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3:12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1

一、街道领导高度重视

自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街道主要领导在听取司法所关于开展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工作情况汇报后,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要求政法、综治、司法行政部门通力协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投入到“百日会战”活动中。二是在、政法专项工作会议上,要求街道、综治及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与司法所、社区两级调委会密切配合,把人民调解百日会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来抓。三克服经费困难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工作专项支出;四是要加大对《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宣传力度,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水平。五是把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年度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百日会战”工作开展较好的集体、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

二、司法所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工作

(一)司法所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百日会战工作开展以来,司法所积极通过电话、专网、当面专题汇报等多种形式将工作动态向区司法局汇报。保证了基层所在思想与行动上与上级的一致,保证了基层所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司法所加强对社区调委会业务的督导

自3月份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工作开展以来,司法所加强了对辖区内各调委会的业务指导,要求各调委会每周到司法所汇报本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并上报书面摸排表格,施行“零报告”制度。

(三)理顺民间纠纷与隐患的关系

司法所对于一些不属于《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第三条所规定的矛盾纠纷类别,及时告知当事人责任部门或者纠纷解决途径,并且及时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及区局、维稳办,不属于人民调解范围的矛盾纠纷不推诿、不扯皮,主动向有关部门转告,并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努力杜绝生硬的推脱导致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激化。

(四)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

司法所将百日会战工作与街道近期中心工作相衔接,以百日会战促进街道近期其他项工作,充分挖掘“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工作的价值,更好的为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忧。在会战期间,司法所积极配合街道调处在实施排水工程中出现的各类纠纷,从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2

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根据有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要求,我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现将本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事要解决”为核心,围绕问题症结,深入剖析原因,找准解决路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信访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矛盾排查调处力度,为推动企业发展、各项经营业绩稳定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摸排,努力化解,全力稳定公司大局

(一)全面排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切实加强防范工作,全面排查化解以企业改制、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福利待遇、工程建设等信访突出问题为重点的矛盾纠纷。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救助帮扶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确保不发生因责任不落实而产生重大群体性信访事件,确保不发生因处置不到位而产生个人极端事件。

(二)专项排查。积极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对用电、设备、资料库和网络安全信息等重要目标进行专项排查,把工作做深、做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凡因排查工作不认真而疏漏重大安全隐患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的信息报送制度。按照信访工作相关规定,做好信访事项的接待、登记、受理、呈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归档工作,建立内部统计。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账,具体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三、加强基础工作,强化明确职责

(一)加强防范、及时处理矛盾纠纷问题。为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变为主动,切实做好超前防范,未雨绸缪。我公司及时、准确的在第一时间获得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强化对信访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切实提高信访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落实、早解决,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二)落实领导接访,倾听群众诉求。公司已定第一责任人及领导班子每月1次的信访接待日。在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等重点节点,轮流安排1名领导干部接待职工上访,地点在公司十三楼1316室,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及时落实承办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进一步加大调处力度,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一是坚持交办和限时办结制度。各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严格按照“五个一”即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及时进行交办,定人定责定时消除隐患,努力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复,即时办结;二是将解决信访诉求与解决生活困难,做好思想工作和依法处理结合起来,实行因案施策,做到上下衔接,互通状况,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共同稳定为目的。

(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理工作机制。一是我公司实行主要领导负总则,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真正形成迅速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二是定期排查,公司领导每月一次进行排查,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出情况,及时汇总,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每月24日上报上级纪委办公室。遇有重大紧急情况随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或隐瞒不报。没有发现问题的,实行“零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积极联系各部门协调解决。

四、后期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我公司信访及矛盾纠纷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将信访矛盾纠纷排查作为工作重点。

(二)加强对《信访条例》的宣传,按照“畅通渠道、解决问题、维护秩序、促进稳定”的要求,维护提高信访秩序,确保公司大局和谐稳定。

截止目前,我公司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排查,本次排查未发现矛盾纠纷。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3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努力构建和谐烟草--创建平安活动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我谨代表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平安创建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组建于年,属“政企合一”的集“两烟”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中型企业,常年生产收购烤烟万担,销售卷烟万箱。现有职工余人。县局(营销部)下设有个科室,个基层烟站,成立了党委、工会、团支部、妇委会、离退休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主要负责县烤烟生产收购、卷烟营销和烟草专卖管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法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创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全、依靠群众”的创建方针,以构建和谐烟草为宗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责任,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作为稳定工作的总抓手,不断提升维稳意识,创新防控措施,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矛盾化解,全面落实平安创建各项措施,为构建和谐烟草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将3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统一思想、健全组织、确保成效创建活动中,我们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烟草、创建平安”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局长、经理同志任组长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二是县局(营销部)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创建工作,把平安创建纳入每年年终保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平安创建目标责任书,坚持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明确了各部门、科室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健全了融调解、普法、维稳为一体的综治网络。二、强化宣传,提升意识,全员参与创建活动中,我们把宣传发动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融入到职工思想工作,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网络等各种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平安创建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努力营造“全员参与、共创平安“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宣贯,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6.26”禁毒宣传日、三月法制宣传月等时机,组织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政法机关专家进行案例讲座、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等方式组织各项培训次,培训人次人,制作宣传标语条,制作宣传专栏个。并利用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创平安,干群携手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心,强化维稳意识。结合精神文明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教育次、反对育组织教育次,同时,积极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帮户”活动,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各项公益活动。3年来共计捐款多万元,为提升行业形象,构建和谐烟草营造了良好氛围。三是强化安全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烟农)利益至上”的行业同价值观,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质量,几年来,实现了烟农、零售客户零到省、市上访的工作目标。三、强化措施,提升水平,形成合力创建活动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平安创建工作。按照建设“平安”的决策部署,以保障烟草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己任,在维护稳定中促进发展,不断强化职业健康、政策法规、纠纷调处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平安创建基础。一是强化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导入(pdca)工作模式,建立了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平安创建预防、应急、处置体系。从根本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以“月月创平安”为载体,确立了以提高职工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业务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平安科室、平安家庭促进平安烟草建设为目标,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平安科室”“平安家庭”的创建评比活动,制定印发《平安科室创建标准》、《平安家庭创建标准》,为创建平安烟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发挥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大力推进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结合实际,专门成立了内保队伍、建立健全内保制度,并常年聘请一支近20人的专业保安队伍,随时保证重点部位值班巡逻,落实物防、技防措施,完善了群防群治机制,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三是充分依托专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审查行政执法案件,及时跟踪审查结果的整改情况。3年来共审查和评查行政处罚案件余起,行政许可案件起,为两烟生产构建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四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构建了“大调解”工作格局。结合行业工作实际,印发了《局长(经理)接待日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首问接待制度》、《首问考核制度》、《首问监督制度》相关工作制度,制定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涉稳定预警机制,按照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矛盾纠纷信息报告、矛盾纠纷调处“三三”制度、矛盾纠纷督查督办制度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各级调解组织作用,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坚持按月排查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各类纠纷,切实做到“横向到边有人抓、纵向到底有人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矛盾堆积激化,确保行业稳定。四、齐抓共管,基础牢固,成效显著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以创建新一轮省级平安县为重点,不断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加强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影响行业稳定和职工工作、生活中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行业社会综治方面做到了“七无”,即无刑事案件、无违法犯罪、无群访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__功”等分子、无内盗、无火灾。3年来,行业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未发生一起火灾、未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无一例活动发生、无一例进京上访事件。无一人违法犯罪,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尽到行业应尽的义务,取得了各项工作的新突破,促进了“十一五”各项目标的完成。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实现税利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为国家创税利亿元、为农民增收亿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多次获得市、县“平安单位”、“烤烟生产先进集体”、“突出贡献纳税人”、“诚信纳税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表彰。几年来,我们的平安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大力支持下,高点定位,零点起步,奋发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步工作中,将以“构建和谐烟草”为主线,以此次平安创建检查工作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创建理念,建立长效机制,为构建和谐平安烟草,促进烟草科学发展、再上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以上是(营销部)平安创建工作基本情况,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4

日常外汇账户监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制度建设方面1、未明确规定银行在数据质量方面承担的责任,导致系统数据质量不高。由于现行的账户系统管理规定仅对账户系统的具体操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而对于外汇指定银行上报的账户数据质量及所应承担的责任未做明确规定,造成外汇指定银行重视程度不够,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账户系统数据质量。从陕西省2011年银行数据考核结果来看,虽然全省制定了外汇账户数据质量考核办法,但是未明确规定银行在数据质量方面承担的责任,所以依然有半数以上银行数据质量较低。2、缺乏强制关户的法规依据,导致零余额账户数持续增加。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显示,截至2012年4月30日陕西省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总户数10509户,余额为零账户数4630户,占外汇账户总数的44.06%。由于缺乏相关强制关户的法规依据,以及上级行的考核压力和同业间的客户竞争因素,银行没有为这些长期不动户进行关户的积极性,导致全省接近一半的账户处于闲置状态,有效运行的外汇账户数偏低,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实用性。通过外汇账户系统非现场核查,发现某外商投资企业共开立外汇账户120个,正常使用的外汇账户95个。其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7个,经常项目结算账户20个,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13个,经常项目定期存款账户2个,暂存户开证、付汇保证金户19个,其它暂存户1个,其余33个外汇账户为资本项目资本金账户、还贷专户、自营外汇贷款专户以及外债专户。正常使用的95个外汇账户中有14个账户未产生资金流,2012年正常发生外汇业务收支的外汇账户62个,外汇账户有效运行占比为65%。3、个别法规条款之间存在分歧,各银行执行政策产生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令第532号,2008年8月1日)第七条规定: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客户开立外汇账户,并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客户的外汇收支及账户变动情况。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8]60号,2008年11月7日)第一条规定:除另有规定外,银行为境内机构和境外机构办理外汇收支业务,包括跨境收付汇结售汇、境内外汇划转等,均应先为其开立外汇账户,并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对于有零星外汇收支的客户,银行可以不为其开立外汇账户,但应通过银行以自身名义开立的“银行零星代客结售汇”账户为其办理外汇收支业务。调查发现依据对以上两个文件精神的不同理解,辖内银行在实际业务办理中相应存在两种方式:一些银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客户所有外汇收支业务;另一些银行则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将部分外汇收支认定为零星支出,没有通过外汇账户办理。银行业务受理的差异容易使客户疑惑,进而对外汇管理法规的权威性产生质疑,易引发金融消费纠纷。4、nRa账户(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部门间缺乏监管协作,很难掌握全面情况。对于nRa账户,根据职能分工,国际收支部门负责为需开立外汇账户的境外机构赋予特殊机构代码以及账户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工作,但仅掌握所赋特殊机构代码的境外机构以及部分能明显判断为nRa账户的外汇收支情况;经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境外机构nRa账户的基本信息登记工作;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则担负着nRa账户资金余额的监测管理工作。三个部门间还未形成固定的监管协作机制,部门间信息交换很难开展,所以在外汇局内部没有一个部门了解掌握辖内银行nRa账户的全面情况,容易成为异常资金套利的渠道。(二)信息系统构建方面1、外汇账户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交易编码与国际收支申报中的交易编码不符,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会导致不匹配现象。目前,外汇账户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交易编码为4位,国际收支申报中使用的交易编码为6位,而且两个系统中相同交易类别下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同一笔交易在两个系统中的交易类别归属并不相同。在运用两个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非现场监测和统计分析时,会产生结果偏差,影响分析的准确性。2、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设置较为简单。目前使用的外汇账户系统的模块功能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分类统计与监测功能,对一些重要监测指标的统计监测也只能依靠手工完成,这不但影响时效,而且在数据质量上也难于保证,更谈不上对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分析。3、外汇账户系统缺乏互动机制,未具备向银行及时反馈信息的功能。银行进行数据上报后,系统并无实时的纠错提示,只能等到次日才能看到上报数据是否存在错误。由于外汇账户系统对上报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银行工作人员一个很小的差错就会导致系统报错,而银行上报的Q表、o表、a表和B表并不能完全由其核心会计系统自动生成,都需要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格式调整甚至手工录入,所以自动纠错功能将会减少很多数据差错,提高数据质量。4、银行更改报表错误,导致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中数据缺乏稳定性。由于银行当日上报数据后,系统无实时纠错提示,而是在次日显示数据上报错误,导致银行对数据的修改产生滞后。这种滞后修改的模式使得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中数据的稳定性较差。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系统中账户期末余额和账户总数两个数据一般在5个工作日后稳定,余额变动率和总数变动值均为0,但是5个工作日内的变动较大,余额变动率最高达2.27%,总数变动值在3月达到11。因此,外汇账户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一般应于月末5个工作日后开展,使得数据的实时使用功能减弱。5、企业账户备案信息未实现全国共享,造成异地开户企业需进行多次备案。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需首先在当地外汇局进行备案登记,银行通过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查询企业的基本信息,无误后方可为该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由于外汇账户系统中企业外汇档案数据库系统的企业基本信息在外汇局系统内实现了全国共享的功能,而银行查询使用的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需由当地外汇局在企业外汇档案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同步后方可显示异地开户企业的基本信息,造成异地开户企业需进行多次备案登记,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外汇局的工作量。2012年3月15日,环球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终止30家伊朗银行的跨境支付服务以来,全国各地企业尤其是石油相关企业,纷纷来陕在昆仑银行西安分行进行开户,这种异地开户备案登记的弊端越加凸现。截至2012年8月,已在昆仑银行西安分行开户的企业为106家,其中93家为省外企业,异地开户比例高达87.74%。

政策建议

(一)制度体系完善方面1、完善外汇账户数据质量考核制度,加强对银行的培训宣传。银行数据作为外汇账户管理系统重要的数据来源,其传递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银行必须不断提高数据报送质量。可以从制度上对银行报送外汇账户信息的质量加强管理和考核,同时加强对银行的培训宣传,促进辖内银行提交报送外汇账户系统的数据质量,减少银行上报数据信息的错、漏报现象。2、加强对企业外汇账户的管理,提高账户系统运行效率。为全力做好外汇账户管理工作,保证外汇账户系统高效运行,建议比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制定相应的外汇账户撤销规定,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外汇账户,银行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防止产生银行对外汇账户资源无序竞争的现象。3、全面整理现行有效法规,防止法规冲突现象发生。针对《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源于对外汇账户理解的个体差异。广义上来说,外汇账户包括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外汇账户和银行开立的代客结售汇账户;狭义上来说,外汇账户仅指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外汇账户。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所有外汇业务均应通过外汇账户办理,但并未对外汇账户作具体阐述,所以各银行的理解产生偏差。建议全面整理现行有效法规,防止此类法规冲突现象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法规冲突问题,建议总局及时制定相关的法规解释,防止因歧义造成的法规执行差异行为发生。4、重新划分nRa账户管理职责,增强信息的可用性。由于资本项目管理部门担负着nRa账户管理的主要工作,即:对纳入境内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管理的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资金余额的监测管理工作,而经常项目管理部门不掌握nRa账户的具体使用情况,建议将经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的境外机构nRa账户的基本信息登记工作划分至资本项目管理部门。此举不仅有利于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对nRa账户进行全面监管,而且也使信息获得有效运用。(二)信息系统功能改进方面1、统一外汇局各系统中交易编码,增强系统数据的可用性。从外汇局现有各业务系统功能来看,各系统都具备统计功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部分不具有全口径统计功能,因此,通过比对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发现外汇资金流动的全貌或是揭示监管主体的交易背景对我们获取异常可疑的交易信息具有重要帮助。统一外汇局各系统中交易编码,用于满足与外汇局其他系统数据进行匹配、协同监管的需要,增强系统数据的可用性,充分发挥外汇局各系统的优势特点,实现宏观趋势分析与微观真实性核查的有机结合,将能大大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与水平。2、改进账户系统功能,增强系统可操作性和统计分析能力。现行的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侧重统计功能,而分析预警功能较弱,不能适应外汇收支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为此,建议增加分析预警功能模块,设置账户存量、流量及比例等指标,实行单个主体在账户余额、单笔大额、高频累计、收汇增长等项目进行预警,更好地将统计分析与预警监管相结合。并且在系统现有功能基础上提高外汇账户系统的可操作性,增设和开发对重要业务种类的统计分析功能,将更有助于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开展。3、建立系统数据反馈机制,增强账户系统数据稳定性。银行上报的外汇账户数据是外汇局统计及决策的重要依据,银行错报数据信息给外汇局监管将带来不利影响。增加外汇账户系统反馈功能,实时将银行账户数据报送的情况向银行传送反馈,使银行及时进行报表纠错工作,提高账户数据质量、增强账户系统数据稳定性。

本文作者:陆军杜静茹沈冰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5

一、切实健全排查调处

1、办事处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在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内设立予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依托联创中心,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受理、分流调处、调度管理。

2、村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室。各村(居)委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室,由村(居)和会主任担任调委会主任、予排室主任,兼任综治室副主任,主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村民小组设立和谐平安理事会,由村长任会长,选定3-5名热心综治工作、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村民为理事会成员,组织化解本村小纠纷,及时报告大问题。按照“十户联防”的划分,安置小区以楼道为单元,农村每十户选定一名调解信息员,及时疏导、报送纠纷。

3、单位内部设立矛盾纠纷排调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矛盾纠纷排调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认真开展排查工作

4、加大排查频率。管理处、驻办单位每半个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平时开展日常排查,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使排查工作常态化,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集中力量开展重点排查。

5、拓宽排查渠道。一是认真做好干部下访工作,通过“大走访”摸清所包村矛盾纠纷隐患,了解社情民意。二是从上级领导交办、转办件和办事处接访中梳理、汇总矛盾纠纷信息。排调组织及时了解、掌控矛盾纠纷状况。

6、落实排查责任。按照“村级排查、行业排查、单位排查”齐头并进的排查模式。排查工作纳入综治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该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而没有排查出,或排查出来却隐瞒不报,压着不报,导致矛盾激发、升级引发影响稳定事端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

三、着力提高调解效率

7、实行“四级”调处。对一般性的矛盾纠纷或群众反映的问题,首先由村排调室(调委会)主任、十户调解信息员组织调解处理;村一级无法调处的矛盾纠纷,由乡镇及部门包村领导、干部组织调解;包点干部无法调处的,报办事处综治办,由联创中心(排调中心)拟处理建议呈送办事先上分管领导批办,确定专人负责限期调解处理;办事处一级仍不能调解处理的,再以“急、大、难”矛盾纠纷排查报表形式报区维稳办、排调室。区直综治责任单位对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的矛盾纠纷,先行调解处理,无法调处的,再以“急、大、难”形式上报。区维稳办、排调室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对“急、大、难”矛盾纠纷确定主办、协办单位和责任领导、责任人进行交办处理。区里对一些跨区的重大矛盾纠纷、重大问题、无法协调解决的,及时向市里专报,请求办理。

8、运用“三调”联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公、检、法及各职能部门独立调解、联动调解作用。建立“三调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本地“三调联动”工作深入发展。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调解,根据需要,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请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提前界入,为群众明法析疑,指明正确维权渠道。尝试在乡镇调处中心评聘调解能力强、社会威信高、群众基础好的“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师”,参与调处矛盾纠纷。

9、落实领导包案。对市、区排查交办的或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升级激化的“急、大、难”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一包到底,主要领导要带头包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对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要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明确化解责任,化解时限,确保及时化解。

10、实行矛盾纠纷例会制度。办事处每周要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分析矛盾纠纷态势,研究对策,对突出的矛盾纠纷,按照管理权限,向事发地区和事发部门下发抄告单,明确解决时限,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办结的,下发督办单,经督办仍未解决的,实行限期整改。对已调解的,实行回访反馈制度,了解协议执行情况,掌握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有无新苗头。

四、扎实做好应急处置

11、完善应急预案。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实在管用、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对组织指挥、运作机制、保障措施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根据客观需要及形势变化适时修订和不断完善预案,确保应急处置指挥灵通、运作规范、保障有力。

12、果断稳妥处理。一旦发生,涉事单位主要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判明情况,果断作出决策,并从镇指挥处置;准确把握用警时机,科学用警、智慧用警、果断用警,防止用警不当导致事态扩大,严格依法办事,立足于教育争取大多数群众,孤立打击极少数策划组织者和违法犯罪人员,迅速平息事态,把负面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3、切实兑现承诺。事件平息后,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承诺,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立即解决群众合法合理的诉求,积极主动回应群众的期盼,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真诚待民,取信于民。对非法无理的诉求,也要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讲清不能解决的道理,争取群众理解,理顺群众情绪。

五、做细预防预警预测

14、做细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建立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以减少矛盾纠纷发生。规范村级集体所有山林、水地租赁、拍卖经营秩序,严防暗箱操作,引发群众不满。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坚持普遍预防,采取普法宣传,举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

15、做细矛盾纠纷预警工作。对可能引发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实行三级预警,有可能引发群体越级非正常访的矛盾纠纷设为第三级预警,先由涉事地分管领导立即处理,处理未果的,报告主要领导处理;对可能引发群体、闹事苗头的矛盾纠纷设为第二级预警,可能引发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设为第一级预警,应立即报告办事处主要领导处理。报告和处理情况登记在册,以备责任倒查。

16、做细矛盾纠纷预测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汇总梳理,对矛盾纠纷发展状况进行比对分析,对矛盾纠纷的筷趋势准确进行预测,针对性提出工作对策,把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六、及时处理纠纷信息

17、超前掌握信息。拓展信息渠道,广辟信息来源,多层面、多角度、多手段收集信息,下功夫获取深层次、内幕性信息,力求在第一时间对可能引发影响稳定事端的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

18、用心研判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准确判断其性质和发展趋势,对可能影响稳定的苗头笥、倾向性问题,逐一甄别核实,做到心中有数,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9、及时报送信息。对一般性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报送。对有可能引发影响稳定的重大信息,按照急事急报、特事特报的要求,在第一时间报送,并跟踪报送处置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任何一级不得迟报、漏报、虚报,任何人不能压着不报。

七、规范建立排调台帐

20、规范建立排查化解台帐。按照“真实、全面、及时、准确”原则,管理处、驻办单位必须每月以文字和报表形式,将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汇总后,逐级上报上一级综治办。对排查化解一般的矛盾纠纷要全部统计到“矛盾纠纷排查表”中,对“急、大、难”矛盾纠纷要逐一报送详情。对“分级排查表”各单位每周统计一次并存底,对可能引发影响突出的矛盾纠纷乡镇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并续报处置情况。每月20日前各单位要报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报告,半年上报排查调处小结、年终报总结。

21、规范建立“急、大、难”台帐。对排查化解的“急、大、难”矛盾纠纷要建立一案一卷,包括调解协议、销帐申请报告、准予销帐通知、上级督办单等资料。“急、大、难”矛盾纠纷台帐要体现上月结转的、本月新增的、申请销帐的矛盾纠纷,确保挂在帐上和申请销帐的“急、大、难”矛盾纠纷一目了然。

22、规范建立“三调联动”台帐。运用“三调联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一案一卷。如果是人民调解组织接受邀请调解的,则要将邀请书、纠纷基本情况、调解协议建立成一案一卷;如果是人民调解组织接受委托的谳解的,则要将委托书、纠纷基本情况、人民调解告知书、达成的协议等建立成一案一卷。

八、强化排调工作保障

23、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对本地、本单位矛盾纠纷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格考核奖惩。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考察管理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把工作绩效纳入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24、强化质量考评。办综治办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纳入年终综治考评重要内容,按照调解率100%,成功率达90%以上的目标,对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安排、落实情况和具体成效,进行检查考核。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6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我单位作为乡镇综治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兼顾,树立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的思想,协助综治办成员,协助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人员开展工作。本单位成立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机构,规定社保所长为主要责任人,保证了基层管理机构健全,领导人员落实到位。一是领导组织机制进一步强化。每季度主持一次专题维稳工作会议,听取平安、综治、维稳等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建立责任制,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二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与镇政府、综治办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1份、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1份。三是平安宣传机制进一步深化。协助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等部门以“安全宣传月”、“法制宣传月”等为契机,通过广播、标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平安宣传教育活动。

二、深化治安防范

创建平安乡镇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居住在我镇的干部群众才能具有充分的安全感,为此,我们从“四个坚持”入手,积极做好各种防范工作。一是积极做好事前防范和预警机制建设工作。在维护治安稳定过程中,我单位始终以构筑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为重点,以单位为依托,协助综治办,每月一次对辖区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摸,实行“零报告”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排查认真、信息畅通、职责分明、处置及时。扎实做好群众基层基础工作。及时收集、排摸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通过疏导、化解工作,使一些事态平息在萌芽阶段。二是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我镇各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民法制意识淡薄。这使我们的稳定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为此,我们结合实际,立足服务全镇重点项目建设,定期调度“平安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我们依托党的基层组织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依托司法调解中心、信访接待室畅通居民反映问题渠道,依托民政办落实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多发动党员和居民骨干力量带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头。

三、认真抓好普法工作

坚持学法用法学法普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依法行政、服务地方经济的基础。今年以来,带领社保所干部学法用法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订相关法律法规读本。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普法教材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学习,加深了单位职工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整治

今年以来,我单位始终保持对群体性事件的高度敏锐性,不随意上交矛盾。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点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特别是对参加新农保和居民医保人员情况进行评定等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的排查,认真做好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向镇政府、综治办“零报告”。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7

县考核办:

今年,我局按照省、市信访工作安排部署,以“三零”单位创建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网上信访办理程序,全力打好“四个重点“和“控新治旧”信访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工作,准确把握形势,强化源头化解,坚持领导下访、接访、包案化解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合理诉求,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确保重要活动期间,我县进京赴省越级非法“零”目标。现对照考核内容结合本职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一、抓好“零上访”单位创建工作

按照县委平安岢岚建设领导组和县委领导要求,我局出台了《关于开展“零上访”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要求,一是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从2020年4月开始,我县用100天的时间,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一次“横到边、竖到底”的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各乡镇、村(社区)、企业、单位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建立了台账,特别对近六年涉贫重点领域的信访案件,进行了排查统计,经过分类梳理、逐案摸排,对未彻底化解的涉贫信访案件,

按照“四定、五包”责任制,确定了案件化解责任人,确定了化解方案,明确了化解时限,同时以重点涉贫领域信访事项每周报告县委主要领导进一步促进了案件的化解。截止目前,涉贫信访案件全部清零销号。

二、畅通信访渠道工作

今年是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创新年,我县按照省、市、县的安排部署,现已实现了“网上信访”全覆盖,各单位信访信息系统全部联通,所有信访案件来访必登,信访事项实现了“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工作模式,同时开通了微信信访、手机app、网站今日头条信访等方式。真正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流转的办信目的。实现了信访事项办结率100%,息诉罢访率达95%。同时,我局结合三零创建工作,在信访接待大厅向来访群众宣传信访条例、依法逐级走访等相关政策,并发放信访手册,引导群众积极举报黑恶势力、引导群众依法依规逐级走访。对于复杂、重大信访问题,及时上报,每季度县联席办将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信访问题专题研判会。落实责任,领导抓总,领导包案,统筹协调,直至案结事了。

三、抓好责任落实工作

坚持县领导轮流坐班接访制度。及时化解,限时办结,今年,到市走访2批次、赴省越级访4批次、进京越级访0批次;由国家、省、市上级网上转办72批次,交办1批次,国家信访局督办1批次,同比去年279批次,信访总量下降了12%,人数下降了27%。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无一例进京赴省非正常越级访;坚持书记、县长“一季一案”制度。1---12月份,领导带头包处疑难复杂信访案件8件,化解率100%;重复信访件化解率完成40%以上目标任务,所有案件严格执行首办制度,落实“五包一”责任制,明确责任,案件都能一包到底,直至解决。今年,我县被国家信访局授予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誉称号并授牌表扬。

四、抓好驻会工作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8

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与湘鄂两省五县一市毗邻,集库区、林区、山区于一体,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开发区),3507平方公里,37万人口。早几年,由于重打击,轻防范,重审判,轻调解,加之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曾一度出现争坟山、争山场、争水石、宗族派性、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纠纷频发,因此而引起的治安问题甚至刑事案件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基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分散了不少党政领导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精力。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来抓。认真思考和分析新时期民间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着力抓好“四个四”工程,积极建立和规范调解组织网络新机制,构筑优化调解工作新平台,把人民调解工作拓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各级调解组织,尤其是村、组两级调解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县连续五年达到“四无”:即无民间纠纷激化、无民间纠纷引发自杀案件、无民间纠纷引发群体性上访、无民间纠纷引发群体性械斗,为维护全县的社会稳定和促进安定团结发挥了重重作用。

一、从组织建设入手,健全了四级调解网络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使人民调解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人抓、有人管,更好地落到实处,我们从抓组织建设入手,编织了以“武宁县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的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网络。县里成立了由县委政府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为正副组长的“人民调解干作领导小组”;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开发区)均按要求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县村级调解委员会、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并在有关行政企事业单位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相邻地区设立联合调解委员会;在村民小组和楼院设有人民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四级调解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在全县织牢了一张人民调解网络,从组织上保证了调解工作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做到矛盾纠纷发生在哪里就调处化解在哪里。在硬件建设上做到了五有:有名称招牌、有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有办公经费、有工作报酬;在软件建设上做到了三有:有工作纪律和制度、有工作程序和流程、有工作计划和安排。具体操作中做到“二图”、“三簿”、“四制度”张贴(挂)上墙,使当事人一目了然,接受群众监督。“二图”就是调解区域图、工作一览图;“三簿”就是民间纠纷排查登记簿、纠纷受理调处登记簿、纠纷回访登记簿;“四制度”就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会议制度,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协议审核制度和回访制度,民间纠纷月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全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新格局。

二、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

组织健全加上制度规范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我们狠抓了四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健全矛盾纠纷信息月报制度。县乡村组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信息网,做到正常工作月月报,突发事件及时报。落实责任人,形成逐级上报制度。对重大疑难纠纷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制订预案,未雨绸缪,从宏观和微观上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2、建立了纠纷调处工作督办机制。县综治委和司法局及时分析研究全县矛盾纠纷状况,确定调处重点,落实责任制, 限期调处,对比较重大的矛盾纠纷实行挂帐督办。如去年,在全县统一开展的矛盾纠纷排查中,查出了7件山林土地权属,环保等方面跨乡镇难度较大的纠纷,这些纠纷仅靠各乡镇调委会是无法解决的,县司法局将情况汇总后向县委政法委作了汇报,政法委牵头组织了国土、林业、环保、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集中解决。3、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奖励机制。一是每年在全县调解组织中开展创“十佳调解主任”评比活动,在全县政法工作会上,对全

县“十佳调解主任”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二是对提供有价值信息,及时化解群体纠纷的人员给予重奖。4、建立了纠纷激化责任追究机制。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列入年终综治考评内容;对排查调处不力,造成群众集体上访或纠纷激化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予以一票否决。

三、从规范管理入手,突出了四个重点

如果说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那么强化管理就是使调解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调解工作真正出成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规范化管理我们主要是突出对人的管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选配好合格的人民调解员。调解员的素质决定调解工作的成败。同样一起纠纷,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人去调解就能成功,否则就调解不成。我们对全县235个村(社区、企业)调委会成员进行了重新配制和合理调整,几年来,更换了126名年龄偏大、素质较低的调解员,选聘了189名初中以上文化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热心调解事业的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并坚持每年调整一次。

二是加强了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完善考核评比。经常组织调解主任;调解员集中培训、现场参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能力。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每年都由县司法局进行培训;村级调解主任和调解员一般由各乡镇进行培训,县司法局重点调训,如今年8月10—12日县司法局就对全县110多名司法助理员、调解主任进行了集中培训。

三是实行人民调解员等级制和持证上岗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县委办、县政府办就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专门发文,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在南市乡开展的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中,把人民调解员等级制和持证上岗制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考核,把该乡的118名调解员分为首席、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等级,由县司法局统一制发上岗证。今年对澧溪、船滩、石门楼、罗坪、鲁溪、泉口、石渡、新宁等八个乡镇的调解员由县司法局核实统一制发了上岗证。全县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制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完成。目前全县已发上岗证的首席调解员有29人,一级调解员136人,二级调解员245人,三级调解员488人。同时县司法局还对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开发区)的司法助理员统一制发了工作证,方便他们开展工作。

四是落实好调解员的工资报酬。全县各乡镇(街、道办、开发区)都解决了村(社区)调解主任的工资和调解员的报酬。有的乡镇还结合实际为工作满20年的调解主任买了1份养老保险。调解员的工资报酬得到了落实,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我县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提保证。

四、从规范程序入手,抓好了四个环节

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及时、合法、公正,就必须从规范工作程序入手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抓好了矛盾纠纷的预测排查环节,分析、掌握矛盾纠纷隐患。以乡镇(街道、开发区)为单位,每季开展一次纠纷隐患排查活动,及时了解、掌握民间纠纷发生的苗头和隐患动态,消除不安定因素,并向县委政法委和司法局报告。同时,县政法委和司法局每年都联合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纠纷隐患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目的是对一些跨地区、跨乡镇和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进行排查和解决。如今年7月至8月在全县开展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百日行动”中,共查出各类纠纷隐患88件,当地调解组织调处了76件,建议当事人向法院提讼的9件,有3件是由政法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解决的。

二是抓好纠纷调处环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20__年县综治委出台了《武宁县民间纠纷调解处理办法》,就纠纷受理、调解程序、调解笔录、协议书制作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向各级调解组织统一印发了调解申请书、调解登记表、调解,协议书、纠纷移送单等文书表格。各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中,调解人员持证上岗,切实做到合理、合法、公平、公正,认真调查取证,仔细做好各种笔录,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调解,促使纠纷当事人消除隔阂、化解矛盾,自愿达成协议。对发生在村民小组内的小纠纷由组里的调解员调解,进行登记,但一般不制作调解协议书;对发生在行政村范围内的纠纷,由村调委会进行调解,并有一名一级调解员参加,进行登记,调查取证,除当时就能履行的以外,都制作了调解协议书发给各方当事人;对跨村的民间纠纷,或者影响较大,或者调处难度大的纠纷,由乡镇调委会联合纠纷发生地的调委会进行调解,或由乡镇调委会单独调解,但必须有一名首席调解员参加,每件纠纷调解后都制发了调解协议书。同时尊重当事人意愿,不强迫调解。今年1—6月,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632件,调成6ll件,成功率达96%以上。甫田乡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所长黄修辞认真总结调解工作经验,结合农村调解工作实际撰写了《如何做好疑难纠纷调解的记录工作》,并在司法部《人民调解》上发表。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9

一、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人员管理。为全县21个乡(镇)司法所配齐了工作人员,实现了每所至少政法专项编制1人,司法所力量得到全面充实和壮大。二是规范硬件建设。司法所的外观标识基本达到统一规范,每个司法所均配备电脑、照相机、打印机、高拍仪、手写签字版、桌椅、档案柜等必要办公设施,确保了司法所基础办公设施设备齐全、完备,完成了、渭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办事环境。切实发挥了“零距离”服务群众作用。三是加强所务管理。在县局基层股的指导下,各乡(镇)司法所严格按照自身职责职能,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工作制度,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位,依照法律法规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并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一是改善和优化队伍结构,按照“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对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将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政策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新鲜血液吸纳到了人民调解员队伍中,使人民调解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得到改善,目前,我县共有兼职调解员848名。二是按照县委政法建立第三方调解中心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了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入驻县人民法院(2人)、派出所(1人)、城西派出所(1人)、县交警大队(1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三是强化人民调解员素质提升工作,在“分级培训、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会代训、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的综合履职能力。今年来,基层股组织各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两次,共计45人次,各司法所组织各乡镇调解员培训人民调解相关业务技能一次,参训人员共计500人次,通过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了调解员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二)坚持发展“经验”,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1、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基层司法所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首先努力排查化解一般性纠纷。做到排查纠纷经常化、制度化,把各类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司法所坚持矛盾纠纷半月一排查,一月一汇总,实行纠纷排查及时报告制,一年来基本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其次加大重点时期的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通过排查,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归类,抓住矛盾的热点、难点和敏感性问题,落实责任,落实人员,限期调解,基本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交待。通过把人民调解和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经常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止目前,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纠纷189件,调解成功189件,调解成功率100%.无一起因调处不当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案件,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各级调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消除和化解。2、积极协助第三方调解中心做好各项工作3、大力开展“公调对接”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和谐度公调对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经验”在我县的生动实践,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人民调解与公安工作的有机互动,形成资源共享,确保“公调对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努力实现基层矛盾不上交,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通过和公安局对接,我县分别在派出所、城西派出所建立了驻所调解室,在各调解室安排了专职调解员“坐诊”,确保了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的高效有序运作,今年以来,各驻所共调解矛盾纠纷10件。

零纠纷工作总结汇报篇10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全面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全面负责矛盾纠纷大调解的日常工作。各股、室、站、所负责人承担各监管环节矛盾纠纷调处的工作责任,落实一岗多责。

二、源头预防,预警排查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作决策、上项目时要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风险的综合评估,谁制造矛盾纠纷,谁负全部责任。注重源头治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防止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引发矛盾纠纷,推动科学民主依法政策,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一是要落实排查制度。各站要实行每周一排查,局属各单位各要每半月一排查,重大矛盾纠纷即查即报。排查的重点是矛盾纠纷多发的领域、行业和群体,对特定地点或特定领域倾向性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专项排查。在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点排查。依靠群防群治力量,发挥各方积极性,建立信息员队伍,使排查工作制度化、长效化。通过工作例会、干部下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群众评议会、公布联系电话、发放宣传册、设立矛盾纠纷排查提示栏等方式,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全面掌握本单位、本站及所属辖区内养殖企业、养殖场户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民生类、经济社会发展类、历史遗留类的矛盾纠纷,以及容易引发重大或集体上访的矛盾纠纷。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台帐管理和报告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逐级认真登记造册,建立台帐,确定专人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信息报送工作。各站要把排查出来的所有矛盾纠纷按时报送局大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局大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需要局党组协调解决或上级协调解决的矛盾纠纷报告局党组和上级大调解部门,对重大矛盾纠纷的信息要及时报告。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受理分流、首问责任、挂牌督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局大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级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各站上报需要协调化解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进行汇总、梳理。区分矛盾纠纷的类别和性质,明确办理责任主体,提出调处建议,做好受理反馈,通过发出《调处矛盾纠纷交办通知书》等形式,将调处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具体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当事人首次找到调解工作窗口或矛盾纠纷调解一旦落实到某一责任主体,责任人或单位不得推诿敷衍、拒绝受理,要登记在案,及时了解情况,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答复口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问题,并跟踪到底。对重大矛盾纠纷和可能引发的重大问题实行挂牌督办,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调处单位、调处方案和调处时限,依法调处,防止反复,一包到底。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制度。各局大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信息沟通和综合研判,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可采取召开工作例会,情况通报会等方式,及时通报、交流受理的矛盾纠纷及调处工作情况,特别是检查了解矛盾纠纷调处的跟踪反馈情况,准确把握本地矛盾纠纷态势,防止化解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复,及时总结工作规律性,找出薄弱环节,研究提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新的矛盾纠纷产生的意见建议,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意见,供局党组研究决策。

三、完善机制,建强队伍

一是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由局大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进行调解工作。通过局大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上下贯通,形成条块结合的调处联动工作格局。对矛盾纠纷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落实登记、交办、承办、销案各个衔接环节,进行检查督办和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调联动的衔接机制。按照调解优先的原则,通过教育疏导,使群众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矛盾纠纷。对属于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人民调解组织要发挥工作优势,及时参与疏导化解,各相关股、室、站、所积极主动介入调解工作,充分履行行政职能,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用人民调解方式未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引导通过行政复议、仲裁或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专业调解活动进行调解;对随时有可能激化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矛盾纠纷,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缓解或疏导,并及时向局党组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是要加大排查调处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力度。各股、室、站、所要充分发挥每位干部职工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调解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调解队伍的岗位培训及日常管理,提高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