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十篇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十篇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0:09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1

人口流动家庭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家庭是流动人口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提供了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的社会化的基础条件,家庭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具有特殊而基础性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家庭流动性强,在流入地就学的学校办学质量相对较低,居住的社区环境比较复杂等,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特别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尽管流动人口家长跟城市家长一样,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同样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他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更偏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薄;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足,对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任务认识不清;多数不懂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等等。

因此,如何构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提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质量,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健康发展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探讨。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一是社会家庭教育指导力量,其实施指导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二是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三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子女就读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对于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指导而言,我认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最重要的方面。

1.为了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收到显著效果,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学校还发出“家庭教育调查表”,了解流动家庭家长在家里为子女提供的教育条件、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有过错时采用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期望,等等。此外,通过多种调查,了解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反应和出现的典型事例等方面的情况。开展了“同读书,共成长”活动后,学校通过“‘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动调查表”,了解以下方面的情况:学生家庭在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动中的表现,家长是否改善了家庭学习环境,是否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读物,等等。

2.倡导学习与反思,学校根据家长个体户多,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倡导家长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学校一方面直接组织多种学习交流活动,如请校外专家来校做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咨询活动,举办教子经验交流会、家长座谈会等,另一方面给家长赠送教子书籍,印发家庭教育有关资料,发动家长订阅家庭教育的有关报刊,让家长在自学中提高。在推动家长不断学习的同时,学校还推动家长不断反思和总结,发动家长写教子经验文章和读书笔记等,要求每位家长都总结出家庭教育的“一点感想,一个做法,一条经验”,让家长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家庭教育各种问题的认识。家长反思总结出“感想、做法、经验”之后,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有:家长论坛,学校的宣传栏,社会有关报刊,学校结集出版的读物。学习—反思—发表,每一个环节既互为基础,又相互推动,共同激发着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研究的热情,推动家长持续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2

一、加强领导,职责明确

为了使广大家长认识和重视家庭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性,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确立好家长委员会。学校创办家长学校,坚持从家庭和学校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办好家长学校,并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促进、互相协调,形成合力齐抓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家长素质的提高。

家长学校领导及部分家长通过商议,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负责家长学校组织领导工作,明确职责。共同组成家长委员会机构,明确家长学校的目标,制定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管理家长学校的常务工作,使每一项工作做到“六有”,即有人抓、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有总结,保证家长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依据,完善管理制度是办好家长学校的有力保证。为加强家长学校管理,建立完善了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整体工作能顺利地开展起来。如“校长职责”、“主任职责”、“教师职责”、“家长职责”、“教师家访制度”、“家长考勤制度”“开放日制度”、“校长接待日制度”等。做到各负其职,各尽所能,使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减少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考评制度,对各种会议考勤进行记录,定期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总结。

三、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

1、完善家长学校授课制度。做到家长学校授课达到“四定”,即定计划、定课时、定时间、定人员,精心选拔一支由学校领导、部分优秀教师、法制副校长、公安司法人员、部队官兵、优秀家长等组成的师资队伍,由他们进行讲座、解答家长的疑问,使家长学校真正发挥作用。

2、完善家长学校校务机构设置。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每学年调整一次,全面负责家长学校组织领导工作。根据学生教学班实际情况设立了六个年级二十五个家长学习班,由现任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承担家长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班务管理。家长学校还设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纽带,各委员要参与学校管理的信息反馈工作和承担监督学校工作的责任,每季度向学校上交一次提案,反映家长的要求及建议,学校定期研究,落实提案,及时反馈。

3、学校还每月召开一次校务委员会会议。研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长工作;创立研究课题,研究新时期学校家教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确立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促进学校家教工作,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四、拓宽家长学校学习活动途径

1、定期开展讲座。为更好推进家长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有计划地组织家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提高家长对子女的管理和教育的素质,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交流经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基并轨地发展。学校针对学生情况及家教存在的普遍问题,定期组织家长学校开课,家长学校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各类教育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交流良好的育人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家长学校采取文献学习、专家讲座、参观访问、听课、评课、参与活动、参与教改、经验交流、新书介绍、电视论谈、总结表彰等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面授为主,自学为辅,结合专题讨论,提高认识,达到同步教育。

2、完善素质教育活动开放日。为拓宽家长学校的学习和活动途径,让家长从多方面了解学校工作,学校建立了每双周一次的校长接待日,坚持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活动之中,使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形成教育共识、管理共识,达到学校工作与家庭教育的良好沟通。为结合当前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本学期举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到校检查和监督,使家长了解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动向和对素质教育的见解,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学,增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3、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为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督促教师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统一家访,并做好家访登记表。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校内和校外的动态和去向,从而加深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3

三年级班家访工作总结一

为落实肥城市双帮双联家访工作会议精神,密切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进行了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现将我校进行家访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年级班家访工作总结二

20xx暑假,按照上级工作安排,同时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做准备,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状态进入的学校的学习、生活之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活动期间,教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冒着高温、酷暑上门沟通、了解、宣传,对于实在难以登门家访的,教师就用自己的电话,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这次活动对于进一步促进家校联系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暑期家访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家访我中心小学及三所村小全部在岗28位教师全部参与,其中党员家访总结范文教师8名,实际家访学生428名,其中上门家访336名,电话家访92名,涉及本中心小学所辖五村学生家长户。

二、精心组织家访活动

1、提早部署,要求具体。根据学校实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前动员部署。在放假前召开全体教师家访工作的布置会议,具体布置家访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及要求。

2、细化要求,突出重点。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按照学校要求将被访学生分类进行家访,重点放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行为偏差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学生的家庭等开展重点家访,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3、注重反馈,加强沟通。教师携带家访登记表进入家庭,家访后认真填写教师访万家活动登记表,开学后及时反馈到学校,学校认真进行梳理,并逐步解决。

通过本次暑期的集中家访,我们及时把握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了社会各层面对我校教育的意见,发现并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推动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

三、家访反馈情况统计

本次家访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累计99条,其中针对教师的意见建议数69条,针对学校和党组织的意见建议数30条;经过学校认真梳理后,共征集意见和建议19条,其中针对教师的意见建议数19条,针对学校和党组织的意见建议数10条。通过开学进一个月时间,我们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办创做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党员教师及全体在岗教师已经逐步解决了多数问题,另有极少数问题由于资金和设备条件限制尚未得到解决,学校正在积极想办法以求尽快处理。

附录:家长对学校、教师相对集中的意见和建议

1、学校应更加积极到建设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2、开设相关的兴趣小组,跟准教育教学的节拍,开足开全音体美和计算机课程。

3、学生向素质教育方向尽快转变,尽早让孩子从考试压力中解脱出来。

4、教师对于发现孩子存在问题,希望能及时的通知家长,实现早发现、早教育。

5、学校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家访工作总结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4

**区总人口52万人,其中18岁以下儿童8.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我区城镇有5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农村有47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0%。2002年**撤市设区。近年来,**的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河北省的领先地位,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5.97亿元。今年1—11月份,实现财政收入25.1亿元。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以贯彻落实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为主线,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星级文明家庭创建为切入点,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不断探索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目前全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我区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双合格”活动示范县。

一、建立组织,完善措施,确保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首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把家庭教育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儿童发展规划之中,明确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村也都制定各自的计划,明确了本地的家庭教育任务、目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其次,成立**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戴征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刘会荣、妇联主席卢双云、教育局局长段煦宁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妇联、共青团、司法局、民政局、计生局、卫生局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妇联,办公室主任由区妇联副主席董淑艳担任。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同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财政每年都拨付专款,为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第三,加强督导检查。出台了《**区家庭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方案》,每年对全区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和家教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问题,总结表彰。从领导上、组织上确保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一是健全家教网络。区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各乡镇、村分别建立了妇联牵头的家长学校。各学校分别建起了教育部门牵头的家长学校。目前,全区12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110个,占89.4%;16个乡镇妇联全部建立了家长学校,497个村中建立家长学校的有433个,达87%。在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的同时,为提高办学质量,我们根据**实际,重点培树了小集镇、于北村、**第一实验小学等各个类型的示范家长学校10个,第一幼儿园等亲子教育示范园3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家长学校真正做有场地、有教师队伍、有教学安排、有特色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下发了《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并印发了《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实用教材》等专门教材,使家长学校的管理更有针对性、指导性、科学性。各类家长学校依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先进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办学形式,做到了有组织、有教师、有教材、有计划、有档案资料、有工作总结。完善了一册(学员花名册)、二本(老师备课本、活动记录本)、三卡(孕妇、婴幼儿登记卡、老师登记卡、家长儿童情况登记卡)、四上墙(家教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墙、职责上墙、教学安排上墙、学习心得上墙)。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了由三个方面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即由在校教师中的教学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和热心家教的志愿者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由法律、卫生工作者和家教专家组成的业余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一方面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家、省级院校进行深造。另一方面,请家教专家到**对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家教调查报告、论文的征集及交流活动。为保证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师工作制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取意见,认真做好总结。四是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家长安排了不同教学内容,分别办班,分层施教,并做到因材施教。设立了新婚夫妇班、爷爷奶奶班、单亲家庭班等系列家教班,形成了统揽0—18岁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网络。在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除配合学校的成才教育外,还将法律、卫生、科普等内容引入家庭教育之中,使家长的知识水平与时代相适应,增进与子女的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主动顺应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教学形式上,除集中授课外,引入了参与式教学。同时采取观看录像、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五年来,全区共组织大型的家教讲座、经验交流30场次,邀请屈开等部级家教专家做报告达8场次,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常识、婴幼儿保健知识等巡回家教讲座86场次。区第三中学家长学校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采取授课、专题报告、家长自学、专题研讨、经验介绍、个案分析等形式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镇家长学校在运用好自身家教资源的同时,注重家教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采取教师授课与家长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邀请优秀学生家长讲他们成功教育子女的方法、经验和体会,还邀请在家教方面有教训可借鉴的家长,讲述他们在家长学校学习后的感悟和变化,使其他家长得到启示和教育。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家长的主体性,发挥了家长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了积极参与、乐学、善学的良好局面,实现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把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以宣传为手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它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0—18岁的儿童家长,我们着力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子方法,并选树了韩春珍、刘久焕等家庭教育典型大力宣传。针对部分农村家长依然存在的“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致使家教走入误区的现象,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和成才观。二是以家庭为阵地。在深入扎实的推进“摇篮工程”的同时,把家庭教育与“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养教星”的评比,明确了严格的评比条件,开展了“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丰富了“摇篮工程”的内涵,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做到既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既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又重视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使孩子关心家庭、孝敬父母、尊敬邻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习惯,形成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和自信人生。三是以农村为重点。我区以农业人口为主,尽管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的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但由于农民素质相对较差,视野不宽,与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农村确定为“十五”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采取措施,分类指导,帮助不同类型的家庭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在文化、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引入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能与子女平等沟通。对忙于生产经营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侧重于让他们认识放任自流的危害。特别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编写了家庭教育明白纸、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等浅显易懂的教材,适应农民家长的需求。四是以“双合格”活动为载体。为增强家庭教育的吸引力,我们始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活动促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活动中以家长受教、孩子受益为衡量标准,面向社会,结合实际,把教育家长、儿童参与贯穿“双合格”系列活动全过程。一方面,以孩子为主体,先后开展了儿童书画展,展览了一大批少年儿童的优秀图画。特别是争创“五小”标兵活动和“我的成长故事”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4000多篇,有12篇征文获唐山市优秀奖和特别奖,在各县区征文中获奖率最高。另一方面,以母亲为主体,开展了“年轻妈妈读书”、“优秀母亲”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此外,以家庭为单位,先后开展了亲子活动、家庭美德知识竞赛、节约型家庭知识竞赛、家庭风采展示大赛等活动。在开展“城乡家庭互动”活动中,组织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儿童,深入到春蕾女童家中,了解她们生活学习中的艰辛,引导这些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庭教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家长素质、教学相长、亲子互动的理念全部融入“双合格”系列活动之中,营造了广大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氛围,推动了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家校携手;健康家庭;孩子的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说要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和有效的结合。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而家是孩子生活实践最长的地方,家庭教育就会给孩子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而有效的学校教育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二者间是一种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孩子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大理石,要将这块大理石雕琢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主要依赖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书籍、出现的因素。这六位雕塑家必须配合得当。其中,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尤为重要。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老师能够成功地与家长配合是攸关重要的。如果没有有效的家校携手,成功的学校教育想要持续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既是学生的在校教育者,又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教师如果能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一起努力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就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校携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家校携手促成长

首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依靠家校结合。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一定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给孩子的成长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孩子有是非观念。与此同时,教师在学校的责任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假若教师不与家长多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会有盲目性,收效甚微,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积极的与家长联系,加强交流,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工作针对性更强,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家里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当中,作为老师,我们会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在家里总是将学习放在最后,而在学校却恰恰相反,其实,这就是教师没能与家长及时沟通的后果。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在校学习习惯告诉家长,使得家长能在家里督促学生保持在校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学生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得以创设。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模式比较随意,常带有强烈的感彩,毕竟有血肉亲情。相比之下,学校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计划性强,内容多样化。因此,家校携手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使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保持一致,实现家校教育一致性。

最后,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很好的发展。家庭是学生人生第一站,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基础就是家庭教育。孩子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总会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与心理。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各异,教育手法也多种多样,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对孩子的良好教育量体裁衣,这样,才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二、家校携手助家教

首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家长如果没有了解孩子在校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而是一味的用一贯的教育模式,势必会加深“代沟”,是家庭教育前功尽弃,也给学生在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平时应该常和学校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如遵守纪律与否,学习习惯,交友范围,课余爱好或兴趣,孩子的特长等等,这样就能够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在校教育。

其次,在我国,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有共同的期望:子成龙、女成凤,基于此,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苦于教育方法不对,再加上认识有误。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家长外出打工,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了,完全把学校看成是托儿所。平时,他们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上的需求,至于孩子的心里成长,孩子的学习,这些不是他们关心的范围。他们似乎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了,可是,孩子的成长真的就是基本的物质上的满足吗?另外,出于虚荣而关心孩子的家长比比皆是。比如,他们会制定各种计划,给孩子报各种班,不管孩子感兴趣与否,因为别人都在报,把学生的分数看得比天还高,完全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让孩子渐渐的失去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家校携手是必需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这些家长的不正确观念,通过家校联系,利用交谈、讲座或座谈的形式及时给予家长引导,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慢慢走上家长教育的正确道路。由此可得,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家教方法。

三、家校携手促管理

学校教育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家庭情况,而是学生的在校教育收效甚微。家校携手给教师及时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平台,并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娇生惯养的,也有横行霸道的,有的乖巧,有的无赖。教师如果想要提升教育效果,就要多渠道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人工作,父母性格,父母的文化水平等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全面的发展。

对于一位班主任而言,家校携手对班级的整体管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长及时的向班主任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现,可以是班主任做出班级管理方面相应的调整,促进班级管理。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老师雕琢学生心灵的一门艺术;而家校携手是这种艺术得以发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谐的家校联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双方及时得到学生信息,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家校携手受益的不单单是学生,还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困此,教师要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明媚的蓝天。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3]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4]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金生.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有效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民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也降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是适合我校学情的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这个课题是在新课标背景下伴随着基础教育外语改革的探索提出的,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在儿童双语教育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有效的父母参与能够促进儿童各方面更好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准备阶段,由负责人向成员介绍课题实施的大体情况及课题现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及语言发展规律,总结儿童学英语的特点和方法.加深对课题的理性认识。共同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分工任务,建立家庭档案,设定初步实施方案。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主要从问卷调查、活动指导和实验对照三方面入手:

1.设计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调查问卷,总结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及家长参与研究的可能性,形成调查报告。

我们在对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活动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儿童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家长们普遍都认识到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占受访总人数的91%。从参与水平看,大多数家长对参与孩子的英语教育活动都较为被动,停留在检查日常英语作业或让孩子参加英语兴趣班之类的方式,属于低水平参与。家长参与英语活动的意识不足,表示自已没有时间的占49%,担心自已英语不过关的占77%。家长希望学校和老师能经常指导家长进行英语教育,家长有参与活动的愿望,占受访人数的86%,这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2.选取实验班和普通班,指导家长参与英语教育实践性研究。

(1)选取三年级学生作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加强家长培训。

①组织家长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语言习得理论”,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

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会,学习简单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和家长进行日常口语对话,培养家长的英语综合素养。同时组织家长学习《校园英语》、《江苏教育》等杂志上有关英语教育方面的文章,浏览相关儿童英语教育的网站,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学习和研究。

(2)开展一系列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指导活动。

①在课题实施初期带领实验班家长观看家庭英语教育方面的光盘和影音资料,例如省教育部实施的英语共享资源,小学英语空中课堂和迪斯尼英文动画儿歌等。定期观摩学校优秀教师的英语教育展示课,与儿童一起参与游戏活动,老师与父母彼此交流好经验,来共同帮助儿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②指导实验班的家长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适合儿童年龄发展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的英语教育内容,遵循趣味性和渗透性原则,深入家庭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英语教育环境,让家长作儿童英语学习的决策者、鼓励者、陪伴者,鼓励儿童多读、多说、多看、多活动。运用游戏教育法、情景教育法等多种手段,积极参与到儿童英语教育有效方法的实践中。

③定期开展实验班家长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安排家长介绍家庭英语教育的好方法以及存在的困惑,及时处理和反思,借鉴好的家庭教育经验和英语教育方法。使家长共同围绕“家长有效参与”的课题展开实践研究,避免研究走弯路。

④在课题实施末期对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英语情况进行比较,形成对照表格,总结切实有效的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认真进行反思,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形成资料,鼓励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案例。

3.对照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实验前后的教育效果。

两年多的实验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比较性研究表明,我们用不同手段,不同侧面指导儿童的家长在家庭中创设英语听说环境,实践和探索有效的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效果是显著的。实验后大部分家长能有效引导儿童用第二语言作为工具和人开展交往,在儿童学英语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给予必要帮助。在实验中有80%以上的儿童能大胆开口说英语及在日常生活中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显示了实验前后儿童学习英语态度的转变。家长感到儿童最喜欢最亲切的是与父母开展亲子游戏,对儿童英语听说能力提高极有帮助。

“家长参与儿童英语教育活动”是我校一项全新的“家校共育”活动,我们要做到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结合,必须为儿童的成长努力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研究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和宝贵经验,是与家庭配合的默契,以及广大家长的关心和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实践中,将进一步做探索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家长参与儿童英语的可持继性发展。通过我们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余珍有《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

[2]余强《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载《早期教育》2003年第5期,第11页)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7

关键词家庭资本社会情感能力学业成绩

分类号B844

1问题提出

学业发展是衡量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来自家庭的、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资源一般被统一称为家庭内资本或家庭资本。西方对家庭资本的广泛关注缘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尔曼(JamesS.Coleman)领导的美国教育调查运动指出家庭而非学校是造成白人儿童和黑人儿童学业差异主要原因,引发美国社会的激烈讨论。资本理论的重要创始人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和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S.Coleman)都重视家庭资本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布迪厄曾经指出家庭是造成不平等的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阶层的家庭传递给子女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决定了其子女获得的机会及儿童学业,进而影响儿童未来成就。科尔曼则强调家庭内资本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他将资本及获得资本的个人能力看成是可以被学习和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指出父母有义务通过发展和改善与教师及家长之间关系网络来帮助其子女获得资本。综合来看,他们均认为家长参与及形成的互动关系(包括亲子关系与家校关系)不仅是家庭资本的一部分内容,亦是其它类型家庭资本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实证研究中,这一观点得到有力证明,由于家长参与对儿童学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正逐渐被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以求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在影响儿童学业发展的家庭因素实证研究中,以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父母职业为核心测量变量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标(socialandeconomicstatus,简称SeS)依然是衡量家庭资本最主要的方式,被广泛使用。研究结果显示,SeS既通过影响家庭内外部资源的获得来影响儿童学业发展,亦通过影响认知和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来影响儿童学业发展。与此同时,对SeS代表性的质疑也从未停止,一方面,批评者提出SeS对学业成绩变化解释率总体较低并且这一指标的作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批评者认为由于学校和学生对SeS相关信息掌握不准确和不一致导致测量有效性无法保证,对研究造成难以估计的恶劣影响。可以说,测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如要改善这一局面,丰富家庭资本的测量方式应当是该领域研究值得努力的方向之一。

此外,影响儿童学业发展的个体因素同样受到关注。其中,社会情感能力(SocialandemotionalSkills)被认为是儿童学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多元智力理论和情绪理论为基础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指人们在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情境中发展出来的认识情感和管理情感能力;这一能力的发展能帮助人们应对学习、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发展积极的自我情感并建立有效人际关系,最终获得良好的发展。其对儿童个体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首先,社会情感能力影响儿童认知,oeCD组织一项纵向研究表明,改善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改善社会情感能力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双方面的发展均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社会情感能力能够调节儿童学习动机,使其积极面对学业困难并改善学业行为,从而积极影响学业结果;再次,社会情感能力促使儿童从积极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他人行为,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主动改善学习环境,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间接促进儿童学业发展。不仅如此,社会情感能力亦能促进学校发展。对学校组织发展来说,社会情感能力有助于创设积极、和谐、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和情感环境,有助于达成教育和教学目标及提高学校效能。

然而,需要指出,由于本土环境下的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刚刚起步,以往任何研究未涉及社会情感能力、儿童家庭资本、学业发展影响三者关系的研究,这既是本研究的挑战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因此,本研究在编制家庭资本问卷的基础上,尝试分析社会情感能力在家庭资本对儿童学业成绩影响中的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来自西部地区的广西、宁夏两省(区)16所乡镇中心小学及农村完全小学的学生参与编制家庭资本问卷。在每所样本学校的三、四、五年级中各抽取两个班学生整体参与问卷填答,从而获得有效样本3832份。其中,男生、女生及缺失信息分别为1993人、1679人及160人,各占样本总数52.01%、43.81%及4.18%;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及缺失信息分别为1196人、1302人、1133人及1人,各占学生总数31.21%、33.98%、34.79%及0.02%。

基于研究科学性的考虑,学生学业成绩相关分析只采用其中参加某次县级期末统一考试的学生数据,有效样本共1113份。其中,男生、女生及缺失信息分别为544人、529人及40人,占样本总数48.88%、47.53%及3.59%;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及缺失信息分别为357人、396人、359人及1人,各占学生总数的32.08%、35.58%、21.26%及0.08%。

2.2研究工具

2.2.1家庭资本问卷

本研究以布迪厄和科尔曼资本理论为基础,编制家庭资本问卷作为本研究测量工具。初步的问卷共17个项目,采取Liket五点量表,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分数越大表示儿童获得的家庭资本越好。

问卷回收后,将数据随机分成两半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步骤如下:对数据题目开展项目分析保证其区分度,球形检验结果(Bartlett=0.83,p

2.2.2社会情感能力问卷

中国本土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结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六个方面。测量问卷共30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自我感觉该项能力越强。该问卷被证明具有良好信效度,在本研究中,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x2/df=7.90,CFi=0.91,Rm-Sea=0.04,SRmR=0.04。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91,分维度Cronbachα系数在0.60-0.75之间。

2.2.3学生学业成绩

本研究中,学业成绩采用总体样本中某县春季学期统一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分数作为学业成绩指标。数据通过学生自我报告的方法获得。分析中,将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转换为z分数进行计算。成绩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71。

2.3研究程序

本研究问卷采取整班学生集体作答的形式,问卷回收后,主试筛查排除废卷及开展编码后交由专业的数据录入公司进行数据录入。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人录入并且第三人抽查校对的方式。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7.0和amoS21.0软件。

3研究结果

3.1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可见,家庭资本、学生成绩及社会情感能力三个变量之间彼此均正向相关并达到显著性水平,家庭资本与社会情感能力在各自变量关系群体内相关程度最高,说明适合使用路径分析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1显示。并且根据平均数和标准差判断西部农村地区的儿童家庭资本处于一般到较好的水平之间。这一结果与其它一些以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为主的家庭资本研究存在区别。这是由于以往研究过于关注家长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及家庭收入的影响,故容易得出农村地区儿童家庭资本较低的结论,而本研究立足于科尔曼和布迪厄理论,强调的是涵盖家长参与在内的家庭资本。当前关于家长参与的研究表明,传统“学而优”的思想下,中国家长热衷投入那些对儿童学业有直接影响的事件,并且这种参与方式较少受到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故本研究获得的结论能够得到支持。

3.2模型比较

按照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的要求,首先对测量模型开展评估,主要是考察显变量对潜变量的代表性程度。所得模型拟合值如下表2所示。假设的家庭资本、学习成绩、社会情感能力三个独立因子模型拟合指数程度更好,这说明其中各观察变量能够较好地反映所要考察的潜变量,并且三个因子彼此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适合进行进一步研究。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在结构模型分析过程中,本研究拟构建两个结构模型:从预测变量(家庭资本,用X表示)到结果变量(学业成绩,用Y表示)的直接效应模型,以及包含中介变量(社会情感能力,用m表示)的中介效应模型。按照中介作用条件,第一步检测直接效应模型中预测变量(X)到结果变量(Y)路径系数C是否显著,若X至Y的路径系数C不显著则停止检验中介作用;第二步,检验预测变量(X)到中介变量(m)的路径系数a是否显著,若a不显著则停止中介作用检验;第三步,同时检验中介效应模型中预测变量(X)到结果变量(Y)路径系数C′是否显著及中介变量(m)到结果变量(Y)的路径系数b是否显著。首先检验b,若b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反之则中介效应不显著。接着检验C′,若C′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效应,表示预测变量(X)不仅直接影响结果变量(Y)并且通过中介变量(m)间接影响结果变量(Y);若C′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表示预测变量(X)通过中介变量(m)间接影响结果变量(Y)。

因此,首先检验家庭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作用。结果表明家庭资本对学业成绩的回归显著,回归系数为0.24,p

4讨论对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作用(B=0.25,p

4.1西部小学生家庭资本与学业成绩关系再探讨

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本对学业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最新研究结论一致。具体来看,家庭资本中,经济资本的价值在于提供儿童学习的基本物质条件,如安静的学习环境、必须的学习用品和书籍;家庭的文化资本则通过父母的学历发挥作用,而且会内化成为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如父母将精力投入到与儿童一起探讨学习的事情、检查其作业及鼓励儿童克服困难等;家庭的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方式是鼓励家长增加与教师联系。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限的家庭和父母来说,虽然参与儿童在学校的教育缺乏时间和精力,但是同样有能力和意愿在家庭中支持子女的学习发展。

由于当前本土研究缺乏家庭资本对学业成绩变化影响程度的计算,因此无法就本研究与其他测量结果开展对比分析。西方学者认为,相比八十年代当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作用持续减弱,原因包括:学生对家庭物质资源依赖降低,政府促进公平的政策增加及学校变量对家庭发挥调节作用等。这一变化存在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醒教育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并不能决定儿童未来的发展,将儿童学业表现不佳的责任全部归咎与家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应对儿童的学习不良或其他发展问题上,学校教育者转向家庭寻找原因的同时也应主动发现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提醒教育者家庭处境不利儿童遭受到的教育不公平不仅体现在家庭无法给儿童学业提供支持,还有可能体现在来自教师和同伴不公平的对待。因此,教育公平不仅需要国家在物质上提供支持和补偿,同时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一个平等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4.2社会情感能力在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家庭资本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作用探讨

本研究发现,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西部农村地区家庭资本显著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学业发展有显著影响,且社会情感能力能够全部解释家庭资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这一结果说明家庭资本对学业成绩发生作用是通过社会情感能力产生的,凸显社会情感能力的价值和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家长。

社会情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家庭资本发挥作用。研究者指出,亲子情感纽带对儿童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亲子关系亲密能够提升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和投入,从而提升儿童学业成绩,反之,亲子疏远会降低儿童的学业成就。本研究认为,在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过程中,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儿童在亲子沟通中运用合理的方式向家长表达自我需求,同时也促使儿童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其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此外,还帮助处境不利儿童开展积极情绪调节和自我疏导,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其次,儿童的情绪和态度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家校交往。家校交往以儿童为中介,拥有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儿童一般较少引发家长和教师间的误解和冲突,并且能够协调家长和教师间的矛盾,帮助父母深入了解学校,促进家庭和学校开展合作。

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家庭资本发挥作用的同时,更直接的方式促进儿童的学业成绩发展。一方面,社会情感能力改善班级情感环境是通过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融入学校生活和班级生活,获得班级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实现教师关爱及师生互相支持的班级情感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促使个体自我反思,改善学业动机,调整学习目标和压力应对策略,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今后研究应当扩展研究对象和范围,深入研究学校和家庭各种变量关系。本研究尝试将社会情感能力这一变量加入家庭资本与学业成绩变化的关系中,探讨家庭资本影响学业成绩的中介作用,其结论得到来自国内其他研究的支持。有学者通过运用piSa数据对上海地区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资本不能对学业成绩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分配教育机会和学校资源来产生作用。然而,由于本研究对象局限于某一区域,因此,若希望这一结论获得推广则还需日后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纳入研究范围。此外,深入研究亦需将学校组织因素和教师教学因素考虑入内。

5建议

基于本研究结果,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具体学校就发展社会情感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作为改善教育公平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发展权是最重要的儿童权利之一,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既是儿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处境不利儿童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措施。一方面,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情绪和情感能够促进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健康,增强其抗逆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其认知发展,从而帮助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社会情感能力这一“工具”,有助于创造互相尊重、和谐友爱的学校氛围,减少处境不利儿童在人际交往中遭受的歧视,有助于提升教育过程公平。

在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过程中,为了更好发挥家庭资本的作用,国家应当明确制度家庭教育法,将父母开展儿童教育的责任与权利进行统一,以落实家庭教育的内容。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从管理上树立“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念,建立相关制度,完善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将社会情感能力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并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其次,应通过政策宣传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同时为家校合作建立政策平台。作为教育教学基本单位的学校,从措施上做到平等对待每位儿童,打破传统上“好学生一坏学生”的分类方式;同时,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作为家校合作的目标,设计并实施具体、相关的家校合作活动。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8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那么小学家访工作总结以及明年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家访工作总结以及明年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小学家访工作总结以及明年工作计划范文一

根据肥城市教育局和湖屯镇教育办公室的有关文件精神,今年寒假继续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搞好寒假家访,密切师生沟通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放假时间很长,我们学校又地处农村,学生居住地分散,学习环境较差。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寒假搞好家访的工作思路,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现将我校进行家访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家访工作总结以及明年工作计划范文二

几十年书教下来,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学校也将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我与杨红老师进行了一天半家访工作,一杯清茶也与许多家长结下情谊。一天半的家访工作,可谓感受颇多。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已经与自己相处一年多的学生们的成长,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家访结束了,但工作却还刚刚开始,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也将随之而来。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如何办出班级的特色等等,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和石老师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有的家长在复习最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学生,生病了就可以不写作业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二、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有许多综合素质不高的家长对于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很明白,在这次家访中,我和石老师耐心地为家长介绍和讲解,有许多理念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支持。

四、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同,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班主任应该具体分析问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一味不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

在此次家访中,许多家长也给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

2、上个学期学校开展了亲子活动,家长反映不错,家长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类似活动,能与孩子在学校一起参与活动及互动。

3、希望老师多鼓励不够主动发言的孩子。

4、希望其他任课老师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小学家访工作总结以及明年工作计划范文三

本人与搭班老师邓、王等三位老师于8月25—27日三天对我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简要小结。

一、基本情况

1、三天内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家访,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淳口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一遗漏,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情况,并做好了详细的记载。

2、三天的家访,我们耐心地向学生讲述我校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对初三毕业班学生,寄宿生的管理办法,让家长和学生真正明确寄宿的好处,并耐心地解释家长们提出的疑问,最后确定了寄宿生和通学生的名单。

3、三天的家访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确定了朱秀丽等九位同学与“两免一补”对象。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4、三天的家访,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一学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也给学生鼓励、加油。

二、家访的几点感想

1、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3、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4、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5、家访也给一些教师特别是还没有孩子的青年教师上了一课。平时对他们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本次家访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有助于今后的教育工作。

小学家访工作总结以及明年工作计划范文四

课余时间,作为二年级班主任的我对近几名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与家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沟通,掌握了学生在家表现的第一手资料,还和家长一起交流如何督促子女在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许多家长聊天,觉得就象和朋友聊天一样,感觉一下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这次家访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家访这一活动进行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思考,我深深的体会到:

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最好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方法。

首先,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家庭、了解家长的最好时机。只有到了学生家里,才能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等有更深更细的了解。当班主任本着以尊重家长,一切为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亲临学生家中时,一般都会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好感,这就为培养班主任与学生、与家长的情感,增进家长对班主任的信赖与崇敬奠定了基础。这有利于家长与老师就共同教育学生的问题,在加强沟通后产生共识,形成合力。况且知子莫若母与父,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班主任都能从家访中得到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尤其是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在亲切友好的谈话中班主任也自然就可了然于心了。

成功的家访,往往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作好家庭教育的指导,甚至纠正个别家长的教育观念。利用家访的机会,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介绍具有时代特征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推介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经验,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进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这比之于传统意义的家访又有了新的内容,不仅教育了学生,还指导了家长。

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让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甚至把老师看作父母,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坦诚和良苦,以及平易、谦和、亲切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会深深打动家长,促使家长产生一种积极配合学校、配合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显然,家访的这种效果绝不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够达到的。

家访的作用还不止于此。由于学生家长从事各种工作和职业,而且性格、个性以及阅历都千差万别,不论他们的素质如何,与之面对面的接触和沟通,无疑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得以广泛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的好机会,这对丰富老师们的社会和生活知识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9

一、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明确“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性的方向和思路。

(一)必要性

1.有利于为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生态环境

依据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处于各种生态系统之中,这些系统包括儿童直接接触和体验到的环境,例如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同伴、重要成人等微观系统,也包括工作场所、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等外部系统。可以说,儿童的发展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境都息息相关。而由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的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成功也告诉我们: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儿童,但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而是要把他们与家庭、其他儿童、教师、学校环境、社区和广阔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而家庭互助小组有利于家长、社区了解教育、参与教育,促进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实现家、园、社区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统一协调,在教育方法上优势互补,在时空交叉上紧密衔接,从而为幼儿发展创设更适宜的生态环境,增强教育的整体效果。

2.有利于提升家长教育素质

新一代的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指导,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存在各种困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5%的家长存在各种家庭教育的困惑,并有90%和88%的家长希望得到更多家教方法的指导和其他家长的经验交流。“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教孩子。”这是不少家长的心声。这些家长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教育自觉性,但缺乏足够的教育理性,不能够以科学的、合理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为此,有学者提出:家长学习是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性的应然路径,更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所谓家长学习,是指家长作为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心态等诸多方面的持久变化。这种经验既包括外部环境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的练习,又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也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家庭互助小组恰恰满足了家长学习的这方面需求。因为,在家庭互助小组中,家长之间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在贴近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去感受、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家庭教育理论,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3.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内各组织的参与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园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园积极通过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家庭交往活动、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但无论是理论的深度还是实践的广度,都还不够完善,就实践层面来说,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三种教育力量未实现有机整合,只停留在家园合作、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层面。二是家、园、社区三方合作地位不对等,以幼儿园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家长和社区人员的能动性、意愿和潜能。三是社区教育功能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造成社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浪费。而家庭互助小组能通过家长沙龙、亲子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整合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面资源;同时,在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中,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通过资源共享、平等交流,实现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最终促成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实践,以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教育合力,适应了我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可行性

1.家庭互助小组与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家庭互助小组的核心要义在于,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家长需要和幼儿发展要求为己任,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家庭互助小组与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强调对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而李运林在《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一文中还对协同教育的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从文中的描述不难看出,家庭互助小组活动能涵盖三种协同教育的类型,其有效开展完全能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因此,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有较大的可行性。

2.成功案例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国内同行在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上也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他们有的把类似的活动称为“双休日串门子”活动,有的称为“友好小组活动”,有的称为“合作家庭”,还有的称为“家庭互助苑”等等,对小组活动的目标、内容、途径和原则上进行了探讨,总结提炼了指导家长开展活动的策略。这些研究为我园探索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照和借鉴,同时也表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可行性。

3.幼儿园有实践经验

我园在家庭交往小组的组织和开展上有丰富的经验,这为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基础。我园园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家、园、社区三位一体,整合家、园、社区资源,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为此,我园先后进行了“瑞吉欧幼儿教育中国化研究”、“家园合作的形式与实效”、“家庭交往小组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与实效”等课题研究,在开展家庭交往小组活动及家园共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扩大家庭交往小组活动的内涵,突出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互助,将家长的需求、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积极进行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园将家庭交往小组改为家庭互助小组,以进一步提高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这既是顺应新时期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要求,也是对我园园本课程的传承和发展。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家庭互助小组构建策略

如何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以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呢?我们认为,以学习共同体理论指导家庭互助小组的构建是首选策略。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构成要素至少包括四个要素:一是以身份建构为发展目标的参与者,包括幼儿、家长、教师以及其他的学习者;二是促进参与者成长的共同目标,即以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使得共同体参与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为实现共同目标积极负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三是互动的交往,以平等的身份分工协作,竞争发展,获得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发展;四是学习共同体的载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相互支持和帮助解决问题,使参与者获得学习体验和生活感悟。

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理论依据,我园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

(一)激发小组成员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主要指全体成员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愿景来自于组织成员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园先通过家长会、专题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让家长明确构建家庭互助小组的目的和思路。然后通过《关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调查问卷》、《家庭互助小组分组意愿调查表》等调查分析,了解了家长对家庭互助小组的认识、期望及家长的教育需求,并选择家长比较关注、孩子问题比较集中的方面作为小组活动的主题。之后,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的小组,接下来的小组活动都要围绕着小组的主题目标进行。例如,中二班经过“家庭互助小组活动问卷”调查分析,选择了家长比较关注、幼儿发展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如“如何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等主题,家长和幼儿自愿分成了“快乐小天使组”、“劳动小能手组”、“自我保护宝贝组”。然后家长和教师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互助小组活动的特点,通过讨论预设了这三个组的目标,各个组每次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目标进行。中二班家长组织“快乐小天使组”进行了找旗子游戏和故事分享了解如何舒缓负面情绪;“劳动小能手组”以闯关的游戏进行叠衣服、扫地、买菜、择菜、为爸爸妈妈制作三明治等小竞赛活动,以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自我保护宝贝组”则到二沙岛公园进行了陌生人拐带模拟游戏等;各个组还结合各小组的主题,开展了的育儿沙龙、家庭跟踪教育。总之,家庭互助小组的成员对活动的目标、主题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共同愿景,使家庭互助小组更有凝聚力,活动更有针对性。

(二)培育平等互助的小组文化

只有基于相互信任与尊重、平等与互助的积极的关系,家庭互助小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家庭互助小组的实践中,幼儿园首先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家长,相信家长能够主动建构、获取自己成长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方法,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动力。另外,努力使家庭互助小组成员对诸如以下规则达成共识:一是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努力使小组成为友爱互助、共同成长的团体。二是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等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每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应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三是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是独特的个体,要相互尊重,不攀比、不言他人是非。四是准时参与活动是对他人的尊重。五是应对小组成员的隐私进行保密,不与小组以外的人谈论小组中他人的言行。总之,在我园家庭互助小组的实践中,无论是亲子活动中的互动、还是育儿沙龙中的分享,抑或是网上的群体讨论,无不彰显着平等互助的精神。

(三)赋予权利和义务,激发小组成员主体意识

主体意味着不仅享受权利还要承担责任。因此,家庭互助小组产生之后,一项重要的行动是给家庭互助小组成员赋予权利和义务,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给成员“一展身手”的机会。例如,家庭互助小组成员有参与筹划、设计、组织互助小组活动的权利,有在小组内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等。家长可以自愿组织小组活动;育儿沙龙中请有成功育儿经验的家长做主持;家长、社区人员发现活动方案有不当之处,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

学习共同体与非学习共同体的显著区别在于共同参与、沟通对话与彼此分享。因此,在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中,除了赋予小组成员参与、组织活动等权利,也提出了积极沟通对话、彼此分享的义务,让家长有更多的发言权,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无论在家庭联谊或社会学堂式亲子活动后的交流还是在育儿沙龙中,组织者(教师、组长、志愿家长、社区人员等)都鼓励其他成员积极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共同分享学习的资源和成果,让小组成员在互助的学习环境下,学习他人的成功育儿经验,反思自己家教中的不足,使每个人都获得了互惠的效益。

(四)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构建家庭互助小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还需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我园成立了家庭互助小组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科学的合作构建家庭互助小组的计划,并邀请家长代表、社区内街道居委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内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参与,充分发挥其参教、议教、资教、助教的作用,使得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园还为家庭互助小组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设备、帮助联系社区资源联系等支持性工作。另外,为了提高教师参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我园减少了教师的值班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互助小组的事务;提供补休时间,补偿教师利用节假日等参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师的关于如何组织、开展家庭互助小组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幼儿园还挖掘社区教育机构力量,为教师提供相关专题培训。

三、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成效及反思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园的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幼儿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家长收获了育儿方法,幼儿园收获了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各小组幼儿在相关领域进步明显

家庭互助小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家庭教育问题和幼儿发展问题开展相关活动,整合了家、园、社区资源,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了解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幼儿园采用幼儿发展水平调查问卷和个案跟踪的形式,对幼儿在开展活动前期和后期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我爱阅读”组的幼儿进行了阅读频率、阅读喜好、阅读习惯等进行了前后对比调查,发现幼儿在相关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另外,家长和老师们通过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变化,看到了幼儿通过活动在相关领域明显的进步。

(二)家长的互助意识和家庭教育素质明显提高

家庭互助小组的亮点在于互助,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助,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助,甚至是家长与教师、社区人员之间的互助。家长们、教师和社区人员在活动中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每个活动中,有的负责策划组织,有的负责照相、晒相,有的负责摄影、刻碟,有的负责写个案跟踪,有的负责写活动心得,还有的负责制作活动宣传海报;在活动后也通过Q群、微信等平台及时进行育儿心得交流……因为有了互助,孩子之间的关系处得更为融洽,家长之间的沟通显得更趋自然,家庭之间的联系变得更有意义,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协作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通过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使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明显提高。从问卷调查、日常交流、家长活动心得体会文章中,我们发现家庭互助小组使家长产生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逐渐表现为自主开展的主动行为,正如一位家长感叹:“我们逐步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不能满足于园内‘纯净乐土’的建设,应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合力,三方互相配合、支持,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另外,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增加了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引起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这种意识的增强,积极地带动了幼儿家庭间的互动,从而优化了家长的教育行为。例如,“不拖拉宝贝组”一位在改变孩子拖拉习惯上取得成效的家长表示:“通过小组几次的亲子活动和家长沙龙的交流,我们转变了和孩子较劲的态度,认识到父母更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小孩子一定的理解,同时必要时表扬、必要时放手、必要时给予端正,并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同的配合和以身作则。”

(三)幼儿园盘活社区资源,促进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

一方面,家庭互助小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幼儿到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自信小天使”组到生物岛举办了“亲子表演会”,到广州会展公园组织了“定向越野挑战”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抗挫折组”到越秀山进行了“勇攀百步梯”的“抗挫”活动;“时效组”到消防局观看消防员演练,提高时间观念等。总之,各小组都能结合自己小组主题和目标,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形式新颖、主题明确的活动,拓展了教育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挖掘社区组织的教育力量,把社区的教育资源请进幼儿园,实现知识内容的分享和有效教育合力的形成。我园积极与广州市海珠区启爱社会服务中心合作,引进其与海珠区妇联合作的项目为家庭互助小组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服务,如家庭教育专题培训、家庭教育咨询、家长沙龙专家顾问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优化家长的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最后是幼儿园服务社区,将幼儿园的教育作用以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方式向社会辐射。为了向社区辐射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成效,共同促进社区文明建设,中二班和大一班的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积极筹办了以“携手社区,快乐互助”为主题的“家庭互助小组社区活动日”活动。活动中,互助小组展示了自己的小组活动成果的同时也让社区的大小朋友共同受益,真正实现了孩子之间的互助、家庭之间的互助、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互助。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珠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在家、园、社区协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立项号:2013B005)的研究成果。

幼儿教育并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应是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协同开展的教育。家、园、社区的协同教育顺应了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园经过多年的实践,积极构建家庭互助小组,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途径。家庭互助小组是指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等课余时间,针对幼儿的发展问题和家长教育需求,由家长和教师、社区人员共同策划和组织的,利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资源进行的10个左右家庭的小组活动。它是一种既对幼儿有教育作用,又对家长有帮助的,能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新模式。

一、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明确“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性的方向和思路。

(一)必要性

1.有利于为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生态环境

依据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处于各种生态系统之中,这些系统包括儿童直接接触和体验到的环境,例如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同伴、重要成人等微观系统,也包括工作场所、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等外部系统。可以说,儿童的发展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境都息息相关。而由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的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成功也告诉我们: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儿童,但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而是要把他们与家庭、其他儿童、教师、学校环境、社区和广阔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而家庭互助小组有利于家长、社区了解教育、参与教育,促进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实现家、园、社区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统一协调,在教育方法上优势互补,在时空交叉上紧密衔接,从而为幼儿发展创设更适宜的生态环境,增强教育的整体效果。

2.有利于提升家长教育素质

新一代的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指导,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存在各种困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5%的家长存在各种家庭教育的困惑,并有90%和88%的家长希望得到更多家教方法的指导和其他家长的经验交流。“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教孩子。”这是不少家长的心声。这些家长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教育自觉性,但缺乏足够的教育理性,不能够以科学的、合理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为此,有学者提出:家长学习是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性的应然路径,更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所谓家长学习,是指家长作为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心态等诸多方面的持久变化。这种经验既包括外部环境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的练习,又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也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家庭互助小组恰恰满足了家长学习的这方面需求。因为,在家庭互助小组中,家长之间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在贴近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去感受、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家庭教育理论,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3.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内各组织的参与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园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园积极通过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家庭交往活动、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但无论是理论的深度还是实践的广度,都还不够完善,就实践层面来说,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三种教育力量未实现有机整合,只停留在家园合作、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层面。二是家、园、社区三方合作地位不对等,以幼儿园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家长和社区人员的能动性、意愿和潜能。三是社区教育功能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造成社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浪费。而家庭互助小组能通过家长沙龙、亲子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整合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面资源;同时,在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中,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通过资源共享、平等交流,实现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最终促成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实践,以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教育合力,适应了我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可行性

1.家庭互助小组与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家庭互助小组的核心要义在于,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家长需要和幼儿发展要求为己任,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家庭互助小组与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强调对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而李运林在《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一文中还对协同教育的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从文中的描述不难看出,家庭互助小组活动能涵盖三种协同教育的类型,其有效开展完全能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因此,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有较大的可行性。

2.成功案例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国内同行在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上也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他们有的把类似的活动称为“双休日串门子”活动,有的称为“友好小组活动”,有的称为“合作家庭”,还有的称为“家庭互助苑”等等,对小组活动的目标、内容、途径和原则上进行了探讨,总结提炼了指导家长开展活动的策略。这些研究为我园探索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照和借鉴,同时也表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可行性。

3.幼儿园有实践经验

我园在家庭交往小组的组织和开展上有丰富的经验,这为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基础。我园园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家、园、社区三位一体,整合家、园、社区资源,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为此,我园先后进行了“瑞吉欧幼儿教育中国化研究”、“家园合作的形式与实效”、“家庭交往小组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与实效”等课题研究,在开展家庭交往小组活动及家园共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扩大家庭交往小组活动的内涵,突出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互助,将家长的需求、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积极进行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园将家庭交往小组改为家庭互助小组,以进一步提高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这既是顺应新时期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要求,也是对我园园本课程的传承和发展。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家庭互助小组构建策略

如何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以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呢?我们认为,以学习共同体理论指导家庭互助小组的构建是首选策略。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构成要素至少包括四个要素:一是以身份建构为发展目标的参与者,包括幼儿、家长、教师以及其他的学习者;二是促进参与者成长的共同目标,即以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使得共同体参与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为实现共同目标积极负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三是互动的交往,以平等的身份分工协作,竞争发展,获得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发展;四是学习共同体的载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相互支持和帮助解决问题,使参与者获得学习体验和生活感悟。

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理论依据,我园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

(一)激发小组成员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主要指全体成员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愿景来自于组织成员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园先通过家长会、专题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让家长明确构建家庭互助小组的目的和思路。然后通过《关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调查问卷》、《家庭互助小组分组意愿调查表》等调查分析,了解了家长对家庭互助小组的认识、期望及家长的教育需求,并选择家长比较关注、孩子问题比较集中的方面作为小组活动的主题。之后,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的小组,接下来的小组活动都要围绕着小组的主题目标进行。例如,中二班经过“家庭互助小组活动问卷”调查分析,选择了家长比较关注、幼儿发展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如“如何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等主题,家长和幼儿自愿分成了“快乐小天使组”、“劳动小能手组”、“自我保护宝贝组”。然后家长和教师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互助小组活动的特点,通过讨论预设了这三个组的目标,各个组每次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目标进行。中二班家长组织“快乐小天使组”进行了找旗子游戏和故事分享了解如何舒缓负面情绪;“劳动小能手组”以闯关的游戏进行叠衣服、扫地、买菜、择菜、为爸爸妈妈制作三明治等小竞赛活动,以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自我保护宝贝组”则到二沙岛公园进行了陌生人拐带模拟游戏等;各个组还结合各小组的主题,开展了的育儿沙龙、家庭跟踪教育。总之,家庭互助小组的成员对活动的目标、主题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共同愿景,使家庭互助小组更有凝聚力,活动更有针对性。

(二)培育平等互助的小组文化

只有基于相互信任与尊重、平等与互助的积极的关系,家庭互助小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家庭互助小组的实践中,幼儿园首先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家长,相信家长能够主动建构、获取自己成长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方法,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动力。另外,努力使家庭互助小组成员对诸如以下规则达成共识:一是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努力使小组成为友爱互助、共同成长的团体。二是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等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每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应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三是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是独特的个体,要相互尊重,不攀比、不言他人是非。四是准时参与活动是对他人的尊重。五是应对小组成员的隐私进行保密,不与小组以外的人谈论小组中他人的言行。总之,在我园家庭互助小组的实践中,无论是亲子活动中的互动、还是育儿沙龙中的分享,抑或是网上的群体讨论,无不彰显着平等互助的精神。

(三)赋予权利和义务,激发小组成员主体意识

主体意味着不仅享受权利还要承担责任。因此,家庭互助小组产生之后,一项重要的行动是给家庭互助小组成员赋予权利和义务,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给成员“一展身手”的机会。例如,家庭互助小组成员有参与筹划、设计、组织互助小组活动的权利,有在小组内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等。家长可以自愿组织小组活动;育儿沙龙中请有成功育儿经验的家长做主持;家长、社区人员发现活动方案有不当之处,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

学习共同体与非学习共同体的显著区别在于共同参与、沟通对话与彼此分享。因此,在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中,除了赋予小组成员参与、组织活动等权利,也提出了积极沟通对话、彼此分享的义务,让家长有更多的发言权,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无论在家庭联谊或社会学堂式亲子活动后的交流还是在育儿沙龙中,组织者(教师、组长、志愿家长、社区人员等)都鼓励其他成员积极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共同分享学习的资源和成果,让小组成员在互助的学习环境下,学习他人的成功育儿经验,反思自己家教中的不足,使每个人都获得了互惠的效益。

(四)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构建家庭互助小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还需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我园成立了家庭互助小组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科学的合作构建家庭互助小组的计划,并邀请家长代表、社区内街道居委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内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参与,充分发挥其参教、议教、资教、助教的作用,使得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园还为家庭互助小组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设备、帮助联系社区资源联系等支持性工作。另外,为了提高教师参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我园减少了教师的值班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互助小组的事务;提供补休时间,补偿教师利用节假日等参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师的关于如何组织、开展家庭互助小组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幼儿园还挖掘社区教育机构力量,为教师提供相关专题培训。

三、构建家庭互助小组,促进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成效及反思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园的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幼儿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家长收获了育儿方法,幼儿园收获了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各小组幼儿在相关领域进步明显

家庭互助小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家庭教育问题和幼儿发展问题开展相关活动,整合了家、园、社区资源,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了解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幼儿园采用幼儿发展水平调查问卷和个案跟踪的形式,对幼儿在开展活动前期和后期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我爱阅读”组的幼儿进行了阅读频率、阅读喜好、阅读习惯等进行了前后对比调查,发现幼儿在相关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另外,家长和老师们通过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变化,看到了幼儿通过活动在相关领域明显的进步。

(二)家长的互助意识和家庭教育素质明显提高

家庭互助小组的亮点在于互助,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助,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助,甚至是家长与教师、社区人员之间的互助。家长们、教师和社区人员在活动中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每个活动中,有的负责策划组织,有的负责照相、晒相,有的负责摄影、刻碟,有的负责写个案跟踪,有的负责写活动心得,还有的负责制作活动宣传海报;在活动后也通过Q群、微信等平台及时进行育儿心得交流……因为有了互助,孩子之间的关系处得更为融洽,家长之间的沟通显得更趋自然,家庭之间的联系变得更有意义,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协作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通过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使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明显提高。从问卷调查、日常交流、家长活动心得体会文章中,我们发现家庭互助小组使家长产生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逐渐表现为自主开展的主动行为,正如一位家长感叹:“我们逐步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不能满足于园内‘纯净乐土’的建设,应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合力,三方互相配合、支持,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另外,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增加了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引起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这种意识的增强,积极地带动了幼儿家庭间的互动,从而优化了家长的教育行为。例如,“不拖拉宝贝组”一位在改变孩子拖拉习惯上取得成效的家长表示:“通过小组几次的亲子活动和家长沙龙的交流,我们转变了和孩子较劲的态度,认识到父母更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小孩子一定的理解,同时必要时表扬、必要时放手、必要时给予端正,并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同的配合和以身作则。”

(三)幼儿园盘活社区资源,促进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

一方面,家庭互助小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幼儿到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自信小天使”组到生物岛举办了“亲子表演会”,到广州会展公园组织了“定向越野挑战”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抗挫折组”到越秀山进行了“勇攀百步梯”的“抗挫”活动;“时效组”到消防局观看消防员演练,提高时间观念等。总之,各小组都能结合自己小组主题和目标,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形式新颖、主题明确的活动,拓展了教育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挖掘社区组织的教育力量,把社区的教育资源请进幼儿园,实现知识内容的分享和有效教育合力的形成。我园积极与广州市海珠区启爱社会服务中心合作,引进其与海珠区妇联合作的项目为家庭互助小组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服务,如家庭教育专题培训、家庭教育咨询、家长沙龙专家顾问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优化家长的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家庭互助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篇10

: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创新,近几年宁波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发达地区的前列,请问宁波市教育局是如何促进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

沈剑光:近十年来,宁波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很多“创新之举”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影响。我们率先在全国启动大学园区建设,率先出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率先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率先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条例》,率先实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引进公平竞争机制,率先以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按市场调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绩斐然,效果显著……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曾经先后两次到宁波大学园区视察,并且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推介宁波大学园区的建设经验,鼓舞和激励了宁波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宁波曾经连续两次向国务院两届总理朱镕基同志、同志主持的会议上介绍职业教育改革经验,这在国内城市中实属罕见。

过去的种种率先,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更是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结晶。梳理宁波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从构建服务型教育理念,到坚持教育内涵发展,再到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可以发现,我们在推进理念更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的两个“服务”。一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教育转型提升的核心重点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注重学校硬件设施和物质条件的升级改造,转而更多地关注师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发展规律,更多地关注群众的民生需求。二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宁波市具有机制体制灵活、开放融合的经济发展优势,目前正在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构筑现代化都市,这是宁波教育发展的基点,也是宁波教育特色的基本依据。因此,宁波教育的现代化应该与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与本地教育发展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相一致。

当前,与上海、深圳等教育先进城市、标杆城市相比,宁波在现代办学理念、高端人才集聚、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短腿现象”仍较为明显,原有的先发优势有所弱化。面临新形势,我们明白不创新就不会进步,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想法是:区域先行,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宁波是国内沿海开放城市和发达地区之一,人民群众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是推进宁波教育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宁波市委与时俱进提出了“六个加快”和“四好”示范区的战略,要求教育率先发展必须落实于行动之中,宁波教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发展目标始终瞄准上海、香港等教育发达地区,全速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力争跻身于同类城市第一方阵前列,领跑国内教育。

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国际可比性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的重要标志。实事求是,从宁波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在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实践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宁波市教育局下发的文件中多次提到“三结合”原则,请您谈一下“三结合”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沈剑光:“三结合”就是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工作,这项工作内容大家都在提,也都在做,宁波市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我们在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工作中,坚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努力做到“一个为主”“一个为重”“三个推进”,切实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实现三位一体的现代育人模式。

一个为主:主要是坚持学校教育为主,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主导家庭和社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二是要主导学校走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个为重:主要是坚持家庭教育为重。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要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

三个推进:“三个推进”就是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三方互相影响,优势相互补充,同步发展。

:“三结合”原则指明要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携手共同育人,那么,“三结合”原则是如何具体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

沈剑光:如果说“一个为主”和“一个为重”是我们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两项主要原则,那么“三个推进”则是实现“三结合”的具体方法。

有效推进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切实发挥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近年来我们着力抓了几项工作: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分年级分学科提出了学科德育总目标、德育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活动建议;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9年,宁波市教育局决定开展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程,下发了《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意见》,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心理健康预警通报制度,根据不同时期学生心理状况,定期心理预警通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我们坚持文化熏陶,切实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社团发展,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文艺体育系列活动,重视主题活动开展,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重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指导各地各校,结合自身的传统与特色,开展校园品牌创建活动。

主动推进家庭教育。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主动会同市妇联等部门,大力加强家庭教育的推进工作。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市教育局在市教科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切实指导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在专家指导方面,我们汇集全市热心家庭教育并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各方面专家,组建宁波市家庭教育专家库,切实推进家庭教育科学、深入发展。为培养家长的育人能力,我们大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每两年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进行达标考核及示范性家长学校建设评比。同时,会同市妇联,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网络化建设,我们会同市妇联,积极办好“网络家长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为了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我们开展了“竹洲家庭教育大讲堂”及家庭教育论坛。自2010年以来,市教育局主动会同市妇联在宁波二中设立“竹洲家庭教育大讲堂”,此项活动得到了其他各地区的响应,每地都开展了不少于10次的家庭教育讲座,全市共开展120场家庭教育讲座,受惠家长达3万人次。

大力推进同步发展。在抓好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同步发展。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教育议事会”制度。2005年,宁波市海曙区中心小学,创建了教育议事会制度,通过制定教育议事会章程,明确学校教育管理、社区教育拓展和家庭教育协调三个部门的工作职能,通过资源重组使三方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巧妙地将三方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学校、家庭、社区进行换位思考,以理性思考带动感性的育人工作。我们还不断完善家校沟通平台,从完善班主任和家长互访制度开始,明确要求班主任要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实时了解学生学业与生活的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班级博客、班级QQ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保证家校及时沟通,我们还完善了家长会制度,定期举办家长会,及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情况及学生在校情况,并请家长介绍家庭教育情况,交流意见,共同商讨教育措施。为了发挥教育的合力,我们整合家、校、社会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走进乡村;开展社区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活动、参观考察,让学生走进社会,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

:我们了解到,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模式,请您具体谈一下,这一“宁波模式”的德育内涵是什么?有哪些有特色的做法?

沈剑光:近年来,宁波中职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如果要说这一宁波模式的德育内涵是什么,我想主要是“两个服务”和“两个推进”,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为了切实推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五大工程:

完善体系,扎实推进德育机制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架构,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中职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形成德育工作会议年度化制度,我们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深化学—赛—训体系,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各项技能大赛中渗透德育内涵;试点先行、分步推进,进一步凝练德育项目特色,开展书法教育试点学校和创业创新教育试点学校的创建工作,深入推动宁波书法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的开展。

整合资源、强化联动,大力实施德育队伍建设工程,全方位构建五条德育管理线—由校长办公室、党支部、团干部组成的德育核心队伍,以政教处为主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以教务处、培训处、就业指导处及全体教师参加的教书育人队伍,以总务处、图书馆及后勤服务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队伍,以校团委、学生会和全体学生干部组成的学生自治队伍;拓展学校、家庭、企业德育互动面,建立“学校、家庭、企业”三位一体的德育队伍共建机制,加强学校、家庭、企业教育的沟通,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突出重点,精心谋划,深入落实主题德育推进工程:着眼大爱,重视生命教育,从生命观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入手,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与学的细节中;重视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法守法,通过抓好“三个结合”,扩大法制教育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筑健全人格,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多学科渗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心理调节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立足长远、以人为本,积极实施德育服务提升工程:加强职业生涯指导,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建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经常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网上公布就业信息、开通就业指导和就业座谈,使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得到方便、快捷的就业指导。

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德育路径建设工程: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导向,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和整合,把学校的德育工作与优秀企业文化相融合;以构建信息化平台为抓手,提升网络育人新内涵,积极开展“网上党校”“德育在线”“校园互动平台”等建设,通过班级微博、BBS、QQ群等形式,密切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不断改进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宁波市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沈剑光:近年来,宁波市教育系统涌现出了浙江省首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海曙区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浙江骄傲2011年度人物”—宁海县跃龙中学教师葛明霞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人物,她们不仅成为全市学习宣传的典型人物,更成为省内外学习的榜样。

宁波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抓好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完善师德规范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以评选和宣传各级各类先进为抓手,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2008年我们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宣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编发《暑期教师师德学习材料》,通过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组织全市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规范》,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入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考核要求之中。学校领导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引导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