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2:02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1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原则,全力推进城区既有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工程建设,降低供热成本,全面提升供热质量,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集中供热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全市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要求,对县城区符合直供而未供暖的单位和居住小区,实施集中供热内网改造,更换旧管网,实行分户控制。对于无供暖设施(散热器)的单位和居住小区,由市海浪锅炉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浪公司)负责供热管网敷设、新建楼宇立管、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装置安装,确保2013年10月底前顺利联网、正常供暖。全年完成内网改造12.47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2.76万平方米,住宅楼9.711万平方米)。

三、改造内容

(一)确定计量和控制装置设施。按照市住建局《关于热计量产品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市统一招标确定并取得《准入登记证》的6家企业中,按照产品价格和配置情况确定我县集中供热工程计量产品供应企业。具体价格由海浪公司参照市热力公司确定的价格提出方案并报县政府审定后执行。

(二)采购安装计量装置。我县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计量装置由海浪公司负责采购,施工队负责统一内网楼宇改造及设施安装,供热工程内网改造、用热计量和控制装置安装以及后期建设远程系统费用收取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县城区既有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13〕98号)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三)供热工程内网改造办法。对2013年已实现集中供暖的部分住宅及管网老化楼宇实施改造,改造与无供暖设施(散热器)单位和居住小区类同。对2013年符合直供而未供暖的单位和居住小区,严格按照《县城区既有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实施内网改造,确保2013年如期联网、正常供暖。对暂无供暖设施(散热器)的单位和居住小区,充分尊重广大干部职工及居民群众意愿,进行二期供热工程内网改造,并按照市、县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工程有关要求,由海浪公司新建楼宇立管、安装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装置。各住户或单位自行安装室内散热器和室内其他用热装置,力争一次性改造到位,达到分户控制和按计量收取用热费的目标。2013年6月1日后竣工的新建居住性建筑工程,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安装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保障县城集中供热工程有力有序推进。适时拆除县城区高耗能、高污染废旧锅炉,改善环境,提高城区集中供热质量和热能利用率。县住建局督促海浪公司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恢复主管网和内网改造开挖损毁路面,确保2013年10月中旬前城区卫生整洁和各道路交通畅通、秩序井然。

四、实施步骤

2013年县城区集中供热系统内网改造工作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巩固成果,扩大范围,确保成效。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4月1日—5月31日)。各部门、各单位、各开发企业及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供热系统改造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持续深入宣传县城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工程的重大意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争取各单位和用户对县城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工程的理解和支持,并踊跃参与供热系统改造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供用热双方权利及义务,引导城区居民转变供热观念,树立供热商品意识,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倒排工期,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内网改造任务。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6月1日—9月30日)。对县城区需要进行集中供热系统改造的楼宇房屋、供热设施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改造项目内容,制定改造工作方案。各责任单位务必于9月30日前完成地沟管线、楼梯立管、分户控制、分户计量、锁闭装置、保温材料等公共部位及居民室内供热设施改造任务。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13年10月1日—10月15日)。县城集中供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县财政、质监、安监、住建和海浪公司参与,对县城区既有建筑供热系统改造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是县委、县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而启动实施的重点市政建设项目,该项目不仅涉及既有建筑供热系统改造和旧锅炉拆除,而且涉及县城建成区和规划区集中供热的规划与设计,更要在一定时期内稳步有序实现县城区集中供暖,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此,各部门、各开发企业、建设单位及业主委员会要做好相关产权人、供热企业和广大供热用户组织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树立“一盘棋”思想,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县城集中供热项目的强大合力,确保改造工程快建设、显成效。

(二)加强协调配合。县住建局要严把供热系统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质量关,加强工程建设指导、管理和服务;咀头镇要积极参与集中供热系统新建改造工程建设,组织社区干部做好广大用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配合工程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用户、开发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阻碍改造工程的进行,室内外装修有碍施工的应自行拆除,自行恢复,为工程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县级各部门、各开发企业、建设单位、产权人、业主委员会、供热企业要积极筹措供热系统改造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三)确保工程质量。县城集中供热筹建办公室一方面负责监督指导海浪公司按照“设计合理、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县城区既有建筑供热系统改造进行设计,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承担改造任务,组织工程质量把关、管道密闭性实验和压力测试并申请有关部门验收;另一方面,要督查检查县城集中供热整体改造工程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督促产权单位、责任单位及时完成改造任务。各采暖责任单位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施工、高效率推进”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供热系统改造的工作领导,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摸清底子,按照设计方案,及时与海浪公司签订改造项目合同,靠实工作责任,落实改造资金,认真抓好改造任务的落实。各施工企业要树立精品意识和效益意识,注重工程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要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坚决杜绝违章操作,尽量减少对室内外设施造成的损坏。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工程;照明器具;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较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住宅建筑的品质和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能耗与占全国总能耗的30%以上,其中住宅建筑电气能耗占了绝大的比例,可见住宅建筑电能消耗和节电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照明节能是住宅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少住宅建筑电气能耗、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许多住宅建筑由于建设年限比较长,老化问题日趋严重,加上建筑内部电气构造不合理、维修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住宅建筑的电气节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合理地对住宅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节能改造就成为了施工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住宅建筑电气工程节能改造工作,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以期提高建筑工程电气节能效果。

1合理选择照度和照明方式

合理选择照度是照明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对既有住宅原有照明进行改造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用途来确定适当的照度。照度过大,不仅浪费电能而且对人的眼睛有害,照度过小,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而且对人的眼睛也有害处。在满足通常照度标准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地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当一种光源不能满足显色性要求时,可采用两种以上光源混合照明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光效,又改善了显色性。一般住宅建筑照明的照度标准值按国标(GBJ133-90)(表1)选择。

表1住宅建筑照明的照度标准

2合理选择电线、电缆

照明线路上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12左右,影响照明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是供电方式和导线截面积。由于线路存在电阻,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

三相线路中有功功率损耗按下式计算:

(1)

式中p—有功功率损耗(kw);

—计算相电流(a);

R—每相线路电阻(Ω)。

例如:在L=10m的BV-3×2.5的铜芯导线上传输功率为2kw,=0.8的电能,其有功损耗量,可由以下步骤求得:

芯线温度60℃的2.5mm2铜芯线每千米电阻,则当时,。

。同样情况,当采用铝芯导线BLV-3×2.5时,其芯线温度60℃的2.5mm2铝芯线每千米电阻,则

从以上可看到,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同等截面铜芯线每10m的线路上相当于安装一个10w的灯泡。铝芯线每10m的线路上相当于安装一个20w的灯泡。在一个工程中,线路左右上下纵横交错,小工程线路全长不下万米,大工程更是不计其数,所以线路上的总有功损耗是相当可观的,减少线路上的能耗必须引起重视。线路上的电流是不能改变的,要减少线路损耗,只有减小线路电阻。线路电阻R=p×L/S,即线路电阻与电导率p成正比,与线路截面S成反比,与线路长度L成正比,因此减少线路的损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在既有住宅中,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建的住宅中,照明线路大部分采用铝芯导线。线径细,电阻率大,电能损耗大。既有住宅改造中采用铜芯导线最佳,在满足用电负荷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2)减小导线长度。首先,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少走弯路,以减少导线长度;其次,低压线路应不走或少走回头线,以减少来回线路上的电能损失。

(3)增大导线截面。首先,对于比较长的线路,除满足截流量、热稳定、保护的配合及电压损失所选定的截面,再加大一级导线截面。所增加的费用为m,由于节约能耗而减少的年运行费用为m,则m/m为回收年限。

认真落实上述三条措施,就可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达到线路节约的目的。

3科学选择电光源

选用高光效、低污染的电光源,提高照明质量,保护视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合理选择电光源非常重要。当确定多地点的照度之后,要结合电光源的性能与实际的其他照明要求(如显色、频闪、起动、耐振等),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选择好相当的电光源。一般住宅照明多采用白炽灯、荧光灯、紧凑型高效节能荧光灯。一般的室内照明应采用荧光灯。因为荧光灯的发光效率基本上为白炽灯的4倍,即15w的荧光灯相当于60w的白炽灯,考虑了镇流器的损耗之后还可节电60%左右。尤其是细管型(26mm)的荧光灯与紧凑型高效节能荧光灯,节电效果更好,它们比普通型(38mm)荧光灯还节电15%左右。住宅常用照明光源技术参数如表2。

表2住宅常用照明光源技术参数

4适当选择与布置照明器具

电光源选择之后,应根据照明场所的工作需要适当选择照明器具,这对于提高照明质量、减少投资、节约用电都有很大的作用。

灯具的主要功能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通进行再分配,而且还有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选择灯具时应优先选用直射光通比例高、控光性能合理的高效灯具。如多平面反光镜定向射灯、蝙蝠翼式配光灯具、块板式高效灯具等。

合理选用功率损耗低,性能稳定的灯具附件。灯具附件包括镇流器、启动器、触发器及低压卤钨灯配用的附加变压器等。选用时应选用与光源相匹配的高效节能电器附件。

由于传统型电感镇流器存在着噪音大、有频闪、功率损耗高(用于40w灯管的自身损耗约8w)、功率因数低(用于40w灯管的功率因数约0.4~0.6)等缺点,因此,随着绿色照明工程的不断推进,普通型电感镇流器将逐渐退出市场,被节能型镇流器所取代。

对于常用荧光灯,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节能型镇流器,即电子镇流器和节能型镇流器。这两种镇流器各有其优缺点。

电子镇流器的优点:功耗低、起动快、功率因数高(0.92~0.99)、无噪声、无频闪、不用起动器、起动电压低、有预热起动、有异常状态保护、耐电网瞬时过电压冲击、质量轻,可在环境温度-15℃~60℃、相对湿度大于95%条件下正常工作。

电子镇流器的缺点:由于受到元器件质量的影响,尤其大功率开关三极管和电容器质量的影响,可靠性和稳定性尚不够理想,寿命长短难以控制。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的优点:节能、寿命长、功率因数高(0.9~0.98)、可靠性高、价格适中、无电磁干扰及谐波污染。

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的缺点:因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我国尚属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技术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如何解决镇流器的频闪和噪音问题、如何防止镇流器过热,以及如何使维修更方便等问题都需要认真的、科学的加以解决。表3为三种镇流器的性能对比(以配40w.直管荧光灯为例)。

表3三种镇流器的性能对比

5选用智能照明节能控制装置

智能照明节能控制装置是在满足规范要求照度的前提下,对气体放电灯实施轻松自如的调控,达到节能效果,同时使光源和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以节省费用。

采用各种类型的节电开关(如声光控延时开关、光电自动控制器、节电控制器等),通过控制灯光点燃时间,进一步达到节能目的。如楼梯间常选用的声光控延时开关,路灯照明、景观照明常选用的时钟和光电控制器。

6加强照明用电的维护管理

加强用电管理,做好节电宣传工作,建立实施节电制度,使人们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在维护方面定期清扫照明灯与照明器上的灰尘。

因为灰尘聚积过多,就会减少透射与反射的光通亮,降低照度。定期对室内墙壁和天花板进行刷白,能使白色墙壁的光反射率高,可达80%~85%墙壁变黄变灰之后光反射率大为降低(约为30%~50%)。如果是水泥墙壁光反射率还只为25%左右,红砖墙壁光反射率只为10%左右。及时更换老化的照明灯与损坏的照明器提高照度。照明灯老化后,发光效率降低,耗电量反而增大。照明器损坏后,反射光的性能变差,使照度降低。所以照明灯具老化和损坏后都应及时更换。

7结语

住宅建筑电气节能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能够大大节约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建筑工程人员应清晰认识到电气节能的重要性,根据住宅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电气节能改造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提高住宅建筑电气节能的效果。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节能改造措施,如果能在住宅建筑改造中有所应用,将在节能方面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城市;棚户区改造;档案管理

城市棚户区改造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还和城镇化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过程中,需要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资料以档案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并保存下来,所以档案管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非常重要。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政府和社会民众都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非常重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相关的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并以档案的形式保管好。由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至关重要,所以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而言,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档案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并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在档案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提供利用服务。

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整个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棚户区改造前的照片、音像等文件、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工程立项审批、设计图纸等副本文件以及棚户区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至竣工时形成的一系列文字、图表、电子形式的文件等,涉及到很多方面,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档案管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检验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一方面,国务院在2000年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档案管理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了档案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而档案管理就是负责全面、准确地记录改造工程的施工情况以及质量责任落实情况,确保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落实,也就是说,棚户区改造工程档案管理的过程,也是对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督的过程,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棚户区质量改造工程的最终产物,除了具体的建筑物,就是工程档案。一旦棚户区改造工程出现重大事故,需要开展调查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全部的情况。而档案资料负责真实、全面地记录工程信息,真实反映工程的质量,具有唯一性、依据性、原始性等特点,可以全面、综合、客观地反映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的全部情况,具有质量责任检验监督的效果。所以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实施档案管理有助于检验、监督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有助于查处事件。在工程建设领域,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而档案则是分析、审查行为的重要信息。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及时提供档案利用,真实的档案信息是对工程招投标、回迁安置、资金使用等活动最原始、最直接的记录,所以只需要查找档案信息,通过对该工程土地出让、施工技术档案、预算和决算等档案的分析,就很容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和依据作用,严厉打击犯罪分子,扼制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域中各种现象的滋生,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中物尽其用、财尽其用,保障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在促进城镇化发展、改善民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严格规范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档案收集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依据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可以为事件的查处提供依据,有力打击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蕾.发挥城建档案信息在城市拆迁改造工作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4(S6):55.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站场;改造;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铁路既有线站场改造一般是在运输不中断、时间紧、任务重、场地有限和临近既有线施工的情况下进行,同时涉及路基、桥涵、地道等多个专业施工,各工序立体交叉作业,尤其是在站场更换道岔、封锁股道时需要电务部门、铁路各设备接管单位密切合作,组织协调难度和安全风险压力巨大。为此,在既有线站场改造施工前,需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充分采纳运输部门的合理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过渡方案,确保站场改造优质、安全、高效完成。

一、现场调查

既有站场改造除按照一般工程要求的内容进行调查外,重点对站场范围内既有行车设施、设备、车站的运输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充分的现场调查是编制施工方案的基础保障。主要内容包括:

1站场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条件、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情况和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2既有工务设施情况。对照施工图核对站场股道、道岔(类型、开向)、轨道类型、轨枕型号、道床厚度、道砟等级、接头类型、线路有效长度、线间距、站场平纵断面等是否与施工图设计一致。

3既有电务设施情况。对照施工图核对信号联锁、轨道闭塞方式;信号设备规格、型号、位置;室内外电缆进路、设备空间、容量等是否与施工图设计一致。

4现有运输组织情况。现有车站列车对数、列车运行间隔、股道利用率、咽喉区行车密度、车站客流量、货运流量、车站接发车能力富余情况等。

5地下管线调查。给排水、电力、通信、信号等地下管线的数量、路径及走向。

二、方案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明确施工总体目标。包括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环保目标、文明施工等,围绕目标研究制定施工方案。

2明确施工步骤和顺序。根据施工图和现场调查情况,经过反复的方案研究比选,在充分征求运输、客运、车务(车站)、工务、电务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实施步骤,明确各专业施工内容、施工顺序,以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和接口关系,同时编制站场改造分步实施示意图。

3明确主要阶段工期安排,分解细化各专业工程施工工期,落实相关资源。

4编制总体施工方案以及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设备、施工顺序及流水施工的组织。

5结合现场情况合理设置大型临时工程。合理布置施工便道、搅拌站、钢筋(钢构)加工场、施工用水用电、生产生活房屋,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大临规划须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6在保证运输和既有设备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永临结合,减少工程投资,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过渡方案,尤其是对信号过渡,要尽可能一步到位,尽可能减少对联锁软件的修改。

7合理安排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工机具配置计划等,资源的配置要根据施工方案来安排,同时要满足进度目标的要求。

8制定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包括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境、文明施工、文物保护、冬雨季等施工保障措施。

三、施工阶段划分

1施工阶段。该阶段不改变原有站场信号联锁关系及设备,基本与运输不发生干扰。

2过渡施工阶段。该阶段是在运输组织可调整范围内对原站场进行局部改动,需要信号、电力、接触网等专业配合做好施工过渡。

3大封锁施工阶段。该阶段需停用信号联锁设备,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最大,也是工务与电务配合施工的关键阶段。

4开通后收尾阶段。启动新的联锁关系后,在新站场基本成型的条件下完成剩余收尾工程,最终竣工交付设备接管单位。

四、过渡方案

营业线上施工,保障安全是第一要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过渡方案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制定过渡方案的主要原则有:一是在完成工程后,首先进行增加股道、道岔、信号电缆敷设和设备安装等施工;二是在不改变信号联锁和线路的情况下,安排下部工程施工,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三是按照“由外向内、先站线后正线、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安排施工过渡;四是施工过渡要兼顾相关专业的配合,当工务过渡与电务过渡发生冲突时,以电务过渡为主;五是施工过渡方案,应充分采纳运输部门的意见。

五、组织、技术措施

1标准化管理措施。建立以建设单位、参建单位为实施主体,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专业化为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站场改造运行体制,确保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目标。

2协调配合机制。建立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是确保站场改造顺利进行的重要组织保障。方案中应明确建立由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运营设备管理单位、车站各方共同参与的站场改造协调配合机制,及时研究、决策、计划、组织、协调解决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站改高效进行。

3严格落实开工条件。严格施工图审核、现场调查、线路复测、技术交底、人员培训等开工条件,设置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安全员,签订安全协议等,在开工建设前全部落实到位。

4落实外部支撑条件。施工前应完成征地拆迁、三电迁改、道路立交协议等影响工程推进的外部支撑因素,为站改施工创造条件。

结语

既有站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施工过程,涉及专业多,影响范围广,施工过程就是一个施工和运输互相作用的过程。要在确保运输畅通、既有设备安全的基础上,使站场改造施工顺利进行,科学有序的施工组织十分关键,施工方案作为组织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制时需严格执行铁路总公司站场改造和既有线施工有关规定,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既有设备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同时解决好专业接口关系,确保在不影响运输生产的情况下,安全、优质、按期完成站场改造施工。

参考文献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智能化改造、变电站、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一、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安全分析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范围

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范围一般包括:一次系统、二次保护系统、交直流系统等的改造,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以满足智能电网可靠、灵活、经济的电能流和信息流传送,全面提升变电站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监控、自愈和快速响应能力。

2.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危险源分析

根据上面提及的变电站改造范围,主要从施工改造的层面出发,来分析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施工方案不全面、不具体,泛泛而谈。一份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往往能够使工作事半功倍,是各类参与人员熟悉工程进度、组织,体系、改造思路、安全措施和可行性的窗口,施工方案是否编制到位、层层优化,将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和人员的责任意识。

(2)缺乏二次专项施工方案,尤其牵扯到具体的二次电缆及端子号。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几乎囊括全站所有一次、二次设备的关联部分,任何接入的电缆和需拆除的电缆应有的放矢,往往出现未考虑到的电缆等临时情况,而打乱既定计划,疲于应付,而致忙中出错。

(3)施工图纸的影响。对于改造工程,无一例差错的施工图纸,几乎不可能,目前接触到的事实也是如此,涉及各级最新反措规定、运行要求、设计原理等,也是经常有变更的。如果现场施工人员忽视了或者不清楚这些要求,有可能造成返工、重复停电,严重的将直接影响电网运行。

(4)一次设备改造伴随的风险。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变电站,往往都是80年~90年入运行的,一次设备的运行年限和输电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基本上也到了大刀阔斧改造的时候,同时,智能化系统对一次设备也有一些自动化、远方遥控、顺控等要求,因此往往在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一次设备改造也同步进行。这不仅给施工方案的编排带来更大的难题,并且在施工交界面和工种配合上,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5)新屏位不足,拆除旧屏的风险。以前的常规变电站一般仅设置一个保护室,空间较少,屏面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求,但对于智能化改造,在建网初始阶段,就需要8~10个必需预留的空屏位,因此不得不采取预留屏位的老旧设备先期改造的措施,整个改造工期将难以把握,而且衍生出一些临时过渡措施,例如前期如果涉及到拆除信号屏、保护屏、控制屏、公用屏等,对安全运行和受控改造增加了难度。

(6)二次电缆以及小母线的大量拆接工作。二次拆接线不仅是智能化改造最大的工作量,而且是最难受控、不太直观的部位,接入运行设备虽然有图纸,但准备不充分、施工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问题,运行部位的二次拆除工作就更为棘手,施工图纸上一般不会涉及,尤其是细节,只能靠施工人员利用好几份老图纸,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不同人员随意性很大。

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依照上述智能化改造的重大危险源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为基本前提,现场改造风险的控制类型归结为两大类: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2.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

近几年流程管理的逐步推进,“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思路已基本深入各级部分,结合目前电力技改工程的项目概念,可以借鉴基建工程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大型智能化改造工程上探求运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责权利”,在组织机构、施工质量和工期管理、预控分析、安全考核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作,为管理层、施工层、交界层创造沟通协调的途径,确保各级安全。智能化改造工程上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就需要摒弃凭“感觉”做事的思维,根据项目组预安排的计划或流程逐步推进,各项计划内任务的编排和实施力求有条不紊,临时性或突发性任务可由项目组分析决定后步调一致的执行,确保各个施工节点的可控、在控和能控,从管理角度上杜绝风险的潜伏。结合智能化改造的几个重大危险源分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控制风险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要明确一个自始至终组织和参与智能化改造工程的组织机构和安全网络,确保项目经理或主要项目管理人员有多年现场二次安装调试的施工经验;其次需充分落实施工的过程管理,即进行有效的各阶段项目评估,根据外部条件变化,阶段性对施工方案及二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重新宣贯;第三需严格执行项目考核机制,奖惩并举,对于各类违章、埋下隐患、忽视危险源的责任人,对于制止违章、积极排除危险源的人员,按项目考核规定及时执行,发现一批通报一批;第四需建立维系安全的动态管理,智能化改造的最大风险在于变化,有现场不可预知的,诸如临时过渡的一些电缆改接、施工图纸未设计内容等,也有人员主观潜伏的,例如凭经验做事、不按标准化作业流程等,应对变化的积极手段就要相应采取动态的安全管理,不提倡“一变应万变”,可定期、可专项、可突击等形式进行监督,排查隐患。

3.智能化改造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对施工过程中技术风险的预控提供后方保障,针对改造中重大危险源的性质,对施工技术上各类风险进行控制的基本手段可归纳为监理施工技术流程化、推广施工技术标准化,具体实施方案归结如下:

(1)施工技术流程化的建立

在智能化改造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工期、进度控制是先决条件,管理、设计、施工、运行、厂家等部门的多方协调是关键因素,在施工的一定阶段需要对当前进度下人力、物资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施工流程,可依赖和丰富几个固有的途径。

①初步设计审查途径

设计单位应对具体的施工条件如全站停电还是逐个间隔停电要明确,这将直接影响屏位的安排布置,避免在施工阶段时的随意变更;另外,设计单位应考虑出具工程上几个过渡过程的临时接线方案或图纸,站内运行设备如断路器、主变、开关柜等设备的变动部分施工图纸应准确、详细。施工图纸中不满足反措规定、运行要求或图纸差错等,及时反馈联系单,而不是事后补漏,任何施工人员接手工程都能有所依据。

②施工协调会途径。

施工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施工图纸审查会、施工方案讨论会、启动协调会等进行反映。施工图审查阶段,要重点控制工程的过渡过程,特别是涉及的新老母差过渡配合、保护联跳回路、小母线及公用回路,同时也要为下阶段的施工安全和便利充分考虑。在施工方案讨论中,要重点控制施工的流程和主要停电阶段的安全措施,必须详细编制各阶段的施工方案、停电方案和二次专项方案,同时要兼顾可能的一次设备及其他保护设备改造的方案,通过与会专家的“第三只眼”研究分析,使方案优化到位。在各阶段启动协调会上,要重点反馈本阶段进度和遗留问题,同时要明确下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风险,积极争取问题的及时落实和风险的有效规避。

③安全和技术交底途径。

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有必要同时开展,不能撇开技术分析片面讲安全,也不能追求无安全保障下的优化技术,统称为施工交底;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和技术风险预控,各参与部门本着安全施工的一致目标,提出想法和要求,促进施工的安全环境。同时,施工项目组、负责人及参与人员要履行阶段式的重点施工交底,例如临时改动部位、运行带电部位和交底配合部位的工作,确保过程的安全控制。

(2)施工技术标准化的推广

推广标准化作业是近些年生产和基建工作的重点。本处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化,主要是针对如何应对现场施工的危险源所指,为今后智能化改造项目提供借鉴标准,提出技术层面上需要注意和控制的地方。

①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严格编审批关。

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任何一项工作应有相适应的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现场与书面不符的情况,虽然不可避免,但必须善于反馈和总结,可以形成有效的技术闭环,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②各电压等级系统接入监控系统工作,应由浅及深,由简单工序到复杂工艺。例如一些自动装置、直流系统、低压系统可先行安排接入,既保证改造的正常连续开展,又能让施工人员和运行人员及时熟悉监控系统,以便集中精力为高压系统接入创造条件。

③小母线电压拆接注意的事项。

常规站小母线布置往往是一排屏位连续布置,给拆除工作影响很大,风险很高,一是在改造方案上进行屏位拆除优化,尽量“同停同拆”,少剪小母线,二是在防范措施上执行到位,如小母线和拆除工器具做外外绝缘包裹等。

三、结束语

目前,通过对实施中的安全性管理、管控,在组织实施上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对今后改造工程的组织落实提供了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Z414)[S].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性技术文件,2010.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6

酒店更新改造,是每一家酒店投入营运一定时期后,必然面临的问题。原因是酒店营运硬件环境、市场需求和服务对象发生变化;国家法律法规更新、升级改造等内外部需要。因而酒店,这个服集结体需要调整产品结构,环境风格,及服务功能。功能和布局要求更加合理,管理手段要求进一步现代化、信息化,对服务对象更强调优质高效、人性化,为酒店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通过酒店的更新改造和管理营运加以解决。因此,酒店装修改造成了一个大学问,既要改善硬件条件,又要为营造高质量的软件服务环境,为营造新的经营亮点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必备的条件。

任何一个酒店的环境特色,情调氛围的营造,都是酒店的一种固有资源。这种固有资源的根由,并不在于它的豪华与否,而是在于它是否恰当地满足了适合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需求;也即是创建专有环境满足和适应人的生活。更新改造好一家酒店,涉及到各个方方面面,服务对象选定、经营策略谋划、设计方案的审定、施工单位的选择,设备、用品、材料的购配,工程质量的监督,时间节点的界定,竣工营运的实施,是一项流水顺进而又互相制约的复杂艰难工作。已经确定进行装修改造的酒店都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策划班子和机构,认真编制落实装修改造的各项程序文件和实施参数,按先后顺序落实各项具体任务,保证更新改造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造价、时间都在经营策划和程序文件控制之内,实现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期高质地完成该项重大任务。

酒店更新装修改造的指导思想

任何一家酒店在更新改造之前,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策略、目标,因而坚持以下几点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坚持从市场实际出发,确定改造目标。依据服务对象的变化趋势和企业的经济能力、经营策略、确定营运模式和改造规模、档次,以较低的改造投入换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建造适合日后酒店营运环境的营运硬件和软件,杜绝高、大、全的务空思想。

2.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一致。一家酒店在确定更新改造目标时,必须认真分析酒店本身的客观条件,分析自身满足经营策划的必备项目是否齐全,缺项是否有条件增加,谁是最终的服务对象?建造后的项目是否为酒店营运目的、服务对象提供更好服务支持,项目的增减是为最终酒店的日常运营服务的,切不可好高骛远。

3.坚持营造自己的特色。同档次的酒店服务项目基本一致,功能也大同小异,但装修风格特色是千差万别的。凡成功的酒店除了功能流程完善合理之外,就是它具有明显独特的风格,不论是地方的或是民族的、中式的或是西式的、现代的还是古典的,都能较好地适合酒店周边的环境硬件,绝不刻意求工,合适地满足旅客的日常生活工作活动和心理要求。这样的装修改造就是较成功的。

4.要充分考虑到酒店更新改造成本和时间节点。对投入成本的控制要符合实际和长远眼光。投资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相统一,千万不要在投资尚未落实,或更新改造方案流程及成本评估,实施改造和软件建设,培训时间节点未评估完成之前,就盲目确定装修改造,大兴土木,造成更新改造系统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控制、方案落实和实施时间失控,这将会给酒店经营带来很大冲击及损失。

确定好更新改造原则

一家酒店的外形构造和内部装饰构成了它的建筑艺术形象,也标志着一个地区、一个社区建筑发展水平。酒店外形和内部装饰是每时每刻都暴露于公众面前的景物,因此,酒店的装修装饰既要讲究一些美学、环境艺术学,并追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标新,也要讲究一些装修及成本原则,从而达到装修格调协调统一,建筑与环境协调而不失亮点,温馨而不失气派,营运成本可控的功能酒店。

1.格调的定位原则

酒店装修设计师们都会在改造实施前确定总体格调,但酒店更新改造设计是在确定市场营运、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有酒店已在社会被默认的好的风格不应丢掉,才能让酒店风格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工作中包含很多因素,风格定位,色彩把握、灯光运用、材料选择、艺术品配饰等等,各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传承、保留、更新的分寸把握和材料、灯光、色彩运用需依需要设置,不能堆积浪费,适合就是好的。格调高低和档次高低应做好区别对待,艺术气氛的营造和经营思路策划才是格调定位的原则。

2.装饰效果要服务从于营运使用的原则

酒店改造装修固然要追求好的装饰效果,无效果的装修改造不是好的装修改造。但是装修改造的效果首先要满足酒店的营运功能布局,同时可能时要考虑到在改造中使用高新技术,使酒店的使用营运功能具有前瞻性。因为酒店主要功能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暂时栖身之所和商务服务环境,尽可能地使客人方便,实现人性化管理。影响客人活动行为的设施、装饰,尽管设计者认为它非常重要,特色鲜明,也是不可取的。如有些酒店、宾馆原来建造时功能布局面对现有营运流程就不合理,即应通过装修改造加以解决,进行全面合理的系统调整。任何装饰、设施的设置,是为日后正常营运服务的,目的在于提供良好顺畅的服务流程环境和格调温馨的生活、休息环境。多余的设施、设置,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一般都不提倡使用,除非极高端酒店可以采用,因为它增加了建造成本和日后营运的日常运营成本。效果及功能的营造必须明确地服从于工程投资,在投资可控制前提下营造全新环境气氛。

精心选择设计方案

好的酒店装修,必须要有好的设计方案。好的设计方案来源于设计师对酒店和运营管理方的管理策划的全面了解,对酒店营运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客人对入住酒店的商务、生活习惯期望值。因此酒店设计要将该酒店的地域风貌和投资预算和客源对象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装修的整体格调符号。酒店营运方尚需要将营运要求、材料使用、色调要求、投资意向,详细向设计师交底,把酒店营运的总体要求作为设计基础和依据。酒店在改造前不仅要看效果图,而且要看效果实施的可能与否,更要看样板间并经显见微知著,经过反复比较推敲,采用选优去缺的办法,修改设计方案和流程。设计方案成熟以后,要召开专家论证会,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利完善设计方案。设计实施方案的确认,尚需结合投资意向和实施时间,最终拿出一个确实可行,投资合理,实施时间符合酒店改造要求的设计方案。

施工监理和施工队伍的选择确定

酒店更新改造中涉及对建筑物、各种管线、设备的拆除、局部保留、整改翻新、新装改造等各个环节,同时具备多种专业交叉作业,设备、半成品、成品保护的各个环节,施工难度大,安全实施要求高,还可能存在营业与施工的矛盾,与正常的新建工程施工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对选择监理单位、施工队伍有着更严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监理、施工单位有较强的各专业综合实施实力和行业责任心,有参加过同类型酒店工程改造建设的经验,有较严谨的工作作风,管理及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团队意识,丰富的施工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安全生产作风,有过硬的综合施工能力,及局部专业工程的突击施工能力。

其次,有好的严密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预案,工程监理实施方案,并需要施工监理及施工管理人员能切实落实及时修正实施方案,这样才能在施工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业主、设计方,从而及时做出调整意见,以满足实现改造功能效果需求和成本、时间控制。

抓好工程质量和质量监督

酒店更新改造装修中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加强施工管理,应正确选择运用材料、设备,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抓好工程质量,做好文明施工。酒店要配备懂得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作施工辅助监督,在施工过程中着重监督检查:它包含工艺质量、施工安全、工期进度等方面。施工质量检查能反映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各工艺流程是否合理,工艺质量能否符合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安全检查是监督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措施的落实、施工材料是否符合消防和环保规定;施工队伍和现场设施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要求;施工进度检查是要确保整个工期能在控制的工期范围内完成,一旦有影响的因素能及时解决,减少对酒店营业的影响。同时在整个更新改造工程施工中开拓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和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损耗和工程通病,创造出更有新意魅力的精品工程作品,保证工程完全符合设计及投资要求,达到予定的效果目标。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地铁改造技术风险标准过渡方案

1、概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指导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指导,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技术风险的规避措施

了解改造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以及类型,就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处理技术风险的方法,使改造技术方案既贴近实际情况,又能规避风险。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消隐改造工程面临如此大的难度和技术风险,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工程通过测试、试验、调研、方案征集、技术方案论证、专家专题论证及专题研究等手段,研究控制技术风险的措施。

4.1前期工作

4.1.1测试与勘察涉及测试与勘察项目的专业

4.1.2试验涉及试验项目的专业

4.1.3现场调研与市场调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是在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工作开展前(或过程中)必需做的准备工作,改造工程无法脱离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掌握设备及其机房的现状,根据工程改造的范围及内容、改造原则、改造目标,为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现场调研情况而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满足设计方案的需要,避免或尽可能地少用非标准设备。

与新建线路相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完成大量的调研工作难度很大,应正确处理好调研与设计时间分配的关系。

4.2设计工作

4.2.1设计标准的选用前面已经谈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领域尚未编制相关的改造标准。对于改造工程而言,设计标准与技术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设计标准应建立在改造目标现状的基础上,否则,不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无法实施,可能会中断运营,造成地面交通的混乱,这也是政府和市民不愿见到的事情。

对于难于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专家专题论证和专题研究来解决。

4.2.2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标准应根据改造后需达到的目标制定。本工程技术标准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不停止运营条件下进行改造,要求技术方案不能影响地铁运营,制定的标准首先追求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土建结构不可改变,要求各系统技术方案“量身裁衣”,符合实际;三是循序渐进地改造,并非全面、彻底地改造,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改造规模的重要环节,技术方案不能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在考虑上述因素后,首先应对改造工程需达到的目标进行客观定位,然后使合理的技术标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工程技术标准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先进的原则。

4.2.3技术一致性全线车站及区间的技术标准、技术方案追求一致性,有利于日后的运营管理和降低管理成本。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车站规模不改变或投资控制等),技术方案只能因地制宜,只要满足性能指标就应认为满足改造要求。

4.2.4过渡方案过渡方案是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既然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条件下实施的,各系统及各专业必然存在新旧系统的过渡方案。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构成潜在影响,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照明配电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信号系统、线路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

过渡方案的制定应首先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其中,供电系统的过渡方案对运营中的地铁影响最大,应充分认识到过渡方案一旦失败就将中断运营的严重危害性。

新旧系统间的过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关键的技术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方案来实现,其中包括向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及设计单位等征集供电系统的双边联跳、信号系统的系统制式及过渡方案等。

4.2.5方案调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限额设计、边界条件等),需要对设计方案甚至是改造内容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对调整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其是否背离了改造目标,若脱离了改造目标而进行的改造工作是失败的。

4.3专题研究与论证由于设计标准的选用问题,势必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和专家论证,取得技术研究上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其中,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与新建线路的设计规范有较大差异,应组织消防专家论证会,对改造内容中的消防技术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以指导设计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

5、结语

改造工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分析技术风险的所在以及如何解决,是改造工程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难度所在。本工程通过前期的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工作,归纳总结了上述内容。随着施工设计和安装施工实施的开展,预计将会出现新的问题和难点。本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同仁的关注,毕竟当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稳定发展期时,国内将迎来改造的时期。

参考文献

[1]毛儒。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框架结构;二次设计;加固改造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始建于2012年,为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商场(地下2层)。商场已施工至地上2层,由于外部原因停建2年,现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将原商场扶梯由两层改为三层,且建筑四层使用功能由综合商业改为电影院。改造完成后1~3层使用功能仍为综合商场,4~5层为电影院(4层以上因影院大空间需求取消相应内部框架柱),同时楼梯与电梯位置做相应的变化。新旧方案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a原结构平面布置图b新结构平面布置图

2加固改造方案

2.1加固改造原则

结构加固方案应根据结构鉴定结论,结合该结构的特点及加固施工条件,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确定。同时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并减少对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影响。结构的静力加固着重于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抗震加固着重于提高结构的延性和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地基基础加固成本较高,施工复杂,宜采取不动或少动地基基础[1]。

2.2改造方案

根据加固改造原则及对比新旧建筑方案得出以下改造建议:

1)新旧方案前后荷载差异较小,对于地基的加固处理预判为不加固或局部加固。

2)由于方案变化引起结构布置发生相应改变。对于已施工部分,在加固改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破坏原有构件。

3)本着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采用碳纤维加固法及粘钢加固法。

2.3注意事项

①本改造加固图纸应与已施工结构图纸等相关资料共同阅读,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②本工程必须核对及密切配合建筑、给排水、机电设备施工图,施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如有疑问与设计人员联系,防止错、漏、碰、缺等问题的发生。

③已施工部分的图纸仅作参考用,结构布置及尺寸应依现场实测为准。本工程施工之前应首先详细阅读结构施工图纸,然后现场勘察改造加固区域,若出现现场结构布置与结构图纸表示不一致,施工单位应立即向设计单位提出,由设计人员提出解决方案后方可施工。

④需进行深化设计的加固构造和加固节点由专业单位实施并报设计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

⑤本加固工程中后续改造需配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顺序及相应措施,确保已加固完成构件上加固材料的完整性。

⑥本加固工程中采用粘钢和粘贴碳纤维加固的构件,从竣工之日算起,业主应至少每隔十年对构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对出现破损,严重老化的部位应进行处理。

⑦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加固改造设计

3.1基础加固[2]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梁筏基础,筏板板厚400mm,地基梁截面尺寸为400mm×1300mm、600mm×1300mm。由于柱平面布置局部变化,按弹性理论计算分析得出已施工梁筏基础存在部分地基梁配筋及部分筏板支座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

1)筏板加固。筏板支座钢筋不满足计算要求,需对筏板板底进行加固处理。由于基础已施工完毕,开凿筏板进行板底加筋施工难度较大且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因此采用增加筏板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在原有筏板板面增加15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层,混凝土等级同原基础混凝土等级。经计算分析原筏板板底钢筋均满足按550mm厚筏板计算及构造要求;新增板顶钢筋按550mm厚筏板的计算及构造要求进行设置[3]。筏板加固示意详见下图。

2)地基梁加固。增加筏板厚度有利于提高支座扛弯能力,经计算分析地基梁梁底负弯矩配筋均满足计算要求;对于梁顶正弯矩区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采用碳纤维加固法或粘钢加固法,具体加固方案详见3.2节构件加固。

3.2构件加固[1]

1)梁:对于抗弯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采用在受拉区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对于抗剪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采用在梁侧贴碳纤维板进行加固;

2)板:对于板扛弯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

3)柱:对于柱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采用粘贴碳纤维板进行加固;对于柱轴压比不足的情况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

3.3节点改造

对于已施工部分的改造主要有已施工洞口处新增楼板、已施工楼板处开洞、已施工构件节点改造、已施工楼层新增梁布置、已施工楼层新增预埋构件等。为保证新旧混凝土协调工作,节点改造应尽量减少对已施工部分的破坏。部分节点改造示意如下图所示。

4结语

通过本次加固改造设计,对加固改造流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加固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此案例可为其他类似二次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施工;管理

1.前言

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史已经有50余年,电气化铁路在铁路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社会需求的提高和铁路建设的发展,部分既有电气化铁路在运输中也出现了难以满足运营需求的现象,需要进行扩能改造;另外新建铁路需要和既有运营线路接轨,同样涉及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在今后的铁路建设中比重将不断加大,本文就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进行论述。

2.施工组织管理

 2.1施工方案

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是综合性工程,通常不止一个施工主体,施工期间需各个施工单位互相配合,共同协作。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前,应当与站前施工单位建立联络,了解其施工部署和工程进度,然后制定相应的施工部署和工程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编制要做到科学、合理、适用。方案要以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适用的施工规范为基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各种外部条件中存在的不利因数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方案的实施步骤满足工程进度,尽可能做到超前筹划、提前准备、及时实施;方案中的施工方法优先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选用施工工艺、工法要因地制宜,符合该工程实际情况,给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效率。

既有电气化铁路多为运营线路,施工中首先保证铁路的基本运输功能,因此,每个施工作业点后,都须保持电气化接触网完整和牵引供电正常。根据我国目前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的现状,通常既要进行工程建设,又要保证铁路运输通畅。施工和运输间难免产生冲突,为克服二者矛盾,常采用在保证基本运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行车间隔时间进行施工。

接触网额定电压为25KV,对电气绝缘性能要求高,施工人员安全风险大,必须有严格完善的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每个作业点结束后,不得留下危及行车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临时工程中,接触网结构须安全稳固。

既有线施工有施工难度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很多工作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依靠过渡工程,而制定一个好的过渡方案,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和成本,因此,编制的过渡方案要简单易行,且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充分考虑永临结合。

施工方案编制的要点可归纳为:确保运营、保障安全、合理过渡。

 2.2施工封锁计划

既有电气化铁路须保证正常供电,而改造中大部分作业都要求暂时中断铁路运输,停电封锁,为合理利用天窗点,减小施工对运营的影响,施工单位需编制、提交施工封锁计划。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内容,制定施工封锁计划上报运管部门,批复后按计划组织施工生产。制定施工封锁计划要充分掌握现场情况,紧密结合站前施工单位部署和进度,计划制定要具有连续性和超前性。施工封锁计划依铁路运输具体情况,围绕施工方案,结合工程施工实际进度,连续编制、合理调整、及时补充、充分利用。施工封锁计划分为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日计划,年度计划作为框架,月度计划为施工主线,日计划则是施工的具体实现。

 2.3施工协调

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中,设计单位经常由于相关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不详细、运营单位大修改造等原因,提供给施工单位的施工图,不可避免会与施工现场出现差异。设计单位由于点多线长,施工现场不可能处处了解,施工单位无权对施工图进行改动,如果与设计单位无及时联系,势必造成问题积压而影响施工进度。根据现场情况,有部分接触网下部工程,可以划分到站前单位施工完成,这也需要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由各设计专业之间协调好,达到最好的施工效果。

另外,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中,站前施工和站后施工同时进行,施工进度衔接紧密,站后施工单位必须和站前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同步,否则既会对线路运营会产生影响,也会对站前施工产生影响。因此,站后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和站前施工单位的协调,密切关注其施工进度,及时掌握现场情况。除了通过设计各专业之间协调外,站后和站前施工单位也必须主动协调,部分接触网下部工程,可以在站前施工单位施工时一并施工,站后施工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由于施工过程中相互结合比较紧密,其协调的力度很高,效率十分明显,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2.4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施工生产和铁路运输能否正常进行。保证施工安全首先应保证安全投入,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安全考核。在管理人员中建立安全问责体系,高起点严要求,强化事前准备,注重过程监督。

    当前工程建设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施工安全管理的理念必须提高到新的层次。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用节减安全投入来提高效益,这种做法只看到有形的投入,却没有到注意到安全事故带来的无形损失,没有意识到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企业生存的高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不能确保安全,安全生产中更要注重落实,人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才能切实作到安全生产。

3.较普遍存在的情况

 3.1站前施工滞后,压缩站后施工节点

厦门枢纽是福厦线进入厦门岛的咽喉,在进行厦门枢纽改造时,站前施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能实现节点工期,站场改造和线路拨接进度严重滞后,电气化施工受其影响,同样不能展开。根据福厦线开通时间安排,站前工程进行突击施工,厦门枢纽内遍地开花,几个点连续拨接开通,电气化施工必须紧随其后,3个月的工期压缩到一个月,人员分散时间紧迫,让人应接不暇,时刻在考虑人员、设备、材料的分配,确保安全开通。

 3.2设计和施工情况变化较大

1、施工现场情况差别较大。火车站一般位于市区,用地紧张,车站与公路和商住区紧邻,进行站场扩建地形限制征地困难,导致接触网下部工程施工十分困难,平面布置难度极大。厦门站鹰潭端岔区进行双线改造时,设计方案是在拨接点架设软横跨过渡。施工现场情况是下行路基宽阔可以进行基础施工,而上行路基狭窄,紧邻居民住宅小区,站前施工是浇注的高挡墙,不具备基础施工条件,必须更改设计方案。

2、施工方案变化较大。厦门站鹰潭端岔区进行双线改造时,初步设计是对既有复式交分道岔完全电化,方案审查会后,我单位积极准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实施。后来建设单位通知方案有变,将既有复式交分道岔拆除,向站外方向外移500m重新铺设一组复式交分道岔。我们只有拆除前期所有实施部分,重新实施新方案。这只是一个个例,在施工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3.3施工平台不足,制约电气化施工

既有线进行改造,线路平面变化较大,可能出现整个站场改建、几公里线路拨接等待情况,站前先进行施工,大部分工作基本实施后,一次性拨接开通。电气化施工是也线路为基准,在线路上使用专用机械设备及架设接触网设施。改建部分由于没有开通,不能使用专用机械设备,没有施工基准,大型路材路料不能一次运送、安装到位,施工基准缺乏,技术参数没有保障,种种因素制约着电气化施工。

4.结束语

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设计是源头,施工是过程,运营是目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有效运行,加强过程管理,充分预见和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才能实现预期目标,建成高质量符合运营要求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篇10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发表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发表,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技术风险的规避措施

了解改造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以及类型,就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处理技术风险的方法,使改造技术方案既贴近实际情况,又能规避风险。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消隐改造工程面临如此大的难度和技术风险,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工程通过测试、试验、调研、方案征集、技术方案论证、专家专题论证及专题研究等手段,研究控制技术风险的措施。

4.1前期工作

4.1.1测试与勘察涉及测试与勘察项目的专业

4.1.2试验涉及试验项目的专业

4.1.3现场调研与市场调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是在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工作开展前(或过程中)必需做的准备工作,改造工程无法脱离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掌握设备及其机房的现状,根据工程改造的范围及内容、改造原则、改造目标,为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现场调研情况而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满足设计方案的需要,避免或尽可能地少用非标准设备。

与新建线路相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完成大量的调研工作难度很大,应正确处理好调研与设计时间分配的关系。

4.2设计工作

4.2.1设计标准的选用前面已经谈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领域尚未编制相关的改造标准。对于改造工程而言,设计标准与技术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设计标准应建立在改造目标现状的基础上,否则,不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无法实施,可能会中断运营,造成地面交通的混乱,这也是政府和市民不愿见到的事情。

对于难于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专家专题论证和专题研究来解决。

4.2.2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标准应根据改造后需达到的目标制定。本工程技术标准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不停止运营条件下进行改造,要求技术方案不能影响地铁运营,制定的标准首先追求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土建结构不可改变,要求各系统技术方案“量身裁衣”,符合实际;三是循序渐进地改造,并非全面、彻底地改造,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改造规模的重要环节,技术方案不能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在考虑上述因素后,首先应对改造工程需达到的目标进行客观定位,然后使合理的技术标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工程技术标准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先进的原则。

4.2.3技术一致性全线车站及区间的技术标准、技术方案追求一致性,有利于日后的运营管理和降低管理成本。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车站规模不改变或投资控制等),技术方案只能因地制宜,只要满足性能指标就应认为满足改造要求。

4.2.4过渡方案过渡方案是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既然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条件下实施的,各系统及各专业必然存在新旧系统的过渡方案。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构成潜在影响,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照明配电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信号系统、线路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

过渡方案的制定应首先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其中,供电系统的过渡方案对运营中的地铁影响最大,应充分认识到过渡方案一旦失败就将中断运营的严重危害性。

新旧系统间的过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关键的技术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方案来实现,其中包括向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及设计单位等征集供电系统的双边联跳、信号系统的系统制式及过渡方案等。

4.2.5方案调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限额设计、边界条件等),需要对设计方案甚至是改造内容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对调整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其是否背离了改造目标,若脱离了改造目标而进行的改造工作是失败的。

4.3专题研究与论证由于设计标准的选用问题,势必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和专家论证,取得技术研究上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其中,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与新建线路的设计规范有较大差异,应组织消防专家论证会,对改造内容中的消防技术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可操作的发表意见,以发表设计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