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十篇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十篇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8:34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1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元年。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是基础。”国务院参事刘志仁10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新一轮改革中,缩小城乡差距是重点,农村必须加快发展速度。

刘志仁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农村改革业已取得的成绩让部分地方干部误认为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已经过关,开始急于发展农业以外的工业、建筑业等。但他结合自身的调研经历认为,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离“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还很远,各方都不可懈怠。

他透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被摆入优先位置,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相关细化政策出台。农村金融方面,“今后,如何让金融向乡村振兴倾斜将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远远不够。”

“农村和城市不一样,资金的周转周期较长,回收较慢,且有一定风险。在国外,农村的资金主要依靠合作基金、合作金融。”刘志仁说。至于土地方面,他认为,随着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调整完成,相关政策也会进一步细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合作组织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一直在推进,目前还在试点、总结经验。在他看来,今年是政策的部署、研究、规划阶段,经明年人大会议讨论后,财政政策也会作相应调整,相关政策会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

就如何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刘志仁认为,应该抓住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弱项,如人才问题等。

在他看来,此前设立“丰收节”与此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这一政策有一定联系。“农村改革的主体是农民,如果农民没有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农村改革光靠政府拉动是很难的,设立丰收节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刘志仁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丰收节”的设立不仅让农民多了一个庆丰收的机会,也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丰收节”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在令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三农”问题的同时,也凸显了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速的大背景。

“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指标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生产经营规模、循环农业发展状况、农业产业链的碳排放量、专业化生产程度以及区域专业化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对上证报记者说。

在他看来,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亩产量不断提高,农业区域专业化初步形成,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之中。

“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设施农业等一些硬件指标来说,中国农业现代化确实呈现出一个加速发展的态势。”郑风田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如是说。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2

 

   如何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7月12日至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在贵阳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市和六盘水市进行调研,深入民族村寨、社区乡镇、农业产业基地、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人大等地,与村寨老党员、基层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村民面对面交流。

 

   调研组指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全面有效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人大立法推动促进

 

   xx市xx县xx镇xxx村,精致的民宅临水而居,花海田园与传统古寨交相辉映,小孩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嬉戏,游客徜徉村居田垄,笑意写在脸上,好一派富足祥和的田园风光。

 

  xx村是XX乡村振兴开新局的一个缩影。

 

  品味这方山水,感悟这片土地。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美丽乡村的背后离不开立法的引领和推动。

 

   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乡村振兴促进法,法律于6月1日开始实施。7月14日,调研组在云舍村召开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座谈会。

 

   XX省人大代表、江口县桃映镇匀都村村民XXX以一个故事开头: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后,县人大常委会号召全县人大代表进村入户广为宣传,在讲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时,老百姓高兴地说:“共产党太好啦!不光免除了‘皇粮国税’,还专门制定了法律保障和促进我们增收。”

 

   XX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如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课题。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参加座谈会的XX同志说:“我们正在探索以党支部领办乡村的合作社集体经济的模式,作为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具体举措。”

 

   与会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纷纷表示,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正当其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利器,一定要宣传好、落实好。

 

   XX的数字经济在全国很有名,建有首个部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调研组很关心立法如何保障和促进数字经济下的乡村振兴。

 

   早在2016年,XX就出台了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XX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从法律上保障和促进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当调研组来到国家大数据(XX)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时,黔货云仓数据大屏正在实时显示商品名称、订单数、农产品销售地区等数据,为黔货出山加“码”力。

 

   以往可能烂在田间地头的“山货”,通过大数据提供精准指引走俏市场。中心负责人介绍,立法保障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让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给农户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乡村振兴,人大监督发挥作用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并从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职能的决策部署而出台的重要改革举措。

 

   调研组在XXX县召开了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基层人大对这项监督职能的意见。

 

    近年来,XX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制度,初步构建了人大对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和预警、监督、问责全链条审查监督体系。

 

   来自黎平县的XX省人大代表吴高航曾就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保护母亲河等主题,多次参加代表视察调研活动,为实现XX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政府牢固树立债务风险意识,做到举债适度、风险可控,人大依法监督、有效监督,同向而行、双向发力,能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调研组强调,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量力而行。要坚持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增强监督实效。

 

   xxx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介绍,铜仁市聚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纳入本年度监督范围。按照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要求,将听取市人民政府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情况报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带头履职

 

   由全国人大代表XXX开办的从江县祖英刺绣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每天一大早,机器就开始飞速运转,绣娘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里是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37岁的绣女吴情兰从大山里搬到这儿已有3年了,“以前在家种地,来这里工作很好,住的地方比山里条件好很多,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

 

   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吸引着调研组的目光。XXX边向调研组展示绣品,边动情地说:“我是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开新局责任重大,我要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

 

  将履职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用实干担当书写履职新答卷。

 

  “当好宣传员,讲清乡村振兴政策;当好监督员,推动乡村振兴实施;当好联络员,畅通乡村振兴渠道;当好引领员,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当好战斗员,投身乡村振兴行动。”在六盘水市玉舍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组看到这份由市人大常委会向全市人大代表发出的倡议书。

 

   XXX,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羌族人大代表,整天把“萝卜猪”挂在嘴边上,逢人便说。“以前交通不便,羌族同胞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生活非常贫困。为了改变羌族同胞的贫困面貌,我带领父老乡亲养起了江口县的地理标识产品——‘萝卜猪’,带动216户乡亲通过养猪脱贫致富,帮助60余名乡亲实现稳定就业。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我将继续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带领乡亲发展‘萝卜猪’养殖。”XXX说。

 

   在玉舍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组翻看代表接待选民的台账,上面记载着每天接待选民的详细情况,包括反映的内容和处理意见等,除了百姓的一些民生琐事外,很多内容都涉及乡村振兴。

 

“我带头、我示范”,像XXX、XXX这样的各级人大代表还有很多……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3

 

康书记代表市委九届委员会作的报告,会后我又进行了研读,感觉报告既客观全面准确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指出了目前沧州面临的机遇优势和问题挑战,又为我市今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规划了路径、擘画了蓝图,是一个实事求是、客观务实的报告,是一个催人奋进、激发士气的报告,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报告中几次提到了乡村振兴,一个是在“五个显著提升”中“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一节提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取得重要成果”;在深入实施“九大工程”中也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尤其是康书记在报告的第八部分指出要“深入推进县城提质和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专列1小节讲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既体现了市委深入贯彻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也是按照市委要求,为沧州市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在“七一”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年,献县作为沧州市7个脱贫县之一,又被省委确定为全省62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是我们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一是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这一奋斗目标,着力在“五个显著提升”上下功夫,以高质量发展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二是在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做大做强我县装备铸造、环保除尘、建材、食品、汽车后市场“五大传统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新材料、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康书记报告中涉及我县的有铸造、汽保、汽具、食品加工等几个方面,我们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政策对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在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功夫,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全县142个监测户、428名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开展精准帮扶。同时建立起三级网络监测体系,县设立防贫工作中心,乡设立防贫工作站,村设立防贫工作组,又划分多个网格,设立网格员,实行定期排查。部门间也建立了信息共享会商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甄别,第一时间开展帮扶。今年新纳入监测户6户20人,风险消除户7户21人。

 

四是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大功夫,要紧抓规划引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特色农产品等现代高效农业,要不断发展支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如说献县乐寿农牧集团,以此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乡村振兴。这些工作的开展,必将为有效衔接好乡村振兴起到关键性作用。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一手抓扩大队伍规模,一手抓提高队伍素质,选派支持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发挥才智、建功立业,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吸纳储备优秀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引领全市农村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实施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大学生项目。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年为我市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基层农技站(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300名,五年共1500名,到农村基层从事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农技推广、文化建设、法律服务和社会发展工作。

(二)实施在校大学生助学金项目。每年在省内高校医学、师范、涉农专业设立100个助学金名额,对家庭困难、品学兼优、毕业后有志赴我市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农的本科以上大学生(特殊专业可放宽到专科生)进行资助,按学制每生每年6000元。获资助的大学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由省教育厅办理派遣手续,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安置。

(三)开展学历教育资助项目。鼓励乡镇、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35岁以下、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通过成人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对其所支付学费予以报销。每年资助200名,五年共1000名。

(四)开展基层工作大学生培训项目。省、市有关部门每年对振兴计划新招聘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在服务期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后续培训,保证所有招聘人员在服务期内至少接受一次正规专业培训。每年培训500人次,五年共2500人次。

三、实施范围

我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国定、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予以倾斜。

四、政策保障

实行基层服务期制度。通过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和享受大学生助学金到农村基层工作的人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大学生和助学金项目资助大学生要与县(区)主管部门和市、县(区)人社部门签订基层服务协议,最低服务期限为:师范、涉农专业五年,医学专业六年。在基层服务满三年的,经所在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可以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和县级事业单位工作选调,可以在本县(区)境内乡镇同类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申请读研深造、确因特殊原因需辞职的可逐级专题报告,市人社局负责研究审批并报省人社厅备案。

实行基层就业奖励政策。对通过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到基层工作的研究生和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在服务期内给予每人3万元的奖励,教育类和农技类专业本科生在服务期内给予1万元的奖励,奖励金按照服务年限分年度发放。

实行高学历人才优先政策。对报名参加振兴计划公开招聘的普通统招研究生予以优先,具体优先政策在每年公开招聘简章中公布。

实行工资和职称评审倾斜政策。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大专毕业生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薪级工资高定二级。在教育、卫生、涉农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时,把农村基层一线工作经历作为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同等条件下有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的优先。

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定额补助工资政策。各县(区)财政要确保招聘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省上将对部级贫困县按照当年振兴计划实际招聘人数和助学金项目报到人数给予一定补贴。同时,市财政对当年振兴计划实际到岗大学生,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县(区)财政进行定额补助,用于弥补吸纳计划招聘人员的工资支出。

规范基层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各县(区)要在全面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核准备案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进人渠道,打造机会公平、过程透明、操作公正、程序规范的进人秩序。今后,农村基层事业单位空缺编制和当年内自然减员出现的缺额,主要用于振兴计划招聘人员。对急需补充紧缺专业人才的用人单位暂无空缺编制的,经审批后可由县(区)按实际招聘数量申请使用周转编制。

定期开展表彰奖励。坚持每年对实施振兴计划工作开展一次评比表彰,对招聘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用得好、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在振兴计划招聘大学生中开展优秀标兵评选活动,对爱岗敬业、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广泛吸纳人才和人才投身基层的良好氛围。

五、落实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施振兴计划是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精心组织实施振兴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支撑引领城乡统筹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人社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人社、财政、编制、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扶贫、计生、规划、文化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振兴办),负责全市实施振兴计划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振兴计划有人抓、有人管。

(三)保证资金投入。市、县(区)财政要足额保证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到农村基层工作大学生各项奖励支出。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审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5

2021年*月

此次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知识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让我对**的乡村振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下面我就此次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此次培训的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共包括8场专题讲座:《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与新业态》、《公共危机处理与舆论引导》、《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全域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五水共治、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关键技术、教训、对策及其全国意义》、《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2场现场教学:《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田园党建)》。经过这五天紧张的学习,感到收获很多。

(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现实担当。

乡村振兴是个长远工程、系统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农”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蓝图的时间节点是一致的。可以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央已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2018年到2022年的战略规划,我县也正在制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下步,关键是如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抓好落实。纵观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经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万村景区化”再到“大花园”建设,无不是靠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取得了今天的硕果。正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婉飞在介绍“千岛湖”成功经验时所讲:“浙江省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匠心。”

(二)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此次培训的第五天,我们前往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现场教学。

(三)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

浙大城乡规划院高级规划师、浙大亚太休闲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毅在总结浙江的成功经验时,在人的因素上用了“敢闯、敢干”2个词来形容。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创新之花离不开培育她的土壤,这中间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基层干部“敢闯、敢干”的精神,是浙江经济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比如,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浙江省探索的“抱团飞地”(将贫困村、薄弱村用地指标集约打包和城郊用地指标置换)模式,就很值得学习借鉴。比如,当年“淘宝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做法曾经受到非议,但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成就了一批年轻人的财富梦想的同时,也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比如,鲁家村小火车的铁轨就是修在机耕道上,引领了政策上的创新。

同时,授课老师充分肯定了目前的“大棚房”清理工作当中各级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不乏一些识别不准确,以大棚房的名义遏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事例。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敢于担担子,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扫除障碍。

(四)要有尊重城乡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其内在的科学规律。比如,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振兴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才会实现生活富裕。而产业的兴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必须是生态宜居的,否则这样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竹企总数已经有1200多家,2018年总产值225亿元,全国第一。

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上要灵活,要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搞活经营权;要做好农民增收、市民良好体验相结合的文章,做好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文章,政府在规划、引导和规范上多做工作,充分发挥基础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的调节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二、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规划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为我县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充分激活主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要明白:乡村振兴是为了谁、该依靠谁?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在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文件过程当中,必须充分搜集民情、征求民意,确保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三)强调久久为功。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2050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一哄而上,既要有战略决心,又要有历史耐心。

(四)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工作在中央、省、市级层面主要起综合协调的作用,而具体的实施主体是县乡一级。建议县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配齐相关人员,办公室设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办公室内设产业生态组、乡风治理组、综合组、督察组,每个小组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总计11人。牵头乡村振兴具体任务的县直单位及16个乡镇(经开新区)必须明确由单位一把手负主责,确定一名分管领导,明确一位专职办公室主任。同时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建议参照县脱贫攻坚模式。

(五)增加乡村振兴的投入。

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建议县级成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完善我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带来了机会。当前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农业的风险较大,投资环境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无保障,回本周期较长。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在保障工商资本下乡同时也要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第二篇

“*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第三篇

党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

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6

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农业乡村振兴报告_建党百年培训方案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去年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一、切实加深对“三农”工作高度政治性和政策性的认识

强调,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充分表明“三农”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只有坚持从政治高度看“三农”,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才能更好凝聚全党全社会合力促振兴的共识。

从历史逻辑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但也要看到,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迫切需要将农业农村摆在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位置,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确保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同步赶上来。

从现实逻辑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去年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我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是经受住了大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增加。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迫切需要稳住农业这一块、稳住农村这一头,在粮食安全、土地和基本经营制度等重大问题上,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更要算政治账、长远账,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稳住守好“三农”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农村有最大的增量空间,迫切需要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投资需求潜力,为畅通国内循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提供强大支撑。

二、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抓好各项重点任务。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的政策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行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快补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设施、资金、营销等短板,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融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支持各地将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支持重点,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关键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下决心打赢种业翻身仗。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建立“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机制保障。“辅之以利”就是坚持和完善农业价格和补贴政策,让农民务农种粮有钱赚、多得利。“辅之以义”就是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义务和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是党的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把规划编制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乡村特色风貌,严格规范村庄撤并。要把硬件建设好,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通自然村(组)道路、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要把软件建设好,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需要强调的是,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自下而上、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1年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落实好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确保到“十四五”期末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50%以上。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三、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为抓手,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共抓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要强化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导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有序做好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切实减轻基层组织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到谋发展促振兴、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上来。

要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落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缺兵少将、运转起来疙疙瘩瘩问题。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三农”战线组织开展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大学习大轮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武装,增强服务“三农”本领。

农业乡村振兴报告_建党百年培训方案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现就开展“庆百年华诞促改革发展”党员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根据中央和省、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计划要求,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聚焦重温党的光辉历程,聚焦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市委X届X次全会精神,聚焦传承弘扬沂蒙精神,通过开展以“庆百年华诞促改革发展”为主题的党员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政治意识和党性觉悟,强化使命担当,奋发主动作为,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时间安排

2021年2月至6月底,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名党员参学时间不少于16学时,所有党员参加支部集中培训不少于8学时。

三、培训内容及形式

围绕模范机关建设、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民服务解难题、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融合发展等内容,开展系列教育培训。机关党支部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我主持”“我来上党课”等多种形式,领学解读有关学习材料,组织党员交流研讨,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X—党建在线”平台优质学习资源开展线上学习,将组织党员集中收看“X大课堂”纳入学习内容。重点做到“五个一”:

(一)学一次党史。机关党支部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学党史教材、看党史影片、听党史讲座,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教育党员寻初心、担使命。

(二)讲一次党课。充分发挥“党员大讲堂”作用,推进“我来讲党课”常态化,党组班子成员、支委成员、党小组长等带头讲党课或微党课。围绕党史、党章党规、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沂蒙精神、纪律作风建设、党建引领决策服务提升等畅谈感悟体会、交流思路打算,努力达到引领党员思想、回应党员关切、解答问题疑惑、促进互学互鉴的目标。

(三)作一次思想汇报。积极组织党员围绕“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对照初心使命,通过专题研讨、上讲台等形式,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向组织作一次全面的思想汇报。

(四)开展一次党性教育。利用我市红色教育资源丰富优势,组织全体党员到平邑县党性教育基地接受一次党性教育。

(五)办一件实事好事。结合模范机关建设、深化“创做”主题实践活动成果、精神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以“主题党日”“双报到”、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方式,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教育引导党员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展现党员干部良好风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组将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推进措施。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交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机关党支部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全体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全力参与,精心准备,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与活力。

(二)抓好结合文章。将党员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工作与年度各项工作开局起步搞好结合,强化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深化模范机关建设搞好结合,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党内政治生活搞好结合,突出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与“发现榜样”活动搞好结合,及时总结推出先进党员典型,开展学榜样、做榜样比学赶超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强化督促调度。把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列入机关党建责任清单,并作为年底党支部书记双向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机关党支部将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党员参加活动情况将纳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加减分指标。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7

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市各行各业人才,以“六大专家服务团”为载体,深入基层一线,以扎实的作风、精湛的技术,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每个人都了不起,向你们致敬!

今天,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我们召开全市专家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动员部署会议,目的是总结交流经验、拓宽干事思路,强化示范引领,明确方向目标、鼓足人才干劲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开启实施乡村振兴谋篇布局。

一、肯定成绩,专家助力脱贫攻坚组织认可、群众满意

第一,履职尽责,积极主动。2020年,面对抗击新冠肺炎和脱贫攻坚双线作战的压力,市委组织组印发《关于选派专家服务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六个专家服务团迅速行动,建台账、拿方案,主动对接基层需求,动员专家人才第一时间下沉一线,开展了系列帮扶活动。农业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跟踪管理、回访反馈等全流程服务,促进群众增产增收;科技团深入乡村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手把手传授大棚栽培技术等,有效帮扶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经营项目;教育团深入偏远乡村,通过长期帮扶与短期派驻、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等形式,转变贫困乡村教育工作局面;卫生团通过现场义诊、入户送医、健康宣教和建档立卡,解决基层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文化团通过主播带货、乡村振兴百村行、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做到志智双扶;产业团利用产业输入带动、资金技术支持、生产车间延伸下沉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一年来,市管专家服务团深入各县(市、区)X个村,开展服务活动X次,参与专家1067人次,为群众办实事X件,受益群众X人,受到基层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第二,问需于民,精准服务。年初以来,面对全市各乡镇、村“软弱涣散、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振兴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县(区)乡村三级党组织深入群众,通过分级负责、摸底调查、需求研判,建立了《市管专家服务团助力脱贫攻坚需求意向台帐》,汇总需求意向X条,为精准服务夯实了基础。民之所需,服务团行之所至。今年,X县X乡千口村种植的辣椒接连发生茎基腐病和黄果病,农民常规防治无效,死苗烂果严重,以X为代表的科技团专家精准服务,连夜鉴定样本X次,对口解决病害问题,针对性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帮助X村X亩辣椒增收X万元,这就从实际上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再比如,针对X县X镇小学师资科研力量长期薄弱的问题,教育团精准对接,出真招办实事儿,以X老师为代表的名师工作室通过省级课题申报为抓手,提高乡村教师科研能力,帮助X镇X村小学实现省级课题0的突破。还有经营管理团,针对农村发展观念陈旧的问题精准施策,以X为代表的专家,通过邀请X县X镇X村两委班子和骨干参加X的物资贸易博览会的方式,打开村民思路,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经营方法。行胜于言,群众收获满满。

第三,奋战一线,锤炼作风。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我们面对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要有顽强的意志,过硬的作风,拿出不服输的劲儿,才能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战贫叠加战“疫”的一年来,大家拼搏实干,锤炼作风,扛下了专家人才的使命担当。以农业团为例,团长X带领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七八月顶着高温酷暑进行指导,手把手进行示范,为群众办事X余件,汗水浸

透衣衫滴向土地,诠释了什么是“吃苦耐劳、无悔付出”。卫生团在团长X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对接基层需要,敢想敢干、大胆履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儿服务村镇102个。不仅如此,通过内部动员、外部带动,吸纳了市管专家之外的医护人才汇聚一线,X县人民医院副院长X,挺身而出担负起X县X个村的脱贫重任;第X医院主任X多次参与义诊,填补服务团缺少精神疾病方面专家的空白。文化团在团长X的带领下,创新思维,将“送文化下乡”转变为“带孩子出乡”,带领X县X镇X村X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到X广播电视台和X博物馆现场感受新技术、新知识,“一进一出”的转变让小朋友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这是专家用心扶智的体现。

一年来,大家扎根基层、奋发有为、不断创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给予充分肯定。今天表彰专家服务团杰出代表,就是要树立引导专家人才进一步向基层流动、服务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鲜明导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如既往地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智慧力量。

二、总结经验,推动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扬帆起航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攻城拔寨的攻坚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持之以恒的持久战。要深入研判基层需求的变化,持续对接,连续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站位、明确方向、强化保障,传好乡村振兴的“起步接棒”。

一要提高站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我市“三区五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解决农业种植技术、乡村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问题的第一资源。如何把人才输送到农村,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六大服务团”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要站在全市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上,一如既往搭建好平台,继续组织引导人才向农村汇聚。广大专家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在农村广阔舞台上提升技术、增长才干、锤炼作风,坚持把个人理想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二要明确方向。要聚焦我市“十四五”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用新理念新技术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最实际最直接的问题。明确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是保障,农业、科技专家人才要不断致力于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增产增收。明确产业兴旺是首要,经管专家要研判形势、大力创新,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不宽、销路不广等问题带去新观念、新项目,大力培育集体经济、家庭农场等,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明确乡村建设是重点,教育专家要巩固“智力扶贫”成果,做好“传帮带”为乡村教育事业持续贡献力量;卫生专家要推动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严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文化专家要巩固拓展“精神扶贫”成果,满足人民更高的精神需求,牢牢占领农村思想舆论阵地。

三要强化保障。要抓好组织保障,明确“四”级主体责任制,我们市委组织部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搞好谋划部署;县区组织部和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发挥“协调枢纽”和“战斗堡垒”作用,主动对接,问需于民,为提高精准服务畅通渠道。要强化后勤保障,推动“1+1+1”式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建立“事前主动、事中保障、事后反馈”的良性循环,切实解决专家人才核心工作以外的一切顾虑,保障专家人才心无旁骛干工作。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工作措施,加强职称评审、考核、评优向一线人员倾斜,切实解决专家人才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基层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专家服务团队。

同志们,人才兴事业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知责履责尽责、忠诚干净担当,以人才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为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调研报告

一、培育现状

培育背景。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9月xxx市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2016年11月《xxx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xxx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出台。

培育总量。2014年以来我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8万人,其中,获得颁发证书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600人,占总培训人数6%不到。参训人员基本情况。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参训人员基础信息中,仅有1141名参训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较为完整。从该数据汇总情况看,参训人员以农村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从性别来看,男性学员702人,占比61.5%。二是从年龄来看,29岁以下218人,占比19.1%;

30—39岁311人,占比27.2%;

40—49岁406人,占比35.6%,50岁以上206人,占比18.1%。三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905人,占比79.3%;

小学及以下学历168人,占比14.7%;

高中学历58人,占比5.1%;

大学及以上学历10人,占比0.9%。培训人员结构:以专业技能型为主。1141名参训人员信息资料显示,参加专业技能型培训的有662人,占比58%。其中:茶叶、蔬菜、果树、饲料草等种植培训286人;

牛、羊、鸡、中蜂等养殖培训376人;

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有379人,占33.2%;

参加社会服务型的有100人,占8.8%。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建设待完善。

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x市中心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作为xxx市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又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职能。“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率低,同时影响认定的公正性。

(二)培训模式缺“地气”。

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聘请贵州大学、xxx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费用为贵州大学专家500元/节,一天8节课;

xxx本地院校专家500元/天。授课方式以为期半月的理论性集中授课为主,且不为参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上述培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原来承担培训授课的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因授课费用与身份问题冲突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导致农广校被动高薪聘请院校专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走访的部分农户表示,虽然参加了相关培训,但听不懂培训内容,他们认为,培训应该是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学员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对xxx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505人中,有158人选择“希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占比31.3%,这也印证了培训内容“接地气”的重要性。

(三)证书“含金量”低。

从扶持力度来看,获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仅享有申请创业项目的优先申报权和就业优先推荐权,关于《xxx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中涉及的特色产业补助、创业扶持、资源要素的倾斜、税费减免等政策均未落实,而政策不能落实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门较多,仅靠农广校力量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知名度低,实用性差。参训学员反映,在竞聘岗位时大部分企业并不知晓《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岗后是否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也不做为升职加薪的参考依据。

(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

目前,xxx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市县两级没有相应配套资金。如2017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451万元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没有配套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细则,资金的主要用途只能用于购买培训服务,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钱难用”的尴尬局面。

(五)缺乏优质培育对象。

从多方走访调研情况看,优质培育对象缺乏已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在xxx市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第一,走访的部分培训对象反映,村里大量青壮年宁愿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务农,“种地不如打工”、“农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经在农村年轻一代中固化;

第二,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的1141名参训人员汇总数据看,目前40岁以上学员占53.7%,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员占94%,培育对象以40岁以上群体为主,存在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问题,受年龄和学历因素影响,他们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许多知识难以理解;

第三,xxx市5个集中连片贫困乡(镇)5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数据显示,贫困户中35岁以上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92人,占比99.3%,高中及以上仅占0.7%;

从调查对象分年龄段文化层次结构看,16-25岁、26-35岁、35岁以上三个群体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比例分别为30.7%、63.7%、87.1%,青壮劳动力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问题凸显。

三、几点建议

(一)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基层党员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担负起核心和引领作用,通过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围绕党的精神、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实用劳动技能、先进典型事迹和致富经验做法等,宣讲乡村战略中人才的作用,让村民感受到党员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实效;

二是从新型职业农民中选出典型,发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人才队伍,带领农民提升技能,脱贫致富。

(二)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修定《xxx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如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推行以证就业,以证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资源要素流转、特色产业补助等方面的扶持,引导符合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第三方评价机制,从工作落实、工作效果等方面以县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分级建立以农业部门专家为中坚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建立师资考核和薪酬制度,培养技能型、专业型本土师资队伍。

(三)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市、县两级政府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基金为支撑,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助推培育工作开展。

(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培训品质。

组建“政府+专家+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团队,一是通过乡镇主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参训农民进行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以“扶志”来激发参训人员主观能动性。二是对外聘请专家负责开展集中培训,提升理论水平;

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三是通过经营主体负责人授课,拓宽培训覆盖面,特别是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角度提供对接和支持。

(五)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

重视农村青壮年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的问题,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为抓手,为乡村人才振兴储备后备力量,形成初、中、高级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初级培育以农广校为主导,通过短期辅导、农闲夜校、田间课堂、远程教育等形式,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推广等环节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注重实用性;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8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xx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 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 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 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 “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 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19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 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 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 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 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 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 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 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三) 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4、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 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18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 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 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 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9

一、产业兴旺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现阶段农村发展落后,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收入低直接导致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子自然就演变成“空心村”。唯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生态宜居

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农村农民的梦想,同时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生态环境是宜居的根本,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才会得到保障。现在许多肺病都是由空气直接引起的,饮用被污染的水资源会影响整个人体内脏器官。因此,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势,可打造城市没有的绿水青山,遍地多彩野花,设施服务的环境,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

三、乡风文明

实现乡村“乡风文明”,例如上篇文章中的山东中郝峪村,硬件软件一手抓。但凡村里坚持戒烟的,村委会核实后,会每人每年奖励1000元的奖金;我们都知道这个村的每位村民都参加每年的利润分红,只要有老人向村委会投诉其子女不赡养他们,经村委会核实,会取消其子女的分红机会。因此,村里的每位村民都遵守道德原则,整个村子的乡风都带动起来,成为了乡村文明示范村!

四、治理有效

实现乡村“治理有效”,还是以中郝峪村为例,该村实行的是全民入股的政策,利润的80%归村民所有,这是许多乡村发展休闲农业没有完全调动村民积极性的一大法宝。因此,运营负责人在管理与治理上会得心应手,十分顺畅的开展工作。因为每位村民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跟自己的收入息息相关。运营人员只要将制度规则设计好,就能将整个村子运营得井井有条。

五、生活富裕

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以村民为中心,美丽乡村的建设最终目的是让村民过上稳定美好的日子,判定人们生活是否富裕,村里是否有活力,关键看村民的神态,来到中郝峪村,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位村民都喜笑颜开,充满幸福感。此外,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回村里发展了,空心村一去不复返。

六、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

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2005年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相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发展理念,也就是“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

乡风文明涵盖丰富的内涵,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以此提升文化软实力;二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关键区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保护,以及民族地区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三是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光大,特别是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伦理,这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四是新时代意识的培养,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为此,应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

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两大误区:一是把过多的现代化元素引入农村;二是把过多的城市元素引入农村。应注重强化农村原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乡村“灵魂”不能走样也不容歪曲。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规划围绕这一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

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同时,通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在促进乡村生态宜居方面,提出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并确定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促进乡村乡风文明方面,提出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在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方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在促进乡村生活富裕方面,提出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如在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以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在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

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难题

围绕乡村振兴“人、地、钱”等要素供给,规划部署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等方面的具体任务。

“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韩长赋说,“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下决心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报告篇10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县14个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精神指示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成立以县委书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委乡村振兴办牵头抓总,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等县级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密切配合推进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和“厕污共治”工作。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联席工作机制,整合厕污共治项目资金xxxx万元,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工作。

(二)遵循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方案。

示范村“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方调研,结合xx农村实际,明确了我县厕改思路及措施办法,编制印发了适合农村现状的无害化厕所设施建设示意图。制定下发了《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美丽xx·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xx县2019年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户自建项目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的通知》《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乡镇落实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

(三)建立工作机制,开展项目督导。

一是建立专题会议制度。由县领导主持,及时了解各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情况。二是建立现场推进会议制度。开展技术培训,及时解决工作推进问题。三是建立定期信息报告制度,乡镇按时上报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四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开展项目督查。五是建立专项工作负责制,落实相关责任人,压实工作职责。

(四)注重科技创新,实现节本增效。

按照“两污分置,分类共治”原则,引导农户将便污和生活污水分离处理,达到分类共治的目的,有效提升农村粪污处置能力。按照“节本增效”的建设策略,引导农户原有沼气池、“老粪坑”进行“沼改厕”,达到“速度最快化、成本最低化、效能最大化”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

(五)对标目标任务,工作有效推进。

xx县2019年“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涉及xx等9个乡镇,14个行政村,共计xxxx户。经摸底核实,除长期外出、三年内计划搬迁和已具备无害化厕所的农户外,仍需新(改)建无害化厕所3326户。

7月起我县实施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以来,14个示范村已累计完成无害化厕所6108户。7月开工到8月23日新(改)建无害化厕所535户,正开工建设243户。示范村无害化厕所建设已完成69%,11月底将完成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无害化厕所达标率90%以上,预估通过“节本增效”策略,最高可实现900万元财政节省。

二、存在问题

(一)农民改厕积极性不强。一是农户对新修建无害化设施(三格化粪池)接受度较低,认为有贮粪池就不应该修建化粪池。二是部分农户受传统思想和落后生活习惯影响,卫生意识差,不能完全理解“厕所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愿意接受改厕。

(二)示范村改厕进度偏缓。一是前期群众思想工作未做到位,部分农户长期处于“观望状态”,开工时间较晚。二是农忙期间施工人手不足,工程耗时较多,施工进度较慢。三是受天气影响,工程时有中断,停工时间过长。

三、下一步工作

(一)开展督查通报,促进项目建设。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纪委、县委乡村振兴指挥部、县乡村振兴办、县农业农村局等县级相关部门成立督查小组,对14个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实施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