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3:38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1

康复医学正逐渐被人们认可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放之四海皆准的“康复”二字意义不是很明确,现在社会上却对其有定的误读。有的甚至把在休闲娱乐场所接受一些放松疗法与康复医学混为一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会长周谋望医师认为,康复医学是指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心理功能障碍,利用现有医学手段,通过定的医学综合措施(医学的、职业的、教育的、社会的)减轻,补偿或代偿因疾病而失去的功能,克服功能障碍,使其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的医学。

随着社会进步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今,在北京各大三级甲等医院,都已经慢慢建立起康复医学科,但是有的医院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如果在各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如果能与骨科、神经科、心脑血管科等领域的临床治疗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转移病人,缩短医疗资源占用时间,更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使病残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重返社会并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多价值。实现有效的良性循环。康复医学还有很多新兴领域有待奋战在医疗前线的战士们去开拓。

四大板块共建康复医学全新领域

康复医学包括主要包括骨科康复、运动医学康复、心血管疾病康复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四大板块。周谋望主任医师认为,要更好地开展手术后的康复,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化治疗(teamapproach)体制。开展康复治疗也许并不十分困难,但如何坚持下去并且做大做好,除了要打好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完善的工作制度。在这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国医学界学习,康复科的医师、治疗师与骨科医师、护士等组成一个一体化治疗小组(teamwork)共同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这样才能把治疗及功能恢复有机而密切的结合起来。使病人更好、更快、更全面得到康复尽快重返社会。这一先进的工作制度已被我们及国内其他同仁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证明在我国也是行之有效的。

心脏康复:让生命拥有健康心脏

20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和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疾病流行模式由传染疾病转向心血管疾病,直至本世纪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2002年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提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死因,指出锻炼和康复治疗对心脏是有益的。200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提倡有氧运动。

康复医学中心张宝慧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心脏康复的萌起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对急性心肌梗死绝对卧床2个月的传统做法提出了质疑开始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动和分级运动方案,70年代创立了住院期心脏康复方案,成为心血管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80和90年展了以评估和防治为核心的综合医疗,在工业发达国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在正经历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发展中国家中,心脏康复也将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的有益作用是心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与上述治疗相结合可以增加各种治疗的效果。冠心病人经心脏康复治疗可较理想地促进心脏的侧支血管的生长,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缓解由冠脉阻塞造成的缺血,改善由心肌缺血而产生的症状,如心绞痛、气短和乏力等。心脏康复可延缓和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心脏康复有抗血栓作用,减少和防止动脉斑块阻塞冠状动脉的危险性。

心脏康复能维持冠状动脉再通的疗效,防止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并能维持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桥的通畅。心脏康复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大约为19%-29%。心脏康复可缩短和减轻心脏移植术后体能下降的过程和程度,从而成为心脏移植术后治疗的组成部分。心脏康复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心脏康复在防治这些疾病的同时可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心脏康复: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不可忽视

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已被重视最早是从急性心肌梗死开始其治疗的效果使心脏康复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近20-30年来扩大到冠脉血运重建术如冠脉成型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如心脏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室壁瘤切除术等。心脏康复也适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是病死率高和预后不良的严重心脏病,心脏康复能改善功能状态和提高生命质量。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他们是处于冠心病发生和意外的高危人群,心脏康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可有效地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心脏康复的具体内容

心脏康复的临床有住院和门诊两部分。住院期主要对心脏病进行疾病诊断、功能分级、制定短期治疗目标和实施住院期的治疗方案。门诊期可以是住院病人的延续也可以是来自门诊的心脏病人。门诊期的心脏康复内容主要有:临床诊断,危险因素的评价、心功能和体力活动的测试,对低、中和高危的心脏病人制定治疗目标和方案,监测和定期的复查,目的是降低危险因素,心脏病人疾病进展和冠脉事件的发生。

心脏康复医疗队伍由心脏康复医师、护士和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组成的医疗小组,心脏康复方案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的。

心脏康复医务人员应具备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临床心血管医学的医学背景。因为心脏康复是综合的医疗,它基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心血管医学的基础上而发展的较为新兴的临床医学。北医三院康复医学中心的心脏康复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北医三院有国内知名度高的运动医学,中一荷培训基地和医疗技术发展迅速的康复医学中心,因此心脏康复的综合医疗能力是较雄厚的。

心脏康复医务人员是经国内和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和荷兰培训的。心脏康复队伍成员有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他们担负着心脏康复的全部康复医疗。

心脏康复有结构严谨的评估系统,包括心脏功能,运动贮备能力和危险因素评价生活质量和心脏病人重返工作的评价等。采用动态气体代谢谱测定和分析心脏病人功

能状态设置了适于不同心脏病人应用的评估方法,以便选择治疗方案。发展了多种严密的心脏康复方案和治疗流程、如心肌梗死期康复方案,和住院期三阶段方案。冠心病人的住院期和出院后康复方案。心脏手术后的康复方案包括术后和出院后的康复方案。起搏器植入后的康复以及设计不同运动试验方案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心力衰竭病人的康复方案和心衰病人运动分级评测。

骨科康复:治疗、康复一体化迈向发展新阶段

现代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与“二战”后伤病员的增多及骨科治疗的发展不无关系。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医院都已广泛开展了骨科康复,使骨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随着各家医院康复科的建立,骨科康复在许多医院得以开展。但是,相对于骨科的日新月异发展,骨科康复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康复尚开展得不够广泛与深入较骨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周主任强调,目前正是发展骨科康复的良好时机:其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二,随着越来越多骨科医师从国外学习回国,以及康复医学在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使骨科医师逐渐认识到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希望开展骨科康复,其三,wHo把2000年以后的10年定为“骨关节疾病的10年”。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瞄准骨科康复的世界水平,把骨科康复在我国蓬勃开展起来。

周主任介绍道,骨科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师首先要有康复医学的理念,现代骨科疾病的治疗已经不能停留在仅仅是吃药、手术的阶段,这是“生物医学模式”的方法。在我国大城市中我们的手术设备,内固定置人物及人工关节等都与国外几乎没有差别,手术技巧也不必外国人差。但是治疗的最后效果并不是比手术而是要看病人最终功能恢复的结果。这就需要康复医学的干预,只有把骨科康复开展起来才能是我国骨科的发展真正跟上世界水平。

要开展骨科康复,需要具备定的与康复医学相关的知识及治疗设备,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常用方法有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术、助力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连续被动活动仪(Cpm)。康复医学科的医生讲解到,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由治疗师或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在运动创伤的康复中主要应用于关节僵硬、关节疼痛明显及关节粘连术后的患者。在不引起病情加重或不加重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范围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动作要轻柔速度缓慢。

关节松动术则是通过治疗师进行操作的一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以缓解关节疼痛,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手法。其基本于法有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等。助力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当患者主动力量不够或有疼痛时,由治疗师通过滑轮和绳索装置,棍棒等简单器械或患者用健肢施加辅助力量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其所加助力要随肌力增加而逐步减少。

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采用徒手形式或利用简单的辅助器械如体操棒肋木绳索滑轮装置等进行锻炼。有条件时还可采用水中运动,以利用水的浮力和温度的作用,使动作更易完成。

连续被动活动仪由加拿大著名骨科医师sall发明。可以提供可控制角度速度持续时间并围绕着与关节运动轴心相一致的机械运动装置,可以防治关节伤病及制动引起的关节孪缩、粘连、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还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的作用。

周主任强调,肢体功能的训练不只单是肌力或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而应是包含了关节本体感觉协调性、活动度、耐力、力量及速度的综合性训练,基本目标是尽力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恢复工作及运动能力。要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据悉,关节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种特殊感觉形式。它主要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感知能力、反射回应和肌张力调节回路的传出活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两者反映本体感觉的传人活动能力,后者反映其传出活动的能力。躯体的力学感受器视觉,前庭感受器提供的神经传人由中枢神经系统融为体,产生运动回应。这些反应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运动控制水平,大脑活动脊髓反射和认知程序。

北医三院在我国率先实施骨科一康复“一体化”(teamappmch)模式,开展运动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后,治疗项目主要包括:膝关节交叉韧带术后康复、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软骨修复术后康复、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跟腱断裂术后的康复及肩关节外伤踝关节外伤的康复、骨折手术后康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功能康复,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等项目。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是骨科病人保守治疗的重要方法。

运动康复:帮助运动员重返赛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医学中心源自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研究室,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运动创伤康复、骨科疾病康复及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研究,为我国运动员及广大民众的康复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运动创伤康复、骨科疾病康复方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并于1999年与荷兰Hva大学合作,建立了中一荷康复医学培训中心。

据悉,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是全国重点学科,运动员的康复比一般大众要求高,这也促进了运动康复的发展。中心在运动损伤的保守治疗、手术后功能康复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膝关节外伤如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康复肩关节肩袖损伤,踝关节运动损伤,跟腱断裂等方面的康复已有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的特色,曾为很多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过康复治疗,帮助他们重返赛场。

据悉,国际花样滑冰运动员赵宏博、乒坛名将刘国正、足球运动员李金羽等知名运动员都曾在北医三院康复中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并在重返运动场后在各种比赛中取得屡创佳绩。

“腰背痛学校”――康复治疗新阶段

在高强度的现代生活,因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使用电脑,阅读书写等等造成的所谓“办公室病比比皆是。很多时候工作性质要求人们长时间坐、站立、弯腰、低头完成各种操作。聚精会神之中时间过得很快,等我们想到或可以活动一下身体的时候,往往几个小时都过去了。于是颈肩腰背的肌肉酸痛几乎困扰过我们每一个人。而且大家都知道,腰背以及颈肩的疼痛预防复发和治疗是同样重要的。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手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中的错误习惯和动作,都可能使治疗效果慢慢消失疼痛,反复发作。

针对近来颈腰部慢性疼痛等疾病显著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等因素,北医三院康复医学中心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腰背痛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治疗及防治疼痛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腰痛学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学校,是英文“BackSchool”的直译,更准确地说是种理念,一种腰背痛的治疗和预防模式。它把各种原因的腰痛患者分成不同的班级,集体教授适当的医疗体操,再加以个别指导。通过运动纠正脊柱周围肌力的不平衡、强化脊柱的稳定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提高功能的目的。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疗养康复医学;疗养医学;康复医学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ovementoftherecuperationrehabilitationmedicineandperformscientificproof.methodstheevidenceswereprovidedinaspectofcombinationoftherecuperationmedicineandtherehabilitationmedicine.Resultstherecuperationrehabilitationmedicinehadbroadmarketanddevelopmentprospective.Conclusion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therecuperation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needsaverylongtime.

【Keywords】Recuperationrehabilitationmedicine;Recuperationmedicine;Rehabilitationmedicine

疗养康复医学是由疗养医学、康复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型综合性医学分支学科[1]。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兴旺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沉寂。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随之而来的医学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疗养康复医学有了重新振兴的势头。

从多种数据库中对“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和进展进行检索都难有所获。但实际上,与疗养康复相关的医学活动十分丰富多彩,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散见于疗养医学或康复医学的许多文献报告当中,之所以难以检索到,是由于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新,且目前还没有进入主流学科,没有被医学权威机构和数据库确认为专有名词。因此,只能就有限的文献资料和有限的阅读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归纳和展开对疗养康复医学动态和进展的认识和理解。

1疗养康复医学的新理念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然伴随着一种新的理念出现,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理念应当从三方面探索:一是探寻疗养与康复医学的概念与区别,二是探查疗养与康复医学的交叉与渗透,三是探索疗养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

1.1疗养与康复医学的概念与区别

1.1.1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概念疗养医学:疗养医学是一门为人们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从而研究自然疗养因子的性质、作用机理、作用效果、应用方法,并科学地利用各种疗养措施的专门科学[2]。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为伤病残者恢复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应用医学技术以诊断和处理任何原因造成的、影响身体的任何系统的能力障碍或能力丧失的疾病的专门科学[3]。

1.1.2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区别二者在医疗对象、方法、目的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医疗对象上:疗养医学主要针对的是健康、亚健康及疾病恢复期群体(以治未病为主);康复医学主要针对的是因损伤、疾病而导致残疾和障碍的群体(以治末病为主);在医疗方法上:疗养医学的核心技术是自然因子疗法、体疗和理疗;康复医学的主要手段是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工程技术和工艺疗法;在医疗目的上:疗养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恢复体力精力,焕发工作能力;康复医学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2疗养与康复的交叉与渗透疗养康复医学交叉与渗透应当从三方面理解:一是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二是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三是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

1.2.1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疗养医学的治疗方法由于简单天然,由于分科不细,由于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不高,曾经主要是以针对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以治“未病”为主的预防医学与保健医学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疗养医学的整体医疗理念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其科学、合理、绿色、环保而出现了螺旋式上升的局面,其治疗疾病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未病”,而且向治“已病”、“末病”实施了战略扩展;相反,康复医学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理念及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工程技术等工程化治疗手段,越来越早地进入疾病的早期干预,有效地促进了人体机能恢复,使康复医学出现了战略前移,进入治“未病”和治“已病”的一、二级预防医学领域。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共同覆盖了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四大领域[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演化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1.2.2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在于它的自然、天然、欣然、畅然。疗养医学运用空气、气候、阳光、海水、森林、洞穴、温泉、泥沙等纯天然疗法,以及运动、物理、心理等非药物疗法,解决了许多现代西医学甚至高科技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具有更深厚的底蕴[5];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在于其更多地借鉴了工程、物理、工艺、计算机等医学领域之外的科学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疗养医学的纯天然优势和康复医学的高科技特长相互渗透,避免了化学、生物、基因等治疗方法的弊端和不足,共同在治疗医学领域中占据了半壁山河,合练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1.2.3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疗养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恢复体力精力,焕发工作能力;康复医学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小目标看似不同,实则终极目的和长远目标都是“人人享有健康”,“人人都有高生存质量”。疗养医学使健康者更健康,使亚健康者恢复健康的目的和康复医学使残疾者回归社会,使残障者回归家庭的目标,共同面向人类的医学科学宗旨,凝聚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交叉与渗透使疗养与康复医学逐渐融为一体,成为受益人群最多、适应范围最广、治疗方法最灵活、社会效应最好、最有潜力、最具希望、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医学边缘学科之一。

1.3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应当从三方面感悟:一是在疗养院引进康复技术,疗养技术与康复技术结合发展;二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疗养科室与康复科室结合发展;三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疗养院与康复医院结合发展。

1.3.1在疗养院引进康复技术,疗养技术与康复技术结合发展临潼疗养院徐莉等[6]指出:“要改变疗养院在医院―宾馆模式中徘徊的态势,改善疗养院业务建设现状,加快疗养院发展前景,就应在疗养院中引进康复理念和技术和方法。”临潼疗养院与四医大康复医学系紧密联系,在疗养院引进了康复技术,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醒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1.3.2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疗养科室与康复科室结合发展武汉疗养院刘朝华等[7]提出:“要以疗养康复为龙头,实现疗养院的跨越式发展;康复医学可以在疗养院成为重点科室。”武汉疗养院在疗养院建立了康复科室,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觉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1.3.3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疗养院与康复医院结合发展大连疗养院尹宝玉等[8]指出:“由于疗养院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在业务发展上不能与综合性医院争锋,而要发挥优势,以康复科室为龙头,以理、体疗和中医、心理科室为两翼,全院共同参与,在疗养院建立大康复医学。”大连疗养院不但建立了全军康复中心,还建立了康复医院,形成了疗养康复医学临床和研究实验基地。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彻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2疗养康复医学的新视野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然带来一种新的视野,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视野应当从三方面开阔:一是用温故知新的眼光看疗养医学的动态与进展,二是用器旧图新的眼光看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三是用博采创新的眼光看疗养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在疗养康复众多的动态与进展中,应着重于其重点、亮点与热点。

2.1用温故知新的眼光看疗养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故中有新,温故而知新,知故能创新,疗养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1.1疗养医学的重点――环境养生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等[9]在《中国环境养生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中指出:环境养生在康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疗养上,并重点从“自然环境与健康”、“居住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与健康”三方面探讨宏观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新兴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微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土地中不同比例的微量元素及某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病理生理作用,地磁场对人脑电磁场及细胞有序化作用等,揭示了疗养医学中环境养生学的新进展。

2.1.2疗养医学的亮点――医疗气象医学烟台疗养院刘世宝[10]在《浅谈医疗气象信息分析在疗养康复工作中的作用》中指出:医疗气象学就是顺应现代医学涵盖与人类疾病健康相关的全部因素的要求,寻找和消除破坏人体与环境之间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维护和修复被破坏的健康平衡,增加健康潜能,预防疾病发生。阐述了医疗气象学的意义、程序、内容、特征、与三大疗养因子(自然、人工、社会心理)的关系及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展示了疗养医学中医疗气象学的新动态。

2.1.3疗养医学的热点――社会心理医学这是疗养医学领域最热的动态,不但包括心理行为的保健治疗,还包括健康有益的外环境影响,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也设立了疗养心理分会,在此就不详叙了。

2.2用器旧图新的眼光看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旧中有新,既要器重旧的,又要开创新的,是为器旧图新。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2.1康复医学的重点――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在康复医学中占重要地位。它能同时作用于机体多个系统,对其最重要的被加重负荷的系统产生定向作用,改善许多调节系统,动员储备能力达到抗应激效应。大连疗养院康复科张福金等[11]在《物理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应用》中,介绍了电、磁、超声波、光、冷五大类20种物理疗法新技术、新进展,令人耳目一新。如电疗法中的深部脑刺激(DBS)将电极置入丘脑不同神经核,采用频率为60Hz,脉宽ms,脉冲高度2.05~0.45mV的电流,进行双侧丘脑神经核点刺激,治疗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磁疗法中的经颅磁刺激(tmS)将不同形状的磁盘放于头部不同部位,将磁场作用于不同部位脑组织,治疗脑血栓、脑栓塞、癫痫等疾病,取得显著效果。还有磁处理自体血液回输疗法,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取得显著疗效。揭示了康复医学中物理疗法的进展。

2.2.2康复医学的亮点――康复工程康复工程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存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分支科学,是现代科技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光平等[12]在《现代康复工程的发展概述》中,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新进展,包括假肢技术、康复机器人、功能电刺激与神经康复、虚拟现实技术(VR)。其中虚拟现实互动技术是康复医学崭新的技术动态方向。VR的人机界面可以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将VR技术引入到康复治疗中来,可以实现三个结合的显著疗效:一是游戏和治疗结合,二是心理引导和生理治疗结合,三是使康复器材产生被动牵引和主动训练相结合所产生的显著疗效。VR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和认知科学更高层次的结合,在认知障碍康复评定和训练方面,表现出了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提示了康复医学中康复工程的新动向。

2.2.3康复医学的热点――运动创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俞晓杰等[13]在《运动创伤的康复治疗进展中》指出运动医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它不只是为运动员服务,而是逐渐扩大到正常人群。俞晓杰从运动伤康复程序、RiCe常规(局部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rion)、膝关节开链和闭链训练、支具和支持带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运动创伤康复治疗的进展。显示了康复医学中运动创伤的新视角。

2.3用博采创新的眼光看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博采众长,方能迸发创新理念,疗养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3.1疗养康复医学的重点――综合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治疗手段方面共同的方法。疗养医学偏重于接近自然的太极、气功、拳剑等传统的运动疗法,康复医学偏重于使用评估、检测、处方等手段的现代运动疗法。疗养康复医学兼蓄并用,综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成为综合运动疗法。这是其一大进展。

2.3.2疗养康复医学的亮点――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养生康复在我国有深厚的底蕴,也是中国特色疗养康复医学的亮点。中医养生康复的优势和亮点是: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统一,人体健康与社会环境统一,形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统一的“整体康复观”和辨证与辩病相结合指导康复的“辨证康复观”。中西医结合的疗养康复,更是亮点中的亮点。上海中医药大学姚成增等[14]在《中医康复》中指出:中西结合心血管诊治研究,是近年医学研究的亮点之一。并提出从改善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入手,从中医时辰学入手,从中医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入手,从现代医学尚不能解决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入手,从建立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入手,把握中医养生康复动态。

2.3.3疗养康复医学的热点――心脑肺疗养康复疗养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一样,都以心脑肺等重要脏器为研究热点。

在心脏疾病的疗养康复上,除了心梗康复程序和运动康复的深入研究外,许多学者结合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将改善动脉硬度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新靶点[15]。在心血管危险和血管弹性评估上即提倡用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臂指数等简易方法,又建议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多排螺旋Ct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狭窄及心功能的评价。指出颈动脉imt是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在肺部疾病的疗养康复上,国际主题为肺部炎症的“肺水清除”和新药开发,提出血液净化与体外膜氧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的新技术挽救了3000多尘肺患者的残肺[16]。

在脑卒中的疗养康复上,“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研究”模式能明显提高卒中康复的治疗效果;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丰富环境刺激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都是疗养康复的国际前沿课题和最新研究成果[17]。

3疗养康复医学的新尝试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定伴随着一些新的尝试,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尤其是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新尝试应当从四方面感受:一是联勤疗治、双向转诊;二是专病疗养、专科康复;三是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四是着眼军事、着重软伤。

3.1联勤疗治、双向转诊(大连模式)大连疗养院杨伟光等[18]报告:2003年起接受总部联勤疗治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军队干部在治疗医院急重疾病基本稳定后,即转入疗养院进行康复工作。4年来收治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200余例,经早期采取综合疗养康复方法有效防止关节脱位、挛缩、肌力低下、骨质疏松等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坐、立、走等行动能力。

3.2专病疗养、专科康复(北戴河模式)北戴河疗养院邓湛芦等[19]总结:该院以总后卫生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探索专科化疗养模式,实施按疗养类型、疾病系统分科收容”的任务指导为要求,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科专病疗养。利用良好的环境,把疗养与康复结合起来,把健康教育、药物调整、科学运动、合理膳食、学会自测这“五驾马车”运用到每个疗养员中,形成了专病疗养、专科康复特色,大大提高了整体疗养效益。3.3健康管理、健康体检(杭州模式)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区利用多年积累和形成的为空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优势,面向长三角地区开展对外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打响了具有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的疗养院式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品牌。

3.4着眼军事、着重软伤(兴城模式)兴城疗养院着眼军事,探索用中西结合的办法治疗软组织伤,为解决部队训练作战中出现的损伤提供了一系列成功办法。并率先成立了全军软伤治疗中心,成为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一大特色。

4疗养康复医学的新成果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定带来一批新的成果,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成果应当从四方面收获:一是建立新模式,二是创出新学科,三是踏入新领域,四是走出新路子。

4.1建立新模式――中西结合疗养康复模式疗养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自然疗法的模式,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工程科技疗法的模式,而疗养康复医学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模式――中西结合疗养康复模式,用传统医学的方法康复,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测、评估,或用现代高科技的方法深化对传统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所有有作为、有影响、出成果的疗养院中最常采用的模式。

4.2创出新学科――军事题材疗养康复学科多年来,由于总部对军队疗养开发事业的关注与重视,经常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经济上加大投入,军队的疗养康复临床和基础研究比其他地方更活跃,最先叫响了“疗养康复”专业术语,成立了疗养康复学会,规范了疗养康复病例,编写了疗养康复技术常规,并在“把疗养院建成我军战斗力的再生基地”的理念指导下,逐渐改变了疗养康复群体,由以离退休干部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在职指挥员为主,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戍边指挥员、航天员、抢险救灾英模等进行疗养康复,既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又为疗养院积累了丰富的疗养康复实践经验,开创了军事题材的疗养康复医学专门学科。

4.3踏入新领域――健康管理生存质量领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视健康管理和提高生存质量越来越多的被重新审视的“医学目的”说关注,人们不仅期望“寿”,更加渴望“康”。疗养康复医学比临床医学更快更早地踏入了健康管理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领域,先尝试了治疗医院想做而有无暇去做的事,并且比治疗医院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4.4走出新路子――军地结合疗治结合路子军队疗养院在总后卫生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结合部队的联勤实际,已先行一步地走出了疗治结合,双向转诊的路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部队疗养院还结合工作实际,与驻地的地方医院、院校结合,争取教、科、研的技术支撑,走出了军地结合、疗治结合的路子。

疗养医学学科的建立,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而疗养康复医学这个新生的重要“亚学科”的发展,更是需要几代人的付出,面对充满生机和前景的疗养康复医学事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动其发展,为我军的疗养康复医学事业作出自己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曦光,杜玉奎,主编.疗养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2

2高显恩,主编.现代疗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1-2

3陈景藻,主编.疗养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10

4王强,郭全民.中国康复医学模式的思考.继续医学教育,2003,20(33):21-33

5曹国英,主编.疗养技术操作常规.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8-23

6徐莉,杨增惠,等.探讨部队疗养康复的发展.中国疗养医学,2007,16(4):195-197

7刘朝华,张善纲,等,以康复医学为龙头,实现疗养院的跨越.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1-3

8尹宝玉,顾春红.军队疗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对策.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75-277

9陈(吉力),赖新生,等.中国环境养生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现代康复,2001,5(11):22-23

10刘世宝,张等.浅谈医疗气象信息分析在疗养康复工作中的作用.中国疗养医学,2006,15(5):347-348

11张福金,由广旭.物理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3-184

12林平光,叶宁国,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领域的国际研究综述.医疗保健器具,2007,14(5):13-14

13喻晓杰,吴毅.运动创伤的康复治疗进展.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71-74

14姚成增,石见喜,等.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切入点初探.中医杂志,2005,46(11):803-805

15马志敏.第一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纪要.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9):708-709

16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0):1

17张琳瑛.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68-7769

18杨伟光,吴奎华,等.综合康复对双向转诊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07,35(5):740-741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3

2016年入冬以来北京最冷的一个早晨,驱车一路向北进入昌平区,燕山山脉的轮廓逐渐清晰,在湛蓝的天空下划出黛色的刚毅曲线。行至地铁南邵站附近,即是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浅米色的大门,再往北约100米,就到了泰康燕园医院。从表面上看,泰康打造的医养融合模式,便以这样最简单的物理方式相互连接起来。

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作为养老产业领域最早的一批开拓者,大概9年前,泰康确立了以长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医养融合”战略,即在养老社区邻近建设康复医院,以“养老社区+康复医院”双轮驱动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泰康早在2007年开始在养老产业领域悄然布局。8年后,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成为泰康老年康复医疗体系的首个示范基地。

而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2015〕14号)、《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等多个文件,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等若干意见,鼓励保险资金等社区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明确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

泰康燕园康复医院院长付研,便是随着燕园医院的开业走进泰康医养融合实践中的。

医养之间,用专业守护生命

2015年11月,位于泰康燕园养老社区一旁的康复医院正式落成。对一个养老社区来说,医院和护理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现行政策的限制以及医疗护理资源、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这是个大考验。于是,泰康将“医养融合”设定为养老社区的最大特色。社区配建了1万平方米的二级资质康复及老年病医院,有2个标准手术室、114张病床,可以为社区老人和周边居民提供老年病和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慢病管理、临终关怀的全过程医疗护理服务。对外则通过康复医院与知名“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合作,与国际一流医院建立国际医疗直通车转诊服务。同时,社区签约了999急救车驻场,可及时响应紧急医疗救助需求。

坐在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二层的大厅里,付研讲道:“我们考察了美国多家养老社区,比如波士顿着重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的埃里克森Riderwood校园,也有类似于我们国家托老所的居家养老模式,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创建了现在泰康之家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做完康复训练的老人,由护工推着或自己慢慢走着,不时由身边穿行而过,付研叫得出他们每一位的名字,看到心情好的老人,付研就握住他们的手,跟他们聊几句,老人们往往就开心得笑起来。

在泰康之家,医院派出医护人员进驻养老社区,并在社区内设立24小时值班的医务室。住在养老社区的老人,如果遇到突况,可在医务室获得及时治疗,必要时还能紧急转诊至康复医院抢救。付研说,社区很多老人已经感受到医养结合的好处,“大到社区活动场所、小到房间里的卫生间,泰康几乎在每一块活动区域都设置了紧急拉绳报警系统或者按钮,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老年人因突况而未得到有效救助的情形发生”。

何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翻开手机里的相册,付研轻轻讲起何阿姨的故事。何阿姨是泰康之家独立生活区乐康园的居民,虽然在生活上有自理能力,但是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同时又多种老年慢性病缠身,最严重的是还患有心力衰竭。“何阿姨突然在一个周末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而晕倒,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可以说死亡的概率达到了90%以上,各种不好的症状都伴随而至:呼衰、心衰、肾衰、神志不清。”从事一辈子老年急救的付研对这种情况非常熟悉,立刻调动所有资源开始抢救。整个抢救的过程很紧张,最后的结果很成功。之后,何阿姨在医院用了三周的时间恢复,出院后的她还是非常虚弱,没有力气下地活动,只能躺在床上休养。

针对何阿姨的情况,付研和医护人员就将她送到泰康之家的专护区进行康复治疗。最初,医院的康复人员每天给她做被动康复训练,等到何阿姨好一些之后,她就到医院康复大厅进行每天一次更全面的康复训练,有被动型的也有主动型的,从而一点点好转,直到能自己慢慢走路、活动,一共用了两周时间。

“从命悬一线、抢救、逐步康复到回到乐康园的家,何阿姨一共只用了五周的时间。”虽然她已经可以像之前一样独立生活,但是工作人员还是会对她进行持续观察,妥善安排好何阿姨今后的照顾和治疗,并且定期对她进行康复治疗,对此何阿姨和家人终于可以放宽心了。“何阿姨的故事让我感受很深刻,生命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用心地去照顾患病的长辈们,何阿姨的整个抢救过程很让人欣慰。因为在泰康之家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闭环服务,长者安心地在独立生活区生活,在身体发现问题时可以马上到我们的医院进行护理、治疗和康复,直到他们身体完全好转并且医生们评估合格后才让他们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家中。”

不到一年时间里,这样的故事很多。有些老人康复后,发了照片给付研,付研一一存在手机里,不时翻看,欣慰与动力涌上心头。目前,泰康之家的社区服务体系由生活服务体系、医养康复体系、活力文化体系三大部分构成,包括日常生活服务、餐饮服务、健康管理、专业护理、医疗问诊、康体娱乐、活力课程和社工服务,以满足入住长者的综合需求。

生活服务方面,社区通过管家式服务体系,让长者们在社区住得舒适、踏实和方便。在餐饮服务方面,与国内知名的餐饮机构松鹤楼合作,共同开发了适合长者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特色社区餐饮。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社区居民的活力生活,社区提供近1.2万平方米的超大“会所”,包括健身房、舞蹈室、恒温康体泳池、手工坊、绘画室、图书馆及多间教室、家庭影院、电子高尔夫室等,为居民的活力生活提供理想空间,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程。

1+n多学科团队全方位照护

按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我国对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大约在1300万人。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主任沈小平表示,全国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或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64所,其中只有14%的学校设有养老专业方向,养老护理招生也困难重重。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不足百万,每年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4万余人,对比日益增长的4000万失能老龄人口,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为了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料难题,不少养老服务供给方由过往单纯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已转型为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而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已经转而考虑医护式养老机构,尝试依赖社会化资源,寻找解决失能老人照料问题的“出路”。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据研究,中国慢性病患病率16%,而慢病在所有疾病费用负担中占比达70%;重视预防、康复可降低成本20%。响应“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病医疗费用”,泰康创新医养融合慢病管理模式,建立“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慢病康复―老年护理”闭环整合型医疗保健体系,提供超出传统疾病治疗范畴的多学科共存的医养融合服务,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的功能状态。通过“治未病”全方位照护社区居民健康,降低医疗成本。

付研说,普通家庭根本难以支撑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泰康养老社区护理总监刘女士表示,从专业护理角度来看,家庭照料者的护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如因长期卧床产生的压疮问题,不及时处理会增加老人细菌感染的几率,家庭护理环境也因缺乏像全身移位机、吸痰仪、空气床垫、步入式浴缸等专业适老化设备,影响了老人亚急性和慢性阶段的照护质量。“拿植物人这种因脑出血而留下的后遗症来讲,伴随老人的脑细胞减少、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这三个开放通道的护理,就需要由医生、护士、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还有包括一些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共同来组成一个‘1+n’多学科团队,共同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日常、医疗照料以及心理辅导。”

医联体老年病精准医疗

2016年7月17日,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签署协议,在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成立老年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神经变性病患者的临床诊疗、护理、康复及相关科学研究。“泰康之家是泰康人寿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养老、医疗健康投资与运营,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是从事神经变性病临床诊疗领域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专业学会组织。”

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老年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以神经变性疾病的患者临床诊疗、护理、康复领域新课题、新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机构,将在老年疾病防治中重点落实精准医疗实施计划。“精准医学是临床信息、疾病队列和生物样本库,结合组学研究、分子影像、临床药物、大数据、临床结果的评估,形成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降低医疗费用。”

老年神经变性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又称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等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6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老年病或慢性病,国内患有老年神经变性病患者在老龄化背景下仍然呈上升趋势,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总数已达4023万。此类病症急性期治疗过后,亟需通过长期关怀照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付研说,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老年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签署后,签约双方将全面开展该中心建设工作,推动老年神经变性病患者诊疗、护理、康复一体化协作。以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延峰教授为主导,带领专业委员会成员作为学术支持团队。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4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1988年10月28日,在首都南三环外耸立起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康复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志着中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岁月穿梭,20年弹指一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中康”党政领导集体带领广大康复工作者,以“患者至上,求实进取”为宗旨,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在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如今,作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事业单位,它已经发展成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对患者进行全面康复的现代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在医疗、教育、科研、工程、信息和残疾人社会服务指导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仁人志士 豪情满怀

残疾人康复事业是一项人道主义事业。“中康”的成立源于以邓朴方同志为首的许多仁人志士的人道主义理想。

1980年邓朴方同志赴加拿大接受著名脊柱脊髓损伤专家阿姆斯特朗教授的治疗,耳闻目睹了国外先进的康复医学理念和设施。手术后,他依然放弃渥太华优越的康复治疗条件,回到祖国,运筹建立中国自己的康复中心,决心造福亟待接受康复治疗的数千万残疾同胞。

1983年11月,在胡子昂等8位老前辈、黄家驷等12位医学专家的倡议下,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并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

1986年4月,由中国政府投资,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无偿援助,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基金建设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建筑工程全面开工。

1988年10月28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康”)隆重落成。下设北京博爱医院、康复工程研究所、康复信息研究所、康复医学研究所、康复医学院、残疾人社会服务指导中心。

康复医疗 业绩斐然

经过20年的风雨历程,“中康”北京博爱医院以先进的康复理念、齐全的康复手段、完整的康复流程、科学的评价标准、高效的运行机制,日益突显出自己的康复特色、优势和先进水平。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惟一一家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和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承担着周边近百万居民、百余家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服务。

在谈到北京博爱医院的特色时,“中康”主任、党委书记、北京博爱医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介绍说:“医院以现代康复医学为主导,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祖国传统医学、康复工程学紧密结合,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的团队工作模式。在康复医师的牵头和主持下,由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和患者本人共同组成康复治疗小组和团队,建立了康复治疗小组和团队工作制度与模式,针对患者的运动、言语、认知、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职业能力等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坚持初、中、末期康复管理三期全程康复质量评价,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康复目标和训练计划。”

李建军教授说:“在对每一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各科室医护人员都密切配合,围绕康复目标和训练计划,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严格书写康复病历,执行康复处方,认真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文体疗法、言语矫治等多种先进手段,为各类患者提供从急性期抢救、早期干预到后期康复医疗的全面服务。在患者急性期抢救和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运用早期康复的理念,会采取各种康复措施,减少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力求使他们得到科学、系统、有效的康复。并使他们的身心、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补偿、改善和重建,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人道”、“博爱”是“中康”永恒的主题。每天都有许许多多患者满怀希望,从海内外慕名来到“中康”,接受正规、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同时,每天也有更多的患者,满怀喜悦,从这里走向新生。

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1998年7月在赴纽约参加第四届友好运动会期间,不幸重伤颈椎脊髓。在美国经过10个月的抢救治疗后,于1999年5月回到祖国,来“中康”北京博爱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经过持之以恒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如今她不但能很好地生活自理和熟练操纵计算机,还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攻读了广播与电视专业本科学历,出任了北京2008年运会“申奥大使”,加盟了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担任一档全新体育特别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被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华奥星空”聘为特约记者。今年8月23日,桑兰继雅典奥运会后,再一次用双手高高擎起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在万众欢腾中传递着激情和梦想。“中康”主任、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感慨地说:“桑兰的今天,正是康复医学成果的典型范例,是康复医学为桑兰和像桑兰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残疾人重塑了人生。”

荣博是儿童康复科开院时收治的第一位脑瘫小患者。他在这里得到医护人员们精心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小荣博以顽强的毅力,刻苦读完了小学至中学的全部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挪威北欧红十字国际联合学院经济学专业,而后又考取美国北卡罗来纳学院攻读数学专业第二学位。在拿到了双学士学位后,2006年4月,他又获得全美最优秀学生最高荣誉――“美国国家总统奖”,赴哈佛大学硕博连读,成为了该校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学生。现在的荣博正在深邃的知识殿堂里奋力拼搏,践行着自己遨游科学王国的理想,国外友人赞叹:“荣博,就是中国的霍金!”无人不认为,这个患有重度脑瘫孩子成长的背后,是中国的康复医学帮助这位脑瘫患儿创造了“东方的奇迹”。荣博说:“没有‘中康’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中康’为我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湖南22岁的青年导游文花枝,2005年在带团旅游途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因舍己救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膝关节严重损伤的体坛尖兵叶乔波;国家卫生部派驻也门医疗队队员,因意外事故高位截瘫的张栩;与犯罪团伙英勇搏斗导致颅脑贯通伤的英雄民警方亮;因患“怪病”右臂溃烂造成截肢的山东农家女杨晓霞;“篮球女孩”钱红艳;“半截人”彭水林……这些数不清的名人和普通百姓虽然各有意外和不幸,但他们在“中康”都重新获得了新生。“中康”博爱医院就是

残疾患者的人生再造之地,博大精深的康复医学技术,白衣使者的高尚情怀,为残疾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科学研究 开拓进取

20年来,“中康”明确科研方向。开拓思路,职工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康复医学科研项目与康复临床结合更加紧密,医院还承担了多项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的科研项目,使得医院综合医疗水平稳步提高。20年来,申请科研课题共650项,目前已完成的国家、省部级、局级科研成果项目39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2400多篇。

康复工程研究所将医学工程学与康复医学紧密结合,在残疾人人体功能重建的研究和特殊用品用具、康复训练器械的开发、制作、销售、供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20年来开发新产品280种,共安装假肢、矫形器9.7万件,研制用品用具、康复训练器械308种,形成了研究、制作、功能评价的完整体系。其中研制的运动假肢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残疾人体育盛会上取得佳绩。

康复信息研究所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和残疾康复文献信息数据库,建立的“中康”网站和中国残疾康复信息网站共有80个栏目,点击率已达100多万次,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信息平台。图书馆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收藏原版康复医学书刊最多的图书馆,目前存有图书和期刊合订本约40000多册。

康复医学研究所在上世纪90年代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生产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属国内首创,对于研究脊髓损伤、神经修复、老年痴呆等疑难病症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出的部级二类新药――磁共振影像增强剂“磁影复胺”,使一直依赖进口的产品国产化;以医用吸血海绵和高效凝胶冰为代表的一批系列产品已经产业化,医用吸血海绵等眼科手术用品已在全国几百家医院应用,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8月,临床康复医学研究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康”重点实验室之一;2007年1月,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神经科学研究与发现中心”。研究所以临床为依托,开展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偏瘫康复、脑瘫康复、截肢康复、骨关节康复、泌尿康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等相关康复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教育教学 蓬勃发展

20年来,“中康”十分重视职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为适应康复人才的需求,1991年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建立了医学七系,并于2000年,更名为康复医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层次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共招收本科生254人、硕士研究生90人、博士研究生34人;日本国际协力事业机构(JiCa)中国康复人才培养项目,至今也已经培养物理治疗(pt)和作业治疗(ot)硕士研究生14名。“中康”还承担着向全国举办各类康复专业培训班和部级继续教育项目,至今已面向全国举办各类康复医学培训班195期。还接收全国各地进修生,为全国培养康复人才15800多人。编写出版康复治疗学本科教材4套共计37册,填补了中国没有康复医学教材的空白。现在的“中康”已经是桃李满天下,成为全国康复人才的培养基地。

社会康复 深入开展

为实现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设置在“中康”的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承担着国家下达的康复任务的组织和实施、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承担着对中国残联所属的各级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的指导任务。他们发挥“中康”的技术资源优势,制订和规范了各级康复机构建设和各类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的技术标准,编写了一大批适合基层使用的社区康复教材和科普读物,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积极培养基层康复技术骨干,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模式。至今,已经对39万肢体残疾人进行了社区康复训练,对23.33万名残疾儿童进行了系统康复训练,训练有效率达到88%以上;对5000多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手术有效率达到90%以上;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家长1.075万名;为全国1400多个社区配发康复训练器具2.66万余件;举办各类康复培训班130多期,培训康复管理人员、基层康复人员、残疾人及亲友9100余人次。这些都有效地推进了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2008年3月,中日两国携手开始实施中国中西部地区康复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综合性远程教育系统,建立以“中康”为核心,辐射陕西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康复人才培养创新型示范体系。

国际交流 硕果累累

“中康”是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乃至人权形象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20年来,“中康”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共接待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访问团组,计8500多人次。成功举办了第42届国际脊髓学术年会、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中日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中挪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中日物理疗法科学学会国际大会等一系列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共计140多届。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争取到了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大大提高“中康”的国际知名度和广大康复工作者的学术水平,与日本、美国、挪威、爱尔兰等国家的康复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国际交往,促进了“中康”在康复医疗、科研等诸方面与国际接轨,也扩大了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文化建设 成效可喜

“中康”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医德医风和精神文明建设。20年来,在“患者至上,求实进取”院训的鼓舞下,以创一流优质服务为目标,坚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通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工青妇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完善“中康文化”,形成了鲜明的“中康文化”特色,增强了中心的凝聚力。广大康复工作者始终保持着人道、廉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就医氛围,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中康”以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良好的秩序、优雅的环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已经连续多年被政府有关部门评为医院管理、物价计量、环境绿化、安全保卫、计划生育、锅炉管理、物业管理等先进单位。

社会责任 义不容辞

同舟共济 抗击非典

当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的时候,“中康”医务工作者忠于职守,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地直接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战斗,他们用大无畏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表现出了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乐章。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全国人民带了无尽的悲伤;同时,大江南北也唱响了一曲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壮歌。“中康”博爱医院在第一时间组成了地震救灾医疗队和第一支中国残联国家康复医疗队;1200多名职工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共捐款30多万元;先后共派出6批35人分赴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开展紧急救援转运、早期康复指导和灾区慰问、科普知识宣传及灾后重建援助等多项工作;及时完成中国残联、卫生部下达的《地震伤残后的康复与护理》、《地震致残患者的康复指导原则》等十多本书稿的编写任务;支援四川、甘肃省残联有关伤残早期康复知识读物、光盘、图册等2500余册;起草了四川省康复中心建设工作草案;发送救灾物资40余万元;还积极接收了多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截肢伤员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并安装假肢。

全力以赴 贡献奥运

2007年4月,“中康”北京博爱医院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北京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定点医院”。“中康”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了适应国际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各项工作方案、标准、流程、职责、服务规范和应急预案。深入开展了全员培训、岗位练兵活动,在奥运会期间,开辟了奥运医疗服务就诊区域和残奥会患者病房,建立了奥运“绿色通道”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网络。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期间,“中康”向北京奥组委、中国残奥会管理中心、国家体育馆、北大体育馆、老山自行车馆、奥运村和残奥村等场地外派奥运和残奥会医疗人员近50名,向奥运大家庭成员、志愿者和观众提供了急救、门诊、转诊、协助转运病人、维修假肢矫形器和轮椅等服务;在本院院内向涉奥人员提供了急诊、门诊、住院以及安排转院等医疗服务。

展望未来 踌躇满志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5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应现代人类对保健和医疗新的需求而出现的。“康复”是指“功能的恢复”,康复医学的目的是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心理咨询及中国医学康复手段等多种手段,使伤病残者尽快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等能力,为伤病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在康复训练中,医生是教师,是教练,患者是主动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有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我们的康复训练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主动参与的重要性

“形神合一”是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偏瘫运动功能的丧失,就是神对肢体的主宰作用的丧失,这也强调了主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通行的运动功能训练,多为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肢体的强制性训练,或以器械训练肢体运动为主,虽然对大脑有反向刺激作用,但患者都处于被动接受训练状态,缺乏直接改善脑神经代谢机能的治疗作用,效果不佳,且容易使已恢复的功能倒退。对于软瘫病人,强行让其练习走路,会引发膝关节过伸等不良后果;对于较重的硬瘫患者,若对其进行强行训练,会造成不应有的损伤,有的还会形成不正确的习惯动作,所以我们要逐步引导患者由被动训练转化为主动训练,才能有利于康复治疗效果的发挥。

2 怎样调动起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康复训练中,医生要做的是让患者承认自己伤残的事实,鼓励患者积极正确的应对残疾,帮助患者改正对待残疾的错误适应策略,应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残疾人不是残废人,残疾不是社会的负担,更不是耻辱,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有共享社会平等的权利,这有助于残疾患者以“平等、参与、共享”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更主要的是在康复过程中愿意采取一定的对应策略,以最大可能或限度去适应残疾,会积极想办法挖掘自己的潜力去治疗疾病,适应生活,投入社会,这种“适应”即是主动性,对于残疾人的康复是很在利的,医生这时应予支持、认可、协助策划相应策略,以加强适应过程。在整个康复过程,唤起、强化康复对象的自我康复意识是医生极其重要的任务,有了患者主动参与的态度,医生就要认真耐心的把康复训练的知识、方法教给患者,每天制定一个目标,而医生就是教师和督导员,让患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去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6

大胆改革 以患者利益至上

李建军院长是一名集党务业务、管理、社交、外语等多项才能于一身的复合型干部。特别是在当前医疗改革面临重大挑战的关键时期,残疾患者的康复需求逐渐增加,康复医疗市场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李建军能够始终秉承“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理念和“患者至上,求实进取”的院训宗旨,带领全院广大职工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实践着“学习、创新、和谐”的办院方针,凭借对国际康复理念的把握,对祖国康复医学事业的热爱在短短的几年中,他大胆进行了医院体制改革,理顺了长期制约医院发展的管理模式,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规划中的经济目标,医院床位从216张扩大到665张,床位使用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从而使北京博爱医院真正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业务规范、手段齐全、流程完整,水平先进的对残疾人进行全面康复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康复技术资源中心。收治的患者从国内20余个省市扩大到全国以及世界20余个国家,率先使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走上了国际舞台。

作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院长,李建军认真执行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公益性正确的办院方向,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几年来,在医院人员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先后扩大病床360余张,增加了6个病区和内分泌、高血压、支气管哮喘骨关节、疼痛、呼吸康复、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10余个专科门诊,还成立了外宾医疗组,康复治疗科室实行了双休日加班治疗,节假日不休息的工作制度、病区增加康复治疗室,方便患者强化训练。尽管如此,院外仍然常年平均有100余位等候住院康复的患者。为进一步解决住院难的问题,李建军院长又提出了建立患者等床登记制度,并大胆策划建立医院统一的科室主任办公区和物流中心的设想,腾出办公室和库房改做病房,扩大收治人数,不断探索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李建军还积极筹备扩大医院整体规模,在他的努力下,200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建立综合病房大楼的项目。大楼建成后,北京博爱医院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日门诊量最大规模1500人次,康复治疗科室面积9350平方米。

加强管理 促发展增效益

从2005年开始,李建军院长以职能处室月工作考核为突破口,酝酿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月工作考核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即年初以召开研讨会的形式,达成本年度工作共识,各部门科室以此制定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年目标分解在每个月中,医院领导从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创新工作交办协办工作几方面,对全院45个部门,科室进行细致的考核,在月考核基础上进行年度考核,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有了这样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才使得博爱医院在短短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6年5月,李建军院长率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全体职工,经过近两年的准备,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检查,2007年顺利通过医院管理年和奥运定点医院的检查,2007年4月,北京博爱医院光荣地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指定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定点医院。检查组专家们高度赞誉李建军领导下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是。国家的骄傲、职工的自豪、患者的希望、同行的榜样”。

人才战略 提倡人性化管理

我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4800多万人,其中能够得到康复的仅占10%,而康复技术人才又是奇缺。美国康复治疗师与人口比为10万人中占17.34%,日本为11.92%,中国仅有0.4%,而全国每年只能培养700名康复技术人员,身兼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的李建军意识到,只有加大康复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才能真正缓解残疾人康复难的问题,在他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教育已经从仅有的高职和本科扩展到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使坐落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内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成为国内首家进行系统康复医学教育的高等学院,并在全国康复教育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作为一名专业型管理人员、博士生导师,李建军在百忙的管理工作之外,潜心钻研业务,努力培养更多的康复人才,他先后组织承办了第42届国际脊髓学会学术年会,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局级科研课18项,在《中华外科学》《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矫形外科学》《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核心期刊上50多篇,组织并参与编写康复教育系列教材19本,参加了《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编辑工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名。

作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领导班子的“班长”,李建军院长能够团结带领班子的其他同志,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努力抓好党员、干部、职工这三支队伍的建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开展了历时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关于加强和完善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政府工作报告》、《同志“六一”重要讲话》等文件精神,组织大家观看《深入学习贯彻的基本精神》录像片,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报告会”。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创建首都文明行业”、“防治商业贿赂”等活动,邀请首都卫生系统“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团来院做报告、发放“八荣八耻”学习卡片,开展精神文明“双十佳”评选表彰,号召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做践行“八荣八耻”的表率。通过组织医院推行点名服务、加班服务、“十心服务”等活动,积极创建医院文化,通过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慰问离退休职工,看望住院患者,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愉悦身心,构建和谐的同志关系和工作氛围。

重视宣传 内外兼修

在李建军院长的积极支持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对内对外新闻宣传搞得有声有色,中央和各地方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对该院的报道,每年都达到三、四百篇。积极救助与张君犯罪团伙搏斗英勇负伤的英雄民警方亮,救助云南农家“篮球女孩”钱红艳,救助危难时刻舍己为人的“全国优秀导游”文花枝,救助“国旗卫士”王立志,救助民政部“明天计划”中的50余名需要实施矫正手术的孤残儿童等一系列典型病例的宣传报道,都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美誉度不断提高,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近年来连续荣获“首都公共卫生文明单位”,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分别获得中史国家机关授予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和丰台区宣传信息先进单位等一系列称号,两个党支部荣获中国残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6年15名同志有分获中国残联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无不浸透着李建军院长的巨大心血。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康复医学;机遇;挑战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的、独立的临床学科,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原则,采用综合的康复技术和方法,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处理和训练人的功能障碍,使身心功能和社会活动功能得以康复[1]。

我国康复医学广泛吸取各国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并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1面临的机遇

1.1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人口老龄化既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疾病谱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病后功能障碍将不断增加。如上所述,在疾病的后期大多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而且,50%的老年人对康复服务有需求。按此推测,目前,我国有6000多万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而真正能够得到康复服务的老年人不到0.1%。

1.2意外伤害者的康复需求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灾区的救援和康复问题日益引起国际医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如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卫生部了7个与地震相关的文件涉及康复医疗工作,显示了政府对这一学科的高度重视[2,3]。据估计,每年因各种意外伤害导致残疾需要康复的人数超过10万人,累计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1.3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状况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4%,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为2457万人,占29.62%;残疾等级为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为5839万人,占70.38%。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残疾预防体系"。

1.4慢性病患者的康复需求我国是全球慢性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8年,我国已有2.7亿名慢性病患者,并且每年新增1600万名,仅以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遗症为例,每年就需再建300家大型的康复中心,需康复医学人才3~5万人。还有因心脏病、骨关节病、创伤等引起的慢障碍患者,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更大。

2存在的问题

2.1国内的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中国目前拥有的康复服务资源却严重缺乏,明显影响康复服务的效果。1988年国家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604.7万残疾人得到康复。1大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康复服务的现状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相称。

2.2康复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目前,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5]。

2.3社会对康复医学的认识阻碍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目前,社会各界对康复及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把康复医学和理疗混为一谈或将康复医学和理疗对立及对康复医学与其他临床各学科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足等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王茂斌:"康复和恢复概念的混淆,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但是大众,临床医师也认为康复医学是治病的延续,根本不理解康复要从临床治疗的第一阶段就介入,并几乎贯穿整个临床治疗过程。过去认为:医院总收入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好。现在不同了。开始强调医院净收入、强调医院投入产出比、社会资源占用率等。这样一来,康复医学低投入和高产出的明显优势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康复医学社会资源占有率,包括医院后勤、管理资源占有率也相应减少。

3建议

3.1建立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康复医院,逐步形成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完整的康复网络,并不断提高能力,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3.2向世界学习,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现代康复医学虽然已被我国政府支持,但毕竟是一个引进的新兴学科,国外的康复理念、科技和管理技术仍占据主导地位,举办和参与国际康复学术大会,吸引国外的专业人士到中国指导、交流。

3.3在康复医学领域,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康复医学的高科技含量正在增加,因此,在未来康复医学中,人类对高新技术应用有更多期盼。在医学领域里引进和采用更多新技术,比如康复机器人、高端辅助矫形器具等,将带来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未来可预计的年代,谁把握住这个趋势和机遇,谁就能在提高康复评估和康复医疗效果方面走到世界康复医学前沿,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励建安.汶川地震为康复医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83-584.

[3]卓大宏.在地震救援及灾区重建中充分发挥康复医学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2008,23(6):483-486.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8

“康复医院作为专门的康复机构,除了专业、综合的医疗康复服务外,同样要为患者提供医疗康复以外的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服务,它将康复服务延伸到了家庭和社区。”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下称“广康医院”)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唐丹看来,康复医院是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它承接了综合医院的部分下沉患者,同时还与各种延续性的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

正如唐丹所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康复专科医院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各康复阶段患者的需求。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在2013年的康复与护理工作会议上曾专门提出,康复医院是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并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整体转型为康复医院或以康复为主的综合医院,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作为增量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

定位康复机构

在唐丹看来,建设或转型为一家康复医院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摸清所在区域内的康复需求,以确保真正了解当地的康复资源状况。“你要了解所在城市或区域内的老年人数、残疾人数、工伤患者人数以及交通意外的发生率,这些人的康复需求是多少,区域内已有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学科的数量、床位,他们的康复人才储备如何。”有着13年建院治院经验的唐丹侃侃而谈。

另外,转型为康复医院后的专业优势,以及是否能与其他可提供技术支撑或患者来源的大型综合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都将影响医院转型后的生存与发展。

当下,就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现况而言,康复医院的基本定位是既要建设康复专科,又要发展其他临床科室,即大专科、小综合模式。“康复大专科的基本定位是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医疗,体现的是专科水平,突出的是整体康复的理念。而临床小综合则主要为康复保驾护航,同时为周边的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唐丹说。他进一步解释称,康复大专科的建设包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以及康复工程,并且医院与社区以及家庭要实现无缝连接。他还称,系统性康复大专科建设,需要其团队服务模式明确、康复流程清晰、治疗项目多样,也就是康复治疗专科化、康复医院专业化、康复流程标准化、康复管理信息化。

相反,临床小综合的建设则无需贪大求全,而是根据所在康复医院的主要康复病种来重点设置相关的临床科室,以实用、够用为主要原则。

以广康医院为例,神经科、骨科和烧伤康复是广康医院的特色,因此医院就重点配备了神经内科、骨科、烧伤科、整形外科和神经泌尿外科等临床科室,脑科康复病区配备了iCU病房,同时还设置了手术室,目的是开展一些功能重建手术。”唐丹强调说,门诊与医技科室的设置也应适度,不用大而全。在他看来,三级康复医院的医技部门不一定要配备Ct或核磁共振,更不用高精尖的临床设备,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配置即可。

建立康复团队

康复的服务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康复医师为团队核心,各类康复治疗专业人员为支撑系统的小组工作模式。“多学科团队的特点就是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康复目标的设定,团队成员对康复治疗的结果承担共同的责任,而团队的经验知识要充分共享,成员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再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唐丹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广康医院开展的团队服务模式,包括康复评价会、专科康复团队交班、专科内涵式查房、疑难病例讨论。

团队工作同样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改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康复医生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当临床医生转型成为专科康复医生时,加强康复培训,使之成为康复团队中合格的领导至关重要。“尽管康复医生在整个团队中的作用是统筹全局,但关键还要强调团队成员的平等性,要以效率优先为原则,同时灵活变动团队会议形式,加强专业交流,改善沟通也能将团队的积极性提高。”唐丹强调。

几年前,大家还在考虑我国究竟应该培养专科康复治疗师还是综合康复治疗师的时候,唐丹就已开始培养自己的专科康复治疗师。他认为,作为一家三级康复医院,一定要与国际接轨,康复治疗师一定要细分为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尤其作为一家康复医院,他推崇,不仅要培养专科的康复治疗师,还应该探索康复治疗师的亚专科化发展。唐丹告诉记者,广康医院的专科治疗师在工作5~8年后,可根据自身兴趣、个人特点,逐步走向亚专科化道路,如神经专科物理治疗师、脊髓损伤物理治疗师、运动损伤物理治疗师等。“下一步,我们要开展亚专科治疗师的评估考核,如果考上医院亚专科治疗师,我们每月将补贴治疗师300元。”

同样的,对于康复专科医生或其他专科的康复医生的权重问题,唐丹则引用了《临床康复学》主编关骅教授十年前就持有的观点: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专科医生,不仅有专科的执业康复医师,还有对专科康复医疗感兴趣并且通过康复医学专科协会考核而获得从事康复医疗资格的其他临床专科医生。“康复医生的培养一定要多吸纳临床医师的参与,所以我们应该推动康复专科医师和专科康复医师协同发展。”

管控康复质量

与其他临床专科不无两样,质量和安全同样也是康复医疗服务的核心,推动质量的可持续改善关系到康复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唐丹表示,质量和安全的改善措施,重点是狠抓质控组织建设,为质量管理提供运行的保障。“康复医疗机构内应成立三级质量与安全的管理组织,包括医院的质量考核委员会、医院的质控办以及科室的质控小组;完善质控的内审制度,明确院内质控标准、各项质量管理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定期考核分析和总结,从而将安全和质量的隐患消除于无形之中。”唐丹称,制定和明确康复技术操作的规范和诊疗指南,是推进全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基础,同时还要针对康复医疗的特点制定康复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康复医疗的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等,也要对全员开展治疗风险防范和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

针对康复医院以中后期康复为主,以患者的功能康复为目标,以让患者重新得到社会适应为结局指标的这一系列特点,来建立康复质量的评价体系,唐丹称其为三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即结构评价、过程评价以及结果评价。“特别是结果指标,它可以看到一个患者康复的效果,也可以评价整个康复机构与康复治疗的水平。”唐丹说。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9

一、老年疾病的分析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许多新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本课题研究调查期间,一共对铜仁市15家县级以上医院的行政领导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该地区,老年疾病主要有10种,这是能走动或者是患者家属送来医院进行救治的疾病,而在广大的农村,有很多老年人一般的疾病,只要能在自己承受的痛苦范围之内,都不采取治疗,偏远地区的老年人,更有甚者为了给子女省钱,哪怕自己再疼痛难忍,依然坚持在家,不到大医院检查,接受治疗,且子女没多少钱,也只能看着自己的父母遭受疾病的折磨。这种情况在乡村确实存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年轻人出门打工,对空巢老人的照顾不周更加突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从老龄化速度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6%。2021—2035年,中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100多万人。”因此康复医学在老年疾病工作中会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调查的数据显示,在铜仁市的老年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支气管炎、脑性瘫痪、神经衰弱、中风、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冠心病等二十多种疾病。同时,这应该也是我国和全世界老年人易患的疾病。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康复医学的一个服务对象就是老年病的康复与治疗。因此,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1.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影响因素。

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对于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老年疾病治疗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调查数据中,有51%的医务人员认为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有37%的人认为本单位的康复科工作开展一般,不是很好,有2家县级医院还未开设康复科。因此,可见老年疾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也不是那么理想。

2.康复医学发展影响因素。

中国的康复医学,已经逐渐从传统康复医学向现代康复医学过渡发展,传统康复,主要是在于针灸、推拿按摩等。而现代康复则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包括ot、pt、St、Sw、Re等项目在临床上的运用。技术手段和医疗设备都是全新的。那么对老年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一,当前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疾病来说,是近期的发展服务目标。还没有真正地与老年疾病治疗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开展康复医学本身就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还未真正的落实,有的医院也才刚刚起步,对于老年疾病的康复治疗,还未提上真正的日程安排上来。总体来说就是医院对康复医学重视发展因素与医务人员的自身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性因素。第二,患者方面,因为老年疾病多数本身就是一个慢性病的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费开支必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中小城市,低收入家庭,必然也是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担忧和必须承受的问题。同时,对于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的作用有多少。是否有必要进行康复治疗也是患者和患者家属思考的问题,如果有一些疾病已经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那患者或其家属也会放弃治疗。所以说康复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治疗和康复的费用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疗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西部落后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欠发达,康复医学的发展当然受到了阻碍。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空巢老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首先要明白空巢老人的概念以及分类,刘克仁学者在他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存状况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毕业论文中,是这样给空巢老人定义的:空巢老人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来自空巢家庭,二是年龄在60岁以上。他把空巢家庭老人分类为来源于完全空巢家庭、半空巢家庭和隔代空巢家庭的老人。因为这些空巢老人疾病治疗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费用由谁出,由谁来照顾,得病了是否愿意到医院去治疗。康复医学的治疗对于这样一些特殊的病人是否能够起到作用。笔者在调查时问及是否许多农村老年人患病后都不愿意到医院接受治疗,而是在家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有26.3%的医务人员认为会有60%人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救助治疗。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病的治疗,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即空巢老人疾病的康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医学人文因素的影响。

康复医学涉及老年疾病的临床治疗和临终关怀,因为老年疾病一旦不能治愈的情况下,对于老年人是临终关怀显得比治疗更为重要,因此,在此过程中,对于“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原则,以及在保护个人权益和隐私方面,应当尤为重要。对于农村的空巢老人来说,他们在个人权益维护方面以及法律意识淡薄,不懂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老年病人由于身体、疾病原因,都更需要有耐心、细心的专业人员照顾。因此,在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医院、医务人员,更应加强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患老年疾病的特殊群体要加以特殊对待。

三、改变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的治疗途径

治疗疾病,就是要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但是,这只是医学的传统目的,现代的医学的目的应将治疗、照料与疾病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1.治疗疾病、照料护理无法治愈者。

老年人由于各种功能衰退,疾病的抵抗能力低下,与非老人群相比,他们易患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因此,老年人及老年患者的利益不仅包括抢救生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还包括对慢性病情的护理和照料,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据统计,在60~70岁人群中,大部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到80~90岁患有三种或者更多。85岁以上的老人至少有半数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日常生活。”康复医学对于老年人来说,生命质量的提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2.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老年疾病的治疗、康复,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政府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随着老年化人口的不断增多,政府对老年社会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全靠政府的财政资金的预算与支配。还有就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关注与关心。政府在投资和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到医疗卫生行业中,特别是老年医学发展事业中,在政策上的优惠、照顾和鼓励是非常关键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也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疾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政府对老年医学的重视程度,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对资金的投入。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发展程度。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到目前为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3.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

现代康复医学人才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光懂得康复医学知识,更应该学习和了解医学人文相关的知识。而目前在工作岗位上的医生、技师和护士,对于医学人文知识的欠缺,是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治疗的一个影响因素。当然,不只是医学人文知识,还有医学心理知识,都是需要医务人员掌握的重要内容。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一个方面,就是最基层人才的培养,高职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这一类人才最主要是技术型的人才,对于他们来讲,技术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强调的技术性人才;第二个方面就是本科层次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于本科层次的康复医学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术,是临床理论知识和技术双重强调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个方面,是研究生型的科研或临床技能型人才,这是对康复医学的前沿和实践进行深度的专业研究型人才。在专业人才方面,比如护理专业可以开设康复护理专业或方向,为医院、社区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专门、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四、老年医学疾病的转归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有的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康复作用。任何疾病的转归,无非就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康复,另一个就是走向反方向,是很多人,包括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最不期望的结果。但是在对于老年疾病来说,更多的疾病会是走向第二个方面,很多疾病是无法能够得到彻底康复和复原的,甚至会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老年疾病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对老年医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支持和扶持康复医学发展;发展临终关怀事业,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逐步建立临终关怀医院;就目前情况下,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社区老年康复医院;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合理培养康复医疗卫生人才。老年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也离不开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所有学科以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和支持。作为康复医学来说,临终关怀知识和死亡教育的普及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对医务人员、老年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有待于下一步的研究。

五、结语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篇10

从前,大海里有一条浑身长满彩虹鳞片的彩虹鱼,它是大海中最美的鱼,然而它并不快乐。直到有一天,它把最小的一片彩虹鳞片送给了伙伴,它收获了快乐和友谊。接着,它不断地把彩虹鳞片分给别的鱼,它成了大海里最快乐的鱼……这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给妈妈讲的故事,这位妈妈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培英。

李培英和她先生从来不避讳与孩子谈论他们的工作,当李培英最初有踏足康复护理行业的想法时,她把这个想法分享给了家人。听了妈妈绘声绘色的描述,在一边的女儿眨着眼睛问:“妈妈,你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就像彩虹鱼一样,跟大家分享爱,分享自己最好的东西?”

李培英被女儿的话触动了,于是,“彩虹鱼”成为李培英创立的第一家康复护理机构的名称。在大家眼里,“彩虹鱼”是爱,是给予,是分享,是对康复医疗最恰如其分的诠释。人生辉煌时期急流勇退

彩虹鱼项目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培英2001年结束自己的英国留学生涯学成归国,彼时,她拥有医学博士、医疗管理硕士学位,曾在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工作。她还是国内少有的集医疗临床、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医疗投资发展多种理论和实践经验于一身的高层次医疗管理人才。

2002年,李培英领导创办了知名国际医院“上海和睦家医院”,为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使、领事、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和家属,以及中国高端人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将八十余家国际医疗保险引入中国,创造了35张床位实现年收入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运营奇迹。和睦家也成为国内高端医院第一品牌。

李培英的发展路径与许多临床医生截然不同。上世纪90年代,当李培英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之时,她对中国的医疗体系产生了深深的困惑:为什么医疗的现实世界距离理想中的救死扶伤、白衣天使差距如此遥远?如何构建政府、医院、医生和病人的和谐关系?为了解决自己的这些疑惑,李培英选择留学英国学习医疗政策与医院管理。

在过去的15年中,李培英的主要工作不只是医院管理,于她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地把病人放在医疗的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从医还是管理医院,李培英始终坚持将患者感受放在第一位,不光要治好病,更要患者愉快地度过每一个疗程。这15年,李培英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

2014年之前,中国医疗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临床急症治疗资源过剩,医疗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前端预防与后端康复的主要医疗产业链环节,致使临床医生承担了几乎全部救治患者的责任,医患关系不断恶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健康,但是现有医疗体系却无法满足中国人在温饱之后,对身体健康的迫切需求。李培英始终关注并思考着这个问题。

2014年,李培英在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做出了激流勇退的重大决定。她的退是以进为退,退出已经蓬勃发展而且明显发展过剩的临床急症治疗医疗行业,转而去开辟中国医疗产业链缺失严重,但始终没有民营医院敢于问津的医疗行业――康复医疗。

经过慎重思考,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李培英辞去了上海和睦家院长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康复医疗事业,开始了她创造奇迹人生的新历程。治病救人医者仁心

李培英筹划的第一家专业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医疗机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彩虹鱼康复。与中国民营医疗市场遍地开花的各种康复医院不同,李培英以一名医者“治病救人,医者仁心”的淳朴理想,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定地走了一条从来无人问津,但是前途无限的康复治疗机构创建之路。

为了创办康复机构,李培英动用了几乎所有积蓄和资源,排除业内异议,从国际资源考察学习开始,将国际最先进的康复理念、技术和设备引进中国,这其中也得到了杭州市政府的支持。在集合了所有智慧和资源,挑战重重困难之后,中国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治疗机构――彩虹鱼康复护理诞生了。

“彩虹鱼康复护理”是彩虹鱼健康产业发展(香港)有限公司旗下的国际品牌,所辖机构按照国际质量标准运营管理,是国内康复护理行业的一面旗帜,也是杭州市政府为打造“健康杭州”,带动杭州健康产业、医养一体化事业发展而重点引进的龙头项目、浙江省重点项目。

“彩虹鱼康复护理”集医、教、研于一体,在杭州拥有杭州彩虹鱼康复护理院(医疗服务机构)、杭州彩虹鱼康养护理站(社区)、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医学教育机构)和彩虹鱼研究院。

在彩虹鱼康复护理步入正轨之后,李培英以敏锐的眼光又看到了社区卫生医疗的不足。提供家庭上门、社区的医疗康复服务,居家养老支持,以及为社区里已设养老院提供养老所需的康复技术支持和服务,是李培英看到中国老龄化这一现象后的又一个目标。结合中国老龄化趋势和国家养老、医改政策颁布和落实,彩虹鱼已经在规划布点式的“康养护理站”,有了依托和社会服务布点。老百姓足不出户或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所需要的医疗康复、专业护理,和养老支持。

彩虹鱼以建立广泛获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发展指针,构建了以城市核心区域康复护理医院为中心、以社区康养服务站点为纽带的居家养老及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在该体系服务下的社区老人,将不需要支出一分钱的入住费,就可以获得包括居家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居家环境适老性改造在内的健康及生活支持,实现居家养老。

目前,第一家彩虹鱼社区康养站已经成立,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重点社区医疗项目,彩虹鱼康养护理站通过政府采购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包括社区日间照料和家庭上门的康复护理服务。不久的未来,由政府投入的浙江省第一家省级养老喘息服务中心也即将设立,委托彩虹鱼康复运营管理。彩虹鱼与美国it巨头合作建立的智慧医疗远程系统,使康复护理人员在病人家中,凭借手持的移动终端,连接彩虹鱼康复护理医院的专家资源,甚至直接对接彩虹鱼的国际顶尖专家资源,享受高质量的康复护理服务。李培英的彩虹之路

“作为外科医生,我的使命就是以手术解除病痛;但随之而来的,是手术给病人带来心灵的、肉体的和肢体功能的创伤。我知道,手术以后尽快康复、回归社会和家庭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然而,外科医生的传统治疗观念总认为,术后恢复是自然发生的漫长过程,医生无能为力。我的老师是这样教我的,我曾经也是这样讲授给我的学生们的。为此,患者和家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耐心,是我心头一直萦绕的、挥之不去的困惑。”这是彩虹鱼外科医生李祖栋主任(外科专家、临床营养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营养学组副组长)的内心独白,这也是中国医疗正面临的最大困惑。

在李培英的邀请下,曾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的李祖栋来到彩虹鱼康复护理院工作,这对他的外科治疗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外科术后恢复上,也有巨大的治疗空间――康复医学。由杭州市政府引进的,由大多数康复医疗海归人员创办的彩虹鱼康复护理院,就是这样的机构。

凡是来到彩虹鱼康复护理院的外科医生,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点点滴滴深深感受到,在外科医生工作生涯中必须补上的重要一课――大病术后康复。

彩虹鱼康复护理院业务涵盖大病康复、术后康复、产后月子康复以及骨科运动损伤康复等。作为高资历普外科医生,李祖栋在彩虹鱼目睹了从大都市上海来彩虹鱼进行产后月子康复的产妇,由于脑梗导致肢体和语言障碍从三甲医院转入彩虹鱼的康复病人,从新加波远道而来的肿瘤康复患者……

在彩虹鱼,人们打破了传统的产妇、患者必须卧床静养的观念,只要具备条件,极早进入主动或被动活动,运用专业的康复治疗手段,包括先进的康复设备,一丝不苟地一对一治疗,均能在10-30天不等的康复治疗期收到预期疗效,满意而归。“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彩虹鱼对于专业的投入和认真。彩虹鱼不仅是医院,更投入巨资,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国外顶尖专业机构,联手创办了杭州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为彩虹鱼的发展获得可靠的人才、信息、技术交流的保障。”李祖栋说。

李培英始终把“促进患者的健康”作为彩虹鱼的使命,为了这个神圣的目标,她带领整个团队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中国康复产业的标杆。李培英有个梦想,她要让中国的患者真正懂得“健康”的意义,即使不出国门,也能得到国际水准的康复治疗,让中国老百姓明白,功能障碍、依赖于别人而生活不是疾病的必然后果,术后、病后人群仍然有很大可能独立地、有质量地、有尊严地生活,术后、病后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独立愉快有尊严地生活才是真正的健康,而这种“健康生活”不再是中国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初秋的一天,李培英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朱永坚那里打来的,他希望彩虹鱼康复帮助他的一位张姓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