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十篇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十篇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3:45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1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预测新10年中国旅游发展趋势预测(2011~2020)2013年中国电商未来发展趋势解读2012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分析及2013年预测201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预测分析2014年中国家纺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分析2017年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分析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分析及2014年命题趋势预测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二)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一)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三)2013―2014年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现状与趋势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6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分析及2007年预测2010年中国热点趋势连锁发展预测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科技>2013年中国农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2013年中国农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粮食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加之今年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及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密度大等因素,将稳定增大农药市场需求。

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去年冬小麦面积比前年增加100多万亩,冬油菜面积增加180万亩左右,秋冬种蔬菜面积增加3.4%。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对农药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根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预计2013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重发态势,发生总面积约为55亿亩次,其中水稻"两迁"害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6.8亿亩次、2.5亿亩次、3.5亿亩次;粘虫、小麦赤霉病重发风险较高,发生面积分别为1亿亩次、8000万亩;二点委夜蛾、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防治压力增加有望拉动国内市场需求。预计全国农药需求总量为33.43万吨(折百量),比上年增长4.68%。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013年,农药产品的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外贸可能会返销内贸市场,内贸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价格难于预估。预计农药价格大部分将维持2012年水平,部分产品会随着病虫害的发生上下浮动,但整体价格不会提升。预计2013年多菌灵、丁草胺、毒死蜱、草甘膦、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烯啶虫胺、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乙草胺、百草枯等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购买动机趋势

电子商务自1998年第一笔网上交易的实现,在我国走过了不过短短15个年头,从2004年的真正兴起至今不过才8年时间,不知不觉中人人皆网购,中国步入了电子商务时代。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和趋势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探索上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助于电商企业细分市场和营销策略的制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有利于及时把握市场信息,预测消费需求变化情况,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把握消费者心理变化,提升经营艺术和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和声誉。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环境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和趋势分析来进行探讨。

电子商务引起的社会变革[1]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带来前所未有的频繁的商务经济往来。电子商务活动是商务本身发生的根本性革命,并对企业的运行环境、经营管理理念与方式、企业形态,以及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方式、行为等均带来冲击。电子商务直接改变的是商务活动的方式,消费者能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可货比三家,同时,还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由的自我服务的方式来完成交易。电子商务使全球上亿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客户或者是合作伙伴,企业可以利用网络24小时的发展潜在客户,客户服务程序可以把客户的问题及时传送到不同的部门并和所有的客户信息系统相集成。

在传统的购买行为中,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因素有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因素。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电子商务贯穿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人与电子通信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零库存”成为可能,也促使传统零售业、批发业和制造业走上了“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各种在线服务为传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更为广泛,消费者从各种渠道获取越来越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购买。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的市场准入条件,中小厂商从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消费者得到了比传统消费方式更多品种商品的选择余地和更高品质的服务。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来说,具备以下优势:

1.广告宣传千变万化。随着我国网络广告的不断发展,广告不仅有条幅式、按钮式、弹出式、邮件式、问卷式等等,灵活多样的广告形式,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大、针对性强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广告形式受众更具体,广告效果更好。

2.商品种类多样化。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只要有购物需要,天南海北的商品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个性化的商品也可以通过网络订制,完全满足了现代年轻人要求便捷、个性的需求,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的年轻人所接受。

3.成本、价格优势。由于是虚拟商店,业主勿须为店铺选址发愁、勿须为租赁商场房租发愁、勿须为水电费发愁、勿须为员工的工资发愁,节省出来的中间成本落实到消费者身上形成巨大的价格优势。

4.时间、空间优势。电子商务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须雇佣营业人员,全球的任何人24小时均可实现自助购买,不需要专门抽时间去逛街,且商品多可选范围广,不拘泥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满足了工作繁忙,没有闲暇时间购物的人的需要。

5.优质服务更新快。由于网络的快捷便利,信息快速传递,电商企业根据网络提供的变化信号进行商品设计和生产,生产满足各类人群需要的适销、流行、热门的产品,有效避免了盲目生产导致的产品积压情况,可极大地提高销售业绩并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适应当前环保低碳的需要。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为了满足个人、家庭的生活需要或者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购买爱好的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决策过程,是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传统的购买行为发生时,消费者要现场进行购买,要现货现钱,检查完毕商品之后,购买行为才能完成。而在电子商务时期,消费者则是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其购买行为。

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产品的多样性、收货的方便性、购买的随时性,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足不出户地完成购买行为。互联网的完善和发展,无线网络的遍布普及、3G手机的推广,从物质和技术水平上促进电子商务的完善发展,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查询产品信息,通过网络选择购买、团购等多种购买行为。

1.购买动机分析

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行为一样,有着明确的购买动机。分析网上顾客的购买动机,有助于企业和商家有针对性地进行网上促销,扩大销售。

常见的顾客购买动机有以下几种[2]:(1)求实心理动机。以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核心是“实用”和“实惠”,购买商品时注重商品的品质、效用和售后服务,是中档和大众商品的购买者。(2)求新心理动机。求新心理在当前网上购物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富于激情,渴望变化,容易受到广告宣传和流行趋势的影响,注重商品的造型和款式的时尚度,常有即兴购买的行为,是时尚商品和先锋商品的主力购买者。(3)求美心理动机。这类顾客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注重商品的本身造型,是工艺品和高档服饰的主要顾客。(4)求便心理动机。网络提供的24小时服务,不受节假日、营业时间和天气变化的限制,顾客可以随时查询所需资料或者完成购物,时间短、程序简便,是分析型顾客或以缩短购物时间为目标的顾客。

2.购买类型分析

根据消费者在完成购买行为时的目的性是否明确,可将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确定型。消费者通过对自身和商品的确定性了解,完全明确商品的名称、型号、规格、颜色、款式、价格等信息,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商品后,当商品满足其所有需要时,就会确定购买。此种的消费者往往是在实体店试用满意后,由于价格或款式、颜色等因素不能完全满足购买要求,于是在网络上寻找有关商品,搜索到的商品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就会确定购买。此时,购物满意程度较高。2.半确定型。消费者在购买前,已有大致的目标,但此目标不够明确。此种消费者犹豫期较长,电子商务的便利和快捷性,往往给出更多更大的选择空间,消费者可充分比较后,完成购买。3.不确定型。完全没有购买目标,消费者进入店铺主要是游览,漫无目的地了解商品信息。电子商务时期,由于“逛街不累”此类消费者不断增多,许多人每天都要上购物网站浏览,随机购买的机会增加。

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文化进步的重要工具。我国电子商务已经从模仿到摸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并将持续以下发展趋势:

1.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专业化发展[3]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观念和行为的不断发展变化,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电子商务化迫切须要促成电子商务全面发展。垮地区的专业物流渠道的发展完善,节省物流配送成本,电子商务企业将从网上商店和门户的初级形态,过渡到企业核心业务网上办理的阶段,互动性和实时性增强。我国上网人口以中高收入水平人群为主,受教育水平较高,个性化需求强烈,购买能力强是他们的显著特点,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较高的垂直型网站及专业网站发展潜力巨大。

2.较大的超前性和可诱导性

电子商务构造了一个传播迅速的全球化虚拟大市场,最先进和最时髦的商品在第一时间和消费者见面,具有超前意识的年轻人快速地接受和消化吸收着新商品(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并带动其周围消费圈新的一轮消费热潮。从事网络营销的厂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用多种促销方法,启发、刺激网络消费者的新的需求,唤起他们的购买兴趣,诱导网上消费者将潜在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需求。

3.需求个性化色彩明显,主动性强[3]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上顾客比以往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自己满意的产品,不受地域限制。自助服务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客户将面对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开通的自助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客户可以查询到公司信息、产品信息、订单信息以及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减少了人工干预,使服务更加方便和快捷。顾客通过网络对所需商品进行信息比对分析,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和知识,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增加了对商品的信任。

4.区域化、国际化和融合化趋势[2]

互联网没有国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这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庞大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子商务企业和投资公司参与进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将采取兼容并包的方式,吸收和采纳国内外先进的电子商务模式,同类网站优胜劣汰、兼并和不同网站之间的互补性兼并;网站联盟相互协作、共享客户和资源、提高竞争力,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趋势。

5.移动电子商务

未来的移动商务是由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它的内涵已经不再是仅仅提供信息接入设备以及服务,而是要通过更丰富的移动网络接入,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解决实际商务应用问题。移动商务应用的发展,将基于移动设备的行业应用软件,最终将与企业或行政部门等各类组织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紧密结合,形成二级移动商务系统。移动商务系统将更加切合各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将信息化从固定的部门级别推进到移动的个人级,是对传统商务系统的扩展性变革,在未来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必将成为主流。

结束语

电子商务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它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本文对电子商务在我国引起的社会变革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并对未来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吴爽,陈小燕,黎军.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5-30.

[2]濮小金,王庭芳,窦峰.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润彤.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5-85.

[4]曹玫.电子商务的变奏味道[J].eC电子商务,2005(1):20-21.

[5]沈刚.增加在线销售的7个方法[J].中国电子商务,2004(5):40.

[6]熊焘.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J],管理与财富,2008,(12).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3

关键词:商业建筑;发展;建筑设计;新走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的迅猛提升使我们关注到了当今商业圈的发展潜力,在世界趋于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暴力谋取利润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能的方式。但是战争的稍烟却并没有因此而散去,在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另一处无形的战场俏然弥漫了战争的气息,那就是商业稍烟的弥漫。而作为商业发展的一个载体,商业建筑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如果没有一个保质保量的商业建筑,那么商业圈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商业建设的大环境就无法构造,所以在进行商业建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其设计的要点。本文就通过对商业建筑的发展,能够较好的预测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走向,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性意义。

一、商业建筑发展

1、商业建筑简介

商业建筑是一项多功能、规模化的建筑,是指主要是针对有形的商品而展开交易买卖的商业建筑场所。商业建筑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商业建筑的规模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型商业建筑、中型商业建筑和小型商业建筑三种类型;按照商业建筑所涉及到的市场范围可以将其分为超级商业建筑和近邻型的商业建筑;此外,按照商业建筑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商业建筑划分为综合商业建筑和单体商业建筑;按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能够将其划分为体验业态商业建筑和物品业态商业建筑两种。商业建筑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为各类日常用品和生产资料等的零售商店、商场、批发提供场所;为金融、证券等行业的交易场所及经营管理业务活动提供商务办公场所;提供餐馆(含中西餐厅、饮食店、酒吧等)、会所(亦称会员俱乐部)、旅馆(含宾馆、酒店、招待所等)、文化娱乐设施(如卡拉oK歌舞厅等),为会员提供休憩、饮食、聚会、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的场所等。

2、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的特点

与强调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的住宅房地产、工业房地产等不同的是,商业地产包括餐饮、娱乐、批发、零售等多种功能形式,且在经营模式等方面也与其他地产项目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商业房地产项目的设计也具有与其他建筑设计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仅以商业地产的外观设计来说,就必须重视地产项目的商业化包装,在其形象设计中加入创意元素,使建筑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特标志,发挥建筑设计的商业广告功能。在进行经营行为的同时,商业建筑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因此其必须依靠现代设计手段和理念,以或时尚、或亲和的建筑形象,获得大众的认可,最终获得消费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和第三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近年来,商业建筑与城市生活的连接更加紧密,人们对商业建筑设计形式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必须认清设计环节在新时期商业地产项目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建筑设计师应从项目整体规划开始,从消费者行为心理与品牌资源效益等角度对设计过程加以引导和修正,为地产项目的成本运作、经营模式和价值分析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并本着土地价值和项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与专业开发团队积极配合,确保项目的成功增值。设计中,应参考国家《饮食建筑设计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设计,并严格依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条款的规定,实现地产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注意对建筑尺度的合理规划,在做好整体轮廓、线条、比例等的设计后,注意人与建筑直面接触时的感受,并依照长、宽、高等尺度对三维空间进行限定。此外,和其他的建筑相比,商业街的建筑还要根据商家实际需求再一次改装店铺的外观,一些连锁的商店甚至还要根据自己独特的logo和色彩进行重新的设计装潢。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招牌、灯箱、广告这些室外的装修对于整个建筑的外观也是很受到关注的元素的。因此,设计师应注意对建筑的设计留有余地,以便于日后各承租单元的改建及装饰装潢。

4、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对于商业建筑来说,强调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一大趋势。当前,在商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高新科技将自然空气与自然采光效果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通常采用新型、轻质、可重复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原材料的重复更换,减少了对资源环境的损失。除了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强盗绿色环保外,对于商业建筑的动力资源也更加强调绿色环保,即选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动力资源,为商业建筑提供电力、照明等,实现了动力资源的绿色环保。此外,对于商业建筑环境的营造也强调绿色环保,为了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舒心、安谧的消费环境,在商业建筑的规划设计中。

二、建筑设计发展新走向

通过以上对于商业建筑发展趋势的探讨,我们看以看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走向,即生态化趋势、智能化趋势、人本化趋势和功能化趋势。

1、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

生态化趋势是今后建筑设计过程中普遍追求的一大趋势。当前,世界资源环境短缺,污染范围正逐步扩大,为了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生态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用使用周期长、强度较好、轻质便捷的新型建筑材料,避免传统建筑材料子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动力选择上,要采用清洁能源,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促进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建设。

2、建筑设计的智能化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的日渐广泛,建筑设计中的智能化趋势日益显露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为人们提供较为先进的服务,尽量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劳动支出,运用智能机器或只能技术就能实现简单的操作。比如在建筑清洁方面、防盗设施方面等。

3、建筑设计的人本化趋势

人本化趋势是建筑设计中的又一大趋势。建筑设计将会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贴近人民的需求。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建筑设计中人本化趋势是较为明显的。它会根据不同的商业类型对商业进行设计,比如,专业商店、批发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地下商业街等。此外,现代商业建筑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社会价值、公共利益和文化品位,影响人们的生活模式。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

4、建筑设计的功能化趋势

建筑设计的又一大发展趋势是实现其功能化。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并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功能,而是为了给居民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将休闲娱乐功能、商业功能等融为一体,体现建筑设计功能密集型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建筑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其发展趋势对建筑设计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探讨,对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通过对商业建筑发展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今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和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根据具体施工和建筑条件,采用先进的建筑施工,不断推进建筑设计朝向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再上新台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劲松.浅谈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建筑策划设计创新[J].《低碳世界》,2014,(6).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4

关键词:中国工商银行盈利能力杜邦分析法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7-0046-04

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拉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自然首当其冲。2015年,交通银行的首次试水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加快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各国有商业银行跃跃欲试,混合所有制改革迫在眉睫。

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除了外在的各方面压力,还有来自银行自身的内部问题。据统计,银行业的市场空间已经趋于饱和,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极大挑战,而盈利能力是决定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杜邦分析法是分析企业、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常用方法,本文在经过一定的改进后,找到了更加适合于金融机构的分析模式,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提供了借鉴。

一、杜邦分析模型概述

(一)杜邦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杜邦分析模型是牟莆窠嵌瘸龇⒗雌兰燮笠导ㄐУ囊恢志典方法。它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逐层分解,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经营者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净资产收益率是杜邦分析模型的核心,它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资金后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在投资、融资、资产及业务等方面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进一步拆分为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资本的盈利能力;权益乘数则反映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程度的高低。资产收益率再分解为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反映了资产的周转程度,即资产在企业中是否充分利用及有效运转。销售净利率反映了每单位的销售收入为企业带来多少净利润。图1为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的分解图。

(二)建立商业银行的杜邦分析模型。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一般用于企业或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鉴于商业银行在经营环境、盈利模式及财务特性等方面有别于非金融机构,所以利用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来分析和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不恰当的。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因此,本文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独特的盈利模式,调整了资产收益率中的各项指标,以构建适合商业银行的杜邦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二、案例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经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工商银行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行列,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工商银行获评《欧洲货币》“全球新兴市场最佳银行”,连续三年位列《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和美国《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首。良好的经营业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标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随着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工商银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盈利能力是否也受到了影响?本文选取工商银行近十年(2006―2015年)的数据,以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分析其盈利能力,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盈利模式分析。

1.资产收益率。又称资产回报率或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利用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研究期间内,工商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前三项加总指标即净利息收益率、中间业务收益率和其他非利息收益率均呈总体上升的态势,但净利息收益率在2014年和2015年出现明显回落。作差的三项指标基本保持稳定,但营业支出/资产总额在2014年和2015年呈现上升的态势。根据商业银行杜邦分析模型的计算关系,这两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导致了工商银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由此可见,工商银行对资金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业务发展较为稳定,但收益能力有下降的趋势。如表1所示。

2.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表示资产总额相对于股东权益的倍数,权益乘数越大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小,企业负债程度越高。但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由上页图2可知,工商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即依靠客户存款,客户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盈利关键,商业银行只需支付很少的资金成本,便可吸收存款,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放贷,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在商业银行里表现为负债。从上页表2权益乘数分析指标中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负债(负债=资产总额-股东权益),2006―2015年期间,权益乘数保持在12%―16%之间,特别是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权益乘数表现依旧强劲,表明工商银行的负债盈利能力是较强的。但自2011年开始,工商银行的权益乘数逐渐下降,说明其以利息收入为主的负债盈利能力受到了挑战。

3.净资产收益率。如上页表2所示,工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共同作用下,也呈现出前期稳定增长,后期回落的态势。但净资产收益率在2006―2015年期间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较好的盈利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工商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以负债业务为主,通过吸收客户存款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用来借贷,以提高公司的净利息收入。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转变和利率市场化变革,银行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愈来愈小。因此,工商银行必须拓展业务范围,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因此,本文对工商银行的收入和支出结构进行剖析,为工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二)要素构成分析。根据改进后的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杜邦分析体系,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应重点分析这两项业务的构成。

1.营业收入的结构和增长分析。工商银行的收入结构主要包含三部分: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从表3的收入增长率分析来看,2006―2015年期间工商银行三大类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受制于经济形势和营业规模扩张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由图3可知,以净利息为主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了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力。由于净利息收入主要取决于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影响,波动一般较小,而且受经济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大。但近年来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呈显著的增长趋势,且在营业收入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至2015年,已经接近30%,这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位提高的现状相符。可见,发展中间业务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业务给工商银行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未来盈利能力得以持续、稳定的增长。

由于非利息收入存在很多负面效应,其盈利性和波动性还受到很多质疑。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的结构比例关系。由图4可知,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以银行卡(平均约20%)、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平均约22%)、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平均约25%)、投资银行(平均约21%)、对公理财(平均约9%)等为收入来源。其中,银行卡业务在2006―2015年间呈现上升的态势,其他业务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卡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在总体中间业务收入中较高,与中间业务收入的发展趋势类似。

2.营业支出的结构和增长分析。工商银行主要的营业支出为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如表4所示,总体研究期间内,各项营业支出没有稳定的发展规律,但近五年来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和其他业务成本的增长率大致呈下降趋势,只有资产减值损失呈上升态势,与营业成本的发展趋势相同。由图5可知,2006―2015年营业支出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为业务及管理费,与营业税金及附加共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与营业支出的发展趋势相反;其他业务成本占比最低,但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资产减值损失呈现先降后升的发展态势,与营业支出相同。这说明资产减值损失的权重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业支出的情况,近几年营业支出的增加主要缘于资产减值损失占比的增加,反映在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即为不良贷款率的增加,这与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大幅开展贷款业务、贷款审批放宽等因素有关,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政策的开展。

三、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以本文构建的适合商业银行业务特点的杜邦分析法对工商银行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发展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应对时代变化。

(一)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化盈利格局。可以从理财、支付、信贷以及建立信用评估体系等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推出新颖的、操作简便的资产业务、投资理财业务、咨询业务等,重视盈利能力强的中间业务,如银行卡业务。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把握市场和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广泛深入开展衍生品业务,开发新金融衍生产品,联合加快推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二)加快收入结构转型,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当今世界银行业有一个普遍的趋势是,市场声誉越好、经营绩效越高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所以应积极推动非利息业务的开展,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非利息收入的拓展上要注重自身的纵向比较,同时加强行业间的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发挥优势,尤其是客户资源丰富、机构网点众多的特点和优势,努力拓展和提高网均收入、银行卡市场、担保及承诺业务市场等中间业务。同时要利用发展中间业务来转化资金成本,实现提高客户忠诚度、降低贷款付息成本率、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等多种效益。

(三)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提高市场占比。一般来说,存贷款仍然是保证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重要来源,因此,在业务开拓上,商业银行仍然要高度重视市场占比的份额。对符合发展战略的业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积极抢占符合商业银行部署的优质资产市场份额,如个人贷款业务、个人零售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争取各种合理的业务。如工商银行可以巩固和扩大第一零售银行的领先优势;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个人金融、电子银行、信用卡等部门的协同营销;以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为切入点,发挥私人银行作用,加强对高端客户的协同营销。

参考文献:

[1]卢呈,林楚琪.杜邦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6,(9):53-55.

[2]李晓花.中国石化财务报表分析――基于杜邦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9):51-52.

[3]刘昭郡.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中国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研究[J].经营与管理科学,2016,(07):104-106.

[4]蒋倩.杜邦分析法视阈下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J].财会通讯,2015,(29):45-47.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5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商品结构;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中图分类号]F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6-0074-05

丝绸之路曾经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沟通了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与来往。“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东西方,连接中国东中西和中亚各国以及地中海沿岸非洲各国,它的振兴为中国沿带各省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陕西、新疆、青海和甘肃四省区是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区,随着西北四省区经济发展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各省区的贸易竞争力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现有文献有关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多使用相关指标评价法、经济分析法和比较优势定量分析法(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法、贸易竞争力指数法、劳动密集指数法等)。magas(1992)使用一般均衡古诺-纳什国际寡头竞争模型和变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美、日、德高技术产业,认为R&D行为、相对价格指数、工资水平和实际汇率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产生影响。范爱军(2002)以SitC一位数分类商品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经济体、10类产品对美国市场的18年RCa指数排名,研究发现中国的总体比较优势较强,在第5、6、8类的产品比较优势较强。David,Richard(2003)在经济演化理论基础上,采用案例经验研究方法,对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7个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认为资源、制度、市场和技术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导致高技术产业发生变化的原因。Brunner,Cali(2005)使用出口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测算了东南亚国家相对于oeCD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并且分析部分亚洲国家对oeCD制造业的实际竞争力水平。黄先海(2006)通过测算中国1992-2003年36个产业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研究发现服装业等13种产业长期处于比较优势,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种产业长期处于比较劣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7种比较优势处于递增阶段,非金属采矿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减阶段。金碚等(2006)综合使用RCa指数、tC指数、Ca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渗透率等多项指数对中国制造业1990-2004年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加入wto后有较大幅度提升。屈小博、霍学喜(2007)认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基本上反映我国农业资源的禀赋和比较优势特征,但整体竞争力仍较弱,处于竞争劣势。文东伟、冼国明(2009)使用我国1995-2006年24个行业贸易数据,测算了贸易竞争力指数,表明我国高技术行业垂直专业化水平迅速提升,比较优势及贸易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衡量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对一国或地区贸易竞争力状况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两类指标来分析西北四省区的贸易竞争力。一类指标衡量贸易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包括出口商品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另一类指标衡量竞争优势,包括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陕西、新疆、青海和甘肃四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特征,并测算2003-2012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揭示其贸易竞争力7k平。

一、四省出口商品结构特征

出口商品结构反映一国或地区的贸易竞争力,本文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SitC标准将四省区出口贸易品分为资源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大类产品,其中资源密集型包括SitC0-4的五类初级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包括SitC5、7类产品,劳动密集型包括SitC6、8类产品,并以此计算出四省三大类产品在其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比例。由表-1可以看出,西北四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中,三大类产品出口比重均呈周期性波动,具体如下。

(一)从陕西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并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出口的主要部分。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8年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29.7%,2009-2011年呈下降趋势,2011年达到最小值,2012年有所回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4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8-2009年又呈上升趋势,2010-2012年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2009年达最小值32.53%,2011年达最大值67.9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9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有所上升并达最大值52.47%,2011年下降并达最小值22%,2012年又有所上升。

(二)从新疆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基本呈下降趋势,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出口的主要部分。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6年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最大值20.74%,2006年达最小值9.81%,2007年有所回升,2008-2009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又有所回升,2011-2012年呈下降趋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6年呈下降趋势,2007-2008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有所下降并达最小值8.54%,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2012年达最大值24.56%;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最大值81.17%,2007-2008年呈下降趋势,2009年有所上升,2010-2011年下降,2011年达最小值64.39%.2012年又有所回升。

(三)从青海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资源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并占据出口的主要部分。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5年呈下降趋势,2005年达最小值2%,2006年有所回升,2007-2008年又上升,2009年又有所下降,2010年又有所上升并达最大值6.2%,2011-2012年又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5年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最大值15.9%,2006年有所回升,2007年又下降,2008年又上升,2009年又下降,2010年又上升,2011年下降并达最小值6.1%,2012年又有所回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为最小值78.7%,2006年有所下降,2007年有所回升并达最大值90.39%,2008年又下降,2009年上升,2010年下降,2011年上升,2012年稍有回降。

(四)从甘肃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出口的主要部分。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2003-2004年呈下降趋势,2004年达到最小值9.15%,2005-2006年上升,2007年有所下降,2008-2010年又上升,2010年达到最大值31.17%,2011-2012年又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为最小值,2007年有所下降,2008-2010年呈上升趋势,2011年又下降,2012年上升达最大值35.77%;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在2003-2004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达最大值77.51%,2005-2006年呈下降趋势,2007年略有回升,2008-2010年又下降,2010年达最小值36.36%,2011年又上升,2012年稍有下降。

总体来看,西北四省区出口商品结构差异不是很大,这体现了其地缘特征。四省区出口商品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表现出四省区出口贸易对资源性产品的依赖性。同时,也投射出劳动力要素丰富的特性。四省区中,陕西的出口商品结构,已出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绝对地位的趋势,这反映出陕西努力提升其贸易竞争力,正逐步趋向出口多元化。

二、四省区出口商品贸易竞争力变化分析

在分析四省区贸易竞争力变化时,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tC)。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因为它们从不同角度衡量了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更能揭示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其变化趋势

贸易竞争力指数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生产的产品而言,本国同种产品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的程度。用标准公式表示为:

tCij为贸易竞争力指数,Xij、mij分别为i国j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其取值在[-1,1]之间,数值越大意味着该国此类产品的出口竞争越强,反之亦然。通常,0.8≤tCij≤1、0.5≤tCij

1.从陕西的三大类产品tC指数来看,三大类产品贸易竞争力都较强。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5小于0.8,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o小于0.5,具有强的贸易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小于0.5,具有强的贸易竞争力。

2.从新疆的三大类产品tC指数来看,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由弱变强。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大于0小于0.5,具有强的贸易竞争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2003-2005年大于0.5小于0,具有低的贸易竞争力,2006-2012年基本大于0小于0.5,具有强的贸易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2003-2005年大于0小于0.5,具有强的贸易竞争力,在2006-2007年大于0.5小于0.8,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在2008-2012年大于0.8小于1,具有很强的贸易竞争力。

3.从青海的三大类产品tC指数来看,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较强,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较弱。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5小于0.8,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5小于o,具有低的贸易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5小于0.8,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

4.从甘肃的三大类产品tC指数来看,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由弱变强。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5小于0.8,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2003-2006年大于-0.5小于0,具有低的贸易竞争力,在2007-2012年大于0小于0.5,具有强的贸易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5小于0.8,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变化趋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在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比较该产业在该国出口所占份额与在世界所占份额来表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标准公式可表示为:

Xij表示i国j种某产品的出口值;Xit代表i国全部产品的出口总值;Xwj代表世界j种某产品的出口值;Xwt代表世界全部产品的出口总值。借鉴公式(2)本文计算四省区三大类产品的RCa指数,不过比较的对象设定为我国,即在本文具体如下:Xij表示i省j种某产品的出口值;Xit代表i省全部产品的出口总值;Xwj代表中国i种某产品的出口值;Xwt代表中国全部产品的出口总值。参照日本贸易振兴会设定的判断显性比较优势强弱的标准,对RCa指数进行细分,1.25≤RCaij说明i省第j种商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0.8≤RCaij

1.从陕西的RCa指数来看,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由比较劣势转为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不显著。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1.25,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2003-2008年小于0.8,处于比较劣势,在2009-2012年大于0.8小于1.25,具有比较优势但并不显著;劳动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8小于1.25,具有比较优势但并不显著。

2.从新疆的RCa指数来看,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1.25,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小于0.8,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1.25,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3.从青海的RCa指数来看,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并不显著,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0.8小于l25,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小于0.8,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十年间均大于1.25,具有比较优势。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6

[关键词]电纸书电子书信号分析 竞争情报

[分类号]G350

信号分析是立足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情报分析方法,通过采集信号、辨别信号、组织信号、分析信号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行业发展状况、监测行业动向,是及早发现某一领域新威胁、捕获先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信号分析在解释迹象、辅助决策、预测趋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把握行业发展和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号与信号分析

信号来源于信息,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信号,对于企业或决策者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构成信号。现阶段对于信号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porter将信号定义为“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表现其意图、动机、目标或内部情况的行为”;Fahey定义为“个人在某种具体环境背景下由竞争者过去、当前或未来的状态或行为的数据和信息而得出的推论”。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得出信号的三要素,即信息、环境和人。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探寻其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此对象。

・信号按揭示趋势的信息量大小分为强信号和弱信号。ansoff将弱信号定义为“用来预测不可知变化的信息”。弱信号往往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与大量“噪音”混杂在一起的。

・信号按发送信息的意图分为真实信号和虚假信号。需根据后续市场行为来判断信号的真伪,因而信号分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比较常见的市场信号可以分为三类:①敌意信号,如价格渗透;②承诺信号,如对某一产品的承诺;③结果信号,即带有结果的信号。

对事件出现的各种征兆或迹象进行解释、质疑、假设、数据补充、验证和评价的过程称为信号分析。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彼此联系、不断循环的。信号分析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的,关键在于发现捕获重要的信号,并对其进行理性深入的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含义,得出能满足决策需要的情报。

信息、环境、人是信号的三要素,因而信号分析也离不开这三方面。首先,信号分析是基于信息的情报分析方法,只有关注客观信息,如新品、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等,才能提高信号分析的准确度。其次,信号分析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在对信号进行分析解读时不能孤立地看待信号,要将信号与环境相联系,把握信号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伴生关系等,以更好地把握信号。最后,信号分析强调逻辑推理,与作为分析主体的人密切相关,因而情报分析人员的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素质对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2 行业信号分析

把握行业现状和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该行业的企业、想进入该行业的潜在进入者、相关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各类报道资讯的分析可以发现该行业竞争者的意向,通过对各类新品功能、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该行业技术的走向,通过对战略联盟信号的分析可以挖掘出该行业主要的战略模式。信号分析在行业竞争情报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通过信号分析有助于了解目前该行业的状况,包括主要竞争者、潜在竞争者、顾客、供应商等各方面的情况。只有了解行业的现状,了解行业的大环境,主要竞争者才能根据自身情况、根据企业所处的地位制定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潜在竞争者才能客观准确地判断是否该进入该行业,政府才能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来扶持促进行业的发展。

其次,通过信号分析有助于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使企业及早发现危机,增加应对时间,及时采取策略使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可以使企业及早发现良机,捕获先机,进而获得竞争优势,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

通过对信号及信号分析的认识理解,并借鉴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基于行业的信号分析方法步骤。

2.1 采集信号

信号采集首先需确定扫描范围。一个行业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要想对行业有准确的把握,就要先确定一个逻辑清楚、层次分明的采集范围,在此基础上开展采集工作,以避免混乱和遗漏的情况。可以从情景层、战略层、战役层、战术层4个层次着手。

在此基础上,要借助引导性问题来采集信号。范围层次的确定只是一个框架,具体采集工作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不断完善,如竞争者与哪些单位合作?合作的条件责任是什么?目前行业中关键技术是什么?力图达到的技术目标是什么?顾客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主要的营销渠道有哪些?

2.2 辨别信号

针对所确定的范围会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然而对于这些信号应先做初步的评价。信息、环境、人是信号及信号分析重要的三方面,因此辨别信号也从这三者出发,判断信号的真实性、联系性、客观性。

首先,信号分析是基于信号的分析方法,因此信号的真实准确是保证分析结果价值的基础。有时信号发送方出于试探或迷惑对手的目的会释放一些虚假信号,另外有些信号只是“噪声”用以干扰情报的获得。通过辨别信号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过滤,去掉虚假信号和噪声,为接下来整理和解读分析信号做准备。

其次,信号与环境之间、信号之间往往有各种联系,通过对于信号联系性的辨别可以对一些模糊或者间接的信号不断加以强化,更好地判断信号的真实性。

再者,由于信号分析受到主体即分析人员主观的影响,因此在辨别信号时要重视信号的客观性以消减主观影响,即重视确认的行为而不是相关人员非正式的言语。另外,分析人员在进行信号分析研究之前需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了解,以更好地进行信号的辨别。

2.3 组织信号

通过信号的辨别对信号进行过滤、筛选留下有价值的信号,然而从零散杂乱的信号中很难看出其中隐藏的情报,因而需要对信号进行整理组织。包括给信号建立标签,既为接下来的组织工作做准备,也便于日后分析解读信号;对信号进行分类聚类,将信号重组以便于揭示信号内涵并整理出几个主要的分析主题;通过拼接某一主题的信息碎片,绘制情报主题拼图,反映此主题的部分面貌或全景。

在重组、绘制主题拼图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时间轴”更好地看到某一行业的发展轨迹,通过对信号间关系的把握更好地分析信号,当然通过时间顺序也有助于发现信号间关系。另外,在组织信号的过程中,如有新的信息需求,可通过再次搜集不断完善补充。

2.4 分析信号

对信号分类重组、绘成主题拼图后,就要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情报。进行信号分析时须了解6个要点:信号的内容是什么;信号的环境背景是什么;信号的意图是什么;信号揭示了什么;是否存在确认和否定信号;潜藏于信号之下的动机

是什么。通过对信号内容、背景的解读分析可以掌握某一行业的现状,通过对意图、动机的解读分析可以预测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时间、成本、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主题拼图是在信息不完全的状况下绘制的,因此在分析时应抓住关键的信号,由表及里把握其发展规律。时间中虽有断点,但仍能看出行为模式和信号的导向。此外,分析人员在分析时要注意不受经验、情感或思维定势等的影响,尽量保持客观理性的状态。

3 电纸书行业的信号分析

近年来,电纸书(电子阅读器)越来越热,并凭借环保、绿色阅读的理念受到追捧,主要硬件终端生产商、内容资源供应商迅速发展扩张,传统出版业、电信移动运营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这个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下文尝试采用信号分析法对电纸书行业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3.1 电纸书行业的信号采集和辨别

采集信号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互联网检索、期刊文献、市场调查、咨询专家、人际网络等,笔者针对电纸书行业的信号采集主要采用互联网检索的方式,借助引导性问题从前述的4个层面展开,如表1所示:

通过网络搜索从4个层次收集各类相关资讯信息,首先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对于信息“噪声”及虚假信号加以识别并删除,对于较为模糊和间接的信号做进一步的搜集以强化佐证该信号,不断完善补充信号采集的结果,经过整理后入库,最终形成282条电纸书行业资讯的信号记录集,包括公司、资讯、时间、来源、场合、类别、标签等字段。

3.2 电纸书行业的信号组织

基本确定信号的采集结果后对其进行组织。先逐一建立标签,然后进行分类重组并绘制主题情报拼图。笔者截取一段时间,挑选了期间部分关键信号绘制了一个电纸书行业的时间序列图见图1。

为了更好地了解行业的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将信号分类聚类,绘制主题拼图,可以更具体、更深入地分析行业状况。本文选择政府、产品技术、内容资源、组织联盟4方面来绘制部分主题拼图(见图2),是因为考虑到以下因素,即:①电纸书行业发展受到政府力量,如政策、法律法规等的影响;②电子阅读器作为终端产品,产品的技术、功能特性是重要的一方面;③电纸书行业的发展与其阅读资源(内容建设)密切相关;④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状况愈发复杂,组织联盟不断出现。

3.3 电纸书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通过信号的采集、辨别、组织之后进行信号的分析。信号分析要重视上文所述的6大要点,重视时间顺序及信号间的联系并尽量立足于客观信号,以期掌握行业现状及较准确地预测行业发展趋势。

3.3.1 政府电纸书作为注重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新兴行业,是政府部门重视并重点扶持的对象。另外,电纸书相较于纸质书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其环保性,环保理念正符合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因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上海市政府就将数字出版列入市“十二五”规划,并将在全国范围率先试点电子课本,电子课本的推行可能会有力推动电纸书产业的迅速扩张,使其规模化。

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看到了电纸书行业制度法规方面的欠缺,意识到其紧迫性、重要性,正在积极进行法律制度的建立。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将建立电子书数字出版的相关准入制度,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书标准工作组、全国电子书标准工作组交互平台组等纷纷成立,这将有力地促使电纸书行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3.3.2 产品技术各方厂商纷纷进入电纸书行业,不仅有较多的终端硬件生产商,传统出版业、移动电信运营商等也不断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加上成本较低的“山寨机”,竞争十分激烈,要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并愿意购买还需要不断创新。对相关产品资讯作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显示屏技术是电纸书获得成功的关键,目前以e―ink为主,多以黑白灰度显示,不过已有厂商尝试彩屏电纸书,虽然彩屏技术还不够成熟,但从用户体验角度而言还是值得期待的。此外新的显示技术也在不断产生,如知名液晶面板厂商台湾友达光电(aUo)tFt底板的电子纸模块、夏普公司的FStn反射式低功耗LCD屏等,同时传统液晶技术也对e-ink提出了挑战。苹果的ipad和微软平板电脑概念产品Courier的推出也代表了彩屏、大屏、多点触控、手写技术等趋势。

通讯技术与电纸书结合也日益紧密,特别是3G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其高带宽和广覆盖等特点很好地为电纸书的内容和便携性提供了支持,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电子阅读器随时随地进行互联网阅读,极大地提高了电纸书的价值。

显示屏技术的突破和3G的应用有利于用户体验,用户间即时交流,个性化的应用,如社区、RSS订阅、评论等也将是电纸书的发展趋势。另外,目前电纸书产品的外形大同小异,缺乏吸引力,相信电纸书产品的外观设计将走向时尚化、多元化、个性化。不过电纸书技术还有很多不足,如Kindle在美国7所高校的试点反应并不好,多数学生并不满意它的用户体验,抱怨其功能使用不便,过于僵硬不够灵活。

3.3.3 内容资源电纸书无书不成,内容资源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随着技术的普及和产品的增加,电子阅读器的价格会下降,利润空间减少,竞争的重点会转移到内容上,有无丰富的电子资源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目前,各商家纷纷将注意力投入到资源的建设,终端生产商、电信运营商等投人大量资金欲建立自己的内容平台,并制定各种策略拉拢出版商,如汉王重金打造汉王书城,坚持“二八分成”等“四项基本原则”以吸引版权提供方加入;中国移动2009年就宣布计划5年内在浙江投资5亿元建设移动阅读基地,欲建成中国最大的无线图书发行平台。而原本具有内容优势的盛大文学、番薯网等更是加大力度建立强大的内容平台,前者近年来不断收购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网等各类文学原创网站,番薯网则携手多家国内知名出版机构,启动“云阅读”平台。此外,传统出版商也纷纷推出自主品牌的阅读器,如世纪出版集团推出辞海悦读器、《读者》推出读者电纸书等。

内容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除了各方独立投入建设外,合作联盟会是主要方式,如汉王与新华集团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等。传统出版机构和电纸书终端生产商战略合作将会是一个主要趋势,这样能发挥各自所长,合作共赢,只是在合作方式、分成机制等方面还不够确定。此外,对于内容的数字版权,各方面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亟需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3.3.4 组织联盟随着电纸书行业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进来,相关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合作联盟的方式有利于行业的扩张,组织联盟将在电纸书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电子书标准工作组、上海市电子书产业发展联盟等将会不断进行行业标准的建立,如内容格式标准、内容下载的准入机制等;行业中的领导者如汉王、盛大等也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建立中。一方面,有行业领导者的积极投入、政府支持的各组织的努力,相信行业机制标准的建立将很快有所成果。另一方面,传统出版机构、电子阅读器生产商、电信运营商等纷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百余家出版界、it界企业共同发起《全媒体出版产业合作倡议书》就体现了大家合作共赢的思路。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7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江西经济发展

一、引语

从2002年首次突破10亿美元,到2010年突破50亿美元,江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同时,其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450.4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451.3亿元,这表明FDi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省的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江西省应该充分的认识到FDi是一个集资金、技术、人才于一身的有机整体,所以在利用FDi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内外条件、充分利用自身相对优势,从区域分布、产业结构、投资方式等方面对FDi进行有力引导和优化利用,使FDi更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

二、江西利用FDi现状

从1984年至2010年,江西省利用FDi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而江西省生产总值的发展也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趋势,从宏观层面上表明FDi对进行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通过对江西省利用FDi的来源、流向及利用方式的分析,表明在微观层面上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总量分析

图01:1984-2010年江西生产总值及实际利用FDi情况

通过对1984年至2010年江西实际利用FDi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明显的看出,从改革初期到现在,江西利用FDi在总量上以1992年和2002年为界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

1992年以前为低迷时期。由于经济开放程度不高、基础条件缺乏等原因,实际利用FDi金额最多的年份也未超过1亿美元;

1993-2001年为徘徊时期。从1993年开始,江西省利用FDi有缓慢增长迹象,但1997年接近5亿美元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开始回落,在2-5亿美元之间徘徊;

2002年至今,为快速增长时期。从2002年首次突破10亿美元起,平均每年实际利用FDi增加5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51.0084亿美元,吸引外资增速一直位居中部六省前列。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除江西省自身经济发展以外,沿海地区FDi向内地转移也是重要原因。

同时通过对1984年至2010年江西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江西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与江西实际利用FDi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特别是2002年之后更加明显。在2009年FDi增速放缓,同期生产总值也表现出放缓趋势,而在2010年FDi增速加快的同时,生产总值也相应的表现出增速加快的趋势。

这表明FDi有力的促进了江西省经济增长。

(二)区域分布分析

表01:2008、2009、2010年江西实际利用FDi及项目分布表

项目数(个)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

200820092010200820092010

南昌市137145304111768125089147655

九江市88172173436495207266534

赣州市150166195699727719383560

占全省比重54.43%58.83%61.54%57.30%63.22%58.37%

数据来源:2009-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

通过对2008-2010年江西实际利用FDi和外资投资项目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FDi在江西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不管是项目数还是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量,排名前三的南昌、赣州和九江所占比重之和都超过了一般。

形成此种分布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南昌、赣州、九江三地的生产总值为江西前三,这意味着这三市有相对更大的市场需求;其次,南昌、赣州、九江分别位于赣中、赣南、赣北,其市场辐射范围广;同时,这三市位于京九线上,交通发达,是所在地区的枢纽;最后,这三市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人才、资金等方面都强于其他地区。这些因素都使得外商更加倾向于在这些城市投资。

这种布局有其好处,但也有其坏处。就好处而言,投资的相对集中能带来产业的溢出效应,减少空间距离上耗费的成本,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使这三个城市成为江西经济增长的增长极。但外资流入的空间分布严重不均,不利于江西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供需矛盾,最终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江西的FDi在三大产业中主要流向了第二产业,2003年为58.8%、2004年为65%、2009年为70%、2010年达到71%。而在第二产业中,FDi又主要流向了制造业。

图02:2010年江西实际利用FDi产业分布情况(单位:万美元)

通过对近几年FDi在江西的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流向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流向第二产业的FDi依然占主体地位,并有上升趋势;

各产业中FDi流向也呈现出不均的情况。第二产业中绝大部分流向了制造业(2010年占91.84%),而第三产业中流向房地产业比重也很大(2010年占21.02%);

最后,在制造业中也同样出现分布不均现象。2010年电气机械及器材、纺织服装、电子通信设备为制造业中占有FDi最多的三个行业,占制造业总量的54.68%。

由此可见,江西的FDi分布从三个层次来看都存在失衡,而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失衡得到有效的调整,显然这种局面不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

(四)资金来源分析

表02:2009、2010年江西实际利用FDi来源及项目分布表

项目数(个)及比重实际利用FDi(万美元)及比重

2009201020092010

亚洲(其它)506.1%666.0%261326.5%385107.5%

中国香港56468.7%73266.4%22584856.1%32400563.5%

中国台湾11313.8%19217.4%4043310.0%7100913.9%

其他地区9411.4%11310.2%10994127.3%7656015.0%

数据来源:2010-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

最近几年,由于江西自身经济条件的绝对发展和相对发展,对江西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别(地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2010年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对江西的实际投资额分别达到了20268万美元、4528万美元和9201万美元,较之前增速明显。

从表02中可以看出,香港在项目和资金方面依然占据绝对地位,2010年分别达到了66.4%和63.5%,对江西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但香港的63.5%的投资总额分布到了66.4%的项目当中,这表明香港投资的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中小型的劳动密集型项目。而其他地区将15.0%的投资总额分布到了10.2%的项目中,使得这些项目的技术密集型项目比重更大,而这对江西产业技术的提升作用更大。

同时,在海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大背景和政策优惠的带动下,台商对江西的投资也在日渐增大,并且发展迅速,2009年达到了4.0433亿美金,2010年在eCFa的推动下,达到了7.1009亿美金。

(五)投资方式分析

表03:2010年年底江西外资企业注册情况

法人数(户)及比重投资总额(万美元)及比重

合资经营企业145127.4%146981833.5%

合作经营企业961.8%1326953.0%

外资企业373270.5%268324261.1%

外资股份企业160.3%1055492.4%

数据来源: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

截止2010年年底外商在江西投资企业注册法人达到了5295户,投资总额达到439.1304亿美元。

2010年的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处于首要地位,项目达到3732个,占70.5%,投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占61.1%;合资经营企业处于第二位,项目数达到1451个,占27.4%,投资总额超过140亿美元,占33.5%;而合作经营企业项目只有96个,占1.8%,投资总额也只达到13.2亿美元,占3%;同时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江西省合作营业项目为100个,投资总额为13.8亿美元。

投资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技术转移的难易,外资企业比重越大,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效应相对就越小。近几年江西外资企业比重逐渐加大,不利于江西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如果长期如此,必将造成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相分离,甚至陷入对外资的依赖。

三、江西利用FDi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规模

外商来华投资的目的是开发并占有市场,而市场空间及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的大小会影响投资收益,所以市场规模往往成为外商考虑投资地区的重点。与沿海地区相比,江西经济总量、辐射范围、开放程度都相对较低;2010年,全省GDp为9451.26亿元,人均GDp21253元,基本上属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表明江西的市场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二)产业基础

目前,江西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产业集群效应。外商投资之后无法获得上下游产业的支持,而需自己生产或远距离购买,必然导致成本加大,削弱了江西在劳动力、水电及资源方面的优势,降低了对FDi的吸引力。

(三)投资环境

近年来FDi总量的增长表明江西在宏观层面的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但微观层面的各种影响因素改革进度不足,仍然存在对外法律不够健全,对产权保护不够充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及部分地方政府或机构办事程序存在繁、乱、慢等低效情况;市场竞争性和透明度不高,生产要素流动性不足,同时缺乏高级人才;基础性配套设施、现代服务业及优质的生活环境也相对落后。

(四)引资机制

江西的招商引资工作过度依赖政府部门,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直接参与比例较小,过度强调政府的政策优惠,而缺乏企业对资金和市场把握,使得招商引资过程中缺少灵敏性、适应性和准确性,结果使洽谈项目与实际开工项目相差较大。

五、江西利用FDi的建议

近年来FDi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增长,为了改进引资利用过程中的不足并进一步发展经济,江西在保持引资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进行微观协调,以期达到对外资的优化利用。

(一)拟定发展战略

在招商引资方面,江西应拟定有效合理的发展战略,实现整体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在量上努力实现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在质上着力提高优质外资比重;同时在地区、产业、行业上明确导向,利用不同地区的相对优势,使招商引资与区域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和协调发展;加强自身建设,在法制、教育、产业基础等方面优化投资环境。

(二)运用区域优势

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本价格等要素成本的上涨,近年来沿海地区正加速劳动密集型和占用土地资源多的工业项目向内地转移,而江西在地域上与长三角、闽东南和珠三角相邻,同时江西又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所以拥有较明显的区域优势。因此江西应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做好承接沿海外资转移的准备。

(三)完善产业集群

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优化现有产业基础,调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完善开发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群效应。在降低外商投资成本同时,有利产业导向的实行,实现技术溢出效应并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应引导外资参与建设南昌制造业、九江港口产业、赣东北有色冶金工业、赣西钢铁工业、赣南轻工业5大产业集群。

(四)优化投资环境

在中部六省经济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投资环境的优劣就成了左右外商投资地点的关键,同时优质外商对投资环境的关注重点已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到法律执行、产权保护、技术标准等方面。这就需要江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对外法律,加大对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相关部门办事效率,减轻对市场的干预,提高市场竞争性与透明度;施行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曾巧生.江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8

关键词:金砖四国显性比较优势商品贸易

一、引言

近年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学者们对“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国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等几个方面。秦嗣毅,杨浩(2011)以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指标,对“金砖四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金砖四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有增强的趋势,但增速不明显。事实上,金砖国家都是以出口为主导向的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存在一定竞争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赖平耀(2012)认为金砖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关系占主导地位,但这些国家之间,尤其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竞争不仅产业数量多,而且竞争激烈。本文细分9个行业来具体分析“金砖四国”在商品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找出四国各自的比较优势行业。

二、数据及分析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全部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和oeCD统计网站,样本期间为2005年、2008年及2009年。本文选择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金砖四国的比较优势状况。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用来衡量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由于它能够较好地反映该产品的相对优势,因而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具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

三、“金砖四国”商品贸易比较优势对比分析

1、四国食品、饮料与烟草商品的优势分析

巴西的食品、饮料与烟草的RCa远远大于其他三个国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属于具有极强竞争力。印度在食品、饮料与烟草商品方面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1左右徘徊,表明印度在这些商品方面具有中等比较优势;而中国和俄罗斯这三年的RCa都在0.8以下,无较大变化,两国的食品、饮料与烟草比较优势较弱。

2、四国纺织品及有关产品、皮革、鞋类商品的优势分析

在纺织品及有关产品、皮革、鞋类商品方面,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RCa指数在这三年时间都发生一定的波动,但RCa始终大于2,则表明这两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同时注意到印度的RCa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3.1894下降到2008年的2.2657,市场竞争力相对减弱;巴西和俄罗斯的RCa指数三年时间未发生较大变动,总体呈平稳趋势。RCa指数均小于0.8,说明巴西和俄罗斯的纺织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四国木材、纸及纸制品、印刷与出版商品的优势分析

俄罗斯在木材、纸质品、印刷出版方面明显比其他三个国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走势上来看,俄罗斯的RCa指数呈V字形走向,从2005年的1.7031先下降为2008年的1.5945,在2009年又上升到1.8524。中国、巴西、印度三国的木材RCa指数三年均比较稳定,其中巴西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中国与印度因RCa均小于0.8,故中国与印度的木材、纸质品、印刷出版比较优势较弱。

4、四国化学药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商品的优势分析

俄罗斯对外出口的化学药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的RCa指数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且明显比其他三个国家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印度与巴西的RCa大于0.8但小于1,表现为中等比较优势。中国在该类产品的贸易中处于比较劣势,RCa指数始终小于0.6。

5、四国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商品的优势分析

在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的出口上俄罗斯比其他三个国家更具有强的比较优势。指数在这三年时间虽然发生一定的波动,但始终大于2.5,表明俄罗斯在该商品出口方面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巴西、印度三个国家的RCa指数均较平滑,其中巴西保持较强的出口竞争力,而中国与印度保持中等的比较优势。

6、四国机械及设备商品的优势分析

在机械及设备出口上四国的的比较优势相差不大,四国的机械及设备的RCa指数都小于1。从走势上来看,俄罗斯的RCa指数呈大V字形走向,从2005年的1.0689先下降为2008年的0.9361,在2009年又上升到0.9808,其变化幅度很小。中国、巴西、印度的机械及设备的RCa指数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中等比较优势,而巴西与印度则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

7、四国电气和光学设备商品的优势分析

中国的电器和光学设备的RCa指数介于1.6与1.9之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数据上看,中国这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逐年上升,说明中国在这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增强。在2005~2008年间印度的RCa指数介于0.3~0.8之间,该类商品具有较弱的出口竞争力,在2009年上升到0.8227,该类商品上升到具有中等优势。巴西与俄罗斯在电气和光学设备出口上的RCa指数较稳定,始终处于较弱的比较优势。

8、四国运输设备商品的优势分析

巴西在运输设备上具有中等比较优势,但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其在运输设备出口上的RCa指数由2005年的1.2706先将为2008年的1.1953,2009时发生进一步的下降,变为0.9948。印度、中国及俄罗斯在该商品出口上竞争力均较弱。从数据上看,印度的运输设备的RCa指数保持稳定且有上升的趋势,而中国与俄罗斯则长期保持稳定。

9、四国制造业未分类商品及可循环商品的优势分析

印度在制造业未分类商品及可循环商品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其RCa指数长期处于6之上。中国、巴西、俄罗斯三个国家的RCa指数均较平滑,其中中国保持较强的出口竞争力,而巴西与俄罗斯在该产品方面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而俄罗斯其制造业未分类商品及可循环商品的RCa指数在0.1左右徘徊。

四、结论

从商品贸易分行业比较优势状况来看,四个国家的行业比较优势差异较大。金砖国家应该巩固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贸易互补性。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行业是纺织品及有关产品、皮革、鞋类商品;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贸易行业是制造业未分类商品及可循环商品;巴西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贸易行业是食品、饮料与烟草商品;俄罗斯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贸易行业是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从长期来看,中国商品的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较稳定,但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中国正面临着来自金砖国家其他三国的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其中既有来自中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压力,也有来自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压力。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的跨国企业已经开始从中国撤资,转向对这些国家进行投资。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管理世界,2007(2).

[2]吕宏芬,俞涔.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2).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9

论坛紧密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作为主题。著名it服务研究咨询机构、美国高德纳公司全球副总裁克里斯汀・斯腾斯楚普(KristianSteenstrup)院士发表主旨演讲,深入诠释了数字化大趋势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晖就企业创新转型、战略调整发表了演讲。

高德纳公司管理副总裁布莱恩・布里茨(BryanBritz)和高管顾问李长华,围绕“数字技术之于服务愿景的影响”进行了高端对话,通过具体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

参加论坛的代表主要来自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境内外分析师、业内专家;国内、国际买家、服务供应商;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等。论坛规模约800人。

与往届相比,本届服博会更加注重创新与务实,呈现七大亮点。

一、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趋势

上世纪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数据密集型加工和互联网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促进企业智能化腾飞的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是对我国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互融互通和战略转型的高度概括。本届服博会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为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企业需求,第七届服博会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系列商务活动和培训研讨类活动,旨在帮助买家和服务供应商及时了解行业新动向,创造更多商务洽谈机会。

三、打造国内行业前沿趋势的权威平台

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是服博会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活动,已成为国内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的重要平台。

今年,美国高德纳公司的重量级分析师,将分别参与主题报告、高端对话和专题讨论环节,特别甄选、对比分析境内外创新服务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引导国内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垂直行业,推动产业融合。同时,分析师还将与国内外知名买家、优秀服务外包企业高管一起,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出发,共同探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走向专业化

深耕垂直行业是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实现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本届大会将继续关注热门细分领域,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云生态、智慧健康、跨境电商、电信服务、对日外包和人才培养,组织8场行业专题研讨会。

五、创新商务活动形式,为市场化提供保障

创新丰富商务活动形式,提升商业价值,是服博会未来实现市场化的重要保障。应企业要求,第七届服博会将开展包括一对一买家预约洽谈、买家专场座谈、服务供应商(园区)案例分析、一对一分析师咨询和小型商务餐叙会等在内的系列商务活动。

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目前,已注册境外分析师和买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伊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近年来,服博会逐步受到了境外服务供应商的关注。除知名在华跨国服务供应商外,部分来自新西兰、韩国和美国的服务供应商也已提交注册信息。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10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1概述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在实际分析和判断中,如果忽视了正确的原则可能造成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分歧,使得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2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

2.1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一是我国经济顺利驶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航道;二是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国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另外,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向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调控时,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空间较大等。

2.2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首先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国通胀压力有增强的趋势不利于市场调控,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另外地方债务风险、局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在积累,诸多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一方面贷款宽松,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给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需要把握的问题

3.1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范围较广,往往需要正确的确定相关参照值,参照值可以是正常值、过去值或者目标值,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以确定不同意义的参照值。就GDp增长率来讲,其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个经济变量,因此可以将潜在的GDp增长率作为参照,也可以将目标增长率作为参照。实际GDp增长率下降或者上升并非都意味着宏观经济趋坏或者趋好,应该是趋近于潜在GDp增长率的实际GDp增长率上升,意味着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趋好;背离潜在GDp的实际GDp增长率上升,意味着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呈现不好的趋势。

3.2区分经济变量临时性波动和趋势性变化经济变量的变动往往呈现临时性和趋势性,对于这两种波动形式必须进行准确的区分与判断,切不可将两者混淆。对于2011年2月份我国出现进出口负值,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贸易顺差多年一直扩大的趋势造成的。但是实际上造成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是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储蓄率过高造成投资率过高,提高了产能,这必然会使得出口扩大、进口减少,造成顺差增加。这种中国经济的失衡是长期形式的,而个别月份的变化只是临时性波动,不会是趋势性波动。对经济变量临时波动和趋势波动变化的正确区分,能帮助企业决策者正确的判断宏观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市场变化的适应力。

3.3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首先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监督与管理,有效防止炒作投机。同时提高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通胀带来的压力。另外,需要根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度提高存款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使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通过强化通胀预期的管理,在分析和判断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上,对其进行宏观的调控,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3.4重点调控房地产市场首先应结合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住房供应机制;加快廉租房住房建设,使其因商品房投资下降给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方面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对于商品房供应通常需要及时进行动态检测,对不合理的住房需求进行制止与疏通,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另外还应该强化房产税的推动工作,积极完善相关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管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多的住房资源,在缓解市场不合理住房需求的同时,也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了调控,有利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4结束语

一直以来,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对相关措施进行准确的把握,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区分经济变量临时性波动和趋势性变化,强化通胀预期管理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有利于相关企业和部门对宏观经济进行实时的了解,并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掌控,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措施,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富民,梁学栋.宏观经济、政府规制与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调控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2,

12: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