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7:28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

近几年来,河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是: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五大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的评价作品、谈论启示、探讨疑难、自由赏析、联想迁移、提出设想、表达创意等方面的无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初中生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工作重心。在教学中实践中,笔者总结归纳了一些方法。

1指导学生多读,提高阅读兴趣

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的强弱,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语文积累靠什么?靠广泛地阅读。叶圣陶、吕叔湘等老一辈全国著名语言学专家曾多次强调: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解决不了问题,要大量阅读,有精读、略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实践证明:阅读课外书籍越多的学生兴趣越广泛,他们视野开阔,口头表达能力强,语文成绩一般都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对阅读越来越感兴趣。

1.1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到持之以恒

课外阅读固然重要,但首先要保证课内学习,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时间。一般情况下,笔者采取以下方式。

1)经常方式。很多学生订了《读者》《语文周报》《意林》等杂志,笔者便要求学生,不管多忙,在家里饭前饭后信手拿来,读一读;在课堂上笔者每周都拿出时间让学生读,聊以休息,换换脑筋,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些文章文质优美,精悍短小,适宜零星时间阅读。

2)集中方式。平时时间零散,放寒暑假时间比较集中,笔者有目的、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中外名著。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时时提醒他们要有耐心,要吸取精华,不可看热闹,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等,以便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检验阅读效果。

1.2要精心选择好内容,做到博览群书

武打书、言情书少看甚至不看;荒诞离奇、色情的书刊坚决不看;其他知识类、工具类、文艺类、专集类、评析类的文章,要利用一切时间多看。叶圣陶说:“基础打得越坚实,房子才能盖得越高大。读就是打基础,因此读书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一定要多读。”

2组织学生多练,掌握答题技巧

练习是获取阅读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吕叔湘曾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乒乓球等的技能没有什么不同。”乒乓球的教学和训练是从分解动作入手,语文教学不能总是抱着螺旋式的“潜滋暗长”不放。有鉴于此,训练前一定要熟知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上对初中生有何具体要求,要明确哪些是重点、难点,然后分解训练、强化巩固。

2.1专项训练,传授方法

这是依据中考现代文的考点从词语解释和词语深层含义的理解、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文意概括具体内容、品味语言等方面展开,注重方法指导和实际举例及演练,让学生在方法的领会中和实际演练后觉得答这方面的题目游刃有余。

1)品味语言题是常考的点,此类题型比较开放,笔者就教给其相对开放的一些品味方法:①用词准确生动的,可以用换词比较法来考虑它的表达效果;②含蓄隽永的语句品味方法,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清含义类型、结合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来考虑;③引起共鸣的语句,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品味。告诉学生语言通常的特点,如精炼准确、形象生动、个性化、精辟含蓄、朴实清新自然等,并强调对具体语言的分析,应该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对那些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令人回味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

2)开放性题目,给学生归纳出常见的4种题型的答法,包括是否同意作者观点,请简述理由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类;谈谈你对人物形象的看法类;对辩证关系的理解类。

2.2文体训练,把握特点

中考试题中考查3种文体,包括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笔者首先按照文体特点,结合语段教给学生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相关题目的答法,训练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与方法。比如做议论文的题,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关系,要会判断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要能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4种论证方法并且理解这些方法的作用,还要体会议论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2.3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阅读题,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试卷讲评,通过组织讨论等活动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适时安排模拟测试和综合考试,增强学生在心理上和考试能力上对中考的适应性。

3巧用媒体,提高阅读效率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成为语文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积极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并将之与学科教学整合,是破解这道难题的一条蹊径。

3.1创设新颖和谐的阅读教学情境,将阅读由理性分析变为为直观感悟

如在教学《那树》一课,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毛阿敏的《好大一棵树》的视频,课程中又播放“那树”在不同时期的图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片等视频资料,这些声频、视频资料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中掀起万丈波澜。此时,再配以教师简单的背景介绍,这样,不必过多地讲解课文,学生就感受到“那树”悲剧命运的原因,意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等道理。

3.2通过多媒体网络设备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角色主体化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然而要真正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光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支持。多媒体网络设备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在现代教育技术个别化学习环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调用网上信息,自由地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对话,并通过计算机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实现多向交流互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已成为可能,而这也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自主自觉的追求。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9-01

对于初中语文文中散文的教学,主要思考点在于怎样让初中学生养成散文阅读正确方法的阅读习惯和对散文鉴赏的审美习惯;因而本文着眼于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散文作品阅读与鉴赏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对初中散文特点的分析,针对初中学生目前对于散文问题的阅读、鉴赏习惯,总结出提高初中生现代散文作品阅读与鉴赏的教育方法。

1.初中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

对于散文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着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散文"这个词语最早要追溯到我国的北宋年间,《辞海》对与散文的概括,主要指的是泛指除去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艺术体裁;只是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中国文学逐步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学界对于散文的归纳也逐渐的细化明确了起来。现代对于散文的理解,是将其归纳到"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主要是呈现出来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在作品的篇幅上比较精简短小;其二在意境上独具美感,艺术形式浓烈;其三这是作品的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上形象生动。

初中学生所学习的现代散文中,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总计散文文章达到47篇之多,主要以我国现代文学作家为主,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国散文作品,如居里夫人所创作的《我的信念》以及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此之多的散文,为初中学生提供了基础的阅读鉴赏素材,为学生打牢散文阅读和鉴赏学习的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这些散文的内容上来说,以叙事、抒情散文为主,在情感方面的表达尤为出众,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社戏》等文章都寓情于事,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因而初中学生在理解课文本身大意上,比较轻松,但也因为文章情感表达的深刻性与含蓄性,就需要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有着更深的领悟才行。从这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上来看,都遵循着散文"形散神不散"的重要特征,语言优美而凝练,如高尔基《海燕》中的那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语句简短,情感却表达得直接凝练。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对于语言的运用就成为了需要学习的重点。总的来说,基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初中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中,文字的表达易于理解,但是对于散文总体含义的归纳总结、意境的理解与鉴赏和对于精美语言的运用上成为我们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2.目前初中散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

首先,需要提出的问题是,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对,局限了学生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在以前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教育改革提出之前,对于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大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往往在散文教学的课堂上,老师都是通过介绍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散文的内容,而并非讲解;尤其是为了一味的应付考试,甚至直接偏向与考试的重点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语法、结构、意境等方面的理解;这样也就促使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散文的阅读缺乏了艺术美感的思考,丧失了对于散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散文的阅读与鉴赏上没有过多的进步。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学生理解的重要性,将教师对于散文作品的理解强加在了学生之上,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读;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散文作品,就强行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阻碍;很多学生往往知道典型的优秀散文有哪些,却没有办法从结构、语法以及所表达的主要思想上面进行文章的鉴赏,更没有进行学生自我分析的认知。在做相关的散文鉴赏答题的过程中,反而依照一贯的鉴赏写法形成了通用式的表达,可谓是形成新的"八股"特色。

再者,缺乏对于学生散文创造方面的引导。往往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往往提到某篇散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对于语言的运用如何如何的优秀,当学生明白了具体的写作技巧与手法的时候,却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尽管在常态的测试之中,很多会以作文的形式进行展现,但是作文的评比也都是以单调的评分的方式给予学生反馈,甚至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作文的运用得到并不理想的分数时候,却并不知道为什么得低分了呢?在散文的阅读与鉴赏上面,如果学生不明白如何进行散文的相关写作,又如何对其他散文进行鉴赏呢?所以初中语文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3.提升学生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方法分析

首先,读更多的散文,利于学生对现代散文更全面的认知。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写作层面来说,读更多的书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在学生散文阅读与鉴赏上面来看,读更多的散文,就利于学生对于散文特点的总结,便于学生自主的通过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对于散文的分析与鉴赏。我们不可否认,尽管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散文多达40多篇,但这相对于杜甫口中的"万卷"而言,由有不及。

其次,融入意境的领悟,引导学生对于散文表达思想的认知。现在看来,散文生动形象的语句上,由于其文体的自由性,很多学生对于至于明面的含义理解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文章所表述的意境之美难以感悟,很难与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阅历造成,一方面是缺乏对于文章意境融合的引导。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的就是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及情感经历,与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进行碰撞,产生意境的领悟。具体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说,就是需要我们通过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加强对于学生在散文鉴赏方面的引导。

再者,现代散文写作的实践运用,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对于散文作品的理解,包括语言的表达运用、散文的逻辑结构以及散文意境的鉴赏上面。如鲁迅所写的《社戏》一文,就可以理解是叙事性的散文,就是作者在生活中对生活事件的描写,从而表达出对于童年生活的情感的总结。因此,归结到我们的初中散文教学中来,我们就不难发现,加强对于学生散文创作的引导,就必然重要。古语有句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尽管其含义的理解更多运用在于对事物的熟悉与认知上面,但是在散文的教学中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引导学生,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散文本身的理解,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对于现代散文的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

综上所属,学生在初中现代散文作品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提升方面,需要我们对散文作品文体结构的充分了解,对散文意境表达的深刻感悟,以及散文作品的不断实践上面,以此来高初中学生语文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3

一、有效导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有效导学模式,能够丰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现代文阅读思维,对于高中生现代文阅读学习的深入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丰富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

有效导学模式能够提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调乏味的教学氛围,在充分调动高中生语文现代文阅读热情的同时,使现代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形成系统化的现代文阅读思维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产生一定的情感理解,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系统化的现代文阅读思维。有效导学模式对于学生现代文阅读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有效导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结合文本类型、明确阅读理解的重点、结合文章结构、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等方法,实施有效导学模式。

1结合文本类型,明确阅读理解的重点

素质教育对现代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现代文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指导,提升高中生对现代文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鉴赏和综合评价。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不同的文本类型,明确阅读理解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阅读现代文,分析主题思想。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通过揭示概念来表明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在阅读说明文时,应该重点把握的中心为研究对象的特点、本质和发展规律,通过富含逻辑性的思维将其进行串联。议论文是针对某个问题或者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在阅读中,需要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内涵,并结合作者的论点和论据进行深入思考。小说是用来塑造人物和讲述故事的,展现一定的客观生活实际,所以需要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并由此分析社会现状。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在明确文章体裁特点和阅读侧重点的基础上,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文的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结合文章结构,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文章的结构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可以由标题开始,堪称经典的文章都有极具深意的标题。通过标题,能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基调。比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通过标题能够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结合标题,深入分析文章内容,能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其次,可以通过概括和梳理各段内容来开展阅读活动,有意识地寻找各段中的中心词或者中心句,结合语句进行文章内涵的深入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找出一个自然段,然后组织学生快速寻找其中的中心词或者中心句,提升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水平。

在了解清晰文字内容和文章结构之后,可以通过梳理整篇文章,明确文章的主旨。很多学生会在现代文阅读完成之后,出现“似懂而非懂”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整篇文章各个段落进行结合和串联,再一次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梳理,从而更加连贯、具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这些训练能够使学生在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更为系统的现代文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综合水平。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素质教育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5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

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5

一、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有效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强调阅读的结果,没有真正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开展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很了解,最终导致阅读效果不佳,长期下来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其实,现代文阅读并不是简单地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积累经验,养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说,我们应该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自己,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适当地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做一些特殊的标记,利用符号标记法来开展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自己有心得的地方可以画上波浪线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的细节,但是对于阅读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尝试进行阅读经验的积累,一些学生经过长期的摸索可能会觉得将关键词汇记录下来比较有帮助,有的学生可能觉得重点段落细致阅读的方式比较有帮助,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特点来进行习惯的养成,逐渐的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其实,经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学生就会发现现代文阅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就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解决很多阅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建立阅读的自信心。

二、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教师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当中,学生表现得还不错,但是一到真正考试时就一塌糊涂,总结下来并不是学生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平时的阅读训练范围过于单一。一般来说,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很少有机会涉及课外文章的阅读,阅读的范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不论学生多么熟悉课内阅读材料都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让他们阅读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打开思路,拓宽视野。

虽然阅读的范围应该得到扩展,但是拓展的范围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把控,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阅读,而是要进行与课内材料相关联的拓展阅读,做好课内教学的延伸工作。比如,当学习完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分析,或者找同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扩展阅读,并且总结一下和课内阅读的区别等。学生接触的材料多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于现代文阅读也会产生一定的热情,更加懂得如何分析和理解这些文章,自然而然地更加愿意去主动阅读和学习这些内容,进而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心得体会,落实阅读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社会生存以及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贯彻落实了阅读的实效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从而取得好的成绩。虽然说正确回答问题在某方面体现出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能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现代文阅读的套路,并不是真正有了心得体会。因此为了真正落实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分析。

阅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语言应用之美、艺术手法之美、情感表达之美等都是需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的内容。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读懂文章的意思是最基本的,根本就算不上阅读的效果。所以说,教师在检查阅读效果的时候需要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应该注意到更深层次的内容。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42-01

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多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文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诠释和分析,深入把握文章的内涵,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本文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研究有效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语文之根。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分析等能力,这些阅读技能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的。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提高,需要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渐使得学生能够领悟现代文中的内容和含义。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缺少完整的体系化教学模式。一些语文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没有对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指导,不注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是简单地对文章进行模式化的讲解,未能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使得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常常不得要领。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阅读文章,比如一些文体、流派的文章,被教师直接在教学计划中剔除,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上出现偏差。另外,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现代文的知识基础,因此,想要实现深度上的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从历年的评卷情况来看,得分率一直不太理想。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对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把握课程目标,了解现代文文本的呈现方式,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切实完善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课堂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内容,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问题。

(1)明确阅读内容。现代文的阅读内容较为丰富,语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阅读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由于阅读材料是社会经验较为丰富的成年人编写的,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理解能力。教师应当开拓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感受阅读内容中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及深刻内涵,并且以此为思考基础,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2)明确阅读类型。教师要抓住不同类型文本的特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现代文阅读类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戏剧。目前高考试题以散文、小说两种类型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指导。首先,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注意挖掘不同类型文章的深层意义。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阅读类型的概念,对其中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以及写作技巧等进行详细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能力。

(3)明确考试要点。首先,注重对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教师需要根据考试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内容的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如何在文章中寻求答案。其次,注重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句进行正确了解,从不同角度给出合理的解读。考试时,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文章内容中隐含的句子大意进行出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中具有隐含、双关以及引申等多重含义的句子进行认真、合理的分析,深刻理解上述特殊句子中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主旨,并培养学生在答题时密切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的技巧等。最后,注重对全文思想主旨的理解。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文章主旨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思想主旨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的分值比例较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标题,分析思想情感及中心主题,在课文讲解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文章的结构是圆形的,内外结构的一致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心路历程。通过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委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欲超凡脱俗又未果的复杂感情,寄托了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三、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学生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尤其要突出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教学指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明确阅读内容,明确阅读类型,明确考试要点,注重个性化的解读思维的培养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健,焦丽玲.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2]常玉荣.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实用策略浅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7

培养阅读兴趣,制定阅读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像爱电视、电脑和游戏一样先爱上阅读,对现代文阅读产生兴趣。

其次,阅读时要给学生定下阅读目标,避免学生散漫阅读。明确的要求学生在此次阅读中必须将什么目的完成,不同成绩的学生,还可以做不同的要求,这样,人人带着目标去阅读,人人都有收获。

分清文体特点,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要注重跟学生展示不同文体的文章,详细分析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碰到不同文体的现代文时,能够尽快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此类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如记叙文的类别、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其次,引导学生理清作品线索、理解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旨,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总结作品的写作手法等等。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先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础常识,包括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这里需要重点掌握的是说明方法,一定要让全部学生务必掌握。其次,教学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时,要注意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的说明文,找出它们的异同,这样可以起到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的作用。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进行议论文教学时,首先教给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如议论文的类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及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等。其次要学会透过文章,摸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散文的阅读方法教学散文阅读时,要先让学生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掌握散文的一般知识。包括散文的类别,散文的特点,散文的题材、语言及表达方式等。很多学生反映看不懂散文,一见散文就糊涂。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散文时,还要教会学生能分别出什么是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要轻细节重情节,看它通过什么事表什么情、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及用什么事表达什么观点等,可以忽略它的形而一定要抓紧它的神。

诗歌的阅读方法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象、作者的情感及修辞方法等。其次要让学生会划分诗歌的节奏,并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反复朗诵,体会诗中的情感。

熟记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在现代文阅读中,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固然重要,但如果能牢记一般的阅读技巧,也能让阅读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抓住文章主旨的三种方法第一,题目。很多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作者的情感体现。第二,开头。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目的阐释和延伸。第三,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

记叙文开头、中间和末尾的作用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段末起总结作用。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令人深思,给人警醒或留有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分析论证作用题的格式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通过……,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者这个论证给文章增添了趣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称问题回答格式如使用这种人称有什么好处?或者为什么要变换人称?可以这样回答: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用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和抒情。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技巧有很多,这里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学生只要善于归纳、总结,积累的技巧越多,阅读的能力就越高。

注重反馈,分析得失

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一定要注重反馈,这样我们可以找差距,知得失,明优劣,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收集反馈的方法,即列好表格,把各单元的分值进行比较,找出优劣,看看自己在什么题型失分多,什么题型得分多,扬长避短,尽量争取做过的题型都能拿满分。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命题趋势 解题技巧

一、引言

我国普通学校招生的主要方式是考试,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在中学教学中,中考、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它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影响着中学的教学方向。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部分,指导着语文教学的方向。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试题的重要部分,对现代文阅读的研究能促进语文内容与形式的科学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阅读教学。

笔者主要以2010年的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例,从内容和形式、解题方法、意义等方面,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进行了分析。

二、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内容的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包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此类文章一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涉及领域广泛。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涉及自然科学及技术研究的论文,这类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但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给考生阅读带来一定难度。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最大的特点是新,即紧跟时代,关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

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形式的分析

研究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不仅要研究它的内容还要研究它的形式。从题型上来看,纵观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主要以选择题为考查题型,如2010年全国卷、山东卷、辽宁卷、安徽卷等;还有一些地区的试题包括主观题,如2010年湖北卷第7题,广东卷第14、15题填空题。从题量上来看,从近十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量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四、语文论述类文本的命题依据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不仅要测出考生已具备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也要测出学生是否具备大学需要的阅读能力,这就决定了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必须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语文教材为依据。转贴于

1.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做了以下具体要求: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实效,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2.能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3.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4.了解语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简况。

2.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决定了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试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下面以2010年的山东考试说明和山东的语文高考试卷为例,分析考试说明与高考语文阅读的关系。2010年的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第一卷中现代文阅读9分,第二卷中现代文阅读为选做题,18分,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其中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文本阅读。

3.语文教材。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教材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从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来看,2001年至200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总分为9分。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在全卷中的比重与同期现代文在教科书中的比重大体一致,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五、结束语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会对高考语文做出分析和研究,尤其是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人们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当然,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研究还在摸索中前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高考语文现代文命题会越来越科学,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中学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大学直通车高效复习方略[J].济南:济南出版社,2008(03)。

[2]王兆鹏专项突破大讲堂——现代文小阅读[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

[3]徐殿东用理性的逻辑分析。

[4]张树强高考社科类现代文阅读技法指津[J].新校园:学习版,2011年第三期。

[5]冯建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文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四期。

[6]刘国志巧借题干信息,提高答题效率[J].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3期。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9

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多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文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诠释和分析,深入把握文章的内涵,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本文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研究有效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语文之根。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分析等能力,这些阅读技能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的。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提高,需要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渐使得学生能够领悟现代文中的内容和含义。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缺少完整的体系化教学模式。一些语文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没有对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指导,不注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是简单地对文章进行模式化的讲解,未能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使得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常常不得要领。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阅读文章,比如一些文体、流派的文章,被教师直接在教学计划中剔除,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上出现偏差。另外,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现代文的知识基础,因此,想要实现深度上的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从历年的评卷情况来看,得分率一直不太理想。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对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把握课程目标,了解现代文文本的呈现方式,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切实完善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课堂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内容,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问题。

(1)明确阅读内容。现代文的阅读内容较为丰富,语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阅读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由于阅读材料是社会经验较为丰富的成年人编写的,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理解能力。教师应当开拓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感受阅读内容中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及深刻内涵,并且以此为思考基础,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2)明确阅读类型。教师要抓住不同类型文本的特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现代文阅读类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戏剧。目前高考试题以散文、小说两种类型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指导。首先,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注意挖掘不同类型文章的深层意义。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阅读类型的概念,对其中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以及写作技巧等进行详细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能力。

(3)明确考试要点。首先,注重对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教师需要根据考试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内容的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如何在文章中寻求答案。其次,注重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句进行正确了解,从不同角度给出合理的解读。考试时,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文章内容中隐含的句子大意进行出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中具有隐含、双关以及引申等多重含义的句子进行认真、合理的分析,深刻理解上述特殊句子中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主旨,并培养学生在答题时密切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的技巧等。最后,注重对全文思想主旨的理解。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文章主旨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思想主旨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的分值比例较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标题,分析思想情感及中心主题,在课文讲解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文章的结构是圆形的,内外结构的一致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心路历程。通过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委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欲超凡脱俗又未果的复杂感情,寄托了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施行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不足。表现为: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风气不佳;学生不注重阅读的感悟;教师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等。基于这些不足,提高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迫在眉睫。

一、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就必须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以下具体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方面

1.阅读兴趣缺乏。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认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还不如等待老师讲解,根本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的讲解缺乏趣味性;网络的五彩缤纷代替了潜心阅读等。

2.阅读时间缺乏。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程,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课堂上自觉阅读等。在课外,学生作业负担仍然很重,使小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老师、家长、社会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要求逐渐严苛。课外时间被大量的补习班等占用。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缺少潜心阅读的时间。

3.阅读方法不当。某些小学生自觉性差,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才阅读几篇,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对于不同的文章,他们做不到精读和略读区分,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等。

4.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不强,缺少体悟。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都是一言堂,教师掌握着阅读教学的命脉。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取指挥,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其中,更不要说通过自己的阅读体悟其中的寓意。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空泛不明确。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目标并不明确,表现如下:教师忽略教学实际情景,目标的确定大部分源自教学参考书;没有对各个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得目标之间顾此失彼;对阅读教学课标的解读不够透彻等。

2.阅读教学仍旧以教师为中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然讲授过多,学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扮演阅读的指导者、引领者和点拨者,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现象。

二、解决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四种对策,旨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关键。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造诣,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教师的文学修养能够感染学生,教师的榜样作用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重要作用。

2.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使课本中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外部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秋天的童话》一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小学生展示秋的图景,结合课文,进行生动的讲解,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感悟,把握秋的特点。

3.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的动力可以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应巧妙利用阅读期待,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中,教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大家知道孙悟空是从哪来的吗?怎样发现的花果山?他为何在花果山称王?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有了一定的阅读期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二)运用阅读教学技巧

一般小学生阅读都是没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是计划性的。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包括默读、精读、略读和摘抄。

1.默读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默读时,学生应做到读时不张嘴、不出声、不拉音调,嘴唇微微颤动、注意力集中。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文章环境的最佳方法。

2.略读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阅读中要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略读法快速浏览课文,浏览关键信息,从文本中找出能够体现文章主旨的段落,感悟文章主旨。

3.精读法。它指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詹天佑》一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爱国的精神及他能够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

4.摘抄法。阅读中,学生可摘抄文中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乃至全篇原文。良好的积累,能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可以将其中的成语、形容词等摘抄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我”奇怪什么?“我”问了哪些问题?种树人是如何回答的?“我”最后悟出了什么?然后分小组合作探讨,得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与同伴交流。教师可以总结每小组的发言,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得出:我们要学着独立自主的处理事情,不要凡事就是依靠他人,种树和育人是一个道理。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要由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学转变,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意教学技巧,不要让做题代替读书。通过加强阅读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刘素坚.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浅见[J].甘肃农业,2010(03).

[3]杨家平.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考试周刊,2011(40).

[4]单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