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相关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7:36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主要包括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以及大额医疗救助三个层次,随着全国医保制度的不断推进,定点医院的医保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重,因此,定点医院必须对医保财务展开积极、有效的管理工作,尽量规避医保财务风险。但由于医保政策相对复杂,使得医保财务管理与普通财务管理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医院管理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完善医保财务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工作更具严谨性与制度化。同时,在保险发放的规范制度下,医保财务管理人员需加强自身素质与办事能力,以便于为医保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定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一)财务管理模式不完善

大部分定点医院在进行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制度化管理行为模式,尽管我国政府已修订了相对完善的一报财务管理方式,然而于实际应用中,医院并未深入贯彻落实。目前,定点医院的每日财务结算、财务对账以及预算审计等方面的工作依然存在巨大的完善进步空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严格稽查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时,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立马查处,从制度上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医院管理部分必须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与模式,以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正因为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的模式仍有所欠缺,建设严密的财务管理监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医院领导阶层对于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过于忽视,加之医院缺乏有效的实际监管制度,因此,医保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不能很好的把握相关政策,在医疗活动中无法将医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与操作性完全发挥出来。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医疗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医保财务的预算与盈亏情况模糊不清,不仅不能提高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更是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科学地与医院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只有医院完善了整个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使得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进一步发挥国家医保政策利国利民的社会优势。

(三)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的现象为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出现差错,使得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得不到质量保障。此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对自身的工作性质完全了解,在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时无法将自身职能充分发挥,部分管理人员仅仅忙于医保财务的计算与查证,并没有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定点医院医疗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岗位人员不能很好地了解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实际工作时只能依靠自身财务管理经验来进行医保财务管理,这种情况下,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会出现许多漏洞,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定点医院避免医保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设财务管理监管制度

为了帮助定点医院建设财务管理监管制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协助医院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监管制度的制定,使得医保财务管理工作能贴合实际医院工作的同时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在相关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管力度,能引导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觉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使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财务的来源与去向一目了然。此外,将医院的收支明细账目与审计账目的记录工作规范统一,形成相关的记录报告,定期核对财务明细,提高医保财务的准确性。合理编制预算成本并加强对预算花费的控制力度,为医院在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时节约成本,促进医院与医保服务的长远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是定点医院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则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前提,只有在完善的体系控制下,相关管理人员才能做好医保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因此,医院的高层领导必须将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从认知度上增加关注,与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财务情况抽查,从实际上落实医院的各项财政的指出与实到用处。同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指出,以提高医保财务的管理水平。在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指导下,管理部门需对医疗财务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对于相关违规操作一律给予相应处罚,维持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顺利运行。

(三)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于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要对相关人员加强培养,使其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所掌握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同时,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对医疗专业术语、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医院可以组织培训学习活动,使工作人员能切合病患的实际情况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另外,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监督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减少医保财务管理中的差错与漏洞,从而全面防范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患者无法就医的问题,而医保财务管理也成为定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避免医保财务的风险,相关管理人员就要为医院建设好财务管理的监管制度,使管理工作模式更加制度化;定点医院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则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前提。在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正确、高效处理定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规避医疗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2

1.1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

1949—1978年这一时期的医疗保险制度与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是相适应的,是在社会成员不同分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由劳动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部分组成,制度层面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与之相应,劳动医疗保险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是1951年颁布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劳动保险条例》,公费医疗制度在政务院1952年颁布的《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中得到体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于1978年在《宪法》中以最高法的形式在法律层面获得认可,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建设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基础。

1.2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探索阶段

1979—1992年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开始,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在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成功实践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控制医药费用为核心的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探索。与此同时,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建设也进入了探索阶段,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试行职工大病统筹的意见》等部门规章,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医疗保险大病统筹的探索提供法律依据。

1.3“统账结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1993—1997年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医疗保险制度为指导,我国开始探索建立“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国务院批准下发的《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明确了逐步建立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的“统账结合”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加快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员工三方共同负担的筹集机制、运行机制,指明了我国制定医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向,进而推动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1.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形成阶段

1998—2009年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三支柱”体系,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组成。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标志着“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2003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正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逐渐开展。这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相继出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内容。

1.5医疗保险制度法制化新阶段

2010年至今2010年,我国颁布了社会保险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社会保险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地位,在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既是对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不断探索改革所取得成果的肯定,也开启了我国医疗保险法制化建设的新纪元。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其具体过程及已取得成就如表1所示。

2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我国在完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就自身内容、满足发展需求等方面而言,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立法方面

2.1.1我国医疗保险法律立法滞后、层次较低当前,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国家有关政策为支撑的,相关法律立法滞后、层次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发展。医疗保险立法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国外已经制定医疗保险单项法律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目前,在《社会保险法》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中,对医疗保险相关的参保人员、待遇享受条件、支付范围和经办机构职责等内容进行了原则上的规定,并未具体细化。虽然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医疗保险地位,但并未针对医疗保险制定单项法律。二是医疗保险法律制度体系的制定仍然滞后于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需求和实践。现阶段,受地域差异大、统筹难度大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疗保险立法层次较低,主要表现在立法主体和形式两方面,我国现行医疗保险立法多是以国家法律指导下的地方行政立法为主,立法主体以省、市级的地方政府为主,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医疗保险立法工作,内容大多集中在结合地方实际的医疗保险实施方面,专项立法相对较少,只有上海出台了关于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专项规定《上海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草案)》。而形式多以暂行规定、试行办法、意见和条例等为主,法律范围和影响力有限,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2.1.2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尚不完善和健全医疗保险运行过程主要由基金筹集、基金运营管理和待遇支付等环节组成,整个过程中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用人单位、参保人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完善提出了要求。然而,就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建设而言,系统性和整体性欠缺。不同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和异地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存在无法衔接现象。具体到进城务工人员来讲,进城务工前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城务工后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在衔接问题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由于务工人员存在较强流动性,变换工作地点前后所参加的两种医疗保险制度之间也存在无法衔接问题。此外,目前依然缺乏保障各环节有序运转的专项法律规范,在医疗保险基金转移接续和使用监管、医疗机构监管等核心问题上缺乏法律条文的支持。

2.2执法方面

与时俱进的立法进程、完善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执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对于广大医疗保险参保者来讲,法律的如实贯彻实施更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问题的逐渐暴露,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提高对严格执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执法合法性和改善执法行为。然而,受执法体系不够健全、执法人员认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在实际执行医疗保险相关法律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2.1医疗保险执法主体之间协调性欠缺医疗保险执法是一项通过众多执法主体互相合作、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医疗保险法律贯彻落实的系统性活动。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核心的执法主体队伍,但是,在既有利益关系的束缚下,执法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性,多部门管理相互掣肘。如面对医患合谋骗保、“倒药”等违法行为,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卫生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未能够统一响应、相互合作、建立联动机制予以制约。2.2.2医疗保险执法程序规范化程度较低在我国医疗保险领域执法的具体实践中,受执法人员个人主观意志和客观因素影响,执法程序规范化程度较低。这集中体现在是否遵守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间两方面:一方面经常出现简化、更改医保费用报销程序等自行修改法定程序的行为;另一方面往往存在拖延参保人员依法按时享受医保基金待遇的现象。如在关于天津市糖尿病按人头付费制度实施效果评估的调研中,患者普遍反映医疗保险报销时间长短不一、整体较慢,一般需要花费3~4个月时间。医疗保险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将会影响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公正待遇,会使医疗保险相关法律的权威性受到质疑。2.2.3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是保障医疗保险依法落实的必要途径,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大小及有效性直接影响医保基金功能发挥。当前,医保基金缺乏有效监管是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为医保基金欺诈行为频频发生,如患者骗保、医患合谋骗保等行为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①。医保基金监管缺失将造成大量基金的浪费,同时也会损害参保人的利益。

2.3司法方面

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等热点问题逐渐凸显,司法机关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保障受害者利益受到了公众密切关注。然而,在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实践中,司法救济难以使得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权益得到充分维护,针对医疗保险执法行为的行政救济程序不能完全达到解决医疗保险相关纠纷的目的。在我国医疗保险领域的现有司法救济中,行政救济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行政救济的核心在于审查医疗保险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反而忽视了对参保人员医疗保险权益的关注,即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未成为我国现有司法体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偏离了医疗保险司法救济的初衷。

3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对策建议

3.1增强医疗保险制度作用对象的自我约束

参保患者和医护人员作为医疗保险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医疗保险依法行政的对象,其自身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对于参保患者,应该建立宣传机制,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及其相关法律的讲解和宣传,引导参保患者正确理解制度内容并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提高参保患者的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避免骗保等行为。对于医护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主动杜绝违规行为发生。

3.2加快推进医疗保险立法工作

从医疗保险法律体系构成内容上来讲,要加快推进单项法、相关专项法的立法工作。《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其中关于医疗保险的规定赋予了执法者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对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具体实践的指导作用比较有限。因此,要推进立法细化工作,丰富、完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在《社会保险法》的指导下,加快推进医疗保险领域各单项法、专项法的立法进程,尽快建立确定医疗保险法律地位的《医疗保险法》,建立用以规范医疗保险各个环节的专项法律,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法》、《医疗保险监管法》等。同时,就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和医疗费用异地结算等医疗保险的核心关键问题,要在《医疗保险法》的指导下,制定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实施制度。

3.3严格医疗保险执法工作

3.3.1整合部门资源,建立协同合作的执法体系由于医疗保险的执法活动是一个众多环节组成的综合性过程,必然会涉及到医药卫生、财政审计等其他执法部门。因此,要以医疗保险基金为核心建立执法部门协同合作体系。首先,要合理划分职责、界定权力边界,形成权力清单,各地方要以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为核心,整合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卫生监督局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建成协同执法队伍。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卫生计生委作为医疗保险的主管机构,主要负责部署、协调和监管其他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作为医保基金的直接管理者,主要负责医疗保险的报销审核和待遇支付,卫生监督局主要负责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财政局则负责医保基金收支的监管工作。其次,要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搭建医疗保险运行信息共享平台,在执法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实时动态传输,为多部门协同合作提供前提。最后,建立执法协作制度,在执法部门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协同关系。3.3.2转变监管理念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针对上述医保基金监管方面的问题,转变依法监管理念,由制止性措施主导的事后监管向预防性策略为主的事前监管转型,通过相关制度建设与完善等措施,促使参保患者、医护人员等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约束转变。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建立参保患者个人信用体系,并将其纳入到医保基金监管中,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实时监控系统,探索建立与个人信用相挂钩的医保基金分配使用机制,加强对参保患者的行为约束,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为规范医护人员行医行为,与卫生部门通力合作,探索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机制,开发或融合医保基金管理与医护人员管理的综合系统,将医保基金分配使用与医护人员执业资格、个人职业发展相挂钩。同时,相应建立配套惩处制度,加大对违规医护人员的惩罚、处理力度。

3.4明确并公开医疗保险司法工作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医保中心;离休老干部,服务协同性

1医保管理与服务协同的理论分析

1.1协同的本质要求是提高服务的连续性

医保管理与医保服务协同具有不同的内涵,医保管理一般指有关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而医保服务协同则有不同层次的内容要求,做到医保服务的协同需以良好的医保管理制度为前提,医保管理依靠医保服务协同才能更好的贯彻到实践中,因此医保管理与医保协同两个联系紧密,互相促进,辩证统一。具体来说,医保协同具有一下三方面的要求,即医保信息连续性、参保关系连续性、医保管理连续性。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医保服务协同工作,能够深化医保管理的实践环节,为参保的离休老干部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险综合服务。

1.2协同的关键要求是分工明确和资源调配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第一次社会分工以来,行业细分与服务细分便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且通过行业内部的细分程度可以评价该领域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发展程度与前景。医疗保险,作为保障离休老干部福利待遇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的内部细分和优化医疗资源调配,成为推动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内部动力。医保服务协同,要求将医疗保险服务进行专业化的行业内部细分,通过服务细分来优化医保服务协同的效率化、专业化、规模化与资源优化。

2提高医保管理与服务协同性的有效措施

2.1全面落实医保管理的相关政策

由于人口政策的历史原因,我国在2020年将面临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提高医保管理与服务协同性的最有效方法,依然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度创新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内在动力。对于加强医保管理与服务协同的工作问题,具体来说,从纵向的层面来看,医保中心要全面贯彻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所部署的政策性方针,同时要将医保中心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横向层面来说,各地方医保中心所实施的能够解决当地医保管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虽然具有区域性和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一般可行性,所以医保中心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调研调查工作,积极与各地方医保中心进行沟通交流工作,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本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其次,医保管理工作中对相关数据的汇总和分类是医保中心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在采集相关数据时,一部分工作需要向参保的离休老干部直接获取信息,一部分需要通过离休老干部所持有的医疗票据和信息获取,还有一部分需要与系统内定点医院获取,这三个方面,都能体现出医保中心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在具体医保管理工作中,时刻保持良好的服务形象,是协同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2.2规范医保中心的人员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离休老干部在享受医疗保险福利时,不仅需要与各地方医保管理部门所列出的系统内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还需要与当地相关医保中心办理必要的手续,诸如在病情实际情况需要及时转院或已经转院而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所产生的费用需要在报销前到当地医保中心进行备案登记办理相关转出转入手续。医保中心,作为窗口单位,应当及时为就医的离休老干部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医保中心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离休老干部所需要办理的业务,将行政管理工作与尊敬爱护老人联系在一起,将服务大局与细节工作结合在一起,将医保中心的具体工作事项与离休老干部的医疗需求统筹兼顾。

2.3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业法律建设并行

医保管理是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为解决人们疾病治疗和预防问题而出台的医疗保险制度,我国在1998年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只是以一种制度的形式出现,而这种制度最终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力,必须要出台社会医疗保险法。但是在实际的医保工作中,特别是医保和医药的关系上,法律约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约束必须是道德的层面,是所有政府机构人员和服务人员之间形成的一种信任感,因此加强医保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更加有利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2.4提供优质服务,不忘服务使命,实现正确导向

各医保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前来咨询的每一位参保患者耐心、细致和准确地解答他们的问题,是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检查医保管理的政策执行情况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工作人员熟悉各项医保政策规定,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医保管理与服务的协同,不仅仅是医保管理人员对参保人员的服务,还包括医保管理部门与上级行政单位的沟通和与社会的沟通协调。这就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既要做到对内部的控制,又要做到对外的拓展,让医保管理部门了解医院的服务和学科优势,也让社会公众了解医院医保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和措施。医保工作人员要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有坚定的为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医保管理机构以巨大的凝聚力、导向力和约束力,来协调激励各方工作,最终实现医保管理与服务的协同并进,创造双赢的完美结局。

3结语

医疗保险制度的良性循环,离不开每一位参与医保管理的工作人员,更离不开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积极配合。对于离休老干部这以特殊参保群体,无论是在制度管理上,还是在服务扶持上,都应当给予重视和进行特殊的保护。加强离休老干部的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实践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家庭和谐的纽带,是每一位参保人员的诉求,更是医保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我们相信,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保管理与服务协同将会到达新的历史阶段,将理论与实践诠释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参考文献:

[1]刘娜、田文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13,8(2):33-35

[2]张云天、王志.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思考[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14,7(l):115-117.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医保基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7文献标识码:a

一、医保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保经办机构基金财务管理水平需加强

由于我国的医疗保险是按照国家的指导性政策来制定各统筹区具体政策,全国没有统一的具体操作规范,各地都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水平,制定适合当地水平的医保规定。在基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也都是自行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各地的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基金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二)医疗保险管理难度大,部门间协调性不强

医疗保险基金按照不同的政策及其涉及的人群,分门别类地征收基金,收缴手段呈现多样化。基金在从征缴、管理到发放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涉及到众多部门及环节,如:劳动保障、财政、金融、医疗机构等,由于缺乏协调一致性,使收、支、管的整个工作流程不够顺畅,共享信息不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上的不便。

(三)医保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对政策掌控度需加强

医疗保险就涉及的人群、参保单位性质可分为机关人员、事业人员、企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下岗人员、困难人群等;就人员类别可分为在职、退休、离休、伤残。政策的差异要按照不同人群分门别类地征收基金。在待遇支付时要根据不同人员类别以及就诊不同医院予以待遇落实。在基金分析时要对医疗保险的收入和支出按不同人员类别、不同就诊医院,以及不同的支出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这些操作都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影响到了管理质量。

(四)医保基金保值增值水平有待提高,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医保基金没有列入财政补助范围,依靠其自身运行,收益十分有限,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当前医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由于利率较低,赢利能力有限。医保基金的筹资模式采用现收现付制,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金由医保机构独立运作,通过收缴和支付实现收支平衡,医保基金赤字,地方政府财政不进行补助。参保单位,特别是私有企业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缴费的积极性不高,而当前务工人员对企业履行医保义务的维权意识也较薄弱,由此导致基金收缴比较困难,拖欠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五)医保基金监管和维护基金安全任务相当严峻

医保监管的直接目的是维护基金安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率。而在这个问题上,面临三种严峻挑战:一是,部分定点医院及其执业医师执行医疗保险医院管理的规定意识淡薄;二是,参保个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意识淡漠;三是,少数不法分子的医保违规违法行为,给维护基金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有些医疗机构存在过度使用、虚假使用等行为,也有的过度用药、小病大治、拖延出院,借用、冒用医保卡等行为,致使医保基金大量流失。

二、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学习,提高会计执业人员综合素质

要经常进行医保基金财务业务培训,按照《会计法》、《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银行结算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并同时加强信息网络培训,通过网络核算,实现基金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通过开展学习和教育,使财务人员树立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自觉维护和执行财经法律法规,敢于抵制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坚持财务公开、公示制度,使财务活动置于行政和社会监督之下,建立基金风险预警机制。

(二)医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医保基金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结合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特点,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凡是和社会稳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金额较大的财务事项,必须进行集体讨论并最终形成决议。二是,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对于管理成员,要进行授权,并且要授权适当。相关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越权办理相关会计事项。三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位,建立岗位之间、科室之间相互监督责权制约的制度。全面、真实、准确地记录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

(三)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为基金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重点,应坚持以规范医疗行为,控制费用,维护基金安全为重点。一是,加强医保监管立法,形成以医保监管办法为主题的医保监管制度和规范。二是,坚持监管队伍建设,特别是建立网络监管队伍。三是,加强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医保监管信息库管理平台。通过医保监管中发现的违规检查、不合理用药、分解出院、自费费用过高等损害参保人员利益的行为,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保障参保人员就医利益。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完善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对医疗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对执业医师的违规行为纳入本市个人征信系统。把医保监督的行动节点从事后监督提前到事中、事前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金的安全。

(四)提高基金收益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基金收益率,与财政、银行沟通,采取协商机制,提高存款利息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要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出规范、细致的医保基金使用标准,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使用制度来避免出现骗取医保基金的事件发生,一旦发现要给予严肃处理。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力度,不能因为医保基金是政府投入,便遭到无节制地使用,要防止监守自盗行为的发生。

总之,医疗保险制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管好用好医保基金,是保证基金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规范的会计核算,有效的财务管理,就能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完整,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维红。论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问题;对策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概述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当前各个医院都设立相关部门来进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医院医疗保险工作非常重要,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负责医院医保工作的日常事务,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确保医保制度的规范、顺利的实施;第二,医农保病人的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转院管理、医疗事故管理等及其他与医保工作有关的事务;第三,切实加强医农保病人的医疗管理,规范执行医农保政策,对医农保病人要检查人、证、卡相符,才可刷卡配药或住院;第四,坚持因病施治,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杜绝人情方、大处方,坚决杜绝医保药品调换,严格掌握医保病人住院、转院指征;第五,要做好检查工作,通过定期和平时抽查的方式对医院中医疗保险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检查,并将其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内容,对表现优异的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给予一定惩罚;第六,加强对医农保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医保氛围,从而使医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当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医保管理机构管理尚待完善

随着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日益完善。与医疗保险制度相比,我国的医药卫生制度相对落后。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相关部分采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总量控制”的方法来规范医疗保险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对医疗保险的服务非常重视,但是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很难足额支付,这样就制约着医院医疗保险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对于那些不同群体的参保患者,如有些是城镇医疗保险,有些是农村合作医疗,还有离休人员医保等,这些不同群体需要不同的服务,而且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要求和服务不仅相同。因此,在进行服务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医保政策很难实现人人知晓

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将医疗服务整个过程的工作做好。因此,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十分熟悉医保政策。但是,由于我国的各项医保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经常出台新的政策,导致医保工作复杂混乱,医保工作人员很难对每一项政策都了如指掌,给日常工作造成较大困扰。另外,对于那些参保患者特别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他们对医保政策更是缺乏了解,在报销过程中经常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有时患者会对医保管理工作人员发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3.医疗保障制度和患者高质量的医疗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医保政策。但是,由于参保患者对高质量的医疗十分青睐,因此出现有些医院服务过剩的现象。作为一项专业活动,医疗活动非常重要。在医疗活动中,无论是制定医疗方案还是开处方,都要有相关部门进行评价。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不稳定,时刻会发生变化,那么统筹基金就很难满足需求,经常出现超支的现象。由此可见,基本医疗制度和患者高质量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给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扰。

三、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1.不断完善医保管理组织机构,并注重医保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医保管理组织机构,因此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定岗和定职的方式来进行分工合作,将各项医保政策真正落实,并对医保费用进行认真汇总,还要做好各项病历的保管工作,充分应用信息化实现对医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另外,还要注重医保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让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医院的更好发展。

2.加大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好人人知晓

医保政策是医院开展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参考和依据,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十分熟悉各项新的医保政策。一方面,医院应当加强对新出台医保政策的宣传,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而且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要对参保患者进行医保政策的普及,使广大患者能够了解政策,在报销时候能够减少不愉快事件的发生。另外,医院应当设立医保政策咨询师,对于V大患者不了解或者不懂的政策进行讲解,并能够查看费用明细,真正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

3.不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和患者高质量的医疗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今后应当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有效避免医保统筹基金的超支现象。另外,各个医院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的医保服务管理模式,以最小的成本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推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作为一项专业型和操作性都较强的工作,今后需要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创新和摸索,通过找到有效的模式来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龙.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59):11885.

[2]牛新霞.探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2):183.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绩效管理;运营成本控制;医院

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的价值,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对医院日常运营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一、运营成本和绩效管理的关系

首先,科学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对其运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医院之间逐渐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会对医院竞争力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医疗服务普遍为政府定价,不能对其进行随意调控,因此,医院需要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增强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实力。而医院在具体落实运营管理时,绩效管理对其成本费用增减幅度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医院需要强化绩效管理,确保全体职工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成本控制,进而实现运营成本的有效降低。其次,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实现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现阶段,医院在日常运营中,普遍存在重购轻管,重财轻物的思想,使其成本核算信息无法对医院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不仅会使其成本控制难度大大增加,同时还会使其绩效考核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医院在具体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为了实现节约型医院的科学建设,必须对绩效、质量、成本三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需要在成本控制中全面贯彻绩效管理,明确在降低成本过程中全体职工的具体职责,通过对其绩效指标实现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医院管理人员能够更为有效的落实经济决策,进而保障医院具有更高绩效管理水平。

二、医院进行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

医院通过有效落实绩效管理,能够对各科室日常运营情况全面掌握,通过强化成本效益分析,准确核算经营活动中的收益。在核算对比结束之后,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各科室上报的数据,对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推进医院发展,保障医院发展。通过对医院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能够确保医院在经济活动中具有更大的效益。对于医院的经营活动而言,如果想要对其运营成本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严格管理医院对医疗服务工作投入的资金成本,进而对其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进行更为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其运营成本控制和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解决,确保医院发展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在进行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同时,使其各项经营活动中的医疗资源浪费得到有效减少,基于患者角度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可以对患者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进而实现医疗服务的合理优化。

三、医院运营成本和绩效控制现存问题

首先,过于重视整体经济效益,医院在具体发展中,不仅需要对其经济效益增长进行有效保障,同时还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深入分析医院成本核算可以发现,医院领导者对其整体经济效益过于重视。成本核算的有效落实,可以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不仅能够严格控制医院各项开支,同时还可以对医务人员行为进行合理约束,实现节约意识的有效形成。通过合理应用控制手段,能够确保医院科学运用资金、物力和人力资源,进而实现资金的节约。其次,部分医院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对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运营成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医院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过于追求低成本,则会使员工福利大大减少,进而使其相关人员工作热情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会对医院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医院需要深入分析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对其管理方式进行合理应用,一方面保障医务人员具有更高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合理的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保障医院发展。

四、医院优化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具体策略

(一)提升成本核算意识医院在具体经营中,各级部门需要有效落实绩效管理工作,相关科室通过严格监控与合理分析绩效数据,能够及时找出问题,科学制定解决措施,进而实现本科室绩效的有效提升,确保医院经营管理能够高度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因此,为了确保医院能够更为有效的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医院需要强化相关人员成本核算意识。通过有效落实全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工作,能够使其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得到有效避免,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实现其利润增长点的合理增加,进而实现绩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确保医院能够更为有效的控制总体运营成本。

(二)科学设定监察部门医院在进行具体工作时,绩效管理和运营成本控制的长期开展是其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实现其经营效益的有效提升,推进我国现代医疗事业发展。因此,医院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在各个层面内充分体现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所以,为了确保医院运营环节能够全面贯彻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监管机构的合理设定,实时监测医院在日常工作中的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确保医院能够更为有效的开展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如果医院不能设置监管机构,则主管领导需要结合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和财务部门,科学制定成本控制小组,对其财务核算、物资管理系统、HiS系统的各项数据定期提取,合理分析异常数据,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落实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

(三)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在医院发展中,医疗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需要进行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完善,根据各科室要求进行人才选拔,合理构建绩效管理制度。在具有开展在人事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合理规范人才聘用流程,确保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完善。医院在具体落实人才管理时,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医院在落实具体工作时,既要能够保障用人机制的灵活性,科学调整高素质人才的职务考核和薪资待遇,合理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确保能够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又要引进全能型人才,确保医疗环境中各级人员的工作需求得到更高的满足,根据各科室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确保能够实现医院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点同时,合理优化医院形象,实现其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医院还需要进行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引进,确保能够对其相关人员专业能力进行有效保障,进而确保全面贯彻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其次,医院各级工作人员需要强化人才培育工作,明确医院发展中人才的重要价值。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医院需要结合人才储备情况,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制定,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合理应用相关平台和信息系统,确保能够对其各项数据进行更为有效的处理。针对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科学培养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还需要优化人才招聘渠道,确保医院能够更为有效的执行运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在具体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时,还需要合理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医院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才资源,进而使医院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得到有效减少,实现整体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所以,医院在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工作时,必须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确保能够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进而使医院得到更为有效的发展。

(四)制定绩效考核机制医院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如果想要对其运营成本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强化绩效管理工作,需要仔细划分工作内容,同时还需要对其相关人员明确规定工作职责。有效控制医院绩效数据,确保能够对其医院运行情况及时掌握,严格监督医院日常工作,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保障医院能够有效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有效保障。与此同时,医院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时,为了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需要强化绩效考核,根据相关人员岗位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科学制定,严格考核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态度和表现。同时,还需要严格考核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品质,确保能够实现相关人员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医院在具体运行时,不仅需要为病人提供相关医疗服务,同时还需要进行良好就医环境的合理营造,确保患者及时就医,使患者就医压力得到有效减少。医院在具体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还需要结合医院发展战略,确保绩效考核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而保障医院在日常运营中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医院通过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日常劳动强度等角度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绩效考核,确保能够对员工综合情况整体把握。绩效考核的科学应用可以确保医院具有较高医疗服务水平,进而实现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提升,确保医院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因此,在具体构建绩效考核机制时,需要对医院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评定医院各项因素,确保绩效考核机制具有较高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例如,对于医院患者床位难求的情况,医院需要在科室运营考核内进行科室周转率的科学引进,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其床位寻找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还可以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使医院得到更为有效的发展。在完成绩效考核机制制定之后,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在医院日常管理过程中能够合理应用绩效考核机制。

(五)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基础价值,通过合理分析和科学核算医院各级部门及其服务项目日常工作中所产生的成本,确保医院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进而保障医院具有更高的经营效益,避免对患者切身利益造成损害。所以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各个科室需要对其费用支出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成本支出具体范围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强化成本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成本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医院各级部门需要强化成本控制工作,确保能够使其各项经营费用大大降低,进而实现医院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同时,医院在具体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各级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协同配合,因此,全体医务人员需要科学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全面掌握医院发展动态,确保能够更为高效的参与成本管理,进而确保在各个层面全面贯彻医院相关要求,使医院得到更为有效的发展。

(六)合理开发相关软件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应用软件相对落后,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无法达到相关要求,不能对其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有效保障,尤其是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高性能软件的缺乏导致医院很难有效落实成本核算工作,进而对其成本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医院应该及时更新应用软件,针对医院成本核算具体情况进行管理软件的合理开发,确保能够对医院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在进行软件开发时,需要与软件开发公司反复磋商沟通,确保所开发的软件能够高度适应医院管理需求。充分利用具有较高规范性和权威性的软件,能够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和便捷,进而实现其成本核算水平的有效提升,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成本。

(七)严格监管经营数据医院在严格遵循社会性和公益性的同时,需要深入分析成本效益,对医院医疗物资的各项成本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对其财务数据进行严格有效的效益核算。在具体开展医院管理工作时,不同医院的成本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具有不同的工作重心,核算运营成本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此时,医院通过进行快速反馈数据的合理建设,可以及时反馈医院成本效益数据和经济活动数据,进而使医院能够更为高效的建设管理体系,对其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机制进行科学完善。通过对医院各项数据进行细化分析,能够全面把控医院相关数据,明确医院运营的具体情况。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医保资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人民看病难、没钱看病的问题的突出,也为全国各族人民都能病有所医,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个文件显示,我国将对全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紧接着,1999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医疗保险改革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的规定,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当前我国医院医保资金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医保制度改革的进行,为此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当前医院医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保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不能对有关账目核对,导致两者的账目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医院的医保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但是两者个部门都与医保资金相关联,医保管理部门负责向上级部门申请医保资金的支付,而财务部门负责对医保资金的账目进行记录,这样医保管理部门申请的医保款支付额与财务部门账目上记录的金额是否一致不进行核对,就可能使得财务信息失真。

(二)当前有关医保资金的账目混乱

在财务部门的账目中并不能直接准确的反映出上级部门所欠医院的垫付的金额。与此同时,月末与上级医保中心结算时并不能收回全部垫付的资金。上级医保部门在计算拨给医院的医保资金时,先从“实际结算金额”中扣除审核不通过的支出,再扣除超出定额的超支款,然后在将剩余部分的实际结算金额中扣除5%—10%作为保证金,最后的的金额为拨付给医院的金额。而医院的财务部门在对医保资金进行会计处理时,并没有将上级部门扣除的保证金、超支款以及审核不通过的费用扣除,这样就使得医院虚增了医保资金数额,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准确。

(三)医保资金缺乏合理完善的预算管理

当前,虽然一半以上的医院都能超额完成医保资金的总控预算,但是,这只是在数量的控制,并不能很好的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医院不能制定完善合理的医保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医院的财务人员由于本身的条件等等原因,只是把总控指标简单的按比例分给各个科室,使得预算不科学,虽然保证了数量但是忽略了医疗的质量。

(四)医保资金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大多数医院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重大金额的审批制度,决策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付款审批制度也不够严格,这样就使得违规行为的存在。与此同时,财产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备,药品、耗材等在领取后暂存在使用部门,脱离了财务监管,甚至出现变卖、回购、流失等现象。种种的这些内部控制的不合理使得医保资金不能很好的利用,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二、解决医院医保资金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定期的对账制度

针对医保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账目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建立定期的对账制度。具体来讲,医院的医保管理部门按照患者的有关信息,建立医药费用的结算报表,将其送往上级部门审核,与此同时,与财务部门核对医保资金的金额,保持账目的一致性。

(二)强化医保科目设置的科学性

可以在“应收医疗款/医保统筹挂账”的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对不同情况的医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分别核算,这样使得有关医保资金的情况更加清楚,便于了解和使用,更有利于医保资金的管理。

(三)加强医保资金的预算管理,开展的成本核算工作

切实使医保资金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医院的财务部门需要运用全成本预算的方法,对有关医保资金的各个方面进行预算,可靠的预算各医疗服务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对医保资金进行划拨使用。医院财务部门从医保资金的划拨到最后的使用,将这整个过程都纳入到核算的范围中,确定各个环节的控制责任人,并且按照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的原则,保证医院与科室之间、医疗全成本核算数据与医院的财务部门核算的数据相一致。这样可以使得医保资金从划拨到最后的转化为成本费用,都在财务部门的监控下,而且各部门之间具有信息的一致性,这样既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又可以使得医保资金合理的使用。

(四)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强化医保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于目前有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有关部门可促使进行其改善管理。具体来讲,可促使医院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实行医保资金与账目分离、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等等。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医保资金的实时费用申报、费用的审批、每日应收款进行确认,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浪费和减少或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错误。与此同时,检查医保资金内部控制环节中的相对薄弱的地方,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监督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处理。

三、结束语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我国的医保资金的从建立到管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体来讲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主要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然而,不同的医院其医保资金的管理情况也存在区别,医院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差别的针对医保资金中管理的薄弱的环节,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发现漏洞,并及时的进行更正。另外,任何制度的建设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医院的发展,医保资金的管理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医院重视医保资金的财务管理,能有较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8

一、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保障医院资金利用效用最大化,促进医院内部各项工作有效运行,降低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共同腐败等问题。有效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减少医院支出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使医院整体制度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通常情况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医院财务收入。

目前,国内医院收入项目繁多,包含挂号、床位、化验、手术、药品、体检等项目。为了方便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必须强化医院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而使其在执行过程有效并合法。一方面,医院必须保证收入是符合规定的,按照已有的标准收费,不能够私下获得收入,明确医院各项收费项目做出规范的收费票据。另一方面,必须保障安全的收费准则,在不同的收费项目中,例如以现金为主的门诊收费,医院必须制定相应的收费管理办法,确保资金收入的合理性、安全性。除此之外,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医院应该加强票据的使用、保存和注销管理。

2.控制医院财务支出。

严格控制医院经费支出有利于医院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能够更有效率的使用资金,减少浪费。一方面,在经费支出中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仔细审核每一笔经费支出,按照程序审批,形成财务人员和领导共同控制审批程序的制度,以便双方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另一方面,要保证在经费支出过程中各项权利分离的制度,主要在经费和印鉴、记账人员和现金保管人员等方面两者相分离,各个资金支出管理人员职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进而保障医院经费支出的安全性、合法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权利主要集中于院长和医院高层,较少征求其他相关人的意见。另外,该医院实行的会计制度是总会计师制度,院长和高层缺乏相关会计知识,因此在相关决策中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很好地运行。

3.严格控制医院资产。

为了减少医院各种资产的流失、损坏和被盗,医院必须严格控制资产管理各个环节。首先,要控制好医院内部货币资金,在货币资金流通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每一笔记录,使每项资金流通都有据可查,除此之外,要注意权责分离制度和审批机制。其次,在原材料和药物的采买过程中,必须做好预算和审价,以便减少医院支出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医院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资产购置审批程序。

4.会计人员的素质。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关键在于人,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的运行,因此,医院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增强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性格培养。另一方面,医院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帮助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摒除其错误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进而促进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提升。

5.其他控制事项。

除了以上四点之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还包括医院担保、投资和融资等资金管理事项。无论是担保还是投资和融资,财务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减少风险、有效评估和预算等原则。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良性经营下去。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与重要性

1.原则。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遵循相关原则并遵守自身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是以医院的单位性质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会计法》两部准则为依据总结出相关原则。

1.1适应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根据医院环境的变化而最值改变,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随着医院整体规模、机构设置和业务项目的变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随之不断完善、不断纠正,来适应医院的经营方针。

1.2全方位控制原则。由于我院规模较大,因此在制定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必须全面考虑医院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各项岗位。全面控制医院内部所有会计相关职位,进行统一管理。

1.3人员控制原则。由于人是直接关系到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此必须有效控制医院内部所有员工。医院职工之间需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每一个员工自身是监控人员又是受控人员。

1.4制约性原则。必须保证医院不同岗位的设置要达到权责分明、合理分配的原则,使得不同岗位和部门之间互相约束,分离职权,互相监督,以达到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运行。

2.重要性。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市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该制度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形成。其次,内控制度具有反腐倡廉的作用,在权责相分离,职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环境中,内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腐败问题。然后,建立并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关系到我国医院行业能否和世界卫生质量管理体系接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够不断进步,进而进入国际市场。最后,医院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减少医院损失,降低医院经营成本,进而提升医院经费使用效率。

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现阶段,各大医院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素质有高有低。医院往往忽视财务工作这一区域,这就造成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有效运行,使得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进而出现流于形式等现象。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和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医院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和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忽视使得该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够有效执行,造成账目不实、药品浪费、会计信息不明确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2.会计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国内比较大型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这些医院的院长都是由政府任命。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主要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即为管理者、客体为主体管理对象。目前,医院院长主要负责医院的日常工作而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由管理层担任,医院各项工作的决策权利还是集中于管理层,普通工作人员参与度较低,监督效果不明显,因而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工作达不到医院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效果。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医院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同时缺少制定该制度的统一标准,因此现有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对于建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不足,进一步阻碍了我国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

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有效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关键在于各个部门的倾力合作,而非单个部门或者单个人的作用。为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应该使全院各部门在医院管理层的领导下,各个部门共同参加,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积极完成各项工作。

1.完善内部信息系统。

现阶段,信息化已成为医院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加快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医院深化改革的关键步骤。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信息化通过权限认证和密码认证加强了会计内部各个岗位工作职能的分离,进而避免医院会计信息不明晰、会计人员内部腐败等问题。而且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化能够完整记录每笔会计信息,减少手工记账错误。除此之外,信息化的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披露医院会计信息,增强内部财务管理透明度,进一步降低腐败问题的发生。

2.加强医院预算控制。

目前,发达国家的医院多数都将预算控制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对于预算项目的执行进行严格的管理。主要是从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控制预算经营活动,并不断改进预算计划,进而加强医院控制制度。

3.完善医院监督制度。

医院的监督制度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就是指审计部参与医院较大项目的升级并同时进行监督核查。外部监督就是指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和物价部门等同时对医院进行监督,控制腐败等问题的发生。内外部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而促进医院整体体系的升级。

4.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9

1.1医院收入受限

由于医疗保险中规定了医院预算总额,导致医院的盈利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具体表现为医疗行为不能超标准、超出范围,其中不仅要严格贯彻落实相关保险要求,而且要求不断提高医院收入,导致医院经营的难度增加。实施基本医保将使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过去企业职工就诊可享受半费或全面待遇,但对定点医院无其他选择,实现医保后这种情况将被改变,职工具有自主选择权,可任意挑选就诊医院,因此一些医疗技术专业、费用较少及服务周到的医院将具有优势,而一些服务质量较差、技术条件落后的医院由于收入锐减,将面临淘汰危机。

1.2管理难度增加

作为医保制度中不同利益群体矛盾集中点,实行医疗保险后将增加医院管理的难度,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控制医疗费用总额等均将加强对医患人员的制约。同时,由于医保覆盖面和涉及面较广,且具有政策性强、差异性大等特点,相关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具有较多限制,而且审核环节严格,如查出医院违背有关规章制度,一般将给予通报批评和扣除费用处理,若违规情况严重将会取消责任医生医保处方权和医院医保定点资格。

1.3 患者意识发生转变

实施医保后医院外部的经营环境发生改变,给予了患者更多选择权,直接导致患者的医疗消费观念增强,促进患者将医疗方面的消费视为部分自身消费,尤其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不少群众逐渐加大对医疗保健投入,另一方面患者的维权意识也明显提升,更加懂得运用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对医院的经营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医院需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积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服务、管理等层面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医院发展对策

定点医院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住院手续、住院的结算、转院手续及转院医疗费用报销等,针对上文中以上影响,医院应结合医疗市场需求,积极制定实施相应发展对策,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2.1增强竞争意识和能力

实施医疗后,医院需与时俱进,一是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增强质量观念、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及法制观念,注重创新服务,将过去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将浅层服务转为深层服务,积极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例如大中型医院可通过下级医院、社区性卫生机构开展双向就诊,发展特色医疗服务。二是加强对医保政策、制度的宣传力度,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学习培训,确保医保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医院应准确、合理把握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全面掌控卫生服务信息,建立健全相关网络系统,借助科学技术了解医保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并在调研基础上积极调整医院相关规定,合理优化调整医疗服务结构、布局,确保医院医疗服务供需处在均衡状态。医院应创新营销方式,加强和各级政府、医保相关管理部门、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其支持,一方面确保医院顺利执行医保政策、制度,另一方面可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网络。

2.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医疗行为监督管理动态机制,严格规范医院内部管理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①高度重视疾病检查、治疗及用药等关系,严格规范收费标准,按照合理检查、因病施治和合理用药等原则,控制定额结算,避免浪费医疗卫生资源,对违反医保规定的医务人员给予严厉处分。此外,医保管理部门一律拒付医院因重复收费、超治疗范围、分解收费等产生的费用。②牢抓成本核算工作,尽可能减少医疗成本,严格控制各项医疗费用,可实施以收定支,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结算办法,严控医疗费用在医保定额内,减少医院的负担额度。③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应设立举报箱和热线电话,定期举行内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社会、同事、患者的监督。随着患者对医保知识了解度的增加,医院应高度重视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医保问题咨询、投诉工作,在接待和服务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保持良好职业行为规范,耐心向对方解释、分析有关事项,积极进行交流和协调,努力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2.3建立健全激励制度

医院要科学经营发展,人才资源是关键。医院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方法,根据年龄特点、专业结构、职业分类和医院长远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遵循整体提高、重点培养原则,培养一批专业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优秀人才队伍,确保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小结

医保相关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根据《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结合医院管理的特点与要求,针对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活动而制定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措施,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医院会计信息质量,防范财务风险,保证医院的经济活动有效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环节。

现阶段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医院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医院业务收入上,重视医疗、护理质量,轻视财务内控管理,更谈不上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加强。二是医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多数医院内审部门属于财务部门分管,无法保证其独立性,从而导致无法在医院开展广泛的监督、检查,开展的工作只是走形式,应付检查,内审部门形同虚设。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提高医院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充分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将内审人员从财务、会计人员中分离出来。内审部门应在医院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独立于其他部门。内审部门应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二、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度建设。依据《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和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医院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确保医院运营高效,医院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护医院资产完整,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