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7:12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1

----拍卖价值观

团体活动:

----

拍卖价值观

活动目的: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设计思考:

中学时代是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人生态度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时期,很多价值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传统、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影响较大。这一团体活动是用类似拍卖商品的方法,帮助学土了解有关爱情、友谊、健康、美貌、爱心、金钱、欢乐等多方面的价值观念:因为在拍卖会上,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在拍卖时的选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取舍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思考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a

.“起价表”一份。如图,各价值项目用不同的颜色制成卡片,粘帖在上面,以增加拍卖的趣味性及方便拍卖进行。

b

.“拍卖锤”一个。

c

.宣布游戏规则。老师(或选一位学生)当拍卖师,手持“拍卖锤”做终裁。每个学生有10000元钱,可以随意叫卖“起价表”中的东西,以起价为基准,每次出价以1000元为单位,最终以价高者得到东西,

有出价10000元的,立即成交。并由拍卖师做好记录,同时得标者也做下相应的记录(用多少钱买到了什么)。

起 价 表

1.

权力

1000元

9.自由

2000元

2.财富

1000元

10.欢乐

1000元

3.

健康

2000元

11.自尊

2000元

4.

爱情

1000元

12.诚实

1000元

5.礼貌

1000元

13.学历

1000元

6.美貌

1000元

14、工作

2000元

7.友谊

1000元

15、长寿

1000元

8.爱心

1000元

2.引发动机

(1)教师问:“有谁不喜欢金钱?”(预期学生会一致说没有,而且反应是热烈的。)

(2)教师继续问:“若你有10000元,你希望得到什么?”(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3)给每个学生每人10000元,介绍拍卖游戏的方法和拍卖的东西。

3.开始拍卖

(1)由教师主持拍卖。

(2)按游戏方法进行,到所有拍卖东西卖出为止,然后请学生认真考虑买回来的东西。

4.组织讨论:(以下是示例)

(1)你是否后悔得到你所买的东西?为什么?

(可能的答案)

a不后悔,因为“爱情”是最令人快乐的体验;

b“权力”使我高人一等,受人尊重;

c“诚实”是美德;

d“学历”等于美好前程,一生无忧……

(2)在拍卖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

(可能的答案)

a很紧张,一定要赢!

b有时叫到高价就舍不得再叫。

(3)有没有同学什么都没有买?为什么不买?

(可能的答案)

a有,因为没什么值得买;

b有,因为钱最重要;

c有,因为叫输了。

5.教师总结,引发思考:

(1)假如现在已经是人生的尽头,请看看你手上所有的是什么东西?

(2)它们对你来说是否仍有意义?

(3)你是否后悔刚才为自己争取的东西太少?

(4)你争取回来的东西是否是你最想得到的东西?

(5)金钱是否一定会带来幸福和欢乐?

(6)有没有一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或比金钱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呢?

(7)以上问题都没有一定的答案,然而,你是否甘愿为了拥有金钱、权力而放弃一切呢?

(8)有没有比这些更值得追寻的东西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6.

活动结束

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方案

第三组

e家族

团体辅导方案

(一)团体名称

我的未来不是梦。

(二)团体性质

教育性、结构性。

(三)团体对象

08级心理咨询专业的大专生。

(四)团体人数

16人。

(五)招募方式

张贴海报。

(六)团体经费

海报印刷费、活动材料印刷和购买费用等约50元。

(七)团体领导者

杨乐,另有助手3人。

(八)理论依据

1.、放松疗法

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使机体主动放松来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因紧张反应所造成机体紊乱的心理生理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此方法可以消除成员心里紧张,是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心理生理的放松可以使身体体会轻松愉快的感觉。

2、莫雷诺的角色扮演疗法

角色扮演是指用表一演方式来启发团成员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情况有所认识的一种方法,让来访者在某种情况下扮演现在的、过去或将来所发生的事件的一个角色,通过所扮演的角色,而使来访者本人和其他来访者从中找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发展问题所在,并开发潜能。

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人除了直接学习以外,更重要的在于他可以通过观察区进行间接的学习,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观察能力,才使其能够避免去重复尝试错误而带来的危险,避免前人所走过的路。

4、霍妮的自我人格理论

霍妮将人格分成三部分,即真实的自我、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真实的自我包括那些在任何特定的时期都能真正体现我们自己的东西,理想的自我反映了人们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有些人由于不满真实的自我,无法容忍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而产生自卑感,造成自我贬低的心理阴影,同时也影响他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从而产生许多困惑。大学生群体由于发展还未完全成熟,不少学生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定位还不明确,往往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帮助学生们认清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引导他们接受自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5、群体动力学理论

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用公式B=f(pe)来表示,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个人,e表示环境。勒温将场论的基本特征概括为:(1)场是融行为主体及其环境为一体的整体;(2)场是一个动力整体,具有整体自身独有的特征;(3)场的整体性在于场内并存事实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

6、霍兰的类型理论 霍兰认为生涯的选择与调整是个人在对特定职业类型进行认同后,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他认为多数人的职业类型能被分类到六种类型中,他还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将六种类型排成一个六角形模型,据此发展了一致性、分化性、身份认定及适配性四个概念。适配性的高低,可以预测个人职业满意程度、职业稳定性以及职业成就。

7、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 这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帕金森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

①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

②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

③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的职业。

(九)团体目标

缓解焦虑,释放压力,发掘潜能,突破自我。

(十)实施方式

本团体以16人的团体方式进行。聚会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两学时,共7周,每周二下午3:20——4:55。在连云港师专智贤楼D410教室进行。

(十一)团体方案

阶段

阶段目标

活动流程及内容

初始阶段

1、组员认识并初步了解

1、瑜伽冥想放松

2、建立团体初步信任感和凝聚力

3、组员了解团体性质、目标及团体规范,澄清成员参加动机

2、微笑握手,滚雪球

3、棒打薄情郎

4、传递呼啦圈

5、介绍小组基本情况

分享焦虑阶段

1、引出并缓解就业前焦虑问题

2、进一步增强团体信任感和凝聚力

1、瑜伽冥想放松

2、找零钱

3、同舟共济

4、你说我说大家说

5、作业

自我探索阶段

1、客观看待并接纳自身能力

2、了解自身职业兴趣和倾向

1、瑜伽动作放松

2、作业反馈

3、我还能做什么

4、心理测验

现场招聘阶段

1、发现自己就业具备的优劣势

2、增强就业前自信

1、瑜伽动作放松

2、测验后心得

3、现场招聘

突破自我阶段

1、激励组员突破创新

2、引导组员回顾前面团体经验,统整团体收获

3、协助组员面对团体结束的心情

1、穿越生死线

2、成员回顾,谈感受

3、毕业

(十)参考书目

1.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侯志瑾主编,职业辅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3.徐爱玲著,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十一)实施过程

初始阶段

组员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组员初次见面互不认识且拘谨,为让大家更快的熟悉,增进了解,开展这些活动

阶段目标

1、形成组员间初步认识,扩大交往范围

2、增建团体初步信任感和凝聚力

3、让组员明确团体基本情况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具体操作

备注

瑜伽冥想放松

缓解身心疲劳

领导者用舒缓的语调让组员通过冥想大海的画面达到全身放松

助手a播放背景音乐

微笑握手,滚雪球

1、通过握手有了身体的接触,有利于打破坚冰,活跃现场气氛

1、全体成员起立.在规定时间内和所有成员握手.握手时要求面带微笑

2、通过微笑握手的方法将成员分为二二一组,二个人面对面坐下,进行自我介绍

1、介绍内容要包括你为什么来这个团体,想达到什么目标,以便于以后的内容

2、初步相识,互通姓名

3、逐步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

3、刚才自我介绍的二个组合并,形成四人一组,每位成员把自己刚才认识的朋友向另外二位新朋友介绍

4、所有成员围坐为一个圆圈,进行连环自我介绍,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班级、与众不同的特征

2、领导者可适当记录每个成员的特征信息,供下一个游戏时使用

3、座椅16把

棒打薄情郎

1、进一步增进大家的了解,彼此熟悉姓名等信息。

2、巩固上一游戏的效果,培养归属感和团队感。

1、成员挑选自己一个昵称,你最喜欢别人称呼你的名字和爱好,填写在胸卡上

2、成员了解和记住彼此的名字,促进了解

3、所有成员围圈就座,领导者手执“棒子”,喊出一位成员的昵称,被叫者左右两侧的成员要马上站起来,否则由被叫者给与当头一棒,“棒打薄情郎”

4、反复做几次之后,利用随机数法更换成员的座位,再次进行游戏,直到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

1、胸卡16张

2、用旧报纸卷成若干纸棒

传递呼啦圈

考察组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1、组员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领导者站在圈外指挥

2、每个圈内发放一个呼啦圈,由助手B、C宣布开始并计时,看两个小组顺时针传递呼啦圈速度的快慢,一般记为三圈一轮且中途不允许把手放开

3、快的一组即为胜者,落后的要由对手给予惩罚

1、呼啦圈两个

2、秒表两个

介绍小组情况

让组员明确团体基本情况

1、领导者介绍本次团体性质、目标及团体规范

2、助手a宣读团体规范

3、助手B、C发放协议,请组员签字

团体规范协议16份

附:

团体规范

1、保守成员秘密,尊重成员隐私。

2、坦率真诚地与其他成员交流,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3、按时参加每次团体活动,不迟到、缺席、早退。

4、尊重他人,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5、广泛交流,避免只与自己喜欢的成员沟通。

第二阶段

阶段名称

分享焦虑

组员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附加这一阶段有益于巩固上一活动成果,同时我们发现组员的就业焦虑缘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协调,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所以在组员信任感增进的基础上引出活动主题,调动组员共感

阶段目标

1、引出并缓解就业前焦虑问题

2、进一步增强团体信任感和凝聚力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具体操作

备注

瑜伽冥想放松

缓解身心疲劳

领导者用舒缓的语调让组员通过冥想春暖花开的画面达到全身放松

助手a播放背景音乐

找零钱

1、让成员了解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懂得互相尊重和珍惜

2、培养组员归属感

1、让全体成员围圈手拉手,充分体会大家在一起的感觉

2、男生代表1元钱,女生代表5毛钱。由领导者说出具体价格数目,由男女生自由组合,最快组合完毕的即为获胜者,落单或者组合错误的则视为失败

同舟共济

1、增强团体合作意识

2、营造团结和谐的团体气氛

1、组员以平均人数分为两队,每队八人。每队分派一张报纸,将报纸铺在地上

2、领队信号开始,所有队员一齐站到报纸上,不可弄破报纸,就另要一张补充,继续游戏

3、全体队员能够长时间两脚都站在报纸上是胜利者

1每队一张报纸并预备数张报纸做后备之用

2领队用的哨子

你说我说大家说

1、引出团体活动主题

2、让组员在交流中发现共性,缓解压力,寻得团队支持

领导者引出话题,让组员就“我为什么选择心理咨询专业”、“现在我对心理咨询的新的认识是什么”、“我眼中的心理行业的就业情况是什么”三个问题进行交流,领导者做适当记录并总结

交流结束后,领导者布置作业,请组员完成“理想和专业知多少”问卷

附:

理想和专业知多少

我的理想:

1、小学三年级时:

2、初中一年级时:

3、高中一年级时:

4、大学二年级时:

比较之后我发现

我的专业:

1、我的专业是怎样选择的

2、我对专业的了解情况是

3、我对专业的总体感觉是

4、我的专业今后可以做

5、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上述练习给我的启发是

第三阶段

阶段名称

自我探索

组员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组员并不深刻了解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此阶段有利于帮助组员深入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倾向

阶段目标

1、客观看待并接纳自身能力

2、了解自身职业兴趣和倾向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具体操作

备注

瑜伽动作放松

缓解身心疲劳

领导者带领组员做3个放松瑜伽动作

助手a播放背景音乐

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引起组员共感

组员交流上次活动结束所布置的作业

作业反馈

我还能做什么

1、引导组员更深层次地探索自身能力

2、让组员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

1、做“我还能做什么”问卷

2、将组员分为4人一组,分享彼此所列的能力表,同时互相讨论与这些能力有关的职业有哪些

16份“我还能做什么”问卷

心理测验

认识自己的兴趣及职业倾向

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助手B、C在活动结束后计算成绩

16份量表

附:

我还能做什么

1、你曾经完成的工作有什么?这些工作需要哪些技能?

2、回顾你曾受过的教育,所修的课程,你学了哪些技能?

3、你平时常常从事的活动有什么?这些活动需要什么技能?

4、回想你在某次工作中,你所经历过的一次高峰体验(喜悦与感动等),与其他组

员分享这次经历,并列出在这次经历中显现出你的哪些能力?

第四阶段

阶段名称

现场招聘

组员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组员都是应届大学生(未经历过招聘),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职业兴趣和倾向后,为使其自信的走向“招聘现场”,该阶段让其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赢得“招聘方”的青睐

阶段目标

1、发现自己就业具备的优劣势

2、增强就业前自信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具体操作

备注

瑜伽动作放松

缓解身心疲劳

领导者带领组员做3个放松瑜伽动作

助手a播放背景音乐

测验后心得

组员进行初步职业生涯探索

助手B、C把测试结果发给各位组员,领导者引导组员发表对自己结果的看法

现场招聘

充分发掘并展现自己的能力,坚定信心

1、领导者将组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人,各组代表一位前来应聘的心理咨询专业的应届大学生

2、助手a、B、C是招聘方代表,向“两位”应聘者提问相关问题

3、由助手讨论决定应聘成功者

4、全体组员交流应聘心得

第五阶段

阶段名称

突破自我

组员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考虑到组员还有对未来就业一定程度担忧,尤其更多的是受到社会舆论而形成的固定思维和偏见等,该阶段的设计是帮助组员克服阻碍,实现自我,并勇敢面对分离的团队

阶段目标

1、激励组员突破创新

2、引导组员回顾前面团体经验,统整团体收获

3、协助组员面对团体结束的心情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具体操作

备注

穿

线

1、鼓励组员突破障碍,勇敢实践

2、激发组员勇气,增强就业前信心

1、领导者请4名选手参加游戏,站在黑板前面

2、助手B、C在距离黑板3米的位置拉起一根距离地面1米的绳子,即“生死线”,并且在“生死线”的下方是深1米,宽2米的“河水”

3、领导者告诉选手可以以任何姿势依次穿越“生死线”,但身体所以部位都不能碰到线

4、助手为选手蒙上眼睛,带上耳机

5、游戏开始后领导者用夸张的语言作为背景渲染惊险气氛

6、助手悄悄撤下绳子

1、绳子一条

2、大盛水容器一个

3、用来蒙眼睛的口罩4个

4、放着动感音乐的耳机4个

5、助手a播放背景音乐

成员回顾,谈感受

对自己的职业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使其更加具有可行性

1、对团辅的回顾,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谈感受,以及最近的变化

2、谈谈团辅中最大的收获,及对团辅的评价,任何想法都可以

毕业

快乐结束

1、合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2、合影留念

歌曲

(十二)团体评估

分别由领导者、督导和助手、组员完成以下三个评估量表。

1、团体领导者个人评价量表

2、团体辅导活动评估量表

3、团体成员评估量表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2

关键词:学生偷盗事件;处理;辅导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24-02

民办高职院校中,影响校园安全和稳定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素质不够高,如学生离校出走事件、打架或群殴事件、重大失窃事件;二是学校管理不善引发的突发事件,如因后勤管理而引发的,具有对抗性过激行为的舍区闹事、破坏公物等事件。但无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校园安全事件,都在不同程度地给学校造成财产的破坏和声誉损失,如果处理不恰当,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为了提高辅导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预防和处置校园偷盗事件,笔者从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辅导员应对此类事件的能力要求。

一、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

据了解,目前发生在普通高校的校园失窃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偷盗物品以有形财物为主

随着时展,在大学校园里,学生除了拥有现金、饭卡、自行车等传统的有形财物外,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还拥有了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信息时代的新型贵重物品。所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学生偷盗案,学生失窃的物品主要为现金、饭卡、电脑、手机、相机等有形财物。

2.作案者主要为校内学生,案发地点比较集中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在半封闭式管理的大学校园里也不例外,尤其是发生在宿舍、教室这两个地方的失窃案,作案者均是本校学生。因为这两个地方,社会人员不容易进去,只有熟悉环境的人才比较容易作案。所以校园偷盗案的案发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宿舍、教室、图书馆、上体育课的场地等人员集中的这几个地方。

3.偷盗形式以个人作案为主

学校与社会不同,社会上的偷盗案比较多是文化低下的无业人员,作案手段比较成熟,团伙作案也常见。但在学校发生的偷盗事件,如果作案者是受过教育的学生,主要是个人作案为主,采用的手段主要是撬门锁、顺手牵羊、私配别人宿舍钥匙等等。偶尔有偷盗同伙,但都是偶然的、不固定的偷盗团伙。

4.案发后的处理方式以报告辅导员为主

笔者对我院190名学生进行调查,有110名学生认为当贵重物品丢失,会立刻报告辅导员,占被调查者的57.89%。还有15.79%的人选择报警,26.32%的学生选择不报告,自认倒霉。由此可见,校园偷盗案发生后,学生的处理方式,绝大部分学生是报告辅导员处理。

二、校园学生偷盗案发生的原因

1.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派出所破案率低

学生偷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律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是直接原因之一。而目前高校的教育方式较多是一种单纯的“行为模式教育”,没有上升到“意识教育”的高度,造成大学生尽管懂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没有从根本上起到规范、引导、评价大学生行为的作用。加上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标准,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甚至法律法规抛于脑后,遇上适当的时机就有可能发生偷盗事件。

此外,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只能报公安部门立案调查,而派出所管辖单位多,事务繁杂,警力不足,致使发生在高校宿舍的盗窃案不能得到及时查处。作案得逞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壮大了侥幸逃过惩罚学生的胆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偷盗案屡发。

2.学生安全意识不高,宿舍设施较差

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经常会发现学生出门不注意关好宿舍门窗,午休和晚上睡觉时,门没有反锁。在日常生活中,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桌面或者床铺上等显眼的位置,给人顺手牵羊的机会。

部分宿舍楼的门窗等设施质量较差,宿舍窗口没有安装防盗网,门锁的防盗性能较差,案犯可借助一些简单的卡片之类的东西,打开宿舍大门,或者轻而易举地开窗入室行窃,大大增加了学生宿舍管理的难度。

3.校园安保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

在校园安保服务社会化这一管理体制下,为节约成本,物业公司聘用的维护校园安全的保安队伍,文化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加上没有严格的岗前培训,缺乏“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和技能,导致管理和服务都不到位。一旦发生校园安全问题,均报由辅导员处理。

另外,贫富差距大和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形成心理疾患;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教师稀缺,缺乏实战经验,对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诊治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由于学生心理出现偏差而导致的偷盗案在高校中也存在。

三、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稳定高校局势,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能否正确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是对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辅导员履行职责的检查。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时,辅导员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据笔者调查显示,有42.11%的学生不知道学校保卫处电话,还有44.21%的学生是看见过学校保卫处的电话,但未记住。因此,针对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和发生原因,在无法依赖学校保卫处的情况下,为处理好学生偷盗事件,辅导员须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的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

虽然辅导员不是侦探,更不是福尔摩斯,但接到学生报告的失窃案,辅导员必须及时赶赴现场,这是对辅导员最基本的要求。到了作案现场,辅导员需对现场的情况认真观察。如在学生宿舍的失窃案,首先查看宿舍的门窗情况,被盗物品所放位置;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从心理学角度看,肢体语言的观察很重要。

然后,根据现场观察的情况,理清思路,推断是内部人员作案,还是外部人员,进而圈定嫌疑人范围,开展进一步调查。

2.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在偷盗案发之后,辅导员可通过学生口述的情况或写出的材料,尽可能地收集信息,了解周围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需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地研究和调查,排除干扰信息或虚假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所透露的内容,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充分运用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鉴别,就可圈定嫌疑较大的学生。

3.心理的疏导能力和教育能力

校园内的学生偷盗案,作案原因多样,虽然绝大部分盗窃案均因经济原因引起,所以盗窃案80%以上都是财物。但作案者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需重点关注,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在破案过程中,遇到嫌疑很大的学生,不能采用逼供形式,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误。遵纪守法、健康向上仍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流,那些由于偷盗而犯罪的学生,是折翼的天使。需鼓励其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错误的道路上停步,就是进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如果辅导员具备了心理疏导工作能力,走进其内心,并且本能地流露出对他真诚的关心、理解和爱护,能有效侦破校园学生偷盗案。

此外,偷盗案侦破之后,在协调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案件的同时,需要保护好学生心理,尤其是那些自卑且敏感的学生,在破案之后继续做好跟踪工作,与这类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其走出阴影,引导其积极向上,自强自立成才。

在偷盗案发前,辅导员需经常深入宿舍,细致观察和研究学生成长环境、心理状态、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

此外,案发之后,需结合案件情况和法律知识,运用说理方式,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帮助学生理清事实,帮助学生对事物做合理的判断。

4.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经过观察,当犯罪嫌疑人比较明显时,需要运用智慧,用语言的艺术,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说破。如果能通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感化作案学生,使案件不侦而破。这是侦破学生偷盗案的最高境界。

谈话过程,可以使用计谋,用“诈”的手段有时会奏效。在笔者以前处理的案件过程中,有一例是发生在教学楼架空层的现金和饭卡失窃案,根据学生反映情况,确定嫌疑人之后,我在谈话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你知道学校哪个地方有摄像头吗?通过监控录像,可以找到的,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坦白从宽。通过使用这些技巧,在谈话中恩威并施,巧妙破案。

以上这些,是在做好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工作中,在处理学生偷盗案件时,辅导员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要具备以上能力,需要辅导员不断充实自身知识,扩大阅读面,需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处理案件时不仅要合情理,更要合法。并且合法性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前提;另外还需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态,为处理学生偷盗案件打下基础。

当然,无论能力怎么强,也并不是每一个内部偷窃事件都可以妥善解决的,无法“破案”的也不少。因此,辅导员应教导学生以预防为主,提高防患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案件发生,则需要用大智大勇和大爱,尽自己所能,教育和挽救问题青年,努力挽回被盗者的损失,是每个辅导员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伯成.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辅导员成熟的标志[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8(6):53-55.

[2]邓霞.宿舍内部失窃案件的处理和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3

关键词:人本主义;咨询方法;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偶遇个案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2003306

一、引言

站在咨询心理学的角度看,咨询辅导主要针对正常人,指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方式,向咨询员进行诉说、询问和商讨,通过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寻求摆脱困境与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1]1-2咨询辅导用时较短,一般次数为一次至几次。[1]3咨询辅导可以分为一次性的辅导、二至十次的辅导和十次以上的辅导。[2]其中一次性的咨询辅导可以看作是短时咨询辅导。目前的学校咨询个案研究中,主要针对咨询次数在一次以上的个案,比如卢静采用六次咨询帮助一个咨询者有效缓解考试焦虑情绪;[3]黄国红采用五次的咨询帮助一个大学新生摆脱宿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心理困扰,[4]等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2009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期间记录的168例咨询个案中有115人只接受过1次咨询,占总咨询人数的685%。[2]这个研究说明,咨询次数为1次的短时咨询辅导在实际工作中其实是很普遍的,但是在研究中却容易被忽视。

在已有的文献中,往往可以看见研究者扮演的是咨询师的正式角色,通过资料收集、测验、诊断、选择介入技术辅导、评估辅导效果等多次面谈多个服务环节对咨询者提供辅导。[3-4]这些文献印证了咨询辅导往往要求求助者主动来访为前提,咨询关系要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内建立具有隐蔽性和保密性的特殊关系。[1]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学校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求助者”并非有意识地求助,只是在课前、课后或者就餐时与老师交谈的偶遇咨询个案。这些偶遇咨询个案在操作方面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个案辅导室进行,没有十分安全和保密的环境条件,而且“工作者”、“求助者”的角色并非那么清晰,交谈的时间也不能保证是充分的。通常偶遇的咨询个案对象是处于心理健康浅灰色区的群体,他们需要的是倾听、同理、接纳和支持。偶遇咨询个案具有短时咨询辅导的一次性的特点,然而又具有特别之处——教师的非专家角色、学生的非求助角色。面对偶遇咨询个案,不方便对咨询者进行心理问卷测量、诊断和多次辅导。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能够在偶遇的一次咨询辅导中凭借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初始信任,帮助学生处理其情绪,在认知上得到初步调整呢?由于人本主义的咨询方法主要强调工作者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很少使用技术,认为工作者的态度第一,技术其次,强调把指导、分析、质问、探究、诊断、收集个案史等降到最低程度,[1]165所以比较适合处理学校偶遇咨询个案。

值得注意的是,人本主义咨询方法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咨询的理念而不是方法,因此,不像心理分析、行为主义理论中那些具体、明确的咨询方法和技巧,它强调的是工作者态度的重要性,认为融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取得进展的决定性因素。[1]166虽然罗杰斯提出Q-分类法的辅导方式,但是在偶遇咨询个案中往往没有条件实施,因此,如果只是依靠“表里一致”“接受”“‘神入’理解”“表达”的四种态度,很难在实际咨询中操作人本主义的理念。

本文借助一个大学生适应宿舍困难的偶遇咨询个案为例,探讨人本主义咨询方法如何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技巧共同运用到具体实务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其直接治疗技巧包含非反思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5]117-118人本主义咨询方法提供了理念和方向,心理社会治疗的直接治疗技巧提供了工具,两者结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处理学校偶遇咨询个案。

二、学校偶遇咨询案例(一)咨询背景小a,女,大一本科生,班干部,任两个社团的部长。在一次课后与笔者的“闲聊”中,小a提起了自己要换宿舍,因为在宿舍里与其他两个女生很难相处。小a为了这件事情已经和辅导员及另一位老师沟通过,他们给她的建议是要坚强一点,发挥班干部的身份作用,更强势地面对“刁难”她的舍友。小a希望换宿舍,但是辅导员指出她作为班干部应该为其他同学考虑。如果她都适应不了那样的宿舍环境,换个女生去她的宿舍,其他女生很可能也无法适应那样的宿舍环境。小a对目前的状况很困扰,与笔者聊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有很多想说的话。(二)咨询过程针对小a的状况,笔者与小a做了一次短时咨询。下面以“a”代表小a,“t”代表笔者,节选部分对话。1.对现在的宿舍环境困扰的描述小a在交谈一开始描述了上面辅导背景提及的情况,表达了她现在的困惑。笔者在这里主要结合了“探索——描述——宣泄”的心理社会治疗的技巧,注意让服务对象描述自己困扰的事情,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减少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5]119

a:我把自己在宿舍里面的情况与辅导员和H老师说了,辅导员说我是班干部,应该发挥班干部的身份角色,强硬一点和宿舍那两个女生说话。

t:那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目的是让a能够有机会反思其所处的情景,属于心理社会治疗的直接性治疗技巧的运用)

a:我觉得我与别人是平等的,班干部只是一个身份,不能因为这个身份就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

t:嗯。(辅之认真聆听和接纳的眼神,目的是构建融洽和支持性的咨询关系)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4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设置

一、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设置

“设置”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设置”一般指对治疗相关事宜经双方研究协商确定的在咨询中遵循的规则,是一整套的协议和约定。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设置的研究多集中于心理咨询领域,而在学校心理辅导领域中的研究较少。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是以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在校学生,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是其目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内涵中就有对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殊要求。这种专业要求在针对个别学生的个体心理辅导中体现的更明显。设置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特别是个别辅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应引起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

二、设置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学校个体辅导中设置一般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合理的设置能帮助心理辅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

来到学校辅导室中的学生,除了对心理辅导教师的教师身份的认同外,还有对其专业能力的期待。合理的设置呈现给学生的是教师的专业和能力,是教师的负责任的态度与行为。这能为心理辅导教师树立良好形象,强化对辅导教师的信任。

二是合理的设置是学校心理辅导正规化的要求。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长足的进步。但毋庸讳言,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工作存在很大随意性。学校个体辅导中设置的实施,是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一项措施。

三是合理的设置是了解来访学生问题的探测器。针对设置问题,来访学生对设置的要求、执行设置的程度、对待设置的态度等能够反映学生的行为模式、内心冲突、潜意识信息或阻抗。不管来访者怎样对待都有其特别的意义。这些意义是对心理辅导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源,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教师的敏锐洞察力,通过与来访学生的互动或讨论来发现其价值,作为辅导深入的切入点。

四是合理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辅导手段与技术。一方面,获得来访学生和辅导教师双方认可的设置是一种需要认真遵守的契约,意味着一种责任,是对来访学生的启示。在实际的学校心理辅导实践中,有不少学生心理困扰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其还未认清自己的位置及应承担的责任。设置本身就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示范和规范。另一方面,针对来访学生打破设置的事情进行深入探索,就是对学生需要改进的日常行为模式和观念系统的直接揭示,仿佛是一面反映真实生活的镜子,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找到改进的方向。对一些特殊性格的来访学生来说,合理的设置会给其一种安全感。

三、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设置种类

心理治疗和咨询中的设置内容既可以是正式的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的约定。心理治疗和咨询一般提倡正式的书面协议。设置的种类比较多,内容也比较复杂。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学校个体辅导中常使用的设置种类有:

1.初始设置

所谓初始设置,就是心理辅导教师在初步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求助内容以及辅导目标后,心理辅导教师简单介绍(这个简单介绍的前提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好,特别是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到位,学生已经对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原则和注意事项比较熟悉了,否则介绍还是要详细一些)个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情况,然后和来访学生共同商定关于保密情况、辅导次数、来访时间、辅导教师的请假、辅导室中禁止的行为、双方的责任等内容。初始设置就是给辅导双方订立规则的过程。

案例:笔者办公室里的一位女性心理辅导教师对设置问题不太注意,随意性较强。她一次接待了一名学生,辅导开始一段时间后,她“啊”的一声就跑回接待办公室。询问后才知道,来访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忽然学鬼的样子,把她吓坏了。这名学生来到我们的办公室和老师道歉。笔者接手了辅导这个学生,我们特别商定了辅导室禁止的行为。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才了解到:他父母关系紧张,母亲不上班,总是在家里看恐怖片,自己被吓得不行了还是坚持看,他有时候就和母亲一块看恐怖片,他“不乖”的时候,他母亲就扮鬼吓唬他。因为心理辅导中已经有了前期设定,他要重现他母亲扮鬼的样子,他就提醒一声,并对声音和表情做了一定的控制。

2.保密设置

保密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原则,是赢得学生信任、打开心扉的重要设置。保密原则在初始设置中就应该告知来访的学生,同时因为其重要,心理辅导教师在日常心理辅导工作的宣传中也应该有关于心理辅导保密原则的宣传,在心理辅导室的显著位置悬挂包含保密原则在内的心理辅导工作守则。

案例:笔者在心理辅导工作的前期曾经接待过一名高二的男生。他是班主任要求来的,同时自己也有一定的咨询意愿。在第一次辅导中,笔者当时并没有明确的设置意识,对保密原则也没重点强调。在这次辅导中,他向笔者陈述了与班级中的一位叫某某某的女同学正在谈恋爱,影响到现在的学习。第一次咨询后,他没有在约好的第二次辅导时间来。隔了较长时间后他再次来到办公室预约。在第二次辅导中,他说出了上次没来的真相:他担心心理辅导教师将他说的事情转述给班主任,所以他虚构了谈恋爱的事情,班里也没有这个名字的女同学。第一次咨询后,他就去套班主任的话,想了解心理辅导教师是否将谈话的内容告诉了班主任。自己感觉心理辅导教师没有散播他的事情,所以他认为心理辅导教师是值得信任的。当明白了上次脱落的原因后,笔者就和他详细介绍了心理辅导的保密原则,真正赢得了他的信任。

3.时间设置

心理辅导时间的设置主要包括双方约定的辅导的起始时间、见面日期、一周几次、每次多长时间等内容。时间的设置是对心理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双方的约束对心理辅导教师是一种警醒,时时提醒自己的身份定位和职业要求;对来访学生来说,规定时间意味着重新设立了人际交往的界限,是对旧有模式的参照、修正乃至替换。在时间设置中,也可以将心理辅导教师的请假等问题列入,避免给学生产生权威或大人就可以不守时的印象。笔者一般根据高中的作息时间,将每一次辅导时间设置为40分钟,一般针对同一个来访者一周安排1-2次辅导。

案例:一名来访的高二男生,自述:班主任老找他事,让他在同学面前难堪,因为感觉受了委屈,就和班主任对着干,导致与班主任关系紧张。我们共约定了五次辅导。他第二次、第三次辅导都迟到了。关于迟到的原因,他总是有多个理由。笔者结合来访学生迟到的事实和三次辅导中获取的其它信息,判定他与班主任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他对规则的不遵守,影响到班级的发展,班主任再三教育和要求也无效果,就对他采取了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而他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导致他自己说的“与同学关系也不好,他们排斥我”的其它后果。

4.督导设置

定期的督导是心理学工作者成长提高的必由之路。在一个学校内,随着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深入,心理辅导教师定期接受督导越来越有必要。在心理辅导教师遇到棘手案例时,也可以及时求助自己的督导师。在有条件的地区,心理辅导教师可以确定自己的督导师;在条件不充分的地区,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研讨案例的形式开展互助,作为督导的替代。笔者所在的城市是县级市,心理资源相对匮乏,采取了心理辅导教师小组研讨案例的形式开展互助。无论哪种督导形式,都需要将案例详细呈现出来。从尊重来访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当下的辅导进行督导时(有时还可能需要录音),需要和来访者说明,并获得来访者的同意。

案例:笔者接访过一名经常自伤的女生,高三,独生子女,学习成绩班级中上游,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条件较好。她从初三开始经常忍不住想用小刀在胳膊上划一下,并且真的付诸行动。虽然每次的伤口都不深,但已经出血。她的父母高二时才知道孩子有自伤的事情。在第一次咨询中,她多次强调要心理辅导教师为她保密。笔者找不出其自伤的原因,也找不到进一步辅导的切入点。笔者就和她商量转介,到更专业的机构咨询。她同意了,但希望心理辅导教师每周能够和她谈谈话。笔者想将她的案例带到心理辅导教师互助小组中,研讨分析后有助于下一步的辅导工作。和她说了这个想法,以及督导小组的工作特点和保密要求,她想了一会,最后同意了。

四、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设置原则

学校个体心理辅导因为其对象的特殊性,有着不同于个体心理治疗和咨询的特点,所以其设置的实施也遵循一些特定的原则。

1.灵活性原则。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除心理工作者的身份外,其教师的身份也非常被学生看重。这种双重身份明显不同于单纯的心理咨询执业者。学校心理辅导对象的多样性、学生期待的多样性、学生差异的多样性等决定了学校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设置必须坚持灵活原则。根据笔者经验来说,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因为对心理学的好奇,半参观半询问问题;有一部学生来求助的问题是日常性和表面化的,其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定位是一个能够提供一定建议和指导的教师;只有部分学生需要做非常专业的、持续的心理辅导。这些不同的求助类型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在设置上区别对待。例如心理辅导教师一定要和一名只是好奇来到辅导室的学生签订一份正式的协议书,很可能会把学生吓跑的。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根据初步会谈的情况准确判断是使用书面协议还是口头的约定,是详细的约定还是简练的几条。

2.自律性原则。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设置”约束是针对双方的。心理辅导教师对设置的遵守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疗愈效果的示范。这就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加强自律,认真执行双方的约定;若是特殊情况不能如期辅导,提前通知学生,下次辅导时做好疏导工作。

3.专业性原则。有句谚语叫“技不压身”。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来说,心理辅导教师的理论储备越深厚,参加的专业培训越规范,自身情结处理越充分,教学实践能力越强,越能规范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和灵活处理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情况。一名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程度是相辅相成的。学校个体心理辅导中设置的使用需要配合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

总之,学校个体辅导中的设置体现的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正规化诉求。设置的合理与规范将影响到心理辅导的效果,关系到来访学生的切身利益,值得引起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积极实践,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几个基本概念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1).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声远.个别辅导技术[J].普教研究,1995(1).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5

关键词:家校互动;小学生;心理辅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道排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使命与责任。而小学生正处在智力还未成熟的阶段,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家校互动方式,积极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为他们的日后发展与人格的健康养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来看,对于心理问题和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品德行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龄的学生都存在厌学、困惑和依赖的学习心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作业,无法独立完成,需要父母督促。(2)对人多疑、恐惧。对某些事情感到焦虑,十分胆小,整天情绪不安,总感觉受到侵害。此外,对别人缺少信任,喜欢独处,没有朋友,长时间发展下去,变得更加孤僻、沉默寡言。(3)对他人冷漠敌视。部分学生会将内心的烦恼、愤恨发泄给他人,甚至是殴打、谩骂同学,破坏公共设施。(4)存在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部分学生不听父母与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对于别人的议论过于敏感,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

二、家校互动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

1.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氛围

针对目前小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而言,学校应定期和学生的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让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环境,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文明、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孩子得到父母、长辈的爱,必然会回馈社会真诚的爱。例如,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某校为寻找家校共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结合点,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沟通,营造良好的家校心理沟通气氛,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公开信和人设立宣传栏的方式,向学生与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常识,并在每周五举办讲座,召开校班级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一起授课方式,让家长在心理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共育角色,以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解Q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心理轨迹

心理健康档案作为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是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的有效手段,能详细记录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方便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日常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姓名、性别、能力状况、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等能够反馈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信息纳入健康档案中,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测试,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愉快地学习与生活。例如,在学生入校后3个月时间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安排心理咨询教师为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性格特征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案,动态化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从根源上杜绝极端情况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方便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和学习焦虑等数据指标,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的心理档案,有助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3.多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为了提高学校的心理教育水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还应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多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为:学校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心理辅导课程作为一门常规课程排进课表,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家校互动为纽带,通过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日常心理辅导,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此外,还可以让学校还需尽快完善《校报》建设,定期刊登家教经验和家长分享,拓宽家长的知识面,让家长科学地管教孩子,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应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多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气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此外,还需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轨迹,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早预防,从而让每一名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21-02

鉴于高校在校学生个体素质差异较为明显及网络对传统思想模式的冲击,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全校学生管理的质量。作为班级主要管理人员,辅导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甚至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学习生活上,辅导员既是良师,亦是益友。再者,辅导员作为管理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引导得好,大学生将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引导不好,则可能对社会不利甚至危害社会。同样,作为大学生的监护人之一,辅导员也有责任去管理好学生,这对学生家长、更对自己的良心有一个交待。

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品德形成的引导者,心灵发展的疏导者,生活选择的参谋者,学生成才的指导者。正是因为辅导员担负的责任重大,扮演的角色独特,所以要搞好管理育人,必须要选拔政治品德好、作风正派、严于律己、有管理和教育能力、会做并热爱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担任辅导员。

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

辅导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此外,辅导员还要有献身精神,满怀热情地从事学生工作,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敢于和善于严格要求学生。

二、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辅导员的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言行一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三、强识记忆,熟谙学生

从新生一入学递交个人档案、相片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开始,辅导员要以最快的速度仔细阅读每个学生的档案,将档案中的特殊性进行分类汇总,比如高分入校的、在高中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在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单亲家庭的,等等。辅导员将学生相片按照学生宿舍群体来制作相册,并将学生的姓名、籍贯、家庭联系方式、在校联系方式编辑成册,以此缩短熟谙学生的时间,并为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的沟通奠定基础。

四、物色优秀的班级学生干部

班级学生干部是班级与辅导员的沟通纽带,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和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由于新生入学彼此不太熟悉,所以第一次班级临时联络人是“任命式”,即直接由辅导员授意产生。在新生入学前,通过档案的了解,看其高中时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军训期间可以任命为班级的临时联络人,通过军训、班级的活动,细心观察其是否具有较强主人翁意识及其领导组织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军训期间发现班级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同学,在军训之后,班级学生干部则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五、强抓班风、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乃治学之本,辅导员应该通过强抓班风来促学风。一个良好的班风可以塑造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学生精神饱满、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六、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目前高校的学生群体多数是80后、90后出生的,他们的区域、家庭经济、教育背景、社会阅历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辅导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建立特殊学生档案。特殊学生档案的特殊类型可以依据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经济、心理、生理等来分类,可细化为思想活跃型、学习困难型、行为偏激型、经济特困型、心理障碍型、生理缺陷型、优秀骨干型、网络沉迷型、教会信仰型,等等。将学生的基本特点包括性格个性、特长爱好、人际关系、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情况及其密切好友和联系电话等记录在案,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开导或给予帮助,同时还需继续跟进,最后汇总成档案:何时何地为某学生做何工作、预警措施、成效如何、尚存在什么问题,等等。特殊学生档案建立后,辅导员要勤于更新档案,勤于做到“三个更多”,即辅导员对学生要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激励,勤于深入学生宿舍,从而避免或者减少高校意外事件的发生。

七、做好班级的宿舍管理

大学生宿舍是班级文明的窗口。在班级的班风建设中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宿舍风气。大学生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因此,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对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的成长、良好班风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八、密切联系任课教师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7

论文关键词: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方案

一、方案设计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不争的现实。而其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当其脱离其母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到社会主流的汉文化中进行跨文化就业时,由于其客观存在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差距,就业更显艰难。关注大学生就业,在当今和谐的语境下,更应当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

所谓职业决策自我效~,(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mca.cy),是指决策者对自身成功完成职业决策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是了解职业生涯行为的重要指标,掌管和监控着职业生涯认知与职业生涯行为的发展历程,是个人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才能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其成功就业。

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方式.它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要最大限度发挥团体辅导的功能,就必须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团体辅导方案。所谓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是指运用团体辅导理论,有系统地将一系列活动加以设计、组织、规划,以便领导者带领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活动.达成团体辅导的功能与目标…。www.133229.Com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和文化背景,尝试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团体辅导理论.设计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方案。

二、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方案的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理论。本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金兹伯格(ginzberg)、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社会学习等团体辅导理论。

金兹伯格、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应该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的生涯选择历程。生涯辅导的基本假设是: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职业生涯辅导应该依据个人在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而设计舒伯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到十四、五岁)、探索阶段(十五到二十四岁)、建立阶段(二十五到四十四岁)、维持阶段(四十五到六十四岁)和衰退阶段(六十五岁以上)。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需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正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参与各种类型的辅导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个性特点、素质、能力,以及职业内外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从而选择职业目标,制订职业规划,完成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本方案的设计,正是根据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阶段发展任务而展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切实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人本主义理论是1940年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发展而来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只要创造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气氛,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理解和改变其对自己、对他人看法的可能性;人都有一种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发展自我的倾向,并能表现出自我指导的行为方式。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团体辅导应是非指导的,着重鼓励及激发这种动机,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本方案的设计坚持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原则,通过设计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气氛,相信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能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通过设计尽可能多的催化活动.让成员勇敢地自我开放.学会如何倾听自我、发现自我、信任自我、激励自我、实现自我。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nringtheory)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该理论的重点是人类的学习主要是依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观察)的学习。它强调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强调行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强调观察学习;强调自我调节过程。此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并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本方案根椐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时注重提供更多机会.增加成员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问接经验(观察)的学习,鼓励成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方案设计的因素考量

1.团体目标的考量

本方案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betz和taylor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可操作性定义确定为:个体对自身完成准确自知、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项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具体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了解自己能力、职业兴趣、与职业有关的需要和价值。以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能力;二是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三是将个人属性与工作特点进行匹配的目标筛选能力;四是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五是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或障碍的能力。本方案围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进行设计。共分8个单元,分别是“萍水相逢”、“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与职业”、“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再针对每个单元。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

2.达成团体目标的途径考量

班杜拉认为,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有四种途径,即亲身体验、替代学习、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的一种。因此,其提高遵循上述四种途径。

对于亲身体验,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作为一种直接经验是个体在习得与操作中的亲身经历。这些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本方案设计了“我的成功”、“20个我”、“他人眼中的我”等活动,让个体回忆以往的成功经历,总结自身的成功经验,挖掘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对于替代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经验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个体首先通过社会比较过程判断他人能力的高低,然后通过信息提供过程进行观察.从他人的成功操作中获取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方案设计了“毕业生访谈”,通过安排与团体成员同一专业、已在社会较为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其面对面交流.与团体成员共同分享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得失成败,为团体成员提供一次很好的替代学习机会。另外,本方案设计强调分享,在辅导中,提供大量替代性学习的机会,强化成员“他行,我也行”意识,进而开始模仿他人的积极行动。

对于言语说服.班杜拉认为.个体拥有一定的言语说服和各类社会性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规劝。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本方案设计了“热椅(优点轰炸)”活动,让每一个成员轮流坐在一张椅子上,面对大家,其他成员轮流大声说出他的优点,让每个成员在大家的言语肯定中强化自我意识。充分体验被尊重、被夸奖的感受,在赞美与信任的氛围中重塑自我形象。

对于情绪唤醒,班杜拉认为,个体的情绪有力影响着自我效能,当个体情绪经常处于消极状态时,则他们的自我效能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当个体情绪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时,则他们的自我效能会不断提升,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方案设计了“乐队总指挥”、“个人演唱会”活动,让成员设想自己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或歌唱家,在激昂、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唤起自身积极的情绪体验。设计了“生涯狂想曲”、“水晶球”活动,让每位成员畅想自我职业成功的美好场景,唤起他们对成功人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让他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努力,人生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3.团体成员的民族特性考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成长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心理背景。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其民族特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较为保守,观念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信息相对滞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少数民族学生一旦身处思想开放、信息活跃、文化多元的大学环境,思想、观念难免落伍。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生涯拍卖”、“墓志铭”活动,目的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与碰撞,引导他们开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代共脉搏。

二是自我较为封闭,不懂得开放自我,缺乏与人沟通的愿望与能力。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20个我”、“别人眼中的我”、“swot自我分析”、“面具脸”活动,目标促进成员自我开放,坦露自我,了解自我。设计了“同心圆”、“棒打薄情郎”活动,让成员学习与人沟通。了解和接纳他人。

三是自信心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不高,底气不足,对生涯发展较为担忧,情绪容易焦虑等。本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我的成功”、“天生我才”、“目光炯炯”、“生涯狂想曲”活动,协助成员了解自我长处,学会肯定自我、欣赏自我,珍惜自我潜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设计了“热椅”活动,通过成员相互肯定,强化信心。设计了“微笑训练”、“形体训练”活动,从行动上培养成员自信心。

四是行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不愿改变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等。本方案设计了“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四个单元的内容.就是促使团体成员对自我生涯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制订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鼓励成员通过实际行动大胆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四、方案设计的内容

1.团体名称与性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属于结构式、发展性团体。

2.团体辅导目标: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3.团体辅导对象: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更合适。

4.团体规模:l0一16人。

5.团体地点:团体辅导室或抗干扰性较好的教室。

6.活动时间及频率:共8次,每周一次,每次120分钟左右。

7.领导者:心理辅导工作者.有一定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工作经验。助手l人。

8.理论基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金兹伯格以及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8

关键词:朋辈辅导;体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179-03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奠基工程,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90后”成为大学新生主体的新形势,延续多年传统的入学教育与新环境和教育对象面临脱节的境遇。因而,创新入学教育内容和模式,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当今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是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进行着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把社会要求变成教育对象品德和行为的过程”[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肩负着引导帮助新生完成心理转型与重塑、适应高等教育特点、融入大学生活的重要使命”[2],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都相当重视,并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综观近年来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培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习惯、自我教育意向和动机,使教育对象在多元的开放社会中依据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自我选择和自主构建”[3]等方面显得相当薄弱。

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自我教育进行深入探讨,搭建朋辈辅导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的这一良好平台,从生命体验的角度为大学新生描摹一个自由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图景,重点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来解决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大学新生往向上、向善、向好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全方位解读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全方位解读,有利于寻求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点,是探索入学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的依据,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夯实大学教育的坚定基石。主要从新生、学长(姐)和学校进行全方位解读。

(一)新生入校的真况实录

案例1: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前,家住襄阳的尹先生,突然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大礼包”――一条脏牛仔裤、两床被单、三双臭袜子以及五件短衬衫,这就是汉口学院电信电气学院电子与电信专业大一新生小尹给父母准备的长假“大礼”[4]。

案例2:“‘儿子刚刚上大学,第一个月就花了7000元,这可怎么办?’近日,家住枝江的吴女士有点烦,儿子刚考上成都某大学,第一个月就将原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花光了,‘给多了怕他们乱花钱,给少了又怕不够用’,纠结的吴女士说”[5]。

案例1和案例2两位家长的无奈和困惑很具代表性,作为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在生活上有了自,面对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两位同学独立生活的准备明显不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案例3:“我发现相比高中而言,大学的课时安排特别宽松。读高三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而在大学有时候只用上半天课,剩下的时候就得自己安排了。在没课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所以很苦恼”,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新生SK如是说[6]。

案例4:“我希望自己能把本专业的每一门课都学好,尽快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我还想去报名普通话等级考试等,但又担心那些等级考试会耽误我的专业学习。”新生XC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同学的现状[6]。

从案例3可以明显看出,刚从过度紧张的高中学习中解脱出的大学新生,面对宽松的大学学习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陷入迷茫和困惑的境地;而案例4则与其相反,这部分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设立了过多的目标而又不知如何去下手。

案例5:小Y自从上大学一个多月以来,经常头疼,发作时无法描述具体是何种痛感,只是感觉沿着头颅的接缝处,头疼持续的时间也不固定,当身边有人关心时,症状也会有所减轻,为此他特意去过医院的神经科做检查,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7]。

依据案例5中小Y的成长经历①得知,他经常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步入大学的他,很难适应宿舍的集体生活,难以融入班级群体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头痛可能是他无意识中想表达内心不适,渴望理解和支持的一种表现。

案例6:小p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却很强势的女孩。她会在心里对他人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旦别人达不到就会生气[7]。

这个案例中的小p,在童年的早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关爱。而在之后的生活中虽能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需要与弟弟一起分享,不能一个人完全占有。步入大学的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断重演她与父母间的那一幕,在内心不停地向他人提出要求,希望别人都能以她为中心,似乎只有在一个足够多的爱的环境中,小p才能感觉到安全,才有动力和养分继续成长。

上述六个案例极具典型性,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不适。根据蝴蝶效应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好这些不适的状况,这一部分新生或因目标模糊而学习动力减弱、或因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因学习不适应而无所适从、或因自控能力差而沉迷网络,导致这一部分新生,或补考、或留级、或退学、甚至轻生。因而,创新入学教育模式是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迫切需要。

(二)学长(姐)成长的生命体验

案例7:Zp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三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问:你有没有把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的经历?

答:没有。

问:你怎么看大学新生把衣服带回家让父母帮洗这样的事情?

答:我看到过相关报道,说约有20%的大学新生有带脏衣服回家让父母洗的经历,这也说明新生刚进入大学,生活上还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建议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应加强生活技能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让新生尽快学会独立生活。

案例8:CS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问: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多少?

答:500左右吧。

问:你的生活开支主要用在哪方面?

答:主要用于食堂吃饭,生活必需品,偶尔也买件衣服。

问:你觉得如何使用生活费,会更省钱?

答:我认为要养成记账的习惯,知道钱用在了哪些地方,购买商品不能盲目攀比和跟风,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买。还有在节假日或反季购买商品,折扣比较多,能便宜不少。此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做兼职,比如家教或促销员,不仅缓解经济压力,还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案例9:CYY访谈,访谈对象为LS学院大三学生,系学生会干部。

问: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答:我和家里的意愿都是想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所以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好好学习,争取学好专业知识。

问:那你既然想读研究生,不怕担任学生干部影响你的学习吗?

答:我不那么认为,相反我觉得做学生干部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做学生干部可以提升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可以与更优秀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促使学习成绩的提高。

问:你的学习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答:我借助辅导员制定的《学习生活养成记》,每月初计划好专业学习、社会实践、读书分享等内容,月末再对学习生活计划进行评估和总结,特别是针对出现的困惑进行思考和解决。

案例10:CYm入校快一年了,可是心还处于孤寂的状态,总是不由得想起高中的同学。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找到了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有时主动与人联系,又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后来辅导员了解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谈话,了解了情况后,与班上一位学生干部进行了沟通,并制定了具体的辅导方案,经过几次的沟通引导,消除了CYm以前不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高了她的交往能力。

案例7、8、9、10中的访谈对象都是大一新生的学长或学姐,与大学新生有着类似的特点和相似的成长背景,访谈的对象也都是大学生的优秀学生或问题转变比较好的学生,通过他们的生活经验有效帮助新生快速认识大学生活和学习,使一些其他人很难理解的表达方式,看待问题的看法,乃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同辈人那里都很容易得到理解和共鸣[8]。因而朋辈教育更能贴近当今大学生面对的实际困难,效果可见比较明显。

(三)学校开展的内容形式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了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专门为大学新生制定了各种辅导计划,可谓内容丰富,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入学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检索的资料来看,主要通过军训、专业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校庆校史教育等途径,内容涉及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适应、心理问题、人际交往等,加强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近年来,国内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加强,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入学教育的效果,但入学教育依然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多为各院系自行设计,没有专业队伍或专门机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忽略了新生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的多样化[9]。

三、朋辈辅导视域下推进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当前的大学新生也呈现出相对独特的群体特点,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很少考虑“90后”新生的具体需求和兴趣所在。因此借助朋辈辅导的优势,将会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朋辈辅导的优势与问题

朋辈指的是在高校年龄相仿的大学生,“朋友”、“同辈”或“同伴”。朋辈辅导是一群学生对另外一群学生的辅导,包括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朋辈辅导以其亲近性、认同性和安全感等优势而成为大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有效补充[10]。

朋辈队伍主要由大二、大三的优秀学生组成,作为“过来人”的学长或学姐,与新生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共同的话题和类似的生活经验,具有年龄相仿或关注问题相同等特点。朋辈辅导有利于学生群体间的平等交流,朋辈自身可信的学习生活经历和已取得的骄人成绩更易于感染大学新生,更易于启发和引导大学新生进行合理规划;朋辈之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朋辈对自己的影响,弥补对辅导员的施教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的不足,使优秀学生群体由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使新生更好更快地自觉接受教育内容。因此,发挥朋辈的优势和特长,对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朋辈辅导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朋辈虽然是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但毕竟还是未踏入社会的阅历尚浅的大学生,其认知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未稳定,在朋辈辅导的时候仅凭经验去解答,容易出现误导的情况。第二,朋辈还有繁重的学业和社会压力,保持时间的延续性也有一定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整体效果,同时,辅导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构建新生入学教育的朋辈辅导机制

基于大学新生的特点和朋辈辅导的优势和问题,保持朋辈辅导在入学教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必须构建完善的相关机制,建立规范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1.完善朋辈辅导员的选拔机制

朋辈辅导员作为新生的导航人,对于大学新生的成长成才均有重要的作用。朋辈辅导应立足组建优秀的朋辈群体,建立和完善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制度。该制度是选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具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遴选的流程是通过志愿招募、个人申请、辅导员审核、答辩面试、学校审核等环节,最后入围的同学组成朋辈辅导员团队,协助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建立朋辈辅导员的培训机制

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包含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目标等,既要有理论指导又要有实践分析。培训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朋辈辅导员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常规培训外,还应针对入学教育的内容,系统开展专项培训;培训的方式可选择讲座、报告、案例分析、素质拓展等形式;培训目标则是明确入学教育的工作内容,达到入学教育的朋辈辅导效果要求,使培训工作做到精心策划,保证质量,严格实施。

3.制定朋辈辅导的激励机制

在一个组织中,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为了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在入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制定朋辈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对朋辈辅导的新生班级综合成绩进行测评,新生对朋辈辅导员的满意度测评,辅导员的考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表现优秀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奖励和表彰,从而保证其自身权益和满足他们自我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立仁,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维度的教育主体建设[n].光明日报,2007-12-23.

[2]金一斌,罗美华,刘孝菊.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12,(7).

[3]方宏建,张宇.高校学生工作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54-55.

[4]乐毅.大学新生寄脏衣回家为“断奶”父母拒绝清洗[n].楚天都市报,2012-10-02.

[5]郑延.大学新生,花钱还需悠着点[n].三峡晚报,2012-10-14.

[6]屈建成.七成高校新生不知道如何打发业余时间[n].武汉晚报,2012-10-09.

[7]沈东郁.新生要提高自身应对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2-10-08.

[8]王永会,等.浅析朋辈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3).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9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去行政化、促进校园和谐的迫切要求

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国高校业已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工作方法。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经验式操作,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其专业化程度一直偏低,工作成绩不佳,甚至因一味依靠行政命令的强硬粗暴手段导致校园冲突事件时有发生。而作为实务性较强的社会工作,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可操作化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法、团体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及社会行政法等。社会工作的这些方法与我国高校一直推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很大区别。正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使得我们有必要把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弥补思政工作方法的不足和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并最终促成校园和谐生态的形成。

(二)找回失落的大学使命与精神、创新高效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

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自制力的下降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所以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建设势在必行,我们的高校社会工作势不容缓。

(三)建设高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内在需求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方法更新、领域更新的问题。滞后的思维,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宝贵的时机,失去应有的实效性。因此,辅导员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思想、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主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加强社会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建设。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工作在学校中的开展,另一面有益于辅导员工作的成效。所以对于辅导员开展社会工作是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忽视实效性,投入与收益极不对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本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近些年来其教学实效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们的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是在出席听课的学生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在从事一些与政治理论课毫无相关的事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流于说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钩,不能就当代社会问题给出令学生满意的合理解释与说明;高校非理性扩招导致教学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教室资源不足难以小班开课,无法保障教学效果。上述原因使得我国高校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与党和政府庞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的建设投入相比,相关教育的实际效用其实难副不容乐观。

(二)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严重滞后,数量明显不足

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度推进,政治辅导员队伍已日益难以满足我国高教事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是学历层次、高级职称比例、收入状况还是外出进修学习机会都低于或少于专职教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与教育部规定的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为1:200的比例还有很大落差。队伍人员不足,任务日趋繁重,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工作时难免力不从心,对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和学业情况的了解自然流于浅表。以黑龙江某省综合性大学为例,全校有28个教学单位,在校本科生约22000人,从事学生管理的专、兼职辅导员97人,平均每名辅导员要负责230名学生,其中的经济类、电子类等招生人数较多的热门专业的辅导员,每人所带学生的人数要超过400人,如果要考虑从业人员每年可能面临的生病、产假、人事调整等因素,可能有些学院的部分辅导员所要负责的学生人数要超过600人,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除了能基本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之外,很难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进修学习,这一问题在高校当中较为普遍。

三、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一)以专业社会工作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

1.培训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辅导员是以学生社区为主要工作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肩负着在社区延伸学生工作的任务。社区辅导员在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学生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以学生党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学风建设、指导服务、安全稳定等为主要内容。

2.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目前,单凭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的工作已无法满足日益高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和完善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十分必要。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包括:一级网络由最贴近学生的辅导员组成,二级网络由院系总支副书记和心理健康辅导员组成,三级网络由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心理健康辅导员处于三级网络中的第二级,相对普通辅导员而言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又比心理咨询专家更贴近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实施心理救助与介入危机干预。心理健康辅导员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原理与沟通技巧,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3.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必须接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计算机应用、毕业生就业与管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的法规研究、人才市场营销及人才需要趋势研究等方面的培训,获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主要负责向学生提供政策法规、就业心理、信息咨询、就业技巧、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服务。对一、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从入学开始其生涯规划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辅导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和指导,同时还提供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辅导;对高年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提供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公关礼仪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在就业初期即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训“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可以选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生动准确地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积极

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培训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队伍。这与传统的专职辅导员比较接近,主要从事党团建设、社团指导、社会实践、考核奖惩、帮困助学、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具有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或学生事务专业毕业的人员中选拔。

(二)引入可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采纳和运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是指以个别帮助的方式,向在生活上遭遇困难或失控失调的个人或家庭(称为案主)提供精神支持或物质帮助等社会福利服务,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我国高校首先在大学生精神健康服务工作中引入了个案工作方法,并有针对性地积累了许多介入大学生精神疾病预防和康复工作的有益经验。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和步骤是:接案、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提供服务直至结案。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是:尊重案主、互相沟通、个别处理、案主自决等。这些程序和原则基本上都得到了贯彻和运用。

2.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团体社会工作是指以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为工作对象,通过群体或组织的活动及团体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为团体成员提供福利服务,通常由福利机构以及社区服务中心来组织服务对象开展文娱、健身等体育活动,形成京剧、歌咏、书法、国画、诗词、养花、舞蹈、太极拳、健身操、气功等活动小组,以互动互助的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在高校,通常是由校团委或院系的分团委,依托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来负责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篇10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羞怯;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羞怯是指在人际情境下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引发的不自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1]。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个体在婴儿后期(2~4岁)就应形成自主性,战胜羞怯。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还因为羞怯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则会形成社交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体验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羞怯的个体由于不敢表达自己,易被同伴排斥,在班集体里难以找到归属感,因而易长期处于烦恼、压抑、孤独的心境,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可见,羞怯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积极心理学认为,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传统心理学对人性消极一面的关注,通过对心理疾病的修复来使人达到心理健康,更应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挖掘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达到自身潜力的充分开发,从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国内已有对羞怯的干预研究表明,以心理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方案是改善大学生羞怯的有效方式[3]。遗憾的是,已有研究缺乏对初中生团体辅导效果的验证,而且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发展性辅导研究甚少[4]。本研究将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团体心理辅导中,探讨其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某中学羞怯水平较高的学生30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对照组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

2.研究工具

羞怯量表:该量表由Cheek和Buss修订,共13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羞怯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α的值为0.90,条目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39,45天重测信度为0.88。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王极盛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共6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

团体辅导活动效果调查表:该调查表由黄月霞编制,由6个单选题目和3个开放式问题组成,Cronbach’α的值为0.75。

3.研究方法

实验组成员参与每周1次,每次1.5小时,共7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处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分为创始、过渡、工作、结束4个阶段[5],采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设计,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个成员,从积极认知、积极品质、积极情绪、积极行为四个方面对成员进行干预,以达到他们潜能的最大发挥。具体活动设置见表1。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羞怯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各个维度及总均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

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的差异比较

表3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羞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五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3.团体心理辅导效果成员自评

表4显示,所有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满意的,没有人对团体辅导做出否定评价,都喜欢参加本次团体辅导,认为参加此次团辅增加了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使自己更能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并能够将所学到的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愿意介绍别人参加这个团体。

调查表还包括三个开放式问题,分别对“我最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我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从辅导活动中我学到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加以回答。在“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喜欢的是团体辅导的氛围,这么多人可以在一起讨论,有辅导老师的指导,团体游戏活动非常有趣,并且认识了新朋友。在“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活动太短,希望能多开展几次,每次时间再长点。成员在回答“从辅导活动中的收获”时,谈到了敢于主动开口讲话,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学会了更乐观地看待问题,知道了怎样和别人交往等。

四、讨论

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干预下,被试降低了羞怯水平,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对实验组在干预前后取得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支持方面,团体辅导方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以心理资本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位成员,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重视从他们身上挖掘优势。每一次辅导所设计的各种积极心理小练习,比如“优点轰炸”“快乐回忆”等,都有助于成员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设计方面,团辅方案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设计。活动注重趣味生动性,各个活动又遵循着由浅入深的自然发展。被试都是有着同样羞怯现象的学生,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产生一种“原来他人和我一样”的感觉,有利于共同探讨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交流,这样团体凝聚力也就提高了。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氛围营造方面,始终坚持开放性、包容性、支持性。羞怯个体内心渴望与别人交流,但羞于情感表露,压抑了自己的自然情感。而在团体中,历经7次的团体辅导过程,成员之间相互熟悉,能够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自我表露更加自然。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方案对氛围的营造尤佳,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宣泄情感、互相支持的互动平台,从而能帮助成员在团队支持中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6]。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切切实实地帮助羞怯的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也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好的启发,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方法。

[1]王晓乐.初中生自尊、羞怯与生活适应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

[2]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3]焦小燕,盖笑松.成长小组活动改善大学生羞怯症状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53-657.

[4]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9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