应用能力,在新时期对于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提出新理念和要求的情况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进案例教学这一方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那种重在理论教学的数学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尊重学生自主讨论的数学教学理念。与此同时,一般案例教学的内容来自于实践生活中、工业以及其他行业中的具体问题,在老师适时的引导下和沟通下,充分尊重学生自我思考的主观能动性,要求高校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的方式对案例进行挖掘,这种师生平等沟通、共寻答案的过程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在高等数学中进行案例教学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对于整个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高等数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而且必须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有计划的规划,在不同实施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1课前的准备阶段

在该阶段中主要又包括两方面的准备工作:教师案例准备与学生课前准备。其中在教师的案例准备工作中,其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紧扣教学目标以及尊重学生知识接受水平的情况下,最终找到具有可行性和应用性的案例进行数学教学。要联系现阶段这些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知识构造以及教学目标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和设计,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处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因为高等数学知识面比较广、知识点比较复杂,对于财经类学生来说,独立进行分析、解答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所选择的案例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改编,最大程度的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选择了一定的案例后教师就必须对案例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借助多媒体等软件制作案例课件,尽可能的使得案例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而言,因为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所以首先要学生进行分组,并且教师可以把课堂上要讨论的案例先分发给小组,从而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认识,最终提高上课的效率。

2.2课堂实施阶段

在高等数学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通过选取简短而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开始初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内容进行理解,同时引起同学们关于微分中值定理、定积分以及二阶导数等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列举淘宝网站近两年由电商战略而创造财富奇迹的现象分析二阶导数知识在其中的应用,通过列举这两年淘宝在线上线下所成交的金额、产品的数量与成本、广告之间存在的关系,使得学生对二阶导数有一定的了解。当进入到课堂中后期后,因为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案情并引导提问――确定讨论形式――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教师评论或小结的形式,来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关于二阶导数知识中的判断、分析以及应用能力。如选取公司在选择不同广告时期所取得业绩之间进行讲解,分析判断广告和销售之间具体存在的二阶导数关系,通过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关于二阶导数关系的探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同学们讨论出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总结,并根据实际的销售情况进行效果评价,最终对问题进行总结。在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塑造良好、平等的讨论氛围,尽量让学生多讨论、多提问、多思考。教师在该过程中要配合学生的讨论工作,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该过程的主体,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引导关系。第二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就是通过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自我摸索的途径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老师注重的就是要时刻进行引导和提问,最终帮助这些学生加深对高等数学的理解。其三就是要进行案例的整理和小结。这主要是对所运用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同时对与此相关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案例讨论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能够引导学生对自我高等数学学习成果的客观认识。

最后在案例教学课程结束后,相关高等数学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课后整理,特别是针对讨论过程中以及具体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同时对相关的案例资料进行一定的调整、修改、整理,最终形成系统的案例资料库,从而为今后高等数学教学中案例资源的选取提供更加广泛可靠的参考,促进高等数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5

1.准备教学案例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案例的设计、案例教学形式的设计、案例问题的设计以及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2.统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通常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案例教学的方式。可提前将案例背景资料和有关数据发给学生,要求大家做好案例讨论的准备。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可以对案例内容进行简要说明,然后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必要时可以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简单评价和总结,或者和学生一起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3.对每一次的案例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统计案例教学是一整套教学体系,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统计案例资料的准备只有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才能得到检验,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内容,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一次案例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教师也会通过几个案例教学过程,总结出最佳的互动方式。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

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教师不仅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1.实操型案例

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只给任务不给素材,让学生身体力行,自己亲自操作。这种类型案例同时可以配合概念的传授。

2.比较型案例

例如在讲完有关“统计指标”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将搜集到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我国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表

讨论:(1)所给资料中各项数字的属性、作用是什么?(2)通过资料的数字可计算什么指标?说明什么问题?从表中可知,序号1、5两栏是两次普查人口总数,用绝对数表示,属于总量指标,其余为相对指标。序号2、6的比重栏是属于结构相对指标;序号3、7的性别比(男/女)栏是属于比例相对指标;序号4、8的人口密度栏属于强度相对指标;最后一栏(序号9)2000年和1990年对比是属于动态相对指标,又叫发展速度。

3.综合性案例

在综合型案例的使用中加以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能够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如: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分析等问题。此类案例的运用淡化了统计原理和相关专业课的界限,进而实现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整合。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应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到之处,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并注意启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员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口预测教育需求城乡差异

目前,虽然河北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是,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城市中心价值取向的存在等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河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公平教育惠及全民。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公平程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势必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为实现河北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需对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和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17-2026年河北省城乡学前三年教育适龄人口(3-6岁)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可能带来的城乡学前教育教育资源需求的变化。

一、全面二孩政策下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本文采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软件对河北省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进行预测。采用统计局划分城、镇、乡的规定,由于基础数据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所以,本文中的城指的是城镇,乡是乡村。

在进行适龄人口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总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出生性别比和生育模式、城市化规模和城市化模式6个参数进行设定,以确定预测方案。由于河北省单独二孩政策启动于2014年5月,全面二孩政策为2016年1月。此外,参考相关人口学专家研究和统计局调查数据结果,在设定总和生育率时,假定2010-2014年保持不变,而2015-2026年分高、中、低方案分别设定城乡总和生育率。高方案,农村和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分别设定为2.1和1.8;中方案,农村和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8和1.5;低方案,农村和城镇保持六普水平的1.49和1.11。其余几个指标基本不受人口政策的影响,假定保持不变。

由于总和生育率设定为2010-2014年保持不变,所以2017年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数高、中、低三个方案保持一致。低方案中,城镇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在2017-2019年小幅增长0.5万人后就呈现下降趋势,到2026年的适龄人口仅为2019年的79.3%,减少27.5万人;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下降速度高于城镇,这是由于乡村本身总和生育率高于城镇,受二孩政策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乡村来说,由于育龄妇女基数在2017-2026年期间逐步减少,对于中方案1.5的总和生育率和2010年人口普查的1.49相差不大,所以,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增大。从高方案来看,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先缓增后速减,2021年达到峰值197.95万人,比2017年多2.84万人。

对于城镇来说,由于二孩政策放开前总和生育率较低,所以,受二孩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无论中、高方案,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先增后减,增的速度大于减的速度。根据中方案,则峰值时间点为2021年,为136.88万人;根据高方案,则峰值时间点相对延迟为2023年,为146.93万人。比2017年129.31万人分别增加7.57万人和17.62万人。

无论哪种方案,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在未来几年都高于城镇。

二、学前教育适龄人口预测结果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影响

根据以上对河北省2017-2026年城乡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的预测情况,从在园幼儿数、幼儿园需求数,以及教师需求数三方面就人口政策变动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在园幼儿数预测

201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末,学前3年毛入园率超过70%。”《河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人园率达到75%。”因此,我们假定2015年毛入园率为70%,2020年毛入园率达到75%,2026年毛入园率为81%,年提高1个百分点。

如果人口政策不发生变动(低方案),在园幼儿数2017-2019年三年小幅上涨,之后大幅回落。

对于乡村来说,中方案的在园幼儿数变动趋势呈现先上涨后下降的趋势,拐点为2021年。究其原因,入园率的l%的增加要求导致在园幼儿数变动在2017-2021年呈现上涨趋势,另一方面2021年后3-6岁适龄儿童数下降的速度较大,虽然有人园率增加的要求,但是不足以抵消下降的速度,因此,2021-2026年在园幼儿数呈现下降趋势,且趋势明显。高方案来说,乡村的在园幼儿数呈现递增趋势,这是由于适龄人口基数大,且每年适龄人口较上一年差别不大,导致年提高1%的入园率效果明@所致。

对于城镇来说,中方案的在园幼儿数2017-2021年增长趋势明显,2021-2025年基本持平,2026年回落。这是因为2017-2022年城镇适龄人口数持续增加,人园率也每年递增,导致城镇在园幼儿数在2017-2022年逐年增加;之后2021-2025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小幅回落,和入园率提高的效应正好相抵。高方案的城镇在园幼儿数2017-2025年逐年增加2027年降低。

根据预测结果,2017-2026年中,中方案和高方案的乡村在园幼儿数最高值分别达到144.72万人(2021年)和153.43万人(2026年),较2017年的140.48万人分别增加4.24万人和12.95万人。2020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年增长中、高方案分别为1.4万人和2.5万人。2020年乡村的在园幼儿数中、高方案分别为144.64万人和148.12万人。

2017-2026年中,中方案和高方案的城镇在园幼儿数最高值分别达到105.62万人(2025年)和116.82万人(2025年),较2017年的931l万人分别增加12.51万人和27.31万人。2020年城镇的在园幼儿数中、高方案分别为101.86万人和105.12万人。

(二)幼儿园数预测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将每所幼儿园规模定为6个班,每班30人。基于在园幼儿数的预测结果,可以得出2017-2026年完成纲要制定目标所需的幼儿园数。

幼儿园需求量预测变化趋势和在园幼儿数变化趋势相同。根据预测结果,完成纲要目标,就乡村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预测幼儿园数为7804所,2021年预测幼儿园数达到最高8040所,增加235所;高方案2020年预测幼儿园数为8229所,2026年达到峰值8524所。对城镇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预测幼儿园数为5173所,2025年预测幼儿园数达到最高5868所,增加695所;高方案2020年预测幼儿园数为5406所,2025年达到峰值6490所。

(三)幼儿园教师需求数量预测

本研究在预测时,按照每班30人,每班配两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的标准进行计算。

2017-2026年完成纲要制定目标所需的专任教师人数为:

保育员数为专任教师数的一半。这里不再给出具体预测结果。

就乡村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专任教师需求量为9.37万人,2021年专任教师需求量达到最高9.65万人,增加0.28万人;高方案2020年专任教师需求量为9.87万人,2026年达到峰值10.21万人。对城镇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专任教师需求量为6.21万人,2025年专任教师需求量达到最高7.04万人,增加0.73万人;高方案2020年专任教师需求量为7.01万人,2025年达到峰值7.79万人。

三、全面二孩政策下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规划的建议

基于上述预测,就河北省进一步科学合理解决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

预测数据结果表明,2017-2026年期间,农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数远高于城镇。2017年,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数为195.11万人,比城镇高出65.8万人。虽然城镇受二孩政策影响较大,和乡村的适龄人口差距在缩小,但是差距也保持在45万人以上。因此,农村是学前教育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河北省要完成纲要目标,普及学前教育,一定要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和尽快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二)强化政府职责,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尤其是乡村学前教育,缩小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差异

由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缺陷,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很多问题:财政投入不足、地^之间投入差别大;成本分担不合理,家庭和基层政府负担过重,收费水平差异大等。制约了学前教育发展。河北省应充分认识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第一环节,列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7

案例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同时也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形式.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理应遵循和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讲解指导的活动,又包含学生探知分析的活动.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自活动,又有深刻密切的联系和包容.但通过大量观摩课堂案例教学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析”二者之间的活动过程进行割离,未能将“讲”与“探”有效融合、渗透,影响案例教学效能.因此,案例教学应生动体现课堂教学的显著特性,将互动交流特性在案例教学中予以有效体现,把教师对问题内容的讲解,解析方法的点拨,以及学生解题活动的指导等活动,融入整个案例教学的活动过程中,让教师的主导特性有效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达到教学共进的目标.如在“已知函数f(x)=|log2(x+1)|,满足f(m)=f(n),m<n.试比较m+n与0的大小”解题策略的讲解中,教师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提出:“通过学习探究,你能归纳总结得出该案例的解题方法.”此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自行组织开展学习小组间的思考分析和总结讨论活动,高中生纷纷结合探知、解析案例的过程及体会,指出:“由f(m)=f(n),化简可以得到mn+m+n=0,根据函数的定义域性质可以知道,m,n∈(-1,0]或m,n∈[0,+∞).由于x∈(-1,0]时,f(x)是减函数;x∈[0,+∞)时,f(x)为增函数.由此确定f(m)≠f(n),从而得到m+n>0.”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归纳活动,针对解析过程所应用的数学知识点内容及解题思路,指出:“在该类型的问题案例解答中,要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

二、案例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培养要义

案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或阶段,需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高中阶段与其他教学阶段一样,其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及学习品质等方面,始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和唯一追寻.案例教学,不仅是为了教会学习对象感知案例、解析案例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让学习对象借助案例教学这一平台,其数学学习技能得到深刻的锻炼和有效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将案例教学作为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载体,还要将案例教学作为数学学习技能培养提升的有效“平台”,提供高中生自主探知案例、合作探析案例、归纳解析策略等活动时机,同时切实做好实践过程的引导和点拨工作,实现高中生在数学案例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数学学习技能的有效锻炼和提升.问题:已知有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1≤x+y≤4y+2≥|2x-3≥|,如果a>0时,在(x,y)所在的平面区域内,求函数z=y-a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学生分析:该案例是关于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先画出不等式组的平面区域图,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条件,画出可行域,通过观察图像内容,可以发现需要采用分类讨论的解题思想,就直线z=y-ax的斜率a>2时和直线z=y-ax的斜率-1<a≤2时,直线平移的点的坐标情况,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教师指导:该案例是关于不等式的线性规划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线性规划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小组讨论得出解题策略:正确地画出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可行区域,准确深刻认知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三、案例教学要渗透高考政策的数学考查要求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8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效果;策略

导学案是课改以来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为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和价值,也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更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我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以下策略,以期能够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教学思想,为导学案的应用打好基础

之所以将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作为借助“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之一,一是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导学案价值的展现。二是因为思想是决定行动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不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正确认识导学案的存在价值,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作为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要用正确思想来指导行动,这样才能确保导学案每个环节的价值都能实现最大化,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二、选择教学方式,为导学案的应用做好保障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发挥导学案作用的保障,也是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立足于数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有效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竞答”“一题多解”等方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展现导学案的教学价值。同时,也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例进行论述。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判断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推理等,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目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对课堂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认识,而且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意识地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类比思想的形成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并自主证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一定理进行自主证明。首先将该命题转变为证明题,即:已知在aBC,eF∥BC,且交aB于e,交aC于F,求证:aeF∽aBC。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动手进行证明。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后,组织学生对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一来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二来能够起到训练巩固的目的,能够展现导学案的作用。巩固练习如下:

(1)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m的竹竿影长为3m,同时测得一栋高楼的影长是90m,求这栋高楼的高度是多少?

(2)已知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连接CD,且有∠aBC=∠aCD,aD=3cm,aB=4cm,求aC的长度。

……

组织学生灵活借助所学的内容对上述练习题进行思考、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同时,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确保导学案的有效开展。

三、做好总结反思,为导学案的改进明确方向

在结束了自主学习、练习拓展之后,我们要进入的就是总结反思的过程,目的就是要确保导学案的价值最大化实现。还以导学案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为例,在结束了课内外训练拓展之后,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反思、总结。首先,分析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课堂主体的发挥程度,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接着,针对总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以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同时,也能确保导学案的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也确保数学课程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地方中学都加强了对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其中导学案教学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肯定,并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1.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教学是在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编写出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导学案教学法中,教师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发挥“导”的辅助作用,学生成为“学”的课堂主角,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导学案的意义

一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导学案的实施就是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展开的,导学案让学生去发现、探究和掌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师做好动态点拨和关键指导,学生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二是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导学案教学法不是一种完全的自主学习法,其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然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失去方向,无法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导学案的设计本身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水平,并且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深度,教师要全程监督、辅导、点拨和鼓励,做一个真正的引导者;三是体现了因材施教。导学案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能够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

虽然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学案,但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选择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学习内容,教师也要做到针对性的指导。所以,导学案不是教条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也可以针对指导,达到了因材施教效果;四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环境,为学生营造了有趣的问题情境,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导学案合理安排探究和讨论合作,设计了经典活动环节,鼓励学生质疑、争论、表达,学生积极性就会很高;五是有利于高效教学。导学案的原则就是要从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出发,结合高中生的数学认知规律,设计出从预习、到提问、自学、探究、释疑、训练、评价、总结等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有备而学,操作性和针对性极强,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学的桥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能够激发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效课堂。在了解了导学案的内涵以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导学案的意义之后,我们有必要在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掌握正确的导学案使用方法,以便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1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精心准备

当前,许多地方中学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这也是他们一直纠结上不好导学案教学课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师没有理解导学案的内涵,把导学案设计成教案,或者有的教师导学案设计的过于习题化,机械地照搬教辅资料,用习题堆砌起导学案内容,完全丧失了导学案的价值。还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导学案,不加修改直接搬用,共性化程度明显,导致内容难度过高或过低,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要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向案教学的高效应用,就必须精心设计导学案。教师要提前做好学生基本情况调研,要做好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利用好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同年级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开展集体编写导学案,设计出像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几何向量、数列等导向案模块,教师使用时再个别修改。导学案最好提前一周设计好,确保学生按时拿到导学案。

3.2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课堂实践

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花费大量的做题时间,再加上教师把握开放性课堂的能力有限,导致许多高中数学课堂导学案教学有名无实。高中数学教师在完成导学案编写后要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预习。导学案中有适当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指引”来自学,学生要指导本节课的公式以及关联问题。例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对于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是如何出现和在什么地方运用等问题要展开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课上,一般都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所以,教师还要在导学案中设计一至两个较难的体现重难点数学题目,以便于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例如,在几何向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度,让学生共同探讨重点、难点,尝试解答,让先掌握的同学帮助学不懂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另外,针对数学本身的枯燥性,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组竞赛等,比一比谁最先完成解答,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3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课后运用

高中数学需要做一定的练习题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课堂教师时间有限,需要完成预习、自学、讨论、释疑、总结、巩固等等多个环节,都是也不能忽视数学本身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没有练习的检测题,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作为高中数学课后作业。通过相应的课后检测,能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漏点和盲点。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评价环节要灵活进行,一般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我们可以放在课后进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主要以习题完成的质量为标准,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完成任务。要将课后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讨论和向教师请教,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4.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也有很大帮助。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掌握导学案的精髓,加强交流和合作,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明确合理的导学案,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总结篇10

本研究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年至2015年的数据进行精确检索,以“信息化”并含“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按篇名搜索,检索到与高校档案信息化直接相关的文献14篇。以“信息化”并含“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按主题搜索,检索到相关文献63篇。以“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为检索词按全文搜索,共检得文献139篇,去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教学档案信息化研究的成果共114篇文献,具体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我国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研究始于2002年,但在前两年并未引起重视。2009年以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才开始成为档案管理及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一现象的出现实质上与我国当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路径的探索及相关政策的支持相吻合:1996年我国开始探索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项目被列入科技计划,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1999年《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初次下发后,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逐步进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阶段;2008年国家提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档案信息化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政策的出台与践行往往需要高校作为主要推动力量,高校档案信息化研究随之展开。

继续以全文+“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为检索式,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来源如表2所示。表2从数量和比例上基本反映了高校教学档案研究成果的来源分布。由此可见,在档案类核心期刊上刊载的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深度及质量还有待提升。

在不考虑各主题研究内容交叉的前提下,对精选的114篇论文按主题进行划分,各个主题研究成果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

目前关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提出、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几方面。其中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占精选论文总数的37.7%;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方面的文章数量大致相当,分别占到23.7%和24.6%;网络技术应用及新模式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分别占到8.7%和5.3%。

2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2.1云技术、数据库等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档案界学者在结合传统档案管理要点的同时将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运用到电子档案管理领域,从而对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陈锋、孙淼洋提出,实现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是创建覆盖全校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科研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档案进行统一集中化管理,如利用软件数据中间件技术实现各部门产生的教学档案的收集归档等[1]。云技术、数据仓储技术等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方便操作性,使得后续情报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以及教学档案信息共享等的实现具有优势,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由于工作交接、科室合并、设备更新等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的各种麻烦。张兆基认为,在云计算环境下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依托校园网及各部门服务器建立学校层面的平台,教学档案办公室利用该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文件中心系统软件和存储平台实施数据上传、读取等档案管理功能[2]。例如当教师将涉及课程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档案信息同步更新上传至数据云,实现各个环节教学档案的实时更新,学生也可以通过更新自己课程的数据云,掌握课程动态,反馈课程感受。这种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分散的教学档案以更集中化、细节化、数据化的信息库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为教学活动提供准确翔实的信息。

2.2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2.2.1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研究表明,要从收集档案、搭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多个基础角度开展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李娟等学者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该系统的运行流程,即将学生所有档案信息先导入档案馆临时数据库中,经组卷后再纳入档案馆正式数据库中,将该数据库与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信息库无缝对接,档案用户即可通过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利用档案[3]。

2.2.2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现状及对策方面。如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因此他们对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得比较准确。总结现有研究的观点,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教学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收集不及时、整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教学档案信息化网络安全问题等。相关学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解决方案基本涵盖了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但对于如何具体展开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如各类教学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标准、构建方式及教学档案信息化平台设计与构建等实践层面的具体研究,目前涉及尚浅。

2.2.3网络技术应用以及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方面。网络技术如云技术、数据仓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应用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推向一个新高度。现有研究表明,有序的电子教学档案不仅能够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其体现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是高校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代表[4]。因此构建数字化档案系统、进行教学档案种类多样化管理、全面使用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科学有效发展的必经之路。

2.2.4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一直备受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关注。我国学者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现状出发,剖析制约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因素,提出了从计算机硬件配备、软件应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人员素质四个角度进行系统化教学档案管理的方案[5]。这些研究表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只有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