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2:18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1

1998年乌拉圭世界审计组织第18届大会将舞弊确定为一个概念,即为了获得某种不公正的或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欺骗、隐瞒或泄密行为,也就是两个实体之间的非法交往,其中的一方通过虚假的表现故意欺骗另一方,以谋取非法的、不公正的利益。英国国家审计署的规定,舞弊指通过欺骗获得不公正或非法的利益,或者有意误报或隐瞒记录或财务报表金额或应披露事项。同时,不论是否在会计材料或财务报表中有所反映,盗窃行为都是舞弊。

所以一般地讲舞弊指为了获得某种不公正的或不合法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故意欺骗、隐瞒事实或重大信息的行为。舞弊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故意欺骗、隐瞒某单位记录或汇总的信息,它的与会计错误类似,相应的审计对策包括测量、检查是否发生或披露等。从审计的角度来讲,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通常与隐瞒、篡改、误导某单位的会计记录和报告相联系。隐瞒、欺骗的行为可能是由该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这种行为导致许多单位经营失败。

关于舞弊的技术性定义。在大多数国家,舞弊属于法律概念。舞弊与错误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否故意,但是否存在故意通常很难确定,尤其是相关事项中有需要进行主观判断成分时更是如此。

舞弊的构成因素:舞弊行为中必须至少有两方参与,即舞弊者和利益受到损害的一方,被称为受害方。舞弊者必须有故意的重大的隐瞒不报或误报行为;舞弊者的误报行为必须是针对受害方而进行的;在法律上,受害方与舞弊者提供的材料存在依赖关系;因为依赖关系,受害方遭受到实际损失或面临损失风险;一般来讲,舞弊者都企图掩饰其行为;舞弊往往涉及对信任的背叛。

最典型的舞弊行为是:1、虚假报告及虚假声明,即某人有意地伪造虚假的重大事实,或提供虚假或编造的言论,或提出虚假或编造的声明,从而导致接受虚假材料的一方遭受经济或财务损失。2、挤占挪用,即受托关系的一方,通过欺骗手段改变个人财产的占有关系。隐藏挤占挪用行为的主要包括开空头支票或截留移用。3、开空头支票:即某人通过没有资金支持的支票从银行提现。为了隐藏舞弊行为,舞弊人不得不采取开具连环支票的形式来维持根本不存在的账户资金4、虚假合同:即采购人员出具虚假发票,要求付款的行为。5、追加付款舞弊:即合同人向另一方提供虚假信息,要求追加付款的行为。6、偷税漏税:包括各种导致政府税收损失的情况。7、不公正的录用行为:在录用人员的过程中任人唯亲,以便获取非法的利益。8、机舞弊:某人为获得不诚实的好处而实施的任何与计算机相关的舞弊行为。例如,“腊肠切片法”就是利用计算机将钱款一点点转移到个人账户的舞弊行为。一般来说,在计算机环境下搜集审计证据会比传统手工审计环境中搜集证据要复杂得多。在计算机环境下,不仅要了解进入信息系统的技术以及数据的安全性,还必须建立收集证据的有效途径。审计证据搜集准则由最高审计机关根据各国的审计法律、法规予以制定。由于计算机舞弊审计是一个新生的审计领域,并且变化的速度很快,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应当考虑加强在计算机审计信息及技术方面的信息共享。

二、舞弊及会计造假可能造成损失的18种手法

舞弊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伪造、虚报或篡改记录或文件;挪用、滥用资产;从财务记录或文件中掩盖或省略某些交易行为的影响;会计分录没有凭证支持;滥用会计政策。舞弊及会计造假的种种手法主要有:

1、利用销售业务多计收益。主要手法一是企业一般在年终时开具空头发票虚构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次年用红字发票冲销,并称是销货退回业务。二是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不冲减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的审计。三是利用虚假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增本期收入。四是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五是销售给关联方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有意高价结算粉饰经营业绩。

2、故意虚减费用多计利润。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常采用少提或不提折旧,或使已发生的当期支出暂不入账,或少计不计当期应负担的利息支出,不提或少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

3、随意变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调高利润。企业为完成本期利润指标利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变动,故意调低存货成本,调高利润。

4、利用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调高利润。当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或发生严重亏损时,常常将应摊的费用少摊或不摊,把本应由当期负担的费用当作待摊费用处理,减少本期的成本费用,人为调高当期利润,或者采取应预提的费用不预提,虚增利润等。

5、利用结算账户调高利润。企业为了虚增销售和利润,虚构债权,或将应收账款长期不转账,实际是呆账死账,或少计不计坏账准备,虚列资产,同时使管理费用虚减,利润虚增。此外,企业还会利用其他应收账款账户预提收入,人为调高利润。

6、利用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虚增利润。企业经营不好的,会将因经营不善、上当受骗,或因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等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长期挂账,不及时予以处理致使利润虚增。

7、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调高利润。当企业发生会计政策、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益均产生影响,用会计政策,调高利润的现象。

8、企业制度不健全违规担保,随意担保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未经慎重,为个体、集体及合伙企业等提供债务担保,借款到期后,因债务人不能及时归还,而由担保人代为清偿债务。

9、企业无形资产,防止土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账外。由于原因,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使用土地由国家无偿划拨,很多国有企业的土地尚未估价人账,上地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另外,有些企业商示、专利权、专利尚未估价人账,无形资产流失于账外。

10、截留收入或虚增成本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账外账,防止因挥霍和私分国有资“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审计中经常发现有些企业设立小金库,供企业领导和个别人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情况。

11、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国有企业利润、虚构关联交易编造会计利润。主要手法有:通过关联交易,从关联企业如朋友、亲戚的公司中高价购进原材料、设备等,从关联企业中获得回扣款,却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大办三产,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使国有资产流向集体和个人。

12、利用捐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单位向非国有主体单位或个人非法捐赠现金或实物,如有的将国有资产赠与个体经营业户、集体及合伙企业等;有的将国有财产以悬殊的低价处理给个人,明卖实送;还有的通过非正常渠道,把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公司名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3、对外借公款给亲戚朋友经商、炒股票和房地产逾期未归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企业领导人或掌握财权的人将公款借给亲戚朋友(或亲戚朋友所开的公司)经商、炒股票和房地产,由于经商、炒股票和房地产失败,无力归还借款,甚至有人一走了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更为出奇的是被外商特别是假冒外商套取资金。

14、企业违规拆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有些企业贪小利、吃息差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15、固定资产投资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与施工单位内外勾结虚增工程量或高套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6、利用会计凭证上造假。这是造假者最常用的手法。一是编造虚假经济业务,如假餐费发票、假销售收入发票,虚列劳务费,特别是临时工工资尤为普遍。二是夸大或缩小会计事项,采用多开发票、大头小尾等方式非法谋利。三是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在费用中列支公款行贿、私人购物等非法事项,这些虚假的原始凭证进入记账程序,使记账凭证失真。

17、在会计账簿和报表中造假。有的单位将销售收入、预算外收入、租金收入、返利或收回外单位欠款等不按规定存人开户银行,设置“账外账”,存人其经济实体或以个人名义存人储蓄所,乱支乱用,滥发奖金;有的单位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更有一些企业编制多套会计报表。

18、在会计核算上造假。如将已支付应计人当期损益的费用有意隐蔽在银行的未达账当中或挂在“其他应收款”账上,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投人工程成本,或将当期费用转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账户,以调节利润;如在税金核算上造假。有的企业将当年的收入挂在账上或采用压单方式转到下年度清算;有的企业为偷逃增值税,购买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人账;有的企业为偷逃营业税,变造发票等;如调节股权投资比率,视其盈利水平自行调节子公司股权持有比率,进而根据“需要”选择采用成本法核算或权益法核算,以达到调节母公司收益的目的。

三、揭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

十六大报告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高度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领导同志年初在审计署视察时也指出:“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退却。”为此,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应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面对新形势、新目标,以及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如果固守传统、墨守成规,将难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形势。因此,必须与时俱进,转换观念、思路,创新审计方法。在做审计计划时,应当掌握被审计单位工作环境的重要方面;深人了解责任关系;考虑审计意见、结论或报告的形式、内容和用户;详细说明审计目标以及达到目标必须进行的测试;找出管理系统和管理控制的关键点、对其作初评、指出优缺点;确定被考虑事项的重要性;评价对其他审计可能依靠的程度;确定效果最佳和效率最高的审计方法;检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对以前报告过的审计调查结果和建议采取了适当的行动;

1、制定审计方案,检查相关文件、协议,了解机构的设置、管理、程序和实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控制度的强点与弱点,对内控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了解过去曾发生过的舞弊类型,确定舞弊可能存在的领域,审查舞弊者是否使用了不当的政策,检查隐匿亏损,夸大业绩及偷逃税款等事项,披露事实真相。

3、测试各机构的工作目标和道德环境,思考舞弊当事人的动机,在何种环境和状况下,揭露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利通过串通转移、支取挪用等手段侵占各种资财,营私舞弊。

4、寻找潜在的能证明有会计事项的文件,审查这些文件的异常现象,如虚假制造、篡改、歪曲。更改会计报表进而据以编制相应的会计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不适当的账目分类;长年不结的往来款项等。

5、确定有效的调查方式,查明账户余额中有问题的和异常的会计事项,如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以便虚列、多列、少列、不列费用、成本情况,披露编造虚假收益或隐瞒收益情况。

6、收集保存证据,证实资产损失、伪造会计事项和虚假财务报表存在的事实;进而获得刑事、民事或保险方面的索赔权利。

7、确认舞弊犯罪事实的证据,确认被怀疑人是否是这资舞弊行为的唯一个人,确认被怀疑人从中得到某种好处的准确证据,是否存在无法说明来源的财产,生活水平是否超出收入水平。

8、评价调查发现的结果,在舞弊调查各阶段,都要用证据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调查结果,对口头证据要仔细询问,找出破绽;对书面证据要细心审查,找出漏洞;对实物证据要细致观察,找出疑点,以确定某种断言、某一公众关注热点或举报是否存在舞弊事实证据,并能说明其意图动机。

9、从异常时间上发现问题。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上发现异常时间。如果会计凭证上没有反映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的有明显矛盾,就应视为异常时间,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一步核查。

10、从时间长短中发现异常时间。在商品购销过程中,商品的购、销、调、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凭借有效单据测算正常的时间,如果发现先后顺序无故颠倒,或在时间上远远超过了正常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11、从异常的地点发现问题。一是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异常地点。经营过程中,同一商品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为节约成本,应就近采购,而舍近求远,或频繁多次倒买倒卖的采购行为,就有拉关系,得回扣,贪污钱财之嫌,应作为异常地点,进一步查明原因。

二是从商品流向发现异常地点。商品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相矛盾,电应视为异常地点做进一步调查。

三是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如某企业的管理费每月有个正常的数值区间,而某一个月的管理费突然上升许多,就是异常数字,需要作进一步审查,以便弄清疑点。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数字。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应该是负数,或者既可以是正数又可能是负数。如资产账户中的固定资产、材料、货币资金等,都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便是异常数字,需要进一步详细查明。

12、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一般来讲,会计核算的数字比财务汁划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数字中,该精确的而没有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是异常数字,需要问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弄个明白。

13、从资金运动的去向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商品资金是由货币资金而来的,具体是通过“库存商品”账户反映其来路。在正常情况下,“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对应“银行存款”账户或“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反映商品的减少,在正常情况下,其去向有出售和本单位领用;在特殊情况i、,有库存盘亏、毁损等。因此,与“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相对应账户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霄理费”、“待处理损失”等账户。查账时发现异常去向,应特别注意,进一步弄清真实情况。

14、从资金运动的来路发现异常的账户对应关系。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涉及有关资金来源与去向两个方面,如货币资金减少,可能形成商品资金,也可能形成债权,还可能购置固定资产。如果发现非对应关系,应作为异常对应关系加以审查。

15、从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的转账中发现异常账户的对应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单位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应收款、应付款账户作手脚。因此。查账时应特别注意审查那些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账户。

16、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发现问题的侧重点。如: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人员突变,就要查“活”账,从实际的经济活动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去发现线索;再如:被审计单位有账外“账”,就应查清落实账外“账”的来源、形成过程及存在形式,便可发现问题。

17、走访座谈法。以被审计单位外部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为询证对象,通过座谈寻找审计线索的一种辅助审计方法。审计组进驻后,可以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

18、在进行绩效审计时,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必要时应对遵守相关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进行计划,以便为发现那些可能严重审计目标的违法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同时,审计人员还要保持警惕,关注那些与可能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或交易事件。

19、当出现任何可能对审计有着重大影响的违规、违法、欺诈及错误行为的迹象时,审计人员都要予以注意,并进行延伸审计以证实或消除这些疑点一旦发现有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问题,审计人员应当保持适度的职业怀疑,调查内部控制失败的情况,但却不能想当然地认定被审计的管理层及其职员就是不诚实的。如果相关证据已被更改,或者有人借这些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获得了好处,审计人员也要进行检查。

20、应当借助包括第三方证据在内的原始凭据加以证实,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要认真确定需要收集多少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还要认识到,他们收集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将可能成为法律或纪律处理的基础。

另外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许多记录都是由机来处理的,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如何收集并处理这些记录作为审计证据。收集计算机证据要求审计人员要仔细计划,认真实施审计。为确保计算机证据的真实性,审计人员要检查是否存在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必须: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因为证据可能会被毁损、丢失或遗忘,不要忽视微小的线索,寻找事实来证实疑点,集中力量调查舞弊问题的最薄弱之处,查找并汇总那些表明舞弊行为可能已经发生的证据,并说明所涉及的会计及内部控制制度、经济往来所涉及的纸质线索以及违规情况等问题,确定舞弊问题可能出现的程度。关于证据来源主要是: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相关利益者;审计对策

一、财务报表舞弊定义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者是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对财务报告中列示数字或报表附注进行有主观性错报或忽略,从而达到欺骗报告使用者的目的。一般而言,财务报表舞弊包括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法,最常用的手法有夸大资产和收入;错误不充分披露或披露遗漏;少报负债和费用。在财务报表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按照规则,通常只关注下列两类舞弊行为:由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而产生的错报和由于侵占财产所导致的错报。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舞弊包括故意的财务报表金额错报和故意的财务报表披露遗漏两项内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理层出于利润最大化动机,企图通过操纵利润达到影响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看法的目的;二是压力和动力可能使这些行为上升到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程度;三是由于承受迎合市场预期的压力或者追求以业绩为基础的个人报酬最大化,管理层可能故意通过编制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而导致虚假财务报告。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资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员工以非法手段占用,包括员工盗取较小金额且非重要资产和管理层通过难以发现的手段掩饰或隐瞒侵占资产的行为。侵占资产的方式主要有:贪污收到的款项;盗窃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使被审计单位对未收到的商品或未接受到的劳务付款;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成因

在资本市场效率方面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司未来前景的相关有用信息的重要角色是盈利数字。当公司试图满足或者超过分析盈利预测的战略迫使管理层达到盈利目标或者当管理层的花红与报告盈利相关联时,管理层选择可能导致盈利错报的会计行为会受到鼓励。由于管理层在从事财务报表舞弊时可以获得诸如提高薪酬,增加个人所持公司股票的价值,获得职位提升等个人收益,因此管理层通过凌驾于控制之上实施财务报表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在正常经营渠道下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在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导致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因此,超额经济利益也是财务报表舞弊产生动因之一。使公司获得信用长期融资或额外的资本投资;维持或创造有力的股票价值;隐瞒绩效方面的不足;隐瞒虚构的销售或错报的资产;临时解决各种财务困难,这些都是促使财务报表舞弊产生的原因。

由于财会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长期不够重视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公司没有制定会计职业准则,且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为了满足公司领导的不良心理,从而违反了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此外,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导致部分财会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和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对上市公司本身健康生存和长远的发展产生危害,例如“原野”、“琼民源”、“红光”、“郑百文”、“张家界”等公司的倒闭,都是源于财务报表舞弊泛滥与企业内控机制瘫痪。当前企业管理决策层依赖于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实现对企业过去的成绩与不足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做出合理预测、决策和有关规划。企业管理层通过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舞弊行为,这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但是应当看到,从长远来看如此虚假的会计信息显然不足以满足未来管理决策要求,也严重削弱了会计应有职能;最终会导致管理当局决策失真,如果长期持续下去,这必然会削弱企业的基础管理与内控机制,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

不仅如此还会对相关利益者的有关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而经济利益则是多元化利益主体经济活动的驱动力,包括潜在投资者,企业员工和政府部门。投资者可以据此决定是否投资企业;企业员工可以以此争取他们应有权益并了解企业目标与自己的目标契合度,以此做出职业发展决策;政府部门则可以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掌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实施调控政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有序运行。虚假的会计信息会掩盖经济运行中潜在问题,政府部门如果以此作依据,势必会破坏正常经济环境,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也不利于诚信体系建设。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虚假会计信息将严重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此外,社会风气也会因此恶化,增加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潜在可能性,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四、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首先,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客观的怀疑态度,积极识别有关预警信号,包括管理层面预警信号:高管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会频繁改组;会离职率居高不下;个人财富和企业的业绩和股价联系密切;处于达到盈利预期或其他财务预测的压力;对不切实际的财务目标做出承诺;报酬以财务业绩为基础;决策受制于债务契约,且违规成本高昂;过分热衷于维持或提升股票价格、税务筹划;重大决策由少数关键人物左右,且常逾越决策程序等。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贷款或其他债务契约的限制对企业经营或财务决策构成重大问题;银企关系异常;高管层或董事会与主办银行高层过去存在密切往来;频繁更换金融服务机构或商业信用恶化;在缺乏正当合理商业理由情况下将主要帐户、子公司或业务设置在一些海外避税天堂;向金融机构借入高风险的贷款并以关键资产抵押等。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预警信号:组织机构过于庞杂;企业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地域广泛,同时缺乏有效沟通与内控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或不能发挥实质作用;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执行董事或灰色董事;董事会的作用过于被动,受制于企业高管层;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成员缺乏独立性或胜任能力等。财务成果与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公司增长迅速,扩张过快;业绩出奇的好;企业利润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举债过度;过激的薪酬制度;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计量涉及难证实的主观判断或不确定事项等。

结合这些预警信号捕捉疑点,审计师可以通过听管理层对单位基本情况的介绍,听往来客户以及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看法和评价,听广大职工对企业或相关人员的评价等来了解情况,发现疑点。还可以通过对已掌握的部分资料、证据及其他线索的运用,对被审计单位当事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口头质询,了解核实有关情况,以此获取有关新的证据和线索。观察是审计取证过程常用方法之一,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及其内控执行情况等实地察看行为。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有的审计人员灵活运用观察取证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和证据;有的则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未真正掌握审计观察的方法内核。还需要通过主要分析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异常的或难以令人信服的程序或关系,包括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或地点异常;执行人异常;程序、政策或方法异常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交易的规模过大或过小、金额过高或过低、发生的频率过高或过低、导致的结果过分严重或过分轻微。在审查各种票据时,审计师应先从企业内部控制入手,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销毁、存根的保存等一系列行为,看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存根联是否完整,并运用判断或者是统计抽样法,从中抽出一定数量的存根联,看其是否全部入账。还可以从被审计单位调查取得的收据联作为证据,要求核对相应的存根联,以此作为突破口,检查是否存在收费不入账问题。在审计中应特别注意是否如有无篡改原始数据,收款收据不按顺序号使用,使用非法票据,伪造经济事项的行为,从数据,账务处理和收款收据,经济往来,字迹的使用等非正常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查找线索。

在分派和督导项目组成员时,考虑承担重要业务职责的项目组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考虑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如果是重大风险要考虑修改或追加审计程序。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涉及主观计量和复杂交易的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是否可能表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在选择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意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在与治理层沟通时注意如果治理层已获知管理层的违反法律行为,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再与其沟通但需要获取管理层已获知该违反法律行为的有关审计证据。如果根据判断认为需要沟通的违反法律行为是故意和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该尽快向治理层通报。如果怀疑违反法律行为涉及管理层和治理层,注册会计师应该向被审计单位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等更高层通报。最后,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违反法律行为是否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及是否做出恰当反映,谨慎出具审计报告。

五、小结

中国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财务报表舞弊现象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深层道德层次信念的彰显。所以,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需要企业还需要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各部门相互协调。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朱保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及危害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36).

[2]冯群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审计对策[j].财会研究,2010,(20).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3

一、“囚犯悖论”与会计舞弊行为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会计舞弊行为模型构建。a、B两同谋嫌疑犯被警察抓获并分别关押审讯。条件:(1)两人不能互通信息,个人只能在收益最大、损失最小的原则下做出招与不招的选择;(2)暂不考虑价值判断。法官告诉他们:①两人均招供,各判刑三年;②两人均抵赖,各判刑半年(或许因证据不足);③如一人招供,一人抵赖,招供者释放,抵赖者重判五年。模型如下:

这是博弈支付矩阵,每格第一个数字是a的支付,每格第二个数字为B的支付。即矩阵第一行3,0为a选择招供的付出,第二行5,0.5为a选择抵赖的付出;矩阵第二列3,0为B选择招供的付出,第四列5,0.5为B选择抵赖的付出。假如B抵赖,a招供就被释放,抵赖判刑半年,a招供比抵赖好;假如B招供,a招供判刑三年,抵赖判刑五年,a招供比抵赖好。同样,B也是如此。可见,无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都是招供。由于受条件限制,二人均选择了招供,被判刑三年,因为他们都不愿承担自己抵赖而别人招供的风险,这种选择只能在收益最大、损失最小的原则下作出。但因双方抵赖才判刑半年,显然招供的选择不是最好的,这就是经典博弈论中的“囚犯悖论”。

据此,我们来构建一个会计人员行为选择的“囚犯困境”。假设甲乙两个企业会计人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有两种选择:如实做账(合法)、弄虚作假(违法)。模型如下:

甲如何选择:如果乙如实做账,甲弄虚作假可比如实做账多获取3个利益单位(4-1=3);如果乙弄虚作假,则甲弄虚作假比如实做账多获取1.5个(2-0.5=1.5)个利益单位。无论乙做不做假,甲弄虚作假都比如实做账获利大,因此从个人理性出发,必然选择违法行为而作假账。乙也同样如此。结果大多企业“不造(假)白不造”,弄虚作假泛滥成灾,成为一种社会普遍选择。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看,舞弊行为的发生是舞弊者的理性选择。

(二)会计舞弊与制假行为博弈分析。我们试分析一下,会计作假行为究竟需要“付出”什么呢?即应承担的舞弊成本,主要有:实施过程中所付出的物质耗费,几乎为零;实施舞弊行为造成的后果及被有关部门追究受到制裁、惩罚,这是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应承受的代价,经济方面具体有:其行为受到某些限制,如吊销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停业、整顿、解散等处罚;给国家、社会、个人造成的财产或其他损失,应当以财产或其他经济利益给被损害者以补偿;经济信誉受到的损失。其他还有如行为人、责任者受到的各类法律责任的追究。以上这些付出用C表示。“产出”呢,则是通过舞弊行为谋取的各种不正当经济、政治利益,用B表示。舞弊行为一旦被严厉查处而受到惩罚的付出的全部应为-(C+B),用q表示舞弊的被追究率,其关系如下:

弄虚作假的期望收益:

-(C+B)q+B(1-q)=(-2B-C)q+C+C

如实做账的期望收益(谋取的不正当利益为0):0×q+0×(1-q)=0

当期望收益(-2B-C)q+C>0,选择弄虚作假;当期望收益(-2B-C)q+C

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会计舞弊同个人舞弊产生的前提相似。根据美国舞弊审核师协会的研究,形成会计舞弊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1)存在舞弊动机;(2)存在舞弊机会;(3)事后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

(一)经济利益驱动是产生会计舞弊的内部动因和根源。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任何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经济利益根源,这也符合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这里所讲的“利益”既包括单位利益,也包括单位领导、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因此,经济利益是最为常见的造假动机,是造假者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和强烈的虚荣心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不顾后果。

(二)造假环境促进了会计舞弊的产生。会计造假环境是指造假发生、发展的客观背景、前提条件和特定时期及机遇,是会计造假存在的空间和生长发育的土壤。会计造假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着紧密联系,假账总是生成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且对其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单位内部管理的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市场秩序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产权关系尚未理顺、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不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加之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够完善,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计处理的随意性也比较大。有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着利用包括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在内的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而在监管过程中主要问题是重“单一”监管、轻“综合”监管;重“硬性”监管、轻“柔性”监管;重行政制裁,轻民事赔偿。在现行的会计服务市场上,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泛滥,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注册会计师失去了应尽的职责。

三、惩治会计舞弊几点建议

(一)提高人员素质。各级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要重视和做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即:职业基础教育――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精业;服务宗旨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职业精神教育――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忠于事业、无私奉献;遵纪守法教育――依法办事。

(二)加强法制建设。从法律制定方面看,其成本的设定应能有效地遏止舞弊行为的发生,足以补偿受害方面的损失,体现社会的公正制裁,补偿社会经济秩序所遭受的侵害。我们知道美国的法律多如牛毛,但是量化的多、抽象的少,实际应用中简洁高效。我们也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增加量化标准减少原则性、抽象性的条款。例如,“重大损失”、“恶劣影响”、“性质特别严重”等词语在落实上就很含糊,可谓见仁见智。到底损失多少款项为“重大”?影响多大范围算“恶劣”?严重到什么程度称“特别”?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尽相同。再有就是像“应(该)……”、“禁止……”之类的条款,这原本没有语病,但是,它往往缺少下文。规定某一事务应该或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涉及行为人不这样做或已经做了要承担的具体后果,这种条款也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4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舞弊;效用;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于审计过程中在协同舞弊与保持独立性两者间作出选择时,除受行为学因素制约外,还有经济因素的考虑。我们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协同舞弊的形成过程。结合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中提出了犯罪形成过程的经济模型,笔者提出以下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行为的形成模型:

协同舞弊的期望效用函数:U=(n+B)×(1-p)+(n1-Q)×p

保持独立性的期望效用函数:V=n×(1-q)+n2×q

上述模型中:(1)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获取审计净收益的效用为n,包括当期审计收益的效用和未来预期审计收益的贴现效用;

(2)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协同舞弊可获得额外收益的效用为B,它是物质上的正效用和精神上的负效用之和;

(3)注册会计师预计舞弊被发现的主观概率为p,0<p<1;

(4)受到警告、罚款、暂停执业等直接处罚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负效用(或贴现效用)为Q,Q>0;

(5)受到处罚后将影响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以后的市场份额,这样遭受处罚前注册会计师的收益贴现效用和处罚后的收益贴现效用之和为n1;

(6)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预计遭到解聘的主观概率为q,0<q<1,如果管理当局不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则其收益仍为n,如果管理当局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则注册会计师尽可能寻找或接受其他公司委托,其总收益贴现效用为n2。

注册会计师在协同舞弊和保持独立性的选择中,会比较两者的效用函数,当U-V>0(即当B×(1-p)-(n-n1)×p-Q×p+(n-n2)×q>0时,注册会计师选择舞弊行为。可见,舞弊获得额外收益的效用B、拒绝舞弊被解聘的主观估计概率q以及拒绝舞弊被解聘后预期收益效用的降低(n-n2)与注册会计师选择舞弊行为的概率正相关;舞弊被查处后预期收益效用的降低(n-n1)、舞弊后受到直接处罚的效用绝对值Q以及舞弊被查处的主观估计概率p与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的概率负相关。

笔者以麦科特案件为例进行实际分析。2000年11月,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因欺诈上市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后被查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伪造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麦科特成功上市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在麦科特上市的中介协调会议上,华鹏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吕润波特地嘱咐与会者,“不要讲他参加过这个会议”。很显然,他知道在会上讨论的许多事情是不合法的,但当期及后续各期的巨额审计收入对他是有很强诱惑力的,可带来物质上的极大效用;另一方面,他认为做上市业务审计就是“包装”,在审计过程中实施舞弊被发现的概率较小,这可减少舞弊在其道德上的负效用。如果依客户要求进行“包装”便被解聘,预期未来收益的效用将会降低。另外,在审计报告上签名的其中一位注册会计师张翠云是退休后返聘于华鹏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从未参加对麦科特的实际审计,甚至没有到过审计现场。她预想签字不会承担太多的法律责任,由此带来的负效用不会太大且是未来的,权衡利弊,她选择了签字。事实上,最后她的确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①

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协同舞弊问题,结合上述模型,笔者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增大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带来的道德上的负效用以及惩戒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负效用。其主要措施是控制道德低下或有违规记录的注册会计师可能参与协同舞弊的机会,如限制其市场准入甚至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其道德水平以使其符合执业标准的要求。

第二,减少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带来的物质上的正效用。其主要措施是厘清审计责任关系,解决我国目前有些审计活动中审计委托与被审计者合二为一的情况,如确立证监会为上市公司审计的统一委托者等。

第三,提高审计舞弊被发现的主观估计概率,降低拒绝舞弊被解聘的主观估计概率。上述模型中的概率为主观概率。主观概率是决策者对不确定性事件的一个估计,它受客观概率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主要措施是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控部门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的监督检查的制度及拒绝审计舞弊的利益保障机制,如优化监控覆盖面、监控时间、监控方式、监控结果的处理,对拒绝协同被审计单位进行舞弊的注册会计师应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等。

第四,恰当处理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问题。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应根据舞弊过程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恰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如在追究法律责任的形式上,应确立这样的原则:行政责任的追究更多地考虑审计舞弊的过程,民事责任的追究更多地考虑审计舞弊的结果,刑事责任的追究综合考虑审计舞弊的过程与结果。在界定与追究法律责任的轻重程度上,应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不能忽轻忽重,失去惩戒所应有的严肃性。

第五,培育有效的审计市场。有效的审计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审计舞弊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审计舞弊问题也有助于发现并使其受到应有的惩戒。培育有效的审计市场需要从健全审计法制、完善审计体制、理顺审计关系、净化审计环境等多方着手,并与国家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雷光勇.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与保持的经济学逻辑.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第2期.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5

舞弊通常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舞弊的种类、内涵及其结果往往因舞弊者的性质、动机和需求的不同而各异。研究会计舞弊的涵义及其成因,寻找企业防范检查舞弊的对策,以便有效控制和揭示企业舞弊,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考虑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阐述企业会计舞弊的概念和危害、舞弊的成因、形式和趋势并提出了防范会计舞弊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形式舞弊防范

1.引言

2001年安然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承认其高估巨额利润并隐瞒了大量的负债;2002年世界通讯公司也承认其将约38亿美元的非法费用资本化。在我国,也连续爆出了银广夏、麦科特、中航油、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的“一窝子”恶性舞弊造假案件,对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这些舞弊案的发生,即说明企业会计监管和审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又对如何在制度上不断强化和完善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企业会计舞弊的形式和成因,探索治理会计舞弊的对策,意义深远。

2.企业会计舞弊概念

企业会计舞弊是指企业领导和企业会计共同参与,以获取不当利益为目的,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违规做假帐或是虚拟报表的行为。通常包括伪造或编造会计资料;隐瞒、删除交易或事项;侵占资产;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虚假披露会计政策等。其本质是欺诈,是一种违法经济行为或犯罪行为,都是舞弊者故意歪曲事实,以各种复杂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非法利益。企业会计舞弊一般都具有经济性、非法性、侵害性、欺骗性、故意性、危害性、隐蔽性等主要特点。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舞弊的行为人有不良动机和目的;事先要经过预谋策划,事后要设法掩盖罪行;舞弊形态呈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并且其危害性很大。

3.舞弊的危害

3.1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舞弊的存在,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导致国家的经济政策、法规与实际状况相背离,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局面,破坏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组织、集团和部门间的信用危机。

3.2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

市场是公正的,如若没有自愿平等,失诚信,搞欺诈,只能自酿苦果,一败涂地。昔日巨头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的惨痛教训说明了一切。在我国,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只有8.45%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可信,而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不完全可信。这反映出有些上市公司不惜以信誉为代价,公然违背信用原则,不仅造成财务混乱,而且人为地丧失了“诚信”这一赖以生存发展的有限资源,使其步入“物择其流,适者竞存”的优胜劣汰生存法则之中,让市场逐出竞争的舞台。另外使得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同时舞弊也会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4.会计舞弊的成因

追本溯源,舞弊的产生往往都离不开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在会计实务中,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而造成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舞弊,即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甚至违背会计规范进行会计舞弊。

4.1企业负责人为追求业绩或自身利益而虚增企业利润

一些大型企业对下级单位负责人的考核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经营业绩考核,它涉及到负责人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因此为了业绩,负责人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还有的上市企业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或大股东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企业盈利。

4.2企业为追求良好外在形象而虚增企业利润

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情况,往往需要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进行运作,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出于尽量减少风险的需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信誉不足的企业。因此,为了获得资金和维护其在商业经营中的信用,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的现象。

4.3企业为了规避税收而隐瞒企业利润

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推迟纳税时间,往往隐瞒利润。例如通过合并等方法,将利润转移到亏损,减少税收负担。但也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维护其在社会上的形象,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而这部分所得税又往往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形式再返给了上市公司。

5.企业会计舞弊形式及趋势

5.1虚构经济业务虚增利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常常会虚设销售业务,以增加企业收入和利润。另外,在货物没有确定转让权的时候,是不可以将其销售出去的,这种提前获取收入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利润或平滑利润。

5.2利用往来账户调节利润

企业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计人员不定期予以清收核对长期挂账,一些已经坏账的款项未将其纳入损值的范围内。收回的赊销款也可能被截留或挪用,然后再将欠款做坏账处理列入管理费用。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一些款项已经入账的情况下,仍未确定其收入,而是长期挂在往来账户,用以调整账面收入和利润,推迟或减少纳税,而不能收回的坏账、已经支付的费用或失败的投资也未及时确认为费用支出。

5.3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企业以高价或低价出售产品给自己的关联企业或未按市场价购买原材料,人为的调节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将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盈利较强的子公司置换或出售给上市公司;将上市公司的亏损、闲置或不良资产高价出售、托管给非上市公司。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通过调节和操纵与关联企业应各自分担的销售和管理费用调节利润。

5.4通过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调节利润

滥用借款费用会计处理,将应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利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企业为了实现当期的盈利目标,将收入性支出转变为资本性支出。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当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未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反之也未采用成本法核算。滥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故意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实现盈利目标。

5.5采取多开银行账户的形式进行舞弊

企业为了隐瞒在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或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采用多开银行账户的形式来躲避监管。一些企业常常将所获的业务收入转到其他的银行账户中,隐瞒销售收入,不缴或少缴税款。还有的企业将企业运行资金转到多家银行账户中,或将其他单位和个人支付款项转入第三方账户或由个人私收,或者将款项公款私存。有的企业甚至以小团体的形式开设账户,设立“小金库”,在必要的时候违规使用。

5.6通过潜亏挂账的方式进行舞弊

部分上市公司改组上市时,基于包装的需要,虚增了一块资产,可能挂在应收账款上,也可能虚增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投资项目根本就是虚的或为不良资产,但也挂在账上。上市以后,因原主业不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就急剧减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另外,上市后继续包装,造成多项资产尤其是应收款项虚增。这些账面不良资产带来的潜亏金额往往很大。

5.7利用企业管理漏洞进行舞弊

一些企业由于制度不健全,没有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立岗位,如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人员兼任出纳、采购兼实物管理人员,为贪污、挪用公款、公物提供了便利。企业负责人串通财务人员通过虚报冒领、重复报销等方式报销不实费用,套取企业资金,给企业造成损失。会计人员利用兼职机会或出纳利用职务便利监守自盗,采用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等方式贪污、挪用公款。会计人员将应入账的资产有意隐匿不入账,同时将企业资产带回家中自用或变卖出售。会计人员串通实物资产保管人员将账内资产借故销账,将相应企业资产转出账外。将企业资产或资金长期借外单位使用而不收取费用和利息。

5.8会计舞弊的趋势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国内外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的案件呈日趋上升的态势,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计算机舞弊也称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为手段或目的,通过故意掩盖真相、制造假象或利用其他欺骗方式,达到其实施不法行为的目的,如利用计算机来骗取钱财,盗窃计算机程序或机密信息。对计算机犯罪及其防治予以高度重视,已成世界各国不争事实。

6.会计舞弊的防范

6.1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开展舞弊审计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在大约57%的舞弊受害组织中凡有内部审计机或舞弊监察等部门的,这些组织遭受的平均损失为80000美元。与此相对的,那些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的平均损失则为130000美元。

可见,内部审计在企业舞弊的防范和检查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它能给潜在的舞弊者以震慑和威胁,减少舞弊的发生。因此,国外企业组织的高级管理层都比较重视开展企业内部的舞弊审计工作。同时由于内部审计的职责及其自身的要求,因此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也都期望内部审计能有效地防范和发现企业舞弊。

6.2完善内部控制,减少舞弊发生的机会

通过内部审计去检查、发现舞弊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的舞弊的检查成本是非常高的,要想避免会计舞弊行为发生,就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拟订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全方位的防范。

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基本措施,它能从单位内部促使防止舞弊的发生,并且发现舞弊。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会因员工的串通或管理层的超越而失去作用,但它通常能减少舞弊发生的机会。例如企业可以加强内部控制来防范计算机舞弊: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与控制,建立独立的计算机操作部门;计算机运行人员都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并有严格的记录。

建立职责划分和岗位轮换制度,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可以预防和较早发现舞弊行为。

6.3运用舞弊三角理论从源头上进行防范

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压力、机会、忠诚(借口)是舞弊得以产生的三个重要因素,若三个因素都不具备,舞弊发生的概率较低;若有两个比较成熟,舞弊的概率就会增加;若三个因素同时具备,舞弊发生的概率就较高。

舞弊产生的根本是人的道德价值观的取向发生了偏差,缺乏诚实性。因此需要开展企业文化和廉正文化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开展各类文娱、心理咨询活动或建立各类帮扶小组,帮助员工减轻所承受的压力。压力作为舞弊产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无法通过一定途径得到缓减,就可能会导致舞弊。

加大对舞弊者或企业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果执法不严,涉及不到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利益,就无法起到威慑作用,必然会导致会计舞弊造假泛滥。所以,必须建立严厉的措施惩治舞弊者。

6.4从舞弊发生的痕迹识别舞弊

班福定律在审计运用中越来越多,它被用作除查询统计、分析抽样等数据分析方法外的另外一种审计技术方法。运用班福定律,可以增强内审人员识别舞弊的能力。

班福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现,首位数为1出现的概率大约为30%,而9出现的概率约为4%-5%,因此推断首位数是小数字的会更多的频繁使用,而造假舞弊者使用的数字恰恰与班福定律相悖。

6.5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管理层的约束

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是企业的“控制室”,只有廉洁为公,才不会形成舞弊生存的土壤。因此要建立企业管理层的权利制衡和监督机制,通过股东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及工会参与对管理层经营目标的拟订、决策和业绩评价,减少管理层参与会计舞弊。

6.6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企业状况的了解

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账务情况进行了解,还要对企业各业务环节、企业的经营风险、行业现状、行业惯例及发展趋势、企业营运指标及同行指标、宏观经济形势对所在行业的影响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经常走访企业内部营运各环节,对原料的采购及存货的计量、成本费用及利润、纳税等开展分析性复核,以尽可能发现舞弊线索。

7.总结

总之,会计舞弊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介入经济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会计舞弊现象也会日渐盛行和蔓延,由此削弱了会计为经济服务的职能,严重危害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促进内部控制加强、注重人员素质培养、引进外部控制力量等则是防范舞弊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牛连果.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1

[2]杨丽英.企业会计舞弊形式及审计方法.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06

[3]冯郁等.班福法则及其审计应用.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2

[4]张念东.关于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9(16)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6

【关键词】电子衡器作弊方法防御措施

大型电子衡器作为一种准确、方便、快捷的称重计量设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煤炭、冶金、建材、电力、粮食等各行各业中。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各行各业的各种物资采用大型电子衡器进行贸易结算,然而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利用大型电子衡器的贸易结算进行称重作弊现象,采用各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作弊,利用增加物品的重量或减少物品的重量来达到增加非法收入的目的。如何有效的防御大型电子衡器作弊成为监管部门和生产厂家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1电子衡器的作弊方法

电子衡器的原理主要是依靠测力传感器对外部受力的情况通过数字仪表处理后进行显示。但近年来,大中型衡器作弊的现象越来越多,手法也约来越“高明”,很难被监管人员发现。因此,如何发现大中型衡器作弊的手法成为监管人员不断学习的知识,同样,如何杜绝衡器作弊也成为各生产厂家日益关注的一个课题。当重物放置于衡器上称重时,传感器收到外部的压力,输出的电压信号发生改变,衡器的信号处理系统通过对信号的处理,来显示所称物体的重量(如图1)。

作弊的方法有很多,一类是通过各种“障眼法”的手法,在不改变衡器结构的情况下,使测量者看到不实的测量结果。如:

(1)按照正常的称重流程,应该先将仪表的显示值清零,才能进行称重,但有的人通过改变衡器零位数值,来达到多称重或少称重的目的。如:将本应该为“0”的零位,在称重100kg的情况下,按清零键,然后将100kg物体去除,零位显示“-100kg”。当称重其他物体时,显示结果则少于实际重量。相反,则重于实际重量。

(2)还有一种情况下是在大中型衡器用有弹性的物体和传感器放置到一起,产生受力分量用来分担并减少测力传感器所承受的重力,从而称出少于实际重量的数值。有的地方用木块放置在秤板下面,当传感器受力发生变形时,木块就能分解传感器的受力,使称重数值变小。

以上的作弊手法都是比较简单的,称重者稍加注意即可发现,也可以在电子衡器周围加装红外线、摄像头等装置可以用于防范。

另一类是通过对衡器的“技术改造”达到作弊的目的,此类作弊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隐蔽,难以被发现。改变衡器结构用来作弊的话,可以从衡器工作原理图上看出,每个阶段都有可能被修改其计量信息而进行作弊,但作弊难易程度和易被发现成都不同。也就是说,在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开始到显示数值之间的整个链条都可能存在被修改的可能。如:

(1)在传感器端的输入端并联电阻,并安装遥控装置。但传感器从开始输入的信号就被改变,那么后面的数据处理显示等环节全部都已经被改变。同样在数据传输环节也可以安装并联电阻,并安装遥控装置。

(2)修改计量微处理器的处理程序,并安装遥控装置。在传感器数据进入微处理器时,微处理器内设有2个处理程序,可以通过遥控来控制使用哪个程序进行处理。由于处理程序非硬件装置,监管人员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检查。

(3)在微处理器后端增加处理程序。用自己增加的处理程序对已经处理好的程序再次进行处理,能够按照使用者意愿按照一定比例的放大或缩小,直接导致显示的数据改变。

以上几类是衡器作弊的主要位置和方法。但实际检查过程中,很难用常规的方法来发现。回顾整个大型衡器的作弊过程,要考虑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破坏传感器模拟端作弊。二是通过破译数据传输和微处理器程序来进行作弊。

2电子衡器防作弊的技术手段

对于以上两方面的作弊方法,第一防范的关键在于保护传感器模拟部分不被更改,或更改后系统能够自动发现。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实现数字传感器的焊接密封,同时需要设计一套传感器能够侦测到传感器背打开后的一系列变化,并给出报警。设计传感器时,可将传感器内部设计为真空状态,并且安装检测气压的传感器。当传感器被打开的时候,密封的传感器内部的气压发生改变,就可以用此来判断外壳是否背打开过,即使传感器外壳背打开后又重新焊接恢复,高精度的检测电路能够判断出异常并发出警报。

第二防范的关键在保护其传输的数据和微处理程序不被修改。如果在传感器后的处理过程中加装防作弊编码器,能够有效的避免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修改。防作弊器包括编码器和监控微处理器,配合衡器的计量微处理器进行工作,可以杜绝在主板、传输环节进行各种作弊行为。编码器和监控微处理器通过串钩进行连接,以保持主板的独立性。工作时,编码器将传感器信号发送给监控微处理器,监控微处理器通过对比来编码器的信息和来自计量微处理器的信息之间的差异,来判断称重是否发生了异常。在进行验证时失败时,监控微处理器会禁止显示数据。(过程图见图2)同时记录相关信息,便宜监管部门进行查处。编码器和监控微处理器间通讯的信息为密文,不可破解,从而防止信号传输环节进行的数据修改。

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监管部门的有效的动态管理,确保大型电子衡器设备正常、稳定、可靠运行,为生产成本核算提供准确数据,必将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衡器实用技术手册.中国衡器协会[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10).

作者简介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7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财务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频频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尽管早期的审计准则不承认注册会计师负有舞弊审计责任,但迫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压力,独立审计职业界纷纷修订执业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充分关注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因此,会计师必须具备识别会计舞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

二、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具体而言,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

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舞弊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进行,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增加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者擅自提现等。www.133229.Com

(二)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

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私利,而合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有些企业将外单位还款不冲销往来账,而是截留并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

(三)隐瞒收入,虚报损失

企业向供货单位购买货物后,取得了蓝字发票,但又因故将货物退回,取得了红字发票,而财务人员用蓝字发票计入“应付账款”而将红字发票隐瞒,然后寻机转出,贪污此笔款项。企业利用预收账款将尚未实现的收入提前做收入处理,虚报商品销售收入,调节利润;或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做销售处理,以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

(四)调节费用和利润,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如:企业的在建工程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收入扣除税金后应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但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在“其他应付款”中挂账,或者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实现的利润,采取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固定资产、提前计提折旧的方式以虚增费用或减少利润。利用“预提费用”科目达到企业所要的目的,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段。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继续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目的,采取虚列预提费用的方式来人为地调节利润,对早已提足的大修理费用支出一直在预提费用中列支,做成“真盈假亏”的假象;有些企业对已预提完毕的预提费用支付时不转销,并将其重新进入成本费用账户,以达到增加当期费用的目的;有的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人为虚增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不惜多缴纳一些税金;或对有一定销售业绩的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超过实际销售收入。

三、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

虽然从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上看,其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但是从成因来看,根源还在于制度方面的问题。具体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每个经济交易人都将得到其应得的利益,同时也都应支付其应负担的成本,在比较收益和成本、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再做出行为的选择,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公平的、合理的、有效率的。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样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这种责任。这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模糊所带来的保值增值责任的虚置,是国有资产经营权不清晰所带来的管理责任的虚置。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

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会计舞弊失效。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人员的重点就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的实质性程序。但管理层会计舞弊的舞弊主体通常为管理当局,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舞弊失效。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实质性程序失灵,分析程序不够

绝大部分的舞弊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实行一条龙作假,针对目前的监管政策或审计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务中,不少被审计单位聘用了原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这使得他们对事务所的审计流程、审计手段、重要性水平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未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分析程序,没有站在战略和经营角度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前景进行分析,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行业、会计、财务和市场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就不能深入探求真相,查错防弊。由于商业经营的复杂性及管理层的自利性,要想彻底消除舞弊是不可能的。但是,审计人员如果能够秉持专业怀疑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熟悉各种可能的舞弊迹象,则必然能够增加揭示财务报表虚饰的可能性。

四、针对会计舞弊的审计策略

结合上述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和成因,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设计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性操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现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组织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层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例如期末发生对盈亏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发生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等。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识别会计舞弊

有关会计舞弊征兆的研究表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因而,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应该对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质量差,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公司的会计舞弊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动分析。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方面来分析。1.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1)存货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与往年相比是否大幅度增长或高于同行业水平;(2)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3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是否过高;(3)是否存在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在损失;

(4)是否存在关联方长期占用巨额资金情况。2.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3.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来判断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

(三)谨慎选择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前,应先做好征信调查,而且要评估自己有无能力提供此项鉴证服务。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甄别客户时必须高度关注客户是否存在经营失败、客户管理当局是否存在重大欺诈行为的迹象。如果对于该客户管理阶层的诚信存有重大疑虑,应有勇气坚持立场,必要时尽早抛弃。事实上,选择优质客户,远离不良客户,已经成为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重要环节。

(四)保持高度职业审慎和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当局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1.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审计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发生的舞弊风险。2.根据被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3.运用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4.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当局汇报。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利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的识别[j].商场现代化,2009(2).

[2]李毅.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的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建设[j].中国市场,2008(48).

[3]张红云.对会计软件进行财务舞弊情况的调研与分析——美国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8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具体而言,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

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舞弊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进行,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增加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者擅自提现等。

(二)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

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私利,而合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有些企业将外单位还款不冲销往来账,而是截留并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

(三)隐瞒收入,虚报损失

企业向供货单位购买货物后,取得了蓝字发票,但又因故将货物退回,取得了红字发票,而财务人员用蓝字发票计入“应付账款”而将红字发票隐瞒,然后寻机转出,贪污此笔款项。企业利用预收账款将尚未实现的收入提前做收入处理,虚报商品销售收入,调节利润;或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做销售处理,以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

(四)调节费用和利润,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如:企业的在建工程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收入扣除税金后应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但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在“其他应付款”中挂账,或者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实现的利润,采取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固定资产、提前计提折旧的方式以虚增费用或减少利润。利用“预提费用”科目达到企业所要的目的,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段。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继续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目的,采取虚列预提费用的方式来人为地调节利润,对早已提足的大修理费用支出一直在预提费用中列支,做成“真盈假亏”的假象;有些企业对已预提完毕的预提费用支付时不转销,并将其重新进入成本费用账户,以达到增加当期费用的目的;有的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人为虚增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不惜多缴纳一些税金;或对有一定销售业绩的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超过实际销售收入。

二、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

虽然从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上看,其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但是从成因来看,根源还在于制度方面的问题。具体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每个经济交易人都将得到其应得的利益,同时也都应支付其应负担的成本,在比较收益和成本、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再做出行为的选择,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公平的、合理的、有效率的。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样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这种责任。这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模糊所带来的保值增值责任的虚置,是国有资产经营权不清晰所带来的管理责任的虚置。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

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会计舞弊失效。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人员的重点就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的实质性程序。但管理层会计舞弊的舞弊主体通常为管理当局,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舞弊失效。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三)实质性程序失灵,分析程序不够

绝大部分的舞弊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实行一条龙作假,针对目前的监管政策或审计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务中,不少被审计单位聘用了原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这使得他们对事务所的审计流程、审计手段、重要性水平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未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分析程序,没有站在战略和经营角度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前景进行分析,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行业、会计、财务和市场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就不能深入探求真相,查错防弊。由于商业经营的复杂性及管理层的自利性,要想彻底消除舞弊是不可能的。但是,审计人员如果能够秉持专业怀疑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熟悉各种可能的舞弊迹象,则必然能够增加揭示财务报表虚饰的可能性。

三、针对会计舞弊的审计策略

结合上述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和成因,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设计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性操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现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组织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层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例如期末发生对盈亏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发生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等。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识别会计舞弊

有关会计舞弊征兆的研究表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因而,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应该对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质量差,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公司的会计舞弊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动分析。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方面来分析。1.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1)存货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与往年相比是否大幅度增长或高于同行业水平;(2)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3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是否过高;(3)是否存在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在损失;

(4)是否存在关联方长期占用巨额资金情况。2.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3.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来判断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

(三)谨慎选择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前,应先做好征信调查,而且要评估自己有无能力提供此项鉴证服务。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甄别客户时必须高度关注客户是否存在经营失败、客户管理当局是否存在重大欺诈行为的迹象。如果对于该客户管理阶层的诚信存有重大疑虑,应有勇气坚持立场,必要时尽早抛弃。事实上,选择优质客户,远离不良客户,已经成为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重要环节。

(四)保持高度职业审慎和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当局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1.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审计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发生的舞弊风险。2.根据被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3.运用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4.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当局汇报。

【摘要】本文对会计舞弊行为及审计策略进行了讨论。从行为特征来看,会计舞弊主要包括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隐瞒收入,虚报损失以及调节费用和利润等手段。本文在研究会计舞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财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利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的识别[J].商场现代化,2009(2).

[2]李毅.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的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建设[J].中国市场,2008(48).

[3]张红云.对会计软件进行财务舞弊情况的调研与分析——美国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9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治理

企业财务报告作为企业向外界传递自身经营活动情况信息的一种载体,是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几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愈演愈烈。这些舞弊行为的发生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面对财务报告舞弊所带来的危害,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报告舞弊概述

财务报告舞弊概念的界定是研究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前提,借鉴我国和美国的财务报告舞弊概念,本文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学者多年来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成果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手段及特征和识别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财务报告舞弊概念的界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第99号审计准则(SaS99)将财务报告舞弊这样解释:为了欺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列示的数字或其余揭示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表的交易、事项或重要事项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等。

鉴于上述分析,本文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管理层违背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报告或有意忽略有关财务信息,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违法行为。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

总体来看,关于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动因、手段和特征,国内外的研究较为全面和成熟。关于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方法的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

无论是统计学方法还是数据挖掘方法,它们都是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为依据的,这种定量识别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避免定量识别的这种片面性,我们有必要考虑企业的非财务数据,提出定性识别的方法,定性识别是通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经验来判断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将舞弊公司识别出来的方法。

所以,比较完善的方法是采用定量识别和定性识别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以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加以识别。这些识别方法相对于以往的识别方法和模型,具有简易性、准确性和通用性的优点。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法律法规界定的漏洞、公司信用评价、外部经营环境、外部审计特点等因素,采用定性识别的方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和非舞弊行为进行识别。这种定量识别与定性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率。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分析

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舞弊的根源,才有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全面分析上市公司,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也有助于监管当局寻找到有效治理的思路。

(一)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分析

面对入世后越来越开放的证券市场和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迫切要求,我国对会计法律法规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经济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法律法规无法严格界定大量的职业判断业务;

2.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不完全性和滞后性;

3.不平衡各方的博弈会影响法律法规的公正;

4.法律法规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

(二)外部审计分析

作为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受委托对被审计主体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应对被审计主体的财务报表发表公允的审计意见。所以,外部审计是社会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防线。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随着为舞弊公司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大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被牵扯出来,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信力正在大幅下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成本和收益与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成本低、收益高,就必然会导致此类事件的发生率上升,反之,就会下降。

(三)政府监管分析

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政府对某些垄断行业或其他市场失灵领域的监管要通过法律并结合司法体系的诉讼机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也是政府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详细论述。这里笔者重点论述除法律法规以外的政府监管。

1.政府监管的必然性

数字经济的利弊篇10

关键词:会计舞弊成因防范措施

会计舞弊,其含义是会计从业人员以取得不正当、不合理的经济利益为由,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规定,而采取有目的、有计划地违反会计信息真实性准则,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投资人员误解的活动统称。

1.会计舞弊的危害

1.1对企业的危害

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公司便难以从财务会计报表中看出公司前期发展状况,进而难以对公司未来发展作出正确决策。

1.2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虽然存在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被压迫、作等情况,但无论如何,会计舞弊都是一种职业道德沦丧的体现。一旦这种职业道德沦丧不得以根治并任意发展,整个行业的风气和制度将会遭到巨大破坏,已经建立起的有序的市场环境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1.3对国家经济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上报给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失真,最终导致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失误,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经济运营状况,其后果不堪设想。

2.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2.1利益因素

2.1.1个人利益驱动

(1)个人利益驱动即提高自身报酬和所得。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两类群体分离导致会计舞弊的出现。所有者的经营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经营目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这两类群体最终目标的不一致。

(2)个人业绩驱动即提高个人政绩。我国上市公司前身大都是国企,这些管理人员的业绩好坏不仅影响其收入水平,还直接与其仕途前景紧密相关。管理人员为了表现其能力和业绩,往往会对财务数据进行修改粉饰,从而满足相关考核的需要。

2.1.2企业利益驱动

(1)获得企业上市发行资格。为获取上市资格并获得巨额资金,有些公司不惜将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包装整改,使本不符合要求的公司通过会计舞弊的手段也能获得上市的资格。但是,上市后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虚空难以阻挡,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运营不良的困境。至此,为了避免证券监管部门的调查,这类上市公司只能继续借助会计舞弊的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

(2)二级市场炒作(操纵价格)。上市公司为了保持公司股票价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按照事前预期进行波动,常借助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实际运营情况的装饰,以此来误导投资人员。第一,掩饰实际报表以保持高股价;第二,调低利润以降低股价,使得内部人员以低价购入大量股票,从而获得巨额利润;第三,平衡股价以保持稳定发展的假象。

2.2政治因素

首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由政府部门直接任命,而非通过股东大会投票选举出来,任命而来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一般与其未来的政治生涯相挂钩,只有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优良、业绩出彩的人员,才能在任期结束后得到职位上的提升。这样就导致经营不善者通过伪报经营数字来维持表面的“领导能力”,为下一位接任者留下烂摊子。其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利益往往和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计划、未来发展目标等政府业绩直接挂钩。有时候企业在自身发展状况不良的情况下,为了迎合政府部门提出的发展目标,不得不采取财务造假的方式来满足上级部门的需要。

2.3组织结构因素

2.3.1内部治理不健全

(1)内部控制现象严重。首先,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提升企业自身主导权;其次,公司自身转型成为股份制公司或合资企业;最后,企业私有化的形成。内部控制往往存在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留有空隙让舞弊行为滋生,例如公司资产的转移流失、经营信息的扭曲变更、过多的在职消费及短期行为等,股东大会失去了其原有的监督职能。

(2)股权结构安排不合理。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股权结构都是一股独大,即大股东占据绝大多数的股份,而中小股东的监督管理权力和动力都较弱,无法与大股东相比较。这种状况下往往会出现大股东欺压侵害小股东的现象,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一手遮天,这也使得财务舞弊现象容易出现且屡见不鲜。

2.3.2外部治理不健全

(1)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例如会计准则的易于理解性与会计决策的经济性相矛盾;职业判断的提升与可比性相矛盾等。在会计准则确定的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公众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博弈也影响其准则确定。

(2)外部审计不到位。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存在矛盾的两方面,一则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要勇于揭露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舞弊行为;二则要注册会计师自负盈亏,担负起揭露的代价。在由管理者向注册会计师委托进行审核时,委托人也就变成了审核人,会计师难以保证审核过程的公平公正性,从而导致审核工作不到位。

(3)政府监管与处罚不力。事前预防方面,证监会处于反映缓慢、惩罚不力,对上市公司难以起到震慑和警告作用;事后处置方面,证监会仍有不及时、不到位、不主动的缺点。此外,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也是难以对舞弊行为产生震慑力的重要原因,应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

3.会计舞弊的常见方式及识别

3.1会计舞弊的常见方式

(1)操纵收入。通常情况下,企事业单位通过收入额的大小判定生产经营情况的好坏,即收入越多表明生产经营状况越好。这种意识导致企业内部人员通过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向外界传递生产经营良好这一信息,增加收入的方法涵盖虚增收入、确认问题收入等。

(2)操纵费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支出变更会计报表以达到舞弊的目的。对于费用的会计处理虽然有会计准则的明文规定,但是由于部分支出性质的不确定给舞弊行为留出了成长空间,包括支出资本化、调节费用的计提方式等。

(3)操纵利润。在企业实际收益难以满足计划目标或考核要求的时候,部分企业会采取擅自更改利润账单,从而对账本进行相关操作。一是计入重组收益以增加利润;二是调动无形资产摊销;三是以回转来提高利润或处理计提方式。

3.2会计舞弊的识别

(1)利用会计凭证造假:一是编造虚假餐饮、销售收入、劳务费用等发票;二是通过放大或者缩小会计项目;三是在费用支出中用公款贿赂、用公款进行私人消费。

(2)在会计报告中进行虚假信息阐述,部分企业建立“账外账”的方式,从而实现乱支出、乱使用;还有单位直接编造、变更会计报表的数字;更有甚者编造多个会计报表。

(3)当企业经济情况差于预期或出现严重亏损现象的时候,一般会出现费用少摊、设置不摊的现象,从而减少成本费用,实现人为提高利润,虚增利润。

4.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

4.1企业内部防范措施

(1)公司产权结构调整,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调整公司的产权结构,减少国家股、增加非国家股,从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性。只有将国家股的比例减少,股东、董事和经理之间才能相互制约,才能使得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保障。

(2)董事会功能结构优化,确保职能的正常履行。依据《公司法》召开股东大会、选出董事构成董事会,减少其中的任意性及角色重合的现象。同时要提高董事会成员的管理水平、防止内部阴谋,从而保障中小股东的基本权益。

(3)高效激励、约束和选拔聘任机制的建立。通过对经营者收入与经营业绩的关联,即对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对未完成指标者予以收入扣除,等等,可有效激发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

4.2外部监管防范措施

(1)大力发展并完善资本市场,健全外部治理结构:为了完全发挥资本市场的潜力,应当不断对其加以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其监督制约作用,改变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对比,最终使得市场在公司管理及会计信息保障方面提供保证。

(2)加强证券监管及法规执行力度: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证券监管仍然有待于完善和优化,降低证券市场的运行风险、提高市场运行的整体效益。另外,需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和惩戒机制;严格处置违规行为,起到惩罚与警示作用;构建信息披露机制,对欺诈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以职业道德为主的诚信教育,让诚实守信深刻地镌刻至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通过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得会计人员各执其职、各尽其力,从而达到职责分明。另外,要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育,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

参考文献:

[1]谭雅芹.会计舞弊的社会性思考[J].财经界,2014,31(2):183-184.

[2]夏利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与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13,34(3):9-11.

[3]魏新利.中小企业常见会计舞弊的表现及对策[J].新会计,2014,6(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