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十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十篇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2:1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在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指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强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两大热点话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在学习了英语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活动中,具有的感知语言和领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点,能够反映出个人在思维方面的辑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和水平。思维能力是认知因素,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方面的技能。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包括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学生能够树立世界眼光,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动拓宽学习渠道,逐步形成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潜能和品质。

二、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课型,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在发展核心素养的阅读课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环节的设计。

1.阅读环节

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分为默读、诵读和朗读等形式。阅读课教学应重视深层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并领悟文本语言的结构美、节奏美和意境美。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异国文化。阅读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默读文章,以读的方式理解社会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意义。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第一册module3myFirstRideonatrain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活动:学生阅读第二段并回答问题:whatdidalicethompsonsee?whatdidalicethompsondo?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所看到的景色和所做的事情,感受作者语言描述的美。

2.探究环节

探究有助于语言的内化。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可以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等,查询生词的词义,分解长难句。通过探究,学生可以理解跨文化差异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可以训练思维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第一册module4aLivelyCity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探究活动:学生阅读并探究以下问题:Shouldweputupalotofhigh-risebuildingsinallcities?探究环节可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分享环节

分享可以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强化。在探究环节,教师通过设计对话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语言意义和语法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交际经验。

例如,在学习anighttheearthDidn’tSleep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设计以下阅读小组分享活动:设计小组活动,合作讨论问题:whatcanwedotoreducethedamageofanearthquake?whatcanwedobeforeanearthquake?whatcanwedoduringanearthquake?

4.表达环节

表达是语言学习的输出环节。表达活动包括梳理故事情节、勾勒文章脉络等。人物表演和文本改写也是表达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活动中提出观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解释力。

例如,在学习inSearchoftheamberRoom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表达活动:isYuanmingyuanworthrebuildinginBeijing?Giveyourreasons.

总之,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设计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建立并完善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2

【关键词】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英语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以课例形式,探索如何在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为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外研版)第二册Unit1Foodforthought的阅读部分。该单元的主题语境是多元饮食文化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从介绍不同国家的代表性食物开始,本单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美食和世界各地的餐桌礼仪,丰富学生对饮食文化的认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最终达成对多元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并且反思和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单元的Startingout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不同国家的代表性食物及其英文表达,激发了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本课例基于单元的第二部分Understandingideas,文章的标题是“aChildoftwoCuisines”,文章讲述了一个中英跨国家庭的饮食故事。本堂课以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黑暗料理”为导入,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的理解,并通过阅读,探讨文章的主旨大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单元主题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进入高中学习两个多月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等阶段的学习,他们已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并参与教学讨论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背景知识及课文表层理解等任务交由学生课前完成。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学生对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合作学习有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三)学习目标

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准确理解和阐述标题的含义;2.精读课文,快速找出文章中表达对食物观点的句子,梳理细节;3.引导学生了解中英饮食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加深对单元主题的认知。

(四)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先学课前先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通过课前查阅相关文献和预习课文,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理解文本表层意义,为课堂深入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2.深层次理解课文教师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课文,理解人物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饮食的差异,了解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在目标语言输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和思想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话题选择的空间,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想象力,使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关系、内心活动、对白情绪等。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是及时运用和巩固目标语言、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课前先学———先学先行,课堂铺垫

学生课前“先学先行”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围绕相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在上课前一天,教师编制“预学案”并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完成相关预学任务。task1Listthefoodyouhaveeverydayandthinkaboutthisquestion:cantheyprovideyouwithenoughnutrients?task2Readthetextfastand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s:1.whatismum'sfavoritefood?why?2.whatisDadgoodatintermsofcooking?3.whatdo“i”thinkofstinkytofu?4.whydo“i”feelathomewithfoodfrombothcultures?设计意图:作为先学任务,task2是对学生是否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检测,它既是课堂合作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保证,因此是“硬”任务。task1让学生列出日常的饮食并思考它们为我们提供的营养,为培养学生健康饮食意识打下基础。

(二)课堂实践———任务导向

1.问题反馈,课堂铺垫课堂教学从检查学生先学情况,即问题反馈开始。本节课的导入是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黑暗料理”,帮助学生熟悉话题,为深入理解课铺垫。2.任务引领,深层次理解课文task3whatdoesthetitle“aChildoftwoCuisines”mean?explainitinyourownwords.task4Readthetextagainandwritedownthemainideaofthepassage.(inacompletesentence,notmorethan25words).task5whatdoesthesentence“mumandijusthavetofindawaytogethimintothekitchen!”(inparagraph4)mean?task6Choose5wordstodescribethecontentofthepassage.tips:Readthepassagecarefullyandaccomplishthetasksabove.Firstyouareaskedtoaccomplishthetasksindividually.afterthatinyourgroupdiscussthemandthenchooseoneofthefourtasks,writedownyouransweronasheet,andgetreadytoshowitinclass.设计意图:首先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四个阅读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以上四个任务的设计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务4不仅要求学生真正读懂文章,还要运用精练的语言规范地表达出来,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了较高的要求。任务5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文本意义的能力。任务6要求学生选择5个词来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和以“文本”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可用foodculture,congruence,shock,conflict,identity等词来对文本意义进行提炼和概括。四个阅读任务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学生个体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相关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将其讨论结果写出来以方便展示。一方面囿于时间关系,学生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四个问题的答案完整地表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释等组内分享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达成一致意见,并集集体之智慧,用规范的语言将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这既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课堂实践表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大多数小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合乎情理的答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3.角色扮演,目标语言运用task7Supposetheauthor,togetherwithhismumandDad,ishavingahotpotinChengdu,makeupaplayandthenactitoutinclass.tips:Sinceyou'llmakeupaplayandactitout,youmustfirstassigntheroles(thecharacters)inyourgroups—mum,Dad,and“i”andalsoanarrator…Youmustdecidewhichroleyoucanplaywellfirst,andthenassigntherolesproperly.thinkaboutwhatisessentialforagoodshowandrefertothepassageyouarelearning!设计意图:英语角色表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想象力,使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关系、内心活动、对白的情绪,捕捉对白的语气、语调、语流等。富有情感的惟妙惟肖的表演,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能及时运用和巩固目标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同时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担当,又要顾全大局,该谦让时得谦让,为每一位小组成员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这种小组成员间的担当与谦让,分工与合作对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文明素养高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具有潜在的影响。

(三)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task8prepareashortstoryaboutfoodcultureconflictandshowitinyourgroupanddecidewhichoneisthebest.tips:Foodcultureconflicthappensfrequently.notonlydoesithappenbetweenresidentslivingindifferentareas,butitalsohappensamongdifferentpeopleslivinginasametown.italsohappensamongdifferentages.whenpreparingyourstory,trytocreatea“Hint”,usingwhatyou'velearnedinthisunit,includingthewordsandexpressions.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讨论和活动空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任务设计,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从学生熟悉的话题“饮食文化冲突”谈起,让他们有话可说。同时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既巩固课堂所学,又增进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评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设计出合理的任务。任务设计要能激发每一个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热情,使他们能运用已学的语言,做到人人有话可说。其中话题的选择和认知复杂度的确定是任务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学习小组的组建可根据班情进行,每组5~7人。组建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学科成绩等因素,小组建成后要对小组进行定时的考核和奖励,同时强化对学习小组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管理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管理包含以下内容:(1)程序,即不仅要告诉学生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在布置任务时,要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2)惯例,即反复操作形成的程序和做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之初,要明确要求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组织本小组的相关讨论,并代表本组做汇报发言。组长发言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开学初培训)。组长可每两周轮换一次,担任组长的顺序由组员自己确定。这样不仅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角色的变化也能教会他们学会合作、相互支持。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要进行监督和干预,适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并根据需要调整任务,提供必要的帮助等。最后,适时的反馈既是学习小组成功运行的动力,也是小组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反馈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口头表扬和评价,也可将小组的表现进行量化,即新学期开始就告诉学生小组评分的标准和奖励的原则,每节课结束时对各学习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每周末将本周各学习小组的表现积分公布张贴在班级公示栏,每五周汇总学习小组的表现并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等。实践表明,以上这些方式能有效促进学习小组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阅读文本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张献臣,2018)。素养是无法通过机械应试途径得到培养的,应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来提高(夏谷鸣,2018)。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否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是此举成败的关键。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它既涉及任务设计、小组构成等因素,也涉及学生合作的技巧、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监督和干预的技巧以及反馈的技巧等因素。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关媛.初高中衔接阶段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2).

[2]傅端屏.外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及成功的要素[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9).

[3]周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RiSe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0).

[4]李冬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4).

[5]黄丽燕.策略指导促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5).

[6]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7]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6).

[8]林晓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3

关键词:情境;科学思维;问题解决;核心素养

山西省初中学业考试命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及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宗旨,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山西省教育厅“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的思路及“一核·六维·四手段”的命题理论架构为指导,以关键物理能力为要点,以实际行动推进试题由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笔者以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题为例,略谈试题评价取向对学科教学的启示。

一、山西中考物理试题的基本取向

1.试题立意高远,落实立德树人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题延续十余年考改精神,坚持正面价值导向,寓育人于情境、评价之中。首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严格执行党中央、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注重渗透“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等内容。如将地质公园研学,安全行车教育、嫦娥五号、高铁、“祝融号”火星车等作为试题情境,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其次,严格按照课标命题,充分发挥了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如以劳动植树、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中华文化日晷、二十四节气、项目学习监测空气质量、自制潜水艇模型等为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感受中国古老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卓越创新的现代科技。将课程标准所蕴含的全科、全程、全面育人的思想落到实处。2.试题情境新颖,抽象物理本质山西中考物理试题一贯注重情境创设,情境化试题占比为100%。情境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真实性特点,便于学生抽象物理本质。第一,情境素材丰富,蕴含多元文化。试题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前沿、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劳动、安全、体育、环保、创新等方面,如植树造林、粗盐与胡椒粉、饮水机多档位加热等。第二,试题信息完善,真实可靠。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论证、创新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生活中电热饮水机为背景,设计了方便人们生活需求的“高温”“低温”两档,原理简单、表述清晰,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电功、电功率和电热效率等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试题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情境呈现清晰、典型而有价值,提供了答题所需的多种信息,对学生解读材料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通过呈现实验数据和图象,考查“探究水和盐水凝固点不同”的实验方法及探究能力。3.试题稳中有变,体现思维创新“稳”主要体现在重点知识压强、电功率、欧姆定律、凸透镜成像等核心知识仍占据主要地位,声、光、热、电、力知识板块的分布稳定,题型的设置和分值也不变。这样的试题学生颇感顺手,有利于学生临场发挥。“变”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的考查。如第39题第3小问,从材料中提出问题并作答,这样的设问形式具有开放性,考查了学生阅读、提取、提出、表达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教育教学的方向以及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变”还体现在阅读量的减少,表达量和开放性的增加。从卷面来看,文字精练,表达直观、清晰,有利于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从选材、表达步骤、结论等方面解答。如33题,电路连接全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35题,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赋予学生多种思维可能;37题,借助两张照片中物体相对运动的信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抽象能力;40题,说出超载的一个危害并解释,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解答,考查其对物理知识的分析、类比、表达能力;43题,通过计算,对电路进行设计,且设计方案不唯一,考查了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2021年的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采用了分层赋分、按等级呈现的评价方式,凸显了科学评价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理念。

二、山西中考物理试题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1.依据课标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的具体化目标,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需要把育人放在教学实践中推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通过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教学活动课程化,将理论知识、情境分析、实践探究等与生活体验有机统一,从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整合为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卷中,多数试题注重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内容的考查,力图体现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科学探究、社会科技热点、解决实际问题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与要求;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有利于维护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分析历年来山西中考物理试卷,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有:审题不清、找不到关键词、运用物理知识不准确、解决方案针对性不强、专业术语书写错误等。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在掌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以课标为基准,深入研究并落实山西省中考命题理念。教学中回归教材,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教学资源,特别要让学生亲历学习活动以及身边的生活现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切忌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练习中增加难题、偏题以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课本上的插图、场景,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概念,利用课后习题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利用课后小实验、小制作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还原概念规律的建构过程、知识的结构化和技能迁移的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可以渗透到试题情境中,对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接材料的解读、分析和设问指向一般而言,试题情境包括材料呈现和设问要求两部分。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关键在于理清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素养立意的试题,既可以使用学生陌生的新情境,又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日常的学习情境。山西中考物理试题借助真实的任务情境,通过深入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物理科学素养。选取实际生活中的新情境及最新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减少了一定量的题干文字输出,减少了阅读量,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知识的了解、认识到建模、创新、应用等能力的考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情境化试题的设计可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入到教学中,促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沟通了物理教学与“科技、生活、社会和环境”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处理信息、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及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实施,最终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多年的物理试卷分析显示,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条理,阅读理解、文字表达能力不够完善。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可引导学生分析设问的基本要素,通过问题分析找到材料、知识、问题、生活之间的内在逻辑,进一步生成试题答案。加强阅读和物理语言运用的训练、拓宽视野,多读书,尤其是多读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要使学生养成书写格式规范的解题习惯,教师在解答例题时书写格式必须要规范;要让学生在做简答题时,写出公式或原理,做到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写”的条理性和完整性,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熟读教材、阅读科学方面的课外书籍,用好教材中的文字练习题、例题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取典型或模拟真实情境,从情境中提炼知识并挖掘事物的本质,使之能找准研究对象、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通过情境与知识的相互转化、学会去情境化等简化、建模的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3.重视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解构、重组、建立网络化的结构知识是载体,素养是目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也是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山西中考物理试卷对《课程标准》中物理能力的考查情况如下:试卷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占比53.75%,对应用能力的考查占比35.00%,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占比11.25%。试题坚持素养立意,深入“模型建构类”“结构不良类”“问题解决类”试题的考查,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尊重了学生个性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并用准确语言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显示,学生在解答42题的过程中,数字运算能力薄弱,解题格式不够规范。41题的作图解答随意性强,不够严谨准确。在解35、40题时,研究对象不确定、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十分薄弱。这样的试题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和再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知识的结构化构建,形成深度学习机制,把知识内化提升形成观点,进而形成物理观念。备课中不仅备双基,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还要强化广义备课,备科学方法,让科学方法显现化,用方法促进知识结构化,提升学习力。在复习课中,不能只给学生简单罗列知识点,而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的内在逻辑,为学生提供梳理知识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宏观整合和微观剖析活化必备知识,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教学、单元或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抛出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并让学生在迁移和比较物理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当学生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逐渐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应当在物理教学中融入适当的人文关怀,和学生一起聚焦科技前沿知识,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关注民生问题,感受社会责任,让物理教学变得更有温度。

三、小结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开展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便开展英语阅读教学,也是为了迎合考试需要,在内容设置上也没有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导致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低下,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本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重要性,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英语阅读教学重要性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掌握更多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子,英语基础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在阅读过程中语感、英语表达和英语写作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思维分析重点知识,进而使整体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2)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很多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将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其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转变,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1]。

二、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知识学习能力都有待提升,因此,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对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传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在观看视频演示阅读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后,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阅读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

(二)精选题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不同的英语阅读文章其体裁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尽可能多的英语题材,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特点,还能够掌握更多阅读方法和技巧,促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还需要结合学生阅读喜好,精心选择阅读教材,并组织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沟通交流,使其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可以组织阅读辩论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不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阅读文本内容[2]。此外,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必要时给予学生恰当指导,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阅读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对文章每章节内容进行概括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分层教学,提升学生语言水平

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对阅读任务进行分层设置。若教师对每位学生都设置相同的英语阅读任务,不仅无法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但是通过任务分层以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自身英语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阅读文章,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既符合初中生学习规律,又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2)对学生进行分层,由于每位学生所掌握英语知识内容不同,在开展英语学习时,其采用的学习方法及自身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层,促使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不同场景中涉及的英语语言;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在阅读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并注意培养英语语感;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在阅读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内容。通过分层教学方式,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读后输出,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完成英语文章阅读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对所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增强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读后输出包含两方面内容:(1)读后续写,简单来说就是在学生完成阅读后,让学生用书面形式输出所阅读内容;(2)读后讨论,即学生完成阅读后,对文章内容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输出。为了确保最终输出效果,教师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多样化话题。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内容设置多个话题,让学生结合自身能力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续写和讨论。当出现学生热情不高的情况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引导,确保整个续写和讨论顺利完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写作能力也得到提升。(2)各式各样活动。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讨论的情境,在学生参与朗诵、演讲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和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五)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而且能够丰富知识结构,理解所阅读文章的精髓,提升人文素养。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制订阅读题材。学生不能随意选择课外英语阅读文章,太过于简单无法发挥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作用,太难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降低英语阅读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与之契合的题材,既能够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2)重视与学生交流。在英语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需要预留一些时间与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阅读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3)成果展示。为了维持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借助成果展示这一方式,让学生就自己阅读文章精彩部分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一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阅读气氛,还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巩固。

结语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5

关键词:学科素养;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05-01

即⑼瞥龅男薅妗陡咧杏⒂锟纬瘫曜肌诽岢隽擞⒂镅Э坪诵乃匮的概念,它们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出引发我们对优化教学方式的思考:如何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如何整合教学内容?如何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

英语课标研制组主要负责人王蔷教授指出:"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要研读文本,重视情景,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这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她强调"要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我认为引导学生利用核心概念构建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抽象的发散思维进行图像化,从而促进知识结构的可视性和有效性生成。思维导图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是记忆的激发器,每个激发器都起到揭露事实、思想和事实的关键作用。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把握文本结构脉络,体验语言表达,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我在教授第14单元第4课Jobtrends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形成情感共鸣,画出思维导图的过程:

本单元的主题是Careers,旨在让学生了解目前及将来工作的变化趋势和职业技能要求,培养学生世界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好好学习,为未来做好准备。第4课的副标题是SurvivaloftheFittest,该课文冗长,段落多达10段,结构零散,信息量大。我紧紧抓住标题的关键词Jobtrends和SurvivaloftheFittest进行教学设计:

(1)让学生观看ted视频"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旨在视听方面给学生震撼,引导他们用英语说出观感:(Future)Shock,进而引出Jobtrends等关键词,并结合刚获"雨果奖"的小说《北京折叠》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关注视频里提及的ted(topmiddleclass)&Bill(blue-collarworker)代表的两个社会阶层的职业,并学习这些职业的英语表达法,为阅读做准备。

(2)学生观看了视频、了解了小说的基本内容后,他们都想挤入topmiddleclass,急切想知道未来的就业趋势以及要怎样才能"适者生存",所以对课文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几个环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a.Readthetexttogetthegeneralidea.b.Getthemainideaforeachparagraph.c.Fillinthegapsusingthereadingstrategies.

(3)学生完成上面几个任务后,对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一些要点的内在逻辑关系有了基本了解。鉴于本课内容较凌乱,我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把课文划分成若干部分,提炼各部分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的表现给我很大的惊喜!思维导图的构建体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学生自主将零散信息集合成一个整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清文脉,更深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的理解,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形成情感的共鸣:只要了解目前及将来工作的变化趋势和职业技能要求,调整自己,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未来非但不可怕,而且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因此跻身于topmiddleclass不是天方夜谭。

(4)当学生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我及时亮出这句话:areasonablemanadaptslifetotheworldwhiletheunreasonableonepersistsintryingtoadapttheworldtolife.然后要求他们讨论问题:Howshouldyoubeequippedforyourfuturecareer?学生们有感而发,踊跃发言,我乘势布置写作任务,要求他们描绘未来职业蓝图和实现梦想的计划。

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体现了从核心概念统领知识内容到重回概念系统的模式。表达思维的图形很多,但所有的枝杈都和核心主干紧密相连。思维导图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主题,激发个性化思考,而且能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实现基于主题的个性化语言输出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内化,提高了综合语用能力,体现了阅读(input)---思维(intake)----(提升)uptake---表达(output)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使语言、文化、思维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5.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初稿)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从而建构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助推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立德树人的德育实践。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从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表达)、过程与方法(语用与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呈现,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学生形成英语学科素养(马林,2015)。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且能够更加完善和升华其核心素养。

一、阅读有效题材,助推学生的文本理解与表达

文本的有效信息包括文本主题背景、文本主旨核心信息、文本内涵信息等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带领学生有效开展生生互动,在学生间的互动和参与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现行教科书上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读性较强。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较为流畅地理解文本。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更要引导学生利用预测、分析、推断、总结、评判、质疑等思维方法,拓展文本内涵,提升思维层次。譬如,《新目标英语》八(上)Unit3i’mmoreoutgoingthanmysister.课的SectionB第二课时,课型定位为阅读课。三篇短文结构紧凑,语言严谨、地道。文本的条理性强,但有一些生僻词汇,为学生理解文本造成一定的障碍。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学习比较级,比较贴近生活,可读性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1)。此表格是文本信息的高度概括,此任务使用了表格填空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推理判断法进行阅读,让学生学会推理把握文章主题,推断作者的态度及写作意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弄清文章脉络和主旨,理解全文。学生在表格的提示下,较为准确地给出了答案。

教师要选好题材,布置好生生讨论的任务,分工明确,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问题应具有拓展性。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和产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观点的热情,助推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由于很多文章题材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而在活动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对语言的感悟(马林,2015)。

二、设计分层阅读,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与语感

分层阅读式教学是一种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在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不同,教师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后,学生互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文本内和文本外的语用能力和语感。教师根据学生的多次阅读成绩进行具体分析,把所教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能力阅读生,B层为中等阅读生,C层为障碍阅读生。对a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鼓励他们在掌握文本基本内容后提升对语用的操练;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夯实基础性内容,并适当提升语感的操练;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加大基础性知识重现率的操练。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文本时应从低点导入,分类指导,分层次设计教学活动(马林,2015)。

为了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处理文本时采用阶梯式提问方式,即设计不同层次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识记文本基本内容到领会文本中心思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最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桑力华,2016)。以九年级Unit11SadmoviesmademeCry.Sectiona3a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阶梯式问题,促进学生发散和拓展思维。

(1)whydoespowernotmaketheprinceministerhappy?

(2)whydoesmoneynotmakethebankerhappy?

(3)whydoesfamenotmakethesingerhappy?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7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巧设问题;解读文本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

教育专家们通常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称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逐级递增,既有独特性又有交融性,其中“语言”层面是后三个层面的基础。

二、以学案为载体巧设问题牵引学生解读文本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示例一:《老王》学案的节选

1.初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意,书面作答――指名回答――老师明确答案)

明确:介绍老王――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重点回忆最后一次见面――表达愧疚之情

2.走近老王

(1)细读写老王的语句,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可看出?

(2)重点研读:老王送钱先生看病和临终前送鸡蛋段落,思考:老王与作者一家的关系怎样?

(先自主读文本作答―小组交流探讨――小组派代表汇报――班上交流探讨――修正答案)

明确(1):穷困、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不幸者;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重情义的好人。

明确(2):老王对作者一家像亲人;对老王的穷苦同情、尊重和关怀老王,关系比较好。

3.探究主旨

品读结尾段: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思考: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感人之处在哪里?

(全班朗读感悟文字里蕴含的情感,再默读全文,领悟作者对老王情感的变化,再从老王与作者一家的关系为切入点,探究“愧疚”的原因)

(再读文本作答―小组交流探讨――小组派代表汇报――班上交流探讨――修正答案)

明确:“愧怍”体现了作者在反思自己和老王的交往中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清高,缺乏真正平等的同情,我对他的同情是不彻底,对他的关爱是不够,对老王的情感是有亏欠,对老王的不幸未尽到社会责任。

表达出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同样彰显人性之美。

4.真情感悟:谈读后感悟

引导探究理解主旨不只是善良与感动的道德颂歌,更是社会责任的灵魂拷问。

思考:像老王这类勤劳诚实、坚守良知的社会底层为什么找不到出路?靠道德性救济是不能解除他们的不幸。

解析:设置四个主问题由浅入深推m文本阅读,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问题1:整体感知文本,培养理解文字、整合信息、分析与构建作者的语言逻辑思路。既有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训练,又有读者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问题2(1):品读有关语言获得老王形象的直觉体验,通过分析、归纳、概括老王穷苦卑微又善良的性格特点,再造老王形象。既语言建构与运用,又有思维的训练,还有锻炼审美鉴赏与创造。

问题2(2):深入解读文本,读出老王在老王在生在危险的情况下仍坚守他的善良真诚和道德的勇气,发现灵魂的高贵,体悟人性之美、形象之美。培养能感受语言文字中的形象美和情感美,对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品位有熏陶作用。

问题3:熟读精思关键语句,深入探究作者愧疚的原因,既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又提升审美品位(心灵美是更高层次的美)。

问题4:通过语言作品形象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既有审美层面素养又有文化层面素养的提升。

因此,以学案为载体巧设问题牵引学生“读语言文字―思考其中内涵――用语言文字表达”,开展整体阅读到局部细读到整体阅读,开展了朗读、默读、研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与交流活动就是多次“语言建构与运用”。写人的叙事散文的学案问题设置按“整体感知,理思路――赏人物――悟主旨――说感悟”这种思路巧设问题推进由浅入深阅读活动,是综合性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示例二:古代神话《共工触怒不周山》学案节选

1.自主学习:解释加点字,口头翻译全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小组合作

(1)字词翻译方面你还有什么疑问?(小组内交流解答)

(学生疏通文意――老师检查自学效果――强调重点词)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思想性格特点?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他面对失败不甘心、不屈服,性格刚烈暴躁。

明确:他勇敢,敢于挑战强大的颛顼,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力量非凡、气势非凡,怒触不周山导致了地动天摇,牺牲了自己,改造了山河,是一位有神奇力量的英雄。

(3)谈谈你对文中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我们先民认为日月星辰西北沉等这些自然现象的出现是共工神奇力量的功绩。

明确:这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奥秘的大胆探索精神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揭示主题)

(问题(2)和问题(3):学生作答―小组交流――班上交流――修正答案)

老师点拨: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器成功登月图片,联系神话主题,谈谈你的看法?(班上探讨交流,老师引领思维提升:中华民族凭着可贵的大胆探索精神推进了中国科技的进步,让嫦娥奔月成为现实。)

解析:本案例按照“读文字,疏文意――赏人物――悟主题――联系实际谈看法”由浅入深设置教学的主问题。“解释加点字,翻译全文”属语言层面,是基础,设置在第一步骤;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怒”获得“共工”形象的直觉体验,再引导学生联系“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经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共工形象特点,既有思维又审美的训练。

本课问题设置亮点:通过问题(3)领悟神话主题:先民对自然奥秘的大胆探索精神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联系中国载人航天器成功登月的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认识:继承和发扬对自然的大胆探索精神,推动科技发展。这样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精神,又有个人与自然的思考,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以学案为载体巧设问题牵引学生“读语言文字―思考其中内涵――用语言文字表达”,开展整体阅读到局部细读到整体阅读,以解读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开展阅读教学,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8

一、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核心素养

2014年4月,在教育部正式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知识、品格、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近期,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新制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课堂对话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话即产出,产出是课堂对话之果。美国教育家爱莉诺・达克沃斯在《精彩观念的诞生》一书中提出:课堂本质就是“产生精彩的观念”。课堂对话只有产生精彩观念,催生独立思想,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这一目的。没有精彩观念的产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

批判性思维是课堂对话之果,是课堂精彩观念的集中体现。古往今来,富有智慧远见的人无不认识到知识只是智慧之果,思维才是智慧之源。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由十种思维智能构成的。它们分别是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推理力、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前五种属于人的基础思维智能,后五种属于人的高级思维智能。基础思维智能帮助人学习知识,但人要想运用知识、创造新知识则必须依赖高级思维智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使学生成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思考力和内省力、积极灵活的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其核心是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高级思维智能。这是课堂对话的价值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了学生的基础思维智能,过分偏重应试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高级思维智能,忽视了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浅层次的简单学习阶段,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例如,那道著名的小学语文测试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有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春天”―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答案!这与大诗人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富有哲理和诗意。然而,却被“雪化了变成水”的标准答案给束缚和压抑了。有鉴于此,要发展学生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学生不断地在“怀疑―成功―创新”中建构新知、提升素养。

二、从课堂教学的认知规律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

真正有效的学习,应当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从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走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课堂有效对话的必由之路。

对话即碰撞。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突出特点就是思维碰撞。有碰撞才会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达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是课堂有效对话的价值体现。

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执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课上,教师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提出不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个问题,班内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生1:我不赞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讲究“推敲”和“品味”,反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绝不会学有所成。

师: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求甚解”是把握大义和主旨,并不是囫囵吞枣。

生3:我也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从文中得知,陶渊明“不慕荣利”,他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文学,他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趣,他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文章的美妙。真正的好文章是可悟不可言的。比如一首好古诗,本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而一经译成白话,就变了味。东晋时代,讲究门第等级观念,在文坛上追求华丽浮夸的文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恰恰体现了作者不与恶浊社会同流合污的思想。

生4:试问: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和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如果不细细推敲、琢磨,怎么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纵观古今中外,哪位功成名就的文人不是勤奋读书的?五柳先生以消遣为读书目的,不能不说他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所以,我不赞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我们正处在知识剧增的时代,随着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只有提高速读能力,才能“读万卷书”,慢工不会出巧匠,咬文嚼字是不能适应时展的。

生1:我们还是反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明末张溥读书七烧七录,为后世所钦佩。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但也应老老实实地读书,认认真真地读书

……

师: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很好。应当指出的是,“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态度和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陶氏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宋代学者杨慎指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等。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材料,深入探究,找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学贵有疑,同学们质疑问难的精神非常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做能思善疑、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案例中,教师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不闪现着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和创新灵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课堂对话必须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思维碰撞为核心,以问题解决、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有效地避免了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零敲碎打的弊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公民素养。因而,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课堂对话的必然选择。

三、从课堂对话理论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曾说:“要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为首席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对话教学理论来看,课堂有效对话表现为:首先,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来阅读文本;然后通过与自我的对话内化文本;进而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对话,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建构新知,生成智慧。师生合作、生生互动是课堂对话的应有之义。传统教育中,教师霸占了交往的话语权,成为教学的主宰,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交往话语权,强调独白和灌输,导致教学低效。现代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教学在平等多元多向的交往活动中完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实现。

根据系统论理念,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对话要收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问题要真。课堂对话源于问题,并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实施。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的,如果问题根本不存在,那么讨论必然流于形式。什么是“问题”?问题即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一位教师执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问:“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描写春天呢?”──朱自清怎么就不能写春天呢?这里有什么“矛盾”和“疑难”吗?无疑而问,无难可疑,“讨论”必然无效。如果改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美在何处?”这样一个牵一字而动全文的核心问题,课堂讨论自然会异彩纷呈。是不是真问题,这是课堂对话有无价值的前提。

第二,方法要恰当。有专家曾将现行课堂中的“无效讨论”概括为:七“不”、两“假”、一“无”。七“不”是:不给时间(不给时间思考)、不给材料(空想)、不给背景(没有任何依据)、不给方法(瞎猜)、不交锋(各说各话)、不辩驳(只要说出来的都对)、不分析(只有表态不问为什么);两个“假”是:假答案(问的是a答的是B)、假统一(不管是什么答案都会被评为“好”,所以是假统一);一个“无”是:无结果(没有解决任何矛盾和疑难)。这是典型的课堂假对话,是无效学习。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必须以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为载体,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和教师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必然流于形式。

第三,管理要到位。科学管理是课堂对话的前提,是课堂有效讨论的保障。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对话,既要重视优秀生的引领作用,还要发挥全体成员的主体功能。比如让优秀生做小先生,让后进生进行展示,既能促进后进生转化,也有利于优秀生的发展。同时,要从科学管理入手,强化目标引领、师生互动和评价激励,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对话。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了基本的“底线”素养的要求,学校在达到了“底线”要求的基础上,必然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现实状况和未来追求,对学校教育核心理念、育人目标进行提炼升华和创造性转化,从而找准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侧重点和着力点,彰显办学特色。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秉持“启迪智慧,化育生命”的办学理念,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培育“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这一育人目标。学校致力于孩子良好身体素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学科知识的教育和天下为公、勇于担当、敢于开拓的公民意识的唤醒。期待“实小”孩童经过六年启慧教育的浸润,具有以下素养结构:生命健康、品德修养、人文审美、语言表达、学习能力、认同理解、科学探究、自主创新。这一素养结构,既体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学校“启慧教育”的办学特色。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学校的课程建构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在研究学生需求、教师专长、学校已有的文化传统和家长与社区独特性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大渡口区实验小学通过学科间的课程资源整合和学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跨界整合,打造基于“校本化”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性学科课程、发展性综合课程、拓展性特色课程与创造性活动课程四个部分。

基础性学科课程

基础性学科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计划确立的标准要求相对统一的课程。基础性学科课程是学校启慧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基础。其具体课程内容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侧重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习能力”的养成。

基础性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重点在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与启慧课堂文化培育方面。学校以“一个支点,四个方向”为途径,实现课堂形态的变化。一个支点是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启慧课堂的认识。四个方向指:一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二次解读,提炼本课程所指向的核心素养和具体目标;二是根据课程所要达成的核心素养和具体目标,开发和整合各门基础性学科课程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三是对课堂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进一步理清和优化教与学的关系;四是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促进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发展性综合课程

发展性综合课程是学校根据启慧教育的核心理念,结合国家课程标准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是对基础性学科课程的必要补充,也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整合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为启慧科学实践课程,侧重于学生“科学探究、自主创新”特质素养的养成。

学校建设了以模拟生态园和实景生态园为主的科学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启慧科学实践课程、物联网未来课堂、创客教育、“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等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与交流平台,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学生每期都有连续一周的时间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生态园中,观察动植物生长、体验农耕文化、了解生态文明、开展探究学习,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惑,从而获取成长体验、感悟生命真谛。

拓展性特色课程

拓展性特色课程是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开设的能直接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课程,它是彰显学校育人目标特色的主要载体。其具体课程内容为中华武术、管乐、彩泥陶艺课程,侧重于学生“生命健康、人文审美”特质素养的养成。

学校从启慧教育理念出发,结合办学传统,将中华武术、管乐、彩泥陶艺等课程进行系列化设计,努力打造启慧课程的精品,更好地彰显启慧教育“健体、尚美”的内在品质和特色。

例如,中华武术课程将武术普及训练与体校专业训练相结合,做到学习和训练两不误,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学校武术队连续多年获得重庆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创造性活动课程

创造性活动课程是学校为达成育人目标而统整、完善的各种主题式活动,它包括经典阅读、四大节日(奇思创意节、缤纷艺术节、阳光体育节、美文美读节)、学生社团、体验式德育活动等。创造性活动课程是学校育人目标达成的重要补充,主要侧重于学生“品德修养、语言表达、认同理解”特质素养的养成。

创造性活动课程统领了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体验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学校德育活动中的三大典礼(一年级新生入学礼、三年级国旗护旗礼、六年级小学毕业礼),两次评比(星级儿童评选、感动实小榜样少年评选)与年级德育专题教育活动等;实践体验活动包括校内四大节日活动与校外实践体验活动;学生社团活动通过组建校级、年级两个层面的学生社团,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数学文化、武术、绘画、电脑、科技、阅读、书法、演讲等活动。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堂文化实践

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打造符合学校“启慧教育”核心理念的教学文化。学校以市级重点课题“启慧课堂文化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为抓手,各学科课堂教学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而展开。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晰了启慧课堂基本要素,从启慧课堂教学文化、启慧教学行为与启慧教学评价三方面着手展开课题研究,以求证课堂教学文化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间的联系,通过启慧课堂文化的打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篇10

【关键词】贵阳中考语文试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16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它素养的基础。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健全思维品格,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因此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那么2016年贵阳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是如何渗透学科素养的呢?笔者将选取其中三道试题做一微探:

题目一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情浓”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2016年5月25日至29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参考答案:B

课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有如下要求:

(1)阅读第6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写作第7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表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离不开汉语知识,汉语知识是有关语言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学好这些规律性知识,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奠基工程。强化对必要汉语知识的考查,旨在引起考生对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并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高度重视实用语文知识的开发与建构。

教材联系

这道试题与教科书的联系很紧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八年级下册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九年级上册《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对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运用的汉语知识进行了专门的梳理,传达了编者通过教科书落实课标要求的意图。

命题意图

贵阳市中考语文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汉语知识积累、理解、辨析、运用的能力,强化对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必要语法知识的考查,利用中考进行引导,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贵阳市试题分析

贵阳市中考语文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近两年汉语基础知识由八个知识点两个选择题减少到只考一个选择题四个知识点。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更加严密、具体、生动的考查方式呈现。与全国其他省市的汉语知识题相比,贵阳市汉语知识题有自己的特点:

(1)材料的选择与时俱进,关注生活,关注本土文化。

四个选项材料均能体现贵阳本土特色,并且富有时代感。分别提到了F阳著名的青岩古镇、贵州人文精神、2016年5月在贵阳举办的“数博会”、双目失明,仍坚守讲台的贵阳最美女教师刘芳。试题设置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赞美歌颂本地的风土人情,彰显了试题的人文性。

(2)命题紧扣课标教材,渗透学科素养,语法知识点覆盖面广。

2016年贵阳市中考汉语知识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渗透学科素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实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常用修辞格”四个知识点,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汉语知识点尽可能覆盖。

(3)突出积累,强调语境,着眼运用。

2016年贵阳市中考汉语知识命题没有简单地考查学生对语法现象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辨析,突出思维能力。变语文知识的孤立、静态的考查为结合语境考查,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答题思路

贵阳市语文中考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因此答题的基本思路可以是:找题眼――细比较――排除法。

(1)注意题干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

(2)判断每个选项涉及到的汉语知识点分别是什么,脑海中要有系统的知识链条,快速、准确地提取有效的知识。

(3)善用排除法。

教学思考

(1)系统学习奠基

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材附录中关于汉语知识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语法知识认真分析,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语法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2)随文而教强化

“随文而教”,使汉语知识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中,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在语言中学语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两个往返回复的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汉语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随文而教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时机。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是偏正短语;“拍雪人”、“塑雪罗汉”、“折腊梅花”、“寻蝉蜕”是动宾短语;“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又酸又甜”、“方正、质朴、博学”是并列短语等等。

这样进行辨别短语类型训练,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理性分析中掌握词汇,积累语言,最终积淀成学生的语法基础,成为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遇到复杂的单句可随文而教,遇到典型的复句也可随文而教,遇到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都可以随文而教,遇到精彩的修辞手法也可以随文而教。总之,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度地进行必要语文知识的教学与积累。这不仅有利于中考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作文评讲培养

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讲或者是学生进行作文互评时,都可引导学生运用汉语知识正确审题,运用汉语知识修改文章,运用汉语知识增添文章文采,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4)语文活动拓展

汉语知识教学可以在语文活动中拓展。如我们可以开展“搜集对联”、“街头巷尾找病句”、“分类摘抄报刊上的精彩短语”等多种活动,学生的语法水平在语文活动中得于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考试中运用

教师要善于总结,点拨学生考查汉语知识的答题思路与方法。

题目二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它已老了,过去的几周,它总是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必须哄上几分钟,它才勉强张开嘴巴。”

参考答案

此句描写了夏洛伊此时年老体弱的身体状况。这为后文它去世埋下伏笔;同时与后文它恢复自己进食、照顾“土豆”的情形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夏洛伊作为工作犬的责任心,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支点能让生命更加顽强。

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此阅读试题强调能力立意,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伏笔照应的理解运用。内容上作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夏洛特的老态为死亡埋下伏笔或铺垫,前文的老态与后文照顾土豆的状态形成对比,并结合文章主旨认识到这一对比的作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理解,具有思维含量。

教学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阅读、解题表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交流、讨论、总结(学生展示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简洁的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答题思路,分析句子作用,应结合文本,调动积累,采用内容+结构的形式进行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那么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什么?首先教师要思考:该教学内容体现哪些思想方法;有关的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中是如何呈现的;应如何进行辩证思考等。

在试卷分析时可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逻辑脉络,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从知识的理解中传递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想方法;从解题的反思中,探究辩证的思想方法。

题目三

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5分)

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能力比较综合,是一个比较好的限制话题的微型写作。它缘于仿写,又巧妙考查了表达方式、关联词语(较复杂的多重复句),并且关注到热点话题。

学生答案示例

学生一:我不否认读图方式是一种风尚,但我也不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好处多。先不说读图这种方式一旦蔓延开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可能被取代,仅是读图就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让人很难想象出文字勾勒出的精彩画面,像古代诗歌词句就是用汉字记叙,能够生动的展现出激烈或者美好的景象,这些就近乎肯定了读图方式的得不偿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传承不应被取代,不要追求风尚而湮灭了汉字!

学生二:我不否认读图的阅读方式,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但我也不认为中学生就应该以读文为主。先不说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仅是考试题目以读图写感,网络上无数让人深有所感的图片就不能视而不见。读图,读文各有所长,两者结合加以利用,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文质兼美,非常优秀的答案少。

(2)逻辑思维不强,一二句无法构成转折,甚至自相矛盾。

(3)审题有误,话题偏移。

教学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突显学习体验呢?笔者尝试做了如下措施:

(1)平时加强相关微型写作训练如:限定话题仿写,限定句式,关联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仿写。再如:续写、改写等等。

(2)学科教学重在“三教”: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让学生展示、交流微型写作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