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2:31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1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措施

一、输电线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主要是针对户外环境开展的工程项目。且在户外安排施工时,由于施工点的布置较为复杂且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其复杂的施工环境不可避免的将会增加施工的困难度。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地形、地貌造成的施工难度。我国地形复杂多变,在陡坡、山地等较为复杂的地质开展施工,将会面对土质疏松的地质环境对施工进行的障碍。其次,环节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气候原因造成的空难。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复杂多变,尤其在雷雨天气、高温天气、或是冰雪天气条件下开展输电线路施工,则会加重输电线路施工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此外,由于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施工线路的选择可能会关系到对当地居民眼前利益的损害,例如,施工环节占用农民土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将关系到群众切实利益问题,合理解决好并处理好相关的赔偿工作。否则将会影响到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或者影响施工的顺利开展。

2、施工人员安全问题

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这是因为输电线路施工建设的整个环节的开展,都是相关施工人员做出的具体努力,为此,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成为保障输电线路施工环节的重要环节。为此,在输电线路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分析环节,首先要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作为关键步骤,并进行重点研究。在输电线路施工建设环节,相关管理人员将会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并经过专业的技术人员培训,以确保整个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但是,在现实的输电线路施工的安全管理环节,在具体的项目实施环节,相关技术人员并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环节,由于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安全知识,将会导致在施工环节对发生安全问题的应急能力较差,最终,还会降低输电线路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此外,由于缺乏必备的专业能力或专业修养,将会在施工环节对可能出现的操作指令不能正确的理解。最终,导致人员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安全技术问题的产生。

3、施工管理问题的存在

当今社会,随着输电线路施工环节技术探索的不断深化,关于施工管理h节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由于输电线路施工环节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对技术要求较强、且工作环节中存在较大的工作量。为此,在具体的输电线路施工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分析环节,还必须对施工环节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加以重视。此外,由于输电线路施工环节存在交代的流动性和暂时性,为此,将会加剧在具体管理环节开展过程中出现的较大难题。因此,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为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要努力做好多方面的同步管理工作。在确保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的顺利开展,确保整个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技术目标的实现。

二、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技术分析

1、加强输电线路安全管理原则分析

由于输电线路施工在安全技术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为此,要确保管理的科学性还要将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化。在开展输电线路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对确保实施是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首先,在实施输电线路施工环节,必须要保证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科学的原则推进实施。其中,依法施工、科学施工、以人为本都是其中重要的原则。因为,只有在确保管理过程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与工作的有效推进。此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放置在第一重要位置,能够实现在确保安全技术的前提下,推进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转。其次,对依法管理与科学施工的强调,还能有效避免施工环节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管理问题与施工困难。

2、提高施工环境的稳定性

面对输电线路施工环节由于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的施工困难,必须要强调对整个施工线环节进行全面的把握。例如,在安装输电线路设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公路建设、通讯设备以及居民的分布状况对施工环节造成的影响;针对这一环节问题的产生,在开展施工的环节中,加强发挥安全通道、警示牌的作用十分重要。此时,在面对环境复杂性中的气候因素时,施工技术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季节性。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以及不同的气候特点,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实施技术分析环节,必须要强调技术实施的季节性。为此,根据天气以及气候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能够在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分析基础上,到达施工环节技术失误的最小化。

3、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开展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强调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对工作人员开展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并形成安全意识。能够实现施工人员对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的理解,并在正确理解基础之上,提高安全技术施工的可操作性。并在强化工作人员安全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为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不断更新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此外,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还表现为对高质量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对机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三、结语

输电线路在施工环节要遵循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来实施,输电线路施工的特点与性质决定了其在施工环节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为此,开展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分析具有现实的客观性与理论的必要性。在技术措施分析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安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的实现安全隐患发生的最小化。反之,安全措施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电力输送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前,电力企业在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道德不断提高。关于输电线路施工的安全技术施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

[1]何明.简述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问题及相应安全维护[J].科技资讯.2017(09)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2

关键词:SeQ教育;HSe;Gmp;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职业素养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能满足医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双高计划”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产业急需和产业高端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医药原料制造、绿色制药技术、药品制造与质量控制、医药流通与医药健康服务等职业岗位,我校梳理现有专业,打造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包括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支撑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SeQ教育是指安全意识(Safety)、环保意识(environment)和质量意识(Quality)教育。在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背景下,培养具备SeQ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坐标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通行于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成一系列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方法。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制药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基于HSe和Gmp管理有机融合的SeQ理念培养,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SeQ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进行HSe/Gmp管理体系结合SeQ教育机制内涵研究开展探索。

1SeQ教育研究现状

1.1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现状

新时期,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面临政策监管下的安全生产、环境压力的严峻形势,企业也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工业体系、制度发展及职业理念较为完善。除了企业本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教学或管理中建立健康安全和环保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环保、安全理念教育,包括引入各类eHS体系、QHSe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1-2]。

1.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也有许多学者尝试开展实施相关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模式。阳富强等[3]提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构建QHSe管理体系,以来源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氛围来开展高等教育。刘军军[4]提出将eHS文化融入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的策略,探讨了eHS文化的构建意义。菊[5]通过对接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改革,将HSe理念融合渗透进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刘朝阳等[6]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展“双高计划”,创新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特色项目,南通职业大学于2019年启动专业群SeQ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了包括SeQ文化建设、SeQ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7-8]。

2SeQ教育研究必要性

2.1社会层面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件。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两起以上重特大事故,如2019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安全生产事件。而这些安全、环保有关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各方面影响极大。通过事故调查,表明大多数生产事故为责任事故,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当前安全生产、环保问题的确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2.2行业层面

制药、化工生产制造业是化学药物危害、工业中毒、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重大生产事故高频发生的行业。制药、化工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生产工作人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频繁接触各类化学品、设备决定了其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医药、化工生产环节普遍重视产品质量,但从业者对行业安全、环保意识不强,知识欠缺。虽然也要求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等岗前培训,但培训效果不佳,防护依从性差,往往在生产中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2.3企业层面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构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迫切的需求。目前在企业内运行的管理体系,以(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l8000)为现代企业组织中并行运行的三大主流管理体系标准。但是,三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重复点、交叉点,如何把(质量Q)、(环境e),(健康H)、(安全S)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组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是许多学者着力研究的热点。

2.4教育层面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必备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当前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中,大多数职业学校和专业教育,虽也在随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但对学生或者未来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力度仍然不够。目前,在制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虽也涉及到一定的安全等职业素养教育,但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有的脱离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医药行业的专业性不契合,对直面未来一线药品生产岗位的工作人员———制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仍较薄弱,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3SeQ教育内涵研究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开展SeQ教育,尤其是专业性契合度高的安全、环保、质量等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现实要求。而基于HSe和Gmp管理体系结合的SeQ教育,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1SeQ教育的坚实基础

HSe管理开展事前风险分析,确定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以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和环境污染。Gmp作为药品生产强制性的准入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质量要求,形成可操作的作业规范,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作为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两者均为企业生产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基础。因此,基于HSe和Gmp的管理体系,开展SeQ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3.2SeQ教育的内涵体现

对HSe和Gmp两者内涵价值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构建特色SeQ教育和实施的关键。HSe强调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管理,但未纳入质量控制;Gmp作为制药行业质量控制规范,虽也包含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但未强化生产安全、环保等管理范畴。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不仅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也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开展SeQ教育的内涵体现。工业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意志和活动的体现,只有生产者具备了相关SeQ的工作理念,相关工作行为才能高效地开展和有效地实施。因此,在工科教育中,进行SeQ教育,培养未来岗位人员的SeQ理念和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意。

3.3SeQ教育的重要支持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符合HSe和Gmp规范的真实情境是SeQ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比如,实训基地中建设药物制剂Gmp实训中心,完全还原真实药品生产情境,安全文化氛围浓郁,管理制度健全,作风严谨、运行规范和环境整洁,具备了培养完全与真实岗位对接的技能人才的条件。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执行真实的HSe分析任务和Gmp规范情境下的生产实践,完成全生产链条中的HSe和Gmp实践任务,能有效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育人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其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3.4SeQ教育的实际载体

除了建立真实生产情境氛围外,与行业内、区域内地方的优秀企业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范或者生产产品为模板,基于全面安全、环保管理和质量管理理念,开发面向企业的真实的实践工作项目。比如,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HSe安全管理,Gmp生产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方法、设备和工具等,以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实训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所融入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理念和规范。而通常企业与SeQ有关的工作项目包括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作业、风险排查与治理的培训,制定符合企业标准的安全操作文件和应急救护措施等。通过一系列工作项目的训练,逐步让SeQ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

4结束语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智能制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产业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的全面要求,开展SeQ教育研究,培养学生SeQ理念,是一项必须且复杂的工作,涉及管理体系、教育场所、师资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目前,在制药、化工制造业,暂未看到有效整合的案例,相关职业教育领域的安全、环保或质量的培训或教育探索研究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探索SeQ教育的机制与内涵,开展SeQ理念教育,培养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优秀全面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时代潮流的契合。

参考文献:

[1]余涛,杨忠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48-252.

[2]刘迎辉,黄开胜,江轶,等.国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8.

[3]阳富强,毛亚军,陶菁.QHSe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273-276,92.

[4]刘军军,葛阳,马家欣,等.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77-378.

[5]菊,林洁,胡鑫鑫,等.融合HSe理念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8):353-355,48.

[6]刘朝阳,徐仲玉,马小思,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3):6-9,76.

[7]万志敏,王婷,吴炜,等.SeQ文化建设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40-42,52.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3

然而,近年来,我省医化企业发生多起爆炸事故和由环保问题引发的,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谈化色变”的苗头,或简单否定,或一概排斥,一些骨干企业因此外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医化产业的改造与发展。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科学认识医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存在问题,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化解前进中产生的新矛盾,促进我省医化产业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省医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医化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涉及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同时安全与环保要求也严。我省医化产业优势明显,又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一)我省医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不断整治与改造,我省医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全省工业重要的支柱力量,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主要表现:

一是在全省工业中的主导作用明显。据统计,**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74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销售额的9.4%,实现利润11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11.7%,利润总额排名居全国第6位;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排名居全国前3位。

二是培育了一批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年医化行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28家,其中超10亿的企业有25家。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65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18家。

三是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化学制药、氟硅化学品、染料、颜料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农药居全国第二,涂料、油墨居全国第三,化学原料药占全国出口市场的25%,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四是有力支撑了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医化产业的很多产品是轻纺工业的原材料,特别是染料、助剂、颜料、树脂等产业的发展,为我省纺织、印染、塑料等加工业发展打下基础,而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壮大与提高,为我省做大做强医药产业提供了保障,积累了技术与管理的经验。

五是医化产业正逐步形成集聚发展的新优势。以医化工业园区为载体,企业集聚发展,宁波化工区、浙江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浙江乍浦石化工业区、国家原料药出口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日本帝人化成株式会社10万吨/年聚碳酸酯树脂项目、台塑石化下游产品项目、烟台万华mDi工程、逸盛石化pta项目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或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之中。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工程即将启动建设。

(二)我省医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医化产业安全、环保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已经影响整个医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投入欠帐较多,隐患凸现。总体看,我省对医化企业的安全和环保整治工作起步早、力度大,显著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安全和环保工作的提高。但我省医化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而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少医化企业已处于居民区的包围之中,安全风险和压力日益凸现,亟待搬迁。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投入少,技术装备落后,管理不严,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医化企业环境污染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中小医化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同时受到资金与技术的制约,环保问题仍较突出。从最近对临海、椒江、黄岩3个医化园区调研看,尽管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进入园区,就可闻到明显的异味。据居民反映,有些时候异味非常浓,飘散的范围比较广。

二是安全、环保问题屡屡引发。一方面,群众的安全与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制止污染、保障健康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重效益、轻环保,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安全隐患不少;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治理手段不过硬,问题久拖不决。安全与环保问题长期积压,而群众诉求长期得不到落实,遇到偶发事故,极易引发。东阳和新昌就是因环保问题的积压而引发的。据反映,已有一些地方的村民专门赴东阳事发地学习取经,发生的区域和范围呈扩大之势。黄岩化工区附近的居民在当地一些人的组织下,成立“环保监察队”进行巡查,某企业因事故性排放气体,异味较大,千余名居民立即围攻工厂,并出现过激行为。宁波化工区一企业,项目建成后,由于周边1000余户村民搬迁难以落实,至今无法投料试车,园区管委会只得让该企业易地重建,损失上亿。

三是简单否定或一概排斥医化产业。迫于安全环保事故引发的强大压力,一些地方“谈化色变”,采取不恰当的限制政策,对医化企业一概排斥。如不敢规划建设医化园区,已启动的园区缩小规模,提高入园门槛,滞缓建设速度,致使国家批准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建设进展迟缓;一些企业搬迁进园无法实施,陷入原地发展已无可能,搬迁用地又无法落实的尴尬境地。

同时医化项目审批特别是环保审批周期大大延长,医化产业提升和发展受到制约。浙江东港工贸有限公司和海正药业的新医药项目分别已有4年和2年未获批准;巨化集团的许多发展项目,也因此或无法开工建设,或大大推迟了进度。我省医化企业发展遭遇的这些“红灯”,引发企业外迁。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的化工区内,40%以上的企业来自我省,其中东港工贸、新东海等近10家企业在当地的征地均达数百亩,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坚持在家乡创业的海正药业董事长白骅,也不得已选择了去外省发展,现已在南京工业园一次性购地300多亩,建设新的医化基地。调查表明,外迁企业转移的并不仅仅是污染较重的项目,而是整个生产基地,如果任其发展,今后3--5年我省医化产业必将萎缩。

二、重新认识医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对发展医化产业,一些地方从过去一哄而上,到目前的“谈化色变”,走的仍然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堵口、轻进步的老路。因此,有必要对医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重新认识。

(一)医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作用勿容置疑。就化学工业而言,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各个产业都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基础性支持。美国化学权威人士分析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化学工业每增长1.2%,GDp则增长1%。同时,化学工业又是一个技术密集性的行业,技术集聚与技术扩散效应非常突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许多技术难题的解决,有赖于化学工业的技术突破和支持。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化学工业体系。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石油化工为我国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之一,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年,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300亿元,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4.6%;实现利税2889亿元,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24.6%;实现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421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6%,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医药工业则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国际医药市场的规模为5300亿美元,其中前10位制药企业销售额就达2700亿美元,为全球药品市场的50%。

我国许多省区把优先发展医化工业作为产业调整的优选战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原本医化工业比较薄弱的江西等省区,组织专门招商机构,以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重点吸引我省医化企业前去投资建厂。一些资源产地也把发展化学工业作为产业调整的重点。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河北的榆林煤矿等都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近百亿巨资,发展化肥、甲醇、氯碱、聚氯乙烯等。

由此可见,医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国家和兄弟省区都十分重视医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促进整个产业的进步,从而带动各相关产业的提高和发展,为整个工业的协调、高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医化产业是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目前,是否应将石油化工和医药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我省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我省发展医化工业的自然禀赋条件并不优越,而且不利于浙江“生态省”和“绿色浙江”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所需的化工产品可以从国际和国内其它省区获得。

事实上,我省医化工业已经在社会生产分工中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并有力支撑了轻纺、电子等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失去医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没有高度发达的化学原料药工业,我省建设医药强省就无从谈起。

并且,我省具备发展医化产业良好的基础。我省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丰富,集聚基础原材料能力强,而且环保自净能力强,具备医化工业发展条件;与其它省区比较,我省医化产业技术装备优势比较明显,实施改造提升的基础条件好,当前存在的安全环保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把化工和医药工业作为我省工业经济重要支柱加以发展,定位正确,不应动摇。简单否定我省医化产业,或消极向外省转移都不可取。

(三)医化产业是能够与环境相容的。为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环境保护,甚至牺牲环境的做法是十分不利的;同样,简单否定或一概排斥医化产业,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医化产业的发展对立起来,也是十分不利的。以科学的态度和眼光审视医化产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以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浙江”与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执法力度,切实落实安全环保责任,着力监管,标本兼治,是能够推进医化产业与环境相容共生、协调发展的,这点在一些工业化国家已经得到验证。许多发达国家的医化生产企业就毗邻居民区,企业与周围居民长期相安无事。瑞士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精细化工王国;日本帝人化纤在松山用光气生产聚碳酸酯的工厂距离松山机场候机楼仅200米;拜耳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锐劲特农药的工厂至今未出现过任何问题。当前我省医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监管不力造成的。决不能因此以恐慌恐惧的心态看待化学工业,限制医化工业在本地区的发展。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会错失医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应该看到,我省一批医化骨干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安全环境的协调并进。巨化集团公司推行清洁生产,上下游产品连接成链、资源封闭循环,排放量大幅削减;浙江新安化工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回收氯甲烷,生产有机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海药业等企业重视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企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总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发展医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正确看到我省医化产业的发展成就,也要清醒看到安全环保等方面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医化工业的发展。

三、我省医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提高我省医化产业的层次,促进安全环保与生产经营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多管齐下,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坚持整治、提高、发展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医化行业存在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安全环保问题,决不能一堵了之,既要态度坚决,又要行动科学,必须坚持“整治、提高、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在整治中提高,在整治中发展。整治,是通过实施“811工程”,以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为突破口,以限期达标排放为阶段目标,使安全环保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以处于居民区的企业搬迁为重点,及早实现医化生产区与居民生活区相对分离,缓解比较突出的企业与社区之间的矛盾。提高,是以提升医化行业层次为目标,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环保投入,极大提高企业安全环保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发展,是追求本质安全和绿色化工为目标,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同时鼓励企业发展高新医化项目,要求新建、扩建的医化项目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环保技术和管理措施,杜绝产生新的安全环保问题。

(二)切实搞好医化工业的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医化工业园区建设。政府主导,加强医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延伸产业链,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制订实施医化工业布局规划中,一要坚持集中性,即医化工业区必须相对集中,这是医化企业集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工业园区功能完善和经济运行,也有利于加强和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二要坚持协同性,即医化工业区的发展规划必须成为各地城市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必须与城市化发展相协同,保持应有合理的空间距离,防止相互扩散,避免新城市包围工业园区,导致工业园区再度被迫搬迁的矛盾产生。三要坚持长期性。医化工业园区的选择,必须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要求,必须满足地方医化工业长期发展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为医化工业园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防止规划上的短视行为。对不具备条件的医化园区必须坚决撤消,确定保留的医化园区,必须要有清晰的园区定位。要严格园区准入机制,严把入园企业的技术和工艺关。

(三)增强企业安全环保意识,促进企业自律。加强对医化企业的引导,让企业经营者深刻认识到安全环保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做好安全环保工作,既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和竞争力所在。企业要自觉推进安全环保工作,实现生产的安全,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社区环境。要重视医化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企业自律。建议由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牵头,会同环保、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重视先进技术装备应用与开发、积极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综合考核,在此基础上,认定一批医化行业安全环保先进示范企业,并对这些企业在土地征用、重点项目安排、贴息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4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工业锅炉产品主要以层燃锅炉为主,且以链条炉排锅炉为主,节能减排工作应主要围绕这一量大面广的产品开展;流化床锅炉虽然具有燃料适应性较广的优势,但是较小容量(35t/h以下)时,无论是在节能、环保,还是在能效、运行经济性等方面与链条炉排锅炉都不具明显优势;煤粉锅炉在理论上虽然比链条炉排锅炉燃烧效果好、效率高,但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如燃料供应、烟气净化等;气化炉在秸秆等生物质燃料集中区域可以推广使用;在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存在大量的废热资源,大力推广余热锅炉是重要的节能措施,但余热锅炉烟气腐蚀、磨损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来,我国工业锅炉年产量基本保持在2万一3万台,年消耗煤炭约占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3,排放烟尘280万吨,二氧化硫900万吨,二氧化碳12。5亿吨。目前全省在用工业锅炉总量约32000台,年耗煤约3000万吨,排放二氧化硫40万吨.二氧化碳3750万吨,烟尘50万吨,灰渣544万吨,能源浪费与污染较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越发突出,做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监管工作,对我省乃至全国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都尤为紧迫和重要,应大力推进。

一、我省工业锅炉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监管工作分别由发改委和环保局负责。但管理一直处于宏观层面,不能实现全面覆盖.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在节能方面,发改委不负责工业锅炉制造和使用的注册登记,这极大地削弱了对工业锅炉节能工作的管理力度。在环保方面,环保部门只对投入使用后的工业锅炉进行登记,工业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环节游离于监管之外。

二是监管工作为阶段性的“事后”监管。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与设计息息相关。在同样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能耗与气体排放量取决于锅炉的设计。发改委、环保部门对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监管是对在用或新置锅炉进行监管。质监总局虽然对工业锅炉设计进行鉴定评审,但仅限于锅炉的安全性能,包括材料的选用、焊接方式、安全附件等,不包括节能、环保。

三是监管方式比较单一,治标不治本。发改要和环保部门都是通过测试来进行监管,如测试结果超标,则限期进行整改或关停。但由于影响企业生产,执行起来成本高,难度大。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测试也尚未得到全面推行。

二、几点建议

1.建立工业锅炉节能、环保、安全“三合一”的监管体系。目前,国家对工业锅炉的安全监督较为重视,建立了完整、健全的法规体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各地都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对辖区内工业锅炉产品进行注册登记、备案及日常监察,对锅炉的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等进行全程的监管和控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工作体制,为建立节能、环保、安全“三合一”监管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行的体制框架基础。安全监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也为有效开展节能监管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在保障工业锅炉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把节能、环保与安全监管体系“三合一”,可大大提高政府综合管理的效能,促进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的同步、有序、健康发展。

2.充分利用现有监管力量,减少改革成本,充分利用和发挥锅炉安全监察队伍与现有技术优势,减少单独建立一套节能或环保体系所需要的在建维护成本。发挥特种设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快锅炉能效标准及环保测试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推进节能与环保工作进程。

3.加大监管力度,努力实现全程监管。尽早实现对工业锅炉“从生到死”所有环节的节能监管,以及设计、制造、安装三个环节的环保监管,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能耗和污染,实现由“事后监管”变成“事先预防”,从阶段性监管变成全过程监管,从局部区域监督变成全覆盖监管。

4.为指导锅炉设计开发、引导用户选用产品,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技术依据,联盟应组织成员单位对现有工业锅炉主导炉型在燃料、容量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先进性、运行使用方便与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制订《工业锅炉设计使用选型导则》,同时提高工业锅炉运行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配合锅炉制造企业、监管部门、锅炉运营公司及其他组织对锅炉及其辅机产品售后的运行、指导与监测,联盟应组织成员单位开展《锅炉远程运行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开发,通过系统平台及时反馈、诊断和解决锅炉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和能源使用率。

5.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工业锅炉供热节能途径可分为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包括:发展能源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合理、深度、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改革工艺流程,改造更新能源设备,改进设备维护和运行操作技术,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等。管理节能是以能源的科学管理要求节能。能源科学管理,从国家层面看包括:按照科学发展观制定能源政策和产业教育,行政监管手段,对各种能源的资源配置、生产运输、贮存、转化、消费实时全过程科学管理;从能源用户层面看包括:科学规划选址用能系统,制定科学的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科学用能培训及考核,对能源设备选型、购置、安装、验收,既有设备改造、使用维护和能源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进行全过程科学管理,以保证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6.改造燃烧系统要实现减排目的,对现有工业锅炉的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主要措施是优化锅炉燃烧室,如安装省煤器,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等,一般来说可将燃料效率提高5%左右。目前此项措施在工业锅炉改造上运用时运用比较广泛。

7.开发高效的清洁燃烧技术锅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课题,我国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制造出使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的工业锅炉,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突破,包括以下几种技术和设备:其一,循环型流化床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鼓泡床与汽化床锅炉两者的优点,可达90%左右,容量较大,1台75蒸t的锅炉年均可节煤1万t左右,在其寿命期内能减少25万t左右Co2的排放。其二,抛煤机链条炉排燃烧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抛煤机与链条炉排锅炉两者的优点。热效率在80%以上,1台75蒸t锅炉年均可省煤8000t,其寿命期内约可减少20万t的Co2排放。其三,翻转型炉排锅炉。该锅炉采用了万用炉排,热效率也在80%以上,不过该锅炉容量相对较小,适合小规模使用。其四,改良的水火管锅炉。改良后的水火管锅炉效率有较大提高,可达80%,较传统提高了10%,并且节省了大量的钢材。

参考文献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5

*肯定了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为治理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做出的积极贡献,并希望他们扎根实践、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做出更大贡献。

*,实现今后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要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工程,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早日取得突破。要加快推广应用环境科研成果,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提升国产化水平,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保工作的成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作工作报告。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主持。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在讲话中,要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增强环境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动员、团结有志于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形成最广泛的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共同推进中国环境科技事业的大发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抢占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中掌握了主动权。重大环境科技的突破,总会带来环境保护某一领域的跨越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曝气复氧技术的利用,在英国泰晤士河污染治理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通过脱硫技术的研发,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削减。

*,我国30多年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程,也是环境科技不断进步的历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当前环境科技的现状和能力与国家环保要求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环境管理与决策缺乏依靠科技的工作机制,许多重大环保决策未经前期研究和充分论证,就匆忙出台,影响了决策的质量。二是近年来环保系统科技工作大幅度下滑,重大研究和调查项目较少,基础数据严重缺乏,部分成果与管理脱节,更有甚者,有的数据失真,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和真实情况,凡此种种,难以满足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种种需要。三是污染防治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化,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达标不稳定。核与辐射安全研究水平较低。环境监测和执法的技术支撑不足,监测预警和执法的基础能力薄弱。环保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四是科技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偏少,部分科研院所热衷于搞经营,长期不做科研,游离于环保科技主战场之外。五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科研基础条件落后。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是环保系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一项重大行动,是为适应历史性转变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未来5~15年,环境科技要在以下4个方面持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第一、以科技重大专项为龙头,全面实施环境科技创新工程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6个重大专题,其中有4个与环境保护有关,充分显示了环境科技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按照国务院统一安排,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参与组织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3个科技重大专项。目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这个专项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将达数十亿元之多,是有史以来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

我们将十分珍视党*、国务院对环保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切实把重大专项组织好、实施好。“水专项”要突出3个重点,一是饮用水安全,二是流域性环境治理,三是城市水污染治理。要围绕国家环保目标,通过研究,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措施,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要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环境治理的跨越式发展。要搞清水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本阐明我国区域性、流域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和机制,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开展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以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为支撑,全面实施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标准体系是我国环境科技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环境标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要科学确定我国的环境基准。确定环境基准,必须依靠科学研究。要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为目的,开展饮用水源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研究,开展必要的基准试验研究,充分借鉴国外相应基准,科学确定我国的环境基准。

二要不断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加快制定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控制、清洁生产审核、生态保护、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环境标志与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环境信息与档案管理、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判定、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等工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要严格执行环境标准。环境保护目标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的阶段性环保要求。要使环保目标与环境标准相衔接,首先要学标准、懂标准,严格执行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要根据经济技术发展不断严格排放标准,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使我们的环境保护目标最终与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相衔接。

第三、以提高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为目标,全面实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环保工作规律,以技术政策、技术指南、技术规范、技术评估和技术推广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引导环保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一要建立健全环境技术体系。要抓紧制订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和工程技术规范,公布环境技术发展白皮书,筛选污染控制最佳可行技术,相关技术指南,国家鼓励和限制发展的环境技术、装备目录,为污染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大力加强环保设施运营资质审核、注册环保工程师管理工作,实行动态跟踪考核,为建立健全环境技术体系提供保障。

二要加大环保科技推广示范力度。要有针对性地遴选先进成熟的环境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环境治理工程中推广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工程科技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和环保科普工作,鼓励环保科研院所、企业、各类高校和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等,参与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广泛开展环境科技成果推广活动。要通过各种途径建设一批国家和地方环保科普基地,推广环境科技、提高公民环保素质。

第四、以引导企业开展环保科技自主创新为途径,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推动污染治理市场化。

一要创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实行全民搞环保。国家环境科技计划和重大环境工程项目要向企业开放,特别是在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要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环境科技项目的机制。国家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科技成果,要向企业开放。既要充分发挥大型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又要积极培育和扶持中小型环保企业的技术研发。

二要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环保科研部门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环保技术研发中心,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三要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通过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重点研发火电厂脱硫脱硝成套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高效除尘与细微粉尘控制技术、大型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技术、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清洁燃料技术、生态保护及修复技术、环境监测新技术等,努力提高环保工程科技水平和建设质量,为实现“*”环保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当前,我国环境科技已经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了全面加强环境科技工作,需要从落实责任、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环保部门要把环境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亲自过问、组织研究环境科技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撑作用,坚决做到“三个不决策”: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科学论证不决策、不集体讨论不决策。要大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工作氛围,把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融入到思想意识里,体现在工作安排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要进一步深化环保科技体制改革。要逐步形成以环保总局“一院两所”为主体,以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紧密层,主动联合中科院、高校及地方环保骨干院所,构建较为完善的环保系统科研体系。对于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发类科研机构,要支持它们进入企业或向企业化转制;对于从事环境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要加快建立适应我国环保工作需要的现代院所管理模式。同时要发挥各类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科学学会的作用。

三要加大环境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舍得在科技上花钱。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增加环境科技投入,主动争取财政、发展改革委、科技部门对科学研究、高技术开发和推广示范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科技投入,鼓励企业为公益性环保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积极拓展外资投入渠道。

四要加强创新型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环境科技创新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待遇吸引人才,促进人才交流,从项目、经费、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和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留住和用好优秀环境科技人才。

五要以成立“两委”为契机,建立最广泛的环境保护“统一战线”。“两委”的成立,标志着建立最广泛环保“统一战线”的构想正在实施。“两委”委员在各自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必将在总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发挥重大作用,必将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今后凡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都要充分听取“两委”委员的意见。在这里,我代表环保总局党组,诚挚地欢迎各位委员对环保决策发表真知灼见,勇于不同意见。环保部门的同志们要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树立全国环保一盘棋的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六要不断加强环境科技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及区域性的深度环境科技合作,为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环境难题做出贡献。积极引进国外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扩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科技成果,提升我国环境科技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6

[关键词]管线试压技术;石油化工;工艺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Q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87-0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加,这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材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为了保证这些材料的安全,企业通常采取管线运输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材料的运输和存储。在材料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一旦管线中出现了某些故障,就会影响整个材料运输过程,导致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降低生产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引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管线试压技术则能够对管线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必须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重视管线试压技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2管线试压技术的概念

管线试压技术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技术,其检验的对象是石化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材料运输管线,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运输管线的完整性、密封性、管道强度以及管线支架稳固性等指标,进而掌握运输管线的实际质量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应用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将此项技术贯彻落实到石化工艺中的所有环节中,并在这些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石油化工工艺设计水平,有效的控制石油化工工艺的实施质量,保证石化企业运输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应用管线试压技术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准备工作是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管线试压技术应用中各环节的有效性,确保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效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3.1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一项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技术,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根据石化运输管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这些具体的计划完成后,要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在通过审核后,才能正式的形成相关文件,用于指导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此外,技术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安装计划,安装计划的制定要以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为依据。只有这些技术准备工作都按时完成,才能够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强有力的供技术支持。

3.2做好试压材料的准备工作

试压材料是管线试压技术的关键因素,是保证管线试压技术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保证管线施压技术的合理性,必须选择符合管线实际情况的试压方法,通常情况下,试压方法主要分为液体试压与气体试压,其中气体试压的材料为具有较低成本的气体,一般使用氮气作为试压材料。而液体试压的成本投入则相对高些,需要使用纯净的水作为试压材料。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试压方法准备相应的试压材料,保证这些材料的质量符合技术实施要求,并确保材料数量充足,不会出现试压过程中材料短缺的现象。

3.3做好试压管线安全性的检测

在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试压操作与管线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试压技术应用前对整个管线的状态以及附属的安全附件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环节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证试压管线的安全性,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供一个安全的应用环境,降低管线试压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4做好管线的完整行检查工作

运输管线的完整性是保证管线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的关键,只有完整的管线系统才能够完成其在生产系统中的运输和存储功能。在管线试压技术实施前,我们有必要对管线的完整性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管线具备完整的运输与存储功能。

4管线试压技术在石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4.1在塔装置与容器系统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塔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塔装置的类型主要为分馏塔和气体塔,塔在进行石化生产时还要有与其配套使用的各种容器。在工艺设计中,塔与容器之间的运输管线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铺设。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杜绝管线中存在位置不稳定或产生振动的现象。为了保证这些装置能够稳定的运行,必须要采用管线试压技术对塔与容器之间的管线进行管线实施试压检验,工艺设计人员则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确定汽液两相流的布置,保证石油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在泵装置管线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泵装置是为石化材料运输与存储提供动力的主要装置。想要确保材料运输与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确保所有泵装置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泵装置入口处的支架、管道柔性以及汽阻等进行检查。利用管线试压技术检查并控制管线中的汽阻状态,获取并分析与泵装置连接管线的内部所受压力的装填,确保泵管线的稳定性,提高石化材料的运输和存储效率,减少因管线质量原因对生产造成影响。

4.3在管线支架装置中的应用

在管线试压技术中,对于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管线支架进行工艺设计时,必须保证弹簧支架设计的合理性,为管线的稳定性提供基础支持。但是,弹簧支架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应用中需要对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减少支架的使用数量,控制成本投入。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完成对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验,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检验结果优化管架设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在工艺设计中合理的应用管线试压技术。通过试验技术的检验提高管线的稳定性,保证管线在石化生产中做好材料的运输与存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翁建斌.成品油管道带压封堵施工的注意事项[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5(06)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7

1.哲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学(管理)、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党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2.公共(行政)管理类:卫生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

3.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

4.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学、伦理学、人类学、人口学(工作)、社会工作(含司法社会工作方向等)、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康复、家政学(服务)、老年服务(管理)、青少年工作(管理)。

5.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7.财政税收类:财政(学)、税收(务)、涉外税收。

8.金融类: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国际金融、信用管理、证券、证券投资、期货、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

9.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各类专业会计。

10.数学、统计类: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

11.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国际法、刑事司法、监狱学、律师、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公安法制。

12.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各类专业文秘(秘书)。

13.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广告(学)、工业设计、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

14.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博物馆。

15.民族宗教类:民族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6.外国语言文学类:根据职位需要设置相应语种

17.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

18.计量测量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或教育)、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控制(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通讯)、各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信息安全、系统理论(科学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或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器件或设备)、电器与电脑、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测试。

20.电气电力(强电)类: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电站自动化、电站测控、变电运行、高压输配电线路、(电力)线路运行、电气技术教育、微电机、电机与电器、各类电力(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水电站及电力网、供用电技术、电网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农村电气化技术、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21.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技术(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技术)、控制工程、数控技术(设备)、各类自动化专业、电磁场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信息显示、信息物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图文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假肢矫形工程、生物信息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微电子学、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22.机械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机械、工业工程、机械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制造工程(工艺)、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机电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玩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各类机电或动力设备的运行或维护等、(电子)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等各类专业器械设备、各类汽车(车辆)制造(装配)与维修(检测或运用)技术、汽车改装(整形)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车辆工程。

23.公安学类: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察)学、刑事侦查(察)、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查、经济侦查、警察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技术、公安情报学、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警卫学、涉外警务、边防管理(或指挥)、边防公安、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指挥)、火灾勘查、科技防卫、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公安(安全)保卫、国内安全保卫、公安学、公共安全管理、公安管理、警察管理、核生化消防、预审、痕迹检验、文件鉴定、法化学、治安(学、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文秘、公安法制、警卫、交通管理。

24.司法监所管理类:犯罪学、监狱学、狱政管理、刑事执行、劳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矫正教育学、罪犯心理矫治、涉毒人员矫治、司法管理。

25.教育学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特殊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化学教育等各学科教育。

26.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临床心理学方向等)、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

27.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服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生物科学、社会体育、警察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保健康复、武术。

28.艺术类:(可以按照小类设置专业条件)

⑴音乐小类:音乐学、作曲、(音乐)指挥、音乐表演、民族音乐、交响乐、声乐、歌剧、戏剧戏曲音乐、音乐剧、钢琴、管弦、各种乐器演奏、现代器乐打击乐、音乐科技与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工程。

⑵美术小类:美术、绘画、中国画、油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雕塑、书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木偶表演与制作。

⑶电影电视广播小类:电影编导、广播编导、电视编导、影视学、电视艺术、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摄影。

⑷舞蹈小类:舞蹈学、舞蹈编导、芭蕾舞、中国舞、民族舞蹈。

⑸戏剧戏曲小类:戏剧学、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

⑹表演小类:戏剧戏曲表演、话剧表演、影视表演。

⑺舞台艺术类:舞台美术、照明艺术、录音艺术。

⑻播音小类。

⑼主持小类。

⑽导演小类。

⑾艺术管理小类: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

⑿杂项小类:艺术学、公共艺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

29.物理、力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工程物理、核物理、力学、声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工程结构分析。

30.化学化工类:化学(基地)、应用化学、化工、化学工程与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工业生物工程、化工设备(维修)。

31.材料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技术、陶瓷、硅酸盐。

32.大气与天文学类:天文、空间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防雷技术。

33.地理科学类: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

34.地质地矿类:地质、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采矿工程(或技术)、石油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天然气、矿物加工、勘查、资源勘查与开发、矿物资源、地质矿产勘查、勘察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察技术、矿山地质、岩矿鉴定、矿山测量、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矿物加工工程。

35.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管理、海洋资源、(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海洋水文、近岸海洋学、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放射生态学、军事海洋学、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36.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工程)、生态学、海洋资源环境、(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水务工程、灾害防治工程、辐射防护、环境安全类、(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经济、农业生态学、综合规划、生态植物修复、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37.能源动力类:电气电力(强电)类、热能动力工程、风能动力工程、能源工程、核工程、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核反应堆、核电、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38.城建规划类:城乡规划、城市(镇)规划、园林规划、道路规划、土地规划。

39.建筑建设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决算、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建设、渡河工程、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城镇建设、矿井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40.交通运输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海事管理、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物资储运、道路交通、城市交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管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城市交通运输、公路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港口业务管理、各类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技术或管理)。

41.景观类:园林、景观学、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管理)、园林绿化、园林技术。

42.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航道)及治河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海岸与海洋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文自动化测报技术、水信息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灌溉与排水技术、河务工程与管理、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水土保持。

43.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矿山测量等各类专业测量或测绘。

44.轻工纺织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轻工生物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制浆造纸技术、香料香精工艺、表面精饰工艺、现代纺织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丝绸技术、服装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及工艺、出版与发行。

45.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技术、观光农业。

46.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经济林、林业技术、林产化工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采运工程、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47.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生物教育、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生物安全、植物科学与技术、应用生物科学、植物资源工程。

48.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农艺教育、园艺教育、园艺技术、特用作物、草业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食用菌、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49.森林资源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旅游。

50.动物科学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畜禽生产教育、蜂学、昆虫学、蚕学、动物药学。

51.水产类:渔业(综合技术)、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水产养殖(技术)、水族、海水养殖、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水生动植物保护、海洋捕捞技术。

52.动植物检疫类:动物或植物检疫、生物安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与动物营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

53.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医学信息学。

54.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含临床病理学方向、临床急救医学方向、眼与视光学方向、放疗方向等)、中西医临床医学。

55.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妇幼保健医、营养学。

56.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

57.中医学:中医学(含中医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含康复医学方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58.医学技术类: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放射医学、康复治疗学(技术)、眼视光学(技术)、精神医学、医学技术、听力学、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呼吸治疗技术。

59.护理学类:护理(学)、助产、护士、涉外护士、产假护士。

60.药学类:制药工程、药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应用药学、临床药学、海洋药学、药事管理、化工与制药、制药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兽药生产与营销。

61.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食品工艺、烹饪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检测)、乳品工程、粮食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

62.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技术、(航空航天)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8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物流网络系统是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手段逐渐衍生出的一种网络物流系统,其将传统的物流系统与互联网相结合,进而形成采购、运输、存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销售、物流信息处理等一体化管理系统,以加快传统物流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物流网络系统安全保护内容

1.1仓储

仓储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在其物流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的过程中其是基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之一。在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网络系统对于仓促的保护主要是从仓促的安全性上出发,以保障仓储过程中装卸、搬运、存储各个环节物品的安全性,进而保障整个物流企业仓库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在物流网络系统中仓储安全保护的根本内容及时对其工作流程实施检测和管理,并且以信息分析的方式强化仓促技巧,优化仓促机构,在实际工作和管理的过程重视实现双重保障。

1.2运输

随着物联w环境下的物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的逐渐提升,物流网络系统安全构建上需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而实现对物流运输网络的安全保障。因此,运输成为物流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就物流网络系统中对运输的保护来看,其在市场价值和基本出发点而言运输更加侧重的是货物的对接,因此物流网络系统构建中也必须从起物流企业运输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货物安全对接网路系统的构建,进而保障货物对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运输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安全性保护,因此要求物流网络系统中具备对运输的实时监控和保护的作用。

1.3信息

信息是物流的基本数据库,无论是传统物流体系还是现代网络物流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均需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面对当前物联网飞速发展,网络整体安全性较低的现象,物流企业构建安全信息物流网络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物流信息是保障物流运输、物流交易、物流转运等的根本保障。因此,在其物流网络系统构建中需要从信息的每一环节和每一个内容入手,保障物流信息的基本安全和加密性,进而实现企业物流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1.4交易

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实现网络交易,进而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物流企业实施了网络系统安全交易保护,不仅从交易双方的基本信息实施保护,还需要对交易内容进行保护,实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此外,p2p模式的逐渐发展,物流网络化交易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实现物流网络系统交易安全性构建则成为保障物流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手段。

2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网络系统安全技术优化

为进一步强化物流网络系统安全性必须从其技术上入手,强化技术安全保障,进而实现为物流企业物流网络系统整体安全性的完善奠定基础。

2.1现代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物流网络系统想要保障其通讯信息的安全性可以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射频识别技术,以物流全过程管理为基础,实现产品供应链的信号识别和相关数据记录,为企业仓储、运输和信息内容加强核心保护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现代射频识别技术需要注意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包含防护、检测和交通三个系统。因此,在网络系统环节使用上需要合理选择其系统能力。

2.2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主要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在物联网环境下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物流企业想要实现网络系统安全性优化也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对其进行技术革新。例如,在货物编码、货物识别、货物归档等环节中应用传感其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人力的使用,还能够从时间上缩短仓储、运输的时间,强化物流供应链的实效性,进一步满足物联网下消费者的需求,在完成安全操作的基础上加强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2.3epC编码技术

epC编码技术是以标签的形式利用硅芯片或天线对物品、箱货等进行标识,利用特殊设备扫描能够实现其动态信息的获取,完成基本信息的对接。在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网络可以利用epC编码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加密处理,进而保障物流供应链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加密性,实现系统安全优化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利用epC编码技术进行仓储信息的定期更新和识别,起到检测数据完整性的作用,为整个物流网络系统的安全提供保障。

3总结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理论在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网络系统构建的安全性是保障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为来在其物流网络系统安全构建的过程中必须以仓储、运输、信息、交易等安全为根本,利用现代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epC编码技术等实施信息安全加固,稳定整个物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而实现我国物联网环境下网络物流的稳定、安全发展,为我国整体物流经济的优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裴立军.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网络安全系统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1(01):120-121.

[2]黄琳娜,刘春立.网络环境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J].中国商贸,2012,02(05):142-143.

[3]杨申燕,胡斌.物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创新的发展路径探析[J].理论月刊,2014,06(08):147-150.

作者简历

王涛(1982-),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工业网络安全、物联网、oee等。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9

【关键词】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探讨

1.前言

计量技术涵盖范围广泛、专业性较强,一般来说它主要是以多专业的技术手段为基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系统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2.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计量技术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对电网系统的计量技术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之前,首先对我国的计量技术管理现状与对策进行一番研究。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与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

对于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基层部门计量技术水平不高、社会对计量技术管理的认识不足、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部门对对计量技术管理的垄断以及计量器具的落后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基层部门计量技术水平不高。基层部门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以及执法保障缺乏等原因,一般发展水平都不高,这一现象对其未来发展压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其次,社会对计量技术管理的认识不足。社会对计量技术管理的认识普遍不够,无法意识到其重要性,就无法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第三,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部门对对计量技术管理的垄断。

2.2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计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归结起来,主要有加强计量技术管理的宣传、完善计量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计量技术管理工作等几个方面。首先,加强计量技术管理的宣传。加强对计量技术管理的宣传,可以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计量管理意识,并进一步推动计量技术管理趋于合理与科学;其次,完善计量技术管理法律法规。对于计量技术的管理,还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限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计量技术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计量技术管理工作。

3.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也可以从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和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1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

对于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现状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装置管理、计量技术信息化管理以及计量技术标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装置管理。目前装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最新标准部分配置不合理、电能计量管理过分侧重电能表的管理以及装置资产管理不合格不全面等;其次,计量技术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局计量技术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尚无法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电能计量的信息化闭环管理;最后,计量技术标准。完整的计量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无法充分覆盖各种电能计量业务,如计量标准装置、计量自动化终端以及营销自动化系统等,这些都对计量技术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2电网系统计量技术管理的对策

首先,技术培训管理。新实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装备的不断出现,国家产品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也应不断更新和充实本专业知识,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测试和应用要求。但现有的各级、各类考试题库修改速度和进度滞后,不能及时补充和变更其内容,这就形成新版本的规范和规程不能及时落实与实施,出现了部分计量检定人员对新技术不了解,新设备不会使用或不能全面正确的使用的现象。

其次,标准设置和计量设备的管理。当前各单位的电能计量标准设备和计量装置的管理也需要强化和完善。电能计量标准设备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但在标准设备的监测和监督方面还存一些不足,如计量检定机构现行的“计量检定质量保证体系”虽然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但因当时计算机网络系统尚未健全,网络检定数据管理、miS系统未全面启用等因素的存在,造成该类系统文件策划编写的时间较短,体系运行管理经验不足的状况。电能计量标准装置的管理是一项贯穿设备的购进、试用、检测、数据分析、标准认证、稳定性监督等,是一系统性管理工作。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为电能计量的系统性管理建立起了标准管理模式。该体系的正常运作首先需管理者亲自过问,重要项目内容亲自抓;其次各级人员积极主动地去落实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通过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补充、完善管理体系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体系管理工作。

第三,安全管理。各电能计量中心不但承担电能表、互感器的检定工作,同时还承担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验收和电能表现场校准工作,而且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各种类型的计量用互感器基本上都在现场进行检定。因此,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

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程、规定、制度,在电能计量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才能保证电能计量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电能计量的外勤和互感器检定,直接接触现场运行电气设备的二次回路,接触高电压和大电流设备,属于在带电设备上工作,这两项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较好,而对实验室电能表检定的安全管理,大家普遍认为主要的工作是设备安全管理,对其安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实质上电能表检定也是带电作业,经常接触到380V的电压,电能表误差调整接触的是带电的内部部件,与表内带电的接触点距离较近,操作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人身触电。另外,电能表耐压试验接触的也是高电压,因此要重视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四,消防管理。电能计量安全管理还需重视消防安全的管理,电能计量的各类实验室都是重点防火部门,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这方面的重点是防止电器火险的发生。电能计量的各级负责人,必须经常对工作地点进行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和检查,尤其是对电源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不留有火险隐患。

最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已日益受到重视,电能计量对此相内容涉及的不多。但是,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试行)即SHeQ标准的贯彻实施,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开始进入到电能计量工作中。过去供电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强,尤其是电能计量工作,好像与环境保护关系不大。目前,这种观念亟须改变,管理者要首先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电力企业新的工作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电能计量外勤工作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就相对较多,例如:现场工作废弃物的随意排放等。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篇10

关键词:油田;安全科技文化;新观点

Summaryofsafetytechnologyisthefoundationoftheparentandsafetyculture,advocacy,promotesafetyculture,communication,developmentofsafetyculture,safetycultureistherevitalizationoftheconstructionsafetytechnologystrategyforthemosteffectivestrategiesandpracticalmove;safetytechnologyisanimportantsupportforproductionsafetyisliberationandproductivity,protectthedevelopmentofproductiveforcesandeffectivemeans.Securitytechnologytoensureproductionsafetysoftwareandhardware,isthebasicmeansofproductionsafetyandpracticalmethods,securitymanagementandtechnologicalprogressisacomprehensivereflection.

Keywordsnewculturalperspectivesoilfieldsafetytechnology

一、安全科技是确保生产安全的软件和硬件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生产的稳定持续运行必须依靠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理论发现和技术发明基础之上的安全科学技术;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保护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物质手段和技术支持。

二、安全科学技术仍需发展和完善

我局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石油安全界一批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索,以保护全局职工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使与灾害学、环保科学、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与安全科学交叉渗透,为建立消灾避难、安康和睦的工作环境而奋斗。

三、走进安全科学,了解安全科技

1992年11月1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这是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学科群,这一点已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并在1993年7月1日正式实行。

从事安全科学学科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人不多,一般都比较重视工程技术层次的研究,即直接能使用的安全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然而,一个学科,如果说没有自己的理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弄清学科研究的对象、范畴和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本质,对学科而言只能说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

四、依靠安全科技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用和发展安全科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原则。“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公德,真正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

(二)应用安全科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安全优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处理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试金石,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和手段。

(三)依靠安全科学技术保护员工的身心安康。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依靠安全工程、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劳动者才能从危险大、危险重、风险高的环境或岗位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劳动。

(四)坚持“三同时”,从源头抓起实现本质安全化。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坚持“三同时”,坚持科学的审核、评价、验收制度,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专项评价及职业危害评价;作业环境监测,要从设计源头抓起,严把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保证工程的安全及职业卫生质量。

(五)应用安全管理工程原理,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要从抓产量,转移到抓质量管理,抓制定更高的企业安全卫生标准的轨道上来,不能只在产品数量上低层次循环,要采纳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提升安全科学管理水平,要应用现代管理原理,实现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信誉和安全形象。

(六)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科研机构。目前,石油行业监督管理呈分散多头状态,从安全科学的观点来看,是不合理的,是不协调而低效的,特别是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分离,不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保护。

(七)加强安全科技及安全产业的硬件研发,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是推动安全生产的动力,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每年全局安全科研经费多半都投入于安全科学的软件课题方面,鉴定成果应用不多,而对安全科技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装置、防护技术、监测仪器仪表、防护用品器具、消防设施等硬件的研发,却舍不得投入,因为成果少,效果差。

(八)加大安全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法定的监督机制。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目前,勘探局的生产施工作业,生产场所的一些设备、设施存在隐患问题,给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五、安全科技文化是遏制事故的速效良方

(一)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安全科学技术;依靠安全科技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走新型石油工业化道路。

(二)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其根本的在于弘扬、倡导、传播、创新安全科技文化。人的安全行为和价值观是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塑造的,人的安全理念、思维习俗及伦理都可以通过安全文化潜移默化而教化的。

(三)安全文化是一条永远伴随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文明长流,只有具有与时俱进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的人,才懂得爱护自己、才能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邵辉.王凯.安全心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