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7:45

语文教案总结篇1

一、概述法律英语,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Language或LanguageoftheLaw,即法律语言,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法学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语言。它是一种行业用语,里面融入了英美法系国家千百年来的法律文化传统。国内有的学者将法律英语归为“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支学科之一”,这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法律英语最主要的是为法律相关的人员所运用的专业术语,它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以及体裁都是定型化了的,不能离开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来学习法律英语。如果仅仅只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学科之一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脱离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甚至简单地用中国的法律作为学习内容,只不过用英语表述出来,岂不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所以,首先对法律英语的定位应该是一种不可脱离英语语言国家法律文化传统的行业用语,定好了位才能够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用最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既然法律英语离不开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那么,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就应该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英语国家的老师,把自己和学生完全放在他们的大背景下,象他们一样教授法律语言。而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郎得尔曾指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判例,真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意思就是说,要通过阅读法官对于案件的合理判决来学习法律推理。其好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如何解决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即使他们记不住法律条文,也一样能够运用法律推理能力理解他所不熟悉的法律。近几年法学教育已经开始重视“案例教学法”,但是主要停留在部门法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纳入到法律英语教学中来。在此认为,法律英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任何部门法更加适合。因为本来英美法系国家就是以普通法或判例法为基础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法官裁决案件主要是以以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遵守先例”原则,也就是说今天法庭裁决的案件必须与以前裁决过的类似案件保持一致,至少不能完全发生冲突。由于司法判例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美国的法学教育十分注重案例教学。要学习别人的专业语言,当然也应该吸取他们的先进教学方式,也采用“案例教学”。也许有的人要说:美国的法学教育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法学院的学生是从最优秀的申请者中录取的。学生进入法学院之前,大都已经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有的学生甚至还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同时,学生进入法学院还要通过全国性的法学院入学考试(LawSchooladmissiontest),且成绩优异。此外,在他们进入法学院的时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基本的日常英语可能都过不了关,怎么能要求他们象要求美国学生一样,对他们用同一种方法呢?现在小孩都早熟,到大学阶段已经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而且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大四开设,对于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的部门法都已经学习过了,对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有专业基础。而美国的学生在没进入法学院之前还没像中国学生一样接受专业的学习。并且,学生们为了过英语四级、六级一直在学习英语,语言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英语授课实行象美国等国家的“案例教学法”是行得通的。“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实际案例的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作为手段,以案例分析作为考试的题型。但是由于法律英语横跨了法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所以在法律英语授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要从案例中学习法律方面的内容,还要学习它的语言特点。具体的来说就是:指导学生以具体的案例为范本,采用整体阅读法,即首先从文章的总体入手,分析案例的结构、写作方法、中心议题及其中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然后研究段落的衔接、连贯性及段落的中心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词汇,重点句子和特殊语法现象的用法。学生学习法律和法律原则,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法律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认真钻研老师发的案例汇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一起就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则、规则以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只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基本上每一所有法学专业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法律英语这门课程,说明了对法律英语的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确大多数不合理,使得学生都把这门课程当成是一种负担,很少有人是真正感兴趣的。针对法律英语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有如下问题的存在:

(一)课时短人数多普通高校的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开设,一共学习两个学期,每个学期32个学时。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学习法律英语的时间一共是64个学时,即48小时。要想在两天学一门专业语言,别说掌握,就是连基本的了解都很困难,最多只能算是接触过了。另外,上普通英语都是小班授课,专业英语应该说比起普通英语来讲要难得多,确是一两百人一起上,学生和老师之间根本无法交流。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使用“填鸭式”的讲授课的方式教学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无法调动,老师上得辛苦,学生听得也辛苦,到最后学生不仅没兴趣,大多数同学还认为是一种痛苦的负担。#p#分页标题#e#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案例教学法”。首先,由于课时太短,如果要用讲授式的方式,根本不能教授多少知识给学生,反而让他们产生思维惰性。法学本来就是一门要积极思辨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到最后他们也就懒得去想了,反正老师课堂上没有留有空间时间给他们想,课下他们又要消化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更没时间思考了。这样,还不如用“案例教学法”,传授一种学习方法给他们,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多让他们说,这样法律和语言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即使以后没有这门课了他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针对人数太多,“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抽象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缺乏兴趣,但是却对案例很感兴趣。如果用讲授式的办法很容易让他们打瞌睡,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阐述对一个案例的看法,并自己推导出其中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他们也会有成就感。虽然说人多对于讨论来说是个问题,但是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个人都参与,然后将他们讨论的结果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阐述,其他人补充。总之,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二)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说明法”。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标榜实行的是“案例教学法”,而实际上只是在课堂上举了很多的案例而已。“举例说明法”的本质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其目的是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个抽象法律制度或法律原则而为。学生还是处在“听众”的地位。而“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要清楚什么是“案例教学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2.借“案例教学法”之名,行“放羊式”教学之实。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并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操纵全局———既要解决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又要将学生讨论的焦点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因此,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借助案例教学的名义实行“放羊式”教学,在课堂上很随意地发一些案例给学生讨论,最后做一些简单的总结,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更遑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片面强调“法律”或者“英语”。由于“法律英语”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两者兼顾,既要培养学生们用法律思考问题,又要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校让外语系的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由于外语系老师没有法律基础,所以很多词汇对他们来说非常晦涩难懂,老师都不明白,怎么讲述给学生听呢?另外,有的学校虽然让法学专业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但是很多老师的英语水平不够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很多都成了用汉语对某个英语单词作“名词解释”,同样,学生老师都头痛。所以,建议专业英语老师的选择最好是有英语特长的法学专业老师,或者是懂法律的英语教师,以补不足。  三、在法律英语授课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一)教材设计在法律英语的教材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法律英语是一门法律和英语的交叉学科,以及中国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因此作为法律英语的教材,决不能只是纯粹的案例选编。从文体来讲,应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著作、法庭审理与辩护、司法文书写作以及个案分析等;从内容来讲,应依次包括法律英语语言特点的分析及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英美律师职业介绍、英美主要部门法、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法律等等;从结构来讲,应该包括文章、问题、词汇及重难点句分析。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适合的已出版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甚至自己编写必要的英语教学资料。当自己编写案例时,要注意个人意志与实践情况的结合,既不能主观地剪裁材料,又不能直白地记录材料,要把法理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当选取他人材料时,要认准那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而形成的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将诸多案例进行组合等方面的加工,使之更加典型化。  (二)角色设计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制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因此,常常使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在用课堂讲授这种方法的时候,课堂的主角永远都是老师。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是主动行为者。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聆听者”。久而久之,学生会忘记怎样去思考,反正老师讲的都是有权威的,却忘了法学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挑战”,这对学法的人来说是一种悲哀。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师生双方地位应该完全平等。老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强迫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老师是主角,因为整个过程都由他来主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也是主角,课堂上80%的时间都应该交给学生,由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互补不足,合作双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这样,静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探讨过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  (三)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要由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师生必须在上课前对某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和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课前,学生必须花大量的功夫来进行准备工作。学生要读懂该案例、要去了解该案例的背景、里面涉及的基本原则、有争议的地方以及学生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美国的案例教学中,一节案例课往往需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读书报告”或者“读书笔记”。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样,学生要做的工作老师都要完成,另外老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还要精心设计好所有的环节,让学生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所以老师要做的准备工作更多。如果说学生需要两个小时准备,那么老师至少要花3个小时左右进行精心设计。#p#分页标题#e#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首先由老师对案例进行介绍,准确向学生报告案例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把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点很重要,因为有的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或者专业水平有限,理解的案例可能有所偏差。由于案例分析必须要立足于原始案例,所以,读不懂案例或者读错了案例,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其次,用演绎的方法,从分析研究个案出发,去探讨“类”的现象。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来把握和掌握同类现象形成类的结论或理论。这是学生唱主角的时刻。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方法将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呈列出来,然后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即使是现在仍在使用的成例,学生仍然可以抛开判决,从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最后,经过了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由老师做出总结。这个总结不仅包括对案例本身的总结,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总结不一定要有结论,学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总结只是为了由类的结论出发向规律性探索的高度和深度进军。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了思维,这才是目的所在。3、课后总结对于课前准备和课堂表现,学生都应该进行总结,总结自己的、总结他人的,也包括总结老师的表现。在这过程中,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巩固学过的知识,也为以后更好的表现做准备。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整个案例教学学生部分的终点。对于老师来说,总结也是同等重要。特别对于年轻教师,可能实践经验不足或者理论知识不够深厚,在这过程中能够向学生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要用一种形式总结固定下来,以便以后的改进和巩固。当然,虽然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部分学生,而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另外,如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仍然要和教授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语文教案总结篇2

1.高职英语网络教学中的案例引入

在案例教学的开始阶段,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恰当案例的选择,然后再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案例的学习产生疑问,带着疑问的态度进行英语知识的课堂学习。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对教材与案例进行统一性的结合,使案例教学符合英语教材目标,制定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其展示方式进行设计,进行主题的确定。另外,在案例的设置中需要将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进行关注和突显,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来进行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中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探究,符合高职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也符合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

2.案例讨论,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讨论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1]在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比较多样,首先就是确保案例讨论的有序性,对于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准确的提出。其次就是在学生完成问题的讨论分析之后,需要将不同的意见进行统一,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又要增强其丰富性,避免案例的重复使用。在讨论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对学生的思考内容进行引导,接受不同想法的提出,在讨论之后进行总结,教师需要对案例中表明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3.案例教学中的总结与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2]在教学总结阶段可以教师自己进行总结,也可以请学生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案例讨论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获得的经验等。在高职英语案例教学的总结中,要对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理论进行揭示,使学习内容得到强化,这对于知识的后续学习也是一种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案例问题的分析,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最后选出最优解决途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利用效率。比如在进行“computers”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在阅读训练中题目具有拟人化特征:“wHoami?”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看看文章到底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将这一完整的表达体系进行整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教学示范。

二、案例教学与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结合

语文教案总结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形式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

我国外语学界对于文化教学方案的探索还是很多的,包含了文化教学里的很多方面。一些研究依据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的差异,选择通过中介文化来帮助文化结合,通过移情的手段来掌握深层文化;有些则是从教学大纲、教学器材以及上课内容安排、老师与同学三个层面表述文化教学的方案;并且一部分研究者针对以教授知识文化为中心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文化课程与语言与文化课程,总结出了全新的授课策略以及组织形式。在大部分的文化教学方案里,需要注意的是非言语行为分析方法、文化心理认同以及文化探究方法。非言语行为研究方法是差异与相同比较方法中的一种,它主要是利用那些针对真实语料里不属于非言语内容以及它的社会功能的研究,将它与中国与西方的非言语行为进行比较,例如,将各国不同的身体语言进行比较然后教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很好地拓展了各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范畴。文化心理认同则要依据个体案例来研究、文学章节鉴赏等方式,通过各专题分析中国与西方的世界观、时间观等各种概念。这个方案需要所列出的案例具备典型性、生动性以及有趣性。文化研究方案主要是根据自己活着专题小组针对有关的专题做出研究的手段提升语言学生对外语社团的跨文化认识。研究的结果可以用语言汇报、文字表述、图像表现等形式阐述。

上述的文化授课方案经过学者研究再到教师的实际运用,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以及教授方式的革新里扩展出多种多样的文化输入模式。总而言之,外语文化授课方案探究通过跨文化交流能力训练方案里也得到了很多启示,也给对外汉语文化授课方式的探究做出了可以学习的实践方式以及研究方向。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具体形式

第一,通过阐述、解释、总结、示范、训练的手段来传播我国文化。这个教学模式要依据各种课程形式的各个阶段扬长避短得运用。如初级和中级的口语课程,能够运用上述的方式分析里面的知识点。而在以教授语言以及知识文化为中心的汉语课在它的初始阶段应该要选择简介得标注解释的方法,到了中级阶段,就要改成标注、总结等方式来帮助同学们的认识。第二,通过声音、影响等来展示文化内容。如以故事、图片等形式来实现文化导入;通过讲课、听歌、交流感悟、分享故事等方式帮助同学们感受课本中的文化内涵。第三,文化比较研究。它是课堂文化输入的重要方式中的一个。这个方式经常被用来表达语素亦或语用方面的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动物文化词语褒义、贬义差异的文化心理原因;h语英语文化称赞语比较研究;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角度来针对跨文化交流里的错误的语言使用情况作出研究。第四,通过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来教学。这个方法需要学生们具有相当的对目标语理解力以及表现力,特别是划分不同话题探讨的模式,一定要在目标语障碍比较小的前提下,所以它多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言文化课程。第五,学习有关的语言书籍,利用报刊等文字资料了解文化。第六,举办讲座,跟部分文化课里的专题解析很像,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第七,文化实践课。它是把课上以及课下的学习氛围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这种形式的课程会将课上老师讲的知识与同学们的实践结果进行结合,能够很好得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对外汉语文化教授而言,比较研究的方法同样是很重要的方式。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我国的二语教学界经常被使用,这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很好得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认识,训练其考虑事情的思维方式,将会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文化教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就是“翻译”。有的研究者认为多进行这项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文化与语言形式的差异里了解到外语文化的特征,并且懂得表达母语文化。

语文教案总结篇4

关键词:实践;案例;口语交际;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02-02

一、案例教学对中职导游专业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培养目标的要求。中职导游专业是一个对语言表达要求极高的专业,选择这个专业的中职学生,需要在口语交际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以语言为教学重点的基础学科――语文。忽视语文而谈专业知识,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永远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语文教材的局限。中职导游专业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必须将课堂、社会、职业融为一体,依据“生本教学观”,体现“大语文观念”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但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教材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稳定性。这样,教材的封闭性和稳定性与学生需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就产生了矛盾。

3.研究现状的空白。在针对中职导游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方面的教学研究,也就是语文教学与导游专业语言能力培养的衔接研究还是空白,笔者通过积累实践经验,认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丰富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有效地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中职导游专业语文课堂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中职语文课堂不同于普教的语文课堂,它面对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在口语交际能力需求方面也不尽相同,导游专业则是对口语交际能力要求最强的专业之一。在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的在校阶段,丰富的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积累一定的经验。而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要创设相对逼真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应对能力。

2.有效性原则。涉及社会交际和导游职场交际的案例有千千万万,如何选择,选择什么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必须遵循有效性原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针对学情精选案例;其次,师生的课前准备以及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等也十分重要。

3.适时性原则。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的案例教学并不是大量案例的简单堆砌,也不是任何时候插入一则案例便会有效而且成功,它还必须遵循适时的原则。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出示的案例应该是典型的、精悍的且有思考价值的,同时还必须起到推动课堂进程的作用。一般可以在导入部分展示一个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维松懈时推出一个案例激绪,在学生初步习得知识后抛出一个带有难度的案例组织讨论,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以一个案例的分析总结课堂所学,检测教学质量。

4.启发性原则。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启发性,有让学生思考问题的价值,能够让学生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在涉及到交际中礼貌用语等问题时,教师出示一个不懂礼貌的青年与老人的对话,让学生分析交际失败的原因,学生很快会得出“文明交流”的结论,再启发后,能够得出“交谈中需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最后,师生可以共同总结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如何使用,等等。

三、案例教学在导游专业口语交际教学中示例

1.材料分析。①祝贺。一天,有位富人为儿子过生日,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家里喜气洋洋。有人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做官!”有人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发财!”他们都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其中只有一人说:“您的儿子将来肯定是要死的。”他的话刚出口,就被家丁狠狠揍了一顿,赶了出去。提问:为什么说了真话的人却没有受到主人款待,反而被赶了出去?这个事例对我们说话有什么启示?――说话要注意场合。②问年龄。小李在出差途中,与同座的一位老大爷聊天。言谈中他问道:“哎,你几岁了?”老人听了没好气地说:“三岁!”小李听了十分尴尬。小李为什么会陷入尴尬境地?――说话要尊重别人,考虑对方感受,要注意文明。③护士与病人。新年之前,几位干部带着两个青年工人去看望退休的老师傅,代表大家送温暖。他们来到一位退休20多年的老师傅家,两个青年工人格外热情,见面后便问:“您老好啊,身子骨硬朗?”“硬朗,硬朗。”老人直笑。“您老今年高寿?”“八十多了,快八十三了!”“好啊!人生七十古来稀,您都八十三了,厂里数您最长寿,您是冠军吧?”“哪里,要说冠军得数老宋头,他活了八十六。可是年纪不饶人,他不久前还是去世了……”“呦!这下好了,该轮到您了!”――说话要特别注意对象。

2.学会使用文明用语。①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喜庆场合、悲痛场合等。②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文明用语。“令”――尊称。如,令尊、令堂、令兄、令弟。“家”――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弟、舍妹。③说一说:你还都会使用哪些文明用语?

三、情境对话

给出相关情境,选择其一上台表演,得出结论。案例一:教师随机赞美学生,与学生交流感受――学会赞美;案例二:安慰生病的同学――学会安慰;案例三:对班级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学会建议;案例四:若在超市被怀疑偷窃,是否同意被搜身?如何拒绝?――学会拒绝……

四、总结“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

案例教学虽然十分有效,但是教师投入的精力较多,对其有效性的把握也因人而异。案例教学也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和其他教学法配合使用,吸收和融合其他教学法的优点,以系统的教学策略来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教案总结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法语语言教学

案例教学法(laméthodedescas)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提倡课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分析案例,参与案例,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倡导从实践中提取理论的教学方式兴起于20世纪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所提出的,最早主要应用在法学专业的教学中,后逐步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学科,多数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医学、金融等领域。在我国法语的语言教学从传统的语法教学,到视听说教学,再到后期的交际教学法,一直在不断的变革中摸索、进步,力求培养适应社会各行业发展需求的法语人才。案例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被部分教师应用于法语的教学之中。笔者在本文中探索案例教学法在中高级法语语言教学,尤其是翻译、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法语教学的意义及可行性

语言的掌握需要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学习者在实践中的锻炼和完善。因此语言的教学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为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设法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达到学习和巩固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案例教学法就是很好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半社会半课堂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其中,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原则上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基本的法语词汇、语法是保证法语教学的正常开展的前提。因此就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笔者建议是在法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出现,案例教学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辅助进行,顺利完成从课前到课上再至课下的延伸和过渡,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在法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1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案例

翻译(口译、笔译)和写作课程是法语教学中最具实践性质的课程,也是最适合引入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在具备合适案例的前提下,也可以开设翻译写作的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的课前准备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包括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和准备适用于课堂的教学案例。在《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和《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中都对学生不同阶段“写的能力”“译的能力”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此为依据,将各阶段的要求细化,使教学目标明确而细致,以便在选取案例时能够做到准确把握案例难易度,抓住要点开展教学。案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虽然案例教学没有明确的步骤要求,但以下几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从教师的角度讲,首先需要筛选案例。选择案例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挑选和设计。如条件允许,案例的选择最好以一定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其中包括对相关案例的市场调查,对学生知识水平、特点及需求的调查,等等。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具有时代性,有效反映社会的需求,再兼顾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其次,要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再创造。直接从实际生活中挑选出的案例,往往不能完全契合教学的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案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设计,在保证案例完整性的前提下,与其他教学法做有效的结合,使其更加适应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又能系统、完整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最后,资料的收集工作必不可少。在案例的准备过程中,仅仅提出案例是不够的,要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这也是最后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此外,与案例有关的数据资料等也需提前收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完成案例。从学生的角度讲,在教师正式开始课堂活动之前也需要一定的案例准备和资料搜集工作。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完整有效地进行,学生也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全方位地了解案例的内容、思考案例、适当做调查、提出问题,等等,或与小组同学进行课前讨论,做好准备工作。翻译课程的案例,需要提前阅读翻译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有关词汇。写作课程的案例亦是如此,准备相关词汇,了解文章类型、写作要求,做必要的数据调查,等等,例如法文写作中不同类型的文章(résumé,com-mentaire,compte-rendu,rapport...)有不同的格式或内容要求,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正式接触案例之前进行的课前准备工作。

2组织课堂活动

在总课时数确定的情况下,应对课堂活动做有效的分配,把握时长和控制节奏,逐步完成案例。教师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既是活动的主导者、主持人,又是参与者,兼及知识的传授者。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首先,应陈述案例,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陈述,这一步骤都必不可少。尽管学生已对案例进行过课前准备,课上再次陈述,还是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全局概念,更加准确把握案例和完成自我定位;其次是案例的课堂讨论活动。在案例教学中,讨论的环节是特色也是关键,小组形式的案例讨论,以及通过小组负责人进行的班级讨论都能使得学生更充分地参与案例之中。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翻译理论、写作技巧、法语口语的交流、切磋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性的功能,控制讨论的节奏,渗透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翻译知识和技巧、写作方法等理论知识;最后,进行案例总结,这也是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的过程。通过总结,使学生完整地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归纳在完成案例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从而纳入自身知识结构之中。

3课堂之外的延伸

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仅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课堂之外的辅助。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互联网为工具,通过各类社交媒体来完成。学生可通过网络在课前和课后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尤其是在语言的翻译或写作过程中,相关文化背景的知识必不可少,这些知识都可通过网络来查询获取。此外,社交媒体也可成为学生小组讨论、沟通的工具,如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教学案例选择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作为小语种,相比英语教学来说,法语语言教学的教材选择空间有限,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作为依托,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要求,寻找并设计适应教学内容的案例。可以考虑使多本教材的有关内容相结合,综合整理教学资料,使得案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2多种教学法相结合

法语的语法及写作规范相对复杂,单纯的高级语法或写作课程会稍显枯燥,使用案例教学法能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更具有实践性质。然而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授理论知识不够系统、详细,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调整,建议适当将传统的讲授法融入案例教学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班级容量不宜过大

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带来课堂活动的丰富,学生的讨论、课堂展示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参与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课堂讨论环节会变得混乱难以控制,或者耗时太长,在课堂上难以完成,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4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定位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不能仍然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主持人,把控好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进行,在学生讨论时做出适当调整和控制,避免偏离主题或在不必要的问题上反复纠缠。有需要时就涉及的理论知识做必要讲解。

5教学设计上避免只重形式忽略内容

由于案例教学法所倡导的实践精神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进入只重形式而忽略本质的教学误区。案例的引入与设置是教学的内容之一,是灌输理论知识的切入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语言和翻译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技巧的渗透才是课堂活动的目标追求。因此在注重课堂活动丰富有趣、案例完整引入的同时,切不可忽略知识点的渗透,不从实际出发,否则案例则变得无意义。

6考核形式的多样性

基于案例教学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及课前课后准备工作的繁复,在结课时对于学生的考核也不能仅局限于传统形式的一纸试卷。这样过于片面,也不能有效考核学生在整个案例参与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且法语的翻译及写作能力是无法在一次卷面考试中得到体现的,这样无法达到考核的目的。因此,考核的形式需要细致、全面,甚至贯穿在整个课程之中。总之,在法语语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参与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语言的应用技巧融入课堂当中,使课堂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彤.探析案例教学在高职商务法语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0).

[2]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语文教案总结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经贸俄语;应用

在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升温,民间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经贸俄语》这门课程得到了俄语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故本文拟从《经贸俄语》的课程特点着手,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性,尝试解决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既能掌握语言知识,又能得到实践锻炼这一问题。

一、《经贸俄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经贸俄语》这门课程是在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社会急需经贸俄语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发展时间虽短,但是大部分拥有俄语专业的高校均设有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不断总结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对《经贸俄语》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张遵循传统的外语教学法

《经贸俄语》中的经济类专有词汇量大,语法结构比较复杂,故教师必然要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及读书指导法。

2.主张适当强化经贸知识背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德祥副教授在《“经贸俄语”:经贸知识与俄语能力有效复合的教学探索》一文中就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划分国际经贸知识和俄语语言知识的具体范围,把握两者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使之相辅相成,从而使《经贸俄语》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教学大纲。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用经典的商业案例进行教学,使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大大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故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律、工商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当中。而在俄语教学中,则鲜有对此教学法进行具体的实践和研究。下面对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做进一步的分析。

1.从“教”与“学”两者中最重要的学习者来看

《经贸俄语》课程本身属于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俄语、翻译、经贸、法律文本等学科内容,对学习者本身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这门课是开设在俄语专业第五或者第六学期,此前学生经过了至少两年的俄语学习,大部分已通过了俄语专业四级的考试,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了良好的铺垫。

2.从“教”中的教学素材来看

《经贸俄语》课程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设置的,可以从市场中寻求到许多的语言素材,这些素材经过提炼就可以成为经典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使用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也与外语教学中注重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相符合。

总之,案例教学法较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有着一定的优势,较适用于《经贸俄语》这种实践性、交际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展会、单据、谈判以及合同等课上均可使用。下面以经贸俄语谈判课为例,通过精选案例、讲解案例、案例制作及实现、评价教学四个环节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精选案例

哈萨克斯坦某公司想从中国某公司购买6台机车,双方经过了几轮谈判,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现在双方将围绕采用何种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供货这一问题进行谈判,哈方建议采用国际贸易术语CiF进行供货,而中方一直都是使用Cip进行供货的。该案例的经典在于:

(1)谈判对象不是传统的俄罗斯公司,而是哈萨克斯坦公司,需要了解中亚国家的风俗人情,采用有别于欧洲国家的谈判风格与礼仪。

(2)谈判内容对谈判者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较高的俄语水平,还需要对经贸知识有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国际贸易术语的使用。

2.讲解案例

教师需要提前将中哈双方的谈判资料以及该案例以印刷的形式提前发放给学生,并且将学生分为中哈两组,对此案例需要讲解的有:

(1)中亚国家的交往礼仪。

(2)各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利弊,尤其是CiF和Cip的异同。

(3)分析哈中双方之前的谈判特点,找出双方的薄弱点。

3.案例制作及实现

分组后的学生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再次阅读案例,搜集材料,之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如,属于中方小组的学生可以就使用Cip的优势、CiF的劣势以及哈方小组可能会提出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制订谈判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自己小组的获胜,会主动地去温习之前学过的国际贸易术语知识、商务谈判知识,甚至是对谈判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经贸俄语单词、句型进行反复操练。

接下来就进入了案例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我们的课堂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引导中哈两组学生的讨论,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两组学生可根据双方的利益,选择要么接受某一方的意见,要么另选一种对双方都适用的国际贸易术语而结束谈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注意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地参与进去,避免变成少数人的发言课堂。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进一步地了解了商务谈判的流程,锻炼了俄语语言交际能力。

4.评价教学

在案例结束后,教师可先请学生来评价自己或他人在本次案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之后由教师来进行总的点评,既可对精彩的发言或者有见解的思想进行肯定,也可对概念性的错误或者是语言用词不当进行更正,也可对整个谈判所使用的句型进行补充和总结。最后要求学生进行书面总结,进一步反思,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研究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我们在传统的外语教育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但是在应用时,仅凭单纯的案例教学法,而不去给学生讲解词汇、语法难点,那就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背道而驰了。因此,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法相辅相成,争取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语文教案总结篇7

关键词:学案导学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是教学的重点。而英语阅读能力则是学生正在掌握英语的关键,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但是,传统的英语阅读方式偏重对于语言的分析,而忽视了教学策略的作用,注重应试技巧而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学案导学教学概述

1.概念

学案导学,又称导学案,是指一种以学案作为教学知识的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运用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2.优点

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体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

3.原则

在对学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教师在对学案进行设计时,必须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成为学生中的认知主体。

(2)灵活性。

时代的变化和教学的改革,都要求学案的设计必须具备灵活性,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学案,保持学案的多样性,适应实际教学的需求。

二、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对阅读内容的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其应用的重点并不在于学案,而主要突出“导”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配合学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理解阅读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要结合学习的主旨,从阅读的内容、写作的特色等方面,对学案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保证学案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对译林牛津版的高中英语阅读模块进行教学时,针对“Readingappreciatingliterature”教学,可以要求学生首先独自完成相关的思考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Howtoreadliterature?”来对学案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案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内容。

2.对阅读案例的搭配

合理的案例搭配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形成相对严密的学习思维。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选择与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相似或相反的阅读案例,使得学生可以对此类阅读文章的表现方式、理解方法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对高中英语“ReadingLostcivilizations”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接受楼兰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大大增强。

3.对阅读能力的拓展

实际上,无论是语文阅读还是英语阅读,最重要的是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化积累,可以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认识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入,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反思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可以针对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学习的整体认知,设计出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英语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应用,最终目的仍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因此,在对学案进行设计时,教师必须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钱静.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学案”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8):173.

[2]吴银花.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导学案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刊),2012,(10):33.

语文教案总结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肿瘤学留学生

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此外,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和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医学留学生成为来华留学生中一个日渐壮大的群体。留学生教学也成了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肿瘤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观念大多以“教”为主、学为“辅”,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行的留学生肿瘤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探索一种符合留学生肿瘤学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医学留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将真实的临床案例和重点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近年来,案例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流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医学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留学生中开展了案例式教学,效果显著[3-4]。本文结合留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肿瘤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案例教学在留学生肿瘤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留学生教学的特点

大部分留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但汉语水平较差,在实际的临床教学中存在语言交流障碍,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医患之间的沟通,对他们获取临床相关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留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充满热情;上课喜欢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大多乐于接受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5]。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大多以“教”为主、“学”为辅,更多的是注重教师“教”的过程。此外,大多数教师都毕业于国内院校,虽然英语发音以美式英语为主,但存在发音不标准的情况,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5]。由于文化背景、教育模式、语言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已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留学生肿瘤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影响了留学生的教学质量。

2.肿瘤学教学的特点

肿瘤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基本内容涵盖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课是留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肿瘤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实践课是留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扩展到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3]。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留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以后从事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由于留学生语言沟通的障碍和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实践环节的教学,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势必影响留学生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总体把握。因此,必须从教学方式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案例教学的优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结合课件讲授学习内容,但是课件所涵盖的信息量有限。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影像等多种信息表达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针对留学生,可以引用一些英文原版的与医学相关的电影素材,这样可以让留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获取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能够使学生从多元化渠道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能够将临床的真实病例搬到课堂上,有利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4]。

4.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肿瘤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策

4.1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可以来源于报纸、杂志、期刊或教师本身在门诊遇到的病例,真实的案例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案例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全面反映教学内容;所选案例要能够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引起留学生的积极思考;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贴近生活,易于被留学生理解;最后,案例的语言描述用词要准确恰当,逻辑和语法要合乎英语的规范。

4.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教师在进行相应内容的案例教学前,将涉及的基础知识讲授完毕,然后根据本次案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将问题设计在案例中,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内容有机结合。课前,将案例分发给每组学生(3-5人/组),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习案例内容。课上,教师根据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中患者的病史、观察体征、辅助检查资料,如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教师汇总每组的讨论结果,评价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课后,教师带领学生见习门诊上出现的同种病例,做好留学生的“翻译”助手使他们能够与患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加深留学生对同种病例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案例内容,认真讲解本次案例中留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

4.3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纽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自我总结,然后将所学知识应于临床实践,由教师讲评、总结,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选案例要真实可信,要贴近留学生的真实生活;其次,所选案例要客观生动,带有趣味性和故事性,不能是一堆症状、数据的简单罗列;再次,案例提问要有层次性,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的认知顺序;最后,教师要侧重于引导留学生回答问题,尽量让留学生自己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认真评价每一位留学生的表现,吸引所有留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法采用真实的临床案例,使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联系;能够让留学生在相对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此外,案例教学还给留学生提供了与患者交流的机会,降低了留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因此,案例教学必将在未来留学生的肿瘤学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肿瘤学教学的必备手段。

作者:白津等

  参考文献: 

[1]岑建君.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6,(5):47-48. 

[2]陈继红,孙洁,陆丽蓉,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95-96. 

[3]高宇,王政华,朱志图,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留学生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14(1):49-51. 

语文教案总结篇9

引言

案例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现代案例教学法兴起于哈佛法学院,以哈佛商学院的推广最为成功,之后的案例教学法多借鉴哈佛大学的经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并逐步推广。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高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夯实基础。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传统、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普遍遵循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另外,教材题材相对陈旧,与现实生活不符,缺乏真实、自然的案例,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法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进而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目标。其次,案例教学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较好途径,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虽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要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几个基本环节。结合基础英语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个人准备阶段

个人准备阶段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基础,此阶段包括教师的个人准备和学生的个人准备。要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教师的个人准备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案例、熟知案例、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服务。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而绝不是随意选择一个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本身必须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在选择案例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案例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引发他们的深思,使他们有话可谈。在选择恰当的案例后,教师要熟知案例,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语言上的难点,掌握案例的核心思想,记录下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阅读推测学生在案例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仔细阅读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而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即本案例学生要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进行了案例的选择、分析、阅读及关键问题的提出后,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激烈冲突的观点如何调和;当讨论出现偏差时如何正确地引导及如何处理有可能出现地突发状况。

除了教师需要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个人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学生要阅读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学生的一系列课前准备都需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还要大量查阅资料,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较之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前准备阶段,案例教学法的个人准备阶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

2.集体讨论阶段

集体讨论阶段包含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部分,小组讨论是集体讨论的基础阶段,全班讨论是集体讨论的高潮阶段。首先,要在课前分好讨论的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质,尽量保证各组能力的均衡。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依次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供组内成员讨论、批评、切磋和补充。小组讨论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大家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进入讨论状态。二是分析案例、聚焦核心问题阶段,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通过讨论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找到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三是提出备选方案阶段,在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抓住核心问题后,提出解决的策略就是关键。小组各成员对案例问题的决策均有自己的观点和侧重,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综合考量各成员的观点,通过讨论提出最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四是讨论如何实施阶段,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后,接下来的就是要讨论具体的实施过程。某些解决策略看似合理,而一旦实施会发现不具可行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要对提出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在考虑影响具体实施的各个因素后,决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方案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小组成员也要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做出评估,争取达成最优的解决办法。小组讨论阶段在整个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全班讨论的效果。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完成小组讨论后,就进入了集体讨论的第二个部分――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高潮,是案例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在全班讨论阶段,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解决方案、具体实施进行陈述,同时也可提出小组讨论时存在争议或未能解决的疑难,供全班讨论、解决。在每组陈述完进行后,全班同学可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全班讨论的过程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适当的作用,对课堂进行良好的控制。首先,教师要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对讨论进行适时地引导,一旦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案例的主题,要及时引回;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时更正,因为案例讨论的全程都用英语,所以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对关键性的,频繁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不能任意打断学生,影响学生正常表达。总之,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挥调控的作用,但要少做评判与仲裁。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能够各抒己见,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即学生不擅长或者说根本无法用英语思维,绝大多数都是首先用汉语想出解决办法,再由汉语转换为英语,而适当的转换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所以在英语表达中词汇、语法错误层出不绝。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关键也是难点之一就在于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能力。

3.总结反思阶段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在当堂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这是案例教学中给予重视程度不够,但实际作用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次的案例学习做概括,谈谈从此教学案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启示以及可以改进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其次,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要强调案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此次案例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对不完整之处做以补充。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还需根据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反思,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反思还需延伸到课下,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的不断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4.案例报告撰写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为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案例报告的撰写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学生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总结。基础英语课程的案例报告有一定的模板,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短小但完整的英语论文。在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当然,在学生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还需仔细阅读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认真批改。

语文教案总结篇10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从先秦时期以来,汉语的发展就日趋完善,汉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网络语”、“洋泾浜”等新名词。近年来,语言优化的有效研究已受到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关注。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使用规范优质的母语,也十分重要。我认为运用品味语言是一项心、智、情全方位投入的享受性的过程。我确定做这次课题研究,意在解决一些“语言劣化”的现象,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全面地认识初中学生使用母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母语的习惯,增强他们对母语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懂得语言美的重要性,耳濡目染领悟母语的魅力。传承文明,健康成长。

(2)注重语言与生活、语文与生活、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由更文质兼美的表达空间,提高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让初中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倡导自由快乐写作,强调写作是初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淡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命题――作文――批改――讲评”。针对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尺度,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健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一味追求分数;课堂上,学生只是听与记的机器;综合性活动形同虚设;学生怕写作等。我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写”。写作应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交流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礼仪。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他内在的思想风尚。因此,让初中学生的语言得以优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明有礼,合情合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初中学生在使用母语中存在哪些劣化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和教学实践,从而找寻一些能让学生语言优化的有效性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收集一些初中学生“语言劣化”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包括来自外部传媒和教师内部的)。

(2)以开展综合性活动和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为主要载体,创设平等快乐的语言表达空间,为初中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接受熏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树立积极的人文观。

(3)在实际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改、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为切入点,加强阅读积累,养成批改与议论的习惯,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撰写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总结出一系列的优化语言的有效途径,构建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技巧与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日常教学法和经验总结法,同时还适当运用一些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

(1)日常教学法:将研究带进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留心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报刊、著作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确定研究的正确方向,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比较法:采用谈话、问卷、测评等形式,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情况。指定个别班级为实验班,将研究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动态成果。

(4)个案分析法:关注个别初中学生,理解其语言运用的习惯,并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剖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而有效地调控课题研究的进程。

(5)经验总结法:留心收集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为清楚的工作蓝图。我初步确定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大致分成筹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

筹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选题。对课题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写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认识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弄清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意义。预设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个别班级和典型学生。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留心学生的日常口语使用和书面语运用的具体情况。收集研究材料,并及时整理、分析、小结。

(2)积极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认真撰写工作小结,形成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实践去检验经验。

(3)邀请专家教师会诊,完善预设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

(1)分类整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比分析课题研究的材料和初中学生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听取专家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用心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认真撰写相关的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

(3)让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一定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记录,其成果形式预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无形力量,如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良好改变。二是在课题研究前后收集、撰写的有形材料。

(1)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汉语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质兼美的母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学生与教师更平等,更亲近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将是教师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2)设计调查问卷,并整理收集、分析研究,掌握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写作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