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十篇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十篇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6:05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1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01002 

1引言 

本文通过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以2003年为基期剔除物价指数影响因素之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河北省和北京、天津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差距,从而对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向和建议。 

2京、津、冀地区各行业固定投资状况分析 

河北省、北京和天津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如表1所示。 

由表1,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个地区的省固定资产投资额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京津冀三地区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都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三个地区的首位,河北省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9年超过了北京,增长速度较北京强,天津和北京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 

由图1,河北省的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金融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房地产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采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河北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行业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其次是房地产业。 

北京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由图2,北京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平稳发展的趋势。金融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平稳后上升的趋势。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和教育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住宿和餐饮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的是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比重。 

天津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根据图3,天津的采矿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教育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平稳发展的趋势。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上升的发展趋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较大的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比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在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是一个农业大省,在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低,仍然处于偏基础性的生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 

3京、津、冀地区各行业固定投资差异状况分析 

京、津、冀三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各行各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北京和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差值状况如图4所示。 

由图4,河北省的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北京的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低于北京的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河北省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北京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河北省的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都高于北京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天津和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差值状况如图5所示。 

由图5,河北省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天津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采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低于天津市的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房地产业也大都低于天津的相应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只是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的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才略高于天津的相应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河北省的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天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农、林、牧、渔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都比天津的高。 

综合以上分析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处于相对落后的组织状态。固定资产投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偏大,投资于金融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比值偏小。经济整体缺乏积极的牵引力,仍然处于偏基础性的产业结构生产阶段。 

4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的京、津、冀地区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差异状况,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于提升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对于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适度降低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减轻对第一产业的重视程度,转移其固定资产投资至第三产业的投资发展。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2

关键词:黑龙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经济水平

黑龙江的产业结构变动是在近几年开始逐渐进行的,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现阶段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来看,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受到严重的打击,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优势,就要将改变产业结构作为最基本的发展问题。对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目前的首要目标。

1黑龙江省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概况

1.1从产业结构偏离的角度分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在近些年中较为活跃,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升。从总体趋势来看,现阶段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偏离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弱,产业结构处于逐渐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进行产业结构偏离的计算中需要利用产业结构中产业各自的劳动力比重值与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产值比重值。计算结构表明黑龙江省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虽然产业结构偏离数值正在逐渐的减小,但是仍然处于产业结构偏离的状况。事实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的劳动效率低下,农业所需的劳动力要比其他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多,但是随着人均经济水平的提高,从事与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要比以往有很大的减少,这更加使得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偏离的状况严重化。除第一产业农业来说,第二产业所表现出的特点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劳动效率也是处于低下的状况。第三产业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较为稳定,越来越多的第三产业进行扩大与发展,这对劳动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2从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

产业劳动生产率就是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除以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就业的比重,产业劳动生产率能够很好地说明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在进行分析时作为重要的数据参考。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是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只有使黑龙江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表现出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趋于平均则说明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均衡,对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以及经济水平实力都较强。相反,表现出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差较大则说明地区各产业发展不均衡,这对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2黑龙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均衡

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均衡是黑龙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就必须要解决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黑龙江省的能源占有量在发展的初期还是较为充足的,但是随着发展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能源用于黑龙江省的建设与人均利用,这就造成能源短缺的情况发生。能源结构从以往的较为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缺少能源的支持使得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受到极大影响。黑龙江省的消费结构在近年来也呈现大幅增长的状况,消费水平的提高虽然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但是在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加了资源消耗的负担。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发展特点使得它们的整体发展不均衡,能源结构的减弱提供不了消费结构逐渐增加的能源需求,所以在现阶段发展中两者的矛盾变化趋势对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平衡化目标的达成十分不利。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均衡状况如果持续恶化,这对于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严重不良影响,最终将拖垮整个地区经济,这种结果十分严重。从整体上来说在黑龙江的工业中还是以制造业和采矿业为主,这两种产业都属于重工业。在制造业与采矿业中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对资源深加工比较少,使得后期增值比较小。这种状况的产生对黑龙江产业结构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如果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黑龙江的整体发展就会落后。

2.2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

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数量较多,最为突出的重工业就是石油业。大庆市的石油储备量较为充足,所以在石油开采方面占有很大优势。除石油业以外,其他重工业经过石油业的带动也呈现出发展较快的趋势,重工业的发展使得大庆市的经济发展得到基本的保障,在就业职位提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黑龙江省的劳动力安置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虽然在重工业方面有较好的发展,黑龙江省大庆市的轻工业却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发展趋势,轻工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是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平衡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黑龙江省的整体发展中,轻工业的数量较重工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种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引发了很多严重的问题,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是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状况的存在首先使得不同技术人才的就业机会不相同,轻工业数量较少使较多的轻工业技术人才不得已去往其他地区就业,这将进一步恶化轻工业发展较慢的问题,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十分不利。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还会使得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水平的提高是保证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对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

2.3对国有企业改革缓慢

在黑龙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无法做到彻底改革,改革的速度也处于缓慢的状态。国有企业在黑龙江省的比重较大,国有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减小的趋势,作为支柱产业国有企业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模式的落后使国有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优势就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劳动力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的机会,国有企业作为主要的企业形式应当对劳动者增加情况进行缓解,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扩大规模从而能够使更多的劳动力得到就业的机会。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在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这对黑龙江省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国有企业改革缓慢的状况也将引起其他企业的发展,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相互竞争的关系对于所有企业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国有企业的发展缓慢将打破这一平衡关系,其他企业的发展势头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黑龙江省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定位

3.1优化能源结构

优化能源结构是黑龙江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能源作为重要的发展基础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目前黑龙江省的整体能源所有量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优化能源结构已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优化能源结构要从节约能源方面入手,能源储备量的逐渐减小迫使黑龙江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新型的能源物质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积极建设新型清洁低碳能源基地,利用清洁的新型能源进行替换,对新型的能源进行合理必要的研究,分析其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保证新能源的安全性。低碳环保意识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提高低碳意识将有效地减小能源的浪费。在进行低碳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能源的利用量十分大。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改变,改进生产方式,解决能源加速减少的问题。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省级管理部门的未来长期目标,长期的机制能够有效地对低碳经济进行实施,能够很好地保证能源不被浪费。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强法规标准的确立,严格的法规能够最大程度上制约能源浪费的发生,加大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

3.2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

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是现阶段黑龙江省面临的难题,所以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平衡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就要将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发展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使得黑龙江必须改变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以建立重工业低碳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低碳经济的实行需要在重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进行。在重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要对黑龙江省的轻工业进行提高与发展,根据黑龙江省的发展状况,引进合适的轻工业进行投资,合理的增加轻工产业的数量,使轻工业的发展促进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平衡。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不仅能够使黑龙江省的产业发展更加全面,还能够对黑龙江省的经济水平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一直是支柱产业,其生产成本也十分可观,低碳经济下的重工业发展能够使生产成本进行大幅的减小。轻工业的发展对于黑龙江省的经济水平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轻工业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产业,所以想要使黑龙江的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进行提高就要发展轻工业。

3.3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的发展地位,所以想要调整目前的生产结构就要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有利于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就要对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国有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方向来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发展目标进行确定。将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地位,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4结语

现阶段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产业结构变化较快,这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现阶段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均衡,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这就能够很好地改善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使未来应该加强发展的产业进行加强,对产业结构平衡不利的产业加以调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平衡将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作者:金丹单位:佳木斯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国林.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天津政协,2013(9).

[2]闫成磊,刘超,李宇欣,等.低碳经济域下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8).

[3]尚慧丽,姜述弢.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研究[J].商业研究,2012(3).

[4]何小川,李国祥.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黑龙江金融,2014(10).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3

关键词:商业地产经济;现状;发展趋势

一、目前我国商业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

商业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由于商业地产业上下游关联的产业链条广泛,一直以来商业地产业都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先环节。一直以来,每一个地方经济实体都把发展商业地产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先发展产业,这一方面引导促进了我国商业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一方面过度的产业引导也使得商业地产业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商业地产业在历经将近10年的快速发展趋势后在近期呈现出发展速度大幅度下滑甚至个别地区倒退的局面。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刚性住房需求与投资性住房需求不断强劲,加之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商业地产业经历了10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一阶段商业地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高利率的产业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性甚至投机性资金主导了一部分商业地产市场的走势,同时大量城镇化的新增人口刚性住房需求巨大,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满足,加之国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造成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进一步放大了商业地产的需求。

其次,快速发展的商业地产市场的超额利润使得许多不具备商业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进入了商业地产市场,造成商业地产市场企业质量良莠不齐。房价的过快上涨也促使了更多的土地以各种形式流入到商业地产市场,一些林地,农耕地也通过非法的变更土地性质开发商业地产,使得我国本来就匮乏的土地资源更加不合理利用,很多情况下的强拆,强占行为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二、我国商业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首先商业地产业的高速增长已经不存在,未来商业地产将会持续下行发展。中国家庭购房主要需求仍然来自投资性需求,但由于大量空置房的存在,同时商业地产市场将在未来5-10年持续处于下行趋势,目前已不是买房投资的好时机,未来真正健康的商业地产市场将是改善型需求为主。未来我国商业地产市场将持续缓慢下行。

第一,产业利润的下降促使商业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

在传统住宅行业面临拐点的前提下,商业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加快。商业地产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一方面围绕商业地产的不同行业进行布局,包括商业、养老和文化旅游地产。另一方面,商业地产企业积极参股或控股其他行业,实现主业的多元化或彻底转型。由于行业的竞争力度逐渐加大,中小房企的多元化经营趋势将加快。未来,大型商业地产企业的转型也将逐步落地。

第二,投资性买房需求较少,未来房价由市场决定。

房价的问题一直以来牵动着几乎所有国人的目光和神经。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原理,商品的价格短期内由供求关系决定,长期主要由其成本因素决定。但在中国,除此这外,政策因素不仅不能忽视,有时还起着主导作用。十后,新一届政府坚持放开市场无形之手,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有目的地让市场规律发挥基础性作用。政策因素减弱后,根据每个城市或区域的住房供求状况、城市化推进节奏、家庭收入改变的情况等因素判定房价短期内的升降;按照土地价格、建材价格、劳动力和管理费水平、资金成本水平等房价构成的成本因素变化趋势,判断房价的中期甚至长期的走势。

第三,创新与互联网将是商业地产业发展的动力。

互联网正在改变各个层面的传统行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几乎各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商业生态系统逐步发生着变化。开发商未来将要学习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规划企业的经营行为。在行业不断细分的趋势下,按揭贷款证券化、土地银行、住宅银行、社区银行离我们不再遥远。围绕客户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金融产品也将层出不穷,一个商业地产金融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到来。

三、结论

虽然我国商业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整体趋于缓慢下行,但这是一个产业从野蛮发展到健康发展的必然过程。未来政府和商业地产企业更多的应该是抓住市场的力量,避免过度政策性干预,努力做到调整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商业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有效,也许商业地产行业本身的规范和竞争,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商业地产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姬建朝.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外资,2012(07):74.

[2]戴胜兰.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79.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4

一、引言

在国内已有的关于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相似性系数、区位熵以及产业分工指数等方法。陈耀基于我国30个省区近40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计算出各省区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1],指出我国1998年以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总体上并未出现严重趋同化,1984至1994间各省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平均值显著下降。蒋金荷通过产业分工指数以及区位熵分析,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从1995年至2002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来看产业结构的同构性是减弱趋势,且专业化趋势明显[2]。no-cole则将α趋同和β趋同引入到产业结构趋同的检验当中,通过分析过去30年欧洲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数据,分析了整体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结果显示趋同在技术密集型产业表现并不明显,反而在非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成熟产业表现明显[3]。本文拟通过α趋同和β趋同两种检验方式,选取西北五省(区)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将其25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面板数据,从具体的工业行业角度出发,测度2000年以来西北五省区产业结构的趋同效应,具体判断西北五省区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关系。α趋同和β趋同最早是被运用在检验收入趋同的分析研究当中,由Barron和Salai-martin(1992,1995)提出,Barron和Salai-martin将趋同从严格的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分为α趋同和β趋同。众多学者在进行有关趋同的各类经验研究当中,普遍采用α趋同和β趋同来检验趋同性并且测度趋同速度。

(一)α趋同

α趋同是指各国或各区域之间人均收入差距随时间推移而逐步缩小的趋势,通常衡量α趋同的一个指标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等于D槡t/μt。Dt为样本方差。如公式(1)所示,其中μt是yit的样本均值,i表示国家,t表示时间,n为样本数目,yit表示国家i在时期t的人均收入。

(二)β趋同

β趋同是指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比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更快的趋势。β趋同又被分为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绝对趋同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都将最终变成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检验绝对收敛一般采用方程式(2),其中,i代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t代表样本的期初时间,t代表样本的期末时间,yit代表期初的人均产出,yit代表期末的人均产出,a为常数项,μit为误差。条件收敛认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初期人均产出,而且还要受到资源禀赋、要素流动以及产业结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4]。通常的检验模型如公式(3)所示。

二、西北五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σ检验

为了进行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在收入趋同研究中所采用的α趋同检验的基础之上,我们建立一个指数SHen(indexofStructuralHeterogeneity),用以测度不同省份之间产业结构发展的异质性。我们通过不同省某产业的工业产值份额以及总体平均某产业的工业产值份额两个参数来进行计算[5],公式如下:公式(4)是用来判断某国具体某行业的趋同效应,我们通过将各行业的趋同效应加以综合分析,也可以以此判断该省份的整体趋同效应。由此公式我们也可以推导出一个指数用以测度n个省份所有S产业的整体趋同效应,公式如下:运用这个指数,我们可以通过测度每个省份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关系与总体平均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度变化,来分析西北五省产业结构的趋同效应。

如果SHen指标的数值呈增长趋势,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发散趋势;如果SHen指标的数值是降低的,则说明是收敛状态。为了进行西北五省产业结构α趋同检验,我们采用2000年至2009年十年间的25个工业行业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1。从西北五省区产业结构α趋同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SHens指标的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行业为B07、C13、C14、C17、C25、C26、C27、C31、C32、C34、C35、C39、C40、C41、C44,即呈现收敛趋势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石油加工和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即这些行业在2000年至2009年十年间的地区间结构差异是逐渐缩小的,也就是存在趋同的变化。

SHens指标的数值总体呈增长趋势的行业为B09、C16、C21、C28、C33、C37,即呈现发散趋势的行业主要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说明了产业在五个省份之间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

我们通过表1计算出的数据,分析各行业SHen指标的数值均值,以此来判断所有省份总体平均产业结构的变化关系,可知各行业SHen指标的数值均值由高到低排序结果。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在地区间的结构差异度最大,其次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与西北五省每个省份的资源禀赋有着极大的关系,石油和天然气主要要产地为新疆省和陕西省,而青海、甘肃则所占比例较少,宁夏的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陕西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的工业产值占西北五省总产值的份额由2000年的27.7%上升到2009年的44.7%,新疆省的份额在40%到50%之间变化,而甘肃省与青海省则保持在5%到10%之间小范围波动,宁夏省除了2000、2001年达到3%以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在0.1%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各省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工业产值占西北五省区石油与天然气总产值的比例如表2所示。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石油与天然气开采行业的SHens指标数值总体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各省份在石油与天然气开采行业的结构关系呈现出先分散再收敛的变化状态,在最近的几年里是表现为趋同趋势的。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又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发展关系密切,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该检验与实际情况是非常符合的。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受原材料产地以及运输方式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也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因此同样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即SHens指标的数值总体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可以看到,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与甘肃。其中陕西的份额由不足20%增长到33.96%,而新疆与甘肃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从45.40%和33.95%下降到31.38%和27.80。而青海和宁夏的份额虽然极少,但是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尽管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产业差异度很大,但是五个省份之间仍然呈现出差异缩小的趋势,总体来看还是呈现出趋同的趋势。

三、西北五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β检验

那么我们尝试将收入趋同检验中的β趋同检验方法引入到对产业结构趋同的检验当中,可以以此分析得出西北五省区工业各行业的水平分布和结构份额在区域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趋同的趋势。绝对收敛虽然有着严格的假定条件,比如相同的生产函数、投资率、资本折旧率以及人口增长率等,不过由于技术和偏好等结构特征,一国内的区域要比不同的国家更为近似,因此该假定对于一国内部区域间是合理且可以采用的。并且,在中国内部来看,西北五省区由于其固有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共同特性,则更为相似,可以认为符合绝对收敛的假定条件,因此本文采用绝对收敛检验。绝对趋同的计量检验方程是通过增长率对常数项和初始收入水平进行回归,初始收入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就表明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存在绝对β趋同。

本文具体选取的衡量指标为西北五省区工业各行业产值oit和各行业工业产值在整个地区工业中的份额rit。待检验方程如下:其中,i为行业,t为时间,oit为行业i在第t年的产值,rit为t年份i行业工业产值在整个地区工业中的份额。检验结果见表5。

首先我们分析公式(6)的检验结果,西北五省区之间在各行业的水平分布角度来看是否存在产业结构的绝对趋同可以从β1的结果来判断。从西北五省区的工业各行业的水平分布来看,趋同系数β1为正的行业按照趋同系数从大到小排列为C21、B09、C16、C28、C37、C33;趋同系数β1为负的行业按照趋同系数绝对值从小到大排列为C15、C32、C41、C36、C13、C27、C44、C31、C35、C14、B08、B06、C25、C34、B07、C17、C26、C40、C39。从表4.4的西北五省工业区域产业结构β收敛性的检验结果来看,趋同系数β1显著为正的行业为: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说明这些行业呈现出异化的趋势,即地区之间产业分布的差异度在逐渐扩大,发展速度不平衡。趋同系数β1显著为负的行业为: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在地区间的分布呈现趋同的趋势。

分析公式(7)的检验结果,从西北五省之间结构份额的角度来看,其产业结构的绝对趋同β2通过的结果加以体现。趋同系数β2为正的行业按照趋同系数从大到小排列为:C21、B09、C37;趋同系数β2为负的行业按照趋同系数绝对值从小到大排列为:C28、C33、C16、C27、C41、C36、B08、C44、C15、C35、C13、C14、B06、C32、C31、C25、C26、B07、C17、C40、C34、C39。从表4.4的西北五省工业区域产业结构β收敛性的检验结果来看,趋同系数β2显著为正的行业为: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说明这些行业从西北五省区之间结构份额的角度来看呈现出异化的趋势,即地区之间产业分布的差异度在逐渐扩大,个别地区成为中心而其他地方发展较慢。趋同系数β2显著为负的行业为: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这些行业从西北五省区之间结构份额的角度来看在地区间的分布呈现趋同的趋势。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5

关键词:石油钻井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石油钻井工程已成为我国积极寻找油气藏,高效开采油气田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欠平衡、水平井等钻井技术已成为现当代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国内石油采收率十分重要。

一、我国石油钻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科研工作处于一种跟随模仿状态,在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状况的情境下,盲目学习赶超国外先进技术以努力发展钻井技术并使之国产化。总的来看,我国石油钻井技术水平同国外先进钻井水平有着5年~10年的差距。

近几年来,我国钻井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钻井工程的规模实力及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在自动垂直钻井、可膨胀管钻井、深海钻井、陆上深井超深井钻井等高端钻井技术领域及综合钻井的实力方面,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国内旋转导向技术几乎仍处于空白状态。不论是今后的钻大位移井、分支井,还是煤层气鱼骨井,都非常需要该项技术。国内从2000年开始研究膨胀管技术,2003年首次在大庆油田试进行两口井的套管补贴并获得成功。目前成功补贴的已超过200口井。

从国际上看,地质导向钻井目前已是成熟技术,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国外现已投入商业应用,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在国外已是常规生产技术,而我们还处于技术研究推广阶段。但经过国内中石油钻井院苏义脑院士多年努力,我们终于成功研制出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并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已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

二、我国石油钻井技术发展趋势

1.开发新的油气藏,提高油田采收率

20世纪末,国际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即新的石油非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加之主产油国的油田开发大多进入开采中后期,石油产量日益递减,但石油需求量却与日俱增,且油价节节攀升。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大石油能源公司加大科研投入,格外关注开发新油气藏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大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钻井技术的基础上,石油钻井界及相关石油服务公司又开发出有利于开采新油气藏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型钻井技术。比如欠平衡压力钻井、水平井及分支水平井钻井、大位移井钻井和多分支井钻井技术,给予原有的老井重钻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和连续油管钻井技术以新的科技内涵,最显著技术目标便是用最直接的石油钻井方式开采油气藏,以最原始的状态来保持油气藏,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开采油气藏,以获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以信息化、智能化作特点,向自动化钻井技术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往后,国际石油钻井工程中常常使用随钻测量、随钻测井、随钻地震、随钻地层评价、钻井动态信息实时采集处理、地质导向和井下旋转导向闭环钻井等先进技术,这使得钻井技术在此后发生质的变化,其变化特征是:a、钻井信息数字化。在油田钻井过程中,井下地质参数、钻井参数、流体参数和导向工具位置及状态的实时测试、传输、分析、执行、反馈及修正,钻井信息技术正迈开步伐向完全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该项技术渐渐摆脱人们的经验对钻井技术的影响和控制,钻井过程逐步演化为可用数字来详细描述的确定性过程。b、钻井工具和作业智能化、集成化。现在的导向钻具、测试工具和作业控制流程均日趋智能化。一项由国际数家石油公司组成,从1990年开始,费时共5年,耗资950万美元研究开发的集成钻井系统(iDS)和集成钻井作业系统(iDo)大获成功,这标志着钻井工程操作系统化及智能化的体现。而近年来,地面自动控制的导向钻井工具和随钻地层评价测试系统(FemwD)的成功开发,更体现出钻井工具和作业智能化的趋势。

三、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钻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该技术会给人类石油勘探开发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所现任副所长兼研究生导师汪海阁认为,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技术的发展总趋势就是,不断满足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钻井工程作为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具有资金、技术密集,投资高、风险大的特点。他还说,近年来,国际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已由传统版建立油气通道的技术手段发展到现今先进的钻井手段以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并提高原油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

结合当前国际石油背景,汪海阁在仔细分析判断今后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时说,由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引起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热潮,这对钻井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钻井工作量也将大幅上升。

目前,石油勘探对钻井工程提出的要求便是深井及超深井需提高钻速,开发对钻井的要求则是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单井产量,并改变增长方式。管理上目前面临的难题却是如何扩大欠平衡钻井的应用,如何降低气体钻井成本,如何广泛使用高压喷射技术。在勘探上,欠平衡钻井提高了低压、复杂岩性、水敏性、裂缝性等储层的油气发现和保护水平,拓宽了勘探领域;在开发上,欠平衡钻井通过有效地保护储层,提高了单井产量,同时降低了开发综合成本。在工程方面,欠平衡钻井解决了低压地层漏失问题,提高了机械钻速,减少了压差卡钻,缩短了钻井周期。

2007年中石油完成155口欠平衡井,取得了石油勘探上的重大成果,实现吐哈三塘湖油田的高效开采,并大幅度提高了研磨性地层的钻速。“预计今后3年到5年内,需求最突出的钻井技术仍然以水平井、欠平衡井、超深井三大技术为主,重点是要求保护发现油气藏。三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不断互补,优化发展,并朝着纵深方向快速发展。”汪海阁还透露。未来高度需求、重点发展的石油钻井技术还包括降低每米钻井进尺费用、降低地质旋转导向费用以及提高钻井速度等方面的技术,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四、总结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逐步深入,中国石油钻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同时也面临着钻井工程复杂技术所带来的巨额成本压力,因此为降低综合成本,钻井配套技术的需要更加迫切。从管理上来讲,一方面要加强石油钻井技术的科技研发投入,与先进石油服务公司联袂共同解决制约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钻井技术难题,并创造性的加强地质研究分析及石油钻井设计,降低石油钻井风险和资金消耗;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钻井工程监督,提高生产效率,并缩短钻井时间,努力推进石油钻井技术发展进步,通过强大的钻井技术和高效的钻井进度,不断降低石油勘探开发的成本。我们始终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定会抓住机遇,坚持创新,锐意进取,刻苦攻关。我国的钻井技术肯定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会从钻井大国逐步成长为钻井强国。

参考文献

[1]吴萍.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2(3).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6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文如下:

摘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然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农机工业水平、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情况等因素对其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详细的研究并制定妥善的处理对策,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便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我国的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起步的时间较早,质量优异并且成本较低,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产品种类日益齐全,并且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性价比也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15个大类、近100个小类、超过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这也是导致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

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

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国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1-10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在他们使用农机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机作业市场,很多农机具都处于闲置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农机产品应有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积极性。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员的作业条件,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

要想真正的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我们必须能够实时的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够准确的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的活动和性状,所以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这样农民就可以实时的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使的进行调整,提高作业的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的环境,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农用机器人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也将越来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确的农业体系。

这一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及时的获取农作物的产品并掌握影响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而制定出经济上有效并且技术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控,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在我国工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所以,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新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也应体现出多学科综合和交叉这一特色,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向着更高的水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2]耿端阳.浅谈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2003.

[3]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7

关键词:氯碱化工现状发展趋势

氯碱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氯碱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导致我国的氯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变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氯碱企业都意图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2010年上半年,我国的氯碱价格得到了很大回升,作为氯碱生产行业的大国,2008年开始我国的氯碱行业就陷入了低迷,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才慢慢得到恢复。

一、氯碱化工行业概述

作为化学工业中最基本的技术,氯碱工业被广泛应用到轻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氯碱行业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氯碱工业主要是通过电解食盐水来获取氯气、氢气以及烧碱。当前,我国大多数氯碱企业均采用离子膜交换法和隔膜法来获取这些产品。

氯碱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制作塑料、纤维和玻璃等,我国每年的氯碱产量非常高,因此对我国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很多小厂家不按规范排放废水,在废水排除前,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对污水进行严格的处理,导致污染严重的污水排放到氯碱企业周边的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控制氯碱企业的污水排出,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

二、氯碱化工行业的现状

1.氯碱产量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氯碱工业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不断扩大生产力,使得烧碱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199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产量超过300万吨;200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达到550万吨;201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达到2080万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烧碱产量得到了大幅地增长。

2.氯碱生产能力

当前,我国的氯碱企业有280多家,氯碱企业的增多,使得氯碱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氯碱企业都希望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的烧碱产量已经使得烧碱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但是许多氯碱企业的设施都不完善,为了顺应市场的要求,获得利益,很多规模小的企业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事氯碱这个行业。虽然发展氯碱产业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其对环境的危害就放弃发展氯碱行业,应该控制氯碱企业,使其向安全化、规模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坚决放弃那些不按照规范操作的小企业,防止他们对环境的危害,维护环境。

3.技术和规模

虽然我国大部分的氯碱企业的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氯碱行业比起来,还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产量远小于国外大型氯碱行业的产量。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氯碱行业的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加了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氯碱工业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不够成熟。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氯碱工业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对氯碱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许多专家都认为短期内氯碱行业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调查,我国氯碱行业的业绩得到回升后,股盘上还会上涨。同时,我国还有很多项目正要建设,等这些项目建设乘后,将会增加大量氯碱产品。

近年来,我国氯碱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种形势给我过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氯碱行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损害,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增长速度过快,可能会出现部分的企业盲目扩张,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大量的耗费材料,使得行业产能过剩,给环境也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些都是过快发展所可能带来的隐患。所以要适当的控制其发展的步伐,稳步有序的发展才能是长远的目标和发展趋势。

另外,我国氯碱行业的出口贸易等市场也在逐年的攀升,截至2010年9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78亿美元,同比增长53.5%,出口741亿美元,增加41.5%。可见,将来氯碱行业的前景也是不可限量的。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的氯碱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前景广阔。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所有的氯碱化工企业都要严格关注废污水的合理利用,和处理方法,不能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环境的破坏。氯碱行业的发展就会因此带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带动其的行业发展,这将是社会经济的链条,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国鑫,郑永孝.多晶硅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煤.2007(03).

[2]石元会,石泓,梅复兴.录井软件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1(01).

[3]吴斌,周丽娟,李威.我国烟花爆竹生产工艺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兵工自动化.2011(07).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并没有采取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这就导致我国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1.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我国没有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相应和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相脱节。无法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了解不够。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我国出台的相应农业经济管理法规和制度并没有足够重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技术存在不足。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在进行农业经济与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以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式进行管理,缺乏对于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这就导致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农业经济管理应达到的效果。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

1.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管理,要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2.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在进行农业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农业管理的整体效率,同时能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更加有效和便捷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如果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深入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就能够将目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机制能够使我能农业经济发展,达到更高的市场化程度。同时通过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实现农业产品的标准化,提升农业产品的整体质量,使我国的农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新性的体制管理。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和发展制度,就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高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三、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建议

1.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要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质量,首先要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我国的相关农业发展部门应当针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同时应当出台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定期地进行农业经济教育和培训,让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进行深度的加工,促进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应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能够调节各方面的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防止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和不作为的现象。同时政府部门应当转变自身的职能建设服务型的政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4.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要想达到更好的农业发展效果就要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这就要求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让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运用到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当中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就需要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利益最大化,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英.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9

关键词: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焊接技术是以物理、化学方法通过加热、加压使金属或其他塑性材料相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基本的机械制造到航空航天,从建筑工程到微电子技术都离不开焊接技术的支撑。焊接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科学文明进步和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体现,焊接技术贯穿了整个工业制造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非凡。焊接技术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它的发展速度却很快,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焊接技术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2]。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

1中国焊接技术发展现状

1.1焊接技术自动化水平较低

我国的大多数焊接仍然是采用手工焊接来完成的,长期以来焊材生产一直以手工焊的焊条为主,与国外80%的自动化焊接水平相比,我国的30%自动化水平显得如此相形见绌,这也无可厚非的拉开了我国与国外焊接技术上的距离。随着焊件复杂化得发展趋势,手工焊接必将严重影响生产发展,要想取得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必须发展自动化焊接,使我国成为焊接强国[3-4]。

1.2焊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人是高新技术的载体,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企业的任何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我国的焊接技术人员对业务水平了解的太少,与行业需求存在非常大的距离,使焊接产品的质量很难得到大的提升。我国焊接技术人员具有高职称的人员太少,大多企业缺少高学历的工程师和有经验的焊接结构设计师,这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5-6]。

2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展望

2.1焊接材料发展趋势

焊接材料在焊接工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焊接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焊接材料产品结构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焊接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开发新材料也逐渐进入了焊接领域工作者的视线,当下焊接材料正在从黑色金属转向有色金属,由金属材料转化为非金属材料,由结构材料转化为功能材料,由多维材料转化为低位材料,由单一材料转化为复合材料。为了解决材料高性能和可焊接性之间的矛盾,需将新型材料纳入到焊接材料中去,以提高焊接产品质量和焊接效率,进而提高焊接领域整体发展水平[7-10]。

2.2提高焊接产品质量

焊接质量决定了焊接产品的质量,我国虽然焊接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焊接产品质量却相对落后。我国目前对焊接材料预处理缺少专业的体系及技术,无铅连接材料以及技术应用落后,我国应注意高端焊接产品以及特种助焊剂等方而的应用,研究更好的焊接工艺,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进而提高焊接产品质量[11]。

2.3发展绿色节能焊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焊接技术的发展也必将绿色节能放在首位,清洁生产是对焊接生产的必然要求。高效节能的焊接工艺是高焊接效率的保证。不同的焊接工艺都会对环境释放有害气体,烟尘,弧光辐射,噪声等,目前,国内外已经在研究用更为清洁且高效的焊接技术替代传统的焊接技术,使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焊接技术真正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让焊接技术向简单智能的方向发展[12]。

3结束语

焊接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焊接技术的发展将不断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提高焊接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制造业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了解焊接技术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焊接技术发展对策,不断提高焊接技术水平,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韬.我国焊接生产现状与焊接技术的发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130.

[2]李明智,原孝贞.浅谈焊接技术的发展及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J].应用能源技术,2008(7):16-18.

[3]蒋伟波.我国工业焊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84.

[4]郭新军.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J].才智,2010(31):205.

[5]林尚扬.我国焊接生产现状与焊接技术的发展[J].船舶工程,2005,27:15-24.

[6]谢平涛.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河北农机,2016(4):51.

[7]魏娜然,刘明亮,唐文庆.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

[8]李光东.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1):76-77.

[9]钟浩,石,黄健康.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初研[J].技术与市场,2014,21(10):100.

[10]李继洪.我国焊接生产现状与焊接技术的发展[J].科技企业家,2013,11:61.

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10

关键词:建筑装饰发展装饰技术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兴起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并保持了20年高速持续发展的行业,是建筑业的延伸与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部品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幕墙专业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有的工种已经进行了彻底的改变,建筑装饰行业常用的各种电动工具已经在全行业得到了普及。有的企业已经开始走装饰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路子,这种应用全新生产方式的示范工程已经显示出工期短、质量好、无污染等特点,是当前通常施工方式无法比拟的。

一、建筑装饰技术现状与发展历程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现状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形成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现象,受工业专业化发展程度制约,装饰部品组合尚不成熟,售后服务滞后。由于现代建筑装饰本身涉及学科的多元化和科技的边缘性,使装饰从建筑业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专业的建筑装饰行业。

1、装饰行业的现状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规模之大、发展之快在建筑业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从20世纪70年末期开始,几年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由几家企业发展到20万家企业,500万人从业。全国建筑装饰总产值高达7500亿元,其中家装4000亿元,行业总产值占GDp的6%,行业的飞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装饰行业的发展变化,真实地反映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质量与消费方向。

2、装饰行业的发展历程

装饰行业20年的发展不是原来水平上的重复,而是摆脱传统操作方法,不断更新施工工艺技术,研究新材料。施工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施工水平,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施工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施工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国的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基本上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其特点是效率低、质量差、较简单。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大量新产品新材料、先进的施工机具涌进深圳并很快普及到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基本形成,并且得到超常规的发展,连续十几年以高达20%的速度发展。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出现的在国内领先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在建筑装饰行业中占主要地位。进入21世纪,企业家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他们走出国门寻找国外成熟而国内没有的工艺技术,并且经过改造后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接近国际水平的新工艺技术。

二、建筑装饰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由于受到区域经济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工程不断涌现,其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在目前我国的装饰发展中,其由于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存在着差异,使得其在整个设计中还存在着大同小异。另外在设计工作中,由于追求不同造成的设计模式和设计理念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建筑装饰行业工作中,常见的发展趋势蛀牙从以下方面入手去分析和总结。

1装饰部件工厂化

建筑装饰行业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也是的其在材料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完善的关键性指标所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使得建筑装饰的各部件也形成了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和应用流程,促使了整个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然而在目前的装饰工程应用中,多数的工作单位和装饰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施工模式来进行施工,这就难免在工作中出现一定的损伤与不足。而以装饰部件工程化为主的装饰体系的采用对于改变传统定销连接模式提出了改善和优化要求,使得工作中形成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

2施工技术的研发

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其正处于一个先进施工方式与落后工作模式并存的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但是就我国的实际工程施工而言,其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缺陷,无论是从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和材料的使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质量缺陷与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了建筑装饰行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必然朝着这一趋势迈进和发展,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扎实的基础平台。

3高科技的引进

高新技术的存在与出现带动了建筑装饰事业的发展与革新。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使得各种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的产品不断的出现,也涌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整个工作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促使了建筑装饰工程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其日后发展创造了必然条件。同时在目前工作中,以增加科学技术含量和投入结构的工作模式不断出现,已成为了整个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发展新方向,促使了建筑事业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相接轨,形成了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方向。

4节能、绿色的发展趋势

建筑装饰行业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国家要求施工技术发展的总方向是节能高效、绿色环保、以人为本;而业主对装饰施工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保证装饰功能需要、工程施工质量好、工期越短越好、环保要求坚决保证和回报越快越好。市场、业主就是建筑装饰行业服务的对象。分析一下现状,幕墙技术、石材干挂技术、水电的安装已基本实现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的要求。在施工中实现木制品、油漆作业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化,对施工全局实施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化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那就是成功应用了木制品部品集成技术与免漆面工艺技术,虽然只是少数,但为全行业提供样板与示范。现在,我们提出在全行业推行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化是有条件的,只不过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已。部品生产工厂化是生产产品的一种方法,实现施工现场装配化才是目的。部品生产工厂化只是实现现场装配化的重要环节,部品生产工厂化是国家实现工业专业分工发展的结果,专业化生产产品最能体现本专业特点、功能上的需求和标准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