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辅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8:42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1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3-0018-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为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网络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应运而生。针对成人的网络心理咨询已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三者在助人关系、工作对象、工作目标以及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是,随着学科专业化的发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服务对象、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特点。心理辅导是针对正常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咨询过程;■心理治疗针对的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对其进行以改正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为目的的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针对的是非心理疾病的普通人群,其范围比较广泛。从以上的内容可知,心理辅导侧重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中小学生大多都为在校的学生,因此本文采用“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一词来探讨中小学生的网络心理咨询。

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对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指导等方面以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等。学习辅导是指对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生活辅导是指对中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指导;“生涯”指个体的全部社会生活,如各种社会角色、个体与所处环境的联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生涯辅导就是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如让其明确在学校是学生的角色,怎样处理自己与家庭的联系,如何对待入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发展与预防为主,矫正为辅。发展是指中小学生总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应有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我们要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预防,如物质滥用、暴力犯罪等;在以发展与预防为主的同时,还要针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时地进行矫正。

二、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虽然具有诸多优势,如虚拟与保密性、方便快捷性、平等自由性和理性思考等,但也存在一些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由于服务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会有许多有别于以成人为服务对象的咨询过程。与面对面咨询相比,网络咨询缺乏来自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并且网络咨询上的“咨—访”关系的建立也不固定。总的来说,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存在以下问题。

(一)伦理方面的问题

有关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问题,国外已有一些专业的伦理规范和方法指导网络心理咨询师的行为。在我国,网络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伦理规范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伦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能力问题。由于网络辅导与面对面的辅导不同,因此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能力成为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的问题。合格的心理辅导员除了具有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熟知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否则,咨询过程中咨-访关系会很不牢固,来访者的每一封邮件都有可能由于不信任而成为最后一封。其次,是知情同意与保密问题。对咨询师而言,应该如实地告诉来访者自己的资质,所受的教育等,并尽量为来访者提供保密措施;对来访者而言,由于中小学生是不具有法定行为能力人,因此他们的行为都得通过其他的方式得以合法化。最后,保护来访者的问题。心理辅导员应学会如何区别来访者,明确哪些来访者是辅导的对象,哪些是应该转介的,这样能避免对来访者的伤害。

(二)方法适用性问题

传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常用的方法与技术主要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为主。不同的学派有其特有的方法和技术,每一种方法和技术都有其适用性。这些学派的方法与技术对于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并非都合适,如精神分析学派的催眠技术,行为主义学派的放松技术等。如何合理地将这些学派的方法与技术与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有机结合或创造更好的方法与技术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从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目标来看,主要包括发展、预防与矫正。哪些方法适合于发展与预防,哪些适合于矫正,这也是我们必须进行区分的。明确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与发展,什么样的方法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又能达到发展的目的。

三、应对策略

(一)伦理方面问题的应对策略

1.对心理辅导员资格和能力问题的应对策略

心理辅导员将自己的“资格”在网上公布,包括专业的资格证书、从业年限、专长甚至学历等,并公布相关监督单位的联系方式以便对其“资格”进行查验。心理辅导员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该熟知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鉴于此,应该定期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由于中小学生大多在校,因此学校应该承担这方面的任务。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两层级的心理辅导员队伍,第一层级为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其成员为中心的心理辅导员;第二层级为各年级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其成员为各班的班主任。这样既解决了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能力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心理辅导员队伍问题。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2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 george barden 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3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其具体制度建设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科研成果与工作成效显著。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同,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差别较大,违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要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加快、抓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

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依照法规、政策而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规程或行动准则,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颁布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和条例制度,也可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法规性制度;具体制度则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精神疾病筛查及转介制度、心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心理辅导的伦理制度、心理辅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心理辅导队伍的培养及督导制度等,即学校心理辅导的岗位性制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来说,为了加强和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2013年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十年之后,2012年底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上述各种政策、文件,可以说就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出现领导认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与使用、环境育人等心理辅导工作新局面。当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仍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制度,这里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加以说明。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如《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辅导室的基本配置和各项仪器的配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然而,除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标准之外,还需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便于评估和管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应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

软件建设。包括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软件、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心理辅导室须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开展进一步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如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等,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三,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

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来访者接待室和心理测评区、心理档案管理区、心理阅览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比较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要求。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式调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伦理规范。按照心理辅导行业的一般伦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伦理规范包括:心理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责任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辅导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测量工具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鼓励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研究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所贡献,在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防止研究对象的权益受到损害;要事先告知或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四、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

诚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一样,各地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如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推广各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以规范。

组织管理。包括学校领导的认识、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第一,学校领导需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督导检查,确保认识到位,统筹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把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努力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第二,建立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与具体指导,并由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责任明确;第三,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并由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执行,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德育工作;团体辅导

对于团体辅导来讲,其同一般的个人辅导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其是以团体情境为基础开展的一项心理辅导的新形式,其面对的人群并不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完整的一个团队。例如:一个班级、一个队伍等。团体辅导不但要求队伍中的每个人利用学习或思考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也要求队伍中学生们互相沟通、彼此学习,共同进步。作为初中的德育教师,应利用适当、科学的辅导技巧,激发学生们的自身潜能,树立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从而促使同学之间,团体之间的和谐、愉悦发展。以下简要探讨了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团体辅导的优点,具体的应用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应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初中德育教学活动的优点

(一)促使学生们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对个人辅导来讲,学生们所要面对的沟通、交流、学习人员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衍生出过强的自我观念,缺少团队合作能力,影响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相反,在团队辅导方法中,同学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增强了交流的对象,同学们可以在小型的团体中提出自身的特殊认识,帮助他人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们形成一种他人对自身很关键,自己对他人也很重要的思想,从而为学生带来欣慰感与自豪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在团队辅导中,由团队产生的优良成果是一项积极的人生感悟,这种感悟同学们不但能够在队伍中全面体会,同时也可以衍生到将来的工作与学习中,培养学生们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二)提高学生们的归属感及认可感

人都是群居的生物,通过团体辅导的长时间合作,同学们就会对队伍产生一种归属感及认可感,而且会伴随着团体辅导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浓厚,从而在将来的学习及工作中,个人就会主动的基于团体的层面看待问题。当遭遇困难时,队伍中的成员就能够自主的认识到自身是团队中的一员,应同团队保持共同的评价与思想,以团队为荣,保护及爱护团队中的荣誉及形象,而且,会以荣辱与共的思想面对困难。这种浓厚的团队归属感及认可感是学生们步入社会后较为重要的思想与经验。

(三)完善学生们的自身发展

对于团体辅导来讲,其为队伍成员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社会活动环境,创建了一种温暖、和睦、互相信赖的团队气氛,从而使每一名团队成员都置身于一个较为温馨、安全的环境中,所以,较为适宜用来树立团员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发展。

(四)促使学生们进行多元化的信息交流

在进行团体辅导时,提供详细的资料与数据信息是其极为关键的内容之一。不但包含辅导人员提供的资料信息,队伍人员间也需要经常进行资料互换,互换的资料包含:社会数据、就业信息等。由于队伍成员的家庭环境、经历、文化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事件的理解与思路也各部一样。这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多元化资料能够进一步拓展人们的思维,开阔成员的视野,激发团员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自主、成熟的面对困难。

二、应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初中德育教学活动的措施

最近几年,伴随着团体辅导研究的不断深入,团体辅导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应用措施源源不断,那么,怎样在初中的德育教学工作中应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呢?以下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角色演绎法

在团体辅导中,角色演绎法是其较为常用的措施之一,指的是为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划分不同的角色,在相应的场景中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团员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团员自身的综合才能。角色演绎法又可以将其称为分配位置法。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找寻一些情景丰富、人物灵活的文章,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朗读:小红用手托起向日葵的花盘,伤心的说:“这株向日葵可能活不了多少时间了。”小江看看向日葵的花叶,又观察了一下向日葵折断的位置,信心十足的说:“花叶还没有打蔫,伤的不算严重,肯定可以救活。”当学生在表演期间,教师应从旁发挥指导的作用,使学生掌握对话中人物的心理与情感,融入自身感情,从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团队讨论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出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很难主动询问他人,害怕打扰到对方,但是,如果长时间应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教学,同学们就会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想到团队,让大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找寻相应答案。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提出自身的观点与见解,成员之间在获取他人答案的同时总结自身观念,经过分析与整理之后,获取统一、客观、精准的结果。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假如团队中的两个人或多个人对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并且无法商洽时,就可以在整个团队中进行讨论,有针对性的组织一场辩论比赛,从而使学生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当然,教师也可以有组织的举办一些辩论赛、知识问答等活动,从而拓展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定一个“学校管理应严管还是宽松管理”的命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认识,为将来的学习及工作奠定基础。

(三)竞争对比法

常言道:有了竞争,才能够进步。对于初中教师来讲,在应用团体辅导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难题,使团员互相竞赛,看谁回答的问题快速、准确,激发队伍成员的个人荣誉感,促使学生们更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小的习题,让学生们互相抢答,习题的内容可以包含语文知识、生活常识、文学常识、自然科学等多种类别,从而丰富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见识。另外,教师还应采用奖励的制度,对一些竞争胜利、表现良好的学生以奖状、物资等奖励,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们完善自身成长。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教师来讲,在应用团体辅导方法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应深入分析团体辅导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对初中德育工作中团体辅导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秋英.农村地区初中德育教育整体发展研究―以云亭中学为例[J].科技新报(教育科研),2010(30).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以社会学视角分析了假期辅导班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广为流行这一现象。不论是从假期辅导班的开办者的角度还是从参加辅导者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中都充斥着功利色彩,它既不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为出发点,也不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形形色色的假期辅导班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学校之外的一种配置方式,而其所提供的辅导内容多是学校课程模式在学校之外的延伸。

每到假期来临之际,刚刚走出校门的中小学生又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罩住。众多辅导班的广告扑面而来,在中小学周围的布告栏中、各类报纸广告版上,都可以看到诸如“语文、数学提高班”、“英语补习班”、“舞蹈爱好班”之类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前来问津,精心地盘算着自己的孩子假期怎样度过才算充实,应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辅导班。假期辅导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社会现象,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过的“繁荣”,尤其是在诸如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中,更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笔者无意讨论假期辅导班存在本身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只是通过对南京市区的假期辅导现象所做的调查研究,从开办辅导班的主体、接受辅导的主体,辅导的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假期辅导班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一、谁办辅导班?—对假期辅导班合法性的质疑

面对形形色色的假期辅导班,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在办班?又是谁赋予了他们办班的权利?以辅导班的开办者为划分依据,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辅导班:(1)从事公共教育的机构开办的假期辅导班,如文化馆、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www.133229.Com他们在常年招收各类艺术班的同时利用寒署假开办各种类型的辅导班。教员以本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还有少量临时聘请的退休教师;(2)由一些名牌学校利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办的辅导班。这一类型的辅导班规模较大,辅导内容主要是与学校课程相匹配的文化知识,教员主要由所属学校的教师担任;(3)个人开办的辅导班,规模较前两类辅导班要小得多,辅导内容与学校的主要课程内容相匹配。教员主要是利用假期从事劳务的教师,也有部分在校大学生。

合法性质疑指向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形式上合法与否是指假期辅导班的开办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是否具备办学资格并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书”。实质上的合法性是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假期辅导班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也应当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文提到的三种类型的辅导班中,从形式合法与否的角度来看,第一类辅导班是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开办的,办学时间也比较长,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运行管理模式。所以家长们对由这一类办学机构开办的辅导班比较信任,自然也就蜂拥而至。第二类辅导班的开办者依托名牌学校(主要是中学)的“品牌”效应,为人们提供一个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类辅导班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家长前来报名,班级规模与制度化学校内的班级不相上下,学生数多达五六十。而个人力量开办的“小作坊”式的辅导班,一般则冠以“xx教育中心”之名,租借场地进行小班化授课。在笔者走访的多家这一类型的辅导班中,都未曾看到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书。而当笔者向辅导班的管理人员提出此种质疑时,他们先用警惕的眼光看着我,然后说:“我们是经过正规部门批准的,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教学分点了。”在他们看来,教学点多好像就意味着自己办学成熟,成了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假期辅导班并不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也不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其产生是学校、社会、家长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和学校制造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某些社会团体或个人根据市场规则开办迎合大众需求的辅导班。在这个过程中,主办者目的明确,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收益。而对于为子女选择辅导班的家长来说,提高考试成绩,考高分是他们目的所在。在假期辅导班这一现象中,学生很少有权决定自己上不上辅导班,上什么样的辅导班。另外,从授课方式来看,在辅导班中,存在的只是知识授受的关系,没有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每到固定的上课时间,学生和教师走进“教室”,下课后就立刻离开,每个人都不作多少停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没有交往互动存在。而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其特殊性就在于教育者所面对的是具有主体性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学习知识,但不是知识存储的“容器”,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中,或许学生可以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巩固了旧的知识,但也仅仅是这些而已。

假期辅导班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既不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为出发点,也不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

二、辅导谁?——学校之外的教育资源配置

学生进人辅导班学习,家长必须要为之交纳一笔费用。目前的假期辅导班的付费一般以课时为计时单位,以一次课一个半小时来算,收费在四五十不等。若以一假期辅导班持续二十夭来算,如果孩子只上一个辅导班,家庭就要为此支出一千余元,这对能够送孩子上辅导班的家庭来说,不会构成多大的负担。但是对于那些想要上而又支付不起费用的家长和孩子,只能望“班”兴叹了。

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资源配置是以政策为导向的,基本上是计划性分配,学生、家长、教师,甚至校方都无权随意调整这种分配。地区间和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存在差异,但撇开这些不谈,在同一所学校中,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具有同等的机会。换言之,即使教育资源配置不是优化的,也至少是机会相对均等的。但校外辅导班的开办,在某种程度上却破坏了这点仅有的均等。假期辅导班中的教育资源分配主要体现在任教教师的水平上,它为学生提供了在学校之外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并非人人都能得到,也不是每个学生家长都能想到去把握的。在这一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家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个人意愿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想到让子女上假期辅导班。家长让子女上辅导班一般出于两个目的,一是让子女有个“补差”和提前学习新内容的机会,另外是出于发展孩子多方面才能的目的,让子女去上一些技能性较强的培训班。这些想法和意愿与家长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家长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学历水平。

其次,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假期辅导作为一种学校教育之外附加的有偿教育形式,首先就意味着家庭在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笔投资,而且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种投资意味着能获得特定的教育资源,达到一定的培训目的,这一教育资源的获得是以家庭的经济情况为基础的。因此,不论辅导后的效果如何,价格不菲的辅导开支使得那些既无经济实力也无教育资源的家庭中的孩子少了一次受教育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面对辅导班作出不同的决定也是社会阶层差异的一种表现。

因此,如果说学校教育内的资源更多的是以政策为导向的话,那么假期辅导班中资源配置则是以“资本”为导向。在此,资本体现为一种可能性,即是否想到去上辅导班与是否能够上辅导班的问题。在假期辅导班中,家长所占有资本的质与量对子女的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而辅导班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的名义开办,貌似缓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际上更加剧了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不均等。

三、辅导什么?—学校课程模式在校外的延伸

假期辅导班提供的辅导内容繁多,按照辅导班提供的内容与制度化学校内的课程的同异程度来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同质性较强,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2)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注重学生的兴趣以及特殊技能的培训,诸如钢琴等艺术类科目。在为中小学生所开设的假期辅导班中,第一类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在这一类中,诸如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又占有重要的份额。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在学校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学科,在辅导班中得到延续和进一步的加强。这些科目在升学考试中占有大的比重,而且这些科目可以通过短期的辅导获得巩固或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前学习新课,为新学期的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虽然诸如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等科目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他们在体现社会控制等方面比数学、理化等科目要重要的多,但是,在辅导班中他们的境遇刚好相反。这正是前文提及的教育需求起作用的结果。语文、政治这些科目的辅导成效不大,报名人数肯定不及英语、数理化这类科目,开班非但不能赚钱还有可能亏本。在主办者看来,按照家长的需要,提供合乎市场行情的辅导内容最为重要,因为那样才可能有更多的学生来上课,也才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艺术类培训在假期中深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这一类技能的获得本应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补充,应从孩子的兴趣的出发。而实际情况是,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作“选择”,孩子对于上什么兴趣班,什么时候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当“考级”是为了升学时可以加分,这种类型的培训的功利性就被突显出来。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层次分析法(aHp)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68-02

1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主力军,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任务,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对于辅导员的考察和培养是高校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而辅导员绩效评估是基础。一套完善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直接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X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体系进行量化研究,以期构建一套完善的辅导员绩效评估体系,能客观地反映辅导员工作的实际。

2层次分析法介绍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关于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方法有两种,即几何平均法(根法)和规范列平均法(和法)。本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步骤如下:①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乘积;②计算mi的n次方根;③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④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4)一致性检验。Ci=CR/Ri(Ci:一致性指标,CR:检验系数,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标准值如表1所示:

3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估指标构建

根据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有关辅导员工作职责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内容的规定,建立辅导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估指标结构图

4基于aHp的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研究根据上图构建的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通过运用德尔菲法经过四轮专家讨论分析打分,得到以下判断矩阵,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如表2~表7所示:

5以X高校为例验证绩效评估体系

根据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建立绩效考评表格,笔者选择一名辅导员运用该体系进行考核,计算加权平均值得到最终的考核结果为87.58,该结果与该辅导员日常工作表现相符。同理,选取不同学院和专业学科背景的另外2名辅导员进行考核,这2名辅导员中,1名的表现与该名辅导员相比较为优异,另外1名的表现较之较差,进行打分得出的结果分别为92.35和76.25,也与实际情况相符。以上验证能充分说明该指标体系能反映出X大学辅导员绩效考评的实际情况。

6结论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的13个三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进行了量化研究,计算出了最终各指标的权重。其中所占权重最大的是指标C1,目标定位,权重为0.322。其次是C3,职业观念,权重为0.161,态度决定一切。所占权重最小的是C9,应急能力。应急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些较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而此类事情发生的频率较小,且能够较大程度上获得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处理此类问题。因此,相对于辅导员来说,该项能力相对其他能力所占的比重最小,但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值仅为相对的概念,其所占权重虽然较小,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付亚和.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谢裕娟.Xa学院辅导员绩效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09(15).

[3]王华.普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研究[J].文法学院,2008.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7

西安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西安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43

【长安区】长安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43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西安有没有小学拼音辅导班/一对一辅导多少钱一节课,浅谈小学拼音的学习方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学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一首儿歌,往往向幼儿展示了他人是怎样用语言进行文字游戏的。为一年级学生念儿歌,实际上给他们极好的暗示,受到一种激励。儿歌里的节奏和韵脚,都可能出现在孩子们的语言里,至于那些游戏特点十分鲜明的儿歌,更能使幼儿饶有兴趣地诵读不止。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8

关键词:批改辅导高效批辅

提及批改辅导方法,人人似乎耳熟能详,但是,能否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师逸功倍,仍需研究考量。

批改是检查了解学习过程和结果、获取反馈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其结果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辅导,顾名思义即辅助指导,譬如孩子初学走路的帮扶,即为学生提供及时且必要的帮助、教育和辅导。教师对于批改和辅导,几乎谈虎色变,因为它要耗费教师太多精力。然而它们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与学生一种直接交流互动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反思,从而调整策略和改进教学,进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归根结底是要学生积累体验――尤其是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知道不足和努力方向。

然而,不论哪种方式的批改和辅导都要及时、认真和准确。而同步跟进的随机评价也会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影响。批改、辅导等是否认真,方法是否科学得当,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关系教学质量。而能否高效地批辅,却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我对此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批改检查有多种形式,如我们几乎每天都有的字词听写和作业,默写古诗之类,就可以由学生互批打分,之后自改,错的字与词可画圈,作为复习时听写的资源,对于词组,因为后来还要用韵文复习抽查(读或背诵全册词组韵文,分阶段每次抽查四五个字,同样有效),再听写时可排除,量就少了,这样分散处理,效率自然会提高,且学生与家长也可以做,教师自然会轻松些;只抽查几个近、反义词之类,由于量小,即使大班,也可以由教师批改;长的背诵文不默写,只听写文中的易错字三五个,又因为每个字定的分值高更不能轻忽,因而更具时效性;修润成型的好作文的背诵由伙伴互查后,再由老师抽查,也不默写,一如背诵文检查法。各科的小抽查及其多数考卷之类或由教师批改,或由学生互批……种种情形,不再一一赘述。

我们注意到:不少教师都抱怨批改任务繁重,但不注重记录,仅凭记忆或只有应付检查的东西;而辅导要逐题讲的,耗时且低效。照例要抱怨:一张卷讲了几节课。原因大抵是缺少时效观念与针对性。应当据人数、学情等优化批辅。下面谈几种高效批辅法。

1.排列比较对号式批改

如批改练习题与考卷,即使大班也可十几本(张)依次排到大桌面上为一批,逐题批,由于看的是相同信息,注意力不必频繁转换,既快又不易疲劳。谁错的,错几人,要在自己用的练习册或试卷的相应处做批改记录。某题谁错了可代号标出;错的人数多一些的,可画“正”字或专用符号。而谁做得好:全对的、整页对的、哪道大题全对、乃至哪道小题做得好,要在相应处画小红旗之类的符号标记,以示赞许激励,这其实也是过程性评价。

2.精简式的辅导与评价

要据批改反馈给予及时的辅导、随机评价与激励。没错的自然不用讲;较容易的和因马虎致错的,略加启发,提醒注意,一带而过;较难的、共性的困惑和个别错的,则及时或集体重点辅导,或个别帮抚。一张卷甚至十分八分钟的时间就能搞定,小班额的批辅就更容易了。而评价激励又大都与此同步:按分数或等级加贴红花,粘红旗,给小奖品,鼓励、盛赞、褒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终结性评价,几乎皆大欢喜,这样的精简式辅导与评价,省时省事而高效。也可以互助辅导:如指几名学生分批分别板书做别的同学错了的题,然后,指名(不一定是谁)讲一讲,教师可适时旁观补漏点拨,从容而轻松。

3.“跟踪式”的再次批辅

利用错题资源――基本练习、巩固与综合练习及考卷之错题,随机分别精选、设计出类似的题再做,分别进行“跟踪式”再次批辅,是最有效的。

4.小班额式的批辅评价

因为班额小,学生接受个别指导的机会足够多,即使全覆盖式的课堂上的批改也能进行。课堂作业,因有快慢差异,还可以实现面向全体的面批面改;练习册之类,排到桌面、窗台都行,逐题进行,这是近距离的、全面到位的批改,而它的反馈更是及时准确的。然后,又是及时的辅导与评价。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9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原则;实现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工作的成效与我们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那么,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应该怎样科学化呢?本文拟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和应坚持的原则入手,就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问题提出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

要探究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问题,就先来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这个概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都是专业的学科,都是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的技术科学,都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自身的发展规律。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就是指高校辅导员在负责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维严谨地研究问题,自觉地运用教育和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开展工作,并不断总结出其自身工作规律的过程。

从以上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就要求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必须符合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辅导员工作必须遵循工作主体、过程、对象、环境等自身发展的规律。所以,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能动反映客观、改造客观的过程。

二、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和目标。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过程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尊重个性、规范有序的原则。

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并在规律性认识的指导实践。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辅导员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规律开展工作。

以人为本。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与发展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辅导员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工作必须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循序渐进。事物的存在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而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循序渐进原则要求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需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步骤逐渐深入并推进。人的身心是不断发展的,生理和心理都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情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所以,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

尊重个性。事物的发展是多样的、特别的。尊重个性也就是尊重多样性,尊重特殊性。个性是实现的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其主体在个人身上体现出的独特性。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条件下,人的个性发展更加凸现。坚持尊重个性原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潜能的发掘,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区别地开展。

规范有序。规范有序是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规矩和标准,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活和活动。“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虽然细小繁杂,但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教育性,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所以,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科学制定学生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尊重个性、规范有序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尊重规律,主观符合客观,主观能动反映客观、改造客观的要求和体现。

三、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因素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链的末端,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中间人,有人形象地把辅导员的角色说是“兵头将尾”,其工作具有明显的基层性、服从性和执行性的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实现工作科学化明显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第一,社会因素。社会是个大系统,学校和个人是小系统,大系统影响制约着小系统运行和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条件的作用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实现工作科学化也同样与社会大背景紧密相关。整个社会在追求物质的丰富,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在追求感官享受的过程中遗忘了生命的价值,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利的经济动物。整社会重视追求物质、只拼效率、浮躁拜金的风气也折射到大学校园里来。还有,社会的诚信缺失严重,弄虚作假风气盛行。辅导员就是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开展工作的,而这样的社会背景明显不利于工作思维、工作决策、工作程序的科学化。

第二,学校因素。学校是辅导员直接的工作单位、管理单位、生活单位,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习惯和校园文化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最直接和最明显。辅导员工作的理念和思路、模式和方法都受学校的制约。辅导员工作的成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像教学可以凭课时、科研可以凭论文一样去量化,很难有突出的代表性成果。所以,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并不是特别重视辅导员的工作,觉得重视了也难以出成绩,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科研等影响学校排名的方面。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办学目的主要在于追求经济效益,那么更是不会重视辅导员工作了。如果学校都不重视的话,那么就难以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了。

第三,家庭因素。我们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绝大部分辅导员工作几年后就争取从辅导员岗位转向教学或者其它行政岗位,而高职院校基本每年都要重新招聘辅导员。这种现象的背后应该说有种种的原因,但我觉得家庭因素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大部分刚参加工作的辅导员都没有成家,没有太多的家庭负担,所以还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繁杂琐碎而且工作时间毫无规律的辅导员工作上。但是大部分已经成家的辅导员因为家庭的因素则很难再像成家前一样不分昼夜地工作,所以选择了转岗。家庭的因素明显制约了辅导员工作的“量”,也更影响着工作的“质”,当然也影响科学化了。

第四,工作因素。我这里想分析的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容问题,也就是辅导员工作本身的特点。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我们知道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由于辅导员处于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最基层,所以学校大大小小与学生有关的教育管理问题都通过辅导员直接去落实。这样,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时间非常长且不规律。他们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很难有空闲的时间和安静的心情去整理工作的思路,研究如何提高工作质量、科学工作的问题。

第五,个人因素。按照教育部门的文件,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是,就辅导员本身而言,他们是否就认同辅导员的“教师和管理者”身份呢?或许有部分是这样的,但是相当一部分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更像“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实际上,辅导员由于大多数年轻资历浅,没有话语权,在同事心目中位置并不高。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下,地位不高,这些都造成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也不高,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把辅导员当成可以长期从事的工作岗位,而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进入高校工作的临时岗位。部分辅导员的“过度”思想也就决定了他们不会长期把注意力集中在本职岗位上,不会研究辅导员工作如何科学化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实现

在实践中,实现工作的科学化是每位辅导员不懈追求的目标。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树立科学的工作指导思想。思想就是旗帜,就是方向。指导思想的科学与否关系着工作的成败和效率。现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开设辅导员专业,但是辅导员专业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所以,辅导员工作不仅有很强的政治性,而且也是具有一定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出成效,出成果。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辅导员也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和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才能实现科学化。

第二,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学习。辅导员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依托的科学,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以专业化促科学化。目前,辅导员队伍中有部分人员的专业基础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我认为原来专业基础与学生工作不相关的辅导员必须自学补齐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专业出身与工作性质相符合的辅导员也同样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的学习,掌握新的科学理论,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同时,作为高职院校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为辅导员的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各种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三,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辅导员工作。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工作具有基层性、繁杂性、教育性、服务性等特点,保质高效地完成工作就离不开运用科学的方法。我们很多专家学者对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总结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感染教育、预防教育、心理咨询等等多种教育法,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方法论前提。辅导员身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有大量的体验感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善于总结经验方法,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并指导实践。

第四,完善科学的工作检验评估机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辅导员工作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那么高职院校必须制定相应的辅导员工作检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的科学高效有序开展。当然,检验辅导员工作的评估体系必须充分把握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既有质的评估也有量的评估,既有静的评估也有动的评估,评估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确保评估体系的科学性。根据评估的结果,辅导员必须针对不足的地方改变不合实际的观念,加强学习,调整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作文辅导方法篇10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011年,学院开展了以“科学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高、形象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出台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条例》《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岗位职责》《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津贴发放办法》等辅导员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2012年,学院开展了以“落实制度、强抓质量、提高效率、打造特色”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年活动,通过落实制度,在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等管理方面做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学生工作部(处)每年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全院辅导员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辅导员晋升职务(职称)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度建设,充分调动了广大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了工作热情和事业进取心。2013年,学院开展了以“抓管理、出特色、提质量”为特色的创建活动,全院辅导员积极投入活动中,一批管理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学院在完善领导体制、健全管理机制的同时,逐步建立完善了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学院党委出台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核管理办法》,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和评价标准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并在每学年末组织开展严格的考评,公布考核结果,兑现奖励承诺。每年进行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和表彰,同时,又将辅导员纳入教师的评选和表彰体系,有效调动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加强。

二、创新思路方法,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严格标准,选聘专职辅导员

学院认真贯彻中发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的精神,严格标准,选聘专职辅导员。为此,学院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选聘机制,严格按照专业化、高学历、素质好的标准选拔配备辅导员。除要求辅导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等条件外,还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背景,对于现有辅导员队伍中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学院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职辅导员队伍。

(二)拓宽思路,选聘兼职辅导员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在充分发挥专职辅导员育人作用的同时,学院还鼓励35岁以下的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这部分教师大多学历高,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有热情,充满正能量,熟悉现代信息教育手段,而且他们的年龄与学生相距不大,与学生能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很容易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他们在授课之余,深入学生,和专职辅导员形成了很好的配合和补充,相得益彰。

(三)充实队伍,选聘学生助理辅导员

学生党员干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学生和老师的桥梁和纽带,是化解学生矛盾的调解员。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探索出了助理辅导员工作思路,从在校学生党员中选拔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群众基础好的学生担任新生班级助理辅导员,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为此,学院制定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辅导员管理暂行规定》等。助理辅导员在组织上受系(院、部)党总支的领导,在工作上接受辅导员的指导。通过实施助理辅导员制度,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细化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落实政策,着力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空间

学院创新理念,认真制定辅导员发展规划,积极为辅导员搭建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对辅导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的具体政策,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在生活待遇方面,按时足额发放辅导员日常管理津贴、夜间值班津贴、节假日值班津贴等。对辅导员在干部任用、入编、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倾斜。这些政策对稳定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院共有辅导员94人,其中有专职辅导员74人,党员比例100%。另外,有学生助理辅导员100人,基本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战斗力的辅导员队伍。

三、拓展平台,注重辅导员工作成效

(一)重视培训工作,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

为提高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水平,有效地引导教育学生,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学院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制定了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每年举办多期辅导员培训班,并邀请清华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商丘师范学院的教授和全国优秀辅导员来学院授课。连续三年选派辅导员到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学习,重点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创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总体素质。

(二)选好载体,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的角色就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我们注意选择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做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辅导员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做义工、举办周末文化广场、参加学院美化亮化义务劳动、举办诚实守信演讲比赛等。抓住重要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入校时,他们认真细致地对学生进行入校教育、心理疏导、自我保护、安全出行教育等;在毕业生离校时,积极疏导学生的焦虑情绪,引导他们感恩母校。近年,毕业生为母校捐赠了“盛世鼎”“感恩石”“书画作品”,种植“成材林”等,带着对母校的眷恋文明离校。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我们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心灵深处,润物无声。

(三)拓展平台,将学生管理工作延伸到宿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既有全日制的大专生,又有五年制“3+2”的大专生和体校、艺校的中专生。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给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学院构建了院领导、中层干部、辅导员值班的学生管理1-2-3模式(即每天由一名院领导、2名中层领导、3名辅导员值班),构建了学生管理的立体网络,辅导员的工作空间也延伸到了宿舍。例如:园林食品加工系辅导员乔梅老师就是充分认识到了宿舍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经常深入宿舍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教育,将宿舍从学生生活的场所打造成自我提高的平台,在学生管理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目前,网络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桥梁,为了方便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学院要求辅导员要有自己的博客、加入校内网、建立自己的QQ群,利用网络阵地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

(五)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生、将爱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之中

一名合格的大学辅导员,首先应具备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学院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院党委书记刘树红曾多次强调:辅导员的责任心有多强,你的事业就能走多远,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责任。作为院长,我也多次告诫辅导员,威信不仅是用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去树立,更要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去“影响学生”。为此,我们采取辅导员宿舍值班制度、辅导员考试和考评制度、五年制学生辅导员跟班制度等。召开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的管理办法,开展辅导员工作的专题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