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十篇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十篇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5:17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1

关键词: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风湿性心脏病;心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011年在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90例,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45例患者,通过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并签有患者知情同意书。

1.1.1选入标准

所有参与实验患者标准,均在年龄18岁-65岁之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清醒静息状态下心率>61t/min,左室射血分数≤49.5%;心功能(nYHa)为ii~iii级,如为iV级,则进行心衰治疗,使心功能达到ii~iii级,血流动力学稳定;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明确。

1.1.2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慢性肺疾病,正在使用不能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ii级或iii级房室传导阻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过敏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患者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脏病慢性心衰治疗方案,服用洋地黄、利尿剂等。观察组经过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后,水肿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肝区压痛感消失,肿大肝脏缩小,无双下肢水肿现象;进行基线值的测定,左房直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行走距离6min,基线值确定后停止服用洋地黄剂、利尿剂等抗心力衰竭药剂,开始使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等联合治疗药剂。

其中,比索洛尔药剂从1.25mg/d基础上,在1~2周内递增剂量,每次增加1.25mg/d直至5mg/d,之后每月增加2.5mg/d,测定患者最大忍耐度,以患者心率

依那普利以5mg为基准,1~2周内增加剂量,2次/d,每次增加5mg,至10mg后,每月递增一次,每次增加5mg,2次/d,测定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以患者血压≤86/50mmHg为准。

螺内酯20mg/d,每月进行一次电解质查询。

对照组继续服用洋地黄剂,地高辛0.125~0.25mg/d,根据患者心衰水肿情况选择继续服用利尿剂或停用;在利尿期间服用氯化钾口服制剂,并作定期检查,以15d或1月为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技术分析研究结果,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对照采用配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均衡性检验两组患者临床基础特征,年龄、性别、治疗前瓣膜病类型、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LVeDD、LVeSD、LaD、LVeF、6min行走距离均有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差异意义(p

3讨论

心脏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是心脏重构。目前比较有效的阻止心脏重构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系统阻滞剂。一般的心衰治疗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比索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它可以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以减少心肌氧耗,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阻止循环中儿茶酚氨直接作用于心肌毒性,达到有效降低患者猝死率的目的;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内环腺苷酸(m),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减少钠滞留,阻止心室重构,降低心脏负荷,阻滞血管-肾素系统。

依那普利是一种作用时间长、特异性高、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形成发挥抗心衰作用,降低血压,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负荷,减少醛固酮分泌,逆转左心室心肌重构。单用依那普利不能够起到有效降低血中醛固酮水平,阻断心力衰竭神经。

总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采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患者左心室明显缩小,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证明该治疗方案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治疗是有明显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管一平,邹翰琴.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心脏杂志.2011,80(05):162-168.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2

[关键词]经方;皮肤病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2)30-0078-02

SixcasesbyChineseclassicalprescriptionsintreatingskindiseases

GonGJinhuiHUanGning

DepartmentofDermatology,tCmHospitalofJiuquanCityinGansuprovince,Jiuquan73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troduceChineseclassicalprescriptionsintreatingskindiseases.methodsexamplesofactualmedicalrecordedanalysis.Resultsexpandbythesideofgoodtreatmentofskineffect,allcured.Conclusion"Zhuwithin,willformandspiritontheoutside."althoughskindiseasesarenowonthebodysurfaceisactuallytheoutwardmanifestationofhumanbodyorgansofblooddisorders.theexternalskinproblemcanbesolvedaslongastheinternaldiseasetreatment.

[Keywords]Chineseclassicalprescriptions;Skindiseases

皮肤病虽然主要发生在皮肤肌表,但其发生与发展均与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治疗皮肤病时首先应着眼整体、调和阴阳、调整脏腑气血等各方面的机体功能,很多皮肤病因整体功能的恢复而痊愈或减轻,这也是我们对很多全身性或泛发性皮肤病着重于内服中药的治疗原则。我们在十余年临床实践中重视《内经》、《伤寒论》理论,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当归四逆汤治疗手掌湿疮案

魏某,男,53岁。患者于两年前自述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双手掌心脱皮、皴裂,尤以双手大鱼际部皮肤为重,在多处医院、诊所进行诊断和治疗,诊断为皮炎、湿疹、手癣、维生素缺乏等疾病,给予皮康王、湿疹膏、皮炎平、酮康唑、尿素软膏、黑豆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口服维生素B、21金维他、抗真菌等多种药物,无明显效果。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见双手手掌心皮肤脱皮,尤以两侧大鱼际处皮肤为重,皮肤色红、瘙痒、轻微疼痛,其人形体肥胖,舌质暗红,舌苔白而水滑、六脉沉细、睡眠差、多梦(十几岁至今),有时心烦、常觉四肢发凉、大便不干、小便可。当归四逆汤加味。处方:当归15g、桂枝20g、白芍10g、大枣10枚、细辛10g、炙甘草18g、通草10g、荆芥10g、防风10g、苡仁30g、苍术10g、生龙牡各30g、琥珀末5g(研末冲服),常规水煎服,4剂。四日后来诊,病症大减,局部皮肤颜色接近正常,己不瘙痒及疼痛,睡眠好转,仍多梦,舌淡暗,舌苔白而水滑,脉沉细,上方桂枝至30g,加茯苓30g以祛湿,再服4剂。后痊愈。

按:手部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具有亚急性多形性或慢性湿疹表现,皮疹往往呈对称分布,剧烈瘙痒、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及难于治疗等特点。中医称为“浸淫疮”“湿疮”等,诊断容易而治疗难。《伤寒悬解》曰:肝司营血,流经络而注肢节。厥阴之温气亏败,营血寒涩,不能暖肢节而充经络。患者阳气素虚,致手部肌肤失养而成此疾。当以温通阳气为要,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专剂[1],甘草大枣补脾精以荣肝,当归芍药养营血而复脉,桂辛通草温行经络之寒涩也,佐以健脾化湿祛风之品,见效较快。

2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急性荨麻疹案

葛某,男,17岁高中生,一日体育课后饮冷饮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风团,剧烈瘙痒,急来求诊。查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自述皮热但不出汗。《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予麻黄8g、附子10g、细辛6g两剂而愈。

按: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素问玉机真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诸痹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每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肺主气,气行皮毛则为卫,肝主血,血行经络则为营。然肺藏卫气,肝藏营血,而实则皆出于中焦[2],此证运动后阳气欲宣,寒凉饮冷伤胃,胃乃化气之源,卫气化源不足致卫气闭郁而外有表寒。脉症和参,麻黄散太阳之外寒,附子温少阴之内寒,细辛降阴邪之冲逆。临证时切不可一见急性症状而用祛风止痒抗过敏之剂,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转为慢性[3]。

3四逆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案

裴某,女,31岁玉门市学校教师。2008年7月11日初诊:患银屑病多年,曾多家医院诊治服用西药中药无效。现面色青黑、无光泽、两颧及颊部褐色斑,自觉乏力倦怠欲睡但睡眠很差、烦躁易发脾气、周身发痒夜间为重、怕冷、双足发凉,无汗尤其夏天很少出汗,口干不渴,纳食可,大便多日一行,无腹胀。查:全身散在淡红色斑片,上覆鳞屑,正常皮肤也干燥。舌淡胖齿痕明显,脉浮中取无沉取细无力。嘱其他药均停。予四逆汤。附子20g、干姜30g、炙甘草40g,四副。7月14日复诊诉服药无明显不适,大便稀溏,日一行,色黑味臭,睡眠略有好转。加量继服。后每十日复诊至9月13日历时三月,自述皮损基本平滑,略干燥面色红润有光泽,色斑变淡,精神好,睡眠佳,大便一日一次略稀不臭。嘱可停药,饮食调养,患者要求为了消除面部色斑继服一月。10月10日复诊,痊愈停药。

按:银屑病俗称“白疕”,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病程长、易复发。因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黄帝内经》曰:阳气者温肌肤而肥腠理。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伤寒论》少阴症脉微细但欲寐。脉症和参,辨证此为阳气不足,予四逆汤,附子温肾阳而通经脉,姜、草补脾精而荣肝,血得温而升,荣养腠理肌肤,阳气温升,肌肤得养而症状自消。

4附子理中汤治疗过敏性唇炎案

黄某,女,12岁,食芒果后出现口唇及唇周皮肤发红,轻微肿胀,有细小皮疹、瘙痒,有些部位皴裂,在本地多家医院中西医诊治,无明显疗效,又去上海某医院就诊,症状仍不能缓解,如此已经两个月余。来时见其舌苔厚白腻,脉滑,食纳可,大便干,平时喜食寒凉食品。辨证思路:脾肾阳虚,寒湿内盛,夹有虚火,附子理中汤加减,党参8g、炙甘草8g、白术8g、干姜8g、制附片4g、砂仁8g、薏苡仁10g、泽泻8g、地肤子10g、白鲜皮8g、黄柏6g、茯苓8g,五副,嘱其勿食寒凉食品,饮食清淡;二诊,见口唇肿胀消散,皮疹大部消散,色泽转好,舌苔白,余可,上方去黄柏,继续服五副,再诊,所有症状消失,告愈。以后又食芒果后发作,同样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愈。

按:本案患者平素喜食寒凉,致使脾胃受损,阳气虚于内,寒湿内盛,运化失调,口唇为脾胃经络所过之处,受外界饮食影响而发病,寒湿阻滞经络,郁热生成,肌肤失养,故见局部红肿皴裂,治疗时要仔细辨证,认清疾病的本质是脾肾阳虚,寒湿内盛,虽有虚火,但为数很少,所以治疗时以温阳去寒除湿为要,稍佐少量寒药去虚火,所以疾病得去,症状消失。切不可一见局部红肿热痛,而不加仔细辨证,便认为是脾胃火盛,而大加寒凉去火之品,南辕北辙,徒添其害。

5柴胡桂枝加龙骨牡蛎治疗慢性湿疹案

赛某,男10岁,患儿两年来皮肤瘙痒,夜寐不安,西医诊断为慢性湿疹,曾用多种外用药物,只可起效一时,又服中西药物,均难见效。皮肤可见局限皮疹,对称分布,其上可见抓痕,舌苔白,饮食二便正常,汗出较多,脉滑、体胖。此为木郁土湿。处方予柴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6g、黄芩6g、半夏6g、生姜6g、大枣5枚、党参8g、炙甘草8g、桂枝6g、白芍6g、茯苓10g、生龙牡各10g、砂仁6g、薏苡仁10g、地肤子10g、白鲜皮6g、酸枣仁10g,5副,二诊,自述服药后当晚皮肤瘙痒大为减轻,睡眠好,其父母述孩子精神好,夜间睡觉安稳,观其皮肤皮疹明显减退,余症状可,上方加减继服,如此一月左右即完全治愈。

按:湿疹中医称为“湿疮”。医者多从湿热论治,喜用凉药,究其原因湿疹常有红斑,潮红丘疹水泡结痂等,瘙痒剧烈,痒甚则心烦,所用凉药巨多,或清热或利湿,但并非所有湿疹均属湿热证,寒湿证也很多见,切不可一见湿疹就因循而用清热解毒利湿之品更伤脾土,若不详查寒热虚实,滥用凉药,即使加上抗过敏药甚或激素,只能取效一时,反而加重病情。本案患儿体胖,苔白脉滑,阳虚寒湿之象明显,土湿木郁,经邪未解,表里皆病,予柴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茯苓祛湿,参、枣补中,柴胡、桂枝泻火而疏木,生姜、半夏降浊,龙牡敛魂而镇逆。加枣仁安神,药证相附而取效快捷。

6附子理中汤治疗面部痤疮案。

王某,男,20岁大学生,面部脓疱性痤疮四年余,时好时坏,曾服西药维安脂、红霉素、维生素、中药排毒养颜胶囊、暗疮片以及清热解毒汤药无效。见面部脓疱密集,红肿但仔细观察鼻根青紫,皮肤黄暗,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仔细询问患者平时喜欢喝冷饮,尤其是夏天饮多食少,便秘(大便不是很干但解便很费劲,总感觉解不干净),但是稍吃不合适就拉肚子,手足爱出汗,喜欢熬夜白天睡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究其本源,辨证思路:脾胃虚寒,寒湿太重,土湿木郁。予附子理中汤加味,党参30g、白术15g、干姜15g、附子10g、炙甘草15g、桂枝10g、茯苓20g、白蒺藜20g、白寇8g、鸡血藤20g。嘱其勿食寒凉之品,改熬夜恶习,如食欲恢复好好吃饭,坚持服药近三个月,脓疱消退而遗留红紫印痕,吃饭恢复,大便每日一次,因开学汤药停服而改服附子理中丸三月,暑假回来皮肤基本恢复,偶有一两个粉刺出现但无脓疱。

按:痤疮首见于《内经》,汗出见湿郁乃痤。医者多从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论治,喜用凉药,究其原因痤疮常有红色丘疹,脓包等,甚则破溃,多发于青春期,所用凉药据多,或清热或利湿,但并非所有痤疮均属湿热证,寒湿证也很多见,切不可一见痤疮就因循而用清热解毒利湿之品更伤脾土,若不详查寒热虚实,滥用凉药,即使加上抗生素,维甲酸类药也很难取效。本案患者平素贪凉饮冷,加之熬夜损伤脾阳,脾失运化,寒湿內停,处方附子理中汤温补而取效。

7讨论

皮肤包围整个机体不仅有卫外的功能,其营养与功能与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有关,通过经络通道,脏腑的营养与气血物质维持着皮肤的形态与功能。同样皮肤通过自己的“卫外”的功能,直接保卫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顺利运行,使机体外有皮,脉,肉,筋,骨,内有五脏六腑,内外相应形成一个整体,使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条件下,皮肤功能失调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内部气血脏腑功能而发病,反之气血脏腑有病也可以通过皮肤的症状反映出来。所以皮肤的病理变化,不仅仅是皮肤功能失调所致,往往是脏腑气血功能或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所谓“有诸内,形诸于外”就是这个道理[4]。中医讲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切不可把皮肤上的问题孤立的看待一种疾病。通过十几年皮肤病临床实践和对《伤寒论》经方的深入学习和认识,运用经方治病,只要着眼细微,方证对应,辩证准确,立法得当,有是证则用是方,常可出奇制胜。仲景《伤寒》诸法,非第为外感之金书,而并为内伤之玉诀,内伤之人未必尽由外感,而外感之家,无不悉本于内伤,解此则内外同归,主客一致,十病九合而不止也[5]。

[参考文献]

[1]俞有根.经方和时方治皮肤病拾零[J].四川中医,1998,16(4):46-47.

[2]李玉宾.黄元御读伤寒[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85.

[3]欧阳卫权.经方皮肤科应用举隅[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24.

[4]边天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4.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3

患者,男性,57岁,因间断气短、呼吸困难8年,左眼部高度肿胀4天于2012年12月10日急诊入院。患者8年来间断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天前患者自述有感冒症状,并出现左眼及眼睑周围皮肤明显肿胀发亮,自服抗生素(阿莫西林)未见好转,左眼肿胀、疼痛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3℃,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门诊以“左眼眶蜂窝组织炎”转入急诊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t38.3℃,p110次/min,R30次/min,Bp140/87mmHg。神志清楚,慢性面容。左眼睑周围皮肤红肿,紧张发亮,眼球突出且活动受限,视力因患者眼睛不能睁开未查,左眼眶压痛(+)。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音。心率112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双期杂音。腹软,无压痛,肝大肋下平脐,双下肢浮肿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2.81×109/L,n88.3%,RBC4.47×1012/L,Hb146g/L,pLt119×109/L,血气分析:po259.8mmHg,pCo258.7mmHg,pH7.23,心梗四项:Bnp703.01pg/ml,ctn-i0.102ng/ml,肌红蛋白234.46ng/ml,CK-mB6.14ng/。aLt572.2iU/L,aSt2129.8iU/L,tBiL155.9umol/L,DBiL79.6umol/L,iBiL76.3umol/L,BUn14.64mmol/L,SCr104.4umol/L,K5.25mmol/L,na120.3mmol/L,Cl81.6mmol/L,血氨47.9umol/L。pt-S33.2秒,aptt41.5秒,D-二聚体3431ng/ml,FDp(+),3p阴性。尿液分析:蛋白质3+,尿胆原2+,血3+。心电图:异位心律,快速型心房颤动。胸部Ct示双肺上叶局限性肺气肿,心脏明显增大,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右肺下叶炎症。眼眶Ct示左眼眶内蜂窝组织炎。心脏彩超:二尖瓣狭窄(重度)伴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左房、右心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中度)。腹部B超:肝静脉增宽,淤血肝,双肾形态饱满,腹腔未见积液。入院诊断:左眼眶蜂窝组织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Ⅳ级,快速型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

诊疗经过:①给予泰能、青霉素、替硝唑等抗生素联合足量应用,②强心、利尿、扩血管纠正心功能不全,③输注新鲜冰冻血浆,④保肝、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⑤请眼科会诊,给予切开引流,引流出较多脓液,地塞米松抗炎、消除水肿,局部清洗换药,用滴眼液点眼。入院第3天,体温下降,左眼睑周围皮肤红肿,紧张发亮,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左眼眶压痛(+)。2次行分泌物培养+药敏示a群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复查血常规:wBC18.93×109/L,n87.8%。aLt900.5iU/LaSt1567.7iU/L,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po272.0mmHg,pCo275.7mmHg,pH7.299,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Bipap)。入院第5天患者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最后因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2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简称风心病,是由风湿热急性发作或反复慢性发作后遗留的轻重不同的心脏损害性疾病[1]。风心病为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心力衰竭是风心病主要的并发症,也是风心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长期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常导致多瓣膜病变,病人病程较长,心肌损害较重,多继发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及全身免疫力低下[2]。风心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以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多见。本例患者并发眼部感染罕见,值得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眼眶蜂窝组织炎是眼眶内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起病急,体温升高明显,眼睑水肿,局部触痛,眼球运动疼痛,眼肌麻痹,眼压升高,视神经继发性缺血,视力明显下降。眼眶蜂窝组织炎发病比较少见,但发病后病情复杂多变,尤其是老年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波及海绵窦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故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治疗,本组病例治疗方法:①尽早采用足量的广谱抗生素,给予泰能联合青霉素、替硝唑治疗,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争取做眼眶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回报为a群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治疗三天患者体温下降,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下降,表明治疗有效,继续原方案抗感染治疗。②局部使用抗生素眼液,涂大量眼膏保护暴露的角膜。③早期进行眶腔引流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形成脓肿者,可在超声波确定脓肿位置后予以切开引流。④值得提出的是,该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机体抵抗力低,注意支持疗法的必要性,采取输血浆、静脉营养等措施。⑤同时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心、肺、肝等脏器已出现严重损害,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先前的研究证明,合并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菌血症、恶性肿瘤患者,眼眶蜂窝组织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3]。也有少数病例报告,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易并发眼眶蜂窝组织炎[4]。研究报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任何眼睑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5]。本例风心病患者,年龄较大,眼部感染4天未引起重视,诊治较晚,且基础疾病多,死亡率高。故及时诊断和治疗眼眶蜂窝组织炎,可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姚磊,蒋栋能.6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2):2328-2329.

[2]余凯忠,邵国丰,张志梁,等.356例风湿性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21(04):199-200.

[3]Liuit,KaoSC,wangaG,etal.tsaiCC,LiangCK,Hsuwm.preseptalandorbitalcellulitis:a10-yearreviewofhospitalizedpatients.JChinmedassoc.2006,69(9):415-22.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4

1临床资料

250例不同疾病多为住院及部分门诊患者,其中男146例,女10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0岁,平均36岁。其中有单病、亦有合并症:高血压病142例,糖尿病56例,高脂血症88例,动脉硬化症114例,缺血性中风113例,出血性中风44例,冠心病72例,脂肪肝63例。舌质淡苔白厚腻36例、苔薄腻25例,舌质淡暗苔白厚腻39例、苔薄腻20例、苔黄厚腻52例、苔薄黄腻78例;脉弦细兼濡35例,脉弦滑67例,脉滑数106例,脉沉滑42例。

2治疗方法

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三仁汤组成:杏仁15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苡仁18g、半夏15g。日一剂,水煎,每日3次,每次300毫升,口服。

加减应用:脾虚湿盛加白术、苍术或四君子汤;纳差加麦芽、鸡内金、山楂;痰湿加天南星、石菖蒲、白前、旋复花;痰热加贝母、天竺黄、黄芩;气滞加枳实、佛手、香附、柴胡、乌药、元胡;血瘀加川芎、丹参、红花、泽兰、水蛭、三七粉、郁金。

3疗效结果

250例不同疾病的患者,因其病机、证候基本相同,所以用“三仁汤”加减异病同治,效果良好,其中:治愈198例,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

4典型病例

案一:缺血性中风

患者李某:男、58岁2010年8月14日以“左侧肢体麻木力弱伴头晕一天”而住院。患者有糖尿病6年,血糖波动在6.8~8.2mmol/L,未经正规治疗,且形体胖,体重指数31.05kg/m²。于2010年7月13日突然左侧肢体麻木力弱伴头晕。于14日住院治疗。t:36.2℃,p:72次/分,R:20次/分,Bp:145/85mmHg,神志清,面色暗淡。心肺听诊(-),肝区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症(+),舌体胖,舌质暗,舌苔黄厚腻,脉弦滑。头颅mRi示: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腹部B超示:脂肪肝。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mg/L,全血高切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诊断:中医:1.缺血性中风(痰湿瘀滞,脑络痹阻);2.消渴。西医:1.脑梗塞,2.Ⅱ型糖尿病。治疗:1.西医常规对症治疗,降糖、降压;2.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每次服2粒,每日三次。

上述方案治疗两日后,患者麻木力弱、头晕未见明显好转,复诊:左侧肢体麻木、力弱、头晕,面色暗淡,精神不振,稍有舌强,腹胀,纳差,大便不爽,舌体胖有龈,舌质暗淡,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辨证属湿热痰阻,浊气上扰,脑脉不畅。治以三仁汤加减:杏仁15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苡仁18g、半夏15g、天南星10g、川贝10g、黄芩15g、、丹参20g、川芎15g、泽兰10g、山楂20g。日一剂,水煎,每日3次,每次300毫升,口服。

六日后复诊:麻木、头晕明显减轻,余无不适,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继续以上方加钩藤25g天麻10g,四剂后。诸症消失。

案二:冠心病心绞痛

患者张某,男,55岁,其平素喜食肥甘厚味,本次发病,因快餐后而突发心前区疼痛一小时而住院诊治。患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汗出,精神不振,舌体稍胖,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沉而濡。查心率82次/min,律齐,无杂音,血压160/90mmHg。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缺血。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经西药常规及对症治疗3日后,其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汗出明显好转。但患者仍觉胸闷且隐隐作痛,身困乏力,纳差,脘闷腹胀,舌体稍胖,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痰湿瘀阻、心脉不畅)。治法:祛湿化痰,活血通脉。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5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厚朴6g、生苡仁18g、半夏15g、丹参25g、川芎25g,红花18g、元胡10g、赤芍10g、郁金10g,三七粉(冲服)4g、焦三仙各15g。日一剂,水煎,每日3次,每次300毫升,口服。

四剂后上症逐渐减轻,纳可,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沉缓。上方去飞滑石、白通草、加石菖蒲12g、枳实9g,又调服14剂后,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已基本恢复正常,诸症消失,病情稳定而出院。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5

关键词:心血管病保健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2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4-01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的发展,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以致人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再加之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使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所谓的“富裕病”,心血管病也是其中之一。心血管病人若要得到更好的治疗不仅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健与护理。以下我将会对一些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措施做一个综述。

1心血管病的类型

心血管病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被称为“富贵病”,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它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等。它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和重复率也比较频繁。

2心血管病人自我保健与护理的现状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曾对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与护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其相关期刊《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中显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的了解并不深刻,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的保健与护理知识了解的也不深。尤其是对自己所用药物种类,适应症和副作用的了解甚少。在《现代临床护理》(2005年02期)中也表明冠心病人缺少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医院是冠心病人得到护理的主要场所,日常生活中患者缺少对自我的保健与护理。2010年浙江省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对老年慢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0%的老年病人掌握的疾病知识少,掌握监测和康复训练能力以及自我饮食管理能力还在中等水平。还有64.9%的病人由于经济因素无法支持自身的慢性血脑管病的治疗。

3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措施

3.1注意膳食。在赵法《营养健康新观察》(2003,20期)《膳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一文中指出膳食结构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肉食消费大大提高,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营养状况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也针对膳食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编制了《中国食物成分表》,方便控制膳食来帮助心脑血管病人加强对自我的保健。

在《心血管疾病饮食指导及防治》(张玉凤、王怡)中提到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具体膳食指导措施。

(1)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即多摄入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等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摄入猪油、奶油、乳脂、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

(2)适当的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以小于300毫克的胆固醇为宜。但是,对于一些高胆固醇血症者以每天小于200毫克为宜。

(3)控制热量的摄入,使体重维持在理想的范围内。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每餐不能吃的过饱,否则会让降低患者的血管舒张调节功能,引起血压的显著波动。

(4)多摄入瓜果蔬菜和粗粮等一些富含食物纤维,有益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食物,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5)注意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高血压病人服用单胺氧化酶时,就不适合再进食含有酪胺的酸奶、蘑菇、啤酒、香蕉、葡萄干等食物。因为酪胺会使节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3.2药物保健。中国医药2012,第10期《动脉硬化的药物治疗措施》中,指出相应的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保健措施。

(1)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降压药使血压降到适当水平。例如,消胆胺、益寿宁、血脂平、阿司匹林等防治血压增高的药物。

(2)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控制血糖,可以选择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的达美康等降糖药物。

(3)在《医学信息》(2010、第四期)《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及自我保健措施》中,指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的人可服用高辛利尿剂等药物。对于风湿活动的患者要控制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一般可服用当归,党参等进行中药治疗。

(4)对于冠心病,一般是要扩张冠脉及全身血管、调整血脂,抗心绞痛。通常,可以选择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3.3日常护理。

(1)注意监测,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夏季心血管病人的自我护理》就提到过自我检测的重要性。重视血压的监测,可以降低发病的风险。尤其是在夏季,气温的升高很容易使血管扩张,血压升高。在《医学信息》第四期中也提到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自我护理也要重视心率、心律的监测。

(2)遵医嘱,《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6卷第五期提出,对于心血管病人要做好日常自我管理必须遵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以及按时服用强心药。同时也要注意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等。

3.4心理护理。《医学信息》第23卷,第4期《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及自我保健措施》中提到,心血管病属于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通常,患者会因为反复发作的病痛而对治疗丧失信心,情绪不稳定无法配合治疗反而耽误了治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第6期第5卷也提到,心血管疾病与情绪、心理以及社会刺激有密切的关系,对患者的健康有重要的相关性。不仅医生要注意解释病情,体贴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患者自身以及家属也要注意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4小结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以上一些文献资料都表明医院的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克服病痛,但是更重要的是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自我保健和护理,将治疗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彬彬《医学信息》第23卷,第4期《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及自我保健措施》

[2]施俭,顾兰,杨小芳.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3):247-248

[3]李小娟.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5):485-486

[4]张玉凤、王怡,《心血管疾病饮食指导及防治》

[5]赵法.《营养健康新观察》(2003,20期)《膳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

[6]谭建兰.《现代临床护理》(2005年02期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6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再次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7-02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病分为两种,先天和后天。该病症的病因有3种原因:①退化: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中很多器官都会发生退化的现象,其中心脏功能的退化尤为常见。因为心瓣出现退化,从而导致闭合不全等问题。②细菌感染:人体感染细菌后,细菌会在血液中流通扩散开来,当到达心脏内部后就会侵蚀心瓣组织,导致疾病。③疾病影响:风湿性疾病也是一列常见疾病,而如果这种疾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会诱发产生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一般都进行置换手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是因为某些原因人工瓣膜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急性或慢性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必须进行再次手术来矫正。一般瓣膜衰败后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的现象,还有心脏周围组织出现粘连现象。这都大大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抽取的16位志愿患者。这16位患者都患有心脏瓣膜病,并且在进行置换手术后未能治愈,需要再次心脏手术。将16位患者每8人一组分为两组。在围手术期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

1.2方法常规护理仅仅按照医生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如检测、服药等护理。而个性化护理则是在常规护理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指导由于患者已经进行过一次手术,患者本来已经心情放松。对于战胜疾病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但当得知手术后又出现了特殊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手术,这将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和急躁的情绪,这些情绪对于患者的心脏会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术前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根据患者情绪的变化进行指导,开导患者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以最佳的心理面对再次手术。

1.2.1.2风险评估检测调查患者身体特征,各项生理指标。根据患者身体各方面资料及时评估手术的风险,制定风险最小的手术方案,并向患者家属告知详细情况。

1.2.1.3药物治疗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因此不能有半点大意。根据手术方案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使患者达到手术方案要求在进行治疗。

1.2.2术后护理

1.2.2.1时时监护因为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特殊情况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定时检查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并记录在案。如果出现异常指标及时向医生通报,请医生判断。

1.2.2.2药物更换治疗虽然患者已经完成手术,但依然不能停下药物治疗。医生根据不同时间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药物的治疗。

1.2.2.3出院指导当一定时间后,患者情况稳定即可出院。指导护士要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进行指导,告诫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醒患者定期回到医院进行检查,查看身体恢复情况。

2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都很成功,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护理后结果如下:对照组患者8人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后发现5人逐渐好转,但有3人出现并发症,其中1人更是因为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实验组8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其中7人逐渐好转,仅1人出现伤口感染。因为两组护理方式不同,所以固有可比性。

3讨论

在我国心脏瓣膜病是一列非常普遍的心脏疾病。社会制度的影响,如计划生育、多生罚款等现象;青年人观念的改变如晚生、不生的现象。这些都导致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重。而老年人患心脏瓣膜疾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出现衰退现象,同时免疫力下降,这些都是老年人普遍患病的原因。在所有患病因素中风湿热损害瓣膜是最常见原因。因此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通过临床治疗显示瓣膜疾病的根治方法就是置换术。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该手术,这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而定。这要求患者配合医生病情检查中的各种询问,不得隐瞒病情。如果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将会出现死亡危险。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要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也很多,同时手术后患者死亡率也很高。一方面2次手术时多数患者的心脏周围组织出现粘连,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现象,手术的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因为是2次手术所以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会增加患者心脏的负担影响手术的治疗。因此围手术期要对患者进行良好护理,这样会增加再次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以上我院对比治疗显示,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会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奎,周忠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学,2002,9(4):391.

[2]张小华,张石江,景华,等.二尖瓣再狭窄人工瓣膜置换术[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3):201-202.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7

【关键词】临床药师;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

practiceoftheDrugtreatmenttoRheumaticHeartDiseasewithatrialFibrillationbyClinicalpharmacists

wanGXiao-wen,LiUJin-ling,LiJian-guo.

FenyangHosopitalofShaxi,Shanxi032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rugtreatmenttorheumaticheartdiseasewithatrialfibrillation.methodsClinicalpharmacistscommunicatedwithclinicalmedicineinthetreatmentinordertomakeaappropriateplanofdruguse.

Results&ConclusionByclinicaltreatmentincludingeducationin-hospital,pharmaceuticalcareandmedicationeducation,providingthepersonalitypharmacy,serviceforpatients,promotingrationaluseofdrugandsafetyofdruguse.

【Keywords】Clinicalpharmacists;RheumaticHeartDisease;atrialFibrillation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病变多侵犯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累及两个瓣膜以上者,称为联合瓣膜病。本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左心房血栓是风心病的常见并发症,血栓脱落会导致周围动脉栓塞,对人体健康造成非常严重后果,其致残、致死率高[1]。笔者作为一名专科的临床药师,参与了一例风心病患者的整个临床治疗过程,包括对患者的入院教育,治疗过程的药学监护,以及出院后的用药教育,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促进了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2]。

1病例摘要

患者刘某,女52岁,有风心病史20余年。近10年来出现劳力性胸闷、气短,多次因心衰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平素间断服用利尿药及地高辛。入院前1d病情突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痰中带血,有时咯血性泡沫样痰。无药物过敏史,职业为农民。查体:体温36.5℃,脉搏11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8/77mmHg。二尖瓣面容,颈静脉怒张,全身水肿,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音;叩诊心界向两侧稍扩大;心率168次/分,心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S1亢进,腹部稍隆起,肝大剑下6cm、肋下4cm,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电解质、肝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颤动,心室率172次/分,各导联有St-t改变。X线示双肺肺瘀血和肺水肿改变,心影呈梨形。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口约0.8cm,左房内径5.5cm,右室内径4.5cm。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快速性心房颤动,心功能Ⅳ级、急性左心衰竭。

2患者入院教育

作为临床药师患者入院后即与临床医师一起查房,了解病情、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本次住院的诱因等,与临床医师配合,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对疾病过程、预后有基本认识,避免紧张情绪,以利疾病康复[3],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患者进行入院教育:

2.1心理指导告知患者风心病是慢性病变,常因症状反复发作、体力活动受限、多次住院、医疗费用等问题而出现焦虑不安、抑郁或丧失治疗信心等较高心理负担,因此,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如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思想顾虑,讲清国家医保政策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2.2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其进行适当活动: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嘱患者家属协助适当翻身和使其肢体适当被动活动如屈曲膝关节、间断侧卧位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时,应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上运动、室内步行等,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的发生[4]。

2.3饮食指导要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包括摄水量、饮食量及大小便等,水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1500ml之内。饮食要清淡,宜软食或半流食,如加绿色蔬菜的汤面、鸡蛋汤等,且宜少食多餐,并限制钠盐摄入。病情减轻后鼓励多进食高热量、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用药方案的制订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心悸、呼吸困难、浮肿等表现,给予呋塞米20mg,2次/d,地高辛0.125mg1次/d,患者呼吸困难、心悸渐减轻,夜间半卧位入睡,根据尿量间断给予呋塞米20mg入小壶,同时注意补钾,使出量大于入量,相差500ml以上,鉴于心室率快药师建议临时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2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再给0.2~0.4mg,第3天复查电解质钾3.3mmol/L,钠134mmol/L,其余均正常范围,建议静脉补钾,进食含钠高的食物如咸菜等,饮食情况改善后加服拜阿司匹林0.1g,1次/d。左房血栓是风心病的常见并发症,华法林治疗及预防风心病合并左心房血栓安全有效,给与2.5mg,1次/d,注意监测凝血功能,使pt延长1.5倍,inR在1.5~2.5之间。

4用药监护

风心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病理过程,病史较长,长期使用强心、利尿剂,必须进行常规的用药监护。

4.1地高辛有效治疗范围较窄,药效学个体差异大,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因此提示临床医师对该患者应用地高辛更应谨慎,从小剂量开始,多注意患者的临床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慌及有无黄视、绿视等;提示护理人员在患者服用地高辛前、后数心率、脉搏。如心率低于60次/min、脉搏不规则或骤然增快,出现不良反应时暂停给药,并建议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4.2应用利尿剂患者易出现电解质失调,再有患者进食差,摄入不足,应定期进行电解质的检查,尤其是血钾、钠、镁等。提示医师注意血钾、钠及镁的平衡并及时予以补充。

5出院带药及出院教育

5.1出院带药地高辛;呋塞米;氯化钾;华法林

5.2出院教育与临床医师一起向患者介绍洋地黄、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的副作用,使其在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时及时就诊;与护士一起教患者如何摸脉搏及数脉搏,当脉搏低于60次/分时要停用地高辛,记录24h尿量、观察水肿改善情况等,以便自我观察,每日尿量多于3000ml时,建议氯化钾要增加剂量,要随时注意新出现的症状,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紫斑等,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咨询或复诊,注意避免受凉、感冒,劳累,生气等诱因。

基于风心病多为老年患者,临床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参与了药物方案的制订,并对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密切关注[5],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减少并避免诱发因素,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护心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705-801.

[2]王颖彦,林华.开展心内科专科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及展望.中国药房,2009,20(2):154.

[3]林华.我院临床药学和专科临床药师的发展与提高.中国药房,2010,21(18):1636.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8

【关键词】面部痤疮,分布区域,经络辨证,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46-02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春发育期,临床年龄跨度大,易反复发作,与饮食、睡眠、情志、便秘、月经不调等有关。是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风热,蕴蒸面部而发;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发;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成痰,湿热痰瘀凝滞肌肤而发,总属热、湿、痰、瘀所致。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胸背的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常伴皮脂溢出。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联系、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体、窍、华五个系统。其中以经络为联系通道,气血津液为信息物质而联系在一起。在疾病过程中“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故内脏的病变可以从其它系统部位反映出来,所以通过观察辨析体表的病变,就能测知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反映的症状、体征分析,以判断属何经,进而确定发病的原因、病性及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将外在病理表现与脏腑变化联系起来。

笔者从整体观念出发,查阅相关资料及临床观察,现将面部痤疮的经络辨证论治总结如下:

1、心经辨证:皮疹以前额、眉间为多,色红,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伴口咽干燥,小便黄赤,舌尖红,苔黄,脉数。多为心经蕴热,宜清心利湿,方用导赤散加减,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桑白皮、地骨皮、连翘、栀子。

2、肺经辨证:皮疹以右脸颊为多,亦可见于前额,其症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色红,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多由肺经有热,复感风邪,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合泻白散加减:黄芩、地骨皮、枇杷叶、黄连、桑白皮、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连翘、郁金、甘草。

3、肝胆经辨证:皮疹以左脸颊及太阳穴附近、耳前部为多,丘疹密集,红肿,或有脓疱,伴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女性多有月经不调,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多为肝胆湿热,宜清利肝胆经湿热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炒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小通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

4、脾胃经辨证:皮疹以鼻周及口周为多,亦可见于面颊部,丘疹状如粟米,色红,伴口干口臭,宿食不消,脘腹胀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多由饮食辛辣肥甘厚味之物,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清胃散: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黄芩、银花、生山楂、夏枯草、薏苡仁。

5、肾经辨证:皮疹以下颏为多,亦可见于唇周部,红色丘疹,或伴有小脓疱、小结节,伴口干、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多为肾虚火旺,宜补肾阴清虚火,凉血散结,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女贞子、旱莲草、黄柏、丹参、白花色蛇草。

病案举例1、王某,女,28岁,2014.5.09就诊。面部反复红色丘疹半年多,经前后加重,月经量少,痛经,口干喜饮,便干,纳可,眠差,多梦,喜食辛辣刺激食物。查体:丘疹以面部两颊及额部为多,色红,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偶见脓头,舌边间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宜清宣肺经蕴热,解毒活血。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黄芩15g、桑白皮15g、枇杷叶10g、薏苡仁30g、夏枯草30g、白花蛇舌草30g、连翘20g、郁金10g、桃仁10g、合欢皮15g、盐黄柏10g、黄连6g、益母草30g、瓜蒌仁30g。服用14剂,同时口服丹参酮,外用痘德保。2014.5.23

二诊:皮损基本消退,偶有小丘疹,二便调,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4剂以巩固疗效。

2、黄某,男,30岁,2014.5.19就诊。面部皮疹以太阳穴附近及耳前为多,丘疹密集,红肿,或有脓疱,伴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宜清利肝胆经湿热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炒栀子10g、黄芩15g、柴胡10g、车前子10g、小通草10g、泽泻15g、生地20g、当归10g、甘草5g、黄柏10g、夏枯草30g。服用7剂,同时口服百癣夏塔热片,外用痘德保。2014.5.27二诊:皮损较前明显减轻,二便调,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9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环孢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c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肾脏是SLe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肾功能损害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作为传统诱导治疗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的方案,但对部分Ln治疗无效。近年来关于环孢素(Cyclosporine,Csa)治疗Ln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Csa能有效减少增殖型和膜型Ln的蛋白尿[2]。本研究旨在探讨Csa治疗环磷酰胺无效的难治性Ln的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难治性Ln患者来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SLe患者1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21~45岁,平均(35.9±10.6)岁,患者SLe的病程1.5~9年,平均(4.4±3.4)年;Ln的病程1~9年,平均(4.1±2.9)年。入选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应用环磷酰胺累积量≥8.0g无效;24h尿蛋白定量≥1.0g。排除标准:有高血压病史;有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和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已接受过Csa治疗;其他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研究的情况。

1.2治疗方案

泼尼松1.0mg/kg/d,最大剂量60mg/d,4~6周后逐渐减量,直至维持量5~10mg/d;Csa始起剂量2~3mg/kg/d,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使其浓度维持在60~100ng/ml,每日分2次服用,如果血肌酐或血压升高超过正常高值的30%,Csa减量25mg/d。

1.3疗效指标:用药期间监测体重、血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血沉和补体C3。疗效指标:记录治疗4、8、12、24周时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清补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活动评分。记录治疗期间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5例患者接受Csa治疗,随访6个月,全部患者均完成随访并详细记录相关资料。15例患者在接受Csa治疗前SLeDai评分≥9,其中9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3.5g,6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1.0~3.49g,有8例患者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了肾脏穿刺病理活检,其中6例Ⅳ型Ln,3例V型Ln,3例Ⅲ+Ⅳ型Ln,1例Ⅳ+V型Ln;2例未行肾脏病理活检。

2.2疗效

接受Csa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情都有不同程度得到缓解。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尿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其中治疗4周后尿蛋白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

接受Csa后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出现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减少Csa剂量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新发高血压,接受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血压控制良好;2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和1例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后痊愈。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3讨论

Ln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环磷酰胺联合激素仍是目前推荐的治疗Ln的经典方案[3],但有部分患者接受此方案治疗无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sa能有效减少Ln患者的蛋白尿。moroni等研究发现,增殖型Ln患者服用Csa治疗4年后42%的患者尿蛋白持续正常,治疗2年后部分患者的肾脏病理活检结果显示Ln的活动指数和慢性治疗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因此,Csa可用于治疗对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反应差的Ln。

Csa是一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它可通过抑制辅t细胞(th2)活性减少白细胞介素(iL)-2的合成和淋巴细胞的增殖。Csa能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从而起到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其中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SLe患者疾病活动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使外周血p-gp水平明显升高[7],Csa能通过竞争性抑制p-gp的作用而起治疗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膜相关蛋白突触极蛋白平衡足细胞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从而维持肾小球过滤屏障的完整,在活动性Ln是减少的,Csa通过保护突触极蛋白起减少Ln尿蛋白的作用。

Csa的毒副作用是剂量依赖的,选择有效的低治疗剂量,可尽可能的减少Csa的毒副作用,是临床医生所期望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接受Csa2.5~5mg/kg/d治疗的SLe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选用Csa的初始剂量<2.5mg/kg/d治疗弥漫增殖型狼疮肾炎,能有效地改善疾病活动和减少尿蛋白。的本文15例患者接受Csa治疗的始剂量2~3mg/kg/d,其中2例患者Csa的剂量增至4mg/kg/d,治疗24周后所有患者的尿蛋白均逐渐减少,其中9例患者尿蛋白恢复正常,6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

Csa有多种毒副作用,其中肾毒性对Ln尤其被重视。接受Csa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升高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停用后可恢复到原基础水平。其他较常见的毒副作用如血压升高(发生率为10%~60%)、牙龈增生(5%~30%)、高脂血症(6%~60%)和高尿酸血症(40%~60%)[2]。本文患者接受Csa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1例出现新发高血压,2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和1例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后均恢复良好。SLe患者病情好转后接受剂量约为2mg/kg/d的Csa维持治疗,Csa的毒副作用的发生非常罕见。本文15例患者的疾病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后,将继续接受Csa剂量≤2mg/kg/d维持治疗。

Csa是治疗Ln有效且耐受性好的药物,对于环磷酰胺无效的难治性狼Ln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尿蛋白和疾病活动。由于本文样本量小,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Csa治疗Ln的适宜剂量及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需通过大样本、长期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篇10

【关键词】儿童慢性乙肝;中医治疗;体会

在我国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90%以上的成人慢性乙肝患者源自儿童期感染。儿童慢性乙肝大多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或无任何不适,即所谓无症状慢性乙肝。常在检查时被发现,虽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却表现出HBV复制活跃,HBV|Dna定量水平很高,肝功能正常或异常。但儿童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特点方面,还是在社会和家庭角色方面,均是一个必须给予特别关注的群体。儿童HBV慢性感染在疾病自然特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面与成年患者相比有其特殊性。把握和处理好这些特殊性、保护儿童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和预防其长大成人后发生严重肝病的风险是临床医生应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临证多年,反复摸索,采用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重视儿童期肝脏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选择治疗方向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且“稚阴未充,稚阳未长”,属“纯阳之体”,表现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结合现代医学,儿童肝脏相对较大,肝脏含血量及血流量比成人多,含氧量高,营养成分多,再生能力和康复能力也比成人强;同时在病理状态下对缺氧的耐受力差,各种酶合成能力弱,各种代谢、合成、分解能力不如成人,加之小儿“脾常不足”,故肝病患儿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乏力、面黄、恶心、厌食、大便稀等。这些症状属中医的脾胃不和、脾胃虚弱之证。儿童患肝病又影响脾胃,使之功能下降,再加上小儿属“纯阳”之体,肝病病因以湿热为主,故临床上儿童患乙肝多以脾胃虚弱、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湿热内蕴者居多。在治疗中多以清热利湿为基础,兼以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疏肝柔肝等法。

2辨病、辨证、辨体论治三者结合

辨病,是通过一系列临床现象,客观检测,准确地判断病因和病位的过程。因此,它是儿童慢性乙肝临床治疗的基础和前提。辨证,是在辨病基础之上通过患者的临床特点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准确地判断疾病性质,从而贴切地进行治疗的过程。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临床上儿童慢性乙肝多无任何不适,治疗时常陷入无证可辨、无从下手的境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常辨病、辨证、辨体论治相结合。辨体就是辨体质类型,即根据患儿年龄、性别、禀赋、习惯、地理环境、母体孕期、喂养、出生时的情况及生长发育等因素形成的不同的体质进行治疗。辨体论治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是中医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即使患同种疾病,可能由于时间、地点、不同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造成临床上形形色色的表现。因此,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强调“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它的实质是高度注重治疗中的特殊性。因此在临床上笔者常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广泛而全面地收集体质资料,采取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从调整体质入手,调整功能状态,改善体质,辨体用方,辨体用药。

3坚持药食结合的原则

药食结合即药物治疗和饮食调养相结合。由于药物治疗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是慢性乙肝患儿服药的依从性差,特别是长期服用中药汤剂不易。因此在临床选择用药过程中要遵循用药从简、配伍宜精、把握剂量、以轻制胜、掌握疗程的原则。同时还可以依据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有选择地合理地摄取一些食物或药物,做成药膳,即常说的食疗,可发挥药物和食物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有“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的记载。因此笔者常根据儿童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物或药物。如气虚质者选健脾益气的大枣、小米、淮山药、莲子等;气郁质者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的大麦、荞麦、玫瑰花等;痰湿质者选健脾利湿的茯苓、薏苡仁、鲫鱼等;阳虚质者选温补脾肾的核桃仁、枸杞子等。通过食物和药物配合,以食借药力、药助食威。在日常生活中选1~2种品种熬粥或单独炖服,或代茶饮用,这种方法对大多数儿童及家长均乐于接受。

4药物疗法及非药物疗法结合,提高疗效

儿童慢性乙肝病情复杂,应当综合多种治疗方法,采取不同途径,以提高疗效。在目前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外治法常被忽视。但中医的一些外治手法如针灸,无论是临床还是实验研究都证明,它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改善肝脏机能状态,增强肝细胞的机能活动。笔者在实践中也深有体会,针灸是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补充,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更好。因此笔者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特别是穴位注射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减少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扩大某些药物的适应证。此外,艾灸、药物外搽都是笔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从文献看,目前用于肝病的外治疗法还有穴位贴敷法、灸疗法、鼻疗法、脐疗法、灌肠和肝病治疗仪等疗法。外治法拓展给药途径,与内治法相得益彰,不良反应少,具有无需经过肝脏代谢、安全、简便验廉的优点,更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