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调查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9:44

纪检调查方法篇1

关键词:纪检监察;检察监督;协调合作;廉政建设

一、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协调合作的法律依据

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协调合作问题,中纪委和高检院先后联合出台过几个文件,《中纪委、最高法院、高检院、公安部关于纪律检查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查处案件中互相提供案件材料的通知》(中纪发19897号)、《中纪委、高检院、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协作的通知》(高检会199331号)等文件中就协作配合的范围、程序等作了明确的界定,是现行体制下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开展工作协调配合的指导性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过程中检察机关往往采取“不立案,先侦查”的模式,直接参与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从表面看,似乎违反了高检会199331号文件“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经审查认为已触犯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案件管辖的规定,及时将有关证据材料(或复印件)移送相应的检察机关”的规定,但其实不然,检察机关对于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立案前的初查,第二个阶段是立案后的侦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28条规定:“在举报线索的初查过程中,可以进行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的财产。”即在初查阶段检察机关可以采取不具有强制性的侦查手段,但是对已经处于纪检监察机关限制下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询问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纪委作为党内机关,其对党员干部的调查处理并不是司法程序,与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在程序上并不冲突。虽然在常态下,职务犯罪的案件经纪委调查之后再移送检察机关进行处理,但是在纪委调查阶段检察机关即通过初查的方式介入调查,是合法的行为。

二、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协调合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协调合作是实现合法与高效有机统一的客观需要。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短板。纪检监察机关可以及时采取“”等强制性措施对侦查对象进行政策法律攻心,在这种强大的心理攻势下,违纪对象的防线很容易崩溃,这种高效优势是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时在初查阶段所不具备的,但是这种优势还缺少一件合法化的外衣,一直倍受争议,因为随着依法治国的完善,一切组织的活动都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来办理。在现阶段,只有在办案衔接机制上下功夫,将纪检监察工作与检察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合法与高效的完美统一。

(二)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协调合作是整合职务犯罪办案资源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存在着职能交叉,另一方面,两者都存在着侦查办案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基层机关的侦查人员只有十几人,真正能够独立办案的只有几人,一旦需要对多人进行审讯传唤时,就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虽然可以内部抽调,但是临时抽调人员首先在管理上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案件泄密,其次对于侦查工作及案情不熟悉,无法完全投入到办案工作当中。合作办案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办案部门能形成一个整体,能在与调查对象的对抗中呈现强势姿态,且办案人员对于侦查工作都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易于管理。

(三)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协调合作是防止检察监察权利滥用的重要保障。作为监督部门,检察机关在司法系统中的法律地位是最高的,而纪检监察机关则是党政机关中的no.1,两者的共同特点是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如果自身出现问题,仅靠内部监督机制纠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极易导致检察监察权利的滥用,从而滋生腐败。促进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强强联合”,不仅可以加强纪检监察和检察工作的力度,更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权利制衡,以纪约检,以检查纪,互相在对方头上套一个“紧箍咒”,为合理使用检察监察权利上一道双保险。

三、如何有效地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调合作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调合作,就必须正视两者之间的地位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主要调查对象被纪委控制,而且纪委在党内的地位高于检察机关,因此多数地区形成了以纪委为主,以检察院为辅的协作格局。要想真正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就必须变协作为合作,把双方的地位摆到同一高度上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规范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资源共享。联席会议是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根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国家检察机关建立联系制度的通知》要求和工作实践,联席会议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办案情况通报、工作经验交流;二是研究、协调有关政策和法律问题;三是研究重大案件的查处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会议最好由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和会议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参加,便于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是数据平台共享。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有着各自的执法和司法流程,形成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为这些工作依据的迅速查询提供了便利,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其次是案件备案共享。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应尽快消除各自案件管理壁垒,应定期向对方通报案件线索和案件受理、立案及结案情况。再次是技术资源共享。司法会计、司法鉴定等专业技术资源共享有利于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就执纪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中的专业性结论达成共识,避免重复工作,节约了时间和资金。

(二)规范案件移送制度,加强协作配合。案件移送工作机制不应该只是从纪检监察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那么简单,而应是多向配合,按需移送。一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犯党纪政纪的案件,经审查已触犯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及时将有关材料(复制件)送达相应的检察机关。二是检察机关对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及时进行审查,决定立案侦查的,纪检监察机关将有关案件证明材料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将查办情况及结果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将不立案的决定及理由通告纪检监察机关。三是检察机关受理的涉及行政监察对象的案件,需要对监察对象作行政处理的,应将有关材料及检察建议送达其主管机关,同时抄送相应的监察机关,由其主管机关或监察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四是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对于共产党员不构成犯罪,但确有严重错误和问题的案件,应及时将材料移送相应的纪检机关处理。

纪检调查方法篇2

一、总体要求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惩为落脚点,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区各级机关和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本区实际,着眼于深入实施“三大战略重点”这条主线,用贯彻落实的行动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机关效能建设的成效;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住关键问题,明确主攻方向,以点的突破带动和促进机关效能的提高;坚持公平公开、严格考评,建立考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积极营造重视和加强机关效能监察的浓厚氛围;坚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不断推动机关效能监察上新水平。

(二)本意见所称机关效能,是指机关行政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本意见所称机关效能监察,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为目的,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包括本级党的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团组织参照执行。在机关行政管理活动中影响机关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行为进行检查或者调查,并根据检查或者调查结果,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的监督活动。

(三)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应当在本级党委、人民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进行。

(四)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五)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标本兼治。实行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改进工作与建章立制相结合。

(六)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应当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依托一个专门机构平台、以行政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为支点的综合运行机制。

(七)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应当加强与组织、人事、审计及被监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八)机关效能监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当长抓不懈、务求实效。

三、主要内容

(一)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参照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的投诉;

2、检查、调查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参照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影响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行为;

3、根据检查或者调查结果,对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参照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影响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行为依法作出处理或者提出改进建议;

4、总结、宣传和推广运行高效的行政管理经验。

(二)纪检监察机关检查、调查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参照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和行为时,重点检查、调查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对管理事项及时制定措施、做出决定,并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2、是否依法公开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有关事项,是否做到办事公开透明;

3、是否按规定或约定时限完成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4、完成的工作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及取得预期效果;

5、有关机关效能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学并得到有效执行;

6、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运转是否协调、有序、规范;

7、其他影响机关效能的事项。

四、方式方法

(一)纪检监察机关根据下列情况确定机关效能监察事项:

1、根据本级党委、人民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检查事项;

2、根据本级党委、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确定检查事项;

3、根据本级人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专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确定检查事项;

4、根据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行政效能问题确定检查、调查事项。

(二)纪检监察机关依照《*市*区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按下列方式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作:

1、对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参照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某项职责、落实某项工作、作出某项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2、对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参照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对涉及机关效能投诉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4、对涉嫌违反工作纪律、应当追究工作责任的、影响机关效能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五、工作程序

(一)机关效能检查事项应当由纪检监察机关业务部门填写《纪检监察机关行政效能检查事项立项申请表》,提请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立项。

机关重大效能检查事项立项后,应当填写《机关重大效能检查事项立项备案表》,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前款所称机关重大效能检查事项,是指根据本级党委、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确定的检查事项,以及其他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检查事项。

(二)对已经立项的机关效能检查事项,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制定检查方案。检查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检查的目的;

2、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3、检查的步骤、方法和措施;

4、检查组的人员组成;

5、检查的时间安排;

7、检查的工作要求;

8、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检查方案经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检查方案变更,应当报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

(三)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可以组织有关党政机关、社团组织工作人员或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及有关社会人士参加。

(四)对机关效能投诉,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在受理后及时确定办理方式。重要、复杂的投诉,由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办理;一般性的投诉,转由有关党政机关或其他部门办理。

转有关党政机关或部门办理的投诉,应当附《机关效能投诉转办函》;不宜转原件的,采用转摘。需要报送结果的,应当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将调查处理结果函复纪检监察机关。

机关效能投诉的调查事项和办理方式应当报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

(五)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办理的机关效能投诉,经初步调查认为有违反机关管理各种规定事实、需要追究效能责任的,应当依法予以立案调查。

(六)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机关效能检查或调查事项时,应组织两人以上的检查组或调查组;检查组或调查组在检查或调查时应出示工作函和工作证。

纪检监察机关可以聘请有关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检查或调查工作。

(七)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检查前,应向被检查单位和检查事项涉及的单位发出纪检监察机关检查通知书,但不宜提前通知的除外。

纪检监察机关检查通知书应当载明检查的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对涉及范围较广的机关效能检查事项,纪检监察机关可以视情况将检查方案一并通知被检查单位。

纪检监察机关检查通知书应当由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签发。

(八)纪检监察人员在检查或调查中,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查清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九)对存在影响机关效能问题的,检查组或调查组应当提交检查或调查报告。

检查或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检查或调查的基本情况;

2、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3、有关部门及人员的主要责任;

4、处理依据、意见和改进工作建议。

(十)纪检监察机关可以根据检查或调查结果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作出重要监察决定或提出重要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党委、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同意。

六、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全面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纪检工作的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分管监察工作的副区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机关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机关效能有关配套政策、组织协调、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和指导管理“区机关效能监督投诉中心”等工作。“区机关效能监督投诉中心”按照《*市*区机关效能监督投诉中心职责和权限的规定》赋予的职能开展工作。

纪检调查方法篇3

第一条检查中国共产党内违纪案件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为使案件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程有关规定,结合案件检查工作的实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执纪办案,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纪检机关依照和本条例行使案件检查权,不受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五条案件检查要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任何党员和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都必须依据本条例进行检查。

第六条案件检查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走群众路线,加强纪检系统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七条案件检查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的目的。

第八条案件检查中,要切实保障党员包括被检查的党员行使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第九条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

第二章受理和初步核实

第十条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下列违纪问题,予以受理:

(一)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违纪问题;

(二)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三)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四)下一级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五)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属下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和党组织重大、典型的违纪问题,必要时也可以受理。

第十一条纪检机关受理反映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需初步核实的,应及时派人进行,必要时也可委托下级纪检机关办理。

第十二条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初步核实可以采用本条例第二十八条中(一)、(二)、(三)、(四)、(五)、(八)的方法收集证据。

第十四条初步核实后,由参与核实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纪检机关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二)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

(三)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第**条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第三章立案

第十六条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七条对党员的违纪问题,实行分级立案。

(一)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中央纪委报请中央批准立案。

(二)党的中央以下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基层党委、纪委为书记、副书记)违犯党纪的问题,与党委常务

委员同职级的党委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立案,上一级纪委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其他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同级纪委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

(三)其他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决定立案,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或党工委、党组的意见。未设立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的,由相应的党委或党工委、党组决定立案。

(四)不是干部的党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基层纪委决定立案。未设立纪委的,由基层党委决定立案。

第十八条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除另有规定的外,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

若地方纪检机关认为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更为适宜的,经协商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根据规定应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经协商也可由地方纪检机关立案。

第十九条对于党组织严重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检机关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再上一级纪委在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也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条属于下级纪检机关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必要时上级纪检机关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一条上级纪检机关发现应由下级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可责成下级纪检机关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纪检机关应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第四章调查

第二十三条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立案机关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

第二十四条调查组要熟悉案情,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政策、规定,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并将立案决定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积极支持办案工作,加强对被调查人和案件知情人的教育。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第二**条调查开始时,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组应会同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与被调查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和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组织调查。调查中,应认真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意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十六条调查组认为被调查的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直接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停止党外职务的,由纪检机关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第二十七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

(一)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二)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四)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五)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七)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八)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第二十九条调查取证要做到:

(一)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樱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与证人谈话,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收集被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适用本项规定。

(三)对于有关机关移送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核,经调查人员认定后才可作证据使用。

第三十条调查中,如需公安、司法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等提供与违纪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有关机关应予积极配合。

第三十一条应认真鉴别证据,严防伪证、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应重新取证或补证。

第三十二条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第三十三条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对不合理的意见,应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

被调查人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组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

第三十四条调查取证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立案依据,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处理建议。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等有较大分歧,经过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的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

第三**条调查中,发现检举人确属诬告或证人出具伪证等妨碍案件检查的行为,应予追究。

第三十六条要保护办案人、检举人、证人。对上述人员进行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应予追究。

第三十七条调查中,若发现违纪党员同时又触犯刑律,应适时将案件材料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调查结束后,调查组要总结工作,并应协助发案单位党组织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十九条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第五章移送审理

第四十条凡属立案调查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案件,调查终结后,都要移送审理。

个别重大复杂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可提前介入审理。

第四十一条移送审理时,应移送下列材料,并办交接手续:

(一)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

(二)立案依据;

(三)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的意见;

(四)全部证据材料;

(五)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

(六)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

(七)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第四十二条案件经审理并报本级纪委常委会讨论后,应将调查报告、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以及

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材料的复制件,送交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作出处理决定。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按照处分党员的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特殊情况下,由县以上纪检机关直接作出处分决定的,事前应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第四十三条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的,应予补证;认为案件主要事实不清的,应补充调查。

第四十四条对公安、司法机关已处理的案件中所涉及的党员,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由纪检机关直接审理。如需进一步调查的,应由纪检机关办理立案手续。

第六章对办案人员的要求

第四**条办案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或国家法律的手段;

(二)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

(三)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

(四)不准接受与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第四十六条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也有权要求回避:

(一)是本案被调查人的近亲属;

(二)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

(三)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纪检机关有关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规则,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都必须严格执行。

第四十八条中国人民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案件检查工作,军委纪委可参照本条例的精神作出规定,报中央军委批准施行,并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备案。

纪检调查方法篇4

关键词:纪检监察;防腐倡廉;职能

1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程序概述

案件查办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严肃党纪政纪的核心环节之一。充分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纠正部门及行业的不良之风具有重要意义。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查办案件所遵从的原则为“依纪依法,按组织原则办事”[1]。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案件受理与初步核实、立案检查、调查核实及移送审理。案件受理与初步核实,是案件查办工作的重要基础。受理主要是指案件要经过领导批示,并经过造册登记后,才允许实施处理活动;初步核实是案件检查的重要特定阶段,要求案件处理人员抓住主要矛盾、环节,尽快判断出问题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以维护立案的严肃性与准确性。立案检查是经过初步调查核实后,确认存在违纪事实,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决定进行深入调查,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的一种程序性活动。调查核实是整个案件处理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件调查成败,期间要对案件所涉及的问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全面查证。移送审理是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程序的最后一步,需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即立案调查已经终结、证据确凿及需要追究党政纪责任。

2纪检监察系统案件查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反腐倡廉工作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纪检监察系统在反腐倡廉工作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目前,纪检监察系统在案件查办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2]:(1)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存在冲突。如果仅仅是一些日常性工作,仅需一人便可完成。一旦出现案件查办,至少需要两人才能实施具体工作。然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多为其他机关人员兼职,平时忙于本职工作,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参与到纪检工作当中,甚至出现少数纪委委员对纪检工作几乎不过问的情况。换句话说,一旦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出现冲突,纪检监察工作往往会受到忽略。(2)办案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纪检监察系统案件查办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要求较高,然而,部分地区办案骨干人才较少,在现有的人才队伍中,优秀人才比例较低,这都对纪检监察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办案人员较为注重财务知识学习,但却忽视了法律法规知识积累,知识面不宽、视野较窄是多数办案人员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办案方式上面依然遵循传统模式,过于重视口供,习惯于单刀直入,取证手段固有化严重,直接影响了办案效率。(3)基层纪委考核管理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市级纪委对派驻纪检书记在免、转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滞后,对派驻市直部门的纪检书记,纪委只有任用权,却没有免职与提拔的权利。派驻市直部门纪检书记的考核基本上由市委组织部直接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纪委书记就更加侧重于组织部门考核指标的完成,影响了考核管理的均衡性,制约了绩效考核的作用。

3纪检监察系统优化案件查办职能的有效举措

3.1加大基层纪委支持力度

加大基层纪委支持力度主要包括加大对基层纪委的资金支持与办案支持。首先,要加大对基层纪委办案的资金支持。各县(市)级纪委需增加对乡(镇)区纪委及派驻纪检机构的资金投入,增加对办公设备与办案经费的投入。为了充分落实这一举措,乡(镇)区纪委及派驻纪检机构的各项运行经费可由所在单位部门中日常办公经费中划出,并由县(市)级财政统一制定相关预算支出,同时将资金交由县(市)级纪委进行统一管理[3]。基层纪检部门经费采用报账制,并交由上一级纪委核算,以实现资金合理配置。其次,要加大对基层纪委办案支持力度。各基层纪委应建立健全的工作汇报制度,以此来增强各级纪委之间的交流,确保上级纪委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并监督下级纪委的工作。

3.2健全基层纪检干部考核机制

首先,要增加县(市)级纪委对基层纪委主要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评分运用权重,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管理、考核等方面。其次,要加强基层纪检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制定详细案件考评方法,实现基层纪委初核、立案、自办案件等均衡发展。结合考核结果对纪检监察干部提拔使用,优先提拔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考核结果连续不达标的干部予以警告或进行适当调整[4]。

3.3完善基层纪检的人力资源建设

基层纪检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关乎案件查办质量,同时也会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社会形象产生影响。所以,完善基层纪检人力资源建设刻不容缓,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提高准入门槛。在考察办案人员思想品质的基础上,采用专业资格准入制度,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具有较强财务、法律、计算机等专业能力的办案人员;(2)建立办案人员退出机制。上级纪委定期对基层纪检人员的办案绩效进行考核,调离难以胜任办案岗位的人员,提高基层纪检队伍的工作效率;(3)制定办案人员培训制度,成立办案人员培训中心,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及技能培训。

3.4充分贯彻法制理念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充分掌握纪检监察业务法规制度,还要将法制作为一种精神信仰、价值追求,要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领悟法规制度精髓,并掌握各类法纪条规,将“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作为一种思维习惯置于日常工作当中。同时,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的内涵与外延,有效突破纪检办案中的法治困境,坚持用法治理念与法治方式来谋划纪检监察案件处理工作。

4结语

在纪检监察系统案件查办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遵守案件规范管理制度,并细化办案标准,务必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纪恰当、手续完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响应防腐倡廉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振.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查办案件工作的难点及改革对策[J].求实,2015(04):21-31.

[2]过勇,宋伟.中国县级纪检监察机构的现状、困境与改革思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04):142-153.

[3]王会金.反腐败视角下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6):3-10.

纪检调查方法篇5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决策部署。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责主业,改革创新、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切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全面推进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明确职能定位,突出主业转职能

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的本质是回归职能,就是要牢牢把握和认真履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任务。

1、明确机构性质。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的体制,履行两种职能。根据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纪检监察机关既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又是政府的行政监察机关;既是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又是反腐败工作的检查监察机关和组织协调机关;既是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的监督主体,又是执纪问责机关。要正确认识纪检监察机关的性质,找准职能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有力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厘清职责权限。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和行政监察法。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职责所在,切实履行纪律检查“教育、监督、保护、惩处”和行政监察“纠偏、惩处、教育、保护”的基本职能,认真梳理权力清单,明确主责,突出主业,既要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要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认真抓好“查办案件、作风建设、预防腐败”等三项主业,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3、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要求,认真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锲而不舍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坚决反对“”,开展专题约谈,组织明查暗访,加大执纪检查力度,适时曝光典型案件,不断释放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持续开展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活动,严肃整治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不断深化作风建设。

4、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核心职能。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核心职能,是最有效的监督、预防,是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最主要标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树立全员办案的理念,除了综合保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各业务室(办、中心)、各纪工委监察分局、乡(镇)纪委都要参与办案,承担办案任务,履行办案职责。不论是纪律检查,还是执法、效能监察和党风政风监督,都应当把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立案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转化为案件依纪依法进行查处,以办案的方式实现执纪监督和责任追究。

5、保证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对同级党委(党组)成员的监督,着力解决“同体监督”难的问题。督促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廉政风险评估与防控向上一级纪委报备等制度;纪委发现同级党委(党组)成员有违纪情形的,有权进行初步核实,并同时报告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主要领导。

6、调整内设机构。根据市纪委对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内设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机构职级不变的原则,尽快对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及其职能作出调整。减少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进一步向办案和监督工作倾斜,发挥好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两个“拳头”作用。

7、清理规范议事协调机构。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全面清理调整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凡属需要参加的工作,不得超越职责边界,确保集中精力抓好主业。今后凡新增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及其班子成员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必须事先报经上一级纪委审核同意。

8、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监管招标投标工作、检查考核评比达标表彰、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建设等工作的牵头单位进行调整,不再由监察机关牵头。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工作不断档、不掉链。

9、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定期召开反腐败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反腐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查办大案要案的协调指挥,强化协调意见约束力。健全案件查办日常协作机制,完善纪检、法院、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协作办案的程序和办法,规范相互移送案件工作机制。坚持日常信息反馈、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及时沟通汇总反腐败工作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10、发挥纪工委监察分局作用。认真执行《关于完善县(市、区)纪工委监察分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完善纪工委监察分局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提高纪工委监察分局履职能力。把查办案件作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主要职责,认真受理对所联系片区各单位党员、干部的投诉、检举和控告,加强检查监督、专项巡查,及时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督促所联系片区单位依法办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11、发挥乡镇纪检组织作用。乡镇纪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按七三开安排本职工作,即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时间和精力占七成以上。乡镇纪委书记兼任乡镇党委副书记的,应当配备一名乡镇纪委副书记。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以上纪检监察专职干部。保障乡镇纪检监察办公场所、办案经费、办案津贴。乡镇纪检监察专职干部不参与其他业务工作,集中精力,及时查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持续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

三、强化监督办案,依纪依法转方式

要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探索符合反腐败工作规律的方式方法,实现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依法开展反腐败工作,由传统反腐向法治反腐转变,查办案件和行政监察与法制接轨,准确把握纪律和法律的联系与区别。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依法反腐的新路径。

2、规范纪检监察工作基本程序。由重实体、轻程序向程序与实体并重转变,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执行《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监察工作程序规定(试行)》、《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流程管理办法(试行)》等基本程序规定,加强、初核、立案、调查、审理、结案、归档等环节的管理监督,规范业务流程。

3、加强举报和问题线索审查。认真执行《市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实行举报工作新机制,实行统一窗口、统一受理。认真执行《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问题线索集体审查和管理新机制,按照电脑录入线索、集体审查线索、分类办理线索、归口管理线索的程序,规范管理和处置反映干部问题线索。

4、建立健全揭露和发现案件线索机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及时揭露、发现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的新途径、新办法。畅通举报渠道,确保12388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举报,确保接待来访窗口有人值班。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建立与行政执法与司法机关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违纪违法案件线索信息的交流、移送。完善内部协作机制,案件检查、党风廉政、纠风、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案件审理等内部各职能部门要提高线索意识,在工作中主动发现和挖掘线索,及时交流通报。探索专项巡视和基层巡查工作机制,对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巡查,实现巡查工作全覆盖,及时发现违纪违法线索。

5、提高办案质量。转变办案理念,强化证据意识,重调查、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改变案件调查对被调查对象口供的依赖性,重视对实物证据、间接证据的调取与综合运用,形成各种证据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规范并严格执行党内审查审批程序,严格使用“两规”条件和时限、适用对象、审批权限。加强案件审理,认真履行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职责。加强案件管理和监督,实行查办案件流程管理和期限制度。开展案件检查,探索案件纠错和通报机制,评选优秀案例,保障和提高案件质量。

6、转变办案方式。注重快查快结,以审查纪律为主,查清主要违纪违法事实,涉嫌犯罪的按程序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创新移送后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跟踪移送后的处理情况,既要确保违纪行为受到追究,又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反腐败工作成效,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防止大包大揽。建立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统一指挥调度机制,实行回避制度,强化级别管辖和管辖责任,对有案不查、压案不报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教育为先,立足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加强诫勉谈话工作,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防止干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帮助挽救干部、治病救人。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违反办案纪律就是违反政治纪律”的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安全工作规定》,强化办案安全审查,确保办案安全。

7、强化监督检查责任。树立“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理念,坚持把履行监督职能的切入点从参与、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业务检查,转变到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上来。改进监督手段,建立健全失职责任追究制度、执法事项定期报告制度和廉能风险动态巡查制度。坚决防止将执法监察等同于执法检查、将效能监察等同于效能建设、将纠风整纪等同于行风管理,避免出现“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现象。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要主动立项,监督落实,发挥再监督作用,确保政令畅通,主动服务和保障振兴发展大局。

8、紧扣职能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紧紧围绕查办案件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积极探索以案促教、以案促管、以案促建的有效途径,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建立健全案件剖析制度,立足于从查办案件和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针对违纪违法行为易发多发的领域和关键环节,采用《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形式,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意见建议;针对腐败造成的严重危害和一个时期的案发特点,找出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加强警示教育;加强组织协调,做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顶层设计,落实责任分工,加强检查考核。对不执行《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不落实惩防体系责任分工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9、转变党风廉政宣传方式。在县纪检监察门户网站设立曝光台,在报纸电视开设曝光专栏,及时曝光典型案件,全面实行点名道姓通报,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和曝光通报的震慑作用,提振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四、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严格管理转作风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律铁军。

1、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带头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带头弘扬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开门搞活动,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征集干部群众对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找准,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帮助农村困难户义务劳动,培养群众感情,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

2、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体系,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学习交流、培训。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参加经济、法律、金融、审计、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以上在职学历教育。加强岗位练兵、上挂下派、跟班学习、交流轮岗等工作,建立并运用好办案人才库。严格按照选用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准和程序,招录、遴选纪检监察干部。凡新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不含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重点招录一批具有法律、审计、会计等专业背景的公务员,从法院、检察、公安等司法、执法机关遴选一批具有办案专业能力和办案工作经验的办案人才充实办案一线。全面推行执纪执法资格考试,除综合保障类岗位外,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纪检监察干部须取得执纪执法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3、严格教育监督管理。加强纪律约束,对纪检监察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防止“灯下黑”。开展纪检监察干部综合履职能力摸排,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予以清退和调离,对执纪违纪的,严肃查处。强化办案监督,严格办案程序,确保纪检监察权力的正确行使。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推行新录用公务员、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和新调入科级以下公职人员财产公开制度。加强机关管理创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

4、加强纪检监察理论研究。实行纪检监察机关领导领题调研制度,坚持每年一次主题理论研讨活动,评出一批优秀调研报告,加强调研成果转化运用。

五、以转思想为先导,强化组织领导促落实

1、转变思想理念。认真开展好“三转”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省、市纪委有关领导关于“三转”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转”要求上来。

2、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惩治与预防的关系,以惩治查办为主,预防为辅,在惩治中开展预防,在预防中突出惩治的特殊作用。二是纪律和法律的关系。以纪律工作为主,以法律工作为辅。三是监督与监管的关系,充分认识监察与监管的区别,由管理主体向监督主体转变。四是服务大局与发挥职能的关系,纪检监察工作要通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纪检调查方法篇6

第一条受理对党员、党组织的检举、控告和党员、党组织的申诉,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控告申诉工作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维护党的纪律、促进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党内外群众充分行使民利,对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重要渠道;是纪律检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条纪律检查机关受理检举、控告、申诉的范围是:对党员、党组织违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败坏党风行为的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或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其他涉及党纪党风的问题。

第四条控告申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为党风廉政建设和维护安定团结服务,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控告申诉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一)按照和政策规定处理问题。

(二)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

(三)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

(四)维护当事人的民利。

(五)分级负责、分工归口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

(六)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教育相结合。

第六条县以上(含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应建立控告申诉工作部门,配备专职干部,设置接待群众的场所,公布有关的规章制度,为党内外群众提供检举、控告、申诉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处理检举、控告、申诉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处理检举、控告的程序

第七条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收到对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的检举、控告、应进行初步核实,需要立案检查的,报中央委员会批准。中央以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收到对上述成员的检举、控告,应及时报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八条中央以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收对同级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违犯党的纪律行为的检举、控告,应进行实步核实,需要立案检查的,报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涉及党务委员的,经报告同级党的委员会后报上级纪委检查委员会批准。

第九条对第七、第八条所列范围以外的党员干部违犯党的纪律行为的检举、控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属于哪一级党的委员会管理的党员干部的问题,就由哪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调查处理。重要的问题,应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需要时可以直接调查处理。

第十条对一般党员的检举、控告,由该党员所在的党组织调查处理;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需要时可以直接调查处理。

第十一条中央以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收到对同级党的委员会的检举、控告,必须报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处理。

第十二条对党员、党组织的检举、控告,需要立案检查的,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有关规定办理。不需立案而被检举、控告人确有缺点、错误的,可由承办的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责成被检举、控告人作出检讨或说明,或通过党内生活进行批评教育。

第十三条对检举、控告的问题作出处理后,由承办的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将处理结果告知检举、控告人,听取其意见。匿名检举的问题,必要时可在适当范围内公布调查处理的结果。

第二节处理申诉的程序

第十四条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的申诉,由批准处分的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承办。原批准处分的党的委员会已经撤销的,由申诉人现在的相当于原批准处分一级的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承办。

党员、党组织对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由作出处理决定的纪律检查机关承办。

第十五条对党员、党组织的申诉,需要复议、复查的,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办理。不需要复议、复查的,由承办的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对申诉人说明理由,做好工作。

第十六条经过复议、复查,如果原结论或处理决定是正确的,应作出维持原结论或处理的决定,并报原批准的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结案;需要改变原结论或处理决定的,应作出新的处理决定,并经原批准的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执行。如果复议、复查结论和决定是由原批准的党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的,则不必办理上述批准手续。

第十七条对党员、党组织的申诉,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需要时可以直接复议、复查,也可以责成有关的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复议、复查。

第十八条对申诉的问题复议、复查后,由承办的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将处理意见或复议、复查结论同申诉人见面,听取其意见。复议、复查的结论和决定,应交给申诉人一份。

第十九条申诉人如果对复议、复查结论仍然不服,由批准的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将申诉人的意见及复议、复查的结论和有关材料,一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决定。

第三节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基本方法

第二十条对检举、控告、申诉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可采取适当的书面形式,及时向党的有关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反映。

第二十一条对本级党的委员会管理的党员干部的检举、控告和本级党的委员会管理的党员干部的申诉,分别由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案件检查部门和案件审理部门办理。重要的可由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批示办理。

第二十二条涉及下级党的委员会管理的党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检举、控告、申诉,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转交下级相应的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办理。重要的可函交下级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调查处理,有的可责成其报告调查处理的结果。

第二十三条对转交下级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办理的检举、控告和申诉,交办的纪律检查机关可采取检查、催办、参与调查、参与研究处理意见等方法,促使问题及时,正确地得到处理。

第二十四条对匿名的检举材料,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慎重处理:没有具体事实的,可不予置理;反映情节轻微的一般问题的,可将问题摘抄给被检举人,责成其作出检讨或说明;反映重要问题的,可先进行初步核实,再确定处理办法;内容反动的,可交公安部门处理。

第三章受理机关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第二十五条在控告申诉工作中,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责任是:按照规定的范围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从中了解党风党纪情况和违纪案件线索;直接办理或向下级纪律检查机关和有关组织交办检举、控告和申诉;指导和协助下级纪律检查机关做好控告申诉工作。

第二十六条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控告申诉工作部门承担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日常工作,遵照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和有关规章制度,履行下列职责:

(一)通过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

(二)向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反映检举、控告和申诉的情况和问题;

(三)承办上级和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交办的检举、控告和申诉和其他事项;

(四)向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关部门移送或下级纪律检查机关、有关党组织交办检举、控告和申诉,向有关部门转办不属于纪律检查机关职责范围的问题;

(五)调查研究控告申诉工作情况,拟订控告申诉工作的规章制度,对下级纪律检查机关的控告申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六)协调处理问题,疏导上访群众,维护政党的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十七条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对受理的检举、控告和申诉,应及时办理,不得延误。对应由上级处理的问题,应迅速报告上级处理;对应由本级处理的问题,本级有关领导或有关部门应及时处理;对应由下级处理的问题,应迅速转交下级处理。

第二十八条对于上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求报告调查处理结果的检举、控告、申诉案件,承办的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一般应在三个月内报告结果;不能如期报告时,要说明理由和办理情况,对于没有要求报告结果的检举、控告、申诉,也应及时调查处理,不得置之不理或敷衍塞责。

第二十九条向上级纪律检查机关报告检举、控告和申诉案件的处理结果,应当材料齐全。

报告检举、控告案件处理结果的必备材料是:

(一)调查报告和处理结论。

(二)检举、控告人和被检举、控告人对调查处理的意见。在检举、控告人或被检举、控告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应附有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见的说明。

(三)被检举、控告人有错误,组织上已令其检讨或给予组织处理的,应附有本人检讨或处理决定。

(四)呈报机关的审查意见。

报告申诉案件处理结果的必备材料是:

(一)原处理决定、复议结论或复查报告及结论。

(二)申诉人对复议、复查结论的意见。在申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应附有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的说明。

(三)呈报机关的审查意见。

第三十条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或有关党组织上报的调查处理结果审核后,对处理正确的要及时结案;对处理不当的,要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上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如果在重要问题上有不同意见,由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如果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处理确有错误又坚持不改的,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改变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案件所作出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对检举、控告和申诉调查处理完毕后,承办单位交办单位应按档案工作的规定,及时立卷归档。

第三十二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对检举、控告人及检举、控告内容,应当保密。不准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控告人;不得对检举、控告、申诉人歧视、刁难、压制。对打击报复检举、控告、申诉人的,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三十三条对如实检举、控告或反映情况的,应予以支持、鼓励。对检举、控告不完全属实的,除对不属实的部分不予以解释说明外,对属实的部分应予处理。对检举、控告不实的,必须分清是错告还是诬告:如属错告,应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是非,消除对被错告者造成的影响,并教育错告者;如属诬告,必须对诬告者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三十四条认定诬告,必须经过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

第三十五条对于党员、党组织对党纪处分或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必须按照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不错不纠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处理。凡属冤假错案,不管是哪一级组织,哪一个领导人定的和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纠正。

第三十六条发现党的组织或负责人对党员或党组织的申诉不认真复议、复查和对冤假错案坚持不纠,对受理的检举、控告不负责任,无故拖延不办,或为违纪者说情开脱,予以包庇的,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必须追究责任。

第三十七条对检举、控告、申诉的问题已经得到正确处理,当事人仍无理纠缠,影响工作秩序的,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劝告、屡教不改的,可请公安部门协助处理。

第三十八条受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坚持原则,执行政策、秉公执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对重要的检查、控告、申诉,应亲自阅批、接谈,进行处理;要支持承办人员履行职责,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四章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条检举、控告、申诉人在检举、控告、申诉活动中有下列权利:

(一)对党员、党组织违法乱纪的行为有权提出检举、控告。

(二)党员对所受党纪处分或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有权提出申诉,要求复议、复查。

(三)提出检举、控告、申诉后,在一定期限内得不到答复时,有权向受理机关提出询问,要求给予负责的答复。

(四)有权要求与检举、控告、申诉案情有关或有牵连的承办人员回避。

(五)对受理机关及承办人员的失职行为和其他违纪行为有权提出检举、控告。

(六)因进行检举、控告、申诉,其合法权利受到威胁或侵害时,有权要求受理机关给予保护。

第四十一条检举、控告、申诉人在检举、控告、申诉活动中,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对所检举、控告、申诉的事实的真实性负责。接受调查、询问时,应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如有诬陷、制造假证行为,须承担纪律责任。

(二)遵守党的纪律和控告申诉工作的有关规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如有违犯,须接受教育、劝告,直至承担纪律责任。

(三)接受党组织的正确处理意见,不得提出、制度、政策规定以外的要求。

第四十二条被检举、控告人在党组织处理对他的检举、控告过程中有下列权利:

(一)对被检举、控告的问题有权进行说明解释。

(二)基层党组织讨论决定对他的党纪处分或其他处理时,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辨。

(三)有权要求党组织将调查处理结论同本人见面。

(四)对党组织认定本人所犯错误的事实、性质和所作处理决定有不同意见时,有权向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申诉。

(五)对受理机关及承办人员的失职行为和其他违纪行为有权提出检举、控告。

(六)当合法权利受到威胁或侵害时,有权要求受理机关给予保护。

第四十三条被检举、控告人在党组织处理对他的检举、控告过程中,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配合党组织查清被检举、控告的问题,如实提供情况和证人,接受检查和询问,主动交代问题。如有隐瞒、诬陷、抗拒等行为,须承担纪律责任。

(二)对所犯错误,必须正确对待,认真检讨,接受处理,不得违反组织决定。

(三)尊重检举、控告人和承办人的权利和职责,如有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检举、控告人和承办人员的行为,须承担纪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条例是党内处理检举、控告、申诉的规则、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和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

第四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本条例的细则或具体规定,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六条中国人民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控告申诉工作,可参照本条例另作规定。

纪检调查方法篇7

[关键词]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1-0021-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可否认,现行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了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卓有成效地开展。但是,“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1]。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腐败问题已经突破民众承受底线,排在未来十年我国面临的十大挑战之首[2]。同志指出:“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目前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中还面临诸多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的问题,研究和探讨现行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实行垂直管理的领导体制问题

现行体制下,地方各级的纪检监察机构设在同级党委和政府,并实行合署办公。《》和《监察法》规定,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既要接受服从同级党政的领导,还要接受和服从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这种以横向领导为主,纵向领导为辅的体制表明: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既是同级党委政府的被领导者,又是同级党委政府的监督者,这就形成了纪检监察监督工作中一个悖论: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纪检监察机构作为同级党委政府的监督机构,它的一切工作都要在被监督的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并对同级党委政府负责。与此同时,纪检监察干部的配备、考核、任免、调动及经费开支等自身利益也掌握在被监督对象即同级党委政府手中,明显造成了监督制约机制应具备的相对独立性和实际隶属关系上非独立性的矛盾,导致纪检监察机关缺乏执纪的自主性、独立性,容易受到权力的干扰和关系网的阻挠。从现实来看,纪检监察机关对党政“一把手”和同级党委的监督往往处于“虚监”、“弱监”甚至“禁监”的境地。特别是在一些党风不正的地方,纪检工作往往得不到党委的支持,少数领导干部对坚持原则的纪检干部故意刁难、设置障碍,或直接插手干预,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开展。江西省原副省长说过:“到了我这个级别,监督机制如同‘牛栏关猫’,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山东省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扬言:“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人能管了。”近年来查处的大量各级党政“一把手”腐败大要案件证明,纪检监察机关的“任重权轻”必然造成监督的薄弱环节甚至留下监督的“真空”。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一个完善的、成熟的监督体制应具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一是必须对其监督对象进行全面的监督;二是监督制约的力度必须与监督对象的职位和权力相适应;三是监督制约过程必须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3]如美国的特别检察官制度、新加坡的贪污贿赂调查局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廉政公署等。因此,打破双重领导体制的框架,革除制约反腐败深入进行的体制弊端,全面实施某种程度的垂直领导,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必然路径选择。对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不再受当地党委领导。办公经费完全由上级部门统一拨付,领导班子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选派、工资、福利等与地方脱钩,干部的人事编制、考核管理均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纪检监察机关不再承担与反腐倡廉无关的其他工作任务。同时,实行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各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人员编制、干部管理与经费保障等由原派出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管理。由于中央纪委、监察部仍受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向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时还接受党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约,以及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与系统内部监督等方面的监督制约,避免了反腐败机构自身腐败以及“谁来监督制约纪委”的问题。当然,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涉及到诸多的体制和法律障碍,遇到的阻力必然很大,在综合考虑改革难度和改革成本的前提下可以分步实施。在积极稳妥推进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可以先对现行双重领导体制予以进一步完善,如将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机构设置、干部管理和经费管理等重大权力上收到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纪检监察机关自行处理同级党委管理的干部的权限,将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的立案决定权和重处分决定权赋予纪检监察机关;大幅提升纪委书记在同级党委中的地位等,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弱化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实行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管理为主、同级党委政府管理为辅”的新双重管理模式,增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垂直管理领导体制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监察机构独立自成系统,自上而下垂直管理,中央的监察官员由中央任命,有事直接向皇帝奏报,地方的监察官员由皇帝指派或者由中央监察首长任命,有事可向监察首长汇报也可直接向皇帝奏报,基本上是与各级行政机构相分离的。如唐代的御史由御史台长官或皇帝直接任免,不归吏部管理。宋代的通判与知州平坐,有权随时向皇帝报奏。[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地位独立,同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和考试院等四院,地位同等,相互制约。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曾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与党委平行设置。列宁针对十月革命后出现的倾向,为防止腐败,在党中央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关建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在基层建立了工人监察组织。并强调监察机关的地位要相对独立和具有高度权威性[5]。从实践来看,中央纪委、监察部早在2005年即已完成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将派驻机构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直接领导。2006年省级党委换届中,全国十省市纪委书记不是由本地产生或由副书记兼任,而是由中央委派或外地调入。河北、江西、海南、云南、四川、内蒙古、湖北等省市区在全省范围内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了集中派驻。这些举措必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力度上推进纪检监察机构领导体制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关于组建专门反腐败机构问题

当前我国具有反腐败职能的机构众多,在惩治腐败上主要为由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三驾马车”形成的三元反腐模式。其中,纪检监察机关主要履行党员干部、政府官员违纪违法腐败行为前期调查职能,检察机关的反贪局专门从事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打击工作,公安部门经济侦查部门负责管辖非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案件。在预防腐败方面则主要由2007年成立的预防腐败局以及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部门承担。另外,审计、海关等单位和部门也具有一定的打击腐败的职能。反腐败机构众多、职能分散,各反腐组织之间协调性不足,是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打击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当说,当前反腐败协调小组在协调查办案件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从实际操作来看,由于各自地位、性质不同,办案对象、办案手段也大相径庭,反腐败协调小组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难以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而且反腐败协调小组主要是一种松散型协调议事机构,不具有最终决定权,其决议不具有强制约束力,法律地位也未予明确,因此其作用有限。

根据美国学者约翰・海尔布鲁恩的归纳,当今世界各国的反贪机构可以划分为4种模式:第一种是全能模式,反贪机构具有侦查、预防和教育功能,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第二种是侦查模式,反贪机构规模小但侦查权高度集中,如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第三种是议会模式,反贪机构独立于行政和司法机构,只向议会报告工作,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廉政公署;第四种是多部门模式,一些部门相互独立,共同承担反腐败职责,如美国联邦政府道德规范局的腐败预防功能与司法部侦查、职能相互补充,共同减少腐败[6]。从透明国际公布的全球廉洁指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大多数采用第一种或第二种模式,即成立高度独立、高度综合、充分授权的专门反腐败机构,如香港1973年成立的廉政公署,仅用了4年时间,清除了香港历史上积累下来的绝大多数腐败,不到十年时间就实现反腐败成功;新加坡成立贪污调查局专门从事反腐败工作,仅用了五六年时间便实现了社会腐败现象的根本好转。

鉴于当前我国反腐败机构众多、法律规定零散、职能重合甚至冲突的现状,建议对当前各个反腐败机构进行重新整合,最终的目标是整合为只有一个反腐败机构,即把目前分布于党、政、司法系统的纪检、监察、预防、反贪、职务犯罪预防,以及公安、审计部门的部分反腐败职能都逐步纳入整合改革范围,成立高度独立、权限高度集中的专门反腐败机构,并制定《反腐败法》,赋予其司法强制权,以及拘捕权、扣留权、特殊侦查权等特别权力,专门履行查处违纪违法腐败案件的职能,并实行垂直管理,保证其应有的独立性,检察机关则专事法律监督职能。其理由在于:第一,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和反贪渎侦查部门受各自办案手段、查处范围及对象的限制,且独立性与权威性不强,难以形成反腐败合力,不利于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成立专门机构有利于提高反腐败工作权威性,有利于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不但可以继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优势,而且有利于打击与预防、教育相结合,从源头上打击腐败行为。第二,由于纪检部门不是执法主体,无法律赋予的侦查权与司法强制权,办案手段受到限制。成立专门机构可以较好解决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手段法律依据不足的缺陷,实现反腐败主体、工作程序的法定化。第三,职务犯罪侦查权归属更加合理。按照刑事案件侦查权、公诉权、审判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职务犯罪侦查权归属检察机关并不合适,由于其作为侦查主体行使特定侦查权,同时其又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这必然形成自我监督的情况,与现代法治精神与原则相违背。第四,从世界反腐败趋势来看,成立高度独立的专门反腐败机构已成为各国治理腐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成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组建专门的反腐败机构,其内部机构设置可以比照香港廉政公署的模式,遵循“办案、预防、教育”三管齐下的思路,设置案件调查部门、预防腐败部门、廉政教育部门,以及为这三个部门服务的综合部门,分别负责腐败犯罪的打击、预防和教育工作。各个部门还可遵照专业分工设置多个二线机构,如案件调查部门可根据职能不同,设置举报、案件调查、案件管理、案件审理、技术支持等专业室。案件调查室还可进一步细分,如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设置针对政府部门、私营部门以及社会领域等不同调查对象的多个调查处、调查科等。专门反腐败机构必须具有高度独立性,实行机构独立、成员独立、经济独立,不受地方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制约,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负责。其人事管理在现行公务员管理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性,既在一定程度上依循《公务员法》,但又具有特殊性,确保人员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的钳制,免除其秉公执法的后顾之忧。另外,专门反腐败机构还必须拥有广泛的职权,如针对涉嫌对象的非常执法权与特殊侦查权等,并同时拥有党政纪律调查权与腐败犯罪调查权,二者彻底整合而无需加以区分。专门反腐败机构既可调查腐败犯罪案件,也可调查党员违纪案件,而无需在机构和执法过程中进行区分。[7]这种设置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又有利于提高反腐败的协同性与有效性。

三、关于提升纪检监察机关地位问题

监督是对掌握和应用权力者实施的行为,因此,对监督者来说,需要有比被监督者更高的权威,才能有效对其实施检查督促甚至剥夺权力。当前纪检监察机关权威性不够强,特别是在监督同级党委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其一,从纪委书记的地位来看,目前纪委书记仅作为地方同级党委的常委,且大多排名相对靠后,其地位有限。其二,从纪检监察机关的职权来看,《》和《监察法》对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时具有哪些具体权力,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现实中纪检监察机关一般都没有直接参与同级党政机关重大事务决策的权力,充其量只不过是列席某些会议而已,对被监督的同级领导干部也没有直接的制约权。其三,查处同级党委、政府管理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决定权掌握在同级党委、政府手中,纪检监察机关只有轻处分权,开除腐败分子的党籍和公职等重处分权掌握在同级党委政府手中。其四,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腐败案件手段的局限性。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腐败案件时,无法律赋予的查封、扣押或冻结违纪嫌疑人物品、财产、搜查权和限制人身自由等司法强制权,由于物质装备、技术手段等原因,办案办法不多,手段滞后。其结果是一些违法违纪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影响了党纪、政纪严肃性,从而导致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大大减弱。

监督的本质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监察、督促和处置。如果监督一方的权力过小,不能对被监督一方行使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与抑制,这种监督必然是无力的,其效果将大打折扣。从前文分析来看,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纪检监察机关职级地位低于同级党委政府,也不及人大机关和政协机关。正是由于纪检监察机关与被监督对象在地位上的不对等性,导致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功能受到掣肘,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提升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地位,机构级别应与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相同,这样,就能够使监督方的权威性更高,监督威慑力更强,从而对被监督方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从理论上讲,实行纪检监察机关与同级党委政府级别地位相同并非没有法理依据。《》第二十五条规定,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因此,纪检监察机关与同级党委都是由同级党代会选举产生,向党代会报告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纪委已不再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而是一个与其平行的机构。[8]因此,提升纪委的政治地位与机构级别在法理上不存在任何障碍。

四、关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是专门履行党内监督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职能的机关,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纪律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腐败犯罪现象不断趋于“高智能化”,高科技、高智商腐败手段层出不穷,纪检监察工作的专业性与技术性越来越强,对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适应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任务、提高反腐败斗争有效性的迫切需要。当前,在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上,主要存在着专职不专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除履行监督与检查等本职职能外,经常还要承担一些与监督无关的工作任务,“事事牵头,样样主抓”,造成监督检查这一“主业”不突出;准入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准入门槛过低,标准不严,有的地方纯粹是安置性进人或照顾性进人,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办案技术手段相对单一,办案工具欠缺,办案手段很大程度上依靠做思想政治工作,仅凭一张嘴、一支笔,法律、经济学、财会、心理学、管理学、电脑等专业人才匮乏。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要着重完善四项机制。一是职责界定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在履行职能上到位不越位,既要履行好本职工作,又要从与性质、职权不相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不搞越俎代疱,大包统揽。二是干部准入机制。参照法官、检察官的管理模式?熏对纪检监察干部实行资格准入制。同时完善纪检监察干部遴选机制,通过公开招录、竞争上岗、选调等方式,注重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三是干部职业化机制。着重建立一支以纪检监察为专门职业和终身职业、并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地位和职业保障的干部队伍。四是教育培训机制。积极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岗位业务技能培训,拓宽学习培训渠道,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执纪执法能力与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人民论坛》杂志社.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中国面临的挑战[C].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3]朱春林.深化纪检体制改革[n].学习时报,2004-3-25.

[4]王磊.浅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J].新学术,2008,(6).

[5]黄苇町.谁是苏共的掘墓人[J].决策与信息,2002,(1).

[6]张健.反腐败外部监督机制的比较与完善[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6).

纪检调查方法篇8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中纪委提出的明确两个责任、落实两个为主和三转的新要求,陈仓区纪委解放思想、主动转变、聚力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清理议事机构,加大办案力量,重组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备,提高了履职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受到限制。由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失位问题。一是越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纪委却主动或被动的承担,履行不该履行的职责。二是缺位问题,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导致有些工作该分解的没有及时分解,该督办的没有督办,在治本抓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局面。三是错位问题,一些地方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对部门各负其责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认识不清,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作用,往往是亲历亲为代替组织协调。四失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二是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日前,中纪委通报了四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也折射出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程度不同存在一些问题。在目前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会员卡腐败等盛行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纪检监察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三是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对一些国有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大多企业的纪检监察人员兼职过多,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少,业务知识欠缺,对纪检监察的业务不熟,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一些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不健全,正常工作难于开展。部分经营好的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办公设备陈旧老化配置低,困难企业就不用说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认识,以改革的思路破解纪检监察工作难题,打好持久战。要深化对党的十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的学习贯彻,力求学深、学透,以更好地掌握精髓、指导实践。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二是聚力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打好攻坚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三转要求聚焦执纪监督问责主业,整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减少职能交叉、合理配置人员、加强监督和办案力量,探索新的派驻办法,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把不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使纪检监察机关回归职能本位。坚持执好纪,切实加强对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严打老虎,勤拍苍蝇,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震慑作用。坚持问好责,加强行政监督,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持把好关,深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是转变方式,坚持抓早抓小盯关键,打好歼灭战。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善于抓住监督检查、案件查办、教育预防等纪检监察重点工作,从而带动全局工作推进,紧紧盯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盯住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单位和干部。

四是提高能力,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省纪委四个不准六个严禁的要求,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切实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稳定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条件,以确保反腐倡廉各项政策落实。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严格管理及监督之下,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保持了较好的工作状态,树立了较好的干部形象,为各项社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一)干部思想不稳定。一是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产生不满情绪。在工作上,纪检监察机关行政编制相对较少,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很辛苦,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栽刺不栽花,出力不讨好。在查办案件时,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二)干部专职不专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纪检监察人员配备缺乏,在对六安市各区县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县区的人社局都没有专门的纪检监察职能科室,部分虽然选配了纪检监察干部,但有挂名的现象,一般不参与纪检监察工作;各单位纪委或纪检组根本就没有专职的纪委委员,除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外,别无他人;派出单位驻纪检组,一般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即使有也大都兼管着很多其他工作。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规定对纪委机关实行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而实际情况是,同级党委对纪检监察机关享有绝对支配权。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仍然存在很强的依附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仅局限于业务指导这个层面,没有质的突破,且渐呈削弱趋势。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上级机关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致使纪检监察系统合力不足。

(四)业务素质不全面。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培训和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反腐倡廉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违纪案件广泛涉及到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领域,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诡秘,呈现出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反调查能力在不断增强。而在实际中,安排纪检监察专门的知识培训不多,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地补充,加之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同一地域工作,知识结构单一,办案手段传统,专业人才缺少,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二、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情况依然存在

违反办案纪律或规定的现象主要有:调查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1人参与问话或3人同时参与对2名被调查人员问话;有些案件由于条件限制,在取证不到位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也给案件定性;从事案件审理的人员参与了案件调查取证工作,从事案件调查的人员也参与到案件审理中,出现了查审不分的状况;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违反办案程序,如将案件调查阶段采取的手段运用到案件初查阶段,对没有立案调查的案件先行进行了调查取证,有些案件未经审理批复、未经会议讨论就给予了纪律处分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无视纪律规定,私自泄露案件秘密。如在接到举报时,私自将举报的问题或举报人情况泄露给被举报人或单位;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参与调查的纪检人员将掌握的情况、细节透露给被调查人或其家属;一些非办案人员在办案中私自打听、窃取案件查办信息,泄露办案秘密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纪不依,执纪不严。如对一些群众有反映,本身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按照有案必查、违纪必究的原则,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而是听之任之;对一些违反相同错误性质的人员在进行处理时,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存在偏轻偏重,要轻要重的情况。由于现实的各种原因,大部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时,偏重于收缴违纪款,而把惩治腐败分子、教育干部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样必然达不到治本的目的。

纪检监察干部违规办案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办案意识不强。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平时放松了学习,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在灯红酒绿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以致于成为腐败分子的帮凶、爪牙,或与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从而发生泄露办案秘密,为违纪人员说情开脱、通风报信等违纪行为。二是业务素质不高。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办案的纪律规定、程序要求知之甚少,又不加强对办案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办案过程中违法取证,违反办案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外部干扰极大。一些地方党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认为反腐力度过大,查处案件过多,有损地方经济形象,对一些严重违纪违规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单位和部门采取保护措施。另外,纪检监察干部得罪的人多,有的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致使很多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上顾虑重重,存在畏难情绪,严重挫伤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不足,难以全额保证纪检监察机关正常工作开支,实行了由纪委办案收缴违纪款返补工作经费不足的机制。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将收缴违纪款列为了办案中的重点,而偏离了纪检机关办案的宗旨,导致了对一些违纪单位人员只收违纪款,对违纪人员不立案查处现象的发生。

三、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坚持从严要求,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由此可知,在纪检监察干部的选任、配置、培训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

(一)、纪检监察干部的选任需要体现先进性

能否有效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肩负反腐败重任的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成效的大小,所以纪检监察干部的选任应体现先进性。先进性主要表现在设置准入条件,严格把好入口关,科学合理选配纪检监察干部。在选录干部时,坚持凡进必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招考优秀人才。在继续落实民主推荐、差额考察、任前公示、试用期等改革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在选拔任用纪检监察干部时,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培养一支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1)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是指分析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判断能力是指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能力。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对大量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和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科学处理,在复杂的情况中找出主要问题,把握主动权。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力量来推进社会整体道德的发展。

(2)组织协调和沟通的能力。纪检监察干部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协调处理各种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原则性与灵活性、协商性与权威性相结合地完成某项工作。沟通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必不可少。一是角色的定位与转移能力。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角色应随着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工作目标、工作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灵活机动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语言表达技能。对纪检监察工作来说,语言表达技能分为书面语言表达技能和非书面语言表达技能。书面语言表达要求准确,而非书面语言表达则要求得体。

(3)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能力即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不是专业技术知识的简单对应,而是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后的更为综合的一种应用能力。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技能包括岗位技能,即在相关工作中需要操作应用的技能,如谈话、取证、调查等;认知能力,即能全面、准确地对各种事态和情况做出识别、判断与评价,并形成决策与应对措施。

(4)快速应变能力。即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处变不惊,快速准确地审时度势、分析判断,及时地利用有利条件处理问题,从而保护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的应用能力。

(5)办案能力。即公平公正办理案件的能力。纪检监察干部办案时要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公正公平,增强执纪执法的刚性;要坚持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既要讲胆略,又要讲策略。

(二)、纪检监察干部的配置需要体现合理性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发挥好整体功效,切实增强合力,配置的合理性是前提条件。要注意选调政治素质高,熟悉财经、金融、法律等方面业务的专门人才,不断改善队伍结构。

(1)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切实优化纪检监察干部的年龄结构。通过实行公开招聘,建立竞争上岗制度,以保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2)加强对干部的综合评估,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不仅对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也提倡单位内部进行交流。比如,规定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任职满五年的,应给予交流;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一般情况下(业务骨干除外),工作满三年的,应给予交流。同时应明确承办部门与程序,使之落到实处。在保持纪检监察骨干力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集团与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内部的交流。对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反映较大的纪检监察干部,要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将其调整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促进纪检监察队伍的清正廉政。二是健全轮岗制度。一方面实行内部轮岗。岗位的轮换,对于干部全面了解纪检监察业务,提高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与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实行转岗交流,全面培养人才。比如,坚持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和从基层单位选调优秀干部到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相结合的办法。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高规格配置机构,让干部有威信。进一步明确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规格,进一步明确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等各个层次纪检监察干部的级别待遇。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干部有作为。具体来说,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编制服从工作。根据办案工作的需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尽量少抽调和借用干部,少增加基层和涉案单位的负担。要提高政治经济待遇,让干部有位置。在政治上,疏通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渠道,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自己要求调出的,应优先考虑。统一设定纪检监察干部的补贴津贴和办案奖励机制,缩小行业差别,想方设法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福利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

(3)注重纪检监察干部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逐步优化干部的个性气质结构。纪检监察工作职责的神圣性、机构的权威性、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比一般党员更严格的素质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适应这些特点,就必须特别讲政治、认真讲学习、严格讲纪律。必须具备公正不阿的气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舍已为人的心胸。坚持原则,服务大局;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工作兢业,忠于职守;严谨细致,雷厉风行。所以在配置纪检监察干部时,应认真研讨纪检监察干部的性格气质与岗位工作特点是否相配,逐步优化个性气质结构。

三、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需要体现针对性

加强教育培训,达到入脑入心。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明确学习方向。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很广,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必须有所选择。从当前形势来看,要努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新知识。二是确定学习方法。向本书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这些都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当前,纪检监察干部尤其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说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腐败现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正确地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做到监督到位,有的放矢。三是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确保每名纪检监察干部每两年培训一次以上,考试不合格者不予任用。四是坚持学以致用。创造是学习的核心,没有创造的学习只能是简单的模仿。做学习型纪检干部,不能仅仅满足于多学习一些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将要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找到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五是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当前,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业务工作多。要正确定位、发挥作用,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对纪检监察业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团公司近年来通过举办专题学习班,纪律教育学习月主题教育活动,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专题理论研讨班和业务培训班,鼓励晋升高一级学历等形式,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纪检监察业务、党纪政纪新条规、纪检监察信息写作、审计基本知识等。还结合新的党纪政纪条规的出台,及时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专题学习班等,不断丰富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纪检调查方法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职权;监督

一、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地位

纪检监察机关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高低直接影响着监察工作的执行效率,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地位,首先,需要进一步强化国企纪检监察的双重领导体制,从党内及行政法规两方面明确国企纪检监察组织接受企业党委及上一级的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共同领导,同时要坚持以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为主,例如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免、案件查办工作等都需要以上级纪检监察领导为主,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同时对企业党委及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及时报告有关监察工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领导的任免都需要经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批准,当然也可以由上级直接决定任免。

其次,纪委主要负责人需要渗透到企业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当中,可以任命国企纪委作为党委副书记,并分管其他工作,但仍然要以纪检工作为主要职责。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将国企纪委书记纳入董事会和监理会,任命其为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出席国企的党委会、董事会、及经理行政会议等,参与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而且,国企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的职位级别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保持平级,或者职位更高,而纪检监察人员在国企中的福利待遇也需要与其他管理部门干部相同。如此,才能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在国企中的重要地位,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执行力。

二、明确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职权

按照我国及《行政监察法》相关内容规定,国企纪检监察机构不仅具备监督基本职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职权:

检查权,调查权及建议权;国企纪检监察机构需要全面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领导任免、大额资金调动情况,并有权调查相关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向国企党政领导班子及上级纪检监察组织做出报告,提出建议性措施,避免企业决策失误。

党纪政纪处分权;即国企纪检监察机构有权直接对企业中层领导和下级工作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采取党内严重警告以及行政记过处分,而且不需要向同级党委和总经理室申请批准,只需备案即可,通过党纪政纪处分,独立地进行管理控告和举报,并依法进行调查和审理,能够提高纪检检查效率,有效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经济处罚权;即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对获得非法收入的国企中层领导和下级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采取罚款及没收处罚,并将罚没财物及时移交企业的财务部门,而且不需要向同级部门报批,只需备案。明确国企纪检监察机构的经济处罚权,有利于强化监督监察手段,促进监察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设置

有关监督机构的合署;通过将国有企业内部职能相近的纪委、审计室、监察室以及法律顾问室等部门加以整合,构建新的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促进各部门合署办公,并设置纪检监察组、审计组以及法律顾问组等下属机构,在共同的监察目标的指导下,相互配合展开工作,不仅有利于精简机构,还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国企监察工作的整体效率。

机构人员编制的调整;主要是依据纪检监察机构的具体职能,按照一定比例科学地编制工作人员,灵活调整下属机构的监察人员,不仅可以在各监察组兼职,也能专职,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任用兼职纪检监察人员;国企纪委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还需要在党支部及各基层单位成员中选派兼职纪检监察员,在纪检监察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小范围具体监察工作,促进纪委监察信息上下之间的及时沟通和反馈,构建全面的监察网络,提高纪检效率。

四、加强国企纪检干部素质教育培训

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具备很强的政策性、政治性和业务性,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因此,纪检干部需要掌握金融、经济、管理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知识,才能胜任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加强国企纪检干部素质教育培训,可以从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两方面出发,引导纪检干部自觉遵守办案纪律,促进他们的自警、自省和自律,并积极参与纪检监察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业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同时,还要创新发展教育培训模式,打破枯燥的理论灌输式教育,可以尝试将纪检干部素质培训融合到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实践活动中,提高纪检干部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纪检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纪检干部职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全面落实举报及案件查处工作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群众支持,因此,企业要重视职工群众的举报,并及时予以调查分析,做出相应的反馈,公正地解决职工群众中所反映的问题,排查化解相关矛盾。而且,不仅要善于从中发掘案件线索,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澄清不实反映,保护好监察人员的权益。同时,还要落实案件查处工作,通过核实举报内容,严格查处党员干部以及各级管理人员谋取私利、失职渎职、贪污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党纪党规,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

六、深化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纪检监察机构直接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服务的切入点,无论是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建章立制,还是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防治、职工情绪有效排解、案件问题的解决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因此,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地围绕工作重点以及经营管理的薄软环节开展选题立项,科学地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企业决策环节、物资购销环节以及财务管理环节的效能检查工作,促进效能检测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为国企纪检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七、结语

总之,强化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需要将纪检监察工作与国企实际发展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完善纪检监察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领导职能,落实具备及案件查处工作,深化效能检查工作,促进纪检检查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进而推动国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慧波,杨富枝.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227-228.

[2]佘祥军.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102-103.

纪检调查方法篇10

一、深刻认识查办案件的重要意义,端正办案思想,是提高办案能力的动力之源

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是惩治腐败的中心环节,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四项职能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要标志。抓紧抓实查案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仍然频发多发,深化对查办案件工作的认识很有必要,查办案件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作为战斗在一线的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办案件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只有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切实加强学习,是提高办案能力的前提、基础

1、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知识,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的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学习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

2、学习要注意突出重点,全面了解、掌握办案的必备知识。

一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尤其要学习十六大报告和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通过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修养,促进政治上的成熟。二是要学习党规党法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当前我们除了要学好党章,了解党章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外,重点是学习两个《条例》,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率先学好两个《条例》,掌握好两个《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第三要注意学习法律、经济、金融、证券等方面的知识。

三、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学用相长,是提高办案能力的有效之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建成“学习型机关”,学习中要讲究方法,注意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实现“两个”转变:

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下功夫。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职责,联系新时期违法违纪案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二是恰当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已学的知识,要定期不定期进行认真梳理,看看哪些方面学得好,已掌握,哪些方面学得差,还没有掌握,原因是什么,方法正不正确,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富有成效。三是夯实业务基础知识。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职责,依纪依法查办案件,不将业务基础知识学深学透,显然是不行的。特别是一些办案程序、办案方针方面的规定,要做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切实把业务知识学扎实。

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拥有学历”向“拥有能力”转变。学历只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这并不意味着拥有文凭就拥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发展变化的社会,一个人即使拥有再高的学历和文凭,如果停滞不前,满足于已拥有的学历、文凭,习惯于吃老本,不思进取,最终会落伍,会被时代所抛弃。正确的选择是,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紧贴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将学习作为修身立业的根本,使学习进入思想,走进工作,做到学用的有机结合,精益求精,才能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了什么”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比学习的内容更重要。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要真正取得成效,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在于学会了什么,且有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四、用好用活“两规”、“两指”和组织协调职能,是提高办案能力,突破大案要案的有效手段

1、“两规”、“两指”的运用。

“两规”、“两指”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也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两规”,即是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两指”是指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的嫌疑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采取“两规”、“两指”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使用上应注意四点:一是限制了适用对象,只能对已掌握一些严重违纪事实和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二是限制了适用阶段,只能在案件调查阶段使用;三是限制了使用主体,只能是具有一定级别、具备一定条件的纪检监察机关才能批准或使用;四是限制了使用时限,只能在批准的时限内使用。

在具体运用“两规”、“两指”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注意把握时机,过早会增加调查人员的工作量,过迟又会贻误战机,使本该得到突破的案件变成了夹生饭。具体要因案而定。

2、组织协调职能的运用。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赋予纪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而做好查办大要案件的组织协调是履行这一职责的重要内容,纪委如何搞好“组织协调”,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准确理解把握组织协调的内涵和工作定位。“组织”是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协调”是整合组织内部的各个分子,使之配合适当。纪委在查办大要案件运用组织协调职能时,既要善于组织,又要勤于协调。组织是前提,协调是保证。只会组织而不会协调,工作就难以发挥最大的效果;只会协调而不会组织,工作就是一盘散沙。所以纪委在进行组织协调时,一定兼顾组织和协调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二是把握好组织协调的主动性。纪委在查办大要案件时,要针对全案进行超前谋划,主动协调,广泛听取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分析案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这样,既解决了办案力量的不足,又发挥多种办案手段的综合作用。

三是切实履行好牵头的职责。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敢于协调,又要善于协调。协调中要注意发挥审计部门查账、税务部门查偷漏税、公安机关找人、检察机关取证、法院把握证据的优势,以便快速突破大案要案。

四是既要注重上下协调,及时、经常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求得支持;又要注意左右协调,主动与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还要注意内部协调,统一办案人员的思想。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办案能力的保证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职责,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声誉,同时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思想品德。

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最根本的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干部队伍的思想,并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

当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又有抬头,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是腐朽思想侵蚀和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首选对象,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只有认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思想上建起一堵防腐墙,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

2、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纪检监察工作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也是党政各部门中专业性最强、难度最大、最不好干的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如果不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显然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现在,办案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查办案件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突出,必须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纪检监察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努力探索有效突破大要案的新思路、新方法。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学会办案,积累经验,增强本领,才能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攻坚能力。

3、改善办案队伍的构成,实行优化组合。

在这支队伍的配备上,既要有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的人员,也要有法律、财务、审计、金融、证券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并随时根据案情,调整、充实办案人员,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对他们既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努力把他们建设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4、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规范自身的执纪执法行为。

纪检监察处于执纪执法的重要部门,享有监督惩处别人的权利,平时更应严以律已,自觉加强对自我的监督、约束,行为更要规范、合法。要严格遵守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的纪律规定,特别是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必须认真执行,做到令行禁止。

5、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