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十篇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十篇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3:14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1

一、内容

20__年度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20__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20__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2

实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是统筹解决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利益导向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的步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客观要求。在扶贫开发中体现和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降低违法生育率,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利于贫困地区尽快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利于贫困地区有效、稳定地解决群众的温饱和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区县人口计生局和扶贫开发办公室要在区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自觉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统筹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建立和健全“两结合”利益导向机制,提高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扶贫开发部门要坚持把计划生育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扶贫资金计划安排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市扶贫办每年根据省上和全市扶贫工作项目规划、要求,结合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全市扶贫工作项目规划、要求时,研究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举措,并在扶贫开发中体现和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对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的贫困区县,在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时优先安排并给予适当增加;对出生政策符合率90%以下,出生统计准确率在95%以下的区县,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时给予扣减。

(二)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和人口计生工作搞得好的地方给予政策优惠。

1、在不改变扶贫资金的性质、使用途径、管理渠道的前提下,各区县在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及扶贫贷款时,要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

2、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及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的立项、资金安排上,要优先安排和扶助计划生育贫困户。

3、在安排千村扶贫人口搬迁工程时,要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和双女贫困户搬迁。

4、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项目和千村互助资金项目安排时,要优先安排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的县、乡、村及家庭。

(三)村计划生育干部参与千村互助资金发放。按照千村互助资金发放程序,把计划生育管理和帮扶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优先为计划生育贫困户提供资金和技术培训。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户不能使用互助扶贫贴息资金,也不能享受有关的扶贫优惠政策。

(四)在对贫困县工作评价中,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凡突破年度人口计划,出生政策符合率不足9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低于规定标准70%的,不得评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3

第二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是指在一条道路上,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或者特征与该道路其他正常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的某些地点或者路段。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是指在山岭重丘区公路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临岩等危险点段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公路损毁,难以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危及行车安全的某一地点和某一路段。

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属地监管、综合监管、专业监管、行业主管相结合的原则,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监管责任,以属地监管和专业监管、行业主管为主。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财政、交通运输、建设、安监、公路、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相关事务。各县区也要成立协调委员会,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

第四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要职责:

(一)县区人民政府是当地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责任主体,总体负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组织协调和资金筹措等工作,对重点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整治进行挂牌督办。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县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组织、督促、支持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职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及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市、县区协调委员会负责组织成员单位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进行会审,研究制定整治方案,计划安排项目立项,落实责任部门,组织检查验收。

(三)县区公安交警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提出需整治的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并将详细资料按程序报同级协调委员会会审。

(四)市、县区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管辖道路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

(五)市、县区公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管辖道路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

(六)市、县区建设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

(七)市、县区安监部门负责对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查,重点公路危险路段整治工作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挂牌督办。

(八)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乡村道路,应组织力量进行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确保辖区道路安全、畅通。

(九)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五条排查内容:

(一)低于规定标准或符合规定标准但叠加、连续使用极限值设计的公路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路段;

(二)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安全防护设施缺失以及设计、渠化不合理的道路平交路口;

(三)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特别是高速公路限速标志设置及限速值设定,国、省道平交路口指示、让行标志,弯、坡及通村过镇等人口聚集区路段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

(四)农村公路特别是乡村道路线形未与路面同步改造、安全设施缺失以及事故多发点段;

(五)城市道路交通渠划、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以及行人过街设施缺失等点段。停车位等标线设置是否合理;机动车辆停车场是否配建到位等。

(六)新建、改建的道路投入使用后存在事故频发路段的排查以及道路配套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排查。

第六条县区协调委员会分年度制定整治计划,每年第一季度,由县区公安交警部门牵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收集隐患路段交通事故数据、公路技术参数和道路基础设施资料,提出治理意见、建议,报同级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根据排查资料和提出的治理意见、建议,召集成员单位按照《危险路段排查指南》进行研究、论证,确定治理等级,制定整治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确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按照各行业或部门渠道逐级上报。

县区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应将收集的隐患路段交通事故数据、公路技术参数和道路基础设施资料、制定的整治计划报市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第七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筹措。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专项用于非经营性公路危险路段的排查整治。按照公路管理权限,具体由交通运输、公路、建设部门提出具体整治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安排。

第八条经营性公路危险路段和安全隐患整治立项计划,由各级公路经营投资公司或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制定并出资整治。

第九条非经营性国道、省道公路危险路段和安全隐患整治立项计划由该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制定,并按照权限逐级上报审批、出资整治。

第十条城市道路危险路段和安全隐患整治立项计划由建设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一条县乡及乡村公路危险路段和安全隐患整治立项计划由交通运输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各级协调委员会应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整治计划,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实用高效”的原则,由该道路安全隐患点段所在县区协调委员会分解落实整治任务,督促治理责任部门组织实施、限期治理。

第十三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责任单位或者公路经营管理机构应在整治项目完成后,及时报请同级协调委员会组织工程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整治工作完成情况、工程措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措施等。

验收合格后形成验收报告报同级人民政府并报上级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备案;验收不合格的责成该部门限期治理。

第十四条对不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职责或者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单位,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道路交通安全协调机构将组成调查组,进行责任倒查;对查证属实并负有责任的领导和责任人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一)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不力、制度不落实,受到上级领导批评、新闻媒体曝光的;

(二)对应该排查出来的隐患没有排查出来,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

(三)对排查出来的隐患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4

2013年计划实施项目17个,其中续建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13个,计划投资89300万元,截止12月已完成投资95780万元,占计划的107.3%。

(一)2013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普安新城项目:2013年计划投资56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4.5平方公里的土地征用,10万余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三纵六横共计17.6公里长的市政骨架道路建设,以及绿化、路灯、通讯、给排水、天然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2月已完成投资59850万元,占计划的106%。

2、文星路工程:2013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征地、拆迁、修建1500米长、23米宽的双向4车道市政道路。目前已完成土石方开挖60万立方米、填方4万立方米、施工便桥一座。截至12月底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占年计划200%。

3、芝溪河下段环境整治工程:2013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基本完成河道两岸的道路、排污、堤防。排污管道的全线贯通达到雨污分流,保证了污水处理二厂的正常运行。同时新建一条县城进出口通道,缓解了交通压力。截至12月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占计划的100%。

4、桂花湾小区安置房建设:2013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修建30000平方米的安置房及附属设施。截至12月底已完成投资3100万元,占计划124%。火车站、新桥嘴、学苑小区安置房正按计划进行中。

5、新区排污管网工程:2013年计划投资1800万元,包括城南新区7条街道(成龙街、玉泉街、姜家湾路、新叶街、顺溪街、60米大道、西湖路)8340米长的排污主管道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截至12月已完成2500万元,占计划138.8%。

6、新区市政道路建设(打捆项目):2013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修建总长21公里的3条道路及配套设施,截至12月底已完成投资1050万元,占计划的105%。

7、火车站三期土地整理项目:2013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修建长2公里、宽12米的两条道路及场地平整。截至12月底已完成投资6150万元,占计划的102.5%。

8、其他工程:福缘路、安康路,客运站后方道路、芝溪河下段绿化景观工程、城南新区风貌塑造工程、红色博览园等项目按计划进行中。

9、尚未开工,待条件成熟将及时启动的工程:玉泉路至广电路道路、赤城公园三期等8个工程。

(二)认真扎实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和土地管理工作。为保证项目建设用地,今年已完成了文星路、新桥嘴安置房小区、弘扬新城后方道路、火车站植物油厂右侧道路、道路、火车站三期土地整理等用地补偿727.03亩,占年计划600亩的121.17%。协助政府出让土地129.73亩,收入1.65亿元,占年计划45亩的288.28%;组织收购国有土地一宗,面积1.29亩。

认真抓好拆迁安置工作。今年已完成子龙陶瓷厂和G318线县城至工业园段绿化光彩工程的拆迁工作,特别是子龙陶瓷厂的拆迁已是久拖10年都未得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今年通过局领导、拆迁科和社区干部的反复艰苦耐心的说服最终得以解决。目前子龙陶瓷厂已完成拆迁房屋面积7459平方米,完成拆迁量的80%以上;G318线至县城至工业园段绿化光彩工程,已完成18户2个单位的拆迁工作;火车站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房屋拆迁63户,面积3402平方米;城河二期工程、继勋公园建设等遗留问题已完成房屋拆迁8户,面积612.4平方米。到12月底整个辖区已完成拆迁107户和2个单位,拆迁房屋面积11473.40平方米,完成42户拆迁居民的安置,安置房屋30套。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解决多年未能解决的拆迁群众安置房办证遗留问题,已为367户居民安置房办理两证,16幢统建安置房已进行了产权分幢初始登记,受到拆迁安置户的普遍好评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

(三)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排查避险工作。全年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排危10处,已投入资金87万元对映月安置小区、蜀北中路综贸大楼后山地质灾害等7处进行了清理整治,确保无任何责任事故、人员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是抓好辖区的安全工作。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认真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检查,注重对薄弱环节的排查,做到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检查。在年初就与辖区120余个单位、10795户居民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组织专门力量在春节、“五一”、“国庆”、“两会”、“十”等重要时段与平时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企业、社区、重要区域进行安全大检查。做到了全年无一例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把安全责任从形式上落实到行动上。

(四)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

按照县委、县政府招大引强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经多方奔走和多渠道联系。到目前我局已从上海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自动门窗生产项目在金桥工业港落户;从市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汽车养护产品生产项目以及投资1000万元的中石化油库和投资1600万元的兴瑞建材技改项目在火车站工业区落户,全年完成招商引资5600万元。

(五)社会事务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全面完成了全年计生工作任务和计生优质服务县创建的基础工作。

二是民政工作取得成效。一年来,为辖区内的城南、竹林桥、火车站等6个社区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优抚、救灾等资金70余万元,完成了300余残疾人的信息采集报送,完成新农合96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3000人,新增就业人员1170人,完成了对辖区低保户审查工作,在辖区实现了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是扎实做好稳定工作。我局继续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针对辖区内土地征用、拆迁安置补偿历史遗留问题多,、上访量大的情况,将、维稳工作实行包案责任制,每月召开一次维稳工作专题会,研判不稳定因素,研究解决重点不稳定个案,加强对维稳工作的督查指导。由于我局与科室、社区、居民小组以及辖区所在单位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责任书》,签订率达100%。今年在全国“两会”和“十”召开之际,从局领导到科室、社区都十分重视辖区的、稳定工作,领导带头值班,并深入到重点高危人员家中,落实稳控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制度。为确保一方平安、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打下了扎实基础。今年,已成功化解火车站社区蒲新林等要案和个体户周涛在成龙社区金山公寓安装防盗门窗摔死,其家属缠访案。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15起,成功化解不稳定因素2件,处理个案32件。

(六)切实抓好党建工作,全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抓好创先争优工作,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按照上级的安排,分别抓好抓实“三升级三分类”、党组织现状大调整,党员干部在线教育平台,特别是“一迎双争”为主题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情传万家、幸福你和他”等活动的开展,机关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意识得到加强,工作作风得以改进。全年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名,新发展党员7名,办理党员转正10名,转出转入25名。

为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健全、调整机构,并在年初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三项建设。二是严格开展风险防控。局领导、科室、重要岗位人员、廉政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三是认真开展惩防体系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好机关效能建设、民主测评等工作,局党委中心学习组认真学习中省市纪委主要会议精神,县纪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以及《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四是局领导与科室、社区、重要岗位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8份,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为党员廉政建设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履职尽责,努力完成各项基础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扎实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在局机关、社区共设置党务、政务公开宣传栏14块,书写宣传标语、黑板报58幅;二是认真落实县委县府各类督查督办15件次;三是全年成功处置应急、防邪、等事件3起;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台阶。局机关和辖区6个社区分别创建文明社区、精品社区;五是完成义务献血工作,全局共8人完成献血1600毫升;六是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开展五创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县上组织的交叉检查和评比中多次评为第一。在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环保措施县工作中,成绩突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承担重点项目推进工作。

2、分解目标任务。全力做好项目工作的推进,在年初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将2013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分别落实到相关领导、科室和工作人员,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加减分的方式进行考核,做到有奖有惩、赏罚分明。

3、加强督查,落实检查制度。坚持每月定期对各科室的目标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局班子和目标考核小组报告,确保工程建设进度。

4、想方设法强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针对今年雨水天气偏多,工程建设资金紧张,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局领导带领科室工程技术人员将工作时间、精力主要投入到工地现场,实行“白+黑”、“5+2”工作机制,采取“顺排时间、倒排工期”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工期的快速推进。

5、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社区工作步入新台阶。城南、竹林桥、火车站三个社区先后成功创建精品社区、文明社区。成龙社区成功通过省级居家养老验收,该社区还在今年“七一”期间获市委创先争优基层先进党组织奖励。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问题。由于新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资金严重不足,1995年开始借辖区居民小组集体资金本金5122.55万元,现每年应支付居民利息436万元。工程项目历史欠帐和在建项目应付工程欠款5372万元(不含新增加的投资金额)。债务问题已成为我局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缺乏问题。

3、辖区社会矛盾突出问题。由于开发区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引发的、上访问题较为突出。辖区6300余人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以及火车站社区因为铁路、炭素厂等工程建设征用土地补偿,竹林桥等社区的拆迁安置补偿、辖区内企业干部要求落实身份待遇、川林森工要求提高待遇、企业下岗失业职工、4050人员生活保障等,、群众上访、越级上访事件频发。虽经我局、各社区多方耐心细致地工作、调解,部分得以息诉息访。但大多信、上访个案终因资金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已成为我局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城南经济发展管理局将继续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经营好城市、建设好新区”,切实抓好各项目标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区建设的超常发展。

(一)扎实抓好辖区重点工程建设。

1、新区城市雕塑工程:城南片区适当位置打造城市雕塑景观,2014年计划投资600万元。

2、红色博览园建设:修建道路、景观、绿化等,2014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

3、玉泉街a栋安置房建设:征地、拆迁、修建安置房35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2014年计划投资600万元。

4、城中村改造工程:邹家大院处进行征地、拆迁、环境风貌整治。2014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

5、地质灾害整治工程:对财政局后坡进行地质灾害整治。2014年计划投资800万元。

6、火车站片区安置房工程:晒金寺新建5000平方米安置房及配套设施;新桥嘴新建15000平方米安置房及配套设施。2014年计划投资2300万元。

7、普安新村产城一体基础设施项目:a、征用土地4.5平方仅是的城市,“三纵六横”17.6公里的市政骨架道路及绿化、路灯、通讯、给排水、天然气等配套设施建设。B、28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2014年计划投资40000万元。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要求,总结20*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09年重点工作。部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规划计划工作,陈雷部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矫勇副部长还将在会议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刚才,陈雷部长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肯定了规划计划工作的成绩,对做好新时期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代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就20*年规划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2009年工作安排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年的规划计划工作

20*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科学编制规划,加快项目前期;把握政策机遇,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地推进了水利发展与改革。

(一)中央水利投资规模止跌回升,地方水利投资有突破性增长

20*年,面对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任务以及水利投资不足的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把握政策机遇,做好投资需求分析,积极争取扩大投资规模,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中央水利投资逐步增加。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309.5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32亿元,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达到340.52亿元,比20*年增加14%。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中央预算内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保持在23%左右。目前,已落实2009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330.9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50亿元,今年年初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380亿元,比20*年全年增加11.8%,连续两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扭转了前几年因国债资金减发导致的水利投资下滑的局面。

二是水利投资重点更加突出。中央水利投资安排重点保证了部党组确定的"四件大事"的投资需求,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4亿元,农村饮水安全64亿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中部地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21亿元;重点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和治淮骨干工程投资需求,治淮工程年度投资41亿元;重点保证了在建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和行业能力建设投资需求。从投资结构来看,防洪工程投资155.12亿元,占45.6%;水资源工程投资142.74亿元,占41.9%;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投资20.26亿元,占5.9%;专项工程投资22.40亿元,占6.6%。东部地区60.38亿元,占17.7%;中部地区153.82亿元,占45.2%;西部地区126.32亿元,占37.1%。直接用于农村的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为180亿元,占总投资的52.8%,比上年增加约5个百分点。

三是省级水利投资增长较快。据初步统计,20*年省级筹集的水利建设投资达到430亿元,比上年增加53.6%,首次超过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呈现突破性增长。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占30.1%;水利建设基金占15.8%;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占26.2%;省级融资及其他投资占27.9%。一些省(区、市)出台了水利投资优惠政策,增加了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安徽省明确了治淮配套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按7:3或8:2承担;湖北省明确每年新增水利政策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亿元,5年不变;云南省政府决定20*~2*0年每年财政筹集10亿元用于水源工程建设;重庆市提高了土地出让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比例,市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3亿元,专项用于"十一五"水利建设;贵州省连续两年实现省级水利投入成倍增长,年度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十一五"期间可增加投入39亿多元,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落实。全国有近1/3的省级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重庆、贵州、山西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等省级水利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保障了各项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水利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目标

20*年,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目标的关键一年。各级规划计划部门克服困难,统筹协调,加快进度,各项水利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年底,治淮骨干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占81%,实物工程量完成85%左右。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已有13项工程全部完成,4项基本完成,2项正在加快实施,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20*年以来的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增加了上游的拦蓄能力,提高了*中游防御大洪水的能力,改善了行蓄洪区运用条件,巩固和扩大了下游洪水出路,提高了支流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在抗御20*年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为总结分析治淮工程建设的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的治淮工作,组织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总体评估,编制了今后五年进一步治理*建设规划。

二是其他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根据中咨公司的评估意见和国家审计署专项审计建议,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报国务院审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的勘察等技术工作,正在开展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调水规模、可调水量及对调出区的影响、资金筹措与管理体制等研究论证。长江荆江河段河势控制、"两湖"治理、黄河下游治理、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辽宁大伙房输水二期、甘肃引洮、西南中型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嫩江尼尔基、右江百色、四川紫坪铺等骨干工程全部建成发挥效益。塔里木河治理、黑河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工程深入推进,取得明显的治理成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面启动,甘肃省抓紧制定规划总体实施方案,确保建设任务的落实。北京市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与奥运会有关的十几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加快了重点水库工程及重点工业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一批骨干工程开始实施。

三是农村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共安排了178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31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235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00个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和51个牧区水利项目建设;安排了33处大型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全年水利血防专项投资达到4.15亿元,解决了血吸虫疫区1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山东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化集中供水,建成万人以上供水工程800多处,受益人口1820万人。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千库保安工程均已提前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水利规划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展开

针对水利规划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流域综合规划相对滞后的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把规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过程管理,注重规划协调和衔接,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

一是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展开。20*年初,国务院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规划修编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思路和任务分工均已确定,提出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核定总经费3.24亿元;我部逐一批复了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落实了规划经费,20*年安排6000万元,2009年已落实1.6亿元。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全国、流域和省(区、市)均建立了责任机制、协商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基础资料收集、外业查勘、技术培训、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规划修编已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黄委正准备与各省区和有关单位签订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目标责任书。松辽委制订了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原则与标准。全国1/3的省份成立了以省领导为组长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领导小组,江西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副省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全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福建完成了全省68条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及跨地市河流综合规划的审批工作。四川省岷江、沱江等河流综合规划已经启动,初步规划成果基本完成。湖南省落实了2000万元经费用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二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稳步推进。20*年,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工作重点是全国和流域规划成果的形成、完善、协调。完成了全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上报工作。提出了全国和各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初稿,部署了规划成果的行政协调工作。目前,各流域机构正在抓紧流域与省(区、市)规划成果的汇总、平衡和协调。组织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的编制。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取得重要成果,完成了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河北省已完成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及13个专题研究的审查工作。

三是重点规划审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针对规划协调难度大、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加大了规划审批的协调力度。国务院批准了4项水利规划,是近年来国务院批复水利规划最多的一年。国务院批复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也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均可批复。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正在有关部门会签,近期有望上报国务院。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联合印发。水利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保障珠海澳门供水安全专项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等一批重要规划成果已上报国务院。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等正在抓紧上报国务院。

四是各地水利规划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江苏省启动了全省水系规划,优化水系布局,界定河道功能,科学布设饮用水水源地及污水排放口,划分河道等级,划定河道蓝线,明确分级管理职能,并研究提出了江苏省水利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市管河道和中心城河道蓝线规划方案基本完成。天津市编制了水系联通循环、再生水资源利用、围海造陆防潮、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等规划。山西省完成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以保障特大干旱年基本用水需求,同时解决煤矿采空区群众生活和工业用水问题。辽宁省编制完成了一批跨地市中小河流规划,有序指导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黑龙江省加快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为开发当地水资源、建设水稻商品粮基地提供保障。自治区开展了重点河流综合规划、冰湖灾害防治规划等工作。

五是重大水利专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围绕全国、流域、区域水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了一批重大水利专题研究。在全国层面,重点开展了水利投融资政策研究、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研究提出不同主体功能区水利发展政策。在流域层面,针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中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了长江洞庭湖综合治理、引江济渭入黄、*河湖关系研究等工作,海委研究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近期实施方案。在区域层面,组织开展了长江三角洲、新疆、青海藏区、宁夏、吉林等区域水利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一些政策建议和项目安排写入了国务院文件。各流域和各省(区、市)也都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一批重大水利专题研究。

(四)强化规划计划制度建设,全力做好面上项目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规划计划管理,各级规划计划部门从制度建设入手,把抓好面上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基础,强化管理,不断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管理水平。

一是狠抓了面上项目管理。针对近几年面上项目管理存在的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审批不规范、资金管理不严、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项目竣工验收率低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建立地方政府责任制,加强项目监督检查。重点开展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专项核查,把好安全鉴定复核和初步设计审查复核两个关口,针对一些省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重、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组织部属设计院和有关单位开展了前期工作对口支援,同时也要求各地做好本省(区、市)勘测设计单位对口支援工作,确保按时完成设计任务。研究提出并下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意见及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了100个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补充修订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研究提出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型灌区项目检查。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省区在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方面有较大的突破。20*年,广西自治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并从防洪保安费中又安排6362万元,专项用于列入国家规划的病险水库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湖北省落实了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并向财政借支3000万元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辽宁省已完成规划内62%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审批工作。

二是完善规划计划管理制度。水利部出台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布了办事指南,对强化水利规划管理、规范水工程建设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出台了《水利部规划及建设投资管理决策制度》,对规范水利规划审批及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管理,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具有重要作用。各流域机构和省(区、市)也研究出台了一批有关规划计划的管理办法。

三是加强水利前期工作管理。20*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前期投资3.37亿元。加强了前期项目立项管理,严格执行前期项目任务书制度,未审批任务书的前期项目不列入年度计划。研究提出了推进前期工作招投标改革的工作方案。着手开展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滚动计划编制,有序安排中央水利前期投资计划。据统计,全国省级水利前期投资达到6.7亿元,其中,广西、新疆、吉林等省区超过5000万元。新疆自治区财政安排7950万元用于水利前期工作,其中安排了2*0万元用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吉林省从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滚动使用,推进了引嫩入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项目前期工作,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四是加强水利统计工作。完成了20*年水利统计年鉴、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编印及工作,并对外出版了中英文版的《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加强水利统计分析,开展了水利建设投资、水利设施能力、水利发展主要指标等研究分析。加强水资源核算体系研究工作,全面启动水资源核算试点工作,确定了北京、上海、海委和太湖局为水资源核算试点。加快了水利规划计划信息系统二期开发和应用。

(五)加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规划计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规划计划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龙头和基础。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注重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编制重大规划、确定投资重点等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仅去年一年,组织开展了治淮、南水北调、石羊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以及新疆、青海、宁夏、吉林水利发展等多项调查研究,提出了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有些还专门向国务院呈报。二是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十分重视并认真对待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沟通与协商,为水利发展与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重视全国和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水利的建议和提案,重视专家对规划计划工作的意见,重视社会及媒体对水利工作的关注,努力做到件件有答复,得到全国人大和政协等有关方面的肯定。三是加强规划计划人员培训。举办了加强水利投资计划管理培训班、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培训班、水利统计培训班等。针对水利建设项目审计、稽察中暴露出的问题,邀请国家审计署有关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办的领导,讲授加强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我司对司内5个处的处长进行了全部轮岗交流,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开展了违规建设党政机关楼堂馆所的清查工作,加强水资源开发领域防治商业贿赂工作,严格水利投资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程序,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发生。

一年来规划计划工作取得的成绩,是部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国规划计划系统的同志们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规划计划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观念上的不适应、知识上的不适应、管理制度的不适应、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基础工作的不适应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应对规划计划工作面临的问题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陈雷部长在今天的讲话中提出了当前水利发展面临的5个方面机遇和4个方面的挑战,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对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对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水利中心工作,从规划计划工作的角度看,当前水利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水利建设的投资保障还不适应。加快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协调发展,需要适度的投资规模保障。1998年中央水利投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一直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特别是随着国债淡出,水利投资曾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尽管近两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有恢复性增长,但仍缺乏稳定的政策保障,投资规模还不能满足"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投资缺口。因此,必须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从政策上切实解决水利投入问题。

第二,水利建设布局和投资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些事关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骨干项目还没有列入水利建设的重点。一些水利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建设投资领域亟待拓宽。比如,蓄滞洪区建设还未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城市水源建设和保护还缺乏投资渠道,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仍较为突出,行业能力建设仍显不足,等等。因此,必须积极争取拓宽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完善水利建设的布局。

第三,水利规划的约束性作用还不强。1998年以来,我部组织开展了一大批规划,为有序安排水利建设、规范涉水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但现有规划体系仍不完善,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刚刚启动,大部分中小河流还没有编制治理规划。有的规划内容不适应当前涉水事务管理的需要,刚性不强,从而造成一些地区水电资源无序开发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需要我们继续完善《水法》规定的全国、流域、区域三级,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两类的水利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水利规划的基础性、导向性和约束性作用。

第四,前期项目储备不足已初步显现。随着这两年水利投资逐步增加,一些重点在建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重点规划开始实施,逐步暴露出前期工作滞后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前期投入不足,特别是地方前期投入力度不够,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前期工作跟不上。有些省区每年省级水利前期投入不足200万元,占省级水利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不足0.5%,远低于应达到的3~5%比例。二是前期工作制约因素增多,协调难度增大,有些项目受到移民、征地、生态、省际协调等因素影响,前期工作推进缓慢。三是前期工作审批环节较多,有些重点项目建设条件尚未落实,影响了审批进度,难以尽快开工建设。

第五,规划计划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自1998年以来,水利建设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项目之多、投资之大、任务之艰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投资逐步增加,面上项目面广量大,建设任务很重,时间很紧,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近几年审计稽察中暴露出在投资管理、前期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这反映了规划计划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管理手段还不到位,管理措施需进一步加强。各级规划计划部门必须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夯实前期工作基础,切实管好用好水利投资,努力提高投资的效益和质量。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规划计划工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继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努力落实投资保障,全面加快前期工作,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不断提升规划计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争取落实稳定水利投资的政策。水利是以公共服务为主的基础设施,要积极争取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政策,切实解决水利投资长期波动和投入不足问题。各级规划计划部门要把增加投入、争取政策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强投资需求分析,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研究争取水利投资政策,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投资保障。希望各地都能积极主动,抓住机遇,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增加水利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

(二)切实加大水利前期工作的力度。做好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前期工作跟不上,势必影响水利建设的步伐,影响投资规模的增长,影响投资的效益和质量。当前,前期工作是制约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各地一定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增加一批重点项目储备,加快已批规划的实施。要加大前期投入,省级水利建设投资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前期工作。要通过市场机制,采取前期工作招投标的方式,合理配置勘测设计技术力量,高度重视移民和征地问题,保证前期工作进度,提高设计深度和质量。加快推进"十一五"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面上项目前期工作审核把关,为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三)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水利建设要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安排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建设重点,拓宽投资领域,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十一五"重点水利建设的格局。继续把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作为重点,把事关民生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把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等水利建设作为重点,把水利信息化、基层单位基础设施等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加快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骨干工程建设,突出保障防洪安全的大江大河治理及重要支流治理、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突出保障供水安全的重大水资源配置、重点水源等工程建设,突出保障生态安全的重点流域治理、区域综合治理、重点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规划的基础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水利规划是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基础,是理清思路、合理布局、统筹协调、有序实施水利建设的基本手段,是强化涉水事务社会管理、规范水事行为的主要依据。要抓紧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要突出规划的战略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布局,超前谋划水利长远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突出规划的基础性,特别是做好防洪、水资源、水土保持等重大基础规划,确定规划的布局和方案;突出规划的综合性,特别是做好流域和区域综合规划,统筹考虑治理、开发、节约、保护、配置和管理的各项需求;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做好重点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做好工程建设的实施安排,确定投资需求和实施计划;突出规划的协调性和约束性,加强水利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强化规划对全社会的涉水事务进行有效地引导、规范和约束。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6

一、*县“十一五”末至“十二五”初期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缺水问题历来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抓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十一五”末期至“十二五”初期,我县重点组织开展了大中型灌区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其它水利工程等五大类项目的前期工作。具体是:

(一)大中型灌区项目

20*年以来,我县财政共安排大中型灌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经费60万元。完成了大型灌区总体规划修编,修编后规划总投资58483.02万元。其中:2009年度第一期项目可研报告已经完成,规划总投资4577.47万元,目前正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江那中型灌区总体规划修编即将完成,2009年度项目可研报告已经完成,规划总投资3129.10万元。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一是在全县4件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听湖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并已顺利通过省州验收;丰收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同时,我县已安排工作经费40万元用于稼依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稼依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并已通过省水利厅批复同意和珠江水利委员会复核;回龙坝水库经过初步鉴定为ⅱ类坝,下步将准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二是20*年以来,我县共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万元,组织开展了红舍克、路德、回龙、黑所、新民、莲花塘水库等8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目前,红舍克、尼龙拱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工程;渔泽坡、路德、回龙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施工;黑所、新民水库已完成安全评价,有望于今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莲花塘水库已完成安全评价,正在开展初步设计。三是全县52件小(2)水库中,有三类坝49件,其中:黑所*、*、*、*、*新坝5件工程已完成安全评价和初步设计,44件项目已完成安全评价。

(三)新建水库工程

目前,我县计划兴建差黑海水库、阿额水库、白龙山水库、阿香水库、*水库、梅子箐水库、坝心水库、补左水库、一字桥水库、良子水库共10件工程。其中:差黑海水库2009年已安排前期工作经费2万元,目前正在开展可研报告设计,计划年内完成;阿额水库自20*年以来,共安排前期工作经费25万元,已由曲靖能阳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完成可研设计报告;白龙山水库自20*年以来,共安排前期工作经费100万元,目前正由红河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可研报告设计,设计总库容158万m3,预计8月份可完成可研报告;阿香水库、*水库、梅子箐水库、坝心水库、补左水库、一字桥水库、良子水库等项目计划于今年开始陆续开展前期工作。

(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20*年以来我县共安排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万元。“十一五”期间,计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72万人,20*-20*年全县已解决3.74万人,2009年计划解决1.99万人。现已完成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该项目估算总投资4921.21万元,计划解决9.7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其它水利工程

一是干支渠防渗工程目前已完成小(1)型以上水库干支渠防渗规划,已开始逐年实施。二是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2009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红舍克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可研,并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同时,完成了*县2009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回龙水库管网配套工程可研报告设计。三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年内可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设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十一五”以来,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一抓政策研究,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十一五”以来,为确保我县项目前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县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国家投资政策方向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国家和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吃透上级文件和政策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前组织开展前期工作,确保了项目及时申报并尽快落实。二抓经费筹措,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我县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十一五”以来,每年都筹措500万元资金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2009年将项目前期经费提高到6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水利项目前期工程进度。目前,全县累计安排各类水利项目前期经费共403万元。三抓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共同推进前期工作。“十一五”以来,我县始终把重点前期工作纳入“四位一体”捆绑责任制来抓,年初下达重点前期工作计划,落实挂钩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笔工作经费、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措施”办法来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四抓思路创新,提前推进前期工作。在前期工作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县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争取设计单位事先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工作,待前期经费落实后再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支付设计经费,确保了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项目前期经费短缺。由于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要求高,特别是水库病除鉴定、新建水库勘测等费用较高,尽管我县每年安排的项目前期经费都向水利项目倾斜,但仍满足不了开展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需要,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亟待推进的项目前期工作因缺资金而受影响。

二是农村饮水不安全点多面广,任务十分繁重。截至2004年底,全县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8.3万人,后来经中央及省、州几次调整后,最终认定我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3.39万人,尚有4.91万人未进入中央及省饮水不安全人口范畴。20*年6月,我县经过组织有关部门再次调查,结果显示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7.51万人末纳入全县饮水不安全项目规划内。2010-2013年,全县计划解决9.6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但由于点多面广,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工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项目进度。20*年以来,全县在建项目要求县级配套资金达7000余万元,由于县级财政十分困难,配套资金压力很大,采取贷款融资筹措资金的难度也很大。

四是由于病险工程多,渠系不配套,工程效益不明显。目前,全县64座小(2)型病险水库,存在病险问题的有62座,占总数的97%,现有渠道884.49km,不配套的401.*km,占45.3%。

四、恳请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我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中部,位于珠江、红河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恳请州人民政府在安排水利项目上尽可能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二是恳请州人民政府在安排全州的水利工程前期项目统一贷款中多给予*关心和支持,我县愿意承担贷款利息的50%,并按时归还本金。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7

一、高度警惕和切实防范余震和次生灾害,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并切实防范余震和各种次生灾害。

2.有余震和次生灾害威胁的地区,要周密部署学校防灾工作,制订细致的应急预案,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学生自防、自护、自救能力。

3.密切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建立警校联系制度,组织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开展夜间值班或巡逻,确保临时校舍、师生临时居住点和校园的安全,严防火灾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和安全预警工作,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开展安全教育,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二、切实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

1.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灾区学校、安置点环境的清理消毒和卫生防疫工作。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和饮水安全工作。

2.做好灾后饮食卫生、环境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

3.加强疫情监测,一旦发现传染病例,立即报告,迅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4.依托教育部门已经组织的学校卫生防疫专家指导组,为灾区学校卫生防疫提供咨询、指导、培训及直接的卫生服务。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食品、饮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卫生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三、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转移安置等方式,设立临时课堂;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逐步复学复课。

2.启动“活动板房临时课堂计划”,按照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根据安置点学生、教师数量和构成,考虑高考、中考及中小学复课等因素,提出活动板房需求和使用安排。

3.做好复课后的教学安排,维护好教学秩序。组织优秀教师志愿者支援灾区学校教学,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安排要优先满足地震灾区县的需要,在教材、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对散居在家和其他地方的学生要做好登记,并通过适当方式提出学习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远程教育教学。

4.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大量转移灾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各地就学、实习和就业。

5.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接收灾区学生入学,并提供生活补助。

四、积极开展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

1.发挥教育部门派出的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专家工作组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灾区中小学教师进行普遍培训,组织并依靠广大中小学教师,利用已编印的灾后心理援助手册和已开通的心理热线及专业网站,实现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的全员覆盖。

2.灾区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心理援助队伍的组织协调,统一管理,加强对进入灾区从事心理援助的组织和人员从业资质核准,杜绝对同一学生进行多次采访、心理咨询等活动。

五、认真做好灾区孤、残学生救助工作。

1.抓紧核查因灾致孤、致残学生情况,逐一登记造册,摸清底数。

2.对每一名因灾致孤学生以及暂时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学生,都要明确亲属或者老师承担临时监护责任。

3.立即启动残疾学生教育机构的建设工作。

4.抓紧救治地震中受伤的学生,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学生特别是重伤学生,要给予充分关心和慰问,尽可能多地给予照顾。

5.抓紧研究有利于灾区孤、残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期教育方案和救助政策。

六、妥善做好灾区学生升学考试工作。

1.组织各方面力量为参加今年高考和中考的重灾区学生无偿提供复习和生活条件,可成建制转入有关学校或者安排活动板房以及其他安全场所复习迎考。

2.全力保障考点和学生复习迎考的安全,制订考场防震应急预案,在考场周围设立临时防震避难场所,并做好防震演练。

3.教育部统筹协调各有关高校增加灾区招生计划。对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考生将予以破格录取。

4.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尽快制订中考安排。重点高中招生计划要向灾区倾斜,优先录取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考生。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灾区学生,都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并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七、切实做好灾区学生资助和帮扶工作。

1.生源地在地震灾区的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都必须严格落实国家的一系列资助政策,迅速、及时、足额将资助资金发放到灾区学生手中。

2.各级各类学校要了解掌握家在灾区学生有关信息,给予更多的经济资助,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3.按照“优先安排,具体帮助,保障上岗”的原则,全力做好家在灾区的高校和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加大对家在灾区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服务和扶持力度,对家庭受灾严重、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求职补助,对求职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

八、积极做好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准备工作。

1.尽快做好教学设施的评估鉴定工作。密切配合建设部门组织有关建筑评估鉴定专家,做好灾区学校教学设施的评估鉴定工作,对学校建筑进行安全级别分类,未经鉴定评估或鉴定评估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鉴定评估要提取样品,保留影像、建筑数据等资料,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重新规划新学校建设。教育部将密切配合建设部门,尽快组织专家研究提出不同地震烈度带学校建设规范,提高现有标准,使学校房屋成为最牢固、最安全的建筑;组织专业设计机构设计中小学校校园规划和校舍建设设计方案;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订好学校重建规划。

九、抓紧落实教育系统对口支援灾区工作。

对口支援地的省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对口支援灾区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迅速和受援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建立专门的联合工作班子并指派人员专职负责。特别是要在师生安置、复学复课、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恢复重建等方面提供人力物力支持。要在着力解决迫切问题基础上,注重灾区教育长远发展需要。

十、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师生学习活动。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8

一、完善资料,规范档案管理

我所今年上半年狠抓了业务资料的规范化建设,专门调整了业务档案柜,重新购置了高规格档案盒,全部更新了统一的档案标签,将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矛盾排查、安置帮教、普法宣传、综合治理、日常工作各类文件、资料、台帐、记录、卷宗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做到了存放齐全,管理有序,格式统一,登记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经常化的要求。

二、定期排查,促进调解工作

按照矛排工作“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要求,**镇司法所坚持每月25日召开一次基层矛排信息员会议,对基层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专人,限时调处。通过各阶段排查,全面掌握和有效调处辖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今年上半年,我所还积极开展了基层矛排工作站的组建和“六统一”调委会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开展。

全年,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5起,调处率100,成功率95。

三、广泛宣传,深化法制教育

按照本镇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和区XX年年普法工作要点的安排,我镇及时制订了年度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对照计划逐步逐项落实。继续坚持了党政干部集中学法活动,利用每周一上午例会时间,每月安排1—2次学法内容;认真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每校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法制报告会,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积极督促各村、社区采取壁字、专栏、会议、广播等形式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使我镇普法工作开展的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深入摸排,落实帮教措施

按照区局的部署,我所于去年四至六三个月份,分别开展了三期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司法所干警会同辖区派出所民警,村、社区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三期排查中,共排查刑释解教人员54名,已衔接人员36名,最大限度的防止了脱管漏管。通过排查,我所的帮教工作量成倍增加,任务繁重,为扎实做好帮教工作,我所对全体干警按区域进行了重新分工,明确了各人的职责,做到了逐人衔接,逐人立卷,定期帮教,合理安置,使帮教安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齐抓共管,参予综合治理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我所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参予制订计划、召集会议、部署工作、检查督促等各项活动。周密安排,多措并举,狠抓城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群防群治、安全生产、殡葬改革等专项工作,较好的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为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适时培训,增强业务素质

为逐步提高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我所坚持每月25日会同镇综治办召开基层治调主任会议,安排各阶段工作,穿插业务培训。去年6月份,又专门召开基层两委主任培训会议,由司法所长对综治工作、调解工作、矛排工作、帮教工作、社会矫正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讲解和辅导,使广大基层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业务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青年人网站收集整理!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9

第一条为规范灾后重建工业、水电站项目中央重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统筹工业企业恢复重建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依据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财政部《关于地震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发展基金是指利用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年度实施计划中市县(区)属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年度实施计划中市县(区)属水电站项目中央重建基金,设立的滚动用于支持工业、水电站项目灾后恢复重建和促进工业发展的产业发展基金。

第三条工业发展基金的管理使用遵循“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实效、滚动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列入灾后重建年度实施计划的工业、水电站项目,工业发展基金审批、计划下达按照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其中,由于建设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按期实施的,承诺的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无法按期兑现的、县(区)或企业提出放弃实施的项目,中央重建基金直接收回安排用于其它工业项目。

第二章基金的管理

第五条工业发展基金分别在市、县(区)两级财政设立专门帐户,列入灾后重建年度实施计划的工业和水电站项目中央重建基金总量中40%作为县(区)工业发展基金,60%作为市级工业发展基金。市级工业发展基金由县(区)财政上解市级财政,统筹安排支持全市工业项目建设。

第六条市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并市工业发展基金项目年度申报要求,组织市级工业发展基金项目的申报、审查;市级财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工业主管部门下达市级工业发展基金安排计划。市、县(区)财政部门负责工业发展基金的拨付和收缴。市、县(区)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工业发展基金项目的评审,并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县(区)审计部门负责对工业发展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第三章基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第七条工业发展基金支持的对象是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在本市所辖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管理规范、行业优势明显、信誉良好的各类所有制工业企业。

第八条工业发展基金支持范围:

1、优势产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项目。

2、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的项目。

3、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项目。

4、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5、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项目。

6、重点引进技术、装备消化吸收和创新的项目。

7、能形成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及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

8、国家和省上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

第九条工业发展基金的支持方式为无息借款,安排额度为申请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15%,基金的使用期限为3年。

第四章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第十条申请使用工业发展基金的项目单位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县(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提交申报文件,项目不能同时申请使用市和县(区)两级工业发展基金。其中:申请市级工业发展基金的项目,由县(区)工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初选后汇总上报市级工业、发展改革部门,并抄送市级财政部门。

第十一条申请使用工业发展基金应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全市工业结构调整方向,能够促进全市工业布局优化,带动作用明显。

2、企业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银行信用等级良好。

3、项目备案(或核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选址等审批文件齐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已落实。

第十二条工业发展基金实行项目评审制度,由市、县(区)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或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向市工业领导小组提出初步安排意见,经市工业领导小组研究,报市政府同意后,联合下达工业发展基金安排计划。

县(区)级工业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审批程序由县(区)政府按照国家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具体确定。年度基金安排计划须向市级工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章基金的拨付和收缴

第十三条市、县(区)财政部门在办理工业发展基金拨款手续时,应根据使用工业发展基金的资金渠道分别与使用单位签订借款合同,明确借款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处罚条款等内容。

第十四条市、县(区)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向项目单位拨付工业发展基金。项目开工时,拨付计划安排基金的20%;建设进度达到50%时,拨付计划安排基金的80%;余款于项目竣工验收后全部拨付到位。

第十五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项目单位自筹及其它承诺资金未能同比例到位,将停止工业发展基金拨付。

第十六条工业发展基金借款到期后,必须足额归还上缴市、县(区)财政专户。市级工业发展基金由市级财政部门负责收回,县(区)级工业发展基金由县(区)财政部门负责收回。不能及时归还工业发展基金的项目单位将按照借款合同确定的违约责任予以处罚,并取消以后年度各项资金申报资格,其中使用市级工业发展基金的县(区)属项目,将在项目所在县(区)当年财政结算中扣还所欠款额。

第十七条对市、县(区)工业、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在工业发展基金项目审查、审批、资金拨付中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基金流失、无法收回的,将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基金的使用和监督

第十八条项目单位收到拨付的工业发展基金后,必须按照审批的项目建设内容组织项目实施,基金使用要做到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项目单位要于每季度结束前10日内向工业、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逐级上报项目进度报告和财务报表。内容包括:项目概述、实施进度、投资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等。市级工业、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于年度结束后30日内向市政府报告工业发展基金使用情况,并向市工业领导小组作出专题汇报。

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的区别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树立大通道、大绿色的理念,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绿化促美化、以绿色促文明、以绿色促致富为核心,坚持绿化、美化、经济化原则,以面路一重山造林、治理“青山挂白”为抓手,以省道主要交通干线绿化为重点,加快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步伐,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港城崛起。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工作小组,负责编制全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正文、设计表、设计图;负责各乡镇编制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的技术指导,业务咨询;负责协调林业、国土、交通、公路、建设等部门齐心协力完成规划任务。

三、规划范围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包括现己建成通车的省道两侧边沟外缘起10m—30m,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道路边沟或隔离栅外缘100m范围内沿线村庄绿化、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青山挂白”、一重山等造林绿化。

四、规划任务

对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地块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编制造林类型表及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各地应参照附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定建设地点、内容、规模和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年至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年度安排)等,进行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制定实施的关键性措施,编写规划设计报告。

五、规划内容

一是对道路控制线外两侧绿化带规划,分别旱地、低洼地和排水不畅的水田、排水良好的水田,高架桥两侧、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按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种植方案规划设计;二是对一重山造林规划,分别无林地、疏林地,按适地适树进行造林或补植套种规划设计;三是对道路两侧“青山挂白”的规划,分别对坛口、挂白点治理采用不同种植方法进行设计;四是对村庄绿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绿色家园,开展村庄四旁绿化种植珍贵树种进行绿化规划设计;五是对造林绿化技术进行规划;六是对种苗需求量进行规划;七是对管护工程进行规划;八是对施工组织进行规划;九是整个工程建设投资概算,十是提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六、工作步骤

(一)搜集资料

1、各乡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生态公益林界定报告及2006年资源数据;

2、各乡镇最新统计年鉴;

3、各乡镇有关部门专项规划报告;

4、底图: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采用道路设计图(1:2000),村庄绿化采用村庄规划图(1:2000),“青山挂白”规划采用1:2000的实测图,一重山规划采用1:1万地形图和林业基本图。

(二)外业调查

1、调查规划方法:采用现地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规划内容

(1)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调查应记录各地块的基本情况,如地名,道路名称,地类(早地、水田、低洼地、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绿化长度、宽度、面积,公里桩号,填方量,是否采用挖沟起垄等特殊措施,立地条件,排水条件。风力大小,造林地块与路面高差,年度安排等。

(2)一重山规划调查采用1996年—199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材料,对一重山的无林地、疏林地等进行现场全面核对,对主要小班因子发生变化的地段进行补充调查。技术规定参照《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2006年)执行。应记录的因子:乡镇、村、林班号、大班号、小班号、小班面积、造林面积、地类、林种、生态林等级、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病虫害种类、程度、树种组成、郁闭度、年龄、每亩株数、造林类型、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年度安排、备注等。

(3)“青山挂白”坛口治理规划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石壁、乱石堆、泥石堆等)、面积、垂直高度、水平宽度、造林类型、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年度安排等。

(4)村庄绿化规划为村庄规划图中的绿地范围、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四旁”等地,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片林、带状、公园等)、面积、长度、宽度、造林类型、年度安排等。

(三)内业整理:通过内业整理,完成项目建设分地类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道路两侧绿化带分道路名称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填方量和特殊措施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分年度);项目建设单位面积工程量表;项目建设指标表;项目建设单位面积投资表;项目建设总投资表;项目建设分年度投资表;省道边沟外缘两侧绿化带造林类型表;一重山宜林地造林类型表;一重山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青山挂白”治理措施类型表;村庄绿化造林类型表。

(四)编写规划设计报告书。按照《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大纲》要求,正式编写××县(区、管委会)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使用说明书。

(五)制图。按照《大纲》要求,编制项目建设分布图(以县区为单位,比例尺1:60万—1:20万);绘制各类植物配置图,编制道路两侧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青山挂白”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村庄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一重山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10000)。

(六)提交成果。

(1)以乡镇为单位提供规划设计报告(含正文、附表、附图等),并分乡镇和道路名称进行数据统计汇总。

(2)电子文档格式:文字以·doc格式、图以.jpg或.dwg格式。

七、部门分工

绿色通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地方为主,部门分工”的原则,政府牵头组织,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合力推进。省、县道绿化由交通、公路部门按管辖范围各自负责,在公路两侧红线范围内组织规划设计;道路外侧绿化带由林业部门规划;沿线一重山绿化由林业部门为主负责;乡村绿化由建设部门规划;“青山挂白”治理由国土部门规划,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配合进行规划。

八、时间安排

(一)7月5日之前,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培训。

(二)7月15日之前,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有关资料搜集及外业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