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分析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6:22

免疫学分析法篇1

【关键字】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血清aFp、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45-02

临床检测血清aFp中,应该对患者采用有效生长激素检测方式,这样才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提升患者的身体健康质量,提高治病疗效【1】。以下针对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采集的1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血清标本收集工作,本次研究的血清标本采集中,均是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在2小时内,对清晨空腹患者抽取静脉血3ml,并排除患者有先天性疾病、心肝重要器官疾病;试验仪器包括德国罗氏公司的检测试剂盒,以及电化学分析仪、放射免疫分析仪、深低温;将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与试验组,且在每组中都具有5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患者在性别、身体状况以及年龄等资料方面,相互进行比较后,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血清标本检测中,将会使用XaKp-2000a/02型γ计数仪【2】,并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提供的aFp试剂盒,对患者的待检测样本进行梯度稀释,使检测物浓度在12.5~8000umol/L范围间,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对试验组患儿50例血清标本检测中,将会使用KL1-e41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进行检测【3】,并稀释其检测样本的梯度,可以保持检测物浓度为12.5~8000umol/L,进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对两组检测方法比较中,分析比对其检测血清aFp水平差异,考察其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两组检测方法中的低值、中值、高值进行记录试验,且测定每日测定每份样本22次,连续测20天,并考察批内CV值。

1.3统计处理

对本次两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统计学软件SSpS12.0【4】,针对最后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在数据处理之中,计量资料我们将会用t检验进行比较,技术资料用x2检验,设置统计学的水准是a=0.05。

2结果

两组检测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线性范围更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精密、灵敏度度更高,其两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

3讨论

据悉,血清aFp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标志物,是最灵敏性、特异性的肿瘤标志,在临床肿瘤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血清aFp检测中,应该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才可以取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诊断检测血清aFp中化学发光免疫法,较常规放射免疫法检验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灵敏性、高度特异性。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aFp,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应用化学发光系统作为抗原抗体反应指示系统,定量检测抗原、抗体,并应用发光剂标记抗体,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采用机器自动加样,具有准确性,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线性范围较放射免疫法检测更宽,更适宜于临床检测血清aFp。在血清aFp测定中,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查,可以采用高度的特异性抗体【5】,有效起到清除样本干扰的作用,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减少误差,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Fp,临床检验效果更稳定。

由上可知,在临床中对血清aFp检测中,应用放射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进行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较放射免疫法更具应用优势,具有更好重复性,精密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实际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祥.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7)

[2]章茂友.放射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aFp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36)

[3]张改英,王耀荣.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浓度的比较[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10)

免疫学分析法篇2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血清C肽胰岛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09

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detectionserumCpeptideandinsulinclinicalanalysis

ZhangYangwe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detectionserumCpeptideandinsulinclinicalapplicationvalue.methods:December2010toDecember2012wereourⅡdiabetespatientsweresettoobservegroup,willbeinthesameperiodofourmedicalwithoutdiabeteshealthissetto120casesofcontrolgroup,thetwogroupsofseruminsulinandc-peptidetestcomparing.Result:twogroupsofC-pinsulinandcompared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SerumCpeptideinsulin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31-01

最近几年,非同位素免疫检测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就是其中一种[1]。现对2011年0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肽与胰岛素取得的良好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0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男7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7.9±4.1岁,病程1~4年,患者均无糖尿病并发症。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非糖尿病健康者120例设为对照组,男69例,女51例,平均年龄56.1±3.9岁,均无糖尿病家族史。受试者在处于安静状态的条件下,保持平卧位,抽取三到四毫升的静脉血,标本全部都按照实验室常规工作进行对应的分析测定。

1.2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技术用到的抗体有两种,都是常量的。抗体一位于标记试剂里面,为吖啶酯标记鼠单克隆抗C肽。抗体二位于固相试剂里面,属于和顺磁颗粒予以共价结合形成的鼠单克隆抗C肽。试剂批号不同,对应的标准曲线也不一样,用前借助条形码阅读器,也可以通过键盘输定标曲线数值到系统里面,然后通过C-p以及insulin定标液这两点定标的方法对标准曲线进行对应的校准[2]。测试样品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准确的测量质控品。通过西门子aDViaCentaurX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实施项目检测。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结果

两组的C-p及insulin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准确严格的测定胰岛素和C肽,可以说对于正确地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准确地做出分析治疗,以及随后的相关回访,意义都是非常的重大的。尤其是C肽,其无论是对于Ⅰ型,还是Ⅱ型的糖尿病来讲,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指引意义。借助于胰岛素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加准确的测定胰岛素的存在[3]。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外周循环里面存在的抗体以及外源性的胰岛素极大的干扰了胰岛素的有关测定。不过用胰岛素予以具体治疗的病患,抗体对于C肽分析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干扰。C肽测定能够帮助对患者内源性胰岛素的具体储备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相比于胰岛素而言,这种方法更加的可靠。无论是胰岛素,还是C肽分泌出以后回来到静脉血循环里面,经由肝脏,最终进入到体内的系统循环里面。C肽有三十五分钟的半衰期,胰岛素只有五到十分钟的半衰期[4]。肝脏对C肽基本上没有什么摄取能力,故而代谢清除率非常的缓慢,也就是在外周血里面,C肽和胰岛素相比,稳定性更强,能够更加精准的对β细胞的具体分泌情况予以反映,对于借助胰岛素进行对应治疗的病人,这一指标更为有用。

试验证实,糖尿病Ⅱ型患者和健康组相比,对应的胰岛素以及C肽都明显的偏低,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王学晶,徐国宾,李海霞,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的评价及参考区间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09,27(4):283-285

[2]陈恺杰,揭育丽,陈建英.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482-484

[3]谢玮,赵枰,陶国华,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胰岛素及C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5):283-285

免疫学分析法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法;医学免疫学;教学;成效

一、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成效

1.使医学免疫学中的内容变得直观

多媒体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更多地是运用教师的语言形容或者板书来教学,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甚至是踊等多种方式来授课,这样就可以将医学免疫学中一些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视频图片表现出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有效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

医学免疫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挂医学图片以及更换医学图片时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如果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法,教师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各种图片的切换,节省时间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图片知识的连贯性。另外,医学免疫学相比其他学科会比较晦涩难懂,而且还包含很多的免疫过程和反应变化,这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地去感受具体的反应变化,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还可以重复播放,从而加深他们对医学免疫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讲述学生听为主,这样会很容易限制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积极性,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运用大屏幕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例如,在医学免疫课堂上,讲解补体的溶细胞时,可以将靶细胞溶解的具体过程制作成一个小动画让学生进行观看,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复习时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视频,及时复习,避免学生忘记。在一节课结束时还可以播放一个与下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下思考,方便下节课程更好地展开。

二、运用多媒体更好地展开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建议

1.认真地制作教学要用的课件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时,首先需要教师提前制作好适合教学的课件,课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明确医学免疫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要保证每张幻灯片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方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医学免疫学的知识。

2.合理地安排教学课件的形式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课件的布局要合理,避免大片文字的直接出现,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很压抑,宜采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同时注意在字体字号的选择上让每个学生能够看清,具体的教课中需要控制好可见播放的速度,对于学生能很快理解的内容可以快速进入下一张进行学习,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要耐心讲解。

3.突出教师的作用

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重点还是在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内容的讲解。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注意不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使用电脑上面,而是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经常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让学生将自己不懂的知识讲出来,这样教师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哪些知识不会,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避免对教学的重复以及教学重点的遗漏,真正地提升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

4.注重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真正提升教学效率

尽管在医学免疫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进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技术,而是要注重多媒体技术教学同传统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地提升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快医学免疫学的教学速度,与此同时教师再运用板书的方式带领学生一步步将知识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比较晦涩难懂的学科,很多的免疫过程都比较抽象,不方便学生理解,而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使医学免疫学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意识到多媒体技术教学对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性,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升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免疫学分析法篇4

【关键词】学发光免疫法;临床检验;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30-02

就当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方法的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医院常规所运用的一般均包括2种或以上,这就导致了院内检验的结果其一致性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为具体了解不同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检验一致性水平,就必须将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基于此,笔者特选择性激素为本研究所检测的项目,共对3种CLia系统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实施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的50例普通患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并分离血清以备检测所用。

1.2仪器与试剂BeckmanCoulteraccess系统、tosohaia360系统、Snibemaglumi2000系统及其各自对应的配套校准品;另外,还有Bio-Rad的定值质控品,关于此品,由于目前各免疫试剂厂家在制造时所选用的免疫血清有所区别,故国际上尚未制定有统一的可溯源标准,而Bio-Rad也正是在此种情况下仍获得国际公认的第三方质控品,其相关系统的定值取自世界数百家大型实验室的均值,因此几乎不会受到某些离群数值的干扰,故本研究将其作为检测系统的标准验证品。

1.3检测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每天进行10个标本的检测,并对10个标本进行标号,先按①⑩的顺序检测1次,之后再按⑩①的顺序再进行1次复检,求其平均值,所有样本共连续检测5d完成。

1.4性激素浓度参考范围本研究分别对6种性激素进行检测,经access系统分析后,该6中性激素的名称与浓度范围分别如下:促滤泡素(FSH)为1.2~145miU/ml;促黄体素(LH)为3.4~218.7miU/ml;促乳素(pRL)为1.6~154ng/ml;雌二醇(e2)为2.3~2145pg/ml;黄体酮(pRoG)为0.7~38.4ng/ml;睾酮(teSto)为0.03~15.2ng/ml。

1.5统计学与一致性判断方法对检测所得数值进行线性回归以分析其相关性,将数据输入excel表后,以XY绘图并作趋势线分析,得出每次检验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r2值,以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系数r2作为判断此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性的依据,具体如下:在ep-9a2文件中规定r2≥0.95,则可判定其检测结果一致;而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又于2011年4月制定并了《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准确度-方法学比对)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规定r2≥0.90即可判定两检测方法结果为一致。基于此,本研究即参考以上两个标准一起来进行3个CLia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的判断。

2结果

2.13种检测系统对6种性激素检测的偏倚

参考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相关规定,其靶值在±25%的范围均是能被接受的,将偏倚不超出允许误差的1/2作为校准验证的标准范围。分别选择用3个批号(分别为40231、40232、40233)的Bio-Rad定值质控品实施校准验证,均进行3次检测以取平均值并计算相对偏倚,计算公式为:相对偏倚=(靶值-测定均值)/靶值×100%。具体结果详见表1。

2.23种检测系统对6种性激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

首先参照ep-9a2文件标准进行6项性激素检测结果一致性的判断,具体结果详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的CLia系统对性激素进行检测的结果是存在一定不一致性的。医院相关检验实验室如果常规采用多种CLia系统进行检验,那么就必须要求需在对各系统的检测结果加以对比分析后才能给出最终的检验报告。而对可实现一致性检测的项目,则应始终贯彻以一种检测系统为主而以其他检测系统实施一致性处理的指导方针,对检测结果不能实现一致性的项目则建议仅采用单一的检测系统实施检测,以最大程度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ep9-a2.the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methodcomparisonandbiasestimationusingpatientsamples[S].approvedGuideline-Secondedition,nCCLS,1995.

免疫学分析法篇5

关键词:临床检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应用;阳性检出率

化学发光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利用化学发光现象可以进行免疫分析检验,这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在此之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技术以及放射免疫技术等进行临床检验,这几种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随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检验中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易于控制以及污染少等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受到了医学界的青睐。我院近年来也在临床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方面做出了许多临床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两组共100例乙肝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验其血样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乙肝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48例,各占总数的52%、48%;年龄在20-7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7±3.6)岁;病程在5个月-23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8.72±2.13)年;所有患者均自愿提供血液样本进行检验。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别选用瑞士罗氏公司所生产的e60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北京普朗公司所生产的Dnm-9602a酶联免疫检测仪,试剂分别选用瑞士罗氏公司所生产的eCLia检验试剂和沈阳惠民公司所生产的eLiSa检验试剂。

1.2.2检验方法

令100例患者清晨空腹,抽取其静脉血液作为检验样本,然后分别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验其血样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操作步骤如下:①采用还原剂将待测血样进行预处理;②在血样标本中加入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并进行恒温培育,使其与血样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③分别加入经生物素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和经钌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使其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结合;④加入由链霉素包被的磁珠以形成固相复合物;⑤待电极表面吸附磁珠后使用三丙胺清洗液进行冲洗,从而令电极表面结合物发生发光反应;⑥根据检出光信号来确定血样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数量,光信号越强,则血样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数量越少。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在血样标本中加入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酶结合物并进行恒温培育,使酶标抗体与血样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经竞争结合微孔板上固相抗原的结合位点;②洗涤血样标本后加入底物,从而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体显色;③根据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体数量来确定血样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数量,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体数量越少,则血样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数量越多。

1.3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量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

2结果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7%,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9%,两组检验结果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对比表

3讨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临床上近年来所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易于控制以及污染少等优点。在应用学科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一级学科为免疫学、二级学科为应用免疫、三级学科为免疫学检测和诊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包括有两个反应过程,即免疫反应过程和化学发光反应过程,其整个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抗原或者抗体上面标记化学发光物质或其他发光的酶标记物,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也即发生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形成复合物,然后再在复合物中加入氧化剂或发光底物,使复合物发光,最后再根据经仪器检测所得到的发光强度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所呈现的线性关系来达到浓度测定的目的。其中,能够发生化学发光的物质大多都是有机化合物,而其发光反应也大多都是氧化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能够提供足够的中间体,当这些中间体具有了较高的能量后,就能够释放光子发光。总体来说,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发光物免疫测定、发光酶免疫测定以及发光辅助因子免疫测定等几种类型。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是人体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后最易产生的检测指标,它的临床检测率非常高,通常情况下,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样中的高效价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可高达90%以上。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检测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主要以乙肝患者血样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检验为例来研究临床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并将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对比。本组所选取的100例乙肝患者均为自愿提供血液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7%,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9%,两组检验结果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肖美莲.临床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9:623-624.

[2]刘爱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4:75-76.

[3]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02-103+156.

免疫学分析法篇6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儿童癫痫;疗效;机制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临床上明确治疗儿童癫痫治疗机制,提高治疗儿童癫痫疗效,降低治疗儿童癫痫治疗的副作用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对治疗儿童癫痫,改善儿童癫痫治疗方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关于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治疗机制尚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导致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收治的48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48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分析,针对两组儿童的免疫指标进行严格测定,具体的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癫痫患儿,男24例,女24例,发病年龄(4.81±1.06)岁,平均病程(2.53±0.86)年。患儿入选标准: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均符合儿童神经专科就诊的癫痫症状,发作频率均大于1次以上。本组患者按照国际儿童癫痫症状标准进行分析,34例为全面性发作,14例为部分性发作,按照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35例为特发性癫痫,而13例为症状性癫痫。对照组48例健康对照儿童,男24例,女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与指标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收治的48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球蛋白给予患儿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患儿安全性、耐受性以及疗效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将48例癫痫患儿与同期的48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分析,针对两组儿童的免疫指标进行严格测定。

1.3免疫指标测定综合分析治疗前后患儿的免疫指标的改变。免疫指标主要是指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前者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后者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1.4免疫球蛋白治疗在完成检测以及明确诊断后,所有患儿均要例行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球蛋白(批号:S10970081,规格10%,pH值4.0-4.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静脉滴注,每次注射1.5~3ml,连续治疗5天,观察治疗效果,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第2和第3个月按照上述方法重复应用即可。

1.5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7.6%,全面发作治疗有效率为78.9%,部分发作有效率为78.3%,两者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治疗症状性癫痫有效率为69.8%,而治疗特发性癫痫有效率为89.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2.2免疫指标

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患儿的CDl9+B、CD20+B细胞比例要高,而CD3+CD4+t细胞比例与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2.3不良反应

本组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头痛、寒颤,发热,但是患儿均可耐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注射速度减缓或者是暂停输注后,不良症状消失。

3讨论

癫痫作为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常见临床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需要临床医师对明确治疗儿童癫痫治疗机制,提高治疗儿童癫痫疗效,降低治疗儿童癫痫治疗的副作用做到深入的探讨。

3.1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对治疗儿童癫痫,改善儿童癫痫治疗方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治疗机制,强化治疗的统一认识,本组研究对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7.6%,全面发作治疗有效率为78.9%,部分发作有效率为78.3%,由此可见,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针对性,应该加强推广与应用。

3.2免疫球蛋白治疗机制

本研究对一组癫痫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前,癫痫组患儿的CDl9+B、CD20+B细胞比例要高,而癫痫患儿CD3+CD4+t细胞比例与比对照组要低,治疗后,癫痫患儿CDl9+B、CD20+B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CD3+CD4+t细胞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水平升高,说明癫痫患儿体内存在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改变,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使CD8增多;被活化的CD4减少,从而阻断了血管内皮的免疫性炎症反应。

总而言之,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具有较好疗效,且免疫球蛋白可以下调癫痫患儿增高CDl9+B和CD20+B细胞比值,而对于癫痫患儿降低的CD3+CD4+t细胞水平有上调作用,并用对于免疫紊乱的症状性癫痫儿童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在临床医学中,还要加强对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机制的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从为临床儿童癫痫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杜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可能机制进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1-32.

[2]张双,庞保东,彭建霞,曹丽华,刘寅,董琰,张琰.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02:136-137.

[3]HeinemannU,BuchheimK,GabrielS,etal.Celldeathandmetabolicactivityduringepileptiformdischargesandstatusepilepticusinthehippocampus.progressinBrainResearch.2013,04:4-6.

[4]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颜惠兰,孙昭辉.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近、远期疗效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09:648-650.

[5]HsiehCL,ChiangSY,ChengKS,etal.anticonvulsiveandfreeradicalscavengingactivitiesofGastrodiaelataBl.inkainicacid-treatedrats.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2011,09:1731-1732.

[6]孙绪丁,岳屹囡,卓琳.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作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1:842-844.

免疫学分析法篇7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甲状腺激素

[中图分类号]R446.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2)03-0071-02

ComparingofmeasurementofthyroidhormonesbyeCLiaandRia

ZHanGYuping

DeparmentofClinicalLaboratory,theaffiliatedHospitalofXiny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inyang46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whichoneissuperiorityinresultofreliabilityandmethodologyofconveniencebetweeneCLiaandRiameasurement.methodsthethyroidhormonesweremeasuredbyeCLiaandRia.themeasurementswerecomparedofprecision,sensitivity,coefficientofrecovery,linearrangeandothers.Resultsprecision,sensitivity,coefficientofrecovery,linearrangeofeCLiahavehadanadvantageoverRia.ConclusioneCLiaisanoutstandingmethodappliedinclinicallaboratory.

[Keywords]eCLi;Ria;thyroidhormones

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成本低,但具有报告时间长、结果不稳定、同位素污染等缺点,渐趋于淘汰。近年来随着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电化学发光(eCLi)分析法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甲状腺激素标准品、质控品和20份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进行测定并对其评价,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0份血清标本取自门诊患者,均为甲状腺疾病,血标本无脂血和溶血。标准品及质控品均为罗氏公司提供。

1.2仪器与试剂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2010型;美国产全自动γ计数仪。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购于罗氏公司,放射免疫分析试剂购于天津九鼎公司。

1.3方法

1.3.1精密度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中、高值质控品进行测定,每份样品连测20次,计算批内CV值。每日测定1次,连续20次,计算批间CV值。

1.3.2线性范围将甲状腺激素标准品(Ft340pmol/L,Ft445pmol/L,tSH100miU/L)及中、高值质控品按不同比例关系混合制成评价样品,重复测定5次。坐标图上预期值与实测值的直线所达的限值即为线性范围。

1.3.3灵敏度分别对空白零标准做批内20次检测,分别记录放射强度和发光强度并做统计,再计算检测低限(LLD)[1]。公式:LLD=均值BiK+2SBLK。

1.3.4回收实验将甲状腺激素标准品(Ft340pmol/L,Ft445pmol/L,tSH100miU/L)作为基质,在其中分别加入中、高值质控品作为样品1和2,然后分别进行测定,计算均值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密度

观察两种方法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批内和批间CV结果可见,两种方法均达到了临床检验的质量要求,但电化学发光法的精密度更高。见表1、2。

2.2线性范围

2种方法检测Ft3、Ft4、tSH的可报告范围:电化学发光免疫法(0.26~115)pmol/L、(0.12~116)pmol/L、(0.08~90)miU/L。放射免疫法为(1.14~65)pmol/L、(1.69~82)pmol/L、(0.23~58)m/L。

2.3灵敏度

两种方法检测Ft3、Ft4、tSH的低限,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为0.12pmol/L、0.16pmol/L、0.09miU/L;放射免疫法为1.11pmol/L、1.77pmol/L、0.24miU/L。

2.4回收实验

检测结果平均回收率见表。均有较好的回收率,比较后发现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优于放射免疫法(p<0.05)。

3讨论

放射免疫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敏感度、特异性均较好,发生交叉反应少,准确性好、重复性好、批内批间误差低,但容易发生放射性污染,不能形成自动化,不能快速地检测、出报告[1]。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是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技术,近年来在国内一部分临床实验室相继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不仅可用于检测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类,还可用于传染病、血药浓度的监测,预计将来临床应用会更加广泛。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自动化强,可以24小时开机,能够随时满足现代医院的节奏和病人对医院的更高要求,如一些急诊项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随时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2]。

本组试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血清Ft3、Ft4、tSH的结果在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回收率等几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显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明显优于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Ft3、Ft4、tSH时,被测抗原与抗体全部参与反应;而放射免疫法是竞争性反应,被测物和标准物都不能全部参与反应,最大结合时一般在50%左右,亦即抗体结合位点与标记抗原结合一半[3]。试验结果显示了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可测定范围上要远胜于放射免疫法。

电化学发光可以最大程度消除样本底的干扰及对位量的散射,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另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可以全自化,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和随机误差。而且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试剂有效期长,检测快速准确,且安全无毒,不会出现同位素辐射污染的问题[4]。

因此,电化学发光将会成为微量法检测的发展和普及方向,可以替代放免法,使实验室的服务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琴,杨骏,朱菩军.电化学发光分析与酶联免疫分析用于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的评价[J].地方病通报,2007,22(6):32-34.

[2]王国洪,赵理想,许瑞吉,等.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血清胰岛素结果差异[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6):557-558.

[3]吴婴.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结果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1):29-30.

免疫学分析法篇8

依据课程标准: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理解)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认同)和高考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复习导引。

四个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比较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4、免疫失调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典型性例题切入,而后分层次进行探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问题探究】如图(图略)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

D.细胞C和细胞e中核酸完全相同

对题目的分析、运用:

①请学生选择答案并讲明理由;②对题目的图形进行分析,利用突破点(物质x;场所1,场所2),强化审题的方法;③分析外源异物Y能否直接作用于细胞a细胞B,分析一般途径;④总结免疫系统组成的三个层次(可以利用‘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进行总结)。

【问题拓展】?免疫系统的组成

通过对图形进行分析,完成以下内容(图略)

①图形的进一步完善,淋巴因子的作用,免疫系统的构成

②补充溶菌酶的来源

③延伸:免疫的三道防线

【体验高考】:(2011・重庆卷,3)

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

问题导引:如图(图略)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题目的运用:①吞噬细胞的分布特点,与t、B细胞分布的区别;②吞噬细胞的作用;③免疫调节的方式

【过渡】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对这两类免疫中的有关问题咱们做一个简单的探究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问题探究】

①完成表格的填写(表格略)

②对照表格和之前的内容,请同学们尝试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问题拓展、核心突破】

①以学生为主导,分别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②讨论、完善免疫过程,并延伸到二次免疫;

③进一步探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过渡】在这部分内容中,抗原与免疫活性物质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

3、抗原和抗体比较【核心突破】

①由抗原的异物性,探讨免疫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②抗原大多为蛋白质,可以与基因工程联系;③由抗毒素和凝集素分析抗体的具体作用;④利用下面的高考题分析做题的方法技巧,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进一步介绍淋巴因子的有关内容。

(2011・大纲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利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免疫学分析法篇9

关键词:假病毒中和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HpV疫苗免疫原性

据相关医学方面文献报道,高危性人瘤病毒(HpV),临床发生感染极其容易引起患者发生宫颈癌疾病;对此可以应用HpV预防性疫苗,在临床预防HpV感染方面发挥一定影响[1]。本研究分析了临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HpV疫苗免疫原性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100例HpV感染患者,以及接受HpV16/18型双价疫苗(Cervarix)免疫后的100例自然感染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患者的血清,在对样本进行随机编号后,比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血清样本中HpV疫苗免疫原性的相关性。

1.2方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可以将HpV16VLp与HpV18VLp,将其分别稀释为2.7ug/ml,然后,可以对于每孔的100μl包被,将其放置在4℃酶标板上,孵育3d,然后可以用0.2%pBSt进行洗涤;在三遍之后可加入pBS,并在室温内封闭90min之后,再洗涤4次;并运用0.36n硫酸终止显色反应后,将其防治在96孔板中,进行读数,并设定其波长参数450nm,参比波长为620nm。可以用Softmaxpro5.2版本软件,拟合绘制标准曲线,被计算出标本血清抗体的滴度。

假病毒中和法检测中,可以将1.5×104个/孔人293Ft细胞,接种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然后放置在37℃的恒温环境之中,并培养8h后,将血清进行10%Dmem稀释,并同时能够在96孔板对倍稀释8个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取60μl的稀释血清样本,稀释到moi=0.2范围,然后可以在4℃环境内进行孵育1h,并去除100μl血清与假病毒的混和液,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之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结果观察,分析检测结果。

1.3统计学处理对于本次研究结果处理,可以采用统计学SSpS20.0版本软件,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eLiSa法和pBnS法测定的抗体值,且以结果p

2结果

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临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测量的血清滴度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临床中,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血清的样本之中,其中对于自然感染的HpV病毒血清样本,其中的HpV16型抗体滴度相关系数为0.519,HpV18型相关系数达到0.613,在接种疫苗后的血清样本检测之中,HpV16型的抗体滴度相关系数0.671,HpV18型为0.879其,两组检测方法在进行HpV疫苗免疫原性检测中具有相关性(p

3讨论

相关研究中指出,基于HpV疫苗,不仅是一种具有诱导型与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同时,在临床中也可以有效的保护机体免疫力,使机体免受到病毒的侵害[3]。采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同一批样本,比较分析检测结果,可以为疫苗免疫原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4]。在检测血清样本中抗HpV疫苗免疫原性方面,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为进一步临床评价HpV疫苗免疫效果提供参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在检测HpV疫苗原性方面,有相关性(p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针对HpV感染中,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在检测HpV疫苗免疫原性方面具有相关性,可见采取HpV疫苗预防可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慧,李娟,潘晖榕,等.重组人瘤病毒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26(7):1006-1009.

[2]凌辉生,储迅涛,曾敏霞,等.人细小病毒B19igm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583-585,588.

[3]高煜,王东,郭琴,等.喉鼻咽重复癌中病毒感染初探[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36-238.

免疫学分析法篇10

【关键词】功能性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abstract】theimmunesensorisbasedontheclosecooperationwiththeselectiveimmuneresponseandissuitableforthesignalconversiontechnology,tomonitorantigen-antibodyresponseofbiologicalsensors,graduallygetrapiddevelopmentandextensiveapplicationinmanyfields.inrecentyearstheelectrochemicalimmunosensormainresearchdirection,ingeneralistoimprovethesensitivity,accuracy,selectivity,responsetime,andthisarticlewillusethe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aselectrode,usingitsgoodconductivity,highsurfacearearatio,throughthemodificationofcarbonnanotubeswallandpipeendandbiologicalmolecularbonding,andkeeptheactivityofbiologicalmolecules,theelectrochemicalimmunosensorextremelysymbolicsignificance.thispapercombinesthespecificrelevanttheoriesandanalysis,theapplicationoffunctionalnanomaterialsinelectrochemicalimmunosensorforresearch.

【Keywords】Functional;nanomaterials;electrochemical;immunosensor

免疫传感器的一般工作原理为固定在换能器上的抗体(抗原)对样品介质中的抗原(抗体)进行选择性免疫识别,并且产生随分析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分析信号。在抗体的不同区域和抗原决定簇之间的高选择性反应主要包括疏水力、静电作用力、凡德瓦尔力和氢键作用力。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上的应用也发展得相当迅速。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和吸附能力强等优异性质,将纳米微粒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可以提高传感器测量的灵敏度、准确性、减少采血量和检测时间[1]。作为免疫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免疫传感器除了具有传统免疫分析方法所共有的性能特点外,还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可逆性和剂利用的高效率等优点。另外,免疫传感器大都制备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微型化,因此可以避免传统免疫分析方法所附带的一系列问题,故在临床分析、环境分析和生物监测过程中显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2]。因为免疫传感器常用来测量源于分析物和固定的抗体/抗原之间的反应而产生的信号,所以将抗体(抗原)固定在原始换能器表面的固定化过程在免疫传感器制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固定法已用于各种免疫传感器,如静电吸附、包覆法、交联法、共价键结合法等。

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由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和便携等优点,成为免疫传感器中研究最早、种类最多,也较为成熟的一个分支。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电化学检测方法来检测标记的免疫剂或一些由酶、金属离子和其它电活性物质标记的标记物,从而对疾病诊断或病人状态监测中复杂系统的多组混合物进行分析提供有力数据[3]。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中的换能器主要分为电位型、电导型、电容型、阻抗型和安培型等装置。电位型传感器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成熟的传感器,已有大量的商品化产品。对于电位型传感器,当电流流动为临界点时,换能器界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电极或者表面修饰膜的电位变化与溶液定金属离子活性呈对数比例关系,这就是电位型换能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这类生物传感器具备制备简单、操作容易及选择性良好的优点[4]。

2功能性纳米材料技术

与块状物质相比,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由于其新颖的材料特性,近年来已被广泛研究。少于50个金属原子小团簇可以产生像大分子一样的效果,但大于300个原子的大团簇表现出大体积样品的性质,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材料,通常为纳米材料,有许多未知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这也是许多研究一直集中于纳米材料的一个原因。纳米材料具有依赖于其尺度的光、电和化学性能[5]。纳米材料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如光学器件、电子器件、催化、感测技术、生物分子标记等。考虑纳米粒子的优点,如大面积、高催化性和良好的亲和性,如今,多种纳米材料已被用来包覆蛋白质。常用的有纳米碳管(Cnts)、金胶体(aucolloidal)、量子点以及纳米二氧化钛。Cnts自从1991年被发现以来,引起了一股研究热潮。纳米直径的圆筒形石墨片状的Cnts具备高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非常显着的机械强度和成模性。纳米碳管可以与Dna分子自组装(self-assembly)。根据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Dna/Cnts层可作为新的电子材料[6]。由于Dna溶液可以胶化,混合的Dna/Cnts层能够在金属电极表面保持稳定,可以用来研究一些电化学现象或检测一些蛋白质性质。此外,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可被固定在带大量负电荷的Dna修饰层上。多壁纳米碳管与Dna混合后,可成功地固定在铂电极表面,更进一步的研究表示,细胞色素C可被强吸附在修饰电极表面形成一种近似的单分子层。

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方向,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粒子引起了纳米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这些性质使其在化学和生物感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组成和空间结构不同的纳米粒子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生物分子识别的电学、光学和微量感测中。胶体金(Colloidalgold)和半导体量子点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中应用得非常广泛。通过与生物识别反应和纳米生物电子的耦合作用,能极大地提高这两种纳米粒子的用途。纳米粒子放大标记以及纳米粒子-生物分子的自组装产生极大的信号增强作用,为制造超灵敏的光学和电学检测奠定了基础,其灵敏度可与聚合物酶链反应(pCR)相比[7]。

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质使其在设计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核酸和蛋白质检测方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可以制得不同尺寸、组成和形状的纳米材料,调节其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生物感测和生物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其性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其结合的生物分子影响。近几年,不同组成的纳米粒子作为多种用途、灵敏的标记物被广泛地应用于识别不同生物分子的电子、光学和微天传感器中。纳米粒子放大标记以及纳米粒子-生物分子的自组装产生极大的信号增强作用,这种技术结合了纳米粒子-生物分子自组装的放大特性和光学或电化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将多个基于纳米材料的放大单元和过程结合,也能够设计出多重放大器,满足现代生物分析对更高灵敏度的需求[8]。金属纳米粒子独特的催化性质能在其本身或另一种金属纳米粒子的刺激下实现放大信号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将大量的能够产生信号的分子封装在纳米粒子中以提高每个结合过程标记物的数量,达到放大信号的目的。这些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感测和生物分析方法还能够与其它的放大技术结合。如图1所示。

3基于功能性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与应用

基于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反应,免疫传感器为免疫剂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灵敏的选择性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免疫材料被固定在传感器上,通过标记物与其中一种免疫剂的复合物对分析液进行测量[9]。一般是通过测量标记物的特异活性,例如放射性、酶活性、荧光、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对分析物进行定量。但是每一种标记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含有金属标记物免疫检测的金属免疫检测,以克服一般的放射性标记,荧光标记和酶标记的缺点。电化学检测的金属免疫分析具有以下几种优点:如,检测液用量少、样品不用纯化、灵敏度好、仪器设备相对便宜。尽管电化学技术能够检测到nano-mole有机金属化合物或金属离子,与能检测到pico-mole级的荧光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还不够高。使每个结合物上含有最大量的金属标记物的理想方法是使用包含上千个金属原子的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优越的氧化还原活性,胶体金是电化学免疫感测和免疫标测标记物的最佳选择。现已建立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循环累积的新方法,通过阳极溶出技术检测人的免疫球蛋白(igG)[10]。在生物素存在下,脱巯基生物素和亲合素的解离反应为能够分析最终定量的金纳米粒子的循环累积提供了有效的路线。阳极峰电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五个循环的累积即可满足该分析方法的需要。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背景值很低,从而使人igG的检测极限可达0.1ng/ml。如图2、图3所示。

4结语

纳米技术为设计超灵敏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析方法提供了很大的机会。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放大和生物分子识别具有巨大的潜力及应用价值。新的纳米粒子感测技术的超强灵敏度,为常规方法检测不到的疾病标记物提供了可行性。这种高灵敏的检测方法还能够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或预警。纳米粒子标记物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超灵敏的Dna检测中的应用会为蛋白质的检测提供好的起步。

参考文献:

[1]张洁,吴B,王传现,等.采用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猪肉中的己二烯雌酚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06:683-685.

[2]逯岭松,刘蓓,马霄,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超灵敏检测髓过氧化物酶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36:109-111.

[3]任鹏飞,邵科峰,张洁,等.基于宽谱特异性抗体的β_2-激动剂多残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制[J].食品科学,2016,08:236-238.

[4]冯德香,尉艳,黄勤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2016,03:363-364.

[5]张瑶,蒙丽君,官菊芳,等.基于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的电化学方法检测higG[J].江苏农业科学,2016,02:308-311.

[6]李艳霞,陈国南.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分析测试学报,2015,06:701-702.

[7]董秀秀,王宇,沈玉栋,等.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5,04:136-138.

[8]刘源,吴海云,于亚平,等.快速检测水中多氯联苯含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5,1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