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教学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2:49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1

论文摘要:本文说明了各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的硬件具有相同的典型结构,讨论了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回路,开关量输入及输出电路,微型机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算法,人机对话、、通信和电源插件,操作回路等各部分培训的内容、作用和培训方法,并具体介绍了测控装置。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教学中,学员要熟悉变压器、线路、电容器等设备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保护测控装置及各种自动控制装置。若在每个具体装置中都全面介绍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但重复太多,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容易全面深人地介绍清楚,且不利于学员理解掌握。因此在培训中,都要对各种装置的共性部分进行统一介绍,即介绍装置的基本结构、原理与接线。下面就装置部分教学培训工作进行iv"结,与大家分享。

    一、装置的典型硬件结构

    装置部分教学培训中,首先要把装置的典型硬件结构弄清楚。成套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微机保护系统、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装置都是由若干模块组成的,它们的硬件结构都是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软件及硬件模块化的组合与数量不同。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种子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主要包括模拟量输人/输出回路、开关量输人/输出回路、微机系统、人机对话接口回路、通信回路和电源,如图1所示。

    装置采用统一硬件平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硬件采用整体面板、国际标准机箱。装置强弱电彻底分离,cpu板采用印刷板、表面装贴技术,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可自检和互检,同时减少各部分的关联性。通信接口方式选择灵活,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合,可实现远方定值修改和切换、事件记录及录波数据上传、压板遥控投退和遥测、遥信、遥控跳合闸。可通过变电站监控系统对保护装置所具有的功能实施全遥控操作。装置采用统一软件平台,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延长了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从“作坊生产阶段”进人到“大规模生产阶段”。装置采用统一数据库处理,在设计装置功能模块时提炼不同功能应用信息的共性,建立一个统一的应用功能数据机构模块,包含每种功能所需的一切信息,形成功能程序的统一的开发平台,降低了功能模块程序开发的难度,提高了功能模块程序的可靠性。

    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回路

    1.模拟量的输入电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集的一次设备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温度等都是属于模拟量,由于微机只能识别数字量,故模拟信号必须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输人到微机中进行处理。典型的模拟量输人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电压形成电路、低通滤波电路、采样电路、多路转换开关及a/d变换芯片五部执电压形成电路除了起电量变换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将一次设备的电流互感器ta、电压互感器tv的二次回路与微机a/d转换系统完全隔离,提高抗干扰能力。通过低通滤波器与采样定理、采样保持器、模拟量多路转换开关、模/数变换(a/d)的详细讲解,使学员熟悉模拟量输人电路如何隔离、规范输入电压及完成模/数变换、与cpu接口,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为了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讲变换器时向学员展示变换器插件实物,讲清楚变换器的输人信号和输出信号。讲解低通滤波时也将实物插件展示给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可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2模拟量输出电路

    培训中简要说明模拟量输出电路的组成、数/模(d/a)转换器工作原理。模拟量输出电路的作用是把微型机系统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输出,该任务主要由数/模(d/a)变换器来完成。由于d/a转换器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在转换期间,输人待转换的数字量应该保持不变,而微型机系统输出

的数据在数据总线上稳定的时间很短,因此在微机系统与d/a换器间必须用锁存器来保持数字量的稳定,经过d/a转换器得到的模拟信号一般要经过低通滤波器,使其输出波形平滑,同时为了能驱动受控设备,可以采用功率放大器作为模拟量输出的驱动电践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二进制的数字量转换为相应的模拟量,其主要部件是电阻开关网络和集成运算放大器。

    三、开关量输入及输出电路

    开关量输人、输出电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员只有明白了断路器、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状态是如何被采集和输出后才能更好地工作。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中,除模拟信号外,还有大量的以二进制数字变化为特点的信号,如隔离开关、断路器的状态,按钮、普通的开关、刀闸、断路器的触点以及人机联系的功能键的状态等,称为开关量。

      1.开关量输入电路

    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变电站内需要的状态信号引人微机系统,如断路器状态、继电保护信号等。开关量输人电路由消抖滤波电路、信号调节电路、控制逻辑电路、驱动电路、地址译码电路、隔离电路等组成。培训中讲清消抖滤波电路与信号调节电路、电隔离技术的应用、驱动控制与端口地址译码问题,特别是要了解简单的开关量输人电路。开关量信号都是成组并行输人(出)微机系统的,每组一般为微机系统的字节,即8,  16或32位,对于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开关量的状态,体现在开关量信号的每一位上,如断路器的分、合两种工作状态,可用0,  1表示。简单的开关量输人电路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跳合闸位置继电器触点、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等输入、外部装置闭锁重合闸触点输人、装置上连接片位置输入等回路。

    2开关量输出回路

    开关量输出电路主要是将cpu送出的数字信号或数据进行显示、控制或调节,如断路器跳闸命令和屏幕显示、报警信号等。开关量输出电路与输人电路基本一样。简单的开关量输出主要包括保护的跳闸出口以及本地和中央信号等,一般都采用并行接口的输出来控制有触点继电器(干簧或密封小中间继电器)的方法,但为提高抗干扰能力,最好也经过一级光电隔离。

    四、微型机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算法

    微型机系统的cpu是由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成,不仅能进行算法逻辑运算,还能执行各种控制功能。配备一定容量的存储器、输人/输出设备的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计算机监控系统都应具有数据采集和输出控制部分,这两个部分构成了基本测控单元的主要内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一种经过优化后用于处理实时信号的微控制器。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计算机对采样值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所需的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相位以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量,或者算出它们的序分量,或者线路和元件的视在阻抗,或者某次谐波的大小和相位等,并根据这些参数的计算结果以及定值,通过比较判断决定装置的动作行为,而完成上述分析计算和比较判断以实现各种预期功能的方法就称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算法。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从包含有噪声分量的输入信号中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各种电气量参数。培训中要说明研究算法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运算的精确度和提高运算的速度。算法的运算速度将影响自动化装置检测量的检测和自动化装置的动作速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保护和监控对算法有不同要求。

   五、人机对话、通信和电源插件

    1.人机时话

    人机对话的主要内容有显示画面与数据(包括时间、日期);单线图的状态、潮流信息;报警画面与提示信息;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记录;趋势记录;装置工况状态显示;保护整定值;控制系统的配置显示,包括退出运行的装置的显示以及信号流程图表;值班记录;控制系统的设定显示等。主要介绍人机对话微型机系统的硬件原理、键盘响应电路、屏幕(液晶)显示电路、打印机的接口电路、多机通信和巡检开关、人机对话插件等。重点讲清人机界面操作和命令菜单使用说明。

    2.通信插件

    通信插件承担着装置的管理和通信任务,是承接装置与夕卜界通信及交换信息的管理插件,如与面板、pc调试软件、监控后台、工程师站、远动、打印机等的联系,根据保护的配置组织上送遥测、遥信、soe、事件报文和录波信息等。通信插件可根据需要设置有lan网口、以太网口、rs485口和rs232口,满足不同监控和远动系统的要求。另外,还设置有gps对时功能,可满足网络对时和脉冲对时方式的要求。

    3.电源插件

    每个装置均有一个独立的开关电源,向其他插件供电,此开关电源与插件面板构成电源插件(又叫电源模件)。培训中要重点说明输出电压的作用。输出电压十sv为cpu及其芯片提供工作电源;15v为模拟输人回路运放提供工作电源;+24v为开出、开人回路提供电源。

    六、操作回路

    培训中分两个方面介绍操作回路。一是介绍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原理框图,让学员明白操作回路的基本原理;二是让学员看懂实际的操作回路。

    1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原理框图

    首先介绍断路器操作回路总体上分为合闸回路和跳闸回路两大部分,介绍合闸回路和跳闸回路的工作过程。手动操作时可选择遥控操作或就地操作。当就地/遥控选择开关打至遥控”位置时在后台机上手动遥控操作;当就地/遥控选择开关打至“就地”位置时工作人员在装置上就地操作断路器。然后介绍自动操作时保护接点通过连接压板直接接人控制电源进行断路器操作,并介绍防跳回路的作用和原理。最后介绍位置信号、控制回路断线和事故信号。

    2.断路器操作回路实例

    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原理框图与实际操作回路还有一些距离,为了学员更好地工作,还需要讲解断路器实例操作回路,如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rsc-941a型装置操作回路和南自iokv线路保护测控柜断路器操作回路。

    七、测控装置

    测控装置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综合考虑变电站对数据采集、处理的要求,以微机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控制、信号等功能。采用现场测控网络与安装于控制室的中心设备连接,依靠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间隔测控单元实现全变电站的监控。装置完全按照间隔单元实现测量、记录、监视、控制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1.测控装置硬件结构与功能

    测控装置主要由交流变换插件、cpu插件、显示面板、通讯插件、开入开出插件、电源插件等模块构成。测控装置功能有开关量变位遥信;电压、电流的模拟量输入;断路器遥控分合,空接点输出,出口动作保持时间可程序设定;脉冲累加单元,空接点开入;遥控事件记录及事件soe;支持行业标准通讯接口。

    2.psr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

    psr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适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等测量控制领域,实现四遥及同期合闸等自动功能。

    psr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为19英寸机箱装置配置,2一3块交流采集模件(ac),共采集12路电流、12路电压、1块直流温度采集模件(dc, tdc)可选,共12路采集、2块数字量采集模件(di),共40路采集(包括脉冲量采集);2块智能控制模件(out),共20路开接点输出;cpu模件、power模件各一块。该装置插件图如图3所示。

    psr652数字式综合测控单元面板由液晶显示屏、二级管指示灶复归按钮和键盘等四部分组成。psr 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的键盘操作和液晶显示界面采用对话框结合菜单式操作方式。

    八、总结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2

一、服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培训路径创新的立足点

(1)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教育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课程的研究、探索、创新,需要教师自身善于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更需要专家的引领,教师直接、快速地吸取名师、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因此,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迅速成长的必行之路。

(2)教师主动积极投身教书育人实践是其专业化成长的内生动力和关键要素。教育教学素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动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和形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国家为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已实行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我市也已实施了学分登记制度,这些制度在客观上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不得不学”;从教师个体而言,教师“教书育人”,是专门为学生的发展而工作的,理应满足国家、社会、学生的要求与期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

(3)培训者应考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积极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拟定专业发展目标。参培教师有了切合自身实际需要的专业化成长目标,则会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增强、丰富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格,会自觉地把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只要唤醒了教师的激情,激发其自豪感、幸福感,就会从内因上解决教师不想学习、不愿参加培训的问题,否则,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会收到实效。如此,教师专业化就会真正落到实处。

二、培训活动自身的改革是教师培训路径创新的关键

反思培训工作,笔者觉得应该从培训活动本身着手进行。开展培训活动不外乎三个环节,即培训前的工作、培训活动过程中的工作、培训活动后的工作。怎样开展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国内外同仁广有探究,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较为普遍认可,这些培训模式的改革对于提升培训质量显然非常重要,我们的教育培训活动尤其是教研教改也因此获益较多,但是从培训管理层面来分析还是不够的,要提升培训质量,应从培训活动的三个环节中去突破,认真抓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培训前应精心筹划保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学分登记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加以约束,学分与教师的晋级、晋职直接挂钩,让参培教师感觉不参加培训活动就没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空间,在观念上自觉接受“我要学习”而不是“要我学习”,让中小学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参培对象;

二是精心设计培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按照培训活动的内在要求一一核对,如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应达到的目标,譬如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形成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的能力,传导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等,培训计划越具体越好,让培训者对培训活动的要求了然于心并认真地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培训中应在常规化中求创新

(1)明确职责。每次开班之前应对培训活动的参与者有一个具体的要求,班级管理者应有详细的班级管理方案,培训教师应有具体的教案甚至学案,后勤服务也应有一个常规、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等,职责明确到个人,人人尽职尽责。

(2)应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常规督促管理。依据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授课教师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课件制作水平、课堂授课水平、课堂互动水平及整堂课的培训质量程度、学员满意率等状况予以调查。我院前段时间开展的课堂调研反馈说明学员们普遍对教师们的教学目标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等感到满意,而对教学整体效果、教学语言、教学内容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项目及授课感染力、授课语言艺术水平则满意度很低。这些调研反馈信息对改进培训工作的不足或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我们在培训活动做工作安排时,就应该选择那些具有扎实的知识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专业能力的教师授课,确保参培老师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学习能收获到最大效益。

(3)应创新培训模式,保证培训质量。学习是一种交流过程,应加强培训者和参培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重视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培训活动过程中应主张培训者和学员适时适量地进行对话,以随时了解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此,我们要求授课教师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员现场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与困难,在授课后也注重即时反馈,如发放教学评价表、召开分析总结会,或者通过学员QQ群、培训博客等,多渠道获取学员意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增加以研讨为主的授课模式,如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一切顺应教学要求,及时改变教学组织方式,为参培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

另外,适当开展交流研讨教学活动会让参培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培训者也会提升自己的批判反思能力和学科指导能力。如能进一步鼓励学员在专题讲座、教育沙龙、教育论坛、教师晚会、实践课堂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培训者就能帮助参培学员不仅可以厘清问题、分享经验,还可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这样,既能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又达到学员理解课堂的实践原则。

(4)可全程跟踪培训者的培训活动,激励培训者根据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选择典型教学案例,让每一个典型案例对应一个核心问题,通过现场观摩、经典视频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参培学员的研究性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教学实录分析能力等。在跟踪中,如果发现学员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能转化成具体的研究课题,我们则可以加以引导,并进一步要求参培学员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工合作予以研究,在培训活动结束前上交研究报告,培训者可顺势组织报告会交流互动。参培学员间的相互切磋、讨论、补充、完善、启发,会增强培训活动的互动性能,又可促进参培学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3.培训后应夯实效果有提升

笔者觉得对培训效果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的话,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及时进行培训总结、做好学分登记(学分驱动)。建立学习型学校、打造专家型教师,除了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外,必须靠学分机制做保障,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靠参与者主动完成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在这样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活动中,要保障活动的普及性、有效性,没有学分机制作保障,我们的培训活动就是创新到没有瑕疵,收效也会大打折扣的。每一批培训活动结束,我们应该及时地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不重视教师培训的单位及无故不参培的教师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让主动学习者得到肯定,被动学习者得到鼓励,从制度上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学分登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议中小学校常规教学检查也用制度巩固培训成果。

其二,建议加强教师培训的督导评估。督导评估工作是对培训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培训评估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全面地搜集有关信息,以评估标准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按照科学合理程序对评估信息进行分析、测量、整合、评定,对教师培训状态和价值进行判断,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能全面、积极、有序的开展,在借鉴国内外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从中小教师的实际出发,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师培训检测与评估机制,制定一组评价操作细则,对各级培训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检测,依据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相关的培训工作进行调整。

其三,建议实施培训后跟踪,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检验。跟踪考核主要以查、看、听、访、搜方式进行。查,主要查学员所在单位的相关资料,看学员参加此次培训活动和有关研修活动的情况,根据相关资料,对学员培训前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对比和评价;看,主要看学员的自我研修笔记和备课或班级活动记录等情况;听,就是深入课堂听课,组织评课;访,即一访单位领导,听取他们对参培学员培训后的学习工作情况介绍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及建议,二是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搜,主要将参培学员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研修体会、教研论文、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搜集上来。通过跟踪考核,对比学员的教育理念、教学视野、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有质的变化,驾驭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的能力是否增强,他们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研修体会、教研论文是否有可喜的变化。

另外,要及时做好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每批培训活动开始或者完成,应该在教育学院门户网站或者邵阳影响较大的传媒上予以及时报道。

三、培训机构自身的改革是教师培训路径创新的保障

1.一流的培训队伍是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的前提

教育成败在与教师,学分制背景下教师培训业的巩固和发展,也在于我们的培训队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培训教师队伍,是培训机构发展的立足之基。特别在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省培计划为依托,以远程培训为支撑的今天,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懂教师继续教育特点,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及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聘请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出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了培训团队;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另外我们也注重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保证每年足够的研修时间,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相信拥有这样的一支培训队伍,我们是可以顺应中小学教师全员学习、全员参培的要求的。

2.精细化管理会让参培教师滋生强烈的归属感,是其积极接受培训的感情基础

精细化管理就是精耕细作,要关注到每一个点,逐步把每一项事情都做到极致,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协助进行管理。精细化管理能极大地挖掘和释放市场的潜能,我们以前总以为参培教师出勤率不高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问题,其实是我们的服务还不够优质,俗话道“一流的服务产生一流的管理”,精细化管理会让参培教师滋生强烈的归属感,认真做好培训教师的服务工作是培训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管理者一要要当好教师的服务员,为教师的发展提供适时、适度、适切的服务,二要抓好关键环节的监督工作,推动培训向效能方面发展,鼓励学员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三要及时调控,抓好突出环节,大力推进培训质量的均衡发展。全力服务于教师的业务进修,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求,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使“进修”基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3.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是参培教师积极接受培训的保障

没有制度的约束,培训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其效果自然是低劣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培训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常态化。对教师和学员们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领导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规章制度能使培训活动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管理者和培训教师)行为合矩,不偏离培训的方向;规章制度可以防止培训的随意性,保证培训的实效性。通过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的合理设置,培训者和参培教师都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会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建议:教育学院可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院长为常务组长,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服务、教研、培训资料积累等项工作,有《教师培训实施意见》《教师培训实施细则》《培训教师奖惩条例》等相应的培训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者、培训教师的行为,同时建立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学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培训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如此建章立制、奖勤罚懒,会让培训教师随时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增强培训成效的自信体验。

与参培教师而言,相应的培训规章制度更不可缺。每一位参培教师必须明确培训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自觉遵守学习规章制度;每次培训后,我们应要求参培教师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与结业成绩一同存档或一同发回参培教师工作单位,培训结束回校后,应进一步要求参培教师向相关学校负责人汇报,或向本学科或本年级组人员传达培训内容,让学习收获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参培学员年度考核中,建议学员所在单位将参培学员的交流汇报情况记入年终量化考评。

4.灵活多样的培训体系是满足参培教师需求多样的载体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3

摘要:实行干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是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势所迫、改革所需、干部所盼。为此,要突出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理念、模式、管理、制度、考核、督查等方面的创新,以探索出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之路。

关键词:组织调训;自主选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0)11-0042-03

组织调训是指由相关部门按计划抽调干部到指定教育培训机构参加脱产学习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自主选学是指干部根据自身的培训需求自主选择参加培训的方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干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先后经历了以学历教育、自主深造、部门教育主导为标志,以结业培训、自主受训、培训部门主导为特征,以选调结合、按需选学、培训机构多样为特色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地坚持把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内容上互融、培训形式上互动、参训机制上互创、教育成果上互享,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但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够强、实效性不够大、科学性不够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先进理念,从改革创新的层面探索增强干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路径。

一、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江苏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方面有了新的实践探索,但由于缺乏长效的制度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

1.从干部需求看,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结合难统一

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存在主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组织调训更多强调共性要求,自主选学更多体现干部的个性要求。组织调训要求干部掌握的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或能力,而干部自主选学考虑的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织调训如不考虑干部的个性要求,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内生动力不强;而干部自主选学如果完全听任干部自由选择,则很难达到推动当前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的目的。调查问卷显示,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计划调训的占26%,要求干部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和机构的占66%,两者需求难以一致。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看是组织调训的普遍性特征和统一性要求与干部个体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①

2.从资源配置看,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结合难统筹

当前市场配置资源的新特点与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的效能性矛盾尚未解决。组织调训更多注重系统理论学习,现有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干部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培训资源供给存在严重不足。自主选学班次设置投入精力较大,组织管理成本较高,受市场化因素影响,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不仅费用高,而且由于参训学员来源广泛,课程体系设计安排难度加大。目前,县一级教育培训资源匮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进修的机会不多,培训资源的共享需求与条块分割功利化的矛盾较为突出。在机构配置、人员编制、管理方式等方面,教育培训运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活力不足,制约了教育培训工作水平的提高。问卷显示,17%的干部认为要重点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增强办学活力;要求教学改革整合培训资源的占34%。

3.从操作运行看,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结合难执行

少数领导干部认为组织调训“可有可无”,有的领导借口经费紧、人手少、工作忙,不愿选派干部参训;个别单位认为参训干部“可派可不派”,部分干部对参加调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不高,调训计划难落实。有些干部认为培训内容“可学可不学”;有的年轻干部认为,自己学历、理论、政策水平高,对学习无所谓。问卷显示,认为工作太忙不能参加调训的占61%,认为培训内容没有用处的占16%。一些培训内容纳入自主选学专题后,在党校等主体班次教学中,相应的培训内容没有压缩;现代化的自主选学平台尚未全面建立,网上选学还没有普遍推行;自主选学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的具体操作程序。

4.从制度规章看,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结合难保障

干部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的新要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性矛盾比较突出。从干部教育培训的自身轨迹看,走向科学化、规模化,更趋制度化、绩效化,更重能力素质培养,更富竞争性和开放性,是教育培训的大趋势。但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高,不按规律办事、工作中盲目性和随意性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干部教育培训财政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起根据干部队伍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投入的保障机制;现有的有限经费使用不合理,尚未做到“经费跟着干部走”、“经费跟着项目走”;干部教育培训大纲、教材、师资、基地等基础保障设施薄弱;考学、评学、述学等干部教育培训过程和结果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问卷显示,认为要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占25%。

二、创建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实现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必须坚持科学化引领、市场化推动、效能化提升的基本取向,构建富有针对性、竞争性、开放性,更加制度化、绩效化、人性化的调训与选学相结合的具有江苏特色的培训机制。

1.调训与选学的计划生成机制

要建立调研网点,形成上下结合、纵横联系的调研样本网络体系。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向各级党组织和各类干部广泛征求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等需求意见,形成训前需求调查制度。要变自上而下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计划生成方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认真梳理汇总,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形成基于培训需求综合分析的计划方案。通过学员训后个人意见反馈,分析培训效果和预期,建立动态的培训需求档案。要打造与完善训前调查需求、训中分类实施、训后跟踪反馈的工作链。

2.调训与选学互融互动的参训机制

要采用重点培训对象点名调训和其他干部自主选学方式,实现培训对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根据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干部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进一步完善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参训机制。知识技能类培训由干部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政治理论培训给干部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干部在完成规定主课的前提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把科学发展所急与干部所需有机统一起来,构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使组织调训的计划性、系统性与自主选学的选择性、灵活性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调训与选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严格调训程序,对重要培训班次、重点培训对象实行点名调训,对未能完成调训任务的地方、单位,不得列入组织系统年度考核评优范围;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组织调训的学员,进行组织函询和诫勉谈话。要建立领导干部任职资质制度,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任职资质测试,不能通过任职资质测试的,不得提拔任用;建立调训与选学的登记管理制度,将学习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记入干部学习信息库,在培训中考察干部,使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成为培养、发现、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使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在潜能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4.调训与选学的法规保障机制

要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需求,加快干部教育培训立法进程,着力解决干部培训刚性约束乏力、与选拔使用关联不大、参训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文官培训法规的先进经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法,明确培训的性质、地位、作用、机构、分类、经费、权利、义务等,制定好实体性法规和程序性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规章制度相衔接,实现干部培训由人治化管理向法制化管理的转变。

三、创建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建立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机制,必须创新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

1.坚持改革,解决调训与选学的模式问题

活力源自创新,改革激发动力。一要创新运作模式。既要满足组织调训的需要,又要满足干部自主选学的要求,合理设计培训项目。在高等院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动员各级各类优质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实行组织申报项目、公开招标投标、遴选培训机构、协商确定课程、公布培训菜单、干部自主选报、培训滚动开班的运作模式。二要改革教学方式。探索实践课堂、行动项目培训等培训方式,坚持干部培训与推动工作、教学互动与课题研究、实地体验与对流相结合,突破课堂限制,以开展专题研讨、开通网上论坛、实践调研等形式实施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对于前瞻性问题培训,以研究式为主,着重组织好教师研究式的“教”和干部研究式的“学”,辅以体验式,同时开发好现场教学基地,以实践人物为教师、实践经验为教材、实践一线为课堂。三要更新班次设置。以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为主,逐步做到分类别、分专题进行培训。打破干部级别界限,把现在实行的以干部级别为主设置班次,改为根据需要依干部类别或专题设置班次,着力解决省部班、地厅班、县处班没有按类别划分,培训对象“一锅煮”,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等难题。

2.创新制度,解决调训与选学的规范化问题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远性。为此,一要增强调训与选学的刚性化,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强化激励环节入手,健全干部培训档案,完善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将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使教育培训变得更加“刚性”,不易流于形式。二要推广培训机构职业化,建立干部任职资质制度,开展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资格认证,抓好干部基本理论、通用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相互配套的资格认证体系化建设,以资格认证塑造干部提升能力、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机制。三要推进教育培训法制化,加快制定《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法》、《公务员培训法》。通过立法规范干部教育培训行为和享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干部依法接受培训,组织依法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干部定期参加教育培训成为一种法定行为。

3.提升质量,解决调训与选学的效能问题

提高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必须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评估体系。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加快制定对干部培训管理部门和承担干部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的工作评估标准,建立干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目标确定、规划实施、教学设计、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师资选聘、效果评估、培训条件的创造等环节上,加强对干部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二要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在硬件评估上,对师资力量、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规模进行评估;在软件评估上,对教学方案设计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办学信誉进行评估;在费用评估上,对教育培训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评估,体现优质优价。

4.加大投入,解决调训与选学的保障问题

发达国家对公务员培训都有充裕的经费保障,并注重投入成本与产出比率的考核。因此,建议各地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优先安排,保证经费增速高于地区经济增速。各单位按干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3%足额计提教育培训经费,作为日常教育培训费用,列入各部门单位预算。要加大培训基地投入,如扶持建设中国昆山全面小康建设干部培训基地,中国华西新农村建设干部培训基地。要注重现代化和多样化手段,采取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让有限的培训资源在灵活多样的方式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拓宽融资渠道,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实行受益者补偿教育成本制度,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个人承担为辅助、市场化筹措为补充的经费多元投入机制。

5.完善体制,解决调训与选学的合力问题

加快形成宏观管住、微观放活、整体协调、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一要加快领导体系科学化。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组织部门主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社会力量参与的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体制,构筑统分结合、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格局,实现教育培训领导体系最优化。二要加快管理体制科学化。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按程序定期检查评审,收集相关信息,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修正、预测,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决策、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三要加快运行机制科学化。要按照科学、有序、高效的要求,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由条块管理向统一管理、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微观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配齐配强干部教育培训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力量,积极引导干部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的流程再造,推进运行机制改革。四要加快目标考评科学化。要建立干部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工作目标考评制度,按照事前计划、事中督促、事后评价的程序,把督查结果充分运用到其他各项评比表彰中去,完善督查制度。

参考文献:

[1]崔建新.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亓朋.技术差距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9).

[3]陈继勇.基于知识溢出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非均衡分布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4]李捷瑜.FDi、技术进步与就业:国际经验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5).

[5]吕海霞.中国利用FDi规模的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09(05).

[6]陈自芳.提升FDi外溢效应及引进外资质量的定量化探索[J].学术研究,2005(10).

[7]傅元海.中国利用FDi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J].求索,2007(11).

[8]祖强.FDi与江苏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唯实,2008(4).

[9]傅元海.我国引进FDi质量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10).

[10]胡宜朝,雷明.中国分省区FDi的引进效率评价与解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11]江小涓,李蕊.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中国工业经济,2002(7).

[12]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4

(一)培训中的管理效能低

1.主体参与意识不强。教师培训受功利化影响,部分职业院校教师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去参加培训,而是迫于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需要来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偏离教师实际,脱离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环境与教学实践;培训者把培训看成是培训者向受训者传授知识的单向活动,培训者和受训者之间缺乏心灵上真诚、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不强,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2.内容动态生成不足。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大多采用的是计划预设、内容固定、方式单一的模式,旨在培训“有效能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缺乏依靠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意识;缺乏根据受训者的经历和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的能力;未能对教学过程中动态形成的课程内容加以发掘和利用,未能对受训者瞬间形成的问题、质疑和困惑,进行唤醒与引导。这种期望通过固定不变的预设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受训者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来变革职业教育实践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二)培训后的评价不具体

科学的评价对于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与导向作用,但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

1.绩效评估不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偏重于对受训者个体的评价而忽视对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对受训者的评价主要包括出勤率、教案、论文、企业实践报告、实训作品等基本内容;而对教师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或网上反馈等形式,让受训者就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后勤服务等方面内容进行满意度测评,缺乏专业评估机构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各个环节的评价。

2.跟踪支持不够。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培训成果的转化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培训评价更要重视受训者培训后的追踪性评价。目前对受训者的评价大多为培训期间的过程性评价与培训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缺少对受训者回岗后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跟踪服务与支持。

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内涵及特点

(一)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有效性,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效”有多种含义,如效力、效能、效果、效率、效益等。有效性有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本文提出的“有效性”主要指有效果,即通过有效的培训准备、有效的培训实施和有效的培训评估,让职业院校教师加深专业理解、增强职业能力、提升实践智慧,切实感受到培训的效用,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和发展。具体来说,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就是通过培训受训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消化、理解、融会贯通,内化为解决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困惑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

(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特点

1.目标的达成度。指受训者通过培训活动获得的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有效的教师培训要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训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目标,使受训者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实现预期目标。

2.内容的关联度。指培训内容与职业院校教学实际的关联程度。有效的教师培训要求培训内容与职业院校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操作思路。

3.主体的参与度。指受训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所体现的投入程度。有效的教师培训要求受训者主动参与培训活动的决策,包括在培训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同时要求培训者根据受训者的工作经历、学习经验采用适合的培训方式,构建平等、合作、共享的教师培训文化氛围,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

4.工作的改进度。指培训前和培训后职业院校教师行为的变化程度。有效的教师培训能够在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中应用,改进实际工作的绩效;使受训者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优化,教育智慧得到提升。

三、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一)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标准,引领教师培训方向

标准是质量的保证,是资格的底线,是工作的准绳。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标准的本质是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促进教师发展。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标准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培训标准、专业技能培训标准以及专业教学培训标准。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培训基地和培训者要根据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发展需求和培训标准,建立多层次的、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使所有教师都能够通过系统化的、多层级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能力,获得持续的职业发展。

(二)注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设计与规划培训活动之前,由受训者、职业院校、培训基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级分析主体,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受训者在目标、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为确立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制定最有效的培训战略与方式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可使教师产生参加培训的原动力,激发教师主动学习。因此,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培训基地应组织培训项目团队的教师和管理者深入职业院校,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问卷调查、档案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从教师教学实际需要、企业技术变化及教师岗位要求等方面出发,分析教师现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发掘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显在和潜在需求,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培训设计。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师培训项目的基本要求,再把这些项目内容组织化、系统化、形成相应的培训方案。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根据受训者培训的现场反应,及时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培训活动成为教师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独立感悟和深刻反思的学习历程,实现教师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行为、提升能力和转变态度的目的。

(三)适应职业院校教师学习特点,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教师学习是一种问题性学习,注重对问题的解决,其学习重点放在解决职业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应用上;教师学习是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培训者的观点和行为,而是用批判审视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观点和培训的内容,在反思的基础上,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学习,注重在现场教学情境和企业环境中参与、体验、感悟和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师学习是“交往互动式”的学习,教师愿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合作和交流进行学习。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要适应教师学习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培训方式:(1)提倡嵌入式培训,根据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阶段性需要或课程实施的需求,对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帮助教师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技能,拓展工作思路,不断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增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2)引入游历式培训,组织教师考察相关职业院校,亲历优秀教师的教学现场、目睹名师的教学风采,观摩教学活动,近距离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引发自我实践反思和深入探索。(3)采取“双轨制”培训,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主题研修和岗位实践有机结合的形式,由高校和企业提供培训“菜单”,职业院校教师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4)做好校本培训,与高校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大学教授、企业导师与职业院校教师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形成以职业教育教学课例为载体的“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的行动教育,发挥学科专家和企业导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四)创设合作、对话、共享的教师培训文化,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彼德•圣吉指出,在学习型组织里,知识是个人和组织的联接点,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浓烈的学习气氛弥漫于群体组织中,成员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并相互学习。职业院校教师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差异都是教师培训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培训过程中,受训者通过交流对话、互动研讨、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合作共享、角色扮演等方式,相互启发、共同提升。因此,培训基地和培训者要努力为职业院校教师们的经验交流、知识共享和合作学习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形成合作、对话、共享的教师培训文化。如采用主题论坛、主题沙龙等形式,让教师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交流研讨;或者采用情境教学,把培训课程直接嵌入到职业院校的课堂中去,就职业教育教学的现场进行观摩和点评;或者采用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组内教师充分展示自我经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或作品。

(五)加强培训者的培训,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培训教师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对培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咨询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其具体角色应该是整个培训项目的计划者与管理者;培训内容的开发者与咨询者;专业技能的示范者与指导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培训成果的评判者与促进者。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基地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选拔、培养、考核和评估等形式,给培训者创造更多的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组织培训者多参加“参与式”、“体验式”培训的高端培训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新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深入思考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规律与要求,不断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模式。

(六)延伸培训后的跟踪与支持,促进教师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5

【关键词】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培训平台建设;意义;措施

干部教育在线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利用网络传输技术,以多媒体电子课件为学习资料,实现远程教育的一种全新学习培训方式。干部教育在线培训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在网上实现授课、学习、考试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干部培训传统资源的不足,极大地提高干部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影响力,是一种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的新举措。为保证党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这一战略任务,2011年紫阳县委组织部要求县党校建设一个统一的干部培训平台,虽然至今仍处于建设阶段,但笔者对此平台的建设有诸多思考,深感凭县级党校建设这样一个平台之困难,在此建议党校系统建设这样一个统一的干部培训平台,各级党校再加上自己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平台,这样避免了各级党校的信息化建设重复投资,各自为政,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下面笔者就建设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培训平台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建设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培训平台的重要意义

干部在线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利用网络传输技术,以多媒体电子课件为学习资料,实现远程教育的一种全新学习培训方式。干部在线培训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在网上实现授课、学习、考试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干部培训传统资源的不足,极大地提高干部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影响力,是一种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的新举措。

1、干部教育在线培训满足了干部自主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适应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需要

各级各类干部需求层次不尽相同,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趋向多样化和多元化,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干部的特点和需求设置班次,设计课程,充分体现个性化、差别化和具体化的要求。此外,在社会转型期,干部教育除了必需的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外,还会更多的涉及到代表人类现代文明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培训,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能够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形成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技能训练等干部教育培训基本内容体系。而在线培训平台可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许多方面的课程。而且传递速度快、课程内容丰富。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让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的人群都学习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具有覆盖面广、共享性和灵活性强的优点,有效地满足干部自主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干部教育在线培训能有效地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长期以来,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对成本的控制和成本收益的分析,因而存在严重的培训浪费现象,如何降低成本,在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减少培训成本,实现培训目标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干部在线培训模式一方面能实现培训对象数量大,另一方面单位学习成本相对于传统培训模式却大幅度降低。在线培训平台的课件来源由于采取了合作定制开发、直接购买或租赁相关课件网络播放权、以及接受课件捐赠等多种形式,可以大大降低课件制作的成本。此外,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在线培训平台能够做到在线考试和学习记录,建立学员的电子学习档案,便于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监管和学习效果的考核。经有关部门测算,在线培训平均每学时的成本不足传统培训的 40%。干部在线培训平台的建设还可以与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相结合,做到两个系统的兼容,信息资源共享,达到节约培训成本,优化已有的电子信息资源的目的,从而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在线教育培训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3、干部教育在线培训有助于充分利用党校的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社会上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精品课程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但是,从现有的干部培训机构和组织的培训能力来看,仅仅依靠传统的培训手段,要实现对干部进行每几年轮训的要求,存在很大困难。在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下,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培训资源的辐射范围非常有限,现有的师资在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教学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就不一定有优势。干部在线培训模式可以通过对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精选优秀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实现精品课件的集成,弥补干部教育资源的不足,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极大地提高干部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影响力。

4、干部教育在线培训能激发干部学习内在动力

传统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主要采用的是组织调训,大多参训人员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达到教育培训的预期目的。与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形式相比,干部在线培训教育具有时空的延展性,从而使教学活动得到延伸和扩展,教与学既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既可以实时也可以非实时,每一个干部都可以更灵活便利地根据自己实际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最适宜的课程和喜爱的教师,能动的接受学习教育培训。师生通过干部在线培训的交流与探讨,能极大地激发干部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前所未有的学习教育培训实效。

5、干部教育在线培训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干部全员培训和培训对象的普遍化,是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趋势和要求。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干部的工学矛盾。特别是在干部的脱产学习中,许多干部强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抽不出时间来参加学习。而在线教育培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干部可以不受时空约束,灵活机动,随时随地根据个人和工作需要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学习方式灵活方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有效地改善长期以来困扰干部教育培训中干部工学矛盾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干部只要学完规定的学时、学分,通过网上考试,就可以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囿于现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规模、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培训干部的数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又由于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有限,教育培训的规模难以扩大。而干部在线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大幅度提高接受教育培训的干部数量。干部在线培训可以在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6、有利于培养干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大众媒介的广泛应用和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教师和书本已经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来源,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在线培训的推广和普及,将对干部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习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干部在线培训模式,可以使学员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学员利用在线培训平台进行自我学习,还可以培养自我管理习惯,在学习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加强干部教育在线培训平台建设的措施

1、要提高干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目前在职的大部分干部已掌握了基础性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能,但仍有一些干部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有些单位还不具备进行网络在线培训的硬件条件。对此,有关方面应结合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工作的实施,注重加大资金的投入,优化在线培训的网络环境。针对部分干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较弱的状况,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辅导班,进行现场演示,对干部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2、要注重干部在线培训自觉性的培养,加强干部在线培训的管理和考核

干部在线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它要求干部必须具备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决不能为了达到学时、完成学分而采取应付敷衍的学习态度。实施干部在线培训模式,要求各级干部培训主管部门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和监督制度,培养干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自觉性,加大对干部学习监督检查的力度,根据干部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抽查,防止干部在线培训应付差事、走过场,杜绝其他人代替学习、代替考试,杜绝“”现象,使干部在线培训达到应有的目的。

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干部在线培训模式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干部培训对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求以及组织上对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在线培训的课程结构。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组织座谈等方式,了解干部的实际培训需求,并结合当前形势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对不同类别的干部在学习内容上提出具体的、个性化的要求,确定不同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以及学时、学分,确定具体的考试形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搜集学员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切实提高干部在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要正确处理好在线培训与其他培训形式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问题

干部在线培训从学习形式上看仍属于一种个体形式的自我学习,在研讨交流、教学互动、学习氛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集中培训在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与学员的双向互动、学习气氛的创造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干部培训方式。在线培训还不能完全替代集中培训。在具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不同培训形式的相互衔接和补充,保证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提高。

总之,干部在线培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培训手段,适应了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干部在线培训可供干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剂学习时间、缓解工学矛盾的现实问题,是一种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的新举措。它将会在未来的干部培训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6

关键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策略

现在,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成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教师的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师而依然,他们大多数不抵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他们也希望能够成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善自己的课堂,但他们的信息素养不高,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是制约他们课堂改革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高职院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普遍较为重视,并且,他们也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进行网络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之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因为,现代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到培训内容的有效制定。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任何政策要求教师必须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也没有出台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内容进行规定,对考试方式进行要求,因此,就导致,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上,教师学习随意性较大,学习的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

1.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组织不合理。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都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但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却不做认真研究,导致很多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不符合,培训形式搞一刀切,采用统一模式,导致为教师的抵触,很多教师不是很重视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在走形式,走过场,对自己的专业教学发展作用不大,因此,参与的热情不高。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研究培训教师的年龄特点,不研究教师的知识情况,信息素养情况,搞一刀切的培训,致使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完全听不懂培训的内容,他们难以消化培训内容,而一些年轻教师,他们的信息素养较高,又觉得培训内容过于简单,老套,对培训内容也很失望,这样,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1.3培训手段单一。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开展模式是一个专家在讲,很多教师在听,采用的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法,这种培训模式单一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个体需要,很多教师认为只是听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应用水平还是得不到提升,因此,抵触这种讲座式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训效果不理想。

2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策略

2.1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国家要重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要能够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指导这项工作,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文件,这个文件,对于规范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家也需要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出台类似的文件,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大,他们不需要参与考核活动,他们的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导致教师的学习紧迫感不强,在这种环境下,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课堂效果的提升,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进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制定统一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策略,教师才能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在一定标准的引导下,培训活动的内容才能更为科学完善,教师通过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2根据教师需要设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需要,根据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设置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相差很大,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从事的专业各有不同,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而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而言,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差很大,信息化应用环境也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要确定一个最低标准,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要设置层次化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班级,比如,基础班和提高班,设置多个层次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基础培训,使教师能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简单地信息操作技术,能够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式,能够利用多媒体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提高班的培训活动,使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意识,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能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课件进行设计创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设置成模块,每个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单元,比如,可以分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模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指导模块,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等等,通过层次化的模块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模块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障所有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可以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稳步提升。这对于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提升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学校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应用多种手段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在培训活动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培训模式等多种方式,充分引导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展开学习讨论,培训专家给教师以必要的指导,引导教师参与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去,这样,在实践中,在教师的上机操作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总之,在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组织活动不利,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积极解决培训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静,王咏.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20).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7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培训和教研的行动研究,提高了农村化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探索出法库县在“培训模式上集中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迁移方法上网络教研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培养问题,一些国内教育技术一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吴忠良的《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索》,对集中面授培训进行了研究尸一乔爱玲和工楠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新探》,不但对面授培训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同时关注了培训后的实践尸郭文革的《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对远程培训的教学平台和远程培训做了详尽的介绍与研究;柯清超的《面向混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对面授培训和远程培训的结合进行了详尽而深人的研究。但他们研究的结果所依据的环境和条件与我县的信息技术环境及教师的技术能力基础、教育理念基础不同,为适应我县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还须进一步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农村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迁移方法。

二、问题的研究

我县是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省市的部署,试点县在2008年年底要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针对需要研究的培训模式和迁移方法两个问题,我们将研究过程分为课程培训、实践指导、分析总结三步。首先,按一定的培训模式完成课程培训;其次,被培训完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教研员深人课堂指导或通过网上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点评互评,教师反思总结等等,以达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迁移的目的;第三,对“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可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也可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我县不适合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所以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模式或到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1)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按照“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学员按学科组班”的组织方式,采用何克抗教授编写的教材,将全县化学教师集中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里进行面授模式的培训,50课时完成培训任务。

调查访谈:经过面授培训后,学员们反映,培训的内容多,强度大,在短暂的50课时培训时间内很难掌握;基层学校领导反映,每个教师都有满负荷的工作量,参加连续的集中面授培训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到县里接受集中面授培训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反思改进:如果完全按面授方式进行培训,除了存在工学矛盾、增加学员负担外,还存在培训效率低的问题。按上级部署,我县应在2008年底完成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如果为了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而只在寒暑假进行培训,根本完不成培训任务,因此应尝试远程网络培训模式。

(2)远程网络的培训模式

2007年暑期,市教育城域网光纤宽带已经联通我县每个乡镇的中小学.在硬件设施上我县具备了远程培训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始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远程网络培训。由化学教研员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为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采用祝智庭教授编写的教材,被培训教师利用各个乡镇初中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自主远程学习,学习时间为两个月。

调研访谈:远程培训后培训者反映,远程学习的组织和监控很难,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不清楚,对如何进行远程学习的方法不明白,技术问题是阻碍教师学习的重要因素,碰到一点技术问题就会停止远程在线学习,从培训的实际情况看,我县农村化学教师还不具备独立远程学习的技术基础。

反思改进:远程网络培训虽然具有打破时空限制、解决工学矛盾、经济方便高效等优势,但农村化学教师的基础和培训教师的远程辅导能力与开展远程培训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尝试面授与远程结合的培训模式。

(3)集中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要求:首先,培训教师将学员集中到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面授,划分学习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完成课程中技能操作领域的学习;同时对学员进行远程在线自主学习、讨论、协作、完成和提交作业的方法指导;然后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参加网上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面授,工作日被培训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抽出时间参加远程在线培训,学习时间为一个月。

调研与思考:面授与远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集中了面授与远程培训的优势:面授可以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便于组织和监控培训过程;远程培训可以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率,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缓解学员的学习压力,同时培养培训者的远程辅导能力。

2.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

2008年底,我县基本完成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经培训后的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将培训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实现从学习教育技术到应用教育技术的迁移。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使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化学教研员精心设计了一组基于教研活动的行动研究。转贴于(1)通过传统教研,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化学教研员深人学校,将一个化学教师的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让这个教师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的要求拟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再面对教研员以说课的形式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研员听后进行评价、指导,教师根据教研员的评价指导修改“教学设计”,再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教研员深人课堂听课后再和上课教师共同探讨,再提出改进的指导意见,教师再综合自己的反思和教研员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2)通过网络教研,提高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十五”、“十一五”期间教师信息技术的中、高级培训,同时由于市光纤宽带到校工程的竣工,我县网络教研的条件已经具备。为发挥我县全体化学教师的集体智慧,化学教研员组织全体化学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探索,以此提高更多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具体程序是:每个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论坛上,请教研员和其他同行提出修改意见,教研员和其他同行将自己的“意见”通过论坛或邮箱发表出来或发给相应的教师,教师将他人意见综合,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并进行“课堂实录”,将“课堂实录”和修改了的“教学设计”再上传到论坛上,再请学科同行和教研员给予评价,教研员和学科同行观看后给予评价并上传到论坛或以邮件形式发给上课教师。通过这样多次的网上同伴互评,更多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分析与结论

1.分析

(1)关于培训模式的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学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并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现在中小学教学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模式的,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同一教室内进行的。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取班级授课的模式,培训教师在班级环境下用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被培训的教师亲身体验在同一教室内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就更容易将培训中所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迁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全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被培训者将不能亲身体会在同一教室里以新的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将培训所学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去不利。因此,即使具备远程培训的条件,在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也不该完全采用远程培训,而应该以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大部分课时远程培训以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小部分课时在同一教室集中面授,让学员感受班级授课制下如何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的设计和教学,为将培训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关于迁移方法的分析

通过从传统教研到网络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一设计能力,用的都是基于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个别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基于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需要长时间总结实现的,是提高速度较慢的方法;用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教师本身和教研员共同研讨总结实现的,是比靠自身努力提高更快的方法;用基于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教师本身和教研员及学科同行共同研讨、反思、总结实现的,因此是更科学更有效率的方法。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8

世界范围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理念陈旧,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培训者的主观认识设置培训内容,实施过程粗糙,与受训者的需求脱节,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培训方式简单、机械、落后。培训缺乏后续跟进指导和评核机制。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行为。由于中学教学长期受到唯应试教育的影响,能够参加培训的只是教师中的一小部分人,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原工作单位,往往又被落后和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所同化,致使培训不能够产生持久连续性和辐射性,因而培训耗时、费力、低效。传统的英语教师培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讲授,时间有长有短。讲授的内容多以英语学科专业的知识为主,专业教师讲、学员听。专业教师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学员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学员的这一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而学员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应用却无人问津。这种内容固定、方法单一、不做任何评价和检查的培训方法在现在的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所幸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教育部和财政部联手加大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空前发展。在一贯的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其他一些方式,甚至出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跨国英语教师培训和走出国门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teSoL和BC等国际教师培训机构以及面向中学英语教师的其他国际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每年为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多种培训,有英语听说培训、读写培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甚至还有针对中学教师的学历教育项目等。这些措施都助推了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的培训模式的生成和发展。

二、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培训模式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态势。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由中国人培训中国英语教师到聘外国培训师再到中外专家同台进行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由业余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到英语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中外教师的培训师团队,与受训中学教师组建起跨文化学习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以下是2005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英语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结语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9

关键词:校本培训优化中老年教师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素质。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师自身的学习反思。作为“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培训,因其能更好地满足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培训成果转化更为有效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学校管理者重视。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太子桥小学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并以此为抓手,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不仅加强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提高了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把握校本培训内涵,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在专家力量的指导下,由学校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着眼于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以及为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校内教师的在职培训。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育质量,促使学校的发展。校本培训有三大特征: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校本培训要从学校实际和教师个人实际出发,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学校的规划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让校本培训不盲目,不抓瞎,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太子桥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40岁以上45人,占学校教师比例为65%,45岁以上37人,占学校教师比例为53%。这是一群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责任心的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教龄在二十年以上,基本都已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善于把握各种学生,熟练驾驭课堂,但是他们也容易满足于现状,认为各种培训是走过场,作用效果不会太大。那么,怎样调动他们的培训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校本培训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确实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课题研究初始阶段,学校领导通过“走基层”,老师通过“访万家”,通过社会、家长、学生三个层面反复问卷调查,准确把握了学校的问题、教师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号住了学校的“病脉”。只有找对了病因,才好“对症下药”。在调查中发现,中老年教师其实也是有渴求成功、渴求价值得以体现的欲望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课堂能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称道”。根据这一现状,学校进一步优化了促进中老年教师发展的策略。

二、夯实校本培训,优化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组织机制优化

与以往培训组织罗列全部领导不同,这次,学校就成立了以市级学科带头人为责任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验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同时将一部分中老年教师也吸纳为实验教师,使他们参与到课题实验研究中来。并及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高效课程理念》等等,明确了新课改的理念,提出了诸多对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拟定了极具针对性的校本培训计划。其目的在于:积极引导每一位教师自觉参与到校本培训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激活其一线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所独有的“实践性智慧”,进而形成积极进取的竞争机制,最终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二)培训内容细化

为了优化促进本校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本校校本培训的课程内容除了“现代教学思想理论”、“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等通识性培训外,更重要的是符合学校“校情”的特殊性培训。

1、师德培训:结合市教育局每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相关活动,如今年学校举办了“教师的幸福”主题沙龙活动,让每位教师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教书的快乐,感受育人的成功,增强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2、中老年教师培训:学校针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着眼于校本研究,重点突出教材、教法、教育法规的学习。引领、督促他们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目标出发,找到自己与学生最自然的课堂状态、最有效的活动方式,追求教学的大气、锐利、深邃与灵动。具体培训方法是:以讲“观摩课”为载体,进行系列的同行研讨、交流活动,并结合每周的学习日、听讲座、谈体会、议得失,进一步提升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让他们的个人价值以最优异的方式呈现。

3、传统特色培训:太子桥小学是一所有着篮球和书画特色传统的宜昌市级名校,为了让特色更“特”、优点更“优”,学校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培训:(1)全体老师必须每年定期学习篮球的相关知识、比赛规则,必须掌握相关技能;(2)全体教师每周四必须开展“练三字”、“练三画”活动,“三字”即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三画”即简笔画、素描画、水墨画。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教学基本功的需要,更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扬学校传统的需要。在开展此项培训活动时,中老年教师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他们中大多数在这些方面有着较深的“内功”,给青年教师做了较好的示范,这样的培训使他们再次找到了成功的快乐,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方式,因此他们都乐于参加。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校本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使教师在专业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学校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1、集中培训与个体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主要是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统一进行专家讲座、理论学习;个体学习主要要求教师自学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的专题研究课题的学习材料,教师课前通过自学,进行教学反思。

2、综合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主要是在课后工作上的认识、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评价分析的技术等方面,以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学科培训主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对学科中的新内容、新方法进行培训。

3、校本培训与其它培训相结合。既要重视内部挖潜,又要着眼向外;既要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又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进修、教研、电教部门的培训活动,争取“百花齐放”。学校改变了以往培训多派年轻人参加的做法,让中老年教师也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如今年学校就组织了全体数学教师到宜昌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

自动化教学培训篇10

论文摘要: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时代?怎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得到很好地使用将成为人们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文章主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阐述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创建校园良好的信息化培训环境?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学习的观念?采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使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得到更好的开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提高?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是青海省教育厅对青海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1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因此?对我校全体教师来说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新型师资队伍创造物质条件。根据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初步统计?学校自1997年建校以来每年都注重信息环境的建设。如今我校已有五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上机操作机房?共76台计算机?一间教师电子备课机房?总计105台计算机。预计我校在2006年底将使各办公室及学生教室完成网络布控使学校校园网络环境得到更好地完善;这为我校教师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网和卫星电视网?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和多媒体优化组合等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创造了良好地环境。

2.2信息化教学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所谓硬件就是教学中的一些辅助工具学校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购买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但是就算学校有着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不能把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师自己的教学中?那么这些教学工具也就失去了它所应该发挥的潜能?失去它们的价值。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教师都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不能把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在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源头就很难有机会直接学习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教育就会影响一代人。

2.3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观念

我校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首先是教师信息技术学习观念的转变?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自我学习和学习的实践者。比如?在我校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用传统教学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教学质量很好?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根本没有运用信息化教育观念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观念?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转变教师信息化学习观念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自我学习的观念。

2.4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

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教会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教师培养成为“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信息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自身视野。目前?我校教师很少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在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因此?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环境的物质基础之上?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能使教师自觉能动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3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3.1实行分层式培训

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资格上综合考虑了我校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任教的条件、教师的影响力等因素?作出了两个层面培训方案。一是初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普通的新学教师?使其能尽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比如?近几年已培训过如何启动应用程序、如何浏览“因特网”、学习字处理软件、文档的编辑与美化(艺术字、剪贴画)、文档的打印、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二是高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接受过初级培训?操作较好和学科能力强的教师?培养信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这种培训具有很强的鼓励性和探究性?其目的是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千?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2使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根据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有着朝气蓬勃、年富力强?并且基本掌握了常规教学手段的特点。但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只停留在传统的槽臼里。要适应当今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在教师培训中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取得了好的效果。针对我校信息化环境的基本情况?只有在学校才能有设备进行培训和练习。所以我们常年安排在学生课间活动一个小时的固定期间内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操作技能并辅以理论的学习?平常课余随时开放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机房?供学校教师巩固与练习使用?并辅导答疑。

3.3信息技术培训采用考评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学校长期的工作?在每一个培训阶段完成后对受培训教师进行考核与评分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是为了了解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评分是为了教师之间存在竞争意识?能够有一定的压力去学习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在考核与评分中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培训计划?使受培训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改进?使之更能适用于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