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9:13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1

汽车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范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资产逐年上升。当前,汽车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中上游产业,它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19年,中国整车销售数量突破1500万辆的规模,而汽车零部件总产值也达到1.4万亿元以上。依据汽车产业xx规划草案,2019年,中国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汽车制造大国转向汽车强国,预计2019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五)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七)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八)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九)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背景

(一)汽车产业xx规划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促进汽车产业升级

(二)带动当地就业

(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汽车零部件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第五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汽车零部件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四、汽车零部件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汽车零部件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汽车零部件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汽车零部件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汽车零部件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2

一、回顾2013年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20份截至2013年10月31日,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份。

3次连续三年报告的汽车企业占比为70%,部分企业已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披露机制。

11-30页报告篇幅在11-30页的汽车企业报告占比最大,为50%。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受关注程度越高,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也越全面。

CaSS-CSR1.0/2.040%的汽车企业依据多个标准进行报告编制,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CSR1.0/2.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G3.1)及上交所指引为主要参考依据。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报告的企业中,70%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90%的汽车企业报告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外两份为《戴姆勒中国2012可持续发展报告》、《Bmw中国企业社会贡献系列活动2012年度报告》。

80%80%的汽车企业了中文报告,20%的汽车企业了中英文报告。

二、对2013年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作出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汽车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7.53分,整体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其中,20%的报告质量已达优秀,具有较高的水准;55%的报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汽车企业报告质量整体略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但报告可比性略低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汽车企业报告可比性、创新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凸显汽车企业以“人、车、社会和谐发展”为理念追求

在我国逐步进入汽车社会之时,汽车不仅承担了主要的客货交通运输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汽车文化也在形成之中。汽车企业已逐步认识到汽车行业的社会责任本质是实现人、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城市交通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很多报告不仅在报告正文中提及追求“人、车、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在报告的主题设置、报告的设计方面也反映出这一理念。

发现二:实质性议题关注点的渐变――由产品的安全性能扩大到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同时我国交通事故死伤人数连续十年高居世界第一。交通事故对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逐渐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议题。汽车企业均将“安全”作为重要的实质性议题进行披露,但依据各企业对“安全”议题的认识程度,我们发现披露的重点各有不同。

除了不断研发安全技术、提高基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为大众提供便捷安全的可移动产品外,汽车企业逐渐将“安全”理念扩大为“保护所有道路的使用者”。

发现三: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成为报告中产品议题的重要内容

汽车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便捷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全球40%的石油开采量被汽车所消耗,2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汽车。我国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可采储量的10%。石油资源的有限及气候变化的压力,迫使汽车企业不断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储备支撑未来发展的领先优势,有75%的汽车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及技术的应用推广。

发现四:不断扩大对社会责任领域的认知

基于行业特性及公众对汽车尾气污染等关注程度的加深,汽车企业均较好地回应了利益相关方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期望与要求。汽车企业在报告中均以较大篇幅披露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秉持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及环境管理体系和卓有成效的环保实践。这表明汽车企业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方面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

但我们发现,汽车企业对环保的关注不止于此。众多汽车企业报告还披露了企业在引导公众开展生态保护、传播环保知识与理念和捐资保护自然遗产方面的实践,这表明汽车企业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真正向着“人、车、环境的和谐发展”理念前进。

发现五:本土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报告披露侧重点有所不同

众多跨国汽车企业普遍在报告中以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绩效为披露重点,注重责任理念的前瞻性;尤其注重披露对环境和社会公益方面的实践和绩效,但对在中国本土运营所产生的经济绩效、经济影响以及员工相关议题的披露还不足,本土化还略显薄弱。此外部分跨国汽车企业的中国区报告也有英文版,以方便外籍员工阅读和跨地区交流。

从报告呈现方面,跨国汽车企业更加重视报告的品牌传播价值。

从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本土汽车企业注重经济、社会、员工、环境等方面实践与绩效信息的全方位披露,但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方面的认识还略显不足。在报告设计呈现方面,除少数汽车企业外,均不够重视报告的可读性。

四、我们的建议

1.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达321家,从业人数超过107万。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与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并未成正比增长,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为粗放的现状。我们建议更多汽车企业能够尝试报告,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责任品牌的视角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是利益相关方全面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日益为大众熟悉的汽车行业,如何树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社会责任报告是重要的一环。据相关调查显示,公众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之于汽车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程度表示肯定。汽车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品牌建设,则能塑造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责任品牌也逐渐成为公众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3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及相关管理法规。积极做好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和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车辆生产企业更名、迁址、重组等协调服务工作,开展对车辆生产企业生产现场的审查。会同公安部门开展商用车产品清理检查工作,确保车辆《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加快汽车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溧水、江宁、浦口三大汽车产业基地服务指导工作,重点加强浦口桥林汽车产业园的建设。引导主城区内退城进园的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三大汽车产业基地集聚,推进依维柯、南汽专用车等企业退城进园建设进度。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

3、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和试运行工作,跟踪服务金龙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推进南汽、金龙、中大金陵、嘉远等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加快构建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组织相关部门推荐新能源汽车车型,做好我市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推广应用工作。

4、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桥林汽车产业基地、长安微型汽车新基地、长福马公司技术中心和新车型、南汽技术中心、依维柯轻卡扩能等项目建设。

5、建立汽车产业运行分析机制。建立整车、专用车和重点零部件企业资料库,完善汽车产业信息网络和运行情况分析机制,及时研究分析汽车行业发展动态,完成省汽车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工作。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4

图1大会主会场图2出席年会的各位嘉宾年会围绕“后危机时代工业的创新利器”主题展开7月28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秘书长张云泉博士主持,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王泽玉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辞和开幕词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计辅》主编钟万勰教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教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凌天钧总工程师,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nVH总工程师庞剑博士,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碰撞安全总工程师赵会博士,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计辅》编委杨志刚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锤结教授,陕西省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信息中心张林鹏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副总干事崔素荣女士,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秘书长沙峰副处长,西门子pLm公司生命周期仿真市场总监BUSHRichard先生等

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报告由王泽玉研究员主持钟万勰院士作题为“力学与控制的Cae”的报告;庞剑博士作题为“汽车nVH-Cae的问题与挑战”的报告;吴锤结教授作题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的报告;BUSHRichard先生作题为“仿真分析市场的发展方向”报告;英特尔公司工作站服务器产品市场经理罗一峰先生作题为“借助英特尔应对Cae领域设计分析和仿真带来的挑战”报告专家们的精彩报告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博得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图3中国科学院院士、《计辅》主编钟万勰教授图4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庞剑博士图5《计辅》编委、同济大学杨志刚教授图6西门子pLm公司BUSHRichard先生每届年会的“Cae技术趋势论坛”都是重头戏,今年的报告更是精彩纷呈,组委会精心选择各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知名专家为大会演讲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杨志刚教授作题为“汽车空气动力研发――试验与仿真”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作题为“等几何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的报告;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岳中第研究员作题为“探讨两化融合,Cae瓶颈与破解之道”的报告;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李春亭主任作题为“打造Cae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报告;LmS公司技术总监石银明博士作题为“设计验证阶段仿真解决方案”的报告;安世亚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掠虏┦孔魈馕“让Cae仿真成为产品设计的驱动力”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前瞻性很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图7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图8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李春亭主任本届年会还设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交通、先进制造科技与应用专题分会场,为航空、航天、兵器工业、汽车、船舶、通用机械、电子等行业的代表提供专业研讨和交流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5

从200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开始,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动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

到2016年,政府的扶持以及行业的发展经历震荡和转折。骗取财政补贴的丑闻曝光,招致政府的调查和整顿。同时,国家调整补贴政策,将技术水平低下、纯为谋取补贴而生的车型排除在扶持范围之外,并用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逐步取代直接的财政补贴。

钻国家补贴政策漏洞,进行骗补,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国家为什么还要继续拿着几百亿的资金去扶持它?

“骗补”调查

“骗补”一词,已经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它身上背负的一个污名。

这是震惊国务院总理的行业问题,中央财政为扶持新能源汽车安排的几百亿资金当中,被骗走或被企图骗走的部分可能超过了14。

有的生产企业勾结关联用户,利用伪造材料虚构并不存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业务,空手套白狼骗取财政补贴。有的企业因为2016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减少,在车辆还没有完成生产的情况下,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锁定2015年更高金额的补贴。

另一种骗补手段是实际生产的车辆与申报材料中的参数不一致,但仍然按照申报材料中的参数申领补贴。比如车企不按申报材料所述安装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电池组缺斤少两。还有经销商在获取补贴之后,拆下锂电池倒卖,给车辆换上更廉价的铅酸电池再次销售。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将同一组电池在多辆汽车上拆装,重复利用以申请财政补贴。

骗补丑闻在今年1月份被媒体曝光。随后,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针对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核查,国务院也组织部委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情况展开更大范围的督查行动,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也是督查内容之一。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在3月份承诺,待查清全国骗补情况之后,会“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2015年有哪些企业参与骗补、涉及多少车辆和多少资金。

但是,或许是因为调查揭示的问题之大超出了预期,调查结果的公布过程显得羞羞答答。

首先是7月上旬,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西安的一场行业座谈会上宣读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承认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存在通过欺骗套取国家补贴扶助资金的情况。

督查报告归纳的骗补以及“违规谋补”方式包括这样三种: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肖亚庆还表示,报告内容引起的“震惊”。

两个月后,财政部公布四部委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五起典型案例。其中,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亿元。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这四家,则是在车辆还没有完工的时候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以申报高于2016年水平的2015年补贴。这四家企业共计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亿元。

截至9月12日,业界和公众最关心的骗补企业名单仍然没有通过正式渠道。据报道,名单预计在两个月后公布,目的是让问题企业在这期间补齐材料,便于有关部门做出最后处罚。

根据《证券日报》的披露,财政部等四部委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涉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亿元。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截至2015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中央财政为补助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从2009年到2015年底共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

简单计算可知,涉骗车辆占总产量的15.4%,涉骗金额占中央财政补贴总额的27.7%。

市场支持力不强

骗补案例之所以经常发生,是因为整个新能源产业都依赖于财政补贴。企业的最大动力不是通过技术攻关制造出用户想买的车型,而是以达到补贴标准、实现出或虚或实的销量为手段,去谋取纳税人的资金。

决策者的注意力也没有局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骗补问题。政府官员和智囊多次强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整体增长的背后,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7月份受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委托一份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的报告说,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却热衷新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和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因此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发改委官员曾在多个场合引用@份报告的结论。

低水平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举个例子。有企业将接近6米的汽柴油版轻客车型拉长到6米以上,宽度、高度、轴距不变,并取消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底盘下方挂上一组在外的动力电池,在驾驶座椅下方安上电动机和电控系统,生生拼凑出一款“新能源汽车”。汽油版顶配车型售价20万元出头,纯电动版售价达75万元,比特斯拉modelS入门车型都高。但是按照2015年的补贴标准,6至8米长的纯电动客车最高可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助共计60万元,所以这款轻客的终端售价最低可至15万元。

乘用车市场也存在不少单纯依靠补贴生存的车型。比如,几款享受补贴的微型电动车与淘宝上可以买到、价格两万左右的四轮老年代步车相比,整备质量差不多,续航里程差不多,都没有防抱死系统之类的基本安全配置,只是最高时速因补贴标准要求达到了80公里。但因为补贴,这些与老年代步车技术水平相当的“新能源车”售价达15万元以上,足以买一辆凯美瑞这类的B级汽油车了。

因而,有人甚至戏称,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压根就不是给消费者开的。

此说固然有些以偏概全,但到目前为止,包括乘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远远没有达到让市场乐意接受的技术水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功能往往闲置,其油耗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没有优势。纯电动乘用车的用户普遍患有里程焦虑症;如果算上在公共充电桩时产生的停车费,其使用成本也不见得比传统燃油汽车低,更不用说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便利。它们只是用户在大城市限制传统燃油汽车牌照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所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生存的,更多时候是补贴,是牌照政策的照顾,市场这个最雄厚、最可持续的力量仍有待加强。

市场支撑力不足,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上不了规模,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碎片化。

前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报告举例说,2016年前5个月,100多家企业共生产车型超过700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150辆左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共30多家,生产车型9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800辆有余。骗补重灾区新能源客车企业近50家,涵盖车型47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约为55辆,排名前十的新能源客车企业平均产量近2000辆;新能源专用车企业50多家,涵盖车型14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20辆。

补贴政策调整

财政部等部委对5个典型骗补案例的处理,包括不予补助、追回预拨补助、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将车型从推荐目录剔除、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将相关人员移交司法等程度不等的措施。

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将继续。西安座谈会上,财政部官员表示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在对骗补行为严肃查处的基础上,“今后仍将总体保持补贴政策连续性”。

同时,补贴政策也将调整。具体的补贴新政尚未出台,但大方向已经确定,即提高技术门槛,逐步减少补贴金额。工信部官员在西安座谈会上说,根据督查情况,国家将对补贴政策进行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首先,研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等因素挂钩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6米至8米、8米至10米等纯电动客车车型补贴标准,并改进补贴拨付方法。其次,工信部将研究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的条件,对现有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补贴产品的先进性水平。第三,推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步管理办法的出台,建立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挂钩制度。

不仅政府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资本似乎也看好其长远前景。上汽、北汽、吉利、奇瑞等汽车企业都准备通过专门的新平台生产新能源汽车。大众也在和江淮探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做电器的格力、做通讯的中兴、做漆包线的露笑科技、做网络视频的乐视,近期都已通过收购或自建产能涉足新能源汽车市场。

决策者和投资者都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肩负的使命来解释。这个行业背负着两大使命。一是尽可能多地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减少交通行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至少是将污染从城市人口密集地区转移出去),即“节能减排”。二是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落后于国际同行一大截的情况下,通过汽车电动化这个口子取得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为了节能减排,中国跟世界其他主要汽车市场一样,都已制定严格的油耗目标。按照2016年起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强制性国家标准,2020年国产乘用车平均油耗要降至百公里5.0升。之前的2016年至2019年,油耗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7升、6.4升、6升和5.5升。达不到各自油耗目标的企业将面临罚款,或遭受车型不予上市等处罚。

企业为实现油耗目标采取的手段之一,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改良榨取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比如采用直喷技术、降低车身重量、搭载微混系统等。

丰田、本田、通用、现代的不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并没有进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录,有节能车补贴也仅限于局部地区,但它们今年都不约而同地大力推广。相比新能源汽车目录中的插电式混动汽车,这些车型的使用体验更接近传统燃油汽车,日常使用过程中省油效果也更加明显。推广这些车型对于降低它们的平均油耗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发力新能源汽车,对于降低企业平均油耗的效果则是立竿见影的。比如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测算显示,2015年合资品牌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为百公里6.92升,同比下降2.6%;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01升,同比下降1.8%。虽然自主品牌的降幅稍落后于合资品牌,但考虑到自主品牌目前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8%,新能源汽车对合资品牌整体燃料消耗量影响不大,却能够使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下降1.2升,达到百公里5.8升,提前3年实现2018年的降耗目标。

世界能源理事会一份报告也说,林林总总的政策和技术选项当中,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对于实现法律法规要求的燃油效率阶梯式改进更有前途。

这份报告测算,如果]有电动汽车,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超出监管层所设限制的29%。要实现排放目标,2020年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市场将需要达到530万辆,占预计乘用车年销售总量2400万辆的22%。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20.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离上述推算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还无法说服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为它们买单。对于缺乏市场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节能减排的使命似乎过于沉重。

单纯从技术上来讲,如果像日本那样推广不插电混合动力技术,由于这类车型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支撑,节能减排的目标倒是有希望实现的。也就是说,这类技术可以扛起节能减排的大旗。但它们不是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为方向,并且掌握在国际大企业手里,有碍新能源汽车帮助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使命,这就不是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6

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以及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既对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对其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步入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共同构建和谐绿色生态体系的全新时代。

截至2014年10月31日,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我们共收集到汽车制造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21份。我们依据“金蜜蜂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4”,对这些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

报告概况回顾

21份截至2014年10月31日,汽车制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1份。

5次连续五年报告的汽车制造企业占比为42.9%,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汽车制造企业一种常态化的信息披露机制。

51页报告篇幅在51页以上的报告占比最大,为40.9%。

多标准71.4%的汽车制造企业依据多个标准进行报告编制,其中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1、G4)、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2.0、CaSS3.0)等为主要参考依据。

57.2%报告的企业中,57.2%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021份报告均未接受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制造企业有待在这方面加强。

19%中英文报告的汽车制造企业占19%,同比没有明显变化。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本土企业尤其需要英文报告,作为支撑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有力工具。

议题指标覆盖情况

汽车制造企业的报告各方面指标覆盖率均高于中国企业报告的平均水平,处于领先水平,然而仍有部分指标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出现未覆盖的情况。

员工

报告在“员工”方面各项指标的覆盖率均高于中国企业报告的平均水平,其中职业健康与安全高于平均水平16.7%,工会方面也高出了11.4%。

客户

报告在“产品/服务、产品/服务信息”方面披露均高于报告的平均水平,而在客户信息与隐私保护指标覆盖率仅为2.4%,低于平均水平57.1%。

环境

报告在“环境”方面的各项指标覆盖率均高于中国企业报告的平均水平,其中生态系统保护指标覆盖率超出平均水平最多,为84.5%,超出平均水平最少的为降污减排,但也有20.2%。

社区

报告中关于“社区”的四项指标中有三项高于平均水平,其中,为社区捐款捐物、提供志愿者服务的覆盖率高达90.5%,但没有一家企业披露对当地资源利用补偿情况的信息。

报告质量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汽车制造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61.97分,整体处于追赶阶段。其中,19%的报告质量已经到达卓越,28.6%的报告质量已达优秀;但也有38.1%的报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汽车制造企业报告质量整体略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创新性远远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但报告实质性略低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

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追求“人、车、社会和谐发展”――以前瞻思维打造更加智慧的城市交通

汽车制造业将社会责任本质归纳为处理好环境保护、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城市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最终实现人、车与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国际领先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思考企业如何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高的价值,以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研发新技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研发新型动态路线导航系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拥堵时间。同时积极与政府开展合作,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使用,致力于构建更加智慧、更加清洁的城市交通系统。

发现二:有机融合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入信息技术提供更有保障的安全与服务

汽车制造业企业纷纷将“安全”作为重要责任议题,在不断研发安全技术、提高基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为大众提供便捷安全、可移动产品的基础上,融入最新的信息技术,结合“云计算、云存储和云服务”以及移动互联、信息和车联网等信息应用技术,以智能化的全程全网监控措施,研发自动驾驶系统、防爆胎技术等一系列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信息技术。既保障了道路交通的顺畅,又保障了车辆与驾驶员的安全,同时也为消费者用车提供方便,使其获得快捷、安全、愉悦的交通体验。

发现三:回应公众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研发可持续的产品、新能源的使用成为汽车企业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汽车制造企业积极贯彻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号召,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与伙伴共同开发更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系统和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清洁高效产品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发现四:打造负责任的价值链――产业链上下游管理成为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意识到促进可持续发展不是单一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责实践。通过全方位的产业链管理,制定严格的供应商标准、强化培训管理、将自身先进的管理标准和经验传递给合作伙伴,汽车制造企业帮助其供应商、经销商成长发展,形成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企业通过制定严格的采购指南、总结规划环境要求、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引领供应商打造绿色责任供应链;积极与经销商合作,完善经销商管理体系和组织培训,通过不断提高经销商的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为客户提供出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以更高效、环保的方式出行,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最终实现价值链的共荣共赢。

发现五:倡导安全先进的汽车文明――安全文化教育宣传成为社会公益的亮点工作

汽车制造企业肩负着向包括驾驶员、道路使用者在内的社会大众传播汽车文明、安全驾驶文化的重要责任。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与同行业伙伴共同开展车辆技术条例、车辆检查和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研究,并开展安全驾驶、高效与节约驾驶等培训,帮助客户实现汽车运行性能的最大化和燃油消耗的最小化。同时,汽车制造企业逐渐将“安全”理念扩大为“保护所有道路的使用者”,不断拓展社会公益对象和内容,从传统的捐款捐物、提供志愿者服务,逐渐扩展到公众道路安全教育宣传,特别是面向儿童的公益安全教育活动,倡导公众文明交通、安全出行。

发现六:信息披露侧重点不均衡――对待负面信息采取回避的态度

汽车制造企业注重经济、社会、员工、环境等方面实践与绩效信息的全方位披露,但报告对企业已经被公众广为熟知的负面事件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出现了“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企业应积极披露对负面事件的调查和说明,阐述企业的应对态度、反思以及行动,表明企业的价值观和努力,维护企业形象,缩小与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差距”。

我们的建议

建议一:主动迎接发展挑战,引领未来趋势

汽车制造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应更多地披露与城市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相关议题的责任实践,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展现企业愿意与利益相关方一道共同努力,通过责任理念、创新技术、履责实践,主动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以前瞻性的思维和行动共同塑造未来交通出行方式。

建议二:强化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

随着利益相关方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汽车制造企业不仅需要重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同时需要将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同企业的自身运营融合起来,拓宽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渠道,强化沟通效果,邀请利益相关方参与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当中,提高社会责任行动绩效,建立更为有效的信息共享方式和渠道,在交流中形成更广泛的互动沟通以及更加高效、有价值的社会责任实践。

建议三:阐述实质性议题的识别与选择过程

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具体披露企业实质性议题的选择过程,阐述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关注的重点内容,披露企业决策的参考依据以及对议题排序的过程,并绘制实质性矩阵,表明责任信息披露重点,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7

科技部在电动汽车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定位比较明确,就是利用科技计划直接立项支持技术标准的测试评价技术与规范的研究,并在“三纵三横”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任务中强调对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家标准制定的科研数据支撑。与标委、工信部、能源局等标准主管部门合作,共同推动电动汽车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服务于相关产品、系统的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产业化。

在从2001年开始的“十五”期间,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共支持“典型城市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的研究”、“电动汽车型式认证试验方法研究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中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公告管理制度研究”等16个标准法规研究课题,安排863经费8764万元;“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规范研究与制定”、“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测试规范与试验方法研究”、“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组一致性测试及电池管理系统有效性测试方法研究”等18个测试技术与规范研究课题,安排863经费6154万元。这些标准、测试研究课题对我电动汽车标准的有力支持,使电动汽车标准从只有几个标准发展到基本形成了整体标准体系,这期间,一批整车、零部件标准在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相继出台,及时满足了车辆准入工作的初步需求和863科研项目的技术评价工作。如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系列标准等。同时,电动汽车标准的及时推出又进一步促进了863科研成果的科学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在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期间,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共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标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认证技术条件及运行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小型纯电动汽车技术规范和法规体系研究”等6个标准法规研究课题,安排863经费2513万元;“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与排放测试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能试验研究与检测评价”等12个测试技术与规范研究课题,安排863经费8663万元。在863专向经费的支持下,电动汽车的标准向全面体系化发展,全面引入新能源汽车概念,完成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各方密切配合,支撑了奥运、世博及十城千辆工程的规模化示范需要。

2010年开始启动的“十二五”第一批863计划课题,电动汽车重点科技专项共支持“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标准研究”、“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标准技术研究”、“际电动汽车技术验证与对比研究”等11项标准、测试研究课题,安排863和科技支撑经费5224万元;继续支持电动汽车标准项目,同时邀请标委和工信部参与标准课题立项规则的制定,使电动汽车的标准研究更加有的放矢,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下一步,发展电动汽车技术标准,需要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企业战略与实践、家战略与实践密切结合。目前,根据中汽车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建议,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已要求“十二五”新立项电动汽车相关科技计划课题配合标准课题研究,结合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加强各层各级标准的制定。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8

美国、欧洲、日本交通运输领域节能与替代目标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国际社会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在交通领域采取的共同措施。世界各国依据各自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状况,主要采取制定实施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组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开发计划、实行鼓励性政策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总体来看,尽管在现阶段各国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在近中期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环境友好的替代燃料以调节交通能源结构,减少石油依赖,开发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的混合动力汽车,降低能源消耗;长期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近年来,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展示范项目,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给予政策扶持,大大加快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商业化的进程。美国: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由于国内各种力量的博弈,美国近三任总统对未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摇摆不定。克林顿政府制定了pnGV计划,提出重点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而布什政府上台后,又提出了FreedomCaR计划,要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近的奥巴马的一系列讲话,又让汽车业界感受到美国政府将可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发展重点。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美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必须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而且出台了多项汽车交通领域的能源法案及国家计划。在发展车用能源的战略选择上,美国已从以往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单一化发展格局向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先进柴油、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转变。欧洲:摆脱化石燃料的能源政策欧盟从2000年起开始推进力图摆脱化石燃料的能源政策,在出台的一系列能源政策中,尤为重视可再生能源及生物燃料的应用。欧盟的车用能源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坚定不移地实施柴油化战略,同时加强柴油混合动力技术研究,以获得更加理想的节能效果;第二,积极推进车用能源多元化,重视发展氢、天然气和生物燃料。欧盟委员会于2005年12月公布了“生物能源与生物燃料行动计划”,提议鼓励在交通、发电、取暖等20多个领域使用生物能源。该计划指出运输部门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汽车燃油中生物燃油的使用率提高到5.75%,但2005年的份额仅为0.8%,远没有达到规定目标。根据上述行动计划,欧盟委员会在2006年1月通过一项“生物燃料战略”,该战略旨在促进生物燃料在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推动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技术开发,改善生物燃料的成本竞争力。2006年6月,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发表了题为“生物燃料2030年展望”的报告,从长远观点提出导入生物燃料的意义与目标,提出了在欧盟内发展生物燃料的整体时间表,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报告中还提出了欧盟计划在2030年实现交通运输燃料的四分之一来自生物燃料的目标。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月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将欧盟27国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削减到至少低于1990年的20%,将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生物资源、风力、水力、太阳能)所占比例提高到20%,为此提出了到2020年生物燃料份额设定最低要达到10%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在欧盟受到了高度重视,并成为欧盟研究制定车用能源战略的重要考虑因素,同时也是欧盟先进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根据欧洲汽车产业协会和欧盟委员会制定的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协议,从1995年到2008年,轿车新车的平均排放量应当减少25%,到2008年机动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值降至140g/km。目前,欧盟正在与欧洲主要汽车厂商协商进一步降低机动车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9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温总理从八个方面强调了今年在节能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

温总理提出,要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将节能降耗的要求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党中央对降低能耗的决心有多大。当然,对于采用什么技术节能降耗,中央没有进行限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汽车的油耗占全国能耗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越来越大。欧洲现在主要是通过柴油技术实现了节能和环保的双赢,中国在这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汽车专家在解读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就汽车企业而言,节能降耗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汽车产品研发理念上。也就是说坚持什么样的研发理念,研发什么样的汽车产品事关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大计。

专家认为,近几年汽车企业掀起的柴油发动机热潮就是坚持节能降耗的具体体现。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众所周知,同排量发动机中,柴油发动机比汽油机可节油30%左右。在使用成本方面,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但消耗柴油的绝对数量低,而且柴油价格比汽油价格低,百公里综合油耗相同情况下,油耗所带来的成本差异也将是巨大的。

令人兴奋的是,在中国汽车界,记者看到了一批汽车企业已在柴油车领域进行着大胆的探索。华泰汽车新推出的圣达菲2.0柴油版SUV走的就是节能化研发道路。在降低油耗的同时,使排放更加清洁,国内汽车企业的柴油化精神让人为之兴奋。

有鉴于清洁柴油发动机的巨大发展前景,与会汽车企业的代表们都表示将在研发清洁柴油发动机技术方面有所投入。出席“两会”的经济界代表表示,汽车企业讲究节能,不仅能大大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而且对于中国的一些出口型汽车企业来说,要想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清洁柴油动力也是正确的选择。

两会代表热议: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要从“芯”做起

在今年的“两会”上,与会汽车企业的代表:一汽总经理竺延风、上汽股份总裁陈虹、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广汽股份总经理曾庆洪等,均受到媒体、汽车业界及消费者的密切关注。

国内汽车行业经过去年的超常规发展后,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自主创新、环保等议题都成了国内汽车企业关注的问题。此外,燃油税、停车等问题也是代表们和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汽车企业的代表们同时向两会建议,国家应在政策、资金上再给予自主品牌更大的支持力度,为自主品牌小排量、柴油动力、混合动力等车型的成功普及再推动一把;让先进的节能环保产品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并成为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武器。“我们将沿着自主创新之路一直走下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

环保问题一直是“两会”代表们关注的议题,尹家绪曾经的一份提案最终使得2006年各地对小排量车型解禁。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同样对此重视有加。上汽股份总裁陈虹带来了“有效实施汽车排放控制法规”的提案,重视从法律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的提案则认为要采用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达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的目的。

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尹家绪在给人大的议案中指出,混合动力技术是民族汽车立足国内、走向全球的关键技术,是民族品牌快速与国际接轨的捷径,也是汽车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

汽车专家认为,当前中国汽车界的自主创新当务之急应首先从节能降耗做起,具体落实到汽车研发过程中就是要从研发汽车之“芯”――清洁、节能发动机做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显示,如果2020年我国柴油轿车数量发展到乘用车总量的20%,则当年可节约燃料1880万吨。为此,应当在我国发展先进的柴油汽车,发展节能汽车,重点发展直喷式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利用现有液体燃料基础设施,实施汽、柴油清洁化战略,逐步与国际燃油规范接轨。

新能源汽车研究报告篇10

最近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有一个北京小伙儿,白领,一直想买车但摇不到号,最后他到租车公司租了一辆大众宝来,每月交3600元,每天上下班拉三五个活儿,每天大概挣120元,每月收入3600元正好够租车费用。到了年底,他因为抢火车票未果,也正好续租了汽车回家过年。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求证,但是在号牌资源日益紧缺的北上广,这个故事反映出了人们对汽车租赁业务的新态度。

汽车租赁爆发式增长,北上广深占大半江山

中研普华旗下中国行业研究网公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租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下称《分析报告》)显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区域一体化迅速推进,驾驶技能广泛普及,企事业单位用车制度改革等,汽车租赁需求将会更加旺盛,发展潜力巨大,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中研普华研究员肖健表示,2013年,我国汽车租赁的市场需求已经达到25万辆,全年市场规模将达220亿元,相比2006年租赁汽车44864辆,营业额20亿元,汽车租赁业增长超十倍。未来几年,我国汽车租赁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20%~25%之间,2018年,我国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近年来乘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为租赁市场培育了大量潜在的消费者。从各国的发展经验也可以看出,乘用车的普及对租赁市场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乘用车保有量的增速直接决定了租赁市场的增速。

但《分析报告》也显示,目前,由于购买力和消费习惯的原因,租赁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这4个城市的市场规模之和占全国市场的59%。

汽车大佬布局租赁业务

2013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华晨宝马的新能源汽车“之诺”上市,作为国内首款来自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之诺的上市策略也“特立独行”——第一批只投放北京、上海,而且只租不售。

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因为限号、限购的问题、不排除华晨宝马的其他车型也采用租赁的方式面向消费者。

“比如异地开公司,或者(个人购车者)考虑到成本问题、牌照资源问题,很多车型都会寻求(租赁)这种模式。”祁玉民说。

之诺租赁业务可以让那些暂时没有摇到号的人开上车,也鼓励大家尝试新能源汽车这种“新事物”。华晨之后,另一家汽车企业也把租赁业务带到了中国。2013年12月2日,德国大众汽车租赁进军北京,两天后,德国大众汽车租赁又登陆上海,这标志着德国大众汽车租赁全面加速了其布局中国的步伐。

据了解,大众汽车租赁在德国拥有超过969000辆的租赁车辆,深耕汽车租赁市场近50年,拥有先进的管理经营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

在中国运作大众汽车租赁的大众汽车新动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志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观。这给汽车租赁及车队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在未来几个月,德国大众汽车租赁业务将在中国拥有14个办事机构,而在今后的几年里,全国30多个城市将建立德国大众汽车租赁办事机构,全面发力中国汽车租赁市场。

2012年8月,德系豪车巨头奔驰成立梅赛德斯-奔驰租赁有限公司,也正式推出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和服务。此外,东风日产(东风日产易租车)、广汽(广汽商贸租车)等厂家也都已经“抢占位置”,布局汽车租赁业务。

肖健表示,整车企业进军租赁市场既可看做是延伸汽车产业链的一种表现,也可理解为服务升级,但目前由于发展并不成熟,还比较难以判定其最终走向。不管是宝马、大众还是东风、广汽,都把租赁业务的第一站选在了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这也意味着汽车企业将与专门的汽车租赁公司“短兵相接”。

行业面临洗牌

罗兰贝格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租车普及率为0.4%,美国、加拿大、法国的普及率分别为1.3%、0.8%和0.7%,日本则高达2.2%。可以看出,相比于国外汽车租赁较为成熟的市场,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租车习惯还有待培养。

“租赁在中国是新的理念,人们还习惯于拥有一辆汽车而不是只使用几次。即使是租赁,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也是不同于欧洲的。”谭志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为此,德国大众汽车租赁不同于租车公司瞄准一般消费者的定位,将客户群锁定在了“集团客户”和“中小企业”。

中国汽车租赁市场有很大的潜力,但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市场。最明显的表现是,中国汽车租赁市场非常分散。《分析报告》显示,就短租市场而言,前五大汽车租赁公司仅占市场总规模的9%左右,领先的企业包括神州、一嗨等公司。就长租市场而言,前五大汽车租赁公司也仅占市场总规模的9%左右,领先的企业包括首汽、安吉、大众等公司。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可能在未来3到5年间经历第一轮整合,预计到2014年,前五大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将达到10%到15%,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