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3:30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1

一、规划年限及主要依据

(一)规划年限:年-2015年

(二)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6、《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

7、《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

8、《市畜牧业集约化发展规划》。

9、《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养殖禁养区及禁建区划定方案的通知》。

10、《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海流域等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

二、发展成就与面临形势

(一)主要成就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畜牧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阶段,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城乡市场畜产品供给充足,质量不断提高,为丰富菜篮子、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

一是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2007年畜牧业产值3.91亿元,年畜牧业产值5.3亿元,平均每年以10.8%的速度递增,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5%。年全区存栏生猪26.5万头,家禽170.2万羽,牛0.3万头,羊1.4万头;出栏生猪36.1万头,家禽708万羽,羊3.6万头。肉蛋奶总产量4.9万吨,其中肉类产量4.2万吨;奶类产量0.1万吨;禽蛋产量0.6万吨。

二是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畜牧业生产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逐步向集约化饲养转变,饲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和畜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一方面畜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全区共有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猪场6个,分别为鸿达牧业有限公司、亿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盛农牧有限公司、实达养殖有限公司、协生禽畜养殖有限公司、康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0多个。另外温氏公司家禽养殖在我区也有一定规模,目前存栏鸡50万羽,鸭22万羽。

另一方面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全区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

三是品种改良进程加快。近几年我区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进程,生猪方面主要引进品种以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皮特兰等为主,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0.6%。肉鸭引进法国克里莫等品种进行杂交改良,肉鸡以麻鸡、乌骨鸡为主。

四是“五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在全区大力推广奶牛冻精冷配、生猪三元杂交及标准化生产、家禽人工授精等10多项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畜牧科技水平,促进了畜牧业增长方式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转变,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五是疫病防控与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通过兽医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全区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区、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网络监控体系,建立了区兽医实验室,大大增强了全区畜禽疫病预防监测能力,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全面实施了畜禽规模饲养场动态管理,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饲料、兽药等畜牧投入品的监管,为全区畜牧业安全发展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重影响。年全区猪肉产量占肉蛋奶总产量的57.4%,家禽肉产量占27.5%,牛羊肉产量占0.8%;蛋产量占12.2%;奶产量占2.1%。畜牧业结构仍以耗粮型生猪产业为主,牛奶及牛羊肉比重低。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跟不上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重点体现在动物疫病监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及经费投入不足,检测手段不够完善,添加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二是土地资源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制约。规模化养殖需要大量土地,随着对畜禽禁养区、禁建区的划定,畜牧业的用地空间越来越小,畜牧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基本上没有把畜牧业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集约化发展的首要因素。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牧业对生态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相当一部分畜牧场未建立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牧场废弃物难做到达标排放,导致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是机构改革与疫病防控的双重压力。兽医体制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区一级的人员少,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兽医干部,办公条件差,设备落后,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参差不齐。区、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待完善,受动物疫病复杂、防控资金不足、养殖方式及防控意识等多方面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压力依然不小。

四是无序发展与资金投入不足的双重困扰。由于受农村传统养殖模式及观念的制约,市场信息不通畅,畜牧业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呈现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较慢,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业滞后,资金投入不够。畜禽及其产品主要以初级鲜活供应市场,以分割、分级、保鲜为特征的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畜牧业生产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大。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发展畜牧业,坚持依法治牧,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以“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现代牧业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走集约化、标准化和生态型发展道路,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重点发展瘦肉型生猪和优质家禽;加快发展草食型、节粮型动物和名特优畜禽产品;加快畜禽产品品质改良;坚持种苗、养殖、饲料、加工、流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努力打造生态型畜牧业基地。

(二)发展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切实转变饲养方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养殖,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2、供求平衡原则。按照适度发展,确保供求平衡的要求,全区畜禽养殖总量力求满足今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全区60多万人口及外来人口对畜禽及其产品的需求,控制总量,发展现代畜牧业。

3、集约化发展原则。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大力鼓励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畜禽集约化生产的比例和水平。

4、科技先导发展原则。加强对畜牧业中高效、生态、集约型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普及转化,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我区畜牧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综合竞争力。

5、产业化发展原则。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竞争力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群体,带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营销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牧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水平。

6、依法治牧发展原则。牢固树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社会公共卫生的基础,正确处理畜禽生产规范管理与扩大规模的关系,依法监管与优质服务的关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维护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生态畜牧业持续发展。

四、发展目标

(一)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畜牧业生产方式切实得到转变,初步建立起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至2015年全区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30万头,家禽存栏180万羽,出栏690万羽。

(二)畜禽集约化、规模化比重明显提高。至2015年全区规模化肉禽达到100%,蛋禽达到90%,生猪达到90%,肉牛、肉羊达到50%,奶牛达到90%,兔达到100%。

(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无重大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显著提高。

(四)畜牧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拆除;禁养区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并在畜禽散养户聚集的村庄、区域,由乡镇政府建成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畜牧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畜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至2015年,禽肉、牛羊兔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达到30%,规模饲养提供的畜禽产品占85%,优质家禽比例达80%以上,生猪出栏率超过140%。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

五、产业布局

(一)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指导、总量控制、提质增效、非均衡及可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明确畜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主导品种和优势区域。按照适度规模、集约发展、合理布点、畜地平衡的发展思路,实行生猪养殖总量控制和养殖密度控制,适当鼓励家禽和草食动物养殖产业,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型畜牧业发展道路。

(二)饲养总量

全区主要畜禽品种养殖饲养总量根据实际环境可容量情况,并综合考虑发展临港工业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饮用水源地及重点水流域污染整治等因素,至2015年,生猪年饲养量控制在51万头左右,年出栏量控制在30万头以内,家禽年饲养量控制在870万羽,年出栏量控制在690万羽以内。

(三)产业布局

1、年—2015年生猪产业布局

生猪养殖进行总量压缩,生猪生产主要以笏石、东峤、埭头、平海等乡镇为主。到2015年,笏石镇生猪出栏总量控制在10万头以内,在区中心8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部禁养,重点以篁山、梅山、温东、来宅村为主。东峤镇生猪出栏总量控制在10万头以内,重点以前沁、东兴、珠江村为主,前沁村进行适度控制。埭头镇生猪出栏总量控制在4.3万头以内,重点以后郑村为主。平海镇生猪出栏总量控制在2.5万头以内,重点以卓东、高苍村为主。东庄镇生猪出栏总量控制在2.0万头以内,重点以西温、石码村为主。南日镇以自给需要为准,生猪出栏总量控制在0.8万头以内,重点以石盘村为主。月塘乡生猪出栏总量控制在0.4万头以内,重点以联星、砺山村为主。

2、—2015年家禽及草食动物产业布局

(1)家禽生产:发展温氏公司加农户模式,以为重点。镇以村为主,镇以村为主,乡以山村为主。

(2)草食动物生产:发展山羊养殖,在镇建成优质山羊养殖基地,以此来带动山羊养殖业。镇后海垦区适度发展奶牛养殖。

(3)特色养殖:在平海镇发展白天鹅养殖,以牧祥()白天鹅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按照公司加农户模式进行推广。

六、发展任务

(一)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根据“禁养区、禁建区、可养区”(以下简称“三区”)划定和土地资源可载畜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非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容量原则,科学规划各乡镇、村畜禽最大载畜量,强化对“三区”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禁养区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养殖畜禽;禁养区内的非饮用水源保护区只允许有家庭式养殖。随着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在“十二五”期间,禁养区范围逐步扩大到东至涵港大道、西至城港大道、南至工业大道、北至荔城区交界的50平方公里范围。

2、禁建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遵循“减量化、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采用先进、有效的技术,将养殖场产生的固体粪便加工成肥料用于种植业生产,污水经过治理,作为肥水用于农田灌溉,实现零排放,不能做到零排放的,要达到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无法做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的,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十二五”期间,边规划、边发展、边治理、边规范,禁建区延伸扩大到笏石镇、东庄镇、月塘乡等三个乡镇全部区域。

(1)生猪存栏50头以下养殖户,采用干法清粪,污水收集并经户用沼气发酵后肥田。

(2)生猪存栏50头—500头的规模养殖场,按每5头生猪存栏配备1立方米沼气池和6平方米氧化塘的要求,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实现粪水还田。

(3)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或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还田的零排放或足够面积氧化塘达标排放。

3、可养区内新建、扩建养殖场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应因地制宜,可选择下列等治污模式,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1)干法清粪+污水收集工艺。适用于生猪存栏50头以下的养殖户,采用干法清粪,污水收集并经户用沼气发酵后肥田,实现污水污物资源化利用。

(2)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模式。该模式通过试验、应用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在熟练掌握饲养管理技术前提下,基本上能实现生猪健康生长与零排放,该模式适用于规模生猪养殖场。

(3)“猪—沼—果(茶、菜、稻、鱼等)”生态循环消纳模式。该模式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技术模式,把养猪污水经大中型沼气池发酵后,所产沼气用作能源、沼液用作果树、蔬菜和水稻等种植肥料,化害为利,既消纳了养殖污水,又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其治污效果好,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该模式适用于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

(4)环保干式无污染养猪技术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存栏5000头以上的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场,一次性投资较大,需要购买生物诱导基饮水处理设备及配套建设有机肥厂。

(5)笼养和旱养模式。适用于家禽,蛋鸡及肉用鸡采用笼养模式,无冲水、粪便收集还田,蛋鸭及商品鸭采用旱养喷淋技术,粪便干清收集还田,少量喷淋污水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后还田。

(二)发展龙头带动型畜牧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促进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结,对化解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缓解市场波动,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稳定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要着重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我区的畜牧业生产加工和营销上规模、上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全区力争一家规模养殖场列为全国龙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稳定生猪生产,发展温氏家禽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在平海镇引进白天鹅养殖项目,以牧祥()白天鹅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按公司加农户模式推广。

(三)发展科技创新型畜牧业。推进全区牧医从业人员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业务培训考核工作,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拓宽科技及成果引进渠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联系,实施院地合作,发挥他们的科研技术优势,及时了解、学习、掌握国内外牧业科技信息、动态及成果。引进国外先进饲养技术,结合我区实际进行推广应用,着力构建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饲养技术、行业动态、供求关系等信息共享,不断探索科技兴牧的新路子,提高我区畜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发展项目示范型畜牧业。加大畜牧业标准化等项目实施力度,在原有11家企业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达到20家以上。通过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规范建场、规范养殖、规范档案,减少污染,提高畜产品品质,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品牌意识,达到示范推广的目的,提升畜牧业发展档次。

(五)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在全区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构建区、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继续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要求,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列入各级党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综合防控措施,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为养殖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把生猪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场、家禽存栏3000羽以上规模场全部列入监管范围,督促其规范用药,规范免疫,规范处理死亡畜禽,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建立生产档案、统一免疫标识制度,提高畜禽产品质量。规范动物及其产品检疫,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溯源机制,加大对添加违法违禁药物的查处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七、重点工程

(一)畜禽良种工程。重点建设鸿达牧业、亿生公司等两个省级种猪企业、合盛等十多家区级种畜禽企业,提高我区畜禽良种生产能力以及质量水平。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二)产业提升工程。按照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要求,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集约化养殖为重点,重点扶持建设鸿达1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亿生养殖小区,马氏养殖小区。

(三)污染治理工程。对禁建区、可养区内现有年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和存栏家禽2000羽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水达标排放。同时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重点建设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四)支撑体系工程。加强区兽医实验室建设,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饲料安全生产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兽医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增加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力度。

(五)信息平台工程。以中国畜牧业监测信息平台、福建动物防疫网、福建动物卫生监督网等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联结市场、企业、养殖场(户)与畜产品消费者的商务信息平台;建立联结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科技工作者与生产经营者的科技信息平台;建立政府部门联系社会各界和农民的政务信息平台,重点建设区农业信息网。

(六)产业体系工程。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培育3-5家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畜牧业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支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重点建设亿生农业开发公司肉制品加工一体化、饲料生产项目,鸿达公司饲料、兽药配送中心项目。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畜牧业产业布局规划的政府行为。畜牧业产业布局应集中连片,畜牧用地要尽量使用废弃土地和荒山荒坡,少占或不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对畜牧业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加工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的,其用地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牧集约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的编制和落实,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广大养殖场,要组织专家组评审,经同级政府同意并批转相关部门执行,以强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执行的政府行为。发改、经贸、财政、国土、建设规划、林业、农业、环保、金融、科技、卫生、工商、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坚持依法治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大对动物防疫的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药物的违法行为,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治理畜禽产品污染;同时,要强化种畜禽管理,严格实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开展种畜禽质量监测和规范整顿工作,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种畜禽,不断提升畜产品的质量,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三)加大属地管理和依法治污力度。在全区围内严格执行养殖业发展布局规划和新建养殖场审批制度,强化属地管理,凡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的,在符合养殖业发展布局的前提下,由村委会负责审核是否符合“三区”规划,并经乡镇政府同意后,上报区规划、国土、林业、畜牧、环保等部门依法审批。同时,要加强依法治污,建立以乡(镇)政府为主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把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列入区对乡(镇)党政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土、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养殖用地、林地审批管理;农业部门负责督促各地制(修)定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规划,协助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禁养区、禁建区,协助环保部门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措施,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估审批及环保“三同时”管理。要强化联合执法,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排污达标情况督查控制,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养殖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对未批建设的养殖场,特别是违法在禁养区和禁建区内抢建养殖场的,要坚决予以处理。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2

依托近郊区位、交通便捷和基础良好的优势,面向省城*市和港澳等国际市场,加大投入,整合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扩大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构建优势和特色产业群体,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以兴建畜禽专业化市场为突破口,引进资金、技术和投资商,形成以市场带基地,以加工带养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提高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以加强疫病防治和药残监控为保障,注重产品质量,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行绿色技术,实行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产业效益提升和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和谐格局,努力实现生猪品种良种化、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进入市场组织化。

二、战略目标

到明年,全县出栏肉猪*头,饲养奶牛*万头,水产品产量达*万吨,养殖业产值达*亿元。

三、主要措施

1、依据我县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合理布局

①以双江、*等为大围子猪资源保护和生产基地。加强大围子猪的保种和提纯复壮,向周边乡镇供应约围、长围等优质二元猪母本,生产内三元商品猪,供应本地市场;以黄花、路口、福临、干杉等乡镇为外来良种猪制种和生产基地,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扶持扩建现有五个种猪场。在安沙建一个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种公猪站),开展优良种公猪配送服务,并完善全县的生猪人工授精网。全县统一进行种猪测定,建立系谱档案,生猪生产实现规范化、优质化,依托种猪场向周围乡镇供应长大、大长二元杂交母本,生产杜长大三元商品猪。

②建设高效生猪养殖带。以春华、路口、白沙、金井、开慧、福临、双江、青山铺、高桥为重点区域,发展高效生猪养殖业。这些乡镇历来就是*县养殖业发展最为稳定的地域,广大农民在生猪饲养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民积极性高。加上养殖业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建立产业协会、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养殖示范户和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实施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工程,解决养好、卖好的矛盾,积极开展生猪保险服务,提高养猪农户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实现产业联动,良性发展。

2、大力引导和扶持规模养殖,集约化发展。

养殖业历来是农民种粮以外的主要副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对生猪生产越来越重视,连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多项政策,鼓励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进行标准化生产,因为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规模养殖户在发展和扩大养殖规模时应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如建栏舍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贷款问题,以及帮助与市内外、省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养合作关系降低市场风险问题,解除规模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3、全力提升畜禽产品加工业,促进产品增值。

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养殖业附加值,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加入wto挑战和提高肉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生产各类冷藏冷却肉品和加工品,促进肉类产品的消费,促进肉类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系列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并培养集养猪、饲料、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一条龙企业集团。大力开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促进肉类上市产品多样化。把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西式肉制品的生产机械紧密结合,实现肉类加工现代化。

4、建设山塘水库水产精养基地

*县是省会近郊县,近几年垂钓休闲渔业发展较快,全县养殖水面实际放养率达93.6%,要充分利用省会近郊信息便捷,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率,突出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渔业产业。

加大水产种苗基地建设。*县名特优水产养殖规模较小,其制约因素就是缺乏种苗基地。种苗基地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一般不愿投资开发,宜采用多种途径增加投入,加大种苗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县7个鱼苗孵化场的建设,新建一个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场,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融入现代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和优良服务,促进水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3

(1.兵团第一师四团农业科,新疆乌什843407;2.兵团第一师四团畜牧兽医工作站)

摘要:兵团第一师四团“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团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规划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操作性强,是四团畜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为5年来四团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是四团实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第4年,回顾发展历程,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第一师四团;畜牧业;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及工作思路

1.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壮大四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管理为突破口,以深化农业内部改革为动力,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为最终目标,立足区域优势,农、林、牧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形成“特色种植业、林果园艺业、畜牧业、草业”四业发展的新格局。

1.2基本方针

坚持牧区、农区畜牧业并举,大力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壮大做强私有养畜,充分发挥农业、酒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草食性家畜和特色经济动物养殖。通过加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力度,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力争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单产与总产上下功夫,在提高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结构体系。

1.3工作思路

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科学引导、依法管理”的要求,从良种、防疫、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大力推进种草养畜,培植各具特色的养殖园区和养殖大户。健全和完善畜牧兽医、草原执法体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依法治牧、依法治疫、依法治草,确保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施畜牧业十大主体组装配套技术,积极引进一批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科学养殖,示范引导,形成一批生产力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养殖基地(重点奶牛)和养殖小区,带动私营养畜业不断发展。

2主要指标

在2010年牲畜存栏4.241万(头)只(其中奶牛4296头,土种牛1003头,猪1708头,羊35403只,鹿285头,其它285头只)的基础上,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2011年存栏48772头(只)(奶牛4940头、土种牛1153头,猪1964头,羊40713只,鹿328头,其它326头只);2012年存栏56087头(只)(奶牛5681头、土种牛1326头,猪2258头,羊46819只,鹿377头,其它374头只);2013年存栏64500头(只)(奶牛6533头、土种牛1525头,猪2597头,羊53842只,鹿433头,其它430头只);2014年存栏74175头(只)(奶牛7512头、土种牛1754头,猪2986头,羊61918只,鹿497头,其它492头只);2015年存栏85300头(只)(奶牛8638头、土种牛2017头,猪3433头,羊71205只,鹿572头,其它565头只)。实施“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力争养畜10万只。

在2010年种草(青贮复播、苜蓿)430hm2的基础上,到2015年实现种草2000hm2。力争“十二五”末山区草场改良面积达到1700hm2,山区网围栏1700hm2。

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由2010年的4641万元增加到5923.22万元,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45%。

3发展重点及产区布局

3.1养羊业

重点突出肉毛兼用的细毛羊生产,坚持生产母羊以细型(超细型)细毛羊为主,坚持人工授精,坚持购进优秀种畜,在未产羔母畜中适当用肉用或土种羊配种,力争使繁育率达到150%以上,细毛羊羊毛单产达5kg/只。

3.2养牛业

充分提高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产业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使养牛业上规模、上档次。对家庭养殖实行“分散饲养、集中育肥、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生产方式,只有这样产业的效益才能够体现出来,才能够形成“新龙头”企业。选择饲养的奶牛品种以荷斯坦奶牛为主,适当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牛的冻精,以改变当地土种牛产肉量、产奶量及饲料报酬低的局面,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二五”期间,每年重点扶持养牛大户25个,一般专业户100个,推动奶牛养殖集约化发展,力争年育肥牛2000头。

3.3养猪业

抓好良种繁育工作,全面推广“良种、良料、良法”的科学养殖技术,在稳定现有生猪饲养量的基础上,积极对生猪品种进行改良,重点放在提高出栏率、瘦肉率和经济效益上,大力推广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猪及其“杜×长·大”和“杜×大·长”三元杂交猪,计划用5年时间全团出栏瘦肉型猪由现在的30%提高到60%,达到年新增出栏肥猪3500头以上,重点扶持专业户25户,一般养猪户200个。

3.4养禽业

维持现有饲养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推广一些新品种,如法国番鸭,同时发展肉用仔鸡生产。实现新增出笼每年在1万只以上,每年培育养禽大户2~5个,力争“十二五”末发展养禽大户25个以上。

3.5产区布局

根据四团的地理环境和养殖习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区划布局方案宜为:(1)养羊业。在12个农业连队(含18连、畜牧连、民族连)发展肉毛兼用细毛羊和超细毛羊、肉羊。细毛羊以9大农业连队为主;肉羊以民族连、18连为主。(2)养牛业。主要发展奶牛和肉牛生产。奶牛以各奶牛场为重点,突出3连、畜牧基地、7连、12连;肉牛以7连、9连、11连、13连和民族连为主。(3)养猪业。各连队依托家庭养殖为主。(4)养禽业。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5)养鹿。在5连、7连、18连重点发展。

4重点建设项目

4.1生猪屠宰场(点)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四团老猪场,建设日期:2011年,建设规模:年屠宰量在1500头左右。项目拟建生猪屠宰线1条,计划投资59万元,主要包括屠宰间、化验室、待宰圈、更衣室、值班室及内部配套设施和水、暖、电、路、环境绿化等相关基础设施。

4.2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四团奶牛场,建设日期:2011年,建设规模:年良种繁育在1500头左右。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1)冻精贮存室1间,解冻室1间,更衣室1间,各15m2,1200元/m2,计划54000元;(2)精液储存罐2个,每个30L,计划8000元;(3)输精室2间,每间50m2,200元/m2,计划24000元;(4)输精保定架2个,每个1500元,计划3000元;(5)显微镜、试管、瓷盘等仪器1套,计划50000元;(6)液氮运输车1辆,计划85000元;(7)水、电、暖等设施齐全配套,计划50000元;(8)育种人员年薪5万元/人。合计投资37.4万元。

4.3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年份:2011年。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团、连二级防疫体系,改善现有技术装备,增强检疫手段,以达到保证畜牧业发展的目的。同时,要加大技术引进和人才培训力度。

4.4建设200头母猪生产线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母猪圈舍,砖混结构1000m2,850元/m2,计85万元;(2)断奶仔猪圈舍500m2,850元/m2,计43万元;(3)购买母猪200头,每头1200元,计24万元;(4)高床及其他设施,计45万元。合计投资197万元。

4.5民族连发展畜牧业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委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举办培训班,计划10万元;(2)购买种羊150只,每只1200元,计18万元;(3)黄牛改良,计划10万元;(4)修建青贮、微贮窖设备计160万元。合计投资198万元。

4.6山区牧场铁丝网围栏及通电通路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10号铁丝60000m,计6万元;(2)规格为200cm×20cm×20cm的水泥柱子2500根,每根100元,计25万元;(3)架设高压线及电杆,需投资500万元;(4)修硬质柏油路1条,宽6m,长35km,投资1000元/m,计3500万元。合计投资4031万元。

4.7牲畜活畜交易市场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基建2000m2,800元/m2,计160万元;(2)其它相关配套设施(含水电路),计划250万元。合计投资410万元。

4.8山区牧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3年。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1)10km输水管道:需10000m直径20cm的塑料水管,25元/m,计25万元,管道挖填及安装15万元,合计40万元;(2)减压池4个,规格为高5m,直径2.5m,计15万元;(3)牧场饮水槽50个,规格为长2.5m、宽1m、高0.6m,计13万元;(4)自压喷灌设备1套(50个喷头),计40万元;(5)新建1座标准化的药浴池,计10万元。合计投资118万元。

4.9万头奶牛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4年。项目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计划投资1000万元。

4.10戈壁荒滩种草养畜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5年。项目设在步三连至十六公里槽子地,计划投资1000万元。

4.1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4年。项目拟建设细毛羊种羊场1个,父母代肉用、蛋用种鸡场各1个。同时,建设团、连、畜群三级冻精站和团场配种点。计划投资500万元。

4.12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4年。项目拟建年产1万t奶粉厂1座。计划投资1000万元。

4.13饲草料基地喷灌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4—2015年。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区通过修建引水和输水管道,对山区草原进行喷灌,人工改良草场3000hm2,种植青(黄)贮苜蓿1000hm2。(2)目标。项目建成以后使3000hm2草场得以改良,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牧草产草量提高30%,使牧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良好的恢复,同时使农区1000hm2地的饲草料单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3)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000万元,管件管材及安装工程投资2500万元,临时工程投资500万元。

4.14农牧区十万只羊(其中生产母羊5万只,年出栏肥羔5万只)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1—2015年。项目投资估算:(1)四团垦区670hm2人工饲草料基地及建设,投资1000元/667m2,计1000万元;(2)新建育肥羊舍120栋,每栋1000m2,每栋10万元,计1200万元;(3)购置牧业机械,包括青贮收割机4台、割草机4台、捆草机3台、颗粒饲料机1台、剪毛机5台、大型粉碎机2台,计400万元;(4)修建青贮窖240个,规格为长30m,底宽3.5m,上宽4.5m,高2.5m,每个10万元,计2400万元;(5)其他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站、小型饲料加工厂、购种畜、人员培训等费用280万元。合计投资5280万元。

5保障措施与发展对策

(1)着力提高现有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做到“长草短喂,短草槽喂”,实行“三贮一化”的调制加工,提高牛羊的适口性,达到快育肥,早出栏、早上市、早受益的目的;(2)扩大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树立“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畜,好畜买好价”的理念;(3)积极调整畜种结构,由于四团牛羊存栏比例一度攀升,导致畜种结构极不合理,草食家畜占总牲畜存栏的95.96%,而猪仅占4.04%,“十二五”期间,在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的同时,积极调整畜种结构,加快生猪的发展,稳定禽类生产;(4)调整畜群结构,扩大母畜基数,提高生产母畜的比重,优化畜群结构,生产母畜由现有的55%提高到60%左右,生产母羊由现有的68.5%提高到75.0%左右,能繁母猪由7.02%提高到20.00%的水平,同时淘汰生产能力低下的母畜,以更有效地发挥其总体生产性能,多繁、快繁、快育,提高单产与总产,合理地利用现有的饲草(料)资源,在畜群内部不断增加改良种畜,把畜牧业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6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狭义的农业”。近几年来,四团畜牧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四团贫困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畜牧业发展缺乏资金,有些设想无法实现,主要原因:一是资金缺乏,影响一些项目的实施;二是四团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畜产品销售困难;三是畜产品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四是高科技人才缺乏,科研经费无保障;五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4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畜牧产业发展,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实施扶持百户畜禽养殖大户、县级良种猪扩繁群场、畜牧扶贫、生猪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建设,产品总量不断增加,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末,全县生猪存栏244969头,出栏163157头,同比增加38460头,出栏率66.6%;大牲畜存栏75109头,其中牛存栏68074头,出栏8896头,同比增加2453头,出栏率13%;存栏山羊32179只,出栏16075只,同比增加3380只,出栏率50%;禽存栏576870羽,出栏778388羽,同比增加74043羽,出栏率135%。全年完成肉类总产12906吨,同比增加2081吨,增长19.22%;农业人均占有肉类82.13千克;禽蛋产量196.6吨,同比增加57.8吨,农业人均占有禽蛋1.25千克;实现畜牧业产值26536万元(现价),同比增加3168万元,增长13.6%,占农业总产值的34.97%。农民人均家庭经济收入约40%来自畜牧业,畜牧业的发展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畜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和市委、市政府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抓“三子”促“三化”、“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巩固和提升已建成的项目成果,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打造畜牧业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品种改良为突破,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品种改良,生产基地建设,整合项目资金,科技服务,市场营销”五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按照“提高质量,增加总量,择优发展,突出特色”方针,努力实现提质增量的目标,尽快把畜牧产业建设成为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二)目标任务

县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行动项目实施主体为涉及项目的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畜牧兽医站。通过实施养殖场(小区)、专业村、循环农业示范点、扶持示范户等项目建设,使畜牧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有显著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比重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短平快的长效项目。

建设内容:一是巩固和提升已建成的项目成果,重点是进一步强化技术跟踪服务和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饲养管理水平;二是新建5个育肥猪养殖专业村;三是建设勐捧村象牙沟“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四是扶持养殖示范户100户。

计划,全县生猪存栏267120头,出栏189655头,出栏率71%,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大牲畜存栏75960头,其中,牛存栏68754头,出栏8985头,出栏率13.1%,马属7205匹;山羊存栏35678只,出栏19622只,出栏率55%;禽存栏623585羽,出栏886171羽,出栏率142%;禽蛋产量217吨。肉类总产16132吨,同比增3226吨,增长25%;实现畜牧业生产总值31843万元(现价),同比增5307万元,增长20%。全县年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开展科技培训50期,受训人数5000人次以上。

三、生产布局和工作重点

(一)生产布局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生产布局:山区、半山区重点发展牛、羊、禽业,坝区重点发展生猪业。

(二)工作重点

在生产上,突出发展生猪业,兼顾牛、羊、禽业生产。重点扶持养猪专业村、循环农业、养殖大户(场),通过扶持重点村、大户(场)来带动和辐射全县养殖业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实行养殖基地和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养殖农户+畜牧部门服务”两种模式同时进行,同步推进。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巩固和提升已建成的项目建设成果

重点巩固扶持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凤尾大坝循环农业示范点、育肥猪养殖专业村([,!]5个)、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具体是:

1.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新建标准化公猪舍20平方米、隔离间20平方米、小区道路100米、饲料加工房和仓库5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1套,改造标准化母猪舍100平方米,优质饲草种植50亩。

2.凤尾大坝循环(来源:文秘站)农业示范点,巩固“林+草+畜+沼”循环农业养猪示范户2户,改扩建标准化圈舍100平方米,引进原项目区的商品仔猪60头以上。

3.养猪专业村(5个),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圈舍平方米,配齐圈内功能设施;引进二元杂种母猪100头;种植优质牧草500亩。

4.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完善场内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场内动物防疫、消毒等功能设施,引进种鸡3000羽。

5.养殖大户24户,改造标准化圈舍1000平方米,配齐圈内功能设施;引进二元杂种母猪48头;种植优质牧草100亩。

(二)育肥猪养殖专业村建设内容及规模

依托已建成的项目建设成果,扶持新建5个育肥猪养殖专业村(即:南伞镇白岩村硝厂沟自然村和邦小底自然村,勐堆乡勐堆村大寨自然村,勐捧镇勐捧村忙勒自然村、木场乡勐撒村旧街自然村);扶持养猪示范户100户,建设标准化圈舍50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实施方式采取各乡(镇)先摸底,报县农业(畜牧兽医)局审定。年户均引进原项目区三元杂商品猪100头以上,种植优质牧草饲料3亩以上,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

(三)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勐捧镇勐捧村象牙沟自然村“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其中,规模化毛驴综合养殖场1个,建设厂房和圈舍500平方米,购买种公驴10匹,饲养种母驴100匹,种植优质牧草50亩,年出栏毛驴50匹。扶持毛驴养殖示范户10户,户均建设圈舍50平方米,饲养毛驴10匹,年出栏毛驴5匹;种植优质牧草5亩以上。

(四)养殖示范户建设内容及规模

养殖示范户建设100户(其中,扶持养殖大户20户,示范户80户)。

1.扶持养殖大户20户(养猪10户,养牛3户,养羊4户,养鸡3户)。

(1)养猪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标准化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引进二元种母猪10头,种植优质牧草5亩以上,年出栏生猪150头以上。养殖技术上严格要求,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路线,实行dly技术路线,引进原项目区或自产三元杂商品仔猪进行育肥或销售。

(2)养牛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选育本地优良种母牛10头,种植优质牧草5亩,年出栏肉牛20头。

(3)养羊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选育本地优良种母羊30只,种植优质牧草5亩,年出栏山羊50只。

(4)养鸡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饲养商品鸡3000只,种植优质牧草5亩,年出栏商品鸡10000只。

2.扶持养猪示范户80户,新建标准化圈舍24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如:自动饮水器、保育箱、保温灯等,引进二元杂种母猪160头,户均饲养2头,种植优质牧草饲料2亩,年出栏生猪100头。

(五)建设畜产品加工厂1个。

(六)加强动物防疫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

1.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完善71个村级兽医室建设;项目实施区动物防疫费用,由县农业(畜牧兽医)局统一安排。

2.完善品种改良体系

修缮县级猪统一供精站(凤尾点)基础设施建设,淘汰当前全县范围内饲养的品质差、生产性能低,不宜于种用的部分种公猪,新建7个猪人工授精网点,配置优良种公猪7头;巩固南伞、忙丙、军赛3个肉牛冻精改良点。

3.科技培训

全县开展科技培训50期,受训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

五、资金来源和管理使用

项目资金以整合县级各部门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和政策性补贴贷款。为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贷款扶持覆盖全县范围,示范户实行重点扶持;能繁母猪保险参保和理赔覆盖全县范围。

(一)计划总投资572.6万元,其中,项目资金272.6万元,贴息贷款扶持300万元,投资预算如下:

1.巩固和发展的建设成果(重点巩固扶持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凤尾大坝循环农业示范点、5个养猪专业村、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计划投资66.6万元。

(1)巩固和提升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计划投资6万元。

(2)巩固和提升凤尾大坝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林+草+畜+沼”循环农业养猪示范户2户,计划投资3万元。

(3)巩固和提升5个养猪专业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40万元。

(4)巩固和提升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建设,计划投资3万元。

(5)巩固全县养殖大户24户,计划投资14.6万元。

2.新建设育肥猪养殖专业村5个,计划投资50万元。

(1)南伞镇白岩村硝厂沟和邦小底2个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4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20万元。

(2)勐堆乡勐堆村大寨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2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0万元。

(3)勐捧镇勐捧村忙勒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2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0万元。

(4)木场乡勐撒村旧街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2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0万元。

3.建设勐捧镇勐捧村象牙沟自然村“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新建勐捧镇勐捧村象牙沟毛驴综合养殖场1个,建设圈舍500平方米,计划投资2.5万元;购买种公驴10匹,每头补助资金元,计划投资2万元;扶持养驴示范户10户,建设圈舍500平方米,户均圈舍建设50平方米,户均补助2500元,计划投资2.5万元;户均种植饲草5亩,每亩投资200元,户均补助1000元,计划投资1万元。两项合计计划投资8万元。

4.扶持养殖示范户100户(其中,养殖大户20户,示范户80户),计划投资74万元。

(1)养猪大户10户:户均建设和改造标准化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5万元;户均购买二元种母猪5头,每头补助元,户均补助1万元,计划投资10万元。

(2)养牛大户3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5万元;户均购买本地优良种母牛10头,每头补助1000元,户均补助1万元,计划投资3万元。

(3)养羊大户4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2万元;户均饲养种母羊20只,每头补助500元,户均补助1万元,计划投资4万元。

(4)养鸡大户3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5万元;户均补助养鸡周转金1万元,计划投资3万元。

(5)扶持养猪示范户8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30平方米,户均补助1500元,计划投资12万元;户均饲养二元种母猪2头,每头补助元,户均补助4000元,计划投资32万元。

6.建设畜产品加工厂1个,计划投资50万元。

7.动物防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科技培训,计划投资24万元。

(1)项目区动物防疫费用,计划投资5万元。

(2)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计划投资8万元。其中:修缮县级猪统一供精站,计划投资3万元;新建7个猪人工授精网点,每个点投资5000元,计划投资3.5万元;巩固3个肉牛冻精改良点(南伞、忙丙、军赛)建设,每个点投资5000元,计划投资1.5万元。

(3)全县种植优质牧草3000亩,计划投资6万元。

(4)全县开展科技培训50期,受训人数达5000人次,计划投资5万元。

全县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扶持养殖示范户300户,户均扶持贴息贷款1万元,计划投资贴息贷款300万元。养殖大户可享受贷款5万元;仔猪育肥示范户可享受贷款2万元。

(二)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经县畜牧产业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初验后拨付。

六、主要措施

(一)政策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部门协作,狠抓落实

畜牧业是我县的重要产业,也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县直各部门要积极支持畜牧业生产,按照“多部门合作,各记其功”方式促进畜牧业发展。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把畜牧业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首要工作来抓,加强生产动态监测和形势分析,准确掌握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引导小规模散养户适时补栏,加强对饲养户的技术指导,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推广和动物防疫工作力度,积极扶持和发展生产,增加市场供应。各乡(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从讲政治、顾大局,心系民生的高度出发,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及时解决畜牧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强化防堵、疫情排查、宣传、监测、强制免疫等预防措施,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各村委会要真正理解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抓好畜牧业的责任心;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

2.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主抓的领导小组,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实行“县级领导+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两委班子+养殖协会(理事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互助组联长)”挂钩制度,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3.稳定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调动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固定71个村级动物防疫员,稳定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有效推进动物防疫队伍专业化建设。

4.加大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养殖场(小区)建设、专业村、循环农业建设和培育壮大重点养殖大户作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畜牧产业化专业村和养殖大户。

5.建立稳定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

要建立稳定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整合县发改局、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科技、民宗等部门涉及畜牧业发展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各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项目,努力增加项目投入,支持畜牧业发展。扶贫和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要把扶持畜牧业作为贷款重点,创新贷款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每户养殖大户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贷款。财政局、农业(畜牧兽医)局、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加大生猪品种改良、扑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工作所需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做好肉食品供应工作,保持市场稳定。

(二)技术措施

1.加快品种改良步伐,落实引种双向检疫制度

将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提质增效、增强行业竞争力的突破口。生猪推行坝区以“dly、pic”为主,山区、半山区以“杜+本”杂交为主的技术路线,项目有关乡(镇)的生猪养殖场(小区)、专业村、循环农业、大户(场)必须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路线;牛冻精改良重点建设南伞、忙丙、军赛3乡(镇),品种改良以提高纯度和加快速度为目的。加快良种特别是县、乡(镇)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养殖生产的需求。严格实行部门引种双向检疫制度,逐步规范饲料和兽药经营,确保动物防疫、产品检疫、饲料和兽药监测、产业协调等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强化加工营销

高度重视产品营销,通过积极营销推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从三方面做好营销:一是推进畜禽肉产品加工。从多方面扶优扶强加工企业,使他们成为带动畜牧业发展的龙头,通过冷冻肉、火腿、腌制品、熟肉食品加工,大幅度提高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整体效益,夯实规模发展基础。二是培育、扶持营销中介组织。鼓励各类企业参与营销;充分发挥现有贩运户的积极作用,并给予必要支持和引导,规范、壮大、支持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构建畜牧业营销协会。三是加强市场载体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落实投资主体和经营实体,加快生猪(仔、肥猪)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步伐。

3.加强科技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采取“业务部门领导+科技人员+动物防疫员”挂钩制度,狠抓措施落实。从畜禽品种优选、饲料配比、圈舍改造、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强技术总结、创新和指导培训,尽快转变农民养殖理念,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走出一条以科技增效益,以效益促规模的畜牧业良性发展道路。享受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制度、信贷支持的养殖户必须无条件接受和服从畜牧兽医部门的动物防疫、监督、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

4.切实抓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动物疫病防治不仅对畜牧业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认真抓好。要落实“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党委保组织,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制。当前,疫病种类繁多,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生产发展,也增大了养殖产业的效益风险。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疫病的有效控制。建立县区、乡(镇)、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或村民互助组联长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动物疫情监测报告机制和防控机制,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确保动物产地检疫率、定点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善畜禽贩运户管理、动物及产品交易市场监管和重点养殖大户、养殖场(小区)、种畜禽场管理机制,以制度保证动物免疫和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到位,将强制免疫和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到领导、落实到人,确保春秋两季以强制免疫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到畜禽不漏针、不留死角,确保动物强制免疫率达到应免动物的100%,保护率达到70%以上;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基层动物疫病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以动物疫病防控为保障,确保全县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5.加大饲草、饲料种植力度

要充分发挥土地、光热资源,加大对饲草、饲料的开发力度,扩大人工种草面积,积极开展冬闲田地种草;恢复和保护天然草山;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蔗稍等进行加工、粉碎,积极推广氨化、青贮饲料。

七、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

(一)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实施期限为一年,即:。

(二)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3月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确定养殖项目实施地点和示范户,成立乡(镇)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5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6

为切实提高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市年畜牧业生产指导性意见》,现就抓好全县年畜牧业生产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畜牧富民”的发展思路,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畜禽品种改良及草畜配套工程等主要工作,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猪和禽蛋产业,加快发展以节粮型草食畜为主的商品型、外向型牛羊产业,突出抓好奶业生产,狠抓规模经营和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全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目标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畜牧业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一项主导产业。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对加强畜牧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长期坚持,长抓不懈,务求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发展畜牧业的组织领导,成立由乡镇、部门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量化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全县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动物防疫,确保健康发展

(三)推广畜牧科技,调整产业结构

各级各部门要把强化畜牧科技作为畜牧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提高科技对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积极探索和创新畜禽改良体制与机制,重点抓好畜禽良种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要突出抓好肉牛品种改良,全县计划引进优质种公牛15头,扩大良种牛改良面;计划引进优质奴比亚黑山羊100只,加强本地黑山羊选育与奴比亚黑山羊杂交改良,提高个体产肉量,建成优势特色产区;计划引进优质种公猪6头,推广优质LY二元杂交能繁母猪1100头,全面提高生猪品质,力争全县生猪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要以田园镇为中心、辐射其它乡镇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全县计划新发展优质奶牛600头,每头泌乳奶牛县财政给予补助1000元。

(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

要进一步加强对贞元畜牧有限公司、双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恒圆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沿江生态养殖场四家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加快肉牛、奶牛、生猪、肉羊四大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以牛羊肉加工为主的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畜产品产销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整合畜牧资源,推进畜牧业生产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全面促进畜牧业发展。

(五)严格畜牧执法,保障产品安全

要依法加强种畜禽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引种申报制和报检制,杜绝引进和使用不合格的种畜禽及其冻精产品。切实加大对兽药、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兽药、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强化肉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相关证照的办理与审验,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7

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巩固发展畜牧业三年攻坚战成果,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进程,建设全省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市政府决定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依托我市地处省东南部山区、半山区的资源和基础优势,统筹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草地生态安全,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坚持“五化”并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加快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进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证,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名牌产品,建设全省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产业化经营。实施以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以基地县(市、区)为保障,依托合作经济组织,集聚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及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性产业等发展要素,构建产加销一体化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2.坚持科技兴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化、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饲料开发利用和生产管理水平,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3.坚持分类指导。调整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构筑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地方畜牧产业架构,充分发挥我市地处省东南部山区、半山区的资源和基础优势,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粮牧结合型牧业,集安市、县山区特色型牧业,东昌区、二道江区围城型牧业发展进程,建设特色鲜明的主产区,形成规模和经济优势。

4.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统筹现代畜牧业、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与动物疫病防控,构建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大畜禽粪污处理力度,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和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1.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到2015年,全市生猪、肉牛、奶牛、羊、家禽和梅花鹿分别发展到300万头、80万头、0.35万头、40万只、1亿只和10万只,年均增速分别为27.5%、7.9%、9.4%、21.6%、42.8%和20.1%左右。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30万吨、8万吨和1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21.1%、20.4%和6.4%左右。

2.产业素质稳步提升。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到2015年,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40%提高到65%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70%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规模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

3.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兽药经营使用领域抽检合格率由目前的84%提高到90%。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达到80个。

4.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4%提高到58%。在品种培育、标准化养殖、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草地保护建设、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5.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水平明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健全,力争不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性流行,稳定控制布病、结核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加强边境动物疫病防控,严密防范境外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大牲畜、猪羊和家禽的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和5%以内。动物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

二、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

(一)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鼓励引导分散、小规模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国家和省、市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每年也要安排一定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养殖大户、合作社等新建和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予以扶持。用地按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有关规定执行。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80%提高到90%以上。

(二)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重点推进中等规模场(户)的改造和提升,引导带动更多的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依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加工企业率先建设粪污处理中心,对周边小、散养殖户畜禽粪便进行集中处理,发展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哈泥河水源保护,依法规范领域内的养殖场(户)粪污无害化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凡达不到环保要求的规模养殖户要坚决予以取缔。围绕长白山地域特色,大力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长白山蜂产品产业,尽快把家养梅花鹿产业、长白山蜂产品产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现代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方式,突出生猪、肉牛和家禽,兼顾其他畜禽品种,支持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生猪原种场、扩繁场和人工授精服务站(点)建设。加强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扩大群体规模。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监管,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推进种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建设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四)不断提高畜禽科学饲养水平。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启动“市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即实行市、县、乡三级联动,利用四年时间,通过科技培训与服务,实现畜禽养殖防疫制度化、饲养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化、疫病风险最低化五个阶段性目标。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实现节本增效。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服务职能,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推进畜产品加工精深化

(一)做大做强龙头加工企业。集中力量加快现有龙头企业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在科研攻关、产品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建立与上下游相配套、内外贸相衔接的产业集群。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突出抓好生猪、肉鸡、鹅鸭、蜂、兔、鹿、肉牛七大产业精深加工和新上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建设,支持龙头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示范项目。

(二)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突出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保健品、医药中间体,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加工层次,不断向食品业、医药业、服装业延伸拓展,实现动物皮毛、骨血、内脏和排泄物全加工、全利用,构建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强化品牌意识,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注意技术开发与跟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品牌。

(三)推动饲料兽药工业快速跟进。按照“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加强监管、保证安全”的原则,推进饲料企业规模化进程,打造优质饲料品牌,促进饲料工业转型升级。建立饲料行业诚信体系,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我市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现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兽用生物制品和兽药产业。同时,加大秸秆饲料等粗饲料开发的扶持力度,提高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率,力争到2015年,全市粗饲料加工利用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30%。

四、推进兽医工作制度化

(一)加快全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要把无疫区建设作为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制定总体规划,落实建设任务。加强市、县、乡三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测、监管综合防控能力。加快推进全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无疫区建设全部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二)全力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制定全市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着力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重要人畜共患病、外来动物疫病以及对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的常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推进重点动物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从基本控制向有效控制和消灭净化过渡。落实边境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严防境外疫情传入。进一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切实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饲养、屠宰、经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动物饲养场(小区)、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监管制度,确保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三)加强兽医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加强基层兽医服务机构建设,强化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职能,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推进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教育培训。严格兽医资格准入考试,规范执业兽医从业行为,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管理。强化动物诊疗机构管理,规范私营诊疗机构发展。

五、推进畜产品质量和畜牧投入品安全化

(一)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从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入手,建立规模养殖企业实名登记备案制度,规范畜禽饲养环节管理,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大畜牧业标准推广使用力度,从生产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查处和清缴生产、销售、使用假劣兽药、饲料非法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兽药、饲料市场。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增强养殖场(户)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严格落实监管责任。逐级落实责任,将畜禽养殖、检疫监督各个环节纳入监管范围,做到畜产品质量有源可溯、有责必究。严把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三个关口,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落实抽样监测、日常巡查和“黑名单”制度。加强市、县、乡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明确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完善硬件设施,确保监督检测工作扎实开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六、推进畜牧业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一)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完成全市畜禽分布定位、疫病防控应急指挥、技术推广服务、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政务等五大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在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较高的县(市),开展畜牧业信息化示范,鼓励支持县(市、区)、龙头加工企业、大型规模养殖场(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畜禽选育、环境监控、饲料投喂、远程诊断等生产过程及经营管理、信息服务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建立和完善畜产品预警预报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畜产品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引导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参股龙头企业。鼓励支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饲料加工与配送中心、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中心、良种推广与人工授精服务中心等,通过利益链条把发展和服务联结起来。抓好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评选活动,使其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着力提升畜禽及其产品营销水平,建设规范有序和具有市场调控能力的畜产品交易市场。要对现有畜禽交易市场进行规范整治,使其尽快达到规范和符合国家标准。

(四)创新畜牧业融资机制。继续支持有资金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引导已设立的担保公司逐年扩充资本金,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增强融资功能和抗风险能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辟畜牧业金融市场,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鼓励县(市、区)政府按有关规定,建立畜牧业投资公司和畜牧业发展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通过内部联保、龙头企业信用担保等形式,建立为养殖户提供贷款的融资模式。

(五)努力扩大畜禽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在落实好能繁母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育肥猪、肉牛、肉羊、家禽等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保险覆盖面。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畜牧业保险试点。依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和龙头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建立畜牧业生产者互助保险组织。支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其社员开展自助保险,支持大型畜牧业养殖企业之间开展联保。

七、切实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

(一)强化行政推动措施。实施现代畜牧业发展四年提升计划,任务艰巨,要求紧迫,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市政府成立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工作推进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组织四年提升计划的实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畜牧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调度,综合汇总和情况反馈。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为四年提升计划的实施提供支持,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兴牧的氛围。

(二)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四年提升计划纳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落实。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科学制定适应本地的发展规划,明确具体推进措施,逐级、逐年、逐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直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履职尽责。建立督导反馈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实施动态反馈,确保整体推进。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8

近年来,县畜牧业生产,围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服务与监管并重,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牧业龙头企业,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大力招商,引进牧业龙头企业。该县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全方位引进畜牧企业。一是承接上海奶牛产业转移,引进达诺乳业,建成3个标准化奶牛饲养场,现有奶牛1210头,建成达诺乳制品加工厂。二是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2个子公司投资数亿元发展肉鸡、生猪产业化,并初步建成年产3000万只苗鸡的小王种鸡场和活鸡交易中心,正在建设喻河祖代种猪场,年可饲养种猪2400头。三是引进雨润集团福润禽业有限公司,年宰杀能力3000万只规模的加工厂正在建设中。这三大引进,为该县畜牧业产业化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2、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据第三季度统计,全县生猪饲养量32.4万头,有规模养猪357户,养猪15.4万头,占47.6%;家禽饲养量1500万只,有规模养禽1263户,养禽1316.2万只,占87.7%;肉用羊饲养8.6万只,有规模饲养272户,养羊8.2万只,占94.9%;饲养肉用牛有28户,养牛396头;奶牛养殖场3家,存栏1210头。该县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正方兴未艾。

3、畜禽良种全面推广。通过“畜牧良种工程”的实施,县内现有34个养禽合作社和绿健种猪有限公司以及石沛联盟种猪场等20个标准化养猪场为中心的供种,基本满足现有养殖需要。到去年底全县“三元”杂交猪占88%,优质黄羽鸡占73%,波尔山羊杂交占85%,荷斯坦奶牛普及率达91%。随着温氏集团种猪、种禽场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加快全县畜牧良种化全面普及和提高。

4、畜牧业的品牌意识显著增强。几年来,该县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通过打造品牌,不断赢得了市场,使畜禽规模化优势、产品优势、竟争优势得以发挥。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打造省畜牧业发展大县,还有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是畜牧业用地矛盾日益显现。建设大中型畜禽场规划、布局受制于选址困难,违章建设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主要是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没有跟上,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日渐加剧。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些养殖大户存在选址、布局缺乏规划,圈舍设计不够合理,条件简陋,设备设施不全,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条件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四是畜牧业抗御风险能力不强,特别因自然灾害和因病致死畜禽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养殖效益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较大等。

三、共识与建议

调查认为,县打造畜牧业发展大县的条件基本具备,优势明显,领导有方,干群努力,措施可行,用3—5年时间,在2008年的基础上,畜牧业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畜禽总量翻番,畜禽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实现年出栏肉用猪50万头,肉用家禽5000万只,肉用牛1.5万头,肉用羊20万只,蛋品1.5万吨,奶牛发展到1.5万头(包括已意向引进蒙牛奶牛1.0万头)。肉类总产量由2008年4.1万吨增加到13.0万吨。达到上述目标,即可进入畜牧业十强县之列,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中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村域经济最具活力、最强大的支柱和主体,必将大大促使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尤其畜牧业依赖专业合作组织、牧业企业化、牧业产业化、牧业集约化带动和辐射力更加突显,这已成为该县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依据和归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畜牧业和农业一样纳入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实行农牧并举、农牧结合,把牧业用地列入农业用地之中,划出牧业专用地,让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大户进入这个牧业功能区(园)内大显身手。针对牧业企业或牧业“龙头”产业化向新农村延伸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应给予规划好、布局好,留有足够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农户在统分结合的原则下,与他们结成联合体,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较为明析的不同区域、不同形式、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畜禽生产联合体和新的产业链。

2、发挥优势调整结构

鉴于该县畜牧业资源配置优势明显,以鸡、猪为主导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首先要充分发挥温氏和福润“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收购畜禽产品,把猪、鸡产业链做大做强,千方百计促成温氏年产肉猪30—40万头,肉鸡3000万只,和福润年宰杀3000万只家禽既定目标的实现。其次,要着力发展草食动物,把奶牛业摆上重要位置,抓紧引进蒙牛集团万头奶牛投放本县,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矢志把建成华东重要奶源基地之一。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和稻产区草多优势,加快发展肉用水牛和肉用山羊产业。

3、转变方式提升水平

畜牧业的发展,正在由传统饲养方式向现代饲养方式转变,要适应这种转变,就必须抓好“四大体系“建设,即良种繁育体系,养殖规模体系,饲养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所谓良种繁育体系,就是要按照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体系要求,把种源的繁育交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承担;而商品代则由养殖大户承担,实行统一供种,确保质量。养殖规模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一定比例的规模饲养要求,做到分级供种,有计划、有序列、成比例,配套生产。饲养标准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分阶段(生育期)的饲养标准,必须按标准配合饲养,既要确保生长发育有足够的营养,又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就是指各类畜禽从品种繁育到饲养出畜禽产品,都有规范的科学技术标准可循,不可渝越,要以低成本、高产出、高质量为目标,提高综合效益。通过这“四大体系”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产品优质化、效益最佳化。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9

近日,**畜牧局组织业务骨干赴**市学习生猪规模场建设、现代畜牧业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县(区、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市都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其中***县和安居区为**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地区,确立了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把构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监管等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前提,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带。注重“点、线、面”结合,力求从“点”上体现示范观摩效果,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沿隆盛—蓬莱—卓筒井一线重点打造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产业带,建设生猪样板片和示范片;在象山、玉峰、智水、蓬莱、卓筒井、金元等乡镇11个村建设天府白鹅养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莱—卓筒井、蓬莱—象山、蓬莱—金元三条“稻—鹅”养殖示范带;在回马、蓬莱、卓筒井等乡镇集中打造商品肉兔产业带,努力把蓬莱、回马打造成肉兔养殖之乡,创立***肉兔养殖品牌。

(二)以工业化理念,助推现代畜牧业“四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三个县(区、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一是推进良种化。三县(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县的卓筒实业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民主办事处租用土地800亩,建立了现代化万头生猪良繁基地,饲养优质种猪1500头,实施“369”工程(即:在300个村建立30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每村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单批存栏生猪30头,年出栏三批90头),建成年出栏160万头优质商品生猪的大基地,使全县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二是推进规模化。东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种猪,铸就行业金牌”为目标,在隆盛镇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亩建立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养殖种猪1500头,公司采取低价优惠、赊销、零成本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目前***县有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18家,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3000余户。三是推进小区模式化。***县生猪养殖小区严格实行“八统一”,推行“多方联动”、“退宅进区”等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养殖农户采取实物配送与现金补助的方式,分别对圈舍、沼气池建设和种猪、仔猪补栏给予适当的引导资金补贴,全县建成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小区38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个。四是推进了生态化。三县(区、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物零排放”技术和“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鹅和种草养畜,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构建健康生态养殖。

(三)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县卓筒实业公司成立了联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提供周转资金。二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县在资阳“6+1”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场、专合组织、养殖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经营实体互动共赢。卓筒实业公司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格0.4元/千克收购生猪,实行二次返利,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华蓥市的红源种猪场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赊销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将二杂种猪和商品仔猪交与农户饲养,并与农户签订种母猪和商品猪供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回收等合同。化解了农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三个县(区、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县收编的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阳光津贴也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与三(区、市)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是点多不亮未成带;四是六方合作银行参与难;五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辐射带动力不强;六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七是县、镇对生产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八是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三、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一)抓好规划,建设畜禽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得胜、奇峰、太伏、潮河、海潮、天兴、牛滩等镇为重点,狠抓小家禽畜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五)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__县党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__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查找当前制约__县畜牧业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__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于4月10日深入我县3个乡镇场开展了为期1天的关于《推进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点建设,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调研。通过与乡镇场、村队领导、有关专家、村民代表、养殖大户等进行座谈,实地入户走访牧民等方式进行调研,基本摸清掌握了我县牧民定居、草畜平衡示范点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一、牧民定居建设任务落实情况

20__年,县人民政府确定的2个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点分别是呼和托哈种畜场牧四队、博格达尔镇孟克牧业队(塔布里哈提)定居点。我局经过多次入户调查,目前均已完成定居户数和建设内容的落实,情况如下:__县呼和托哈种畜场牧四队、博格达尔镇孟克牧业队(塔布里哈提)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点:2个示范点计划新建牧民定居住房70座(牧四队50户、塔布里哈提20户)、自来水管网4.37公里,架设高压线3公里,修建巷道4.1公里,新建暖圈70座、沼气池70座,新修农田支斗渠12.4公里,配套建设文化室2座,新建乡村道路5.7公里,改良草料地2220亩。计划总投资1185.54万元。

二、规划及建设进度情况

我县对定居点整体布局、院落、住房、暖圈、改水、道路、通电工程等建设制订了实施方案,测量、设计规划图纸和工程投资概算已基本完成。

三、存在问题

(一)组织协调不力、部门间配合不够。从去年和今年的牧民定居基础建设上来看,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配合,都在执行自己的“行业规定”,致使各项建设规划、设计、预算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以至于规划设计延后、资金到位慢且缺口大、建设进度慢等现象。在对去年草畜平衡、牧民定居试点建设总结之时,由于各部门间的配合不到位,如建设资金、工程量、存在问题等诸多资料不能收集齐全,不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实施过程中组织领导不力、管理不完善造成的。虽然我县成立了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但没有真正形成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配合上缺乏主动性和密切性,实施方案中的计划进度就形同虚设。

(二)牧民的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虽然牧民对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建设表示赞同,但部分牧民受自筹资金能力有限,贷款难的制约,对建设的主动性不高,没把定居基本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主观上存在享受国家补助而建住房,一切靠政府来办的心态。二是在思想观念上认为草原是“胡大”给予的,我不去放牧空下的草场别人也一样要去。同时舍饲圈养与天然草原放牧相比成本要大,能多利用天然草原就尽量的多用。这种观念没有认识到当前草原超载过牧严重,草原普遍退化的危机已严重影响到草原的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受传统放牧习惯的影响,牧民对实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在饲草料种植上经验不足、缺乏技术,在科学饲养管理上仍然是粗放的生产方式,良种意识不高,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商品畜产品少,缺乏二、三产业增收途径。因此,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没摆脱“靠天养畜”的生产模式,原来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改变,不利于定居后向新的生产方式发展。

(三)牧民定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牧民定居点都分布在边远地区,部分牧业村队基本上没有水利配套设施,就是有一些水利设施的地方,也因渠道老化、年久失修、输水路线长、损耗多等原因,造成水费贵,牧民承受不起。牧民饲草料地上的灌溉机井大部分都在承包者手中,牧民担心灌溉用水不足,影响了种植饲草料的积极性。

(四)资金到位不及时。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建设资金主要靠整合项目资金,而项目在整合上不确定性因素多,造成大部分建设资金还未落实到位,使得部分建设内容目前尚未完全落实,并影响建设进度。

(五)定居点规划设计不完备。一是在户型布局上不完全符合牧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造成设计图纸一改再改。二是牧民普遍反映新建定居点院落面积小,不利于今后发展壮大,如开展规模化舍饲圈养、育肥等。

(六)草畜平衡工作力度不够。我县编制了草畜平衡方案,对季节草场载畜能力、放牧利用时间,饲草料种植面积、产量,冷季舍饲圈养时间、牲畜数量都做了测算论证。从20__年建设的情况看,通过牧民定居基础建设使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冷季舍饲圈养方面抓的不够。

四、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牧民定居、草畜平衡工作,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基地,实行“冷季舍饲圈养、暖季适度放牧”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县已成立了草畜平衡、牧民定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但关键在于领导有力,组织落实到位。第一,领导小组要切实从工作部署、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推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第二,领导小组要设立专人对各乡镇、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发挥部门优势,加强专项专业服务指导,畜牧、

交通、电力、农业、农机、水利等涉农部门联合成立技术服务小组,指定专人跟踪指导和全程,确保常规实用技术在定居区的普及和应用;第三,我局成立工作组分别进驻示范村,在开展畜牧业各项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第四,组织好单项工程的验收,平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总结经验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二)抓好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牧民积极性。要引导牧民正确对待草畜平衡牧、牧民定居和饲草料种植,使其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发挥其积极主动性,促进草畜平衡、牧民定居建设的开展。我县财政要适当增加牧民定居的补助,调动牧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居基础设施投入多、难度大,我局和政府积极争取自治区牧民定居住房、棚圈建设的补助资金。

(三)完善牧民定居饲草料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和“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的方针,把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畜牧部门要对牧民定居饲草料地水利配套设施现有状况和配水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积极与水利部门配合,把握好、利用好自治区实施牧区水利示范、牧区水利节水示范县项目,积极主动的去沟通、协调。通过申报水利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资金,采取打机井、新修和维修防渗渠系、实施节水灌溉等多种措施改善牧民定居饲草料地灌溉条件。通过县政府与水管部门协商,改革农牧区用水机制,保证牧区灌溉用水。

(四)加快项目的整合和建设资金落实。根据能整合的资金来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避免由资金缺口造成的“尾巴”工程。同时县、乡(镇场)两级政府要加强对农牧民经合组织或协会的组建和完善,引导各类协会发挥作用,为牧民贷款进行协调,为牧民互相担保贷款或小额贷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