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十篇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十篇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9:05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1

报告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市场环境、产业格局、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分析。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群体增长、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公共医疗费用攀升等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寄希望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此前,美国咨询公司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就曾提到,“人工智能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到40%,减少多达50%的医疗成本”。

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另一方面,中国足够大的医疗市场也为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提供了动力。

不负人们所期,近年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7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241笔融资。其中,2017年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公布的融资事件近30起,融资总额超过18亿元。

2018年,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火热依旧。一方面,资本热情不减,大额融资频发,医疗人工智能融资总额再创新高,仅2018上半年就有18家公司获投,总金额超过31亿元。另一方面,已然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如Bat等,以及传统医疗相关企业,如飞利浦等也早已重金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大手笔向产业链扩展业务。

作为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四大环节。其中,医疗环节以服务患者为主,针对患者提供一系列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而医药、医保、医院环节则更多是为B端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服务。并且,医疗人工智能在经历过火热的发展后,迎来了商业化的关键期,目前绝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的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且其产品多在医院进行试用,但他们已经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实现了付费收入。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2

台湾工研院医材中心工程师徐志仁表示为实现消费者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的网络链接,全球各产业组织了Continua联盟(ContinuaHealthalliance)制定共同的标准及接口。他并也指出,资通信产业标准是没有强制性,主要是参与者是否愿意遵守。联盟成员已经采用了HL7(HealthLevel7)组织的标准,以数字信号传送个人健康信息到远程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和安全通信协议。联盟还正采用由ieee11073医疗电子小组订定的10种数据格式,而Bluetooth将用于个人生理信息无线传输

台湾工研院资通所副理王庆尧表示,国际it产业龙头intel发展的intelHealthGuide将医疗保健带向家庭(图1)。王庆尧说,pHiLipS也推出motiva远距照护系统有互动及数字运算功能(图2),显示国际大厂在这领域发展十分积极。

据了解,intelHealthGuide系统能扩充至个人化远程居家护理系统(tele-health)将是不可或缺的机制。消费者端的医疗保健系统,可居家监控达上亿位慢性病患者。这些系统还可以用来监测越数量不断增加的独居老人。

图1:intel发展的intelHealthGuide将医疗保健带向家庭

图2:pHiLipS推出motiva远距照护系统有互动及数字运算功能

相关国际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老年失智症患者将超过3,500万人并且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相较2005年估计值要高出10%。预估到2050年,全球失智人口将达11,540万人,这将是任何地区及国家难以承受的重,面对这项严峻挑战,各国都在规划因应对策。在今年《2009世界阿兹海默氏症报告》更表明,未来全球失智人口将以每2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增长,2030年预估将达6,570万人。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是失智患者大增的主要地区。但新报告更指出,发展中国家患者也应提高警觉,因为那些地区的人口,目前平均寿命都在延长,面临65岁罹患失智症关卡的人数大为增加。

诸多慢性病是老年失智症最大原因,发展中国家增加罹患失智症风险高危险族群在快速上升。台湾地区马偕纪念医院神经科相关医师表示,失智症是年龄愈大发病率越高,并预防三高(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可以降低失智症发生,而三高都是台湾地区最常见的慢性病。对失智人口照顾的压力,不仅是沉重的社会压力,也造成经济上问题,未来劳动人口及医疗系统将承担起愈来愈沉重的负担。

据了解产业组织Continua已经完成了蓝牙(Bluetooth)和USB的初始标准。作为连接血压计、血糖机与各种其他传感器、监视器等家庭医疗护理设备的无线和有线传输技术。台湾地区工研院医材中心工程师徐志仁说,台湾地区医疗器材传输接口主要以RS-232为主使用率为70%,未来即插即用的USB会广泛利用。

徐志仁进一步指出,国际间远距照护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人类对医疗的需求,也是希望能将远距照护医疗这一环节并入节能减碳的系统中(图3)。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3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3年规划、1年突破、2年提升”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的发展思想,围绕“健康临安”建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以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重点,以改善医院看病难、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就医效率,减少人员聚集,努力使医疗健康服务朝着更人性的服务关怀、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信息感知、更深入的智能化方向发展,统筹推进医疗机构服务大提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具体任务

(一)门急诊服务更有序。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预约挂号、预约诊疗、预约检查检验等功能,诊疗预约数据与杭州市医养护平台对接,实现患者就医“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开展分时段精准预约,根据各科室特点和医生接诊时间的不同,分时段合理设置门诊号源,提升按时就诊率。(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9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昌化中医骨伤医院、临安锦北医院、临安城南医院、临安骨伤医院在“健康e临安”平台上开展分时段精准预约,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预约患者按时就诊率大于50%,分时段预约检查率大于70%。

11月底前,号源纳入浙江省健康导航平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现场挂号高峰期排队时间小于5分钟,12月底前,预约患者按时就诊率大于70%,分时段预约检查率大于85%。

(二)疾病上报更全面。

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台,拓展平台功能,新增新冠肺炎、糖尿病、冠心病、肿瘤、死亡监测、食源性疾病数据自动采集和直报工作。(牵头科室:信息办、疾控科,责任单位: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完成与杭州市平台对接,完成新增疾病的报卡工作。

(三)日间服务更高效。

提升日间手术比例,拓展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手术时间。积极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使日间化疗等服务更加普及。(牵头科室:医政科,责任单位:区第一人民医院)

完成时间:12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日间手术比例达到3%以上,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达到10个以上,平均住院日下降到7天以内。

(四)功能布局更温馨。

积极引入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等生活服务业态,有条件的可引入咖啡店、面包店、书吧等休闲服务业态,打造舒适、便利的医院生活及人文环境。在候诊区域引入自动售货机,提供饮用水服务,优化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牵头科室:财审科,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前,区第一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进一步优化布局;第五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至少提供一项生活业态服务;中医院新院区提前做好功能布局规划,确保布局合理、以提供更温馨的服务;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争创示范医院。

(五)公共设施更完善。

在医院内设置母婴室,为母婴提供人性化服务环境。在医院重点科室、重点场所的公共区域提供手消毒剂,进一步降低院感风险。在厕所、走道、台阶等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安装照明设施、防跌倒装置等以减少院内跌倒事故的发生。针对医院内残疾人通道、盲道、厕所、停车位、电梯等公共区域,规范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为残疾患者提供无障碍就医环境,在厕所等区域安装一键呼叫按钮。(牵头科室:家发科、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母婴室功能,对母婴室进行规范化管理;中医院新院区、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利用新院区契机,提前规划,合理设置母婴室。12月底前,所有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院内公共设施。

(六)就医环境更美丽。

加强对院内及周边责任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长效动态保洁维护管理机制,确保院内整体环境整洁无死角。对厕所实施改造提升,增加通风除臭设施,增设免费取纸设备,改进环境卫生巡查频率,确保院内厕所干净整洁“无异味”。结合医院实际,按照“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原则,对医院内绿化景观进行整体优化升级,提升院内绿化覆盖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放松、休息场所及舒适的疗养环境。(牵头科室:爱卫办、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七)费用结算更智慧。

进一步改进费用结算系统,提升病区智慧结算比例,优化出院带药流程及带药告知服务,实现出院“最多跑一次”。推进医疗电子票据的扩面、提质,从硬件设施和流程设计等方面为群众使用电子票据提供便利,提高电子发票使用率。(牵头科室:信息办、财务审计科,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80%以上,病房智慧结算率达到65%以上;区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75%以上,病房智慧结算率达到55%以上;第五人民医院、口腔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50%以上,第五人民医院病房智慧结算率达到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40%以上。6月底前,全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疗电子票据全覆盖。

(八)就医更“舒心”。

高质量完成“双月攻坚”任务指标,进一步完善“舒心就医”应用场景,提升“舒心就医”在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率,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实现“一次支付”。(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2月底,全年全区公立医院平均“舒心就医”率达到80%以上,临安家家健康医院、城北医院、锦北医院、骨伤科医院平均“舒心就医”率达到60%以上。

(九)就医停车更智慧。

加强与交通、城建等部门的协调,优化医院周边公交线路设置,方便群众乘坐公共交通就医。使用智能化手段对车位和车辆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车牌识别、剩余车位可视化提醒、智能引导等功能,采用“先离场后付费”的智能缴费方式,缩短收费排队时长。探索利用医院周边楼宇、小区、公共停车场等的闲置车位,开展错时停车试点。探索代泊车、开辟临时停车点等方式缓解医院“停车难”“接送难”问题。(牵头科室:财审科、信息办,责任单位:所有公立医疗机构)

(十)医院就餐更智慧。

推进“智慧食堂”建设,改进用餐服务方式和结算方式,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选餐、“人脸识别”付款、移动端结算等方式缩短就餐排队时间,减少食堂人流的无效走动次数。优化住院用餐服务,鼓励推出病区点餐、送餐服务,通过开展自助订餐、电视订餐、患者床边pDa手持订餐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住院患者和家属的就餐需求。(牵头科室:财审科、信息办,责任单位: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11月底前,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第四人民医院完成手机端点餐、移动端支付服务等院内智慧点餐服务。12月底前,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临安骨伤医院等有食堂的单位开展智慧服务;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创建示范单位。

(十一)疫苗接种更透明。

接入全省疫苗和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成人接种服务功能上线试运行。(牵头科室:信息办、疾控科,责任单位:疾控中心、各免疫接种机构)

完成时间:6月底,完善横畈、天目山、西天目、太阳、岛石5家卫生院的接入;7月底,完成潜川,河桥,湍口,龙岗,清凉峰5家卫生院的接入。12月底,完成所有卫生院接入。

(十二)健康档案更实用。

完成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升级改造,通过“浙里办”手机移动客户端,基于居民健康医保卡,逐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促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根据省市要求完成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升级改造;10月底,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完成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

(十三)完善电子病历建设。

公立医疗机构门诊电子病历应用全覆盖,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二级医院达到3级,三级医院达到4级。(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前,完成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口腔医院、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电子病历试点;10月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应用门诊电子病历。

(十四)基层看病更方便。

紧密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医共体业务管理垂直化,通过人员统一排班、在基层设立慢性病专科专病门诊或专家工作室、组建全一专联合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等形式,强化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开展夜间门急诊医疗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适宜手术及住院服务。加强巡回医疗服务,提升服务可及性。(牵头科室:医政科,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锦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夜间门急诊,实现夜间门急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项举措》(见附件1)中,基层适用项目延伸拓展到9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十五)“两卡”融合集成通办。

拓展“电子健康医保卡”的发行和覆盖范围,逐步在患者手机端实现诊前预约挂号、结算、检查、取药、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功能全覆盖,加快从自助机向手机端服务迁移,上线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医院体检报告在线查询功能。按杭州市统一部署拓展“健康码”应用场景,“一码就医”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应用推广,患者不再需要携带实体就诊卡和纸质病历本,通过“杭州健康码”实现预约、挂号、就诊、取药、电子发票等医院就诊和医保结算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就医。(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前,公立医院和纳入区域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民营医院均推广应用健康医保卡和健康码“一码就医”。

10月底前,全区公立实现患者不再需要携带实体就诊卡和纸质病历本,通过“杭州健康码”就能就医。

12月底,电子健康医保卡覆盖率达到杭州市考核要求,电子健康医保卡的使用率区属医院达到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达到5%。

(十六)检查检验互通共享。

进一步加快推进区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区域检验、区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集约化应用建设,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区级公立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通过“浙里办”手机移动客户端国民医疗健康专区向群众开放自助查询。根据《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通细则》(附件2),推进检验检查结果数据互联互通。完善社会办医院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接入检验检查共享平台。(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区第四人民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接入“浙里办”平台,检验检查信息共享应用和开放率达到100%;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检查检验报告电子化推送。

(十七)全区实现互联互通。

全面升级“驾驶舱”,汇集卫生执法、疾病预防、医疗、健康档案等健康数据。优化页面,提升界面友好度、美观度。开展区域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达到四级甲等。(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7月底,完成卫监“全诊通”接入数据驾驶舱;9月底前完成数据驾驶舱的升级改造;10月底,完成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国家评估阶段。

(十八)急救服务互联高效。

不断健全区域内急救站点设置和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区域内急救信息系统和医院急诊室及各急救点实时联通。畅通病人转运通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危急重症疾病识别能力,提升急救效率。扩大应急指挥平台覆盖范围,将公立医院、疾控、监督纳入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一键护航”系统,完成与临安区“交通小脑”对接,实现120救护车与交通指挥系统智能联动。(牵头科室:医政科、信息办,责任单位:各急救站点、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9月底前,完成区属医院和疾控、监督10家单位应急指挥平台接入。10月底前,急救平均出车时间不超过3分钟,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0分钟。

(十九)提升“浙政钉”应用服务水平。

协同推进浙政钉2.0迭代升级,完成数据迁移。依托“浙政钉”加快开发办公、监管、决策类微应用,推进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政务协同业务通过“浙政钉”电脑端(pC)、移动端办理。(牵头科室:局办公室、法制科、信息办,责任单位:局属所有单位)

完成时间:9月底前,浙政钉用户激活率达到100%,12月底前,信息完整率达到100%、日均活跃率达到80%以上,掌上执法率达到90%以上。

(二十)互联网诊疗更可及。

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化升级,丰富互联网医疗、护理、药事服务内涵,形成“网上看病”“在线结算”“送药上门”的闭环式规范管理和服务。加强部门协调,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落地。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对服务规范性、响应时间、工作量情况定期通报。(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9月底,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接入全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互联网诊疗。12底前,区第一人民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接入全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互联网医院。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各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落实,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4

2017年7月,iBm对外数据,iBmwatsononcology已经覆盖了全球50多家医院,2017年上半年服务将近4万名患者和医生,覆盖的癌种达到7种;

2017年9月,依图医疗表示,浙江省人民医院作为依图医疗的首批合作医院,从上线至今,ai系统一共辅助医生诊阅1.7万名患者图像,被采纳率为90%;

在全球各个地方,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仅仅是一种创新的概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各种产品已经切切实实的为医生、患者、企业、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各个国家和地区看到人工智能的巨大前景,纷纷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加快布局速度。人们戏称人工智能的“军备竞赛”悄然来临。在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国、中国、欧洲是在医疗人工智能表现最抢眼的三个区域。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动脉网从医疗应用的角度梳理一下这三个区域的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看看谁才是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

人才

前不久,CSRankings.org以全球各大院校在计算机科学各领域顶级会议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依据,评选出了世界范围内、亚洲范围内、美国以及欧洲的高校排名情况。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5

[摘要]最近几年,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特别是智能手机和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医疗管理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智能处理技术和设备,如智能决策支持技术、可穿戴医疗设备(智能手环等)等,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研究重点关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目的在于使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效率、服务质量、患者体验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研究基于医院智能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从医院信息系统组成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应用方向和形式分析,符合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5.084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5-0157-02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信息加工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s,iDSS)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其实质是管理信息系统中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的共同体。其目的在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智能化的决策服务于整个管理流程,完善相应组织的服务,提升处理流程的效率,提高管理信息及业务的正确性。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先进的、全新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包括智能硬件和软件。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和趋势,医院每天都面临病人、医生、诊疗业务、财政业务等大量的业务和信息,医疗相关信息已经步入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致使医院的管理信息化需求不断膨胀,但存的人工处理难以适应其管理的需求和发展。同时,技术的进步致使各式各样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其应用在多方面为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效率等带来契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是在原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各种智能化的软硬件设备,构建智能化的医院信息化管理。

探究医院信息化管理中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作用,构建智能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其意义主要在于:①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智能化是业务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实现形式,可以整合和优化工作的流程,降低人工管理中的错误,这些无疑都是管理效率提升的表现。②更好地成本控制。智能化信息管理能够更加准确的生成医院业务数据的报告,降低重复,减少人力资源需求,伴随效率提升医疗运营成本得到控制。③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科学合理决策。④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体验。

2现状

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已经被医院管理和业务任务认可,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者对辽西地区(包括三甲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及县乡级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覆盖率超过78%。不同等级的医院配备了不同规模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信息化管理的构建和管理质量较高的还是在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

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产品的角度,目前,围绕医疗的智能化应用形式和产品有:智能诊疗决策服务系统应用、智能远程医疗应用、依托云技术的医疗大数据智能处理应用、依托可穿戴智能设备的t疗检测设备(如苹果公司的智能手环)、依托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监控系统、依托于智能处理终端的智能业务处理等。这些相关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或者以软件,或者以硬件的形式出现,其应用和实践效果备受关注。

从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应用的角度,很多技术已经进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但受应用成本和效益回报的影响,目前,智能化的应用往往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如辽宁省某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就推出了基于4G智能手机平台的诊疗预约服务。张亚等就设计了采用智能终端体征检测设备的智能健康监护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初露端倪,但其无论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患者的角度,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患者希望能在其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以提高诊疗质量、方便诊疗流程等。

3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用

目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覆盖了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处理全程,从系统总体结构的角度,其组成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和统计分析部分和外部接口部分。研究者基于五部分分析了智能处理技术应用的方向和应用形式等。

临床诊疗部分:临床诊疗部分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应用的主要部分。如针对病人的诊疗环节(如登记、预约、挂号、入院等)引入方便、灵活的机制,并通过建立相应业务的智能协同系统,实现基于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调度自动化的应用程序。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方便病人的诊疗;在护士工作站,护理人员的主要服务是分配和管理病人,记录患者的监测信息,实现与患者及医生的沟通。其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患者信息智能化的检测与监控。通过在病房布置智能传感器检测设备实现数据采集与报警的智能化。新的数字救生设备如心电图、呼吸机系统、无线温度计数器数字传感器等可以连接到智能控制中心,相应的智能应用程序安装在智能终端,可与护理人员的智能手机连接;在医生工作模块,医生是检查、诊断和给予患者治疗的专业人员。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生工作进行辅助可拓展。如构架与护士智能终端对接的移动终端,及时获取患者境况信息及时诊疗。智能远程医疗技术也使医生的业务范围在空间得以扩展,远程医疗使医生和病人在不同的地点建立交流。采用智能传感器技术,远程医疗可以帮助医院监视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确保他们按照指示,避免再次入院;在临床检验部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体现在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可以将原有的人工操作与计量转变成智能化自动处理,其在各种生化检测中意义重大,往往以智能检测算法的形式引入到各种检测设备;在血液管理的部分,其智能化应用主要是血液库存的智能预警,以及依赖于智能GpS设备的自动跟踪信息应用的血液调度全程监控系统。

药品管理部分:药品管理是依赖于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其智能化信息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的智能技术,如药品库存的智能预警,药品的智能推荐,药品的智能调价等。

经济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主要包括挂号、划价收费系统、住院费用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和财会及核算管理系统等部分。其智能化应用的主要方向是基于移动智能平台的支付和财务转账应用。如目前已经出现的门诊支付宝支付系统和微信支付系统等,其目的在于丰富支付形式,方便患者的就诊,提高诊疗效率。

综合管理和数据分析汇总部分:综合管理和数分析汇总部分包括病案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查询与分析系统等,其核心是医疗管理经营的综合行决策,其目标是为中高层管理者提供报告信息和决策支持。智能化信息管理应用体现在管理与统计的医院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属于定制性的应用开发,其设计包括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医疗管理方法库的建设、医疗管理与决策模型库的建设和医疗管理知识库的建设几个重要方面。

外部接口部分:外部接口侧重于与医院以外的信息系统的通信与对接,如与医疗保险系统对接、其同质或异质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和网络化医疗与咨询系统对接,其智能化应用体现在接口的智能化自动适应和外部用户的智能化权限管理和智能跟踪管理等。应用的形式往往以智能程序算法的形式引入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控制中心网关模块中。

4结语

随着管理步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各级医院普遍实施,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的涌现和应用也为医院信息系统带来进一步发展机遇,业已成为未来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方向。研究重点关注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软硬件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医院管理信息化中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从五个方面对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目标明确,符合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小燕,叶政德,王正军.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和excel智能实现效期药品规范化管理[J].中国药业,2013(20):85-86.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6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建设内容

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它把最先进的it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充分应用于医院临床诊断和管理业务,通过医疗信息由实体化向数字化转变,深刻变革了医院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一、数字化医院概述

1.数字化医院的定义

数字化医院可以从物理层面和信息层面两个方面来定义,即在物理层面上应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和医院空间的智能化、自动化,提供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在信息层面上应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医疗过程的信息采集、保存、传输和处理,并通过临床数据仓库对医院所有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和应用,以利于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2.数字化医院的基本框架

一般来说,数字化医院包含两大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和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每一系统有包含多个子系统。医院在子系统的建设中,从自身条件出发,取舍各异,不尽相同。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002版)将医院信息系统划分为五部分: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外部接口部分。临床诊疗部分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药品管理部分包括:药库、药房及发药管理,合理用药的各种审核及用药咨询与服务。经济管理部分包括:门急诊挂号,门急诊划价收费,住院患者入、出、转,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与经济核算等。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包括:病案管理、医疗统计、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患者咨询服务等。外部接口部分:提供HiS与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等的接口。

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BaS)是以医疗服务和楼宇设备监控为主线,智能化应用系统为支撑,建立的医用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楼宇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基础型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综合管网系统,机房工程系统,无线覆盖系统)、基础应用型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门禁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应急广播系统,LeD信息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业务应用型系统(排队叫号显示系统,临床呼叫系统,手术示教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婴儿防盗系统,iCU病房探视系统)及集成应用型系统(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四大系统。

数字化医院系统布局框图(包含部分子系统)如下图示。

二、数字化医院建设热点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手机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高清、无线的技术优势,可以帮助救护车上的医疗人员,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获得清晰、快速的远程指导;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以随时请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医疗信息平台,可以用短信、网页、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服务……

目前在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可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识、无线语音、网络呼叫、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等。可以说,病人在医院经历过的所有流程,从住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液/配药中心、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到出院结账,都可以用移动技术予以优化。

2.无线临床信息系统

在HiS全面实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住院医生站系统、住院护士站系统及电子病历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可逐步引入无线临床信息系统。

无线临床信息系统基于HiS、物联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而建立的辅助临床工作的信息系统,目前的主要应用有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无线输液系统、无线心电系统等。医护人员利用手持无线设备,如pDa或智能手机等,可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生命体征数据、护理信息;查询患者医疗信息,录入医嘱;在床边或输液厅核对患者身份、执行用药医嘱、跟踪记录医嘱执行状况;实现护理监控等。

对于目前未实施无线临床信息系统的医院,其医院信息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仅延伸到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而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RFiD技术等建立的移动医、护工作站,可将医院信息系统延伸到病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健康物联网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和健康行业中的应用是健康物联网。健康物联网是通过健康传感装置智能采集人体的生理和运动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前端智能),经过传输网络,将健康信息送达信息决策中心存储,并对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后端智能),最终实现一条龙健康服务(健康提示、报警和紧急救援等)的智能网络。

当一位病人在外病情突发时,随身穿戴的健康传感器发现采集的生理信息异常,经过简单的分析(前端智能),发现情况紧急、需要抢救,携带的监护系统在发出报警的同时,通过3G网络将求救信息发送到紧急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云计算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智能决策,启动服务决策。服务中心通知救护中心抢救,并将病情和抢救方案同步传输。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可确定病人的位置,并确定最佳行驶路线。健康物联网将提供及时而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4.电子病历标准化

电子病历标准化,一方面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结果报告共享,即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报告的互认,以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这与目前国家倡导的医疗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能是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patientReferral),即当一个患者从一个社区医疗机构转到一个医院(或者相反的情况)的时候,两者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数字化医院建设中需把握的问题

1.整体规划。医院全面数字化是一个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无论从战略上或从战术上,从硬件上或从软件上都必须先进行整体地调研和规划,才能为后续的建设指明道路和打下基础。

2.全面集成。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是医院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它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提供所有的产品,必须对不同厂商的产品以及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充分集成,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数字化医院体系。

3.分步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成多个阶段来完成,以保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控性。因此我们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将整个过程科学划分为多个实施阶段,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各项工程的建设。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7

人工智能经过60年的积淀,从去年开始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新进展。

现在,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创新型企业,包括一些年轻的创业者正在共同制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结合,已经临近了突破点。随着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有预测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018年将突破380亿元。

“像100年前的电力,人工智能将改变几乎所有行业。”世界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有一句圈内闻名的论断,几年前,他担纲“百度大脑”研究,让中国企业跻身世界前列。

随后,以alphaGo称霸棋坛为契机,人工智能成功吸引了中国投资圈和舆论场的注意力;就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也成为热词,这些都显示出各界对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视。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记者会上曾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会被考虑增加进政府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项目的规划。“人工智能经过60年的积淀,从去年开始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等方面,都出现重要新进展。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项目,我们正在进行论证。”

万钢说,“人工智能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领域,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多年来,科技部通过“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支持了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自动信息处理,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方面也支持了一批项目。

“我们的企业也很给力,大家看到了比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他们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大家已经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些。”万钢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有几位最强选手和人工智能pK,引起广泛关注,alphaGo也是如此。人工智能确实取得了很快发展,它将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精准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万钢表示,今后几年,中国将在深度学习关键技术、跨界融合的信息技术、人机协同的操作和控制方面,在群体智能和开放研究方面下力气。

“我们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创新型企业,包括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共同制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国家还要打好基础,中央财政将设立一个专项,主要是在基础研究、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上下功夫。这个研究必须是开放的,将来会有知识交流的平台,有开放的知识共享平台,要建立开放的软件平台、开源的硬件平台,以及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个规划目前我们正和相关方面共同起草,估计两会以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万钢说。

成为两会热词

两会上,几位来自it界的代表委员也积极发声,呼吁中国企业联手人工智能研究产业化,并认为这方面有可能超越美国。随着人工智能在两会热议,相关股票随之上涨。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两会期间的会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人工智能,意义堪比6年前“互联网”首次作为明确战略方向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及两年前“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彦宏表示,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三项提案都和人工智能有关。

各家分析都认为,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结合,已经临近了突破点。随着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有预测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018年将突破380亿元。

“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人工智能将掀起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革命,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时代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说。

中国企业力图弯道超车

两会期间,李彦宏曾表示,百度在无人驾驶汽车方向已经尝试做了几年,他认为在2021到2022年之间,无人驾驶车会实现商用。

李彦宏还介绍说,百度云将跟人工智能的各项技术,比如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为很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度秘’刚刚推出的时候只是寄生在手机百度里的一个功能,现在已经可以作为一个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了,并可以植入到任何一个电器中,甚至那些目前还不通电的比如桌子,将来都可以变成智能的。所以,这样一个操作系统可以让人和工具进行自然语言的交流和对话。”

“^去,人都是要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怎么调冰箱的温度,人类每发明一个工具,买来之后都要拿一个说明书看这个东西怎么用,这个是很反人类的。”李彦宏说,“其实真正符合人性的用法,应该是任何的工具都能听得懂人话,我觉得这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不管是冰箱、彩电、汽车,甚至是桌子、椅子,未来都应该能够听得懂人话。”他如是描述百度的人工智能愿景。

垂直细分领域,群雄并起

目前,美国人仍然在ai研发上坐头把交椅。去年震惊围棋界的阿尔法狗,来自谷歌旗下。谷歌的传统长项是机器学习,他们主攻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医疗等技术;与谷歌竞争的一款围棋ai,则来自Facebook,他家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长于图像识别;而iBm的watson早就出名了,最有希望率先用在智能医疗市场上。

中国方面,吴恩达主导的百度大脑引起了世界同行重视,百度也力图在无人驾驶领域领导世界,百度还将ai引入金融圈;语音学习识别方面,科大讯飞已经是行业翘楚。

目前,全球it巨头力拼ai,基本上是利用本公司的海量数据培训机器,让它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辨认照片上的花朵,或者提高订餐系统的效率。而通用化的雄心壮志尚未落实。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8

“Bat全覆盖”

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仍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患看病难的问题,而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居民又过多依赖大型医院,更加加重就医矛盾,一号难求现象频发。因此,便捷快速的预约挂号成为用户对医院资源最大的需求。智慧医院是在智慧医疗概念下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从狭义上来说,智慧医院可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掌上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现代移动终端作为切入点,将手机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就医流程中。

目前该掌上智慧医院医疗平台已具备了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导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移动支付等功能,患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即可完成以往需要排队才能完成的各项手续,通过选择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或者支付宝服务窗进行操作,按照约定时间直接就诊,不用长时间来排队挂号、缴费,门诊就诊更加便捷。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说,掌上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创造了三个“全国首创”。一是依托全国最大健康服务平台“健康之路”的技术力量,在全国首家同步上线了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三大移动应用服务,最大限度地覆盖了手机应用人群的需要,让患者使用更加便利。

二是全国首创具备服务单管理功能。与电商平台中的订单管理相类似,该平台汇总患者在院内接受的所有医疗项目的缴费记录,方便查询,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三是全国首创掌上应用和第三方机构地面团队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智慧医院不仅仅只是依托手机应用程序,还需要地面推广团队的持续运营服务和宣传教育,让广大患者使用更简单,更易培养患者的使用习惯。

除此之外,该平台还是湖北省首家提供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全流程的在线服务,将线下线上打通,患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选择在线上或线下缴费。

移动医疗服务领域资深人士“健康之路”Ceo郭世俊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随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国推行掌上智慧医院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Bat全覆盖”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张先生用手指滑动着手机触屏,兴奋地说:“之前可以用手机挂号,现在还可以用手机支付,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服务窗都能用,这下看病就更方便了!”

刚刚挂完号的周女士说,平常上班工作紧张,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等流程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现在用手机平台看病很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她满意地表示。

而对于患者来说,最切实的感受就是就诊方便了。在医院门诊,一位姓周的女士刚刚挂完号,“我们上班族,工作很紧张,以往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什么的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她对记者表示,“现在多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我感觉很贴心!”

掌上智慧医院的美好未来

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智慧医疗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振邦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建设,通过标准化的业务语言组件,在授权许可范围内,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以供医护人员随时查询,为预防、诊断、康复提供可靠参考。这保证了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振邦智慧医疗系统融合了中西方医疗方法与技术。中医医院将中西医各类临床信息整合成标准化、可计算的模型,使医务人员可以准确制定融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案。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不是振邦智慧医疗系统的全部,当前振邦正在大力发展的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个人医疗信息门户、远程医疗服务和虚拟医疗团队等,都将有力地推动智慧的医疗的建设,也将助力于中国建设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未来,当智慧元素融入整个行业,医疗信息系统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化,并对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与各省市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落实,智慧医疗也被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牵引力拉着高歌猛进。中国移动还致力于推动医院诊疗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在医院信息系统与通信系统融合的基础上,中国移动通过语音、短信、互联网、视频等多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有效互动沟通。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9

这种移动的智能医疗模式,彻底颠覆了过往人们在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3分钟”“门难进脸难看”的不愉快经历,不仅开启了医患互动新模式,也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医患双方可“互评”

在“移动智能就医”平台开通的当天,第一个使用支付宝钱包完成就诊体验的患者徐女士,给了广州市妇儿中心一个“好评”。“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既方便又快速。挂号、缴费免排队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操作。从挂号、就诊到取药,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她说。

这款叫做“移动智能就医”的新服务平台是广州市妇儿中心基于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技术,联合支付宝钱包、金蝶医疗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和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支付平台,用户只需在支付宝钱包中添加“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服务窗,并绑定市妇儿中心的诊疗卡号后,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即可实现挂号、缴费、查取检查报告等服务,往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不过,每一个支付宝账户最多可支持绑定3张诊疗卡,超过3张就需先解绑后才能绑定新卡。绑定后的用户可以随时解绑。

记者了解到,在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上进行“移动智能就医平台”挂号时,患者可以选择“预约”和“当天”两种方式,该移动智能医疗公众服务系统支持所有科室、医生挂号。其后,用户只要到科室服务台刷一下诊疗卡,就可以直接候诊。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如挂号费、医药费、检查费、住院费等,不但能在该移动智能甲台上查询到详细的清单,还可以直接进行缴赞。而当检验报告或诊断报告结果出来后,患者还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查看,不需要来回跑医院打印提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引入了“服务反馈”功能,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可以对医院环境、医生专业技术水甲、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流程等方而进行满意度评价,同时患者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在甲台“移动智能就医”的后台显示,并通过后台操作人员把具体信息传递给医生和医护人员。

“借此平台,可以让医院和患者之间更好地互动,如果患者给出了‘差评’,则在提醒医院参考患者的满意度反馈进行改进。”广州市妇儿中心科教信息部副主任杨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双方互评’机制后,如果发现‘差评’,医院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个人原因还是流程原因,都会加以改进,进而带给患者更优质的就医服务。”

此外,医院还通过该平台医院的最新信息,提供每个科室和相关医生的介绍,这样能够让病人更好地了解医院、科室和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前服务。

截至目前,广州市妇儿中心三大院区都已开通了“移动就医”服务平台,即用户在广州市妇儿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都可以用智能手机就诊。

指尖上的就医体验

“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大幅度节省了就医流程的时间,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因而这种新潮的就医模式无论是挂号,还是缴费,都对当下传统的就医模式起到了不小冲击。“在较为繁忙时段,按传统就医流程,用户需要五六个小时,现在运用‘移动智能就医’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就医时间比以往节省2/3。”杨秀峰说道,目前该项功能只是针对自费缴费的用户,刷医保卡和公费医疗的用户仍在洽谈中。

广东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夏慧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患者就诊无需在收费窗口重复排队,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就行。“目前一期开放的服务仅是移动医疗信息化探索的一小步,但在便民医疗服务方面却实现了一大步,可以有效缓解门诊挂号时间长、交费排队时间长、检查取药等候时间长和专家问诊时间较短这些老大难问题。”

当前该平台还处于第一期的施行阶段,随后,支付宝钱包还将联合广东市妇儿中心、金蝶医疗软件公司开发智能候诊、wi-Fi服务与室内导航等功能,进一步完善移动就诊服务。

对此,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近日表示,广东市妇儿中心打造的移动智能医院,是目前支付宝钱包正在推进的“未来医院计划”的首个试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正逐步到来,基于智能手机实现处方电子化、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可以让医疗公找服务更加便捷,而且能覆盖更多人群,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群众。”支付宝钱包及其背靠的阿里集团在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积累的能力输出给医疗机构后,能帮助医院加速实现移动医疗。“希望通过互联网和数据的产品与技术,用5-10年时间为医疗机构提供移动信息化、数据化的基础设施,与医院一起共同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樊治铭说。

当然,移动智能就医平台所发挥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在火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字医疗、移动医疗都将成为大数据的重要来源,而在“未来医院计划”中,每一阶段的平台功能还将不断升级,并且更加智能化,最后基于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从治疗到预防,全面实现对母婴健康和慢性病管理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为政府卫生部门实现全民疾病预防、预警和医疗资源的部署及投放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医疗机构,广州市妇儿中心成为首个试点合作的公立医院,似乎并非偶然。有数据显示,2014年,该中心最高日门诊量近1.5万人次,这意味着年门诊量有望突破400万人次,是全国门诊量最大的专科医院。

而该院院长夏慧敏也表示,2013年,医院门诊病人自费结算占整体的83.09%,其中银联卡及医保卡支付占一半左右。“如果这50%病人的缴费通过移动支付或自助支付,将有效缓解目前门诊‘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现象。”

“实际来看,自费患者的缴费不会受到社保的限制,这些人是使用支付宝钱包的目标人群,其中儿童患者的父母主要以80后和90后居多,因为他们一般接受和运用新技术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仅仅只要动动他们的手指即可完成操作。”杨秀峰说。

医患关系的剂

在广州,移动医疗其实早在2013年就在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布局,先后上线手机app客户端,这是当前推行智慧医疗模式的重大举措之一。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缩短等待时间是患者认为医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有70%左右的患者认为医院应该缩短患者等待时间。“点点拇指,完成一系列就诊手续”,与过往“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传统模式下,对于病人来说,患者只能在拥挤的候诊室里等候呼叫,生怕走开就会错过就诊时间,且看到的都是医护人员在各个科室和病护区间匆忙地来往,由于与病人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了医患之间理解不足。在面对病人的疑问时,医生也无法及时拿出诊疗信息供病人知悉。而基于“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的看病新模式除了能最大限度压缩挂号、缴费、等待取报告的时间外,更重要的是让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病人进行交流、沟通,做好护理的本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真正实现‘我的时间我做主’。”

此外,近年来,“黄牛”倒卖号源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部在不断加大对炒号“黄牛”的打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遏制作用,可在一些医院仍然可以看到“黄牛”的踪影。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的出现,将让这些“黄牛”们无处遁形。据杨秀峰介绍,该智能平台能够有效地识别“黄牛号”。平台的一整套智能风控体系可以全天候24小时对每笔支付、找寻密码等关键操作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识别一天当中多次挂号和每天挂号的用户,从而有效识别“黄牛号”,帮助医院释放更多资源服务真正有需要的患者。

然而,对于有支付宝、玩转智能手机的新生代和辛辛苦苦前往现场排队挂号的患者间,是否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应该承认,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提供给更多的需求者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有个‘号池’,那些患者满意度高的医生,我们可以考虑多给一些号。”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报告篇10

关键词:电子病历;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智能信息采集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popularizationanddevelopmentofelectronicinformationtechnologyinthemedicalfieldpromotestheherealizationoftheintelligentinformationsystemforregionaldiseasesurveillance.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regionaldiseasemonitoringbasedontheelectronicmedicalrecords,thispapersummarizestheexistingproblemsofthecurrentdiseasemonitoringintelligentinformationsystems.thenwedesigntheframeworkandimplementationschemeofregionalmedicalinformationsystemagainstthecharacteristicsofChangshamedicalandhealthsystem,anddevelopedahighlyefficientandrobustregionalmedicalinformationsystem.thesystemisbasedontop-downinformationactiverequiringmode,andsupportsdataextractionandanalyticalforstructureddata,semi-structureddataandfreeparedwiththetraditionaldiseasesurveillancesystems,ourplatformgreatlyimprovestheaccuracyandtimelinessofdiseasesurveillance.Finally,weshowthattheregionalmedicalinformationsystemhasimportantsignificanceonbalancingregionaldistributionofmedicalresourcesandeventdiscoverybytheactualdeploymentandrunningeffectoftheplatform.

Keywords:electronicmedicalrecords;regionalcooperativehealthcaresystem;intelligentinformationcollection

1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活动空间范围不断扩展,个体行为的聚集性和移动性也迅速增长。为了适应社会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人民社会活动空间范围和活动方式的变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新要求,国务院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建立健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社会经济越发达,商贸活动越繁荣,跨地区和国界的人员流动就会越频繁。这种社会活动形式的变化,虽然能够积极的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种变化将极大地增加传染性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我国近些年爆发的典型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2003年在我国爆发的非典型传染肺炎事件

2005年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事件

2008年的手足口病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

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

2013年的H7n9禽流感

……

从近几年急性传染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爆发的案例来看,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一些新的危险因素也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然而,既往的依赖医务人员主动进行疾病上报的模式难以避免报告不及时、漏报、多报的现象,疾控中心管理人员难以得到全面的疫情相关的信息,这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瓶颈。在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时刻,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类疫情的准确监测、科学分析、合理预测,以便做到对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1]。

建设区域化的卫生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全球发展的热潮[2]。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后投入巨资来开展基于国家和地方级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将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医疗改革的头一条重要措施,提出投资500亿美元发展电子医疗信息技术系统,以减少医疗差错,挽救生命,节省开支。加拿大于2000年9月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3],以推动国家及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投资12亿加元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基础架构,于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口建立了子档案,截止到2011年已累计投入20亿加元,并预计2020年覆盖全国。

我国自建国以来,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非典爆发之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属于自主建设阶段,由各个省市和地区自主设计研发相关的卫生信息系统,接口和标准互不兼容,包括数据元、数据集、业务规范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2003年至2010年,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进入国家统一规划阶段,以国家大疫情(直报)、结核病专报信息系统为代表,初步形成相关标准,但各个省、市、县区相关系统没有规划统一的接口,报告、评估以及干预等出现上下分离的局面;2010年以后我国开始进入医改建设阶段,卫生部在“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中确定了“3521工程”总体信息化建设框架[4]。以该框架为指导,地市级医疗卫生管理系统进入以区域卫生信息化为代表的整体设计发展时期,国家颁布了健康档案标准,积极推动并鼓励地市级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整体接入。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区域疾病监控平台,形成一个覆盖全长沙市的疾病监控信息化网络,基于电子病历,通过自动监测过滤出符合要求的病例,改进目前现有的疾病上报模式,提高疾病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能够使疾控人员和卫生管理者主动、及时了解和发现潜在的病患,在发生大疫情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2研究发展现状(Researchanddevelopmentstatus)

当前长沙市各个医院的传染病、死亡病例和其他疾病监测的信息化系统都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接口和数据标准来实现对接和融合。这种信息系统相互孤立的状况,增加了医院临床医生、防保医生和病案医生的额外工作量,同时,数据的重复录入也使得错误概率急剧增长,数据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如何有效的获取真实、详细、可靠的疾病数据,进而进行宏观深入地分析、预测、预警,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决策依据,成为制约公共卫生发展的重大瓶颈。

(1)信息共享与服务不足

在信息共享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普及深入,各级疾控机构和不同部门,往往较为封闭的建设了相互独立的各种信息化系统。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事先定义一致的数据标准和柔性的共享机制,这些单独建立的信息系统通常表现成为闭源的信息孤岛,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流动,使得数据重叠、资源浪费、数据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更谈不上提供信息服务,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效用和价值。

从信息服务的方面来看,以往的信息系统没有提供有效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一方面,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业人员来看,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信息系统没有提供有效的服务模式,相应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没有提供给专业人员使用,大量的信息资源仅保留在机构内部或者个人手中,无法发挥信息资源该有的作用。地市级疾控中心尚未建立适宜的机构网站,或者仅建立了相对简单的网站,未能充分体现网站的信息服务窗口作用。

(2)信息分析利用能力不够

当前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以及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和部署,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及时、准确的采集医疗卫生数据。但针对这些采集的海量数据,并没有进行有效地分析利用,形成相应的数据产品。因此,建设数据过滤、融合、分析、利用的后台数据挖掘系统,根据分析结果自动生成处理结果和预警信息,为决策者、科研人员和公众信息提供更直观便捷的信息服务是卫生系统信息化过程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亟待加强的部分。如传染病的预警预测、疾病风险的综合评价等。此外,信息的、反馈能力也不能满足专业人员和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3疾病监测智能报告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Designofoursystem)

针对目前长沙市医疗卫生系统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以及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各种应用系统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建立与区域疾病监测和区域电子病历相衔接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势在必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可用性、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数据的价值。本文设计研发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疾病监测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的流程如图1所示。

疾病监控平台最基础的功能是:根据疾控中心设置的监控条件和过滤规则,通过综合判断从各医院的医疗数据中自动抽取出符合要求的住院病历,包括确诊或疑似。监控条件可以包括诊断、症状、体征、检验指标结果、医疗操作和抗菌药物使用记录等各种条件的组合,对于检出病例系统主动筛查并具有提示警告的功能,由平台直接上报疾控中心,或者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审核后上报疾控中心。

疾病监控平台主要包括医院端疾病监控上报系统和疾控中心端疾病监控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医院端疾病监控上报系统,首先以电子病历为基础进行信息抽取和数据融合,对融合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再基于自动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中心端定义的检测指标,筛选出符合上报要求的病例,主动提醒医护人员上报医院管理端,医院管理端再根据要求进行数据审核上报。

由于目前医生书写病历绝大部分还是采用文本病例或半结构化病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病历中抽取出用于监控的症状和体征等数据。如何将病历中的信息数据进行信息抽取,是现在疾病监控的一个难点。信息抽取是文本理解技术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产物。从信息抽取的技术原理来看,其并不需要完全理解整篇文档,而只对文档中与目标信息相关的部分进行处理。从系统设计预定义的领域范围内,抽取需要的相关信息,再通过信息检索技术,从文档中寻找与用户相关的文本或者段落,并将这些文本或者段落进行“后结构”化处理,以达到满足卫生主管部门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信息抽取技术,抽取病历中的关键词并按语义组织成树状结构,包括抽取和组织结构两个过程。

医院端疾病监控上报系统涵盖了本院疾病监控、病例智能上报以及人工审核三个环节。疾病监控部分根据疾控中心给定的监控条件对本院的病例进行实施监控。智能上报模块根据监控结果,自动筛选出符合监控条件的病例,发送给人工审核部分,由于是自动筛选,筛选结果可能包括确诊和疑似病例。相关医务人员通过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自动筛选出的病例进行人工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病例上报给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端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定义监测指标和上报条件。这些监测指标以及对应的上报条件定义好后,将检测指标和上报条件下发至各个医院。第二方面是下发上报规则并且接收上报内容。为了方便后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需要定义一致的上报规则,由各医院按照统一的规则上报病例数据。第三方面的功能是对各医院端系统上报的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根据预定义的监测指标和预设条件,进行自动预警。同时,系统还支持以静态报表或者动态走势图的方式直观的展示统计和分析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情况中,通常会由于一些医院漏报而导致的管理部门信息缺失。因此,本平台在设计时,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独立监控的功能。即无需医院上报,疾控中心可以直接在全区域范围内对住院病历进行实时监控和病历筛选。

4智能区域疾病监控平台的特点(Charactersofoursystem)

既往的疾病上报,是从下而上,被动获取数据的模式。这种模式,无法对实际数据进行自定义的获取、多维度分析和智能提醒上报。其上报过程基本依赖广大医务人员的人为判断和手工填报。不可避免的出现报告不及时、漏报、错报现象;其次,既往上报无法查看原始的病历数据,管理端只能看到上报的内容,无法准确判断上报的准确性。具体来说,本平台的特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本文设计和实现的区域疾病监控平台基于自顶向下主动获取的模式,有主管部门统一定义监控指标,设置上报规则,由各医院端系统主动抓取、分析电子病历数据,并根据监控指标和上报条件,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上报。同时上报过程经过医务人员的人工审核,大大增加了上报的准确率。

其次,在平台管理中心,管理人员不仅能看到上报数据,同时还能够调用电子病历数据,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上报漏报、错报现象,也使卫生局能够更全面的了解疾病发生情况。

再次,本平台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处理和分析。一般来说,电子病历中同时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和自由文本这三种数据,将这三种数据的抽取以统一的抽取模型来处理,可以提供一套集成化的抽取工具和统一抽取语言,这样,抽取规则就可以由非计算机专业的医学领域专家来编制,大大提高了规则编写速度和匹配准确度,并减少了程序出错的可能性,因为不再需要人工为每条规则单独编写程序。

最后,本平台可以由管理中心统一定义上报规则,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等,可以和现有的国家卫生直报平台进行对接,减轻疾控上报人员的大量的重复工作。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扩展性,通过设置新的上报规则,可以无缝兼容以后的信息系统。

本平台疾病监测与传统疾病监测的区别在于:

(1)传统的疾病监测一般是以特定的诊断监测为基础,而本平台的监测扩大到所有非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检验指标监测等信息,提供更多监测维度,大大提高检出率。

(2)传统疾病监测滞后于实际事件的发生,属被动监测,本平台监测属于主动监测,通过实时的多维度的症状监测和体征跟踪,可能提供实现预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甚至在医生诊断前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

5预期效益(expectedbenefit)

基于电子病历来采集传染病、死亡病例以及其他疾病相关的患者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处理,实现自动预警、信息校核的功能,使得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发现漏报、错报等现象,最大限度地保障疫情数据的及时准确。

区域疾病监控平台能够充分满足疾控中心的业务需求与应用。通过平台的应用,帮助辖区下属医疗机构自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并能够最大限度的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获取上报数据,减少手工填报工作量;为疾控中心管理人员提供全区域的疾病上报信息和疾病监控信息,同时,平台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专业的三间分析,增强疾控中心对疾病监控和预防的能力。

6结论(Conclusion)

卫生部在“十二五”卫生事业建设规划中提出了“3521”工程建设规划,明确了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要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系统整合、信息共享的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卫生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的。根据卫生部的整体规划和指导要求,基于电子病历来建设区域疾病智能信息采集平台,使其满足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和长远需求,能够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和政府的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本文设计和研发的智能信息采集平台通过定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协议接口,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数据采集业务,避免了传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缺乏协同、数据难以共享的弊端。同时,该平台通过在管理端定义检测指标和上报条件,可以实现自定义的数据采集、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进行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挖掘。

目前,基于电子病历建设的区域疾病监测采集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现有基础上可以根据所采集数据的内部组成结构和潜在的逻辑关系,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提高疾病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支撑,对于落实医改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敏.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和防控[C].//全军第十次传染病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71-74.

[2]叶华林.浅议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的设计与建设[J].中国新通信,2014,(5):95.

[3]杨佳泓,等.国际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的现况研究[J].中国医院,2010,14(10):4-6.

[4]相海泉.医疗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