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3:00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让人们的沟通快捷、方便。而在语文教学方面,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开拓了新视野。微课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为了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对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在国内有“微型课堂”、“微讲座”、“微课程”、“微学习”、“微课”等不同说法,对于什么是“微课”,人们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因此,对“微课”一词的界定是开展研究的开端和关键。在国外,“微课”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提出来的,他认为微课是以在线学习为目的,运用建构理论在短时间内进行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国内,对“微课”概念研究得较早、较深入的是胡铁生和李玉平。胡铁生指出,微课是基于新课标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有机组合;李玉平在开展微课程研究前,曾做过“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后来他发现,通过制作研究小视频来展现“三小”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效果不错,并开始在教师群中试验、推广微课程。他所推广的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每个微视频时长约为5分钟,主题突出,一课一事,每个微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可独立使用。综合胡铁生、李玉平等人的观点,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进行的教学展示及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是微教案等单一类型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是多种资源的有机组合,而其课程载体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其他各种资源并存。至于学习方式,微课既支持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也能够满足用户自主、多样化学习的要求。正因如此,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教学灵活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教学。

2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具有在较短时间内讲解某一知识点的极大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单独列出制成微课件或微视频供学生学习,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又可以给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提供两次甚至多次学习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语文教学打好基础。下面笔者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教学案例一

《繁星》是一首极富诗意和诗情的现代诗歌,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深刻地领悟蕴含于其中的诗意与诗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诗中极富韵味的意象很多,学生要读懂这首诗歌,就要学会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赏析,在体会诗歌意象美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怀。教师如果以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这些内容,很难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选取诗歌中重要的意象,并将这些意象有机整合制成微课件,通过微课件中展示意象的能指和所指,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中隐含的诗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如此便能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音韵美也是这首诗歌的一大特色,教师也可整合微课中的多种资源,如音乐的播放、画面的呈现、诗歌的诵读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与诗人的情。

2.2教学案例二

完整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但就目前教师的教案设计来看,很多教案设计都趋于形式化,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微教案,将教学过程细化、科学化,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因为很多学生都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课本上也没有插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学生一边听着详细的配乐解说,一边欣赏多彩的园林图画视频,研究苏州园林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就很容易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感,领会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技术高超。这样一来,既可避免了教学过程的冗长和形式化,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的传授既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也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如学生在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时,既可接受教师的传统式教学,又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微课展示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为第一课堂的学习做个补充。如此,既能巩固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又能拓宽学生的第二课堂知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重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微课的灵活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微课是一种新事物,还不够成熟,仍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我们应加强研究与创新,使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G4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37-01

翻转课堂译自invertedClassroom,也翻译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打破课堂的固有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实现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根本变化。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转变,诠释了新课改的方向,提出课改模式变化的主要策略和终极目标。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史

早在2000年,maureenLage,Glennplatt和michaeltreglia等在论文《invertingtheClassroom:aGatewaytoCreatinganinclusiveLearningenvironment》中,就提出翻转教学模式,但没有提出“翻转课堂”一词。到2007年,化学教师JonathanBergmannandaaronSams录制视频上传到网络,为缺席的学生补课。不久,他们进行了新的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在美国逐渐流行。在国内,类似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的杜郎口教学模式,被誉为高效课堂模式,曾吸引众多同行前去学习。在杜郎口之前,扬思中学的“自主先学,当堂反馈”的教学理念也成为高效课堂的楷模。其实,这些课堂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就是现在说的“翻转课堂”。但有一点不同,以前没有微视频、微课,而“翻转课堂”则是科技信息时展的产物。

二、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中的实践

(1)微视频应精选,督促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微课的有效运用,是翻转课堂的中心环节。在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浏览网络资源,把握网络中关于该语法的重要的微视频资源,包括名师在线的微课,并对这些微视频和微课进行精挑细选,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以适合自主学习为基准。比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观看黄蓉荣讲师主讲的17分钟的微视频。视频中对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概念、动词的形式以及二者的用法讲解比较详细,多数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可以整体上进行把握。这样,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省去对概念的叙述、“三单”构成方法的介绍、现在分词的构成等的讲解,节省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有效探讨、交流和训练。微视频和微课的选择与使用,不仅仅依靠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自主制作微视频和微课,发送到QQ空间或者微信朋友圈,让学生课后或者周末回家观看,既起到预习的作用,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复习巩固效果。

(2)制定好导学案,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环节,学生在家或者在学校的微机室,可以让他们登录账号进入系统,进入作业中心,完成微课学习内容和导学案,当然也不排除纸质的导学案。如被动语态教学时,让学生进入系统,打开微课,完成预习作业:判断teaisgrowninthesouth是不是被动语态的句子、将Hegavemesomeadvice等句子变成被动语态的句型,等等。教师要认真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看学生是否有效观看学习视频并完成相关自主检测题。因为毕竟是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学习能力也不是很高,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约束和督促。若课前学生学不好,课后不注意复习,课堂上教师对这些基础知识又不再讲解,这部分知识就会成为缺口。

(3)注重反馈环节,促其主动交流。翻转课堂模式中,自主学习在课前,交流反馈在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和容易忽略的地方。对这些重点内容和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多种活动,以刺激学生兴奋点和注意力。比如,学习“一般过去时”时,教师先让学生交流预习学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搜集和整理,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4)注重总结和升华,提高翻转课堂的实效性。翻转课堂,不是教师不再讲,而是有针对性地点拨。以itis+adj.+of/for+sb.+todosth为例,优秀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课时就完全可以理解这个句型的用法,对于of/for的区别也会一清二楚,课堂上稍微训练,就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而一般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要想理解of和for的用法不同,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对这个句型进一步分析和强调,通过精心点拨和总结相关的用法,学生才能掌握这些学习内容。

三、结束语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展示性的学习较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务必做好调控、监督和督促工作,否则,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可能降低。教师应站在新课改的高度,勇于创新,实施翻转课堂,让翻转课堂成为和谐课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海杰,张黎.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4(21).

[2]尹佩飞.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3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阶段,教学成效的高低对学生是否能顺利地深层次学习英语知识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程教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微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具有知识面广泛、内容丰富等特点,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难以高效践行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探究英语知识的应用技巧与规律,为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具有灵活生动、针对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将本课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导学案并上传到教学网站上,让学生在预习中下载使用,以指导学生高效预习,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Havenicefood一课时,教师就可依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掌握therebe句型,在课前制作微课供学生预习时使用,使得学生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活动,为正式教学中的学习做好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微课在预习中可充当第二教师的角色,发挥着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作用,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借助微课,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再加上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应用英语知识,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感知英语课程学习的价值与意义,难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兴趣,最终制约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将微课这种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以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内容与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课堂上,将其眼光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从而为构建高效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在学习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myschooldays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微课形式组织新课导入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事先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在上课初始阶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当学生看到视频中人物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时,就会忍不住对自己的校园生活进行讨论,教师就可趁机导入新课whatisyourschooldays?自然就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对新课知识的学习中来。

三、借助微课,优化学生的课后训练效果

课后训练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形式,也是拓展学生英语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英语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需求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课后训练内容,尽可能使得学生在训练中扎实掌握教材内容,并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但是,传统“一刀切”的课后训练方式难以促使所有学生参与训练活动,不利于训练效果的优化与提升。如果教师能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英语基础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的话,就可以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微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英语知识的训练与探究中,进而都能较为容易地完成训练任务,最终都能享受到收获的快乐。比如,在学习完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whatcolorisit?一课后,教师就可用微课形式设计课后训练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特点设计两种课后训练内容:一种以单词拼写及简单句型训练为主。像yellow,red,green,blue,brown等单词及whatcoloris…句型;另一种以句型训练及相关知识拓展为中心,分别对应基础薄弱学生及基a扎实学生。在制作完微课后,教师可将微课资源上传到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自主选择下载使用,可确保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习题。

总之,微课具有针对性强、生动灵活、短小精悍等特点,将其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英语训练成效,最终切实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霞.关于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海外英语,2015(18):15-16.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微课;情景教学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包含情感色彩的语言场景,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随着微课教学的逐渐兴起,以微课教学为基础的情景教学法能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一、微课对情景教学法的推动作用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教学主题更好地凸显出来,并且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构建新型学习空间。微课对于情景教学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避免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被边缘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每个学生接受微课资源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融入角色,提高求知欲,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利。在情景教学法中突出微课主题,能够使情景教学的内容更加精致,教师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情景设计。在具体的知识点讲解方面,微课讲解更加透彻和深入。由于微课具有内容量小、主题突出的特征,使教师创设的英语课堂情景更加便于理解、定位更加准确。

二、基于微课的情景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要将微课教学和情景教学模式融为一体,就必须把握情景教学和微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微课的关键教学环节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关键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微课设计的理念在于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保障各关键环节的关联性。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避免各个关键教学环节相互孤立而影响课堂效果。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也要注重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基于微课的情景教学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离不开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科学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将微课的“情景真实,资源多样”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创建的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将背景文化素材和视听素材充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切身体验,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思维。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whydon’tyoutalktoyourparents?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一个微课,这个微课中围绕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一问题,以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角度探讨了自己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以及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该微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突出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情景教学法非常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不能认为微课只是向学生播放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而忽略了学生的反馈,否则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以微课为基础的情景教学法应该适应初中生的新发展阶段性特征,体现趣味性、灵活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能更好地创设英语学习情景。例如,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抓住了初中生渴望张扬个性这一性格特点,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微课中向学生展示了各国中学生的日常穿着(主要是校服),并巧妙地穿插了单元的重要单词和句型,引起学生的讨论。以该微课视频为引子,笔者在课堂中创设了一个积极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探讨遵守规则和张扬个性之间的平衡。学生对这一问题具有较强的表达欲,为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对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有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讨论的氛围非常热烈,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

较多的印证,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基于微课的情景教学法能够进一步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更加立体和完整的英语学习情景,要用好这一教学方法还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发挥更多的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5

【关键词】现代传媒技术中职英语微课实践途径

微课是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孕育而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能促进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中职英语的融合,它的广泛应用一定会促进新课改的的顺利完成,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让英语学习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中职英语教学与国际深度对接。

一、中职英语微课简介

中职英语微课是指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做题技巧、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中职英语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英语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英语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中职英语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学习,但只有将知识打碎,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中职英语微课教学已取得突出成效,成为中职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之一。

二、中职英语微课实践途径探微

1.中职英语微课的教学案例。下面引入一个在中职英语微课教学中讲授过去完成时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能准确记住部分单词的过去分词,能准确记住并说出过去完成时态的构成及句子结构,能运用所学的过去完成时态的句子描述简单的图片。

教学过程:

首先看一个时间轴,用含有过去时态的两个简单句子描述轴上的图片。进而引出含有过去完成时态的复合句:BythetimeLiLeigotup,hissisterhadalreadywashedalltheclothes.;其次继续展示两个时间轴,模仿上述复合句用含有过去完成时态的句子描述时间轴。Bythetimeigottoschool,theteacherhadcomeintotheclassroom.。再次过去完成时的基本结构是:“had+动词的过去分词”。定义: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动作之前完成的动作或呈现的状态。过去完成时的结构归纳:可以用by,before等构成的短语来引导,也可以用when,before,after等引导的从句来引导。最后检验成果:①当我到达火车站时,火车已经离开了。Bythetimeigottothestation,thetrainhadalreadyleft.②到上学期末为止,我们学了1500个单词。Bytheendoflasttermwehadlearnt1,500words.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过去完成时这个新的知识点,完成了在教学之初为他们设计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势头一片大好。

2.中职英语微课的实践途径。在中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实践途径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微课:

(1)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制作微课。微课设计要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要精简、明了。

(2)设计出总容量在几十兆左右的微课视频,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这样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使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变得容易资。设计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的英语微课。

(3)设计出的英语微课要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英语微教学资源环境。

按照以上要求设计出的英语微课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实现知识、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技能的提升,从而迅速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中职学生英语学业水平。

三、结束语

中职英语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的中职英语教育水平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霞.现代传媒技术视域下的高职英语微课实践途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114-115.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讲计划;主要策略

新课改轰轰烈烈推进了十几个春秋,教师深入了解了课改的理念,把握了课改的精髓,也观摩了许多课改的研讨会、示范课,但回归自己的课堂,面对训练无素的学生,面对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不变,难言之隐溢于言表,往往对课改无所适从。

“学讲”的推出,使教师“眼前一亮”,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明确了怎样让学生“学进去”“学进去什么”,真正敢于放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前“学”进去

学生的“学”进去,无非是课堂上学习和课后学。课后学,以预习先学为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前教师将课堂即将所学内容,以预习提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即将要学习的单词、短语以及句子等。

如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1Comicstrip&welcometotheunit时,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实现自主先学。

1.四会单词:psat,present,just

2.掌握短语:usedto

3.口笔头掌握以下句子:

itwasinthebowlanhourago.

Haveyoueatenmyfood?

Youusedtosharefoodwithme.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预习,教师也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设计出来,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检测自己预习的情况。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预习,是主要的预习内容,也是常规的预习方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句子结构进行自主探讨,如Haveyoueatenmyfood?让学生分析这个句子,与以前学过的时态句型有什么不同,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上学进去,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化的问题和活动,对于每一个问题,教师应力避“自问自答”“即问即答”,而应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发现知识,构建知识。

如八年级下册Unit1卡通对话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whatareHoboandeddietalkingabout?whohaschanged?让学生浏览对话,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教师呈现对话情境,让学生猜测对话的内容,预测问题的答案。对于几个新句型,如Haveyouseenmyfood?ihavejusteatenit.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话的上下文,以及具体的情境和语境,而判断出这些句子的意思,表示“完成了的动作,动作发生在过去”让学生自主探讨出这些句子的特殊结构:have/has+vpp.

对于share...with...,usedto...的用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对话这个语境中,感知其用法,并且口笔头运用。

这样,真正做到了课堂上学生不再背诵接受,而是在教师的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探讨,主动构建,实现会学、乐学的转变。

三、“学”应依靠教师的“导”――有效“学”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等,教师应给以“学”的方法的指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进去”

网络资源的丰富,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如学习traveliling时,对于welcometotheunit的预习,对于placesofinterest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theGreatwall,theLeaningtowerofpisa等的具体信息,让学生了解这些名胜的名称、所在的城市和地方,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出来,构建互动课堂。

除了利用网络资源查询信息外,微课、微视频的普及,也为学生自主学进去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课前针对SimpleSentences的教学,教师可给学生微课的链接,让学生点击链接,点击相关的微视频,通过观看微视频、微课而自主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句型结构,掌握S+V、S+V+p、S+V+Do、S+V+io+Do、S+V+Do+oC等结构特点,熟悉每一种句式结构。

2.通过合作学进去

对于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善于质疑,也善于“留白”。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合作讨论而获得知识。如教学感叹句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根据教材中的例句,以及说出的更多的感叹句的例子,而合作讨论出两种感叹句的句型结构,以及结构不同点。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比教师的“给予式”更有意义,彰显了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

3.自主探究“学进去”

对于单词的用法、句子的句法、语法结构等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给以“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学进去。

如对于pleasure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thankyou的答语――mypleasure.根据mypleasure猜测出pleaure是名词,因为前面是形容词的物主代词my。由pleasure联想到please,再联想到pleased以及pleasant,这样,由新单词pleaure而联想出一串与之相关的词汇,即“普遍联系法”,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记单词的方法――联想法。

在学讲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学生兴趣浓厚。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魅力课堂,学生也发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7

 

一、微观经济学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不断走向世界,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方高校中的双语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而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基础课和核心课,因其类属于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外来学科使得与国际经济理论密不可分。微观经济学采用中文教学原本就是国际经济理论本土化的一个过程,那么,积极开拓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用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母语进行教学逐渐成为许多高校选择。

 

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更快地培养优秀经济专业人才,对“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举措的探索及“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一改其国内发展的策略,转而实施全球化战略,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全球化人才。由于更多跨国公司进驻国内市场,我国企业也将随之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无论国内外,都将需要更多的国际型人才。国际型经管人才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性的眼光,因此,高校重点培养目标之一便是复合全球型经管人才。而国外原版教材的引用,全球性思维的运用,使得双语教学能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接轨,更好的探究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国际惯例,以使学生能真正地同国际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对抗及沟通,从而真正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竞争、具备全球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二、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讨论得比较多的双语教学模式大抵有以下六种: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母语发展性双语教学模式,综合式丰富双语教学模式,双向式双语沉浸教学模式,"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这六种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目前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和综合式丰富双语教学模式应用比较成功的,都要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授课、还是沟通练习都使用外语,几乎完全不使用母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而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双语教学,它是母语和外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接受,不致于一开始就掉队或产生畏难情绪。微观经济学本科阶段的教学在考虑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师资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倾向于选择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初期应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适应,对经济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掌握,英文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在过渡到综合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就是英语授课为主。

 

三、地方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措施

 

(一)慎重选择教材。微观经济学课程有很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材,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罗伯特·H.弗兰克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等等。有些教材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理论与精彩的案例微观经济学原理相结合,适合于初学者和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和使用,有的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结构严谨,数学方法使用较多,适合经济学专业学生使用。在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原版教材的选择应注意既能反映经济学最新成果和动态,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紧密,又要注意难易程度,过难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弱化学习的积极性,过易会导致理论的掌握太浅显,达不到专业生专业学习的目的。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双语课教学由于既有英文讲解又有时得配以必要的中文说明,就会减缓教学进度,使得教学内容量大,为了确保教学安排的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安排和内容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总体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任务。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讲内容必须是重点,难点。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巩固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一项学习任务。此外,学生还应配以适合的中文教材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

 

(三)构建师资实力强的双语教学队伍。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素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效果。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英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应用英语来清晰的表述经济学知识和原理,能将语言和知识完美的融合,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全球化的视野和巧妙的教学艺术手段。

 

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出国留学以及英语培训的经历,因此对于双语教学还是难以驾驭,造成教师累学生苦且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或变成英语学习,继而影响的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因此,地方院校需要强化对师资力量的双语培训,并制定完善的双语教学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选拨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青年教师出国留学或者研修,继而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国际视野,完善和更新知识层次,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外籍专家或海归人才,充实双语教学队伍。

 

(四)注重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引导性教学模式。(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一般多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对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要求较高,学生在掌握时又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有可能使学生更加难以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或将有深度的问题只能浅显的表述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就应该多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方式,课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课堂上调动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或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原理。此外,组织学生每节课之前做3-5分钟的“presentation”,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济现现象或阐述经济原理。“presentation”作为西方国家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很多语言类院校中大受欢迎,通常由学生自选一个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话题,通过查资料、做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形成自己的小观点。一般安排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时间为10-15分钟左右。(2)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兴趣。《微观经济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微观经济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微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国外教材通常都配有丰富的案例,但与我国经济现实相差较大,如何将微观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丰富的我国微观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案例,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法宝。(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电子教案,习题库,师生之间利用公共邮箱上传问题和下载资料,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四、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地方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从而更好的推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一)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度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轻语言重专业的倾向,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形式上是双语教学,而实际上仅仅是对个别概念的英文解释,在考核方式和过程教学中都采用中文,英文比例较少。另一方面,应避免出现重语言轻专业的问题,使微观经济学教学变成英语翻译课堂,重视对英文的学习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学生的厌学情绪和畏难情绪。微观经济学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一第二学期到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入校时间不长,英语水平不高,尤其对于地方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水平可能更差一些,因此,在开始双语课程时,多数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授课过程中,除一些经济原理和概念的介绍外,在案例分析或数据分析使尽可能采用简单易懂的口语,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针对具体学生的英语水平特点,设置微观经济学两类课程,这两类课程学分不同,授课教师不同,一类用中文教学,适合于英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另一类采用双语教学,适合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学分较高。此外,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以增强经济学学习的趣味性,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的经济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三)设置双语教学的管理体制,督导体制和激励体制。学校应对双语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设置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主要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管理,分时间,分阶段的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检查,一方面从学生入手,了解学生对阶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学生诉求。另一方面从教师入手,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诉求。应针对教师备课-讲义到课堂讲授以及作业,考试,讨论整个过程进行过程管理,对每阶段都提出要求,并定期检查教学情况登记表,教案,课件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督导体制方面,设立教学督导岗位,对教学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监督,保证每周听课时间。在激励体制方面,应对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优秀教师设置奖励和激励政策,比如提高课时费,配备更好的教学设施,对双语教学教改项目给与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在评教过程、平直过程、进修过程中给双语教学教师留有一定的比例,激励双语教学教师的成长。

 

地方院校在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用符合本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探讨除一条适合地方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有全球眼光,培养复合型经管人才。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8

关键词:微课;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19-02

1引言

近年兴起的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网,是高等教育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2011年斯坦福大学首次将人工智能课搬到互联网,到如今全球各组织、机构推出的多学科多门类的课程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了在线免费的学习机会,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引发热潮。无论是国外的Coursera、Udacity、edX课程,还是国内各高校、各组织推出的一系列mooCS课程,课程种类之多、参与人数之众、社会影响之广,让人瞠目结舌。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通过在线注册的方式就可以学习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名词也随之产生,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心、关注这些课题。

2“微课”的基本内容

2.1什么是微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微”时代产物,如微课、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它们共同的特性是在较短时间内传送信息,内容短小精悍。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相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而且人们研究的取向也有所不同。在国内的研究中,与“微课”相近的概念有“微课程”、“微型课程”等,目前学术界尚没有对“微课”进行统一的定义。国内较早提出“微课”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时间一般时间较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微课”融合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是课程技术化和信息技术课程化的最新表现形式。

由于微课早期的表现形式就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短小视频,因此有些人误以为微课就是微视频。实际上,微课首先是“课”,在时间和内容上体现为“微”。既然是课,也就包括了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2.2微课的特点

1)微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微课并不是指为“微型学习”而开发的微型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的实际开发需要教育者非常熟悉教学内容,以建构主义的观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知识点,使学习微型化、碎片化。一门完整课程的微课开发可以分为五步:一、凝练知识点;二、根据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三、录制短视频;四、设计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课程任务;五是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网站。

2)教学有针对性,内容少而精

微课教学针对性强,一般以某个知识点或问题的方式呈现、组织。一个复杂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多次分解,这与软件工程中“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相似。所以微课中的教学设计突出实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内容。

3)教学时间短,容量小

微课教学时间短,一般几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以讲清某一知识点或问题为前提,容量一般几十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的进行知识点分割,以达到合适的教学效果。

4)微课以多媒体开放的方式呈现

微课中主要的载体是微视频,其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课件、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而不仅仅是视频。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主讲人出镜讲授;二、屏幕录制;三、混合方式。在制作时,需要使用者熟练使用各种媒体创作工具,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微课主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传播,因此采用aSF、wmV、FLV等流媒体格式。

5)微课的多元化、跨平台性

微课适合不同的情境、场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移动终端,如电脑、平板、手机开展学习。除跨平台外,其内容也可以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采用他们熟悉、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如游戏)进行教学设计,以延长学习者的注意时间。

6)基于语义结构的关联特性

微课以知识点或问题为教学单位,知识点本身是离散的,需要设计者将知识点进行关联或聚合,使之产生联系,这样才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个微课之间的语义关联方便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利用这些语义关联,不同的微课可根据不同问题进行聚合。这种基于语义的关联与聚合实现了内容从资源组织到知识组织,从线性、树状组织到网状关联的重大转变(见图1)。

3C语言课程在独立学院教学中面临的新形式

C语言课程是大多数工科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学生掌握计算思维、模拟计算机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但随着时代的变革,该门课程在独立学院教学进行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生源质量素质下降

随着中国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深入,逐步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生源、学生素质滑坡严重。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学生偏科严重,学习习惯、自律性较差。笔者曾在所带的班级进行过调查,高考英语成绩50分以下者超过一半,这给C语言学习带来了一点的困难和障碍。

2)课程学时变少

C语言课时由原先的96学时不断削减到目前的64学时。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上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虽说如今计算机已经普及,但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环境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熟悉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区域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计算机就比较多,能够较好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偏远山区的学生获得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比较有限,这给C语言教学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4)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学生认为C语言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在学习上就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以“课程很难、学不会”为理由进行逃避,久而久之,造成不愿学习、不想学习的恶性循环。

5)授课内容陈旧、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大多数C语言教材所选择的案例与90年代C语言课程案例大致相同,适合基础教学,但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显得过于陈旧,这也是不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关注度较高,愿意在这些问题上花时间与精力,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改革上做出较大调整。

4C语言课程中的“微课”实施案例

在C语言课程中实施“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对C语言的知识脉络非常熟悉,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微课”设计。一个微课可以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而知识点之间彼此联系,通过再生和重组以实现新内容的生成,这也体现了软件工程中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在实际“微课”制作过程中,其篇幅可以根据时间长短灵活处理。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基础性案例:猜数字游戏

基本内容:让计算机产生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随机4位整数,然后让用户来进行猜数,每猜一次都要根据所猜数字给出XaYB的形式,其中X表示位置正确的数的个数,Y表示数字正确而位置不对的数的个数,直到猜中(即4a0B)为止。

知识点分解:(1)程序基本结构;(2)输入、输出语句;(3)产生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4位随机整数;(4)根据输入的数给出XaYB的形式;(5)重复猜数的步骤;(6)程序调试与运行。

其中1、2、6知识点不是本案例主要知识点,在其他部分已经进行了论述。3、4、5知识点是本案例的核心,是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一个实际应用。微课教学不仅仅只是一个视频教程,它还包括了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及课后的作业。本案例中涉及的作业主要是选择题,如:产生[m,n]范围内的随机整数、if语句的使用、循环次数的判断等。最后布置思考题:如何将猜数的步骤进行记录并输出。

综合性案例:文字型RpG游戏设计

基本内容:使用C语言模拟一个文字型的RpG游戏。初始情况下创建一个英雄,具有名字、攻击、防御、魔法值、生命值、金钱等属性,进入游戏后弹出菜单可以进行查看英雄属性、购买装备、购买生命药水和魔法药水、打怪升级、保存及退出等操作。

知识点分解:(1)使用结构体的描述英雄和怪物的基本信息;(2)使用文件的对游戏状态的存储;(3)编写不同的函数实现相应功能。

在该案例中主要重难点在于文件的操作和编写功能函数上,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还包括了基本流程控制、函数的使用、指针的使用等,属于一个小型的综合案例,比较适合作为课程设计环节。同时该案例可以深度扩展,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引入“微课”的作用

5.1有利于学生知识框架结构的组建

由于微课教学的教学环节包含课前、课中与课后,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知识传授、课后作业与实践的方式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它是知识传授、知识内化、知识探究的总和。知识传授通过网络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这也就是微课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变得可行与现实,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5.2促进的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微课教学需要学习者事先学习,个体的差异会使学习者带来很多不同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形成增长型的良性趋势。

5.3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设计思想

由于微课教学是分散且精的可以重复播放的视频,所以方便讲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开展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教学内容,然后再进行问题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既增强了学习的竞争力又培养了学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6结束语

微课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传授为主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转变,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它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且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教育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教育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最终为人才质量保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101-110.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9

近年来,微课很“火”,教育界如火如荼,行政层大力提倡,学术界争议不断,可汗学院、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各种微课的应用形式使课程改革百花齐放,但一线教师制作的大部分微课并没有应用于实际教学,在常态化教学中叫好不叫座,尤其在“翻转”难度最高的语文课堂,更是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在从事初中散文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中,课题组把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资源或手段,使其在课堂上得以常态化应用,提高了学习绩效、激发了学习欲望。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对于用口授方式无法解释清楚的内容,或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不易理解的知识,或教师觉得自己讲解得不够清楚到位的地方……都可以有计划地运用“插播微课”的方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插播的微课可以帮助教师设置情境、突破重难点、提示易错点……常用的有讲授型微课和故事型微课两种类型,在散文《猫》的教学中,微课是这样融入课堂的: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第2课时,讲解第三只猫死亡的原因。

教学目标:1.回顾作者家中的三只猫;2.寻找吃掉芙蓉鸟的真正“元凶”。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郑振铎先生描写的《猫》,猫是人类的好朋友,作为宠物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笔者就与同学们来看一看生活中那些可爱的猫们。

教师把课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投放到教室大屏幕上给学生们看,猫的图片,猫的声音,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自由、宽松的学习体验,使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

每一只猫啊,都非常可爱,同样作者家中也曾养过三只猫,我们今天就与同学们一起回顾这三只猫,寻找吃掉芙蓉鸟的真正“元凶”,先来一道回顾课文,从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它们的不同形象。

第一只猫,是从隔壁家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抱来的……(着重讲)第三只猫是张婶从门口捡来的(来历);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还被烧掉了几块,更加难看(外形);它与前两只猫在性情上很不同,不活泼、又很忧郁(性情);所以在家中呀,若有若无,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家中地位);最终却因芙蓉鸟事件被我打跑,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死掉(结局)。

在这里的讲述,教师插入一段讲授型微课帮助学生明确,由于采用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使课堂丰富、活泼并具有吸引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更加清晰,而且,分享微课后,上课开小差没弄清楚的同学可以课下反复地看,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精熟学习”。

联系全文知道了因作者以为芙蓉鸟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最后受冤而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后悔莫及的作者,难过得家中永不养猫。究竟是谁吃掉芙蓉鸟的?为了还它一个“清白”,我为同学们请到了侦探界的大家柯南先生,看看他是怎么侦破这次的案件的。

这里是森林110,现在接到郑振铎先生家的芙蓉鸟被杀的情况,对此立案侦查。先看案发的现场,在第20段中这样描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在22段:“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可见,当时非常得惨烈。如今,把犯罪嫌疑人定在第三只猫的身上,来看看它的作案证据有哪些。案发前,“那只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两个“凝望着”让作者对它产生了怀疑。案发后,又看见“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吃着可怜的鸟腿了。”弄假成真,最终惩罚它:“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然而,真凶却不是它,因为李嫂一天早上发现猫又来偷吃鸟,乍一看原来是一只黑色的猫,到这里,本案告破!案件定性:这是一起冤假错案。

在视频中,教师充分发挥个性与创造力,将传统课堂里芙蓉鸟死因的“灌输”,设计成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让学生做个真正的神探,体会警察破案的经历。精练简短的教学视频,随时随地的观看体验,自由选择的趣味学习,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元素,令学习这件事有了不同的意趣。

案件告破了,作者有了反思,我想请同学们也想一想“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你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明天一同交流分享。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一次微课再会!

这节课最后,教师适时地播放了一个讲授型的课后练习微课,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回答。课堂中师生边看视频边答题的做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精力学到了解题的方法,视频中“老师”讲授与课堂里老师的“实时互动”相融合,也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堂课上,教师在教授关键知识点时,选择用微课来替代当堂讲解,那么学生的反应又如何呢?

课后,大部分学生很支持这种形式――

“能够当小侦探,我觉得好开心!”“很喜欢,因为视频中老师讲得时间短、条理清晰,比平时有意思。”“和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一样,不过微课更能吸引我。”“视频可以拷贝到手机上,回家也看看,不会做就再看几遍不用担心听不懂了。”……

也有个别学生感到不适应――

“不喜欢,因为讲的进度太快了。”“如果可以边看边讨论,就比较有趣。”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插播微课的课堂是喜闻乐见的,因为教师在微课里讲解得更加简短、清楚;看完微课后,学生可以立即就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求助、跟同学讨论,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微课视频带回家随时观看,实现了学生的“混合学习”。而学生的建议则是:不必等到微课全播放完再讨论,可以在关键处暂停,有困惑的地方随时讨论、及时解决。

上述插播微课的案例也带来一些启示――微课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即可适时调控课堂的学习节奏,又可发现、归纳出学生的学习特征:哪些知识容易造成学习障碍、哪种形式的讲解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运用微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堂的利用率,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细节,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微课不同于ppt,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动态讲解才是微课的最大特征和功用;微课所呈现的故事情境可多参看电影、新闻和网络视频,经筛选之后,创新为故事型微课的素材。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10

【关键词】微课设计思路noC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微课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的语文教师认可与采纳,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已经开始走进语文的教学。一节微课最重要的内容是微课视频的制作,一节好的语文微课视频,可以辅助语文教学甚至承担部分教学功能的作用。而一些老师在初次制作微课视频时,往往无从下手,制作出来的内容虽看似好,但却缺少实际功用,最终流于“摆设”。究其原因,是老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设计思路不准确,甚至有所偏差。

怎样一步步制作好一节微课视频呢?笔者曾代表南京市参加过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油络教研团队决赛,并有幸获得了本次比赛的最高奖――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下面就以参赛内容《七律长征》一课为例,具体谈谈语文微课视频制作的设计思路。

一、基于儿童、课标的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微课视频首先要姓“语”。应遵循“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根据学段目标与内容,深入解读文本。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七言律诗(人教版出现在五年级上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就诗歌阅读教学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这段目标要求为本篇诗歌学习提供了一些思路。就《七律长征》而言,在正确、流利读好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了解长征的历程是“大体把握诗意”;借助长征的历史重现感受长征的艰辛是“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走近长征的历史事件体会长征的精神是“体会作品的情感”,这些就应该是我们学生习得的主要内容,显然也是紧扣新课标要求的。

小学语文微课视频的学习者是儿童。微视频的学习要基于儿童的学习需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儿童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而深入。

《七律长征》这首诗虽然诗意浅显,但总共不到60个字的内容,要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儿童喜欢的易于接受的元素来设计微课视频。就《七律长征》而言,长征的历史照片、典型故事、有趣的动画等都可以作为微课视频设计的重要元素。

只有在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儿童特点的文本解读后,才能清晰地认识到微课视频制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微课视频到底是让学生习得什么。

二、符合微课视频特点的目标任务分解

对学生习得什么有了清晰的认识后,还要很好地利用微课视频这种手段,制定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目标与任务。微课视频短的就有几十秒,最长也不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一节课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来说,微课视频重在“微”,更注重一课一得。微视频的问题应该聚焦,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学习时间短的特点。要把课文学习“装”到微课视频这个“筐子”里,既要“装好”,还要“装满”,删繁就简才能“装好”,有效整合才能“装满”。不仅如此,微视频的制作还可以“情景化”“主题化”一些。一个微视频就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微视频就是一个故事。

基于对微课视频特点的考虑,《七律长征》微课视频制作的核心目标就是紧扣一个主题“长征”,让学生走近长征,了解长征。围绕这个目标完成三个任务,分别是:长征是一首诗――初读诗歌,认识七律,读准字音,读出诗韵;长征是一段路――了解长征,品析字词,关注比喻、夸张的手法;长征是一种情――走近红军,体会长征精神,拓展长征故事。

三、贴合信息技术的微课“点”选取

小学语文微课视频的制作,要发挥其独有的特点,找准微课的“点”。可以是基于文本解读,选取知识应用的关键点;可以是以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落脚,选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点;还可以是关注教材的延伸之处,比如相关知识补充、主题活动建议、语言表达运用等方面确立的拓展点。紧扣以上三点,确定主题,保证选点精小、目标集中,从而让学生“一课一得”,有效发挥微课视频的作用。

《七律长征》微课视频制作的点在哪里呢?依据以上的思考,围绕“长征”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微课的“点”。

拓展点:再现长征历史。借助媒体的辅助,简单而又生动地再现长征历史。以中国的版图为背景,动态地呈现长征的路线图,并在呈现过程中,配上解说词和典型历史事件的图片与文字。短短一分钟的动画介绍,学生兴趣盎然地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以上的拓展是对课文背景资料的呈现,除此之外,在初读部分,我们可以补充诗歌范读录音,以供学生模仿。在学习结束时,推荐有关长征的故事、电影、人物以及“名人眼中的长征”等。给学生的学习拓展了空间,提供了素材。

关键点: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给诗歌加上拼音,帮助学生读正确;给诗歌加上停顿号,帮助学生读出诗歌韵味;给诗歌划分结构,梳理诗歌内容;提供诗歌范读,引领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2分钟的视频学习,学生能初步达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学习目标。

疑难点:结合关键词体会诗意。呈现重点诗句时,圈出关键词语,对应的动态呈现相应的注释、图片等,并在此基础上,配上教师适时的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方法,将相应句子放在一起剖析,动态直观地呈现句子之间的相似点。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化解了学习的重点。

四、不同类型微课视频的有效呈现

微课视频依据教学方法来看,可以分为讲授型、交互型、演示型等。广义的知识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建议用讲授型、演示型的微课视频呈现。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这两类知识建议用演示型、交互型的微课视频呈现。根据不同知识的类型,选择适合的视频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习得。

《七律长征》围绕“长征”主题,既有陈述性的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所以综合运用微课视频不同的呈现方式,设计本节微课。

介绍长征这段历史,是本课的陈述性知识。我们用长征路线图动画、典型故事图片呈现、教师讲解融合的方式,带领学生们回顾这段历史,讲述一段故事,仿佛历历在目,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语文学科有关实验呈现的演示型微课虽然很少,但这样的历史回顾很好地利用了演示型微课视频的呈现方式。

有关七言律诗的介绍,也是本课的陈述性知识。通过在诗歌相应位置标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引导学生了解七言律诗的组成。在诗歌上标注停顿符号,给关键字词标上拼音,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词的语音、语调。对这类陈述性知识我们用讲述型微课视频的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