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1:55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1

二、把盖好的审批表及相关证明交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残联审核,加盖公章及意见,如资料不齐退回居委会

三、材料齐全后交区残联,由区残联开会讨论审批。四类补助标准:重残每月200元,低保每月100元,半年审批一次;残疾大学生学费补助:大专每年3000元,本科生每年4000元,研究生每年5000元;临时困难根据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给予补助(包括子女读书、住房困难、安装假肢、重病住院等无法支付费用)标准为1000--3000元,每年申请一次。

四、审批后由区残联通知残疾人带本人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原件到区残联领现金,本人不能亲自来的由亲属代领并带上亲属的证件和本人有效证件

联规定每周三下午为办理残疾人证时间),区残联由街道办证材料日起计,五个工作日内办结。

没有专门的残疾人补助.如果是残疾人,一般可以领取的补助是最低生活保障金

最低生活保障金

申请办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要以户为单位,持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和收入证明等,向户口所在地的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于人户分离的申请人员,由申请人现居住地的居(村)委会协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将有关证明提供给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的居(村)委会。申请低保家庭成员户口不在同一地区,要向其家庭主体户口所在地区居委会提出申请,其他不在此地的成员,应提供由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出据的有关证明等。

如何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专家解答:按照国务院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由城市居民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下列三类人员可以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和我的丈夫都是**县**区**乡**厂的职工,现寄宿在**社区**公寓,**年双双下岗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加些具体家庭情况))。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于是商量之后,我夫妇二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残疾人特殊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实现残疾人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方式

(一)安养。为重度、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提供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二)托管。为贫困并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残疾人(智力、精神三、四级),提供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庇护性就业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引导他们从事简单劳动,为促进残疾人康复、提高生活水平和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三)居家托养。以村(户)为单位,有组织地为重度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实施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三、条件

(一)安养、居家托养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智力、精神、肢体等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安养、居家托养政策。

(二)托管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托管政策。

四、补贴标准

(一)个人补贴

1.安养:每人每月不高于800元。

2.托管:每人每月不高于400元。

3.居家托养:每人每月不高于180元。

4.资金来源:上述各项补贴资金由*市和我市各负担50%。我市负担部分由市、镇两级承担,其中财政状况一类镇,由市负担20%,镇(村)负担30%;财政状况二类镇,由市担25%,镇(村)负担25%;财政状况三类镇,由市负担30%,镇(村)负担20%;财政状况四类镇,由市负担35%,镇(村)负担15%。

残疾人跨市托养,*市补助资金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市补助资金由残疾人低保金发放地负担,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

5.对享受五保待遇的托养残疾人员实行差额补贴,即享受五保待遇的残疾人托养补贴应扣除其五保补贴部分。

6.托养残疾人员不再享受重度残疾人劳动技能康复专项补助。

(二)机构开办和建设补贴

“十一五”期间,各镇、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以下统称各镇)要采取新建、依托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建设等方式,至少建立1处残疾人安养机构或托管机构。

1.对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5万元;对村(居)设立规模化的托养站(点),托养残疾人达到5人以上,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元。

2.新建托养机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床位数不低于100个,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150万元。

五、托养机构认定与审批

(一)规范名称

残疾人托养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残疾人安养中心或残疾人托管中心”、“*村(居)残疾人托养服务站(点)”等。

(二)资质认定

自主新建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达到《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参照《规范》,具备合法有效的机构资质,具有完善的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具备相应的公共活动、康复训练等场所和设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基本达到《规范》管理要求,并且托养残疾人不低于50人。专门的安养机构,安养残疾人数不低于40人;专门的托管机构,托管残疾人数不低于30人。村(居)托养站(点),应具备一定场所及管理人员,聘请有爱心、有较强养护能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审批

1.申报。残疾人托养机构会同所在镇,提出设立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申请,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由市残联会同发改、财政、民政、卫生、劳动等部门,参照《规范》,对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残疾人的起居照料、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进行审查,并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审查盖章后的《*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一并报*市审批,经*市考察合格后,下达机构认定通知。

2.申报材料。机构资质证(执业资格证)复印件、《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复印件、被托养残疾人的残疾人证、低保证复印件和书面报告。

六、审核拨付程序

(一)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审批

1.调查统计。由各镇具体组织管理,每年3月初、9月初,以镇为单位,调查统计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情况;

2.公示补贴对象。各镇要对残疾人托养补贴对象在本镇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要明确享受残疾人托养补贴的条件以及补贴对象的姓名、住址。公示期限为5天;

3.申报。公示确认后,各镇要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审核;

4.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5.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村(居)服务站(点)的残疾人养护员或残疾人家庭。

6.申报材料。

(1)《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及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

(二)残疾人托养机构托养残疾人补贴审批

1.申请。每年3月初、9月初,由残疾人托养机构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初审;

2.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3.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托养机构。

4.申报材料。

(1)《*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四份,报*市残联一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各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3)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三)新建机构、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机构、村(居)托养站(点)奖励或补贴资金审批

1.申请。9月初,申请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残疾人托养机构的一次性奖励资金、自主新建的托养机构补贴资金,由托养机构写出书面申请报告,说明机构开办、建设及托养残疾人基本情况,并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村(居)托养站(点)一次性奖励资金由村(居)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并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由各镇汇总后报市残联。

2.审核。市残联负责相关材料的审核并会同市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等单位联合对新建和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3.批准拨付。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由各镇拨付到托养机构或村(居)托养站(点)。

4.申报材料。

(1)各机构或村(居)书面申请报告;

(2)《*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三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3)《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4)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工作模式,重点解决低保范围内精神、智力、重度肢体(含脑瘫)残疾人托养。各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方案制定本镇残疾人托养工作实施意见,确定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计划,明确投资标准和服务对象,扎实推进辖区内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任务。

(二)坚持公益化方向

实施残疾人托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需求为导向,突出托养服务的公益性。要针对不同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康复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使残疾人得到康复和“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组织管理

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业务上接受民政、教育、卫生、劳动部门和残联的指导和监督。市镇两级残联要参照《规范》,加强对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层层签订《托养服务责任书》,市残联、民政、卫生、劳动、财政等部门要通过不定期培训、现场督导、抽查、召开残疾人及残疾人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和监督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的质量。对残疾人托养机构实行年度审验管理。市镇两级残联对非公办托养机构,不参与机构经营、成

本管理,不承担法人责任。

(四)加强财务管理

对残疾人托养经费进行专项管理,设置专门科目,规范核算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做到收支账目清楚,资金拨付、发放手续齐全、规范。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监督检查,市财政局、审计局将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审计检查。

(五)加强档案管理

要建立和完备各种工作档案。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要建立残疾人养护员和服务对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户口簿、养护员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机构服务规范和工作流程等,建立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档案。建立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软件和信息网络,对业务管理和服务监督等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3

当前我镇城市低保人数每年呈递增趋势,通过核查尽量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享受社会救助,维持了全镇社会稳定,但不容忽视还存在一起问题。

(一)救助金额与当前物价不匹配,难以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生活上存在差异,最明显的是农村居民有承包田,以吃为主的基本生活能够保障,而城市居民不一样,只能靠外在经济收入。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规定,结合申请人家庭收入情况,我镇低保待遇人平140元—200元/月,这个标准依照当前物价来讲,只能满足群众基本口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当前城镇家庭支出有两大项,一是上学,二是就医,一个普通家庭,如果有孩子上学,家庭消费不宽松,如果家庭成员患病尤其重病,昂贵的医药手术费则会导致倾家荡产,这样的家庭即使每月领低保,也无法切实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

(二)缺乏收入认定准确机制,无法掌握申请家庭财产真实情况

现行低保制度,主要将户籍和家庭收入作为申请低保的条件,但却无法准确认定申请家庭实际收入情况,在现有的低保制度下,各地在核实家庭情况时,无法认定家庭财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这是造成低保对象认定不准的重要原因。以往,有人以特权或不法手段骗取低保资格,冒领低保金,这不仅引起群众不满,还激化了政府与群众矛盾。

(三)低保对象从业率较低。低保对象中有部分是年老多病、身患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难以就业;有能力就业的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8%,低收入家庭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没有一技之长,这给他们的再就业带来很多障碍,大都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工作。

(一)低保月补助金额应凸显救助实效

一是按照当地经济水平和家庭收入确定低保待遇;近年来,物价水平特别是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低保救助标准应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低保金该发多少,也要随着菜价、米价、油价等物价因素考虑,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二是设立专项救助,针对上学、就医等大额支出进行特别救助;由于低保家庭困难因素绝大多数是因病和因子女上学的硬性大额支出,为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真正把救助资金用到刀刃上,可设立专项救助资金,除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外,专项救助包括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或其他住房救助、灾害救助等多个专项救助制度,还可对因自然灾害、突发意外、患有重大疾病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家庭及其他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

(二)健全完善准入机制,促进低保制度良性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低保对象认定条件。增加家庭财产认定为纳入低保对象的基本条件,将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作为纳入低保对象的三个必备条件;完善并向社会公布低保待遇享受条件,形成完善的低保对象认定标准体系;会同各个相关部门制定低保申请人员家庭财产评估办法,形成规范文件,在实际工作认真遵守,严格落实,把好低保认定第一道关,逐步杜绝“开着小车吃低保”现象的存在。

二是进一步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在申请程序上,申请低保以户籍地为依托,困难群众向所在居委会递交书面申请,填写低保申请审批表、低保申请书、家庭情况调查表,并附病历、残疾证件、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在审核程序上,镇民政办将对申请家庭入户核查情况,由调查人员和申请人共同签字;在审批程序上,市低保局要全面审查上报人员的资料并再次入户核查确认;在公示程序上,所有纳入低保将在公示栏长期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姓名,家庭人口,保障金额,纳入低保时间;在发放程序上,城镇低保按照一月一发的办法,按时按量发放。

三是建立救助家庭经济收入核准机制。由于传统的入户调查、邻里访问、提供证明等核查手段存在不足,隐瞒收入、骗取低保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也影响了低保制度的公平公正。民政部门应在强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多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完善信息核对平台,相关部门也应根据有关规定和低保对象认定的需要,及时向民政部门提供申请家庭经济收入各方面的信息;另外,要加强城镇困难群众的调查摸底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切实做好应保尽保。

(三)授人以渔,推进工程建设帮助低保对象脱贫致富。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4

《商洛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为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xx〕2号),进一步完善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现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补贴对象及标准

(一)补贴对象

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为具有陕西省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1-4级残疾人,以及非低保家庭中的1-4级贫困残疾人。

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为具有陕西省户籍并持有残疾人证,残疾等级为1-2级且需要经常照护的残疾人。

(二)补贴标准

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为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每人每月100元,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每人每月60元。

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一级残疾人每人每月120元、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80元。已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高于此标准的县区,继续按原规定执行。

3、非低保家庭中的4级残疾人生活补贴按原政策执行(每人每月20元,由县区财政解决)。

(三)政策衔接

1、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2、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因公致残、离休等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

3、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残疾儿童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可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4、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保障的残疾人,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5、残疾人两项补贴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

(四)补贴对象认定

1、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指按规定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由县区民政部门通过低保管理系统认定。

非低保家庭中的贫困残疾人指经扶贫、民政、残联三部门共同认定为贫困户家庭中的残疾人。贫困残疾人的认定工作由县区扶贫部门通过贫困户管理系统认定。

2、需要经常照护的残疾人重点考虑视力、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多重残疾人包括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所有残疾人,不得把有听力、言语残疾的多重残疾人排除在外。对无依无靠、老残一体、一户多残家庭中的一、二级单纯听力、言语残疾人,也应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

(五)办证时间节点及年龄计算要求

享受当年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对象为上一年度9月30日前已办理残疾人证并符合补贴对象条件的残疾人。具体数据以第二代残疾人证管理系统中“已发证件”人数为准。

残疾儿童是指拟享受当年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补贴对象在上一年度9月30日年龄未满18周岁的残疾人;成年残疾人是指拟享受当年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补贴对象在上一年度9月30日年龄已满18周岁的残疾人。

二、申领程序

(一)自愿申请

申请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残疾人须填写陕西省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审批表,并提供居民身份证、残疾人证,通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镇办提出申请。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所在村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委托人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

(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核实,并将初审合格申请人情况在村务公开栏或社区、居委会公开栏公示至少5天。对无异议的,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连同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复印件一并报镇办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

(三)镇办审核

镇办要依托城乡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按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原则,受理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并做好服务工作。镇办要明确受理申请的窗口、工作人员和经办(初审)人员,并在大厅公开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和监督投诉电话。镇办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连同有关证件一并报县区残联和民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并告知原因。

(四)县区残联和民政部门审批

县区残联在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报同级民政部门审定。县区民政和残联共同行文报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镇办,并告知原因。

(五)定期复核

采取残疾人主动申报和发放部门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补贴对象重新进行审核,建立复核制度,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定期复核内容包括申请人资格条件是否发生变化、补贴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等。

三、资金管理及发放

(一)资金来源

残疾人两项补贴所需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安排,省财政负担50%,市财政负担10%,其余部分由县区财政负担。

鼓励各县区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标准。各县区超出此补贴范围和高于此补贴标准的,继续按原规定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由各县区自行安排解决。

(二)资金管理

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县区财政部门要确保对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县区残联和民政部门要每年对补贴对象重新进行审核、审批。

(三)资金发放

1、补贴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由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同级残联和民政部门提供的补贴对象名单和确定的补贴标准,采取现金形式按季度通过金融机构转账存入残疾人账户(或者残疾人提供的账户)。特殊情况下需要直接发放现金的,要按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和杜绝冒领、重复领取、减扣等现象。

2、当年形成的结余资金,要结转下年继续用于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

3、鼓励各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残联配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做好补贴资格审定、补贴发放、监督管理等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及时足额安排补贴资金及工作经费;各级残联组织要及时掌握残疾人需求,严格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工作。

(二)强化监督管理

1、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点督查政策落实情况。从受理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开始逐人建立档案,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现象。

2、各县区残联和民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申请人的条件认真审核、审批,对符合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前要对补贴对象在其所属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村务公开栏或社区、居委会公开栏张榜公示至少5天,无异议后方可发放。

3、民政部门要会同残联组织定期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绩效评估,及时处理残疾人及其他群众的投诉建议,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区残联和民政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从事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无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拒不审批或拖延签署初审、审核、审批意见的;

(2)违反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手续的;

(3)贪污、挪用、扣押、拖欠补贴金的;

(4)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

5、对采取虚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居民,情节较轻的由县区民政和残联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补贴资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加大政策宣传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5

一、资助标准

(一)、从2015年起,对当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正式学籍的在校残疾学生,每人每年按照本科及本科以上5000元、专科3000元、中专2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资助.

(二)、对当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子女,予以一次性学费资助.资助标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每人5000元;专科每人3000元;中专每人2000元.

(三)、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在课程全部修完,取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当年给予一次性学费资助,资助标准为2000元.

二、申请条件

(一)、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申请扶残助学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入学前系吉林省户籍;

2、学生本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

3、当年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被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或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学历教育.

(二)、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子女申请扶残助学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入学前系吉林省户籍;

2、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

3、当年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被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

4、持有《吉林省城市居民低保证》或《吉林省农村居民低保证》.

(三)、取得全国成人高考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毕业生申请扶残助学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读书期间系吉林省户籍;

2、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

3、通过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方式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证书的当年.

三、申请办理程序

(一)当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残疾学生申请扶残助学金,需由本人在入学通知书下达的10日内向本人户籍所在社区或村提出申请,填报《吉林省扶残助学金申请表》(附表1),同时提供以下证件及有关材料:

1、本人家庭《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本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原件和复印件;

3、入学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

入学第二年起,在校残疾学生申请扶残助学金,需由本人在上一学年结束时,持就读院校出具的在校就读证明原件,向本人户籍所在社区或村申请下一学年扶残助学金.

(二)、当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子女申请扶残助学金,需由本人在入学通知书下达的10日内向本人户籍所在社区或村提出申请,填报《吉林省扶残助学金申请表》(附表1),同时提供以下证件及有关材料:

1、本人家庭《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父亲或母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原件、复印件;

3、入学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

4、《吉林省城市居民低保证》或《吉林省农村居民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

5、低保金领取存折原件及复印件.

(三)、当年取得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的残疾人申请扶残助学金,需由本人向户籍所在社区或村提出申请,填报《吉林省扶残助学金申请表》(附表1),同时提供以下证件及有关材料:

1、本人家庭《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原件和复印件;

3、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历认证打印件.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6

第二条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残疾人标准,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享受本制度规定的优惠待遇,户籍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可比照本制度规定的第七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享受有关优惠待遇。

本制度所称贫困残疾人系指国定低收入人口,贫困线以下的残疾人。

第三条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均应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对丧失生产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残疾人,符合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条件的经征得本人同意,由乡(镇)政府实行集中供养;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由民政部门给予救济;生活不能自理的可由当地福利院收养。

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应优先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五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应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凡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政府为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专项基金,由财政实行专户管理,凡纳入财政预算的单位由市财政局实行代扣;中央、省属驻麻单位由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征缴;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由地税部门负责代缴。

非因单位撤销、解散、停产、破产,一般不得安排残疾人下岗;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解除或终止残疾职工劳动合同或人事关系,必须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并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备案;劳动保障部门应切实维护下岗失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下岗残疾职工再就业,督促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第六条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及残疾人联合会应向残疾人提供公益性的就业服务,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等服务。

城镇建设中开办停车场、报刊亭、电话亭、公厕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及打扫环境卫生、绿化环境等岗位,凡适宜残疾人就业的应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七条鼓励、扶持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自谋职业。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减免50%注册登记费、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管理费;政府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对残疾人从业应给予扶持并减半或免除相关费用。

残疾人员个体从事劳务、修理、修配和其他服务性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增值税,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从事商业经营月销售额达不到5000元的经国税部门核准,免征增值税。

民营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福利企业标准的经向民政部门申请取得《社会福利企业》证书,凡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条件的可向税务部门申请减免。

第八条政府有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要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适合残疾人劳动的生产形式,落实对贫困残疾人的扶贫措施,从扶贫开发资金中优先安排适合残疾人的扶贫项目,并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予以优先服务。免除农村残疾人乡(镇)村筹资筹劳负担。

第九条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首次建住房服从村镇规划的前提下,乡、镇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优先安排和办理手续,并减免50%建房用地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第十条教育机构应当按规定招收残疾少年儿童入学,不得因为残疾而拒收,并适当放宽入学年龄。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或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在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和在市内随班就读的贫困残疾学生,校期间以学校为单位纳入学校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市内各类普通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及成人教育机构在招生时,应当录取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残疾考生和在校残疾学生可免试体育,听力残疾考生可免试外语听力,并以不低于当年考生或在校学生平均体育成绩、外语听力成绩的分数计入考试总成绩。

接受中等专业学校及高等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优先享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对考上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由市残联给予一次性奖励。

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应积极接受残疾人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贫困残疾人减免培训费。

第十一条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缴纳个人负担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确有困难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筹措资金解决。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就诊,各级医疗单位应给予优先照顾,乡镇卫生院免收挂号费;市属公立医院减免20%床位费、大型仪器设备检查费和手术费。

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特困残疾人家庭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第十二条残疾人按照国家制定的残疾人康复计划到指定的康复机构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安装假肢以及进行聋儿培训等康复训练,按规定免费提供眼球晶体、假肢、助听器等用具用品,生活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给予救济和补助。属农村或本人和父母均无工作单位的城镇残疾人,由市残联、民政局分别在康复经费和民政救济资金中给予补助;属父母或本人有工作单位的由其父母双方所在单位或本人所在单位给予补助。

将残疾人康复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给予经费保障。

第十三条家庭困难的死亡残疾人的火化费,应在规定收费标准基础上降低30%收取。

第十四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进入体育馆(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公园、风景区、城市公厕等公共场所免收门票,对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重度智力残疾、精神病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上述公共场所陪护。上述场所举办商业性文体活动时除外。

盲人、下肢和双上肢残疾的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城市内公交车,残疾人必需的辅助器械,应当准予免费携带。

交管部门对残疾人专用车实行特殊标志,并减收50%手续费。残疾人专用车辆在公共停车场免费停放。

盲人读物邮件,邮政部门免费寄递。

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宣传机构在宣传残疾人事业上予以支持,需要收费的项目,减半收取。

第十五条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城市道路、城市建设等必须遵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规定,车站、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大型商场、宾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应设立残疾人优先标志和方便残疾人进出的无障碍设施。

第十六条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应积极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他合法权益。凡是涉及残疾人申请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及抚恤金等法律事务的法律援助机构应予优先受理,并减免有关费用。

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审理残疾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讼的案件,诉讼活动中依法给予残疾当事人应有的照顾,对残疾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准予缓交或减免。

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办理公证的减半收取公证费。

第十七条因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拆迁残疾人房屋时,应本着方便残疾人生活的原则进行妥善安置。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和停业补助费时,对贫困残疾人按高于规定20%标准发放。

第十八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安装电话、有线电视、入互联网、用电入户、自来水初装等,凡申请安装地点与其户口所在地一致的安装单位应免收人工费,其他规费实行50%优惠;聋哑人、盲人个人计算机上网免收开户费,手机短信实行优惠收费。

第十九条环卫部门、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机构应免收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卫生服务费。

第二十条违反本制度,应当给予残疾人优惠待遇,而未给的市残疾人联合会有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或政府行政监察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度》《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处以警告、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残疾人财产损失或损害的依法赔偿并承担其他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国家工作人员在残疾人优待工作中、、,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并有权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7

城市低保金和农村低保金的发放标准不同,农村低保金是半年发放一次,城市低保金是按月发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上海低保金申请指南一览,更多申请书点击“低保申请书”查看!

2022上海低保金申请书社区居民委员会:

我今年63岁,家住兴华路__号,平房(23平米),与妻子离异,现独自生活,身体长期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靠亲属救济勉强糊口,年收入不足_元,生活异常艰难,当我听说还能够向社区申请低保,我十分高兴,本来已绝望的心又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为此,特向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申请低保。我也想靠自我的双手,但身体状况、家庭的窘困、生活的艰难,如今只能让我命悬一线,期望社区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2022上海低保金申请条件一、上海城市低保申请条件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收入仍低于保障标准的居民。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优待的,其抚恤金、定补款不计入家庭收入。

二、上海农村低保申请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2022上海低保金申请材料1、书面申请书;

2、家庭成员的户口簿;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合影;

4、土地、山林、水面承包合同或证明;

5、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证明;

6、离异家庭涉及有赡、扶、抚养关系的应提供离婚证明;

7、非农户人员的家庭,应提供非农户口人员的收入证明;

8、对劳动能力有争议的,需提供有效健康证明;

9、残疾人提供残疾证。

2022上海低保金申请流程1、申请对象向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提出书面申请、提供有关材料、填写申请表;

2、街道、乡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调查核实申请人的填报情况;

3、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调查核实情况作审批决定。

决定批准的,报区县民政部门备案并通知申请人;对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批准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由管理审批机构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布;

5、从批准之月起发放低保金。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8

城区学校在校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实施遵循三项原则:

(一)学生收费不提高;

(二)学生保险险种不减少;

(三)学生保障待遇与原商业保险原则相一致。

二、参加范围和对象

*市柯城区城区学校(幼儿园)在册的学生(以下简称城区学校在校生)。

城区学校是指*市本级及柯城区属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城区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

三、资金筹集

(一)参保登记

城区学校在校生初次参保以所在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学生持身份证(户口簿)、一寸彩照,到所在学校(幼儿园)办理登记缴费手续。已有缴费记录的城区学校在校生参保不需提供上述材料,只需凭医疗保障卡缴费登记。学校(幼儿园)收集参保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汇总登记造册,并将信息以网上申报形式报送柯城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区社保局)。

(二)缴费标准

1.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在校学生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

2.低保、残疾等级二级及以上在校生,不分户籍,个人缴费部分统一由政府财政负责解决。符合条件的学生由所在学校负责参保登记和免缴证件的初审,学校汇总造册后,将信息资料和免缴证件复印件送交区社保局。

3.筹资标准根据我市区经济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变化作适时调整。

(三)参保缴费时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费按年收缴,在校学生缴费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9月30日,每年的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为医疗保障待遇享受期。参保学生均应在规定的缴费期内一次性缴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费。逾期未缴纳者,不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中途不办理补交或退出手续。缴费凭证随参保信息资料汇总表一起送交区社保局。

四、资金支付范围

(一)城区学校在校学生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参保学生在统筹期内因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及特殊病种门诊所产生的符合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即有效医药费用)。

(二)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医疗费用诊疗项目及用药范围参照《浙江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儿童用药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三)参保学生因下列情形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列入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

1.在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和支付标准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

2.未按规定就医、购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因违法犯罪、自残或自杀、斗殴、酗酒、吸毒等行为发生的医疗费用;

4.因医疗事故、大面积食物中毒及因其他赔付责任发生的医疗费用;

5.出国、出境(港、澳、台)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6.参保人员被暂停、停止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7.其他按规定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五、医疗保障险种及其待遇标准

(一)*市柯城区城区在校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由区社保局向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由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择优确定。再保险具体事项由区城医办与商业保险公司商议确定,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签约。再保险险种有: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

(二)再保险项目、内容、服务、期限、责任等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作详尽的约定;区社保局负责制定城区在校生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工作流程。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效率优先原则,协调和落实好协议内容。

(三)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按照约定的责任,对承保《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试行办法》规定的疾病住院医疗费用,原则上以区社保局审核为准。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按章行事,以服务优质、信誉至上为准则,履行理赔责任,并协助做好在校生的医保工作。

(四)在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标准:

1.在校生平安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因疾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死亡,给付身故保障金10000元;因遭受意外伤害残疾,按以下比例给付残疾保障金,最高以10000元为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规定)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包括门诊和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经核准的有效医疗费用自付50元后按80%报销,一个医保年度最高保障额为6000元,超出部分的住院医疗费进入《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按政策规定给予报销。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或者因疾病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最高保障80000元。

(1)起付标准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起付线为三级医院5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一级医院200元。特殊病种门诊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500元。

①急诊留院观察后直接住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留院观察后未住院的,不作住院计。

②住院期间发生转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从低级别医院转往高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按高级别医院计算;从高级别医院转往低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不作调整。

③特殊病种的特殊门诊治疗费用每3个月结算一次,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500元。

④设立家庭病床以后住院或出院以后设家庭病床的,起付标准均应分别计算。家庭病床的设立不跨年度,每半年计算一次起付标准,每次的起付标准按所在治疗医院等级计算。

⑤参保学生经区社保局核准转外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符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先由个人按以下比例自负,再按规定比例进行结算:省内定点医院8%、省内其他医院及省外医院15%。

⑥住院期间跨医保年度的,起付标准按出院结算日的医保年度计算。

(2)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具体报销比例为:

报销金额分段标准报销比例

起付标准以上至10000元部分支付60%

10001元至20000元部分支付70%

20001元至40000元部分支付75%

40001元及以上部分支付80%

(3)以下病种列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范围:

①恶性肿瘤治疗;②尿毒症的血透和腹透;③组织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④脏器功能衰竭症(心、肺、肝、脑、肾)手术后抗凝治疗;⑤再生障碍性贫血;⑥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心、肺、肾、肝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者);⑦精神分裂症伴精神衰退。

(4)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确需由医务人员进行连续观察治疗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建立家庭病房。

①恶性肿瘤晚期;②慢性肺功能不全合并肺性心脏病、肺性脑病;③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偏瘫。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安排的校外活动时,为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提供保障,每一参保学生最高可享受200000元的保障金。

5.在校生疾病门诊医疗保障:城区学校在校生在统筹期年度内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其有效医疗费在定点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按20%报销,在定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按30%报销,实行当场结报,年度内报销最高限额为200元。

六、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

(一)申报

1.申报时间和方式:因疾病在未联网医院住院和遭受意外伤害诊疗的,须在诊疗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区社保局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在校生办理窗口申报。申报方式:(1)电话申报;(2)书面申报。

2.申报人:参保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或学校的经办人员。

3.申报内容:参保学生的姓名、年龄、学校名称、家长姓名、疾病名称、事故地点、发生事故原因、申报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

4.特殊病种门诊、家庭病床及转院须报区社保局审批,经同意后方可办理。

(二)办理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1.在校生平安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a、申请死亡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监护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公安部门或经区社保局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书》或殡仪馆出具的《尸体火化死亡证明书》;(3)参保学生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的,须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文件;(4)参保学生户籍注销证明;(5)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6)监护人银行帐号。

B、申请残疾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参保学生的残疾程度鉴定书;(3)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4)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1)申报表;(2)参保学生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3)医疗机构出具的发票原件、诊断证明记录、出院记录、费用清单等;(4)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5)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6)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报销须提供的相关资料:

(1)参保学生在与区社保局联网医院住院的,出院时按规定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应由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支付的医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区社保局结算。

(2)参保学生在未联网医院住院的,须提供的相关资料:①申报表;②住院原件发票;③出院病历;④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⑤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3)其他情况需另外提供的材料:①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②因故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外出人员住院报告单》;③外伤住院的,提供能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在对应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三个险种的材料的基础上,还须提供校方责任证明书。

(三)审核支付

1.材料的初审:参保学生的医疗费报销,由所在学校做好材料的初审工作和外伤的初步调查、核实,并出具相应外伤证明。

2.区社保局在受理学校送交的材料后,进行审核。对于材料齐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报销申请,于8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

3.对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确或有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由区社保局委托承保商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对于发生在本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对于发生在外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经核实不符合规定的,发出《拒付通知书》。

七、定点医疗机构和残疾程度认定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住院、特殊门诊等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有关规定执行。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疾病门诊原则上定点在市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由区社保局确认公布。

(三)残疾程度认定:由区城医办、区社保局、*市人民医院、承保保险公司组成鉴定小组进行残疾程度认定。

八、基金监督管理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接受社会监督,监督机构设在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监督电话3046325、3023239;传真3052969。

(二)在校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保费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安全移交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民办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各自管辖学校(幼儿园)保费收缴移交的督查工作。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专户储备专款专用,收支运行单独建帐。审计部门定期对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区社保局要健全财务管理和内控检查制度,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资金预警制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九、其他

(一)农村在校学生,统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与城镇学生待遇差额部分可通过商业再保险解决。

(二)农村学校城镇户籍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由学校上报区社保局,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三)享受医疗补助的参保学生产生医疗费后,先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核准报销额以外的医疗费,凭《*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结算单》,按各单位的规定办理医疗补助,其医疗费用的报销金额不得超过有效医疗费的100%。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9

第二条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残疾标准,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户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按照本规定享受优待;户籍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可以比照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享受有关优待。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当根据当地残疾人实有人数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在发行中国福利筹集的本级留成社会福利基金中,安排不低于8%的比例,专款用于对残疾人的康复、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扶贫解困等扶助项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在发行中国体育筹集的本级留成公益金中,分配不低于8%的比例,专项用于残疾人体育事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脱贫工作列入扶贫开发规划,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照顾。在小城镇建设、异地搬迁和异地扶贫等项目的实施中,应当优先安排残疾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第六条对农村残疾人减征或者免征本人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以及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或者村提留、乡统筹,并免予承担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对农村的贫困残疾人还应当免征本人土地承包费。

对饮食起居需要护理的农村重度残疾人,免除其法定扶养义务人中一人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对已丧失生产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残疾人,属非农业人口的,应当优先安排进入福利院或者给予社会救济;属农业人口并符合农村五保规定的,应当优先安排进入敬老院等福利机构。

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在停车场、报刊(公用电话)亭、公厕等服务行业中确定一定数量的残疾人专职岗位。

宾馆(饭店、酒店)、浴室、保健康乐和美容美发厅等有按摩业务的服务机构、社会医疗机构的按摩或者推拿科室,应当优先安排盲人专业按摩人员。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省级以上文艺、体育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残疾人,优先解决劳动就业或者生活保障问题。

第九条残疾职工及其配偶不宜安排下岗。

单位对下岗残疾职工应当在参加社会保险、就医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其发放的基本生活费应当高于其他职工标准的20%。

第十条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应税劳务,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免征营业税。

残疾人个人利用自有房屋及其所使用的空地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县级税务机关审核,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残疾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承租承包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技术合同交易所得、专利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县级税务机关审核,减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收登记费(工本费除外);对经营困难的,经批准减免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管理费、印照提花费、年检费和变更费。

对符合办医条件申请个体行医的残疾人,优先核发证照。对执业期间经济确有困难的,经县级卫生部门批准,免收管理费和卫生事业发展调节基金。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在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单列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残疾人特殊教育。对已建特殊教育学校和开办特殊教育班的,应当优先保证其经费,并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而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对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和未开办特殊教育班的,应当每年在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单列不低于1%的特殊教育经费,专款用于办班办校。特殊教育经费由同级教育部门专款专用,在使用中应当听取残疾人联合会的意见。

省内普通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等院校及成人教育机构在招生时,应当录取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并在录取条件上给予适当照顾。残疾考生和在校残疾学生,可以免试体育,并以不低于当年当地考生或者在校学生平均体育成绩的分数计入考试总成绩。

符合义务教育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户籍地和常住地不一致的在常住地就近入学,学校应当按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减免有关费用。

对接受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优先享受助学金;对残疾学生适当放宽奖学金发放评定条件和贷学金审核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给予免收教科书费、杂费和文具费的优待;对接受义务教育或者特殊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应当积极接受残疾人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贫困残疾人减免培训费。

第十三条贫困残疾人持乡、镇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证明就医,乡、镇卫生院免收挂号费;县级以上医院减免普通挂号费,减收15%至20%的床位费、检查费和手术费。

对贫困残疾人中的小儿麻痹患者、白内障患者,经诊断确需康复手术,所减免项目和幅度超过前款规定的,应当报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审核,并经同级卫生部门批准。

贫困残疾人在申办残疾人证时,经县级残疾人联合会委托的县级以上医院检查鉴定符合残疾人标准的,免收残疾鉴定费。

第十四条城市残疾人的配偶及其子女属农村户口或者异地户口需迁入的,可以由本人申请,有关部门按规定优先办理落户手续,并免收城市配套设施增容费。

残疾人夫妻双方都属农业人口的,准许任其一方到另一方落户,所到村社不得拒绝,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五条残疾人住宅安装有线电视、煤气等,凡申请安装地点与户口所在地一致的,凭残疾人证,安装单位应当优先安装并减半收取安装费、煤气管网建设集资费。

残疾人个人计算机向互联网营运企业申请开户上网,免收开户费。

第十六条对需要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车代步的残疾人,经县级残疾人联合会出具证明和公安交管部门审批、培训合格,由车管部门发给驾驶证件,办理车辆落户手续,并减收50%的手续费。

第十七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进入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宫)、美术馆、展览馆、体育场(馆)、文化馆(室、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公园、动物园、旅游风景区等公共场所。上述场所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商业性文体活动时和残疾人本人在上述场所从事劳务或者商业经营活动的除外。

对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上述公共场所陪护。

第十八条盲人和下肢残疾的残疾人凭残疾人证或者免费乘车证,免费乘坐城市市内公交车。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在本省范围内乘坐国有公路客运车辆或者船舶时,减收20%至50%的车船费。

残疾人专用车在公共停车场免费停放。

第十九条贫困残疾人户在非耕地上建房,免收土地管理费,并减免其他相关费用。

农村残疾人户在申请宅基地时,乡、镇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优先安排和办理手续。在服从村镇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划拨宅基地。

第二十条因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拆迁残疾人房屋时,应当本着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对其予以适当照顾。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迁补助费时,对贫困残疾人应当比规定标准提高20%。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残疾人过渡用房,自行解决确有困难的,由拆迁单位提供周转用房。

被拆除房屋的户主是残疾人的,回迁安置时凭县级残疾人联合会和有关单位的证明给予照顾。

第二十一条县城以上城市和省级以上开放口岸在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区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和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在新建、改建、扩建上述工程项目时,应当逐步实施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设、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或者施工的,不予发放建设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合格证。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管理,保护和维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公共设施,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盖残疾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计划等部门应当优先将其列入计划,在适宜地段按行政划拨方式安排建设用地,并减免有关费用。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和经批准设立的法律援助分支机构,对符合援助条件的残疾人减免相关法律服务费用,并协调给予盲文、手语翻译等特殊辅助。

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对持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证明的涉及残疾人权益的事件,优先接待、优先办理,并减免有关费用。

公证处对持乡、镇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证明的贫困残疾人涉及财产事项需要公证的,减半收取公证费。

第二十四条专职残疾人工作者经考核获得聋哑人手语或者盲文翻译专业资格的,享受职务、基础工资20%的特殊岗位津贴。从事残疾人工作满20年并在残疾人工作岗位退休的残疾人工作者,其所享受的特殊岗位津贴计入退休费计算基数。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定应当给予残疾人优待而未给予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2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对违反本规定骗取残疾人优待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1000元以下的罚款。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对本规定的实施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并有权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残疾人优待工作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城镇残疾低保申请书篇10

1凡属本镇区域范围内的孤、老、病、残等生活困难家庭或因其他特殊困难急需救助的对象;

2根据镇党委、镇政府要求,开展对口支援地区的慈善救助活动。

二、救助项目及标准:

1对孤、老、病、残等生活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性救助,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次性救助300-500元;

2凡因自然灾害、突发性事故造成生活严重困难或其他急需救助的人员,根据困难程度给予一次性慈善救助1000-2000元;

3低保家庭成员患尿毒症(需血透的白血病、恶性肿瘤(经过手术或需要放疗化疗的器官移植(需服抗排异药)给予慈善医疗救助,一次性救助10000元;其他因患严重疾病,且生活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给予一次性慈善救助1000-3000元;

4特殊情况,超过第3款最高标准的需经镇慈善分会会长办公会议决定,给予增加一定数额补助;

5定向捐赠含“冠名基金”按捐赠者意愿和募集用途办理。为兼顾社会影响,本着做大基金、细水长流的原则,对慈善救助的额度应控制在以上1-2款的1倍以内。

6其他救助项目:

1开展“帮困千户”送温暖活动,春节之前对全镇特殊困难家庭和残疾家庭给予每户500-1200元的救助;

2开展助学活动,8月份对全镇困难家庭中大、中、小学生给予1000-3000元不等的救助,对残疾学生及残疾低保家庭子女上大专以上发放2000元以上的助学金;

3开展“复明工程”对全镇低保家庭中患白内障的6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免费手术,对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非低保户给予1200元、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给予500元的复明补助;

4每年敬老期间对90周岁-99周岁的老年人发放200元生活补助,对100周岁的老年人发放600元生活补助。

三、办理程序:

1凡符合上报救助条件的本镇居民,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街办)委员会核实后,领取并填写《市慈善救助申请表》或《镇社会救济临时救助申请表》由村(街办)委会主任签署意见后统一由村(街办)会计报镇民政科,各村(街办)应自觉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和实是求是原则,严格把关,救助需要救助的对象;

2根据各村(街办)人口规模和慈善捐款完成情况,本着相对合理、相对平衡的原则,确定年度补助资金基数。各村(街办)应认真做好救助的申报和登记工作,接受镇民政科等有关部门的检查;

3镇民政科必须认真审核,对照各村(街办年度救助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救助程序执行情况并签署意见后,报镇分管领导审批;

4镇社会救济临时救助申请表或《市慈善救助申请表》一式三份,经镇领导审批后,镇财政所、民政科、所在村委(街办各执一份登记备案。各村(街办应及时通知救助对象到镇民政科、财政所办理慈善救助手续。临时性救助由各村街办会计直接到镇财政所办理报支手续。

5镇慈善分会可直接救助需要救助的对象;

6镇慈善分会可为企业联系定向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等慈善事宜。

四、其它规定:

1凡进入的低保家庭无特殊情况不再接受临时补助;

2经办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社会公益性资金的使用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私营舞弊,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