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4:01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1

1.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2.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0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3.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生物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时,能用故事导入的尽量用故事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二):在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巧用实例和数据,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听,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一):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等等。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学案

新课标的理念主张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这一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由“教案”变为“学案”。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案的应用极为活跃。下面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供同仁们参考。

一、学案使用中要考虑的三个关系

(1)学案与教案。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而教案则是教师教学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从学生出发,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学方案”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即以“学”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案与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关系。教材是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由专家编制的教学典型案例。学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大纲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学案的内容要紧扣大纲,同时要注意不局限于教材,使内容更加充实,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大纲是核心,教材和学案都是我们用来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手段。

(3)学案与教辅资料。学案中可以适量编入习题,但由于题量少而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利用学案的同时要有一本高质量的资料供学生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学案使用中要避免的两个误区

(1)学案替代教案。由于学案与教案各具特点,因此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学生是一个个探险队员,而教师只是一个向导,向导的作用在于引导探险队员向着他们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向导是无法替代探险队员完成探险的。学案好比队员手中的地图,可以引领他们向着最终的目标前进,少走弯路。教案则是向导心中的坐标,使他可以更好地帮助这些探险者向目标迈进。

(2)学案当作考卷。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将学案当作考卷,提前较长时间发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再进行批改,这是不妥的。因为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考卷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作用不同,使用方式也不能相同。

三、学案的编制过程、分类与体例的探索

学案的编制,应该由备课组集体完。组内老师先集体讨论,由骨干教师主笔,接下来进行组内评价、审议草稿,定稿。定稿之后印发给学生;最后由首先使用的教师反馈课堂效果,为其他人授课的改进提供建议。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学案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使用时机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根据呈现形式分为填空式学案和问题探究式学案;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单纯的学案和教案学案一体化等。

学案的体例。一般来说,学案包括以下内容:①学(复)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德育目标体现在配套的教案中。②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一点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③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有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④主要内容: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⑤学(复)习札记: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抽象的学生。不同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因此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札记能帮助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⑥习题:用来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明确使用学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学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知道课前、课上、课后都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问题,真正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复习和练习,体现了“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减轻负担,使学生轻松学习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3

【摘要】学案教学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学案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起到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学案教学中,学案如何编制,学案如何实施等,都是我们老师应该研究和探讨的方面,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与老师们一起探讨。

关键词学案的编制;学案的实施;学案教学的体会

学案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改善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预期水平和注意状况,以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等调节活动适应教师的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课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最近几年的生物教学中,我校推广和实施了学案教学,下面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的编写和教学,浅谈一些我在学案教学中的体会。

一、学案的编制

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我们对高中生物的学案设计和编写一般有如下的要求:

1.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等,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中,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学习的目标:⑴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比较各方式的异同,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2.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体系等。平时的新授课主要是课时知识体系的编排,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表格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中,通过如下表格比较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预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表格,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指导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通过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例如: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中,指导学生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异同进行比较,然后根据事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提供适当的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主要包括课堂活动(练习),课后讨论(思考或练习)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是课下作业。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中,练习分三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形式出现的,用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部分是要求课堂当场完成的,用于检验学习效果的一般是填空选择等形式,要求和难度都比较切合教材;还有是课后训练的,用于巩固和提高的,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学案的实施

1.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2.课堂教学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诱导式,开放式,技能式等。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讨论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的。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的解决,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

2、学案教学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走思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同时学案教学也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这等于给学生了一份生物学习活动提纲。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

通过学案教学使教育者开始将关注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最初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郎代尔于1870年提出的,后经过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经美国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这种教学方法被公认为是符合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为宗旨,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重新构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研习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2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2.1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思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充分掌握信息的条件下,对各种案例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趋灵活和更具深刻性,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接触并处理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实践能力。

2.3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传给学生,再附以实例加以阐述,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案例教学则是先提供一定的情景,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概括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研究,通过教师的释疑、剖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建立相应的学科概念。再经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物课实行案例教学的可能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学生物学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以问题探究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容易从生活中提炼成案例,促进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具有应用价值的课程。在以实验、实践为先导的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理论性的课题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又能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特点,如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习主体性,等等。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4.1案例引入

在生物课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上,很多教师所选用的多是自己编写的教学案例或是参考前人经过验证的教学成果。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在做前一步工作的时候,应着重添加一些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在里面,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后一种,教师应该对原材料进行新思路的构思和编辑,真正使资料活用起来。

4.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问题又一般与上述问题中的1、3、5、6联系起来考虑的。同时,许多学生喜欢在一开始就讲出自己的决定,所以课堂讨论不一定按1-8的序列展开。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①开始;②讨论疑难问题;③提供备择方案;④讨论如何实施。

4.3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5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如在学习“关注全球性生态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关于酸雨形成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酸雨形成的背景、酸雨对人类有何影响、如何防止酸雨形成等。案例的设计和相关问题的讨论都要围绕着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

5.2案例的选择要有启发性

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有一些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越能诱人深思,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的教学案例,教学效果就越好。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案例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趣味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显著特征。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就要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趣味教学就是把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有趣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恰当使用趣味案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多种类型的趣味教学实例,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0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三、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生物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时,能用故事导入的尽量用故事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二):在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巧用实例和数据,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听,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一):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等等。

案例(二):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利用该Dna的特异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以给罪犯定罪。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试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养,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以治疗癌症。

五、巧妙引用诗词、俗语等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案例(一):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比喻植物的向光性。再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的描述。再如借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来引入遗传和变异。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把抵抗力稳定性比喻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而把恢复力稳定性比喻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来比较区别,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案例(二):分析食物链时,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泥巴”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几种生物的关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进而分析“大鱼,小鱼,虾米,泥巴”在食物链上各处的营养级。

六、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如实物、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再现生物的生理特点,生理结构及生活环境,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把学生平时看不到的微观结构和不易理解的、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展现出来。

案例(一):在讲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细胞增殖》时,自制《细胞增殖》Flash课件,再配合课本插图,把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细胞分裂的连贯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在讲授必修三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的“内环境”知识时,教师可采用边讲边画板画的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先画出组织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组织液等;然后按照组织液和淋巴形成的顺序讲解,边讲边总结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的成分差别和组织液、淋巴的形成过程。这样讲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可提高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

案例(三):用“酶的特性”这个有趣的演示试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七、趣味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案例(一):课堂抢答,以赛促趣。中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教学中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这样不仅回忆了上节课内容,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案例(二):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并整合与生物知识的趣味资料。在免疫学中,有关艾滋病的内容,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每一合作小组查询搜集质量较高的案例一份,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几天后,上课时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我看到了学生搜集的许多图片,我也感悟到他们所整理的资料为课堂增色许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扮老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他们的成果。

教学中趣味案例为了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就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是一种适应生物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功能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紧张活泼、和谐生动、有张有弛的理想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不断地增强教学效果,培育出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所谓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研习案例,确保学生在研习中理解知识、交流知识和吸收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调动起来。当前国内很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会选择案例教学法教学,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1.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都会选择灌输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运用该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统一特性,而且学生在知识掌握方法上具有静态性,无法将学生学习潜力挖掘出来。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则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动态掌握与理解,学生间可采用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取长补短。

例如,高中生物《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观察:长跑时,人类的身体所消耗的血糖能够及时获得弥补,而且人体血糖上升后,并不会持续上升,该案例中所含原理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方式探讨该问题,一个小组最初提出人体血糖控制系统是:人体存在较高血糖水平-胰岛B细胞-胰岛素-细胞利用与提取血糖加速-降低人体血糖水平-胰岛a细胞-胰岛血糖素-转化糖原分解-提升人体血糖水平。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不会设置学习边界,学生能够依照学习现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控制,在学习成果发生差异状态下,能够通过交流方法实现取长补短,运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互动性的增强极为有利。

2.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师会形成一种错误认知,这些教师表示,学生没有学习前就是一张白纸。该教学思路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往往会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对待相关生物学习问题。学生掌握新生物知识点之前其实就已经掌握了以往的生物生活经验与知识点,而且具备学习技能,生物教师只需要调动学生生物学习主动性,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教学中,若教师将新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就会丧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该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迁移旧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吸收。比方说,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了解与搜寻关于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资料,并思考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知识,此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生物学视角考虑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可将生物学规律和旧知识结合起来,对酸雨危害性加深了解:动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酸碱度,酸雨会影响到生态环境酸碱平衡,阻碍生物生长。生物繁殖和环境酸碱度关系极为密切,环境酸碱度会导致植物生长畸形,影响动物繁殖,在学生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无限乐趣。本研究所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生物教师可采用案例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旧知识了解与掌握新知识。

3.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往往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在培养高中生方面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若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将问题提出来,对新知识进行不断吸收,以此找到生物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的稳定》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以往的澳大利亚有很少的生物,并未有效利用植物与草木,当地政府部门先后引入羊、牛等食草动物,这些食草动物不断破坏与消耗绿色植物,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导致蚊虫的滋生。生物教师可让学生与新知识结合思考澳大利亚国家引入食草动物的主要目的,过多的食草动物会导致哪些生物平衡危机,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如何才能恢复平衡,人类社会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自然生物循环系统有何种自动调节能力。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引导高中生采用案例问题解决的方式对新生物知识点进行吸收,应该运用定向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7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学案

新课标的理念主张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这一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由“教案”变为“学案”。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案的应用极为活跃。下面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供同仁们参考。

一、学案使用中要考虑的三个关系

学案与教案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而教案则是教师教学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在传统观点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则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学习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素质难以提高。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从学生出发,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学方案”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即以“学”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关系教材是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由专家编制的教学典型案例。学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大纲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学案的内容要紧扣大纲,同时要注意不局限于教材,使内容更加充实,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大纲是核心,教材和学案都是我们用来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手段。

学案与教辅资料学案中可以适量编入习题,但由于题量少而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利用学案的同时要有一本高质量的资料供学生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学案使用中要避免的两个误区

学案替代教案由于学案与教案各具特点,因此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学案当作考卷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将学案当作考卷,提前较长时间发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再进行批改,这是不妥的。因为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考卷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作用不同,使用方式也不能相同。

三、学案的编制过程、分类与体例的探索

学案的编制,应该由备课组集体完。组内老师先集体讨论,由骨干教师主笔,接下来进行组内评价、审议草稿,定稿。定稿之后印发给学生;最后由首先使用的教师反馈课堂效果,为其他人授课的改进提供建议。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学案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使用时机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根据呈现形式分为填空式学案和问题探究式学案;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单纯的学案和教案学案一体化等。

学案的体例。一般来说,学案包括以下内容:(一)学(复)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德育目标体现在配套的教案中。(二)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一点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三)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有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四)主要内容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五)学(复)习札记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六)习题用来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明确使用学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学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设计填充式学案的详略,来体现生物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知道课前、课上、课后都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问题,真正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复习和练习,体现了“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减轻负担,使学生轻松学习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自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断地探索、创新,提出并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以课题形式都在研究,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在推广。虽然该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高效性,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验,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其深层次开发的价值,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学案导学的设计应避免问题化

学案导学的设计问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案内容变

成问题的罗列。表面上教师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似乎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上套”,学生则顺着教师布置好的“问题”一步一步走进去,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2)学案中的问题没有梯度,缺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失去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学案不杜绝问题,但是如果走了极端,那么课堂就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设疑、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和梯度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还

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学案导学的内容避免习题化

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设计学案时把教材内容编织成习题,“学案导学”成了习题课的变形。这是教师对“学案导学”的曲解,表面上教师一直在“导”课,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案,学到生物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成为做题的机器。所以“导学案”决不是单纯的一份作业,也不是一本“练习册”,编制学案一定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

三、学案导学的思维训练避免浮泛化

无论学案“问题化”还是“习题化”,伴随着的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学案中的问题或习题蕴含的思维训练浮泛化。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点要求课堂必须联系生活实践,而学案知识问题化、习

题化,都是强行以逻辑思维替代了形象思维,不仅失去了生物学科的形象化的特点,也失去了生物学科的魅力,影响了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的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有驰骋的工具又要有驰骋的空间,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可能开拓思维、才有机会创新。

四、学案导学避免教材化

在我校试用学案导学的初期,有些教师整堂课师生只用一份导学案,生物课本不翻一下,甚至误导学生认为导学案比课本详细、重要。这种脱离教材的授课方式无疑是对“学案导学”作用的过度夸张,对教科书作用的忽视。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特点是:插图丰富,直观形象;实验有趣,激发探究;难点问题,启发、质疑层层深入;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学案导学绝对不能替代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资源的教育价值,让学案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指导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启发学生结合书本进行知识构建、实验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可循,有学案可依,学生的探究和质疑才能振荡于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五、学案导学避免公式化

这种现象体现为:(1)学案导学形式流程固定不变,缺少差异性、阶梯性。学案的每个环节成为公式、框架,教师设计学案不过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课改的真谛,桎梏了“学案导学”的效能。(2)什么课都用学案导学,不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这种形式是教师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违背了新课改“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3)学案导学的设计过度崇拜探究,有些探究活动的设计毫无意义,变

成了为了探究而探究。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9

一、学案导学实施的四个阶段

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中,如何实施精心编写好的学案,使之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值得探究的一门学问。学案实施分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精讲释疑、习题分层训练。

(一)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学案要提前下发,教师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提示学习方法与学习要点,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下的时间阅读教材,自行完成基础知识回扣、体系构建、知识链接三部分内容。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可以相互讨论或与教师交流来解决,共性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二)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自己深处的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忙于给出答案。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出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最大限度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内容要精;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尽量自主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习题分层训练。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本部分包括高考真题和模拟训练,学生依能力选做,基础题必做,拓展题稍加难度,大多数学生有能力完成,拔高题综合性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做,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也都能感受到压力与挑战。学生通过训练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师要能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案导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学案并等于教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方案,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案必须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绝不能用学案代替教案,完全照本宣科。

(二)实施学案导学绝不等于是给学生“放羊”,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启发性、生活性,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由此,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作为隐性性状都“隐藏”在课下了。

(三)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产生这样一种心理:生物学以记忆为主,只要按照老师给的答案背一背知识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花时间自己去填写,直接等着课上去抄一样达到目的,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案使用的实效性。教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要积极进行疏导,通过课堂上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需要具有理科的逻辑分析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四)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要把握诱导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导学要讲究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3.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拥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

高中生物学教案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课程;具体方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更加趋向自我学习,不少课程内容加入了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应该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更加深入地学习,生物教学中加入实验课程,是能够改变缺少实验课程局面的良好方法。实验对人类科学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对现象的发现、人们寻找规律,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对于教师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采取实验的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增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易于分析,使得生物教学相对容易。

对于学生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注重教师的讲课内容。而在学生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又是一个循序渐进地理解书本内容的过程,使得自身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缺乏实验课程的弊端

即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入实验课程有许多的好处,但是,在现有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在运用单一的书本加板书的传统生物教学方式也不在少数。首先,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如此循环往复,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对生物的兴趣,更不用提会好好学习这门课程了。其次,课堂上教师照本宣读,很难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课本中的精髓,很多知识点是需要教师来深入讲解和一一分析的,缺少实验过程的话,学生得到的还是一个结果,却没有了解到其中的变化过程。除此之外,教师教学模式的机械化最终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缺少实验就是缺少了让学生能够自我思考的过程,会让学生渐渐习惯于教师的主动传教,自身则只会被动接受。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入实验课程的具体方法

1.改变传统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很多教师在将实验课程加入生物课堂的时候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只要做了实验,无论是谁做的都是一样的。在这样的观点的驱使之下,很多教师会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而学生则还是只处于听课的状态。实验课程发挥其最大作用的前提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有这样的实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课程。例如:在学习“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过程中,教师只需准备好能够检验出这三种物质的斐林试剂、苏丹三染液和双缩脲,而不需要一一作出鉴定,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参照书本知识自己鉴定。只有这样做,才会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与现象留有最为深刻的印象,才能发挥实验课程的真正效果。

2.改变先讲后演示的方式,在边讲边实验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往往都有先讲完实验过程,揭示实验结果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习惯。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教师讲完之后,学生会有明显的遗忘现象,在自己动手的实验操作中,也会产生遗漏步骤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来授课。例如:在做“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情况”的实验当中,教师应该按照取叶――装片――调试――观察的实验过程,按照过程给学生边讲边做,及时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才能让学生一步步掌握实验进程,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教学的质量。

3.增加研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探讨。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让学生按课本实验进行实验的同时,也应该相对应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一个实验进行不同的扩展,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以此来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完成“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取分组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运用不同试剂在不同物质上进行实验,探究哪些物质有可溶性还原糖、哪些物质存在脂肪,又有哪些物质有蛋白质。通过拓展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原实验需要掌握的实验重点,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三、总结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之中加入实验课程方案,是一个良好的方法。实验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教育到自主式学习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增加实验课程的行为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随着时代快速的发展,要求未来的人才也能顺应时展的潮流,虽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入实验课程只是一个小举动,但是对于未来适应性、自主性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应该更好地推广这种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坤兰,董玲玲等.高中生物概念转变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