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解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5:34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1

【关键词】次贷危机钢铁电解铝糖业

一、次贷危机简述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美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破灭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2006年末至2007年春,若干抵押贷款专业机构崩溃;第二阶段,从2007年春至2007年夏季,主要证券公司的短期资金市场的流动性危机;第三阶段,从2007年秋季至今,欧美主要银行账户出现大量次债相关损失,最终导致全球性信贷紧缩。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且美国利率水平较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因为在房价高涨的时候,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房价持平或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美国银行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导火索。由于种种原因,美联储在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连续17次调高利率,渐渐导致还款能力不强的美国次级贷款消费者陷入困境。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信用的危机,继而引发利率风险,最终导致信用市场的债券相关投资商品被大量抛售。而多重关系下的利益链条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内部原因。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由松变紧的货币政策,美国投资市场、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长时间持续乐观的情绪,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及美国政府监管不力等是产生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二、次贷危机对广西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影响了虚拟经济,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此次危机波及我国后,沪深股市均大幅下跌,而财政收入增幅下降,2008年10月份全面财政收入已出现负增长。广西经济的发展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因此在此次危机中,广西也受到金融海啸一定程度的影响,广西的楼市低迷,钢铁生产近乎停产,电解铝、蔗糖也大幅度降价。具体表现如下方面。

1、次贷危机对广西房地产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首先是房地产市场的暴跌,继之股市连遭重挫,相关信贷遭受沉重打击,很快陷入困境。此次危机促使广西经济的增长速度和部分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购买力下降,由于大量资金回流、撤除和人们的消费能力受到的了限制,造成销售受限,楼市低迷。

2、次贷危机对广西钢铁的影响

据了解,房地产业与几十个产业市场衔接。房地产业迅速的激增,增加了以建筑钢材为主的供应量,从而拉动了钢材的产量。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广西的房地产业需求下降,导致广西的钢材市场低迷,钢铁价格下降,甚至有些钢铁生产近乎停产。

3、次贷危机对广西电解铝的影响

广西铝存储量位居全国第三,并且百色市有“中国铝都”之称。中国电解铝行业疯狂扩张,致使电解铝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严重。这是我国铝业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的产能过剩。今年10月中铝带头减产:减少电解铝产能约72万吨/年,约占公司总产能的18%。随即广西的电解铝也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甚至部分产能都已停产。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电解铝和氧化铝产品的价格下跌,2008年一季度广西有色金属冶炼业的效益下滑。

4、次贷危机对广西糖业的影响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食糖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权数比重大,由于食糖供过于求,9月食糖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72,同比下降16.96。近年来,广西糖业不但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糖业界的地位也日益提高。2008年广西原料蔗种植面积达1453万亩,进厂原料蔗7680万吨,平均单产5.3吨/亩;全区农民种蔗收入211.3亿元,榨季产糖941万吨,占全国食糖量的63.4%,利润总额19.41亿元,同比下降53.77%。至今广西食糖产量仅次于巴西和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食糖主产区。与此同时,广西优质白砂糖已经占全国糖产量90%以上。根据广西大宗食糖批发交易中心市场的统计表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广西糖价徘徊在3000元/吨,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则普遍下降了15%左右,糖价下跌不但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地方财政的收入,也有可能影响甘蔗种植面积的减少。

三、广西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建议

虽然此次危机涉及面广、原因复杂多样、持续时间长、产生影响大,但是这次次贷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我区应要大力贯彻落实温总理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抓住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实现广西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钢铁方面:对于没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钢铁业来说,此次危机的蔓延是加速行业整合的好时机。积极支持和推进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是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利措施。如中国西部大开发最大的产业开发项目即武钢对广西柳钢的并购整合,此项目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的大手笔,是广西有史以来计划投资数额最大、起步最高,具有世界一流技术装备、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环境保护、一流规模效益的工业项目,也是广西最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大型钢铁联合项目,其开工建设对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电解铝方面:广西应大力发展地方氧化铝企业、电解铝企业,集铝业采矿、冶炼、研发、加工和深加工、科工贸为一体的铝工业企业;实施铝土矿探采权与氧化铝、电解铝企业售卖地方铝加工企业的产量进行挂钩;适度发展氧化铝,按比例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不断延长铝产业链,建设生态铝工业基地。如百色市将建设成集研发、加工、检测、交易、综合配套服务完善的铝产业发展体系。

糖业方面:我区发展糖业主要是合理布局,支持优势地区的发展。制定甘蔗和白糖联动的价格机制,使白糖价格不至于急剧下跌;实行产品多样化,加强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如甘蔗除做白糖之外,还可以做酒精、新能源等;通过减税,免费提供农药化肥等措施激发农民的种植甘蔗的积极性;积极研究糖产品深加工产业,促使食糖产业多品种、多样化;并且积极推动精致糖的生产。

【参考文献】

[1]陆丕昭:试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市场周刊,2008(2).

[2]李银莲:次贷危机也是新机遇[J].电子商务世界,2008(4).

[3]姚慧、龚思炜: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危机谈广西房地产市场[J].广西城镇建设,2008(10).

[4]张晓晖:化危机为生机:关于次贷危机的思考[J].产权导刊,2008(11).

[5]郭玉侠: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警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2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危机信息;危机信息管理;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5-0039-04

一、引言

2009年3月31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了《全国供销合作社2008年基本情况统计公报》。公报显示,中国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35787个,在各类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18671个,养殖业9550个。这些专业合作社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要面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那么,中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如何利用组织优势和各种资源,来建立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有效管理机制,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同时在危机解决的过程中寻找机遇,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

从国内外大量的危机管理实践可以看出,信息管理始终是与危机管理相伴而行的,危机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危机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分析、利用、公开、反馈过程。国外危机信息管理研究主要侧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危机信息管理与决策;危机信息传播与利用;危机信息系统建设;危机管理人员素质与教育(王伟,2007)。国内学者的危机信息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危机信息管理的一般性理论,包括界定其概念、阐述其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等;二是研究危机信息管理过程,尝试从危机信息活动的特点和机理中找出有效的危机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问题,强调通过建立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危机(章钢等,2006)。从研究内容看,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和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而专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危机信息管理展开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将结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危机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来研究适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为其更好地应对危机、解决危机提供借鉴。

二、危机信息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危机信息的来源

1 危机与危机信息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环境或外部环境的变化,会遇到一系列对组织声誉、形象和生存产生威胁的事件。如2003年的"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等,都给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很大影响。类似事件会形成农产品的价格危机、产品生产危机、组织信誉危机等。这些危机会给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人财物造成损失,损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象,但同时也可能蕴藏着发展的机遇。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危机出现具有不确定性、突然性、连续性等特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面

临危机、应对危机、解决危机。

危机信息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危机信息即为表征危机即将出现的各种信息,而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在危机潜伏、爆发、持续、解决等一系列过程中与危机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吕斌等,2009)。从危机管理目的这个角度看,危机信息就是危机管理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其中包括面向危机决策者的信息、危机决策信息、沟通内容。危机信息管理包括信息感知、信息识别、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四项内容。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本文基于广义的危机信息,来探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危机信息管理体制。

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危机信息的来源

从危机发生的源头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危机既可能直接来自组织内部,也可能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而引起。危机信息具有隐性程度高、高度不确定性和出现频率低的特点。危机信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通过一定的渠道在组织内外传播。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组织成员、制度、资金等因素都可能给组织带来危机。这种危机影响的范围有时仅局限于组织内部,有时会影响到产业链上的其他相关利益者,甚至波及到公共领域。调查显示,安徽广德县凤桥乡板栗股份合作协会从轰轰烈烈成立到名存实亡,其原因是:协会章程被虚置;领导干部不得力;政府一手包办;只有少数人员参与协会工作;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原则等。内蒙武川县、哈乐县马铃薯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产权与收益分配界定不明晰,会员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会员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在影响协会的可持续发展(韩俊,2007)。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多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这些产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2008年8月,笔者在安徽省长丰县调查草莓协会发展情况时发现,年初的雪灾给当地的草莓种植造成了很大影响,一些农户的幼苗由于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死亡。草莓协会虽然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但由于资金问题,一些有效的方法无法实施。四川省井研县周坡镇的柑橘协会想发展柠檬种植和獭兔养殖业,但由于资金没有保障,协会拓展业务非常困难。

这些原因和问题都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产生危机的根源所在,而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来予以支持。

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相关者及其信息环境

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图1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示意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相关利益者是指组织当中的每位成员。外部相关利益者根据其与组织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图1。中的a部分是直接利益相关者,B部分是间接利益相关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成员间及组织与其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一直在进行着各种信息的交换,这些信息也包括危机信息。危机信息管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这个系统功能的发挥与组织内外的各种环境密切相关。危机信息管理机制应该能够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危机信息的管理水平。

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环境

图1中的c部分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信息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信息人是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每一位成员,这些成员可以分为组织的决策者、专业人员、普通农户三类。在危机信息管理过程中,专业人员主要是完成危机信息的收集、识别和处理等工作;决策者主要是根据各种危机信息来进行决策,提出危机解决方案;普通农户一般是危机信息的接收和传播者。信息资源是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组织发展相关的各类传统或数字化信息,它往往是危机信息识别的来源之一。信息基础设施是指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等过程中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电话、电脑、网络等,它们是实现危机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信息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对组织内人、财、物、信息等相关要素在信息管理活动中的合理使用和组织信息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保障信息在组织内外合理流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组织外部的信息环境也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信息社会环境,如国家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社会信息伦理等;二是信息资源环境,如信息资源支撑体系完备程度、科技支撑体系、网络信息资源环境等;三是信息技术环境,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四是信息人文环境,如信息文化、信息素养等(王伟,2007)。

组织内外各种信息环境因素作用于危机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流的双向流动,使危机信息管理体系能够高效运行。通过危机信息管理体系中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危机管理与决策者,发挥危机信息管理对危机管理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的三维结构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是指组织预防和应对危机的全过程中,危机信息管理方面的制度和各种方法的总称。笔者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是一个三维结构。从危机的生命周期出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具体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危机信息管理三个部分(如图2)。从危机信息管理的流程来看,每个部分的危机信息管理活动都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利用、控制和反馈六个环节(覃小旅等,2005)。但由于每个部分的危机信息管理目标和任务不同,危机信息管理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从危机信息传播的过程看,涉及到组织成员、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等多个利益相关者。

1 事前危机信息管理

尽管危机的预防和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由无患”。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危机的发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征兆。事前危机信息管理就是在危机爆发前,通过各种方式来捕捉这些征兆,并通过对这些征兆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测,为组织的决策者制定应急方案提供信息支持(莫利拉等,2007)。

首先,要做好制度建设,制度中应该明确专职人员、危机信息处理的流程、资金投入、应急预案的编制等内容。其次,加强组织危机信息预警系统的建设,它既是制度部分内容的落实,也是进行各种危机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再次,确定组织内外可能形成危机信息的采集点,并由专门人员定期收集资金流、产品销售状况、客户反应、竞争对手等各类信息,然后对其进行识别,找出危机相关的信息。最后,由于大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组织既要调动组织成员参与到信息的收集和识别工作当中,还要善于利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领域专家、信息服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力量,来做好事前的危机信息管理活动。

中国奶业在1999--2008年的10年间,经历了高速成长的“黄金十年”。但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集中爆发,这种全球奶业内少见的高速成长骤然间被划上一个句号。十年间,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在整个奶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会有一些危机发生的征兆。如果能够及时地收集和识别各方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那么全行业的损失就可能降低,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德国农民协会(DBV)的施密德博士认为,德国的牛奶合作社不仅仅保障了奶农的权益不受到加工厂的侵蚀,更重要的是为整条产业链建立了一个利益共容的产业环境,促进整个行业按照产业规律自然成长,这一点很值得国内乳业合作社借鉴(彭韧,2009)。

2 事中危机信息管理

事中危机信息管理是指危机爆发之后的信息管理活动。这个阶段主要是要收集危机发生之后的各类信息,既要给危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同时还要做好危机信息的传播工作。

随着危机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建立应对不同危机的应急方案。当危机发生后,首先要启动应急方案,积极应对。其次,要加强危机信息管理的组织工作,增加人员,加强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合作伙伴等机构的信息沟通,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与危机有关的信息。最后,要及时对各方信息进行处理,并将正确的危机信息通过恰当的渠道传递给组织成员,稳定成员的情绪,增强大家战胜危机的信心。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比较缺乏,组织应该把权威机构或专业人士对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以成员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如“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奶业合作社要及时把事件的进展情况及时向组织成员通报,还要把政府和行业组织对事件的处理和应对策略及时告知农户。同时,还要把组织如何来面对危机、解决危机的举措及时让组织成员了解,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3 事后危机信息管理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3

克鲁格曼教授说中国不存在内生性的经济危机中国是出口危机。这个判断我是非常同意的,对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判断涉及中国怎么应对当前的困难,我觉得中国不存在危机问题什么是危机呢?就是没有钱了,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这是危机,中国没有这个问题。中国问题是什么?出口太大,今天克鲁格曼教授讲了,创造了非常大的贸易盈余,变成全世界金融经济不平衡的一个主要来源。中国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随着美国企业一连串的破产、倒闭,政府拿出钱把这个连锁反应切断,这是很对的,但是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国不需要拿很多钱去切断破产的连锁反应,中国有破产问题,但那是由于出口危机造成的。所以,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解决结构问题,就是出口太多,进口太少,内需不够,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政府再拿四万亿,问题还是存在。其实美国也是一样,美国也不光是政府拿钱解决问题的,美国也存在着结构问题,今天克鲁格曼教授提到了美国的储蓄率这么低,这就是结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表面上看GDp不下降了,但是问题还是存在。

所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尤其是中国要解决经济困难,从根本上讲要解决结构问题。这个就不详细谈了,我们有一系列的结构问题。

祁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危机可能不是很糟糕

克鲁格曼先生讲到危机的时候,好像看到的危机都是比较糟糕的,我想补充一点我的想法,危机可能也没有那么糟糕,实际上人类从来没有避免过危机,人类就是在危机中成长起来的。

比如说大家说这次危机之前最糟糕的一次危机是1929年的金融危机,1929年之前美国是没有监管机构的,SeC是1929年之后建立的。当时美国是没有证券方面法律法规的,没有现代的投资银行业,也没有现代的资金管理业,所有一切都是1929年危机带来的。我们不能说危机是好事情,带来了好东西,而是人类应对危机产生了一些变革,这些变革是人类进步的来源。

我想说的是在危机中政府的干预是两部分,一部分是财政支持,刺激的计划。另外一部分就是要进行制度的变革。所以,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不管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从这次危机中借鉴的教训,包括国际监管的改革和合作,这是我们可以吸取的。

龙永图(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不能丢掉劳动密集型产业

全球经济的中心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或者是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方向肯定是存在的,但是现在没有发生这种变化,而且发生这种变化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们中国很多的搞经济的人来讲是一副清醒剂。

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认为中国很快将不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将发生很大变化,我认为这都是幼稚的,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国情没有基本了解的一种幻觉。

所以,克鲁格曼先生讲基于相对优势的国际贸易理论还会长期地存在下去,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还得靠自己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自己的优势,中国丢掉了这个优势就丢掉了国际贸易的强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很清醒地认识到。

有人觉得整个经济管理中心从企业转向了政府,全球经济中心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经济国家,这都是表面现象,根本没有发生这种变化。如果全球经济管理的中心从企业转到政府的话,特别是这个观点在中国是非常有害的,如果真是出现了这种变化的话,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种倒退。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4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我省经济冲击较大。对此,政法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找准应对金融危机的着力点,在服务我省经济“弯道超车”中有新作为。

一、提高政法机关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反应能力

深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迹象表明,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尚不可知。而**经济受冲击较早、影响较大。在金融危机考验面前,要顺势应对,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加强对政法干警的形势政策教育,坚决克服思想滞后和行动慢拍的问题,增强其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注意学习应对金融危机知识。要像经济管理部门一样,抓紧学习经济社会管理和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的知识,找准政法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知识储备和工作准备。

建立联系群体、帮扶企业机制。要深入基层、深入发展一线、深入各种困难群体,切实了解困难情形、发展状况、金融风险情况。建立领导联系困难群体、机关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金融风险的意识,切实提高政法干警应对金融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把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作为政法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引导政法干警树立必胜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应对金融危机,首要的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要教育引导政法干警增强发展、渡过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去应对新情况,破解金融风险新难题。

对政法干警特别是新进人员、新任政法领导干部加强教育培训。要利用各种培训和举办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加强金融风险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座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着力培养理论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推动政法干警深入基层和企业调查研究,注重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

注意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发现和选拔政法领导干部。对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重要岗位,要配备熟悉经济、金融工作的政法干警。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强对应对金融危机中政法干警的考核,把考核情况作为检验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有作为、能够应对发展和稳定考验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予以重用。

三、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作用

切实肩负起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安全、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政法机关能否切实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各类矛盾碰头叠加的严峻形势下,政法机关尤其要真正担负起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全面加强政法工作,确保国家政治稳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法机关要善于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要强化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四、切实做好金融危机下的政法工作

着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加大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确保政府投资安全。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从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职工利益和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出发,进一步规范执法、文明办案,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案件。

着力维护司法公正。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重点加强对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量刑畸轻畸重和违法立案、刑讯逼供等问题的监督,切实防止放纵犯罪和冤枉无辜。重点解决只保护大企业、服务大项目,对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权益重视、保护不够等不平等保护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重视做好息诉服判等工作,依法纠正裁判不公、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加强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依法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贪赃枉法、失职渎职等犯罪案件,促进司法廉洁。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查处力度,促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查办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犯罪活动,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失职渎职等犯罪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对涉及劳动争议、保险纠纷、补贴救助等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依法处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司法保护。及时执行已复查纠正的案件和刑事赔偿决定,探索实行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制度。

着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司法素质,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处理力度,努力建设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政法队伍。

五、以应对金融危机考验作为促进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的重大契机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政法机关应对金融危机,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应对金融危机、加强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倒逼政法机关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推进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科学跨越。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5

关键词:欧债危机行政管理启示

1.欧债危机的历史背景及产生原因

首先,从根源上来讲,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后果。欧债危机本质上讲是财政危机。美债危机是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投资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联邦政府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而实施的提高债务上限,大开印钞机,从而突破债务上限,带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波动。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市场政府”的传导机制。与美债危机不同的是,欧债危机的危机源是债务,国家的信用出现危机,从而波及银行等市场主体,包括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经济风险传播到市场主体,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政府市场”的传导机制。再次,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观念不同。这似乎显示了在风险面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种观念力量的不同,西方的“泰坦尼克精神”不再出现。

其次,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置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其实不然,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被国外的政策动向所左右。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年底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过多考虑国外经济危机的程度和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致使过于庞大的刺激计划至今后遗症难消。不仅如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应该尽量减少行政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干预,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使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够得到正常和充分的发挥。

最后,解决思路不一样。短期内,美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解决,即提高债务上限、开动印钞机。由于不能像美联储那样充当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欧洲央行无法采取开动印钞机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只能通过不断地采取举新债还旧债的机制减少一些成员国的流动性风险,而核心国家也因央行持续的财政支付转移而蒙受损失。首先,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目前,中国的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

2.欧债危机的现状分析

首先,美债发生在一个国家之内,欧债发生在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内。作为联邦财政体制的国家,美国不仅有统一的金融联盟,还有稳定的政治基础,以及统一的财政联盟。而欧元区缺乏赖以依存的财政联盟,更勿论统一的政治基础,这就注定了决策成本较高但决策效率可能较低,不利于在危机中采取合作的拯救行动。

其次,从形成原因和传导机制看,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危机形成的内在逻辑看,无论是美债还是欧债,基本都有一个基本规律,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的演变过程,但二者又有细微差别。美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因素,也有美国长期财政赤字的因素;而长期的高福利制度和财政软约束是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欧债危机本质上是财政危机。美债危机是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投资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联邦政府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而实施的提高债务上限,大开印钞机,从而突破债务上限,带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波动。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市场政府”的传导机制。与美债危机不同,欧债危机的危机源是债务,国家的信用出现危机,从而波及银行等市场主体,包括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经济风险传播到市场主体,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政府市场”的传导机制。

最后,解决思路不一样。短期内,美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解决,即提高债务上限、开动印钞机。由于不能像美联储那样充当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欧洲央行无法采取开动印钞机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只能通过不断地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的机制减少一些成员国的流动性风险,而核心国家也因央行持续的财政支付转移而蒙受损失。希腊和意大利总理相继辞职,欧元区不断上演政客“辞职救国”。壮士断腕的英雄义举令人钦佩,却也显示出诸多无聊。欧元区是否会出现政权更迭救市的多米诺骨牌,还要拭目以待。

3.欧债危机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启示

近期,中国应防范外部风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尤其是系统性风险。在短期内,应采取积极心态应对欧债危机,宏观调控应坚持“保增长、促稳定”的基调。中长期,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公债发行和外汇储备问题。

3.1近期积极参与制定欧债危机的应对策略,宏观调控应稳步有序

欧债危机警醒我们,独善其身的危机应对思路绝对不可取,应该争取主动,积极参与制定多边救助机制,更应该在危机中处乱不惊。因此,首先必须正视和妥善处理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关于是否应大幅进入欧洲市场的问题。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必须思考变欧债之“危”为“机”,积极参与多边谈判,掌握制定规则的主动权。如果预期欧债危机得到解决,我国可以制定抄底战略,甚至大举进入欧洲市场,进行大规模并购;如果预期出现欧洲“失去的十年”,对外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放在新兴经济体上;如果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外汇资产缩水不可避免,应做好其他的替代应对方案。二是关于中国近期宏观调控走向的问题。按照欧债危机的基本走势,中国应该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走向不变。过多收缩会造成硬着陆,应该通过逐步微调实现整体经济平稳回落,这也是顺应经济周期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自然回落,是稳增长的必然要求。因此,财政政策应做到更加稳健有效,货币政策应渐近宽松,并且不断增强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再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注意避免走福利国家的老路。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世界范围看,保障水平和标准大多只能涨不能跌,否则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所以社会保障的改革应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

3.2重点发行国家公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首先,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其次,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置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其实不然,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被国外的政策动向所左右。

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年底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过多考虑国外经济危机的程度和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致使过于庞大的刺激计划至今后遗症难消。不仅如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应该尽量减少行政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干预,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使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够得到正常和充分的发挥。

再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注意避免走福利国家的老路。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世界范围看,保障水平和标准大多只能涨不能跌,否则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所以社会保障的改革应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

3.3合理盘活外汇储备,藏汇于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掘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最佳良方。欧洲各国以及美日等国目前的债务危机,究其根源还在于增长乏力甚至停滞不前。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犹如悬在中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巨额外汇储备一直备受各界关注。首先面临的是欧元贬值的风险;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人民币国家化趋势来看,这一方案无疑是可供选择的。而从更长的时期看,我们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中长期问题。

第一,减少外汇储备和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欧债仍然在发酵,美国经济也没有出现根本好转。但是,要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除了购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债券外,我们的选择余地很小。由于对海外投资环境的不适应,我国投资商的海外生存能力差,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出口驱动型经济,这种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和出口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外汇储备的增加则不可逆。

第二,关于合理处理存量和增量的问题。一般的观点认为应该调整增量,从而带动存量调整。很显然,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的阻力、风险和成本较小,是一种权益之计。如果进行整体调整战略,外汇资产保值增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令人很难作出决策。

第三,关于合理优化外汇资产结构的问题。外国国债在我国政府的海外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现阶段主要是购买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国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比较小。

参考文献:

1.王姚瑶: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2期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6

【关键词】欧债危机经济衰退债务积累

一、世界经济衰退危机

美国债务的快速累积和日本、英国,当然也包括中国债务的跃升,正在使大博弈的时间逐渐迫近。这绝非此前的仅是欧元与美元两大阵营的对垒,而是掺杂着诸如资源消耗与竞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也因此,决战结局不像欧元的结局那样简单和轻描淡写。目前,全球制造业中心已逐步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但货币金融中心仍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美国占世界1/4的经济实力却要占全球2/3的货币权利,这一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之一。?譹?訛这次货币滥发政策证实美国已没有更多选择,即继续通过透支国家信用以挽救经济衰退的命运。美国的目的是明确的,继续通过货币金融战略转嫁金融危机的风险和损失。造成这样的局面与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两个基本失衡有关:一是全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二是制造业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脱节。

要解决债务危机,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短期的危机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各主要债务国家应该继续反思和探索深层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例如应努力加强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及金融政策的协调和监督;引入新的经济评估指数;调整国家内部经济不平衡;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永久性危机管理机制,以处理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危机;从制度创新层面强化各经济体的经济治理等。?譺?訛

二、就业危机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欧洲经济中的比重曾经原本一直超过金融服务业;但随着经济金融化发展趋势愈演愈烈,欧洲和美国都将经济运行活动的中心偏离了实体经济的生产,而越来越集中到金融资产的流动、管理和增值上来。尽而,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金融业愈来愈越成为欧元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欧洲经济体不断把制造业转移到境外,导致经济的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外移的直接后果,是使得本土工作岗位不断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环顾当今欧洲,除了德国、瑞典等少数国家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勤勉和创新精神外,其他国家都有严重的“金融化享受”的倾向。不断加剧的失业,不仅使数以千万的失业者要求以被救济者的身份无偿分享社会劳动成果,而且也同时造成不少高素质人力资本无法实现和充分发挥创造财富的能力。希腊等国每年产值的近三分之一为社会福利和救济所占居,政府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加上工业发展相对停滞、创新赢利能力不断衰退,国民经济很易陷入困境。同时,次贷危机的爆发,欧债危机的蔓延,更使这些国家的就业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信心危机

当前,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加剧,欧元区经济正面临多种挑战,同时,功能失灵的美国政府“救市不利”,全球金融市场延续剧烈动荡的形势,导致投资者信心风雨飘摇。

如果说雷曼破产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崩盘,把全球经济拖入衰退。那么2011年美债评级下调,欧债风波叠现,会不会成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警告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

单从美国看,2011年8月18日美国费城联储宣布,当地8月份制造业指数为-30.7点,不但远低于市场4.0点的早前预期,而且创下该地区这一数据自2009年3月以来的又一新低,这意味着费城联储所在分区的制造业运营水平已降至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水平。此前汤森路透与密西根大学8月13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54.9,已创下1980年5月以来最低。8月23日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更是遭遇了与“雷曼倒闭后”相类似的崩盘式跌幅。?譻?訛

基于目前欧洲与美国等国家的种种经济态势,甚至有经济学者警告欧元正在崩溃。欧洲银行业因持有希腊等濒临违约国家的债券而陷入困境,这些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导致美国等国家经济的低迷。当前,新一轮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在增加;同时,如果欧元崩溃,或将引发一场无法控制的银行业危机,尽而可能会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新的大萧条。

基于上述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全球投资者信心受到巨大打击,而投资者信心的衰减又反过来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与不安。

四、政治危机

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冰冻三尺,非短期所能解决,而经济挑战与选举政治相遇,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imF总裁拉加德在年会期间曾指出,解决欧债危机,不缺乏行动计划和金融资源,但缺乏政治意愿和相关具体落实。同时指出,发达国家陷入低速增长可能将是长期的经济现实。更有学者指出,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看,不排除发达国家出现一两个季度负增长的可能性。

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其经济在经历几个季度的复苏之后,重新陷入停滞,美国的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2009年时具有不同的国内背景。当时,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在应对危机的决策上基本上能够团结一致,可以较快地做出政治决断;现在美国大选竞争已经开始,党派之间政治立场两极化,达成一致的应对新挑战的方案非常困难。

同时,经济危机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不断杂揉政治危机的情况已不是单一现象。欧洲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为了挽救这次的危机,希腊政府出台了压缩公共赤字计划,包括提高燃油税率、下调个税起征点、冻结公务员加薪、改革养老金发放等紧缩性举措,力图把今年财政赤字降到8.7%。但这些政策遭到国内各阶层人士的大规模反对,全国陷入一片抗议的声浪之中。一些国家在施行紧缩性政策压缩债务与财政赤字的过程中,也不断激起国内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注释

?譹?訛查晓刚,面对欧债危机,G20要开足马力,文汇报,2011年,9月,25日(第004版).

?譺?訛李岚,关注欧债风险:中国银行业或有所行动,金融时报,2011年9月22日(第003版).

?譻?訛查晓刚,面对欧债危机,G20要开足马力,文汇报,2011年,9月,25日(第004版).

参考文献

[1]徐彬.欧债危机与欧元的前景.中国证券期货,2011(11).

[2]余翔.欧债危机阴霾仍难散去.世界知识,2011(8).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7

[关键词]欧债危机;欧洲经济一体化;福利制度模式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4-0066-05

一、欧债危机的起因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有效抵御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欧元区各国相继出台一系列财政刺激方案。这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欧元区经济复苏,但却只是经济增长的权宜之计。从本质上说,只是通过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和杠杆化将私人部门债务转化为政府部门债务,而一些本身经济增长缓慢的欧元区国家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却又因此严重恶化。特别是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导致了大规模举债,使欧洲一些本来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国家很快发生了债务危机。比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猪五国”,其国债、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迅速攀升,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2009年11月希腊政府换届,新政府将财政赤字由6%上调至12.7%,这与《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上限3%相去甚远,消息一经披露,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普、标准普尔与穆迪相继下调希腊债务评级,欧债危机从此正式拉开序幕。

(二)欧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1.欧洲经济一体化制度设计的缺陷。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在给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欧元区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在欧元区域内,各国施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货币属于欧洲央行,而财政却由欧盟各成员国自己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因目标不一致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极大,两个主体的执行效率均受到影响,形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软肋。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时往往要权衡各方利益,因此在应对危机时经常出现时滞现象,调整力度也不到位。在货币政策滞后的情况下,欧元区各国只能更多地依靠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缓解危机和防止经济衰退。然而,大量举债造成政府赤字越来越严重。虽然《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上限为60%,但由于欧盟存在监管缺陷,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所以各国并不在意违反此公约,长此以往危机的爆发也就在所难免。

2.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欧洲发达国家从政府到民间近百年来所形成的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欧洲各国大量举债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数据显示,除西班牙和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欧猪五国”在1980年~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必然导致巨额的政府财政赤字[1]。消费至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国内储蓄长期不足,只能依靠举债来维持平衡。寅吃卯粮的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短期内尚可维持,但在长期却是不可持续的,危机的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

3.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欧洲经济开始衰落。各国的传统竞争力受到削弱,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国际资本纷纷涌向新兴经济体,而国际投资者对欧洲的投资兴趣也日益下降。一方面,欧洲国家传统的技术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欧洲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率低的问题也一直困扰欧盟国家,劳动力萎缩现象严重。在此种情况下,欧洲经济长期低迷,而经济增长率低于债务利息又使国家税收来源减少,加剧了财政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欧债危机。表1为世界银行经济增长展望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欧元区一直处于偏低水平。

4.高福利政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目前,已发生债务问题比较严重的这些欧洲国家都普遍实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替代率为例,英国仅为30%,而希腊竟高达95%。这些国家执政者因选举需要,都不敢对社会福利体制进行彻底改革,致使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长期维持。例如,德国每年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为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过重负担。然而,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同时,债务问题国家的生产力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落后于福利增长,造成了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

二、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危机的短期救急政策

自欧盟经济一体化后,欧元区国家内部相互持有债券的规模非常巨大,尤其是居于欧元区核心的德法两国更是其他国家债券的主要持有者。因此,一旦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债务违约,都将会对欧盟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并在欧洲金融市场造成连锁反应[2],如表2所示。所以,近期内欧盟依然会竭尽所能对债务问题国家进行救助,避免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8

〔论文摘要〕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考查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应对方式和职业决策困难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文科生较理科生更多地体脸到同一性危机,更多地感受到职业决策困难,更多地采用自责、退避、合理化等的应对方式;乡村生源地的学生较城市学生遇到更多的职业探索困难;自我同一性危机对职业决策困难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一性危机在应对方式和职业决定困难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随着2008年9月开始的信贷市场危机,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逐渐演变成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和全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就业压力。

    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凸显成为目前中国社会所面对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巫待解决。在本来渊良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目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着重重心理问题:一方面,大学生踌躇满志,在数年的高等教育学习后渴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未来充满美好的规划和想象,另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又使得恐慌焦虑、悲观绝望、盲目屈就等各种不良心态并存于其内心世界里,往往使他们失去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对就业准备不足导致就业的失败,失败后又一味地自责、幻想或寻找托辞。有研究表明,同一性问题是青年人格发展的核心。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格确定和社会角色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大学生在人格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冲突的内在根源来自于个人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因此,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同一性危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正确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和心理困境,因此,我们决定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考查研究。同时,引人了职业决策困难这一变量来反映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经济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和手段。

    (一)自我同一性及其危机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自己对自我同一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是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致与连续。尽管青年在身心各方面都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但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此时青年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在社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被称为“心理的延缓期”( psychological moratori-um)。在中国社会,这个延缓期主要体现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有着充裕的时间去探求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滩哑观等一系列涉及自我的问题,因此,大学阶段是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探索遇到困难最多的时期,是真正感受到“同一性危机”的时期。所谓“自我同一性危机”,就是指自我否定了原有的、未分化的、朦胧不清的、非成熟的自我,但又尚未找到新的自我,是自我处于自身的矛盾与冲突中,一切都变成是不确定的,是自我在过去和现在、彼地和此地的不连续。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时间观念对时间混淆”、“自我确信对自我疑虑”、“角色尝试对角色固着”、“职业意愿对工作不力”、“性别分化对性别混淆”、“主从分际对权威混淆”、“价值定向对价值混淆”。

    (二)应对及应对方式

    应对(coping),又名应付,是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作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应对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应对方式可以根据其表现的形式分类,如接受、忍耐、自责等具体的形式。

    学者对应对方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种观点上,一是认为个体面对应激时所采用的应对策略,更多地依赖于清境需求,即情境特异性应对方式,二是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中存在着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应对方式,即人格倾向性应对。在本研究中,我们倾向于把应对方式与人格层面的意义结合起来,认为大学生的一般应对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带有倾向性的模式。在应激情境下,大学生这种一般的应对方式将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程度、应激情境的改变产生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参考肖计划的研究,将应对方式按照应对的具体表现来分类,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个方面,来探究经济危机这种应激情境下大学生的人格倾向性应又寸方式。

    (三)职业决策困难

    职业决策困难主要是指大所数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而对职业选择时面临的各种问题。knumboltz认为,职业决策困难实质是对决策不满意的一种状态,或是由于与职业相关的学习经验不够,或是由于个体还没有学会运用一套做职业决策的系统方法所导致。决策困难是没有学会某种学习经验的自然结果。gati和osipow在职业决策未定向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决策困难这一概念,指个体在做职业决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gati和osipow依据标准化职业决策理论,发展出一个理想的职业决策者模型。模型将职业决策困难分为三个维度十个方面:(1)缺乏准备,包括缺乏动机、犹豫不决、错误的信念;(2)缺乏信息,包括缺乏决策过程的信息、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的方式;(3)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急、内部冲突、外部冲突。gait等对大量的职业辅导工作者与来访者进行访谈和调查,编制出((职业决策困难问卷》( career decision - making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简称cdd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从人口学变量上讨论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应对方式、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并用相关分析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根据查阅的文献,我们假设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与职业决策困难大部分维度显著正相关;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的学生同一性危机低、职业决策困难小,采用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的学生的同一性危机高、职业决策困难大;自我同一性危机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正向预测作用,并有可能是应对方式与职业决策困难间的中介变量,旨在探究经济危机形势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应对方式和职业决策困难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科学生较之理科学生的不适应状况

    研究发现,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应对方式和职业决策困难等方面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同一性危机,尤其是自我确信了解、权威混淆方面的危机。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职业决策困难,尤其是在对自我认识不足、不知如何取得资料、缺乏动机上的困难。文科学生更多地采用自责、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或是矛盾的应对方式。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在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不同的思维模式培养下,文科生更偏重于规范性的主观思考方式,对同一事物可能采取不同的判断标准,理科生则更偏重于实证性的客观思考方式,对同一事物能找出相对唯一的判断标准。因此,文科生在主观多重标准的思考模式下,更容易造成自我认知的不确定和混乱,导致自我不确信、权威混淆,更多地感受到自我同一性的危机。相关调查显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面对文科生的就业岗位呈现更大的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文科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尝试所经历的挫折更多。自身和外界的双重消极作用使得文科生感受到更高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更多地采用一些如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就业。

(二)乡村生源地的学生遇到更多的耳处业探索困难

    本研究表明,乡村生源的学生较大城市生源的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职业决策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不清楚决定的步骤和文化及环境因素上的困难。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大城市生源地的学生在城市较为开放的环境中成长,相对于来源于乡村的学生接受的信息更丰富广泛,见识更为宽广,更能发现自己在职业决策上的多种选择、综合决策,因此在决定的步骤上更加明了成熟。由于乡村的学生文化相对保守、从小就较多地承担起家庭的担子,对家庭有着更强的责任心,面临职业选择时势必会多为家庭考虑,因而家人的健康、家庭的经济状况、国家的政策都会使他权衡机会与家庭,从而造成文化及环境因素上的困难。

    (三)经济危机形势下自我同一性危机、应对方式、聊业决策困难之间的关系

    自我同一性危机大部分维度与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与除求助外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即愈成熟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与愈低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是关联的,我们可以用很多应对方式的特点来描述这一危机的表现,如“‘角色固着’,即过分地封闭自己,僵化自己的角色,产生不良适应,引起消极性的认同和退缩的情感行为”,即用了退避的应对方式来解释了角色固着这一危机层面,因此二者的相关也就不难理解。自我同一性危机各维度与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间绝大部分显著正相关,由于职业决策困难是个体自己感受到的一种难以确定的状态,而且很多维度都涉及到对自我的探索认知、对自己内心发展的感知,因此,这两个变量的相关是比较明显的,此外,多层回归也显示出同一性危机对职业决策困难正向的预测作用,且有着非常大的解释率(36. 6%一41. 5%),这也和李文道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的研究表明,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分上大致呈现出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决策困难得分越低的趋势}9j。除求助外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决策困难都有着广泛反的相关,进一步层次回归分析表明除求助外的应对力.式对取七业决策困难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解决问题是正向预测作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是负向预测作用,这也验证了我们的假设。

   (四)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贯穿于整个青年期的课题,因此,同一性危机将在这个阶段持续到同一性的达成,同一性危机则是这个时期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部因素。本研究所采纳的观点是应对方式的特质说,即应对方式是一个人一贯的应激反应行为,但是,这个变量又不完全是个体内在的特质,较之同一性危机则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同一性危机、应对方式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机制,通过中介作用考察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机制:自我同一性危机在应对方式(除求助外)和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说明应对方式(除求助外)需要通过自我同一性危机来对职业探索困难起作用,这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在现如今的经济危机形势下,为了减少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单纯的应对方式指导或是个人的应对方式改善效果可能还不够好,如果通过长期的自我探索而减少同一性危机,则能达到更好且明显的效果。

    针对研究结果所凸显出来的问题,我们主要从政府决策、高校引导、家庭教育和个人调适这四个方面提出应对和解决的建议:

    1.政府决策方面的建议

    政府应注意以下三方面决策的制定和倾斜:(1)加强在地方上的信息普及和硬件设施的建立健全,改善农村生源地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对信息的掌握和了解比城市学生缺乏很多的差距;(2)政府应当控制高中文理分科的规模,通过对高校文科专业招生人数的控制,进而提升高中文科生的升学率,提升高校文科生的就业率;(3)政府应当全力加大对文科专业的重视和发展,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和投人,增加文科专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提升文科专业的地位和研究水平,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轻文的社会现状。

    2.学校引导方面的建议

    学校是学生们赖以获得信息和成长的最主要场所,学校的引导对他们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经济危机下,帮助学生应对日益凸显的同一性危机、消极应对方式和决策困难,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包括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扩充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日常的就业宣传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发放求职技巧宣传手册,安排就业指导咨询师等权威专家为学生就业问题答疑解惑,及早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危机意识;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增加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机会,在鼓励同学们“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把就业的机会和公司“请进来”;引导学生对就业择业合理性的认识,建立心理辅导网络,引导学生们对就业受挫等问题进行正确归因,学会正确、成熟地应对压力,通过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等方式帮助同学们应对心理问题。

    3.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

    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育的第一站,父母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应帮助子女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应该让子女从小就接受自身的不完美,鼓励他们通过全面地认识自己,对自身的特质和优缺点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和发展,以树立子女的独立自信人格和积极心态,增强子女的理性分析和应对危机能力。

    4.个人调适方面的建议

    作为直接面对就业压力和选择的大学生,要想从容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通过研究,我们建议当代大学生理性地面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形势,学会正确归因,在自主应对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学会合理求助;及早确定生涯发展方向,增强对自我的了解,及早为未来做准备,多掌握求职和面试的技巧和知识;主动搜寻信息,发掘信息获取渠道,关注政府、高校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政策和信息。

    由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文科生较理科生更多地感受到同一性危机,更多地感受到职业决策困难,更多地采用自责、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或矛盾的应对方式。

    2.乡村生源地学生较城市学生遇到更多的职业探索困难。

    3.自我同一性危机对职业决策困难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9

一、关注金融危机背后的世界经济转型1.从长周期看,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在本质上属于世界产业周期的危机。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成为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崛起的动力与契机。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二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00年美国的高科技泡沫破裂后,标志着it产业作为推动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引擎时代的结束。正是在it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力结束后,缺乏新的引擎产业跟进,形成产业空洞的背景下,在高科技时期形成巨额剩余的资本开始流向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由金融投资家与房地产商合谋演绎出了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畸形引擎产业:虚拟经济。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产业周期危机,所以,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着力点,不仅仅是金融秩序重建,还有实体产业动力再造。2.新能源革命的背后酝酿着世界经济的转型:从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酝酿中新经济有以下三个标志。一是新能源革命解决了在工业经济模式的框架内无法解决的人类文明难题。能源与环境是制约工业经济模式持续发展的世界难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类发现这个难题以来,在持续的探索中越来越发现在工业经济的框架内无法解决。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是从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转向对土地之下的化石能源的开发,启动了一个全新的财富生产模式与生产方式。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则标志着人类又一个全新财富生产模式与生产方式的诞生。二是新能源将成为引爆一系列新兴产业与新技术诞生的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人类经济史上每一次技术与产业革命,都是从先导产业发展开始,然后引爆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和新产品诞生。衡量是否属于先导产业有三大特性:该产业必须是牵动全局的龙头产业,属于全覆盖的普适技术,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目前正在酝酿中新能源革命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三是驱动新能源革命的利益驱动机制已经成熟。长期以来,尽管全世界都认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非常重要,但却未能成为各国竞相投资对象。这是因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投资属于财富扣除的投资,属于投资与获利不对称的世界性公共产品。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40多年的积累性发展,支持新能源发展技术(如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的适用性与经济性开始达到与市场接轨程度。在这次应对危机的刺激经济计划中,能源与环境一下子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竞相投资对象,这绝不是发达国家对保护世界环境的道义水平大幅提升的结果,而是标志着推进能源与环境利益驱动机制开始形成。金融危机之所以成为新能源革命的契机,就在于经济危机使传统的产业与原有利益驱动机制造成重创的背景下,凸现了成长中新产业的优势,才使边缘化的产业进入政府决策与企业投资的视野。二、奥巴马新政旨在推动经济转型,抢占新经济高地一是奥巴马新政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抢占新经济高地。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是把金融危机作为实体经济空心化危机来对待;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复兴美国经济、占领新经济高地的战略性产业来对待。二是奥巴马新政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与结构调整,而不是眼下的经济增长。奥巴马上台以来,所走的三步棋,都是围绕如何推进结构性变革,强化经济竞争机体,提高竞争力而展开。第一步棋,出台在国会通过总量投资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确立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复兴美国经济的长期目标。第二步棋,对处在危机中企业进行压力测试,强化美国经济微观组织机能。第三步棋,是经过半年的酝酿,美奥巴马于2009年6月17日在白宫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从制度创新的高度启动金融体制改革,为美国新经济航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奥巴马新政把高科技与生态理念相结合聚焦的生态经济,上升到重塑美国形象与提升美国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对待。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处在拐点时期,美国勇敢放弃了传统的制造业,把冷战时期积累起来的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把高科技作为国家战略主攻方向,由此使美国成为90年代高科技经济的最大赢家。具有原创与冒险精神传统的

经济危机的解决篇10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本质;马克思经济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F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04-03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经济学界就没有停止过对危机根源的探讨和争论。持新自由主义立场的学者认为是“放松金融监管”、“政策失误”、“低估风险”等因素造成了危机的爆发。他们低估这次危机的严重性,持盲目乐观态度,认为金融危机会很快过去,世界经济也会迅速恢复。但在随后爆发欧债危机的现实面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处于尴尬境界,大多数人对危机持续发酵默不作声,极少数人愿意认错,只有个别人还在强辩。持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立场的学者承认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对危机的前景很不乐观,不仅担心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更担心西方发达经济体可能因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债务危机陷入多年停滞状态。2008年之后,政府救市、强力干预经济,使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成为西方国家抵御危机的法宝。但好景不长,在随后两年里,人们发现凯恩斯主义不仅没能够帮助世界经济走向繁荣,反而引发了债务危机爆发,使各国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质疑。

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立场认为,这次危机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认为,危机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形式: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银行信用的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形式上看似乎不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是银行信用的货币危机,事实上西方政府为了解决生产过剩问题,选择了个人信贷透支消费和国家财政赤字经营、发行国债等模式,结果造成收入较低的群众及依靠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生存的国家,拉长资金链条,为世界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最终导致次贷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本文也持此相同立场,认为这场危机并没有超过马克思危机理论的逻辑,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人民日趋贫困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刺激消费——个人和国家透支消费、赤字经营——经济暂时繁荣——无力偿还——支付链条破裂——个人违约——次贷危机爆发——加剧经济危机——国家违约——欧洲债务危机爆发”,这场危机的根源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强制平衡,是金融资本扩张的产物!

一、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条件下,生产过剩危机是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的低下限制了产品的消费,但资本主义生产却只顾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对这种情况置若罔闻,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生产不断扩大商品供给大量增长,社会消费能力却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广大劳动者的贫困不断加深,商品大量积压,这必然周期性地引发经济危机。

个人消费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可是美国民众的实际工资停滞以及家庭实际收入增长乏力这两方面因素严重制约着美国个人消费的增长。在这种环境下,解决消费能力欠缺的途径就是通过抵押住房、透支未来以获得消费现金流来消化过剩,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美国家庭负债与可支配收入比从1990年的87.22%迅速提高到2000年的107.89%,之后这个比例更是持续升高。2006年居民消费比重已经占了美国GDp的73%,成为了推进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但是,这种消费繁荣是虚假的,是依靠借贷实现的,并没有实际收入增长。2007年2月次贷危机点燃了这根导火索。

美国的消费大多是通过信用扩张透支未来的购买力,以缓解当前的生产过剩矛盾,这种信用扩张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会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可信用往往过度扩张,信用危机便以银行倒闭的极端方式爆发出来,进而导致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

在现代信用制度的条件下,当一家银行面临倒闭的境遇时,政府将必然要介入,以维持原有的信用秩序和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中央银行为此不得不给这些银行提供救援资金;与此同时,政府财政也筹措资金,用政府的信用做担保,对面临困境的银行出资解救。这正是我们在金融危机高峰时看到的美国应对危机的情况。但是在欧洲,欧洲中央银行无法充分担任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压力统统由财政承担,因此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若由政府的信用来替代私人部门的信用,金融危机只能被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并不能被彻底克服;政府的信用过度扩张将会导致政府信用同样出现危机,使之成为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因此,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发生激化时,统治阶级为了压制总供需矛盾,通常利用信用预支将来财富的办法来刺激需求,但这种透支未来的做法仅仅只能够起到延缓的作用。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量倚重来自国外的投资以支撑本土经济增长。从1985年开始,美国成为了债务国,结束了自己从1914年以来长达70年始终作为净债权国的身份。当全球经济都被拖入“过剩”危机中时,美国正是依靠“透支消费”与“透支经济”两种伎俩来掩盖了本国经济扩张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弥补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欧洲国家举债消费,实际上也是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的消费能力;而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场危机的性质应是生产过剩。

相对于20世纪的经济危机中“将牛奶倒入大海”的情景,当前“透支消费”、“财政赤字”、“透支经济”等措施的确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但是,“透支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信用是导致生产过剩与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同时,“信用促进了矛盾以危机的形式爆发。”

生产相对过剩,消费不足是以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而消费过度或借贷消费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经济危机发展至现在,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不是生产过剩危机,而实际上它确实属于货币危机或银行信用危机并且与生产过剩危机联系紧密。这是因为银行家可以通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并从中获取超额利润,替资本家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促成大规模的负债消费。拥有实际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仍是这种“负债经济模式”的实质特征。掩盖劳动者实际需求不足以及资本主义生产能力过剩矛盾这一矛盾的,正是由贷款消费所造成的虚假繁荣。

在过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由于生产过剩所导致的大量生产能力空置、工人失业,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从实体经济开始,逐步蔓延到金融领域。反观此次危机,则是爆发于金融领域,形成了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看似是导致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基础这一假象。信用的确是影响危机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信用绝不是导致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正如马克思断言,危机在货币市场上所表现出的不过是生产及再生产过程中自身的失常。危机的根源则在于社会需求的水平远低于现实中买卖的扩大这一情况。西方经济学家只从金融危机的先发性,错误地把现象当本质,把结果当原因。

二、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强制平衡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中反复强调,世界市场的危机必须被当作资本主义经济中所有矛盾的现实综合与强制平衡来看待。他在《剩余价值论》中说:“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的矛盾——这些矛盾诚然不断在平衡,但是这一平衡过程同时表现为危机,表现为互相分离、彼此对立、但又互相联系的各因素的通过暴力的结合”。[1]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说到,资本的增加会刺激工作人口的增加,于此同时,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创造相对人口过剩。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利润率开始下降,从而导致资本贬值,这种贬值刺激资本价值的加速积累。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构成水平越来越高,可变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这些影响有时主要在时间上相继地起作用,有时主要是在空间上并行地起作用;在经济危机中,各种相互矛盾的要素之间存在冲突以周期性地形式表露出来。危机只是一种暴力性的爆发,它只能使已被打破的平衡得到瞬间的恢复,这种恢复只是暂时性地解决现有矛盾。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强制性暂时地使比例失调趋于短暂的均衡,使社会再生产实现继续进行。但这一切并没有消除反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恩格斯指出:“聚集在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与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什么都得不到的生产者完全分裂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2]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市场和消费的限制之间的矛盾。恩格斯提到,社会生产是无政府形态的助推器,致使大部分人转变成无产者,而无产者最后通过生产来结束无政府形态。社会无政府形态的助推器,致使大工业中的机械有无限改善可能性,转变成为一个强迫每个资本家在遭遇灭亡的威胁下来改善自己机械的法案和命令。一部分人的过度劳动形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失业,而全世界追求新消费者的大工业,却把国内民众的消费降低到“忍饥挨饿”这种水平上,所以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环境。同时,大工业强大的扩张力,展现了不考虑任何阻碍,在质量上、数量上扩张,产生了市场的扩张追不上生产的扩张,矛盾就不可避免[3]。

2012年以后,欧洲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之中,未来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国素。2012年底,美国的两党经过协商通过了解决美国“财政悬崖”的妥协议案,并且在2013年初得到了国会参众两院的通过。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13年延长一年失业救济金政策;二是从2013年开始,美国将调高年收入45万美元以上富裕家庭的个税税率;三是将在年初启动的约1100亿美元政府开支削减计划延后两月再执行等。“财政悬崖”问题对美国经济存在诸多不利影响。第一,延缓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导致高失业问题持续更长时间。面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企业对投资和雇佣趋于消极。第二,美国会再次面临涉及财务上限的痛苦,不得不对社会保障和医疗进行改革,进一步突出了美国不可持续的财政问题。第三,削减支出会降低奥巴马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限制部分行业的发展,放缓了产业振兴的步伐。第四,经济的下滑和就业的减少,将会进一步提高赤字货币化的风险,使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期限进一步延长,公众对美元的信心会进一步削弱。第五,假设再一次调整美国信用评级,那么因为这个原因出现的市场恐慌就可能破坏美国与世界经济的金融秩序,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美国解决当前财政问题的一些相关措施,我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这些会通过货币、贸易、债券市场等传递到我国,使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出口状况会被进一步恶化,并且会造成我国管理外汇储备更加困难,我国经济会遭受不小的损失。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说:“在危机面前,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中国经济外部发展环境在2013年仍然具有挑战性。世界经济不稳定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洲和美国经济,都处在一个困难的调整阶段。欧元区无疑已经陷入衰退。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和控制美国的财政问题,美国不但会遭受重大的经济衰退,还会拖累我国经济大约1.2%的增长率,还会在世界经济层面上造成严重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必然造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而要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必须综合考虑全社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有计划地协调,避免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社会生产的剧烈波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所有者占有生产资料,掌握生产经营的决策权,每个资本家只是简单地全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会去考虑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衡的问题。当他们开始调整生产决策时,社会生产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已经开始给私人业主本身带来严重影响。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将爆发经济危机。

三、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剥削劳动的进一步深化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劳动收入减少、资本收入增加和社会两极分化加剧成为突出问题,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个突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哈曼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衰退后,资本从产出中获得的回报份额普遍上升,而劳动力从产出中得到的回报份额却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剥削率的增加,同时也表明工人的购买力的相对下降。美国收入前1%的人的收入占了美国全民总收入的20%,收入前10%的人的收入占了美国全民总收入的45%,而收入后80%的人的收入只占了美国全民总收入的41.4%,最贫困的40%的人仅占到总收入的10.1%。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全部产品都能售出,就只有增加投资。但却会带来新的问题:更多的产品需要出售。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由于社会财富全部被私人占有,这一悖论根本无法得到真正解决。资本主义本身决无可能解决这一矛盾。不单单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美国制造业利润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RobertBrenner)的一项研究中,他通过对美国官方统计数字进行分析,发现制造业的利润率在2000—2005年的水平低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和20世纪90年代。他通过研究所有非金融公司的数据后发现,美国制造业2000—2006年的利润率水平仅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3左右,约占20世纪70年代初的82%,这便导致了对生产性投资的减少,这符合资本逻辑的要求。相反,利润通过金融体系从一个领域流向另一个投机性的冒险活动,似乎每一次冒险都在一段时期内提供了超过平均值的利润。这种冒险自21世纪以来就曾在次贷领域表现过。一方面,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导致了购买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金融投机导致房地产的产出过高与购买力不足之间矛盾的激化,又通过金融机构发放大量贷款从而提高房地产销售率得以掩盖,并因此衍生出大量的次级贷款,这种外表看似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其实是建立在欺诈基础之上的虚假繁荣,只要这当中的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就将会导致这种虚假繁荣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崩溃。

于2007年出版的《资本主义金融》做了关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美国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情况的分析。根据美国税收部门统计,目前美国有98%的家庭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这些家庭中的工资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90%;资本收入,即股票、债券、利息、租金等方面的收入只占5%。而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家庭的工资收入约占其家庭总收入的50%,而股票收益约占其家庭总收入的18%,其他资本收入,债券、利息、租金等约占其家庭总收入的11%。该书的作者认为这一数字小于实际情况,法国的经验显示,通常有超过20%的资本收入没有被征税。2007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美国富豪排行榜上排名位居第二位的是投资家沃伦·巴菲特。2013年上榜的400位富豪所拥有的净资产总额比去年增加了2900亿美元,达到1.54万亿美元。2013年新上榜的45名富豪中有大约一半人的资产来自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柯克·柯科里安是美国富豪排行榜上排名上升最快的富翁,作为一名投资家,他2012年的资产增加额超过90亿美元,总额翻了一番。2013年他排名第7位,比去年上升19位。1970—2002年,90%以上的美国家庭的购买力几乎没有增加,而0.01%的富人家庭的购买力则上升了4倍。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社会关系得以旋转的轴心。马克思说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前提之一便是雇佣劳动。没有雇佣劳动就不可能有资本,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运行正是依靠雇佣劳动展开的。雇佣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历史形态,以及一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没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劳动者因为没有生产资料而不能与之相结合,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雇佣劳动者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最终实现生产资料所有者利益的过程。劳动者为了谋生不能不被资本家雇佣,只得和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打交道,在仅仅获得微薄的劳动报酬的条件下,放弃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正是资本家这种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使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雇佣劳动古已有之,但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劳动才具备完整的意义。因此马克思把雇佣劳动特指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条件下劳动者被资本家雇佣而进行的生产商品的劳动。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以侵占工人阶级利益、提高资本利润为目的的运动,结果导致分配不平等的程度持续增加,劳动工资在GDp中的份额开始急剧下降。尽管此时生产的利润水平和生产效率较以往大幅度提高,但以1982年的美元价值为标准来衡量,美国工人的实际最高工资从1972年的每小时8.99美元下降到了2006年的每小时8.24美元。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人的平均收入与2000年相比有所下降,美国一半以上人的收入连续5年下降。与此同时,美国的百万富翁却逐年增加。美国内政部的数据显示,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2005年美国人均收入为55238元,比2000年的55714元减少了47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