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0:08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1

关键词:网络互联,虚拟实训平台,B/S结构,JSp动态网页,网络模拟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3-000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近几年,多数高职院校都投入了相应的资金构建了网络互联实训室。但由于网络设备品牌较多,且设备的规格型号繁多,院校设备经费投入有限,绝大多数网络互联实训室的设备品牌单一,数量有限,更新换代周期长,致使教学和实训室建设都面临瓶颈,学生操作技能练习不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因此除了网络互联设备的投入,还必须考虑利用虚拟[1]实训平台来解决当前教学和实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满足教学需要。

一、网络互联虚拟实训平台应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网络互联设备配置》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所谓网络互联就是将多个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主要讲授两大主流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与调试,是网络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该课程属操作类课程,实践性极强,整个课程的教学实现要求在具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的实训室完成。

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投入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购买思科、华为、锐捷等业界主流网络厂商的设备构建网络互联实训室。但由于网络互联设备比较昂贵,学校资金投入有限,绝大多数学校只能购买某一品牌部分型号的网络互联设备。不同品牌的设备,配置命令集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经过学校的学习只能掌握一种品牌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另外,学校实训室内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赶不上实际工作现场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而且学校实训室内设备的数量有限,以至于大中型网络互联的综合实训没有办法实现。以上因素都导致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二、网络互联虚拟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一)总体设计

网络互联虚拟实训平台采用Browser/Server(B/S)结构[2],应用web服务器、JSp动态网页设计[3]及网络模拟器等技术,构建虚拟实训环境。当前业界普遍使用的网络模拟器有RouterSim4.0、SybexVirtualLab、思科网络学院FlahLab、Cim、Bosonnetsim5.31、pckertracer等。模拟器软件包可以安装在网络互联实训室的服务器上,也可以安装在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学生只要在浏览器页面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既可登录到虚拟实训平台对网络互联设备进行配置和调试。

(二)应用流程

1.选取互联设备绘制网络拓扑图

该虚拟实训平台的应用流程如图1-1所示。学生在浏览器内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后即登录到虚拟实训平台,首先进入该平台的工作界面。工作界面包含菜单、快捷工具栏、工作拓扑图区和设备列表区等几个部分。使用者首先需要创建网络拓扑图。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此虚拟平台,可以结合各网络实训室内现有设备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现有设备的型号、规格、端口类型、网线及连接器等,让学生对网络设备有直观的感受。该虚拟实训平台的设备列表区可以包含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众多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无线设备、终端设备、设备之间的连线等等),学生根据实际网络构建的需要依次选取相应的网络设备和连线,在工作拓扑图区内进行网络拓扑图的绘制。在此要注意网络设备接口类型以及网线的匹配。

2.配置网络互联设备

网络拓扑图绘制完成后,点击图中的任一网络互联设备,就会出现该设备的配置界面。有两种配置模式可供使用者选择:图形化配置模式和CLi命令行配置模式。对于初学者,建议采用CLi命令行模式配置设备。此时系统将调用数据库中该设备所属的命令集,接受使用者的配置命令,并及时给出对应的响应。除此之外,还要对网络拓扑中的工作站和服务器进行相应的配置,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关注ip地址分配的正确性。

3.测试验证阶段

设备配置完成后要对配置结果进行测试。实际网络工程的系统测试主要包括物理测试、功能性测试和网络连通性测试等。由于是虚拟实训系统,物理测试不必进行。功能性测试主要包括交换机VLan测试,路由器、三层交换机及防火墙路由和路由表测试、冗余链路的测试等。网络连通性测试可以采用ping、tracert等命令来实现。如果测试结果不正确,返回配置界面排查错误;测试结果正确,则完成实训报告。

4.实训报告完成阶段

完成实训报告以加深对实训过程的理解。该虚拟平台包含实训报告模块,学生可以将网络拓扑图、设备配置命令以及测试结果添加到实训报告中,利用平台提供的“提交作业”功能上传给老师进行审阅,并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输出功能将实训报告转换为文档格式以便学生保存。

三、结论

该虚拟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应用将有力地解决高职院校网络互联实训室普遍存在的设备数量不足、品牌单一、型号落后、更新换代慢等实际问题,使我们高职院校的实训室能够满足教育部提出的“基地设备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要求,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2

关键词卓越绩效模式电网支撑企业管理体系

一、引言

卓越绩效模式作为一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经营绩效目标,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电网企业发展路径相匹配,故在电网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是其必然选择。

国网天津物资公司通过卓越绩效模式的实践应用,推进卓越绩效模式与专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并形成固化工作机制,建立了“测量-评价-改进-提升”常态化闭环模式。本文以国网天津物资公司为案例,探讨电网支撑企业卓越绩效实践应用方法,以此为同类型企业提供可借鉴路径。

二、建立柔性组织构架和特色管理机制

(一)建立柔性组织架构

为保障卓越绩效模式顺利导入,国网天津物资公司构建由公司“一把手”牵头的卓越绩效三级柔性组织体系,明确各层级组织责任,实现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改进短板、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目标。

领导小组由公司高层组成,负责统筹各项工作并审定项目实施方案、听取汇报、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工作小组由各部室领导组成,负责各项工作具体开展、编制项目整体方案及进行质量监督、组织协调外部机构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汇报工作进展。跨职能联络小组由各部室专业骨干组成,全程参与报告撰写与材料收集工作,负责卓越绩效模式在本部门推广与实施。外协专家由外部专家组成,负责模式导入的前期培训、报告统稿、模式落地服务及技术支持(柔性化组织体系见图1)。

(二)建立特色管理机制

1.多维度宣传营造卓越氛围。公司围绕卓越绩效体系多维度开展宣贯,有步骤、有目的地将卓越绩效理念灌输于员工。首先,通过卓越项目启动会、培训会、公司内部网络平台介绍卓越绩效开展情况及成效,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其次,充分发挥工作小组及跨职能联络小组的专业优势,研究部门管理与卓越绩效模式的深度融合机制,制定改进方案并在内部推广。另外,总结工作经验,提炼卓越管理典型案例,加强集团内部的经验交流,实现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全方位培训管理,提高全员卓越意识。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导入与实施,针对项目开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制定相应的培训管理措施。

理念导入阶段,本阶段培训主要面向自评报告撰写人员组织开展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卓越绩效自评报告撰写、方法工具使用等培训。实施评价阶段,通过聘请外部专家或参加权威机构举办的自评师培训班的方式培养内部自评师,培训对象为公司四级四类专家人才及青年人才骨干。深化落地阶段,该阶段培训主要是在自我评价和综合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三集五大”体系运行要求,建立评价、改进、推广的应用工作机制,对各部门进行培训宣导。

3.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卓越绩效落地。物资公司在开展自评过程中运用项目过程管理模式进行管控。首先,在项目开展前期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卓越绩效三级柔性管理组织。其次,形成项目阶段性汇报机制,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及完成情况,针对问题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再者,形成项目质量管控机制。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评估和监控工作,协调外部专家针对项目进度、质量,以及人、财、物配置和整改情况等进行监督管控。

4.投入“三专”资源,保障预期成效。为了保障卓越绩效模式在公司的顺利开展,公司倾斜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人才保障方面,选拔公司四级四类优秀专家人才及各部门青年骨干参与自评及实施,培养内部自评师团队。在资金保障方面,公司领导划拨专项资金,印制宣传品、组织培训、聘请专家等。物力保障方面,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卓越绩效模式建设,调动公司及各部门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项目开展提供坚强的物力支撑。

三、物资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导入

1.注重前期导入宣传,根植卓越绩效理念。物资公司以《国网天津电力19580》评价要求为依托,深入解读国网公司下发的卓越绩效《导则》《大纲》,并采购《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物》(质协第二版)下发各部室,结合物资公司业务特色编制卓越绩效宣传培训手册、卓越绩效评价实施指南、卓越绩效自评模板等材料,组织公司四级四类优秀人才及各专业青年骨干参与培训,提高对卓越绩效体系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卓越管理思想的传播和应用,营造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

2.制定“拼图式”矩阵,无缝衔接准则要求。物资公司作为国网天津电力的物力支撑企业,区别于供电企业常规部门组织架构,部门构成以业务开展“链条化”分工为主,无法借鉴供电企业某个部门牵头负责整个章节的常规做法。

物资公司以《国网天津电力19580》为依托,结合公司业务及管理实际,将7个类目,23个评分项,43个着重方面,140个“如何”进一步细化,制定具有物资公司特色的卓越绩效导入工作矩阵图,采取“拼图式”点对点应答模式,开展材料收集,化整为零进行整合。

3.超前构建Kpi指标体系,提升卓越绩效自评速率。战略指标体系是评判公司卓越运营成效的标准和手段,物资公司因职能定位,前期并未制定战略目标及支撑战略目标的关键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实现卓越绩效模式的有效落地,物资公司以国网天津电力使命、愿景、价值观为前提,定位于为电网建设和国网电力发展提供坚强物力保障,加快构建卓越供应链体系的战略目标。

(二)测量评价

通过深入研究卓越绩效模式的内容,选取适合本单位工作性质的视角,结合本专业“五位一体”平台建设成果,侧重特色支撑展开应答。以撰写报告为契机,深入了解公司内部情况,展示优势、定位短板、改进提升,为高层领导提供决策辅助。

1.制定“里程碑”节点,完成任务分解。以卓越绩效导入工作矩阵图为依据,按照任务分工和评价工作步骤,将相关标准要求和工作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形成自评工作清单。制定自评工作计划并编制甘特图,明确里程碑节点,有效推进自评工作的开展。

2.遵循卓越评价原则实施资料收集。跨部门联络小组和部门按照自评计划和分工,对照物资公司卓越绩效矩阵图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提炼具体做法、优势亮点、短板不足。

3.发挥内外部专家团队作用,合力开展综合诊断分析。自评报告完成后,由专家团队针对物资公司自评报告,按照“评分要点”和“评分过程”的要求,C合诊断分析公司现状,系统分析公司在业务开展、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改进机会,对公司管理成熟度和绩效卓越度逐条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形成评审反馈报告。

在综合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物资公司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体制、机制、方法的角度提出系统性的优化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弥补短板。

(三)改进提升

根据自评结果,结合“三集五大”运行要求,分析专业管理优势和短板问题。针对管理优势,提出巩固措施,进一步保持提升;针对短板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推进集中整改,系统改进、提升管理水平。

根据改进难度和效果,平衡改进方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定改进机会的优先次序,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将改进工作与“三集五大”体系深化完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深化应用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落实改进措施。

(四)持续优化

1.总结卓越绩效模式经验。全面总结公司开展卓越绩效体系的应用经验,根据各专业卓越绩效评分情况,挖掘专业管理优势,形成实施卓越绩效体系应用经验;结合“三集五大”体系运行实际,发现总结管理优势项目,提炼卓越管理案例。建立最佳实践经验库,加强成果共享与工作交流,提升卓越绩效体系应用水平。

2.构建卓越人才梯队。以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为契机,培养一批懂评价方法、熟悉管理规则、业务精湛的卓越管理人才队伍。构建跨专业、跨部门的柔性化管理团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完成好《卓越绩效模式基层落地自评报告》和《卓越绩效模式整改提升报告》的撰写和导入工作,完善知识沉淀,形成与本单位融合的特色经验和亮点,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支撑单位卓越绩效导入模型详见图2)。

四、卓越绩效模式实施效果

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内部运营体系更加优化

天津物资公司各部门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内部运营相关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投资计划与项目计划执行准确率、物力资源管理任务完成率、履约完成率、协议库存完成率、供应质量完成率、集体企业关键指标完成率连续3年取得100%的好成绩,企业负责人同业对标位列国网第一方阵。

(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

通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规划,人力资本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100%,人才当量密度连续3年以0.4%~0.6%/年的速度递增。在创新成果方面,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近3年公司科技创新任务完成率、信息通信任务完成率均为100%。

(三)客户服务品质提升

通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物资公司重新划分关键顾客群体,建立完善一系列客户服务标准及流程,努力提升客户支持服务满意率,近3年客户调研满意率均达到100%。

(四)经营效益提升

天津物资公司在卓越绩效模式开展下,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通过优化内部财务管控,物资公司可控费用指标较去年有大幅提升,项目预算执行率近3年稳步提升(卓越绩效实施成效示例图见图3)。

五、推广建议

(一)制定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绩效指标体系

建议同类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构建明确的战略绩效指标体系。天津物资公司基于国网天津电力“十三五”战略规划,定位于为电网建设和电力发展提供坚强物力保障,战略目标为加快构建卓越供应链体系。为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责任书》、内部对标、年度重点任务等,制定战略绩效指标体系。

(二)内部市场分类及核心业务过程识别建议

针对内部市场分类,建议分别从全年供货金额总量、区域发展重要程度、电网工程重要程度三个维度用综合因素法确定关键顾客群,通过交集选取法,确定关键客户、次重要客户及一般客户。

针对公司核心业务过程识别,建议应用aRiS“房式结构”理论,识别战略与决策、计划等19个过程。采用价值链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将有效支撑战略关键绩效指标完成的8个过程确定为关键过程。

(三)关键绩效指标测量建议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3

对于微课及研究,始于2011年,首先集中于中小学微课教育,到2013年有少数学者开始涉足于高职和高等教育微课研究。《中国高校微课报告》[1]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有研究表明,微课在高职或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更适用于电子、机械、制造类等理工科专业[2]。在高校中,由“金工实习”转化而来的“工程训练”是机械、电气等工科专业必修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工程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工程训练中应用微课可以清楚地展示实训操作细节,实践性强,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一、微课简介

目前,在教育研究及实践中对于微课这一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微课的定义进行阐释,常把微课、微课程和微视频等概念混用。简单的说,微课就是一种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利用5-1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内容,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3]。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它必然与传统的各种教学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微课的主要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四个字来形容[4]:

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间短(5-10分钟)。

小:微课资源的粒度小(基于知识点/教学环节)、容量小。

精:教学内容精选、主题突出、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便于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学习。

二、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现状

工程训练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一体化为核心,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的工程素质培养课程[5],其中包含原有金工实习的内容――车、铣、刨、磨、钳、电焊、铸造、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主要通过理论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完成。

三、微课在工程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型产物,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以及可在移动设备端随时观看学习等优点,深受学生喜爱,将微课应用在工程训练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对工程训练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3.1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目前工程训练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性强,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人机比不足,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

实践操作复杂,有的工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动手能力水平不一。

通过调查,学生认为在进行工程实训时,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专业的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实际操作有危险性,不愿意去接触机床,还有个别学生存在一种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

3.2微课应用场景

微课在工程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也可以根据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课前:主要进行操作安全规章讲解与示范、理论知识点预习、机床讲解等。通过课前的微课讲解,学生消除对实训的抵触心理,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课中:重点知识点讲解以及操作示范等。通过课中微课,可以快速的让学生理解实训要领,节约讲解时间,为实践环节提供充足的时间。

课后:实习报告讲解、创意小作品制作演示等。通过课后微课,学生可以对实习有系统的总结,还可以通过创意小作品的演示吸引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便于后期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3.3微课的设计及制作

在工程实训课程中应用微课,应避免微课“为建而建”、“重复建设”、“建而不用”[6]。通过微课进行精心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实现微课的价值。

微课区别于传统课堂,它是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讲解,可以采用工程训练惯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法对知识点或实践环节进行设计,比如锉刀的使用是钳工的一个知识点,可以先采用ppt/挂图的方式对锉刀的分类及用途进行理论讲解,然后教师示范锉刀的握法和施力的变化,通过一个简短的微课视频学生对锉刀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在实践中掌握锉刀的使用技能。

制作时,理论型的微课没有必要出现教师,但是实践型的微课需要教师亲自示范,由于工程训练操作时机床的噪音较大,可以对原有视频降噪后采用配音的方式对微视频进行加工。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4

一、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安排部署,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做到一举一动有安排,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 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小组

组 长:许永军 

副组长:王正伟 于德君 代武东 张金 岳威 丁旭春宁显龙

组 员:各班级班主任  学生家长

三、工作实施安排

1、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小组,及时收集和报送师生健康信息。于德君为学校报告人,年级主任负责报告本年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信息,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信息报告,家长负责报告孩子在家信息。

2、学校与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建立联络机制,加强沟通取得专业技术支持,开展好联防联控工作。

3、通过新媒体平台、网络课程等形式,对师生、家长进行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的疫情知识宣传教育。教育师生减少外出、尽量居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注意营养、适度运动,外出时必须戴口罩,科学防控疫情。

4、认真摸底排查师生的生活情况。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从分利用电话、网络媒体等媒介对假期师生的学习、生活、外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接触人员等做到动态管理。保证信息准确,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确保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纵到底、横到边,其中重点排查师生及家庭成员是否有湖北省或其他高危疫区旅居史或密切接触史。

5、建立每天对所有教职员工(包括临时人员)和学生体温检测问询制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统计,教师及领导班子成员由行政主任统计。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上报。若师生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中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者二代、三代、四代疑似患者,必须经过定点医院体检无异常,且过了隔离期后经学校同意方可入学。

6、周密做好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储备,总务处在开学前要按照疫情所需,充分准备好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手套、喷壶等若干。确保每班配备有2把手持测温器,或若干腋下体温计,2套防护服,保证疫情物资充足。开学前要求学生及教职员工自备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或n95口罩)。开学前要严格做到三个“不得”:未接到通知不得开学;防护措施、设施不到位不得开学。

7、加强师生防控知识宣传培训。开学前许永军校长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知识培训,使每位教职员工都能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方法。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正确处理。通过新媒体平台、网络课程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新冠病毒肺炎的基本常识和防控知识。教育学生和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均衡营养,科学防控疫情。提醒学生和家长,一律不得参加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的校外培训、研学旅行、户外拓展、比赛、展示、评比和考试等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外出探亲和旅游,尽可能不去通风不畅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感到不适立即到指定医院就诊。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5

关键词产教结合物联网无线传感器

1重庆工程学院产教结合背景

重庆工程学院由重庆正大软件集团举办,学院与集团各子公司形成产教结合办学模式。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学院实行集团+学校、学院+公司的产教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专门成立产教结合指导委员会,学院和对接公司形成了“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专业教学与企业案例相结合,专业实训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专业实习与企业岗位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相结合”的“五结合五支撑”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学生自主互动和学分激励相结合”“四融入一结合”的办学特色。

2重庆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开设既要区别于211等研究型传统本科院校,也要区别于高职类专业院校,应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知识水平足,可持续发展的“实用创新人才”为主。

在“五结合五支撑”培养体系框架下,作为培养系统细化以及承载的专业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应该紧密的贴合行业应用,始终抓住“应用型”这个魂,努力打造切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环境。该课程作为物联网在感知层中较为重要的应掌握的核心能力模块,其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该课程建设的方法可概括为一下基本步骤,该方法也值得在其它类似课程建设借鉴:

(1)通过企业调研,梳理出物联网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所必需的具备共性的关键工作流程,归纳出相关的核心能力主线。

(2)通过岗位能力主线,明确主线所需的并能支撑岗位工作关键技能。

(3)结合关键技能形成关键的知识技能点,串联技能及知识点,形成完整的针对行业的知识体系。

(4)最终选取具备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主线。专业教学与企业案例相结合。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项目,通过项目作为载体,在强化物联网专业同学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满足行业、企业对物联网应用人才的需求的同时兼顾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在保证学生较大缩短就业适应期同时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今后的技术创新理论需求。

2.1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核心能力主线

通过走访重庆本土物联网行业,结合专业建设的调研,梳理出核心能力主线。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现代传感器、嵌入式、近场无线通信以及分布式技术等领域,是一类涉及技术交叉,更新快,掌握难度大的知识。正由于涉及面广,所以必须得结合市场需求定义好“应用型”本科课程所培养的能力。在定义核心能力主线时首先应定义好课程边界,以便于各个相关课程能有机的形成关联以便于支撑起培养方案的整个框架。与其关联的有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以及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因此该部分应以近场无线通信作为主线,重点培养传感器节点网络通信的部署、调试以及开发能力。

2.2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岗位工作关键技能

实现对无线传感器中网络节点及网关的布置,节点的调试,节点数据的传输控制(温湿度等数据以及视音频信号的传输,控制信号的传输)。

2.3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教学主线

结合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之一的智能家居作为载体,进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准备,可形成如下的教学主线:智能家居?wSn选型(包含知识点:节点架构,硬件组件、能量消耗、操作系统及智能家居环境);智能家居?wSn网络设计(包含知识点:设计方案及优化);智能家居wSn的构建和应用实现(包含知识点:相关协议,仿真平台及开发平台,时间同步技术及节点定位,安全及容错技术;)。

参考文献

[1]柯立新,陈家琪,吴开军.基于web的智能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02).

[2]张念春,杨寿保.因特网与电信智能网的比较与互通方案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2(04).

[3]宋树成,殷月明.智能网与因特网互联方案的探讨[J].电信科学,1998(05).

[4]孙晖.安全需成体系――谈华为3Com构建企业智能网[J].每周电脑报,2004(03).

[5]朱于军,刘玉璋,龙新电.智能网业务生成环境的实现结构[J].高技术通讯,1997(04).

[6]冯雷,刘波,贾怀义.Cti技术及其应用[J].四川通信技术,1998(02).

[7]陈晋.广域虚拟群的规划与实现[J].科学之友,2011(24).

[8]风河全新ip智能网关平台[J].计算机安全,2011(12).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6

摘要:文章认为升级图书管理系统、增加入馆教育模块,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入馆教育和测试,利用moodle系统开设入馆教育网络课程,都是新形势下新生入馆教育的有效手段。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88-03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超越空间的互联网,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和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主要依赖网络获取信息。这就要求社会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必须跟上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关注用户需求,逐渐从实体向互联网方向演变发展。刘炜、周德明在《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一文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信息环境为――网络成为公共设施、云端服务、万物皆数字、万物互联、体验为王,无论线上的各种服务还是线下的各种活动,能否提供良好的体验是成功的要素[1]。以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必然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对此,图书馆在考量其事业发展、规划其用户教育工作时,也必须紧跟时展步伐,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1用户的新信息行为简介

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1%。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政企服务多元化及移动化发展。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年底的90.1%提升至92.5%,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全国总人口的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2]。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

作为继图书、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个媒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影响,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普及率最高的群体更是如此。互联网以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交互及时、传递速度快等特点,影响着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谷歌和百度几乎成为大学生的信息专家,这种高度依托网络的信息行为方式被称为新信息行为方式。新信息行为方式在大学生身上体现为: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并拥有各种形式的电脑设备,其生活、交流、购物、信息来源等离不开网络,网络和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基础设施。

2新生入馆培训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2.1入馆教育仍然重要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大部分新生没有图书馆意识,没有使用图书馆的习惯,他们已习惯了凡事问百度。网络阅读对于了解新闻资讯来说,也许已经足够,但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来说,网络阅读完全不能m足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笔者通过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专业课教师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完整的大学课业的完成,需要学生系统地阅读本专业的相关书籍,零散的网络资讯无法完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传递。图书馆在辅助大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和系统文化知识结构的架构上,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笔者通过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近几年的入馆教育的调查显示,学生的图书馆信息需求处于潜在的无意识状态。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作为信息行为的外界刺激,对培养新生的图书馆意识和图书馆信息需求,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2.2传统的入馆教育形式

图书馆传统的入馆教育和培训可分为三种方式:①纸质版读者指南的培训方式。图书馆把读者入馆前需要了解的各种问题和信息,以读者《入馆指南手册》的形式发放给读者,让读者自己阅读掌握。②授课讲解的培训方式。图书馆把读者入馆前需要了解的各种问题和信息,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场地,配合ppt等手段,以授课的形式运用语言表达讲授给读者。③现场参观的方式。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现场参观,由图书馆馆员现场介绍图书馆的楼层分布、部室分布、开馆、闭馆时间及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等,这些传统的入馆教育和指引方式在当时曾经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目前新信息环境下的读者来说,这种传统的入馆教育方式效果并不佳。

2.3新信息行为方式下入馆教育亟须改变

目前,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多是网民,他们有其独特的信息获取方式。其大多是通过随机、盲目的方式获取信息,以频繁的网络互动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探索和获取。这种数字网民的信息获取方式,决定了目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入馆教育或培训最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互动性、多维功能等特征。然而,国内目前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入馆培训、入馆教育,大多只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些信息资源直观的交互体验,对新读者有很大的吸引作用,但以交互式体验作为入馆教育创新关键的很少,做出成效的更少。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刘燕为了较全面地了解湖南省本科院校图书馆入馆教育的普及率、入馆教育形式及效果,曾以电话访谈和QQ聊天等方式对湖南省13所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负责人进行了调查。刘燕对“读者喜爱的入馆教育形式”的调查显示,喜欢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模式的读者占整个调查人数的82%;而喜欢通过“虚拟图书馆形式”尤其是“三维虚拟图书馆教学形式”的读者,占整个调查人数的89%[3]。由此可见图书馆入馆教育形式的改变迫在眉睫。

3基于用户新信息行为的图书馆入馆培训策略

目前,各个学校的入馆教育都还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也几乎没有后续测验环节,学生究竟接受没接受入馆教育,接受到什么程度,都很难判定。要做到新生入馆培训真正的网络化、符合其信息行为方式化,又保证其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应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计入学分。入馆教育课作为入学教育课和军训一样必要,必须严格对待,学生经过学习和测验,外在的信息植入和强化将会强化学生的图书馆意识,随之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意识也会同时被强化。入馆教育作为一个必修学分,将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优化很多。

3.1升级图书管理系统,增加入馆培训模块

要做到新生入馆培训真正的网络化、符合其信息行为方式化,又保证其有效性,仅靠图书馆几名馆员的探讨,几乎很难有实质上的进步。笔者认为,图书馆如果把入馆培训系统嵌入图书管理系统中,由图书管理系统开发商来开发一个模块子系统,图书馆员只需将做好的入馆培训内容、测试内容上传,学生就可以自主登录图书馆官网,点击相应的链接,接受入馆培训和测验。图书馆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量,既保证了入馆培训系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入馆培训后续的测验与开通借阅权限之间跳转的顺畅。入馆培训模块要适时考虑多种形式的培训,如:word版入馆培训、ppt配音版入馆培训、虚拟现实版入馆培训等模式。学生将会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培训完成后进入相应的测试环节测试分数通过自主完善个人信息开通借阅权限。

3.2构建虚拟现实的入馆培训系统

传统的图书馆概念是一个一维的实体性集合:图书馆=馆舍+纸质馆藏+读者到馆服务。现代的数字化图书馆概念和服务,由原来的一维实体集合演变扩展为:图书馆网站、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图书馆之间的书目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再到目前的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app,图书馆的微信服务等。图书馆只有通过虚拟与现实技术,将一个具有离散特征的图书馆综合体:印刷型资源、数字型资源、网络资源与服务、实体图书馆场地空间与服务等虚拟为一个三维虚拟馆形态,通过体验的方式,让新读者沉浸其中,进行体验进而熟悉,这样才能立体地、更加快速地完成入馆培训的目的。虚拟现实三维图书馆体验模式的入馆培训其出发点是给学生提供不受时空限制或尽量减少时空距离感的三维入馆教育服务。2008年9月,国家图书馆的“虚拟现实系统”正式上线,它是我国第一套可交互的虚拟数字图书馆系统[4]。随后,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相继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中,其主要是从导读功能、入馆培训、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加以应用。虚拟现实三维数字模拟交互系统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沉浸感,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有较强沉浸感的视觉环境,模拟出“真实”的虚拟物体和场景。其可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以虚拟角色进入图书馆虚拟仿真系统,用引导的方式指引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熟悉图书馆的常规操作流程,如: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各个库室的分布、如何借书和还书、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如何使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如何查询所需图书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等。这种导游式体验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说明介绍作用,学生可以一步一步正确地操作,并且引入任务系统,让学生去完成系统给出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完成图书馆体验。

3.3基于moodle系统的入馆教育网络课程

moodle系统是一种适用于学校的公共教学平台,相对于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来说,moodle系统有其自身精巧灵活的优势。

开设基于moodle系统的入馆教育网络课程,把入馆教育纳入教学,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是因为目前各个学校的入馆教育都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几乎没有后续测验环节。图书馆要做到新生入馆培训真正的网络化、符合其信息行为方式化,同时又保证其有效性,笔者认为,开设基于moodle系统的入馆教育网络课程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方法。moodle系统作为入馆教育课有以下优点:①教师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工具(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学生开展入馆教育课程方便快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使用各种沟通工具,如CHat、wiKi、FoRUm),在此情形下,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他们可利用平台上的交互工具自主学习并随时与师生在线交流。②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学习时间。

4结语

纵观图书馆发展史,由古代藏书楼到各级现代图书馆,再到迅猛发展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每一次变革与进步都反映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转型,就是图书馆界根据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模式。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不断转型、不断变革和进步,入馆教育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2]中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9-15].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3]刘燕.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4):62-64.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7

一、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1、加强各级卫生监督所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落实卫生监督经费,使卫生监督所的执法装备、办公用房、执法车辆达到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标准。

2、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推进各级卫生监督所参照公务员管理改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需求,充实一线卫生监督员,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确保日常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卫生监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

3、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落实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经费,加强卫生监督稽查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

5、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卫生监督学科及学科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注重对现场执法技术等卫生监督重点领域的研究,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

6、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根据本市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文件要求,优化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以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审批程序,做好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工作以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并联审批工作,提高审批效率。

二、做好世博会公共卫生监督保障工作

三、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9、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按照本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

10、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上海市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质控中心,加强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和培训,规范职业卫生服务行为,提高职业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1、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在本市开展卫生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加强基层职业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探索本市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和监管模式。

12、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责任意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

13、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积极推进本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本市重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

14、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加强对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和管道分质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继续推进本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工作,在嘉定、奉贤两区开展本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本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区县范围,同时完成卫生部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工作。

15、加强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涉水产品、消毒产品和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11版)》和《省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的贯彻执行工作。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6、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继续做好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的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结合季节特点,开展冬春季呼吸道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17、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口腔、内镜等科室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8、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严格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严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加强对村卫生室和家庭病床的医疗废物监管,进一步规范其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的监督检查。

19、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继续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工作。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

20、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监督检查。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监督检查和宣传指导,督促学校和托幼机构进一步规范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

六、加强医疗服务和血液安全监督管理

21、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加强对《上海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效果的评估,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大型医用设备、医疗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的监管。探索中医医院科室设置及名称的规范管理。继续开展医疗广告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专项治理和整顿,规范医疗广告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

2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拟定本市《医师定期考核实施细则》、《上海市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管理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

23、提高医疗服务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管理系统,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信息支持平台。

24、加强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指导和培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增强其依法执业的意识和自觉性,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25、继续加大血液安全监督力度。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临床用血单位的监管,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严格规范采供脐带血行为。应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打击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冒名顶替献血等不法行为的力度。

七、继续开展打击无证行医和整治“医托”工作

26、继续开展打击无证行医工作。重点打击固定场所无证行医行为,特别是非法接生、非法开展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大对无证行医处罚力度,并认真做好相关司法衔接工作。

27、继续开展整治“医托”工作。根据《上海市整治“医托”工作方案》要求,通过采取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综合整治、疏堵结合等措施,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维护医疗服务秩序。

八、认真做好卫生监督信息公开和投诉举报处置工作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8

2020年运政稽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进一步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和执法队伍管理,切实扭转道路运输行业乱象抬头反弹的不良趋势,切实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行业治乱工作向纵深推进,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维护辖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全力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为行业发展和市民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运输环境。

一、深入打非治违,净化市场环境

(一)道路旅客运输行业。着力加强对辖区客运班车、客运包车的日常检查和动态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超长客运、旅游客运、班车客运不按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不按规定的线路运行;未经许可的外籍车辆在我县境内非法招揽乘客从事超长客运以及包车客运未持有效包车客运标志牌进行经营;不按照包车客运标志牌载明的事项运行、线路两端均不在车籍所在地;招揽包车合同以外的旅客乘车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其他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和投诉举报较多的重点班线。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运输安全事故。

(二)道路货物运输行业。货运行业稽查工作要与源头治超紧密结合,会同公安、交警、路政对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开展联合巡查。督促货运源头单位落实治超主体责任,按治超有关要求建立工作机制,禁止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出站、出场。同时,要对其他部门抄告、移送的有关违法超限运输的车辆及从业人员严格依法处理。重点查处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货运车辆上安装符合标准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超越许可事项,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签发道路危险货物运单等行为。

(三)巡游出租汽车行业。为维护城市窗口服务行业形象,提升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加强对客运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的出租车行业稽查力度,重点查处巡游出租汽车拒载、议价、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未经乘客同意搭载其他乘客,违规使用通信设备,车内卫生状况差和驾驶员不使用文明用语等行为。

(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要强化网约车平台管理,主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通信等部门,采取多种方式,重点整治网约车平台打着“网约车”、“顺风车”幌子开行班线客运、平台公司向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派单、线上提供服务的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车辆不一致等行为。

(五)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完善打击非法营运工作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办法,落实“一牵头,三联动”工作机制。重点查处在客运站、学校、医院等周边揽客、拉客的违法经营者和城区范围内的非法营运打街车、网约车从事街面巡游以及租赁车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农村面包车非法载客等非法经营行为。

(六)持续高压打击“外籍打野车”。要紧盯客运高峰时段非法进入我县违规经营的外省籍大客车,采取在公路要道定点稽查、不定时巡查、发动群众举报等方式,重点查处外省籍大客车违法违规开行跨省包车客运和异地驻点从事旅游包车客运经营的行为。对上述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依法顶格处罚,并向车籍地运管机构抄告。

(七)开展对维修、驾培、车站等相关行业稽查。一是坚决取缔非法机动车维修点;严厉打击擅自改装拼装机动车、超越格级维修、签发虚假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和伪造、转借、倒卖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等行为。二是严厉打击驾驶培训机构不按核定的培训区域进行招生和培训;使用无教练车证车辆从事教学的;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驾驶培训学时计时仪;教练员酒后教学或者让学员单独驾驶教练车;索取、收受学员财物或者向学员谋取其他利益等行为。三是严厉查处客运站私自接纳未经批准的客车进站经营;允许未经安全检查或者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车辆发车等行为。

(八)开展重大节假日专项稽查活动。结合道路运输市场实际,组织开展春运、“五一”、暑假及国庆黄金周等重要时段,开展系列专项稽查整治活动,确保重大节假日期间道路运输市场安全、有序。

(九)做好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及时受理和查办来自县长信箱、12345热线、12328交通监督热线等各种渠道的投诉举报案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加强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

(一)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联勤执法。继续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巩固和强化联动联勤执法工作机制。

(二)积极参与全县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全县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参与全县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主动加强与相邻县市稽查同行的联系与交流,协查相关案件。

(三)及时抄告违法违规信息。高度重视违法违规的抄告工作,有效利用抄告手段加强行业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抄告车籍地管理部门或者相关执法机构,对外地外单位抄告事项依法处理并及时回复。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

(一)定期组织稽查业务培训。要按计划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学习交通运输法规、行业管理和稽查业务知识,重点强化典型案例分析和执法文书制作,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开展科技执法探索。组织开展科技执法技能探索,推动创新执法、科技执法,促进运政稽查执法程序更加规范、监管更加有力。

四、加强监督指导,规范执法行为

(一)实施稽查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稽查工作例会和工作座谈会,及时了解和掌握稽查工作动态,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精力组织开展稽查工作,确保稽查工作覆盖全行业,杜绝“缺位、失位”现象发生。

(二)定期开展执法督查考评工作。按计划对运政稽查工作开展督查考评,重点督查依法履职、投诉举报处理、执法风纪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9

**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校区疫情防控教学预案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己经非常严重,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按照上

级有关“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的教学准备工作”之精神,落实

“停课不停学”之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正常开学1、基础教学准备:各年级按照校区《幵学前后工作台历》要求,由备课组长负

责组织召幵教研会,讨论上交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明晰前期教案

目标落实等丁作。年级做好假期教案、学生假期作业等的例行检查及

评优上报和“开学第一课”的组织等工作。

2、

辅助教学准备:教务处提前两天完成教室电教设备调试,实

验室、文印室、微机室的正常幵课准备。提前完成年级会教学用具、

相关材料等的发放工作。

3、

年级按计划完成人员及课表调整。

二、延迟开学1、各备课组提前(本周)完成延迟一周导学案,

指导学生在预习或自学时能明确目标,知晓方法,解决困难。

2、

各年级组负责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技术,统筹整合学科优势,

组建防控期“答疑解惑”学科辅导组群,通过此渠道有计划,分期提

供学生落实教学计划的方法,督促检查作业,及时解答学习困惑。

3、

由教务处负责根据备课组提供的预备教案,筹备由学科组长

主讲的10分钟小视频指导课,用来辅助其它教学手段,帮助学科组

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联络有关部门,力争利用

''迅飞技术”,减短辅

导距离,提高学科辅导效果。

4、由各备课组负责,用好“学网”,整合“课堂”资源,通过

班级家校群推送,最大限度收获“课堂”

“面对面”教学效果。(程

珂负责网络技术提供)三、相关要求1、年级组按正常开学计划提

交课表和小视频课主讲教师名单(一学科一人)。

2、备课组长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目标解读、方法指导、难题

解练、作业选练)3、教务处提前做好相关的收集整理、协调、安排

等统筹工作。

4、

综合处提前做好技术外聘、网络维护和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5、

未尽事宜,另行安排。

请校区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认真落实各项准备要求。

**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校区

开学前疫情防控方案2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病措施,保障我县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2019年传染病疫情及防控工作计划。

一、做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传染病信息审核、管理和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提高全县传染病信息管理质量,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达100%,传染病网络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完整率力争达到100%。继续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及时做好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二、科学、规范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与教育等部门沟通协作,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防控和应急水平。积极筹办好中心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卫生应急人员实战能力。

三、开展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继续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提高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水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保障医疗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落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清理、充实、更新中心应急物资,建立物资消耗、领取台帐。规范应急物资管理,落实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库房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完善物资领用记录、报废记录等工作记录,为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物资保障。

五、强化培训演练,推进队伍建设。

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强化培训演练,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理论基础水平,丰富知识技能储备。强化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篇10

1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XXXXXX处理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保护公众利益

,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XX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1.3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快速反应。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民财产遭受损失。

4)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以及“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1.4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及《XXXXXX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XXXXXX相关管理规定等,制定《XXXXXX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组织机构

成立XXXXXX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长:XXXXXX

副组长:XXXXXX

员:XXXXXX

2.2

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编制、修订所辖范围内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预案。

2)通过本系统局域网络中心及国内外安全网络信息组织交流等手段获取安全预警信息,周期性或即时性地向局域网和用户网络管理部门;对异常流量来源进行监控,并妥善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3)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辖范围内突发信息网络事件进行应急处置;负责调查和处置突发信息网络事件,

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作好善后工作。

4)负责组建信息网络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3

预警及预警机制

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安全预防措施包括分析安全风险,准备应急处置措施,建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监测体系,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预先制定信息安全重大事件的通报机制。

3.1

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分类

关键设备或系统的故障;自然灾害(水、火、电等)造成的物理破坏;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件;电脑病毒等恶意代码危害;人为的恶意攻击等。

3.2

应急准备

XXXXXX信息中心和各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员明确职责和管理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应急值班,确保到岗到人,联络畅通,处理及时准确。

3.3

具体措施

1)建立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机房环境,防火、防盗、防雷电、防水、防静电、防尘;建立备份电源系统;加强所有人员防火、防盗等基本技能培训。

2)实行实时监视和监测,采用认证方式避免非法接入和虚假路由信息。

3)重要系统采用可靠、稳定硬件,落实数据备份机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升级扫描引擎;加强对局域网内所有用户和信息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4)安装反入侵检测系统,监

测恶意攻击、病毒等非法侵入技术的发展,控制有害信息经过网

络的传播,建立网关控制、内容过滤等控制手段。

4

有关应急预案

4.1

机房漏水应急预案

1)发生机房漏水时,第一目击者应立即通知经济信息中心,并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若空调系统出现渗漏水,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人应立即安排停用故障空调,清除机房积水,并及时联系设备供应方处理,同时启动备用空调,必要情况下可临时用电扇对服务器进行降温。

3)若为墙体或窗户渗漏水,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机房安全,同时安排通知办公室

,及时清除积水,维修墙体或窗户,消除

渗漏水隐患。

4.2

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事件应急预案

1)发生设备被盗或人为损害设备情况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立即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保护好现场。

2)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通知安保科、经济信息中心及公安部门,一同核实审定现场情况,清点被盗物资或盘查人为损害情况,做好必要的影像记录和文字记录。

3)事发单位和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

并将有关情况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4)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安排经济信息中心、事发单位及时恢复网络正常运行,并对事件进行调查。经济信息中心和事发单位应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事

态或后果严重的,应向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必要时,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上报XXXXXX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3

机房长时间停电应急预案

1)接到长时间停电通知后,

信息网络事件

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通过办公系统

、电话等相关信息,部署应对具体措施,要求用户在停电前

停止业务、保存数据。

2)停电时间

过长的,

信息网络事件

应急领导小组应

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通知办公室,启动备用电源,保证经济信息中心正常运转。

如有必要,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4

通信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1)发生通信线路中断、路由故

障、流量异常、域名系统故障后,操作员应及时通知本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员,经初步判断后及时上报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经济信息中心。

2)

经济信息中心接报告后,应及

时查清通信网络故障位置,隔离故障区域,并将事态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通知相关通信网络运营商查清原因;同时及时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检测故障区域,逐步恢复故障区与服务器的网络联接,恢复通信网络,保证正常运转。

3)

事态或后果严重的,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

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必要时,及时上报XXXXXX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应急处置结束后,经济信息中心和事发单位应将故障分析报告,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5

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事件应急预案

1)发现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时,

信息系统管理员

应立即断开网线,终止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传播,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经济信息中心。

2)经济信息中心应根据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令,采取隔离网络等措施,及时杀毒或清除不良信息,并

追查不良信息来源。

3)

事态或后果严重的,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处置结束后

,

经济信息中心和事发单位应将事发经过、造成影响、处置结果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6

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1)发生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后,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启动备份服务器系统,由备份服务器接管业务应用,并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安排相关责任人将故障服务器脱离网络,保存系统状态不变,取出系统镜像备份磁盘,保持原始数据。

2)经济信息中心应根据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重新启动故障服务器系统;重启系统成功,则检查数据丢失情况,利用备份数据恢复;若重启失败,立即联系相关厂商和上级单位,请求技术支援,作好技

术处理。

3)

事态或后果严重的,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处置结束后

,

经济信息中心应将事发经过、处置结果等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7

黑客攻击事件应急预案

1)当发现网络被非法入侵、网页内容被篡改,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或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断开网络,并立即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接报告后,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指令经济信息中心核实情况,关闭服务器或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陆帐号,阻断可疑用户进入网络的通道。

3)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恢复系统和网络正常;情况严重的,应

上报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并请求支援。必要时,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处置结束后

,

经济信息中心应将事发经过、处置结果等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8

核心设备硬件故障应急预案

1)

发生核心设备硬件故障

后,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并组织查找、确

定故障设备及故障原因,进行先期处置。

2)

若故障设备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

经济信息中心应

启动备份设备,保持系统正常运行;将故障设备脱离网络,进行故障排除工作。

3)

经济信息中心应在

故障排除后,在网络空闲时期,替换备用设备;若故障仍然存在,立即联系相关厂商,认真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备查。

4)事态或后果严重的,及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4.9

业务数据损坏应急预案

1)

发生业务数据损坏

时,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

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检查、备份业务系统当前数据。

2)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调用备份服务器备份数据,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磁带机中历史备份数据,若磁带机数据仍不可用,则调用异地备份数据。

3)

业务数据损坏事件超过

2小时后,

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时通知业务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业务。

4)经济信息中心应

待业务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差别,由相关系统业务员补录数据;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10

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1)

遇雷暴天气或接上级部门雷暴气象预警,经济信息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经请示同意后关闭所有服务器,切断电源,暂停内部计算机网络工作,并及时通知市局

(公司)

机关、各直属单位关闭一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等,并切断电源。

2)

雷暴天气结束后,经济信息中心报经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及时开通服务器,恢复内部计算机网络工作,并通知市局

(公司)

机关、各指数单位及时恢复设备正常工作,对设备和数据进行检查。出现故障的,事发单位应将故障情况及时报告经济信息中心。

3)

因雷击造成损失的,经济信息中心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核实、报损,并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必要时,报告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5

应急处置

发生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后,相关人员应在

5分钟内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

导小组报告,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先期处置,恢复信息网络正常状态。

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无法迅速消除或恢复系统,影响较大时实施紧急关闭,并立即向XXXXXX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

如有必要,及时上报nnnnnn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相关业务部门。

6

善后处置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及应急处置能力、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应急处置中暴露出的管理、协调和技术问题,改进和完善预案,实施针对性演练,总结经验教训,整改存在隐患,组织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7

应急保障

7.1

通信保障

经济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建立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内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应急联络信息。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在重要部位醒目位置公布报警电话,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保证全天

24小时通讯畅通。

7.2

装备保障

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并保持电力、空调、机房等网络安全运行基本

环境,预留一定数量的信息网络硬件和软件设备,指定专人保管和维护。

7.3

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均建立备份系统,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

7.4

队伍保障

建立符合要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支持力量,对网络接入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8

监督管理

8.1

宣传、教育和培训

将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技术准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市系统范围内的信息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8.2

预案演练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安排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和解决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3

责任与奖惩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不定

期组织对各

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及物资等进行检查,对在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处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提出表彰奖励建议;对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追究其责任。

9

附则

9.1

预案更新

结合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配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适时修订本预案。

9.2

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XXXXXX制定并负责解释。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